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的防伪问题
古代书画赝品简便鉴别法
![古代书画赝品简便鉴别法](https://img.taocdn.com/s3/m/d1b03bc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18.png)
古代书画赝品简便鉴别法古代书画赝品简便鉴别法1在当今的书画市场上,古代书画赝品令藏家们非常苦恼。
一些惟利是图的书画商为了牟取不法的高额利润,往往不择手段地造假。
近读旧京古玩商赵汝珍先生所著的《古玩指南》一书,书中介绍了古书画赝品的简便识别法,其法甚是实用,现介绍给大家,供书画收藏者们鉴别古书画时参考。
先说鉴别古书法作品。
鉴别古书法,当先观其书法的结构、用笔、精神和照应,次观人为还是天巧、真率还是做作。
然后考证其作品的古今、相传和来历等,再辨别它的收藏、印色、纸色和绢素。
凡其书法仅有结构而无锋芒者,摹本也;有笔意而无位置者,临本也;笔势不连续,犹如算盘珠者,集书也。
假若它是采用双勾法描摹的书法作品,通篇作品无精彩、精气之处的,一看就是赝品。
从古书法的墨色上亦能分辨真伪,古书法的墨色无论燥润、肥瘦,俱透入纸,而伪作赝品则墨气浮而不实,古画亦是这样。
再说鉴别古画的方法。
古人物画要观其顾盼语言,花卉果品要观其迎风带露,飞禽走兽要观其精神逼真。
山水画要观其山水林泉清闲幽旷,屋庐深邃,桥约往来,石老而润,水淡而明,泉流洒落,云烟出没,野径迂回,松偃龙陀,竹藏风雨,山脚入水澄清,水源来脉分晓,这样的画即使不知出自何人之笔,亦为妙手佳作。
若人物似尸似塑,花果类瓶中所插,飞禽走兽只取其皮毛,山水林泉布置迫塞,楼台模糊错杂,桥约强作断形,境无夷险,路无出入,石无立体之效果,树无前后左右仰俯之枝。
或高大不称,或远近不分,或浓淡失宜,点染没有法度,或山脚浮水面,水源无来路,虽然落款为某某名家,定是赝品,用此种眼光去辨别古书画,一般不大会走眼。
此外,从古书画的绢纸上也能分辨真假,唐代的绢粗而厚,有独梭,绢阔四尺。
五代绢粗如布。
元代和宋代的绢,等第稍失匀净。
有一种浙江嘉兴宓家所制的“宓家绢”,其绢细而匀净厚密,赵孟、盛子昭、王若水等古代书画名家多用这种绢作画。
古绢由于历经年代久远,它的基本丝绢性已经消失,同时经过装裱后,无复坚韧,用指在丝绢上微微拖过,则绢如灰堆般起纵,闻之有古香,若古绢有碎纹,则裂纹横直,皆随轴势作鱼口形,且丝不毛,伪作则反之。
清代宫廷绘画的真伪鉴别
![清代宫廷绘画的真伪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28d7aee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d.png)
清代宫廷绘画的真伪鉴别清代宫廷绘画的真伪鉴别清代的宫廷绘画虽然距今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已有不少伪作存世。
这部分伪作按照出现的时间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晚清至民国初年;第二阶段是近些年。
下面分述于后:第一阶段其伪作出现的时间是晚清至民国初年,即本世纪初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
这部分书画伪作大都将其称之为“后门造”或“后门”。
所谓“后门”,指的是北京皇城处于中轴线上的北门地安门,它相对于天安门而言。
在以上的这段时间里,地安门附近开设了很多古玩店,除去买卖从宫中流散出来的书画、器物外,还制作仿宫廷藏品的伪画,其中主要仿制清代“臣字款”的书画作品。
“后门造”的伪作以仿郎世宁的画幅最多,一般均是高头大卷,装裱极为富丽堂皇,轴画多用黄绫,轴头多用象牙、陶瓷、牛角、红木等。
总而言之力求豪华,让购者深信它是宫中收藏之物。
但是关键的图画部分,就显示出临仿者西画功力差的致命弱点。
这些作伪者大都没有学过欧洲的素描画法,对于光影明暗并无理解,所以反映到画上,显得十分生硬。
无论是描绘人物、动物、器物和树石等都是如此。
另外从装裱形式上看,也显得有点过分,太火气。
参与“后门造”制作的除去很多无名的画家外,也有一些在画坛上颇具知名度,如祁昆(公元1894—1940年)、马晋(公元1900—1970年)等。
第二阶段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市面上出现了若干一米左右见方的绢本绘画,所画的内容都为人物和骏马,画上亦钤宫廷收藏印章,装裱并不过火或豪华,颇能乱真。
下面分析若干具体实例。
此图现在国外,画的是乾隆皇帝的骑马戎装像,题材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幅应为郎世宁所画的《大阅图》轴(又称《乾隆皇帝戎装像》轴)颇为类同,但两幅画中的人物与马匹的方向正好相反;二图的尺寸也相差较大。
为叙述方便起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旧藏的那幅称为旧图,另一件流散国外的那幅作品称为新图。
猛一看图片,新图有似曾相识之感。
但经仔细捉摸,就觉得与常见到的清代宫廷绘画,还是有些差距。
分辨书画作品是否为印刷品的几个小窍门
![分辨书画作品是否为印刷品的几个小窍门](https://img.taocdn.com/s3/m/21093e4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3.png)
分辨书画作品是否为印刷品的几个小窍门老朱聊古事 2020-02-07 10:32:31书画印刷品,历史不算悠久,从珂罗版印刷到如今的数码时代,不过100年的时间,但却颠覆了传统的鉴定方法。
在艺术市场上,书画印刷品成了最让人头痛的一类赝品。
珂罗版印刷,算是书画印刷的雏形,尚谈不上仿真的程度,它适合印刷书画类书籍,但相比过去仅有文字的著录,有图的珂罗版,是印刷史上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怎样分辨真迹与印刷品呢?1、字画印刷品一般使用的纸张没有书画用纸特殊,印刷品纸张普遍用厚纸、光滑纸,甚至是人们都看得出的现代印刷纸。
