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前四章综合试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配套试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 全册习题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概念: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及比例⎩⎪⎨⎪⎧ :约占2/3:约占1/32.内环境。
(1)概念:由_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组成及关系:(3)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a .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 b .组织液、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c .淋巴、血浆 ④血细胞 d .组织液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e .血浆点拨:(1)血浆不同于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因而血浆仅是血液的液体组成成分,是各种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尿道等虽位于人体内,但它们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所以,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在体内暂存,不属于体液。
答案:1.(2)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2.(1)细胞外液 (2)①血浆 ②淋巴 (3)①-d ②-a ③-b ④-e ⑤-c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主要成分。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异同。
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
3.细胞外液的本质:是一种________,类似于海水。
答案:1.蛋白质无机盐营养物质代谢废物2.蛋白质3.盐溶液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渗透压。
(1)概念:溶液中____________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表:溶质微粒数目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越多______ 越高越少越小______(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和______。
2.酸碱度。
(1)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__________。
(2)维持因素:与血浆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一章综合检测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岀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02、CO?、血红蛋白都是内坏境的组成成分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是内环境的一部分[答案]C[解析]血液、血红蛋白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也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屮错误的是()A.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答案]c[解析]人体的某些液体如消化道中的液体、胆汁、泪液、汗液等属于外界环境,不能称为细胞外液。
3.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小强将酸奶饮入胃屮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C.氧气进入红细胞内D.洗澡时耳中进水[答案]B[解析]胃和耳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红细胞不属于内环境;而病人点滴的生理盐水进入血浆中,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4.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答案]C[解析]组织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产生和维持,同时它们的正常代谢又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
由于内环境中有很多成分,只要有一种物质的含量远低于正常水平,稳态就会遭到破坏,A、B、D三项只是有可能成立,但不是必然结果。
5.下列有关人体内坏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是“神经一体液调节”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寒冷时出现寒战现象不属于内坏境稳态失调[答案]B6.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答案]c[解析]小肠内的消化液属人体的外分泌物,膀胱腔内的尿液是人体的一种排泄物,它们与肺泡腔内的气体都属外环境中的物质。
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题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题一、填空题1、在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二氧化碳从大气中输入到陆地植被的途径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用输入。
2、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分层聚合法将有助于植物生长的物质与肥料一起施用,以提高肥效。
该方法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方法。
3、某同学在进行植物分类学研究时,发现大豆、绿豆和水稻三种植物的叶片形态不同,分类依据也有所差异。
其中,根据叶片上下表皮细胞的结构差异进行分类的植物是__________;根据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所占比例进行分类的植物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能量作为物质而存在,并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B. 生产者的遗体、遗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分解者再利用 C. 食物链中营养级数量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损失的能量越多 D. 生态系统中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能量即为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物质循环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往复循环的过程 B. 物种大灭绝后,其后代仍有可能通过演化适应新的环境而继续生存 C. 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食物链的起点 D. 温室效应、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与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有关三、分析题某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欲研究某植物的营养方式。
他们准备了四株大小、发育状况相近且相似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如下处理:A株:全施有机肥(含养料) B株:全施化肥(无机盐) C株:不施肥料但加入适量含该植物所需养料的培养液 D株:不施肥料但加入适量不含该植物所需养料的培养液将这四株植物放入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他们的生长状况。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B株植物在该条件下不能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
(2)若继续培养C株植物并出现停止生长的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实用参考]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题及答案.doc
高二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生活状态下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A.组织液B .淋巴C .血浆D .唾液2.以下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消化液都是体液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渗透压、温度、PH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定C.人体红细胞内的Q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至少通过6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D.家兔、鱼类、鸟类、草履虫都是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3. 20KK年8月的奥运运会上,运发动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在机体调节机制的作用下,仍然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稳态.以下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补充纯洁水进行调节B.维持体温的稳定主要是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来实现的C.剧烈运动时,由于消耗大量能量,血糖含量有下降趋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白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pH相对稳定4.以下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纤维素、CO、Na+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C.神经一体?^调节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6.以下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7.以下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局部的是〔〕①酸碱平衡②Na+、犬平衡③血糖平衡④体温调节⑤蛋白质平衡⑥CO— Q平衡A.①②③⑥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③④⑥D .①②③④⑤⑥8.以下各项不能诱发人体组织水肿的是〔〕A.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B.营养不良造成血浆蛋白含量减少C.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不能回流D.饮水过多,大量水分滞留在组织液9.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的是〔〕①一⑵一③f④A.假设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过程是1B.假设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的浓度相反C.假设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D.假设③为肝细胞,饭后4 h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10.血细胞、淋巴管壁细胞及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分别是〔A.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B.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C.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和血浆D.血浆、组织液、组织液11.以下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分泌量上升,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D.血液中Q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12.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BHCO / NaHCQ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十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运动后Na+、K十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13.某大学新生在军训长途行军时, 好多同学脚底部都打了泡, 泡破后,流出的淡黄色液体来源于〔〕A血浆B 组织液C 淋巴D 细胞外液14、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①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15.神经冲动在神经中枢内的可能传导途径是A.树突一突触一神经元细胞体一轴突C.树突一神经元细胞体一轴突一突触16.以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以下描述错误的选项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d浓度高于膜内17.以下关于神经兴奋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优质参考文档⑤ 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B.轴突一神经元细胞体一树突一突触D.树突一突触一轴突一神经元细胞体②⑤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卡通透性增大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根底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优质参考文档18 .以下关于神经调节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根本方式是反射B.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组成C.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而传递兴奋D.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19 .右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 〔 A. a B.b C . c D . d 20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 觉消失了,而其他大局部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不同 B.所有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 C.不同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神经递质传递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 21 .以下关于人脑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 A.大脑皮层具有感知外部世界,形成感觉的功能 B.大脑皮层具有直接限制四肢反射活动的水平 C.大脑皮层V 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22.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 d 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 ①图示的结构包括 3个神经元,含有3个突触. ②分别刺激b 、c 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③如果B 受刺激,C 会兴奋;如果 A 、B 同时受刺激,C 不会兴奋,那么A 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④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⑤A 、B 一定是轴突,C 可能是树突,也可能是轴突.