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评论散文摘抄三篇

合集下载

梁实秋散文摘抄

梁实秋散文摘抄

梁实秋散文摘抄梁实秋散文摘抄1.寂寞是一种清福。

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的上升,一直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静止的。

《寂寞》2.清晨走到空旷处,看东方既白,远山如黛。

《散步》3.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

《雅舍》4.真正听京戏的.内行人怀里揣着两包茶叶,踱到边厢一坐,听到妙处,摇头摆尾,随声击节,闭着眼睛体味声调的妙处。

《音乐》5.我家门铃不是普遍一按就嗞嗞响的那种,也不是像八音盒似的那样丁丁当当的奏乐,而是一按就啾啾啾啾如鸟鸣。

6.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雅舍》7.秋风起时,树叶飒飒的声音,一阵阵袭来,如潮涌,如急雨,如万马奔腾,如衔枚疾走;风定之后,细听还有枯干的树叶一声声地打在阶上。

秋雨落时,初起如蚕食桑叶,窸窸窣窣,继而淅淅沥沥,打在蕉叶上清脆可听。

《音乐》8.起先是坐着,神情潇洒,望之如神仙中人,俄而棋势吃紧,两人都站起来了,剑拔弩张,如斗鹌鹑,最后到了生死关头,两个人都跳到桌子上去了。

《下棋》9.走到街上,看见草上的露珠还没有干,砖缝里被蚯蚓倒出一堆一堆的沙土,男的女的扭着新鲜肥美的菜蔬走进城来,马路上有戴草帽的老朽的女清道夫,还有无数青年男女穿着熨平的布衣,精神抖的携带着"便当"骑着脚踏车去上班。

《早起》10.耗油豆腐用大号头盘,上面平铺着嫩豆腐,一片片的像瓦垄然,整齐端正,黄澄澄的稀溜溜的耗油汁洒在上面,亮晶晶的。

《豆腐》11.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细语,以及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

《雅舍》12.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棵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此时尤为幽绝。

关于山的精彩散文范文三篇

关于山的精彩散文范文三篇

山的精彩散文关于山的精彩散文范文三篇关于山的散文篇一:梁实秋散文山最近有幸,连读两本出色的新诗。

一是夏菁的《山》,一是楚戈的《散步的山峦》。

两位都是爱山的诗人。

诗人哪有不爱山的?可是这两位诗人对于山有不寻常的体会,了解与感情。

使我这久居城市樊笼的人,读了为之神往。

夏菁是森林学家,游遍天下,到处造林。

他为了职业关系,也非经常上山不可。

我曾陪他游过阿里山,在传说闹鬼的宾馆里住了一晚,杀鸡煮酒,看树面山(当然没有遇见鬼,不过夜月皎洁,玻璃窗上不住的有剥啄声,造成近似“咆哮山庄”的气氛,实乃一只巨大的扑灯蛾在扑通着想要进屋取暖)。

夏菁是极好的游伴,他不对我讲解森林学,我们只是看树看山,有说有笑,不及其他。

他在后记里说:“我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山,而爬山最能表达一种追求的恒心及热诚。

然而,山是寂寞的象征,诗是寂寞的,我是寂寞:有一些空虚就想到山,或是什么不如意。

山,你的名字是寂寞,在我寂寞时念你。

”普通人在寂寞时想找伴侣,寻热闹。

夏菁寂寞时想山。

山最和他谈得来。

其中有一点泛神论的味道,把山当做是有生命的东西。

山不仅是一大堆、高高一大堆的石头,要不然怎能“相对两不厌”呢?在山里他执行他的业务,显然的他更大的享受是进入“与自然同化”的境界。

山,凝重而多姿,可是它心里藏着一团火。

夏菁和山太亲密了,他也沾染上青山一般的妩媚,他的诗,虽然不像喜玛拉雅山,不像落矶山那样的岑崟参差,但是每一首都自有丘壑,而且蕴藉多情,格律谨严,文字洗炼,据我看像是有英国诗人郝斯曼的风味,也有人说像佛劳斯特。

有一首《每到二月十四日》,我读了好多遍,韵味无穷。

每到二月十四,我就想到情人市,想到相如的私奔,范仑铁诺的献花人。

每到二月十四想到献一首歌词。

那首短短的歌词十多年还没写完:还没想好意思,更没有谱上曲子。

我总觉得惭愧不安,每到二月十四。

每到二月十四,我心里澎湃不停,要等我情如止水,也许会把它完成。

原注:“情人市(Loveland)在科罗拉多北部,每逢二月十四日装饰得非常动人。

《梁实秋散文集》好词好句大全

《梁实秋散文集》好词好句大全

《梁实秋散文集》好词好句第一篇:《狼王梦好词好句》好词佳句积累(六)——摘自《狼王梦》好词:奋勇追击宽恕损失惨重愤慨悲惨懒洋洋形影不离撒娇献媚立功赎罪紧追不舍疲于奔命身不由己居高临下来势汹汹锲而不舍同归于尽筋疲力尽虚张声势冉冉升起富丽堂皇争强好胜浑身痉挛懵懵懂懂诡计多端消散殆尽黯然无神反败为胜跃跃欲试杀气腾腾迫不及待威风凛凛娇嫩鲜艳明媚的阳光湿润的空气春潮在汹涌犹犹豫豫凄惶疑云密布毫不理睬模模糊糊急于掩饰静卧不动转悲为喜闷声不响针锋相对虚无缥缈神志眩迷肃杀同归于尽狂风骤起飞沙走石惊天动地蓝幽幽心急如焚踱来踱去浑身颤栗不堪设想争先恐后奄奄一息昏昏沉沉艳阳高照欢天喜地神魂颠倒毫无疑问胆略出众厚此薄彼狼吞虎咽野心勃勃逆来顺受突如其来闪闪发光十分罕见自然而然狂吮滥吸暴露无遗不近人情斑痕累累强取豪夺献媚邀宠无缘无故怜悯之心小心翼翼抖抖瑟瑟佳句:1.它全身狼毛稠密,特别是毛色偏蓝的脊背,被晶莹的雪花摩擦得闪闪发亮;身体开始发育,宽阔的胸脯突出一块块饱满的肌肉;它的性情被饥饿折磨得越来越暴烈,一双贪婪的眼睛里闪烁着金属般冷凝的光泽。