真迹:黄戈作品欣赏2.印刷品的油墨没有书画用墨舒展、自如,而且印刷品的油墨,用手来回擦拭会脱色于手上。
印刷品3.简单实用的鉴别方法是:用鼻子闻一闻,印刷品是没有墨汁味道的,有的只是油墨味或无味。
真迹:任大庆作品欣赏4.论是丝网印刷还是喷墨印刷都是有迹可循,用10到20倍的放大镜来看,文字渐变的地方是否是由很多墨点组成。
国画也是一样,看看是不是有很多不同的墨点组成,这种墨点在印刷行业上叫网点。
因为印刷要加网才能实现层次多变的画,比如由深到浅,由明到暗这些都需要网点来实现的。
无论是丝网印刷还是喷墨印刷都是有迹可循印刷品5.还有一种套版印刷书画艺术品,但这在艺术品商店里都有标明,它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价值也不菲。
真迹:李甲明作品欣赏6.笔墨风格是鉴定至关重要的依据,只要笔墨风格对路,基本上就可以下真迹的判断了。
而书画印刷品恰恰在笔墨风格上可以无限接近原作,如果据此判断真假,那显然是错误的。
现代书画鉴定,必需要有两个环节来完成:一是根据笔墨风格等诸因素来判断作品是否对路;二是风格对路的作品是否能够排除印刷的可能。
有一种复制品,一半印刷一半手绘,如刘海粟的《石榴图》,这是造假中最高明的手段,常常能逃过仪器的检测。
《石榴图》的款识以及部分枝干是印刷的,叶子、果实、花朵只印了很淡的一层,然后手工补墨添色,这样,构图、造型都不出半点差错。
火眼金睛识赝品:书画真伪鉴定
![火眼金睛识赝品:书画真伪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2ef0008f84868762caaed595.png)
火眼金睛识赝品:书画真伪鉴定唐寅草屋蒲团图真迹古今中外,书画赝品是令收藏家们头痛的难题。
如何鉴定真伪,已成为世界艺术品领域的一个难题。
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实施的国家科研项目——“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于2008年初正式启动,计划今年初步结题。
实施这一项目的目的是将科学技术引入书画真伪鉴定中,建立以传统经验鉴定与现代科技检测相结合的书画鉴定科学系统。
记者采访了该项目的课题负责人——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研究中心主任尹毅。
眼光+科技的鉴定体系记者:书画历来是艺术品造假的“重灾区”,从你们实施的科研项目名称可以看出,这一鉴定系统与过去的传统鉴定有所不同,增加了不少科学技术含量,那么在“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中,传统鉴定方法与科学技术二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尹毅:有人曾言“科学鉴定和经验鉴定是书画鉴定的两种不同体系”,这种说法不妥当。
经验鉴定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不是相互割裂或者对立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科学鉴定体系不是要以科技检测取代经验鉴定的“眼学”。
“眼学”也是一门科学,仍要充分重视,应使其与现代科技的“火眼金睛”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中国书画鉴定的历史使命。
目前国内的书画鉴定主要还是依靠专家的个人经验,这种经验鉴定是基于不同艺术家和鉴定家的知识积累和见识成长,形成了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画鉴定个人专业体系,为书画研究、书画保护以及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但是无所不能的书画鉴定家是不存在的,一个人只可能成为某一方面、某一时期、某一个(或某一些)书画家及作品的鉴定专家。
我们目前实施的“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项目,就是希望将科学技术手段引入书画真伪鉴定,建立以传统经验鉴定为主、科学技术为辅助手段的书画真伪科学鉴定体系。
书画鉴定的X光、CT记者:“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可以说是鉴定领域内的新尝试,那么在书画研究、鉴定方面,它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尹毅:“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是在对国内外已经运用的科学鉴定方法进行全方位分析之后,在保证书画作品安全性的前提下,运用激光拉曼技术、荧光光谱、显微红外光谱和能谱等现代化分析手段进行中国字画真伪鉴定的试验。
浅谈古书画的鉴别
![浅谈古书画的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2f01595e804d2b160b4ec02e.png)
浅谈古书画的鉴别中国书画艺术的传世品,灿烂夺目,浩如烟海。
其中,真迹、赝品杂糅掺交,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鉴别其真伪,辨析准确的时代,品评艺术价值的高低。
一般认为,书画作家的手段,不外乎改头换面、挖空涂改和对字画印章跋识逐鹿的摹、临、仿造等。
这些方面不少专家学者均有论述。
本文仅对书画艺术本身及作者的师承关系对鉴定所起的作用,谈一点粗浅看法。
书画鉴别的关键问题,是书画本身和作者的师承关系。
对作品辨真伪,明是非必须先从书画本身“开刀”。
那些辅助依据如印章、印泥、纸绢、题跋、以藏印著录、装潢等,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当作可靠依据,因为印章可以代代下传、被人窃用,像沈石田的题款印章,可以直接在假画上写他的名字、用他的印;齐白石也有过儿子的画来题上他的款,代笔人的画也多是真款,种种情况,不再一一列举。
看纸绢更不能确信它也可以代代下传。
