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本化课堂教学
构建生本课堂,提高初中英语课堂实效
构建生本课堂,提高初中英语课堂实效生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并且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则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构建生本课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实效,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下面将从课堂氛围营造、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生本课堂,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实效。
一、课堂氛围营造1. 创设轻松活泼的氛围: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感到放松愉快。
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贴上有趣的英语图片或悬挂学生作品来装饰课堂,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更有学习的动力。
2. 鼓励学生展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演讲或者演练对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 营造合作氛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或者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呈现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播放有趣的英语视频、配合图片讲解单词等,让学生在视听的刺激下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
2. 任务型教学: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课堂实效。
3.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可以采用交际教学法进行教学。
通过对话、问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学习评价1. 多元化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小组表现评价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及时、全面的帮助和指导。
2. 鼓励自评互评:在学生完成作业或者参与小组活动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改进和提高。
3. 提供有效反馈:在学习评价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具体的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构建生本课堂的生命场
构建生本课堂的生命场作者:吴学俊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8年第09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对于现在初中课程教学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构建“学为中心”的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教学,更重能力与意识养成。
本文从“人”的关注出发,通过浅析“学为中心”的生本课堂构建策略,以便引领生命课堂走向精彩。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时代,因而已从传统上对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
而这前提是教师要走下讲台,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并且真正做到把学习、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学习。
而这一点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质疑,自主探究。
1.寻找。
学须疑。
对于语文课堂来说,问题不要多,但必须要有一个主问题进行串联,让学生“学”得更集中。
具体来说,可以设计一些新颖,具有探究性、发散性的问题,以便激发他们深层次思考。
2.设计。
对于生本课堂来说,“学为中心”的最根本体现,就是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采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从而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
3.重构。
“学为中心”的生本阅读课堂,是以学生自主思考为前提,以有价值的问题点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教师要尊重学生,留足时间给他们思考,辩论。
教师在对话中引领学生假设重构,形成价值取向,其方式有文本角色体验、角色内省、角色评价等。
对于“学为中心”的生本课堂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多元对话。
1.细读。
通俗地说,抓住文本细节进行阅读。
可以从文本中关键词语入手,通过细读体验,继而从一句话、一个词,乃至一个字入手,进行细细推敲,打磨,以便引导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其文字背后的情感,实现课堂与学生心境真正相融。
2.互读。
没有比较就没有思考,更没有阅读。
如果就一篇文本而言,进行孤立解读,学生很难从中发现什么;但是通过拓展资料进行互读,很容易从中发现细微差别。
比如《杨修之死》这一课,如果就这一文本,不少学生认为这是他咎由自取、恃才自傲导致的结果;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李敖所说的一句话,或者拓展其他资料,与课文内容进行互读,学生对文本的意义理解会更深,感受到作者的那种怀才不遇之悲痛。
构建生本课堂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
构建生本课堂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一、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构建生本课堂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讨论、个别谈话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信息,为构建生本课堂打下基础。
二、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了解了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或问题作为教学内容,或者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地理知识。
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真实地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构建生本课堂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实际问题、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实验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使地理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满足。
四、开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构建生本课堂的教学实践还需要开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考试评价往往只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生本课堂要求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项目评价、实验评价、作品评价等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成长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五、与学科融合,培养综合素质六、实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构建生本课堂还需要实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是生本课堂的重要实施者,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生本课堂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
构建生本课堂 开展有效教学
主动地 探究 , 自由地放 飞 心智 与心 灵 ;在 学 中思 、思 中
做 、做 中 用 ,努 力 实 现 课 堂 教 学 的 灵 动 与 有 效 。 1 设 “ 点” . 创 疑 .让 学 生 “ ” 起 来 。 学 贵 有 疑 ,生 思 疑 是 思 维 的 导 火 线 。 对 于 学 生 而 言 ,活 泼 好 奇 是 其 天 性 。 教 师 要 充 分 地 利 用 学 生 的 这 种 求 知 、 好 奇 心 理 ,在 教 学 中通 过 创 设 一 定 的 “ 疑 ”情 境 ,让 学 生 在 思 考 中产 生 质 疑 问 ,擦 出 思 维 的火 花 ,结 出智 慧 的 硕 果 。 例 如 , 在 《 比 数 列 求 和 公 式 》 的 教 学 中 , 可 以 先 等 讲 了 这 样 一 个 故 事 :甲 、 乙 两 人 订 立 了 一 个 合 同 ,一 个
肯 做 、能 说 、会 想 。 如 学 习 《 二 分 法 解 方 程 》 一 节 ,用 中央 电 视 台 《 用 购 物 街 》 中 的 一 个 游 戏 引 入 新 课 :在 购 物 街 这 一 栏 目 中 有
一
月 内甲每 天需 付 给 乙 1 万元 ,而 乙第一 天 需付 给 甲一 分 钱 。第二天 2分 钱 ,第三天 4分 钱 ……以后每天 乙付 给 甲
