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年前中国人如何过春节

合集下载

50、60、70、80年代春节老照片,简单而珍贵的年味!

50、60、70、80年代春节老照片,简单而珍贵的年味!

春节,中国人心里最重要的节日。

无论时间怎么变,对我们的意义依旧重大。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年味开始变得越来越淡了。

传统民俗被渐渐的遗忘,那些欢乐时光也被留在了那个年代。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旧时春节老照片,一起回味一下那时简单而幸福的年味儿,捡起纯真年代过年的美好记忆……五十年代,那个时候,物质还没有现在这么富足,人们是这样欢度春节的。

▼ 1950年,北京过了新中国的第一个春节,那年毛主席年画非常受欢迎。

▼有点文化的人,就帮大家写春联,虽然不是什么书法家,但一笔一画地也毫不含糊!这样的春联,极受大家的热捧。

▼除夕之夜,家人团圆,守岁围炉,温情四溢。

下面是1953年春节,天津一家人吃团圆饭的场景。

▼四代同堂过春节,好不热闹。

▼ 过年了,除了有好吃的,大人们还会给孩子们做做玩具,家里有点余钱的干脆直接给孩子们买点。

简简单单的“大刀”、面具、小风车,不算很精致的娃娃,就足以让一群小孩玩得不亦乐乎。

▼春节穿新衣,红旗商场到后来的百货大楼是最时尚的存在。

以前,普通人家过年才会添新衣,所以每到新年,有新衣服穿,自然是开心极了!▼ 当然,过去的新衣服不止商场能买到,妈妈的巧手也会变出一件来。

过年最让孩子开心的事就是能穿上新衣服,很多母亲为此不知熬了多少个日夜。

▼试穿妈妈刚做好的新衣,这一刻别提多幸福了!▼ 对于男孩来说,没有比放鞭炮更值得期待的事了。

▼捡鞭炮也是男孩儿们的“冒险行动”。

▼三个穿着新衣服的儿童在放鞭炮,其中两个小女孩正害怕地捂着耳朵。

▼1956年的春节,村民围坐在一起,第一次听到了收音机里传来的远方的祝福。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在1958年,所以,在那之前收音机才是人们最爱的娱乐消遣之一。

▼ 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视、电脑,没有央视春晚,更没有网上直播,人们要看春节晚会只能去现场。

以前,各市、郊、县文化宫每年都会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时间一到,人潮纷纷涌入会场,好不热闹!▼ 1956年春节,侯宝林、郭启儒,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说相声。

古代过年的风俗

古代过年的风俗

古代过年的风俗古代过年的风俗一、燃爆竹(宋)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

一自火药发明后,难止新年放鞭俗。

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

但它怕竹子爆声。

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

唐代诗人来鹄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

”宋代王安石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在火药发明之后,人们在春节仍然燃爆竹。

范成大《爆竹行》中描写燃爆竹的过程:“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馀威可驱疠。

”二、拜年送名片(明)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

各处贺岁皆如此,赠予纸店大笔金。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

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

《清波杂志》载:“元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

”到明代仍然如此。

文徵明《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清代《燕台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

”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三、饰梅花妆(唐)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

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

古代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据载:东方朔最初置“人日”。

传说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

此俗传至唐宋,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春、内家圆”等名目。

其实,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

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

四、馈春盘(晋)立春咸作春盘尝,芦菔芹芽伴韭黄。

互赠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须待膏粱。

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

如《荆楚岁时记》载:“元日,……进屠苏酒,下五辛盘。

千年前的年味儿:宋代人过除夕的十四种“姿势”,比现在热闹多了

千年前的年味儿:宋代人过除夕的十四种“姿势”,比现在热闹多了

千年前的年味儿:宋代人过除夕的十四种“姿势”,比现在热闹多了马上就要大年三十啦!最近,随着《知否》等电视剧的热播,宋代成了咱们观众心目中继清代之后的又一个热门朝代。

今天呢,就请大家和咱一起回到宋代,领略一下这跨越千年的年味儿,看看宋人们是如何过除夕的吧!除夕,宋代人又称作岁除、除夜、除日等,既是一年中最后一天,也是传统节日中,最盛大的一个节日。

一、除夕前的准备宋代,临近岁末,人们就开始着手除夕的各项准备活动了。

主要就是各种食品、用品的购置。

《东京梦华录》关于除夕前的礼俗,有如下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

除了用品外,市上还售卖“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勃荷、胡桃、泽州饧” 及干瓜瓠,马牙菜、胶牙糖等各种时蔬、坚果,生意火爆。

南宋的礼俗与北宋大致相仿。

《梦梁录》关于南宋首都临安除夕前的礼俗,有如下记载:“元夕岁旦在迩,铺席有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

”充满驱瘟避邪及祝福之意。

“春牌”就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民间大多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

