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两宋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史》思考题

《中国教育史》思考题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 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 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 "成均" )和( "庠" )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答: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育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为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本条件,有利于年长一代向年青一代传授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与原始生活的需要和生产技能是相应的。

原始人类的教育意识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将知识传授给别人、向别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很低,但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发现和积累,教育的意识性、目的性、计划性不断得到加强,最终摆脱教育与生活混同的状态。

2、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 序),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高考历史专题《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的统一》三年真题汇总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的统一》三年真题汇总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的统一》三年真题汇总含答案2023年1.(2023年北京)北宋初年统治者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规模,提高士人的地位。

这些措施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特点是()A.无为而治B.戒奢从简C.崇文抑武D.严刑峻法【答案】C【解析】北宋统治者从宿将手中收回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规模,提高士人地位等措施,反映出其崇文抑武的治国特点,C项正确;无为而治与“扩大科举规模”等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统治者戒奢从简的做法,排除B项;严刑峻法与“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等不符,排除D 项。

故选C项。

2.(2023年北京)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

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①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③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④门第观念日趋淡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政府干预,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更为松弛,体现了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①正确,宋代贱民基层显著减少,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体现了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③正确;宋代伴随着科举制的日益完善,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局面,体现了门第观念日趋淡化,④正确,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并没有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中国古代外戚和宦官专权较为明显的朝代是东汉晚期、唐代晚期和明代晚期,②错误,排除ABD项。

故选C项。

3.(2023年北京)在地方管理上,元朝进行了制度创新,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南、北面官制C.猛安谋克制D.行省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为行省制,D项正确;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排除A项;南、北面官制度是辽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猛安谋克制是金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

宋朝的法律

宋朝的法律

• • • •
四、债 (一)债的发生 (二)债的担保 (三)债的履行和消灭
• (四)契约形式 • 1买卖契约 • 2借货契约 • 3租佃与租赁契约 • 4合伙契约 • 5信用契约
• • • •
五、婚姻、家庭与继承 (一)婚姻 (二) 家庭 (三)继承
第五节 经济法律
• 一、农业立法 • 二、手工业立法

交 子
第七节 司法制度
• • • • • • 一、司法机关体系的变化 二、诉讼制度 三、审判制度 (一)刑事审判 (二)民事审判 四、狱政
第二节 两宋的法律地位
律学成就: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洗冤集录》
洗 冤 集 录 图
宋 慈
第六节 刑事法律
• 一、刑制的变化
• (一)折杖法
• (二)刺配
• (三)凌迟刑
• 二、重典治盗贼
• “贼盗重法” • 三、惩贪
第三节 行政法律
• • • • • 一、加强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改革 二、职官管理 (一)职官的选任 (二)职官考课 (三)俸禄与致仕
• • • •
三、商业立法 (一)市场管理法 (二)盐茶专卖法 (三)外贸立法
• • • • • • •
四、财政立法 (一)钱法 (二)税法 1赋税法 2上供钱物法 (三)账籍管理法 (四)财政监督法
完全具备商标全部特征的北宋 刘家针铺的白兔商标,是我国 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最早 的商标。
孙 立 永 久 不 可 动 之 业 , 多 置
藩 , 择 好 便 田 宅 市 之 , 为 子
卿 等 何 不 释 去 兵 权 , 出 守 大
自 娱 乐 , 使 子 孙 无 贫 乏 耳 。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

四、均田安民、地尽国用的思想
李觏秉承传统的重民思想,强调安民、得民。他说: ‚立君者,天也;养民者,君也。非天命之私一人, 为亿万人也。‛君主的职责在于养民。 他主张采用周礼实行井田制,认为‚井地立则田均, 田均则耕者得食,食足则蚕者得衣‛,这样就能安民 富国。
五、‚强兵‛之策
李觏认为,军队强大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 ‚国之于兵,犹鹰隼之于羽翼,虎豹之于爪牙也。羽 翼不劲,鸷鸟不能以死尺鷃;爪牙不锐,猛兽不能以 肉食。兵不强,圣人不能以制褐夫矣。‛ 因此,他主张采取有力措施以强兵。
一、天道观
天道观是李觏政治思想的理论基 础。 他说:‚大哉乎乾之四德也,而 先儒解诂未能显阐,是使天道不 大明,君主无所法。若夫元以始 物,亨以通物,利以宜物,贞以 幹物,读《易》者能言之矣。‛ 鉴于当时‚积弱积贫‛的状况, 为实现民富国强,李觏支持改革 ,强调‚通变‛‚救弊‛。 ‚道不以权,弗能济矣‛。
第四节
张载以仁道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凤 翔郿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 北宋初期著名理学家,‚关学‛ 学 派创始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 )中进士,曾任丹州云岩县令.宋英 宗末年,任签书渭州判官公事,协 助渭州军帅蔡挺筹划边防事务。宋 神宗初年,任崇文院校书,不久辞 职,回乡讲学。后又任同知太常礼 院,不到一年即告退回乡,在途中 病逝于临潼。著述今存《正蒙》、 《横渠易说》、《经学理窟》、《 语录》等,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 《张载集》收录最全。
宋元之际,传统的儒家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 ,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与中原的礼乐文明一度激烈 冲突和对抗。 元朝建立后,中国各民族文化得到广泛交流与传播, 文化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游牧文化和中原文明逐 渐走向调和与融会。 理学逐渐得到元朝统治者的认可,并最终被立为官学。

