盐酸和硫酸的检验

合集下载

盐酸G硫酸法定量分析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研究

盐酸G硫酸法定量分析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研究

第30卷㊀第2期2022年3月现代纺织技术A d v a n c e dT e x t i l eT e c h n o l og yV o l .30,N o .2M a r .2022D O I :10.19398/j.a t t .202103015盐酸G硫酸法定量分析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研究张弘康,张芸娟,周兆懿(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㊀200040)㊀㊀摘㊀要:为了优化定量分析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方法,根据新发布的国标G B /T38015-201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氨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设计了盐酸G硫酸法:采用20%H C l 在70ħ,30m i n条件下溶解棉,然后用75%H 2S O 4在50ħ,1h 条件下溶解氨纶,根据质量损失,求得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完成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采用盐酸G硫酸法对10块不同规格的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进行定量分析,并与传统的拆分G75%H 2S O 4法及D M F G75%H 2S O 4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0%H C l (70ħ,30m i n )中聚酯纤维的质量修正系数为1.00,新设计的盐酸G硫酸法切实可行,并具有操作方便㊁数据准确等优点.关键词: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定量分析中图分类号:T S 106.8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G265X (2022)02G0063G05收稿日期:20210310㊀网络出版日期:20210804作者简介:张弘康(1991-),男,上海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纺织品检测方面的研究.A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c o t t o n /p o l y e s t e r /s p a n d e x c o m po s i t e f a b r i c t h r o u g hh yd r o c h l o r i c a c i d Gs u l f u r i c a c i d p r o ce s s Z HA N G H o n g k a n g ,Z HA N GY u n j u a n ,Z H O UZ h a o yi (S h a n g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Q u a l i t y I n s p e c t i o na n dT e c h n i c a lR e s e a r c h ,S h a n gh a i 20004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 t oo p t i m i z e t h em e t h o do f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o f c o t t o n p o l ye s t e rf i b e r s p a n d e xb l e n df a b r i c ah y d r o c h l o r i ca c i d Gs u l f u r i ca c i d p r o c e s s w a sd e s ig n e da c c o r d i n g t o n e w l y i s s u e d n a t i o n a l s t a n d a r dT e x t i l e s GQ u a n t i t a t i v eCh e mi c a l A n a l ys i s GM i x t u r e s o f E l a s t a n e a n dS o m eO t h e r F i b e r s G B T38015 201920%H C lw a s u s e d t o d i s s o l v e c o t t o n a t 70ħf o r 30m i n a n d t h e n75%H 2S O 4w a s a d o p t e d t od i s s o l v e s p a n d e xa t 50ħf o r 1h 敭N e x t t h em a s sf r a c t i o no fe a c hc o m p o n e n t w a so b t a i n e d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 m a s sl o s s t h u st h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o f c o t t o n p o l y e s t e r f i b e r s p a n d e xb l e n df a b r i cw a sc o m p l e t e d 敭I nt h i s p a p e r 10d i f f e r e n t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o f c o t t o n p o l y e s t e r f i b e r s p a n d e x b l e n d f a b r i c w e r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t h r o u g hh y d r o c h l o r i ca c i d Gs u l f u r i ca c i d p r o c e s s a n dt h e nc o m p a r e d w i t h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s p l i t G75%H 2S O 4m e t h o da n d D M F G75%H 2S O 4m e t h o d 敭T h er e s u l t s r e v e a l e d t h a t t h e q u a l i t y c o r r e c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o f p o l y e s t e r f i b e r i n 20%H C l 70ħ 30m i n w a s 1敭00 a n dt h en e w l y d e s i g n e dh yd r o c h l o r i ca c i d Gs u l f u r i ca c i d p r o ce s sw a s p r o v e dt ob ef e a s i b l e w i t h t h e a d v a n t ag e s o f e a s y o pe r a t i o na n d a c c u r a t e d a t a 敭K e y wo r d s :c o t t o n p o l y e s t e r f i b e r s p a n d e x b l e n d f a b r i c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㊀㊀棉/聚酯纤维/氨纶三组分混纺织物兼具天然纤维棉的透气吸湿㊁柔韧舒适性[1G2],聚酯纤维的挺括耐磨㊁高强度[3G4]以及氨纶的保型㊁高弹性[5G6],常用于运动服装㊁居家便服等成衣面料[7G8],具有较大的市场占有量[9],因此也经常在日常检测工作中遇见.对于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在日常检测中,一般按照国标G B/T2910.2-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2部分:三组分纤维混合物»及行业标准F Z/T01095-2002«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中的相关内容及方案,采用拆分G75%H2S O4法或N NG二甲基甲酰胺(俗称D M F)G75%H2S O4法进行定量分析.但在日常检测中发现,对于经㊁纬向均含有氨纶的机织面料及网状氨纶的针织面料[10],拆分氨纶往往较为困难且耗时,面对这些样品,在日常检测工作中一般采用D M FG75%H2S O4法进行定量分析.然而,D M F作为有机试剂,长期使用不但对人体有危害,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11G12].同时,随着氨纶生产工艺和性能的改进,D M F很难将线密度较大的氨纶或厚实织物中的氨纶溶解干净,从而导致氨纶含量偏小;另外,深色的样品在实验过程中会在D M F作用下褪色,导致氨纶含量偏大.国标G B/T38015-201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氨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于2019年8月30日发布㊁2020年3月1日实施,其中规定了氨纶与纤维素纤维或醋酯纤维的混合物可用20%H C l 法进行定量分析,并给出了20%H C l(70ħ,30m i n)中氨纶的d值(质量修正系数)为1.00.根据F Z/T01057.4-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第4部分:溶解法»附录A中所示,聚酯纤维在煮沸的15%H C l及36%~38%H C l中均不溶解,由此结合国标G B/T38015-201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氨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㊁G B/T2910.2-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2部分:三组分纤维混合物»相关内容,本文研究确定20%H C l(70ħ,30m i n)中聚酯纤维的d值(质量修正系数),提供一种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新方法,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旨在优化定量分析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方法.1㊀实㊀验1.1㊀设备与试剂设备:U F160德国E型烘箱(德国M e m m e r t公司),T L E204电子天平(梅特勒G托利多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D K ZG2电热恒温振荡水槽(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具塞三角烧瓶(250m L),玻璃砂芯坩埚(2#),索氏萃取器,真空抽滤装置,干燥器,称量瓶.试剂:盐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㊁分析纯),硫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㊁分析纯),N NG二甲基甲酰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㊁分析纯),氨水(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㊁分析纯).1.2㊀试样准备选取不同规格的100%聚酯纤维机织物及针织物各5块,不同规格的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机织物及针织物各5块,试样参数见表1,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净干含量见表2.按照G B/T2910.1-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部分:试验通则»的要求,用石油醚萃取㊁冷水浸泡的方式对试样进行预处理.表1㊀试样参数T a b.1㊀T h e s a m p l e p a r a m e t e r s100%聚酯纤维织物平方米质量/(g m-2)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平方米质量/(g m-2)氨纶线密度/d t e x 白色机织物83.5白色机织物181.277.8红色机织物103.4红色机织物162.614.6棕色机织物138.0黑色机织物109.244.4绿色机织物80.1红黑夹色机织物327.771.1黑色机织物59.3牛仔机织物288.98.0黑色针织物95.9黑色针织物273.116.7黑白夹色针织物111.6灰色针织物264.433.3白色针织物281.8蓝色针织物243.522.2藏青色针织物323.4藏青色针织物268.440.0粉色针织物117.2牛仔针织物281.711.946 现代纺织技术㊀㊀㊀㊀第30卷表2㊀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净干含量T a b.2㊀T h e n e t c o n t e n t o f c o t t o n/p o l y e s t e r f i b e r/s p a n d e xb l e n d f a b r i c 样品净干含量白色机织物棉:55.3%㊁聚酯纤维:39.1%㊁氨纶:5.6%红色机织物棉:33.0%㊁聚酯纤维:63.5%㊁氨纶:3.5%黑色机织物棉:21.6%㊁聚酯纤维:73.2%㊁氨纶:5.2%红黑夹色机织物棉:21.5%㊁聚酯纤维:75.5%㊁氨纶:3.0%牛仔机织物棉:61.0%㊁聚酯纤维:36.5%㊁氨纶:2.5%黑色针织物棉:34.5%㊁聚酯纤维:63.0%㊁氨纶:2.5%灰色针织物棉:13.5%㊁聚酯纤维:83.9%㊁氨纶:2.6%蓝色针织物棉:57.7%㊁聚酯纤维:38.3%㊁氨纶:4.0%藏青色针织物棉:62.5%㊁聚酯纤维:33.4%㊁氨纶:4.1%牛仔针织物棉:45.8%㊁聚酯纤维:43.9%㊁氨纶:10.3%1.3㊀实验方法1.3.1㊀聚酯纤维d值的确定每份试样取1g以上100%聚酯纤维,烘干并称重后,按G B/T38015-201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氨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规定,用20%H C l 于70ħ恒温振荡水槽中振荡30m i n,洗净,烘干并称重.按照d值由溶解前净重/溶解后净重计算得到20%H C l(70ħ,30m i n)中聚酯纤维的d值(质量修正系数).1.3.2㊀20%H C lG75%H2S O4法每份试样取1g以上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按照G B/T2910.2-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2部分:三组分纤维混合物»中规定化学分析方法方案四进行实验.先按G B/T38015-201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氨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规定,用20%H C l于70ħ恒温振荡水槽中振荡30m i n,溶解去除棉,洗净,烘干并称重后将剩余部分按G B/T38015-201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氨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规定,用75%H2S O4于50ħ恒温振荡水槽中放置1h溶解去除氨纶,洗净,烘干并称重.每次试验均由两名检测员进行双试验,根据质量损失,计算得到各组分净干含量.1.3.3㊀拆分G75%H2S O4法每份试样取1g以上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首先人工拆分把氨纶拆分出来,烘干并称重后将其余部分按G B/T2910.11-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中规定,用75%H2S O4于50ħ恒温振荡水槽中放置1h溶解去除棉,洗净,烘干并称重.