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腧穴
五俞穴—井荥输经合(详细解说,非常重要)
五俞穴—井荥输经合(详细解说,非常重要)出井流荥注为俞,行经入合脏俞原,春宜针荥夏针俞,秋宜针合冬井间,脏病针俞府病合,脏腑有病皆针原。
凡诸井穴肌肉浅,不宜深针自古传。
十二經絡的井、滎、輸、經、合五個特定穴位,簡稱五腧。
《靈樞·九針十二原》:「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輸也。
」用水的源流來比喻各經脈運行從小到大,由淺入深,自遠而近的特點。
其臨床應用,《難經·六十八難》曰:「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
五俞穴—井荥输经合什么是五俞穴?上肢在肘部以下,下肢在膝部以下,每条经络各有五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分别被称为井、荥、俞、经、合,故称其为五俞穴。
(荥,音行,Xing 第二声,《说文解字》:绝少水也。
)古文中,腧、俞、输三个字通用,即通假字。
在古中医经典中,有时称为五俞穴,也有时称为五腧穴,或五输穴。
五俞穴在临床上大多是此较常用和有效的穴位(《灵枢·本输》及《素问·气血论》)。
十二经脉从四肢末端至肘或膝方向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总称“五腧”。
这是以水流的大小来形容各经脉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
”(《灵枢·九针十二原》)。
意思是说,气血从四肢末端向上到达头面躯干,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
经气初出,如水流的源头,所以称“井”;经气稍盛,如水成的微流,所以称“荥”;经气渐盛,如水流之灌注,所以称“输”;经气充盛,如水流之长行,所以称“经”;经气丰盛,宛如水流汇合,所以称“合”。
井:指地下泉水初出,微小而浅。
杨玄操《难经》注:'山谷之中,泉水初出之处名之曰井,井者主出之义也。
'荥:指小水成流。
《说文解字》:'荥,绝小水也。
'杨上善《明堂》注:'水溢为荥,谓十二经脉从指出已,流溢此处,故名为荥。
针灸经络重点穴位-五腧穴
B.所溜为荥,脉气所流如刚出泉源的小水,称为荥穴。荥主身热。病变与色取荣穴
C.所注为俞,脉气所注像水流由浅处输注到深处,称为俞穴。俞主体重节痛。病在时间取俞穴
D.所行为经,脉气所行像通渠中迅速经过的水流,称为经穴。经主喘咳寒热。病变于音者取经穴
E.所入为合,脉气所入像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穴。合主逆气而泄。病起于饮食取合穴
胆俞
日月 足临泣-带脉
阴维脉
筑宾
阴蹻脉
交信
阳维脉
阳交
阳蹻脉
跗阳
太阴-阳明、少阴-太阳、厥阴-少阳
1、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
A.所出为井,脉气所出,如水流的源头出自井中那样,称为井穴。井主心下满。痛在脏取井穴
足阳明胃经
辰7-9 土 历兑(子) 内庭(子) 陷谷 解溪(母) 足三里
冲阳
丰隆
梁丘
胃俞
中脘
足三阳 足太阳膀胱经 申15-17 水 至阴(母) 足通谷 束骨(子) 昆仑 委中(母) 京骨
飞扬
金门 膀胱俞 中极 申脉-阳跷
足少阳胆经
子23-1 木
足窍阴 侠溪(母) 足临泣 阳辅(子) 阳陵泉
丘墟
光明
外丘
合谷 腕骨 阳池
公孙 大钟 蠡沟
偏历 支正 外关
地机 水泉 中都
温溜 养老 会宗
脾俞 肾俞 肝俞
大肠俞 小肠俞 三焦俞
章门 京门 期门
天枢 关元 石门
公孙-冲脉 照海-阴跷
后溪-督脉 外关-阳维
1.髓会绝骨(悬钟), 2.骨会大抒, 3.筋会阳陵, 4.血会膈俞, 5.气会膻中, 6.脉会太渊, 7.臓会章门, 8.腑会中脘,
五腧穴表
足厥阴肝 经穴歌
足厥阴经 一十四, 大敦行间 太冲是, 中封蠡沟 伴中都, 膝关曲泉 阴包次,
五里阴廉 上急脉, 章门过后 期门至。
任脉穴歌
任脉中行 二十四, 会阴潜伏 二阴间, 曲骨之前 中极在, 关元石门 气海边,
阴交神阙 水分处, 下脘建里 中脘前, 上脘巨阙 连鸠尾, 中庭膻中 玉堂联,
魄户膏肓 与神堂, yixi膈关 魂门当, 阳纲意舍 及胃仓, 肓门志室 连胞肓,
秩边承扶 殷门穴, 浮郄相临 是委阳, 委中在下 合阳去, 承筋承山 相次长,
飞扬跗阳 达昆仑, 仆参申脉 过金门, 京骨束骨 近通谷, 小趾外侧 寻至阴。
足少阴肾 经穴歌
足少阴肾 二十七, 涌泉然乖 徽海出, 太溪大钟 连水泉, 复溜交信 筑宾立,
十四经脉起止穴歌: 肺起中府少商止,大肠商阳迎香终; 胃起承泣历兑止,脾起隐白大包终; 心起极泉少冲止,小肠少泽听宫终; 膀胱睛明至阴止,肾起涌泉俞府终; 心包天池中冲止,三焦关冲丝竹空; 胆瞳子廖窍阴止,肝起大墩期门终; 任起会阴承浆止,督起长强龈交终。
十四经络歌诀
十四经脉起止穴定位:
二手阳明属大肠,臂前外侧起商阳, 循臂上颈入下齿,鼻旁五分止迎香。 (1)中府:第1肋间,任脉6寸;
十手少阳三焦经,无名指端起关冲, 循臂外侧上肩颈,绕耳止于丝竹空。 (2)少商:拇指内甲角旁0.1寸;
六手太阳小肠经,循臂外侧后缘行, 肩胛颈目入耳内,起于少泽止听宫。 (3)商阳:食指内甲角旁0.1寸;
三足阳明是胃经,起于头面向下行, 颈前胸腹下肢前,承泣穴到厉兑终。 (4)迎香:鼻翼旁0.5寸;
三阳络入 四渎内, 注入天井 清冷中, 消泺臑会 肩髎穴, 天髎天牖 经翳风,
五俞穴、募穴、原穴、络穴、八会穴
五俞穴、募穴、原穴、络穴、八会穴1.五输穴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其分布次序是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
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