宋朝的法律制度

宋朝的法律制度
宋朝的法律制度是一个综合体系,涵盖了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行政法律、民事法律、经济法律、刑事法律以及司法制度等多个方面。在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中,宋朝制定了《宋刑统》,并进行了编敕与编例,形成了条法事类。行政法律方面,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改革,完善了职官管理,包括职官的选任、考课以及俸禄与致仕制度,并设立了完备的监察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事法律内容也变得丰富,涉及物权、债权以及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经济法律则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财政立法,体现了宋朝对经济发展的重视。在刑事法律方面,宋朝的刑制发生了变化,如折杖、刺配等刑罚的实施,并重视用重典治理盗贼。最后,在司法制度上,宋朝建立了完备的司法机关体系,制定了详细的诉讼和审判制度,包括刑事来自判和民事审判,并设有狱政管理制度。

第七章 辑佚

第七章  辑佚



张舜徽:
(1)取之唐宋类书,以辑群书。
(2)取之子史及汉人笺注,以辑周秦古书。
(3)取之唐人义疏,以辑汉魏经师遗说。
(4)取之诸史及总集,以辑历代遗文。
(5)取之《经典释义》及《一切经音义》, 以辑小学训诂书。

五、辑佚应具备的知识

一是古典文献知识。含文字学、音韵学、 版本学、目录学、辨伪学、考据学、史源 学等基础知识,校勘学、注释学、编辑学 等文献整理基本方法,古籍相关知识和阅 读积累,文献检索知识等。
2、辑佚学 辑佚学是关于古书辑佚工作的系统知识、 方法和理论,是中国文献学的内容之一, 是整理研究中国古籍的手段之一,也是从 事中国古代文史研究的基本功之一。


最早提出“辑佚学”一词的大概是清人皮 锡瑞,他在《经学历史》中提到“校勘、 辑佚之学”。

二、辑佚的产生及意义——有佚才有辑 天灾:)南北宋之际的藏书家尤袤,曾从 《文选》六臣注中抄出李善注,亦可
看作辑佚之作。

(4)高似孙辑过《世本》

郑樵“书有名亡而实不亡”

2、明代的辑佚活动 (1)辑佚成果: 胡应麟: 《百家异苑》《搜神记》《柯山集》等 辑佚理论上:如关于佚书的考辨、对佚文搜 辑的途径、对时人辑佚现象的总结、类书在 辑佚中的作用等问题 代表了明代辑佚理论的发展水平。


3、辑佚的意义 第一、辑佚为治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素材 和极大的方便。 第二、辑佚可推动历史文献学其他学科的 发展。 第三、辑佚是文献流通和保存的重要手段。



第四、辑佚也是青年文史工作者训练基本 功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辑佚的发展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