对著录收藏印、题跋也要细心,不可轻信,如明代赫赫有名的鉴赏收藏家项子京,有人对他的鉴定准确性,评为三比七,即在十幅画中,只有七幅画信得过。
当然,我们不必去详细考察古代鉴赏家的准确率,只要在自己的判断确认以后,著录作为参考即可。
首先书画的本身是笔墨,笔法和墨法是我们视觉直观的第一印象。
中国书画用笔有轻重、徐疾、正侧、曲折、顿挫、虚实,千姿百态的现象,墨随笔运,相互依从,不可分割。
“笔以其形质,墨以其阴阳”,笔之妙全在用笔。
梁(南朝)肖绎指出“笔精墨妙”。
古人总结出墨有“五色”“六采”。
我们在鉴赏评价某一作品时,要从书画家个人笔情墨意的风格特征着眼,注意书画的思想性、气韵和神韵。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论画六法的第一法,即是气韵生动。
五代荆浩解释说:“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急立形,备遗不俗。
”每个作者的笔墨运用,各有自己的习惯特征。
清刘熙载云:“笔情墨性,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清沈宗骞指出:“大痴用墨浑融,山樵用墨洒脱,云林用墨缥缈,仲圭用墨淋漓,思翁用墨华润”。
还有近代的黄宾虹用墨苍浑朴厚。
书画真伪的鉴定依据
![书画真伪的鉴定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571a106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c.png)
书画鉴定大体上可以分为1书画风格的鉴别、2纸绢质料的鉴别、3墨色程度的鉴别、4装裱形式的辨别、5款识与印章的鉴别、6鉴藏者题记的鉴别(一)书画风格的辨别书画风格是艺术表现的特色,其中包括时期风格和个人风格。
所谓时期风格,是指书画艺术作品受特按时期的政治主张环境与经济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艺术效果。
个人风格是书画作者在艺术上独特个性的发挥,其表现形式不同凡响,独树一帜,或是受某个流派的影响与某个流派的风格相近。
就时期风格而言,说明书画的创作不会离开时期背景。
古代书法与此刻就不同,宋朝以前写字,是席地而坐,一手拿册,一手悬肘挥笔。
后来用高桌子,手和臂的姿势和执笔的方式也随之改变。
再后由于科举制度的盛行,不同时期的考试规定对书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明代要求写小楷,但书体还未限制。
清朝到康熙时,严格要求行行整齐,字字均匀,横平竖直,又光又圆。
于是手指离笔尖很近,连手腕都挨着桌子,形成了所谓馆阁体风格。
若是要了解各时期的书风究竟如何,只要把各朝各代的书法作品拿出来按序摆开,认真观摩比较,必然会有所别离。
再者书法文字的语法、语气和书札行款格式也有不同的地方。
自晋唐至明清,有很大的转变,连称号都不相同。
清朝书画题款惯用某某仁兄雅属,明代人不会这样写。
不同时期的字有的笔画也不同,武则天新创的字不可能在南北朝出现。
此刻常常利用的简化字,在明清时也不会出现。
这都有助于鉴定。
绘画风格各时期也不相同,古代人绘画方式与元明以后文人案头作画不同。
唐宋以前,壁画盛行,画匠都是站着画,与今人画油画差不多。
大约从宋朝开始,将绢纸平铺在桌上作画的方式才渐渐兴起。
站着画与平铺画,用笔的角度不同,手臂使劲也不同,效果固然不同。
绘画从来是为政治服务的,旨在“成教化,助人伦”,所以古代以宣扬封建礼教的人物画见多。
在画法上,前人不讲究比例,“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是其时期风格。
宋代画家知道了按比例把大自然缩写在画幅当中,绘画创造了奇迹。
南宋的马远、夏珪诸家截取山腰、山脚,取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少儿美术:如何鉴别高仿书画
![少儿美术:如何鉴别高仿书画](https://img.taocdn.com/s3/m/48cae98e67ec102de3bd8957.png)
少儿美术:如何鉴别高仿书画少儿美术:如何鉴别高仿书画如何鉴别高仿字画珂罗版是印制上用的一种照相版,将要复制的书画底片,通过晒制在涂有感光胶层的玻璃片上制作而成,这种技术多用于美术品的印刷。
近几年来,有的人拿珂罗版印制的书画经过加工后到社会上当真迹出售,很多的拍卖行也曾作为真迹拍卖,欺骗了很多人。
珂罗版印制的伪书画特点及鉴别方法:(1)由书画的背面观察,珂罗版印刷的书画,墨、色均不会由正面侵染到背面。
(2)对于托裱过的珂罗版印刷品,背面无法观察,从正面看很平,缺少质感,用手轻摸画面重墨或重色的地方(特别是石绿、石青等)没有涩感。
(3)有些颜色易掉色(如大红、石青)不妨用一小块白色软纸蘸清水在颜色上轻轻擦一擦,画在宣纸上的画是掉色的,而印刷在宣纸上的画是绝对不掉色的。
(4)对于那些在珂罗版印刷品基础上再人工着墨、着色的赝品,只要细心观察也不难找到破绽,后加上去的墨、色明显有浮在画面上的感觉。
一般来说,后加上去的墨或色都不会太多,仅仅在明显的部位,若是笔笔俱到,那么,这幅画自然也就会失去原貌了。
现代高仿书画所谓高仿书画,是指作伪水准相当高,与真品几乎雷同。
所以现在市面上那些高仿的书画,若是没有一定的鉴别知识和经验,也就很难为它们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当前,社会上这类赝品也是很多的,如天津仿造的刘奎龄、王雪涛,上海仿造的朱屺瞻、谢稚柳,南京仿造的程十发、亚明,广州仿造的陆俨少、关山月,西安仿造的石鲁、何海霞等书画作品,数不胜数,而且手段高超。
这类书画在几年前欺骗了一大批人,近两年才被人们逐渐理解。
搞书画鉴定的人几乎都知道这么一句话:既想知真,必须知假。
所以,鉴别高仿书画,除了凭经验外,消费者应该经常地将真迹与赝品作比较、分析,如果手上没有珍藏品,能够把书画家们的画册作为依据。
一般讲,书画家们出版的个人画册还是可靠的。
至于赝品就随处可见了,大约百分之九十九的画店里都有,一些拍卖会上更是多得让人叹为观止。
即使如此,只要掌握鉴别的方法,认真观察比较和思考还是能够鉴别的。
书画收藏中的“鉴真”与“辨伪”
