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

合集下载

古代礼仪小故事最新12篇

古代礼仪小故事最新12篇

古代礼仪小故事最新12篇古人文明礼仪的故事篇一诚信知礼--燕昭王求贤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闵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

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

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

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

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

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

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

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

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

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

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

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呢?”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

”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

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

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一些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

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

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

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

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

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2个)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2个)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2个)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那么,大家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文明礼仪小故事吗?下面小编分享12个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2、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3、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4、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礼仪经典小故事

礼仪经典小故事

礼仪经典小故事社会一直以来都在提倡讲文明,懂礼貌,然而,如今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不文明的人与现象,而这些终将影响社会的发展。

即便如此,从古至今也存在一些非常注重文明的人,那么我们就一起阅读ta们的故事,并且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一、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三、孔融让梨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文明礼仪的故事

文明礼仪的故事

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时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他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父亲问他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孔融回答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这个故事展示了孔融的谦让和注重兄弟之礼的品质。

2.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这个故事展示了孔子对老师的尊敬和谦逊的态度。

3.柯莉萍的委屈奖: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

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

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

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

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这个故事展示了柯莉萍的礼貌和耐心,以及她对于职业的敬业精神。

4.陆晓慧的尊重:陆晓慧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识的人,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

他从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

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他说:“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这个故事展示了陆晓慧的谦逊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5.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古代礼仪小故事30则

古代礼仪小故事30则

古代礼仪小故事30则1. 孔子的谦逊。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鲁国做官。

有一次,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对他说,“你是孔丘吧?我听说你很聪明,但是你的衣服穿得太好了,不像一个官员。

”孔子听了之后,立刻回家换上了朴素的衣服。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穿过华丽的衣服。

2. 孟子的孝心。

孟子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后,他每天都到坟前去拜祭。

有人问他,“你父亲已经死了,为什么还要每天来这里?”孟子答道,“我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天都在忧虑我,现在他已经去世了,我更应该来这里尽孝。

”。

3. 周公的廉洁。

周公是周朝的一位贤臣,他在任官的时候非常廉洁。

有一次,有人送给他一匹名贵的马,周公拒绝了,并说,“我不能接受这样贵重的礼物,以免影响我的公正。

”他的廉洁品质让人们敬佩不已。

4. 孝文帝的宽容。

汉武帝刘彻有一个弟弟叫刘澜,刘澜品行不好,但是汉武帝却对他非常宽容。

有人问他为什么,汉武帝说,“兄弟之间应该互相宽容,不能因为他的过错就剥夺他的地位。

”。

5. 韩非子的忠诚。

韩非子是秦朝的一位重要宰相,他对秦始皇非常忠诚。

有一次,秦始皇问他,“如果你的父亲和我同时掉进水里,你会先救谁?”韩非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先救您,因为您是国家的君主。

”。

6. 荀子的正直。

荀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非常正直。

有一次,他担任官职时,有人送给他一些贵重的礼物,他拒绝了,并说,“我不能接受这些礼物,以免影响我的公正。

”。

7. 孟子的仁爱。

孟子曾经说过,“仁者爱人,义者敬人。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有仁爱之心,善待他人,尊重他人,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8. 墨子的兼爱。

墨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他提出了“兼爱”的思想,认为人们应该不分亲疏,平等对待所有的人,这样社会才能和谐。

9. 孔子的孝道。

孔子曾经说过,“孝顺父母,是为孝。

”他认为,孝顺父母是人们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只有孝顺父母,才能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10. 汉武帝的明君之道。

中外礼仪故事

中外礼仪故事

中外礼仪故事古今中外礼仪的故事篇一:名片的失误某公司新建的办公大楼需要添置一系列的办公家具,价值数百万元。

公司的总经理已做了决定,向A公司购买这批办公用具。

这天,A公司的销售部负责人打电话来,要上门拜访这位总经理。

总经理打算,等对方来了,就在订单上盖章,定下这笔生意。

不料对方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了2个小时,原来对方听说这家公司的员工宿舍也要在近期内落成,希望员工宿舍需要的家具也能向A公司购买。

