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制度
医院五大中心管理制度
![医院五大中心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ed7195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0.png)
一、总则为提升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五大中心定义1. 胸痛中心:负责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2. 卒中中心:负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3. 创伤中心:负责各类创伤的救治,包括多发伤、复合伤等。
4.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负责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危重症救治。
5. 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负责儿童及新生儿的危重症救治。
三、五大中心管理制度1. 组织架构(1)成立五大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五大中心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2)设立五大中心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和落实。
2. 人员配置(1)五大中心设主任一名,负责中心日常工作。
(2)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岗位,如医师、护士、技师等。
3. 诊疗规范(1)五大中心严格按照相关诊疗规范进行诊疗。
(2)对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先救治后收费的原则。
4. 质量控制(1)定期对五大中心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诊疗质量。
(2)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5. 信息化建设(1)五大中心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2)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诊疗效率,降低误诊率。
6. 教育培训(1)定期对五大中心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2)组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学术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7. 考核与奖惩(1)对五大中心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2)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五大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五大中心管理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制度
![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e9cdcd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8.png)
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制度一、卒中中心工作制度:1、建立健全脑卒中登记各项管理制度和监测系统;2、掌握脑卒中发病动态和流行趋势;了解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在不同人群和地区的分布;实施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未定型卒中〕监测报告工作。
3、及时、准确、完整地填写【绿色通道时间节点控制表】,指定部门和专人负责报告卡的收集、核实、建册和审核等工作,并按程序上报。
4、评价脑卒中预防控制效果,为防控政策的制度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对辖区内脑卒中调查和随访调查,负责掌握本单位门诊、住院病人就诊和确诊情况,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未定型卒中〕新发病例信息的收集并及时核实及上报。
5、组织院内工作人员的培训、漏报自查和内部考核评估。
6、参加卒中中心召开的例会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二、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一〕“绿色通道〞指医院抢救急危重症伤病中,为挽救其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平安、有效的诊疗效劳。
〔二〕以下情况〔不仅限于〕列入“绿色通道〞管理:1、各种原因的休克、昏迷、循环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呼吸衰竭、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等。
2、各类外伤、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颅脑损伤、高压性气胸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等。
3、气道异物或梗阻、急性中毒、电击伤、溺水等。
4、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等。
5、无法确定原因但生命体征严重异常或生命垂危的患者。
6、“三无〞人员。
指无姓名〔不知姓名〕、无家属、无治疗经费。
7、其他应当享受绿色通道的情况。
〔三〕由接诊医师决定患者是否享受绿色通道的效劳并上报医务科〔非上班时间报总值班〕;〔四〕急诊科实行二十四小时连续应诊制及首诊负责制,有关科室值班人员接到急诊会诊请求后应于5分钟内到达会诊地点。
卒中中心管理制度汇编
![卒中中心管理制度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0a69e78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4.png)
卒中中心管理制度汇编卒中中心管理制度汇编一、前言为了提高卒中患者的诊疗质量,规范卒中中心的管理,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涵盖了卒中中心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结构、人员职责、诊疗流程、质量评估等,是卒中中心运行的基础和指导。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1. 卒中中心应建立由医疗、护理、行政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卒中中心的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标准、诊疗流程等,并监督实施。
2. 领导小组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如医疗部门负责患者诊疗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护理部门负责患者护理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
3. 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对卒中中心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策略。
三、诊疗流程1. 患者入院时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2. 卒中中心应建立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在发病后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3.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得到规范化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
4. 患者在出院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出院后的康复计划。
四、质量评估与改进1. 卒中中心应建立质量评估小组,定期对卒中中心的诊疗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