![书画收藏中的“鉴真”与“辨伪”](https://img.taocdn.com/s3/m/616a2fbdf524ccbff1218488.png)
岸图?和苏轼的 0 功甫帖 的纷 争就是如此。 事
说该小组原来 的成员名单有苏庚春先生, 因其身 体原因未能参加, 说明当时业界对他的认可。
本书另一个特点是结合了 作者个人 的具体研
物绝对意义上的 “ 真” 也是本质主义的历史观。
在鉴定实践中, 求真比辨伪更难。求真需要 力排
并不均衡, 有些部分是浅显的基本常识 , 有些则 是深入 的研究。无论如何, 读者可 以各取所需。
各地 的 f 乍 品之 外, 还 以其 曾经工 作过 的广东省 博
与同类书籍参照并读。
( 为【 I 史 荧 、 院 段 { 量)
的或碎片式的。 方法论在实践中尤为重要。
拘瞎的藏品为倒, 这 些藏品对他来说如数家珍、
中国书法全集2 4・ 孙过庭 张旭怀 素
论—— 兼论唐代草书 《 孙过庭及其 < 书谱序> 考》《 张旭考》 ≤ 书艺论—— < 孙过 庭论> 之一≯
辨 伪
荣宝斋出版社 0
出
版 书
社 回
0 监 垩
Ob
刘 正成主 编 中国
“ 鉴真” 与“ 辨伪” 。 我想朱万章新作的书名就是
体 现的这个含意。 早年, 张珩 ( 1 9 1 5 1 9 6 3 )先生想建立 “ 书 画鉴定之学”( 见 张珩 0 怎样鉴定书画 。0 文 物 1 9 6 4 年第2 期) , 他的方法 由于有现代书刊 的出 版得以公开传播。 张珩的方法已经具有现代 意义, 与古代的方法既有 区别又有联系。 近现代 这一领域 对传 世书画鉴定研 究是通过三种途 径
有了 很大的提高, 但是还 是有很多书画作品的真
伪问题至今无法解决, 并获得共识, 董源的 溪
名家书画印刷成品造假辨识
![名家书画印刷成品造假辨识](https://img.taocdn.com/s3/m/5dc19dc858f5f61fb736663f.png)
名家书画印刷成品造假辨识书画“印刷成品”造假法除了上次揭示的人为出版书画伪作之外,还有“伪造出版物”、“谎称出版”和“印刷提醒”诸种手段,此次笔者接着披露造假者为抛售书画赝品而干出的“伪造出版物”勾当。
分析起来,书画作伪者之所以要专门为某件名家作品而一对一“配制”出“伪造出版物”,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一)书在普通人的心目中,无论如何仍享有较高的“信任度”,尤其是出版时间较长的,外观看上去似已被许多人翻阅过的旧模样的书,势必就更具有“说服力”,初入书画收藏圈的人决不会无缘无故将书与有意造假联想到一块;(二)凡“印刷成品”必从正规渠道来操作的,不但周期相对长,出版成本相对也高,而且还冒有被有关管理部门识破阴谋,书被收缴的风险;(三)书籍与书画艺术不属同一门类,喜欢书画收藏的人对书籍的书画真伪鉴定多数并不在行。
与“印刷成品”中的人为出版相比,“伪造出版物”更具有制作便利,成本低,风险小的造假优势,且这种事造假者总在是在私底下偷偷摸摸地干,所伪造物也只在欲出卖伪作的关键时候才出示给买家看,因此造售假行为相对隐蔽。
“伪造出版物”的具体作法大致有两种。
一是找来“对路”的旧书或刊物,将伪作仿照原书页面的样子进行影印,再以“偷梁换柱”方式重新装订原书,表面还像原来的书样;二是杜撰一个“合适”的书名和书号并盗用某正规出版社之名,将批量伪作入编印刷成书。
也有的还将成书内外处理成布满折痕与污渍或很残破的旧模样。
如不久前,笔者收到一本某北方拍卖行的拍品图录,其中有几件上拍的标的画作都分别用红颜色字体注明出版在不同年月号的美术专业刊物《美术》杂志上,拍卖图录上也印出了那些刊物的图版。
正好我笔者本人一直有订阅并保存此刊物的习惯,为了验证拍卖行的“诚信度”,笔者就到书橱中去寻找那些被指明具体出版年月的《美术》杂志。
最后根本就没有看到能“对号入座”的画作。
像图1署名萧淑芳的人物画,图录上白纸黑字注明着“附出版物《美术》2002.6封二”字样,而笔者查阅到的2002年第6期《美术》的封二却是一幅版画(见图2),根本就不是同一幅画,这只能说明拍卖行做为拍品附属物展示于现场的那份《美术》刊物是伪造的!目前在书画市场中“伪造出版物”的事发生过不少,不论是那些书和书中的书画伪作其仿真程度都不低。
基于绘画分析的艺术作品真伪鉴别研究
![基于绘画分析的艺术作品真伪鉴别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ca60d0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4.png)
基于绘画分析的艺术作品真伪鉴别研究艺术品的真伪鉴定一直是艺术市场中的热点问题。
而绘画作品更是艺术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真伪的准确鉴别对于艺术品的收藏和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基于绘画分析的方式,探讨艺术作品真伪鉴别的研究。
首先,绘画作品真伪鉴别的研究需要依靠于绘画分析技术。
传统的绘画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肉眼观察、实物对比、文献调查等方式。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技术手段也在艺术品鉴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光谱分析是一种常见的绘画分析技术。
通过对绘画作品进行光谱分析,可以探测出作品中所使用的颜料成分。
每种颜料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因此通过对比测试样本与已知真品的光谱数据,可以初步判断作品的真伪。
但需要注意的是,光谱数据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单凭此判断真伪,还需结合其他分析手段进行验证。
除了光谱分析,X射线和红外线摄影也是常见的绘画分析技术。
通过X射线和红外线摄影,可以探测出作品下层的构图和颜料使用情况,进一步了解绘画的过程和构成。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分析师判断作品的制作时间和技法是否与所宣称的创作时期和画家的风格相符。