⑥假设将电流计连接在 a. b 两点,并刺激a. b 间的中点,那么由于该 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26、以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局部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 点施加一定的A.①③④卜列分析中正确的选项是〔〕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④⑥ 23.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 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研究所取得的可能成果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③ 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4.某种止痛药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 的作用部位最可能是 〔 〕 A,突触前膜 B.细胞体 C .突触间隙 D.树突 25.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A.语言中枢 B.躯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 A 项、B 项和C 项 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选项是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27.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一一河豚毒素 〔Na +离子转运载 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 〕 28、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以下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响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 乜奥电代:/tnV O-腆电代C /mVt - /tns添川I 化合物 Bt 0寸「即/tns 添加化合物 ATJ 奥电位/tnVt BlfHf /ms 添加化合物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 29 .如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模式图,以下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结构③的存在使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单向传递B .神经冲动传到②处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①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D.假设刺激n 处,那么在I 和出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 30 .以下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f 口才同/ms 添加化合物C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31.以下关于生物体稳态调节的描述,符合如图曲线走势的是 〔〕A.假设横轴代表甲状腺激素浓度,那么纵轴代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B.假设横轴代表血糖浓度,那么纵轴代表胰岛素浓度C.假设横轴代表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那么纵轴不能代表尿量D.假设横轴代表环境温度,那么纵轴代表恒温动物体内细胞中酶活性的变化 32.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 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那么可能导致 〔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 ,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 .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33.在草鱼的人工育苗过程中,常给雌、雄亲鱼注射垂体研磨液,以促进亲鱼的卵子和精子成熟和排 J ——L9 >-LJ ।-Lo细腮体 轴突优质参考文档出,这一过程起生理作用的是〔 〕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 .抗利尿激素 D.促性腺激素34. 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 A 胰岛 B 甲状腺C 肾上腺 D 性腺 肠腔进入B 中的方式是.经过B 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局部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 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 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35. 卜列激素中,既能促进机体某些部位的活动,又能抑制另外一些部位活动的一组是 36.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摘除子宫的妇女 ( ) A 不能排卵,第二性征正常 C 正常排卵,第二性征正常 促甲状腺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B 月经失调,第二性征不正常 D 月经正常,第二性征正常 生长激素 (4)、正常人体内的 B 的pH 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许多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37、 ( 如图为激素与靶细胞发生作用的示意图,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图中的结构②的化学成分是糖蛋白B.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那么靶细胞为垂体C.如果①是胰岛素,靶细胞为骨骼肌细胞,那么该激素能促进骨骼肌 细胞中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D.激素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②结合,激活细胞的特殊功能,表达了 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② 激酶激活细胞 的特殊功能靶 细 胞(5)、A 中的代谢废物尿素的排出体外,要经过的系统依次是 系统. C 中的代谢废物CO 的排出体外,要经过的系统依次是 系统. 42. (10分,每空2分)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探究血浆pH 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储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假设干支、 N&CO 溶液、乳酸、pH 试纸. 38.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 鼠病症的变化为观察指标,那么以下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39.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以下关于人体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 40. A,是有机分子 B.使靶细胞发生生理变化后自己被灭活 C.是信息分子 D.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研究人员只以某种植物种子饲喂三只年龄、生理状态相同的同种实验鼠,一个月之后,测定实验 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甲状腺激素仅为对照鼠的一半,促甲状腺激素却 比对照鼠多.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过多能促使甲状腺增生 B .该植物种子中可能缺乏碘元素,影响实验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C.实验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对照鼠少 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二、非选择题(6小题,共60分) 41 . (10分,每空1分)以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 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答复:(1)、图中A B 、C 、D 各代表体液中的 哪一类?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 环境的是 A 、B 、C 、D 中的 (3)、假设①为淀粉,那么所形成的②由 组织细胞 QO②此o 、—红细胞 血液流动方向毛细血管 壁细胞 小肠黏膜 上皮细胞 I场股步骤A 组B 组①1号试 管2号试管 3号试管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等量缓 冲溶液等量血浆?等量缓 冲溶液 等量血浆② 滴加等量的 NaCO 溶液? ③记录结果记录结果预测结果? ? 结论??、实验流程(1)步骤①中向 A 组和B 组的1号试管中参加 . (2)步骤②中向 B 组3支试管中滴加 . (3)预测结果: A 组: . B 组: .⑷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43. (15分,每空1分)以下图一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一.一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 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 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答复以下问题:优质参考文档图一图二(1)假设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那么③称为 ,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 ;(2)刺激图中b点,那么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 ,图中点可发生兴奋;(3)假设刺激d点,图中点可发生兴奋;(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相接触而形成突触, 图中共有突触个.(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Ach 浓度(mol • L 1)C处感受刺激时间(ms)D处感受刺激时间(ms)0.10.80 5.960.20.81 5.680.30.80 5.400.40.81 5.240.50.80 4.96敏感应时间测量仪.另外,轴突末梢中已除去了突触小泡(但不影响后来的信号传导).(1)在轴突末梢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传导无显著影响;从D处测量的由表中C处测量结果可知,乙酰胆碱的浓度对兴奋在数据可知,随着乙酰胆碱浓度的升高,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图二是图一中某个突触放大模式图,请据图二答复(括号内写标号) (6)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 ⑶经测量,D处与B、C处的距离分别为96mm 48mm当乙酰胆碱的浓度为上表中0.3 mol - L 1(7)图中①和②都是[ 上的特殊蛋白质,②的离子通透性改变是与⑦中所含的化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O兴奋在细胞体上的传导速度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学物质作用的结果.(8)维持Na+, K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与[]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9)假设⑥内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⑥外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那么它导速度大约相等,BC与CD段的长度相等,但兴奋在CD段的传递速度比/小),这是由于兴奋在细胞体上 (或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 结构,使信号的传递经过一个转换过程而影响了传递速度.BC段的传导速度而CD段由于存在(大们的大小关系为:A于A' , B.44. (5分,每空1分)如图为一个蟾蛛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式图,答复以下问题:(1)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传导方(相同、相反).(2)药物P能阻断蟾蛛的屈肌反射活动,肌肉不能发生收缩,但不知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或是两者都有阻断.现有一个如上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1) 正常人的血糖__________ g/L.(2)当血糖升高时,通过图程,使a激素分泌量增加,a(4)突触后膜上的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会引起后神经元产生触后膜上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趋势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46. (12分,每空1分)在以下图中,图1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局部图解, 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图示a激素的一种作用机制.请答复:图中a、2表血检降低血格升而①i।②腌腺中②过激素表示肝肌肉全部组织利用该实验装置从A B、处理或电刺激.假设药物实验步骤:①将药物②C D E中选择四个位点作为实验位点进行探究. (在实验位点可以进行药物P在实验位点起作用后,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都不能消除.P放于D点,再刺激E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________________ ;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它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具体的调节作用有两个方面, 是通过图1(3)图1中b激素是主要通过图1中⑥过程抑制 ______________,它与a激素的作用关系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a激素和b激素的作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5. (8分,每空1分)乙酰胆碱(Ach)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为研究乙酰胆碱浓度与反响时间的关系, 实验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图中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B处给予恒定刺激,C D处分别为灵P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P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P是两者都能阻断.用结果都会反过来影响各自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调节.(4) n型糖尿病病人的a激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 甚至比正常人还高, 请据图2中a激素的作用机制,分析n 型糖尿病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5)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调控机制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分泌增多,促进了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6)胰腺中调控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7) 当体内缺乏方式是 ______________等细胞器直接参与.元素时,将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优质参考文档i i i ! i •i项城二高单项选择题(此题共20K.20KK学年度上期高二第一次测试生物做题卡j i j| i i j■ 1 i !1 i ii i 1号i座i i线1 i।i i ii!号:考j二、i ji41 i!i i i!场 !考封:4ij1名:姓, 1I !1 i1 i!1 i 1. (1) _________(2) ______(3) ______(4) ______⑸___________2.⑴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3)A组:_B组:_(4) ______6小题,、_______ 、共60分)____ 、、____、匀义 i班密I 43.