2. 质量评估应包括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3. 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应及时调整诊疗方案和管理策略,持续改进卒中中心的诊疗质量。
五、其他事项1. 卒中中心应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
2. 卒中中心应加强与社区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形成完善的卒中防治网络。
3. 本管理制度的修改和解释权归卒中中心领导小组所有。
六、安全与风险管理1. 卒中中心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安全。
2. 卒中中心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负责及时发现、评估和处理各种潜在的风险。
3. 卒中中心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 卒中中心应对诊疗设备、药品、环境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5. 卒中中心应建立紧急处理预案,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迅速、有效地应对。
医院脑卒中管理制度
![医院脑卒中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06dce1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4.png)
一、目的为提高医院脑卒中救治水平,降低脑卒中患者死亡率、致残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脑卒中救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脑卒中救治工作规划、协调各部门工作、监督执行情况。
2. 设立脑卒中救治小组,负责具体实施脑卒中救治工作,包括诊断、治疗、康复等。
3. 设立脑卒中防治办公室,负责脑卒中防治知识宣传、培训、资料收集等工作。
三、救治流程1. 院前急救(1)接到脑卒中患者电话或现场求助后,立即启动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
(2)医护人员迅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如判断为脑卒中,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3)将患者送至医院急诊科,急诊科医生迅速对患者进行确诊。
2. 急诊科救治(1)确诊为脑卒中后,立即启动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
(2)对患者进行紧急治疗,如静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
(3)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头部CT、MRI等。
3. 神经内科治疗(1)患者转入神经内科后,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2)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3)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4. 康复科治疗(1)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
(2)康复科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
(3)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康复信心。
四、预防措施1. 加强脑卒中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定期开展脑卒中筛查,早期发现高危人群。
3. 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监测。
4.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五、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脑卒中救治知识培训,提高救治水平。
2. 对医护人员进行脑卒中救治技能考核,确保救治质量。
3. 对脑卒中救治工作进行定期总结和评估,不断改进救治流程。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脑卒中救治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医院卒中中心健康管理制度
![医院卒中中心健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8b5839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5.png)
一、总则为提高医院卒中中心诊疗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及《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卒中中心管理小组,负责制定、修订、监督执行本制度,协调解决卒中中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 卒中中心管理小组下设卒中中心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三、职责分工1. 卒中中心管理小组:(1)负责制定卒中中心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2)协调各相关科室,确保卒中中心各项诊疗流程的顺畅。
(3)监督、检查卒中中心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4)组织卒中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2. 卒中中心办公室:(1)负责收集、整理卒中中心相关资料,建立病历档案。
(2)组织卒中中心工作人员开展日常诊疗工作。
(3)协调各相关科室,确保卒中中心各项诊疗流程的顺畅。
(4)负责卒中中心患者随访工作。
3. 相关科室:(1)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等科室负责卒中中心的诊疗工作。
(2)影像科、检验科等科室负责卒中中心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3)康复科、护理部等科室负责卒中中心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
四、诊疗流程1. 接诊:卒中中心接诊患者后,立即评估病情,按照卒中中心诊疗流程进行救治。
2. 诊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结合影像学、实验室等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3. 治疗: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4. 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五、质量控制1. 卒中中心定期组织专家对诊疗流程、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评估。
2. 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提高诊疗水平。
3. 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卒中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六、患者教育1. 卒中中心开展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卒中的认识。
2. 教育内容包括:卒中症状、预防措施、治疗原则等。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卒中中心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脑卒中心规章制度
![脑卒中心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3f36e3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3.png)
一、总则为加强脑卒中心的管理,提高脑卒中心的诊疗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组织架构1. 脑卒中心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负责中心的全面工作。