此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也可以在绘画作品真伪鉴别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作品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和图像增强处理,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细节和线条。
同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检测作品上的修复痕迹和后期涂改等迹象,帮助分析师判断作品的真实性。
除了以上提到的技术手段,绘画作品真伪鉴别还需要结合艺术家本身的风格和创作特点进行分析。
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和风格,通过研究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作品的真伪。
例如,画家的手迹、笔触和用色等方面都可以作为判断的依据。
此外,艺术品真伪鉴别还需要结合市场环境和历史背景进行综合考量。
一幅艺术作品的真伪被证明后,其市场价值也会随之改变。
因此,绘画作品的真伪鉴别不仅是一项技术问题,更是一项对市场、历史和文化的综合理解。
综上所述,基于绘画分析的艺术作品真伪鉴别研究需要借助于多种技术手段和专业知识。
画作真伪鉴定方法
![画作真伪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0f8f2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3.png)
画作真伪鉴定方法画作的真伪鉴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考量多个因素,包括艺术品的历史背景、画家的风格、画作的技法以及专业鉴定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画作真伪鉴定方法。
首先,了解画作的历史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画作的历史背景包含了它的创作时间、地点、画家以及艺术运动等信息。
通过研究这些背景,鉴定人员可以了解画作是否符合其所属的时代和风格,并进一步细化鉴定的方向。
其次,画家的风格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包括构图、用色、笔触等方面。
通过对画家其他作品的研究,鉴定人员可以对其风格有所了解,并与要鉴定的画作进行比较。
如果画作的风格与该画家其他真实作品相符,那么就可以初步判断其真实性较高。
其次,画作的技法也是一个重要的鉴定依据。
不同的画家使用的技法各不相同。
比如,油画、水彩和素描等不同的绘画技法都需要不同的技能和经验。
通过仔细观察画作的细节,鉴定人员可以判断其是否具备相应的技法水平。
如果画作的技法与画家其他确切作品的技法相同,那么就可以更加肯定其真实性。
最后,依靠专业的鉴定人员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经验丰富并且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能够通过多年的鉴定实践和对各种艺术品的研究来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判断。
他们可以通过判断画作的年代、风格、技法以及与真实作品的比较等方式来进行鉴定,并结合专业设备和技术手段,进一步细化鉴定结果。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鉴定技术可以被应用到画作的真伪鉴定中,比如放射性碳定年法、红外线分析、测量颜料化学成分等等。
这些成熟的科学方法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帮助鉴定人员做出正确的判断。
综上所述,画作的真伪鉴定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需要多方面的考量的过程。
通过研究画作的历史背景、画家的风格、画作的技法以及依靠专业的鉴定人员,我们可以尽量减少鉴定中的错误和偏差,并得出一个可靠的结果。
然而,鉴定的过程并非完全确定,需要考虑到谨慎的可能性,以免出现错误的判断。
书画作品保真鉴定方法
![书画作品保真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6716da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d.png)
书画作品保真鉴定方法书画作品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常常具有不菲的经济价值。
然而,市场上鱼龙混杂,赝品层出不穷,给收藏家和爱好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掌握书画作品保真鉴定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纸张和绢帛入手纸张和绢帛是书画作品的重要载体,其材质和年代特征往往能为鉴定提供关键线索。
古代书画作品所使用的纸张和绢帛在质地、纹理和色泽上都有独特之处。
例如,宋代的绢帛质地细密,纹理均匀;元代的纸张则较为粗糙,纤维较粗。
而现代的仿制品往往难以完全还原这些特点。
通过观察纸张和绢帛的纤维结构、厚度、光泽度以及老化程度等,可以初步判断作品的年代和真伪。
同时,还需要注意纸张和绢帛的装裱情况。
原装裱的作品往往更具可信度,而后期重新装裱的作品则需要更加谨慎地鉴定。
二、研究笔墨技法笔墨是书画家表达情感和展现技艺的重要手段,不同的书画家有着各自独特的笔墨风格。
观察线条的质量是鉴定的重要环节。
真正的书画大家笔下的线条流畅、有力,富有变化和节奏感。
比如,齐白石的虾须线条,细而有力,灵动自然;徐悲鸿的骏马线条,刚劲挺拔,气势磅礴。