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2)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⑺1 1 、(8)[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44.(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说明P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假设,说明P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假设,说明P两者都能阻断.45.(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o(4)、.46.(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优质参考文档(5)⑺,优质参考文档高二上学期检测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ACAAD ADDBC AABCC CCCDA BDDCD DABAC ADDAC CCADB二、简做题41 答案:(1)B D C (2)A(3)主动运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质基质、线粒体(4)H 2CO与NaHCO 5、循环和泌尿循环和呼吸42答案:(1)等量蒸储水(2)等量的乳酸(3) A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B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4)蒸储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43、(1)神经中枢①②③④⑤(2)由外正内负变成内正外负acde(3) ce(4)胞体或树突3(5)双向的单向的(6)一(7)突触后膜;(神经)递质(8)[⑥]线粒体.(9)小;大.44答案:(1)相同(2)②将药物P放于B点,再刺激C点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①处理后肌肉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收缩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也不收缩45答案:(1)排除轴突中原有Ach(乙酰胆碱)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神经纤维上增强(3)60 mm/ms(结果没有单位的不给分)小突触(4)特异性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46答案:(1)0.8 〜1.2 (2)胰岛素血糖的利用、肝糖原分解为糖原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3)胰高血糖素拮抗反响(4)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不正常或a激素不能和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或限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只要合理即可)(5)胰高血糖素(6)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7)碘主动运输高二上学期检测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ACAAD ADDBC AABCC CCCDA BDDCD DABAC ADDAC CCADB二、简做题41 答案:(1)B D C (2)A(3)主动运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质基质、线粒体(4)H 2CO与NaHCO 5、循环和泌尿循环和呼吸42答案:(1)等量蒸储水(2)等量的乳酸(3)A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B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4)蒸储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43、(1)神经中枢①②③④⑤(2)由外正内负变成内正外负acde(3) ce(4)胞体或树突3(5)双向的单向的(6)一(7)突触后膜;(神经)递质(8)[⑥]线粒体.(9)小;大.44答案:(1)相同(2)②将药物P放于B点,再刺激C点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①处理后肌肉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收缩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也不收缩45答案:(1)排除轴突中原有Ach(乙酰胆碱)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神经纤维上增强(3)60 mm/ms(结果没有单位的不给分)小突触(4)特异性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46答案:(1)0.8 〜1.2 (2)胰岛素血糖的利用、肝糖原分解为糖原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3)胰高血糖素拮抗反响(4)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不正常或a激素不能和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或限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只要合理即可)(5)胰高血糖素(6)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7)碘主动运输优质参考文档。
生物必修3综合试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3综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细胞分裂的两种主要类型是什么?A.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B.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C. 减数分裂和二分裂D. 有丝分裂和细胞凋亡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周期的特点?A. 细胞周期具有阶段性B. 细胞周期具有连续性C. 细胞周期具有同步性D. 细胞周期具有可逆性答案:B3.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细胞凋亡是程序性死亡,而细胞坏死是意外性死亡B. 细胞凋亡是意外性死亡,而细胞坏死是程序性死亡C.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都是程序性死亡D.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都是意外性死亡答案:A4. 基因突变的类型包括哪些?A. 点突变和基因重组B. 点突变和基因缺失C.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 基因缺失和染色体变异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 产生新的等位基因B. 产生新的基因型C. 产生新的表型D. 产生新的物种答案:D二、填空题:6. 细胞周期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阶段。
答案:间期;分裂期7. 细胞凋亡是一种________,对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程序性细胞死亡8.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或增添,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答案:替换;缺失9.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________。
答案:染色体数目变异10. 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________的过程。
答案:组合三、简答题:11. 简述细胞周期中G1期、S期、G2期和M期的主要特点。
答案:G1期是细胞周期的开始阶段,细胞进行生长和准备DNA复制所需的物质。
S期是DNA复制的阶段,细胞的DNA含量加倍。
G2期是DNA复制后的细胞继续生长,准备进行分裂。
M期是细胞分裂期,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核和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或四个新的细胞。
四、论述题:12. 论述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章节测试卷+期末试卷全集(全书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章节测试卷+期末试卷全集章末过关检测(一)A卷知识点一内环境组成及功能1.人体小肠壁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A.血浆B.淋巴C.组织液D.血液答案 C解析人体小肠壁肌肉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所以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葡萄糖.2.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小强将酸奶饮入胃中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C.氧气进入红细胞内D.洗澡时耳中进水答案 B解析胃和耳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红细胞不属于内环境;而病人点滴的生理盐水进入血浆中,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3.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活的内环境是()A.血液和组织液B.组织液和淋巴C.淋巴和血液D.血浆答案 D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人体的内环境.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统称为血细胞,是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它们生活在血浆这个液体环境中进行各自的生理功能. 因此血浆是血细胞的内环境.4.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A.细胞液B.主要组成成分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答案 A解析A项中的细胞液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5.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 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 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A.寄生虫感染B.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C.肾小球发炎D.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答案 B解析由于食物缺乏,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进入组织液,出现组织水肿.6.下列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人体血浆的pH通常是7.35~7.45C.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答案 D解析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中蛋白质渗出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渗透压降低,使组织液含量增加,引起组织水肿,故D项错.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血液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D.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答案 D解析 血浆和红细胞同是血液的成分,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 有些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也有的生活在血浆和淋巴中.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知识点二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调节及意义 8.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B.人体内环境的pH 、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的结果D.人体体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始终可以维持在37 ℃左右 答案 D解析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人体内环境的pH 、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的结果;人在非常炎热或非常寒冷的环境下可能无法完成体温调节的过程,因为体温调节是有限度的,故D 项错.9.下列各物质中,通过循环系统的运送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有( )①葡萄糖 ②血浆蛋白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⑤尿素 ⑥氨 ⑦激素 ⑧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⑧ C.②④⑤⑦⑧ D.④⑥⑦⑧答案 B解析 消化道中的葡萄糖和水经血液运输到各个组织细胞;氧气由外界到达肺泡,再通过血液运输到达各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血液运至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细胞产生的尿素通过血液循环,主要运至肾脏排出体外. 10.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稳定状态 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③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④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B解析内环境稳态指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发生剧变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受到破坏.11.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答案 A解析CO2是由线粒体产生的,先排出细胞进入组织液,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知识点三生物体维持pH的机制12.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答案 C解析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 血浆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增强,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 当碳酸钠过多时,就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13.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 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A.碳酸氢钠B.碳酸C.三磷酸腺苷D.钾离子答案 A解析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中的HCO-3与乳酸发生反应,缓冲pH的变化.14.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的组织细胞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人的血浆pH<7,主要是由于血浆中有HCO-3和HPO2-4C.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要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共同完成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赖于蛋白质答案 A解析组织细胞可以与内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人体血浆的pH接近中性;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赖于Na+和Cl-.综合考查15.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下列标号所示结构或物质的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2)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填标号).