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接触式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应用-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

合集下载

地质勘察中的矿产资源调查方法

地质勘察中的矿产资源调查方法

地质勘察中的矿产资源调查方法地质勘察是进行矿产资源调查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技术,对地下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勘探,从而为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必要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中常用的矿产资源调查方法。

一、地质地貌调查地质地貌调查是矿产资源调查的首要任务。

地质地貌调查主要通过实地观察,综合分析地形、地貌、岩层和地质结构等因素,确定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

常用的地质地貌调查方法包括地质地貌剖面观测、地质地貌剖面钻探等。

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是地质勘察中常用的调查手段之一,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电磁勘探等。

地震勘探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情况来判断地下的岩石结构和矿产资源赋存情况。

重力勘探通过测量地球引力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岩层的密度分布和矿产资源的可能存在。

电磁勘探则利用电磁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的岩层和矿产资源。

三、地球化学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是通过采集地下水、土壤和岩石样品,并对其进行化学分析,从而确定地下的矿产资源赋存情况。

地球化学分析主要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和实验室分析等步骤,通过测定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和化学组成,可以推断出矿体的大小、富集程度以及其中矿物的种类和数量等重要信息。

四、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仪器和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以获取地下矿产资源的信息。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红外线、可见光、微波等能谱的测量和分析,获得地表及地下的地质、地形等相关信息,从而推断矿产资源的产状和赋存规律。

遥感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矿产资源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钻探技术钻探技术是地质勘察中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钻孔对地下进行直接勘探和取样。

钻探技术主要包括岩芯钻探、矿石钻探和水井钻探等。

钻探可以获取地下的岩石结构、层序关系、矿床性质和矿石体的空间分布等重要信息,对于矿产资源的详细调查和评估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综上所述,地质勘察中的矿产资源调查方法包括地质地貌调查、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地球化学分析、遥感技术和钻探技术等。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监测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监测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监测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为了及时预警和准确评估滑坡的危险性,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一些常用监测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方法。

一、监测技术1. 岩土物理勘察技术岩土物理勘察技术是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对岩土体的物理特性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确定滑坡体的内部结构、力学性质以及滑坡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常用的岩土物理勘察技术包括钻孔、电阻率测量、声波测量等。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表信息的照片、图像和数据等,以非接触的方式监测滑坡的动态变化。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滑坡的空间分布、运动速度和滑坡体变形的信息,为滑坡防治工程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常用的遥感技术包括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

3. 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地下水位监测可以反映滑坡体内水分的含量和流动状况,对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包括水位计测量、孔隙水压力计测量和土壤含水量测量等。

4. 高精度位移监测技术高精度位移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滑坡体的位移和变形情况,为滑坡预警和防治工程提供重要依据。

常用的高精度位移监测技术包括全站仪测量、GPS测量和遥感测量等。

二、数据分析方法1. 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校正和筛选,排除干扰因素,并进行数据归纳和整理。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以评估滑坡的稳定性和变形趋势。

2. 监测数据的时序分析监测数据的时序分析是指对滑坡监测数据按照时间序列进行分析,以掌握滑坡的动态变化特征。

常用的时序分析方法包括波形分析、周期性分析、功率谱分析和趋势分析等,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时序分析,可以揭示滑坡体的运动规律和变形趋势。

3. 监测数据的空间分析监测数据的空间分析是指对滑坡监测数据按照空间位置进行分析,以掌握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

“地壳一号”钻机顺利完成井架起升

“地壳一号”钻机顺利完成井架起升

联合举办 。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 , 地调局科 技外事部领导 到 会指导 , 探矿工艺 所胡 时友所 长发表 了热情洋 溢 的讲 话 , 并
与大家共 同分析 了地质勘查市场的发展形势 、 钻探技术 面临 的技术难题 以及加强钻探技术培训 、 增强 地勘企业核心竞 争 力 的重 要 意 义 。 培训 班邀请 了国 内 目前 在深孔 复杂地层钻探 方面具 有 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多名知名专 家为学员授课 ,
社, 2 0 0 8 .
共 同进 行商讨 和 总结 , 提 交给探 矿专 家评 审和指 导 。 把编 写好 了 的 《 钻 探 施 工设 计 书 》 发 给施 工 人 员 并 要求认 真组 织学 习 , 施 工 中必 须按要 求严 格执行 。 ( 6 ) 推 广新 的钻 探 技 术 。随 着 钻 孔 越 钻 越 深 , 钻机 的转 速越来 越低 , 钻杆 承受 的载荷越 来越 大 , 为 了缓解 钻 机和钻 杆 的压 力 和 提 高 时效 , 增 加 回次进
式, 要 能真正 指 导钻 进 施 工 。重要 特 殊 钻 孔设 计 要
通 过 烂 泥沟 项 目大 角 度斜 孔 的施 工 , 虽 然 在钻 孔施 工方 面取得 了一 些可 贵 的经 验 , 但 是 仍 有 很 多 的不足 。因此 , 必 须加 强 业务 学 习 , 提 高理 论 水平 ;
的钻探技术 与施工经验介绍 。室 内授课结束 后 , 利用 一天的
时间组 织学 员到 汶川地 震断 裂带科 学 钻探项 目( WF S D一 4
号孔 ) 现场进行了观摩。
通 过 3天 的学 习, 学 员们普遍 感觉培训有 理论 、 有 实践 、 有 案例 , 内容非常 丰富 , 交 流效果非 常好 , 收获 比较大 , 达到 了共同促进钻探技 术发展 、 提 高钻探 技术 施工水 平 、 解 决地 质钻探 施工技术难题 的预期培训 目标 。

中共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关于表彰优秀青年的通知

中共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关于表彰优秀青年的通知

中共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关于表彰优秀青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日期】2010.05.04•【文号】•【施行日期】2010.05.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关于表彰优秀青年的通知局属单位党委、局机关各党支部:近年来,局系统广大青年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地质调查工作,为推进地质调查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涌现出一批优秀青年干部职工。

为了表彰和宣传在地质调查事业中做出突出业绩和重要贡献的青年典型,优化青年成长成才环境,通过先进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建功成才,在各级党组织、共青团组织自下而上推荐和评选的基础上,经研究,评选陈军强等39名同志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机关优秀青年(名单附后)。

受到表彰的优秀青年是局系统团员、青年中建功成才的典范和精神文明的标兵,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自觉奉献,以一流的业绩展示了地质青年崭新的精神风貌。

各级党组织、青年组织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学习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