3.沼泽地里长着稀稀疏疏的几丛芦苇,芦苇杆都已枯焦,苇稍还粘留着几朵轻盈的鹅黄色的花絮,在秋风的吹刮下,飞舞旋转。

嫣红的夕阳,凄惶的归鸟,更平添几分愁绪。

4.这天半夜,老天爷降下第一场雪,娇软的雪花飘落在还残留着秋阳温暖的大地上,立刻融化成雪水,草原一片泥泞。

第二篇:《《撒哈拉的故事》好词好句摘抄》爱不释手万里迢迢心血来潮神经兮兮含情脉脉受宠若惊理所当然容光焕发乱七八糟骨瘦如柴冲口而出无可奈何逃之夭夭不以为然千咛万嘱自言自语一望无际胡说八道不知不觉千真万确满头雾水受宠若惊东张西望密不透风触目惊心黯然失色心惊胆裂名副其实不可思议气势汹汹笑容可掬花红柳绿眼花缭乱走投无路心灰意懒语无伦次怜悯温和一声不响飞蛾扑火穷苦潦倒千奇百怪惊天动地从天而降忍无可忍大呼小叫不置可否海市蜃楼如梦初醒五光十色若有若无狼吞虎咽喃喃自语成千上万满载而归浩浩荡荡谈天说地不亦乐乎艺高胆大连绵不绝惊涛裂岸一本正经不卑不亢气势凌人大名鼎鼎花枝招展筋疲力尽自说自话风和日丽男女老幼异口同声天旋地转有气无力他被吓得全部头发刷一下完全竖起来,像漫画里的人物一样好看极了,我看他吓得如此,一面笑一面跑到安全地带,等他想起来要追时,这个巫医已经逃之夭夭了。

梁实秋散文摘抄赏析精选

梁实秋散文摘抄赏析精选

梁实秋散文摘抄赏析精选梁实秋散文摘抄赏析精选导语:梁实秋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这里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五篇梁实秋散文摘抄赏析,希望你们喜欢。

一、《同学》同学,和同乡不同。

只要是同一乡里的人,便有乡谊。

同学则一定要有同窗共砚的经验,在一起读书,在一起淘气,在一起挨打,才能建立起一种亲切的交情,尤其是日后回忆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纵不曰十年窗下,至少三、五年的聚首总是有的。

从前书房狭小,需要大家挤在一个窗前,窗间也许着一鸡笼,所以书房又名曰鸡窗。

至于帮硬死沉的砚台,大家共用一个,自然是经济合理。

自有学校以来,情形不一样了。

动辄几十人一班,百多人一级,一批一批的毕业,像是蒸锅铺的馒头,一屉一屉的发售出去。

他们是一个学校的毕业生,毕业的时间可能相差几十年。

祖父和他的儿孙可能是同一学校毕业,但是不便称为同学。

彼此相差个十年八年的,在同一学校里根本没有碰过头的人,只好勉强解嘲自称为先后同学了。

小时候的同学,几十年后还能知其下落的恐怕不多。

我小学同班的同学二十余人,现在记得姓名的不过四、五人。

其中年龄较长身材最高的一位,我永远不能忘记,他脑后半长的头发用红头绳紧密扎起的小辫子,在脑后挺然翘起,像是一根小红萝卜。

他善吹喇叭,毕业后投步军统领门当兵,在“堆子”前面站岗,拄着上刺刀的步枪,满神气的。

有一位满脸疙瘩噜嗦,大家送他一个绰号“小炸丸子”,人缘不好,偏爱惹事,有一天犯了众怒,几个人把他抬上讲台,按住了手脚,扯开他的裤带,每个人在他裤裆里吐一口唾液!我目睹这惊人的暴行,难过很久。

又有一位好奇心强,见了什么东西都喜欢动手,有一天迟到,见了老师为实验冷缩热涨的原理刚烧过的一只铁球,过去一把抓起,大叫一声,手掌烫出一片的溜浆大泡。

功课最好写字最工的一位,规行矩步,主任老师最赏识他,毕业后,于某大书店分行由学徒做到经理。

梁实秋的散文

梁实秋的散文

梁实秋的散文梁实秋的散文导语: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

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梁实秋的散文。

欢迎阅读及参考!篇一、梁实秋的散文秋风吹落了树上叶子,天渐渐的凉了。

病房里住着一位很重的病人,他对生命报以无望但他很乐观。

他每天看着窗外树上,被风吹完仅剩下的一片叶子,他希望寄托在这片叶子上,他想如果这片叶子落了我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那叶子的离去是风在苦苦的追求着,还是树难以无法挽留住?当一切一切的过去,人生还得继续,然而一旦人心在留,那就是希望美好的追求啊。

一天两天,秋天过去树上叶子没落,他内心对生命很有希望。

冬天来了,一天两天,冬天过去树上的叶子还在,他对生命报有更大的希望。

春天来了树上开满了树叶那片孤叶也被满树的绿色而掩盖了。

他看到春色的大地,对生命的希望是无比的信心百倍。

原来人们发现他的希望后,为了他能快乐的活着就偷偷在树上做了一片假树叶。

这真是一个伟大而又美丽的善意欺骗啊,人往往都有希望,那怕是空渺的但也是一个美好的寄托。

帮助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人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送你幸福心中留有快乐,我送你玫瑰手中留有余香。

人在生活中往往要有善意谎言和美丽的欺骗啊。

篇二、梁实秋的散文我爱一切旧的东西——老朋友,旧时代,旧习惯,古书,陈酿;而且我相信,陶乐赛,你一定也承认我一向是很喜欢一位老妻。

”这是高尔斯密的名剧《委曲求全》中那位守旧的老头儿哈德卡索先生说的话。

他的夫人陶乐赛听了这句话,心里有一点高兴,这风流的老头子还是喜欢她,但是也不是没有一点愠意,因为这一句话的后半段说透了她的老。

这句话的前半段没有毛病,他个人有此癖好,干别人什么事?而且事实上有很多人颇具同感,也觉得一切东西都是旧的好,除了朋友、时代、习惯、书、酒之外,有数不尽的事物都是越老越古越旧越陈越好。