中华文化史(第3版)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5
目录
题记
导论
上编中华文化生态
第一章“文化生态”界说
第二章中华文化的地理背景
第三章中华文化植根的经济土壤
第四章中华文化依托的社会结构
下编中华文化历程
第一章上古:中华文化的多元发生
第二章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第三章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第四章秦汉:统一的帝国与一统的文化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第六章隋唐:隆盛时代
第七章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第八章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汇
第九章明:沉暮与开新
第十章清:烂熟与式微
第十一章近代:蜕变与新生(上) 第十二章近代:蜕变与新生(下) 结语。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七章 五代、两宋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七章  五代、两宋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七章五代、两宋的美术第一章五代、两宋的美术一、五代、十国人物画及其代表画家;五代十国时江南四川战争较少所以中国第一个画院最早建立在西蜀;南唐也成立了翰林书画院;周方矩、顾闳中都是南唐画院画家;曹促玄、董源、徐熙父子、西蜀画家黄筌父子等都服务于皇家画院;二、《韩熙载夜宴图》;南唐画家顾闳中作品;以多场景而又联贯一体的长卷构图自然合理的情节描绘;细致入微的人物神情成功地刻画了失意官僚韩熙载的心理矛盾及放荡不羁的生活面貌;此图有五个段落;1、听乐2、观舞3、休息4、清吹5、送别;此画把许多人物性格神态表现得十分充分生动;画面背景很少以突出人物形象;画家用屏风将画面的活动内容与情节自然而然地间隔开了是整幅画又是连环画;三、五代时期人物画;总的看来仍然继承着唐代遗风写实风格有所发展多采用工笔重彩的表现方法;同时也出现了少量水墨写意人物画;四、周文矩;江苏句容人;南唐画院翰林院待诏;擅长仕女人物画;他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张萱周昉的仕女画风格;画风更加纤丽“于繁富尤工”用笔瘦硬战掣而多曲;作品有《重屏会棋图、琉璃堂人物画、宫中图》等;五、王齐翰《勘书图卷》;描绘一文人在校书之余闭目挑耳的动作;画法精工细致为南唐画院体风格;六、胡环《卓歇图》;描写当时契丹部落的酋长和部属们饮宴休息的场面;七、五代、十国的花鸟画及其代表画家;五代的花鸟画适应于贵族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摆脱了唐代花鸟画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向写实方向发展;在技法上有所突破创立“没骨法和勾勒法”两种学派;花鸟画道德在西蜀得到发展;唐末花鸟画家滕昌祐、刁光胤二人先后入蜀直到了促进作用;八、滕昌祐;画鹤闻名;又擅长折枝花果;九、刁光胤;善画竹石、花鸟、猫兔等题材;十、黄筌;903—965年字要叔成都人;西蜀画院宫廷画家;擅长花鸟亦能画人物山水;黄筌绘画特点;具有富丽而并不柔媚工整但并不刻板精致而不纤弱的艺术风格;作品有《珍禽图、竹鹤图》等;一、徐熙;南唐金陵人;被称“江南布衣”;郭若虚说“黄家富贵、徐家野逸”说明二家艺术风格的不同;徐熙表现技法上以墨为主,即先以墨画出物体形态后添轻淡的色彩即“没骨法”;作品《雪竹图》;竹干竹叶以不同的墨色渲染作风工整精微画法灵活多样可以看出他的画风;二、五代的山水画及其代表画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三、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人;自号“洪谷子”;其画长于表现黄河中游两岸的大山大水崇山峻岭;用全景式构图给人一种大自然的阔大深奥雄伟壮丽的强烈感受;作品《匡庐图》传世;著有《笔法记》一文;是古代较完整而深湛的画论;阐述他对艺术创作一系列的正确见解阐述了作者对客观现实的深广感受;其中论证概括了艺术创作的六个要点;“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它发掘了古代绘画理论对山水画的迅速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四、董源;字叔达江南仲陵人;早年学李思训之青山绿水后以水墨为主专画江南景色;用笔多细长圆润形如披麻;用墨破色渲染;作品有《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卷、溪岸图》等;五、溪岸图》;绢本;墨笔画;山石用长笔“披麻皴”;笔法圆润简朴气势雄厚;六、关仝;长安人;画山水学荆浩画树石学毕宏;笔法简劲而气势极壮;作品《关山行旅图轴》(画寒山枯木山店行旅;笔法粗壮雄健;所画之树有干无枝是其作品特点);七、卫贤;南唐画院画家;长于楼观、殿台、盘车、水磨等画初师好尹继昭后学吴道子;作品《高士图》淡设色;此图构图严谨树石皴染精致石上干笔点苔在画法上有所创造;八、宋代画院及艺术风格;宋代统一中国后不久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把五代时期散处在各地的著名画家逐渐集中起来;这样北宋画院的阵容就迅速地壮大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绘画制度和适合统治者趣味的艺术风格;宋代画院画家入院时一是通过地方官吏的推荐;二是考试录取较多的是后一种办法;宁画院以画学取人取其意思超拔者为止亦犹科举取士取其文才角出者为优;九、北宋花鸟画及其代表画家;十、黄居密;字伯鸾成都人黄筌之子;作品有《山鹧棘雀图》;一、赵昌;字昌之四川广汉剑南人;善画花果尤长于折枝花卉的描绘;其艺术成就来自其辛勤的写生;自号“写生赵昌”;作品《四喜图、蛱蝶图》两幅;从画中可看出其笔法灵活秀美简洁明快略施彩色而使景物清晰自然;二、易元吉;字庆一;他画猿獐花鸟是没有能比得上的;三、崔白;字子西;濠梁人;他能画道释人物;鬼神特别长于花鸟以鹅败荷芦雁等题材最为拿手;其绘画特点是;清新淡雅灵活在突破黄家绘画风格上起了很大作用;四、崔悫;崔白的弟弟字子中;亦善画;作品《竹鸥图、双喜梅》等;五、吴元瑜;字公器;开封人师崔白;神宗时为吴王府的殿直将军;六、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他19岁做了宋朝皇帝在位25年;不但擅长于花竹翎毛也能画山水人物风格;精工细致缜密富丽;作品《芙蓉锦鸡图》赵佶的书法被称“廋金体”;七、南宋的花鸟花及其画家;专画花鸟或者以人物山水擅长而又兼画花鸟者就在半数以上;南宋花鸟画家有名的如李安忠、李迪、阎中、吴炳、林椿、毛松、法常等;他们的画法有双钩有没骨有点彩有重彩有淡彩有写意有工笔等;各呈所能;影响较大的有李迪、法常、林椿;八、李迪;河阳人;李迪式画花鸟竹石颇有生意;作品《雪树寒禽图、枫鹰芦雉图、狸奴蜻蜓图、雏鸡图