起来 ,情 绪 激动 ,注 意 力高 度集 中 ,本 节课 的 教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马 上 凸 显 出来 , 问 题 也 就 迎 刃 而 解 。 学 生 学 得 轻 松 、有 趣 ,也 学 得 有 效 。 4寻 找 “ 散 点 ” . 发 ,让 知 识 “ ” 起 来 。 研 究 表 明 : 串
启动积极 的思维 。 2激 活 “ 点 ” 让 学 生 “ ”起 来 。 卢 梭 说 : “ . 动 , 做 知
生本课堂教学的四个流程
生本课堂教学的四个流程本课堂教学的四个流程指的是规划、实施、评估和反思。
下面分别进行详细描述:一、规划规划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流程,也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流程。
在规划阶段,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准备,包括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和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还应该与学科、年级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
教师可以通过参考国家或地方课程标准、学科标准和教学大纲等文件来确定教学目标。
接下来,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仅要与教学目标相符合,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分类别地安排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深度,以确保教学进度的合理性。
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来选择。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验法、展示法等。
在实施阶段,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二、实施实施是课堂教学的第二个流程,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实施阶段,教师需要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
具体来说,实施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编排课堂教具。
课堂教具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需要根据实际需要精心编排教学用具,以便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
2. 热身。
在进入正式教学内容前,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讲述教学内容。
在讲解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语言清晰、表达准确、重点突出,尽可能让学生理解每一个环节。
4. 引导学生做练习。
教师需要在讲解完一个小节的内容后,引导学生做相应的练习,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5. 课堂互动。
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评估评估是课堂教学的第三个流程,用于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掌握情况。
践行生本理念构建高效课堂
践行生本理念构建高效课堂--构建以生为本“三化”高效课堂实施方案一、明确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校本研修为支撑,以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切实促进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核心,以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机制创建为突破口,努力打造踏实、高效、灵动的课堂,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大面积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二、落实六个原则1、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实施的对象是学生,学习主体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实践活动中自己体验、思考、总结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逐步形成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习要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发展的过程.2、民主性原则.树立民主教学思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客观认识学生的差异,尤其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3、合作性原则.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与教师要加强合作交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共同的施教方案,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4、创造性原则.教师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5、灵活操作、讲求实效的原则.在备课和施教过程中,总体把握课堂教学改革要求,但又要体现教师个性化特点和专长,从实际出发,灵活实施,讲求实效.6、导学练相结合原则.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案为指导进行独立或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学案中提供的练习;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的原理并能得到教师的适时指导,使导、学、练各环节紧密结合,形成整体.三、关注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转变思想,摆正角色,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先教后学,以学定教”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其次,课堂结构简洁明了、清晰自然,体现各学科特点.教师精心组织、精当点拨、精细管理,学生积极参与、充满自信,课堂自主高效.第三,完善学案编制,发挥学案的引领作用.教师要提前发给学生学案,引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基本完成学案所设计的学习任务,做到“先做后学”.第四,加强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和交流.学生在经历自主学习后,有些障碍或自己不敢肯定的内容,课上教师先安排小组内交流,让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然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发挥学生“小导师”的作用,实现兵教兵;再有不懂的问题或想不到的问题才由教师解决.四、注意解决几个问题1、坚持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习惯了教师的讲授和被动学习,对教师的依赖性极强,因此,要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必须要坚持不懈的组织、指导学生自学,使其逐步从依赖中走出来,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相信:堂堂抓、科科抓、人人抓,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必将养成,自学能力必将提高.2、坚持学困生的帮扶.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应该拿出更多精力来指导、鼓励个别学困生的学习,用有效的方法指导他们,用教师的关爱打动他们,用一次一次的成功激励他们,这是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生本教育课堂中能够逐步实现的.3、坚持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但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导致学生不能认真阅读教材、利用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在学生阅读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督促、多指导,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批注.五、实施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实验工作指导小组.2、巩固实验班级、实验教师我校在上学年度确立三年级、六年级为实验班级并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继续跟踪研究.3、认真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落实生本教育理论,借以调整教学思路,逐步改善教学风格、改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法,形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崭新的教学风貌.4、强力推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严格落实备、讲、辅、改等教学环节,使精细化的教学行为固化为每位教师的工作习惯.5、学校选派在实验中表现积极、素质较高的教师再次外出学习,与青龙一小建立联谊校,实验教师和一小教师结对子,学习并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研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领悟其精髓.6、以“同课异构”的方式,把实验班和非实验班放在一起对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7、通过传、帮、带,大多数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实践生本教育的形式,班主任将生本的理念落实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六、主要教学模式一通用模式1、新授课教学基本模式探索3、讲评课教学基本模式探索二学Array案导学模式1、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益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3.