每次试验均由两名检测员进行双试验,根据质量损失,计算得到各组分净干含量.1.3.4㊀D M FG75%H2S O4法每份试样取1g以上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按照G B/T2910.2-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2部分:三组分纤维混合物»中规定化学分析方法方案四进行实验.先按F Z/T01095-2002«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规定,用D M F 于沸腾恒温振荡水槽中振荡20m i n,使氨纶溶解,洗净,烘干并称重后将剩余部分按G B/T2910.11-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规定,用75%H2S O4于50ħ恒温振荡水槽中放置1h溶解去除棉,洗净,烘干并称重.每次试验均由两名检测员进行双试验,根据质量损失,计算得到各组分净干含量.2㊀结果与讨论2.1㊀聚酯纤维d值的确定通过试验,由表3可知,20%H C l(70ħ,30m i n)中聚酯纤维的d值(质量修正系数)平均值为1.0029,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约为1.00.2.2㊀方法的对比对于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通过试验发现,对于经㊁纬向均含有氨纶的机织面料及网状氨纶的针织面料,拆分氨纶往往较为困难且耗时,面对这些样品,在日常检测工作中一般采用D M FG75%H2S O4法进行定量分析.然而,随着氨纶生产工艺和性能的改进,D M F很难将线密度较大的氨纶或厚实织物中的氨纶溶解干净,从而导致氨纶含量偏小;另外,深色的样品在实验过程中会在D M F作用下褪色,导致氨纶含量偏大.新设计的20%H C lG75%H2S O4法同样无需拆分,且避免了D M FG75%H2S O4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用20%H C l56㊀第2期㊀㊀㊀㊀张弘康等:盐酸G硫酸法定量分析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研究(70ħ,30m i n)溶解棉以后,需辅以机械揉搓才能完全使溶解物与不溶部分分离.此外,盐酸作为无机强酸,具有较高的腐蚀性和极强的挥发性,加热后有强烈的刺鼻气味,使用时应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表3㊀20%H C l(70ħ,30m i n)中聚酯纤维的d值T a b.3㊀T h e d v a l u eo f t h e p o l y e s t e r f i b e r i n20%H C l(70ħ,30m i n)样品溶解前净重/g溶解后净重/g d值平均d值白色机织物1.01341.01211.0013红色机织物1.05561.05421.0013棕色机织物1.07381.07141.0022绿色机织物1.02811.02691.0012黑色机织物1.03971.03571.0039黑色针织物1.10401.09621.0071黑白夹色针织物1.11791.11511.0025白色针织物1.08651.08331.0030藏青色针织物1.04101.03661.0042粉色针织物1.06221.05951.00251.0029㊀㊀对比表2㊁表4可见,与理论含量相比,3种方法得到的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净干含量均在G B/T29862 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规定的允差范围内,说明根据G B/T38015-201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氨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所设计的20%H C lG75%H2S O4法对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切实可行.G B/T38015-201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氨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规定了氨纶与醋酯纤维或纤维素纤维(粘胶纤维㊁铜氨纤维㊁莫代尔纤维㊁莱赛尔纤维㊁棉㊁麻)的混合物均可用20%H C l法进行定量分析,因此,20%H C lG75%H2S O4法在理论上,同样适用于醋酯纤维(或再生纤维素纤维)/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表4㊀试验所得棉/聚酯纤维/氨纶的净干含量T a b.4㊀T h e n e t c o n t e n t o f t h e c o t t o n/p o l y e s t e r f i b e r/s p a n d e xb l e n d s a m p l e%样品20%H C lG75%H2S O4法棉聚酯纤维氨纶拆分G75%H2S O4法棉聚酯纤维氨纶D M FG75%H2S O4法棉聚酯纤维氨纶白色机织物55.339.25.555.139.25.755.839.34.9红色机织物33.063.23.832.863.63.632.763.04.3黑色机织物21.673.54.921.273.75.121.473.25.4红黑夹色机织物21.774.93.421.675.33.122.575.12.4牛仔机织物60.337.12.660.936.42.760.036.53.5黑色针织物34.462.63.034.363.52.233.562.93.6灰色针织物13.184.52.413.584.32.212.684.62.8蓝色针织物57.638.44.057.738.34.056.338.75.0藏青色针织物62.932.84.362.333.24.561.133.65.3牛仔针织物45.744.210.145.744.110.245.143.911.0㊀㊀此外,从数据上来看,20%H C lG75%H2S O4法与拆分G75%H2S O4法所得数据准确度都很高,所得到的净干含量总体误差远小于D M FG75%H2S O4法所得数据.尤其对于深色的样品,使用D M FG75%H2S O4法所得到的氨纶净干含量往往因样品褪色而偏大.通过对比可知,采用20%H C lG75%H2S O4法所得棉/聚酯纤维/氨纶各组分净干含量数据误差小,结果稳定,操作方便,且对氨纶㊁聚酯纤维的修正系数均为1.00.与目前常用的拆分G75%H2S O4法相比,两者所得到的数据相符率高,误差小,新的20%H C lG75%H2S O4法不但省去了费时费力的拆分环节,也避免了检测人员可能因氨纶断裂混入其他纤维,而对数据准确性产生的影响,大大提升了日常工作的效率.与D M FG75%H2S O4法相比,尤其是对于深色样品的定量分析,新方法所得数据更为精准.66 现代纺织技术㊀㊀㊀㊀第30卷3㊀结㊀论本文首先通过试验确定了20%H C l(70ħ,30m i n)中聚酯纤维的d值(质量修正系数),然后采用新设计的盐酸G硫酸法对10块不同规格的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进行定量分析,并与传统的拆分G75%H2S O4法及D M FG75%H2S O4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盐酸G硫酸法切实可行,并具有操作方便㊁数据准确等优点.本研究达到了优化定量分析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方法的目的,并得出以下结论:a)20%H C l(70ħ,30m i n)中聚酯纤维的d值(质量修正系数)为1.00.b)根据G B/T38015-201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氨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所设计的20%H C lG75%H2S O4法对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切实可行.c)20%H C lG75%H2S O4法与拆分G75%H2S O4法相比,两者所得到的数据相符率高,误差小;20%H C lG75%H2S O4法省去了费时费力的拆分环节,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d)对于织物中氨纶难以手工拆分的样品,相较于传统的D M FG75%H2S O4法,20%H C lG75%H2S O4法所得数据更为精准.参考文献:[1]许艳,周衡书,徐国强,等.棉㊁黏胶㊁氨纶弹力织物成分含量测试方法探讨[J].天津纺织科技,2020(6):40G42.X U Y a n,Z H O U H e n g s h u,X U G u o q i a n g,e t a l.D 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 o f c o t t o n, v i s c o s e f i b e r a n d s p a n d e x[J].T i a n j i nT e x t i l e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2020(6):40G42.[2]白玉林,何凤.氨纶弹力织物产品开发与设计[J].上海纺织科技,2005,33(3):42G44.B A I Y u l i n,H E F e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d e s i g n o f s p a n d e x f a b r i c[J].S h a n g h a i T e x t i l e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2005,33(3):42G44.[3]田娜娜,刘艳君.双组分氨纶混纺面料中纤维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J].合成纤维,2015,44(5):51G52.T I A N N a n a,L I U Y a n j u n.T h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c h e m i c a l 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 s o f t w o c o m p o n e n t s p a n d e xb l e n d f a b r i c [J].S y n t h e t i cF i b e r i nC h i n a,2015,44(5):51G52.[4]张玲香.棉锦涤氨纶弹力提花交织物的染整工艺[J].印染,2006,32(3):9G12.Z HA N G L i n g x i a n g.D y e i n g a n d f i n i s h i n g o fc o t t o n/ p o l y a m i d e/p o l y e s t e r/p o l y u r e t h a n e j a c q u a r d m i x t u r e[J].C h i n aD y e i n g&F i n i s h i n g,2006,32(3):9G12.[5]李晓菲.氨纶/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定量方法对比[J].中国纤检,2020(9):69G71.L IX i a o f e i.T h ec o m p a r i s o no f q u a n t i t a t i v em e t h o d s f o r s p a n d e xa n d c e l l u l o s eb l e n d e d p r o d u c t s[J].C h i n aF i b e r I n s p e c t i o n,2020(9):69G71.[6]王超,李俊杏,马兵联,等.纬编涤棉氨弹性绒类织物染整工艺实践[J].针织工业,2009(1):50G52.WA N G C h a o,L I J u n x i n g,MA B i n g l i a n,e t a l.A p r a c t i c eo fd y e i n g a n df i n i s h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o ft h e w e f t k n i t t e d p o l y e s t e r/c o t t o n/p o l y u r e t h a n ee l a s t i c f a b r i c[J].K n i t t i n g I n d u s t r i e s,2009(1):50G52.[7]孙锋,张晓红.涤棉双面针织物透湿等性能分析[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9(3):39G44.S U NF e n g,Z HA N G X i a o h o n g.T h ea n a l y s i so f t h ed i aGm o i s t u r e e t c.p r o p e r t i e s f o r t h e d o u b l e j e r s e y o f p o l y e s t e ra n dc o t t o n[J].J o u r n a lo f W u y i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1995,9(3):39G44.[8]王超,闫利民,李俊杏.棉盖涤氨纶针织物染整工艺[J].印染,2008,34(12):18G20.WA N GC h a o,Y A NL i m i n,L I J u n x i n g.W e t p r o c e s s i n g o f c o t t o n a n d p o l y e s t e r d o u b l eGf a c e d k n i t g o o d s c o n t a i n i n gp o l y u r e t h a n e[J].C h i n aD y e i n g&F i n i s h i n g,2008,34(12):18G20.[9]王京力,赵珍玉,孙克强,等.基于近红外光谱法检测棉/聚酯/氨纶织物的纤维含量[J].上海纺织科技,2020,48(4):51G53.WA N GJ i n g l i,Z HA O Z h e n y u,S U N K e q i a n g,e ta l.D e t e c t i o n o f f i b e r c o n t e n t i nc o t t o n p o l y e s t e r s p a n d e x t h r e e c o m p o n e n t f a b r i cb a s e do nn e a r i n f r a r e ds p e c t r o s c o p y[J].S h a n g h a iT e x t i l e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2020,48(4):51G53.[10]李昱芃,甘亚雯.对牛仔面料棉/聚酯/氨纶三组分纤维含量检测方法的探讨[J].中国纤检,2011(18):62G64.L I Y u p e n g,G A N Y a w e n.D 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 t e s t m e t h o do fc o t t o n/p o l y e s t e r/e l a s t a n ef i b e rc o n t e n t[J].C h i n aF i b e r I n s p e c t i o n,2011(18):62G64.[11]潘其胜.二甲基甲酰胺致职业性慢性中毒性肝病1例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1,27(1):52G54.P A N Q i s h e n g.A c a s es t u d y o fo c c u p a t i o n a lc h r o n i c t o x i c h e p a t i c d i s e a s e c a u s e d b y N,NGd i m e t h y l f o rGm a m i d e[J].S t r a i tJ o u r n a lo f P r e v e n t i v e M e d i c i n e,2021,27(1):52G54.[12]张丽丽,于洋,牛文凤,等.高产量化学品N,NG二甲基甲酰胺的生态环境风险与管控措施[J].生态毒理学报,2020,15(5):59G68.Z HA N G L i l i,Y U Y a n g,N I U W e n f e n g,e t a l.E c o l o g i c a l r i s ka n dm a n a g e m e n tm e a s u r e so f h i g h y i e l d c h e m i c a lN,NGd i m e t h y l f o r m a m i d e[J].A s i a n J o u r n a l o f E c o t o x i c o l o g y,2020,15(5):59G68.76㊀第2期㊀㊀㊀㊀张弘康等:盐酸G硫酸法定量分析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研究。