而赝品的线条往往显得生硬、呆板,缺乏神韵。
墨色的运用也是关键。
好的作品墨色层次丰富,浓淡干湿恰到好处。
如黄宾虹的山水画,墨色浑厚华滋,韵味无穷。
而仿制品的墨色常常单一,缺乏层次感和变化。
此外,书画家的笔法和用墨习惯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熟悉书画家的个人风格和创作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辨真伪。
三、审视款识和印章款识和印章是书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首先,要观察款识的字体、书写风格和排列方式。
古代书画家的款识往往具有独特的书法风格,与他们平时的书法作品相一致。
比如,王羲之的书法风格飘逸洒脱,其款识也体现了这种特点。
印章的真伪同样重要。
印章的材质、印文的刀法、印泥的色泽等都需要仔细研究。
真正的古印章材质精良,刀法娴熟,印泥色泽自然。
而现代仿制的印章往往在这些方面存在破绽。
书画防伪絮谈之碑帖收藏与辨伪(上)
![书画防伪絮谈之碑帖收藏与辨伪(上)](https://img.taocdn.com/s3/m/9145eb0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e.png)
书画防伪絮谈之碑帖收藏与辨伪(上)【中国防伪】2005.7周立中笔者少年时开始收藏碑帖,那时的碑帖价格低廉,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笔者在北京琉璃厂庆云堂花了七角钱买了一本原拓碑帖,被张姓同学看中,拿去练字,碑帖就此归于张姓同学之手。
岁月荏苒,时过境迁,本已忘记的往事,在同学聚会时又被旧事重提,张姓同学自述毕业以后即不练字,碑帖久置屋隅,年前被一商人朋友发现,拿走卖于一收藏家,竟得款万元。
如今,随着收藏热的兴起,碑刻拓本已从上世纪的几十元一帧,变为成千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价位。
长期以来,许多从事收藏活动的朋友对此却不够重视,前些年在北京报国寺,人们时常会看到旧拓本被作为废物丢在一旁,很多人不惜花成千上万元钱去买假古董,而对几十元最多几百元一本的旧拓本却漠然视之。
盛世文物,乱世黄金。
收藏界的这句古话明确地表达了收藏与世道的关系,如今世道太平,收藏界的队伍发展壮大,人数与日俱增,这是盛世的征兆。
在书画收藏中,除书画作品外,碑帖的收藏也是书画收藏的重要分支,相比于书画作品,碑帖收藏更能延之久远。
众所周知,碑帖石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秦汉至当代,可以说朝朝有碑刻,代代有佳作,碑帖的珍贵历来都受人重视,清人朱文钧为了得到宋拓《醴泉铭》,甚至将两幅价值4000块大洋的明沈周的《吴江图》、文征明的《云山图》,外加房产才换得。
据记载当时,北京买一座四合院不过七八百大洋,由此可见拓本的珍贵和受人重视。
国家文物部门规定,元人以前的碑帖拓本,明代的整张拓片和罕见的拓本,早期初拓精本,多字本,原物重要且已佚失,拓本流传极少的清代拓本或近代拓本等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那么,什么是碑帖呢?碑和帖有什么区别呢?碑的称谓最早起于汉。
据清代《说文》学家王筠的考证,最早的碑有三种用途:1、宫中之碑,竖立于宫前以测日影。
2、祠庙之碑,立于宗庙中以栓牺牲用牲畜。
3、墓冢之碑,天子、诸侯和大夫下葬时用于牵引棺木入墓穴。
由于这些实用的目的,最早的三种碑上都是没有文字图案的。
浅谈图书的防伪问题
![浅谈图书的防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415984c284ac850ac0242ba.png)
谈图书的防伪问题摘要:知识是神圣的,我们要提高自己辨别真伪图书的能力来打击盗版图书,保护我们的利益;正版图书与盗版图书的主要差别就是在印刷方面。
关键词:防伪,盗版图书,辨别真伪。
前言: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图书作为知识的载体,自然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盗版书也日益猖獗,给广大出版商和读者造成了严重的的利益侵犯。
所以,只有做到能够识别盗版书,才能有效遏制盗版书的销售与发行,从而更加有效的保护我们广大出版商与读者的利益!一、中国图书市场的现状:⒈由于广大读者无法有效识别盗版图书,使得盗版刊物市场广阔,面对了数以亿计的读者,如此庞大市场,再多的盗版刊物都能消化。
而且盗版刊物几乎没有成本,利润惊人,打到一个,立马起来一群.⒉由于盗版图书商也提高了印刷质量,使得正、盗版图书真假难辨,极易误导消费者,盗版图书在市场上与正版图书鱼目混珠,增加了打击难度。
⒊由于正版图书的印刷成本过高,导致正版图书的价格远远高于盗版图书,也使得部分消费者对正版图书可望不可即,使得盗版图书也有了可乘之机,从而助长了盗版图书的嚣张气焰。
二、盗版图书所造成的危害:⒈由于盗版书错字多,排版乱,印刷质量差,极大影响了读者的利益.⒉影响出版行业的发展(打消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和出版商的发行积极性) 最终影响到读者无书可看。
⒊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造成严重的损害。
三、如何去辨识盗版图书:⒈看质量:⑴细审书的外观.具体说来是:一审封面。
相形于正版书,盗版书的封面往往色彩不正,要么晦暗得无精打采,要么艳丽得妖冶招摇,套色也常错杂.只要勤加比较,其间的差异不难辨别。
二看装订.按出版业常规,一本200页以上的正版书,应弃铁丝订而改用锁线订、塑线或无线胶订.而盗版者由于印刷装订设备的局限或降低成本计,其盗版书300、400页以上仍常用铁丝订。
三看印刷厂。
每家出版社都有若干家固定的印刷用户,各印刷厂在用纸、油墨、印刷上也都有自己的特点。
如果平常留心于此,是有助于识别盗版书的.四看用纸。
书画收藏:清代宫廷画真伪辨析