《增补武林旧事》也记载,阴历十月以后,节日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厚了,各种节日物品的售卖异常火爆:“朝天门内外,竞售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及金采缕花、春帖、滔胜之类,为市甚盛。

”街道两边的店铺叫卖苍术、小枣声不绝耳,还有卖爆杖、成架烟火类的物品。

二、“馈岁”除夕日前数日,或除夕当日,君臣之间,寺观僧道与施主之间,商人、医者与主顾之间,亲友之间,都要互相馈赠年节礼物。

《苏轼诗集》:“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

”宋神宗时,命画工摹拓钟馗像,雕版印刷,精心裱装后,于除夕日赐给中书省和枢密院中的官员。

除夕夜,神宗又派入内供奉官“就东、西府给赐钟馗之像”。

道士,道观熬仙术汤,送给施主家;医士或以屠苏袋,或以五色线编结四金鱼、同心结子、百事结子,加以各种汤剂,送与主顾;《梦梁录》:“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更以苍术、山枣、避瘟丹相遗。

中国人怎样过春节

中国人怎样过春节

中国人怎样过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时刻之一。

在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会迎来欢乐祥和的气氛。

本文将从春节前的准备工作、家庭团聚、传统食物和活动等方面,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方式。

1. 春节前的准备工作春节前,中国人会进行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净整洁,以驱除旧年的晦气,为新年的到来做好准备。

此外,还要贴上金红色的春联和福字,以寓意幸福和繁荣。

一些家庭还会采购年货,如糖果、坚果、饼干等,用于待客和互相赠送。

2. 家庭团聚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

无论身在何地,人们都会努力回到家中与家人共度这个特殊的假期。

家庭成员预留足够的时间,聚在一起吃大餐、交流和享受相互关爱。

长辈会给小辈们压岁红包,意味着给予祝福和新年的好运。

3. 传统食物春节期间,中国人会准备丰盛美味的食物,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传统的春节食物包括鱼、饺子、年糕、酥皮糖和糖果等。

饺子是春节的传统食物之一,它的形状象征着来年的财运。

吃鱼则寓意年年有余,表示来年财富充裕。

每一道食物都有其独特的寓意,旨在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吉祥。

4. 丰富多样的活动春节期间,在中国各地都会举行热闹非凡的庆祝活动。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春节晚会,这一传统的文化节目会集合各种形式的表演,如歌舞、杂技和相声等。

此外,放鞭炮和观看烟花表演也是传统的庆祝方式,用以驱散晦气,并迎接吉祥的新年到来。

5. 汇聚祝福和希望除了以上的传统活动,中国人还通过拜年和送祝福来表达真诚的祝福和关怀。

人们会串门拜访亲友,向他们致以新年的祝福,并互相交换贺年卡。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打电话或发短信来向远方的亲人和朋友表达祝福和思念。

总结起来,中国人过春节的方式充满着欢乐与热闹。

从春节前的准备工作到家庭团聚,再到传统食物和各种庆祝活动,每个环节都承载着对幸福与吉祥的向往。

春节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新的开始和美好的希望。

无论身在何地,中国人都以独特的方式庆祝春节,传承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五十年前的春节什么样

五十年前的春节什么样

1980年春节前,四川彭县农民陈开方(前右) 买了一台价值人民币520元的12英寸黑白电 视
1978年,北京市民 年 在排队购买年货。 在排队购买年货。
80年代初春节市区街道的舞龙表演 年代初春节市区街道的舞龙表演
1960年1月30日,一年一度的北京春节 年 月 日 环城赛跑从天安门广场开始。 环城赛跑从天安门广场开始。
1942年春节期间的街头秧歌队。
1953年春节,天津市汉沽区芦台王 德铸(左一)一家人吃团圆饭。
1954年,在朝鲜前线某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年 与朝鲜人民一起欢度胜利后第一个春节。 与朝鲜人民一起欢度胜利后第一个春节。
1954年春节,河北省唐山解家套农业生产合作社 年春节, 年春节 的小女孩陈小翠正在试穿妈妈刚做好的新衣。 的小女孩陈小翠正在试穿妈妈刚做好的新衣。
1959年春节,北京南苑人民公社的老太太们跳起了秧歌舞。 年春节, 年春节
1960年春节,人们在江苏省南京夫子庙花灯 年春节, 年春节 市场上选购花灯。 市场上选购花灯。
1960年春节,辽宁省沈阳市郊 年春节, 年春节 五三人民公社社员刘乃庚一家在 写春联、贴年画,喜迎春节。 写春联、贴年画,喜迎春节。
社 、 广 播 事 局 、 《光 明 日 报 》 、 业
1956 年 春 节 , 《人 民 日 报 》 、 新 华
1957年,天津天后宫春 年 节庙会景象。 节庙会景象。
1956年春节前夕,四川双流县彭镇供销合作 年春节前夕, 年春节前夕 社的流动推销小组把大批年画及文具用品送到 农村。 农村。
春节是结婚 的好日子。 的好日子。 这是1957 这是 年春节, 年春节,辽 宁省沈阳风 动工具厂的 工人鞠复海 (新 郎)和 俞凤仙( 俞凤仙(新 娘)在婚礼 仪式上接受 朋友们的祝 贺。