梁实秋散文读后感3篇_读后感作文_

梁实秋散文读后感3篇_读后感作文_

梁实秋散文读后感3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梁实秋读后感3篇,希望大家喜欢。

梁实秋散文读后感1梁实秋真能侃,再小的芝麻粒的事儿,经他的笔一转一化,汨汨淌出一大洼水,一波三折,有滋有味。

梁先生淡雅从容,典型一绅士,持杖岸立,口衔烟斗,含笑窥乐。

梁的散文:琐碎。

没有故事情节,全凭见识,将古今中外、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拼凑成文,像碎花裙上的碎花点,杂而不乱,抖开斑斓。

他下笔,东一鳞西一爪,若云里神龙,飘忽不定,反而没有编故事的斧痕匠气,触类旁通,信手捻来,随心所欲,东西八千里,上下五千年,逞才仗气,一泻千里地侃下去,毫不搭界的几件琐事,很巧妙地触电,通了!任何琐碎小事,一落梁氏笔下,便衍化成滋润丰沛的长文。

因为杂,读者永远新鲜不厌倦,恨不能一气读完。

梁的行文看似轻松洒脱,没有梁的学贯中西的渊博学识,这一手是学不到家的,这是一绝。

也有人效颦,结果堕入罗嗦,世俗。

至少在我看来,散文到了梁实秋手里,又耸起一座里程碑。

仿佛没有不可入文的事,不信,翻开梁的四集《雅舍小品》,就像个杂货铺,乱七八糟的货都齐了。

怒、脏、鼾、胖、并洗澡、理发,都是生活琐事,也是他佳作的题目。

凡是他耳闻目睹的都揽入笔底,正合老上海的一:捡入篮里都是菜,这是高厨的本事。

经他妙笔点睛,化龙飞舞,这不能不归功於他的渊博与机敏。

梁讲究生活的趣味,他总能从最平凡的生活小事发现它亮晶晶的趣味,然后笔锋一转,洋洋洒洒,谈笑风生,不时闪烁出机智,忍俊不禁开涮几句玩笑,令人捧腹厥倒。

他好幽默但不庸俗滑稽,这是他的文章特色。

他文章取材很世俗,人人都有此经历,一经点出其中的闪光点,自然引起普遍共鸣。

行文幽默、情趣高雅、文字简洁、文采斐然、文笔活泼,深得读者珍玩。

琐事入笔,典雅出锋,这是梁文的成功之处。

梁实秋又是大学者,莎士比亚全集汉译本第一人,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词典》更是华人学者研读西方文化的必备参考词典。

但他写作从不掉书袋,没有头巾气的酸。

他常常信手捻来中外大典的引文,置於一堆俗事中,还原出引文原有的世俗朴素,充实文章的知识含量,是调味品,不是醋,更有可读性。

梁实秋散文好句摘录

梁实秋散文好句摘录

梁实秋散文好句摘录梁实秋散文好句摘录引导语:《梁实秋散文》的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下面就是散文的好句摘录,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1、从前官场习惯,有所谓端茶送客之说,主人觉得客人应该告退的时候,便举起盖碗请茶,那时节一位训练有素的豪仆在旁一眼瞥见,便大叫一声「送客!」另有人把门帘高高打起,客人除了告辞之外,别无他法。

——梁实秋《雅舍小品》2、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 ——梁实秋3、“他是非常热烈的异性恋者——就一个英国人身分而言也许是超过了正常的程度。

” ——梁实秋《雅舍小品》4、老不必叹息,更不必讳。

花有开有谢,树有枯有荣。

桓温看到他“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渲染流泪。

”桓公是一个豪迈的人,似乎不该如此。

人吃到老,活到老,经过多少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还能双肩承一喙,俯仰天地间,应该算是幸事。

荣启期说,“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所以他行年九十,认为是人生一乐——梁实秋《梁实秋散文》5、信佛的人往往要出家。

出家所为何来?据说是为了一大事因缘,那就是要“了生死”。

在家修行,其终极目的也是为了要“了生死”。

生死是一件事,有生即有死,有死方有生,“了”即是“了断”之意。

生死流转,循环不已,是为轮回,人在轮回之中,纵不堕入恶趣,生老病死四苦煎熬亦无乐趣可言。

所以信佛的人要了生死,超出轮回,证无生法忍。

出家不过是一个手段,习静也不过是一个手段。

——梁实秋《闲暇处才是生活》6、寂寞是一种清福。

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儿波澜似的。

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

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树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时时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

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

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

梁实秋代表散文摘抄精选五篇

梁实秋代表散文摘抄精选五篇

梁实秋代表散文摘抄精选五篇梁实秋代表散文摘抄精选五篇导语:梁实秋是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这里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五篇梁实秋代表散文摘抄,希望你们喜欢。

一、《雅舍》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

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

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

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

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茅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

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

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

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

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

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

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

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

《梁实秋散文集》好段摘抄

《梁实秋散文集》好段摘抄

《梁实秋散文集》好段摘抄梁实秋散文集好段摘抄梁实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情感细腻、文字优美而著名。

以下是《梁实秋散文集》中一些优秀的段落摘抄:1. “我的心是一片归宿久远的土地,我的思绪是一支追随星光的笔,一直向前,一直向前。

”这句话展现了梁实秋散文中浓郁的个人情感和追求自由的精神,用简洁而优美的文字描绘出了他豪迈的内心世界。

2. “没有人生来就完美无缺,人生是一门修行,是努力奋斗的过程。

”梁实秋深刻地描述了人生的本质,他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成长,这种态度让人深受鼓舞。

3. “人生何其短暂,却总是在忙碌中度过,直到最后我们才明白,生活并不仅仅是追逐名利,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宁静。

”这段话表达了梁实秋对于生命短暂的思考,提醒人们要珍惜并反思自己的人生,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欢乐。

4. “山水之间,我感受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宁静,仿佛时光都在这一刻停留。

”梁实秋热爱大自然,他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写,传达了对内心平静与自由的向往。

