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案例分析报告
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案例分析报告
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案例分析报告第一篇: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案例分析报告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案例分析报告年初以来,信用卡中心紧紧围绕“防范风险、合规经营”主题开展工作,在努力完成各项任务指标的同时,着重加强业务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多种措施并举,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了信用卡及电子银行业务风险。
下面,就我行信用卡及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和防范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一、信用卡业务风险与防范分析(一)信用卡业务风险点分析及防范措施关联案例:今年8月9日,农行山东泰安分行信用卡中心外呼平台在外呼申请办理10份公务卡时发现该批申请许多疑点,工作人员随即提高警惕,根据支行申报资料填写地址及所盖公章上单位名称,到现场进行了逐户查找,核实确定了该申请单位地址为虚假地址。
为进一步核实,工作人员又到被冒办单位某防火办公室与其工作人员进行证实,了解到该批办卡人员都不是该单位工作人员。
为稳妥起见,又核对了所盖单位公章,发现公章为伪造公章。
最终确定,这是一起利用虚假资料、伪造信息申请办理信用卡的案件。
从而成功防范了一起利用虚假资料申办信用卡的案件,保全了我行资金安全。
1、个人信用卡业务风险分析信用卡业务具有分散性、高利润、高风险的特点。
由于信用卡所针对的客户是风险相互独立的消费者个人,客户的多样性和独立性使得信用卡业务和传统的对公业务相比,具有高度风险分散的特点。
当前,我行信用卡业务风险隐患主要存在欺诈风险、持卡人信用风险和睡眠信用卡风险。
(1)欺诈风险。
从我行信用卡发展情况来看,虚假申请和商户欺诈与套现成为我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的极大隐患。
虚假申请是指犯罪分子使用虚假身份、冒用他人身份或使用虚假资料获取银行卡进行欺诈交易。
从当前信用卡业务发展来看,主要存在虚假资料申请。
信用卡申请出现了身份证件真实有效,但工作单位信息(包括工作单位、工作单位地址、办公电话等)和住宅信息(包括住宅地址、住宅电话等)均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申请。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对策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对策第一篇: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对策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的不断发展有助于提高银行业和支付系统的效率,也有助于国内外零售业务的成本下降。
但电子货币和一些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和运用尚处于早期,考虑到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在将来的技术和市场发展中的不确定性,监管当局必须避免制定阻碍有益创新和实验的政策。
同时,巴塞尔委员会认为,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为银行带来的收益与风险并存,因此风险与收益必须进行平衡。
一、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分析随着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与其客户之间的跨境业务就会增加。
此类业务关系会给银行和监管当局带来了各种不同的问题和风险。
根据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管理办法有3个主要步骤,即:评估风险,落实控制风险的措施和监控风险。
在目前这个阶段,似乎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可能是大多数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中最重要的风险类别。
1、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系统中存在不利于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的重大缺陷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
它可能来自于电子银行客户的疏忽大意,也可能来自电子银行安全系统和其产品设计缺陷与操作失误。
2、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公众对银行产生重大负面的看法,从而引发资金来源或客户的重大损失的风险。
声誉风险可能源自系统或产品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并且在公众中造成广泛的负面影响。
声誉风险可能源自客户,即客户没有掌握足够的产品信息和问题解决办法,以致遇到问题而不知所措。
声誉风险也可能源自对一家银行的有目标的攻击。
例如,一位黑客侵入一家银行的网络,并且故意散布银行或其产品的不准确的信息。
3、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源自违反或违背相关法律、法令、条例或约定的习惯做法,或对一笔交易各方的法律义务和权利模糊不清。
从事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的银行,可能面临来自客户信息披露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风险。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银行希望开展电子身份认证业务,例如通过使用数字证书。
银行案例分析范文
银行案例分析范文案例背景某银行在近期发现了一起涉及信用卡欺诈的案件。
该案件涉及多个账户,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银行立即启动了内部调查,并与公安机关合作,最终成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在此过程中,银行也发现了自身在防范信用卡欺诈方面存在的问题。
问题分析1. 客户身份验证不严格在该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通过伪造身份证件和银行卡,成功开通了多个信用卡账户。
这说明银行在客户身份验证方面存在漏洞。
银行应该加强客户身份验证的严格性,采用多种身份验证手段,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以确保客户身份的真实性。
2. 风险控制不到位在该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通过多次刷卡进行套现,但银行并未及时发现异常交易。
这说明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不足。
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及时发现和防范异常交易,如设置交易限额、实时监控等。
3. 内部管理不规范在该案件中,银行员工存在泄露客户信息的行为,这也是导致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银行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员工管理制度,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
解决方案1. 加强客户身份验证银行应该采用多种身份验证手段,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以确保客户身份的真实性。
同时,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客户身份验证流程,对客户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和审核,确保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包括设置交易限额、实时监控等,及时发现和防范异常交易。