春节习俗的变迁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

春节习俗的变迁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

春节习俗的变迁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春节习俗也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

这些变迁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和价值观的转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春节习俗的变迁。

一、过年的起源和古代习俗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春节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夏朝。

古人认为春节是一个辞旧迎新、祈求丰收的时刻,因此在春节来临之际,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和习俗。

1.祭祀祖先:古人认为祖先是家族的保佑和指引,所以在春节之前,人们会拜祭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

2.燃放爆竹:古代人们相信爆竹可以驱邪挡祸,所以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燃放大量的爆竹,以驱除一切不祥之气。

3.贴春联:古人认为春联可以祈求福祉和吉祥,所以在春节来临之前,人们会在门上贴春联,以祈求来年平安和幸福。

二、近现代春节习俗的变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步伐,春节习俗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让人们更方便地传递祝福,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转变,影响着春节习俗的演变。

1.电子红包代替纸质红包:在过去,人们通过纸质红包互相赠送祝福和祝福,但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电子红包逐渐取代了纸质红包,成为了现代化的赠礼方式。

2.回家与旅游并行:过去,春节是人们回家团聚的时刻,但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出行变得更加便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春节期间出游,享受休闲和放松的时光。

3.传统与现代融合: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元素。

比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表演,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表演形式和意义,还加入了音乐、灯光和技术效果,提升了观赏的体验。

三、春节习俗的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春节习俗的变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更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增强家庭凝聚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春节都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回忆50年代过年的习俗

回忆50年代过年的习俗

回忆50年代过年的习俗现在天天都可以吃好的、穿好的,娃娃平时也不缺钱用,对过年也不是那么期盼了,对过年的习俗,也不是那么讲究了。

回想60年前当娃娃时,那是“星星圆,月亮圆,盼着盼着要过年”。

祖母以上的老人,都已过世,他们很懂过年的习俗,一定要照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办的,现回忆是有意义的,不然就忘了。

洗邋遢:快过年了,要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

年前一周,打扫房子卫生,叫“打阳春”,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洗老狗。

就是要洗澡。

办年货:现在有钱到处都可买到东西,商场又多,选择余地大,可以随吃随买。

以前,要攒钱,年前要背着背篓去赶场买。

一过月前就要做香肠、熏腊肉,做牛肉吧等,年前,逐步买些吃的、用的、穿的,给娃娃做新衣服,炒沙胡豆、红苕干等。

剪窗花,贴对联、福字,挂彩灯:有钱人门口要挂彩灯,一般人挂几个红灯笼,贴窗花、对联、福字。

自贡有挂灯的风俗,过年,灯杆坝到处挂彩灯,公园办灯会。

吃年饭:大年三十晚吃年夜饭,四川一般有烧白、杂烩、夹沙肉三大碗,有腌腊制品下酒菜和其他拿手菜。

全家到齐,团团圆圆,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吃顿饭,过过年,这顿饭要慢慢吃、慢慢喝。

末道菜要有鱼,叫“年年有余!”现在是吃完饭看春晚。

发压岁钱:娃娃向老人磕头,老人给新票子。

那时发一元就不错了,看去新的一叠,其实是一角两角的。

过了年要涨一岁,老人要嘱咐几句。

守夜:除夕夜灶里要埋火种,烧灶素,敬灶神,要守到半夜以后,当然是摆“龙门阵”,吃花生,有的还要“偷青菜”,当然是闹着玩的。

娃娃提着灯笼到处跑,放“地牯牛”,吹“过山号”。

晚上把地扫干净,大年初一不扫地,怕扫走财气。

现在是,看春晚后听洪钟敲响后就放花炮,欢庆来年。

祭祖:把好吃的放在仙人板板前供奉。

放鞭炮:吃年夜饭前、除夕夜半夜12点放鞭炮。

现在是放鞭炮、花炮,震耳欲聋。

拜年:大年初一早,向亲友、邻居拜年。

现在多为打电话,发短信、贺卡拜年。

走亲戚:初二闺女回娘家,大家穿着新衣服,小姑娘穿绣花鞋,走亲戚、上街耍,小娃娃有点钱,买点吃的玩的,那是一年最开心的日子了。

长辈小时候怎么过春节

长辈小时候怎么过春节

长辈小时候怎么过春节
过去的时候,长辈们过春节的方式与现在完全不同。

他们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娱乐方式和丰富的物质条件,但春节对他们来说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首先,长辈们会提前进行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以驱散一年的厄运,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