讨论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精讲释疑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5.练习巩固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三自学引导当堂达标模式1、示标导学阶段:1教师积极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可以凝聚学生注意力,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情趣.但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2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标准,把握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准确制定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具体要求,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要求.学习目标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能太长,更不能笼统模糊.3学生自学前教师要进行“自学指导”,做到“三个明确”:a.明确自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b.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怎样干好就怎样干.自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c.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2、自学解疑阶段1“自学”不是“自由学习”,是带着具体任务或问题去学习,主动地、有兴致、有选择、有重点的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在整个自学过程中,学生应当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自主构建较系统的知识结构.2“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合伙学习”,是带着任务去学习,要求具体,任务明确,分工细致,人人有活干,并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任务.避免有部分人在看,另一部分人在干的局面.此环节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参与各小组研讨,并及时对各组学习情况做出激励性评价,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全部过程要突出“互助”效果,教师要发挥组织职能作用,从实质上形成课堂上有十几个“教师”在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3教师的精讲释疑要做到“三个明确”:a.明确释疑的内容.释疑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和交流学习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坚决不教.b.明确释疑的方式.即“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就是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再引导、再补充.c.明确释疑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说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求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免学生走弯路.3、探究提升阶段1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又通过训练学生一题多解,促进优秀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2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后,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学会认真聆听别人意见和建议.3教师要巡视,搜集学生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的错误用投影打出或板书,供点拨时用.4“总结提升”既要将本节所学的主要知识、基本技巧、解题规律、注意事项等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肯定成绩,矫正错误.4、当堂达标阶段1达标检测题要适量、适度,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2达标题要像考试那样定时、独立完成.3及时评价反馈.检测后,立即出示答案,学生交换评卷,然后举手统计.4对后进生的评价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构建“生本”理念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2019年教育文档
构建“生本”理念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我们把构建“生本”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努力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以生为本”的良好局面。
我校依据“生本教育”理论,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学校课堂改革实施方案”和“生本教育”课堂构建实施方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有效的理念引领,掌握“生本”课堂实践的理论依据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本教育,构建生本课堂,我校教师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的学习,学习了生本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学校顺利实施生本教育、实现教师理念转变、实现生本课堂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保障。
回校后,外出参加学习的教师立即向全体教师汇报了学习考察收获,并制定了学校“构建生本课堂实施方案”,举行了“生本课堂构建”启动仪式。
另外,我校采取推荐文章、印发资料、读书学习、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学习、了解生本教育体系的基本理念,并进行了“生本教育”理论知识测试活动。
学校投资为每个教师购买了林华民教授的《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等书,并采取措施强化教师学习交流,从而引发全校“生本”教育的大思考、大行动,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生放在一切教育策略的首位。
把师本教育转化为生本教育,让学生真正处在自主的状态中,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激发,他们的天性得到发展,他们的生命得到激扬。
二、有效的实施策略,促进了“生本”课堂的构建生本课堂鼓励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
学生先学就是学生的课前预习,以完成教师设计的“课前小预习报告”或“课前小研究”为主;以学定教就是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先学的情况来点拨引导;少教多学就是教师引导点拨,大部分时间是学生交流、讨论、探究、争辩的过程;不教而教就是学生自觉自悟的过程。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交流、教师帮扶等多种方式自主学习来完成。
将“生本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
将“生本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教育的本质,关注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作为其中的一种教育模式,“生本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
那么,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将“生本教育”理念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呢?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自我认知“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帮助每个孩子都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自主发展。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充分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擅长的领域,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目标意识,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十分重要。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问卷调查等形式,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风格等,从中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制定计划。