同时,银行应该加强对异常交易的处理和追踪,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
3. 加强内部管理银行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员工管理制度,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
同时,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
结论该案件的发生,提醒银行在防范信用卡欺诈方面存在的问题。
银行应该加强客户身份验证、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银行的安全性和信誉度。
电子银行不良案例
电子银行、网上银行风险案例分析2013年11月29日,陈某的交行借记卡发生多笔通过手机银行及网银的转账交易,金额分别为8000元、17900元、9800元、10200元及20元。
但陈某及其家人均没有操作过这几笔交易,卡片在其手中,但当事人陈某曾经上过并非交行官网的“钓鱼”网站,与此同时,陈某将手机拿到专业的手机维修店进行维修时,专业维修人士发现其手机里被安装了木马病毒。
此案件已经交由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取证。
案例分析:虚假网站这类案例中,犯罪者往往模仿正常的网上银行交易网站,诱导受害者在他们伪造的网页上进行网上银行操作,从而窃取受害者网上银行的账号信息,达到控制受害者网上银行账户的目的,从而转账套现。
该类犯罪分子和虚假邮件链接这类案件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通常的网银账户操作都使用了双因素认证身份方式,单纯的用户名和口令已经无法进行网银的账户操作了。
目前使用动态口令卡的支付模式,即便是允许的额度不大,还是存在犯罪分子通过“钓鱼网站”进行欺诈的风险。
木马病毒的受害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安装木马病毒的都是通过种入木马病毒,窃取受害者的账号信息或者伪造交易请求中的信息,从而达到获利的目的。
应对风险对策:1、对于“钓鱼网站”的防范,除了相关监管机构对钓鱼病毒相关的案例王某为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他于2011年3月7日20点左右在寝室登录淘宝网站,搜索到了一家二手笔记本电脑交易的店铺,并通过阿里旺旺与对方取得了联系。
对方主动发送了一个压缩文件包,声称该压缩包里面有很多的笔记本图片。
受害者接受并打开了该压缩包,并以600元的价格成交。
受害者第一次通过网上银行交易支付600元后显示没有交易成功,对方让王某再次支付,于是受害者王某又通过网上银行支付,但是还是支付不成功。
受害人王某感觉比较奇怪,通过网上银行账户查询发现两次交易都已经成功,账户内已经有1200元被转到上海某网络科技公司。
后来王某企图再次联系卖家,但是已经无人应答。
银行案例分析报告范文30篇
银行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个人信用卡滞纳费用管理简介本篇分析报告将围绕个人信用卡滞纳费用管理展开。
信用卡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电子支付工具,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滞纳费用的风险。
银行在管理个人信用卡滞纳费用方面面临一些挑战,本文将分析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问题概述信用卡滞纳费用是消费者在未按时还款时需要支付的额外费用。
个人信用卡滞纳费用的管理对于银行和消费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对于银行而言,滞纳费用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对于消费者而言,滞纳费用的产生可能会增加其还款负担。
然而,个人信用卡滞纳费用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分析首先,部分消费者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按时还款,导致滞纳费用的产生。
这可能是由于消费者的疏忽、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
银行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消费者的滞纳费用产生。
其次,银行在收取滞纳费用时可能存在不透明和不公平的情况。
一些银行在规定中没有明确说明滞纳费用的计算方法,导致消费者难以理解和核实。
这样的不透明性会降低消费者的信任度,并可能引发纠纷。
另外,个人信用卡滞纳费用的金额也需要合理设置。
过高的滞纳费用可能会使消费者难以负担,过低的滞纳费用则可能无法起到警示作用。
银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滞纳费用的金额。
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提出以下解决方案:提供更清晰的还款提醒银行可以通过短信、邮件或手机应用程序等方式向客户发送还款提醒,以帮助他们避免忘记还款。
在提醒中,银行可以提醒客户即将到期的还款日期,并注明如果逾期还款将会产生滞纳费用的金额。
客户教育和培训银行可以提供有关信用卡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客户了解信用卡的使用方法、还款规则以及滞纳费用的计算方法。
通过提高客户的知识水平,可以减少客户由于疏忽导致的滞纳费用产生。
优化滞纳费用设置银行需要在考虑滞纳费用的收入和客户负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过高的滞纳费用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和声誉损害,而过低的滞纳费用则无法起到警示作用。
银行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制定出既能吸引客户又能有效管理风险的滞纳费用设置。
网上银行案例分析报告
网上银行案例分析报告1.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上银行成为了现代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对某家银行网上银行服务的案例分析,探讨网上银行的优势、挑战以及对用户带来的影响。
2. 案例背景这家银行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服务。
该服务可供客户在互联网上进行多种金融交易,包括查看账户余额、支付账单、转账等。
这一服务的推出,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方式。
3. 网上银行的优势网上银行相较于传统银行业务,具有以下优势: - 方便快捷:用户无需亲自前往银行网点,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各类金融交易。
- 时间节约:用户不需要等待排队,可以即时完成交易,节约了大量时间。
- 信息透明:用户可以方便地查看账户余额、交易记录等信息,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
- 费用降低:网上银行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将这部分成本节省下来,反映在用户手续费上。
4. 网上银行的挑战然而,网上银行面临的挑战也是不可忽视的: - 安全性问题:网上银行需要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性,避免用户信息泄露、账户被盗等问题。
- 技术支持:用户可能遇到技术问题或者操作困难,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及时解决。
- 用户信任度:一些用户对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持怀疑态度,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增强用户的信任度。
5. 网上银行对用户的影响网上银行的推出对用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提供了更多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使用传统银行业务还是网上银行服务,增加了灵活性。