希望受到表彰的优秀青年要珍惜荣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希望局系统广大青年以他们为榜样,在各自岗位上奋发努力,为推进地质调查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附件: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机关优秀青年名单二○一○年五月四日附件: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机关优秀青年名单(共39名)陈军强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助理研究员赵东芳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工程师葛伟亚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总工程师室、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室副主任、工程师张雪辉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实习员牛志军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巴仁基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工程师张林奎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工程师周长勇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工程师李建星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工程师陆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郑雄伟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遥感部办公室副主任、工程师周道卿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物探部勘查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高红芳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区调所矿产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刚龙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王后金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肖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技术方法所副主任唐金荣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情报室副主任周毅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地质调查室副技术负责、助理工程师刘永生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团委书记、工程师王海华中国地质图书馆处长李旭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工程师张俊义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冯钰中国地质科学院财务处职工纪占胜地质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工会小组长、副研究员丰成友矿产资源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兼金属矿产资源研究室党支部书记、研究员应立娟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实习员石菊松地质力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唐力君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助理研究员韩占涛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聂振龙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李文杰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卢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副处长、高级会计师罗为群岩溶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谢文卫勘探技术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教授级高工石胜伟探矿工艺研究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翁炜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主任助理、高级工程师张颖新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室副主任工程师周家云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主任助理、工程师张大权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能源处主任科员。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管理2、各地质勘查局、各有色地质勘查局、各煤田地质局、各核工业地质局、各冶金地质局-3、中国地质调查局: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4、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国冶勘总局):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涿州):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6、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7、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8、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10、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1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1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1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为主)-14、中国盐业总公司(即中盐勘察设计院)-15、延长油矿管理局(陕西省)-16、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17、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地质院校:-1、中国地质大学-2、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3、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4、长安大学(原西安地质学院)-5、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一)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勘查单位统一划归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

-(二)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土资源部所属的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事业单位。

具体职能和编制由国土资源部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T/CAGHP XXX-XXXX、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lexible Falling Rock Barrier Engineering(征求意见稿)XX-XX-XX发布 XX-XX-XX实施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发布前言本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GB/T 1.1-2009)的要求,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统一规划,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等11个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规范供有8章和10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危岩落石勘查与评价、柔性防护网工程设计、施工与监理、质量检验与工程验收和工程维护等。

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近几十年来得到广泛采用,但在危岩落石的勘查、设计、施工、验收和工程管理方面国内尚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

在规范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相关规范、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规范和导则,通过广泛调研和研讨,吸取了国内危岩落石柔性防护工程的经验,并征求了行业相关专家的意见,形成本规范。

本规范将通过行业试行,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牵头组织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本规范主编、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如下:主编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绍兴文理学院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参编单位:四川省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四川奥思特边坡防护工程有限公司布鲁克(成都)工程有限公司贵州省地矿局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主要起草人:伍法权、李铁锋、赵松江、吕汉川、原振华、洪习成、封志军、张长敏、吴旭、兰恒星、薛元、田维强、黄海、李军辉、何旭东、沙鹏、常金源、刘亚辉、伍劼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符号 (2)3.1 术语 (2)3.2 符号 (4)4 基本规定 (7)4.1 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实施程序 (7)4.2 危岩落石工程地质勘查要求 (7)4.3 危岩崩落危险性、危害性与防护工程分级 (7)4.4 防护工程设计要求 (8)4.5 防护工程施工与验收要求 (8)4.6 防护工程后期维护 (8)5 危岩落石勘查与评价 (9)5.1 地质勘查 (9)5.2 地质测绘 (9)5.3 地质勘探 (9)5.4 试验 (10)5.5 危岩稳定性和落石运动分析 (10)5.6 危岩落石防护措施地质建议 (10)5.7 勘查工作方案和勘查报告编制 (10)6 柔性防护网工程设计 (11)6.1 一般规定 (11)6.2 主动防护网 (11)6.3 被动防护网 (13)6.4 引导防护网 (15)6.5 锚杆与基础 (16)6.6 辅助措施 (19)6.7 环境保护 (20)7 施工与监理 (21)7.1 一般规定 (21)7.2 施工准备与施工放线 (21)7.3 锚杆与混凝土基础施工 (21)7.4 柔性防护网的安装 (22)7.5 施工安全与监测预警 (23)7.6 施工监理 (23)8 质量检验与工程验收 (25)8.1 防护网质量检验 (25)8.2 防护工程验收 (26)9 工程维护 (30)9.1 一般规定 (30)9.3 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数据库 (30)9.4 险情预警与应急工程 (30)9.5 防护工程维修 (31)附录A(资料性附录)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与评价 (32)附录B(资料性附录)落石计算分析方法 (37)附录C(资料性附录)勘查工作方案编制提纲 (40)附录D(资料性附录)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41)附录E(资料性附录)柔性防护网常用原材料与构件 (43)附录F(资料性附录)柔性网环链破断拉力试验方法 (47)附录G(资料性附录)柔性防护系统构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48)附录H(资料性附录)未定型的被动防护网系统设计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51)附录I(资料性附录)主动防护网和引导防护网承载力计算建议方法 (54)附录J(资料性附录)落石冲击动能和被动防护网最小防护高度估算方法 (55)附录K(资料性附录)柔性金属网抗顶破力试验 (56)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技术规范1 范围为规范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后期维护工作,保障柔性防护网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016地质灾害监测仪器物理接口规定

016地质灾害监测仪器物理接口规定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T 00/CAGHP 016—2017地质灾害监测仪器物理接口规定Regulation for Physical Interface of Geo-hazard Monitoring Instruments(提交稿)XX-XX-XX发布 XX-XX-XX实施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发布T/CAGHP XXX-XXXX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技术要求 (2)4.1 一般规定 (3)4.2 物理接口 (3)5 验证测试要求 (3)5.1 测试内容 (3)5.2 测试装备及要求 (3)5.3 测试条件 (4)5.4 测试方法 (4)5.5 合格判定 (4)附录A(规范性附录)接口物理插座技术要求 (5)参考文献 (6)IIIT/CAGHP XXX-XXXX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参加单位:吉林大学、重庆地质仪器厂、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青、郝文杰、史彦新、林君、孟宪玮、孙芳、蒿书利、高飞、秦国菲、蒋凡、万玲、张晓飞、吕中虎、周策、杨卓、刘明文、耿启立、韩永温、曾克、陈红旗、张楠等。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负责解释。

T/CAGHP XXX-XXXX引言为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健康发展,国土资源部组织拟定《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目录》和《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体系框架》,发布《国土资源部关于编制和修订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工作的公告》(国土资源部公告2013年第12号),将《地质灾害监测仪器物理接口规定》确定为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

本规定旨在规范地质灾害监测类仪器物理接口的研发、生产及应用,为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和防治工程效果评估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

CXJ-I型超小直径深孔测斜仪的应用

CXJ-I型超小直径深孔测斜仪的应用
21 0 1年第 1 期 2
西部 探矿 工程
6 9
C J 型超 小 直径 深 孔测 斜 仪 的应 用 X —I
刘 一民 , 策 陈文俊 汤 国起 王大苗 朱道军 韩 辉 周 , , , , ,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 究所, 四川 成都 60 3 ; . 10 1 2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31 2 地质队, 安徽 铜陵 24 3) 40 3