酸和碱 实验化学

酸和碱  实验化学

酸和碱实验化学实验速览实验基础1.酸的检验:实际上是H+的检验,可用的方法有:(1)用酸碱指示剂: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用比较活泼的金属:有气泡(氢气)产生。

(3)用金属氧化物:黑色的氧化铜溶解在酸中,溶液变为蓝色;氧化铁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4)用不溶性碱:碱溶解,如氢氧化铜溶解在酸中,溶液变为蓝色。

(5)用碳酸盐:有气泡(二氧化碳)产生。

2.碱的检验实际上是OH-的检验,可用的方法有:(1)用酸碱指示剂: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用Fe3+和Cu2+:蓝色沉淀、红褐色沉淀。

实验图解1. 不同溶液中酸碱指示剂的变化(验证性实验)目的:探究石蕊溶液、酚酞溶液分别遇到酸性、碱性溶液后颜色的变化情况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酸碱性原理: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碱性溶液颜色会发生变化药品、器材:试管8支、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步骤:①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②将紫色石蕊溶液加入其中一组的4支试管中,将无色酚酞溶液也加入到另一组4支试管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同溶液中分别呈红色、蓝色无色酚酞溶液在不同溶液中分别呈无色、红色结论:酸性、碱性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操作指要①实验过程中所取的试剂量不要太多。

②所滴加的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以1~2滴为宜。

③如果发生酚酞溶液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一开始变红色,随之变为无色的现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大造成的。

④石蕊溶液滴加到碱性溶液中所显示的蓝色溶液和原来的紫色比较相近,为了便于观察,要将石蕊溶液滴加到水中的颜色与碱性溶液中的颜色作对比。

应试策略准确记忆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从而根据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例题:小华将一张滤纸在某指示剂中浸泡后晾干,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棒在上面写“化学”两字,立刻显红色.再将其悬挂于铁架台上,并在滤纸的下方(如图)放置一盛有某溶液的烧杯,过一会儿,发现红色的字消失,则滤纸上的指示剂和烧杯中的溶液分别是()变题练1.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

盐酸与硫酸的化学性质

盐酸与硫酸的化学性质

盐酸的化学性质1.与酸碱指试剂反应紫色石蕊{(C7H7O4N)n}试剂与pH试纸变红色,无色酚酞{C20H14O4}不变色。

2.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物和水HCl+NaOH=NaCl+H2O3.能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生成氢气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4.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CuO+2HCl=CuCl2+H2OMgO+2HCl=MgCl2+H2OFe2O3+6HCl=2FeCl3+3H2O5.能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2HCl+Na2SO3=SO2↑+H2O+2NaClNa2S2O3+2HCl=2NaCl+H2O+SO2↑+S↓FeS+2HCl=H2S↑+FeCl2(实验室制取硫化氢)6.能与大部分碳酸盐和碳酸氢盐(H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aCO3+2HCl=CaCl2+CO2↑+ H2O(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NaHCO3+HCl=NaCl+CO2↑+ H2O7、具有还原性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4HCl(浓)+MnO2=加热=MnCl2+2H2O+Cl2↑14HCl(浓)+K2CrO7==3Cl2↑+2CrCl3+2KCl+7H2ONaClO+2HCl=NaCl+Cl2↑+H2O另外,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氯化银不能溶于水,产生沉淀。

HCl+AgNO3===HNO3+AgCl↓能用来制取弱酸CH3COONa+HCl=CH3COOH+NaCl电离方程式为:HCl===H++Cl-浓硫酸化学性质1.脱水性脱水指浓硫酸脱去非游离态水分子或脱去有机物中氢氧元素的过程。

(1)脱水性简介就硫酸而言,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浓硫酸有脱水性且脱水性很强。

(2)可被脱水的物质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2:1)夺取被脱水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或脱去非游离态的结晶水,如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高中化学必须知道的六大强酸及应用