(3)我国前几年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劣质奶粉. 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上图中哪部分的液体增多所致?[].(4)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此病对人体有氧呼吸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第阶段.答案(1)淋巴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血浆红细胞组织液组织细胞(2)④和⑥①和⑥(3)⑥组织液(4)⑤红细胞基因突变三解析解答本题应先辨认结构或物质名称,再思考相关问题.实验设计16.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 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材料及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 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 此外,还需要、滴管等实验用具.(2)实验步骤:①设置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②先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再依次滴入等量的,测量pH并记录填表.③对B组.(3)结果预测A组:. B组:.(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2)②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乳酸(或Na2CO3溶液)③3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3种物质后,再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或乳酸)(3)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降低(或升高),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1号试管pH 变化明显,pH明显升高(或降低),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4)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缓冲物质,因变量是溶液pH的改变,所以应设三组实验,一组空白对照,一组相互对照,一组为实验组.B卷一、选择题1.右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就所含成分而言,乙比甲更相似于淋巴B.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D.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甲答案 A解析题图中的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 血浆中有无机盐、蛋白质、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抗体等,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及含量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注意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组织细胞代谢废物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乙).2.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答案 D解析消化道内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不属于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因此与内环境稳态无直接关系.3.下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稳定能力的强弱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A.①③④B.①③C.③④D.②答案 A解析乙种海蟹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血液浓度呈直线上升,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甲在海水浓度低时还能维持血液浓度,但稍微高一点就不能调节稳定了,故其调节能力次之. 丙在海水浓度低于正常海水浓度时,基本能够维持平衡,说明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4.下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答案 C解析在体液的不同成分间,组织液与细胞内液间、与血浆间均为双向渗透关系,故b为组织液;组织液单向渗透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而淋巴又通过淋巴管回流进入血管,故a为血浆,d为淋巴,c为细胞内液.5.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碳酸氢盐的形成C.麦芽糖的水解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答案 B解析A、D项发生的场所为细胞内;C项发生的场所为消化道内;只有B项符合题意.6.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答案 C解析人体的某些液体如:消化道中的液体、胆汁、泪液、汗液等属于外界环境,不能称为细胞外液.7.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乙、丙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3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增大D.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丙液减少答案 D8.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 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答案 C解析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则组织液向血浆渗入量增多,组织液减少.9.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 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B.有些刚被救出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C.幸存者体内因严重缺水,体内渗透压升高D.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伤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答案 D解析被困者由于长时间没有饮水,机体缺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进而导致体内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使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 对于获救人员,应该及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使内环境渗透压降低,这有助于毒素等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10.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A.复合氨基酸B.葡萄糖和维生素C.无机盐D.血浆蛋白答案 D解析腹部组织积水,要使此处的水分排出体外,则应提高血浆渗透压,吸收此处水分,然后随血液运输到肾脏排出体外. 能够提高血浆渗透压的方法为加入血浆蛋白这种大分子物质,而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全为小分子物质,可以在组织液和血浆中相互交流,故不能单独提高血浆渗透压.11.人体小肠中的氨基酸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正确途径是()A.血液→组织液→肌细胞B.淋巴→血液→组织液→肌细胞C.血液→淋巴→组织液→肌细胞D.淋巴→组织液→肌细胞答案 A解析血浆中的氨基酸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由毛细血管经主动运输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经主动运输进入肌肉细胞.1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肝脏细胞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和细胞内液,其都属于内环境B.任何生物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人体表皮细胞直接与外界接触,但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D.口服药物进入胃就进入了内环境答案 C解析肝脏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细胞内液是肝脏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 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即使是人表皮细胞,也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胃通过口腔和肛门与外界直接连通,因而胃内环境属于外环境.13.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ol·L-1) 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 5.0 2.5 1.5 103.3 6.0 16.0③147 4.0 1.25 1.0 114.0 7.5 1.0④10 140 2.5 10.35 25 -47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①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答案 D解析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 可以判断出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 ④含有较多的K+,并且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二、非选择题14.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HCO-3的方式运输,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生理过程).(2)CO2进入红细胞后,HCO-3数量. 根据细胞特点和HCO-3的含量,可推测HCO-3进入血浆的方式为,这表明细胞膜具有性.(3)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最后扩散到中,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4)由于红细胞内被消耗和的进入,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细胞.答案(1)细胞的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细胞呼吸)(2)增加协助扩散选择透过(3)空间结构组织液(4)水分子Cl-(离子)解析(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于有氧呼吸. (2)据图,HCO-3来自碳酸的分解,所以CO2进入红细胞后,HCO-3数量增加. 再根据细胞内外HCO-3的浓度,可知其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表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H+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红蛋白空间结构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至血浆,进而进入组织液. (4)据图可知,由于水的消耗和Cl-的进入,红细胞内渗透压升高.15.英国老年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脑梗死病人脑中有新生神经元存在,这为治疗包括脑梗死在内的脑猝死提供了可能.(1)脑部神经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管阻塞使相关部位的内环境中化学组成和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神经元代谢,最终导致细胞坏死,由此可知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大脑中的兴奋产生与传递与体液中K+、Na+有关. 尝试构建人体内Na+、K+的动态平衡模型(在图中用箭头表示,不考虑红细胞、毛细血管壁等特殊细胞).(3)除图中所示的系统外,Na+、K+的动态平衡还有系统参与调节,还可能有系统直接参与Na+、K+的排出,由此可知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1)组织液酸碱度、渗透压紊乱内环境稳态(2)如图所示(3)内分泌泌尿内环境解析(1)脑部神经元是组织细胞的一种,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管阻塞是一种病理反应,会影响内环境的稳定,会使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发生变化会导致细胞代谢活动发生紊乱,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血浆中的无机盐离子与组织液可进行相互交换,组织细胞浸在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无机盐离子可以进入细胞内,细胞内的无机盐离子也可以运出细胞进入到组织液中. (3)图示中的消化道属于消化系统,多余Na+、K+的排出还需通过泌尿系统,当然Na+、K+动态平衡的维持还需体液调节,内分泌系统参与.章末过关检测(二)A卷知识点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A.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B.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C.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答案 B2.某些麻醉剂是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了()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的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答案 B解析大部分神经传递功能正常,只有痛觉消失了,说明与痛觉相关的递质可能被阻断,可判断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知识点二通过激素的调节3.张磊同学由于高三学习紧张未吃早餐,下列有关他上午第四节课时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肌糖原合成量增加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降低C.胰岛素分泌增加D.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解析由于没吃早餐,到第四节课时血糖含量降低,则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维持血糖的平衡.4.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答案 B解析健康人进食后,首先对食物进行消化,引起血糖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降低维持在正常水平. 但要注意血糖是相对稳定的,故B项比A项更符合题意.5.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A.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但氧化分解正常C.胰岛素不足,糖原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D.胰岛素不足,细胞供能正常,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增多答案 A解析胰岛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既可以增加葡萄糖的去路,又可以抑制葡萄糖的来源. 在增加去路方面,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在抑制来源方面,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若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同样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也发生障碍,抑制肝糖原分解的能力减弱,造成糖原分解加强,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能力减弱,造成葡萄糖增多.6.“饲喂法”或“注射法”通常用于探究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下列可采用“饲喂法”进行实验探究的有()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④答案 C解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属于多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会被消化酶水解失活,甲状腺激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属于固醇类,不会被消化分解.知识点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7.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到5 ℃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的变化依次为()A.增加、增加、减少B.减少、减少、增加C.增加、减少、增加D.增加、增加、增加解析人所处的环境温度降低,冷觉感受器兴奋,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多,耗氧量增多. 在寒冷环境中,排汗减少,尿量增多,抗利尿激素减少.8.8岁的王小晓因一次意外,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②体温调节发生变化③血糖含量发生变化④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⑤免疫能力下降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答案 C解析人体的体温调节、血糖平衡、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的激素调节直接或间接受到下丘脑的调控;而免疫能力的强弱主要与免疫系统有关.9.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纽枢答案 D解析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纽枢.10.(2014·北京,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答案 D解析冬天环境温度较低,游泳爱好者入水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该神经中枢把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再产生一种兴奋,这种兴奋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A、B、C三项均正确. 同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D项错误.。