同时,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学习领域和发展空间。
二、注重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是“生本教育”模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些阅读任务、作文活动等,通过相互协作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彼此的学习水平。
同时,还可以采用辩论、演讲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强调社会实践和服务意识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社区、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了解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增长见识。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义工活动,比如参加环保、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从中体验社会服务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塑造积极向上、健康人格“生本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健康人格,提高人生素养和幸福感。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他们的潜能。
生本课堂形态实施方案
生本课堂形态实施方案在当今社会,教育形态的改革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生本课堂形态的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生本课堂形态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将具体介绍生本课堂形态的实施方案。
首先,生本课堂形态的实施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其次,生本课堂形态的实施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而生本课堂形态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另外,生本课堂形态的实施需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笑话、小品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英文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最后,生本课堂形态的实施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该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和发挥。
因此,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实践性强、能够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比如,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科学的魅力,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生本课堂形态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一、核心素养与高中数学教学的关系1.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领域,具有基本的、必备的,关于人的智力品质以及个人内在潜能的全面衡量,归纳出来的基本要素。
在数学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技能和数学情感四个方面。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方法是指学生掌握数学原理和方法,可以独立解决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数学技能是指学生掌握数学运算和推导技巧,如代数计算、几何推理等;数学情感是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好奇心和自信心,以及通过数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核心素养与高中数学教学的关系高中数学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对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技能和数学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数学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数学课堂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应该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
二、构建有利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数学课堂的方法和策略1.提倡探究性学习数学是一门探究性强的学科,学生应该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数学思维和方法。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规律,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方法。
2.注重实践应用数学是一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数学课堂可以通过设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注重数学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和情感。
3.激发兴趣,增强自信数学是一门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练习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教师应该通过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逐渐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讨论数学难题、共同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倡导教师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贯彻“生本”教育理念,构建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数学教学策略,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围绕“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注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生本”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出发,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设计。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认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任务,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和发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热情。
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设计多元化的教学任务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任务应该多元化,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也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教学任务,如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探究等,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三、强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生本”教育理念强调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可以采用示范引导、启发式问题、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构建“生本”理念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 5 5 0 0 0 )
学 大比武 活动.并制定 了生本 教育课 堂评价 标准。 在课堂 中要求 突出学生 、 突出学 习 、 突 出合作、 突出研究 , 教师 在课堂中不再泛泛讲
授, 而是通过学生 自 学、 小组交 流、 讨论 、 发言
取措施强化教师学 习交流 . 从而 引发全校“ 生 本” 教育的大思 考 、 大行 动 . 使 全体教师 充分
《 致家长的一封信》 ,使广大家长也 了解 生本 课堂 的构 建是学 校本学年 的重点工 作之一 .