5. “故乡,是我心中那片沃土。

每当想起它,我便会想起家人、亲人,那份深深的牵挂和眷恋。

”这段话透露出梁实秋对故乡的深情,他对家人和故土的思念如潮水般涌动。

6. “岁月静好,唯愿你我安好。

”这句简短的句子,流露出作者对亲人和爱人的美好祝愿,温暖人心。

7. “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经历过风雨,也品味过阳光。

”这句话点出了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生经历,无论是风雨还是阳光,都是人生必然的一部分。

8. “对于爱情的追求,我们总是那么执着。

它的甜蜜让人愉悦,它的苦涩让人思索。

”梁实秋对爱情的独特理解,让人思考爱情的本质以及所带来的甜蜜和痛苦。

9. “寂静的夜晚中,数不尽的回忆涌上心头,来自过去的声音,过往的情感,都化为了永恒。

”这句话将读者带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让人产生共鸣。

10. “走过人生的岁月,我们得到的也许并不完美,但我们的心却丰盈而充实。

”这段话表达了梁实秋对于人生经历的一种积极态度,强调不完美的人生也可以走得精彩。

梁实秋谈吃散文三篇

梁实秋谈吃散文三篇

梁实秋谈吃散文三篇煎馄饨馄饨这个名称好古怪。

宋程大昌《演露》:“世言馄饨,是虏中浑沌氏为之。

”有此一说,未必可信。

不过我们知道馄饨历史相当悠久,无分南北到处有之。

儿时,里巷中到了午后常听见有担贩大声吆喝:“馄饨——开锅!”这种馄饨挑子上的馄饨,别有风味,物美价廉。

那一锅汤是骨头煮的,煮得久,所以是浑浑的、浓浓的。

馄饨的皮子薄,馅极少,勉强可以吃出其中有一点点肉。

但是料不少,葱花、芫、虾皮、冬菜、酱油、醋、麻油,最后洒上竹节筒里装着的黑胡粉。

这样的馄饨在别处是吃不到的,谁有工夫去熬那么一大锅骨头汤?北平的山东馆子差不多都卖馄饨。

我家胡同口有一个同和馆,从前在当场还有一点小名,早晨就卖馄饨和羊肉馅和卤馅的小包子。

馄饨做得不错,汤清味厚,还加上几小块鸡血几根豆苗。

凡是饭馆没有不备一锅高汤的(英语所谓“原汤”stock),一碗馄饨舀上一勺高汤,就味道十足。

后来“味之素”大行其道,谁还预备原汤?不过善品味的人,一尝便知道是不是正味。

馆子里卖的馄饨,以致美斋的为最出名。

好多年前,《同治都门纪略》就有赞美致美斋的馄饨的打油诗: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汤清润吻休嫌淡,咽来方知滋味长。

这是同治年间的事,虽然已过了五十年左右,饭馆的状况变化很多,但是他的馄饨仍是不同凡响,主要的原因是汤好。

可是我最激赏的是致美斋的煎馄饨,每个馄饨都包得非常俏式,薄薄的皮子挺拔舒翘,像是天主教修女的白布帽子。

入油锅慢火生炸,炸黄之后再上小型蒸屉猛蒸片刻,立即带屉上桌。

馄饨皮软而微韧,有异趣.生炒鳝鱼丝鳝为我国特产。

正写是(鱼单),鳝为俗字。

一名曰(鱼旦)。

山海经北山经:“姑之山,湖之水出焉,其中多(鱼旦)。

”鳝鱼各地皆有生产,腹作黄色,故曰黄鳝,浅水泥塘以至稻田,到处都有。

鳝鱼的样子有些可怕,像蛇,像水蛇,遍体无鳞,而又浑身裹着一层粘液,滑溜溜的,因此有人怕吃它。

我小时看厨师宰鳝鱼,印象深刻。

鳝鱼是放在院中大水缸里的,鳝鱼一条条在水中直立,探头到水面吸空气,抓它很容易,手到擒来。

经典散文欣赏 3篇

经典散文欣赏 3篇

经典散文欣赏3篇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n。

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经典散文欣赏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经典散文欣赏3篇1话说谦让__梁实秋谦让仿佛是一种美德,若想在眼前的实际生活里寻一个具体的例证,却也不容易。

类似谦让的事情近来似乎很难得发生一次。

就我个人的经验说,在一般宴会里,客人入席之际,我们最容易看见类似谦让的事情。

一群客人挤在客厅里,谁也不肯先坐,谁也不肯坐首座,好像"常常登上座,渐渐入祠堂"的道理是人人所不能忘的。

于是你推我让,人声鼎沸。

辈分小的、官职低的,垂着手远远地立在屋角,听候调遣。

自以为有占首座或次座资格的人,无不攘臂而前,拉拉扯扯,不肯放过他们表现谦让的美德的机会。

有的说:"我们叙齿,你年长!"有的说:"我常来,你是稀客!"有的说:"今天非你上座不可!"事实固然是为让座,但是当时的声浪和唾沫星子却都表示像在争座。

主人摆一张笑脸,偶然插一两句嘴,作鹭鸶笑。

这场纷扰,要直到大家的兴致均已低落,该说的话差不多都已说完,然后急转直下,突然平息,本就该坐上座的人便去就了上座,并无苦恼之相,而往往是显得踌躇满志、顾盼自雄。

每次遇到这样谦让的场合,我便首先想起《聊斋》上的一个故事:一伙人在热烈地让座,有一位扯着另一位的袖子,硬往上拉,被拉的人硬往后躲,双方势均力敌,突然间拉着袖子的手一松,被拉的那只胳臂猛然向后一缩,胳臂肘尖正撞在后面站着的一位驼背朋友的两只特别凸出的大门牙上,咔嚓一声,双牙落地!我每忆起这个乐极生悲的故事,为明哲保身起见,在让座时我总躲得远远的。

等风波过后,剩下的位置是我的,首座也可以,坐上去并不头晕;末座亦无妨,我也并不因此少吃一口。

我不谦让。

考让座之风之所以如此盛行,其故有二。

第一,让来让去,每人总有一个位置,所以一面谦让,一面稳有把握。

假如主人宣布,位置只有十二个,客人却有十四位,那便没有让座之事了。

梁实秋散文赏析-1

梁实秋散文赏析-1

梁实秋散文赏析梁实秋散文赏析一以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Q(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