高效重沸器打破了普通重沸器的传统模式 , 采用钢 制 T型翅 片管作为强化沸腾元件 , 高效重沸器与普 使 通重沸器相 比, 管外总传热系数提高 3 0 , ~1 倍 温差 推
动力降低 3 , 倍 总传热系数提高 4 以上, 0 一次性投资 节 约 2 ~ 3 , 具 有 抗 垢 性 强 、 用 寿 命 长 、 5 0 且 使 占地
强 ∞
M 2 9 5 2 : 6:
嬲0: 0: 鸺 M 1 0 O2
1 0 :2 0: 5 1 1 0 :2 0: 8 3 1 1 :7 O: 3 5
1 1 1 O: 7: 2
捣 ∞
弘 卯
玎0.9 ∞ 9. 3 卯7卯 8 O %
1 3 .8 0O .6 3 3 .5 O 8 . 1 2 2 .6 4 7 .5 4 7 .5 3 7 .2 2 8 .8 2 8 .8 1 9 .7 0 2 .2
式中: y z x、 、 —一传感器三向输出; 本体轴 ; 俯仰角 、 滚动角和定向角( 定向标记位置


角 ) 。
2 C -I Ⅺ 超型 小直径 测斜 仪 的构 成
本系统 由多种传感器和单片机处理器为核心组成 , 原理 结构框 图 如 图 1所示 。
加速度传感 器

藏东南鲁朗—通麦崩塌滑坡孕灾地质背景特征研究

藏东南鲁朗—通麦崩塌滑坡孕灾地质背景特征研究

藏东南鲁朗—通麦崩塌滑坡孕灾地质背景特征研究张佳佳;陈龙;王军朝;李元灵;高波;石胜伟【摘要】藏东南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作为青藏高原隆升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复杂的地质背景条件决定了该区工程地质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并孕育了多种地质灾害.利用测窗、节理裂隙分期配套等野外调查方法以及遥感影像解译,分析总结了藏东南地区鲁朗至通麦不同区段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孕灾地质背景,据此将研究区划分为四段,分别为鲁朗—东久段、东久—拉月段、拉月—排龙段、排龙—通麦段,每一区段分别对应了不同的孕灾地质条件特征,由此也决定了区段内崩滑地质灾害的性质、变形破坏模式、规模.相关成果可用于藏东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和风险评价.【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8(024)004【总页数】8页(P474-481)【关键词】孕灾地质条件;崩塌滑坡;喜马拉雅东构造结;藏东南【作者】张佳佳;陈龙;王军朝;李元灵;高波;石胜伟【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 四川成都6117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川藏铁路和川藏高速建设进一步向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强烈的青藏高原东部山区推进,藏东南地区的地质灾害越来越被人关注[1~3],藏东南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作为青藏高原隆升最快的地区之一[4],复杂的地质环境决定了该区工程地质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5~6],并孕育了多种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现象[7~8]。

地质热点事件.doc

地质热点事件.doc

2014年地质热点事件国内部分1.22处公园获国家地质公园资格,3年内完成建设命名。

近日,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等22处地质公园获得国家地质公园资格。

国土资源部要求这些地质公园3年内按标准完成地质公园的建设,并按照相关程序申请正式命名。

(来源于:中国网)2.我国建立起海域“可燃冰”基础理论。

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依托国家调查专项,在分析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历时5年研究,我国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近日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3.水环中心完成多项南极科考任务。

2月6日,参加中国南极第30次科学考察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查恩来、任政委和连晟三位同志圆满完成了维多利亚地新站选址工程勘察、中山站卸货海冰探路、俄罗斯遇险船只国际救援以及“雪龙”号脱困等多项艰巨任务,凯旋回国。

(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4.朝阳等38个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获国家重点保护。

从国土资源部获悉,第一批38个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近日获得国土资源部的资格认定,辽宁朝阳、四川自贡、云南禄丰、贵州关岭、山东莱阳、广东河源等著名化石产地位列其中。

(来源于:光明网)5.我国10枚“金钉子”实物地质资料全部入库。

近日,随着浙江常山黄泥塘“金钉子”剖面柱状岩芯和系列标本顺利采集入库,标志着中国地调局实物中心成功收藏国内10枚“金钉子”实物地质资料。

(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网站)6.我国首次完成自然重砂资料系统研究。

随着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自然重砂资料应用项目的结题,我国首次完成了自然重砂资料的系统研究工作。

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表示,海南、湖南、浙江、云南、西藏等地已经利用这一成果找到20多处新矿产地。

(来源于:全国地质资料信息网)7.我国成功研发首台4500米级深海遥控作业型潜水器(海马号ROV)。

我国建立起深部钻探技术体系

我国建立起深部钻探技术体系
维 护 方便 , 技术 上 达 到 国际先 进水 平 。
产 权 并具 有 国 际先进 水 平 的深 部 钻探 技术 体 系 。
据 了解 , 项 目由 中 国地 质 科 学 院勘 探 技 术 研 该
究 所 牵头 , 国地 质科 学 院成 都探 矿 工艺 研究 所 、 中 北
京 探 矿工 程 研 究 所 、 国地 质 大 学 ( 汉 ) 吉 林 大 中 武 、
金 刚石 勘查 和科 研 进 展 的 了解 , 进对 金 刚石 原 生 增
局、 建材地勘 中心 、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等单位介绍
了各 自的找 矿成 果 和 经 验 , 会 专 家 就 金 刚 石成 矿 与 规律 、 找矿 方 法 、 作 部 署 等 方 面 进 行 了 热 烈 的讨 工 论 。代 表 认 为 , 湘 西 、 西 、 在 鄂 黔东 和 桂 北 地 区查 明
学 、 国地质 装备 总公 司共 同承 担 。 中 该项 目的实 施成 功 突破 了深 部钻 探工 艺 与装 备 的技 术瓶 颈 , 过对 20m 全液 压 地质 岩心 钻 探 装 通 00 备、 固控系统 、 高精度钻参仪、 深孔绳索取心钻杆及 绳 冲钻具 、 寿命 金 刚石 钻 头等 技术 的创 新研 究 , 长 成 功 实 施 2个 超 2 0m 的试 验 示 范 钻孔 , 明整 套 装 00 表 备 和技 术 达 到实 用 化 水 平 , 现 了深 孔 硬 岩 岩 心 钻 实 探 技 术跨 越 式发 展 。 在项 目 实 施 过 程 中 , 术 人 员 自 主 研 制 的 技 YDX 5型钻 机 是 我 国 自主研 发 的 新 一 代 全 液 压 深 - 孔 岩 心钻 机 。该 钻 机 首 次 将 氮 气 弹 簧 应 用 在 卡 盘 上 , 补 偿 性 能 好 , 作 性 能 可 靠 ; 用 大 行 程 内 工 采 ( 30 30 mm) 双油 缸 直 接 给 进 及 2段 铰 接 式 桅 杆 , 可

