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世界政治经济学复习整理(单选、多选、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含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方面。
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分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
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所构成。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价值体现的是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商品二因素的统一与矛盾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物品都不能成为商品。
二个因素中,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二者的矛盾:人们作为商品生产者,不可能实现自己商品的价值而又占有其使用价值;也不可能要占有别人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付出价值。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50个)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规律;商品、使用价值、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通货膨胀、价值规律;资本、劳动力商品、必要劳动、剩余劳动、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资本有机构成、相对人口过剩、无产阶级的贫困、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产业资本、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总周转;经济周期、经济危机;成本价格、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金融资本、金融寡头、商业信用、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土地价格。
二、问答题(45个)1、简述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3、商品经济的含义、产生条件和特点是什么?4、怎样理解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重性?5、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6、试述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7、什么是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8、为什么说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9、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何意义?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联系和区别?11、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12、为什么说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3、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的源泉问题?1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商品性?15、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16、在资本主义下,商品所有权规律是如何转化的?17、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怎样影响资本积累。
18、如何理解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必然性。
19、相对人口过剩是怎样形成的。
20、什么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21、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过哪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它要采取哪几种职能形式,其职能又各式什么?22、产业资本的循环形式有哪些?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3、如何衡量资本周转速度,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24、简述生产资本两种划分方法的依据、内涵和意义有什么不同?25、什么是固定资本磨损,造成固定资本磨损的原因有哪些?36、怎样考察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37、“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都表现为生产资料,具有完全相同的物质内容,因而不变资本实际上就是固定资本。
电大政治经济学考试参考(完整版电大考试参考)中央电大专科考试必备考试参考
名词解释:政治●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生产社会化: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既由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
●生产价格: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
●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生产力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关系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利润:是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获得的超过部门平均利润的利润。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体制:指按照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联系起来的经济组织,经济机构,经济管理和调节方式等构成的体系。
●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经济效益是指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成果之间的比较,或者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关于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总的构想。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宏观经济增长,既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量和服务量的增加。
●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产权:是以法律形式确定并加以保护的一定社会主体对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的所有、使用、经营并相应取得收益的权利。
●市场:指集市、商店、交易所等一切商品交换场所和一切发生商品买卖场合。
●市场体系:指由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市场配置:就是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价格信号,为适应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在竞争中将资源配置到供给不足、需求旺盛的部门。
●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上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运行。
●金融寡头:是极少数既控制着银行又控制着工业的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
●股份合作制是采用股份制一些做法合作经济。
【2021年最新整理】最新电大《政治经济学》重点期末复习资料考试答案解析(可编辑
电大《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抄一、配伍题:将名词解释的标号填在名词前的括号里。
(每小题1分,共8 分)进口替代是指发展本国的工业,用本国生产的制成品代替从国外进口的制成品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内市场来推动。
出口导向是指以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主要由国际市场来推动。
微观经济是指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是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国民一年内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本国领土内所有生产活动的增加值。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是资本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国家所有制经济实质上就是全民所有制,即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集体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一定范围的劳动群众共同所有,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一种形式。
与国有制相比,集体所有制的不同特征主要是生产资料公有的范围不同。
个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税后收入由劳动者自己所有的一种经济成分。
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经济成分。
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就是商品的国际价值,它是各国生产同种商品的劳动,放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比较而形成的国际范围的社会价值,它的大小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修改版
在政治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学科。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
劳动:是物质资料生产赖以进行的第一个要素。
它是人特有的活动,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和生产经验的人,通过消耗其脑力和体力,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劳动资料,通过改造劳动对象,以获得物质资料,满足自己和他人需要的实践活动。
劳动对象:也称劳动材料,是物质资料生产赖以进行的第二个要素。