为了谈这件事,销售负责人还带来了一大堆的资料,摆满了台面。

总经理没料到对方会提前到访,刚好手边又有事,便请秘书让对方等一会。

这位销售员等了不到半小时,就开始不耐烦了,一边收拾起资料一边说:“我还是改天再来拜访吧。

”这时,总经理发现对方在收拾资料准备离开时,将自己刚才递上的名片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对方却并没发觉,走时还无意从名片上踩了过去。

但这个不小心的失误,却令总经理改变了初衷,A公司不仅没有机会与对方商谈员工宿舍的设备购买,连几乎到手的数百万元办公用具的生意也告吹了。

A公司销售部负责人的失误,看似很小,其实是巨大而不可原谅的失误。

名片在商业交际中是一个人的化身,是名片主人“自我的延伸”。

弄丢了对方的名片已经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更何况还踩上一脚,顿时让这位总经理产生反感。

再加上对方没有按预约的时间到访,不曾提前通知,又没有等待的耐心和诚意,丢失了这笔生意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古今中外礼仪的故事篇二:被拒绝的生日蛋糕有一位先生为一位外国朋友订做生日蛋糕。

他来到一家酒店的餐厅,对服务小姐说:“小姐,您好,我要为我的一为外国朋友订一份生日蛋糕,同时打一份贺卡,你看可以吗?”小姐接过订单一看,忙说:“对不起,请问先生,您的朋友是小姐还是太太?”这位先生也不清楚这位外国朋友结婚没有,从来没有打听过,他为难地抓了抓后脑勺想想说:“小姐?太太?一大把岁数了,太太。

”生日蛋糕做好后,服务员小姐按地址到酒店客房送生日蛋糕,敲门,一女子开门,服务员小姐有礼貌地说:“请问,您是怀特太太吗?”女子愣了愣,不高兴地说:“错了!”服务员小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拾头看看门牌号,再回去打个电话问那位先生,没错,房间号码没错。

礼仪小故事简短及寓意

礼仪小故事简短及寓意

以下是20个简短的礼仪小故事及寓意:1.宰相刘罗锅的故事:有一天,刘罗锅请乾隆皇帝到家中做客。

乾隆皇帝看到他的房子很小,环境很简陋,心中有些不满。

刘罗锅微笑着解释说:“皇上,您看,我的房子虽然小,但可以容纳天下最大的财富。

”乾隆皇帝听后很感动。

寓意:谦虚、低调的礼仪比奢华的物质更重要。

2.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四岁时,有一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些梨子,让他分给家人吃。

孔融把最小的梨子留给自己,把最大的梨子分给了他的哥哥和弟弟。

寓意:尊重和关爱他人是礼仪的核心。

3.列宁的故事:有一次,列宁去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不知道他是列宁,就问他:“您是先理发还是先洗头?”列宁回答:“先理发。

”理发师给列宁理完发后,发现他的头发里还有许多污垢,便问:“您已经理完发了,怎么头发里还有污垢?”列宁回答:“因为我今天要参加重要会议,希望你为我理一个干净整洁的发型。

”理发师听后很感动。

寓意:尊重和关心对方是一种良好的礼仪。

4.曾子避席的故事:有一次,曾子在孔子身边侍坐。

孔子问他:“你知不知道什么是孝?”曾子立即站起来回答:“我知道,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

”孔子听后很满意。

寓意:尊重长辈,关心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少年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年轻时,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他去拜老子为师。

他谦虚地向老子请教问题,老子耐心地解答了他的问题。

孔子学习结束后,老子送他一本书作为礼物。

寓意:尊师重道,虚心学习是成为大师的必经之路。

6.鲁迅的故事:有一次,鲁迅去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见他穿着简朴,就随便给他理了一个头发。

鲁迅看了看说:“你理发的技术很好,可惜给我不懂得欣赏。

”理发师听了有些不快。

鲁迅又说:“没关系,下次你如果再给我理发时,我会认真欣赏你的技术。

”寓意:不要以貌取人,要以人的内在品质为重。

7.钢琴家与鞋匠的故事:有一个著名的钢琴家去鞋匠家定做一双鞋。

鞋匠问:“您是要柔和型、坚固型还是实用型的鞋子?”钢琴家回答:“我需要一双最完美的鞋子。

中华礼仪故事

中华礼仪故事

中华礼仪故事1. 《孔融让梨》:嘿,你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吧?那时候啊,孔融才四岁。

