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本化课堂教学

构建生本化课堂教学
构建生本化课堂教学

构建生本化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生本化课堂观是基于对教育本原——生命的思考并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而提出的。“生本化课堂”并非是狭隘意义上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而是追求“以尊重学生和生命”、“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根本目的”而建构起来的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机制。本文试图从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比较科学地阐述生本化课堂的基本特征、基本要素、基本操作策略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造生本化建构

一、问题的提出

《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的理念是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充分体现了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中国“新教育研究共同体”曾经发表这样的宣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和挑战;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校园充满勃勃生机。”

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有许多与《纲要》、“新教育研究共同体”相悖之处:学生的生命质量差,从浩瀚源远的文学宝库中汲取精神食粮受到种种限制;生存状态恶劣,不能从“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桎梏中自拔;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指导;课堂考试代替了评价,使学生过度焦虑;教育内容的枯燥、缺乏自主支配的时间,造成学生消极的课堂生活体验;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缺少对学生的社会性、价值观、创造性应有的关注;偏繁、偏难、偏旧的课程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无视学生的生命价值、生命精神等等。

这到底谁之过?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大家几乎都把“教学、讲课、教书”三个概念等同起来,又有“学习、听课、读书”三者相混淆的思维形式得不到有效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处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堂现状。故此,我们理应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作为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以期共同走进生本化课堂。

二、教学中的缺憾

一直以来,人们始终认为,课堂教学就是知识的传授,即“知识教学”,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因此,把“教书育人”的内涵也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被曲解为“教授书本知识是育人的唯一途径”。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课堂教学指向多是以传授教本知识、讲解分析书本知识、训练巩固课本知识为终极目标来实施的。近几年来,笔者听了数百堂课,涉及小学、初中、高中,并横跨各门学科,感触颇深,觉得现今课堂教学缺憾较多,主要表现在:1.教学目标功利。

课堂教学片面追求功效和利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忽视了知、情、意、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忽视了一切教学行为中不仅包含认知成分,还包含情感与意志的成分。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目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没有反映在每一堂课、每一具体的教学行为上。因而,造成的后果是消弱了学生原初的精神生活,消弱了学生的反思能力、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对一个问题反复思考的习惯。

2.教学内容“三唯”。

课堂教学全然不顾学生的兴趣、需要、愿望的状况常有出现,教师讲自己的教条,学生磨课堂的时间。因为教师教学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教师的责任也就开始转化为完成任务而教学。由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行进多半集中在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上面,于是课堂中经常出现:教师讲得滔滔不绝、满头大汗,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神如梦游。

3.教学模式趋同。

用“按照标准化的模式塑造人”来评价当前模式化的课堂教学功效是再适当不过了。现实状况是:各类文体之间的课堂教学模式差异不大,各年龄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差别不大,各种不同课型间的课堂教学模式相差也不大。到底是以不变

应万变,还是在抹杀着课堂教学中“一个个鲜活的灵魂”,有人这样评价着“这种模式化的课堂教学是以牺牲精神自由为代价的”。如此下去,造成的后果肯定是学生个性的泯灭。

4.教学方式机械。

我们的老师早已习惯了“只求听话、不求鲜活”、“只要守纪、不要灵气”式的灌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记忆、训练与标准,轻视思考、想象与创造性的现状比比皆是,重复操练的行为动作也已习以为常了。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1)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主。把方便给了自己,全然不考虑学生。学生愿意学吗?学生乐意学吗?学生有一种学习的激情吗?此类有关学生发展的问题都抛到了脑后。(2)教师把自己的解读强加给学生。用成人的演绎思维取代儿童的归纳思维,不考虑学生的归纳思维是一种体验中的归纳,不从本源上解决学生的认知规律,用成人化的理智认识代替儿童化的情感体验。(3)忽视了以情感体验感染学生的激发式教学。生本激发式则是教师传授给学生一把把钥匙,由学生自己去开启动力源。我们应该把各种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能力,提升水平。

本文之所以提出改造我们的教学,是因为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长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的确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缺乏生命活力。这种教学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视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发展和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生命精神。每当我们直面现实、反思教学,不断感悟新课标、新理念之后,得到的一个极深感触:对于非人性化的“死水一潭”式的课堂教学非“改造”不可!“不破不立,破旧立新”。破不是目的,建立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提出生本化课堂,不是忽视教师的地位和价值,而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了,责任也更大了。因为生本化课堂的构建是想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一种适合学生长远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思路,实现一种教育教学理想。这正如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阐述的:“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三、相关理论阐释及关键词的界定