、木芙蓉图》等;作品生动而富有神韵;用笔严谨无束;在画风上采用工笔与粗话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格调是南宋花鸟画风改变的代表人物;九、林椿;钱塘人;工花鸟;作品《绿橘图》笔法细致色彩艳丽是写生妙作;还有《果熟来禽图》等作品;十、法常;号牧溪;南宋理宗度宗时为杭州长庆寺僧;画松竹梅兰不具形似;另外画荷鹭芦雁亦有较高水平;作品《写生蔬果图卷、法学写生卷、观音图、猿图、鹤图、罗汉图、松树八哥图》等;一、两宋山水画及其代表画家;山水画到了宋代更加发达积体渐备两宋杰出的画家不以古人成法为满足都能专心研究师法造化;在表现方法上北宋南宋又有区别;北宋重视大山大水全景构图采取远取其势、近取其持的创作方法;南宋山水构图奇巧多表现山川秀丽的一角之景;二、北宋山水画及其代表作家;三、李成;字咸熙;也称“李营邱”;以山水著称以世;他的山水画被称“古今第一”;擅长描绘寒林暮霭、烟云变幻的平远景致;他的画挺劲秀润;在表现上黑色层次较多适于表现咫尺千里远景象;李成画特点;画册上有亭馆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他笔法秀润;其作品《晴峦萧寺图、读碑窠石图》等;四、范宽;原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人;他的山水画初师荆浩李成;他学习古人也摆脱古人;重视写实以求创新;范宽山水画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善为山传神;能得山之骨;用墨深重多用雨点皴;“山顶好作密林、水陆作突兀大石”是绘画特点;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最为突出;五、《溪山行旅图》;气势磅礴、章法奇特;浑厚壮阔的关中景色如逼在目前使观者心神为之一振;六、《雪景寒林图》;描写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画幅纵193.5厘米横宽160.3厘米为水墨雪景;画鹤绘群山积雪山顶枯树寒柯山石高峻雄气敦厚有冒雪出云之势凛凛寒气之感;七、郭忠恕;字恕先洛阳人;擅长界画;其作品有《明皇避暑图、雪霁江行图》等;八、燕文贵;画有《七夕夜市图》他山水比较有创造性善写四时景色被称“燕家景致”;九、米芾;字元章又称海岳外史;太原人;善画烟雨景色;他的山水画不求形似独创风格以水墨点成山树如烟似雨自成一派即“米氏云山”;十、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立于不败之地表现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的特点;强调山水林木之间的联系所形成的整体效果强调创造优美的意境;在创作方法上主张“兼收众览”;同时师法自然;主张“饱游饫看”敢于独创;作品《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幽谷图、窠石平远图、秋山行旅图》;其风格是在秀润旷中又有故能雄伟浑厚等特色;对山石树木的描绘“多鬼面石、乱云皴、鹰爪树”;著作《林泉高致集》;一、《林泉高致集》;作者郭熙;总结自己的经验体会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取其势、近看之取其质”;不同季节应呈现不同意境;又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总之《林泉高致集》对古代山水画创作的各方面都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并作了较为透彻的论述它是北宋以来山水画兴盛发展和众多画家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古代珍贵的画论之一;一、王诜;字晋卿太原人;擅长画枯树寒林也能作金碧山水;作品《渔村小雪图卷》;钩皴深重完全是李成画派;二、王希孟;作品《千里江山图》;画法精密细致;色彩厚重耀眼夺目;三、南宋山水画及代表画家;南宋山水画更致力于优美意境的创造笔墨简练有力构图大胆奇巧取其一角之景描写秀丽江南风光富有强烈的感染力;画家李嵩《西湖图》夏圭《西湖柳艇图、钱塘观潮图》陈清波《西湖春晓图》;四、李唐;字晞古河阳人;擅长于人物、山水、又长于画牛;作品《采薇图、万壑松风图、长夏江寺图》;李唐山水初师李思训但更多的是取法于荆浩同时也受范宽影响;其作品古朴苍劲山石作斧劈皴;积墨深厚是其平日本色;有时画树全用焦墨;故有“点漆”之喻;在构图上写峰峦径路林桥野物;都能阴郁苍茫写深山万壑;气势磅礴;既是冈峦郁盘峭壁悬崖又是苍松叠翠;他的山水画对祖国的河山作了无限的赞美;五、刘松年;钱塘人;其笔意皴法都取法李唐;风格在强劲中显出清丽细润工整不苟的独特风格;作品《四景山水》;六、马远;字遥你号钦山;先世河中人;山水人物花鸟都很精致;当时被认为是“院中独步”;马远山水多作劈皴、水墨苍劲虽不作层层渲染但强调浓淡层次的变化所以能远近分明与同的夏圭号称“马夏”;马远在笔墨运用上喜用焦墨作树石以大斧劈皴带水墨浑染画山石;质感很强;山石峭拔方硬树木瘦插如屈铁;特点是形成了一种气势纵横雄奇简练的风格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其作品《踏歌图、寒江独钓图、水图、梅石溪凫图》等;马远的画较坚浑朴造型险奇画树多加叶;七、夏圭;字禹玉钱塘人;多用秃笔点笔画山石水墨渲染浑融一体;浓淡干湿变化丰富;被称谓带水斧劈皴或拖泥带水皴用以表现风雪烟雨的江湖景色十分得体富有苍茫淋漓浑厚秀润的效果;善作长卷山水;作品《长江万里图、江山清远图、溪山无尽图》;八、两宋的人物画及代表画家;宋代的人物画不权注意到形象结构的正确合理而且力求深化人物的内容刻画;白描人物画法在宋代也开始兴起;李公麟道德扫除粉黛其画具有高雅清淡的特点;九、李公麟;字伯时舒州人;工人物佛像是北宋杰出的人物画家;他对传统绘画信得过大量临摹尤工人物;重视写生敢于独创;在画法上以白描著称把原来用于“勾粉本”的画法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创作形式;作品《临韦偃牧放图、五马图、维摩诘像、九歌图、免胄图》等;十、武宗元;字总之河南白坡人;擅长壁画;画法师吴道子;总领“玉清昭应宫”道教画创作;其作品《朝元仙仗图》人物都有着明显的个性特点;整个画面和谐统一而又有丰富的变化;一、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善画讪桥径郭舟船车轿;作品《清明上河图》;画面描绘是从城市郊野开始;表现了不同职业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的特征;是一幅内容非常丰富并有高度历史真实性的艺术巨作;画家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巧妙地运用了组织高潮和虚实结合的方法使画面富有变化又能引人入胜表现和突出了主题;二、辽、金、西夏绘画及画家;胡?;耶律倍;陈升等;三、胡?;契丹人;所画用笔清劲;凡画驼马尾人衣毛毳以狼豪缚笔去疏宣使能纤健;作品《卓歇图>四、耶律倍;字图欲契丹人;善画辽国人物;其作品骨法劲快不良不驽;作品《射骑图、猎雪骑、千鹿图》等;五、张瑀;金人;作品《文姬归汉图》;作者用笔简练;人物真实生动充分表现出长途旅行的气氛。