有一次,一家人一起吃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他哥哥们都很奇怪呀!就问他:“你为啥不拿大的呀?”孔融却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们吃。

”哇,小小的孔融多有礼貌、多懂事啊!这故事不正告诉我们要懂得谦让吗?2. 《张良拜师》:咱说说张良拜师的事儿哈。

张良有次在桥上碰到个怪老头,那老头故意把鞋扔到桥下,还让张良去捡,张良虽然很郁闷,但还是去捡了。

嘿,你说这老头怪不怪?然后老头又让张良给他穿鞋,张良也忍住照做了。

没想到老头最后竟然说要教张良本事,这真是太神奇了!张良的忍耐和尊敬不就给他带来了机会吗?3. 《程门立雪》:有个叫杨时的人呀,为了请教问题,在大雪天去拜见程颐。

到了那儿,程颐在睡觉呢,杨时就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雪都下得那么厚了,他也一动不动。

等程颐醒来,看到杨时在雪地里,那得多感动啊!这难道不就是对老师尊敬的最好体现吗?4. 《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要跟着,她就哄孩子说回来杀猪给他吃。

结果曾子真的就把猪杀了,别人就说他傻呀,跟孩子说的话咋能当真呢?但曾子可不这么认为。

难道曾子这样诚实守信的行为不值得我们学习吗?5. 《黄香温席》:黄香小时候可孝顺啦!冬天的时候,他怕父亲睡觉冷,就自己先钻进被窝,把被子捂热了再让父亲睡。

哎呀,这么小的孩子就这么贴心,多让人感动呀!这不就是对父母的关爱吗?6. 《卧冰求鲤》:王祥的继母对他不好,但他还是很孝顺。

继母生病了想吃鱼,大冬天的,河面都结冰了,王祥就躺在冰上,想用体温把冰融化来捉鱼。

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行为啊!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对长辈心怀敬意呢?这些中华礼仪故事都充满了正能量,它们告诉我们要懂谦让、知尊敬、守诚信、讲孝顺,我们都应该把这些美德传承下去啊!。

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

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

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篇一:玉帛成干戈公元前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

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则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

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

正好第二天是齐顷公设宴招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

第二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起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寻开心,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不辞而别。

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

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著名的“鞍之战”。

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篇二:杨香扼虎救亲杨香扼虎救亲是一个中华传统礼仪故事。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

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收割庄稼。

两人刚走到半路上,突然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杨香的父亲便往回跑。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

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渐渐元气大泄,磨着牙齿,终于断了气。

杨香的父亲终于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伤害。

后人为赞扬杨香写文记曰:杨香,年十四岁。

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

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

古人礼仪小故事

古人礼仪小故事

古人礼仪小故事在古代中国,礼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承和社交行为。

古人们非常注重礼仪,他们把礼数视为一种聚集人心、增进感情的妙方。

在古人的生活中,有很多精彩有趣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通过讲究礼仪,展现出了古人的风范和智慧,下面就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人礼仪小故事。

1、齐宣王接见孔子公元前490年,孔子得到齐国宣王的邀请前来齐国,在前往的路上,孔子多次遭到齐国士兵的阻挠与恶意对待。

但孔子并没有因噎废食,在面对齐宣王时,他没有抱怨和诉苦,而是表现出了一位大家风范。

当孔子进入宣王宫殿时,他端坐在座位上,而没有像其他客人那样跪拜。

这种表现迅速引起了宣王的注意,他问孔子为什么不下拜,孔子微笑着回答道:“拜见大王,座位已经安排好了,请问我还需要下拜吗?”这时候齐宣王恍然大悟,他感叹孔子这种礼貌与文明的表现,立即拿出几个重要问题向孔子请教,并派遣使者送孔子道别。

2、周公谦虚接見商朝贵族周公是周朝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有着无比崇高的声望。

但是,周公从来不将自己的地位视为绝对,而是常常以一种很低调的方式来接见贵族和官员。

在一次接见商朝贵族时,周公让所有人都跪拜等待,只有自己穿着朴素的衣服站在门前。

商朝的贵族几乎都不敢抬头看周公,只有一个名叫史温的商朝大官,他认为周公的这种态度过于过分了,于是他对周公嘲笑道:“我看不出来你究竟有什么本事,但是你却使得其他贵族如此恭敬,这只能表明你欺骗了他们。