所谓教育本原,是指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从此出发,所有的教育现象都可以追溯到本原之中,这个本原就是生命。它是所有教育活动的基石,是教育之所以被称之为教育的根基所在。这意味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也应该是从对生命的思考开始。在实施新课程课改的“革命”中,我们应该从生命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和阐发新课程教学活动,使得在实施新课程的探究活动富有生命价值、生命体验、生命精神、生命理解。基于这样的认识,要使新课程中的先进思想、理念、精神、文化等具有旺盛生命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我们必须改造原有不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旧东西”,建立起符合新课程教学的课堂模式。

为此,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改造我们的教学,构建生本化课堂”的观点。所谓“生本化”是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包含有“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育的主体”的教育新的内涵。“改造”即“就原有的事物加以修改或变更,使适合需要。”或者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笔者认为,当前的“需要”就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施,所以,要在原有的、旧的基础上实现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四、生本化课堂的构建要素及基本特征

1.内部要素。在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的语文课几乎都是在“三定”之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这“三定”是指:定教室、定考纲、定教材。可以说“课堂”已经成为一个钢铁铸成的“围城”,到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步!许多人在思考,现代社会还能继续接纳和认可这种与多元化、信息化、人本化社会特点相悖的教学模式吗?在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呼唤中“围城”的引力和斥力还能继续维持平衡态吗?

自从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介入,使得原有“课堂教学”这一“铜墙铁壁”式的稳固结构开始松动,出现了“力学结构上的不平衡状态”。事实上,学校教育内部已经逐步孕育着一种具有强大冲击力的隐性力量,正是这种隐性力量成为我们今天的“改造力和建构力”。一句话,来自学校内部“改造力和建构力”的施力物体是学生!因此,学生是生本化课堂最关键的因素。

2.外部要素。在“力的相互作用”的时间和空间里,我们已经比较明确了“改造力和建构力”的“施力物体”是学生,那么“受力物体”就应该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要对原有“课堂教学”进行改造,并能在原有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必定会涉及到“材料的更新”的问题。一个尊重学生生命、尊重学生发展的“课堂”,不仅有从“新课堂教学”结构外部吸纳“营养”的生命需求,而且还有“新课堂教学”

的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如开展“探究式教

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的文化

环境、社会评价导向、社会对语文教育的认

可度等都是建构“生本化课堂”重要的外部

要素。需要指出的是,这“外部条件和内部

条件”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对立统一体,

只有内外和谐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本化课堂

结构时,我们的目的才能实现。

3.具体要素(见方框图):

从方框图中可以看出,按照课堂教学的内外来分,那么先进理念、教师素质、评价方法、硬件设施等隶属于内部要素;而文化环境、社会宽容度则又属于外部要素。

(1)教师素质。实践证明,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对先进理念的接受程度。高素质的教师既能在备课、上课、探究活动中有意识地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加以渗透,得以体现,同时也有能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2)评价方法(策略)。“是由课程决定考试方向,而非由考试决定课堂方向”,“高度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多元智力发展,对学生在言语、数学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运动、交往、反省力方面加以培养。”因此,解决好评价问题,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不然的话,“生本化的课堂教学”与“非人性化教学”彼此在“个人功利”和“学生发展”的天平两边将严重失衡。

(3)、社会的宽容度。任何改革前进的道路都是坎坷不平的。由于当今社会、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和介入程度是空前的,首当其冲的就是语文,谁都可以评头论足,这就无形之中给语文老师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大家对中考和高考都有话说,

对分数是任何家长都不会妥协。而新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冲着传统教育中这个弊病的。可以想象,如果社会、家长不接受这样的教育,那么新课程改革仍然是困难的。因此,只有以上“生本化课堂”诸多建构要素共同作用,方有成功的可能。

4.生本化课堂的基本特征。生本化课堂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的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自主地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学生的天性得到发展。使课堂教学在共同交往与合作的活动中,学生的收获像鲜花怒放,让学生在课堂的生命流程中享受知识、领悟内涵、感受情感,营造一种一切依靠学生、为每个学生发展所需的课堂教学氛围。

这种课堂的基本特征有:

生命特征。我们知道,教育的首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使每一个生命向世界开放。因为任何生命都处在某种关系世界之中,对于受教育者的生命而言,具体地说,是在教育者(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媒体、书报)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中生成的生命。学生至少要有12年(小学和中学)的生命历程在课堂中度过;教师则至少有30年的教学历程,这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个“30年”!因此,我们给课堂教学赋予生命的价值、生命的精神、生命的体现、生命的意义应该是比较贴切的。一种教育活动或教育改革是否合理,其基本尺度是看它有没有体现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有没有使每个身处教育世界中的生命都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有没有使生命的能量通过这样的教育得到了增值、提升和扩展。

