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及其国家战略
论述印度特色之大国外交
论述印度特色之大国外交介绍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从而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论述印度特色之大国外交,包括其外交政策重点、战略合作伙伴以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
外交政策重点印度的外交政策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合作:印度积极参与南亚地区的合作组织,如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等。
印度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合作,促进地区稳定与发展。
2. 东亚战略:印度将东亚地区视为其重要的外交战略方向。
印度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加强在经济、安全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3. 全球治理:作为发展中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印度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印度倡导多边主义,提出了改革联合国安理会的方案,并在国际组织中积极发声。
战略合作伙伴印度的战略合作伙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国家:1. 美国: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显著改善。
两国在经济、安全、反恐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2. 俄罗斯:印度和俄罗斯是长期的传统盟友。
两国在军事装备、能源合作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3. 日本:印度和日本的关系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两国在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4. 以色列:印度和以色列是重要的军事合作伙伴。
两国在军事技术、反恐合作等领域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国际影响力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其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加。
印度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1. 经济增长:印度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其巨大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和贸易合作。
2. 气候变化: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碳排放国,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处理和应对措施对全球非常重要。
3. 和平维持:作为维和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印度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了大量军事和警察人员。
结论印度特色之大国外交通过区域合作、东亚战略以及全球治理等方面的努力,确立了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度的大国战略和影响
[1]世界银行.2008年世界发展指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
独立后印度领导人决心把其建成强大的、在国际社会受到尊重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界大国。
冷战后,印度的大国战略日益成熟,国际影响不断提高,已成为影响国际政治走势的新兴力量。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经济是印度实行大国战略的内在因素。
“1991年印度实行经济改革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1990-2000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9%,2000-2006年,年均增长7.4%,……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迅速繁荣的经济为印度政府全力推行大国战略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冷战的终结、国际力量的重新整合以及国际格局的不断重塑是印度积极走大国发展道路的外部条件。
近年来随着印度积极推行大国外交、大力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尤其是在1998年成功进行核试验以来,印度的大国地位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印度的大国战略使其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打破了南亚地区的力量平衡。
但印度不满足于地区强国的地位,其发展目标是成为印度洋的霸主。
这种海权强国的发展道路是根据印度自身的地缘环境特点得来的,它的实施会对现有的世界秩序和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重要影响。
一、印度的地缘环境分析印度的大国战略有其充分的内部条件,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科技能力逐渐增强等因素外,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再加上优厚的地区环境条件,印度的大国之路就有了厚实的基础。
印度的地缘环境非常优越。
南亚地区在地形和气候上都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封闭的地理位置使印度受其他陆上强国侵略的几率大大降低。
此外印度处于南亚次大陆的中心地带。
辽阔的国土、雄厚的国力都使印度在小国林立的南亚地区战略优势异常明显,地区第一强国的地位无可动摇,并且这种优势因有地理环境的保护而不易受到外来势力的挑战。
一支独秀的地区环境使印度得以顺利地以南亚为依托,从地区大国的基点出发开始自己的世界大国的征程。
7-印度军事战略目标讲稿
印度军事战略印度军事战略的演变印度独立后迄今,其军事战略在保持霸权主义的进攻性和侵略性之下,随着综合国力的发展和世界形势的变化,紧紧围绕国家的根本战略目标,不断调整军事战略的内容.其军事战略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推行了三种不同的军事战略。
一、“西攻北进”战略(1947-一1961年)1947-1961年间,印度执行“西攻北进”军事战略。
西攻,是指对巴基斯坦在军事上实行进攻政策.北进是指在对巴基斯坦保持进攻势头的同时,对我国领土推行蚕食的“前进政策”。
自印度独立至五十年代中期,由于印度独立不久,尚未摆脱英国殖民体系。
国内阶级斗争、民族矛盾、教派矛盾的角逐加剧。
其军队和武器装备基本上是英殖民者遗留下来的;国防预算开支很小(整个50年代,其国防开支每年平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1.8%左右),军力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其军事活动主要限于国内。
与此同时,因印、巴分治的克什米尔领土归属问题,印度在军事上对巴采取进攻政策,以此来解决两国边境的领土归属间题。
于是,印度在1947年10月向巴基斯坦挑起了长达14个月的克什米尔战争。