他们会把窗户玻璃擦得透亮,用红纸贴春联,灯笼和剪纸装饰房间,营造出喜庆的氛围。

其次,长辈们会准备年货,如糖果、蜜饯、瓜子和水果等。

他们会将这些年货放在大盆子里,供家人和客人共享,象征着家庭的团聚和幸福。

此外,长辈们还会准备一些传统的年菜,如饺子、鱼和年糕等,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除了吃年菜和年货,长辈们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活动。

他们会到庙里烧香祈福,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好运。

此外,长辈们还会进行拜年活动,在家中或邻居之间互相拜访,祝福对方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最重要的是,长辈们会举行年夜饭,全家人一起围坐在一起吃饭。

他们会通过吃团圆饭来表达家庭的团聚和幸福。

在年夜饭中,长辈们会以尊重年长者的方式,给年长者敬茶,表达孝道和敬重。

总的来说,长辈们过去过春节时没有太多的娱乐方式,但他们
注重家庭团聚、传统习俗和与亲朋好友的交流。

这种过年方式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富有意义,并将传承下去。

春节的民俗与风俗变迁

春节的民俗与风俗变迁

春节的民俗与风俗变迁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春节的民俗与风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传统习俗、时代变迁等方面来探讨春节的民俗与风俗变迁。

一、历史背景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起源于古代的岁时节令祭祀和民间风俗习惯。

最早的春节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年节祭祀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与中国农耕文明密切相关。

二、传统习俗1.团年饭团年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是全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象征。

过去,家庭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中举办团年饭,亲人团聚、辞旧迎新。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乡或者旅游度假,导致团年饭逐渐变成了家庭外出就餐的方式。

2.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之一。

过去,人们主要是拜访亲友、长辈等,以祝福他们新年吉祥。

但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人们也开始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来拜年,尤其是在异地工作、学习的人群,这种方式更加方便快捷。

3.红包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在春节期间,长辈通常会给晚辈(尤其是未婚晚辈)发放红包,象征着压岁钱的祝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中的红包更多的已经数字化,人们通过手机转账等方式来发放红包,更加方便快捷。

三、时代变迁1.节日消费春节期间的消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人们更加注重的是春节期间的物质享受和舒适生活。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春节消费更加注重品质、体验和文化内涵的体现,比如旅游、文化活动等,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开始崭露头角。

2.文化传承随着社会进步的步伐,一些传统的春节民俗与风俗正在逐渐淡化。

年味的丧失,逐渐让人们关注到文化的传承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等都开始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比如举办庙会、人文讲座等活动,以保护传统文化的繁荣。

3.新年潮流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他们对于春节的期待和热情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古人怎样过大年

古人怎样过大年

古人怎样过大年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节日与仪式,早在古代,春节便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在古代,春节庆祝活动通常持续数十天,人们会在这段时间里参加各种庆祝仪式和活动。

下面,我们来看看古人的春节庆祝方式。

一、杀猪宰羊在古代,春节是一个充满兴奋和喧闹的节日,丰盛的食物是春节庆祝的重点之一。

人们通常会杀猪宰羊,烤鸡煮鱼,为家人、朋友、客人准备丰盛的晚餐。

享用美食的过程中也许会添加一些酒,这样便更加喜庆。

二、扫房子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彻底清扫房屋,把旧的一年的落叶、尘埃清理干净,这不仅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还会清除旧的霉味和顺乎旧岁的霉气。

同时,也有辟邪消灾的意思。

三、贴春联春联是家家户户春节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联通常由四句话组成,分为上下两联,有吉祥寄托、喜庆吉祥的含义。

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上、墙上、窗户上贴春联,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四、做年画年画是春节期间常见的装饰品。

人们常常在新的一年来临之前,根据吉祥、吉祥的主题,用彩笔、油墨等作了一些颜色鲜艳、寓意吉庆的画作,称之为年画。

年画在春节期间会挂在门上或是贴在墙上,以期驱除邪恶、带来好运和幸福。

五、守岁古人将除夕晚上称为“守岁”,意为为了迎接新的一年而不睡觉的意思。

据传说,每年除夕的晚上,所有的神灵都会在天空中聚集,守岁便是希望能够与神灵们保持联系交流,以祈求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六、放鞭炮在古代,人们相信鞭炮的声响能够赶走凶神,带来新一年的好运。

因此,每年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必须放鞭炮。

在春节的前几天,人们便会开始购买一些放炮的材料,等待除夕夜的到来。

七、祭祖春节是一个重要的祭祖日子。

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会前往先人的墓地,为先人祭祀。

这个仪式起源于古代帝王,旨在追思先人,缅怀过往。

总而言之,古代的春节庆祝活动包含了很多传承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些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和蕴含着人们的情感与祝福。

虽然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已经发生了巨变,但春节依然是一个寄托着民族感情的节日。