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

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雄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的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搏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

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月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候是独奏,有时候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

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烂的花彩。

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

看他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

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的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

关于梁秋实的散文

关于梁秋实的散文

关于梁秋实的散文梁实秋的散文篇篇各呈异彩,令人爱不释手,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关于梁秋实的散文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鹰的对话山岩上,一只老鹰带着一群小鹰,咋咋的叫个不停。

一位通鸟语的牧羊人恰好路经其地,听得老鹰是在教导小鹰如何猎食人肉。

其谈话是一问一答,大略如下:——“我的孩子们,你们将不再那么需要我的指导了,因为你们已经看到我的实际表演,从农庄抓家禽,在小树丛中抓小野兔,牧场上抓小羔羊。

但是你们应还记得那更可口的美味,我常以人肉供你们大嚼。

”——“人肉当然是最好吃。

你为什么不用你的爪子带回一个人到鹰巢里来呢?”——“他的身体太大了。

我们找到一个人的时候,只能撕下他一块肉,把骨头留在地上。

”——“人既如此之大,你又怎样杀死他的呢?你怕狼,你怕熊,你怎能有超过人的力量呢?人难道比一只羊还更可欺么?”——“我们没有人的力量,也没有人那样的狡诈。

我们难得吃一回人肉,如果大自然没有注定把人送给我们来享受。

人具有凶猛的性格,比任何动物都凶猛。

两族人往往遭遇,呼声震天,火焰弥空。

你们听到声音火光起自地上,赶快飞向前去,因为人类一定是正在互相残杀;你们会看见地面上血流成渠尸横遍野,许多尸骸都是肢体不全,很便于我们食用。

”——“人把对方杀死,为什么不吃掉他呢?一条狼杀死一只羊,他在饱啖羊肉以前不会准许兀鹰来触动它的。

人不是另一种狼么?”——“人乃是唯一的一种动物,杀而不吃。

这种特性使得他成了我们的大恩人。

”——“人把人肉送到我们跟前,我们就不费心力自己行猎了。

”——“人有时候很长久的安安静静的留在洞里。

你们若是看到大堆人聚在一起,像一队鹳似的,你们可以断定他们是要行猎了,你们不久即可大餐人肉。

”——“但是我想知道他们互相残杀,其故安在。

”——“这是我们不能解答的一个问题了。

我曾请教过一只老鹰,他年年饱餐人的脏腑,他的见解是,人只是表面上过动物生活,实则只是能动的植物。

人爱莫名其妙的互相厮杀,一直到僵挺不动让鹰来啄。

梁实秋散文集摘抄赏析

梁实秋散文集摘抄赏析

梁实秋散文集摘抄赏析梁实秋散文集摘抄赏析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

店铺精心为你整理了梁实秋散文集摘抄赏析《时间即生命》,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

因为时间即生命。

没有人不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成为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

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积极不懈的善于利用他的时间。

我自己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

我不打麻将,我不经常的听戏看电影,几年中难得一次,我不长时间看电视,通常只看半个小时,我也不串门子闲聊天。

有人问我:“那么你大部分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发现,除了职务上的必须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动之外,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了。

我应该集中精力,读我所未读过的书,我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但是我没能这样做。

我的`好多的时间都糊里糊涂的混过去了,“,老大徒伤悲。

” 例如我翻译,本来计划于课余之暇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

翻译之所以完成,主要的是因为活得相当长久,十分惊险。

翻译完成之后,虽然仍有工作计划,但体力渐衰,有力不从心之感。

假使年轻的时候鞭策自己,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的表现。

然而悔之晚矣。

再例如,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

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

我披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

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年过八十,还没有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

史书也很重要。

我的时候,我阿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塞满了我的行箧的一半空间,我在外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原封带回来了。

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读了“通鉴”一遍。

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

无论做什么事,健康的身体是基本条件。

梁实秋散文片段

梁实秋散文片段

梁实秋散文片段梁实秋的散文篇篇各呈异彩,令人爱不释手,一切诸如清丽隽永简洁深遽独具风采之类的评语,都不足以对它评头品足,它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下面是关于梁实秋散文片段的内容,欢迎阅读!梁实秋《雅舍》精彩片段1“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下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

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

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浓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

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

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

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

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

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

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傍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

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

“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惧不从俗。

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

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梁实秋散文《旅行》片段2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

闹饥荒的时候都不肯轻易逃荒,宁愿在家乡吃青草啃树皮吞观音土,生怕离乡背井之后,在旅行中流为饿莩,失掉最后的权益─ —寿终正寝。

至于席丰履厚的人更不愿轻举妄动,墙上挂一张图画,看看就可以当“卧游”,所谓“一动不如一静”。

梁实秋散文的精彩片段

梁实秋散文的精彩片段

梁实秋散文的精彩片段梁实秋散文的精彩片段篇1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

和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艺术,永远是人性的表现,唯有品格高尚的人才能画出趣味高超的画。

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

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

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

有闲阶级如能普及于全人类,那便不复是罪恶。

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

我们并不向往六朝人那样萧然若神仙的样子,我们却企盼人人都能有闲去发展他的智慧与才能。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要去接你。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

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

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梁实秋散文的精彩片段篇2外国的风俗永远是有趣的,因为异国情调总是新奇的居多。

新奇就有趣。

不过若把异国情调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家里来,身体力行,则新奇往往变成为桎梏,有趣往往变成为肉麻。

基于这种道理,很有些人至今喝茶并不加白糖与牛奶。

——出自《雅舍小品洋罪》诗不能卖钱。

一首新诗,如拈断数根须即能脱稿,那成本还是轻的,怕的是像牡蛎肚里的一颗明珠,那本是一块病,经过多久的滋润涵养才能磨练孕育成功,写出来到哪里去找顾主?——出自《雅舍小品诗》鲁迅死前遗言“不饶怒人,也不求人饶恕。