印度抢占2/3的克什米尔领土后,为巩固在克什米尔地区已取得的成果,保持对巴基斯坦的军事优势和进攻势头。
将绝大多数军队部署在印巴边境,对巴形成进攻之态势。
五十年代中期以前,中、印两国比较友好.但到五十年代末期之后,印度称霸扩张的野心开始显露,妄图吞并我国整个西藏,策动西藏上层叛乱,企图使西藏脱离中国归印度势力范围,并把其军队推进至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前沿(1959年8月,印宣布“麦线”以南地区由其陆军接管),逐步将军事矛头指向我国,对我国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不断越线大肆入侵,蚕食我国大片领土(蚕食我领土9.245万平方公里)。
同时,又对我国另3.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提出领土要求.印度蚕食我国领土和对我领土的要求,实质上是继承了英帝国主义者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前进政策”的衣钵。
在整个这一时期,印度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保证巩固印度的独立和发展国民经济;针对巴基斯坦适度扩充军事实力(其总兵力由印巴分治时的30万人增加到60万人),以保持对巴的军事优势,不使巴威胁印度的安全;把英殖民军“印度化”,统编全国各土邦王公的部队;注意加强中印边境的军事力量,逐步推行以蚕食中国领土为目的的“前进政策”。
大变局下印度外交战略目标定位与调整方向
大变局下印度外交战略:目标定位与调整方向林民旺【内容提要】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印度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切身感受和独到观察。
在印度政策界和战略界看来,冷战结束后形成的世界秩序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极化是必然趋势,中美将进入较长时期的战略竞争博弈阶段,大变局下的机遇要远远多于挑战。
为此,印度深度调整外交战略,摒弃部分传统外交思维和原则,锚定领导型大国的国家定位,追求带有“印度印记”的国际秩序,构建具有“亲西方”倾向的大国关系,并维护地区“门罗主义”,以实现“新印度”愿景。
印度的这一外交战略调整将给国际格局及中印关系带来复杂影响。
【关键词】印度外交战略;中印关系;国际格局;不结盟;多向结盟【DOI】10.19422/ki.ddsj.2021.04.00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印度方面也认为,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变局之中,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世界大变局的发展态势。
作为当前国际政治的重要力量之一,印度在大变局中趋利避害,因势利导,谋求实现莫迪政府提出的“新印度”愿景。
过去数年,在莫迪及印度人民党(以下简称印人党)的强势执政下,印度在外交战略上进行大调整,对全球局势及地区稳定都产生较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随着时局的发展进一步呈现出来。
印度对大变局的基本认知2020年9月,印度外长苏杰生(S. Jaishankar)出版了《印度道路:不确定世界下的战略》(以下简称《印度道路》)一书,[1]系统阐述了对国际大势和印度战略的思考。
苏杰生深受莫迪倚重,虽然其声称书中所阐述的思想仅为个人观点,但事实上代表了印度政府的外交战略取向。
[2]结合对《印度道路》相关阐述的分析,以及印度自身的利益与战略关切,印度视野下的世界大变局至少包含以下三个重要维度。
第一,世界正处于新一轮巨变之中。
印度战略界普遍认为,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当前这一轮世界巨变的起点或拐点时刻,当今世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都是这一巨变的具体表现。
印度战略计划(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作为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印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实现国家长期稳定发展,印度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系统的战略计划。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教育等多个方面阐述印度战略计划,以期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二、政治战略1. 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民主制度,确保政治稳定。
2. 提高政治透明度: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监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3. 增强民族团结:弘扬印度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消除民族矛盾。
4. 推进法治建设:完善法律体系,提高司法公正,保障公民权利。
三、经济战略1. 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 激发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4.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
四、军事战略1. 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防实力,确保国家安全。
2. 发展新型军事力量:注重发展信息化、智能化军事力量,提高军队战斗力。
3. 深化军事改革:优化军队组织结构,提高军队指挥效率。
4. 加强国际军事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提升国际影响力。
五、外交战略1. 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2. 拓展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国际话语权。
3. 加强南南合作:深化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4. 倡导和平发展: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六、科技战略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
2. 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
3. 培养科技人才: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4.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相结合,提高经济效益。
印度对外战略分析
(二)接触与防范中国
•略
(三)依靠俄罗斯
• 冷战时的同盟,冷战后关系由低迷走向恢
复友好关系。 • 2000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 密切的军事合作处于优先地位。
(四)拉拢日本
• 21世纪后日印关系迅速升温。没有历史和
利益冲突,价值观念趋同。 • 印度对日本:政治是铺垫,经济是重点, 安全是补充。 • 印度成为日本官方援助最大国家。 • 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对话引人注目。有共同 防范中国崛起的现实需要。
• 第二,印度的外交决策人员不受外部机构—
——如智库———的影响,而在其他国家, 智库会强化政府对本国世界地位的认识。 • 第三,印度精英担心印度崛起是一个西方 制造的概念,它不现实地提高了人们对于 印度经济增长以及国际义务的期望值。
中印关系:龙象之争?