- 便捷快速: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金融交易,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理的限制。
- 费用优惠:网上银行通常提供更低的手续费率,为用户节约了一部分费用。
6. 网上银行案例的启示以上所述的案例分析可以提供以下启示: - 银行应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网上银行业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 对于用户安全和隐私问题,银行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用户信息的安全。
- 银行应加强技术支持团队建设,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提升用户体验。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1. 引言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信用卡业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然而,信用卡业务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如违约风险、欺诈风险和信用卡盗刷风险等。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管理信用卡业务中的风险,保障金融机构和持卡人的利益。
2. 案例分析2.1 案例背景XX银行是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在信用卡业务方面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和高额的交易量。
然而,近期该银行遭遇了信用卡盗刷问题,导致用户财产损失和银行声誉受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银行需要加强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
2.2 风险管理策略为了有效管理信用卡业务中的风险,XX银行采取了以下措施:2.2.1 强化用户身份验证针对信用卡盗刷问题,银行引入了多因素身份验证机制,例如短信验证码和指纹识别等。
通过这些额外的安全验证步骤,可以防止不法分子使用盗取的信用卡信息进行非法交易。
2.2.2 实时监控交易风险为了及时发现异常交易和欺诈行为,银行建立了实时监控系统。
该系统能够对大量的交易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并通过预设的规则和模型来判定交易是否具有风险。
一旦系统检测到可疑行为,会立即触发风险预警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2.2.3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为防止信用卡信息被盗取,XX银行采取了严格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包括加密存储信用卡信息、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限制员工访问权限等。
这些措施能够保护用户的信用卡信息不被不法分子获取。
2.3 风险管理成效通过以上的风险管理措施,XX银行取得了显著成效:- 信用卡盗刷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用户财产损失明显下降。
- 实时监控系统的应用使得异常交易和欺诈行为得以及时发现和阻止。
- 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加强,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未发生。
3. 结论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对于金融机构和持卡人的利益保护至关重要。
采取合适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如强化用户身份验证、实时监控交易风险和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并确保业务运营的安全和稳定。
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案例分析报告
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在金融领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作为电子金融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为持卡人提供了便捷的在线消费、还款、查询等服务。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风险问题,包括信息泄露、交易风险、技术风险等,这些风险给个人和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二、案例分析1.信息泄露风险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需要用户提供大量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一旦这些信息遭到泄露,将给用户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并可能导致信用卡盗刷等违法犯罪行为。
一些黑客通过网络攻击手段获取用户的账号密码等信息,并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2.交易风险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存在交易风险,一方面是由于技术问题导致的交易失败,例如系统崩溃、支付失败等;另一方面是由于欺诈行为导致的交易风险,例如虚假交易、非法套现等。
交易风险不仅会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还会破坏用户对电子银行业务的信任。
3.技术风险三、案例教训1.信息安全意识不足。
个人和机构应提高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加强密码保护、防止恶意软件感染等措施,同时定期更新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以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2.加强监管和风控能力。
银行等机构应加强对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的监管和风险控制能力,采用安全的技术手段和控制措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的监管和管理,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规范业务行为,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四、案例启示1.加强技术投入。
银行等机构应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技术层面上防范风险。
2.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银行等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完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机制等,提高业务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3.提升用户教育和防范意识。
银行等机构应加强对用户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用户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减少用户因不慎操作而引发的风险。
手机银行风险的案例
手机银行风险的案例随着以移动互联网为交互平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银行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
因其具有普及性、便利性等优势,手机银行的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正不断扩大。