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溜,象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经”;最后经气充盛,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恰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概括了五输穴的主治范围。
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因多位于赤白肉际处,故井穴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之效;各经荥穴均可退热;输穴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井穴还用于诊断:井穴是各经的“根”穴,日本针灸家用燃着的线香熏烤井穴,分析井穴对热的敏感程度,以确定各经的虚实,此法叫知热感度测定法。
古人根据脏腑的不同作用,把其分属五行,即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
又将五输穴也分属五行。
《难经·六十四难》指出:“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水,阴合水,阳合土。
”据此,又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及疾病的不同表现,制定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方法,即补母泻子法。
具体应用又有本经补母泻子法,子午流注纳子法和异经补母泻子法。
2.原穴、络穴“原”即本源,原气之意。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十二经脉在四肢各有一个原穴,又名“十二原”。
在六阳经,原穴单独存在,排列在腧穴之后,六阴经则以输为原。
“络”即联络之意,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叫络穴。
十二经脉的五腧穴位置图
十二经脉的五腧穴位置图对于手三阴经,位于上肢内侧,刮痧方向为从肩肘到指尖,手三阳经,位于上肢外侧,刮拭方向为从指尖到肩肘。
对于足三阴经,位于下肢内侧,刮拭方向为从踝尖向膝方向,足三阳经位于下肢外侧及后侧,从大腿向膝向脚刮。
操作顺序一般是先刮后颈部,次刮背部,再胸部,最后四肢。
刮痧板与皮肤保持大于45度小于90度的方向,用力均匀,速度均匀,保持一个方向,不要来回刮。
患有糖尿病、心脏病、血友病者禁刮。
孕妇、体弱者及受伤部位宜轻刮。
饭前饭后半小时禁刮。
手太阴肺经病证是指手太阳肺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肺脏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
肺主气,司呼吸、连喉系,属于太阴经,多气多血,每日寅时周身气血仅注于肺。
【临床表现】肺胀、咳喘、胸部满闷;缺盒中痛;肩背痛,或肩背寒,少气,洒淅寒热,自汗出,濡或臂内前廉痛,常中热,小便频数或色变等。
【证候分析】肺者生气之源,其脉循胃口上膈属肺。
肺合皮毛,肌表受邪,内传于肺,失其宣降,致胸闷胀满,咳喘气逆;缺盆为十二经通络,与肺接近,肺气不畅,故见疼痛;肺经行于时臂间,其经气不利,则肩背及濡、臂内侧前缘疼痛,掌中热;邪客于肌表,卫气郁闭,故是恶寒发热;腠理不固,则汗出;外邪入里化热,或肺经有热,则可见烦渴、咽干;肺为肾母,邪伤其气,故小便频数或色变。
手阳是大肠经病是指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部位及大肠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
大肠禀燥化之气,主津液所生的疾病,属手阳明经,每日卯时周身气血惧注人大肠。
【临床表现】齿痛、颈肿;咽喉肿痛,鼻衄,目黄口干;肩臂前侧疼痛;拇、食指疼痛、活动障碍。
【证候分析】手阳明大肠经的支脉,从缺盆上顿贯颊人齿,故病则齿痛、颈肿、咽喉肿痛,大肠经之别络达目,邪热炽盛,则目黄口干;热盛迫血妄行,故鼻衄;病邪阻滞经脉,气血不畅,则肩臂前例疼痛;拇、食指疼痛及活动障碍,均为本经经脉所及的病变。
【临床表现】壮热、汗出、头痛、颈肿、咽喉肿痛、齿痛,或口角歪斜,鼻流浊涕;或鼻衄;惊惕狂躁;或消谷善饥,脘腹胀满,胃皖痛,呕吐,消谷善饥,腹胀满;或膝腹肿痛,胸乳部、腹股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足中肢活动受限。
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五腧穴详解
•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五腧穴的详解一、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腧穴。
十二经脉各有一原-穴,故又名十二原。
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腧穴中的腧穴,就是以腧为原,阳经六腑则不同,腧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
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难经.六十六难》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
“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