• 印度对华政策:同盟,对手还是榜样? • 印度人对中国的三种看法: • 1,对手。 • 2,合作伙伴。 • 3,中印大同。Chindia
•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印度人不希望与中国改善关
系;63%的受访者希望加强双边关系。根据0分至 100分的评判尺度,受访者就自己对22个所列国 家的好感打分(100分代表非常热情,0分代表非常 冷淡),中国和巴西的得分排在中间,为44分;美 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尼泊尔、 俄罗斯、英国、斯里兰卡和南非的排名更靠前 。 在所列的22个国家中,印度人对美国的态度最 为热情。83%的人认为印度与美国的关系牢固, 只有4%的人认为关系脆弱,75%的人希望进一步 加强关系,只有1%的人希望关系冷淡。
古杰拉尔主义:睦邻友好政策
• 核心:印度采取不对等原则和邻国搞好关系,以
• • • • •
求共同发展和为本地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1、在处理双边关系问题上不谋求互惠,印度作单 方面让步 2、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互不干涉内政 4、南亚各国领土不允许其领土被用来反对本地区 其他国家 5,通过双边和平协议解决争端
印度国家战略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流强国"是印度国家战略长期追求的总目标。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制定和实施,并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一、印度洋与印度国家安全战略地缘要素影响和制约着国家的安全战略。
印度次大陆相对封闭而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印度的国家安全,特别是海上安全战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潘尼迦认为印度的安全系于印度洋,如果印度洋被他国控制,印度就失去了自由,印度的未来如何与印度能否发展为海权大国紧密相连。
从地缘环境来看,印度雄踞南亚次大陆核心,国土三面环海,海岸线超过6000公里,其领土的主体部分印度半岛呈倒立的等腰三角形如一把利剑插入印度洋约1700公里,将印度洋北部分割为西部的阿拉伯海和东部的孟加拉湾。
印度洋北部地区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区,是印度洋最为重要的区域,印度正好锲居于这个区域的中心。
印度最西端到阿拉伯海波斯湾外口直线距离不到1000公里,到索马里半岛(亚丁湾)不到2000公里。
印度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环扣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出口。
从自然资源来看,印度洋地区除了蕴藏有世界半数以上的石油和35%的天然气外,还有其他丰富的战略矿物资源。
截至目前,已探明印度洋沿岸地区储藏了超过世界60%的铀、40%的金矿和80%的钻石资源;此外,印度洋地区的锂、铍、镍、钴及磷酸盐等矿物资源也极为丰富。
一位分析家就认为:“美国工业所需54种原材料中超过40%都来自印度洋地区。
”由于印度洋沿岸国家大都属于欠发达国家,缺乏勘探和开采的技术和资金,印度洋地区众多储量巨大的资源等待开发。
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印度洋在国际体系中的战略重要性愈发显要,印度洋成为有利害关系的大国关注的焦点。
处于印度洋中心地位的印度,更将印度洋视为印度国家安全“生死攸关”的战略区,是“印度的生命线”,印度的“未来有赖于保持这个海区的自由”。
纵观印度史,四分五裂的时间多于统一的时间,“印度”更多意义上是一个地理概念。
战略文化视野下的印度大国平衡战略
得 以从英 、美 、法 、 日、苏等 国大量吸 收军援 ,走上 依靠 大国大 力扩军 备战 的道路 。
冷战时期 印度大国平衡战略的实践运用
一
、
在诸 大 国之 间采取平衡 策略 冷战时期 在 “ 苏 非
即美” 的两极 格局下 ,为 了确保 自身利 益 ,印 度在 东西 方
和印度 领导 者的政 治外 交素 质等 因素对 印度对 外战略 的形
成影响 至深 印度对 外战略 的 目标和对外方 针 、政策 和策
面 又以印 中之 间的领土 争端 为幌子求 得西方 的外援 ,还 以 “ 合抗 华” 的需 要 从苏联 集 团手 中获 得想 要 的东两 。印 联
巴矛 盾激化 时 ,又举起 “ 中两国是朋 友是 一衣带 水的好 印
邻邦”的大旗 以求得中印关系的稳定一 卜 - 述措施采用的终
极 目的均是 为印度 的国家战 略利益服 务。 二 、以获 取实 际利 益 为根 本 目 .冷 战时期 ,印度一 标.
面利用 “ 不结 盟 ” 亚 非团结 ”和 “} 、“ f 界和平 ”这 三面大 }
旗谋求在发展中国家中的领袖地位,争取 战略领域 的集 中反 映?
印度大国平衡战略的形成与政策表现
一
维 护 印度 国家安 全利 益 的一 项 国家 战略 ,“ 不结盟 ”经 历 了 2 世纪 5 0 0年代 的 所谓 “ 消极 的不 结盟 ” 和 6 0年代 至 9 年 代的 “ 0 积极 的不结盟 ”两 个阶段 。根 据 “ 消极 的不结 盟 ” 政策 ,印度 在 16 年 前 确实 未 与任 何一 国结 盟 ,从 92
之 间走 起 了钢 丝 ,巧妙 地 在两 大集 团之 问施 以平 衡 策略 。
中国对印度的战略与印度的“大国情结”论文
中国对印度的战略与印度的“大国情结”论文与中印关系相似,美印关系近年来的曲折历程也表明,“大国情结”在印度的对外关系中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中国对印度的战略与印度的“大国情结”相关论文。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在冷战后“一超多强”的格局中,印度被认为是多强之一,实力地位与俄、日、英、法、德、中属于同一等级,而在这个等级中,中国的综合实力又被认为大于其余国家。
①虽然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大国,在谋求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等方面享有巨大的共同利益。
然而,作为同属一个实力等级,而又毗邻而居的强国,两国之间既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又存在涉及现实利益的具体矛盾。
②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不可避免的采取了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和摇摆性的对华政策,既有愿意与中国开展合作的一面,也有防范甚至敌视中国的一面。
③对中国而言,印度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如果印度与美国走向结盟,对中国的遏制作用不言而喻,将会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中国应该积极主动的回应印度对华友好的一面,化解敌对情绪,淡化结构性矛盾造成的负面影响,力图促成印度在中国崛起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或至少避免使其成为中国崛起的阻碍。
落实到具体政策上,中国应该更有效地接触印度,避免其与美国结盟共同遏制中国崛起。
笔者认为,印度的“大国情结”是中国对印战略关键着力点,不妨细加斟酌。
一、“大国情结”与印度战略“大国情结”是对印度作为一个现代国家谋求世界大国地位,渴望与其他世界大国平起平坐的抱负的归纳。
甚至在印度建国之前,“国父”尼赫鲁就表现出强烈的“大国情结”.④建国之后这种情结不断放大,不仅强大到可以渲染印度政治精英的安全观,还可以左右印度的外交战略、乃至直接影响印度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双边关系。
而今,实现印度的大国地位不仅是少数政治精英的抱负,而且已俨然上升为印度国家意志,成为超越政见、党派、意识形态差别的社会共识。
印度的“大国情结”及其附带产生的战略思维,是其人口地理因素、辉煌的古代史、甚至殖民经历共同作用之下,并被其现代政治架构不断放大加强的结果。
印度的发展及对我国的举措
战略有这样一些属性:第一,战略是关系全局的指