”那种态度当然也可备一格。

不似鲁迅那般伟大的人,便在体力不济时和人类容易妥协。

我僵卧了许多天之后,看着每个人都有人性,觉得这世界还是可留恋的。

散文文学评论范文

散文文学评论范文

散文文学评论范文散文文学评论范文雅舍之雅梁实秋《雅舍》散文文学评论雅舍,在一般人看来,并不雅。

雅舍之雅,缘于其在梁实秋先生笔下,缘于梁实秋先生的心境之雅。

《雅舍》是梁实秋先生的一篇行文雅洁,潇洒幽默的散文。

文章描写了作者所居住的雅舍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以及作者对其陈设的看法,体现了作者豁然超脱的心境。

雅舍既为舍,自然具有舍的一切特点,只是这舍实在简陋: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磷磷,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如此简陋之舍,却又不能说不是座房子,如此简陋之舍,何以称雅?更何况并不能蔽风雨。

然而,作者却称之为雅舍,认为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这一切皆因作者对生活,对雅舍有着处之泰然,从容平和的心态。

于是,雅舍之不雅亦变为雅的了,雅舍之不足亦变为有个性的了。

雅舍之不足共有以下几处:(一)位置在半山腰,客人探望不便;(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岑寂被破;(三)鼠子瞰灯,难以安枕;(四)聚蚊成雷,难以居住。

但是,作者在叙述这一切时,心境始终是清雅恬淡的,态度始终是不愠不怒的,字里行间丝毫没有流露出对雅舍的不满来。

雅舍虽处在半山腰,然亦常有客到,可见朋友情谊之深,我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大不便处。

可见,作者并没有将之视为不足。

雅舍门窗不严,我与邻人彼此可互通声息,作者并不为之烦恼。

对于鼠子,作者虽是无可奈何,却是一番自嘲: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在别处早已肃清的蚊子,在‘雅舍’则格外猖厥,我仍安之。

面对雅舍的种种,作者无不显示出一种豁达超然,乐观开朗的态度。

雅舍之不足如此之多,似乎更能体现出雅舍之雅的珍贵。

雅舍之雅在于其最宜月夜,在于其简朴。

雅舍曾因地势较高给友人探望带来不便,却又因此得月较先;因其简朴,又可随意布置。

梁实秋散文好段摘抄

梁实秋散文好段摘抄

梁实秋散文好段摘抄梁实秋散文《旧》精彩段落:王梦大笔如椽,果然成大手笔。

李白少时笔头生花,自是天才赡逸,这都是奇迹。

说来惭愧,我有过一枝小小的可以旋转笔芯的四色铅笔,我也有过一幅朋友画赠的“梦笔生花图”,但是都无补于我的文思。

我的亲人、我的朋友送给我的各式各样的大小精粗的笔,不计其数,就是没有梦见过五色笔,也没有梦见过笔头生花。

至于黄帝之梦游华胥、孔子之梦见周公、庄子之梦为蝴蝶、陶侃之梦见天门,不消说,对我更是无缘了。

我常有噩梦,不是出门迷失,找不着归途,到处“鬼打墙”,就是内急找不到方便之处,即使找得了地方也难得立足之地,再不就是与恶人打斗而四肢无力,结果大概都是大叫一声而觉。

像黄粱梦,南柯一梦……那样的丰富经验,纵然是梦不也是很快意么?梁实秋散文《谈友谊》精彩段落:“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淡所以才能不腻,才能持久。

“与朋友交,久而敬之。

”敬也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昵。

不过“狎而敬之”是很难的。

最要注意的是,友谊不可透支,总是保留几分。

Mark Twain说:“神圣的友谊之情,其性质是如此的甜蜜、稳定、忠实、持久,可以终身不渝,如果不开口向你借钱。

”这真是慨乎言之。

朋友本有通财之谊,但这是何等微妙的一件事!世上最难忘的事是借出去的钱,一般认为最倒霉的事又莫过于还钱。

一牵涉到钱,恩怨便很难清算得清楚,多少成长中的友谊都被这阿堵物所戕害!梁实秋散文《旅行》精彩段落:旅行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但是也还想拉上个伴。

只有神仙与野兽才受得住孤独。

在社会里我们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人居多,避之唯恐或晚,在大自然里又觉得人与人之间是亲切的。

到美国落矶山上旅行过的人告诉我,在山上若是遇见另一个旅客,不分男女老幼,一律脱帽招呼,寒暄一两句。

还是很有意味的一个习惯。

大概只有在旷野里我们才容易感觉到人与人是属于一门一类的动物,平常我们太注意人与人的差别了。

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太脏,如嵇叔夜“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太闷痒不能沐”,也不能有洁癖,什么东西都要用火酒揩,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的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梁实秋散文《学问与趣味》精彩段落:任公先生注重趣味,学问甚是渊博,而并不存有任何外在的`动机,只是“无所为而为”,故能有他那样的成就。

梁实秋把快乐种在心里

梁实秋把快乐种在心里

梁实秋把快乐种在心里第一篇范文《梁实秋把快乐种在心里》读后感读完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把快乐种在心里》,我深感愉悦与启示。

这本书是梁先生用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对生活、人性、快乐等主题进行的探讨。

他的文字如一股清泉,流淌在心灵深处,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丝宁静。

书中,梁先生谈到了快乐的意义:“快乐是一种心态,一种情趣,一种境界。

”他认为,快乐并非来自物质的满足,而是源于内心的充实。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许多人追求物质享受,却忽略了心灵的滋养。

梁先生以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快乐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心放宽,把快乐种在心里。

书中的一篇散文《散步》让我印象深刻。

梁先生在散步中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好,他写道:“路边的花草,天上的飞鸟,都成了我的朋友。

”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态,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诗意。

他还提到:“人生的道路,本来就应该慢慢地走,才能发现沿途的风景。

”这句话让我反思,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是否应该放慢脚步,去品味生活的点滴?梁先生的文字犀利而幽默,他在《谈时间》一文中写道:“时间是个两面派,它对勤奋的人慷慨,对懒惰的人吝啬。

”这种观点不仅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引人深思。

他的旁征博引,触类旁通,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书中还有许多关于人性、爱情、友谊等方面的论述,都让人受益匪浅。