WFSD项目概况和钻探技术

WFSD项目概况和钻探技术

都江堰虹口乡的破 裂面(北川-映秀断
裂)
WFSD-1孔和WFSD-2孔 地层柱状剖面
汶川地震科学钻探一号孔于2008年11月6日开钻
WFSD-1
都江堰,虹口
WFSD-2
都江堰,虹口
WFSD-3-P
绵竹,九龙
WFSD-3
绵竹,九龙
汶川地震科学钻探项目施工的特点
⑴地层破碎严重,钻进施工难度大; ⑵地学研究要求高(大直径取心、全 孔取心、岩心采取率高、原状性好),需 要采用特殊的技术施工; ⑶泥石流风险高。
科学钻探与科学测井课题组织管理结构图
探矿工艺所
总课题组长
WFSD-2孔 现场管理分组
WFSD-3孔 现场管理分组
钻探技术与物资分组
测井技术与管理分组
陕西煤田185队
安徽313地质队
技术服务单位
物化探所
渤海钻探 第一录井公司
渤海钻探 第一录井公司
技术服务单位
胜利油田测井公司
WFSD 项目的钻孔位置
队施工,正在施工。
WFSD-3-P 400
76
绵竹九龙镇
2009年12月8日以551.54m 完钻,四川403地质队施工。
WFSD-3 1500 WFSD-4 3000
2009年12月15日开钻,安
150 绵竹九龙镇 徽313地质队承担施工,正
在施工。
150
北川县陈家 陕西煤田地质局185队承担

施工,计划2011年开钻。
松 潘 甘孜 地 块
2龙
3
2门
1
3山
2 1
4 2
1
4
四川盆地
21
安县-灌县断裂(AGF.)—350 北川-映秀断裂(BYF.)—450

工程所承担的张家口崇礼ZK01-2地热井正式开钻

工程所承担的张家口崇礼ZK01-2地热井正式开钻

2020年10月地质装备9成地质调查任务。

SS228绳冲钻具是该所专门研制的一种用于海洋沉积物层取心施工的绳索取心钻具,旨在解决因该类地层较为松散导致的岩心易受冲蚀、采取困难等问题。

工作人员使用SS228绳冲钻具施工钻孔两个,地层均以黏土层及砂层为主。

其中,孔一开孔水深63.63*,终孔孔深101.59*,岩心采取率为94.4%;孔二开孔水深73.32*,终孔孔深74.25*,岩心采取率为91.5%。

两孔的取心率均远超地质要求,并且岩心扰动小,回次进尺长,缓解了致密砂层的岩心堵塞,提高了沉积物层的岩心采取率。

SS228绳冲钻具是该所海洋取心钻具第一次非试验性质的生产应用。

应用结果证实,该钻具与现场条件契合度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可靠性,能够很好地承担海洋泥层、砂层的取心任务,为该所进一步进军海洋地质调查取心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矿业报2020-07-24)工艺所成功预警四川普格县花山乡水银盘滑坡2020年6月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依托正在实施的“凉山州普格县2019年地质灾害自动化实时监测体系建设项目”,成功预警位于四川省普格县花山乡红星村2组的水银盘滑坡,确保了当地受威胁的66户230名群众及时得以安全撤离。

2020年6月9日晚,普格县花山乡突发强降雨。

9022时40分雨势变大,转为暴雨;22点50安装在滑坡隐患点的分雨量站触发黄色报警,预警广播开始发出报警,探矿工艺所驻守普格县的专业技术团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一方面通过现场安装的专业监测仪器及传输的数据密切关注现场情况、分析预判地质灾害触发的可能性等情况;另一方面及时向普格县自然资源局联系汇报,并从此刻起,实时沟通情况。

时间在倾盆大雨中消逝,现场技术人员紧张而有序地开展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依据扎实专业技术的预判和多年专业监测经验,越发感到紧张和不安。

22时50分至23时20分降雨诱发工程所承担的张家口崇礼2020年7月1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承担的“雄安新区地热清洁能源调查评价(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项目崇礼ZK01-2地热井通过开钻验收,正式开钻。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试行)-复制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试行)-复制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试行)目录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3.1编图原则 (1)3.2编图方法 (2)3.3编图要求 (2)4 基础性图件 (2)4.1基本要求 (3)4.2实际材料图 (3)4.3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图 (4)4.4孕灾地质条件图 (5)4.5地质灾害及隐患分布图 (6)5 应用性图件 (7)5.1基本要求 (7)5.2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图 (7)5.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 (8)5.4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 (9)5.5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 (10)5.6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控建议图 (11)6 图件说明书 (12)6.1 基本要求 (12)6.2 内容 (12)7 数据库建设 (12)8 图件质量检查 (13)9 涉密数据的注意事项 (13)附录 A (规范性附录)主要实物工作量汇总表 (14)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图件版式说明 (15)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和区划方法 (19)附录 D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区划方法 (22)附录 E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方法 (25)附录 F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成果图件说明书建议提纲 (27)前言为规范和指导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1:50 000)成果图件编制工作,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参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技术要求由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管理。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简介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简介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岩土锚固工程》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8月,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支撑机构。

2002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在我所成立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以发挥我所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技术优势和作用。

【总页数】1页(PI0001-I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0.8
【相关文献】
1.加强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服务地质找矿突破战略与地质灾害防治--庆祝探矿工艺研究所成立35周年 [J], 胡时友;周良宗;宋军;刘同良;李子章
2.成都探矿工艺研究所CQ系列磁球测斜仪 [J],
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高温高压及常规岩石力学实验室简介 [J],
4.聚焦新时代地质工作的新需求,主动调整结构,推动发展--纪念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成立40周年 [J], 胡时友
5.陕西局一八五队与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签订汶川地震科学钻探WFSD-4钻孔孔协议 [J], 程湖渊;白保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波密县城至索通泥石流堆积扇形成的制约因素与特征