导方针;第二,战略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与途径;第 三,战略的实现必须以实力和资源为条件;第四, 战略是一种艺术与科学。把这些属性结合起来,就 可以得出有关战略的一般界定:战略就是调动一切 力量与资源以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艺术与科学。在 这里,科学是指决策要正确,要适合客观情况;而 艺术则是指行动要高明。 而国际战略,由于主体是作为国际行为体的国家, 其运作的背景与环境是国际体系,其表现方式是超 出国家边界的国际互动。因而国际战略是指调动一 切力量与资源在国际体系中,以实现国家利益为核 心的既定政策目标的艺术与科学。
印度被认为是亚洲经济奇迹的象征。自1991年经济
改革以来,印度GDP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在过去 的20年间,印度经济以每年平均5.6%的速度稳定成 长,最近增长率已经达到了9%。世界经济论坛发 布的2006-2007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印 度的排名领先于中国。美国最大的1000家公司当中, 四分之一的企业使用在印度开发的软件,印度药业 也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世界上40%的“学 名药”(专利期已过的药品药剂)是在印度生产的。 铁路是印度最大的国营部门,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 世界第四位。另外,一些大的基础建设项目,如 6000公里长的高速公路网络、兴旺发展的出口贸易 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继力量。目前,印度 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电子技术等高 科技领域都已达到较高水平。 有报告称,到2020 年,印度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1)加快从俄罗斯武器进购的步伐 (2)加强印日关系、剑指中国。如日本首相近期访 印,明确表示要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安全。 (3)通过对东盟的影响以牵制中国。如在10+6中搅 局、加大与东盟一些国家的军事合作以扰乱视线。 在这些动作中尤以与美国的合作最为突出,且积极 配合其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并以此阻挠中国崛起的 步伐,削弱中国的实力。
印度的国家安全与国际战略环境
印度的国家安全与国际战略环境以强大军事力量为后盾,直接控制弱小邻国,遏制东北部邻国,排挤其他大国对南亚和印度洋事物的干涉,巩固其在南亚及印度洋的利益,积极争当世界强国。
是印度的军事战略目标。
而其终极战略目标则是称霸南亚,直接控制印度洋。
所以印度的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环境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简单从印度的国家环境、政策和建树成就分析一下。
一、环境方面:在地区层面上,冷战结束以来印度明显地扩大了其安全关注的范围,启动“东方海洋战略”和“东向政策”本身就意味着安全战略关注点已经超出了南亚,开始谋求干预亚太地区事务。
印度外长贾斯万特・辛格于2000年6月2日在新加坡国防与战略研究所演讲时说:印度关注的安全环境以及潜在的安全考虑包括从海湾到马六甲海峡印度的西边、南边和东边地区,西北边的中亚、东北亚的中国和东南亚地区。
瓦杰帕伊的安全顾问对印度未来在亚太地区扮演的角色作了明确的界定:到21世纪,在亚太地区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新的安全秩序,印度在其中应该享受像今天中国所享有的、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同等的尊敬和器重。
这无疑隐含着同中国竞争的成分,因为中国积极参与东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的事务和在朝核问题上担当调解人的角色等,本身就构成了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
在实践方面,印度除了改进同东盟的关系,加强军事交流与合作外,自2000年起同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外交和安全防卫局长级的安全对话,并建立军事合作关系。
1在东南亚方面:印度的东向战略同中国的安全关注在南中国海地区重合。
印度认为:南沙群岛归属纠纷是由中国对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提出领土要求所致,这也曾是印度增进同东盟有关国家关系的润滑剂。
“印度已经改善了同缅甸、越南、柬埔寨以及本地区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防止中国对该地区的渗透,而且越南也是印度重要的能源来源地。
2在印度洋方面: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印度对中国发展同斯里兰卡、缅甸等国的合作关系表示关切甚至是疑惧。
“印太战略”与印度的安全理念
“印太战略”与印度的安全理念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引起了印度和美国的高度警惕。
为此,美国在2018年发布了“印太战略”,旨在加强跨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合作,防范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
作为该区域的另一大国家,印度与“印太战略”在安全领域有一定的契合点,但印度的安全理念也存在一些不同。
首先,印度有着自己独特的国家安全理念。
印度的安全理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国际事务和国内安全。
在国际事务方面,印度主张维护国际秩序,通过外交手段维护国家利益,尊重各国的主权和独立,加强国际合作。
印度的国际安全政策主张“绝不先动手”,实施不结盟、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
而在国内安全方面,印度则以内政安全为先导,注重打击恐怖主义、网络犯罪等内部威胁,同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其次,印度与“印太战略”的契合点主要表现在对于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的看法上。
印度同意美国在该地区加强安全合作的意图。
印度认为,中国的崛起不仅对地区国家构成威胁,而且已经开始影响到印度的国家安全。
印度的担忧主要是来自中国的经济,军事和外交智囊的整体实力增强。
印度认为,中国在南亚和印度洋的海权扩张,对印度构成了安全压力。
最后,印度与“印太战略”的分歧点在于对于国际秩序的看法上。
印度崛起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美国和俄罗斯两大超级大国的博弈中。
因此,印度对于美国提出的“美国优先”和“印太战略”的超级大国意识存有一定的警惕。
印度主张,不应该存在超级大国的霸权和干涉,应该遵守国际法规,尊重各国主权和独立的原则,维护国际公认的国际秩序。
此外,印度也认为,印太战略存在一定的地缘政治欲望。
综上所述,印度与“印太战略”存在契合点和分歧点。
两者对于中国的崛起都有着一定的担忧,但对于国际秩序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印度主张维护多边主义,避免超级大国的霸权和干涉,注重国际和地区合作,以实现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中国与印度军事发展的三大比较
中国与印度军事发展的三大比较用军事实力来实现自己的大国梦想是印度历届政府不变的信条。
至今,印度仍置身《核不扩散条约》之外,从而使它不受国际条约限制,全面推进战略军事力量。
法国《费加罗报》刊文《与中国进行战略抗衡的印度次大陆》论述了印度雄心勃勃的军事战略。
其实,从中印军事对比来看印度发展战略可能更有意义。
从中印军事对比来看印度发展战略可能更有意义。
军事战略军事战略 印度的进取和中国的防御印度的进取和中国的防御印度1947年独立时就确立了国家战略,即:确立在南亚的核心地位,控制印度洋,成为核大国,谋取“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地位。
印度政府奉行积极的国防政策,保持高额军费、稳定军队数量、提高军队质量、加强武器装备研制。