”周公听到这个人的嘲讽就开始讲道理,他告诉史温自己所做出的一切,包括停战抗暴,以及各种美术文化的推广,以及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

正是这种以谦虚为基础的接见方式,才触动了史温的心灵,而且也赢得了周公更多的声望。

3、庄子教训鲁缙鲁缙是古代的一个有名客人,他经常因为自卑而向着更高的品质奋斗着,但是他所作所为却丝毫不关心别人的利益。

因此,在庄子看来,鲁缙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人,他的礼仪行为非常虚伪。

庄子最终决定要教训鲁缙,于是他开始表现出高尚的礼节,让人们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古人讲礼仪的故事

古人讲礼仪的故事

古人讲礼仪的故事在古代中国,礼仪文化一直被视为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的基石。

为了崇尚礼仪,许多故事流传至今,它们不仅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我们现代人学习尊重他人、维持良好人际关系有着深刻的启示。

以下是一些讲述了古人讲礼仪的经典故事。

故事一:《晏子使楚》晏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被齐国派往楚国访问,目的是借楚国的力量来帮助齐国对抗鲁国。

晏子在楚国逗留期间,一直秉持着尊重礼仪的原则。

有一天晏子听说楚国君王正在举行盛大的宴会,他立刻向君王请辞并表示自己不能参加。

君王很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参加宴会呢?”晏子答道:“齐国君王正在受困,为了尊重他的困境,我不能在这个时候参加宴会。

”君王听后深为感动,对晏子产生了极高的好感。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晏子把对他国君王的尊重放在个人享乐之上,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处境和感受,积极维护社会的和谐关系。

故事二:《曹刿论战》《曹刿论战》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典籍《战国策》中的一篇文章。

这个故事以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臣曹刿用权谋和巧妙策略来达到自己国家的利益。

曹刿在迎娶妻子的婚礼上,齐国的大臣田单前来探望。

田单知道曹刿是个聪明能干的人,便向他请教对付强敌秦国的方法。

曹刿提出了一个有关礼仪的谋略:“眼下秦国野心勃勃,渴望一统天下,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点,以礼待之。

在正式交战之前,我们把赵国的公主和秦国的君王联姻,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保持与秦国的友好关系,同时也可观察他们的动向。

”田单听后立即回去执行,后来果然把赵国与秦国成功地结成了联姻关系。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曹刿利用了婚姻这一司空见惯的礼仪制度,达到了国家的利益最大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来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运用礼仪制度。

故事三:《礼仪的力量》南宋时期,有个叫张耳的年轻人,常常因为骑着马在街上左冲右撞,骚扰市民。

古代礼仪小故事30则

古代礼仪小故事30则

古代礼仪小故事30则1. 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强调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据传,孔子小时候曾经在家里偷吃肉,被母亲发现后,母亲没有责骂他,而是教育他说,“做人要懂得分寸,要懂得礼仪。

”这件小事让孔子铭记终身,也影响了他后来的思想和行为。

2. 孟子的故事。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强调人性本善,提倡仁政。

据传,孟子小时候曾经在家里玩耍,不小心打破了花瓶,母亲并没有责骂他,而是温和地告诉他,“做事要小心,要懂得礼仪。

”孟子从小受到母亲的教育,对礼仪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3. 周公旦的故事。

周公旦是周朝的开国功臣,他在周文王时期曾经担任重要职务,他提倡礼乐制度,倡导礼仪之道。

据传,周文王曾经让周公旦去处理一起家族纠纷的案件,周公旦在处理案件时,不仅公正无私,而且讲究礼仪,最终成功化解了纠纷,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4. 古代宴会的故事。

在古代,宴会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人们在宴会上不仅可以享受美食,还可以交流感情,增进友谊。

在古代的宴会上,人们讲究礼仪,比如进餐时要注意用餐姿势、言谈举止,以及对长辈的尊敬等,这些礼仪规范体现了古代人们的文明素养和修养。

5. 古代婚礼的故事。

古代的婚礼是一种庄重而隆重的仪式,人们在婚礼上讲究礼仪,比如新郎新娘要穿着整齐,家长要行三拜九叩之礼,亲友要送上祝福和礼品,这些礼仪规范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婚姻的尊重和珍视。