春节的历史变迁

春节的历史变迁

春节的历史变迁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的方式和习俗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春节的历史演变、传统习俗和现代庆祝方式等方面探讨春节的历史变迁,带您一起回顾春节的演变历程。

一、春节的历史演变春节,最早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

据史书记载,春节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年节”和“祭岁”。

古人把农历的岁首称为“岁首”,在这一天进行祭祀活动,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为了现在的春节。

在古代,春节的习俗非常丰富多彩。

例如贴春联、打麻将、舞狮子等。

这些习俗传承至今,仍然在中国的各个地方热闹地举行。

二、传统习俗1.贴春联春联又称对联,是春节期间人们家门口挂的对联。

春联可以增添节日气氛,同时也可以为家庭祈福寓意吉祥。

贴春联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习俗。

2.吃年夜饭年夜饭是指在除夕夜全家团聚一堂共进晚餐的习俗。

年夜饭菜品丰盛,象征着来年会有好的收成和生活。

3.舞狮子舞狮子是一种传统的舞蹈表演,有驱邪除害,祈福平安的寓意。

在舞狮子的过程中,人们会鞭炮齐响,锣鼓喧天,场面热闹非凡。

三、现代庆祝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春节庆祝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网络春晚的兴起,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家享受到舞狮子、唱歌舞蹈等传统节目。

同时,支付宝、微信等新型支付方式的普及也让春节的红包变得更加便捷。

此外,春节旅游也成为了一种新的庆祝方式。

很多人选择在春节期间出游,感受不同的节日气氛,体验不同的文化习俗。

总结: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历经千年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魅力。

春节的历史变迁不仅反映了时代的演变,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让我们怀着对传统的敬畏之心,珍惜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愿大家在春节期间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愿中华儿女共圆中国梦,共绘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长辈小时候过年的趣事

长辈小时候过年的趣事

长辈小时候过年的趣事自古以来,中国春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在长辈小时候,过年的趣事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几个长辈小时候过年的趣事。

1. 包饺子在以前的中国,过年包饺子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长辈们会在除夕之前准备好各种食材,并叫上全家人一起动手包饺子。

大家围着桌子坐在一起,相互传递着包饺子的技巧和经验,欢声笑语不断。

最后,包好的饺子放入沸水中煮熟,口感鲜美,让人垂涎欲滴。

2. 贴春联在中国,春联是春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之一。

长辈小时候过年,贴春联可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

他们会在年初一早早起床,写下一些朴素而祈求吉祥的话语,然后精心地挂在门前或房屋某些地方,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福气。

整个过程除了有趣,还让长辈们感受到家庭氛围的浓厚和团结的力量。

3. 放炮竹放炮竹也是过年的传统之一,长辈小时候过年时也是这样做的。

他们会花钱购买各种不同品牌的炮竹,并在除夕夜点燃放出。

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都很喜欢这个节日的气氛。

炮竹声四起、爆竹声连绵,夜空中火药味弥漫,整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祝福的气息。

4. 拼成年画春节期间,长辈们还会喜欢将搜集来的年画,剪切并拼贴在一起,创造各种神秘、有趣的奇幻世界。

拼成的年画可以是有趣的动物、经典的风景,也可以是各种神话和传说故事。

这样的过程不仅锻炼了长辈们的创造力和手工技能,也增添了春节的气氛,让人更加喜欢过年。

5. 切年糕过年时,长辈们还会准备美食,其中年糕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美味。

他们会提前购买大块的年糕,并在除夕之夜一起起床切成片,与亲朋好友分享。

有的长辈还会结合糖果、果脯等小吃,做出口感细腻、芳香扑鼻的年糕点心,一道道珍馐佳肴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非常令人垂涎。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长辈小时候过年的趣事是多种多样且充满欢乐,更是凝聚家庭亲情和团结的重要体现。

虽然现代社会的发展给传统风俗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不过许多人仍会保留过年的传统习俗,让自己和家人体验春节的独特氛围。

古代人过春节的方式

古代人过春节的方式

古代人过春节的方式一、节前准备在古代,过春节之前的准备是非常繁琐的。

首先,家家都会进行大扫除,清除尘埃,以祛除旧年的晦气和不洁之物。

然后,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装饰家门,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此外,人们还会准备年货,如糖果、瓜子、果子、饺子等,用以招待亲朋好友。

二、除夕守岁除夕夜是春节最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古人称之为“守岁”,意为守夜。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整整齐齐地围坐在一起,守夜迎新年。

据史书记载,古代人守岁时有各种各样的习俗,如点灯、燃香拜神、上朝贺礼等。

在这一天,家家都会烧柴,燃爆竹,以驱除家中的邪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三、拜神祭祖春节期间,人们会拜神祭祖,祈求神灵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幸福。

