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和线程的CPU亲和性
linux进程、线程与cpu的亲和性(affinity)
linux进程、线程与cpu的亲和性(affinity)最近的⼯作中对性能的要求⽐较⾼,下⾯简单做⼀下总结:⼀、什么是cpu亲和性(affinity) CPU的亲和性,就是进程要在指定的 CPU 上尽量长时间地运⾏⽽不被迁移到其他处理器,也称为CPU关联性;再简单的点的描述就将制定的进程或线程绑定到相应的cpu上;在多核运⾏的机器上,每个CPU本⾝⾃⼰会有缓存,缓存着进程使⽤的信息,⽽进程可能会被OS调度到其他CPU上,如此,CPU cache命中率就低了,当绑定CPU后,程序就会⼀直在指定的cpu跑,不会由操作系统调度到其他CPU上,性能有⼀定的提⾼。
软亲和性(affinity): 就是进程要在指定的 CPU 上尽量长时间地运⾏⽽不被迁移到其他处理器,Linux 内核进程调度器天⽣就具有被称为软 CPU 亲和性(affinity)的特性,这意味着进程通常不会在处理器之间频繁迁移。
这种状态正是我们希望的,因为进程迁移的频率⼩就意味着产⽣的负载⼩。
硬亲和性(affinity):简单来说就是利⽤linux内核提供给⽤户的API,强⾏将进程或者线程绑定到某⼀个指定的cpu核运⾏。
解释:在linux内核中,所有的进程都有⼀个相关的数据结构,称为 task_struct。
这个结构⾮常重要,原因有很多;其中与亲和性(affinity)相关度最⾼的是 cpus_allowed 位掩码。
这个位掩码由 n 位组成,与系统中的 n 个逻辑处理器⼀⼀对应。
具有 4 个物理 CPU 的系统可以有 4 位。
如果这些CPU 都启⽤了超线程,那么这个系统就有⼀个 8 位的位掩码。
如果为给定的进程设置了给定的位,那么这个进程就可以在相关的 CPU 上运⾏。
因此,如果⼀个进程可以在任何 CPU 上运⾏,并且能够根据需要在处理器之间进⾏迁移,那么位掩码就全是 1。
实际上,这就是 Linux 中进程的缺省状态;(这部分内容在这个博客中有提到⼀点:) cpus_allowed⽤于控制进程可以在哪⾥处理器上运⾏sched_set_affinity()(⽤来修改位掩码)sched_get_affinity()(⽤来查看当前的位掩码)⼆、进程与cpu的绑定 sched_setaffinity可以将某个进程绑定到⼀个特定的CPU。
5、CPU的线程与操作系统的线程有何关系?操作系统中的进程和线程是什么关系?
5、CPU的线程与操作系统的线程有何关系?操作系统中的进程和线程是什么关系?CPU中的线程和操作系统(OS)中的线程即不同,在调度的时候⼜有些关联。
CPU中的线程,我们叫它们Thread,和OS中的线程的名字⼀样。
它来⾃同步多线程(SMT,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的概念。
我们现在在Intel的CPU上看到它,实际上这并不是Intel的发明创造。
它最早起源于学术圈,在硬件上IBM实现也⽐Intel早。
最早Intel使⽤了这种技术时候就叫做SMT,但后⾯改叫做HT (Hyper Threading),可能是这样更清楚(毕竟最多两个thread,⽐IBM怪物要少),更朗朗上⼝吧。
我们现在看到CPU,很多都⽀持HT,经常看到的2C4T的意思就是2核4线程(core,Thread)。
1个内核中的thread是对称的和对等的,在软件上没有任何区别,BIOS也只有通过⼀些特殊⼿段才能区分。
实际上,2C4T中的4个thread调度起来没有本质区别,它们都有⾃⼰单独的⾝份证号码:APIC ID。
调度起来只要知道别⼈的APIC ID,就⽤⾃⼰的Local APIC寄存器发出两个IPI(Inter-Processor Interrupts)就好了,那个被指明的倒霉蛋就莫名其妙的开始被调度去指定的地址执⾏指令了(尽管是实模式)。
当然也可以⼴播IPI让所有别的thread都去执⾏指定任务。
更多相关内容见:实际上CPU中Thead有多少,操作系统并不⾃⼰探测,是BIOS通过ACPI报告给OS的,那么BIOS是怎么知道有多少个Thread呢?就是通过⼴播IPI让各个thread⾃⼰来签到的,是不是很简单?操作系统中的ThreadOS中的Thread有⾃⼰的栈空间,和同⼀进程中的其他线程共享地址空间等等,这些基本知识因为⼴为⼈所知,这⾥就不罗嗦了。
此Thread⾮彼Thread操作系统中的进程可以很多,进程中的线程就更多了,常常有⼏⼗个上百个。
CPU调度——精选推荐
CPU调度CPU调度引⼊了线程,对于⽀持它们的操作系统,是内核级的线程被操作系统调度,⽽不是进程。
不过,术语线程调度或进程调度常常被交替使⽤。
在讨论普通调度概念时使⽤进程调度,特别指定为线程概念时使⽤线程调度。
基本概念CPU-I/O区间周期CPU的成功调度依赖于进程的如下属性:进程执⾏由CPU执⾏和I/O等待周期组成。
进程在这两个状态之间切换。
进程执⾏从CPU区间(CPU burst)开始,在这之后是I/O区间(I/O burst),接着是另⼀个CPU区间,然后是另⼀个I/O区间,如此进⾏下去。
CPU调度程序每当CPU空闲时,操作就必须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个进程来执⾏。
进程选择由短期调度程序(short-term scheduler)或CPU调度程序执⾏。
调度程序从内核中选择⼀个能够执⾏的进程,并为之分配CPU。
就绪队列不必是先进先出(FIFO)队列。
就绪队列可实现为FIFO队列,优先队列,树或简单的⽆序链表。
不过从概念上来说,就绪队列内的所有进程都要排队以等待在CPU上运⾏。
队列中的记录通常为进程控制块(PCB)。
抢占调度CPU调度决策可在如下4种环境下发⽣:当⼀个进程从运⾏状态切换到等待状态(例如,I/O请求,或调⽤wait等待⼀个⼦进程的终⽌)。
当⼀个进程从运⾏状态切换到就绪状态(例如,当出现中断时)当⼀个进程从等待状态切换到就绪状态(例如,I/O完成)当⼀个进程终⽌对于第1和第4两种情况,没有选择⽽只有调度。
⼀个新进程(如果就绪队列中已有⼀个进程存在)必须被选择执⾏。
不过,对于第2和第3两种情况,可以进⾏选择。
当调度只能发⽣在第1和第4两种情况下时,称调度⽅案是⾮抢占的(nonpreemptive)的或协作的(cooperative);否则,称调度⽅案是抢占的(preemptive)。
采⽤⾮抢占调度,⼀旦CPU分配给⼀个进程,那么该进程会⼀直使⽤CPU知道进程终⽌或切换到等待状态。
中断能随时发⽣,⽽且不能总是被内核所忽视,所以受中断影响的代码段必须加以保护以避免同时访问。
taskset机理
taskset机理taskset机制是一种用于管理进程CPU亲和性的机制。
CPU亲和性是指将进程绑定到特定的CPU核心上,以提高系统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本文将介绍taskset机制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taskset机制的原理在多核系统中,操作系统会将进程分配到不同的CPU核心上执行。
然而,进程的切换和迁移会带来一定的开销,影响系统性能。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进程切换和迁移的开销,可以使用taskset机制将进程绑定到特定的CPU核心上,使其始终在该核心上执行。
taskset机制的原理是通过设置进程的CPU亲和性掩码来实现的。