它指的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将劳动置于其上的一切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是物质资料生产赖以进行的第三个要素。
它指的是置于人类和劳动对象之间,把人类劳动传导于劳动对象之上的一切物质条件,或者说是人类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条件。
生产资料: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又称生产手段。
)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能力,包括人与物两个方面的实体要素。
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中发生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及否定之否定规律。
科学抽象法: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劳动者按照预定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以获取物质资料满足人类需要的实践活动。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具有各种具体形态的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人类劳动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名词解释+简答题全!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名词解释+简答题全!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2、生产资料: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5、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劳动资料:是生产中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
7、劳动对象:是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8、劳动力:活的人体中存在的,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9、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产的劳动产品。
10、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1、价值:凝结在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12、具体劳动: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有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就是有用劳动,又称为具体劳动。
13、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1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5、劳动生产率:作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效率。
16、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7、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1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19、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
20、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既有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21、社会分工:是指劳动的分工,及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
22、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一、名词解释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是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P92、价值: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
P143、交换价值:是指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P14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P17 5价值规律:6、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P397、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的资本,用v表示。
P398、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价值量的资本,用c表示。
P399、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长度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P4110、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P4211、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按照社会价值出售所产生的差额。
P4312、产业资本:是指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投放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P5313、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P5414、资本周转:是指产业资本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运动。
P56 15、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用c:v表示。
P6016、利润:是指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资本家销售商品后所获得的超过成本价格的价值。
P6717、平均利润: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最新电大政治经济学完整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论述题●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有何关系? (1)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2)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的使用价值就多,但价值总量是不变的,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量就会减少,因而价值量就会变小。
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国家所有制就经营方式而言有哪些实现形式?主要有四种形式:一,国有国营,就是企业的资本完全属于国家,生产经营由政府下达指令性计划加以规定,企业的盈亏由政府负责。
二,国家委托经营,这是为了实现国有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国家将国有资产的经营权授予国有经济组织,委托其经营。
经营者具有了国有资本的独立经营的权力,同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三,承包经营,是以承包经营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与国有企业的责、权、利关系的经营方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政企分开。
四,租赁经营,是以租金作为价格,国家将国有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权让渡给承租者,国家保留所有权,并收取租金。
●一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易,在什么情况下能获得比较利益?(1)商品国际价值的大小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商品国别价值的大小则是由生产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只要用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比值较小的商品换回其比值较大的商品就可以获得国际比较利益。
具体来说,可以发生在以下三种场合:第一,用国别价值小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等于或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
第二,用国别价值等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第三,用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相比其比值更大的商品。
●个人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1)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交换、分配是决定消费的,但消费对它们有重大的反作用。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治经济学》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治经济学》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是()正确答案:经济学的原初形态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正确答案:生产方式3.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是()正确答案:矛盾分析4.经济学分析方法中的矛盾分析是为()正确答案:解决矛盾5.由抽象到具体是()正确答案:由简单范畴到复杂范畴6.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首先是从()开始的。
正确答案:商品7.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数量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正确答案: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8.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了商品的()正确答案:价值9.商品是()正确答案: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10.商品的二重性是指()正确答案:使用价值和价值11.商品的价值是()正确答案:交换价值的内容12.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正确答案:抽象劳动1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正确答案: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1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正确答案: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5.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正确答案:具体劳动16.就不同部门而言,价值量的决定以()为计量单位。