平等特征。不仅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且在生命面前更是平等。可以说在一个没有平等的“教学环境”里,处于相对劣势人群的生命是不可能得到尊重和关爱。既然人的生命自始至终充满了可能性、可塑性,他就不会停留在固定的某一点、某一状态下,他会与外界环境的适应和相互作用中,逐步把各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同时又不断增添新的可能性。而在课堂教学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是建立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的。

选择性特征。新课程教学改革承接了课堂的生命观之后,还必须接纳生命的选择性特征。这种天赋的选择权利和自由,不会自动实现,相反,它常常受到不

应有的抑制和束缚。如果不通过课堂教学的途径,不为其提供选择的机会、条件和能力,使那些成长中的生命学会选择。那么,所谓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只能沦为空谈。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探究的活动中,对于探究问题或课题的选择,就不要给予“规定”而应该以“兴趣和能力”作为选择的基本原则。

创造特征。从人类学的角度看,教学的本质是传递人类的生存艺术。生本化课堂更要体现和发展这一宗旨——使生本化课堂成为发展和创造人活动的场所。其实,创造性是人的生命特征最重要的体现。因为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双方对新课程的所呈现的各种信息,经过创造性的分析加工,注入生命的力量,从而使学生获得生命体验、生命理解,并在大脑皮层进行“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生命价值和生命精神。由此可见,课堂的生命性是创造性的前提和基础,创造性是人生命性的升华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上述这些生本化课堂的基本特征不能独立地看待,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生本化课堂教学操作策略

1.对话教学

“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关键词。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必然也会受到对话的波及。我们相信,“对话”的介入,会使语文教育精神的内涵获得极大的丰富,“对话”将会发挥它在当代语文教育乃至未来语文教育中的“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互动、交往、创造、生成”的价值,从而创立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对此,笔者姑且称之为“对话”教学。

狭义的对话是指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以口头语言交流为特征的形式;而广义的对话,也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亦即人与各种文本之间的信息交流。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对话是普遍存在的,但作为生存状态,对话在传统的社会中还是仅限于人——人关系中。回顾语文教育的过去,有对话的教学是存在的。然而,由于处在非对话的时代,对话仅仅是一种教学艺术,或者说是作为一种教学技巧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作为教学精神体现在教学之中。尤其是在信息网络的时代,“对话”作为现代社会的关键词,事实上已经完全超越了原始的语言学意义。因此,对话必然是民主、平等、理解、宽容精神的体现。而“民主、平等、理解、宽容”等精神又正是“以人为本”的现

(学习心得体会)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程是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的,适应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在科学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坚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现在就把本学期的教学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明确课程理念、目标、任务,充分掌握教材的特点,从而做出与教材相符,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教学设计。例如三年级科学教材的内容主要是生命科学方面的内容,是适应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我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米饭出发,引发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便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比如第一单元中“大树的观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观察的意义的内容。因此,设计教案时,就尽可能地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重点,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为难点,同时重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意识的培养。 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活动。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较强烈,因此,在教学中都尽量放手他们主动参与科学的学习探究。例如,三年级上册的教材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结合,提供他们能直接参

与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更容易地进行科学的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这样也比教师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促进学生的科学能力的提高。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方案,并通过户外的观察记录自己的发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分享观察和实验的快乐,也提高彼此观察、实验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这样的开放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对科学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多次的实际观察和实验活动后,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能力。 3、设计好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实验的方法。 科学知识的掌握,很大部分都来自实际实验中所得到的启示和验证。同时,实验也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所以,每一次的实验都必须严格设计,同时,也教给学生进行准确的科学实验方法。 二、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1、虽有挖掘教材资料,但在拓展课外相关知识方面深度还不够。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同时也尽量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源的学习去发现更多的课外知识,使知识更加全面,充实。比如,在探究水与液体的区别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交流水,海水,油,饮料,浴液……凡是学生能够举出的事物都可以放手让他们去讨论。但是在有些知识的拓展方面给予学生的自主探究就不够,因此,在