1994年制定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自主防卫十年规划”,目标是到2005年国产武备的比例由30%提高到70%,另外计划以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更换三军主战装备。
,另外计划以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更换三军主战装备。
印度战略军事力量的发展方向有三个,一是提高远洋作战能力,大力发展航母舰队;二是构建远程作战能力,发展地空立体作战体系;三是扩大战略外延,在中亚、蒙古、非洲东海岸建立军事基地或监听站,拓展海外军事存在。
洲东海岸建立军事基地或监听站,拓展海外军事存在。
在1999年公布的“核学说草案”还明确提出,要建立海基、陆基、空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并且将准核威慑能力转化为正式的核威慑能力。
因此,1990年代以来一直在作核试验。
作核试验。
巴基斯坦虽然是印度的宿敌,但是在印度看来,来自中国的威胁尽管不是迫在眉睫,但却是战略性的和最严重的。
这导致了印度在谋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同时,大力实行军事“联西”(联合西方)、“稳俄”(稳定印俄联盟)、“拉东”(拉拢东南亚国家)的战略,构筑阻遏中国的军事圈。
阻遏中国的军事圈。
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至今还没有实现国家统一,这对北京制定国家和军事战略起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军事重点集中在应对台湾问题上,三分之一以上的军力主要用来对付未来的台海战争。
“印太战略”与印度的安全理念
“印太战略”与印度的安全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一直在不断调整其国家安全战略,寻求在国际关系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特别是在“印太战略”框架下。
印太战略是美国和其他印太地区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地缘政治战略,旨在加强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一个更加稳定、秩序良好的区域秩序。
印度作为印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其安全理念和对印太战略的态度备受关注。
印度的安全理念在不断改变和发展。
印度自独立以来一直处于南亚次大陆的核心地位,其安全理念主要集中在维护国内稳定和对抗来自印巴两国之间的潜在威胁。
随着全球化和新兴大国的崛起,印度的安全理念逐渐向外延伸,涉及到更广泛的国际安全问题,特别是在印太地区。
印度意识到其在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并开始加大对该地区的关注和介入。
印度对印太战略持有积极的态度。
作为印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印度意识到其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以及与美国和其他印太国家之间的合作意义。
印度对印太战略的态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印度认识到印太地区的重要性,并愿意在该地区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印度与其他印太国家的合作意愿较强,愿意通过多边合作和对话来增进该地区的繁荣和安全。
印度还通过加强自身国防实力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等手段,来加强印太地区的合作。
在这一背景下,印度提出了“印度洋多边双边安全合作”框架,旨在通过多边和双边合作来加强印度洋地区的合作关系,维护区域的安全和稳定。
该框架包括了军事合作、防务合作、安全对话和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内容,旨在推动印度洋地区各国与印度之间的合作,形成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地区秩序。
印度还积极参与印太地区的多边对话和合作机制,如东盟地区论坛、印太地区安全合作等。
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地缘政治竞争也愈发激烈。
印度通过参与这些机制,加强与印太地区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从而巩固自身在该地区的政治地位。
印度还在军事建设和现代化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印度经济的发展策略与模式
印度经济的发展策略与模式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家,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国家。
自从独立以来,印度一直在努力实现现代化和经济发展。
然而,在印度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存在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印度的经济发展策略与模式,以及印度在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和所面临的问题。
一、印度的发展策略1. 印度的改革开放自从1991年开始进行经济改革以来,印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该次改革使印度经济从闭关锁国的经济体系向市场经济转型。
随着逐渐深化的改革和开放政策的推行,印度逐步开放了一些领域,吸引了大量外资,形成了以IT和服务业为主的出口产业。
2. 推进国际化为了吸引更多外资,印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尤其是在引进国际技术方面做得非常成功。
印度政府吸引国际企业来印度投资,并且从中获得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印度也积极地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和合作,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其他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3. 促进初创企业的发展在印度,初创企业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产业。
在过去的几年里,印度政府大力加强了初创企业的支持和促进。
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和其他人士开办自己的企业。
政府还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培训和导师服务等支持措施,帮助他们发展壮大。
4.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印度政府已经进行了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公路、高速铁路、港口和机场等。
这些项目的目标是提高印度的经济增速,并提高印度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
二、印度的经济模式1. 服务业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印度的服务业一直是印度经济的主要驱动力。
对于发展服务业,印度的管理人员专门制定了一些清晰的战略和策略。
印度的服务行业包括金融业、医疗保健、软件和信息技术等行业。
这些产业在全球市场中都具有优势。
2. 制造业的转型印度的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印度的制造业被认为是低技术含量的,一直没有那些高品质的产品和创新技术。
“印太战略”与印度的安全理念
“印太战略”与印度的安全理念
“印太战略”是指美国建立的一种平衡亚洲力量的战略,其核心目标是防范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扩大,同时扶持印度成为地区大国的战略。