![书画收藏:清代宫廷画真伪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48f61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1.png)
书画收藏:清代宫廷画真伪辨析书画收藏:清代宫廷画真伪辨析在清代宫廷画200多年的过程中,创作了内容丰富、数量众多、艺术精湛的作品。
而为谋取私利而伪造假画亦屡见不鲜。
本文就宫廷画如何辩伪问题,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宫廷画作伪情况清代宫廷画的作伪现象,与明代的沈周、文征明、董其昌,清代的王时敏、郑板桥作品相比,其数量要少得多。
其原因主要是,其一,封建王朝法律严酷,如发现谁伪造皇帝的假画或假玺印,均要受到严厉制裁,甚至带来杀身之祸;其二,宫廷画主要为皇室服务,作品很少在社会上流传;其三,宫廷画家的作品艺术水准高,作伪难度大,费力不讨好,故传世的作伪较少。
但确有赝品存世,有的现在还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中。
以故宫博物院和辽宁博物馆为例,收藏的郎世宁、王翚、王原祁、蒋廷锡、张宗苍、钱维城、唐岱、张照等人的伪作就有40余件。
至于全国的宫廷画伪作有多少,还难以统计。
宫廷画的作伪时间,比较符合实际的说法是,清末至民国初年。
清室腐败,民不聊生,反清斗争风起云涌,最后清王朝灭亡。
民国初年,末代皇帝溥仪及嫔妃、太监、宫女等仍居住紫禁城内。
他们过惯了挥金如土、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国民政府提供钱远不够他们的挥霍。
于是溥仪以赏赐为名,把价值千金的名家书画等盗出宫外,以低价出售。
一些贪财爱宝之人则利用这一可乘之机,大量收购名人字画、古玩等,形成求大于供的新的艺术市场形势。
在这种形势的刺激下,一些伪造宫廷字画的假手、作坊应运而生。
造假的地点,主要在北京故宫北面的景山后面,地安门大街烟袋斜街一带。
烟袋斜街是位于鼓楼前西北角向西南角斜出的一条小巷,长约500余米,为当时地安门内繁华的闹市区之一。
此处所造的假字画(俗称后门造),以清代“臣字款”的宫廷画为多,如郎世宁、徐扬、邹一桂、钱维城、金廷标、董浩等人之作。
伪画内容有山水、人物、花鸟、鞍马、走兽、仕女画等。
伪造皇帝的各种“收藏印”和“鉴赏印”,如乾隆五玺(“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乾隆八玺(加上“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乾清宫精鉴玺”)、十三玺以及嘉庆帝的印章。
怎样从题跋来辨别书画的真伪
![怎样从题跋来辨别书画的真伪](https://img.taocdn.com/s3/m/e623701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0.png)
怎样从题跋来辨别书画的真伪题跋可分为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
某件书画的题跋虽然也有对这件作品加以否定的,但这是少数。
最多的是为了说明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或者考证它的真伪。
于是有许多作品仗着题跋而增加了后人对它的信任。
但书画既有伪作,题跋方面也同样有多种作伪情况。
真古画而配以别人的伪跋或伪古画而配以别人的真跋,都是常事,竟连画家自己的题跋真而作品却假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以近代人为例:吴昌硕作画喜欢一批一批地画,上午画完放在地上,午睡以后再题诗添款。
别人有时把画好的画拿走了,用假的顶替,他起床后,未加思索就一律题上了款。
还有的画家晚年误把别人摹仿他的画当成亲笔,加上题跋。
看到画上有作者同时人的题跋,应当弄清楚他和作者之间的关系。
这方面的情况从书画本身并不见得能知道,而须从一些题跋中去探索。
故宫所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被公认是真迹,此卷无款识,鉴定依据除绘画本身的时代风格外,张著的跋也很重要。
张著是金时人,泰和五年(1205年对受监御府书画,离张择端的年代不远,他的话可以令人相信。
后人的题跋对书画鉴定能起多大作用更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
作伪在宋代已很盛行,米芾《书史》便记载了他所临写的王献之《鹅群帖》及虞世南书,被王晋卿染成古色,加上从别处移来的题跋,装在一起,还请当时的公卿来题。
这些字卷如果传到现在,宋人题跋虽真,帖本身却不是古人的了。
题跋对书画的鉴定是否可信还要看题跋者的水平。
弘历皇帝收藏至富,题跋也很多,但鉴别能力却差,往往弄假成真。
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他先得到了赝本,叹为旷世无双,每次阅看,必加题识。
后来真本也入了内府,他反说是假的。
相反,文徵明的题跋就较为可信,因他工书善画,鉴别能力高。
有的画应当说本来是真的,因被人加上假题,反成了伪作。
例如在《唐宋元明名画大观》中的一幅草虫图轴,署款李亨。
前代画家有两个李亨,一为元人,一为清人。
从草虫轴的时代风格来看,出于清人之手,本是清代李亨的真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图书的防伪问题
摘要:知识是神圣的,我们要提高自己辨别真伪图书的能力来打击盗版图书,保护我们的利益;正版图书与盗版图书的主要差别就是在印刷方面。
关键词:防伪,盗版图书,辨别真伪。
前言: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图书作为知识的载体,自然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
盗版书也日益猖獗,给广大出版商和读者造成了严重
的的利益侵犯。
所以,只有做到能够识别盗版书,才
能有效遏制盗版书的销售与发行,从而更加有效的保
护我们广大出版商与读者的利益!