一年级数学生本教案

课题认识图形(二)----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课型导学课课时 总第4课时 第1 课时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像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 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的关系 教学 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实物模型(五种立体图形、五种平面图形、课件、剪刀、纸。)学生:预习 教学 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学法 指导 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前置性作业1、观察学过的几何图形,它们的身上还有很多的秘密,看看哪位同学发现的秘密最多。 2、我会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学习交流过程自主探究: 1、画一画 你知道这些图形留在纸上是什么样子的吗?试着画出来吧!2、你能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吗?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展示交流质疑 小组合作,试着说出下面图形的特征。 特征:()条边,每条边都()。 特征:()条边,相对着的两条边()。 特征: 特征: 特征: 作业1、你知道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图形?试着说说看。 2、画出今天学的图形并写上名称。 3、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涂一涂。 4、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 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里 课堂反馈

课题认识图形(二)---- 拼一拼 课型导学课课时 总第4课时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像再创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 重点 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教学 难点 拼指定图形,创造性地拼图 教学 准备 小棒12根、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 方法 活动教学法 学法 指导 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前置性作业1、你能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吗? 2、你能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3、说出下面图形的特征。 特征:()条边,相对着的两条边() 特征:()条边,每条边都() 特征:()条边 特征: 特征: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参考模板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在生本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单纯的老师在讲台上讲授的方式,而是将教师变成一个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角色回归到他真正的身份——学习者和学习的主体。例如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他们通过先完成前置性作业、学生之间组内的交流,互相解决问题,学生个人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解决不少的问题,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合作解决,最后小组之间的成果展示完成阅读教学。 (一)、个人先学,设置前置性作业 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个体先学,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那怎样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先学呢?生本教育提出了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把明天学习内容的目标、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 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先学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为第二天的小组交流提供了知识上的保障,从而有了想“展示”的欲望,由此展开学生学习的第二环节——小组交流。所以,先学是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获得的根基。 那我们又是如何来设置前置性作业呢?我们应切实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并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乐于自行寻找或 要略加思考才有的答案,从而刺激他们的求知欲,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自 主探究,喜爱学习奠定基础。我们不能流于形式去布置一些让学生花大量时间而且是力所不能及问题,否则也许会造成学生有抵触情绪、厌学的反作用。我在设计PEP六年级下册Unit 3 Part BLet’s read 一文的教学时,给学生创设的前置任务是:1、在阅读短文过程中划出新单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意思并写出来。2、通过音标,尝试读出单词。3、完成文后的练习。4、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不明白的、不清楚的或者是认为要和老师、同学讨论的问题都勾出来,到时候和老师、同学讨论。这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修订) 主讲人:王 强 在小学科学课中探究和研讨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两方面,以及方便和指导广大科学课教师教学,现把“探究——研讨”教学法与法国科学课“做中学”教学模式相融合,形成一套清晰的教学环节,为打造我市小学科学课的高效课堂提供依据。本模式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一、模式界定 我市现如今所使用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是以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探究——研讨”教学模式。它的思想是:“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相互交流感受和解释,在思想上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模型,然后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形成对自然界的有秩序的理解。”其中“探究”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的过程。这里的“探究”是指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包括问题情景的创设、观察与实验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与搜集、实验的操作与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搜集证据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科学结论的归纳与概括、科学现象的解释与科学知识的应用等实践性学习的活动。“研讨”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通过这一过程他们可以将大量的事实连接成新的整体。这种通过集体的努力最后形成的整体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的作用,它使学生在研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本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动手探究——合作交流(集体研讨)——拓展延伸(巩固应用)。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充分的活动、有着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表现的

机会,相信学生能行。 二、适用原则 该模式适用于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所有探究类科学课。为保证模式的科学运行,避免出现模式化的弊端,在使用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都是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对“探究——研讨”来说,这一特征尤为突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进行再创造,研究过程的独立性越强,研究价值就越大,教学效果就越明显。 2、综合性原则 在探究某个研究专题时,应采取多种相关的方法,开展多种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生成更多的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探究性原则 学习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发现新知的过程,教师要设计并向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将科学发现的过程、学生认识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体现三过程的统一。 4、创造性原则 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学的创造性,要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适应和改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教的创造性,课堂教学不再为预先设计的教案所左右,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生命状态,给学生广阔的思考、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大胆去想,放手去做。

小学科学论文:聚焦生本课堂 促进学生发展

聚焦生本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生本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 【摘要】“生本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其核心是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已有认知的起点为起点,以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依据。因此,笔者认为要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依归,从布置前置性作业,运用实地探究,设计问题诱发学生探究,重视人文关怀等教学策略,聚焦生本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生本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发展 【正文】“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生本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科学生本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反思我们当前的科学课堂,不难发现,作为教学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学生,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在一定层度上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的课堂教学环境,生本课堂成了科学教学的聚焦点。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树立生本教育理念,构建以生为本的科学课堂,开展有效的科学教学呢?笔者认为构建小学科学生本课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前置性作业——生本课堂的“活力剂”