高中化学必须知道的六大强酸及应用

高中化学必须知道的六大强酸及应用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三大强酸为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又有三种酸也参加强酸行列,分别是高氯酸〔HClO4〕、氢溴酸〔HBr〕、氢碘酸〔HI〕,其中高氯酸的酸性为所有无机酸中最强,而氢溴酸、氢碘酸的酸性那么比盐酸还要强。

下面我们就一起具体地认识一下这六大强酸及应用!一、盐酸HCl简介:1、盐酸是氢氯酸的俗称,是氯化氢(HCl)气体的水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元强酸;工业上用的盐酸常因含有FeCl3等杂质而略带黄色。

有刺激性气味3,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2.0mol·L-1。

注意:浓盐酸易挥发,敞口放置溶质HCl氯化氢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吸收空气中的水,溶剂质量增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2、盐酸的首次发现:公元800年的一个信奉伊斯兰教,名为贾比尔·伊本·哈扬的阿拉伯化学家/炼金师,将氯化钠和硫酸混合从而第一次制取了盐酸。

3、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用于金属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

人体胃液中也含有少量的盐酸,帮助消化。

4、盐酸的特性〔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翻开浓盐酸的试剂瓶,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那是因为从浓盐酸瓶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故在开启的瓶口处形成白雾,不是白烟。

在化学中“烟〞是指细小的固体颗粒,“雾〞是指液态的小液滴。

〔2〕浓盐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使用时要注意平安。

〔3〕盐酸的通性:①使指示剂变色;②与金属反响制取氢气;③与金属氧化物反响生成相应的盐和水;④与盐反响,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

〔4〕复原性①4HCl(浓)+MnO2MnCl2+2H2O+Cl2↑〔实验室制取氯气〕②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③NaClO+2HCl=NaCl+Cl2↑+H2O(氯元素的归中反响)〔5〕强酸制弱酸:CH3COONa+HCl=CH3COOH+NaCl5、工业制盐酸:H2+Cl22HCl然后用水吸收,在合成塔内完成。

高考化学实验物质的鉴别方法总结

高考化学实验物质的鉴别方法总结

高考化学实验物质的鉴别方法总结关于高考化学实验物质的鉴别方法总结化学是很灵活的科目,学好化学不仅需要对概念的完全理解,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所以多多联系、多多总结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1.物理方法观察法主要是通过观察被鉴别物质的状态、颜色等进行,如鉴别相同浓度氯化铁和氯化亚铁溶液溶液;嗅试法主要通过判断有挥发性气体物质的不同气味来进行,如鉴别氨气和氢气;水溶法主要通过观察鉴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来进行,如鉴别碳酸钠和碳酸钙;加热法主要适用于易升华的物质鉴别,如单质碘、萘的鉴别;(此方法在化学方法中也用到)热效应法常用于某些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有明显变化的物质,如铵盐、浓硫酸、烧碱的鉴别;焰色法常用于某些金属或金属离子的`鉴别,如钾盐、钠盐的鉴别。

2.化学方法加热法如碳酸氢盐、硝酸盐、铵盐等盐类及难溶性碱等受热易分解、结晶水合物的受热失水等等;水溶性(或加水)法如无水硫酸铜遇水呈蓝色,或其水溶液呈蓝色,电石遇水有气体放出等等;指示剂测试法常用石蕊、酚酞及pH试纸等来检验待鉴别溶液或液体的酸、碱性,如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铵、氯化铝、小苏打、苏打(用pH试纸);点燃法主要用于检验待鉴别气体物质的助燃性或可燃性的有无,以及可燃物的燃烧现象、燃烧产物的特点等等,如乙炔燃烧产生大量黑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指示剂法主要是利用待鉴别物质性质的差异性,选择适合的试剂进行,如鉴别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铵、氯化钠四种溶液,可选用氢氧化钡溶液;鉴别甲酸、甲醛、葡萄糖、甘油四种溶液,可选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然后分别与其共热;分组法当被鉴别的物质较多时,常选择适合的试剂将被鉴别物质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再对各小组进行鉴别,如鉴别纯碱、烧碱、水、氯化钡、硫酸、盐酸六种无色溶液(液体)时,可选用石蕊试液将上述六种溶液分成三个组(酸性、碱性、中性),然后再对各组进行鉴别。

3.其他方法只用一种试剂法如只有蒸馏水和试管,鉴别以下几种白色固体粉末,氢氧化钡、无水硫酸铜、硫酸钠、氯化铝、氯化钠时,先检验出硫酸铜,然后再依次鉴别出氢氧化钡、硫酸钠、氯化铝、氯化钠;不同试剂两两混合法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下列四种无色溶液,纯碱、烧碱、硫酸铝、氯化钡,分别取少量,任取一种与其余三种溶液混合,记录实验现象;两种溶液自我鉴别法如两瓶失去标签,外观无任何区别的无色溶液,只知一瓶是盐酸,一瓶是碳酸盐,不用其他试剂进行鉴别。

检验盐酸与硫酸的方法

检验盐酸与硫酸的方法

检验盐酸与硫酸的方法
盐酸和硫酸是常见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
进行检验。

首先,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物理性质来区分盐酸和硫酸。

盐酸
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而浓硫酸是一种无色至淡黄色的油状液体。

因此,通过外观上的观察可以初步区分这两种酸。

其次,可以通过它们的化学性质来进行检验。

盐酸和硫酸在与
金属反应时会产生氢气,可以通过将它们与锌粉或铁丝反应来检验。

盐酸与锌粉反应会产生氢气并生成氯化锌,而硫酸与锌粉反应也会
产生氢气并生成硫酸锌。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区分这两种酸。

另外,盐酸和硫酸在与碳酸盐反应时也会产生气体。

可以将它
们与碳酸钠或碳酸钙反应来检验。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产生二氧化
碳气体并生成氯化钠和水,而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气体并生成硫酸钠和水。

这也是一种区分盐酸和硫酸的方法。

最后,可以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检验。

盐酸和硫酸都是强酸,
它们在水中会完全离解并产生氢离子。

因此,可以使用酸碱指示剂
来检验它们的酸性。

将少量盐酸和硫酸分别加入水中,然后加入几滴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即可区分这两种酸。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物理性质、化学反应以及酸碱指示剂的变化,可以有效地区分盐酸和硫酸。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对这两种化学物质进行准确的检验。

盐酸检测标准

盐酸检测标准

工业用合成盐酸检测标准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工业用合成盐酸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全。

本规范适用于由氯气和氢气合成的氯化氢气体,用水吸收制得的工业用合成盐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_2000,eqv ISO780:1997)GB/T 601 化学试剂规范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规范溶液的制备(GB/T603-2002,ISO 6353-1982,NEO)GB/T 1250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T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78—1986,neq ASTM E300:1983)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6680_1986,neq BS5309:1976)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6682—1992,eqv ISO 3696:1987)GB 320-2006 工业用合成盐酸3 要求3.1 外观:工业用合成盐酸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

3.2 工业用合成盐酸应符合表 1 给出的指标要求。

表1 盐酸技术指标指标项目优等品一等品总酸度(以HCl 计)的质量分数,% ≥31铁(以Fe 计)的质量分数,% ≤0.002 ≤0.008灼烧残渣的质量分数,% ≤0.05 ≤0.10游离氯(以Cl 计)的质量分数,% ≤0.004 ≤0.008砷的质量分数,% ≤0.0001硫酸盐(以SO42-计)的质量分数,% ≤0.005 ≤0.03 注:砷指标强制。

4 采样4.1 产品按批检验。

生产企业以每一成品槽或每一生产周期生产的工业用合成盐酸为一批。

实验室中硫酸、硝酸及盐酸的使用和管理-文档资料

实验室中硫酸、硝酸及盐酸的使用和管理-文档资料

实验室中硫酸、硝酸及盐酸的使用和管理1 名称、组成成分及外观性状信息1。

1 浓硫酸化学分子式为H2SO4,分子量98.04,实验室常用的浓硫酸为市售的分析纯浓硫酸,其质量分分数98.3%,物质的量的浓度18。

4mol/L,因其沸点高、不易挥发,所以我们常见的浓硫酸的感官性状为无色无味、呈油状的液体;浓硫酸极易溶于水且具有强腐蚀性、强氧化性、脱水性;因其具有吸水性,能吸附空气中的水,故常用做干燥剂;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是三大强酸中密度最大的酸,所以同体积的三大强酸中以重量就可以简单识别浓硫酸.1.2 浓硝酸化学分子式:HNO3,分子量63,浓硝酸为淡黄色液体(溶有二氧化氮).浓硝酸含量为68%左右,其密度为1.42G/CM3,物质的量的浓度为16MOL/L.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与水混溶,有窒息性刺激气味,硝酸不稳定,易挥发,遇光或热会分解而放出二氧化氮,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溶于硝酸,从而使外观带有浅黄色。