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波密县城至索通泥石流堆积扇形成的制约因素与特征

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波密县城至索通泥石流堆积扇形成的制约因素与特征邹任洲;张佳佳;王军朝;陈龙;李勇;黄亮;田海【摘要】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波密县城至索通村段泥石流灾害频发,河谷两岸形成众多差异明显的泥石流堆积扇,深入研究泥石流堆积扇形成的影响因素对于泥石流灾害的防御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野外现场调查,结合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和1∶50 000地形图,圈定出帕隆藏布流域波密县城至索通村处36条泥石流堆积扇的范围,并总结研究区泥石流堆积扇分布规律:以古乡为分界,古乡以西至波密县城段泥石流堆积扇的密集程度和面积都比古乡以东至索通村段大;在帕隆藏布南北岸上,北岸发育的泥石流堆积扇面积明显比南岸大,且著名的古乡泥石流沟就发育在北岸.在此基础上统计并分析流域面积和主沟纵坡降与泥石流堆积扇的关系:对于帕隆藏布流域,堆积扇面积与流域面积和主沟纵坡降之间存在指数关系,堆积扇面积总体上随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而随主沟纵坡降的增大而减小.分析堆积区特征中的可容纳空间和主河能量对堆积扇的影响,堆积扇可容纳空间和主河能量分别对堆积扇有限制和破坏作用.【期刊名称】《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41)003【总页数】8页(P419-426)【关键词】藏东南;帕隆藏布;泥石流堆积扇;流域面积;主沟纵坡降【作者】邹任洲;张佳佳;王军朝;陈龙;李勇;黄亮;田海【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四川成都611734;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3青藏高原是国际地质学界最具争论的焦点地区[1],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帕隆藏布流域为深切高山的峡谷,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和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影响,使得新构造活动非常强烈[2-3].该地区气候独特,是西南季风和印度洋暖流进入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具有极其丰富的海洋性冰川和充沛的降雨[4].独特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使得该地区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的危害[5].泥石流堆积扇主要形成于地形陡变的沟谷出山口处的开阔平缓地带,受控因素为泥石流本身的性质、规模和流域的气候与构造背景等,这些因素对于推导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和预测泥石流的危害范围意义重大[6].国内外学者对于泥石流堆积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Marino 等[7]使用堆积扇和流域特征以及物质供应率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堆积扇的类型、形态与环境条件的关联程度;唐川等[8]通过对小江流域泥石流堆积扇调查和观测,阐述了泥石流堆积扇的形成过程,并得出了泥石流堆积扇群的组合特征;刘希林[9]研究了小江流域河床平面形态对堆积扇的影响;陈杰等[10]研究了小江流域腹地中的流域面积及沟床比降与泥石流堆积扇面积的关系,并得出流域面积与堆积扇面积之间是正指数关系,沟床比降与堆积扇面积之间是负指数关系;前人对于帕隆藏布流域波密县城至索通村地区泥石流堆积扇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总结归纳了波密县城至索通村泥石流堆积扇的分布规律,并研究了主沟流域面积、主沟纵坡降与堆积区特征和泥石流堆积扇之间的关系.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地处雅鲁藏布江最大支流帕隆藏布江的中游地带,位于藏东南地区的波密县城至索通村段(图1).研究区内构造活动强烈,横跨冈底斯陆块、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喜马拉雅陆块东部南迦巴瓦构造结,处于三大山脉即念青唐古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交汇复合部,为各种构造极其复杂的造山带,大地构造分区见图2.研究区地势陡峭,为高山峡谷地貌,山地地形相当复杂,并且常年发育海洋性冰川[4,11],是泥石流灾害爆发的高频地区[5,12].波密县城为帕隆藏布江的中游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318川藏公路从帕隆藏布江的右岸通过,两岸高频爆发的泥石流对川藏公路和附近的居民构成重大威胁.图 1 研究区地理位置[13]Fig. 1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the studied area[13]图 2 研究区构造单元分区[14]Fig. 2 Tectonic unit division of the studied area[14]2 泥石流堆积扇发育特征泥石流堆积扇是帕隆藏布流域两岸最为常见的地貌单元,根据野外现场调查帕隆藏布流域波密段36条泥石流堆积扇(图3),主要分布在帕隆藏布河谷两岸,两岸泥石流堆积扇规模和形态各异,并且不同泥石流沟的流域面积、主沟纵坡降也相差较大,规模最大的古乡沟泥石流堆积扇面积达4.84 km2,而最小的堆积扇面积只有0.039 km2.这些泥石流堆积扇的面积在空间上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笔者根据野外现场调查和遥感影像对研究区泥石流堆积扇面积进行分析统计(表1),发现研究区泥石流堆积扇面积在帕隆藏布南北岸和古乡为界存在空间分布规律:以古乡为界,古乡以西沿着帕隆藏布至波密段泥石流堆积扇的面积比古乡以东至索通村段泥石流堆积扇的面积明显要大,面积大于2.5 km2的堆积扇都在古乡以西至波密段发育,且泥石流堆积扇在波密至古乡段分布的更为密集;在帕隆藏布南北岸方向上,北岸的泥石流堆积扇比南岸更为发育,北岸堆积扇面积占总面积的57%,面积明显要比南岸的泥石流堆积扇面积大,并且其中著名特大泥石流沟古乡沟就在北岸发育.图 3 研究区泥石流堆积扇分布Fig. 3 Distribution of debris flow fans of the studied area表 1 研究区泥石流堆积扇分布规律Tab. 1 Distribution of debris flow fans of the studied area位置<0.10.1~0.50.5~1.01.0~1.51.5~2.02.0~2.52.5~3.0>3.0总面积/(km2)波密县城至古乡段6662001218.63古乡至索通村段074200006.80帕隆藏布北岸2651000214.39帕隆藏布南岸4753001010.95注:资料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藏东南重要城镇和交通干线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组提供.3 泥石流堆积扇制约因素研究区泥石流堆积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规律性,这种规律是否是受到泥石流沟自身因素的影响?为了深入研究该区域流域面积和主沟纵坡降与泥石流堆积扇面积之间的关系,对帕隆藏布流域波密段泥石流堆积扇面积和对应的流域面积、主沟纵坡降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获取的方法主要是以高精度遥感影像和野外现场调查为基础,结合1∶5万地形图圈定出堆积扇的范围,再运用ArcGIS得到泥石流堆积扇面积、流域面积和主沟纵坡降(表2).表 2 研究区36条泥石流堆积扇基础资料[1]Tab. 2 36 debris flow fan basedinformation of the studied area[1]泥石流沟道编号流域面积/km2堆积扇面积/km2主沟纵坡降/‰N0137.890.92352.07N0211.300.39290.00N0321.200.52213.00N0422.95 0.56447.50N054.400.36606.40N0621.700.39233.90N075.160.54303.40N0832.730.20200.00 N0910.401.13405.30N1043.300.91181.80N11 5.100.62379.00N127.740.11445.00N1317.400.21414.14N144.410.19316.00N1521.761.30286.22N166.200.06282.00N1720.200.35256.00N1823.003.16266.30N1920.170.51307.7 2N206.100.63420.70N214.300.43111.00N2210.001.04261.00N230.600.0151 6.00N243.100.11289.00N251.530.14371.00N263.060.07249.00N2740.601.0 7144.00N282.800.08377.00N291.900.12492.00N307.400.68390.00N310.600 .04717.45N3267.000.94228.01N3332.254.84343.00N342.480.07562.00N352 8.002.55270.74N361.100.20782.003.1 流域面积对泥石流堆积扇的影响流域面积是影响泥石流堆积扇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10,15]:流域面积大的泥石流沟往往形成面积大的泥石流堆积扇,其原因是由于流域面积越大相应的松散物质储量和水动力条件比流域面积小的沟道更优越,更容易形成面积大的泥石流堆积扇.