什么是生本课堂

什么是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 生本课堂的特点 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其次是生本课堂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第三是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

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最后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怎样形成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1、学习为先,导航“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构,哪些理论可指导生本课堂的建构,生本教育应具备什么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一系列问题时只能从阅读学习和案例分析中寻找到答案。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丹麻镇中心学校生本课堂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使广大教师进一步适应“生本教育”的要求,引导教师生本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水平,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草案)。 一、全体师生对生本教育要有统一的认识。 教师(方面)——教师是做好生本教育的关键,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帮助指导教师顺利做好改变。在中心学校赴培训人员二级培训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进一步深入学习生本教育理论,通过观看生本教育课堂实录,开展生本教育教师交流会,使教师深刻领会其理念实质,根本转变观念,进一步思考如何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实践思路。 ①以学校(或教研组)为单位,全体教师交流讨论、学习生本教育。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容,各个学科组探讨如何从“前置作业的设置、导学案的设计、课堂学习的引导组织以及课后巩固题的布置等”环节,稳步、有效、重点突破地推开生本课堂教学实践。 ②教师创造性地实践,充分体现生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抓住生本教育的实施关键----把主要依靠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遵循生本教育的操作原则----把为教师好教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教学;掌握生本教育的操作技能——“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及时训练”。 ③教师边学习,边实验、边思考,勤总结,促反思。通过不断学习,科学创造地实践,反复总结、讨论研究,不断地提炼改进,逐步走向成熟。 总之,每一个教师在课前必须多研究----研究教材(精选知识),研究学生(精选方法),研究教学(精心设计学生好学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少讲精讲,以趣激学,以疑引学,以生助学,以教促学。课后,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容,科学灵活地精选练习,及时检测,并认真批改,精细分析,重点反馈。 学生(方面)——①学生是教育的发生处和最终落脚点,是教育依靠的坚强后盾。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训,如国旗下讲话呼吁,校园环境熏,班主任宣传,任课老师引导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潜能,为“生本教育”的落实打好基础。 ②组织学生讨论,充分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具有语言的、思维的、学习和创造的本能,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充分明确生本理念下的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如何调整学习行为、学习习惯,最终实现生命提升和发展。 总之,每一个学生在课前必须自主先学,记录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以备上课时提问和探讨。在课中必须象考试一样紧地学习,紧地思维,积极

课堂活动设计

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在农村小学里,把英语书上的语言转变为小学生说英语的能力难度更大,教学实践证明,设计形式多样且有意义的课堂活动对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有助于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学习与活动实现有机结合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得以完成。 一、活动形式与内容相联系,为目标服务。 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时候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教学内容处理缺乏条理性和层次性;有些活动虽然搞得很热闹,却没有实现“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总以为小学英语教学只是做些简单的模仿和唱唱、跳跳、玩玩、做做游戏的观点,或是认为小学英语教学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重要的观点都有失偏颇。忽视了让学生扎实掌握语言知识,形成熟练技能。有的时候课堂教学重乐轻教,过多强调活动形式的趣味性,而忽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有的活动设计甚至把学生的智力水平“低龄化”和“弱智化”。例如:我在教学“stand up”和“sit down”祈使句时,用了近20分钟对学生进行机械性动作操练。虽然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甚至有把学生的智力水平“低龄化”和“弱智化”的感觉。

新课程标准倡导活动途径,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和画画等小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任何活动都应是为了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如果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好的教学形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颜色类单词时,我设计了“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活动,巩固复习red, yellow, green三种颜色单词。全班学生站起来做小司机,教师分别说三种颜色,学生做出停车、开车、等待的动作,做错的学生坐下,经过多次“考核”后,仍然站着者被评为合格“小司机”。此活动既使学生掌握了这三个单词,又使他们不知不觉受到了要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教育。 二、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以语言知识为辅助。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之源。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十分重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其兴趣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切忌堂堂一个样,节节一个调,要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常安排猜谜、角色表演、唱歌、做游戏、讲/听故事、调查等多种不同的活动类型相结合,并力求多而不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活动形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而要有一定的语言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但是不同的容有不同的探究方法。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容侧重于观察,有的容偏重于实验。按照主要活动形式的不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课型。 (一)观察探究课 1.界定 以观察活动为主要的问题研究形式,以获得思维发展和构建知识体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观察探究课。比如《蚂蚁》《四季星空》《它们都是鸟》等容可以设计成典型的观察探究课。 2.一般操作步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引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活动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题目,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观察,研究问题。在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后,师生共同完善探究活动设计,然后学生按照活动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探究活动,如观测、实验等,对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在观察、实验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证据。然后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4)表达交流,深化认识。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如口头表达、交流展示等),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既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