2. 脑卒中心下设秘书处、医疗质量管理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超声科、放射科等科室。
三、人员配备1. 脑卒中心应配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脑卒中专业医师、护士、药剂师、检验师、超声师、放射师等人员。
2. 医师应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护士应具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3. 医师、护士等人员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四、诊疗规范1.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脑卒中的诊疗规范,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2.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3. 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病情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开展脑卒中预防、康复、护理、心理干预等工作。
五、医疗质量管理1.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2.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培训,提高医疗质量意识。
3.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加强对医疗风险的防范,确保患者安全。
六、护理管理1.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护理质量。
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技能水平。
3. 开展护理质量控制活动,定期检查护理质量。
4. 注重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七、药剂管理1.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规,确保药品质量。
2. 建立健全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分发等制度。
3. 定期对药品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加强对医务人员药品知识的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八、检验、超声、放射管理1. 严格执行检验、超声、放射操作规范,确保检查质量。
2. 加强对检验、超声、放射设备的管理,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3. 定期开展检验、超声、放射质量控制活动,提高检查质量。
高级卒中中心规章制度
![高级卒中中心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ab9c48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3.png)
高级卒中中心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高级卒中中心的组织管理,提高脑卒中防治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的意见》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高级卒中中心的组织管理、学科建设、医疗质量、教育培训、科研与合作、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条高级卒中中心应以患者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全面提升脑卒中的预防、诊疗和康复水平,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高级卒中中心应设立领导小组、管理办公室、专业技术组等组织机构,明确各小组的职责和任务,确保中心的顺利运行。
第五条高级卒中中心领导小组负责中心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监督评估等工作。
组长由医院院长或者分管副院长担任,成员包括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专业技术组代表等。
第六条管理办公室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制度建设、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资料保管等。
办公室主任由中心负责人兼任,工作人员由相关职能科室人员组成。
第七条专业技术组负责中心的学科建设、技术培训、科研协作等工作。
组长由中心负责人兼任,成员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第三章医疗质量第八条高级卒中中心应建立健全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确保患者从就诊到治疗的时间得到最大限度地缩短,提高救治成功率。
第九条高级卒中中心应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实现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康复科等相关科室的紧密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的诊疗服务。
第十条高级卒中中心应制定脑卒中诊疗规范和流程,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十一条高级卒中中心应建立健全脑卒中患者随访制度,对治愈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康复情况,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帮助和支持。
第四章教育培训第十二条高级卒中中心应加强脑卒中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第十三条高级卒中中心应定期组织内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十四条高级卒中中心应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eb9c91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e.png)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1.17•【文号】国卫办医函〔2016〕1235号•【施行日期】2016.11.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2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推动建立多学科联合的卒中诊疗管理模式,提高卒中诊疗规范化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制定了《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官方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时参考使用。
同时提出以下要求:一、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重视卒中救治管理工作,按照当地人口、医疗需求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资源布局情况,优化卒中诊疗资源配置,鼓励相关医院开展卒中中心建设,满足当地卒中诊疗需求。
二、各地要采取措施推动卒中疾病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要加强医院卒中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疗机构、护理院等之间的联系,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分级诊疗、分阶段康复;保障卒中患者及时救治、及时康复。