在古代,祭祖是一种祭祀仪式,人们会将食物、水果、糖果等摆放在神台上,然后燃香拜神,向祖先祈福。

祭祖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念经诵咒,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四、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的一大特色,在古代,人们会通过舞龙舞狮来驱邪避灾,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舞龙舞狮是一种传统的表演形式,龙狮被视为祥瑞之物,可以驱邪避灾、祈求好运。

在古代,人们会在春节期间举行大型的舞龙舞狮表演,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赏。

五、走亲访友春节是亲情和友情的时刻,在古代,人们会走亲访友,互相祝福,共享团圆的时光。

在春节期间,亲友间通常会相互赠送礼物,表示对彼此的问候和祝福。

此外,人们还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聚餐、赏灯、燃烛等,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综上所述,古代人过春节的方式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无论是从节前准备、除夕守岁、拜神祭祖、舞龙舞狮、走亲访友等方面,都能体现出古代人过春节的独特魅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但古代人过春节的方式仍保留着独特的传统文化价值,值得我们传承和珍视。

愿我们每年都能在春节这一重要的节日中,与家人团聚,分享欢乐,祈求平安幸福,共迎新春佳节!。

古人过年的主要庆祝方式

古人过年的主要庆祝方式

古人过年的主要庆祝方式
古人过年的主要庆祝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 贴春联和窗花:春联是过年的标配,寄托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在纸上涂鸦则是孩子们表达对春节到来的喜悦。

2. 守岁:除夕当晚,家人会聚在一起,共同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3. 燃放烟花爆竹:在古代,人们燃放烟花爆竹来驱走一年的晦气,迎来好运。

4. 吃团圆饭:全家人聚在一起,享受一顿丰盛的团圆饭,寓意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5. 拜年:古人在过年期间会互相拜年,送上祝福,祈求健康幸福、事业顺利。

6. 舞龙舞狮: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表演龙舞和狮舞,为节日增添喜庆氛围。

7. 赏花灯:在春节期间,各地会举行花灯展览,供人们欣赏。

8. 压岁钱: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送去新的财富和好运。

9. 祭祖: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祭祖,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10. 逛庙会:在春节期间,各地会举行庙会,供人们购物、娱乐和品尝美食。

以上是古人过年的主要庆祝方式,虽然现在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些传统习俗仍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

古代人是怎样过年的

古代人是怎样过年的

古代人是怎样过年的“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

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

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

“冬至”一到,开始蒸酒。

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

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

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

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

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

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

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

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

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

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

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

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

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正月初一早上吃素。

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

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我。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

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

古代人过春节有哪些规矩

古代人过春节有哪些规矩

古代人过春节有哪些规矩
中国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远古时代的祖先们就已经开始过春节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些规矩却是相通的,下面我
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人过春节的规矩。

1.扫尘梳洗
在春节前,古代人会进行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以排除旧年的晦气。

人们
会梳洗整理自己,穿着新装,迎接新年的到来。

此外,还有给房屋、厨具、衣物等物品熏
香的习惯,以增强家庭的气氛。

2.祭祖
许多家庭在春节期间都会进行祭祖仪式,这是为了向先人祈求家族的“神明”保佑,
使家庭和睦、繁荣昌盛。

3.贴门神
春节前,人们会在门口贴上“门神”,以避邪防煞,保家安康。

4.吃年夜饭
除夕晚上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古代人也是如此。

古人吃年夜饭的时候,不仅要丰盛,还要有意头。

比如,要有年饭(馒头)、年糕、鲤鱼等食品,寓意着“连年有余”。

5.打麻将
麻将是中国传统的娱乐活动之一,春节期间,古代人也会聚在一起打麻将,欢度佳
节。

6.拜年
春节期间,人们会前往长辈或者亲友家中拜年,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


代人也有这个习俗,不过拜年方式比较特别,会加上一些形式的祭拜,以示尊敬。

7.放鞭炮
古代人也会在春节期间放鞭炮,以驱邪避恶、祈求平安。

这个习惯也一直流传至今。

总之,古代人过春节的规矩与现代人的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古代人更加重
视传统文化和家庭团聚,习俗更加古朴、传统。

古代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古代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古代人是如何过春节的(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古代人是如何过春节的当代人过春节便是热闹非凡的过,你了解古人过春节方法吗?下边完全网我用心梳理了古人过春节方法的相关资料,期待可以帮到你!古人过春节方法从汉朝逐渐开始,就已有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会"了,只不过是那时仅有杂技演出,大部分是鱼龙曼衍、走绳、藏族人幻术等综艺节目,大家以这样的方式庆祝新年。