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阴经之原穴与五腧穴中的俞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俞为原”,“阴经之俞并于原”。
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腧穴中的俞穴之后,既另置一原。
-原穴口诀:胃原冲阳脾太白,大肠合谷肺太渊;小肠腕骨心神门,膀胱京骨肾太溪;三焦阳池包大陵,胆经丘墟肝太冲。
--二、络穴-俗话说:“久病入络”。
络穴是治疗慢性病的要穴首选,十二经脉-[B]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脾有公孙和大包两个络穴),合称十五络穴。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
“络”有联络、散布之意。
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
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通里穴”治疗。
五输穴
什么是五腧穴?(全面解析,图文并茂)
什么是五腧穴?(全面解析,图文并茂)五腧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
即井、荥、输、经、合。
各经的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称命名,比喻各经脉气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井:指地下泉水初出,微小而浅。
杨玄操〈难经〉注:'山谷之中,泉水初出之处名之曰井,井者主出之义也。
'用以形容四肢各经的末端穴。
荥:指小水成流。
《说文解字》:'荥,绝小水也。
'杨上善《明堂》注:'水溢为荥,谓十二经脉从指出已,流溢此处,故名为荥。
'用以形容位于井穴之后的第二穴。
输:指水流渐大可输送、灌注。
《说文解字》:'输,委输也。
'杨上善《太素》注:'输,送致聚也。
《难经·八十一难》曰:五藏输者,三焦行气之所留止。
故肺气与三焦之气送致聚于此处,故名为输也。
'用以形容位于荥穴之后的第三穴。
经:指水流行经较直、较长。
《尔雅·释水》:'直波曰经。
'杨上善《太素》注:'经,常也。
水大流注,不绝为常。
血气流注此,徐行不绝,为之常也。
'用以形容位于输穴之后的第四穴。
合:指水流汇合入深。
杨上善《太素》注:'如水出井以至海为合,脉出指井,至此合于本藏之气,故名为合。
'用以形容位于经穴之后肘膝关节附近的第五穴。
五腧穴主治特点五腧穴各有所主病症。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隔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难经·六十七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节重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二者立论有相通处。
五腧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以四肚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是有具体含义的,经气是发于五输,并如水流自源而出,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状况。
五腧穴的功能主治
五腧穴的功能主治1. 额上穴•功能:舒缓头痛和眼疲劳•主治:头痛、眼疲劳、偏头痛、鼻塞、鼻渊、颜面神经痛、眼睑水肿等2. 迎香穴•功能:改善鼻炎和呼吸问题•主治:鼻炎、鼻渊、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哮喘、咳嗽、喉咙痛、气喘等3. 八髎穴•功能:舒缓肩颈疼痛和头晕•主治:颈椎病、肩周炎、头晕、高血压、疝气、胸闷等4. 后溪穴•功能:缓解颈部疼痛和眩晕•主治:颈椎病、眩晕、头痛、肩周炎、胸闷、心慌等5. 四白穴•功能:舒缓肩膀疼痛和颈肩僵硬•主治:颈椎病、肩周炎、肩膀疼痛、颈肩僵硬、头痛、偏头痛等6. 天柱穴•功能:缓解背部疼痛和疲劳•主治:背痛、腰痛、肩周炎、颈椎病、疲劳、失眠等7. 肩胛骨穴•功能:缓解脊椎问题和肩背疼痛•主治:颈椎病、肩周炎、脊椎问题、肩背疼痛、头晕等8. 侧踝穴•功能:缓解腿部疼痛和水肿•主治:腿部疼痛、腿部肿胀、关节炎、腰酸背痛、腰椎间盘突出等9. 内关穴•功能:缓解胃痛和消化问题•主治:胃痛、呕吐、反胃、便秘、食欲不振、脂肪肝等10. 足三里穴•功能:增强体力和免疫力•主治:疲劳、乏力、体力不支、免疫力低下、食欲不振等11. 风池穴•功能:舒缓头痛和眩晕•主治:头痛、偏头痛、眩晕、颈椎病、肩周炎等12. 丘墟穴•功能:缓解胸闷和胃痛•主治:胸闷、心慌、胃痛、反胃、胃酸过多等以上是五腧穴的功能主治,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舒缓疼痛、改善不适和提高身体健康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穴位按摩的方法时,应该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穴位,并遵循正确的按摩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如果出现严重症状或持续不适,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按摩师的意见。
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