CPU亲和性掩码是一个位图,每一位代表一个CPU核心,进程可以绑定到对应位为1的核心上执行。
通过设置不同的掩码,可以实现进程在多个核心之间的切换和迁移。
二、taskset机制的使用方法在Linux系统中,可以使用taskset命令来设置进程的CPU亲和性。
其基本的使用方法如下:taskset -c <cpu_list> <command>其中,<cpu_list>表示要绑定的CPU核心列表,可以使用逗号分隔不同的核心编号,也可以使用连字符表示一个范围。
例如,0,2,4-7表示绑定0号、2号以及4到7号核心。
而<command>则表示要执行除了使用taskset命令外,还可以通过在程序中调用sched_setaffinity函数来设置进程的CPU亲和性。
这个函数的使用方法类似于taskset命令。
三、taskset机制的注意事项在使用taskset机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绑定的CPU核心数目。
过多的核心绑定可能导致负载不均衡,影响系统整体性能;而过少的核心绑定可能无法充分利用系统资源。
2. 避免绑定关键进程。
某些关键进程,如系统进程或关键服务进程,最好不要进行CPU绑定,以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3. 考虑NUMA架构。
操作系统进程与线程的区别与联系
操作系统进程与线程的区别与联系在操作系统中,进程(Process)和线程(Thread)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都代表了程序运行的基本单位,但在功能和使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与联系。
本文将针对操作系统进程与线程的区别与联系展开讨论。
一、概念区别进程是指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分配和管理资源的基本单位。
一个程序可以被看作一个进程,它包含了相关的代码、数据和运行时环境。
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内存空间、寄存器集合和执行状态。
进程间的切换是由操作系统负责调度和管理的。
线程是进程中的一个执行流,是指处理器执行的最小单位。
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
线程共享进程的地址空间和其他资源,包括代码段、数据段和打开的文件等。
由于线程共享资源,线程之间的切换更加轻量级。
二、功能区别1. 并行与并发:进程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不同进程之间可以并行执行,即多个进程在不同的处理器上同时执行。
而线程是进程内的执行流,同一进程的多个线程可以并发执行,即多个线程在单个处理器上轮流执行。
2. 线程之间的通信:线程之间共享同一进程的资源,可以通过共享内存、全局变量等实现线程间的数据传递和通信。
而不同进程之间的通信通常需要使用进程间通信(IPC)机制,例如管道、信号量、消息队列等。
3. 系统开销:创建、切换和销毁进程所需的系统开销大于线程,因为进程间的切换需要保存和恢复更多的上下文信息。
线程切换相对轻量级,开销更小。
4. 容错性:由于进程间相互独立,一般情况下一个进程的崩溃不会影响其他进程的正常运行。
而线程共享进程的资源,一个线程的异常可能会导致整个进程的崩溃。
三、联系与互动进程和线程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存在联系与互动。
1. 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多线程可以提高程序的并发性和响应速度。
在多核处理器上,多线程可以实现真正的并行执行。
2. 线程在进程中共享相同的地址空间和资源,可以通过共享内存进行高效的数据共享和通信。
3. 进程和线程都需要操作系统进行管理和调度,分配资源,并确保它们按照正确的顺序执行。
CPU处理方式和亲和度
CPU处理方式和亲和度CPU处理方式和亲和度000一中断中断方式与轮询方式1 中断的基本概念程序中断通常简称中断,是指CPU在正常运行程序的过程中,由于预选安排或发生了各种随机的内部或外部事件,使CPU中断正在运行的程序,而转到为相应的服务程序去处理,这个过程称为程序中断。
80x86微处理器的中断 80x86微处理器的中断类型一般分为2类,即由于执行某些指令引起的软中断和由处理器以外其他控制电路发出中断请求信号引起的硬中断。
CPU要从主程序转入中断服务程序,必须知道该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即中断向量。
80x86为CPU的PC机共有256个中断向量。
中断的一般过程:主程序只是在设备A,B,C数据准备就绪时,才去处理A,B ,C,进行数据交换。
在速度较慢的外围设备准备自己的数据时,CPU照常执行自己的主程序。
在这个意义上说,CPU和外围设备的一些操作是并行地进行的,因而同串行进行的程序查询方式相比,计算机系统的效率是大大提高了。
实际的中断过程还要复杂一些,下图示出了中断处理过程的详细流程图.当CPU执行完—条现行指令时,如果外设向CPU发出中断请求、那么CPU在满足响应条件的情况下,将发出中断响应信号,与此同时关闭中断(“中断屏蔽”触发器置“1”),表示CPU不再受理另外—个设备的中断。
这时、CPU将寻找中断请求源是哪个设备。
并保存CPU自己的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然后,它将转移到处理该中断源的中断服务程序.CPU在保存现场信息,设备(如文换数据)以后.将恢复现场信息.在这些动作完成以后,开放中断(“中断屏蔽”触发器置‘o”),并返网到原来被中断的主程序的下一条指令。
(1) 尽管外界中断请求是随机的,但CPU只有在当前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即转入公操作时才受理设备的中断请求,这样才不致于使当前指令的执行受到干扰。
公操作是指一条指令执行结束后CPU所进行的操作,如中断处理、直接内存传送、取下条指令等。
CPU进程与线程的关系及区别
CPU进度与线程的关系和差异篇一:进度和线程的差异进度和线程的差异线程是指进度内的一个执行单元,也是进度内的可调换实体 .与进度的差异 :(1)地址空间 :进度内的一个执行单元 ;进度最少有一个线程 ;它们共享进度的地址空间 ;而进度有自己独立的地址空间 ;(2)资源拥有 :进度是资源分配和拥有的单位 ,同一个进度内的线程共享进度的资源(3)线程是办理器调换的基本单位,但进度不是 .4)二者均可并发执行 .进度和线程都是由操作系统所领悟的程序运行的基本单元,系统利用该基本单元实现系统对应用的并发性。
进度和线程的差异在于:简而言之 ,一个程序最少有一个进度,一个进度最少有一个线程.线程的划分尺度小于进度,使得多线程程序的并发性高。
别的,进度在执行过程中拥有独立的内存单元,而多个线程共享内存,进而极大地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
线程在执行过程中与进度还是有区其他。
每个独立的线程有一个程序运行的入口、序次执行序列和程序的出口。
但是线程不能够够独立执行,必定依存在应用程序中,由应用程序供应多个线程执行控制。