比如在《谈友谊》中,梁先生说:“真正的友谊,是不需要用金钱和地位来衡量的。

”这句话让我更加珍视身边的友谊,同时也提醒自己,要用心去维护这些宝贵的感情。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看法是:它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深刻的人生启示。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把快乐种在心里,人生就会充满阳光。

第二篇范文《梁实秋把快乐种在心里》——以心灵的耕耘探寻人生真谛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外界的喧嚣所困,内心难得片刻的宁静。

《梁实秋把快乐种在心里》这本书,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门。

从全新的视角来看,这不只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关于心灵成长与自我探索的指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实秋评论散文摘抄三篇梁实秋评论散文摘抄三篇导语:梁实秋主张“文学无阶级”,不主张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反对思想统一,要求思想自由。

这里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篇梁实秋评论散文摘抄,希望你们喜欢。

一、《谈话的艺术》一个人在谈话中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独白,一是静听,一是互话。

谈话不是演说,更不是训话,所以一个人不可以霸占所有的时间,不可以长篇大论地絮聒不休,旁若无人。

有些人大概是口部筋肉特别发达,一开口便不能自休,绝不容许别人插嘴,话如连珠,音容并茂。

他进一件事能从盘古开天地讲起,慢慢地进入本题,亦能枝节横生,终于忘记本题是什么。

这样霸道的谈话者,如果他言谈之中确有内容,所谓“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亦不难觅取听众。

在英国文人中,约翰逊博士是一个着名的例子。

在咖啡店里,他一开口,老鼠都不敢叫。

那个结结巴巴的高尔斯密一插嘴便触霉头。

SirOracic在说话,谁敢出声?约翰逊之所以被称为当时文艺界的独裁者,良有以也。

学问风趣不及约翰逊者,必定是比较的语言无味,如果喋喋不已,如何令人耐得。

有人也许是以为嘴只管吃饭而不作别用,对人乃钳口结舌,一言不发。

这样的人也是谈话中所不可或缺的,因为谈话,和演戏一样,是需要听众的,这样的人正是理想的听众。

欧洲中古代的一个严肃的教派Carthusianmonks以不说话为苦修精进的法门之一,整年的不说一句话,实在不易。

那究竟是方外人,另当别论,我们平常人中却也有人真能寡言。

他效法金人之三缄其口,他的背上应有铭曰:“今之慎言人也。

”你对他讲话,他洗耳恭听,你问他一句话,他能用最经济的辞句把你打发掉。

如果你恰好也是“毋多言,多言多败”的信仰者,相对不交一言,那便只好共听壁上挂钟之滴答滴答了。

钟会之与嵇康,则由打铁的叮当声来破除两人间之岑寂。

这样的人现代也有,相对无言,莫逆于心,巴答巴答的抽完一包香烟,兴尽而散。

无论如何,老于世故的人总是劝人多听少说,以耳代口,凡是不大开口的人总是令人莫测高深;口边若无遮拦,则容易令人一眼望到底。

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

写文章肯用心的人就不太多,谈话而知道剪裁的就更少了。

写文章讲究开门见山,起笔最要紧,要来得挺拔而突兀,或是非常爽朗,总之要引人入胜,不同凡响。

谈话亦然。

开口便谈天气好坏,当然亦不失为一种寒暄之道,究竟缺乏风趣。

常见有客来访,宾主落座,客人徐徐开言:“您没有出门啊?”主人除了重申“我没有出门”这一事实之外没有法子再作其他的答话。

谈公事,讲生意,只求其明白清楚,没有什么可说的。

一般的谈话往往是属于“无题”、“偶成”之类,没有固定的题材,信手拈来,自有情致。

情人们喁喁私语,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谈到无可再谈,则“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老朋友们剪烛西窗,班荆道故,上下古今无不可谈,其间并无定则,只要对方不打哈欠。

禅师们在谈吐间好逞机锋,不落迹象,那又是一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企望得到的。

善谈和健谈不同。

健谈者能使四座生春,但多少有点霸道,善谈者尽管舌灿莲花,但总还要给别人留些说话的机会。

话的内容总不能不牵涉到人,而所谓人,则不是别人便是自己。

谈论别人则东家长西家短全成了上好的资料,专门隐恶扬善则内容枯燥听来乏味,揭人阴私则又有伤口德,这其间颇费斟酌。

英文gossip一字原义是“教父母”,尤指教母,引申而为任何中年以上之妇女,再引申而为闲谈,再引申而为飞短流长,而为长舌妇,可见这种毛病由来有自,“造谣学校”之缘起亦在于是,而且是中外皆然。

不过现在时代进步,这种现象已与年纪无关。

谈话而专谈自己当然不会伤人,并且缺德之事经自己宴扬之后往往变成为值得夸耀之事。

不过这又显得“我执”太深,而且最关心自己的事的人,往往只是自己。

英文的“我”字,是大写字母的I,有人已嫌其夸张,如果谈起话来每句话都用“我”字开头不更显着是自我本位了么?在技巧上,谈话也有些个禁忌。

“话到口边留半句”,只是劝人慎言,却有人认真施行,真个的只说半句,其余半句要由你去揣摩,好像文法习题中的造句,半句话要由你去填充。

有时候是光说前半句,要你猜后半句;有时候是光说后半句,要你想前半句。

一段谈话中若是破碎的句子太多,在听的方面不加整理是难以理解的。

费时费事,莫此为甚。

我看在谈话时最好还是注意文法,多用完整的句子为宜。

另一极端是,唯恐听者印象不深,每一句话重复一遍,这办法对于听者的忍耐力实在要求过奢。

谈话的腔调与嗓音因人而异,有的如破锣,有的如公鸡,有的行腔使气有板有眼,有的回肠荡气如怨如诉,有的于每一句尾加上一串格格的笑,有的于说完一段话之后像鲸鱼一般喷一口大气,这一切都无关宏旨,要紧的是说话的声音之大小需要一点控制。