由于手机银行兼具银行业和IT技术的双重特点,所以手机银行不仅面临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手机银行风险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手机银行风险案例篇120xx年10月,洪某在温州永嘉的一家银行办理了借记卡。
20xx 年2月,洪某发现借记卡被盗取了10。
25万元,并向当地警方报案。
警方调查后发现,20xx年11月22日,犯罪嫌疑人假冒洪某的名义用假身份证在该行温州分行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并获取了网上银行的客户证书和密码。
接着犯罪嫌疑人在20xx年2月2日通过网上银行将孔某借记卡内的资金分两次转出。
案例分析:这类网上银行系统本身缺陷的案例和以上其他三种案例的相比较为独特。
案例中的犯罪分子利用了20xx年时该行网上银行开户不需要对应借记卡的这个漏洞,伪造了受害者的个人信息,从而获得了受害者借记卡账户的网上银行的访问权利。
这类网上银行系统本身缺陷的案例比较特殊,难以有较为统一的表现。
从根本上来说,犯罪分子都是找到了网上银行系统的本身缺陷进行欺诈活动。
目前虽然过去的很多业务漏洞都已经不存在了,但随着很多新兴业务(如手机银行、快捷支付等)的开展,必将带来未知的风险。
这就要求网上银行的者要重视风险管理,在设计新业务的同时从业务的角度考虑一些防范措施。
手机银行风险案例篇2广州大学的张同学平时喜欢通过手机银行管理自己的个人资产,不久前他通过互联网搜索下载了一款某国有银行手机网银支付客户端,但在登录使用几天后发现再也无法登录,一再提示密码错误。
安全厂商分析,张同学的智能手机是感染了手机操作平台下知名的“终极密盗”手机病毒,其典型特征为:病毒侵入手机后会自动在后台监听用户的输入信息,捕获到用户的银行密码后通过短信外发给黑客,对方一旦远程修改密码,则可进行转账操作。
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案例分析报告(终审稿)
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案例分析报告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工行新余分行实现个人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五点经验2008年11月7日9点53分来源:中国金融网作者:邹平【中国金融网声明:本作品系中国金融网独家所有,已与中国金融网签约的合作单位需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中国金融网”关键词:工行新余分行【本文摘要】工行江西新余分行依托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改革平台,围绕姜董事长提出的电子银行业务“跑马圈地”战略目标,实施二次创业工程,实现了个人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工行江西新余分行依托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改革平台,围绕姜董事长提出的电子银行业务“跑马圈地”战略目标,实施二次创业工程,实现了个人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工行新余分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个人网上银行证书客户、个人电话银行客户、手机银行客户营销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工行新余分行的主要做法是:一是深化“两化”改革,整合营销渠道。
按照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的改革要求,工行新余分行对个人金融业务产品营销渠道进行了整合,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落实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改变传统了的部门分割、多头管理、产品分散经营的局面,将个人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管理职能整合到个人金融业务部,直接负责各支行、各分理处的个人电子银行产品的宣传、推介和营销管理,在组织模式上实现了对接,在体制上保证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大个金”经营模式,为个人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
今年以来,工行新余分行加大了对个人电子银行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努力扩大个人电子银行产品在社会的影响,提高了个人电子银行品牌产品的知名度。
首先是网点宣传。
通过经常性地在营业网点悬挂宣传横幅、在咨询台摆放宣传折页、张贴宣传画开展宣传。
对包头某银行进行电子银行风险报告
对包头某银行进行电子银行风险报告包头某银行的电子银行面临的技术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一是电子银行客户端安全认证风险。
网银客户端使用证件号码、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一旦用户计算机感染或者被黑客攻击,如果没有进行安全认证,电子银行用户所做的所有操作,都会被发送至控制用户计算机的服务器后端,严重影响电子银行客户端用户的银行账号和密码安全。
假冒银行网站而出现钓鱼网站,将用户的所有操作通过键盘记录或者屏幕录制等方式,将账号和密码信息传输至窃取人指定的服务器中,危及用户资金安全。
二是网络传输风险。
电子银行业务通过网络在银行和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要求进行加密处理,如果网络传输系统和环境被攻破,或者加密算法被黑客攻击,将使电子银行客户的资金、账号、密码在网络传输中如同明文传输,造成客户信息泄露,严重影响电子银行用户信息安全。
三是系统漏洞风险。
电子银行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在技术上依然存在一些系统漏洞和隐患,这些漏洞往往会被黑客、计算机病毒所利用,对电子银行系统造成很大的信息安全风险。
四是数据安全风险。
电子银行的数据要求绝对安全和保密。
用户基本信息、支付信息、业务处理信息、数据交换信息等的丢失、泄露和篡改都会使银行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如何确保数据输入和传输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如何防止对数据的非法篡改、如何实现对数据非法操作的监控与控制是电子银行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包头某银行的电子银行面临的管理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有:一是系统应急风险。
银行在系统建设和运行中,应不间断按照业务运行应急计划进行演练,制定应对电力中断、地震、洪水等灾害的措施,加强系统运行的稳健性。
二是内部控制风险。
电子银行的内控制度指对电子银行日常运行处理过程进行流程或制度规范,一旦执行不到位,将会造成电子银行在运行或者业务操作中出现问题,比如由单个维护人员完成对客户的密码重置或者客户账户信息调整等,造成电子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风险。
三是外包管理风险。
信用卡业务风险分析报告.doc
信用卡业务风险分析报告信用卡业务风险分析报告随着信用卡业务的授信总额不断攀升,银行资金投放力度不断加大,投放渠道不断拓宽,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问题值得关注。
虽然信用卡的授信总额的增加,可以给银行带来更多的收入,但是逾期未偿信贷总额以及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增加无疑也加大了信用卡风险发生的概率。
一、风险事项目前过度重视信用卡发卡量的增加,采用跑马圈地式的经营模式,对客户的资信情况审查不严,导致信用卡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不良客户,且不良金额以每月400万的速度递增。
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1、客户准入质量不高。
在竞争信用卡客户时,对申请人的个人情况审查过于放松,甚至都停留于表面,降低信用卡申办的门槛,放松对申请人的资信审查,从而更容易引发信用卡的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