印度拥有一个独立的安全战略理念,旨在维护其领土完整和防范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
印度的安全战略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在地缘政治和地理位置上,印度位于南亚和东南亚之间,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
其周围环绕着巨大的、信息闭塞的人口大国和军事强国,包括中国、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
其次,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多文化的国家,内部存在着各种宗教和分裂主义因素。
因此,维护国家的内部安全和稳定是印度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印度着眼于维护其在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并通过提升自身实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积极的角色。
第四,印度在军事建设和技术发展方面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和敏感性,旨在维护其国家安全和防御能力。
相比之下,“印太战略”更加强调军事合作和联盟建设,依赖于美国等国家的后盾来提升印度在地区的影响力和实力。
这种战略的推动者认为,中国在南海、东海和印度洋的扩张行为,以及中国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的投资和援助,威胁到了印度的领土完整和安全。
不过,印度并不是“印太战略”的实际参与者之一。
印度希望保持其独立性和策略自主权,而不是成为美国的附庸国。
印度曾多次表达过对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战和安全事务介入的担忧,因为这可能会导致地区动荡和不稳定。
随着地缘政治的变化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印太战略”和印度的安全战略可能会逐渐趋于一致。
不过,印度需要在美国和中国之间保持中立,根据自身利益来制定安全战略,而不是盲目地追随其他国家的战略。
印度人民党及其大国战略_张四齐
印度人民党及其大国战略张四齐50年前,印度国父尼赫鲁在5印度的发现6一书中写道:/印度,,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吸引我。
0有着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政党印度人民党(BJP)取代国大党上台执政后,继续着大国梦,对内对外的政策大胆而有突破。
以强烈的教派主义起家印度人民党在印度政坛崛起,最大程度上可归结于它的鲜明而激进的教派主义特色,归结于它的/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文明0的印度教主义,归结于它建立一个印度教强国的政治目标。
BJP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人民同盟,它得到北方高级种姓和城市中产阶级的支持;1980年,瓦杰帕伊改人民同盟为/印度人民党0,并在党的成立大会上强调世俗主义、甘地社会主义,以此淡化印度教教派主义的色彩。
但是这一淡化使其顿失特色,与标榜社会主义和世俗主义的国大党没有两样,在1984年大选中遭到惨败,仅得2票。
这一败,BJP对自己的战略进行了反省和检查,宣布放弃/甘地社会主义0,恢复人民同盟的/整体的人道主义0,重回教派主义立场,以印度教徒为自己的争取目标。
立刻BJP恢复了它的力量,在旁遮普、查谟.克什米尔、哈里亚纳,BJP都争取到了联合执政的地位。
1986年,阿德瓦尼取代瓦杰帕伊任该党主席,BJP的政治路线发生了根本转变,这一转变为该党势力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从此,该党的印度教教派主义色彩日益浓厚,与国民志愿团、世界印度教大会等印度教教派组织的关系日益密切,进而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宗教冲突中不断推波助澜。
执政的国大党,考虑到印度教徒这个庞大的选民库,对印度教徒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与国大党的这种暖昧态度相反,印度人民党致力于毁寺建庙,它的教派主义宣传鼓动导致了多起印穆流血冲突,并最终在1992年12月鼓动印度教徒捣毁了巴布里清真寺。
印度人民党在寺庙之争中扩大了声望增长了实力。
1989年第九届大选,该党在人民院所得议席猛增到88席,一跃成为全国第三大党,成为左右国民阵线联合政府命运的重要力量。
印度的地理条件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印度的地理条件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也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和历史遗产的国家。
它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中间,拥有多种地理条件,这些条件在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印度的地理条件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首先,印度的地理位置为其带来了许多优势和挑战。
印度地理上位于世界主要贸易海路的交汇点,这使得它在贸易和海上活动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这使得印度能够与世界各地保持紧密的贸易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并且,印度周围环绕着大片的海洋,这为印度提供了大量的港口,方便贸易和海运。
其次,在地形方面,印度拥有多样的地形特征。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的北部,为印度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
这些山脉为印度的农业和能源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此外,印度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水系,如恒河、雅鲁藏布江等,这些河流不仅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水源,也是印度人民的重要精神和宗教信仰的象征。
然而,印度的地理条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印度位于地震和飓风频发的地区,这使得印度时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例如,印度北部地区经常发生地震,这给当地的居民和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此外,印度还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问题。
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对于有限的水资源需求巨大,导致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印度的地理条件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印度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一环。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之一,其海港和贸易路线的便利性为纺织和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会。
此外,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业输出国之一,具有成为全球业务流程外包中心的潜力。