从逻辑角度来看,多线程的意义在于一个应用程序中,有多个执行部分能够同时执行。
但操作系统并没有将多个线程看做多个独立的应用,来实现进度的调换和管理以及资源分配。
这就是进度和线程的重要差异。
进度是拥有必然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会集上的一次运行活动 ,进度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换的一个独立单位 .线程是进度的一个实体 ,是 CPU调换和分配的基本单位 ,它是比进度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 .线程自己基本上不拥有系统资源,只拥有一点在运行中必不能少的资源 (如程序计数器 ,一组寄存器和栈 ),但是它可与同属一个进度的其他的线程共享进度所拥有的全部资源.一个线程能够创办和撤掉另一个线程 ;同一个进度中的多个线程之间能够并发执行 .和"stdio.h " 差异#include"stdio.h "当要调用某个函数时先在用户自已编写的文件中查找,若是找不到再到库文件里去找,而#include 是直接到库文件里去找因此若是是调用自己写的函数的话就用 #include"stdio.h ",这种形式而调用标准库函数的话就用 #include 这种形式,能够提高速度篇二:进度线程差异与联系定义:一程序可是一组指令的有序会集二进度是拥有必然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会集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换的一个独立单位;三线程是进度的一个实体,是 CPU 调换和分配的基本单位,它是比进度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线程自己基本上不拥有系统资源,只拥有一点在运行中必不能少的资源(如程序计数器 ,一组寄存器和栈 ),一个线程能够创办和撤掉另一个线程;一进度与线程差异与联系(1)划分尺度 :线程更小,因此多线程程序并发性更高;(2)资源分配:进度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同一进度内多个线程共享其资源;(3)地址空间:进度拥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同一进度内多个线程共享其资源;(4)办理器调换:线程是办理器调换的基本单位;(5)执行: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程序运行的入口,序次执行序列和程序的出口,但线程不能够单独执行,必定组成进度,一个进度最少有一个主线程。
linux cgroup cpu实现原理
linux cgroup cpu实现原理Linux的cgroup(control group)是一种资源管理机制,它可以对进程或进程组进行资源限制和分配,其中包括CPU、内存、磁盘、网络等资源。
本文将重点介绍cgroup在CPU资源管理方面的实现原理。
在多任务操作系统中,CPU资源是有限的,为了实现公平和合理的资源分配,需要对CPU进行调度和限制。
cgroup通过将进程或进程组划分为不同的控制组,来实现对CPU资源的管理。
每个控制组都有自己的资源限制和优先级设置,从而达到对CPU资源的有效分配和控制。
cgroup的CPU资源管理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CPU时间片轮转调度和CPU带宽控制。
cgroup使用CPU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来进行CPU资源的分配。
每个控制组根据其设置的优先级,按照时间片的方式依次获得CPU资源。
时间片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以实现不同控制组之间的资源比例分配。
当一个控制组的时间片用尽后,调度器会将CPU资源切换到下一个控制组,从而实现对CPU资源的公平分配。
cgroup还可以通过CPU带宽控制来限制一个控制组的CPU使用率。
CPU带宽控制是通过设置CPU的cfs_period_us和cfs_quota_us参数来实现的。
其中,cfs_period_us表示一个周期的长度,cfs_quota_us表示一个周期内该控制组被允许使用CPU的时间长度。
根据这两个参数的设置,可以计算出一个周期内该控制组的CPU使用率。
例如,如果cfs_period_us为100ms,cfs_quota_us为50ms,则该控制组的CPU使用率为50%。
通过设置不同的cfs_quota_us值,可以实现对不同控制组的CPU使用率进行限制。
当一个控制组的CPU使用时间超过其设置的cfs_quota_us值时,调度器会将其放入等待队列,直到下一个周期开始时才重新分配CPU资源。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cgroup还支持其他一些CPU资源管理的特性,如CPU集合、CPU亲和性设置等。
Linux学习知识点--进程和线程有什么区别进程和线程的区别
Linux学习知识点--进程和线程有什么区别进程和线程的区别学习Linu某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之前作为一个非常的网管大神,遇到Linu某的时候还是表示胡一脸的蒙蔽,真正系统学习了之后才知道这个非常乏味却又充满未知的领域是多么的吸引我的注意。
线程是进程的一个执行流,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它是比进程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
一个进程由几个线程组成(拥有很多相对独立的执行流的用户程序共享应用程序的大部分数据结构),线程与同属一个进程的其他的线程共享进程所拥有的全部资源。
"进程——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线程——程序执行的最小单位"进程从内核的观点看,进程的目的就是担当分配系统资源(CPU时间、内存等)的基本单位。
是程序执行时的一个实例,即它是程序已经执行到课中程度的数据结构的汇集。
进程有独立的地址空间,一个进程崩溃后,在保护模式下不会对其它进程产生影响,而线程只是一个进程中的不同执行路径。
线程有自己的堆栈和局部变量,但线程没有单独的地址空间,一个线程死掉就等于整个进程死掉,所以多进程的程序要比多线程的程序健壮,但在进程切换时,耗费资源较大,效率要差一些。
但对于一些要求同时进行并且又要共享某些变量的并发操作,只能用线程,不能用进程。
总的来说就是:进程有独立的地址空间,线程没有单独的地址空间(同一进程内的线程共享进程的地址空间)。
(下面的内容摘自Linu某下的多线程编程)使用多线程的理由之一是和进程相比,它是一种非常"节俭"的多任务操作方式。
我们知道,在Linu某系统下,启动一个新的进程必须分配给它独立的地址空间,建立众多的数据表来维护它的代码段、堆栈段和数据段,这是一种"昂贵"的多任务工作方式。
而运行于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它们彼此之间使用相同的地址空间,共享大部分数据,启动一个线程所花费的空间远远小于启动一个进程所花费的空间,而且,线程间彼此切换所需的时间也远远小于进程间切换所需要的时间。