寻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 预习 内容 . 进而使学生养成 良好的预习习惯 生本课 堂教学 中 。 小组 交流 、 讨论、 汇报 是中心环节 . 也是重要环节 . 分组状况直接影
现教师理念转变 、实现生本课堂 的构建提供
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保障 回校后 . 外 出参加学 习的教师立 即向全体教师汇报 了学习考察收
获. 并制定 了学校“ 构建生本课 堂实施方案” .
发到每个学生手中 .学生根据预 习内容或 自 学、 或查 资料 、 或 寻求同 学 、 家长 的帮助来完
师要提前 设计课前 小预 习或课前小 研究 . 印
、
有效的理念引领 . 掌握“ 生本” 课堂实
为扎实推进 “ 生本教 育” 课堂 教学改革 . 进 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 研讨 “ 自主 、 合作 、 探究 ” 有 效课 堂的途径 与方法 . 我校还举行了 “ 生本教育 ” 教学开放 日活动 . 进 一步推 动了 学校 “ 生本教育 ” 的发展 。 同时 . 我校还进行了
响生生交流 、 小组交流 、 班级交流 和小组 汇报 的质量 .因此学校根据生本教育实验学 校的
“生本课堂”让数学教学“活”起来
“生本课堂”让数学教学“活”起来随着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具体形象,如何让抽象的运算方法更加灵活运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都成为了现阶段数学教学要关注的重点。
而“生本课堂”正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数学教学更加“活”起来,让学生更主动、更愉悦地参与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生本课堂的教学特点1. 融合多种教学手段生本课堂不再是老师一味地讲解,而是融合了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游戏互动等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得到更全面的学习体验。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小组合作的环节,让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 引入真实情境生本课堂注重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真实情境,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生本课堂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探索性教学生本课堂在数学教学中推崇探索性教学,通过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总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内容具体化三、生本课堂的意义和价值1. 提高教学效果生本课堂的教学方式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让学生更主动、更愉悦地参与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落实核心素养 打造生本课堂
落实核心素养打造生本课堂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核心素质。
它包括了学科素养、学习素养、创新素养、信息素养等多个方面。
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科能力的综合表现,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
落实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目标。
二、生本课堂的理念和意义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本、以实践为本、以体验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它强调学习的主体性、交互性和实践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本课堂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落实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径1.注重学科整合学科整合是实现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和交叉,促使学生形成全面、综合的学科素养。
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入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在数学课上可以引入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从而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和学科能力。
2.关注学生实践学生实践是实现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运用过程。
在科学课上可以进行实验操作,在美术课上可以进行实地写生,在体育课上可以进行团体比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3.倡导跨学科思维四、打造生本课堂的方法和途径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造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资源,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注重学生的主体性3.鼓励学生的多元表达鼓励学生的多元表达是打造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和多样化的展示。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和个人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展现自己的特长和特色,增强课堂的生活性和实践性。
构建“生本”理念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2019年教育文档
构建“生本”理念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我们把构建“生本”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努力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以生为本”的良好局面。
我校依据“生本教育”理论,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学校课堂改革实施方案”和“生本教育”课堂构建实施方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有效的理念引领,掌握“生本”课堂实践的理论依据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本教育,构建生本课堂,我校教师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的学习,学习了生本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学校顺利实施生本教育、实现教师理念转变、实现生本课堂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保障。
回校后,外出参加学习的教师立即向全体教师汇报了学习考察收获,并制定了学校“构建生本课堂实施方案”,举行了“生本课堂构建”启动仪式。
另外,我校采取推荐文章、印发资料、读书学习、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学习、了解生本教育体系的基本理念,并进行了“生本教育”理论知识测试活动。