正确答案:简单劳动1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正确答案:商品的价值量18.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正确答案:成正比或成反比或无关1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正确答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正确答案:成反比21.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正确答案: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22.当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共同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其价值形式是指()正确答案:一般价值形式23.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媒介作用的货币职能是()正确答案:流通手段24.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其价值形式是指()正确答案:扩大的价值形式25.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正确答案:特殊商品26.价值形式的发展顺序是()正确答案: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27.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正确答案:价值尺度28.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正确答案:不需要现实的货币29.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执行的货币职能是()正确答案:价值尺度30.用来偿还债务的货币,执行的是()正确答案:支付手段的职能31.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正确答案: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32.货币流通速度是指()正确答案:同一单位货币反复充当流通手段的次数33.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正确答案:价值规律3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正确答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35.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是()正确答案:社会分工和私有制36.资本原始积累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过程,是因为这一过程发生在()正确答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前37.小商品生产是指()正确答案: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主要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38.资本原始积累是指()正确答案:前资本主义初始资本的形成39.资本总公式是()正确答案:G-W-G′40.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正确答案:等价交换和价值增殖的矛盾4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正确答案:劳动力成为商品4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正确答案: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4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被使用时()正确答案: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44.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称为()正确答案:生产资料45.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所以叫不变资本,是因为()正确答案:它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价值量不发生变化46.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分为()正确答案: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4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正确答案: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48.剩余价值来源于()正确答案:工人的剩余劳动4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是()正确答案:工人无酬劳动的产物5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正确答案: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51.在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中()正确答案: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52.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指()正确答案: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53.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称为()正确答案:剩余价值率54.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正确答案:劳动对象55.剩余价值率是指()正确答案: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56.生产资料是指()正确答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和57.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正确答案: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58.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正确答案: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59.可变资本是()正确答案:资本家为购买劳动力支付的货币6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第一阶段是()正确答案:简单协作6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假定()正确答案:劳动生产率不变6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假定()正确答案:工作日长度不变6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正确答案: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取得的64.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正确答案: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6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正确答案: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66.在不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来提高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属于()正确答案:相对剩余价值生产67.单个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正确答案:超额剩余价值68.工资实质是()正确答案: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69.资本积累是指()正确答案: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70.潜在的过剩人口是指()正确答案:农业过剩人口7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全部预付资本中()正确答案: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72.资本主义人口过剩是相对于()而言的正确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同量资本积累能够吸收的劳动力73.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由于()正确答案:劳动力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求太多了74.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正确答案:相对减少75.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全部预付资本中()正确答案: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加76.相对过剩人口是指()正确答案: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77.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是()正确答案: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增加的矛盾78.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正确答案:剩余价值率不断提高79.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下降是()正确答案:可能的80.导致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正确答案: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81.无产阶级贫困化是指()正确答案:相对于资本家来说生活状况越来越差82.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正确答案:贫富悬殊,两极分化83.个别资本在竞争中以兼并其它资本的方式来增大自身,称为()正确答案:资本集中84.资本规模扩大的两种方式是()正确答案: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85.资本积聚是指()正确答案:以剩余价值资本化的方式来增大个别资本8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正确答案: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87.