cpu亲和力总结taskset和setcpu及其他相关
cpu亲和⼒总结taskset和setcpu及其他相关⼀:taskset -- 获取或指定进程运⾏的CPU.man taskset出现CPU affinity is a scheduler property that "bonds" a process to a given set of CPUs on the system. The Linux scheduler will honor the given CPU affinity and the process will not run on any other CPUs. Note that the Linux scheduler also supports natural CPU affinity:翻译:taskset设定cpu亲和⼒,cpu亲和⼒是指CPU调度程序属性关联性是“锁定”⼀个进程,使他只能在⼀个或⼏个cpu线程上运⾏。
对于⼀个给定的系统上设置的cpu。
给定CPU亲和⼒和进程不会运⾏在任何其他CPU。
注意,Linux调度器还⽀持⾃然CPU关联:(不能让这个cpu只为这⼀个进程服务)这⾥要注意的是我们可以把某个程序限定在某⼀些CPU上运⾏,但这并不意味着该程序可以独占这些CPU,其实其他程序还是可以利⽤这些CPU运⾏。
如果要精确控制CPU,taskset就略嫌不⾜,cpuset才是可以-a, --all-tasks 操作所有的任务线程-p, --pid 操作已存在的pid-c, --cpu-list 通过列表显⽰⽅式设置CPU(1)指定1和2号cpu运⾏25718线程的程序taskset -cp 1,2 25718(2),让某程序运⾏在指定的cpu上 taskset -c 1,2,4-7 tar jcf test.tar.gz test(3)指定在1号CPU上后台执⾏指定的perl程序taskset –c 1 nohup perl pi.pl &⼆:cpuset编码测试⼀个进程的CPU亲合⼒掩码决定了该进程将在哪个或哪⼏个CPU上运⾏.在⼀个多处理器系统中,设置CPU亲合⼒的掩码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性能.⼀个CPU的亲合⼒掩码⽤⼀个cpu_set_t结构体来表⽰⼀个CPU集合,下⾯的⼏个宏分别对这个掩码集进⾏操作: ·CPU_ZERO() 清空⼀个集合·CPU_SET()与CPU_CLR()分别对将⼀个给定的CPU号加到⼀个集合或者从⼀个集合中去掉.·CPU_ISSET()检查⼀个CPU号是否在这个集合中.下⾯两个函数就是⽤来设置获取线程CPU亲和⼒状态: ·sched_setaffinity(pid_t pid, unsigned int cpusetsize, cpu_set_t *mask) 该函数设置进程为pid的这个进程,让它运⾏在mask所设定的CPU上.如果pid的值为0,则表⽰指定的是当前进程,使当前进程运⾏在mask所设定的那些CPU上.第⼆个参数cpusetsize是mask所指定的数的长度.通常设定为sizeof(cpu_set_t).如果当前pid所指定的进程此时没有运⾏在mask所指定的任意⼀个CPU上,则该指定的进程会从其它CPU上迁移到mask的指定的⼀个CPU上运⾏.·sched_getaffinity(pid_t pid, unsigned int cpusetsize, cpu_set_t *mask) 该函数获得pid所指⽰的进程的CPU位掩码,并将该掩码返回到mask所指向的结构中.即获得指定pid当前可以运⾏在哪些CPU上.同样,如果pid的值为0.也表⽰的是当前进程.[html] view plain copy1. cpu_set_t的定义2.3. # define __CPU_SETSIZE 10244. # define __NCPUBITS (8 * sizeof (__cpu_mask))5. typedef unsigned long int __cpu_mask;6. # define __CPUELT(cpu) ((cpu) / __NCPUBITS)7. # define __CPUMASK(cpu) ((__cpu_mask) 1 << ((cpu) % __NCPUBITS))8. typedef struct9. {10. __cpu_mask __bits[__CPU_SETSIZE / __NCPUBITS];11. } cpu_set_t;12.13. # define __CPU_ZERO(cpusetp) \14. do { \15. unsigned int __i; \16. cpu_set_t *__arr = (cpusetp); \17. for (__i = 0; __i < sizeof (cpu_set_t) / sizeof (__cpu_mask); ++__i) \18. __arr->__bits[__i] = 0; \19. } while (0)20. # define __CPU_SET(cpu, cpusetp) \21. ((cpusetp)->__bits[__CPUELT (cpu)] |= __CPUMASK (cpu))22. # define __CPU_CLR(cpu, cpusetp) \23. ((cpusetp)->__bits[__CPUELT (cpu)] &= ~__CPUMASK (cpu))24. # define __CPU_ISSET(cpu, cpusetp) \25. (((cpusetp)->__bits[__CPUELT (cpu)] & __CPUMASK (cpu)) != 0) 上⾯⼏个宏与函数的具体⽤法:[html] view plain copy1. cpu.c2.3. #include<stdlib.h>4. #include<stdio.h>5. #include<sys/types.h>6. #include<sys/sysinfo.h>7. #include<unistd.h>8.9. #define __USE_GNU10. #include<sched.h>11. #include<ctype.h>12. #include<string.h>13.14.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15. {16. int num = sysconf(_SC_NPROCESSORS_CONF);17. int created_thread = 0;18. int myid;19. int i;20. int j = 0;21.22. cpu_set_t mask;23. cpu_set_t get;24.25. if (argc != 2)26. {27. printf("usage : ./cpu num\n");28. exit(1);29. }30.31. myid = atoi(argv[1]);32.33. printf("system has %i processor(s). \n", num);34.35. CPU_ZERO(&mask);36. CPU_SET(myid, &mask);37.38. if (sched_setaffinity(0, sizeof(mask), &mask) == -1)39. {40. printf("warning: could not set CPU affinity, continuing...