50多年前中国人如何过春节【严建设述评】

50多年前中国人如何过春节【严建设述评】

50多年前中国人如何过春节【严建设述评】标签:游戏50年代中华民族影像资料春节过年严建设老照片摄影文化附记:很喜欢此组老照片。

不过其中有些年代可能有误。

正如很多影视剧一样,缺乏生活顾问。

原文如下。

过年,对中华民族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源远流长,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地传承着,使得春节年俗庆祝活动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逐步形成了我国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那么,几十年前中国人是如何过春节的?老照片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转自新华网/photo/2011-02/04/c_121050757.htm1938年的儿童年装。

严建设述评:身着中式服装的有钱人家孩子站在西式房门前,门槛下有50年代特有的铁丝过尘土垫子。

1939年春节期间的摆旱船严建设述评:摆旱船貌似河南山东一带口语。

陕西叫做跑旱船。

1940年春节期间的街头严建设述评:1940年应属国统区。

看身后的西洋式建筑怕是租界也说不定,踩高跷者在租界内搞集会活动怕不是1940年国统区内的事情。

怀疑年代有误。

尚需斟酌。

1940年春节期间的寺庙内严建设述评:这个场景可能就是40年代-50年代老北京的庙宇。

1940年春节期间的舞龙严建设述评:舞龙在过去一般不是个人行为。

1941年春节期间的街头严建设述评:看远处烟雾弥漫,可能是烧香。

难道大家等待看戏?1942年春节期间的街头秧歌队严建设述评:那年头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竭蹶的时期,秧歌是欢庆节目,此点值得商榷。

1953年春节,天津市汉沽区芦台王德铸(左一)一家人吃团圆饭严建设述评:此张照片富有浓郁生活气息,难得。

当然一看就是摆拍。

1954年,在朝鲜前线某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一起欢度胜利后第一个春节严建设述评:查阅资料当时已在板门店签署过停战协议,志愿军大部分已回国了。

无所谓前线后方。

1954年春节,河北省唐山解家套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小女孩陈小翠正在试穿妈妈刚做好的新衣。

古早春节的过法

古早春节的过法

古早春节的过法春节,又称为中国的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古早时期的春节庆祝方式和现代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古早时期过春节的传统方式和习俗。

一、准备工作古早的春节庆祝活动从正月初一开始,而前几天则是为了迎接春节做准备。

在过去,人们会提前一段时间开始大扫除,以将家中的旧物丢弃,为新一年做好准备。

他们相信这样可以招财进宝,驱逐厄运。

同时,人们还会购买新衣服、新鞋帽和年货,以期迎接新的开始。

二、贴春联贴春联是古早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将写有吉祥话语的红纸条挂在门口,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祝福。

春联的内容通常与福、寿、财富和健康等方面相关。

贴春联的过程往往是一家人的团聚时刻,大家共同参与,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三、打年糕在古早的春节庆祝中,打年糕是一个有趣的活动。

人们会用糯米粉和水制成年糕糊,然后放入锅中蒸熟。

蒸熟后,人们会用擀面杖将年糕糊搓成细长的条状。

这个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

打好的年糕可以用来招待亲朋好友,也可以作为一道传统的年夜饭菜肴。

四、守岁古早的春节通宵守岁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

人们在除夕夜通宵不眠,以辞旧迎新、祈求amilya及春节大吉。

守岁期间,家人聚在一起,共进晚餐,互相分享年夜饭和团圆饭。

此外,还会玩各种传统游戏,如斗地主、剪纸等,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氛围。

五、舞狮子舞狮子是古早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表演活动。

人们会穿上狮子的服装,模仿狮子的动作,配合锣鼓声和舞蹈动作。

这是为了驱逐邪灵,迎来好运和祝福。

舞狮子的表演在古早春节期间的集市和民间活动中非常流行。

六、赏灯笼古早春节期间,街头巷尾都会挂满五彩缤纷的灯笼。

人们在夜晚欣赏这些灯笼的美丽,以及灯光的招财纳福之意。

无论是方形、圆形还是各种动物形状的灯笼,都被视为吉祥的象征,给人们带来新一年的好运。

七、放鞭炮古早春节少不了放鞭炮的声音。

人们相信鞭炮能够驱走病魔和邪恶的精灵,保护家人平安。

因此,人们在春节期间会放响鞭炮,营造喜庆的氛围。

古人怎样过大年

古人怎样过大年

古人怎样过大年
古人在过大年时,是非常重视的。

大年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让女主人为家里备办年货,包括糖果、糕点、蜜饯等。

男人则照管家里的祭祀,对祖先的供奉和祷告十分重视。

在古代,过年的传统就是一年中最为盛大、最为重要的节日。

古人传统上都是在除夕
晚上团圆,吃团年饭。

一边看央视春晚,一边品尝饭菜,相互之间说说新年愿望和许愿。

古时候的大年里同样少不了祭祀活动,祖先和先烈是古人心中的圣人,同时也是家族
的守护神,所以大年时要进行祭祀活动,祭拜先祖和保护圣灵。

古人过年的习俗不但是一种文化习惯,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历史积淀的体现。

其次,古
人过年还有一些传统的礼仪需要注意,在春节期间,古人一定要穿新衣、洗澡、理发等等,以表达新春的好兆头。

红色是传统节日的代表颜色,古人在节日时也喜欢用红色来装饰房间和物品,以示吉
祥和喜庆。

另外,古人也会写“福”字,大年时贴在家里门上,代表新年的美好和好运。

同时,古人在过年时还有一些独特的游戏活动,例如掸墙、挂灯笼、猜灯谜等等。


些游戏活动不但可以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也能够增加新年的气氛和欢
乐。

总之,古人过大年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习俗,它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积淀以及民族传统的
延续。