一、中国图书市场的现状:
⒈由于广大读者无法有效识别盗版图书,使得盗版刊物
市场广阔,面对了数以亿计的读者,如此庞大市场,
再多的盗版刊物都能消化。
而且盗版刊物几乎没有成
本,利润惊人,打到一个,立马起来一群。
⒉由于盗版图书商也提高了印刷质量,使得正、盗版
图书真假难辨,极易误导消费者,盗版图书在市场
上与正版图书鱼目混珠,增加了打击难度。
⒊由于正版图书的印刷成本过高,导致正版图书的价
格远远高于盗版图书,也使得部分消费者对正版图
书可望不可即,使得盗版图书也有了可乘之机,从
而助长了盗版图书的嚣张气焰。
二、盗版图书所造成的危害:
⒈由于盗版书错字多,排版乱,印刷质量差,极大影
响了读者的利益。
⒉影响出版行业的发展(打消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和出版
商的发行积极性) 最终影响到读者无书可看。
⒊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造成严重的损害。
三、如何去辨识盗版图书:
⒈看质量:⑴细审书的外观。
具体说来是:一审封面。
相形于正版书,盗版书的封面往往色彩
不正,要么晦暗得无精打采,要么艳丽
得妖冶招摇,套色也常错杂。
只要勤加
比较,其间的差异不难辨别。
二看装订。
按出版业常规,一本200页以上的正版
书,应弃铁丝订而改用锁线订、塑线或
无线胶订。
而盗版者由于印刷装订设备
的局限或降低成本计,其盗版书300、400
页以上仍常用铁丝订。
三看印刷厂。
每
家出版社都有若干家固定的印刷用户,
各印刷厂在用纸、油墨、印刷上也都有
自己的特点。
如果平常留心于此,是有
助于识别盗版书的。
四看用纸。
书要两
面印,纸张太薄则易掺墨而致字迹模糊
难识。
所以,除辞典外,正版书用纸均
在52克及其以上。
一旦遇到用纸薄的书,另一面字迹渗露过来,则务必小心。
⑵审书的内文。
盗版书在内文上有三种表
征:一是错字、别字、脱字、衍字、病
句者多:二是排版常欠齐整,要么疏阔,要么密凑,视觉涩硬;三是似复印件。
有的盗版书不另排版,而是依原书翻版
照排,这样虽可免去文字上的错误与排
版上的丑相,但纸张上墨点多,字迹趋
向虚胖,看上去近似从复印机里钻出来
的复印件。
其实,无论怎么造假,盗版
书与正版书之间总有距离,因此,买书
时最好能货比三家。
⑶留心图书出版信息。
如出版社、ISBN、
版次等等,我之所以敢断定见过的那本
《山居笔记》是盗版书,倒不仅仅限于
错别字多。
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原发
于上海《收获》,其《抱愧山西》等篇
曾酌量收入到余著的《文明的碎片》(春
风文艺出版社版)、《秋雨散文》(浙
江文艺出版社版)等选本内。
由于怕读
者买重,余秋雨一直拒绝在祖国大陆结
集出版《山居笔记》(1995年该书在台
湾岛曾出版过繁体字竖排本)。
⒉看价格:正版图书都是经有关部门统一定价的,所以
正版书商的进货折扣都比较高,进货折扣
都差不多,所以请买家在网上书店购书时
一定要货比三家,对于一些价格超低的图书,一
定要询问清楚再购买,便宜莫贪。
⒊去大地方买正版书最好选择一些规模比较大和信用比
较好的网上书店购买,因为这些卖家一般都
有比较正当的进货渠道。
如果在不能确定你
想购买的书是否正版时,一定要向卖家资询
清楚,并要卖家做出保证。
收到卖家的书后,
如发现有以上一些盗版书的特征,应立即向
有关部门举报和投诉,并向卖家提出退货要
求。
结束语:知识是纯洁的,是神圣的。
所以,我们绝不容许盗版图书去侵犯知识的美好和纯洁广大读者要提高自己辨别图书真假的能力,出版厂商也要不断通过改善印刷技术,降低成本,使正版图书廉价易得。
同时,也要改善图书的防伪防伪标识,使正盗版图书更易区分。
我相信,中国的图书业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