研究区的各个泥石流堆积扇面积差异明显,但基本上符合大流域面积的沟道对应形成的堆积扇面积大,小流域面积的沟道对应形成的堆积扇面积小.对研究区堆积扇面积和沟道的流域面积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两者的回归曲线(图4)和(1)式:(1)其中,Sf为堆积扇面积,Sd为流域面积.(1)式中的复相关系数R=0.623,表明泥石流堆积扇面积和流域面积之间回归效果显著,能够将流域面积作为泥石流堆积扇面积的影响因子.国内外许多学者[16-19]对于泥石流堆积扇面积与流域面积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了两者确实存在S=C*Sb(c、b为常数)指数关系.因此推测本区范围内的泥石流堆积扇面积与流域面积之间也存在这种指数关系.从这种正指数关系可知,流域面积大的沟道较流域面积小的沟道更容易形成面积大的堆积扇.在帕隆藏布流域,流域面积先通过流域的集水条件和松散固体物质的含量来决定泥石流爆发的频率和堆积扇的规模,进而影响到泥石流堆积扇的面积,流域面积大的沟道容易爆发大型的泥石流,相应的堆积扇的增速和最终的面积就比流域面积小的沟道形成的堆积扇大.图 4 泥石流堆积扇面积与流域面积回归曲线Fig. 4 The regression curves of debris flow fans areaand the basin area3.2 主沟纵坡降对泥石流堆积扇的影响主沟纵坡降是指流域内的相对高差与主沟长度的比值,流域内的相对高差主要体现在流域内泥石流物源所具有的势能,流域高差越大势能越大,泥石流物源所具有的势能就越大,那么它搬运能力就越强,同样在堆积区沉积的范围就广,形成堆积扇的面积越大.而主沟是泥石流搬运的必经之道,在泥石流搬运过程,它将停留在沟内或者携带沟内的物源一起冲出沟口形成更大规模的堆积扇.为了研究主沟纵坡降和泥石流堆积扇面积的关系,将表1的堆积扇面积和主沟纵坡降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两者的回归曲线图(图5)和(2)式:(2)其中,Sf为堆积扇面积,Dd为主沟纵坡降.复相关系数R=0.421,表明堆积扇面积和主沟纵坡降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它们之间也存在指数关系,这种指数关系和流域面积的指数关系相反,为负指数关系,从(图5)中可以看出总体上主沟纵坡降大的泥石流沟形成的泥石流堆积扇相应的小.图 5 泥石流堆积扇面积与流域面积回归曲线Fig. 5 The regression curves of debris flow fans areaand the basin area3.3 堆积区特征对泥石流堆积扇的影响堆积区的可容纳空间和主河能量条件主要对于泥石流堆积扇的完整性有影响,对于有开阔可容纳空间的堆积区来说,泥石流堆积物在冲出沟口后在堆积区上能够形成完整的堆积扇,这种空间可以是江河床面、主河形成的河流阶地和河漫滩[20].主河的能量大小对泥石流堆积扇的完整性影响大,若主河的能量大于泥石流强度则可能无法形成堆积扇而被主河冲走或堆积扇的前缘被主河破坏无法形成完整的堆积扇.以古乡沟和天摩沟泥石流堆积扇(图6)为例分析可容纳空间和主河能量对泥石流堆积扇完整性的影响.古乡沟是著名的高频冰川泥石流沟,在高温多雨的6~7月爆发次数最多[21-24],堆积扇的面积为4.84 km2(表2),在该处帕隆藏布主河宽度约300 m,开阔的河床为泥石流堆积扇的形成提供了空间巨大的可容纳空间.另一方面,从波密县城至古乡,帕隆藏布河床变宽,流速变缓,主河能量降低,对于古乡泥石流堆积扇破坏力度减小,有利于形成形态较为完整的泥石流堆积扇.天魔沟是一条高频泥石流沟,在2009年9月爆发特大泥石流,一次性冲出固体物总量约1.34×106 m3,泥石流堆积物堵塞帕隆藏布约1 h[25].由于天摩沟位于帕隆藏布中下游位置,主河道从古乡以下沟道变窄,在天摩沟位置处主沟道宽度仅约70 m,堆积区可容纳空间非常小,且受到对面比通沟堆积扇的顶托,其泥石流堆积扇规模受到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这段主河河床变窄,主河能量增加,对堆积扇的破坏作用增加,相当一部分的泥石流堆积物被帕隆藏布带走,很难在堆积区堆积形成新的堆积扇,所以天摩沟泥石流堆积扇规模和形态很难扩展,很难形成面积大的堆积扇.4 讨论影响泥石流堆积扇面积大小的因素有多种,大的方面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和水文气象[20],更为具体的方面有流域面积和主沟比降[26],另外堆积区的可容纳空间和主河能量也是影响堆积扇的重要因素[27],要对泥石流堆积扇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进行系统研究,需要建立一个影响泥石流堆积扇发育的各个变量的格架[10].对于帕隆藏布流域两侧支沟来说,它们具有基本相同的地质构造、岩性和气候条件,若不考虑到泥石流从形成到堆积过程的力学机理和具体过程,则形成泥石流堆积扇的必要条件为流域特征和堆积区特征,而流域特征中的流域面积、主沟纵坡降和松散物储量都是影响堆积扇面积的重要因素[10].从图4和图5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扇面积和流域面积与主沟纵坡降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和流域面积的线性关系为正相关,大体上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和主沟纵坡降之间存在是负相关,大体上随着主沟纵坡降的增大而减小.但这种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堆积扇面积不管是和流域面积还是与主沟纵坡降之间的关系都存在一些动荡,比如大的流域面积比小的流域面积的沟道形成的堆积扇面积要小的多,主沟纵坡小的沟道比主沟纵坡降大的沟道形成的堆积扇面积要小的多,这种动荡的关系可能受除流域面积和主沟纵坡降以外的因素影响.流域内的松散物源储量的多少能够说明上述的动荡关系,表1中的N33(古乡沟)、N08(缩瓦隆巴)、N01(索不隆巴)流域面积和主沟纵坡降大致相同,松散物源储量[1]分别为200×106、30.1×106和28.4×106 m3,对应的堆积扇的面积却大不相同,特别是古乡沟堆积扇面积达4.84 km2.图 6 古乡沟泥石流堆积扇和天磨沟泥石流堆积扇对比图Fig. 6 Debris flow stacked Fan comparison chart in Guxiang and Tianmo valley表1中波密县城至古乡段发育较多面积大的泥石流堆积扇,而古乡至索通村段基本上没有发育面积的泥石流堆积扇,主要是由于帕隆藏布流经波密县城时河谷宽度突然变宽,有足够的可容纳空间给泥石流堆积扇形成,并且河流的能量相对减小,对泥石流堆积扇扇缘的破坏能力降低,使得该段堆积扇形态发育完整;古乡至索通村段,帕隆藏布河谷的宽度突然变小,形成泥石流堆积扇的可容纳空间不足,并且河谷宽度的减小导致主河能量的增加,主河对泥石流堆积扇的破坏能力增强,即使有足够的泥石流堆积物补给,也很难形成规模大的泥石流堆积扇,所以表1中的古乡至索通村段没有面积大的泥石流堆积扇.5 结论1) 在研究区圈定36条泥石流堆积扇范围,这些泥石流堆积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以古乡为界,古乡以西沿着帕隆藏布至波密段泥石流堆积扇的面积比古乡以东至索通村段泥石流堆积扇的面积明显要大,且泥石流堆积扇在波密至古乡段分布的更为密集;在帕隆藏布南北岸方向上,北岸的泥石流堆积扇比南岸更发育,堆积扇总面积明显比南岸大,著名特大泥石流沟古乡沟就在北岸发育.2) 在帕隆藏布流域波密县城至索通村段,泥石流沟道的流域面积和主沟纵坡降分别与泥石流堆积扇面积之间存在正、负指数关系,堆积扇面积总体上随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而随主沟纵坡降的增大而减小.但这种关系存在动荡,主要体现在沟道物源总量的多少.3) 堆积区的可容纳空间和主河能量对于泥石流堆积扇的发育具有抑制和破坏作用.在帕隆藏布流域古乡至索通村段,堆积区可容纳空间的减小和主河能量的增强,对泥石流堆积扇具有限制和破坏作用,很难形成完整的大面积泥石流堆积扇.相反,在波密县城至古乡段容易形成完整且面积较大的泥石流堆积扇.致谢研究所“藏东南重要城镇和交通干线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组全体成员:刘健康、李元灵、高波、杨栋、杨东旭等提供论文资料,项目组司机何均堰、李明斌、杨昌明在野外现场调查时的帮助,成都理工大学颜照坤、闫亮老师对本文的指导,谨致谢意.参考文献[1] 李勇,DENSMORE A L,周荣军,等.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剥蚀厚度与弹性挠曲模拟[J]. 地质学报,2005,79(5):608-615.[2] 丁林,钟大赉,潘裕生,等.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上新世以来快速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J]. 