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 少商大肠 -- 商阳心包 -- 中冲三焦 -- 关冲心 -- 少冲小肠 -- 少泽脾 -- 隐白胃 -- 厉兑肝 -- 大敦胆 --(足)窍阴肾 -- 涌泉膀胱 --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五腧穴
曲泉
大型冲锋枪
太冲
蠡沟
期门
肝俞
足阳明胃经
历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队内先洗礼
冲阳
丰隆
中脘
胃俞
足少阳胆经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足下临浮灵
京骨
飞扬
日月
胆俞
足太阳膀胱经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阴通数昆仲
丘墟
光明
中极
膀胱俞
经脉名称
井
(木)
荥
(火)
输穴
(土)
经穴
(金)
合穴
(水)
趣味记法
(注意顺序)
原穴
络穴
募穴
背俞穴
郄穴
八会穴
八脉
交会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少鱼怨渠泽
太渊
列缺
中府
肺俞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冲府神灵少
神门
通里
巨阙
心俞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中宫陵间曲
大陵
内关
膻中
厥阴俞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商二三养蛆
合谷
偏历
天枢
大肠俞
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少钱夕阳小
腕骨
支正关元Βιβλιοθήκη 小肠俞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
五输穴及临床应用
治疗相乘病变,调节平衡。
详细描述
通过相乘配伍,可以治疗因五行相乘 引起的各种病变,调节机体平衡,缓 解症状。
五输穴的相侮配伍
总结词
治疗相侮病变,调节平衡。
详细描述
通过相侮配伍,可以治疗因五行相侮引起的各种病变,调节 机体平衡,缓解症状。
04
五输穴的治疗原则与技巧
五输穴的治疗原则
调和阴阳
补虚泻实
五输穴的分布与作用
总结词
五输穴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具有调节脏腑功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作 用。
详细描述
五输穴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每条经脉各有一个井、荥、输、经、合穴。这 些穴位能够调节相应经脉所主脏腑的功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对于治疗相应 脏腑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五输穴的特性与功能
总结词
五输穴具有五行属性,对应五脏,可以调节气机升降、促进气血流通等特性与功能。
详细描述
五输穴与五行相配,对应五脏,具有调节气机升降、促进气血流通等特性与功能。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五 输穴可以用来调节脏腑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整体调理的效果。同时,五输穴还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调节人体的 阳气和阴气,以保持身体健康。
五输穴对胃痛具有显著疗效
详细描述
胃痛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证之一,五输穴因其 特定的经络联系和调节作用,在胃痛治疗中 具有显著疗效。根据胃痛的证候类型和疼痛 部位,选取适当的五输穴进行针刺或按摩, 可有效缓解胃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案例四:五输穴在腰痛治疗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五输穴对腰痛具有良好调节作用
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五输穴因其特有的经络联系 和调节作用,在腰痛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通过针 刺或按摩相关五输穴,可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同时,五输穴的应用还可根据腰痛的证候类型和 疼痛部位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十二经络五腧穴+原络穴位名称及治症