6. 古代祭祀的故事。

古代的祭祀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人们在祭祀活动中讲究礼仪,比如要穿着整齐、言谈举止要庄重、祭品要精美等,这些礼仪规范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崇敬。

7. 古代官员的故事。

古代的官员在处理政务时,也要讲究礼仪,比如要遵守朝廷规章、言行举止要庄重、对待百姓要公正等,这些礼仪规范体现了古代官员的廉耻和公正。

8. 古代学子的故事。

古代的学子在求学时也要讲究礼仪,比如要尊师重道、勤奋好学、礼让同窗等,这些礼仪规范体现了古代学子的文明素养和修养。

古人礼仪小故事(5篇)

古人礼仪小故事(5篇)

古人礼仪小故事(5篇)古人礼仪小故事(精选5篇)古人礼仪小故事篇1程门立雪杨时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颗、程颐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颗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颖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0_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古人礼仪小故事篇2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集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1squo;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中外名人礼仪小故事

中外名人礼仪小故事

中外名人礼仪小故事中外名人礼仪小故事(通用11篇)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外名人礼仪小故事(通用11篇),希望能帮到大家!中外名人礼仪小故事篇1张良年轻时在下邳桥遇见一个老者,老人故意把鞋子掉下桥,让张良拾上来并给自己穿上,张良耐着性子一一照办。

老者约张良五天后再来此处相会。

五天后,张良到达时,早已等候多时的老者责备他与老人约会不该迟到,约他五日后再见面。

哪知五天后张良又比老者迟来了一步。

老者很生气,让张良五天后再来。

四天过去了,张良吸取了教训,半夜便在桥上等着老者的到来。

老者满意地笑了,并把一部奇书《太公兵法》赠送给他。

张良认真学习这部兵书,帮助刘邦打败项羽,最终成为汉初名臣。

“张良拾鞋”这个小故事被历代传为佳话,它告诉我们:能忍小忿,方成大谋;尊敬长辈,受益终身。

诚实守信宋庆龄小时侯,一天,全家要到伯伯家做客,走到大门时,宋庆龄突然停下脚步。

“怎么了,孩子?”爸爸奇怪地问。

“我不能去了。

我已经答应过小珍,今天上午教她叠花篮。

”宋庆龄答道。

小珍是宋庆龄的同学。

“哦,是这样。

”父亲松了口气。

“以后再教她吧,今天下午,或者明天,不都可以吗?”“不行不行,我跟她约好的。

”宋庆龄忙说。

“不要紧,明天再向她解释一下,要不,道个歉也可以嘛。

”爸爸继续劝说着。

“不,你说过,做人要守信用。

要是我忘记了约会,明天向她道歉是可以的。

可是,我并没有忘记呀,我不能言而无信。

”宋庆龄坚定地说。

宋庆龄送家里人出门后,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地等候起来。

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可是,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

妈妈心疼地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宋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寂寞。

可是,我还是觉得很快活,因为,我心中坦然。

”宋庆龄信守诺言,宁可不去伯伯家看鸽子,也要等候小珍,而且空等一天也心中坦然,这是守信用的表现。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汇编9篇)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汇编9篇)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汇编9篇)关于礼仪的小故事第1篇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

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哥哥道:“都记住了。

你呢?”孔丘说:“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把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

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

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

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

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

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

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

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第2篇小狐狸是个有礼貌的孩子,心地非常善良,这天,妈妈领着小狐狸去乡下的外婆家,小狐狸乘着大客车,大客车里很多的人,小狐狸开心的依偎在妈妈怀里。

大客车停下,又有人上来了,人越来越多,很快座位就被占满了,这时山羊奶奶和狗先生上了车,可是车上只剩下一个座位了,山羊奶奶因为腿脚不方便,被身后的狗先生抢了个先,狗先生不打算让座。

名人文明礼仪故事

名人文明礼仪故事

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在古代,礼仪文明一直被视为高尚道德的象征,是人们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基础。

名人作为社会的风向标和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也一直备受关注。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名人文明礼仪的故事,让我们一同领略他们闪光的一面。

