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两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理学究其本质,是一种以儒学为主体,兼收佛教与道教的思想 因子,对三教融会贯通之后建立起来的伦理性的本体论。
• 大体上, 理学的构架分为三个时期:开创时期、奠基 时期、集大成时期。
• 周敦颐与邵雍是理学体系的开山人物。
•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先生,北宋道 州(今湖南省道县)人,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 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 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 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 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 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易学家。字尧夫,谥号康 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 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仁宗嘉祐 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 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 》、《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剑桥插图中国史》
二、唐中叶到两宋的社会文化背景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制,国家放弃抑制土地兼并 的努力,土地兼并严重,“……富者兼地数万 亩,贫者无容之居。”
租庸调制
两税法
二、唐中叶到两宋的社会文化背景
宋代“坊市制度”崩溃,市场化程度加深。
清明上河图反映宋代商业的繁荣
坊市制度
钱币取代布帛,成为唯一的一般等价物。
第七章 中国近古文化的转向与定型
(理学构建与雅俗文化的共进) [中唐750安史之乱——两宋(960-1127-1279)]
一、唐中叶的文化转折
文化史的断代:中唐以后至明中叶为近古文化
– 远古至秦汉时期的文化:上古文化 – 秦汉至唐中叶的文化:中古文化 – 唐中叶至明中叶:近古文化
• 唐中叶以后,汉唐文化的雄浑气象不复现,雅文化层面走向精致内敛 ,俗文化开始热闹繁华。
到宋末中国历史上三次文化大转折:
春秋战国时期
பைடு நூலகம்
百家争鸣,原典创制,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形成
魏晋南北朝
儒释道多元文化并存、胡汉互动、中印文化互融.
唐中叶
由雄浑转向内省,雅俗并进,文化发展达到另一种极致。
唐中叶后中国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唐中叶后,中国社会加速变化 。宋朝初年,工农业的发展促进了 经济的飞速增长,人口南移的频率 和速度加快,长江流域像北方的黄 河流域一样,终于成为中国的经济 和文化中心。科举制度开始主宰士 族的生活,儒学得到复兴。尽管种 种迹象显示出勃勃生机,但宋朝再 也未能象汉唐那样称霸东亚。对于 强大的邻居,宋朝不能视之为藩臣 ,而要考虑如何阻止他们的入侵。
• “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 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 于政治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退 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 lìe)点之人物也。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
“开辟唐代中叶文化学术思想变化的杰出人物是韩愈 ,继承发展韩愈思想的为其学侣李翱。”
两宋时期的社会氛围
自三代而后,本朝有超越 古今者五事。如百年内无内乱 ;四圣百年;受命之日,市不 易肆;百年未尝诛杀大臣;至 诚以待夷狄。如此大抵以忠厚 廉耻为之纲纪,故能如此。盖 睿主开基,规模自别。
《河南程氏遗书· 伊川先生语一》
•三、理学的构建
• 宋文化是以宋理学为奠基石的。
• 两宋(北宋、南宋)理学大家:周敦颐、张载、 程颢、程颐、朱熹等。创始人是周敦颐,集大成者是 朱熹,在理论上作出重大贡献的是二程,后世多称“ 程朱理学”。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韩愈“道统论”的背景:魏晋唐以来佛学的
广泛传播,对儒学提出了挑战。
韩愈的道统论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 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 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 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祥。”
二、唐中叶到两宋的社会文化背景
边疆压力下的纳贡支出和庞大官僚阶层俸禄等导致国力 空虚、积贫积弱。于是,宋王朝采取“守内虚外”、以文
治国的方略,精心构筑自己的内部世界。
– 政治上:削弱武人势力、强化中 央集权。
– 文化教育上:强化科举、广纳贤 才;尊师重道,优礼儒士。
– 政策言论上:优容文士、广开言 路、纵论时政。
• 他在《皇极经世》中写道:
• “天生于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 之矣。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一阴一阳交而天 之用尽之矣。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一刚一柔 交而地之用尽矣。
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 交而天之体尽之矣。……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 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之矣。”
韩愈《原道》
韩愈首次把君主与孔孟在学术上衔接起来, 完成了政治家与思想家的合一。他用此来说明,
儒家的起源在时间上比佛老早, 以此来确立儒学在华夏的正统地位。
• 理学,又叫新儒学、道学、宋学。之所以称之为理学,是因为 宋代诸儒所建构的崭新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并 以之构成哲学思辨的核心范畴。之所以称之为新儒学,是因为 理学虽然张扬儒家的人伦礼法,但却自学或不自觉地将元典时 代的儒家精神与佛教、道教融合,使之具有不同于以前的新的 思想内涵。之所以称为道学,是因为宋代理学诸子自诩继承尧 、舜禹、汤、文、武、周、孔的道统,以”明道“为学问之追 求。之所以称为宋学,是因为清代乾嘉时期考据之学极盛,考 据家们心仪汉儒,认为理学徒有空疏之名,遂有“汉学”、“ 宋学”之分野。
• 周敦颐的思辨兴趣在于宇宙发生论,从而铸定了理学诞生初 期的哲学性格。传说他曾设计宇宙演化过程的《太极图》, 并对之进行诠释,名《太极图说》。他指出:
•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 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 他在《通书》中申言,自己所谓的“无欲”与道家和禅宗所 谓的“无为”和“无心”是一样的,指出:“无欲则静虚动 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 矣乎!”重要的是,周敦颐从宇宙论出发,融通儒释道的修 身哲学,借之构筑伦理学本体论。这一认识路径成为后来理 学诸子坚守的哲学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