[生活]生本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西风胡杨》.doc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 执教者:温燕玲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胡杨的特点, 领悟胡杨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之心。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展示、质疑,汇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胡杨的特点及其精神内涵,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关注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前置性作业(课前小研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西风胡杨》这篇课文 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点名回答 课文主要内容)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走近其貌不扬却感天动地的胡杨,让我们深切地感受胡杨不朽的生命,感受胡杨永存的精神。 二、对话

1、引导学生根据“课前小研究"分小组交流讨论。(每个问题三分钟) 2、指定三个小组逐一汇报以下三个问题: %1课文第二部分作者介绍了胡杨的哪几个特点?你是从哪些词语、句子中体会到的?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与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交流。 %1课文第三、四部分你读懂了什么?写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谈体会。 %1拓展延伸:如果你是文中提到的“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你还找到哪些与胡杨相关的知识。 3、每个小组成员汇报完后,马上与其它小组成员交流、质疑、探讨。 4、待小组汇报完毕,其他要补充的同学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5、师随机板书。 三、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通过小组汇报,讨论与交流,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胡杨所表现的不朽的精神,让我们铭记胡杨的精神,用胡杨的精神鞭策自己,做一棵顶天立地的胡杨。 板书设计: 9、西风胡杨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郭勤 众所周知,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是属于在第一语言环境中的习得与学习,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活动的重要性比起其它学科更甚。英语课堂是学生习得与学习英语的主阵地,对于部分学生,有可能是唯一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语言知识、在活动运用语言、在活动中感受和领悟语言。教师通过活动呈现知识、通过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活动判断学生学习的效果。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所以英语课堂活动的质量对于他们而言非常重要。 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存在着种种的不尽人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关于活动有一种错误的倾向,即把活动定以为让学生唱唱跳跳活跃起来的各种形式。把活动分离于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的输入输出,分离于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知识的教和学,甚至把活动和学习对立起来,认为活动的时间多了,学习的时间就少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寓教于乐,小学英语教师应特别注重兴趣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但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这些都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和必要性所致。作为教师,不应该仅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课堂活动的表面现象,而是从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课堂活动的本质。

下面是我在近几年英语教学实践中得出的几点体会。 一、概念界定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就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具体环节及有关曾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和设计。 1 、明确什么是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即设计和组织英语课堂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语言交际场合及情景,设计课堂活动,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语言交际,在活动中学会运用课堂上所教的语言,并会用英语进行交际。 2 、基于新基础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活动设计,要重视新基础实验的重要理念的解读、渗透、融合和运用。其重要理念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和人与计算机互动的“动态生存”方式进行外语教学,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智慧和指导作用,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探究。 二、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原则 1 、活动应确立明确的教学目的。 以下五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相互渗透 语言知识 语言技能 情感态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新资料推荐------------------------------------------------------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 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 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数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 40 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小学科学课与自然课程有很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是课程目标的重大调整,由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 例如执教《纸的观察》(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个活动的目 1 / 8

的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而有的讲课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要研究纸的特点,其教学的落脚点就是总结纸的特点;第二个活动的重要价值是学习用测量和计算的办法让学生去经历观察活动,拓展观察的途径,而有的教师就非要学生计算出准确数据不可。 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目标追求是有很大偏颇的。 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 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以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为例: 三年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知道什么是科学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 四年级在此基础上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五年级重点是调查研究,调查和研究有关的科学的问题,在调查研究有关科学问题中理解科学概念、培养探究能力。 重视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充分讨论,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逻辑推理能力。 即使是同一学段,教学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朱开炎 摘要:对教育真谛的深度追寻,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的教学模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知识、 学生生命在生态课堂环境中的共振共生,整体提升。其基本流程必须经历“领受──领悟──提升”三个阶段。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预示着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 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新的课程思想与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的前沿思维,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体系与教学实践契合的生长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意味着教学效益的确定,良好模式的推广即是效益的放大。随着人们对教育真谛认识的不断追寻和探究的深层化,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也随之从传统走向现代。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教学模式的利弊,重构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新模式。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历经曲折道路,终于确定以课程改革作为突破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中小学教师确立新的课程思想和新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专业生活方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缺失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及可持续发展,是难以达到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生为本的生态模式。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概念,[1]并在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中对此作了深刻的理论探索,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本文试图结合自己参与该课题部分研究的实践和思考,对课堂的生态模式进行探讨。 一、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生”又是“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那么,“生态”也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现代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正如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么,我们则接受了非常不错的教育。”[2](23)传统教学伦理观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关系:人──人”,把人当作社会工具来看待,把课堂作为培养“社会工具人”的“教堂”,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实体──教师与学生。郭思乐教授在《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及其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教育中生命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存在这种可能性,使生命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生命会从中受到鼓舞,从而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我们的教育必须创造这样一种人的整体生命投入的生态。”[3]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人的生命存在,成长和促进人的生命完善发展,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生态模式。 生态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生态课堂主体──学生学习生态的建立。在课堂教学生活过程