一开口便血脉偾张,声震屋瓦,不久便要力竭声嘶,气急败坏,似可不必。

另有一些人的谈话别有公式,把每句中的名词与动词一律用低音,甚至变成耳语,令听者颇为吃力。

有些人唾腺特别发达,三言两句之后嘴角上便积有两滩如奶油状的泡沫,于发出重唇音的时候便不免星沫四溅,真像是痰唾珠玑。

人与人相处,本来易生摩擦,谈话时也要保持距离,以策安全。

骂人的艺术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

骂人就是有道德观念的意思,因为在骂人的时候,至少在骂人者自己总觉得那个有该骂的地方。

何者该骂,何者不该骂,这个抉择的标准,是极道德的。

所以根本不骂人,大可不必。

骂人是一种发泄感情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种怨怒的感情。

想骂人的时候而不骂,时常在身体上弄出毛病,所以想骂人时,骂骂何妨?但是,骂人是一种高深的学问,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试的。

有因为骂人挨嘴巴的,有因为骂人吃官司的,有因为骂人反被人骂的,这都是不会骂人的缘故。

今以研究所得,公诸同好,或可为骂人时之一助乎?(一)知己知彼[HT]骂人是和动手打架一样的,你如其敢打人一拳,你先要自己忖度一下,你吃得起别人的一拳否。

这叫做知己知彼。

骂人也是一样。

譬如你骂他是“屈死”,你先要反省,自己和“屈死”有无分别。

你骂别人荒唐,你自己想曾否吃喝嫖赌。

否则别人回敬你一两句,你就受不了。

所以别人若有某种短处,而足下也正有同病,那么你在骂他的时候,只得割爱。

二、《谈时间》希腊有位伟大的哲学家Diogenes,有一天亚历山大皇帝走去看他,以皇帝的惯用的口吻问他,“你对我有什么请求吗?”这位玩世不恭的哲人翻了翻白眼,答道:“我请求你走开一点,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这个家喻户晓的小故事,空间涵义可估,恐怕见仁见智,各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通常总是觉得那们哲人视尊荣犹如敝屣,富贵如浮云,虽然皇帝驾到,殊无异于等闲之辈,不但对他无所希冀,而且亦不必特别的假以颜色。

可是约翰逊博士另有一种看法,他认为应该注意的是那阳光,阳光不是皇帝所能赐予的,所以请求他不要把所不能赐予的夺了过去。

这个请求不算奢,却是用意深刻。

因些约翰逊博士由“光阴”悟到“时间”,时间也是虽然极为宝贵,而也是常常被人劫夺的。

“人生不满百”,大致是不错的。

当然,老而不死的人,不是没过,不过期颐以上不是一般人所敢奢望的,数十寒暑当中,睡眠却了很大一部分。

苏东坡所谓“睡眠去其半”,稍嫌有一点夸张,大约三分之一左右总是有的。

童蒙一段时期,说它是天真未凿也好,说它是昏昧无知也好,反正是浑浑噩噩,不知不觉;及到寿登耄耋,比死人多一口气,也没有多少生趣可言。

掐头去尾,人生所余无几。

就是这短暂的一生,时间亦不见得能由我们自己支配。

约翰逊博士所抱怨的那些不速之客,动辄登门拜访,不管你正在怎样忙碌,他觉得宾至如归,这种情形固然令人啼笑皆非,我觉得空间不能算是怎样严重的“时间之贼”。

他只是在我们的有限的资本上抽取一点捐税而已。

我们的时间之大宗的消耗,怕还是要由我们自己负责。

有人说:“时间即生命。

”也有人说:“时间即金钱。

”二说均是,因为有人人为金银即生命。

不过细想一下,有命斯有财,命之不存,财于何有?有钱不要命者,固然实繁有徒,但是舍财不舍命,仍然是较聪明的办法。

所以淮南子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我们幼时,谁没有作过“惜阴说”之类的课艺?可是谁又能趁早体会到时间之“难得而易失”?我小的时候,家里请了一位教师,书房旧上有一座钟,我和我的姊妹常乘教师不注意的时候把时钟往前拨快半个钟头,以便提早放学,后来被老师觉察了,他用朱笔在窗户纸上的太阳阴影划一痕记,作为放学的时刻,这才息了逃学的念头。

时光不断在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每天撕一张日历,日历越来越薄,快要撕完的时候便不免矍然以惊,惊的是又临岁晚,假使我们把几十册日历装为合订本,那便象征我们全部的生命,我们一页一页的往下扯,该是什么样的滋味呢!“冬天一到,春天还会远吗?”可是你一共能看见几次冬尽春来呢?不可挽住的就让它去罢!问题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去“杀时间”。

他认为一个人要作的事情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有不同,士各有志。

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挥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坤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

”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

不过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大概名利二字当中利的成分大些。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时间即金钱之说仍属不诬。

诗人华兹华斯有句:尘世耗用我们的时间太多了,夙兴夜寐。

赚钱挥霍,把我们的精力都浪费掉了。

所以有人宁可循迹山林,享受那清风明月,“侣鱼虾而友麋鹿”,过那高蹈隐逸的生活。

诗人济慈宁愿长时间地守着一株花,看那恭敬花苞徐徐展瓣,以为那是人间至乐。

嵇康在大树底下扬槌打铁,“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刘伶“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提壶”,一生中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这又是一种颇不寻常的方式。

最彻底的超然例子是《传灯录》所记载的“南泉和尚问陆亘曰:“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寸丝不挂就是了无挂碍之谓,“原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境界高超极了,可以说是“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根本不发生什么时间问题。

人,诚如波斯诗人莪漠伽耶玛所说,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来时并非本愿,去时亦未征得同意,糊里糊涂地在世间逗留一段时间。

在此期间内,我们是以心为形役呢,还是立德立言以求不朽,还是参究生死直超三界呢?这大主意需要自己拿。

三、《了生死》信佛的人往往要出家。

出家所为何来?据说是为了一大事因缘,那就是要“了生死”。

在家修行,其终极目的也是为了要“了生死”。

生死是一件事,有生即有死,有死方有生,“了”即是“了断”之意。

生死流转,循环不已,是为轮回,人在轮回之中,纵不堕入恶趣,生老病死四苦煎熬亦无乐趣可言。

所以信佛的人要了生死,超出轮回,证无生法忍。

出家不过是一个手段,习静也不过是一个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