2、客户逾期较多。
持卡人在申请到信用卡后,由于持卡人的经济状况的改变或社会发生变化造成的持卡人不能还款所产生的信用风险,还有就是某些道德恶劣的蓄意透支而不还款的道德信用风险。
针对以上风险事项,我行风险审批部严格把控资信审查程序,控制内部运作风险。
在现有条件下,制定了有效的信用策略,做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相互制约,加强办卡前、后对客户的监管力度。
二、下一季度重要风险隐患预判下一季度,重点风险事项还是以不良客户为主,主要原因在于客户在多家银行获得的总体授信额度往往会远超其保障能力的授信额度,成倍放大了客户叠加的透支额度,一旦客户大量透支超出还款能力,无力偿还本金和利息,将给银行造成大量的资金损失,加剧了银行风险。
三、对策安排1、审查从严,过滤风险隐患。
授信审批部门要认真审查授信项目,依据规定的程序,在授权权限内独立审批。
项目审批后,必须按照“先落实条件,后实施授信”的原则,认真审核各项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再进行放卡。
2、进一步做好售后跟踪,及时发现,防范风险。
透过对以往信用卡不良透支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量的风险暴露于客户的使用过程,为此,我们要加强售后服务,通过客户激活信用卡时网点临柜人员的核对信息和用卡指引、电话跟踪客户使用情况及加强透支催收,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信用卡风险的案例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报告
信用卡风险的案例分析与防对策研究摘要:信用卡是商业银行或发卡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信贷、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可以在特约商户进行消费的信用凭证。
由于信用卡是一种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大众化支付工具,申办信用卡环节多、使用信用卡围广,使得信用卡市场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据资料显示,1998年,全球仅威士卡的经济损失就达9. 8亿美元。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在发卡量、交易量以及用卡环境上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信用卡业务成为个商业银行最为盈利的产品之一。
但是,随着信用卡发卡量和使用频率的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信用卡风险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从发行、使用结算到银行日常监管等诸多环节都存在风险隐患,而且信用卡风险更是具有涉及面广、风险种类多样、社会危害性大的特点。
如何有效识别当前形式下的信用卡风险,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卡及日常控制体系,降低信用卡风险产生的损失,提高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成为各家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字:信用卡信用卡风险风险目录第一章引言21.1 研究背景21.2研究意义3第二章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状况分析与回顾42.1境外信用卡危机42.2我国信用卡风险状况6第3章信用卡风险的种类及成因73.1信用卡风险的种类73.2信用卡风险形成的原因9第4章完善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措施114.1 加快相关立法进程114.2加强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建设114.3完善控监督124.4 加快推行IC芯片卡13第5章总结13参考文献:13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信用卡(英文:的信用卡),就是非现金支付交易的方式,信用服务很简单,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和金融问题上的持卡人,持卡人信用卡持有人不当现金结账之前支付,然后在还款日期。
信用卡起源于美国在1915年,到20世纪60年代,银行信用卡在全球的迅猛发展繁荣。
目前,信用卡业务是最发达的地区在其发源地- 北美,世界上两个最大的信用卡集团--VISA卡国际集团与万事达卡国际集团都在美国。
信用卡法律风险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卡业务迅速崛起,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信用卡业务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法律风险。
本文将以某信用卡公司因信用卡透支而产生的一系列法律纠纷为例,分析信用卡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案例概述甲先生于2016年5月向某信用卡公司申请办理信用卡,额度为10万元。
甲先生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因个人原因导致信用卡透支,欠款金额累计达15万元。
信用卡公司多次催收未果,遂将甲先生诉至法院,要求其偿还信用卡透支款项及逾期利息。
在庭审过程中,甲先生辩称,信用卡公司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 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信用卡服务,导致其无法正常使用信用卡;2. 未经其同意,擅自提高信用卡透支额度;3. 透支利率过高,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法院经审理认为,甲先生的辩称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判决甲先生偿还信用卡透支款项及逾期利息。
三、案例分析(一)信用卡法律风险1. 信用卡透支风险信用卡透支是指持卡人使用信用卡消费时,超过信用额度或者透支额度。
信用卡透支风险主要包括:(1)持卡人透支后无法按时还款,导致信用卡公司遭受经济损失;(2)信用卡公司为追回欠款,可能采取诉讼等法律手段,给持卡人造成名誉和财产损失。
2. 信用卡合同纠纷风险信用卡合同纠纷主要包括:(1)信用卡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信用卡服务;(2)信用卡公司擅自提高透支额度;(3)信用卡公司透支利率过高,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
3. 信用卡信息泄露风险信用卡信息泄露可能导致以下风险:(1)持卡人个人信息泄露,遭受诈骗等不法侵害;(2)信用卡被盗刷,造成经济损失。
(二)案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1. 信用卡透支风险本案中,甲先生因个人原因导致信用卡透支,属于信用卡透支风险。
2. 信用卡合同纠纷风险本案中,甲先生认为信用卡公司存在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信用卡服务、擅自提高透支额度、透支利率过高等违规行为,属于信用卡合同纠纷风险。
信用卡法律风险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先生是一位年轻的上班族,由于工作繁忙,经常需要外出应酬。
为了方便消费,张先生在一家商业银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
这张信用卡的信用额度较高,张先生也对此感到非常满意。
起初,张先生使用信用卡消费时非常谨慎,但渐渐地,随着消费习惯的养成,他开始频繁使用信用卡。
尤其是在一些大型购物节或促销活动中,张先生往往会因为冲动消费而超出自己的支付能力。
二、事件经过一天,张先生收到了银行的信用卡对账单,发现其信用卡账单金额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原来,在最近的一次购物节中,张先生在一家大型电商平台购买了大量的电子产品,总价达到了数万元。
由于当时支付时使用了信用卡,且未及时还款,导致信用卡账单金额大幅增加。