科学通报,1995,40(16):1497-1500.[3] 邓宾,刘树根,李智武,等.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隆升作用特征-低温年代学证据[J]. 第四纪研究,2009,29(3):574-585.[4] 杨逸畴,高登义,李渤生. 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水汽通道初探[J]. 中国科学(B辑化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地学),1987(8):893-902.[5] 尚彦军,杨志法,廖秋林,等.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段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防治对策[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12(4):32-42.[6] 常鸣,唐川,苏永超,等. 雅鲁藏布江米林段泥石流堆积扇危险范围预测模型[J]. 工程地质学报,2012,20(6):971-978.[7] MARINO S V, LOREDANA A, EMILIA L P. Controison modern fan morphology in Calabria, Southern Italy[J].Geomorphology,1998,24(2/3):169-187.[8] 唐川,朱静,段金凡,等. 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堆积扇研究[J]. 山地研究,1991,9(3):179-184.[9] 刘希林. 云南昭通地区泥石流灾害及其危险度评价[J]. 灾害学,1991,6(4):47-51.[10] 陈杰,韦方强,崔鹏. 小江流域泥石流堆积扇形成的制约因素及其特征[J]. 地理科学,2005,25(6):6704-6708.[11] 林振耀,吴祥定. 青藏高原水汽输送路径的探讨[J]. 地理研究,1990,9(3):33-40.[12] 蒋忠信.西藏帕隆藏布河谷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规律[J]. 地理研究,2002,21(4):495-503.[13] 袁广祥,丁仁伟,尚彦军,等. 川藏公路帕隆藏布段沿线第四纪堆积体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J]. 地质与勘探,2012,48(1):170-176.[14] 王国灿,曹凯,张克信,等. 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隆升阶段的时空格局[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41(3):332-349.[15] 苏永超. 雅鲁藏布江米林段泥石流堆积扇形态特征与堆积范围研究[D]. 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1.[16] 刘希林. 泥石流堆积扇危险范围雏议[J]. 灾害学,1990(3):86-89.[17] MCCARTHY T S, CADLE A B, BLAIR T C. Alluvial fans and their natural distinction from rivers based on morphology, hydraulic processes, sedimentary processes, and facies assemblages; discussion and reply [J]. Sed Res,1995,65(3a):581-586.[18] TAKAHASHI T. Stimation of potential debris flows and their hazardous zones; soft counter measures for a disaster[J]. Natural Disaster Science,1981,3(1):57-89.[19] IKEYA H. Debris flow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in Japan[J].Bulletin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y,1989,40(1):15-33.[20] 唐川. 泥石流扇形地研究[J]. 云南地质,1990,9(3):239-246.[21] 刘建康,程尊兰. 西藏古乡沟泥石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15(9):45-49.[22] 杜榕桓,李鸿琏,王立伦,等. 西藏古乡沟冰川泥石流的形成与发展[M].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集刊.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18.[23] 杜榕桓,王立伦,钱宗麟,等. 西藏古乡沟冰川泥石流堆积特征[M].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集刊.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48-57.[24] 王文濬,章书成,王家义,等. 西藏古乡沟冰川泥石流特征[M].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集刊.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9-35.[25] 余忠水,德庆卓嘎,马艳鲜,等. 西藏波密天摩沟“9·4”特大泥石流形成的气象条件[J]. 山地学报,2009,27(1):82-87.[26] 刘希林. 泥石流平面形态的统计分析[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5,15(3):93-104.[27] CHRISTINE L M, ROBERT E G.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debris- flow deposition in the Oregon CoastRange, USA[J]. Geomorphology,2004,57(3/4):135-14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究团队
滑坡支挡 技术研究
团队
地质灾害 应急处置 技术研究
团队
70人正在承担与地 质灾害相关的项目
一、探矿工艺研究所简介-试验条件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重点实验室(规划)
锚固技术实验系统
液压伺服大型物理模拟 实验系统
泥石流防治技术物理模 拟实验系统
地质灾害应急 设备库
滑坡防治技术模拟 实验系统
滑坡室内试验装置
全所人员平均年龄39.2岁,其中45岁 及以下94人,占总人数的65%。
职称结构
24, 26, 20% 18%
26, 20% 55, 42%
教授级 高级 中级 助理级
一、探矿工艺研究所简介-地灾团队
地质灾害 监测方法 和仪器研
发团队
地质灾害 调查评价
团队
地质灾害 锚固技术 研究团队
泥石流防 治技术研
核提供依据
2.3自动化监测示范-库区监测
2.3自动化监测示范-库区监测
2.3自动化监测示范-库区监测
2.3自动化监测示范-库区监测
2.3自动化监测示范-库区监测
规定:仪器质量标准、安装要求、服务条款、违约责任
2.3自动化监测示范-库区监测
其他类监测仪器安装基础要求
GNSS安装要求
规范、清晰的 安装记录
一、探矿工艺研究所简介-人才队伍
一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高。
在职职工144人,博士研究生11人,硕 士研究生54人,本科生66人,本科及以上 学历131人,占总人数的91%。具有专业技 术资格人员131人,其中教授级高工24人, 副高26人,中级55人,中级及以上占总人 数的73%。
二是人员队伍结构专业化、年轻 化。
动式测斜仪。
2.1地灾监测仪器
3.岩土层含水量微波分层探测仪
通过波导棒探针发射电磁波射入岩土层,实时测量和采集地质灾害岩土 层含水量和渗透力参数。 具有测量深度深、可测介面硬层、自动采集、存卡、无线遥测和无人值 守等性能特点。 在雅安市雨城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中成功应用。
2.1地灾监测仪器
4.固定式滑坡深部位移监测系统
2.3自动化监测示范—悬崖村地灾监测
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悬 崖村)勒尔社地质灾害主要威胁昭觉 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悬崖村)勒 尔社69户251人生命财产安全,主要 为勒尔社后山崩塌、勒尔社滑坡、勒 尔社1号不稳定斜坡威胁区22户85人 及勒尔社2号不稳定斜坡威胁区47户 166人;特土社地质灾害威胁合计68 户278人,阿土列尔村受地质灾害威 胁总人数为137户529人。
2.3自动化监测示范—悬崖村地灾监测
2000米光 纤,不能
分段搬 运,需7个 人,同时 搬运
几乎垂直的钢梯
2.3自动化监测示范—悬崖村地灾监测
水泥,每 个人每次 只能被半 袋
监测设备立杆搬运
2.3自动化监测示范—悬崖村地灾监测
材料搬运工10个人,基本不间断共计搬运了45天。
序号 1
项目名称 监测墩水泥
奉节新城区三维地形
2.2专业监测预警
重点区块勘查与监测剖面——三马山剖面
Zk10