生物必修三前四章测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三非选择题1、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
请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普遍认为人体内环境通过调节来实现相对稳定。
(2)体温相对恒定是保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的两种激素是和。
如果某人因发高烧,体温一天内基本都是38.5℃,则他在这一天产热量散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3)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
如果脑中缺血,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如果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引起激素分泌增加,中枢兴奋。
2、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
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
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图中________点可发生兴奋。
(3)若刺激d点,图中_____________点可发生兴奋;(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_____个。
(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__ __。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 _,其原因是_______。
3、在正常成年人生成尿的过程中,部分液体若干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
请参照图25所提供的信息和表中的(1)通常成年人每天排尿量约1.5L,而原尿生成量可达150L,这一变化说明肾的部位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很强,对此过程起重要作用的激素是,该激素是由分泌的。
例如,遗传性肾源性尿崩症就是因为相应结构对激素的作用失去反应造成的,患者的明显症状应该是。
(2)若原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从而会导致(症状)。
生物必修三_各章节训练题及答案
必修三单元测试第一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累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3.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6.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化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A.2 B.2 C.3 D.67.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3B. 5 C.6 D.108.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A、NaCl——HClB、NaHCO3——H2CO3C、NaOH——HClD、NaHCO3 ——NaCl9.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A.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盐未增多C.两者都增多D两者都未增多10.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 )A.增大B.减小C.不变D.趋于酸性二、非选题1. 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2019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2021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题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 .以下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A.细胞内液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液体环境2 .以下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 . CO2、O2 B. H2O、Na +C. C6H 12O6、尿素D.血红蛋白、氧化酶3 .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 .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4 .以下有关人体内环境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B.内环境的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一淋巴一血浆C.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D .细胞可直接在内环境中获取营养5 .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A .大于7.35 〜7.45 C .维持在7.35〜7.45pH 会〔〕B.远小于7.35〜7.45D .稳定在3〜46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 .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状态D .正常机体在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7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 .神经调节 C.神经一体液调节8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响速率的加快 C.糖尿病9 .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关论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由于血浆中含有 H 2CO 3、NaHCO 3等缓冲剂,它的pH 才能正常 B .内环境体温调节受到下丘脑限制C.剧烈运动积累了乳酸、碳酸,肌肉感到酸胀,并随排尿使这些物质排出而病症消失D.血浆中缺少蛋白质引起组织水肿10 .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 )A .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 B.体液调节D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B.渗透压下降 D .细胞代谢紊乱B .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C.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响受严重影响D.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非选择题1 .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局部,据图答复以下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体液的名称: A , BC D o(2)以上B 、C 、D 合称 ............... 关的生理过程.据图答复:(1)内环境与A 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 .................. (2)②的过程表示 _______________ 作用.⑶D 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 A 2, D 3 . C 4. C 5 . C 6. D 7. D8.D 9 . C解析:代谢产生的乳酸会被进一步氧化分解、碳酸那么被缓冲物质结合转变成碳酸氢盐,转变成(3)人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 才能与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而内分泌系统和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 _________ 作用.2.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 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 、B 、C 、D 表示直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体外外 神之 接 有B _l细胞的代谢产物随尿液排出体外.10 . C 二、非选择题1 . 〔1〕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2〕内环境 〔3〕内环境、调节2 . 〔1〕肺泡〔2〕肾小管的重吸收〔3〕皮肤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选择题1 .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以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B.身体感觉中枢C.躯体运动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 〔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选项是〔刺激刺激刺激刺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当盲人用手指“阅读〞 盲文时, 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A .语言中枢 3.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 血液中 A.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 B.生长激素减少, 甲状腺激素增加 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 D .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4 . 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 〔110 V 〕会立即反射性地紧握电线, 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个反射的正确表达是〔 〕A.两个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个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D.前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 5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6 .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7 .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是〔 〕8 .关于效应B 细胞产生途径的表达,不准确的是 〔 〕A.抗原直接刺激 B 细胞分化而成B.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B 细胞分化而成C. 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 B 细胞分化而成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9 .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缺乏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A.调节准确、快速C.调节物都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调节作用范围局限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水平 B,丧失一切免疫水平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水平D .保存局部体液免疫水平二、非选择题示一种脊椎动物普遍具有的化学突触及神经传导过程.答复以下问题:(1)突触间隙存在,使神经信号传导只有在某些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 (如乙酰胆碱)参与下,才能而将神经递质释放进入突触间隙.最可能是(3)乙酰胆碱在发挥作用后,很快被胆碱脂酶所破坏.研究发现某些有机杀虫剂能抑制胆碱脂最后死亡.2.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缺乏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以下图是人体内肠、胰岛、血液循环、肝脏和肌肉之间的糖代谢调节的示意图,根据图 示答复以下问题: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响 10 .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 抗体.抗体的根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最初的细 突触囊泡 突触而服、 突触间隙胞器分别是(A.氨基酸和核糖体B.氨基酸和[Wj 尔基体C.核甘酸和核糖体D.核甘酸和高尔基体1 .两个神经细胞之间有一个大约20〜50 nm的间隙,它们之间通过“突触〞连接,右图表完成.神经递质由 A 细胞合成经过(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囊泡,后者再与融合,(2)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 细胞的反响.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被破坏,结果 ,动物常处于震颤、痉挛之中,直至外排的神经遂底突触后膜受体(1)食物中的淀粉被彻底消化后生成的葡萄糖经过①过程进入血液,完成此过程的细胞膜运输方式是O(2)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这种信号被胰岛感知后,胰岛B细胞中的分泌的物质X增多,X是L合成这种物质的信息流表达式是 ................................(3)如果小肠中长时间没有葡萄糖被吸收入血液,此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减弱,而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其合成和分泌的物质Y增加,物质Y是-(4)图中物质X促进的过程有............... 