两宋知识点总结

两宋知识点总结

两宋知识点总结一、政治1. 北宋政治北宋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由于党争纷杂,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在政治上有一些重要的人物,比如王安石、秦桧等。

其中,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政治史上的一大事件,他提出了一系列变法措施,试图解决政治经济困难,但最终失败,引发了王安石变法与新旧党争,进而导致庆历之乱,被迎上位的宋哲宗弹劾下台,新党政权被瓦解。

2. 南宋政治南宋政治的重要性是明朝建立的里程碑。

南宋的政治中心设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南宋政治上有一些重要人物,比如赵构、岳飞、陆游等。

南宋政治的特点是官僚统治和文官专政。

当然在南宋政治上也发生过一些重要事件,比如靖康之变,这一事件导致了南宋的灭亡。

二、经济1. 北宋经济北宋经济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尤以农业和手工业发达而闻名。

北宋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日臻完善,农业生产水平骤然上升,大规模水利工程得到充分利用、系统开发,使中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和产量大规模提高。

同时,经济贸易蓬勃发展,特别是发达的海上贸易,使得北宋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处于持续稳步增长状态。

2. 南宋经济南宋朝时期至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

南宋时期,农业经济继续坚定向好的方向发展,农业生产取得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

南宋手工业与商业发展更加成熟、蓬勃;南宋的商业首次获得弘扬,发展状况也前所未有。

南宋时期以其独特的经济现象,以综合发展、互通互联的全国性经济合作、创新思维思维、实体经济,繁荣发展起来。

同时,金、蒙、西夏三国对南宋桂林以南、长江流域以北的产业经济发展,经由长江北上以及在三国发展商品经济。

三、文化1. 北宋文化北宋文化以诗词、绘画、饮食等方面的发展为主要特点。

在诗词方面,有着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文学大家的出现,形成了欧体诗、苏门词等不同风格的诗词。

在绘画方面,有着文人画的兴起,出现了梅道奇、李唐等大画家。

而在饮食方面,北宋是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宋代的饮食文化有着鲜明的北方特色,比如有糖葫芦、冰糖葫芦等食品的出现。

第七章 宋、辽、西夏、金法律制度

第七章 宋、辽、西夏、金法律制度

第二节

强化中央集权的立法思想 与立法活动 Nhomakorabea
一、强化中央集权的立法思想加强控制, 集权君主;崇文抑武,强调慎法;义利并 举,重视经济。 二、《宋刑统》的制定 《宋刑统》的刻印颁行; 三、编敕与编例的发展; 四、条法事类的出现。申明,指挥,条法 事类。
第三节

宋朝法律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专制控制的行政立法 行政管理体制。中书省;枢密院;三司;路、府、州、县。 职官管理法规。科举考试制度;官、职、差遣制度;职官 考课制度;行政监察制度。刑事法律内容;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事经济立法租佃契约;典卖制度; 继承制度。禁榷立法;货币立法;市易法;市舶条法;会 计立法;审计立法。 三、重惩贼盗的国策及刑事立法。“折杖法”;刺配;凌 迟;“决重杖一顿处死”。重典惩治贼盗。“重法地法”; 《窝藏重法》;《盗贼重法》;《妻孥编管法》。严惩 “贪墨之罪”。
第四节 宋朝司法制度的高度集权化




一、君主集权的司法机关体系 中央司法体制。三法司;审刑院。制勘院、推勘 院。地方司法体制。各路提点刑狱司;府、州、 县。 二、民刑有别的诉讼程序诉讼制度。“务限法”; “听狱之限”。 三、鞠谳分司的审判制度。“御笔断罪”;证据 制度;鞫谳分司; 四、翻异别勘的复审制度。移司别勘,差官别推。 “理雪”;“驳议”。 五、检验勘验制度。证据;洗冤集录等。
第七章 宋、辽、西夏、 金法律制度
主要掌握: 一、《宋刑统》及编敕、编例的立法特点; 二、宋朝刑事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 三、宋朝民事经济立法的主要内容; 四、宋朝司法制度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概述



第一,围绕着中央集权的既定国策,宋在立法、 司法等多方面都有和唐代不同的创新 第二,宋处于封建社会中后期,阶级矛盾、民族 矛盾日益激化,所以,重惩贼盗犯罪是法律的主 要任务。 第三,两宋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引起财产关系 的复杂化,使得民事法律的内容更加丰富,将民 事法律推向中国法制史上的高峰。 第四,沿袭唐朝司法制度的同时,宋不断有所改 革和补充,使之日臻成熟,从而达到我国封建社 会司法制度的顶峰。

第七章 两宋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税史

第七章 两宋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税史

五、经济建设支出
经济建设包括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河 道、修筑城池、桥梁、道路等内容。
六、 救灾恤民支出
救灾恤民,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后的救济和 对贫病及鳏寡孤独者的救济。
七、教育支出
宋朝教育主要以私塾为主,但国家亦有教 育方面的支出。
第五节 财政管理机构和制度
一、财政管理体制 二、财政管理机构及职能 三、预、决算制度 四、库藏管理 五、漕运管理
(2)贫困减免——是对生活困难的百姓给 予的一种田赋减免。
(3)示恩减免——是统治者为显示皇恩给 予百姓的田赋减免。
二、徭役
(一)夫役和免夫钱 (二)职役和免役法
(一)夫役和免夫钱
夫役主要承担修建道路城池、整治堤坝河 渠、修葺衙门府第、运送官府公私财物等 工作。
(二)职役和免役法
1.职役的内容及弊端。 衙前——负责管押运输官物与供给官物。 里正、户长、乡书手——负责督课赋税。 耆长、弓手、壮丁——负责追捕盗贼,维护治安。 承符、人力、手力、散从——负责为官府跑腿,做杂务。 职役又被称为差役,北宋差役法规定:按资产多少将民户 分为九等,前四等户负责充任以上职役。
(一)盐茶专卖收入 宋代盐专卖还实行有:(1)配售法。(2)禁榷。(3) 钞盐法。(4)川盐在南宋时曾由赵开主持实施引法。 宋代茶专卖制度还有:(1)禁榷。(2)茶马法。
(二)课酒收入 课酒是宋朝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方法。 1.官酿卖法。 2.曲禁榷。 3.买扑。 4.通商征税。
四、杂税及其他收入
(一)田制及税籍
宋朝沿循前朝之制,将耕地分为公田和民 田。公田包括屯田、营田、职田、学田、 仓田等。公田由军队或官府招募的百姓耕 种,国家收取地租。其余耕地为民田,国 家对其所有者征收田赋。