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正确答案: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88.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正确答案:剥夺者被剥夺,资本主义被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8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正确答案: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90.经济全球化意味着()正确答案:全球经济一体化91.现代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正确答案:公司制92.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正确答案: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93.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中,最简单的企业组织形式是()正确答案:单人业主制94.战后西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是()正确答案:财政政策+货币政策95.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微观经济进行干预的主要手段是()正确答案:反垄断政策+科技支持政策96.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为50%~60%时属于()正确答案:温饱97.恩格尔系数是指()正确答案: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98.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时的基尼系数为()正确答案:0.5以上99.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平均的基尼系数为()正确答案:0.2~0.3100.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基尼系数的国际警戒线为()正确答案:0.4101.当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变化表现为()正确答案: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102.战后西方国家的劳资关系()正确答案:在法律规范下不断改善10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扬弃是()正确答案:向新形态的过渡104.当代资本主义的所有制结构是()正确答案:公私混合所有制105.新的更高形态的生产关系产生的条件是()正确答案:原有的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已经发挥殆尽106.发生社会革命的条件是()正确答案: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对旧制度都再不满意107.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实行()正确答案:按劳分配108.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与低级阶段的唯一差别是()正确答案:分配原则109.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不具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正确答案:过渡时期110.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正确答案: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111.五年计划变成五年规划,是因为规划比计划更具有()正确答案:灵活性112.中国的"三大改造"是指对()的社会主义改造。
政治经济学常考知识点及分析摘出部分
政治经济学专业课常考知识点如觉得还行,可以联系购买全部内容。
资本主义部分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名词解释生产方式:指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生产力: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是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构成的。
生产力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人类的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也叫社会生产关系。
它包括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生产关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3)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指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是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形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经济范畴:指揭示社会生产关系本质的概念,或者说反映了经济现象中最一般、最本质的东西的概念。
经济范畴作为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一般具有历史的、暂时的性质。
经济规律: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一定的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类:(1)一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2)几个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几个社会共有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3)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广义的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各个社会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和消费规律的科学,恩格斯称之为广义政治经济学。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字自然的界的能力。
关系:反应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内容:生产力包含 3 因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特色:是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
2.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也称经济关系,是各样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派、互换和花费的关系。
它与生产力共同构成生产方式,是所有制的基础。
3.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围,其内部构造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据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构成。
(可再详细解说一下所有、据有、支配、使用的含义)此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4.所有权:(1)定义: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公司垄断的据有某物,从而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对该物办理;作为经济用语指人们据有某物并依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2)特色:所有权是在必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波及和反应着很多派生的权益。
( 3)与所有制关系: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
5.产权:( 1)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益的总和。
(2)内容:包含所有权及其衍生的据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处分权和利润权。
( 3)基本特色:产权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权由一组或一束权益构成;产权拥有独立性、排他性、转让性和利润性。
6.产权制度:(1)定义:对于产权界定、营运、保护等的系统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和。
(2)关系:它反应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财产所有者、营运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经济的拘束关系。
(3)特色:出资者权益与法人财产权的分别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色。
7.生产方式:(1)定义:获取物质资料的方式称为生产方式。
(2)内容:它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物质方式;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方式,它表示人类社会发展在必定阶段上的嘉会性质。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
学整理
1. 定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分析经济活动的政治背景和对政治的影响。
2. 经济制度
- 市场经济制度:由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决定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计划经济制度:由中央计划机构安排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混合经济制度:结合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经济制度。
3. 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实际产出的增加。
- 经济发展:指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善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4. 经济循环
- 市场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 社会主义经济循环:包括计划、配置、分配和再生产等环节。
5. 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