\n");41. }42. while (1)43. {44.45. CPU_ZERO(&get);46. if (sched_getaffinity(0, sizeof(get), &get) == -1)47. {48. printf("warning: cound not get cpu affinity, continuing...\n");49. }50. for (i = 0; i < num; i++)51. {52. if (CPU_ISSET(i, &get))53. {54. printf("this process %d is running processor : %d\n",getpid(), i);55. }56. }57. }58. return 0;59. }下⾯是在两个终端分别执⾏了./cpu 0 ./cpu 2 后得到的结果. 效果⽐较明显.QUOTE:Cpu0 : 5.3%us, 5.3%sy, 0.0%ni, 87.4%id, 0.0%wa, 0.0%hi, 2.0%si, 0.0%stCpu1 : 0.0%us, 0.0%sy, 0.0%ni,100.0%id, 0.0%wa, 0.0%hi, 0.0%si, 0.0%stCpu2 : 5.0%us, 12.2%sy, 0.0%ni, 82.8%id, 0.0%wa, 0.0%hi, 0.0%si, 0.0%stCpu3 : 0.0%us, 0.0%sy, 0.0%ni,100.0%id, 0.0%wa, 0.0%hi, 0.0%si, 0.0%st在我的机器上sizeof(cpu_set_t)的⼤⼩为128,即⼀共有1024位.第⼀位代表⼀个CPU号.某⼀位为1则表⽰某进程可以运⾏在该位所代表的cpu上.例如CPU_SET(1, &mask);则mask所对应的第2位被设置为1.此时如果printf("%d\n", mask.__bits[0]);就打印出2.表⽰第2位被置为1了.具体我是参考man sched_setaffinity⽂档中的函数的.然后再参考了⼀下IBM的 developerWorks上的⼀个讲解.三:,使⽤nice和renice设置程序执⾏的优先级格式:nice [-n 数值] 命令nice 指令可以改变程序执⾏的优先权等级。
Linux处理器的亲和力(建议收藏)
Linux处理器的亲和力管理处理器的亲和性(affinity简介:了解Linux® 2.6 调度器如何处理CPU 亲和性(affinity)可以帮助您更好地设计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
软亲和性(affinity)意味着进程并不会在处理器之间频繁迁移,而硬亲和性(affinity)则意味着进程需要在您指定的处理器上运行。
本文介绍了当前的亲和性(affinity)机制,解释为什么和如何使用亲和性(affinity),并给出了几个样例代码来显示如何使用这种功能。
简单地说,CPU 亲和性(affinity)就是进程要在某个给定的CPU 上尽量长时间地运行而不被迁移到其他处理器的倾向性。
Linux 内核进程调度器天生就具有被称为软CPU 亲和性(affinity)的特性,这意味着进程通常不会在处理器之间频繁迁移。
这种状态正是我们希望的,因为进程迁移的频率小就意味着产生的负载小。
.6 版本的Linux 内核还包含了一种机制,它让开发人员可以编程实现硬CPU 亲和性(affinity)。
这意味着应用程序可以显式地指定进程在哪个(或哪些)处理器上运行。
什么是Linux 内核硬亲和性(affinity)?在Linux 内核中,所有的进程都有一个相关的数据结构,称为task_struct。
这个结构非常重要,原因有很多;其中与亲和性(affinity)相关度最高的是cpus_allowed 位掩码。
这个位掩码由n 位组成,与系统中的n 个逻辑处理器一一对应。
具有4 个物理CPU 的系统可以有4 位。
如果这些CPU 都启用了超线程,那么这个系统就有一个8 位的位掩码。
如果为给定的进程设置了给定的位,那么这个进程就可以在相关的CPU 上运行。
因此,如果一个进程可以在任何CPU 上运行,并且能够根据需要在处理器之间进行迁移,那么位掩码就全是1。
实际上,这就是Linux 中进程的缺省状态。
内核API 提供了一些方法,让用户可以修改位掩码或查看当前的位掩码:sched_set_affinity() (用来修改位掩码)sched_get_affinity() (用来查看当前的位掩码)注意,cpu_affinity 会被传递给子线程,因此应该适当地调用sched_set_affinity。
操作系统基础:进程管理与线程同步
操作系统基础:进程管理与线程同步进程管理和线程同步是操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本文将详细讨论进程管理和线程同步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相关技术和算法。
一、进程管理1.进程进程是操作系统中一个执行中的程序实例,是计算机执行任务的一个基本单位。
每个进程有自己的内存空间、打开的文件、线程以及其他系统资源。
进程之间相互独立,彼此隔离,通过调度器进行调度并分配系统资源。
进程的状态包括就绪、运行和阻塞。
就绪状态表示进程已满足运行的所有条件,等待调度执行;运行状态表示进程正在CPU上执行;阻塞状态表示进程在等待某些事件(如IO完成)的发生。
进程通过状态转换来响应外界事件和进程内部事件。
2.进程调度进程调度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通过调度算法为待执行的进程分配有限的CPU资源。
调度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和调度策略(如优先级调度、时间片轮转)实现。
常见的调度算法包括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最短作业优先(SJF)调度算法、最高优先级优先(HPF)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等。
调度算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系统特点。
3.进程间通信进程间通信(IPC)是进程之间交换数据和信息的机制。
常见的IPC方法包括管道、共享内存、消息队列和信号量等。
这些方法可以实现不同进程之间的信息传递、资源共享和协作工作。
4.死锁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进程相互等待对方释放资源而无法继续执行的状态。
死锁可能发生在并发系统中,通过死锁预防、避免、检测和恢复等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死锁问题。
二、线程同步1.线程线程是操作系统中最小的执行单元,是进程的一部分。
线程共享相同的地址空间和系统资源,并且可以访问相同的全局变量和数据结构。
不同线程之间的通信通过共享内存实现。
2.线程同步线程同步是指协调多个线程的执行顺序,以避免竞争条件和不确定行为。
线程同步可以通过互斥量、信号量、条件变量和屏障等机制实现。
互斥量(Mutex)是一种用于保护共享资源的机制。
操作系统进程与线程的区别与联系