07【历史笔记】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07【历史笔记】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防弊:强中央集权(一)背景1.北宋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吸取唐末以来的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何弊?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武将专权何解?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二)措施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什么区别?(三)影响积极:强化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消极:1.制度僵化,效率低下,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2.重文轻武,守内虚外,造成北宋长期积弱局面。

3.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积贫局面。

过度集权→政治危机、边防危机、财政危机二、新弊:危边防财政(一)积弱——边防压力(1)北宋与辽①北宋两次夺取幽云十六州失利;②澶渊之盟:兄弟相称;“岁币”。

(2)北宋与西夏庆历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保持帝号;“岁赐”。

(二)积贫——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三、解弊:王安石变法(一)背景:1.“三冗二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3.范仲淹发起“庆历新政”归于失败。

(二)基本概况:1.时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2.原则:加强国家对经济、军事等的管理与控制3.目的:富国强兵4.内容:(三)影响积极:增加了政府收入,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的目的;消极:1.强兵效果并不明显;2. 在执行中加重人民负担;3. 引起争议,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哲宗初年,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史称“元祐更化”。

★★王安石变法为何失败?1.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与破坏;2.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利益的现象;3.改革涉及面广,头绪过多,且推行操之过急。

四、循弊:南宋的偏安(一)南宋的建立1.北宋灭亡: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2.南宋建立: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007-011第七章 两宋辽金时期建筑

007-011第七章 两宋辽金时期建筑

观音主像高15.4米,是现存中国古代最高的塑 观音主像高15.4米 15.4 为容纳高像,下层、中层内槽都做成空筒。 像。为容纳高像,下层、中层内槽都做成空筒。 像顶藻井,旁边平棋。观音立像贯通三层, 像顶藻井,旁边平棋。观音立像贯通三层,直 达阁顶中央藻井之下。 达阁顶中央藻井之下。
大同善化寺
善化寺三圣殿
建于金天会、皇统年间(1128-1143年 建于金天会、皇统年间(1128-1143年)。面阔 (1128 进深4 柱网布置运用减柱移柱。 5间,进深4间。柱网布置运用减柱移柱。佛坛上供 华严三圣”坐像。殿身坐落在带月台的台基上, “华严三圣”坐像。殿身坐落在带月台的台基上, 上覆单檐四阿殿。前后檐当心间辟板门, 上覆单檐四阿殿。前后檐当心间辟板门,前檐左右 次间装直棂窗,其余屋身全以实墙封闭。 次间装直棂窗,其余屋身全以实墙封闭。
摩尼殿斗拱尺度硕大,分布疏朗。殿身、 摩尼殿斗拱尺度硕大,分布疏朗。殿身、副阶 和抱厦斗拱外转均为五铺作。 和抱厦斗拱外转均为五铺作。殿身与副阶柱头铺作 为一抄一昂,下一抄偷心;抱厦柱头铺作为双抄, 为一抄一昂,下一抄偷心;抱厦柱头铺作为双抄, 下一抄偷心。殿身柱头铺作的耍头也做成昂形。 下一抄偷心。殿身柱头铺作的耍头也做成昂形。补 间铺作添加45度斜拱, 45度斜拱 间铺作添加45度斜拱,是已知宋代建筑中使用斜拱 的最早实例。 的最早实例。
薄伽教藏殿壁
壁藏共38间 为上下两层的重楼式经橱。 壁藏共38间,为上下两层的重楼式经橱。下层藏 38 经,每间一橱。上层作空廊、佛龛,正中飞跨“天 每间一橱。上层作空廊、佛龛,正中飞跨“ 宫楼阁” 宫楼阁”。 壁藏的屋顶、腰檐、平坐、勾阑、斗拱、 壁藏的屋顶、腰檐、平坐、勾阑、斗拱、须弥座 一应俱全,是辽代小木作精品。 一应俱全,是辽代小木作精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七章李清照与南渡词风的新变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七章李清照与南渡词风的新变

第七章李清照与南渡词风的新变南渡词人:继元祐词人而登上词坛,以李清照、朱敦儒、张干元和叶梦得、李纲、陈与义等为代表。

主要生活在12世纪上半叶徽宗、钦宗和高宗三朝社会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

生活和创作环境明显分为两个阶段。

创作风格:分为两个阶段。

(1)前半生是在徽宗时期畸形的和平环境中度过,生活比较安定舒适,多数词人是在绮罗丛中吟风弄月,创作上虽已初露锋芒,但被当时还健在的周邦彦、贺铸等人所遮掩,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2)靖康之难后,他们后半生的生活和创作倾向开始改变。

民族的屈辱,山河的残破和民众的苦难,促使他们自觉接受苏轼的词风,为救亡图存而呐喊口号,并日益贴近社会现实生活,用词去表现战乱时代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人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

南渡词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加强了词的现代感和现实感。

第一节李清照词的别开生面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出生于官僚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旧党人士。

十八岁时嫁给赵明诚。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

一、“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李清照提出了“别是一家”之说,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