物质Y促进的过程有____________ 填标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 C解析:神经在静息状态下存在静息电位(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形成动作电位 (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进而产生局部电流,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具有双向传导、绝缘传导、不衰减传导等特点.2 . D 3. D 4 . C5 . B解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各有其不同特点.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弥散,作用较缓慢而持久;而神经调节作用迅速而精确,且范围较局限.6 . A 7, D 8 . B 9 . C 10 . A二、非选择题1 . 〔1〕高尔基体突触前膜〔2〕糖蛋白〔3〕神经系统失去限制2 . 〔1〕主动运输转录译〔2〕胰岛素、胰岛素基因> mRNA >胰岛素〔3〕胰高血糖素〔4〕⑦⑥、⑧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一、选择题1 .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B.细胞分裂素存在于植物体任何部位C.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D .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2 .以下四幅图有可能不是生长素引起的是〔〕5 .以下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举措是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6 .农业生产上应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难以奏效的是 A.处理托插的枝条促进生根 B.获得无籽果实C.除杀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D.促进果实成熟3.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不能倒转过来运输.其原因最可能是〔地心引力的作用 B.能量的供给所致 C. 载体的分布所造成D .光照方向的影响植物托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存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 其原因是〔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C.S 1 一明显向一边偏斜的棉花根系D.偏向一侧於一A.长的红景天B.4棵蚕豆排成十字形发芽植物造型之一7 .以下生产举措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是〔8 .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以下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A.脱落酸B.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D.生长素9 .右图表示一项生长素的研究实验,以下哪一项关于实验结果的表达理论上是正确的选项是 〔〕A . M 长得比N 长 B. N 长得比M 长C. M 弯向一侧而N 不弯曲D. N 弯向一侧而M 不弯曲10 .分析右图,对生长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 〔 〕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B.生长素在植株幼嫩部位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 .生长素浓度上下依次是 D > C > B > A 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 二、非选择题1 .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 设计实验如以下图所示. A 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 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 请分析答复问题:①生产无子番茄 ②培育无子西瓜③果树整枝修剪 ④带芽的枝条杆插 ⑤移栽植物时剪去局部叶片 ⑥棉花摘心A.①③B.②④C.⑤⑥D.②⑤光性, 琼脂(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 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 A 琼中确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3)③和④的现象均说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 布(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⑤和⑥组 的是排除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4)自然界中,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向光弯曲生长,是由于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 较 后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根据其作用取名为生长素.2 .某学校生物研究小组为研究生长素浓度对早期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欲设计一实验方案, 如你是其中一员,请你一起完成该研究方案.(1)实验假设:.(2)实验设计:材料用具:已萌发的萝卜种子假设干、移液管、培养皿、蒸储水、滤纸、生长素溶液 (浓度分别为 100 mg L 1、10 mg L 1、1 mg L 1、0.1 mg L 1、0.01 mg L 1)方法步骤: ①取6个培养皿,. ②用移液管.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收集数据. 实验结果:幼苗的生长情况如以下图:__________________ 部位产生某种脂块质分 的目100 mg L 110 mg L 1 1 mg L 1 0.1 mg L 1 0.01 mg L 1蒸储水据此初步判断促进幼苗生长的适宜生长素浓度的范围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 B 2, C 3 . C 4. B5 . B解析: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的现象.B选项中虽然去掉了顶芽,但是放了含生长素的羊毛脂,生长素仍然会从顶芽向下运输到侧芽,所以选Bo6 . D解析: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①促进托插的枝条生根;②促进果实发育;③预防落花落果.所以A、B正确;除杀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应用的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即高浓度抑制生长的原理,所以C正确.果实的成熟是乙烯的作用,所以选D.7 . D 8 . A 9 . A 10 . C二、非选择题1 . (1)胚芽鞘尖端(2)促进生长(3)少琼脂块(4)多口引味乙酸2. (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幼苗的影响不同(2)①编号并垫上滤纸②取等量的5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蒸储水分别滴入培养皿中③取等量的生长状况相同的已萌发的萝卜种子分别放入6个培养皿中④ 1 mg L 1〜10 mg L 1第4章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1 .以下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A . 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 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所有的棕头鸥2 .某同学在对一块5 000 m 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 选取了5个样点,每个样点4 m 2 ,发现5个样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A. 15 000B. 16 250C. 17 500D. 70 0003 .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以下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8 .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9 .以下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10 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5. 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关于其种群的数量变化,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 .先呈“ S〞型增长,后呈“ J〞型增长B.先呈“ J〞型增长,后呈“ S〞型增长C.种群数量到达K值以后会保持稳定D. 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6 .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A.种群处于衰退期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C.种群死亡率超过10%D.种群结构太复杂7 .以下图A、B为两个国家的人口的年龄组成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根据此图答复,哪一个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高〔〕8 .在群落演替中,以下哪一条最不可能发生〔〕A.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断变化9 .开始时物种数目增多,然后趋于稳定C.在初始阶段之后,群落中生物物种的总量下降D.无生命的有机物总量增多10 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繁殖水平较强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11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条件下,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初生演替的完整过程是〔〕A .地衣阶段、苔葬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12 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地衣阶段、苔葬阶段、森林阶段C.地衣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苔葬阶段、草本植物阶段D.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地衣阶段、苔葬阶段、非选择题1 . 20世纪50年代,有人将水葫芦带到非洲的刚果盆地,三年后,水葫芦征服了所有水生植物对手,反客为主,在刚果河上游1500公里的河道上蔓延,阻塞了航道.为了消灭水葫芦,当地政府花费巨资,沿河喷洒除草剂,但不到半个月,水葫芦又迅速生长起来.最后是请来了海牛,一条海牛每天能吃掉40多平方米的水葫芦,于是河道畅通了,刚果河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请答复:(1)水葫芦与其他水生植物的关系是(2)水葫芦在刚果之所以能战胜所有对手,并在河道上蔓延是由于.(3)通过上述例子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4)请运用生态学原理对分别用除草剂和海牛消除水葫芦的效果及其影响作出评价2 .请仔细阅读以下事例,利用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 1974年为18.7%, 1981年仅为8.35 %,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 裸实等珍贵药用的植物已经绝迹.事例二: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事例三:目前云南昆明滇池中水葫芦(又名凤眼莲,为水生直立和漂浮草本,繁殖迅速 )疯狂扩散,覆盖水面,遮住阳光,耗去水中氧,使许多鱼类死亡.加之蓝藻大量繁殖,导致滇池局部水域水质黏稠,发黑发臭.事例四:据国家林业局发布一项调查说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1)从以上事例中可以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而引起群落的演替?(2)你认为在草原地区,从预防草原群落的演替的角度出发,应如何合理利用草原?(3)以上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根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和进行.(4)水葫芦与其它水生植物的关系是生活在滇池中的所有生物构成,其中全部的水葫芦构成一个.(5)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 (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举措的首要目标是()A .开展生态旅游 B.开展畜牧业 C .增加木材产量 D .改善生态环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 D 2, C 3 . B 4. C 5. A 6. A7 . B解析: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动态变化主要依据种群的年龄组成. B图中幼年的人口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成年和老年的人口所占比例,所以年龄组成为增长型.8 . C9 . D解析:灌木比草本植物高大, “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10 . A解析:初生演替是在从未有过生物或有过生物生长却被彻底消灭的原生裸地中发生的生物演替.从岩石外表开始的群落演替为原生演替.陆地植物的原生演替过程大致经过地衣植物群落、苔葬植物群落、草本植物群落和木本植物群落阶段. 地衣、苔葬两个阶段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土壤的形成和积累方面,对小气候的影响还很不显著.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土壤继续增加,小气候也开始形成.同时土壤微生物和小型土壤动物的活力增强, 植物的根系可深入到岩石缝隙,因此环境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一些木本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到了森林群落阶段, 演替速度又开始减慢.二、非选择题1 . (1)竞争(2)当地养料、空间充裕,气候适宜,且没有天敌(或环境条件理想)(3)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4)用除草剂消灭水葫芦,费用大,有污染,且水葫芦很快适应,效果不佳.海牛以水葫芦为食,能有效限制水葫芦,本钱低且无污染2 . (1)滥采乱伐、掠夺式开发利用、引入外来物种、过度放牧等(2)在草原地区,应该科学地分析牧场白^载畜量,做到合理放牧(3)速度方向(4)竞争群落种群(5)D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选择题1 .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态学分类,草地、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及草地中的东亚飞蝗,可依次称为()A.生态系统、群落、种群B.种群、群落、生态系统C .群落、生态系统、种群D .种群、生态系统、群落2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海洋生态系统 B.陆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3 . 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物环境4 .在一个农田里最好使能量流向农作物,农民除草就是调整〔〕A.作物和杂草间的关系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D.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5 .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表示的是〔〕A.营养级与能量的关系B.各营养级能量利用率的关系C.食物链中各营养级捕食量的关系D.生物种类与能量的关系6.右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 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A .①一③一⑤ B.①一④一⑥C.②一③一⑤ D .①一③一⑥7 .以下可以称作生态系统的是〔〕A. 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 . 一个鱼缸中所有金鱼和水草8.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一堆长满苔葬的腐木上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B.生物群落C.种群9.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10 .关于碳循环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B.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C.