生本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生本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生本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让我欢喜让我忧的“生本” 初次接触“生本”一词,我是欢欣的,从听周一贯先生的讲座《语文课堂的求本之道》开始,我就渴望用生本的理念来指导我的教育生涯。我也以为这样的一阵改革风是抓住了根本的,听到生本倡导者郭思乐教授在凤台的讲座,我觉得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了。 学校成了生本教育的基地,我成了一名“生本”老师,有了一个不一样的称呼在对待学生上,我当然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了。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我享受到了他们学习的快乐。在学习第一课《山中访友》时,孩子们畅所欲言,在对课题进行解读时,有孩子抛出了一个问题,他说:“既然作者访问的这些朋友都是山中的一些景物,为什么不给‘访友'加上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呢?”孩子们思考着,争论着,最后终于明白了作者已经把这山中的一切当做了自己的好友、知己,他和这些景物已经融为一体,因而不用打引号。看来,孩子们特别喜欢提问题,有时提出的问题也正是课文的关键点呢!问题即学习,这是我一向的主张。但是,孩子们的问题太多了,我经常用一节课也没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只能带着遗憾下课。这样我的课常常上不走。有老师提醒我,六年级了,还是要抓住关键期,他们是要迎接考试的。是啊,面对我的这一群学生,我有几多无奈在心头。我还是惊喜地看到了生本课堂发生的变化,有许多孩子乐意展示自己,小芳是个文静的孩子,在我以往的课堂上总是默默不语,现在,她也经常来谈自己的观点;小钟是个调皮的孩子,课堂上经常管不住自己,现在的他,常常拿着自己的小发现找到我,告诉我他发现的乐趣;林是个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但是现在,我们常常听到他的质疑,多么会思考的孩子啊!这样改变着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那天上《草丛的村落》,在写字环节,我请上了青桐,平时爱龙飞凤舞的他, 黑板上居然能工工整整的写字。当他写完“烘烤”这个词后,同学们进行检查,发现了他的火字旁的点写成了捺,青桐自己改正过来了。我也认为没有错误了,这时,有孩子的声音传来,老师,“烤”字的右下边写错了。“错了?哪里错了?”我惊奇不已,我请那个孩子上台板书,其余的孩子和我一样认真地看着,当这个孩子写完后,一阵争论声传来,有认为写对的,有认为写错的,我让孩子们打开书进行对照,原来,那个孩子真的写对了。我也一阵汗颜,告诉同学们:原来,马老师这么多年来也是在错误地书写“考”字,今天这位同学可是我的“一字之师”啊。写对的孩子们可得意了。回到办公室,我告诉我的同事,让他们也来写写这个字,六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写对,看来,很多时候,孩子们也会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呢! 在我的课堂上,我有时会感到自己的多余。学生之间探讨一个问题,我常常隐身在后面,我能做的就是给这些上台的孩子鼓励并提供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再不见我那精心的引导,再不见我动情的演说,再不见我精彩的设计……我有时感到自己再没有精彩而言,而学生是不是就是如此的精彩呢?或许我的期望高了一些,作为儿童,他们总是探讨着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有时会跑到另一个方向去,我常常会费力地往这个正道上拉一拉,可效果

课堂教学活动月计划

门村镇大营小学课堂教学活动月活动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深教师们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使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使本次活动开展得积极有效,按照中心小学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教学活动月工作计划如下: 一、本次活动的目的: 1、进一步锤炼教师教学基本功,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促进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引导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4、探索新教材教法,促进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 5、通过实地听课,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给予合理的阶段性考核评价。 二、活动的组织领导: 全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堂教学活动月”评审小组,负责全校课堂教学活动月的组织和策划;负责本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考核评价。 课堂教学活动月领导小组: 组长:许建武 副组长:郑传旭 成员:何玉桥、罗昌娥、李桂叶 课堂教学活动月工作小组: 组长:郑传旭 成员:何玉桥、罗昌娥、李桂叶 三、活动程序及时间安排 本次活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11月1日-11月5日),发动筹备阶段。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平度市教学研究室关于在义务教育段实施课堂教学随机督察的通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发动教师申报课题,提前备课。针对教师所报的课题,根据学校的课程表,安排好全校教师听课的顺序,