操作系统进程与线程的区别与联系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并提供给应用程序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在操作系统中,进程和线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实现上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一、进程的概念与特点进程是指正在执行的一个程序或者应用程序的一个实例。
每个进程都拥有自己的地址空间和系统资源,如文件、输入输出等。
进程是操作系统为了分配系统资源和管理任务而设置的基本单位。
下面是进程的几个特点:1. 独立性:每个进程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2. 隔离性:每个进程拥有自己的地址空间和系统资源,保证了进程之间的互不干扰。
3. 调度性:操作系统会根据一定的算法,对进程进行调度,以合理地分配系统资源。
二、线程的概念与特点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是进程中的一个执行单元。
一个进程可以拥有多个线程,这些线程可以共享进程的资源。
线程可以被看作是进程中的实际执行单位,它负责执行进程的具体任务。
以下是线程的几个特点:1. 共享性:线程可以共享进程的资源,包括内存、文件等,这样可以提高程序的并发性。
2. 轻量性:相对于进程来说,线程的创建和销毁都更加快速,占用的系统资源也更少。
3. 灵活性:线程可以独立地进行调度和切换,从而实现更加精细的并发控制。
三、进程与线程的区别进程和线程在功能和实现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1. 资源占用:进程拥有自己的地址空间和系统资源,而线程则是共享进程的资源,因此线程占用的资源更少。
2. 独立性:每个进程是相互独立的,而线程依赖于进程,是进程的一部分。
因此,进程之间的独立性更强。
3. 切换开销:由于线程共享进程的资源,线程的切换开销比进程的切换要小得多。
4. 通信方式:进程间通信一般使用进程间通信机制,如管道、消息队列等;线程间通信可以使用共享内存或者同步机制来实现。
5. 安全性:由于线程之间共享资源,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共享数据时需要注意同步问题,避免产生竞态条件等安全问题。
进程和线程的cpu亲和性
进程和线程的亲缘性(affinity)是指可以将进程或者是线程强制限制在可用的CPU子集上运行的特性,它一定程度上把进程/线程在多处理器系统上的调度策略暴露给系统程序员。
CPU的数量和表示在有n个CPU的Linux上,CPU是用0...n-1来进行一一标识的。
CPU的数量可以通过proc文件系统下的CPU相关文件得到,如cpuinfo和stat:$ cat /proc/stat | grep "^cpu[0-9]\+" | wc -l8$ cat /proc/cpuinfo | grep "^processor" | wc -l8在系统编程中,可以直接调用库调用sysconf获得:sysconf(_SC_NPROCESSORS_ONLN);进程的亲缘性Linux操作系统在2.5.8引入了调度亲缘性相关的系统调用:int sched_setaffinity(pid_t pid, unsigned int cpusetsize, cpu_set_t *mask);int sched_getaffinity(pid_t pid, unsigned int cpusetsize, cpu_set_t *mask);其中sched_setaffinity是设定进程号为pid的进程调度亲缘性为mask,也就是说它只能在mask中指定的CPU 之间进行调度执行;sched_getaffinity当然就是得到进程号为pid的进程调度亲缘性了。
如果pid为0,则操纵当前进程。
第二个参数指定mask所指空间的大小,通常为sizeof(cpu_set_t)。
第三个参数mask的类型为cpu_set_t,即CPU集合,GNU的c库(需要在include头文件之前定义__USE_GNU)还提供了操作它们的宏:void CPU_CLR(int cpu, cpu_set_t *set);int CPU_ISSET(int cpu, cpu_set_t *set);void CPU_SET(int cpu, cpu_set_t *set);void CPU_ZERO(cpu_set_t *set);如果我们所关心的只是CPU#0和CPU#1,想确保我们的进程只会运作在CPU#0之上,而不会运作在CPU#1之上。
进程与线程的区别和联系、互斥锁 、如何理解线程的睡眠、挂起和阻塞
(一)进程与线程的关系(附非常生动图示)进程进程简单理解就是我们平常使用的程序,如QQ,浏览器,网盘等。
进程拥有自己独立的内存空间地址,拥有一个以上的线程。
线程线程可以理解为轻量级的进程,是程序执行的最小单元。
在某个进程启动后,会默认产生一个主线程,主线程可以创建多个子线程,因此线程是存在进程内的,位于一个进程内的线程可以共享部分资源,故线程间的切换比进程少得多。
PS:主线程与子线程可以同步或者异步执行,可以通过阻塞、守护等方式设置。
多线程可以并行、并发执行(如互联网开发中高并发编程技术),可以共享数据和资源,线程间采用多种线程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进程线程动图(二)线程和进程的区别是什么?回答1:类似”进程是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线程是CPU调度的最小单位“这样的回答感觉太抽象,都不太容易让人理解。
做个简单的比喻:进程=火车,线程=车厢•线程在进程下行进(单纯的车厢无法运行)•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一辆火车可以有多个车厢)•不同进程间数据很难共享(一辆火车上的乘客很难换到另外一辆火车,比如站点换乘)•同一进程下不同线程间数据很易共享(A车厢换到B车厢很容易)•进程要比线程消耗更多的计算机资源(采用多列火车相比多个车厢更耗资源)•进程间不会相互影响,一个线程挂掉将导致整个进程挂掉(一列火车不会影响到另外一列火车,但是如果一列火车上中间的一节车厢着火了,将影响到所有车厢)•进程可以拓展到多机,进程最多适合多核(不同火车可以开在多个轨道上,同一火车的车厢不能在行进的不同的轨道上)•进程使用的内存地址可以上锁,即一个线程使用某些共享内存时,其他线程必须等它结束,才能使用这一块内存。
(比如火车上的洗手间)-"互斥锁"•进程使用的内存地址可以限定使用量(比如火车上的餐厅,最多只允许多少人进入,如果满了需要在门口等,等有人出来了才能进去)-“信号量”回答2:首先来一句概括的总论:进程和线程都是一个时间段的描述,是CPU工作时间段的描述。
Linux 中线程与 CPU 核的绑定
void *myfun(void *arg)
{
cpu_set_t mask;
cpu_set_t get;
char buf[256];
int i;
int j;
int num = sysconf(_SC_NPROCESSORS_CONF);
从函数名以及参数名都很明了,唯一需要点解释下的可能就是cpu_set_t这个结构体了。这个结构体的理解类似于select中的fd_set,可以理解为cpu集,也是通过约定好的宏来进行清除、设置以及判断:
//初始化,设为空
void CPU_ZERO (cpu_set_t *set);
fprintf(stderr, "get thread affinity failed\n");
}
for (j = 0; j < num; j++) {
if (CPU_ISSET(j, &get)) {
#define _GNU_SOURCE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pthread.h>
cpu_set_t *cpuset);
1234
int pthread_setaffinity_np(pthread_t thread, size_t cpusetsize,const cpu_set_t *cpuset);int pthread_getaffinity_np(pthread_t thread, size_t cpusetsize, cpu_set_t *cpuset);
linux cpu绑核原理
Linux CPU绑核原理一、概述Linux操作系统的CPU绑定技术是一种优化系统性能的方法,它允许将进程或线程绑定到特定的CPU核心上执行,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通过将进程或线程绑定到特定的CPU核心上,可以避免进程或线程在多个核心之间频繁切换,从而减少上下文切换的开销,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二、绑核的必要性随着多核处理器的普及,CPU的性能不再只取决于核心的数量,而是越来越依赖于任务在核心之间的分配。
如果任务能够在最优的核心上执行,系统性能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因此,CPU绑定技术成为了一种必要的优化手段。
三、绑核的原理Linux内核提供了CPU亲和性(CPU Affinity)的概念,通过设置进程或线程的CPU亲和性,可以控制进程或线程在哪些CPU核心上执行。
具体来说,Linux内核为每个进程或线程维护一个执行掩码(Affinity Mask),用于指定进程或线程可以运行在哪些CPU核心上。
通过修改这个执行掩码,可以实现CPU 绑定。
当进程或线程被调度到运行时,操作系统会检查该进程或线程的CPU亲和性设置,将其安排在可用的最优核心上。
最优核心的确定方式取决于操作系统的调度策略和系统负载情况。
四、绑核的方法Linux提供了多种方法来实现CPU绑定,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通过schedtool工具绑定:schedtool是一个用于修改进程调度参数的工具,可以用来设置进程的CPU亲和性。
使用schedtool可以指定进程在哪些核心上运行,从而实现CPU绑定。
例如,以下命令将进程ID为12345的进程绑定到核心0和核心2上:schedtool -c 0,2 -e 123452.通过taskset命令绑定:taskset命令用于设置进程的CPU亲和性。
通过指定进程ID和要绑定的核心列表,可以控制进程在哪些核心上运行。
例如,以下命令将进程ID为12345的进程绑定到核心0上:taskset -c 0 123453.通过修改进程的亲和性属性:Linux内核提供了亲和力属性(sched_setaffinity)接口,可以通过编程方式修改进程的CPU亲和性。
论进程和线程的区别
论进程和线程的区别最近找⼯作时候,被问到进程和线程的区别,我只是简单的解释了下线程可以访问进程的资源,⽽且中途把进程组的概念和线程搞混了。
后⾯回过头去看了看linux上的线程的⽤法,发现之前有很多误解。
因此再回过头看看。
1. 进程是操作系统层⾯管理任务的基本单位,线程是包含在进程内去运⾏,不能单独跑。
我们很多时候⽤不到多线程,⽽main函数⾥⾯串⾏跑的这⼀部分当做是主线程。
2. 操作系统分配资源是按进程去分配,⽽不是线程3. 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这些线程之间是同步执⾏,在⼀些资源上存在互斥,⽽且线程中可以创建其他线程4. 线程共享了它所在的进程的资源,这块从代码上也可以看出来linux上的线程,有⼀个pthread库,我在⽹上找了⼀个⽤法,看了⽰例代码后,明⽩了很多。
#include <stdio.h> // printf#include <pthread.h> // pthread_create#include <stdlib.h> // exit#include <unistd.h> // usleepvoid * thread( void * par){int i;for( i = 0; i < 30; i ++){printf( "This is a pthread.\n");usleep( 1000);}return 0;}int main(void){pthread_t id;int i,ret;ret = pthread_create( &id, NULL, thread, NULL);if( ret != 0){printf( "Create pthread error!\n");exit( 1);}for( i = 0; i < 30; i ++){printf( "This is the main process.\n");usleep( 330);}pthread_join( id, NULL);return( 0);}对于main函数⽽⾔,如果没有⽣成其他线程,代码是串⾏跑的,可以认为是主线程,⽽使⽤了pthread_create函数,⽣成⼀个新起的线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程和线程的亲缘性(affinity)是指可以将进程或者是线程强制限制在可用的CPU子集上运行的特性,它一定程度上把进程/线程在多处理器系统上的调度策略暴露给系统程序员。
CPU的数量和表示在有n个CPU的Linux上,CPU是用0...n-1来进行一一标识的。
CPU的数量可以通过proc文件系统下的CPU相关文件得到,如cpuinfo和stat:$ cat /proc/stat | grep "^cpu[0-9]\+" | wc -l8$ cat /proc/cpuinfo | grep "^processor" | wc -l8在系统编程中,可以直接调用库调用sysconf获得:sysconf(_SC_NPROCESSORS_ONLN);进程的亲缘性Linux操作系统在2.5.8引入了调度亲缘性相关的系统调用:int sched_setaffinity(pid_t pid, unsigned int cpusetsize, cpu_set_t *mask);int sched_getaffinity(pid_t pid, unsigned int cpusetsize, cpu_set_t *mask);其中sched_setaffinity是设定进程号为pid的进程调度亲缘性为mask,也就是说它只能在mask中指定的CPU 之间进行调度执行;sched_getaffinity当然就是得到进程号为pid的进程调度亲缘性了。
如果pid为0,则操纵当前进程。
第二个参数指定mask所指空间的大小,通常为sizeof(cpu_set_t)。