三、各地要加大对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力度;指导完善医院卒中中心管理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落实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加强对卒中诊疗工作的质量控制和评估,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四、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要指导专家组对各地医院卒中中心的建设、评估和管理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6年11月17日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卒中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制定《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院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
★卒中中心制度汇编
![★卒中中心制度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f1e0a13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c.png)
江阳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相关制度一、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1.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总结分析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对卒中中心医疗质量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2.制订与卒中中心有关的战略规划及财政预算;3.审议由总监提出的卒中中心年度工作计划、卒中中心发展战略、各类流程等;4.审核卒中中心各类培训计划和方案,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反馈、修改;5.建立考核评估制度,定期进行评估并修改工作流程。
二、卒中中心管理工作会议制度1.例会工作内容(1)各科室汇报卒中中心建设中的遇到的问题存在困难。
(2)协调各相关科室工作中相互协作出现的问题。
(3)解决各关科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汇报各自的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5)安排下一步整改工作。
每月召开一次。
6.工作流程(1)卒中中心副主任委员关玉华副院长主持例会。
重大问题请赵华伟院长主持参加。
(2)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通知相关参会人员参加。
科主任、秘书必须参加。
(3)无特殊原因必须到会,请假向中心常务副主任请假。
(4)各相关科室主任发言。
(5)做好会议记录,材料整理归档。
(6)安排下一步工作。
7.奖惩制度(1)无故不参加会议,扣科室质控分2分,扣个人质控分2分。
(2)年底纳入科室、个人评优指标。
三、脑卒中多学科联合例会制度1.卒中中心联合例会每季度召开两次。
具体时间由协调员提前一周通知各与会代表,地点:神经内科会议室。
2.联合例会的参与者应包括卒中中心主任和/或副主任委员、行政总监和医疗总监、协调员、中心内部各职能部门委员、院前急救系统的代表等。
3.例会的内容包括对本中心急诊卒中患者诊疗情况的汇总分析及讨论。
分析内容由协调员或医疗总监指定的人员汇报,汇报内容采用PPT形式,要有详实可靠的数据分析。
与会各部门代表应对汇报内容反映出来问题的原因及改进措施进行讨论,更新流程规范。
4.与会者应保证参与例会的时间,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参会的需委托代表参加,记录并传达会议的内容以促进本部门的工作。
卒中管理制度
![卒中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65b069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5.png)
卒中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卒中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卒中的诊疗流程,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对社会的影响,促进卒中防治工作的开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卒中患者管理工作。
三、卒中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卒中又称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急性脑功能障碍,表现为突发性神经系统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偏瘫、言语障碍、意识障碍等。
2. 分类根据病因和病变部位的不同,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种。
四、卒中管理流程1. 门诊就诊患者在出现卒中症状后,应尽快就诊于急诊科或神经内科的门诊。
医生应及时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包括头部CT、MRI等。
2. 住院治疗对于确诊的卒中患者,应安排住院治疗。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3. 临床评估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脑功能状态、营养状况、自理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以指导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4. 康复护理对于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言语和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等。
五、卒中的诊疗技术和设备要求1. 转运设备医疗机构应配备合适的转运设备,确保卒中患者在急诊就诊或住院治疗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转运和救治。
2. 医疗设备医疗机构应配备符合卒中诊疗要求的医疗设备,包括头部CT、MRI、心电监护仪等,以确保对卒中患者进行准确有效的诊疗。
3. 护理设备医疗机构应配备符合卒中康复护理要求的护理设备,包括病床、康复器械、生活辅助设备等,以保障卒中患者得到全面的护理服务。
六、卒中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1. 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及时的诊疗和管理工作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2. 降低对社会的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不仅关乎个体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关乎社会的整体卫生水平和经济发展。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2a7ab02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7.png)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1.17•【文号】国卫办医函〔2016〕1235号•【施行日期】2016.11.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2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推动建立多学科联合的卒中诊疗管理模式,提高卒中诊疗规范化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制定了《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官方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时参考使用。
同时提出以下要求:一、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重视卒中救治管理工作,按照当地人口、医疗需求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资源布局情况,优化卒中诊疗资源配置,鼓励相关医院开展卒中中心建设,满足当地卒中诊疗需求。
二、各地要采取措施推动卒中疾病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要加强医院卒中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疗机构、护理院等之间的联系,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分级诊疗、分阶段康复;保障卒中患者及时救治、及时康复。