Zk8、9
子 石 滑 坡


Zk6、7

物 油
子 滑




2.2专业监测预警
重大灾害点监测示范——猴子石滑坡监测
固定式GPS 监测点
自动化深部 位移监测孔
水文孔
2.2专业监测预警
服务重大工程
2003年10月25日,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观我所承担的奉节新城区地质灾 害监测项目展板
云阳县24个滑坡的建设归档资料(纸质文件)
2.3自动化监测示范-库区监测
2.3自动化监测示范-库区监测
专业监测年度技术工作会
专业监测汛前会商
群测群防人员技能培训
专业监测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
2.3自动化监测示范-库区监测
运行阶段是关键,监督不可少
重庆市三峡库区专业监测和应急监测月度考核评分表
2018年8月
(1)GNSS安装记录
(2)深部测斜 安装记录表
(3)地表裂缝 安装记录表
(4)地下水位 安装记录表
(5)视频系统 安装记录表
2.3自动化监测示范-库区监测
规定:人员要求、数据要求、仪器在线率、报告报送、违约责任
2.3自动化监测示范-库区监测
每一个监测点的建设,每 一台仪器的信息:可检查、 可追溯
一、探矿工艺研究所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港华路139号
一、探矿工艺研究所简介
工艺所成立, 从事探矿工 艺理论及其 方法研究
发起成立“中 国地质灾害研 究会防治工程 专业委员会” 专委会秘书处 挂靠在我所
整体划归中国地 质调查局直接管 理,从事地质灾 害调查、防治与 探矿工程新技术、 新材料、新设备 研发与示范
预应力锚索室内试验装置
成都现代工业港-地质灾害实验室分布
泥石流室内试验装置
一、探矿工艺研究所简介-试验条件
北川泥石流灾害野外观测与防治技术实验基地,依托 北川县青林沟和支沟张家坪沟泥石流,建立集泥石流起动、 运动、堆积监测、防治技术研究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泥石 流野外观测与防治技术试验基地。
具备了现场开展观测和试验的条件,纳入了北川县地
示范站采用了我所研制的多种监测仪器实施监测预警 ,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移民迁建和经济建设工作,既 起到了保一方平安的效应,又推动了我所的科研开发 工作。
开展的屏山县新市寨子岩监测、宜宾县喜捷场滑坡锚 索监测、内宜高速公路边坡、忠县、石柱县高边坡地 质灾害监测等工作,为地方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 损害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2.1地灾监测仪器
6.其他监测仪器产品













MS-B
型 锚 索 测
雨 量 计


2.2专业监测预警
参与了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建立了奉节、云阳、 丹巴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站,具备了承担专业化、信息 化、网络化监测预警工作的能力。
进行了奉节新城区地质灾害1:1万详细调查; 开展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示范 开展了以高边坡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地质灾 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示范
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测量和采集岩土层深部位移数据。 具有自动采集、存卡、无线遥测和无人值守等性能特点。 在丹巴、奉节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中成功应用。
现已升级为滑坡全孔测斜仪,集成加速度传感器、磁场传感器, 可采集全孔深位移及位移方向,无需测斜管安装。
2.1地灾监测仪器
5.便携式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设备
中国地质调查局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探矿工艺研究所
Explora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非接触式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应用
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 汇报人:李扬 2019.11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探矿工艺研究所简介
2.地灾监测成果业绩 3.非接触地表形变测量方法应用
国内第一台用于滑坡监测的光纤推力监测 仪。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 首选 仪器,共埋设光纤10余万米,对三峡库区 滑坡监测起到重要作用。 获得2006年度国土资源科技成果二等奖 获发明专利 国家重点新产品
2.1地灾监测仪器
2.滑动式滑坡深部位移监测仪
用于滑坡深部位移监测,测量孔深达300m。 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 目前升级为蓝牙无线传输,手机APP采集的新型滑
理 丹县 巴
泸 定
石 棉
西 昌
中 江
达 州
屏 山
云 阳
奉秭 节归
2.3自动化监测示范
01 编制好《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要求》
02 规范和强化专业监测项目实施过程的过程 管理(项目设计、专业队伍选择、仪器招投
标、建设、运行、监督)
03 建立专业监测会商和总结机制 04 强化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后台管理,为监督考
2.2专业监测预警
成功预报滑坡
黄莲滑坡遥感图片
成功预报重庆奉节县黄莲树滑坡
黄莲树滑坡位于安坪乡大保村,位于长江 干流右岸,距三峡大坝185公里。滑坡体 总体积754万立方米。5月31号在滑坡前缘 发生大规模滑动,直接受威胁的8户46人 在大规模滑动前紧急撤出。
滑动后的后缘变形现状
中部简易公路垮塌
2.2专业监测预警
滑坡预报
成功预报重庆奉节县曾家棚滑坡滑坡
曾家棚滑坡位于奉节县鹤峰乡三坪村1社,长江支流大溪河左岸 斜坡上,距大溪河流入长江的入口11km。滑坡体总体积1164万 立方米。6月2日凌晨,曾家棚滑坡东侧发生大规模滑动,滑动 体积460万立方米,险区内房屋全部被毁,滑坡前缘滑入大溪河 约30米。成功预报让9户42人安全撤离。
2
架设光纤跟电缆基 础墩水泥
单位 袋

单点工作 量 8
0.6
材料搬运主要实物工作量
点数 总工作量
备注
16
128
30监测点
钢管高度 为6米,均 采用3米钢
13个GNSS监测点,1个雨量监测点,2个视频监测点,合计16个监测点,每个 监测点监测墩预估计使用水泥8袋,监测墩合计水泥16*8=128袋;架设光纤 及电缆线,共有立杆50根,基础为0.4*0.4*0.6基坑,每个基坑需水泥0.6袋,
2.2专业监测预警
滑坡预报
成功预报奉节县安坪镇大坡滑坡
2017年6月,发现并成功预报奉节县安坪镇 大坡滑坡险情,使滑坡威胁群众29户155人 得到及时转移避让,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 和财产安全。
2.2专业监测预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