对于稀硝酸,一般认为浓稀之间的界线是6MOL/L.1.3 浓盐酸化学分子式:HCL,分子量36。

46,我们在实验室常用的市售的分析纯盐酸为含氯化氢37%—38%的水溶液,密度为1。

19g/cm3,其物质的量的?舛任?12mol/L。

浓盐酸的挥发性极强,所以打开浓盐酸容器后即可闻到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浓盐酸是强腐蚀性酸,其和浓硝酸铵体积比3∶1混合可以制成腐蚀性极强的王水,以1∶3体积比混合制成逆王水。

王水在化学分析中常用于溶解不易溶于硝酸的不锈钢等钢铁试样。

2 危害信息(1)硫酸、硝酸、盐酸均具有强腐蚀性,对人体健康有强烈危害性,侵入途径为吸入和食入.对皮肤和黏膜组织具有强的腐蚀与刺激作用,其蒸汽和酸雾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眼部和上呼吸道不适,皮肤接触后可引起局部灼伤,如果不慎溅入眼内可致灼伤,甚至失明。

如较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牙齿酸蚀症、皮肤损害、慢性鼻炎及慢性支气管炎症.①浓硫酸不仅有强烈的腐蚀性,而且还具有脱水性,当皮肤接触浓硫酸时造成的化学性烧伤即是浓硫酸与蛋白质、脂肪的水解反应所致,所以浓硫酸对人体的眼睛、皮肤伤害极其严重。

盐酸检测标准

盐酸检测标准

工业用合成盐酸检测标准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工业用合成盐酸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全。

本规范适用于由氯气和氢气合成的氯化氢气体,用水吸收制得的工业用合成盐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_2000,eqv ISO780:1997)GB/T 601 化学试剂规范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规范溶液的制备(GB/T603-2002,ISO 6353-1982,NEO)GB/T 1250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T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78—1986,neq ASTM E 300:1983)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6680_1986,neq BS 5309:1976)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6682—1992,eqv ISO 3696:1987)GB 320-2006工业用合成盐酸3 要求3.1 外观:工业用合成盐酸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

3.2 工业用合成盐酸应符合表1给出的指标要求。

表1 盐酸技术指标4 采样4.1 产品按批检验。

生产企业以每一成品槽或每一生产周期生产的工业用合成盐酸为一批。

用户以每次收到的同一批次的工业用合成盐酸为一批。

4.2 工业用合成盐酸从槽车或贮槽中采样时,宜用GB/T 6680中规定的适宜的耐酸采样器自上、中、下三处采取等量的有代表性样品。

生产企业可将槽车或贮槽内的工业用合成盐酸混匀后于采样口采取有代表性样品,进行检测。

4.3 工业用合成盐酸从塑料桶或陶瓷坛中采样时,按GB/T 6678中规定的采样单元数随机抽样,拆开包装,宜采用GB/T 6680中规定的适宜的耐酸采样器自上、中、下三处采取等量的有代表性样品。

初三化学物质的检验鉴别推断复习教案

初三化学物质的检验鉴别推断复习教案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一、中考复习要求1、会用实验方法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以与盐酸、硫酸和碳酸盐。

2、会使用指示剂和PH试纸鉴别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3、会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以与常见物质的其它特征判断物质的存在。

二、基础知识回顾1、常见气体的检验:气体检验方法实验现象O2将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木条。

H2点燃该气体,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

火焰呈色,烧杯内壁有生成。

CO2将气体通入到中。

澄清石灰水变。

CO(1)点燃,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中。

(2)将该气体通入灼热的,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中。

(1)火焰呈色,澄清石灰水变。

(2)灼热的氧化铜变色,石灰水变。

CH4点燃,先再其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再将附有的烧杯罩上。

火焰呈色,干燥的烧杯内壁有生成,另一烧杯内壁。

2、酸、碱、盐的检验取少量待检验溶液或固体于试管①紫色石蕊试液②BaCl2(或Ba(NO3)2)溶液和稀硝酸取少量待检验溶液或固体于试管①紫色石蕊试液②AgNO3溶液和稀硝酸溶液蕊试液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③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色。

②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③pH 7。

碱性溶液①取少量于试管,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红色石蕊试纸上③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①无色酚酞试液变色②红色石蕊试纸变色③pH 7。

3、物质的鉴别和推断(1)物质的鉴别: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性质,用实验的方法逐一区别的过程。

如果只有两种物质,只要确定了一种,余下的就是另一种物质。

(2)物质的推断:根据实验内容、步骤、现象以与物质的其它特征,通过推理确定未知物的成分。

请归纳初中学到的常见物质的特征。

①、具有唯一性的物质、元素、相对分子质量最轻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

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非气态物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人类生存须臾离不开的自然资源有和。

空气中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其次是,空气中含量(按质量计算)最多的元素是,其次是。

高中化学必须知道的六大强酸及应用

高中化学必须知道的六大强酸及应用

高中化学必须知道的六大强酸及应用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三大强酸为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又有三种酸也加入强酸行列,分别是高氯酸(HClO4)、氢溴酸(HBr)、氢碘酸(HI),其中高氯酸的酸性为所有无机酸中最强,而氢溴酸、氢碘酸的酸性则比盐酸还要强。

下面我们就一起具体地认识一下这六大强酸及应用!一、盐酸HCl简介:1、盐酸是氢氯酸的俗称,是氯化氢(HCl)气体的水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元强酸;工业上用的盐酸常因含有FeCl3等杂质而略带黄色。

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常用的浓盐酸中的质量分数为37%~38%,密度为1.19g/cm3,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2.0mol·L-1。

注意:浓盐酸易挥发,敞口放置溶质HCl氯化氢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吸收空气中的水,溶剂质量增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2、盐酸的首次发现:公元800年的一个信奉伊斯兰教,名为贾比尔·伊本·哈扬的阿拉伯化学家/炼金师,将氯化钠和硫酸混合从而第一次制取了盐酸。

3、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用于金属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

人体胃液中也含有少量的盐酸,帮助消化。

4、盐酸的特性(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那是因为从浓盐酸瓶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故在开启的瓶口处形成白雾,不是白烟。

在化学中“烟”是指细小的固体颗粒,“雾”是指液态的小液滴。

(2)浓盐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3)盐酸的通性:①使指示剂变色;②与金属反应制取氢气;③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④与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

(4)还原性①4HCl(浓)+MnO2MnCl2+2H2O+Cl2↑(实验室制取氯气)②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③NaClO+2HCl=NaCl+Cl2↑+H2O(氯元素的归中反应)(5)强酸制弱酸:CH3COONa+HCl=CH3COOH+NaCl5、工业制盐酸:H2+Cl22HCl然后用水吸收,在合成塔内完成。

盐酸检验记录

盐酸检验记录

盐酸检验记录1.性状1.1(应为无色发烟的澄清液体;有强烈的刺激臭;呈强酸性。

)判定:本项检验结果质量标准之规定。

1.2相对密度(检验执行SOP-)(1)取洁净、干燥并精密称定重量的比重瓶(W0),装满供试品,置25℃的水浴中,放置若干分钟,使内容物的温度达到25℃,用滤纸除去溢出侧管的液体,立即盖上罩。

)再将比重瓶自水浴中取出,再用滤纸将比重瓶的外面擦净,精密称定(W样(2)将供试品倾去,洗净比重瓶,装满新沸过的冷水,照上法测得同一温度时水的重)。

量(W水-W0(3)计算:W样供试品的相对密度= =W水-W0(在25℃时应约为1.18)。

判定:本项检验结果质量标准之规定。

检验人检验日期复核人复核日期2.鉴别2.1氯化物的鉴别反应2.1.1取供试品溶液置试管中,加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试液,结果:(应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2.1.2分离,向沉淀中滴加氨试液,结果:(沉淀应溶解)。

再滴加稀硝酸,结果:。

(应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2.2取供试品少量置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湿润,缓缓加热,管口放置一张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结果:(试纸应显蓝色)。

判定:本项检验结果质量标准之规定。

检验人检验日期复核人复核日期3.游离氯或溴检查3.1取供试品10g(8.5ml),加水稀释至20ml,冷却,加含锌碘化钾指示液0.2ml,10分钟内观察结果。

3.2结果:(供试品溶液应不显蓝色)。

判定:本项检验结果质量标准之规定。

检验人检验日期复核人复核日期4.硫酸盐检查(检验执行SOP-)4.1取供试品25g(21ml),加碳酸钠试液2滴,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再加水约成40ml置50ml比色管(A)中,加稀盐酸2ml,摇匀。