三、各地要加大对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力度;指导完善医院卒中中心管理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落实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加强对卒中诊疗工作的质量控制和评估,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四、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要指导专家组对各地医院卒中中心的建设、评估和管理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6年11月17日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卒中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制定《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院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
卒中中心管理工作会议制度
![卒中中心管理工作会议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8737f7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6.png)
卒中中心管理工作会议制度
一、目的:为了做好卒中中心的管理工作,提高卒中中心各项管理效率,改进工作质量和流程,规范工作例会的组织工作和议事程序,现制定卒中中心管理工作会议制度。
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为工作例会事物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会议的组织和管理。
二、内容:
(一)会议时间: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每月举行一次,时间不定。
(二)会议地点:行政二楼会议室/门诊五楼内科教研室(三)会议主持人:行政总监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三)参加人员: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成员,及相关各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
(四)会议讨论内容:
1.对卒中中心填报数据分析汇总,提出改进意见,对卒中诊治关键流程持续改进。
2.相关委员汇报卒中中心建设的进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
3.协调科室之间的工作关系,明确各个科室职责,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4.调动院内院外的资源、新技术,共同为卒中中心的发展和运行提供保障。
5.制定卒中中心的战略规划及财政预算。
6.定期审核卒中中心的有关资料,定期检查中心的运行状况,督查各部门进行改进。
(五)会议纪要及中心资料整理:由委员会秘书负责整理会议纪要并交主任委员审核,包括会议签到、会议照片等资料。
医院卒中中心各小组职责汇编
![医院卒中中心各小组职责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f3ffd21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0.png)
医院卒中中心各小组职责汇编一、卒中中心管理领导小组职责(一)、负责制定院内卒中中心建设总体计划和规划;(二)、负责卒中中心组织机构框架建设及人选拟定;(三)、负责卒中中心的制度、人员、药物、耗材、设备、技术及管理等支持工作;(四)、负责医疗联合体、120急救中心工作协调;(五)、负责卒中中心、卒中多学科诊疗专家组工作协调。
二、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职责(一)、负责起草/修订院内卒中中心管理制度、人员工作职责,书写全年工作计划、总结,拟定中心未来发展规划等工作;(二)、负责卒中中心院内就诊、治疗工作流程的调整、优化、再造;(三)、负责院内卒中数据管理系统的引进与维护;(四)、负责协调院内卒中多学科联合诊疗、远程医疗工作;(五)、负责院内卒中相关临床诊疗技术的上报、审批、备案、授权工作;(六)、与卒中中心、卒中多学科诊疗专家组共同负责院内卒中相关病种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七)、与卒中中心、卒中多学科诊疗专家组共同负责院内卒中中心质控管理工作;(八)、负责组织协调解决卒中中心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三、卒中防治事务管理组职责(一)、统筹协调事务管理组,事务管理组负责卒中中心院内就诊、治疗工作流程的执行、信息收集工作;(二)、就诊疗过程中的经验、问题向管理领导小组提出优化、整改、改造建议;(三)、统筹协调信息支持组,信息支持组负责院内卒中数据管理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四)、统筹协调质控小组,质控小组负责院内卒中中心质控管理工作;负责院内卒中相关病种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五)、统筹协调后勤保障组,后勤保障组负责院外、院外卒中中心全流程导诊标识设立,卒中相关制度及流程图上墙悬挂,各种诊疗设备的保养维修;(六)、负责组织解决卒中中心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四、卒中宣教组职责(一)、统筹协调保健科,保健科负责对卒中高危人群、门诊、病区内的脑卒中患者,实时开展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的多学科联合宣教工作;(二)、统筹协调党委办公室,党委办公室负责利用当地广播、电视、报纸等公众传媒和医院宣传栏、网站、LED 屏幕、宣传手册,进行卒中防治知识的宣传;(三)、组织院内卒中防治相关专业医务人员深入当地社区、基层医院及广大乡镇,开展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卒中防治相关诊疗操作技术的专题培训,开展基层医疗义诊咨询和健康教育活动;(四)、统筹协调随访组,随访组负责卒中患者的随访;(五)、统筹协调科教组,科教组负责举办院内卒中相关学术讲座。
脑卒中中心工作管理制度
![脑卒中中心工作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8af924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2.png)
脑卒中中心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脑卒中中心的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设立的脑卒中中心的管理工作,包含脑卒中病房、诊疗科室、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
第三条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依据脑卒中领域的最新研究成绩和临床指南,订立相关管理政策和规程。
2.个性化原则:依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和需求,供应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3.安全性原则: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质量,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4.协同性原则:促进脑卒中中心内不同科室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四条脑卒中中心组织架构脑卒中中心设立专业管理团队,由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相关科室专家构成,对脑卒中中心的工作进行统筹和管理。
具体岗位设立由医院依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五条脑卒中中心工作协调小组脑卒中中心设立工作协调小组,由脑卒中中心主任医师担负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构成。
工作协调小组负责脑卒中中心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包含但不限于协调工作人员、订立工作计划、管理脑卒中中心资源等。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六条人员配备脑卒中中心的人员配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依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调配。