故事一:孔子的仁德之风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不仅在儒家思想的发展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以其高尚的礼仪文明风范而著称。

据传,孔子曾经有一次与一位学生共乘一辆马车。

当时,孔子在车里,而学生则在车外拉车。

突然下起了大雨,学生浑身湿透却没有抱怨,继续为孔子拉车。

孔子看到这一幕,深为学生的勤恳和忍耐所感动,立刻邀请他上车与自己并肩坐。

孔子的这个举动彰显了他对学生的尊重,也反映了他身为伟大思想家的谦逊和仁爱之心。

故事二:尼尔斯·玻尔的贵族风度尼尔斯·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量子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拥有贵族风度的他时常展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有一次,尼尔斯·玻尔来到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在一个会议上,他发表了一段对同行学者研究的建设性评论。

不料,这段评论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质疑并对他进行了反驳。

尼尔斯·玻尔丝毫没有动怒,反而千方百计地给予对方最大限度的尊重和理解,并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专门表达了对反驳对方的赞美。

尼尔斯·玻尔的这一举动展现出他作为一个科学家的风度和胸怀,彰显出他对学术界的尊重和包容。

故事三:奧黛麗·赫本的随和谦逊奧黛麗·赫本是二十世纪最受欢迎的电影女演员之一,她不仅以演技获得了众多奖项,同时也因其优雅的仪态和高尚的品味而备受赞誉。

据说,她曾经参加一次公开拍卖会,在一位竞拍者不慎失手摔碎了拍品时,赫本立即上前帮忙清理,并亲自道歉。

她以自己的谦逊和大度向众人展示出一个名人应有的文明礼仪,将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融入到平凡的行动中。

故事四:乔治·华盛顿的宽容与和谐乔治·华盛顿是美国国父之一,他是美国历史上首位总统,也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领导人。

古今中外礼仪故事_故事大全

古今中外礼仪故事_故事大全

古今中外礼仪故事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今中外礼仪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今中外礼仪故事篇一:廉蔺交欢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

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

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

一定要侮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

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

”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

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

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

”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

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

”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

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
导读: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篇一: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 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

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则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

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

正好第二天是齐顷公设宴招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

第二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起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寻开心,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不辞而别。

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

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著名的“鞍之战”。

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篇二:杨香扼虎救亲
杨香扼虎救亲是一个中华传统礼仪故事。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

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收
割庄稼。

两人刚走到半路上,突然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杨香的父亲便往回跑。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

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渐渐元气大泄,磨着牙齿,终于断了气。

杨香的父亲终于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伤害。

后人为赞扬杨香写文记曰:
杨香,年十四岁。

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

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

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篇三:孟子休妻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一生的成就,与他的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孟母是一位集慈爱、严格、智慧于一身的伟大的母亲,早在孟子幼年时候,便位后人留下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故事。

孟子成年娶妻后,孟母仍不断利用处理家庭生活的琐事等去启发、教育他,帮助他从各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格。

有一次,孟子的妻子在房间里休息,因为是独自一个人,便无所顾忌地将两腿叉开坐着。

这时,孟子推门进来,一看见妻子这样坐着,非常生气。

原来,古人称这种双腿向前叉开坐为箕踞,箕踞向人是非常不礼貌的。

孟子一声不吭就走出去,看到孟母,便说:“我要把妻子休回娘家去。

”孟母问他:“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她既不懂礼貌,又没有仪态。

”孟母又问:“因为什么而认为她没礼貌呢?”,“她双腿叉开坐着,箕踞向人,”孟子回道:“所以要休她。

”“那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孟母问。

孟子便把刚才的一幕说给孟母听,孟母听完后说:“那么没礼貌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妻子。

难道你忘了《礼记》上是怎么教人的?进屋前,要先问一下里面是谁;上厅堂时,要高声说话;为避免看见别人的隐私,进房后,眼睛应向下看。

你想想,卧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声、不低头就闯了进去,已经先失了礼,怎么能责备别人没礼貌呢?没礼貌的人是你自己呀!”
一席话说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没提什么休妻子回娘家的话了。

【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
1.古今中外礼仪故事
2.古今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大全
3.古今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
4.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5.礼仪价值小故事
6.职业礼仪小故事
7.国学礼仪小故事
8.礼仪知识小故事
上文是关于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