在传承这些文化习俗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大年的习俗和节目,增进家庭成员之
间的了解和感情,让节日充满温馨和喜悦,同时也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633过年包饺子
乐曲:良宵由弦乐队演奏
新华社图片glm制作
2011.2.20
春节团拜
过年,对中华民族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源远流长,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地传承着,使得春节年俗庆祝活动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逐步形成了我国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那么,几十年前中国人是如何过春节的?老照片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童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尘日;二十五,炖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去拜年。

您新禧,您多礼;白肉馍馍馋馋您。

1938年的儿童年装
1939年春节期间的摆旱船
1940年春节期间的街头
1940年春节期间的寺庙内。

1940年春节期间的舞龙。

1941年春节期间的街头
1942年春节期间的街头秧歌队
除夕之夜,家人团圆,守岁围炉,温情四溢。

1953年春节,天津市汉沽区芦台王德铸(左一)一家人吃团圆饭
1954年,在朝鲜前线某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一起欢度胜利后
第一个春节
1954年春节,河北省唐山解家套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小女孩陈小翠正在试
穿妈妈刚做好的新衣。

1956年春节,《人民日报》、新华社、广播事业局、《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大公报》、《俄文友好报》、《北京日报》联合举办联欢会,相声演员侯宝林、郭启儒在晚会上表演相声。

1956年春节前夕,四川双流县彭镇供销合作社的流动推销小组把大批年
画及文具用品送到农村。

1957年,天津天后宫春节庙会景象。

1957年春节期间的上海街头,扯铃摊上发出一片嗡嗡声,吸引了不少小
顾客。

1958年春节,北京市宣武区留学路副食品商店出动流动售货车送货上门,
为居民服务。

1959年春节,北京南苑人民公社的老太太们跳起了秧歌舞。

主席像作年画
宣传队春节准备演出前
在供销社凭布票买布为家人添新衣
菜场设立“一分货”专柜
公社书记送春联
公社食堂年夜饭
1954年,东北各地的工人和农民们在春节期间展开盛大的工农联欢活动。

图为当东北各省农业劳动模范参观团到达辽宁省鞍山市时,受到工人们
的热烈欢迎。

1955年春节,北京市的小学生们慰问军人家属洪老先生和洪老太太
1956年春节,北京市宣武门外牛街的杨老太太正在看小孙女们游戏。

春节是结婚的好日子。

这是1957年春节,辽宁省沈阳风动工具厂的工人鞠复海(新郎)和俞凤仙(新娘)在婚礼仪式上接受朋友们的祝贺。

1962年春节,开滦煤矿唐山矿工人宋连起(右一)给家人表演自己编写
的快板。

1961年春节,人们在江苏省南京夫子庙花灯市场上选购花灯
白云观"会神仙"
1960年春节,河南省郑州市区古荥人民公社幼儿院的孩子们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演出小节目,给老人拜年。

1960年1月30日,一年一度的北京春节环城赛跑从天安门广场开始。

1961年春节,北京逛厂甸庙会的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大串糖葫芦。

1962年正月初一,北京市区的一家人在门前放鞭炮。

70年代供应一直很紧张。

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要票券。

粮票布票糖票烟酒票豆腐票。

那些年过年时西安的居民凭购货簿排队按人头买冬存菜,有猪肉半斤、白菜萝卜各3斤、大葱蒜苗各1斤。

然后排队理发洗澡。

那些年人们非常巴望过年。

流落在异地他乡的兄弟姐妹们纷纷回家,大都会带来白菜苹果猪肉鸡蛋、小麦菜油。

过年时不忘记上街在电线杆上贴《对调启示》,从荒僻县城进西安者会给对方付出几百块的补偿。

1966年春节前夕,上海市民在商店里选购塑料花。

塑料花作为年货曾在
中国流行了20多年。

北京制药厂工人在欢度1973年春节。

1977年春节期间,文化部慰问演出团的演员来到医院,为医护人员和患
者演唱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

谢谢观赏
1978年,伴随着这场春节联欢会的舞步,中国开始了一个新时代,老百姓的生活日新月异,“太平盛世天天年”,从此不再是一句“天方夜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