十二经络五腧穴+原络穴位名称及治症(内容根据倪海厦老师人纪针灸+医学百科部分治症整理)手太阴肺经(金)井,少商,木,可针可灸,治扁桃腺发炎,退烧放血,中风昏迷,中暑呕吐,癫狂荣,鱼际,火,可针可灸,治乳癌,咳嗽,喉痹,咽干,失音,颜色病,面苍白,皮肤干俞,太渊,土,原穴,母穴,寸脉点,可针禁灸,脉会太渊,治脉病,心律不整,3-5点时间病,久咳经,经渠,金,本穴,关脉点,可针禁灸,治声音病,咳嗽,气喘,喉痹合,尺泽,水,子穴,可针可灸,味道病,一周内初病,新咳,内科病,神经痛,新痛络,列缺,尺脉点,可针禁灸,主任脉,治任脉上所有病症,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手阳明大肠经(金)井,商阳,金,本穴,脏腑病,退烧放血,齿痛,咽喉肿痛荣,二间,水,子穴,颜色病,大肠和大肠经的初病,浅病,拒按,实症,巨痛俞,三间,木,三间透劳宫,治手风湿关节炎,腹胀,腹泻,肠炎,5-7点时间病经,阳溪,火,耳鸣,耳聋,齿痛,咽喉肿痛合,曲池,土,母穴,虚症,久痛肩膀抬不起来,治中风大穴原,合谷,青春痘、美白灸合谷,上牙痛对称治疗,治面部中风,孕妇禁针络,偏离,肩痛,喉痛,虚症实症皆可,牙痛,耳鸣足阳明胃经(土)井,厉兑,金,子穴,实症,动脉血管堵塞,清理心脏,治心脏病,乳头硬块荣,内庭,水,下牙痛,口臭,去除胃火俞,陷谷,木,脸水肿,7-9点时间病经,解溪,火,母穴,虚症,胃经头痛,下肢、踝关节疾病合,足三里,土,本穴,所有胃病都可以治,过30岁常灸健康长寿,胃经乳癌,恶心呕吐,脚无力,向下导火气,发狂奔走,热症原,冲阳,上有动脉,胃经虚症实症皆可,有冲阳脉代表胃气在,原络治疗+公孙穴络,丰隆,丰胸,去掉喉咙的痰,原络治疗+太白足太阴脾经(土)井,隐白,木,尸厥、昏迷、妇科白带、滴漏不止荣,大都,火,母穴,虚症,脾虚,四肢无力,唇口白,脾虚易生虫,运动强脾俞,太白,土,9-11点时间病,虚实症皆可经,商丘,金,子穴,实症,初痛,新痛,对称治疗公孙穴、鱼际穴痛、助孕合,阴陵泉,水,天皇穴,治水肿,腹部胀满,膝盖,风湿,水肿,小便失禁,小便频数,水病有压痛感络,公孙,主冲脉,+内关治胃心胸,恶心,腹胀,妊娠呕吐,胃痉挛,胃病,心脏病,胃癌吐血、大出血,原络治疗+冲阳穴手少阴心经(火)井,少冲,木,母穴,虚症,心气虚,心悸,心痛,昏迷,热病,面苍白,补井当补合荣,少府,火,本穴,心脏病急救大穴,手解穴,上半身解痛,解麻,解毒,解血,治少腹,阴痛,阴痒,泻井当泻荣俞,神门,土,子穴,实症,治失眠,惊悸,情志病,心神不守,心情不稳,动则生气,见鬼发笑,心脏实症,11-12点时间病经,灵道,金,心悸,怔忡,心痛,暴喑不能言,悲恐善笑合,少海,水,面红,心跳过强,心气虚补之,心痛络,通里,治心悸,暴喑,舌强不语,原络治疗+腕骨手太阳小肠经(火)井,少泽,金,针刺放血,治咽喉肿痛,发烧,牙肿,热症荣,前谷,水,常用在孕妇奶水不足,热症,头痛,目痛,耳鸣,喉痛俞,后溪,木,母穴,虚症,主督脉,脊椎骨痛,小肠经肩项痛,13-15点时间病经,阳谷,火,本穴,热病,小肠经肩项痛合,小海,土,子穴,实症,治疣,肘臂疼痛,麻木,癫痫原,腕骨,虚实症皆可络,支正,治疣,虚实症皆可,手肘无力,肘臂酸痛足太阳膀胱经(水)井,至阴,金,母穴,虚症,胎位不正,滞产,头痛,目痛,鼻塞,补井当补合荣,通谷,水,本穴,泻肺经实症,代用穴,五脏气乱,治头目项痛俞,束骨,木,子穴,实症,初痛,膀胱经背痛,脓疮,15-17点时间病经,昆仑,火,孕妇禁针会落胎,治项背痛,胎衣不下合,委中,土,又名血郄,解毒大穴,艾滋,麻风病,血毒疾病,牛皮癣,膀胱经背痛,坐骨神经痛,臀部痛,小腿痛原,京骨,治膀胱经头痛,虚实症皆可络,飞扬,治脚无力,不能久立,风湿关节炎足少阴肾经(水)井,涌泉,木,子穴,实症,急救大穴,泻荣补合,治头顶痛荣,然谷,火,郄穴,治脚不能踩地,特殊治症脑震荡急救放血,+公孙穴止恶心,胃经实症泻之,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消渴俞,太溪,土,太溪脉有代表肾气在,诊断肾结石,消渴,男科,妇科,泌尿生殖系统,肾炎,呼吸系统疾病,哮喘,五官病,耳鸣,口腔炎,足跟痛,17-19点时间病经,复溜,金,母穴,虚症,水肿,小便不出,肚子肿胀,肾炎合,阴谷,水,本穴,妇科穴,男科,泌尿系统疾病络,大钟,治小便排不出,腰酸痛,神经衰弱,痴呆,癔病手厥阴心包经(君火)井,中冲,木,中风昏迷,热病心烦,身热如火,舌强不语,头痛,心痛,中暑,惊风荣,劳宫,火,治心痛,心悸,小儿退烧,癫狂,口疮,口臭,中风,黄疸俞,大陵,土,心痛,心悸,脚跟痛,腕关节痛,呕逆,胃痛,19-21点时间病经,间使,金,专治手麻,同侧间使,对侧大陵,治心痛,心悸,胸痛,癫狂合,曲泽,水,心痛,心悸,善惊,胃痛,呕吐,肘挛,臂痛络,内关,治胃心胸,胃病,心脏病,胸口呼吸短气,气喘,止吐或催吐,主管阴维脉,肋骨里面痛手少阳三焦经(相火)经,关冲,金,急救,昏迷,热症,咽喉肿痛,头痛荣,液门,水,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指臂痛俞,中渚,木,治眼科病,耳鸣,耳聋,咽喉肿痛,21-23点时间病经,支沟,火,治便秘,夫人难产,胎衣不出,漏下不止,任脉不通,不孕合,天井,土,对称治疗治膝盖痛,头、肘、臂、肩、项、背痛,疮肿,荨麻疹,皮肤瘙痒原,阳池,禁灸,阳池透大陵治消渴,糖尿病,腕痛无力,臂肘疼痛,耳聋络,外关,管阳维脉,儿童退烧,后背第14椎以上横向疼痛,肋骨外面痛足少阳胆经(木)井,窍阴,金,治头昏眼花,昏迷,眼睛从外侧来的痛,失眠,多梦,热病,耳聋,高血压荣,侠溪,水,母穴,虚症,治胆经上的头痛,耳鸣,胆经眼科病,寒热,头痛,耳鸣,耳聋,足背肿痛,足趾痉挛俞,临泣,木,本穴,眼科病,胆经乳房硬块,23-1点发胆结石,偏头痛经,阳辅,火,子穴,实症,治偏头痛,眼科病,胸胁,腋下肿痛,脚气,腰腿痛,下肢麻痹合,阳陵泉,土,筋会阳陵泉,治中风大穴,阳陵泉透阴陵泉治膝盖风湿,所有筋病,膝盖不能弯曲,脚抽筋,口苦,呕吐,黄疸,便秘,感言,胆囊炎,胆道蛔虫,坐骨神经痛原,丘墟,治脚踝扭伤,商丘透丘墟,治眼科病,目中生衣膜,眼睛不好,脚气,足跟痛络,光明,治眼科病,夜盲,近视,癫痫,乳胀,白内障足厥阴肝经(木)井,大敦,木,本穴,治疝气,子宫下垂,性病,阴部痛,崩漏遗尿,癫痫荣,行间,火,子穴,实症,治急性肝炎,急性肝病,1-3点不能睡,肋间痛,头痛眩晕,青盲,雀目,口眼歪斜,遗尿,疝气俞,太冲,土,1-3点时间病,妇科,滴漏不止,月经不停,阴部痛,小便带血,开四关:2合谷+2太冲,治气血不和全身痛,合谷管气,太冲管血,对称治疗合谷痛,黄疸,疝气,较软无力,肝炎经,中封,金,疝气,阴部痛,遗精,小便不利合,曲泉,水,母穴,虚症,治筋,痉挛,失眠,少腹,子宫妇科,小便困难,阴痒,肝虚皮肤病,阴挺络,蠡沟,肝经上的淤积,积块,月经不调,阴痒,阴挺,子宫内膜炎任脉重点常用穴位承浆,中风,漏水漏饭,不能闭口廉泉,舌强不语膻中,气会膻中,治跟气相关的病,强心脏巨阙,心脏募穴,任何心脏的病中脘,胃的募穴,任何胃病,腑会中脘水分,水肿,饮水气化的位置神阙,隔盐灸,肠鸣中风,肠子问题关元,任何小肠问题,腹部病,心脏病急救穴中极,膀胱募穴,任何膀胱问题督脉重点常用穴位水沟,消渴,口歪眼斜,中风,面肿,急救素髎,点刺放血治酒糟鼻,鼻息肉,鼻窦炎风府,治中风大穴,头项强痛哑门,声音沙哑,禁灸大椎,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发烧感冒解热,针刺放血身柱,不深刺,儿童灸长个,身体壮神道,可作诊断,心脏痛有压痛灵台,血会,血病,血癌有压痛感,禁针,可做诊断至阳,腰脊疼痛消渴穴,糖尿病的诊断和质量,禁灸,在脾脏正后方筋缩,肝脏正后方,抽筋,癫狂,癫痫,抖动脊中,黄疸便血命门,第14椎下,角弓反张,脑膜炎长强,痔疮百汇,六阳经交会,头痛,百病皆治,治中风大穴。