学校投资为每个教师购买了林华民教授的《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等书,并采取措施强化教师学习交流,从而引发全校“生本”教育的大思考、大行动,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生放在一切教育策略的首位。
把师本教育转化为生本教育,让学生真正处在自主的状态中,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激发,他们的天性得到发展,他们的生命得到激扬。
二、有效的实施策略,促进了“生本”课堂的构建生本课堂鼓励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
学生先学就是学生的课前预习,以完成教师设计的“课前小预习报告”或“课前小研究”为主;以学定教就是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先学的情况来点拨引导;少教多学就是教师引导点拨,大部分时间是学生交流、讨论、探究、争辩的过程;不教而教就是学生自觉自悟的过程。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交流、教师帮扶等多种方式自主学习来完成。
让“生本教育”在课堂生根
让“生本教育”在课堂生根“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体,以学生的需求、兴趣和情感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是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这种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将“生本教育”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生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生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和实践策略两方面,探讨如何让“生本教育”在课堂中生根。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内涵1.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注意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情感化的教学方法或者趣味性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更加独立自主。
“生本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自觉地制定学习目标、选取学习方法和评价学习效果。
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灵活,更加有创意,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生本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灵活地运用知识,更加有创意地解决问题。
二、“生本教育”在课堂中的实践策略“生本教育”在课堂中的实践策略,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形式的创新等方面。
1. 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的知识点,以及生动有趣的教学材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论“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摘要:构建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的步骤:第一步:学案导航;第二步:自主学习;第三步:互动探究;第四步:点拨提升;第五步:反馈总结。
其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生本课堂模式构建小组合作生本课堂教学的广泛开展,需要研究构建起一个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各学科深入开展生本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基本模型,笔者认为,构建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环节为:第一步:学案导航――精心设计前置作业,作为学案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案中通过恰当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推出重点难点,进行学法指导。
对前置性作业的要求是做到有的放矢,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另外,也要注意前置作业设计的难易搭配,要充分考虑到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设置问题时适当地降低门槛,这对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是一种保护和激励。
第二步:自主学习――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目标,通过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自学,完成前置作业,掌握基础知识。
前置性作业的学习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充裕的时间去对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集思考价值与挑战性以及兴趣于一身的问题做充分的思考与探究,为课堂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适当的提高了课堂的起点,为课堂上的交流提供了深度与广度上的保证。
另外,自我思想观点建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的不同观点进行交锋,使得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深入,思维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这样,学生的个性也能得到适度的发挥和张扬,自信心得到提升。
第三步:互动探究――学生以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对有不同观点的问题交换看法进行商讨,对不明白的问题相互请教,补充完善预习自学的成果,夯实预习打下的基础。
在课堂上小组可以展示组内互动探究的过程,并展现成果与有疑惑的地方,将互动探究的范围扩大至班级。
第四步:点拨提升――在学生充分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间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这种点拨表现为一种引导与促进提升,是教师课堂主题地位的体现。
生本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界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生本化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生本化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二、生本化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1.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生本化课堂教学强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生本化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本化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4. 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生本化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生本化课堂教学实践体会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生本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