4.2取标准硫酸钾溶液1.25ml,置50ml比色管(B)中,加水约成40ml,加稀盐酸2ml,摇匀。

4.3于A、B两管中分别加入25%氯化钡溶液5ml,用水稀释至50ml,充分摇匀,放置10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

初中化学酸碱盐鉴别好题

初中化学酸碱盐鉴别好题

初中化学酸碱盐鉴别好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稀溶液中,只利用组内物质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各种物质鉴别出来的是()A.HCl、NaOH、NaCl、KNO3B.Ca(OH)2、HCl、NaCl、Na2CO3 C.KCl、MgCl2、Ca(OH)2、HNO3D.NaOH、CuSO4、HCl、H2SO42.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是()A.CuCl2、NaOH、HCl、H2SO4B.BaCl2、K2SO4、K2CO3、HCl C.HCl、NaNO3、Na2CO3、Na2SO4 D.AgNO3、HCl、NaCl、HNO33.鉴别盐酸和稀硫酸,使用的试剂是()A.BaCl2溶液B.Na2CO3溶液C.CuO D.石蕊试液4.下列各组物质的水溶液,只能用组内两两物质间的反应,不能用其他试剂,不能将其一一区别的是()A.NaClNa2CO3Ca(NO3)2HClB.Na2SO4BaCl2K2CO3KNO3C.CuSO4NaOHH2SO4Ba(OH)2D.K2CO3BaCl2HNO3H2SO45.某K2CO3样品,一定含Na2CO3、NaCl和BaCl2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将13.8g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往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判断正确的是()A.肯定有NaClB.一定没有BaCl2,可能有NaClC.肯定有NaCl,还可能有Na2CO3D.肯定没有Na2CO3和BaCl26.用下列方法能把食醋、食盐水、石灰水一次区别开的是()A.品尝一下B.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C.分别滴加酚酞试液D.闻一闻气味7.现有NaOH溶液、稀HCl、蒸馏水,如将它们一次鉴别出来,可选用的试剂是()A.紫色石蕊溶液B.无色酚酞溶液C.稀硫酸D.食盐水8.鉴别①NaCl②MgSO4③CuCl2④NaOH四种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则被鉴别出来物质的顺序正确的是()A.②③④① B.③④①② C.③②④① D.①③②④9.下列试剂中,能区分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的是()A.稀盐酸B.二氧化碳 C.石蕊溶液 D.酚酞溶液10.将Ba(NO3)2、KCl、Na2CO3三种无色溶液一一区分开的试剂是()A.BaCl2溶液B.AgNO3溶液C.稀盐酸D.稀硫酸11.下列各组四种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也能鉴别的是()A.KNO3KClFeCl3K2SO4B.CuCl2NaOHHClNaClC.Na2SO4NaClNaOHHCl D.NaOHKOHNaClH2SO412.能将NaCl、NaOH、H2SO4三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试剂是()A.石蕊试液 B.氯化钙溶液C.稀盐酸D.石灰水13.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A.NaClHClH2SO4AgNO3B.CuSO4NaOHBaCl2HCl C.KClHClNaOHBaCl2D.NaOHKOHMgCl2H2SO414.区分实验室中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方法A 硝酸铵和氯化钠①加水溶解②观察颜色B 稀盐酸和稀硫酸①氯化钡溶液②紫色石蕊溶液C 黄铜和黄金①分别加稀盐酸②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D 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①滴加酚酞溶液②各取一滴在玻璃片上晾干15.某粗盐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MgCl2、Na2SO4、MgSO4和泥沙,进行以下操作可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H2O溶解;③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过滤;⑤蒸发;⑥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⑦加适量的稀盐酸,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②①⑥③④⑦⑤ B.②①③⑥⑦④⑤ C.⑥②①③④⑤⑦D.②③①⑥④⑦⑤16.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依次通过以下操作将其除去: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④过滤⑤加适量的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其中操作③的作用是()A.只除Ca2+B.只除Mg2+C.除Ca2+和Mg2+D.除Ca2+和Ba2+17.某CaCl2样品中,可能含有KNO3、CuCl2、MgCl2、NaCl和Na2CO3中的某些物质,取该样品11.1克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到28.7克白色沉淀,则该样品组成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只有MgCl2,没有NaClB.肯定没有CuCl2和Na2CO3C.肯定有MgCl2和KNO3D.样品可能由CaCl2、NaCl、MgCl2组成18.下列各组溶液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并且一定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CuSO4,NaOH,NaCl B.NaCl,KCl,KNO3C.NaOH,NaCl,HCl D.MgCl2,AgNO3,NaOH19.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H2SO4、BaCl2、Na2CO3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溶液甲+乙乙+丙丙+丁甲+丁现象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无色气体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A.HCl、BaCl2、H2SO4、Na2CO3B.H2SO4、HCl、BaCl2、Na2CO3 C.HCl、H2SO4、BaCl2、Na2CO3D.H2SO4、Na2CO3、HCl、BaCl220.下列试剂能一次鉴别出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的是()A.紫色石蕊试液B.酚酞试液 C.碳酸钙粉末D.碳酸钾溶液2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有三种溶液,只用Na2CO3溶液就能将三种溶液区分开来的是()A.CuSO4、H2SO4、NaNO3B.NaCl、CaCl2、Ba(NO3)2C.HNO3、H2SO4、NaHCO3D.HNO3、BaCl2、Na2SO422.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CuSO4、NaOH、KNO3、NaClB.K2CO3、NaOH、稀HCl、BaCl2C.FeCl3、KOH、稀HCl、NaClD.稀HCl、Na2CO3、稀H2SO4、Na2SO4 23.不用外加试剂,下列溶液被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①FeCl3②K2SO4③MgCl2④NaOH.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24.能将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盐酸三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A.石蕊溶液 B.碳酸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D.酚酞溶液25.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HCl、Na2CO3、CaCl2、HNO3B.FeCl3、NaOH、MgSO4、HClC.NH4Cl、NaOH、K2SO4、BaCl2D.KNO3、AgNO3、KCl、NaCl26.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②MgCl2、③HNO3、④CuSO4,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A.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27.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组内物质相互作用便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A.HCl、Na2CO3、NaOH、KNO3B.CuSO4、NaOH、BaCl2、HNO3 C.CaCl2、K2CO3、Mg(NO3)2、NaCl D.CuSO4、Ba(OH)2、KNO3、NaCl 28.将H2SO4,Na2CO3,Ba(OH)2三种溶液,两两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对有沉淀生成的分别进行过滤,所得滤液的酸碱性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滤液显碱性,另一种滤液显酸性B.一种滤液显碱性,另一种滤液显中性C.两种滤液均显碱性D.两种滤液均显酸性29.用如图操作可完成甲、乙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难溶性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蒸发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的玻璃棒都是用来搅拌的C.乙实验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如果步骤③仰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30.要除去粗盐中含有的Na2SO4、MgCl2、CaCl2和泥沙等杂质,且又不混入其他杂质,小刚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将粗盐溶于水,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再进行下列各步骤处理:①加入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②加入溶液至沉淀完全;③加入溶液至沉淀完全;④过滤,取出滤液;⑤往滤液中加入溶液调至溶液的pH=7;⑥蒸发浓缩,使NaCl 晶体析出.上述方案的步骤②、步骤③和步骤⑤中所加的物质,你认为分别是()A.Ba(NO3)2、Na2CO3、HCl B.BaCl2、K2CO3、H2SO4C.BaCl2、Na2CO3、HCl D.Ba(NO3)2、K2CO3、H2SO431.现有①Ba(NO3)2溶液、②KCl溶液、③K2SO4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32.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不能将其鉴别开来的是()A.Na2SO4Na2CO3BaCl2HClB.Na2SO4BaCl2KNO3NaClC.NaClHClNaOH石蕊D.NaOHH2SO4FeCl3MgCl233.不另选试剂,仅利用组内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A.FeCl3NaOHHClH2SO4B.HClKNO3Na2CO3Na2SO4C.AgNO3HClNaClHNO3D.BaCl2Na2SO4Na2CO3HCl34.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加其它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A.CuSO4、BaCl2、HNO3、NaOH B.Na2SO4、BaCl2、Na2CO3、HCl C.AgNO3、NaNO3、NaCl、HCl D.FeCl3、NaOH、HNO3、MgSO435.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检验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都正确的()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 鉴别NH4Cl溶液和K2SO4溶液NaOH溶液或Ba(NO3)2溶液B 除去CO2中含有的杂质CO 点燃或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 从NaCl溶液中分离出NaCl 蒸发或过滤D 检验食醋的酸性紫色石蕊或无色酚酞36.用一种试剂一次能将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的()A.紫色石蕊试液B.稀硫酸C.碳酸钠溶液D.氢氧化钡溶液37.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盐酸、NaOH溶液、Ca(OH)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A.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Na2CO3溶液D.CuSO4溶液38下表是小明同学用多种方法鉴别物质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是()需要鉴别的物质方法和所加试剂方法一方法二A 碳酸钠和氯化钠加入足量水中加入盐酸B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用pH试纸检验加入铁粉C 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观察颜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D 稀盐酸和稀硫酸滴加氯化钡溶液滴加酚酞试液39.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A.NaCl、稀HCl、NaOH、石蕊B.Na2CO3、稀H2SO4、稀HCl、NaNO3C.Na2SO4、K2CO3、BaCl2、稀HClD.NaOH、NaCl、稀HCl、FeCl340.下列有关物质鉴别方案正确的一组是()A.可用Ba(OH)2溶液鉴别CaCl2、Na2CO3、K2SO4三种溶液B.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氧化铜粉末、炭粉、铁粉三种黑色粉末C.KNO3溶液、NaOH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D.Na2CO3溶液、NaNO3溶液、稀硫酸、KCl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41.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NaOH、Na2CO3、酚酞、CaCl2B.稀HCl、Na2CO3、BaCl2、Na2SO4C.Na2SO4、Ba(OH)2、KNO3、NaClD.CuSO4、NaOH、BaCl2、Ba(NO3)242仅利用组内物质之间的两两反应,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A.FeCl3NaOHHClH2SO4B.BaCl2Na2SO4Na2CO3HClC.AgNO3HClNaClHNO3D.HClKNO3Na2CO3Na2SO443下列物质中,能将稀盐酸、石灰水、食盐水一次性区别开来的是()A.酚酞试液 B.石蕊试液 C.二氧化碳 D.铁粉44.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A.KCl B.K2CO3溶液 C.稀盐酸D.NaNO3溶液45.下列鉴别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试剂或方法A 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点燃的木条B 硝酸铵与食盐固体水C 氯化钾与氯化铵固体加熟石灰,研磨D 稀盐酸和食盐水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46.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和蒸馏水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可选用()A.稀硫酸B.氯化钙溶液C.紫色石蕊溶液D.二氧化碳47.不外选试剂情况下,将石蕊溶液、稀盐酸、石灰水、NaOH溶液、Na2CO3溶液互相鉴别,第三个被鉴别出来的是()A.稀盐酸B.石灰水C.NaOH溶液D.Na2CO3溶液4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A.HCl、CuCl2、NaNO3、Na2SO4B.(NH4)2SO4、BaCl2、CuSO4、NaNO3C.FeCl3、HCl、NaCl、NaOHD.Na2CO3、Na2SO4、HCl、H2SO449.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CuSO4、NaOH、K2SO4、NaClB.K2CO3、NaOH、稀HCl、BaCl2C.MgSO4、稀HCl、KNO3、NaClD.稀HCl、Na2CO3、稀H2SO4、Na2SO450.用水作试剂,不可能区分开的一组物质是()A.氯化钾、硝酸钠、硫酸钾B.汽油、酒精、浓硫酸C.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碳酸钠 D.生石灰、食盐、烧碱51.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硫酸、氯化钡、盐酸中的一种,下表是它们两两反应的现象:a b c db 无明显现象﹣有气体产生有沉淀产生c 有气体产生有气体产生﹣有沉淀产生试推断:a、b、c、d依次是()A.H2SO4、Na2CO3、BaCl2、HCl B.HCl、H2SO4、Na2CO3、BaCl2C.Na2CO3、H2SO4、HCl、BaCl2D.BaCl2、HCl、Na2CO3、H2SO452.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不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A.Na2CO3HCl,H2SO4BaCl2B.CuSO4NaOHBaCl2HClC.HClFeCl3NaOHNaClD.NaClKOHCa(OH)2H2SO453.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 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无色酚酞B 鉴别硫酸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C 除去氧化钙中的少量碳酸钙加水溶解后过滤D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 氢氧化钠溶液54.能将BaCl2、Na2CO3、NaOH三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开的试剂是()A.稀H2SO4B.石蕊试液 C.CaCl2溶液D.酚酞试液55.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①Cu Cl2溶液、②稀盐酸、③硫酸钠溶液、④氢氧化钠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的顺序是()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56.现有关于①盐酸②氢氧化钠③碳酸钠④氯化钠四种无色溶液.各取少量于4支试管中,分别向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首先被鉴别出来的两种物质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7.下列鉴别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试剂或方法A 氯化钾与氯化铵固体熟石灰、研磨B 硝酸铵与食盐固体水C 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酚酞溶液D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气体用燃着木条58.下列有关物质鉴别方案正确的一组是()A.可用Ba(OH)2溶液鉴别(NH4)2CO3、(NH4)2SO4、NH4NO3三种氮肥B.MgCl2溶液、NaOH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C.NaOH溶液、H2SO4溶液、NaCl溶液,只用酚酞试剂就能一次性鉴别D.CuO粉末、炭粉、铁粉,三种黑色粉末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59.用括号内物质不能一次性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是()A.CaO、CaCO3、KCl三种固体(水)B.CaCl2、K2CO3、K2SO4三种溶液(Ba(OH)2溶液)C.Cu、Fe、CuO三种固体(稀盐酸)D.NaCl、Ca(OH)2、HCl三种溶液(K2CO3溶液)60.下列各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A.K2CO3HClNaOHBaCl2B.CuSO4NaOHBaCl2HClC.NaClHClH2SO4AgNO3D.NaOHKOHMgCl2H2SO4。