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详解)
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详解)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输穴,即井、荥、输、经、合。
五输穴的记载最早出现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这个是按照经气的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所做的排列。
《灵枢·本输》详细阐述了井、荥、输、经、合各穴的名称和具体位置。
古人把经气运行过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把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
」首先,黄帝已经知道,五脏六腑的气是会借由一定的线路浮出到四肢和体表的(正如血液会通过血管到达全身一样),这是脏腑统摄全身的基础。
但黄帝想听岐伯讲一讲气浮出后的具体情况:哪里出入,哪里停留,哪里较多,哪里较少,总体路线怎样。
「所出之处」,意为经气浮出部分的处所。
「歧伯曰: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
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而后,岐伯准确地解答了黄帝的问题:五脏都有自己的五输穴,共25个穴位;六腑有六输穴(五输穴加原穴),共36个穴位。
经脉共12条,络脉共15条,五脏六腑的气,就是在这71个穴位、27条经络中,上下纵横流走的。
01、“井”穴“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
十二经络上井穴有哪些呢?井穴六条阴经,在五行里面属木,六条阳经,在五行里面是属金。
手三阴肺经,少商穴,手三阴心包经,中冲穴,手三阴心经,少冲穴,足三阴脾经,隐白穴,足三阴肝经,大敦穴,足三阴肾经,涌泉穴。
手三阳大肠经,商阳穴,手三阳三焦经,关冲穴,手三阳小肠经,少泽穴,足三阳胃经,历兑穴,足三阳胆经,足窍阴穴,足三阳膀胱经,至阴穴。
02、“荥”穴“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
五腧穴表
起 中府 天池 极泉 隐白 大敦 涌泉
止 少商 中冲 少冲 大包 期门 俞府
阳经五腧穴表
经脉
手阳明大肠
经(金)
手三阳
手少阳三焦 经(相火)
手太阳小肠
经(火)
足阳明胃经
(土)
足三阳
足少阳胆经 (木)
足太阳膀胱
经(水)
井(金) 商阳 关冲 少泽 历兑 足窍明 至阴
荥(水) 二间 液门 前谷 内庭 侠溪
十手少阳三焦经,无名指端起关冲, 循臂外侧上肩颈,绕耳止于丝竹空。 (2)少商:拇指内甲角旁0.1寸;
六手太阳小肠经,循臂外侧后缘行, 肩胛颈目入耳内,起于少泽止听宫。 (3)商阳:食指内甲角旁0.1寸;
三足阳明是胃经,起于头面向下行, 颈前胸腹下肢前,承泣穴到厉兑终。 (4)迎香:鼻翼旁0.5寸;
三阳络入 四渎内, 注入天井 清冷中, 消泺臑会 肩髎穴, 天髎天牖 经翳风,
瘛脉颅息 角耳门, 和髎上行 丝竹空。
足少阳胆 经穴歌
足少阳经 瞳子髎, 四十四穴 行迢迢, 听会上关 颔厌集, 悬颅悬厘 曲鬓翘,
率谷天冲 浮白次, 窍阴完骨 本神至, 阳白临泣 开目窗, 正营承灵 脑空是,
风池肩井 渊腋长, 辄筋曰月 京门乡, 带脉五枢 维道续, 居髎环跳 市中渎,
阴谷横骨 趋大赫, 气穴四满 中注得, 肓俞商曲 石关蹲, 阴都通谷 幽门直,
步廊神封 出灵墟, 神藏彧中 俞府毕。
手厥阴心 包经穴歌
心包九穴 天池近, 天泉曲泽 郄门认, 间使内关 输大陵, 劳宫中冲 中指尽。
手少阳三 焦经穴歌
少阳三焦 所从经, 二十三穴 起关冲, 液门中渚 阳池立, 外关支沟 会宗逢,
经渠太渊 下鱼际, 抵指少商 如韭叶.
十二经脉五腧穴2
中都
期门
手少阴心经(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神门
通里
阴郄
巨阙
足太阴脾经(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太白
公孙
地机
章门
脏章门
公孙冲脉
手厥阴心包经(君火)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大陵
内关
郄门
膻中
气膻中
内关阴维
阳经
金水木火来自土手阳明大肠经(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合谷
偏历
温溜
天枢
上巨虚
血膈腧
足太阳膀胱经(水)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京骨
飞扬
金门
中极
委中
骨大杼
申脉阳跷
足少阳胆经(木)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丘墟
光明
外丘
日月
阳陵泉