第二阶段(11月6日-11月28日),考核评价阶段。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开展诊断性的听课评课活动。由校长牵头,成立3-5人的课堂教学评审小组,根据学校的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一览表顺序对教师进行实地听课,并按照《门村镇课堂教学评价表》的要求,由各位评委在百分制下独立量分,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办法,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给予合理的阶段性考核评价,并记入本学期教师教学业务档案。 开展活动时,听课运用全镇统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评审小组成员及其他听课教师都要依据《课堂教学评价表》提出的具体要求,对每位教师上课的教学结构、教学活动、技术细节进行观察分析,形成书面的评课材料。课后与教师交流、研讨,总结有效策略,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使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后都有所收获与提高。 第三阶段(11月29日-11月30日),总结检查阶段。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考核成绩汇总并予以公示,同时组织教师搞好深入而具体的反思总结,对活动月中涌现出的好的经验与做法要大力表彰与推广,对表现出的问题和不足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2012年11月30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温坪中心小学彭兴国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依此看来,笔者上面的观点只是强调了后一点“教无定法”,这当然是一个极为片面的认识。因此,受到熠阳君的启发,有必要对前一点“教学有法”做一番思考和探讨,以对小学科学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获得一个较为全面而科学的认识。笔者所理解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说教学活动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但对于具体某一节课而言又并没有确定的方法,即便是名师也是这样,教学模式的选用似乎完全是妙手偶得的结果。当然,妙手应当来自于教师自身素养的不断提升,这需要另当别论。也就是说,这里的第一个“法”应当理解为基本的原则和理念,第二个“法”则可以看作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科学学习活动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概括而言,科学素养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科学学习兴趣与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等,这些素养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科学学习活动。具体说来,这些学习活动包括:实验操作类,作品制作类,观察活动类,资料收集类等。尽管从表面上看这些活动各不相同,或者是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这几种不同的科学学习活动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即致力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这样的观点,我们的科学教学活动就应该以解决问题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遵循“提出问题──设法解决──得出结论”这一基本的活动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研究创新能力,也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案例对上述活动方式,或者称为一般意义上的科学教学模式做进一步说明。 一、提出问题→设法解决→得出结论 二、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和整理信息----思考和结论----表达与交流(重过程) 三、激情导入——大胆猜想——小组探究——实验分析——表达交流——拓展延伸 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说明: 1、激情导入 小学科学课教学是用教材教,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能力的大小制定出分层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实践。 2、大胆猜想 有了探究的问题,就有了学习目标,学生就会开始对相关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在这里不急于让学生去探究问题,而是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假设,在学

践行“生本教育”理念,创新小学科学课堂

践行“生本教育”理念,创新小学科 学课堂 践行“生本教育”理念,创新小学科学课堂 【摘要】 科技在迅猛地发展,教育在时代的感召下变革,小学《自然》课程历经了几十年的洗礼,陪伴着一代代少年儿童度过了一个好奇的、愉快的童年。现在,取而代之的《科学》课程诞生了,一门集自然学与科技成果与一身的学科,给21世纪的时代新人提供了与时俱进的新知识和前缘的科技成果,也给上科学课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个新的思考:在科学课上,如何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发展他们的个性以及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笔者认为:追求“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模式,走创新型科学课堂之路,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 【关键词】生本教育尊重学生合作探究 【正文】 所谓的“生本”,即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以学生发展为本之意;也就是将需要或者能够托付给孩

子的教育,托付给孩子们,不加太多的修饰与点缀。 [1]在教育实践中,如何把理念与实际相结合?本人认为:我们应该遵循四个原则:1、突出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2、突出学习,让学生经历成败;3、突出合作,促进学生团队意识;4、学会探究,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一、突出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育的使命之一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观不断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教育的价值取向已经转向对人的主体性塑造和发展上。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创新课堂的第一步。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读懂他们对科学学科的诉求?下面谈谈笔者在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科学课堂的两个做法: 1、学生写科学日记 从写科学观察日记、课后感想、活动收获等,不仅了解到学生内心世界,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2]在教学《植物身体的奥秘》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写课后感受,大部分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到大自然中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其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上科学课,是我最大的快乐,课堂上老师领着我走进神秘的领域,去探索大自然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