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而消失二、非选择题1 .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设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答复:(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 ,猫头•〞射兔嘴冷鹰属,兔处于第营养级.4r(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草食昆虫 ----------------------- > 食虫吗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4)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 ,假设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那么猫头鹰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千克.2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手段,昆虫之间也存在着可用于交流的“信息〞,使昆虫表现出复杂的行为.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某种信息长距离传递实现的,如灯蛾的雌虫能吸引11公里外的雄蛾,天蚕蛾的雌虫腹部或停息过新羽化的雌虫的物体, 都能吸引雄虫.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的秘密,进行发如下实验:实验1 :将某昆虫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实验2: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实验3: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将雌虫放在诱捕器官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实验4: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根据上述实验,答复以下问题:(1)实验1中,放在诱捕器中的雌虫能够吸引雄虫,这是由于昆虫具有性.(2)实验1与实验2比拟说明.(3)实验2实验3比拟说明.(4)实验4汽油的作用是 ,但仍能捕捉到雄性昆虫,这说明(5)这个实验使人们受到启发,可能通过这种方法,来限制和诱杀害虫,请指出一种可能的做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1-4章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1-4章过关试题(范围:必修3 第1-4章)1.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A .血红蛋白 B .抗体 C .胰岛素 D .尿素2.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 发生剧烈的变化。
其中发挥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B.碳酸C.三磷酸腺昔D.钾离子3.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内部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B.突触小体将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与突触小泡移动的方向相同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4.微电流计连接的两个电极分别放在神经纤维膜的表面,并在图示位置给予一个足够强度的刺激。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微电流计偏转1次,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递的B.微电流计偏转1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递的C.微电流计偏转2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递的D.微电流计偏转2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递的5.图7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 、d 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 .兴奋由b 传至c 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 →cC .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D .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 的兴奋6.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I 、II 、III 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I-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II-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III-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
据此判断激素I 、II 、III 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 A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C 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 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7.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检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检测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最基本的生物单位?- A. 细胞- B. 分子- C. 组织- D. 器官答案:A2.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I. 大多数细胞都可以看见。
- II. 相同类型的细胞在机体内结合成组织。
- III. 细胞形态相同意味着其生理功能相同。
- IV.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答案:II、IV3. 以下哪个是人体生物碱性环境的维持机制?- A. 平衡内外环境浓度差- B. 组织呼吸产生酸性物质- C. 尿液的排泄作用- D. 体内酸碱平衡系统的调节答案:D...第二部分:简答题1. 简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并指出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包括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和细胞分裂四个阶段。
细胞分裂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细胞增殖:细胞分裂能够使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从而实现生物体细胞数量的增加。
- 组织修复和再生:细胞分裂能够代替老死细胞,修复受损组织并参与组织再生的过程。
- 遗传传递:细胞分裂是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通过细胞分裂,基因和遗传信息能够从一个细胞传递到下一代细胞。
2. 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蓝藻、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生物化学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如下:1. 光反应阶段:光能被捕获并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和高能物质ATP、NADPH。
2. 暗反应阶段:使用光能产生的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如葡萄糖)。
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氧气释放: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地球上大气中存在的重要气体之一,为维持生物呼吸提供必需的氧气。
- 有机物生产:光合作用能够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供给生物体进行能量和物质代谢。
- 碳循环: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促进碳循环和碳平衡,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生物必修三章试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三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A. 保护细胞B. 控制物质进出C. 传递信息D. 能量转换答案:B2.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细胞器?A. 线粒体B. 内质网C. 高尔基体D. 细胞核答案:D3.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是:A. 先加倍后减半B. 先减半后加倍C. 保持不变D. 先减半再减半答案:A4. 光合作用中,光能被转化为:A. 化学能B. 热能C. 机械能D. 电能5. 以下哪个过程不属于细胞呼吸?A. 有氧呼吸B. 无氧呼吸C. 光合作用D. 糖酵解答案:C6.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A. 纤维素B. 蛋白质C. 脂质D. 核酸答案:A7. 酶的催化作用特点是:A. 高效性B. 特异性C. 可逆性D. 以上都是答案:D8. 以下哪个选项是细胞凋亡的特征?A. 细胞体积增大B. 细胞核消失C. 细胞膜破裂D. 有序的细胞死亡答案:D9. 细胞周期中,DNA复制发生在:B. S期C. G2期D. M期答案:B10.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A. 细胞数量的增加B. 细胞形态的改变C.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细胞功能的丧失答案:C11. 以下哪个激素不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A. 胰岛素B. 甲状腺素C. 肾上腺素D. 消化酶答案:D12. 以下哪个选项是细胞衰老的特征?A. 细胞体积增大B. 细胞核增大C. 细胞内水分减少D. 细胞分裂能力增强答案:C13. 以下哪个选项是细胞癌变的特征?A. 细胞形态改变B.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C. 细胞分裂能力增强D. 以上都是答案:D14. 以下哪个选项是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A. 细胞凋亡是有序的,细胞坏死是无序的B. 细胞凋亡是被动的,细胞坏死是主动的C. 细胞凋亡是可逆的,细胞坏死是不可逆的D. 细胞凋亡是病理性的,细胞坏死是生理性的答案:A15. 以下哪个选项是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A.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B. 细胞周期蛋白非依赖性激酶C. 细胞周期蛋白独立性激酶D. 细胞周期蛋白无关性激酶答案:A16. 以下哪个选项是细胞凋亡的调控因子?A. Bcl-2B. CaspaseC. FasD. 以上都是答案:D17. 以下哪个选项是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A. DNA损伤B. 蛋白质合成错误C. 细胞内自由基积累D. 以上都是答案:D18. 以下哪个选项是细胞癌变的分子机制?A. 原癌基因激活B. 抑癌基因失活C. 细胞周期调控失常D. 以上都是答案:D19. 以下哪个选项是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共同点?A. 细胞膜破裂B. 细胞内水分减少C. 细胞内DNA断裂D. 细胞内酶活性丧失答案:C20. 以下哪个选项是细胞周期的调控因子?A. CyclinB. CDKC. p53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膜中的_________含量。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前四章测试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前四章测试题1.右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02等物质B.②处渗透压下降会促进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C.③中产生的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2.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身体各处。
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 B.白蛋白减少,会使尿液量增多C.白蛋白减少,02运输能力减弱 D.白蛋白增多,机体免疫力增强3.一个人剧烈运动大量排汗后,却不感到口渴,这是因为A.丢失的水的质量比盐的质量大B.丢失的盐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C.丢失的水的比例比盐的比例大D.丢失的盐的比例比水的比例大4.下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
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和肝脏B.激素a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激素b的化学本质是多肽C.当激素a分泌过多时,可反馈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D.激素b能促进肝糖元、脂肪分解5.正常人空腹时,100 mL血液中含葡萄糖约80~120 mg。
甲、乙两人分别口服100g葡萄糖液之后,连续测其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右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最合理的是A.甲的肝脏正常,调节血糖浓度的反应较快B.乙的肝脏异常,调节血糖浓度的反应较慢[来源:学科网]C.甲的肝脏异常,能快速吸收葡萄糖使血糖升高D.乙的肝脏正常,能快速调节血糖浓度至正常范围6.将大白鼠从25℃移至O℃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A.耗氧量减少,散热量增加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7.为验证胰岛素具降血糖的作用,设计方案时,若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下列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先生理盐水,后胰岛素溶液B.先葡萄糖溶液,后胰岛素溶液C.先胰岛素溶液,后生理盐水D.先胰岛素溶液,后葡萄糖溶液8.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综合测试试题(附:参考答案)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尿素、神经递质、氨基酸②麦芽糖、O2、葡萄糖③葡萄糖、抗体和胰岛素④丙酮酸、呼吸酶、糖被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2.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不同B.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A液减少C.3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3.某海洋动物的体温一直保持在40℃左右,现将其组织细胞离体培养,测定细胞在不同温度下的耗氧速率,并绘出相应的曲线。
该曲线应为()4.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与BC段时间相同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降低5.右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6.下面是有关人体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溏素对血糖浓度变化影响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当小肠大量吸收葡萄糖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B.若数小时未进食,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加C.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D.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脏分解糖元7.检测某同学体内的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数目皆正常。