其次,印度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为农业和能源产业提供了机会。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米和棉花生产国之一,其丰富的农业资源为粮食和纺织工业提供了基础原料。
此外,印度的山脉和河流还为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得印度能够减少对进口石油和化石燃料的依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及其国家战略一、印度的基本情况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与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和马尔代夫等国隔海相望。
国土面积约316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人口达到12.1亿,仅次于中国,主要信奉印度教;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首都为新德里,主要城市有班加罗尔、孟买、加尔各答;2010年GDP 总计1.537万亿美元,人均1265美元。
印度具有绚丽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已经成为软件业出口的霸主,金融、研究、技术服务等也将成为全球重要出口国。
二、印度的政治1、政治体制印度宪法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宣称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主权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立法权归议会所有,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称为联邦院,下院称为人民院。
印度是一个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实权由总理掌握。
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
行政权力由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行使。
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副总理及其他内阁成员。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权力机关,有权解释宪法、审理中央政府与各邦之间的争议问题等。
各邦设有高等法院,县设有县法院。
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委任。
总检察长由总统任命,其主要职责是就执法事项向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完成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检察权,对宪法和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
政党主要有印度国民大会党、印度人民党、印度共产党。
2、外交战略印度为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历届政府均强调不结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础,力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冷战结束后,印政府调整了过去长期奉行的倾向苏联的大国平衡政策,推行全方位务实外交。
印度也是金砖国家集团成员之一。
印度的外交战略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发展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为自己谋取有利的国际发展环境,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为印度在国际上获得大国地位而努力。
印度积极推行务实、灵活的全方位外交战略,高度重视发展同大国的关系,在保持与俄罗斯传统友好关系的同时,调整与美国的关系,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加强与欧盟的合作,与世界各主要力量的关系均取得了进展。
①注重发展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关系。
印度不惜在诸多领域配合美国,积极支持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支持美国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退出反导条约等。
②仍旧重视印俄传统友谊,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密切双边军事交流与合作,推动印度原有苏式武器的更新,并购进西方不愿意或不会出售的一些战略性武器。
③视英联邦为其重要的外交后院,不断加强与英国、加拿大和南非等国的交往。
④重视依托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组织,如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等。
印度力图通过单边或多边经济交往,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为其大国之路奠定厚实的经济基础。
一方面,积极吸引来自美日欧等国资金,解决本国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不足和技术陈旧问题。
同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扩大软件等优势产品的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和储备。
另一方面,在WTO体系内,联合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斗争,要求发达国家在贸易、投资等方面作出更多让步,建立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印度坚持发展中国家立场的做法不仅博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扬,而且为自己赢得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印度于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东向政策”,近年来加速推进东向战略,发展与东盟的全面合作关系。
通过与东盟国家首脑的定期会晤与对话,促进相互了解和信任,推动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同时,印度强化与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的防务合作,提高双边及多边军事交流力度。
印度企图在巩固其在南亚和印度洋的支配地位的同时,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南中国海和太平洋区域。
第一阶段,重点是修复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搭乘亚洲“小龙”经济快车。
第二阶段,其涵盖目标从东南亚扩展至整个东亚,经济与安全合作同步推进,双边与多边合作并行发展。
印度希望东向政策成为其融入亚太、参与“亚洲世纪”的“直通车”,东向政策正逐渐演化为亚太战略。
三、印度的经济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农业由严重缺粮到基本自给,工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发展迅速,占GDP比重逐年上升。
目前,印度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
1、自然资源印度矿产资源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煤炭蕴藏量居世界第四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