脑卒中中心所需人员包含但不限于医生、护士、技术人员、行政人员等。
第七条岗位责任脑卒中中心内不同岗位的人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并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保证工作的顺畅进行和安全运营。
第八条奖惩机制依据脑卒中中心的工作绩效和质量情况,医院设立嘉奖和惩罚机制,对相关人员进行嘉奖或矫正措施,以激励医务人员的工作乐观性和提高工作质量。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九条门诊预约流程1.患者拨打预约电话,由接诊人员了解基本情况和症状,预约诊疗时间。
2.患者依照预约时间到达脑卒中中心门诊,接受初步评估和相关检查。
3.医生依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病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订立。
脑卒中中心管理制度
![脑卒中中心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6a5fc6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b.png)
脑卒中中心管理制度一、脑卒中中心管理制度的一般概况脑卒中中心是指专门处理脑卒中患者的医疗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提供规范化、个性化的诊疗服务,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脑卒中中心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对脑卒中中心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设备设施,患者入院、出院和康复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一套制度体系。
二、脑卒中中心的组织结构1、脑卒中中心应设置专业的脑卒中诊疗团队,包括脑卒中专家、神经内科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等。
其中,脑卒中专家是核心人物,负责诊断、治疗和康复指导。
2、脑卒中中心应设立科室,包括急诊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康复科等。
各科室之间应紧密合作,形成多学科协作的工作机制。
3、脑卒中中心应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对患者的入院、诊断、治疗和出院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
4、脑卒中中心应设立质控部门,负责对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患者得到规范化和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三、脑卒中中心的标准化诊疗服务1、脑卒中中心应建立“绿色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行快速诊断和治疗,争取最佳的治疗时间窗。
2、脑卒中中心应实施规范的急救措施,包括缺氧性脑损伤的防治、镇痛、水电解质平衡及体温控制等。
3、脑卒中中心应实施规范化的脑卒中诊断和治疗方案,包括脑CT、MRI检查、溶栓治疗、手术及康复等。
4、脑卒中中心应对脑卒中患者的随访和康复进行规范管理,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四、脑卒中中心的设备设施和人员配置1、脑卒中中心应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脑CT、MRI、溶栓治疗设备、康复治疗设备等,以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
2、脑卒中中心应配置专业的医护人员,包括脑卒中专家、神经内科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等,以保证患者得到规范化和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五、脑卒中中心的质控和评估1、脑卒中中心应建立规范的质控部门,对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定期开展临床质量评价和医院评审。
2、脑卒中中心应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价体系,收集患者对诊疗服务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工作不足之处。
医院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职责
![医院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职责](https://img.taocdn.com/s3/m/3aefd62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c.png)
医院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负责起草/修订院内卒中中心管理制度、人员工作职责,书写全年工作计划、总结,拟定中心未来发展规划等工作;
(二)、负责卒中中心院内就诊、治疗工作流程的调整、优化、再造;
(三)、负责院内卒中数据管理系统的引进与维护;
(四)、负责协调院内卒中多学科联合诊疗、远程医疗工作;
(五)、负责院内卒中相关临床诊疗技术的上报、审批、备案、授权工作;
(六)、与卒中中心、卒中多学科诊疗专家组共同负责院内卒中相关病种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七)、与卒中中心、卒中多学科诊疗专家组共同负责院内卒中中心质控管理工作;
(八)、负责组织协调解决卒中中心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卒中质控管理制度范文
![卒中质控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8b9152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e.png)
卒中质控管理制度范文卒中质控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卒中质控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卒中患者的诊治过程中的质控管理。
第三条卒中质控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规范化的卒中诊疗流程,优化管理措施,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制定和执行卒中质控管理制度,并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第五条卒中质控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第二章质控管理机构第六条医疗机构应设立卒中质控管理委员会,负责卒中质量管理的统筹协调工作。
第七条卒中质控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医疗机构领导、卒中科专家、医务人员和护士等相关人员。
第八条卒中质控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和审定卒中质控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
第九条卒中质控管理委员会应建立健全质控管理档案,记录各项质控工作的情况和结果。
第十条卒中质控管理委员会应制定卒中质控管理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并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
第三章卒中诊疗流程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卒中诊疗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第十二条卒中患者就诊时,应进行初步评估和筛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胸片、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必要检查。