第三个参数mask的类型为cpu_set_t,即CPU集合,GNU的c库(需要在include头文件之前定义__USE_GNU)还提供了操作它们的宏:void CPU_CLR(int cpu, cpu_set_t *set);int CPU_ISSET(int cpu, cpu_set_t *set);void CPU_SET(int cpu, cpu_set_t *set);void CPU_ZERO(cpu_set_t *set);如果我们所关心的只是CPU#0和CPU#1,想确保我们的进程只会运作在CPU#0之上,而不会运作在CPU#1之上。
下面程序代码可以完成此事:cpu_set_t set;int ret, i;CPU_ZERO(&set);CPU_SET(0, &set);CPU_CLR(1, &set);ret = sched_setaffinity(0, sizeof(cpu_set_t), &set);if( ret == -1){perror("sched_se");}for( i=0; i < 3; i++){int cpu;cpu = CPU_ISSET(i, &set);printf("cpu = %i is %s/n", i, cpu? "set" : "unset");}Linux只提供了面向线程的调度亲缘性一种接口,这也是上面只提调度亲缘性而不直言进程亲缘性的原因。
当前Linux系统下广泛采用的线程库NPTL(Native Posix Thread Library)是基于线程组来实现的,同一个线程组中的线程对应于一组共享存储空间的轻量级进程,它们各自作为单独调度单位被内核的调度器在系统范围内调度,这种模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1-1线程模型。
正因如此,目前线程的调度范围(可以用函数pthread_attr_getscope和pthread_attr_setscope获取和设置)只能是系统级而不能是进程级。
c库的GNU扩展所提供的有关线程亲缘性的API如下:int pthread_attr_setaffinity_np (pthread_attr_t *__attr, size_t __cpusetsize, __const cpu_set_t *__cpuset);int pthread_attr_getaffinity_np (__const pthread_attr_t *__attr, size_t __cpusetsize, cpu_set_t *__cpuset);int pthread_setaffinity_np (pthread_t __th, size_t __cpusetsize, __const cpu_set_t *__cpuset);intpthread_getaffinity_np (pthread_t __th, size_t __cpusetsize, cpu_set_t *__cpuset);亲缘性的继承调度亲缘性是被fork出来的子进程所继承的,即使子进程通过exec系列函数更换了执行镜像。
因为Linux操作系统下进程和线程的创建都是通过系统调用clone来实现的,所以实际上调度亲缘性也是被用pthread_create创建的线程所继承的。
这意味着,如果主线程在创建其它线程之前设定亲缘性,那么它所设定的亲缘性将被继承,因为这时所有线程的亲缘性相同(假设之后没有任何线程私自设置亲缘性),我们就可以认为前面设置的是进程亲缘性,而不管它所调用的函数是sched_setaffinity还是pthread_setaffnity_np。
下面创建两个并发线程分别绑定在CPU0和CPU1上。
#define _GNU_SOURCE#include <unistd.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dio.h>#include <string.h>#include <pthread.h>#include <sys/time.h>#include <math.h>#include <time.h>#include <sched.h>#include <sys/types.h>int x1;int x2;double waste_time(long n){double res = 0;long i = 0;while (i <n * 500000) {i++;res += sqrt(i);}return res;}void* proc1(void*arg){cpu_set_t mask ;CPU_ZERO(&mask);CPU_SET(0,&mask);int ret = 0;ret = pthread_setaffinity_np(pthread_self(),sizeof(mask),(const cpu_set_t*)&mask ); if(ret < 0){printf("pthread_setaffinity_np err \n");return ;}while(1){if(x1 > 900000000){break;}x1++;}waste_time(1);ret =pthread_getaffinity_np(pthread_self(),sizeof(mask),(const cpu_set_t*)&mask ); if(ret < 0){printf("pthread_getaffinity_np err \n");return ;}int j;for( j = 0;j < CPU_SETSIZE;j++){if(CPU_ISSET(j,&mask))printf(" thread[%d] bind cpu[%d]\n",pthread_self(),j);}}void* proc2(void* arg){cpu_set_t mask ;CPU_ZERO(&mask);CPU_SET(2,&mask);int ret = 0;ret =pthread_setaffinity_np(pthread_self(),sizeof(mask),(const cpu_set_t*)&mask ); if(ret < 0){printf("pthread_setaffinity_np err \n");return ;}while(1){if(x2 > 900000000){break;}x2++;}waste_time(1);ret = pthread_getaffinity_np(pthread_self(),sizeof(mask),(const cpu_set_t*)&mask );if(ret < 0){printf("pthread_getaffinity_np err \n");return ;}int j;for( j = 0;j < CPU_SETSIZE;j++){if(CPU_ISSET(j,&mask))printf(" thread[%d] bind cpu[%d]\n",pthread_self(),j);}}void main(){int ret;pthread_t t1,t2;struct timeval time1,time2;ret = gettimeofday(&time1,NULL);ret = pthread_create(&t1,NULL,proc1,NULL);ret = pthread_create(&t2,NULL,proc2,NULL);pthread_join(t1,NULL);pthread_join(t2,NULL);ret = gettimeofday(&time2,NULL);printf("time spend:[%d]s [%d]ms \n",_sec - _sec,(_usec - _usec)/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