2001年印度土地面积29732万公顷,而耕地面积16175万公顷,占印度土地面积的54.4%,广大的国土面积和热带季风气候适于农业发展,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
2、经济现状重消费而非投资、重内需而非出口、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产业而非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工业,拥有世界第八大的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
服务行业在GDP占50%以上,而工业和农业则分别只占26%和22.8%。
(1)第一产业:“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但农业生产率仍然很低。
(2)第二产业: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印度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雄厚,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也较迅速,煤炭是印度的第一能源,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的40%以上。
轻工业在印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占20%以上,主要为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其中食糖、茶叶和纺织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整个工业的发展,棉麻纺织、制糖、榨油和制烟等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正在不断地让位于化学、能源、机械和电子等新兴工业。
①能源和基础工业——产量大幅增长,但石油、天然气仍严重短缺。
②医药工业和纺织业——印度制造业的两个亮点。
印度是非专利药品生产和出口大国,药品占全球药品销售量的8%,排第四名,是世界第五大散装药生产国。
印度的医药工业有2万个实验室,医药市场规模为53亿欧元,其中最大的医药企业Glaxo SKB 占有5.7%的市场份额。
纺织业是印度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行业,其产出占GDP的6%左右,吸收了3500万人就业。
③耐用消费品市场、机械及部件市场——现状不乐观但发展潜力大。
大多数耐用消费品构成买方市场,供大于求。
机械产品多为低端产品,重载设备、食品加工、塑料加工纺织和珠宝加工的机械长期依赖进口。
(3)第三产业:印度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和推动力。
凭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先行带来了印度软件、商务处理外包等IT服务业的兴旺,促进了印度资本金融市场的发达和旅游业的繁荣。
①信息服务部门——软件业异军突起,实力雄厚。
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软件超级大国”,目前有软件及服务企业近3000家,从业者超过50万人,其前十家软件及服务企业的人员规模多在万人以上,最大的企业已逼近4万人。
企业盈利均在20%以上。
班加罗尔、海得拉巴和马得拉斯市形成了印度软件基地的“金三角”。
②资本金融服务部门——开放的金融环境形成了较发达的资本市场。
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资本市场,其股票交易种类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多的。
全国共有78家商业银行和196家地区农业银行,分支行6100家;有证券交易所23家,上市公司超过900家,年新发行股票可筹措650亿至700亿卢比资金。
③旅游服务部门——有望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心。
④公共服务部门——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生:“硬件”、“软件”一齐抓。
制定了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鼓励外资或私人财团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积极寻求与沙特、伊朗、俄罗斯等国的能源项目合作。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普及八年初等教育,重视培养和保护高素质科技人才,鼓励外流人才回归。
通过建立三级医保网络(保健站-初级保健中心-社区保健中心)改善饮水供应等措施,促进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3、对外经济印度从独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是“进口替代型”政策以保护和发展民族产业,与外界的联系不密切;至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促进”并重的贸易政策;从90年代开始,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印度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
目前,美国是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居第二位。
印度2001-2005年对外贸易单位:亿美元印度出口增长最快的前五个部门印度出口额最大的前五个部门(1994年度和2004年度)印度出口增长最快的前五个国家或地区印度出口最多的前五个国家或地区(1994年度和2004年度)2004财年印度外汇收入最多的前十家公司印度对外贸易中,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为美国、阿拉伯、中国、中国香港、英国、新加坡、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法国,主要进口国家为中国、美国、比利时、瑞士、澳大利亚、阿拉伯、英国、德国、日本等。
主要出口产品有纺织品、宝石及珠宝、化工产品、石化产品、农渔产品、皮质品、电子产品及地毯等,主要进口产品则有原油、黄金、宝石、钢铁、化学产品、机械及电子产品。
主要投资国家为美国、瑞士、英国、日本、德国、荷兰和阿曼等,主要投资领域有石油、电力、冶金、食品加工、电讯和饭店旅游业等。
四、印度的军事、科技教育、文化艺术1、军事战争是人类的社会现象,是实现国家政治目标的一种斗争形式。
印度进行战争的目的是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统一,维护民族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的总目标。
世界两极格局结束后,印度为实现国家战略的总目标,将继续推行其依托南亚、深入印度洋的军事战略;防务政策将更加强调自力更生和对付地区冲突;军队建设将进一步贯彻精兵原则;作战思想将突出强调打高技术战争和做好打地区核战争的准备。
20世纪末21世纪初,印度在实现其经济大国目标的同时,将全力实现其现代化军事强国的目标。
总统是名义上的武装力量统帅,内阁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
国防部负责部队的指挥、管理和协调。
各军种司令部负责拟定、实施作战计划,指挥作战行动。
实行募兵制。
陆、海、空三军总兵力为127万,居世界第四位。
其中陆军103.5万,海军7万,空军17万。
另有50多万预备役军人和100多万准军事部队。
到2010年3月的财政年度,印度军费预算将增加24%,达1.42万亿卢比,约500亿美元。
自2000年以来,印度进口的军事装备价值280亿美元。
未来几年,印度计划进一步签署价值估计达300亿美元的合同。
2、科技教育印度政府在创新中所起的作用并不突出,创新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国民。
印度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
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学士课程、2年硕士课程和3年博士课程。
此外还有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