张先生对这一情况感到十分惊讶,因为他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还款能力。
在仔细查阅了信用卡合同和相关条款后,张先生发现,信用卡合同中明确规定了透支消费的利息计算方式以及逾期还款的违约金计算标准。
三、法律分析1. 透支消费的法律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信用卡透支消费属于信用消费的一种形式。
消费者在办理信用卡时,应当充分了解信用卡的透支额度、利率、还款期限等条款,并按照约定进行还款。
在本案例中,张先生在办理信用卡时已充分了解相关条款,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未能及时还款,导致透支消费。
根据信用卡合同约定,张先生应当承担透支消费产生的利息和违约金。
2. 逾期还款的法律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三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未支付到期债务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支付违约金。
在本案例中,张先生未按照信用卡合同约定及时还款,属于逾期还款行为。
根据信用卡合同约定,张先生应当承担逾期还款产生的违约金。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商业银行可以对逾期还款的信用卡账户采取限制消费、冻结账户等措施。
3. 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风险在办理信用卡的过程中,银行需要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信用卡办理法律风险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先生,30岁,某公司职员。
为了方便日常消费和理财,张先生决定申请办理一张信用卡。
在办理过程中,张先生并未仔细阅读信用卡合同条款,导致在后期使用信用卡时,与银行发生了纠纷,引发了法律风险。
二、案例经过1. 办理信用卡张先生在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申请办理信用卡。
在填写申请表时,张先生未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仅凭工作人员口头介绍,便在申请表上签字。
2. 收到信用卡张先生收到信用卡后,发现信用卡背面未打印个人信用额度。
于是,张先生通过银行客服电话咨询,客服人员告知张先生,个人信用额度是根据张先生的信用状况评估的,会在信用卡激活后由银行系统自动生成。
3. 使用信用卡张先生激活信用卡后,发现信用额度仅为2万元。
在日常生活中,张先生频繁使用信用卡消费,并按时还款。
然而,在信用卡使用过程中,张先生并未关注信用卡合同条款,导致以下问题:(1)年费问题:张先生在申请信用卡时,未注意到信用卡合同中有关年费的规定。
在信用卡使用一段时间后,银行向张先生收取了年费。
张先生认为不合理,遂与银行协商,要求退还年费。
银行以合同约定为由拒绝退还。
(2)滞纳金问题:张先生在信用卡还款日当天,因疏忽未能按时还款。
银行在逾期还款后,向张先生收取了滞纳金。
张先生认为银行收取滞纳金不合理,遂与银行协商,要求退还滞纳金。
银行以合同约定为由拒绝退还。
4. 发生纠纷张先生与银行协商无果,遂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消费者协会介入调查后,发现银行在信用卡办理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未充分告知消费者信用卡合同条款,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担额外费用。
(2)未按照消费者要求退还年费和滞纳金。
三、案例分析1. 法律风险(1)未充分了解合同条款:张先生在办理信用卡时,未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导致在后期使用信用卡时,对合同中的相关规定一无所知,从而承担了不必要的额外费用。
(2)银行未尽告知义务:银行在办理信用卡过程中,未充分告知消费者信用卡合同条款,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信用卡办理法律风险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
然而,在信用卡办理和使用过程中,法律风险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信用卡办理法律风险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办理信用卡时注意法律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案例描述2019年6月,张先生(以下简称张)在某商业银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
在办理过程中,张按照银行工作人员的要求,填写了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
随后,张在收到信用卡后,按照提示激活了信用卡。
然而,在张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发现信用卡存在以下问题:1. 信用卡消费金额被错误扣除。
张在使用信用卡消费时,发现消费金额被错误扣除,多扣了1000元。
经查询,原来是在信用卡办理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将张的身份证号码录入错误,导致消费金额被错误扣除。
2. 信用卡逾期还款。
由于张对信用卡还款金额和日期不够了解,导致信用卡逾期还款。
在逾期还款期间,张收到了银行发送的逾期还款短信和电话催收,给张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
3. 银行泄露个人信息。
在信用卡办理过程中,张发现银行工作人员在填写个人信息时,将张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泄露给了他人。
三、法律风险分析1. 银行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导致张先生个人信息被泄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银行工作人员在办理信用卡过程中,未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将张的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侵犯了张的个人信息权益。
2. 银行工作人员录入错误导致张先生遭受经济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在本案中,银行工作人员将张的身份证号码录入错误,导致张先生在消费过程中遭受经济损失,属于重大误解。
3. 银行未履行合理提示义务导致张先生逾期还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信用卡法律风险案例(2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先生,男,35岁,某市一家私营企业职员。
2018年3月,张先生在某商业银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信用额度为10万元。
同年6月,张先生因急需用钱,通过某网络平台进行信用卡套现,套现金额为5万元。
然而,在还款期限到期时,张先生并未按时还款,导致信用卡逾期。
2018年8月,商业银行向张先生发送了逾期还款通知,要求其立即偿还逾期款项。
张先生对此表示拒绝,认为信用卡套现是合法行为,商业银行无权要求其还款。
随后,商业银行将张先生告上法庭,要求其偿还逾期款项及相应利息。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信用卡套现是否属于合法行为,以及商业银行是否有权要求张先生偿还逾期款项。
三、法院判决经过审理,法院认为:1. 信用卡套现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信用卡持卡人不得利用信用卡进行套现、透支等非法行为。
”因此,张先生利用信用卡进行套现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2. 商业银行有权要求张先生偿还逾期款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张先生作为信用卡持卡人,在约定还款期限内未按时还款,已构成违约。
因此,商业银行有权要求张先生偿还逾期款项及相应利息。