盐酸检验规范

盐酸检验规范

盐酸检验规范1.0目的建立盐酸检验标准程序,规范盐酸的检验。

2.0适用范围适用于盐酸的检验操作。

3.0职责质量部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0 作业内容4.1取样:按《有洁净度要求的物料取样标准程序》取样,取样量应为全检量的3倍(约500ml)。

4.2检验:4.2.1性状4.2.1.1 外观、气、味:取供试品,目测其外观,鼻嗅。

合格标准:应为无色发烟的澄清液体;有强烈的刺激臭;呈强酸性。

4.2.1.2相对密度:4.2.1.2.1操作:(1)按《相对密度检查标准程序》进行检查。

(2)记录空比重瓶重(W0)、装入供试品的比重瓶重(W样)及装入新沸冷水的比重瓶重(W水)(3)计算:W样-W0供试品的相对密度=W水-W04.2.1.2.2合格标准:在25℃时应约为1.18。

4.2.2鉴别4.2.2.1试剂、试液:稀硝酸、硝酸银试液、氨试液、二氧化锰、硫酸、碘化钾淀粉试纸。

4.2.2.2操作:(1)取供试品2ml于试管中。

①滴加硝酸银试液,观察结果。

合格标准:应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

②将上述沉淀分离,向沉淀中滴加氨试液,观察结果。

合格标准:沉淀应溶解。

③在该沉淀溶解的溶液中加稀硝酸,观察结果。

合格标准:应复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

(2)量取供试品适量,加入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湿润,缓缓加热,管口放置一张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观察结果。

合格标准:试纸应显蓝色。

4.2.3游离氯或溴检查4.2.3.1试液:含锌碘化钾淀粉指示液4.2.3.2操作:取供试品10g(8.5ml),加水稀释至20ml,冷却,加含锌碘化钾指示液0.2ml,10分钟内观察结果。

4.2.3.3合格标准:供试品溶液应不显蓝色。

4.2.4硫酸盐检查4.2.4.1试剂、试液:碳酸钠试液、稀盐酸、标准硫酸钾溶液、25%氯化钡溶液4.2.4.2仪器和用具:水浴锅、比色管、量筒、移液管4.2.4.3操作:取供试品25g(21ml),加碳酸钠试液2滴,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20ml溶解后,按《硫酸盐检查标准程序》(SOP-)进行检查,与标准硫酸钾溶液1.25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

2019版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范-- 硫酸盐检查法

2019版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范-- 硫酸盐检查法

硫酸盐检查法(2019版)1 简述1.1本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02)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硫酸盐的限度检查。

1.2本法的原理为微量硫酸盐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氯化钡作用生成硫酸钡浑浊液,与一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在同一操作条件下生成的浑浊液比较。

2 仪器与用具纳氏比色管50ml3 试药与试剂标准硫酸钾溶液称取硫酸钾0.181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0ug的SO4)。