李清照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

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着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

如此才能不失去词作自身的文体特性。

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替代,在文学之林占有独立的地位。

李清照和苏轼词论的比较①苏轼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这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人”,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②李清照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

第七章 两宋: 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

第七章  两宋: 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
——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 奏议六·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制,国家放弃抑制土地兼并 的努力,土地兼并严重,“……富者兼地数万 亩,贫者无容之居。”
租庸调制特点
两税制特点
“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 则有庸。”
“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2)从商品经济来看,货币经济发展; 坊市制度瓦解; 商业和城市发展;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flash)
周敦颐的思辨兴趣在于宇宙发生论,从而铸定了理学诞生初期 的哲学性格。传说他曾设计宇宙演化过程的《太极图》,并对 之进行诠释,名《太极图说》。他指出: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 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他在《通书》中申言,自己所谓的“无欲”与道家和禅宗所 谓的“无为”和“无心”是一样的,指出:“无欲则静虚动 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 矣乎!”重要的是,周敦颐从宇宙论出发,融通儒释道的修 身哲学,借之构筑伦理学本体论。这一认识路径成为后来理 学诸子坚守的哲学方向。
理学究其本质,是一种以儒学为主体,兼收佛教与道教的思 想因子,对三教融会贯通之后建立起来的伦理性的本体论。
大体上, 理学的构架分为三个时期:开创时期、奠基时期、 集大成时期。
周敦颐与邵雍是理学体系的开山人物。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先生,北宋道州 (今湖南省道县)人,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 “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 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 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 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宋代法制史

宋代法制史

第一个时期。立法基本指导思想在于强化 中央集权,从法律上肯定“稍夺其(藩镇、 节度使)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政 策,重在刑事和行政立法。不仅在行政上 以文官知州县事,在司法上强调武人不得 干预,同时认为“王者禁人为非,莫先于 法令”,注重法律的修订和司法体制、诉 讼程序的设置,视各级司法官吏的人选为 “天官选吏,秋曹谳狱,具为难才”。强 调在司法中应“防闲考核,纤悉委曲”, 以免“偏听独任之失”。凡此种种,用心 仍在于控制地方司法,以达到强化集权中 央的目的。
与此相适应,在思想上遂有由传统的“讳言 财利”向“ 利义均重,利义相辅”思想的 转变。所谓“利者义之和,义固所以为利 也”。加之不仰兼并的土地政策,使得民 事交往较前频繁和广泛。以致影响到神宗 下诏称:“政事之先,理财为急”。
一方面朝廷重视民事方面的立法,使其有一 定发展;另一方面迫于阶级矛盾的激化, 在北宋末年对官吏犯罪惩处有所宽缓,颁 布了诸如《元祐党人移徙诏》、《除外州 奸党石刻御笔手诏》等宽宥罪吏的特别法, 认为“惩责已久,俯从宽贷”,以明皇帝 “用示至仁”之心。但同时加强了对农民 起义的镇压。
(二)编敕及其他法律形式的特点
1.编敕 敕的本意是尊长对卑幼的一种训诫。南北 朝以后敕成为皇帝诏令的一种。宋代的敕 是指皇帝对特定的人或事所作的命令。敕 的效力往往高于律,成为断案的依据。依 宋代成法,皇帝的这种临时命令须经过中 书省“制论”和门下省“封驳”,才被赋 予通行全国的“敕”的法律效力。
第七章 宋元法制
第一节
两宋法制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 宋,都开封(史称汴京,即今河南开 封)。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 兵占开封,史称此前为北宋。北宋历九 帝,167年。 次年宋高宗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 帝。此后称南宋,都临安(今浙江杭 州)。末帝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为 元所灭。南宋历九帝,153年。

7 第七章 两宋的秘书工作

7 第七章  两宋的秘书工作
(三)文书档案工作分流
(一)文书工作制度

宋朝,公文用纸制度进一步发展,除制诏根据内容 规定各种用纸外,对文武官员的公文用纸也有规定, 据《宋史·职官三》记载,宋代文武官员的公文用
纸有五种十二等,宫廷内及命妇的文书用纸有七种
十二等,内外军校公文用纸有三种四等,外夷酉长 及蕃长用纸有两种两等。


宋朝,中书省的秘书官员,以年高资深者称中 书舍人,资历较浅者称知制诰,朝廷对之掌握 非常严格,必须品学才识兼优者才能担任。


担任此职,必须通过考试。
其中,皇宫秘书从指定的官吏选拔。

宋代,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 “官”为定品秩、俸禄、待遇的官阶; “差遣”为官员实际担任的职务,将职称和权力 分离。这一措施的本意在于提高官员的政治素质 和行政职能,便于皇帝掌握用人大权,既易于提
(2)凡发往地方的诏敕,三省、枢密院的宣,六曹、寺、监 百司的符牒,由他收受后转送给地方。
(3)中书省检正、枢密院检详每月将颁行事状送院,院须将 其抄报各地,以交流信息,让地方了解朝廷政务情况。

门下省仍有侍中、侍郎、给事中等官。
3、尚书省的秘书机构 尚书省内也设有开拆房、催驱房、班簿房、制敕 库房,负责公文的收受、登记、催办和编录、保 管等事务。 尚书省的官员也仿唐制而设置,有令、仆射等。 尚书省各部也设立了专门的秘书部门,称案。如 刑部就有: 进拟案——掌管断案刑名文书,凡断狱,由进拟 案定奏稿,进呈皇帝批示,故得名。
4、枢密院的秘书部门

宋代枢密院总理全国军务,与政事堂合称为东、西二府,
其长官称枢密院使或知枢密院事。其秘书机构为:

枢密院承旨司
承旨司中最重要的秘书官员还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易学家。字尧夫,谥号康 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 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仁宗嘉祐 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 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 》、《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 周敦颐的思辨兴趣在于宇宙发生论,从而铸定了理学诞生初 期的哲学性格。传说他曾设计宇宙演化过程的《太极图》, 并对之进行诠释,名《太极图说》。他指出:
•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 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 他在《通书》中申言,自己所谓的“无欲”与道家和禅宗所 谓的“无为”和“无心”是一样的,指出:“无欲则静虚动 直。!”重要的是,周敦颐从宇宙论出发,融通儒释道的修 身哲学,借之构筑伦理学本体论。这一认识路径成为后来理 学诸子坚守的哲学方向。
• 理学究其本质,是一种以儒学为主体,兼收佛教与道教的思想 因子,对三教融会贯通之后建立起来的伦理性的本体论。
• 大体上, 理学的构架分为三个时期:开创时期、奠基 时期、集大成时期。
• 周敦颐与邵雍是理学体系的开山人物。
•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先生,北宋道 州(今湖南省道县)人,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 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 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 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 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 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 他在《皇极经世》中写道:
• “天生于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 之矣。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一阴一阳交而天 之用尽之矣。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一刚一柔 交而地之用尽矣。
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 交而天之体尽之矣。……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 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之矣。”
——《剑桥插图中国史》
二、唐中叶到两宋的社会文化背景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制,国家放弃抑制土地兼并 的努力,土地兼并严重,“……富者兼地数万 亩,贫者无容之居。”
租庸调制
两税法
二、唐中叶到两宋的社会文化背景
宋代“坊市制度”崩溃,市场化程度加深。
清明上河图反映宋代商业的繁荣
坊市制度
钱币取代布帛,成为唯一的一般等价物。
二、唐中叶到两宋的社会文化背景
边疆压力下的纳贡支出和庞大官僚阶层俸禄等导致国力 空虚、积贫积弱。于是,宋王朝采取“守内虚外”、以文
治国的方略,精心构筑自己的内部世界。
– 政治上:削弱武人势力、强化中 央集权。
– 文化教育上:强化科举、广纳贤 才;尊师重道,优礼儒士。
– 政策言论上:优容文士、广开言 路、纵论时政。
• “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 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 于政治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退 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 lìe)点之人物也。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
“开辟唐代中叶文化学术思想变化的杰出人物是韩愈 ,继承发展韩愈思想的为其学侣李翱。”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韩愈“道统论”的背景:魏晋唐以来佛学的
广泛传播,对儒学提出了挑战。
韩愈的道统论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 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 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 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祥。”
第七章 中国近古文化的转向与定型
(理学构建与雅俗文化的共进) [中唐750安史之乱——两宋(960-1127-1279)]
一、唐中叶的文化转折
文化史的断代:中唐以后至明中叶为近古文化
– 远古至秦汉时期的文化:上古文化 – 秦汉至唐中叶的文化:中古文化 – 唐中叶至明中叶:近古文化
• 唐中叶以后,汉唐文化的雄浑气象不复现,雅文化层面走向精致内敛 ,俗文化开始热闹繁华。
到宋末中国历史上三次文化大转折:
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原典创制,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形成
魏晋南北朝
儒释道多元文化并存、胡汉互动、中印文化互融.
唐中叶
由雄浑转向内省,雅俗并进,文化发展达到另一种极致。
唐中叶后中国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唐中叶后,中国社会加速变化 。宋朝初年,工农业的发展促进了 经济的飞速增长,人口南移的频率 和速度加快,长江流域像北方的黄 河流域一样,终于成为中国的经济 和文化中心。科举制度开始主宰士 族的生活,儒学得到复兴。尽管种 种迹象显示出勃勃生机,但宋朝再 也未能象汉唐那样称霸东亚。对于 强大的邻居,宋朝不能视之为藩臣 ,而要考虑如何阻止他们的入侵。
两宋时期的社会氛围
自三代而后,本朝有超越 古今者五事。如百年内无内乱 ;四圣百年;受命之日,市不 易肆;百年未尝诛杀大臣;至 诚以待夷狄。如此大抵以忠厚 廉耻为之纲纪,故能如此。盖 睿主开基,规模自别。
《河南程氏遗书· 伊川先生语一》
•三、理学的构建
• 宋文化是以宋理学为奠基石的。
• 两宋(北宋、南宋)理学大家:周敦颐、张载、 程颢、程颐、朱熹等。创始人是周敦颐,集大成者是 朱熹,在理论上作出重大贡献的是二程,后世多称“ 程朱理学”。
韩愈《原道》
韩愈首次把君主与孔孟在学术上衔接起来, 完成了政治家与思想家的合一。他用此来说明,
儒家的起源在时间上比佛老早, 以此来确立儒学在华夏的正统地位。
• 理学,又叫新儒学、道学、宋学。之所以称之为理学,是因为 宋代诸儒所建构的崭新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并 以之构成哲学思辨的核心范畴。之所以称之为新儒学,是因为 理学虽然张扬儒家的人伦礼法,但却自学或不自觉地将元典时 代的儒家精神与佛教、道教融合,使之具有不同于以前的新的 思想内涵。之所以称为道学,是因为宋代理学诸子自诩继承尧 、舜禹、汤、文、武、周、孔的道统,以”明道“为学问之追 求。之所以称为宋学,是因为清代乾嘉时期考据之学极盛,考 据家们心仪汉儒,认为理学徒有空疏之名,遂有“汉学”、“ 宋学”之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