这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2. 转变教学角色生本化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生本化课堂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生本化课堂教学[内容提要]:生本化课堂观是基于对教育本原——生命的思考并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而提出的。
“生本化课堂”并非是狭隘意义上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而是追求“以尊重学生和生命”、“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根本目的”而建构起来的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机制。
本文试图从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比较科学地阐述生本化课堂的基本特征、基本要素、基本操作策略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造生本化建构一、问题的提出《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的理念是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充分体现了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中国“新教育研究共同体”曾经发表这样的宣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和挑战;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校园充满勃勃生机。
”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有许多与《纲要》、“新教育研究共同体”相悖之处:学生的生命质量差,从浩瀚源远的文学宝库中汲取精神食粮受到种种限制;生存状态恶劣,不能从“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桎梏中自拔;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指导;课堂考试代替了评价,使学生过度焦虑;教育内容的枯燥、缺乏自主支配的时间,造成学生消极的课堂生活体验;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缺少对学生的社会性、价值观、创造性应有的关注;偏繁、偏难、偏旧的课程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无视学生的生命价值、生命精神等等。
这到底谁之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大家几乎都把“教学、讲课、教书”三个概念等同起来,又有“学习、听课、读书”三者相混淆的思维形式得不到有效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处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堂现状。
故此,我们理应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作为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以期共同走进生本化课堂。
二、教学中的缺憾一直以来,人们始终认为,课堂教学就是知识的传授,即“知识教学”,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因此,把“教书育人”的内涵也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被曲解为“教授书本知识是育人的唯一途径”。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课堂教学指向多是以传授教本知识、讲解分析书本知识、训练巩固课本知识为终极目标来实施的。
近几年来,笔者听了数百堂课,涉及小学、初中、高中,并横跨各门学科,感触颇深,觉得现今课堂教学缺憾较多,主要表现在:1.教学目标功利。
课堂教学片面追求功效和利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忽视了知、情、意、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忽视了一切教学行为中不仅包含认知成分,还包含情感与意志的成分。
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目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没有反映在每一堂课、每一具体的教学行为上。
因而,造成的后果是消弱了学生原初的精神生活,消弱了学生的反思能力、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对一个问题反复思考的习惯。
2.教学内容“三唯”。
课堂教学全然不顾学生的兴趣、需要、愿望的状况常有出现,教师讲自己的教条,学生磨课堂的时间。
因为教师教学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教师的责任也就开始转化为完成任务而教学。
由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行进多半集中在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上面,于是课堂中经常出现:教师讲得滔滔不绝、满头大汗,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神如梦游。
3.教学模式趋同。
用“按照标准化的模式塑造人”来评价当前模式化的课堂教学功效是再适当不过了。
现实状况是:各类文体之间的课堂教学模式差异不大,各年龄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差别不大,各种不同课型间的课堂教学模式相差也不大。
到底是以不变应万变,还是在抹杀着课堂教学中“一个个鲜活的灵魂”,有人这样评价着“这种模式化的课堂教学是以牺牲精神自由为代价的”。
如此下去,造成的后果肯定是学生个性的泯灭。
4.教学方式机械。
我们的老师早已习惯了“只求听话、不求鲜活”、“只要守纪、不要灵气”式的灌输。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记忆、训练与标准,轻视思考、想象与创造性的现状比比皆是,重复操练的行为动作也已习以为常了。
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1)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主。
把方便给了自己,全然不考虑学生。
学生愿意学吗?学生乐意学吗?学生有一种学习的激情吗?此类有关学生发展的问题都抛到了脑后。
(2)教师把自己的解读强加给学生。
用成人的演绎思维取代儿童的归纳思维,不考虑学生的归纳思维是一种体验中的归纳,不从本源上解决学生的认知规律,用成人化的理智认识代替儿童化的情感体验。
(3)忽视了以情感体验感染学生的激发式教学。
生本激发式则是教师传授给学生一把把钥匙,由学生自己去开启动力源。
我们应该把各种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能力,提升水平。
本文之所以提出改造我们的教学,是因为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长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的确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缺乏生命活力。