- 政府干预:指政府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和
干预。
- 市场调节:指市场机制自身运行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分配资源。
6. 政治经济学理论
- 古典经济学:强调自由市场和个人利益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和社会主
义革命等议题。
-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以上是对政治经济学知识点的简要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深入了解,请查阅相关资料。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自己整理超全~)
使用价值: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一般的人类劳动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抛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
个别劳动时间:生产者生产同种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个别价值:由个别劳动时间形成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的效率或能力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物物交换扩大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许多个简单价值表现的总和,简单价值表现的扩大)一般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种商品上货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本质)货币形式:当某些金属取得了固定的担当一般等价物的独占权时,一般价值形式就发展成了货币形式,货币形式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信用货币几个发展阶段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纸币流通规律:体现的是纸币和货币金属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所必须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量。
银行券:由发行银行发行的用以代替商业票据的银行票据,是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
最新电大《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考试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二、名词解释题。
1,世界经济格局指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经济结构与态势。
不同的世界经济格局是由于各经济大国之间的相对经济实力、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世界市场占有情况的变化而形成的。
2,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
它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
(1948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通过实施普遍的最惠国待遇,削减乃至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以便充分利用各国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广泛就业,以及提高生活水平。
为实现此宗旨,各缔约国须接受以下基本原则:第一,最惠国待遇原则。
第二,无歧视待遇原则。
第三,关税减让原则。
第四,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第五,透明度原则。
第六,互惠即对等原则。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统一的世界贸易组织与规则的诞生。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各国政府间国际货币金融组织,1945年12月成立。
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在经营上实行独立运作。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
宗旨是:第一,在国际货币问题上进行磋商与合作,促进国际金融的发展。
第二,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
第三,促进各国汇率的稳定。
第四,为经常性交易建立一个多边支付和汇兑制度。
第五,为会员国融通资金。
第六,争取减轻各成员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4,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1月,为了对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苏东六国在莫斯科举行会议,成立了经济合作机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经互会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表现形式。
经互会的成立,把社会主义国家从经济上紧密联系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抗衡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封锁的重要阵地,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诞生。
1,世界政治世界政治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在政治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包括世界范围内战争、和平、强权、民主等政治现象。
电大政治经济学机考答案名词解释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电大政治经济学机考答案名词解释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
割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有,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某个人或者集团享有。
如国防就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国防提供的安全保障是面向国内所有人的,只要生活在本国境内,任何人都无法拒绝这种服务,同时,也不可能将拒绝接受此项服务的人与在市场上为此项服务付款的人区别开来。
补充: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公共物品是相对那些可以划分为企业或个人消费单元的基本生活或生产资料等私人物品而言的共享性物质产品和服务项目。
1、受益的非排他性(非排)。
某个人或集团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或妨碍其他个人或集团同时消费该公共物品,也不会影响其他个人或集团消费该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如航海中的灯塔。
2、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非竞)。
某一个人或集团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和妨碍其他人或集团同时享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项选择题1,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是在(C 70年代)2,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4,战后导致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是(D.雅尔塔体制)5,冷战结束以来,大国之间经常建立“伙伴关系”,这关系是(D既非对立又非结盟的关系)6,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消长和力量对比的改变)7,导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主要原因是(B.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8,“和平演变”战略的提出者是(A.杜勒斯)9,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B.法国)10,1969年联邦德国政府提出的“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A.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11,世界经济格局的核心内容是指(A.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12,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B.“布雷顿森林协定”)13,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内部,各国投票权力大小均实行(C.按资金份额多少决定的原则)14,战后新殖民主义政策的突出表现是(C.“第四点计划”)15,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现于(C.尼克松政府时期)16,以西方国家为主体的跨国公司的经营目标是(A.最大限度地追求国际高额垄断利润)17,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市场为宗旨的是(D.世界贸易组织)18,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D.地区经济论坛)19,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最终崩溃于(D1973年美国第二次宣布美元贬值)20,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B.有一定矛盾,但从长远看是相互促进、并行不悖的)21.(A国家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22.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为了满足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1947年美国推动23国签署了(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23.(A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24.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率先打出(D新经济)的旗帜25.提出对苏联实行全面冷战和遏制政策的是:(B杜鲁门主义)26.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待第三世界的立场与政策最为开明积极的西方国家是:(C西欧)27.提出超越遏制的是以下哪一位总统:(B布什)28.标志着美苏军备竞赛出现质的升级的是(D星球大战计划)29.(B 2001年)年9月11日,美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30.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的对外关系政策是(C政治大国战略)31.二战后日美签订了(D《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日本获得真正的独立。