综上所述,法院判决张先生败诉,要求其立即偿还逾期款项及相应利息。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张先生因急需用钱而选择信用卡套现,最终导致信用卡逾期,被商业银行告上法庭。
这一案例反映出信用卡法律风险的存在,以及信用卡套现行为的违法性。
1. 信用卡法律风险:信用卡作为一种信用支付工具,具有一定的法律风险。
信用卡持卡人在使用信用卡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
本案中,张先生因对信用卡法律风险认识不足,导致信用卡逾期,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2. 信用卡套现违法性:信用卡套现是指持卡人利用信用卡透支额度,通过非法途径将信用卡内的资金提取出来的行为。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案例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案例篇一:一则成功防范个人网银风险事件的案例启示一则成功防范个人网银风险事件的案例启示一、案例经过20年4月2日上午9时30分,一名50岁左右的男子在一名30岁左右的女士陪同下,到某支行网点办理电子银行注册业务。
该名男子出示的身份证是真实有效的,持有的银行卡也是正常卡,符合电子银行“本人办”的要求。
但是,细心的柜员在与其交流时发现,该名男子比较木呐,观其神情,有点呆板,反而与其一同前来的那名女士,却表现得十分精明。
当柜员与男子进一步深入交流时,该女士表现得比较激动,并且以较为激烈的言辞对柜员施加压力。
柜员顶住压力,经过一番耐心细致地了解,最后才弄清楚,原来该名男子申请办理网上银行,不是给自己用的,而是给那名女士用的,并且互相之间还不是很熟。
根据最近案例通报中发生较多的关于犯罪分子利用他人注册网上银行供自己实施经济犯罪的案例情况,该柜员警觉到这笔业务存在隐形风险。
为了维护客户利益,同时也为了维护该行的信誉,该柜员宛转地拒绝了这名男子的网银申请,同时告知那名女士,如果需要使用网上银行,必须自己持真实有效的证件,到银行的任何一个网点,随时可以申请注册网上银行。
二、案例分析从整个案例过程来看,这是一起利用他人合法有效证件办理网上银行而供自己使用的典型案例。
如果该柜员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警觉性,仅简单地依据制度、流程行事,虽然合法合规,但极易引发风险。
一旦风险转化为事实,不但会给客户带来经济损害,而且会给银行造成负面影响。
三、案例启示目前该行电子银行注册实行的是“本人办,本人签名,交本人”的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行柜员执行得比较严谨。
但是,是否是本人使用,银行及社会各方的监控依然是一个空白,而柜员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能主动分析判断是否是本人办理,本人使用,无形中为该行电子银行增加了一道防火墙。
通过该案例,我们得出如下启示:(一)柜员办理业务时应注意察言观色。
柜员在办理该类业务过程中,应结合平时学习的案件防范方面的案例,有意识地观察申请人办理网上银行注册申请是否是自主意思的表现;身边是否有其它可疑人员;申请人的神情神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案例分析报告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工行新余分行实现个人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五点经验2008年11月7日 9点53分来源:中国金融网作者:邹平【中国金融网声明:本作品系中国金融网独家所有,已与中国金融网签约的合作单位需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中国金融网”关键词: 工行新余分行【本文摘要】工行江西新余分行依托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改革平台,围绕姜董事长提出的电子银行业务“跑马圈地”战略目标,实施二次创业工程,实现了个人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工行江西新余分行依托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改革平台,围绕姜董事长提出的电子银行业务“跑马圈地”战略目标,实施二次创业工程,实现了个人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工行新余分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个人网上银行证书客户、个人电话银行客户、手机银行客户营销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工行新余分行的主要做法是:一是深化“两化”改革,整合营销渠道。
按照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的改革要求,工行新余分行对个人金融业务产品营销渠道进行了整合,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落实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改变传统了的部门分割、多头管理、产品分散经营的局面,将个人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管理职能整合到个人金融业务部,直接负责各支行、各分理处的个人电子银行产品的宣传、推介和营销管理,在组织模式上实现了对接,在体制上保证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大个金”经营模式,为个人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
今年以来,工行新余分行加大了对个人电子银行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努力扩大个人电子银行产品在社会的影响,提高了个人电子银行品牌产品的知名度。
首先是网点宣传。
通过经常性地在营业网点悬挂宣传横幅、在咨询台摆放宣传折页、张贴宣传画开展宣传。
还专门制作了宣传幻灯在营业网点的电子宣传牌反复播放,加强了对个人电子银行产品宣传。
其次是上街宣传。
工行新余分行经常组织人员到居民社区、购物广场、休闲广场等公共场所宣传包括个人电子银行产品在内的个人金融产品宣传。
最后是上门宣传。
工行新余分行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中职院校联系,上门开展个人金融产品宣传、咨询活动。
三是组织竞赛活动,扰动营销氛围。
工行新余分行根据不同的季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竞赛活动,基本做到了一个季度一个竞赛活动。
为认真组织开展好营销竞赛活动,工行新余分行专门成立了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由行领导亲自担任组长。
每项营销竞赛活动开展之前都要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层层动员、层层发动。
为确保营销竞赛活动取得实效,工行新余分行还组成了督导小组,深入网点进行督导。
专业部门每天都要对营销竞赛活动的成效进行监控,及时公布营销竞赛排行榜。
同时,工行新余分行还通过编发《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改革简报》,及时反映营销竞赛活动的动态和经验做法,指导和推动营销竞赛活动的开展。
据统计,已编发了《“两化”改革简报》99期,对扰动营销竞赛活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四是开展定向营销,拓展市场份额。
工行新余分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个人电子银行产品定向营销、职场营销活动,有效地拓展了电子银行市场份额。
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共组织人员深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职院校开展个人电子银行产品定向营销活动41场次,活动中共散发各种宣传资料、客户需求调查表近60000份。
五是完善激励机制,促进产品营销。
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营销积极性,工行新余分行一是建立健全了各项考核机制,制定了支行、网点员工、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办法,实行绩效积分考核,拉开员工收入分配档次。
二是实行机关部室与支行网点挂钩制度,全力支持支行网点经营活动,协助支行网点开展宣传、营销活动。
三是实施了诫勉谈话制度。