筋阳陵泉
足临泣带
手太阳小肠经(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腕谷
支正
养老
关元
下巨虚
髓绝骨
后溪督脉
足阳明胃经(土)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冲阳
丰隆
梁丘
中脘
足三里
腑中脘
外关阳维
手少阳三焦经(相火)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阳池
外关
会宗
石门
任脉络穴:鸠尾督脉络穴:长强脾之大络:大包
五腧穴
五腧穴一、五腧穴是十二经脉分布于肘膝以下的5 个特定穴位, 简称为“五腧穴”, 就是井、荥、输、经、合5 个穴位, 十二经脉合计为60 穴。
《灵枢- 九针十二原》,其曰:“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 所出为‘井’, 所溜为‘荥’, 所注为‘俞’, 所行为‘经’, 所入为‘合’, 二十七气所行, 皆在五腧也”。
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解释道:“所出为井者,如水之源出井,其气正深,北方水也。
所溜为荥者,荥小水也,脉气尚微、东方春也。
所注为腧者,腧、输也,经由此输彼,其气方盛、南方夏也。
所行为经者,经气大行,正盛于此,应长夏。
所入为合者,脉气由此内行,归合于府藏,西方金也”。
张氏这段注释认为井、荥、腧、经、合代表经气如水流一样,由浅入深,从表入里的流行情形。
二、五腧穴的五行属性, 阴经与阳经的配合次序是不同的,其与临床应用的关系很大。
(阴井木)阴经为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阳井金)阳经为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三、五腧穴的主治病症1.《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在脏者取之井; 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病变于音取之经;经满而血者, 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病在脏”其实包含腑,是省略语,所以可以理解成“病在脏腑者”)这是指五腧主治五变的应用纲要。
在临床上井穴可用于某一脏器之功能失调, 如取少商、商阳井穴点刺出血, 能泄脏热, 疏通气血凝滞;开郁通窍, 用于中风、热厥、咽喉肿痛等均有特效。
荥穴对各经病变于色的初发病期, 如外感发热, 面红, 咳嗽面颊先赤, 可采用鱼际、二间, 再如晕针面色苍白, 取心经少府均为荥穴; 输穴可治阵发性疼痛, 即疾病时好时坏, 如风湿痛、坐骨神经痛等, 当遇到阴雨天则病症加剧, 晴天病又减。
这种症状为临床常见。
故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经穴能治病变导致声音失常之症状。
如肺之经穴经渠能治咳嗽; 脾经商丘能治舌强语言不清; 心包经间使可治失音, 故病变于音者取之经;合穴对于调整内脏器官之生理机能活动, 其有较佳功能。
五腧穴名称
曲泽
大陵
内关
郄门
手少阴心经
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神门
通里
阴郄
足太阴脾经
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太白
公孙
地机
足少阴肾经
木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太溪
蠡沟
水泉
足厥阴肝经
水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太冲
大钟
中都
经脉名称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原
络穴
阳交筑宾
跗阳交信
手阳明大肠经
金
阳
经
五
腧
穴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合谷
偏历
温溜
手少阳三焦经
火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阳池
外关
会宗
手太阳小肠经
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腕骨
支正
养老
足阳明胃经
土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冲阳
丰隆
梁丘
足少阳胆经
木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丘墟
光明
外丘
足太阳膀胱经
水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京骨
飞扬
金门
五腧穴表
经脉名称
井(木)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经络经脉名称五腧穴原穴郄穴背俞穴络穴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编号井穴荥穴俞穴经穴合穴(膀胱)会穴1 手太阴肺经(属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太渊孔最肺俞列缺中府太渊列缺(木)(火)(土)(金)(水)(脉)(任)2 手阳明大肠经(属金)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合谷温溜大肠俞偏历天枢上巨虚(金)(水)(木)(火)(土)(胃)(胃)3 手厥阴心包经(属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大陵郄门厥阴俞内关膻中膻中内关(木)(火)(土)(金)(水)(任)(气)(阴维)4 