这种教学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视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发展和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生命精神。
每当我们直面现实、反思教学,不断感悟新课标、新理念之后,得到的一个极深感触:对于非人性化的“死水一潭”式的课堂教学非“改造”不可!“不破不立,破旧立新”。
破不是目的,建立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问题。
提出生本化课堂,不是忽视教师的地位和价值,而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了,责任也更大了。
因为生本化课堂的构建是想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一种适合学生长远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思路,实现一种教育教学理想。
这正如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阐述的:“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三、相关理论阐释及关键词的界定所谓教育本原,是指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从此出发,所有的教育现象都可以追溯到本原之中,这个本原就是生命。
它是所有教育活动的基石,是教育之所以被称之为教育的根基所在。
这意味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也应该是从对生命的思考开始。
在实施新课程课改的“革命”中,我们应该从生命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和阐发新课程教学活动,使得在实施新课程的探究活动富有生命价值、生命体验、生命精神、生命理解。
基于这样的认识,要使新课程中的先进思想、理念、精神、文化等具有旺盛生命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我们必须改造原有不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旧东西”,建立起符合新课程教学的课堂模式。
为此,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改造我们的教学,构建生本化课堂”的观点。
所谓“生本化”是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它包含有“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育的主体”的教育新的内涵。
“改造”即“就原有的事物加以修改或变更,使适合需要。
”或者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
”笔者认为,当前的“需要”就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施,所以,要在原有的、旧的基础上实现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四、生本化课堂的构建要素及基本特征1.内部要素。
在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的语文课几乎都是在“三定”之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这“三定”是指:定教室、定考纲、定教材。
可以说“课堂”已经成为一个钢铁铸成的“围城”,到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步!许多人在思考,现代社会还能继续接纳和认可这种与多元化、信息化、人本化社会特点相悖的教学模式吗?在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呼唤中“围城”的引力和斥力还能继续维持平衡态吗?自从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介入,使得原有“课堂教学”这一“铜墙铁壁”式的稳固结构开始松动,出现了“力学结构上的不平衡状态”。
事实上,学校教育内部已经逐步孕育着一种具有强大冲击力的隐性力量,正是这种隐性力量成为我们今天的“改造力和建构力”。
一句话,来自学校内部“改造力和建构力”的施力物体是学生!因此,学生是生本化课堂最关键的因素。
2.外部要素。
在“力的相互作用”的时间和空间里,我们已经比较明确了“改造力和建构力”的“施力物体”是学生,那么“受力物体”就应该是传统的“课堂教学”。
要对原有“课堂教学”进行改造,并能在原有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必定会涉及到“材料的更新”的问题。
一个尊重学生生命、尊重学生发展的“课堂”,不仅有从“新课堂教学”结构外部吸纳“营养”的生命需求,而且还有“新课堂教学”的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
如开展“探究式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的文化环境、社会评价导向、社会对语文教育的认可度等都是建构“生本化课堂”重要的外部要素。
需要指出的是,这“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对立统一体,只有内外和谐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本化课堂结构时,我们的目的才能实现。
3.具体要素(见方框图):从方框图中可以看出,按照课堂教学的内外来分,那么先进理念、教师素质、评价方法、硬件设施等隶属于内部要素;而文化环境、社会宽容度则又属于外部要素。
(1)教师素质。
实践证明,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对先进理念的接受程度。
高素质的教师既能在备课、上课、探究活动中有意识地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加以渗透,得以体现,同时也有能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2)评价方法(策略)。
“是由课程决定考试方向,而非由考试决定课堂方向”,“高度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多元智力发展,对学生在言语、数学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运动、交往、反省力方面加以培养。
”因此,解决好评价问题,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不然的话,“生本化的课堂教学”与“非人性化教学”彼此在“个人功利”和“学生发展”的天平两边将严重失衡。
(3)、社会的宽容度。
任何改革前进的道路都是坎坷不平的。
由于当今社会、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和介入程度是空前的,首当其冲的就是语文,谁都可以评头论足,这就无形之中给语文老师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大家对中考和高考都有话说,对分数是任何家长都不会妥协。
而新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冲着传统教育中这个弊病的。
可以想象,如果社会、家长不接受这样的教育,那么新课程改革仍然是困难的。
因此,只有以上“生本化课堂”诸多建构要素共同作用,方有成功的可能。
4.生本化课堂的基本特征。
生本化课堂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的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自主地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学生的天性得到发展。
使课堂教学在共同交往与合作的活动中,学生的收获像鲜花怒放,让学生在课堂的生命流程中享受知识、领悟内涵、感受情感,营造一种一切依靠学生、为每个学生发展所需的课堂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