工行新余分行将各支行、分理处主要负责人的工作业绩与其所管辖的支行、分理处的经营业绩挂钩,对经营业绩后三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通过诫勉谈话触动了受诫勉谈话的支行、分理处的负责人及员工,促进了个人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
进入2013年以来,为进一步深化“电子银行发展年”活动开展,工行青山湖支行认真落实上级行工作部署,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营销电子银行产品,努力推动客户规模增长。
一、抢先抓早,提前启动计划。
岁末年初,电子银行中心及早启动年度各项业务规划,认真总结2012年工作经验,研究制定2013年发展思路和措施;及早开展工作部署,2013年初组织召开专业会议,下发工作要点,部署全年各项工作安排,为业务推动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全行各网点及早行动,快速反应,迅速落实,抓住节假日市场和学生放假离校前的时机,积极组织旺季营销,开展了“用工行手机银行赢百万多重好礼”、“惠在工行节节高”、“金融移动季”、“转账汇款折上折”等活动,持续掀起电子银行市场营销热潮。
二、建立有效的奖惩措施,激发业务发展潜能。
支行围绕着营业部出台的旺季营销竞赛办法,制订了《2013年1-3月青山湖支行旺季营销电子银行业务竞赛办法》,细化数量指标的计价奖励,量化质量指标的奖励金额,并通过设立单项奖励提升网点和员工的营销积极性,同时对于未完成任务的网点进行相应扣罚以做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
三、网点建立营销考核台帐,加大电子银行业务的营销力度。
支行按照省行营业部下达的工作计划,将任务指标分解下达到每个网点,网点再细分到每一天每一位员工。
为了充分抓住一季度营业部产品有计价,且计价较高的时机,网点推出了自己的电子银行业务营销考核制度,建立了营销考核台账,安排专人对电子银行营销业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出台绩效工资分配与创效产品营销和贡献大人员工作业绩相挂钩,对电子银行营销业绩好的员工进行专项奖励,把奖金直接兑现到营销者个人,坚持“谁营销,谁受益”的奖励制度。
这种严格考核及时激励的工作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员工营销电子银行产品的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四、坚持每日统计、每日通报,按月考核。
将旺季计划细划到日计划,每天通报网点当日完成数与日计划数的差距情况,为了鼓励网点的营销积极性,还将网点的每项产品计价情况加入表中,让网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的收益情况,同时还将网点负责人列入表中,强调网点主任的领导责任。
由于系统报表数据只能隔一天更新,同时也为了天天提醒网点的电子银行营销任务,今年开始支行要求网点每天营业结束后,上报网点当日电子银行指标的营销情况。
对不达进度的部门和网点及时督办,帮助其分析营销不达进度的原因,找出突破点,制定营销措施,督促按时完成营销任务。
五、下网点参加晨会,进行电子银行业务督导。
为了积极落实支行下发的2013年度电子银行业务考核办法,更好地帮助网点员工尽快了解考核方法,熟知电子工银行产品计价,积极拓展业务新局面,激励员工积极做好电子银行业务营销,支行电子银行中心主任送教上门,对网点员工进行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培训。
培训内容涉及电子银行专业营销政策、激励措施。
使大家能清楚计算出如何发展客户指标给员工个人带来的效益指标,启发全员在旺季营销中,充分利用晨会对个人电子银行业务的日指标完成进度进行通报,积极鼓励员工加大营销力度,落实营销措施,对各网点业绩好、做法好的员工及时进行表扬,对先进做法进行交流学习,促进支行整体营销水平的大幅提升。
加快邮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之我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浙江省分行陈蕴对于现代商业银行而言,电子银行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它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已经成为银行整体经营服务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自助终端为集合的电子银行越来越成为同业间竞争的焦点。
对于全国性商业银行来说,工行、建行等大型国有股份制银行的电子银行的贡献率基本达到了50%以上。
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并不具物理网点优势的中小股份制银行的柜面业务交易量占比仅在30%左右,其网上银行已经超越了柜面成为交易占比第一的业务渠道。
对于成立时间不长的邮储银行来说,其电子银行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并要面对同业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竞争。
那么,邮储银行如何加快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高度重视电子银行业务发展。
目前,各大商业银行普遍将电子银行业务视为拓宽服务领域、实现业务增长、调整经营战略的重要手段。
从邮储银行自身业务经营考虑,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具有现实意义:电子化的服务方式不仅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还能降低服务成本,增加新的效益增长空间;电子银行有助于分流经营成本较高的柜面业务,减轻一线员工的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电子银行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可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
二要主动宣传和营销电子银行业务。
“三分产品,七分营销”,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离不开宣传和营销。
各分支行要充分利用网点阵地做好业务宣传工作,通过网点电子显示屏、公告宣传栏、网银自助服务机等播放电子银行宣传片,摆放电子银行宣传资料,主动讲解、引导客户使用电子银行,对上门客户的业务宣传覆盖面要达到100%;还要通过借助电视、广播、报纸、车体广告等宣传媒介,大力开展电子银行业务宣传营销活动,使广大客户认知和使用邮储的电子银行产品。
营业网点的大堂经理、柜员、客户经理是电子银行产品营销的主力,要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形成“人人熟悉电子银行产品,人人营销电子银行产品”的局面,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全面、健康发展。
特别是在客户等待办理业务时,大堂经理可以通过向客户发放电子银行业务宣传折页,适时展开主动营销,重点推进“网上银行+银行卡”的组合交叉销售。
在客户办理业务时,柜员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营销。
如客户办理信用卡、绿卡通卡等借记卡时,要向客户推介“个人网银”和“电话银行”可以随时随地实现还款、转账、汇款、查询等优势。
客户经理要善于将电子银行产品与信贷、银行卡、基金定投、理财业务进行捆绑营销。
同时,还要加强分支行部门联动,强化电子银行与个金、公司、信贷等部门间的联动营销,把电子银行业务与银行卡、个人金融、公司业务、理财业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实行打包推介和捆绑销售,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提升邮储整体服务品质,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三要培养和充实电子银行专业人才队伍。
电子银行业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新业务,需要专门的业务管理和营销人才,应通过设置专岗,明确工作职责,实现业务的规范化管理。
建议在省、市分行要尽早成立电子银行部,至少配备2~4名的专职管理人员;在业务规模较大或有条件的营业网点,要配备专门的电子银行客户经理,负责日常的营销和售后服务支持工作,并实行首问负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