4 操作方法4.1 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40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盐酸使遇pH试纸显中性);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4.2 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置另一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对照品溶液。

4.3 于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25%氯化钡溶液5ml,用水稀释使成50ml,充分摇匀,放置10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4.4 供试品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品溶液两份,分别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一份加25%氯化钡溶液5ml,摇匀,放置10分钟,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加规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放置10分钟,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加25%氯化钡溶液5ml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放置10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5 记录与计算记录实验室的室温、取样量、标准硫酸钾溶液的溶度和所取毫升数,以及比较所产生浑浊的观察结果。

6 结果与判定供试品管所产生的浑浊不浓于对照管产生的浑浊,判为符合规定;如供试品管所产生的浑浊浓于对照管产生的浑浊,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7 注意事项7.1 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在加入25%氯化钡溶液后,应充分摇匀,以免影响浊度。

检测盐酸中硫酸根

检测盐酸中硫酸根

为什么检验硫酸根要用这两种方法?1.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

2.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加入硝酸钡后生成沉淀可能是钡盐的不溶物,钡盐的不溶物中只有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就可以排除是其他的不溶物,所以如果沉淀不溶解说明有硫酸根。

滴加稀盐酸如果没有生成沉淀说明没有银离子,因为氯盐中只有氯化银不溶,再加入氯化钡生成的沉淀就只可能是硫酸钡了,因为初中化学上就只认为氯化银和硫酸钡这两种盐不溶于酸,因为它本来就有盐酸再生成沉淀又不溶解就只可能是硫酸钡了,从而检验出硫酸根。

能用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检验硫酸根离子吗?对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我们都知道不能采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原因防止亚硫酸根等带来的干扰。

在教学中学生认为能用盐酸和硝酸钡来检验,学生认为加入盐酸后CO32-、SO32-转化为CO2、SO2气体从体系中逸出排除了干扰。

可以用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检验。

为此师生做了如下实验:①用试管取适量的饱和Na2SO3溶液,加入适量的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溶液中不产生白色沉淀。

②用试管取适量的饱和Na2SO3溶液,加入适量盐酸酸化后,然后加入硝酸钡溶液,看到有白色沉淀。

这时候学生产生疑惑,一部分学生认为亚硫酸根和H+、NO3-反应生成SO42-,部分学生认为亚硫酸根生成SO2后没有逸出转化为SO32-。

③用试管取适量的饱和Na2SO3溶液,加入适量盐酸酸化,然后加热看不到气泡冒出,在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亚硫酸根生成SO2后没有逸出转化为SO32-,进而转化为SO42-,生成白色沉淀。

说明不能用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检验硫酸根离子,同时也说明实验室制SO2酸的浓度要足够大,不然SO2不会从体系中逸出。

为什么检测Cl-离子时首先要加入硝酸溶液0分检测Cl-、I-离子时,先加入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为什么呢?加入硝酸的目的是什么?因为溶液中可能会有碳酸根和氢氧根,碳酸银与氢氧化银都是白色沉淀,虽然氢氧化银极易分解成氧化银(黑色沉淀)和水,是会对氯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

盐酸与硫酸的化学性质

盐酸与硫酸的化学性质

盐酸的化学性质1.与酸碱指试剂反应紫色石蕊{(C7H7O4N)n}试剂与pH试纸变红色,无色酚酞{C20H14O4}不变色。

2.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物和水HCl+NaOH=NaCl+H2O3.能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生成氢气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4.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CuO+2HCl=CuCl2+H2OMgO+2HCl=MgCl2+H2OFe2O3+6HCl=2FeCl3+3H2O5.能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2HCl+Na2SO3=SO2↑+H2O+2NaClNa2S2O3+2HCl=2NaCl+H2O+SO2↑+S↓FeS+2HCl=H2S↑+FeCl2(实验室制取硫化氢)6.能与大部分碳酸盐和碳酸氢盐(H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aCO3+2HCl=CaCl2+CO2↑+ H2O(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NaHCO3+HCl=NaCl+CO2↑+ H2O7、具有还原性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4HCl(浓)+MnO2=加热=MnCl2+2H2O+Cl2↑14HCl(浓)+K2CrO7==3Cl2↑+2CrCl3+2KCl+7H2ONaClO+2HCl=NaCl+Cl2↑+H2O另外,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氯化银不能溶于水,产生沉淀。

HCl+AgNO3===HNO3+AgCl↓能用来制取弱酸CH3COONa+HCl=CH3COOH+NaCl电离方程式为:HCl===H++Cl-浓硫酸化学性质1.脱水性脱水指浓硫酸脱去非游离态水分子或脱去有机物中氢氧元素的过程。

(1)脱水性简介就硫酸而言,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浓硫酸有脱水性且脱水性很强。

(2)可被脱水的物质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2:1)夺取被脱水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或脱去非游离态的结晶水,如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易制毒药剂(浓盐酸、浓硫酸)使用操作流程

易制毒药剂(浓盐酸、浓硫酸)使用操作流程

易制毒药剂(浓盐酸、浓硫酸)使用操作流程一、用途说明浓盐酸及浓硫酸主要用于检验室药剂配制、浓水回收系统及浓水回收膜盐酸清洗,属于正常生产需求,无非法用途。

二、检验室需求1.0.1mol/LHCL标准溶液配制2.(1+9)HCL溶液配制(用于碘吸附值检测)在烧杯中加入180mlRO水,并准确吸取20ml37%浓盐酸与烧杯中,混3.6mol/LHCL溶液配制(百事产品检测)移取49.5ml37%浓盐酸,用RO水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4. 20%HCL溶液配制(标定EDTA)取20ml 37%浓盐酸用RO水定容到100ml5. 3mol/LHCL溶液配制(白砂糖中二氧化硫含量检测)取25 ml浓盐酸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即可6.20%浓硫酸(标定0.1mol/L硫代硫酸钠)吸取25.3ml浓硫酸,溶于181.5ml水中7.0.5mol/LH2SO4(用于瓶口残留检测)吸取2.7ml98%浓硫酸,溶于水中并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注意事项:1.浓盐酸、浓硫酸为挥发性酸,配制时须在通风厨内操作,佩戴手套,及护目镜;2.所有溶液需标注溶液名称、配制日期,有效期,配制人等信息,过期药剂禁止使用三、制造需求1.浓水回收系统加盐酸作业1.1在配制盐酸药液前佩戴好面罩、乳胶手套等防护用品1.2将加药桶桶盖打开,缓慢倒入盐酸药液,注意面部不要在药液桶桶盖正上方1.3将加药泵冲程调到50%处1.4加药系统运行起始,先打开加药泵排气阀排气,看药液回流管管内为纯液体流动无气泡时关闭排气阀1.5运行中检测进水PH值在5.8~6.2之间为正常,偏高时上调加药泵冲程,偏低则下调加药泵冲程,保证PH值稳定。

鉴别盐酸和稀硫酸的方法

鉴别盐酸和稀硫酸的方法

鉴别盐酸和稀硫酸的方法
1.使用PH试纸:将待测液体滴于PH试纸上,盐酸会使试纸变成深红色,而硫酸则无反应或者使试纸变为淡黄色。

2. 使用钡盐反应:将待测液体加入少量的硫酸钡,硫酸会与钡盐生成白色沉淀,而盐酸则无反应。

3. 使用浓硫酸反应:将待测液体加入浓硫酸,盐酸会产生白色气体(氯气),而硫酸则无反应。

4. 使用乙醇反应:将待测液体加入少量乙醇并加热,盐酸会产生白色气体(氯气),而硫酸则无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只能作为初步鉴别方法,如果需要准确鉴别,还需要使用专业的化学分析方法。

同时,化学实验应该在有经验的人指导下进行,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酸和硫酸的检验
检验盐酸和电离时产生Cl-的化合物的试剂是AgNO3溶液和硝酸溶液。

其反应原理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两个反应中生成的AgCl是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若给某一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后,得到白色沉淀,再给其中加入硝酸溶液,此白色沉淀又不溶解,则该溶液中一定会有Cl-离子,该溶液不是盐酸就是电离时能产生Cl-的化合物溶液。

检验硫酸或电离时产生SO42-的化合物的试剂是BaCl2[或Ba(NO3)2或Ba(OH)2]溶液和硝酸。

其反应原理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
H2SO4+BaCl2=BaSO4↓+2H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两个反应中生成的BaSO4是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其实用这样的方法只能检验出SO42-离子,但还不能确定溶液一定就是硫酸溶液,要进一步确定是否是硫酸溶液,还要检验H+是否存在。

检验H+可用石蕊试液。

另取试样溶液,加入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即可证明是硫酸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