3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上第二经济强国是(A日本)33.(B1955年体制的形成)标志着欧美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得以确立。
34.(A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35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终结。
苏联解体的时间是(C1991年12月)36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的两个大国,两国交恶的症结问题是(D克什M 尔问题)37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是(D1979年1月1日)38二战结束,经过改革后的日本,实行多党制,第一大党是(C自民党)多项选择题1、综合国力主要由(A、物质B、精神)两个方面力量构成。
2、非传统安全威胁有以下的特点(A、跨国性B不确定性C、转化性D、动态性E、主权性)3、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A、总体和平B、局部战争C、总体缓和D、局部动荡)4、美国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A、联邦制B、分权制C、普选制)5、二战后苏联对外战略发生了三次演变领导人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D、勃列日涅夫)6、在全球性的经济组织当中,地位最为显著的是(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7.当前活跃在国际社会中的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主要有:(A.国家B.国际组织C.政党D.跨国公司E.民族解放运动组织)8.国家利益按照同国家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的程度,可将国家利益分为(A.生存利益B.发展利益C.国际联系利益的)9.二战以后,在西欧、北美、亚太形成三大区域组织:(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0.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规律它包括(A.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平衡C 经济实力的不平衡)11.(B.霸权主义C.强权政治)是危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12.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有:(A联邦制B、普选制C.三权分立制D.两党制)13.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10年繁荣,其主要原因有:(A"新经济"的推动B政府的有效干预C.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益处D.充分利用大量外部资源)14.美国的普选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选民资格B总统和参众两院议员候选人资格D选举程序)15.冷战时期美国推行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有(A杜鲁门主义B尼克松主义C里根的"重振国威"D.布什的"超越遏制")16.冷战后美国加紧构建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表现为(A"参与和扩展"战略B小布什的单边主义)17.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主要有(B社会主义异化论C倡导多元化和全面民主化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18.苏联解体的原因有(A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B历史问题C西方长期的"和平演变")19.普京执政后提出的战略思想有(B.强国富民D实现经济快速增长)20.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有(A.美国大力扶持B.战后有利的国际环境C.重视科技和教育D.国内政局稳定E.适合的经济发展战略F.适合的资金积累政策和集体意识等.)21.二战后,苏联经济的改革主要经历的时期有(A.赫鲁晓夫时期D.勃列日涅夫)填空题1、国家利益是判定一国外交政策好坏、外交工作得失的重要尺度。
2、主权标准,即国家维护和发展主权的国家利益是正当的与合理的。
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4、联合国的“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6月5日。
5、第三世界的崛起以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为三个重要里程碑。
6、阿以冲突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未解决。
阿以冲突的基本问题有两个:一是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权利的问题,二是阿拉伯国家恢复失地的问题。
7、人们往往习惯地把《罗马条约》的生效日1958年1月1日当作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日期。
8、日本政治倾向右倾与保守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成风。
9、1991年12月,苏联原有15个共和国中除俄罗斯外均宣布独立。
10、朝鲜半岛问题实质上是南北两个朝鲜的统一的问题11、国家是最基本、最活跃、最普通的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其活动遍及国际社会的一切领域和一切过程,并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12、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统一的标准,即国家维护、增进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统一的国家利益是正当与合理的。
13、综合国力也是国家制定外交政策,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据。
14、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15、将信息通讯技术、互联网和计算机软件结合起来的经济被称为“新经济”,其核心是信息产业。
16、《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欧洲政治联盟条约》统称《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
1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8、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的,共有160多个国家的地区,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扮着重要角色。
19、1971年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票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合法席位。
20、目前,中国参加了400多个重要的国际组织。
21.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经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23.二战以后,美国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
它还通过向西方国家提供"军事安全网"和"经济安全网"来保证美国实际经济霸主地位。
24.新经济是一种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信息和通讯为主要支柱的新型经济形态,它代表着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新经济的核心是信息产业25.主权国家依然是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主体。
除此之外,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非国家行为体地位日益显著。
目前,它的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40%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以东西方冷战对抗为主要特征,以美苏争霸为核心内容的两极格局。
27.当今世界政治力量结构是"一超多强",一个超级大国是美国,多个政治力量中心是: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和第三世界整体。
28.冷战结束后,大国竞争的焦点由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转向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
29.中国主张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30.1992至2001年的十年经济繁荣期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繁荣期。
31.美国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分权学说和制衡理论。
其主要内容有:联邦制、普选制、两党制、三权分立。
32.西欧一体化的起步和草创时期是从1950年5月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到1957年3月《罗马条约》签订之前。
33.西欧一体化的探索和发展时期从1957年3月《罗马条约》签订,到1991年12月《欧洲联盟条约》签订之前。
34.1991年12月9日、10日,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城进行,会议通过并草签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欧洲政治联盟条约》,统称《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
35.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最早是由英国政治家洛克提出的,后经法国思想家加以完善,但真正把它物化成一种制度并典型化的却是美国的杰斐逊等人。
36.美国的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
37.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美国任命麦克阿瑟为"盟军最高总司令",全权负责日本战后事宜。
)38.建于1869年的靖国神社,原称"东京招魂社",是日本为纪念为国战死的将士而建立的。
1985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战后40年来日本首相第一次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
39.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