但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后,体内抗B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数量却很低,可能的原因是()A.T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B型肝炎疫苗导致B型肝炎病毒大量繁殖C.B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D.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无法正常增8.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论述,正确的是()A.免疫球蛋白与某单细胞的病菌结合抑制该病菌的繁殖属于细胞免疫B.一种抗原只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C.淋巴细胞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D.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等9.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完整版)生物必修三综合练习(带答案)精品
生物必修3训练题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 .肺泡腔内的气体B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 .心室腔内的血浆D .膀胱腔内的尿液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 .儿童患佝偻病C .细胞代谢紊乱 D .成年人患肌无力病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 、CO 2、血红蛋白、淀粉、尿素B 、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 2OC 、Na +、O 2、葡萄糖、血浆蛋白D 、Ca 2+、载体、氨基酸、糖原4.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 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5.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环境温度下降,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 .接受抗原刺激,T 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C .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D .饮食过咸,尿量减少6.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
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III 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III 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C.Ⅰ核酸 Ⅱ核糖核酸 III 脱氧核糖核酸 Ⅳ信使RNAD.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 III 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7. 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g 葡萄糖后,在180min 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a 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B .4条曲线在前30min 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C .b 在120min 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物质D .c 、d 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8.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感受器和效应器应该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中B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感受这种刺激后,在下丘脑产生渴觉,进而调节对水的摄入量C .突触的结构决定了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导D .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细胞膜,也可以是肌细胞膜等9. 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高一生物试题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0分)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2. 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A.①B.②C.③D.④3.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4.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5.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血浆→组织液→靶细胞C.组织液淋巴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6.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7.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8.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9.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体液、体液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10.下列属于人在寒冷中的身体变化的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液分泌增多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⑥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多⑦骨骼肌颤栗⑧代谢活动增强A.①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⑤⑥⑦C.④⑤⑥⑦⑧ D.①③④⑦⑧11.在下列研究激素的实验中,实验处理不会取得预期结果的是( ) A.注射甲状腺激素使正常幼鼠发育加快B.切除哺乳期雌鼠的垂体使其乳汁分泌减少C.通过研磨鼠的胰腺来获取胰岛素D.给幼年雄鼠喂食含雄激素的食物可使其性早熟12.如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如果从b点给予一定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兴奋)的是()A.只有cB.只有dC.只有c、dD. a、c、d13.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B.寒冷环境下,产热途径有立毛肌、骨骼肌和肾上腺C.寒冷环境下,由皮肤向外散失的热量少于炎热环境下D.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体表蒸发是惟一散热途径14.下图为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据图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 .血糖升高刺激胰腺分泌C ,从而使血糖降低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B .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腺分泌D ,从而使血糖上升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 .分泌物C 与D 表现为拮抗作用D .血糖的平衡是神经调节与激素凋节共同作用的结果15.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 .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 .①中内容物使b 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D . 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1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17.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 .刺激强度的大小B .感受器的兴奋性C .中枢突触的数目D .效应器的兴奋性 18.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A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B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C .雌激素和孕激素D .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19.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①呆小症 ②糖尿病 ③侏儒症 ④白化病 ⑤镰刀型贫血症 ⑥夜盲症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②③D.①③⑥ 神经 下 丘 脑 胰 腺 C D(-) (+) 血糖升高 血糖下降 神经20.如果母鸡长出公鸡的鸡冠和羽毛,并好斗,那么发生这种变化的最大可能是A.注射了生长激素B.除去了母鸡的卵巢C.移植了睾丸D.除去卵巢,移植了睾丸21.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22.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A.B细胞 B.T细胞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23.下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成浆细胞B.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的抗体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D.图中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24.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用HLA表示 B.主要侵犯人体T细胞C.常用AIDS表示 D.先使体液免疫功能严重缺损,继而影响细胞免疫25.人类对感冒病毒好象很无奈,感冒刚好有可能再感冒,主要原因是 ( )A. 人体中没有抵抗感冒的物质B. 人体效应T细胞失去了功能C. 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病毒的破坏D. 感冒病毒的变异性极大2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A.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D.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直接引起相关的症状27.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A.背地(心)生长B.向水平方向生长C.向光生长D.无法确定28.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29.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B.细胞分裂素促使果皮细胞转变成与母本相同的基因型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D.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主要促进果实的发育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30.在一棉花植株上,正确反映各部位生长素浓度分布情况的是( ) A.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B.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C.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D.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31.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 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a B.b C.c D.d32.校园里种植的松树,主干粗壮,生长旺盛,两侧枝很细弱,主要原因在于()A.侧芽缺乏生长素B.侧芽产生的生产素过少C.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D.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过多33.如下图所示,4种相同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4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②号和④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一孔,使光线能射入,如果要研究光与茎生长的关系,可选择的装置是()A.②和④B.③和④C.①和②D.①和③34.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是()①培育无子番茄②培育无子西瓜③果树整枝修剪④带芽的枝条扦插⑤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⑥棉花摘心A.①③B.②④C.⑤⑥D.②⑤35.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一组()①一株槐树上的全部槐尺蠖②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③海洋中的全部藻类植物④一个池塘中的全部软体动物⑤广口瓶中饲养的全部果蝇A.①④ B.②③ C.①⑤ D.④⑤36.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37.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曲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C.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D.种群增长率不受种群密度制约38.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39.近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适当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40.右图为鱼塘中的鱼的数量增长曲线,为了使鱼塘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应做到适时捕捞。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超过t4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3KB.超过t3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4KC.超过t2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2KD.超过t1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341.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
这些生物构成了()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态因子42.生物群落的特点有()①有一定的分层结构②生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③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④最底层是草本植物⑤高层是木本植物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③⑤43.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44.角鮟鱇生活在深海区,其雄性个体很小,寄存在雌性个体的头部或体侧,从雌鱼血液中吸收养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寄生B.种内互助C.共生D.种内斗争45.下列实例中,属于捕食关系的是A.某些水体中的鲈鱼成体以本物种的幼鱼为食B.大猫熊主要以箭竹的嫩枝和嫩叶为食C.动物饮水D.水蛭用口器刺破河蚌体表吸食血液46.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中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47.在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大约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①干涸池塘阶段;②灌木阶段;③乔木阶段;④草本植物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