手少阳三焦经(属火)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阳池会宗三焦俞外关石门委阳外关(金)(水)(木)(火)(土)(任)(膀胱)(阳维)5 手少阴心经(属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神门阴郄心俞通里巨阙(木)(火)(土)(金)(水)(任)6 手太阳小肠经(属火)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腕骨养老小肠俞支正关元下巨虚后溪(金)(水)(木)(火)(土)(任)(胃)(督)7 足厥阴肝经(属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太冲中都肝俞蠡沟期门章门(木)(火)(土)(金)(水)(脏)8 足少阳胆经(属木)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丘墟外丘胆俞光明日月阳陵泉阳陵泉足临泣(金)(水)(木)(火)(土)(筋)(带)绝骨(髓)9 足太阴脾经(属土)隐白多数太白商丘阴陵泉太白地机脾俞公孙章门中脘任公孙(木)(火)(土)(金)(水)(肝)(腑)(冲)10 足阳明胃经(属土)历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冲阳梁丘胃俞丰隆中脘足三里(金)(水)(木)(火)(土)(任)11 足少阴肾经(属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太溪水泉肾俞大钟京门照海(木)(火)(土)(金)(水)(胆)(阴跷)12 足太阳膀胱经(属水)至阴足通骨束骨昆仑委中京骨金门膀胱俞飞扬中极委中大杼申脉(金)(水)(木)(火)(土)(任)(骨)(阳跷)膈俞(血)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腧穴
指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位,简称五腧。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用水的源流来比喻各经脉运行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自远而近的特点。
其临床应用,《难经·六十八难》曰:“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阴经五腧穴表
经脉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手三阴
手太阴肺经(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君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手少阴心经(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足三阴
足太阴脾经(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足厥阴肝经(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足少阴肾经(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阳经五腧穴表
经脉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
手三阳
手阳明大肠经(金)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相火)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火)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足三阳
足阳明胃经(土)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木)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水)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五腧穴的歌诀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
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十二募穴歌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募中脘脾章门,焦募石门包膻中。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
骨会大杼血膈俞,脉会太渊气膻中。
十六郄穴歌
郄犹孔隙义,本是气血聚,病证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逼,胃经是梁丘,脾经地机切,
心经取阴郄,小肠养老名,膀胱求金门,肾向水泉觅,
心包郄门寻,三焦会宗列,胆经在外丘,肝经中都立,
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必,阳维系阳交,阴维筑宾穴。
下合穴歌
手三阳有下合穴,大肠合于上巨虚,
小肠合于下巨虚,三焦合于委阳穴,
膀胱委中胆阳陵,胃合三里治内腑。
八脉交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连耳肩。
临泣带脉外眦颊,外关阳维耳后绕。
列缺任脉行肺系,照海阴跷膈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