第十三条针对卒中患者,医疗机构应建立专门的诊断和治疗团队,包括神经内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等。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卒中急诊医疗救治系统,做好卒中患者的急诊救治工作。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标准的卒中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对卒中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了解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四章质量分析与改进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分析和改进机制,对卒中质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卒中质控管理信息系统,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诊疗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统计。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卒中治疗过程中的意外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
急诊卒中管理制度
![急诊卒中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ed21f1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00.png)
急诊卒中管理制度急性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突然,病情危急,病死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完善的急诊卒中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制度的建立、评估、救治流程和培训等方面探讨急诊卒中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制度的建立1. 领导机构急诊卒中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得到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医院领导应该成立卒中管理委员会,制定相关的管理细则和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关系。
2. 人员配置医院应配备专业的卒中救治团队,包括急诊医生、神经内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护士等。
他们应该经过专门的培训,熟悉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流程,能够及时有效地救治卒中患者。
3. 设备设施医院急诊卒中管理中心应具备完善的设备设施,包括CT、MRI、脑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设备,以及卒中急救药物和设备,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卒中患者。
4. 制度文件医院应制定相关的卒中管理制度文件,明确卒中患者的救治标准、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卒中患者提供最佳的急救服务。
二、评估流程1. 门诊评估卒中患者在急诊接诊时应进行严格的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并进行头部CT检查,以排除颅内出血等卒中的紧急情况。
2. 急诊评估一旦确诊为急性脑卒中,应尽快进行评估,包括FAST考察(面瘫,手臂无力,言语障碍,时间有无注意力障碍),评估患者的NIHSS评分,确定卒中患者的严重程度和急救措施。
3. 病情监测对卒中患者应进行24小时的病情监测,包括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头颅CT等特殊检查,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救治流程1. 药物治疗卒中患者在急诊室应尽快进行溶栓治疗,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以恢复患者颅内血流,缓解症状,减少患者的脑损伤。
2. 支持治疗除药物治疗外,对患者还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颅内压、控制血糖、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制度
为了规范急性卒中病人的诊治流程,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脑卒中的快速救治水平、疗效。
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成立卒中中心的意义及目的
卒中中心是为急性脑卒中患者建立的快速救治平台,开展卒中中心规范化建设,对提高本院的综合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以卒中中心为核心的相关学科,以院领导牵头主抓,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完善脑卒中优先诊疗机制,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先诊疗后付费,体现时间就是大脑理念,逐步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有限降低疾病负担。
二、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
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
委员:
医疗总监:
协调员:
三、主任委员职责
主持卒中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协调医院所有资源保证卒中中心正常有效运行。
副主任委员协助主任委员具体负责卒中中心工作。
四、卒中中心委员会职责
1.协调卒中中心相关科室和人员,建立卒中救治协同联动机制。
2.组织制定脑卒中救治预案和工作协调机制。
3.建立例会制度,每季度组织召开工作例会。
研究卒中中心工作,持续改进。
4.组织进行质量控制考核。
五、医疗总监职责
(一)全面负责卒中中心的日常行政管理,直接对卒中中心委员会负责。
(二)主持脑卒中发展战略和计划的制定,参与培训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三)参与制定并组织实施卒中中心的计划、目标和工作流程。
(四)负责联合例会的组织工作,对会议讨论的重大问题组织调研并提出报告。
(五)根据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指标,定期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及时向委员会和相关科室反馈信息。
(六)负责维持急诊科正常医疗秩序。
(七)负责协调卒中中心和医院各科室之间的工作。
六、协调员责任:
(一)配合技术总监做好日常管理及主要科室之间的协调工作。
(二)参与制定与卒中中心“关键要素”有关的战略规划及财政预算。
(三)参与制订并组织实施卒中中心的工作流程、目标和计划。
(四)定期进行技术分析和质量分析工作,并将相关情况汇总留档。
七、成立卒中医疗救治各专业小组
1.院前急救/急诊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急性脑卒中院前救治,对患者早期识别及快速处理,负责抽血化验、头颅CT,心电图检查,急性缺血性脑卒是否静脉溶栓评估等。
2.静脉溶栓组
组长:
成员:
专干:
职责:卒中病史收集,明确发病时间,是否符合初筛标准;神经系统查体及评分(GCS、 NIHSS、mRS、BI);紧急完善各种相关实验室及影像检查(头颅CT、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电解质、肾功能、心电图等);判断是否适合静脉溶栓;与患者/家属沟通,签溶栓知情同意书;填写治疗路径,完善溶栓手册;完善头颅CTA/CTP;溶栓过程中并发症的处理;决定是否继续/终止溶栓;决定是否行血管内治疗。
3.脑血管介入组
组长:
职责:进一步判断DSA适应症,评估可能风险;常规全脑血管造影,判断血栓形成的部位、评价灌注、侧支循环;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血管内治疗;完成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价;填写治疗路径。
4.神经外科组
组长:
成员:
专干:
职责:明确脑出血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手术适应症,评估手术风险;按照手术操作规范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对于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评估病情择期手术;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手术必要性及相关风险;填写治疗路径。
5.康复组
组长:
成员:
职责:提供早期康复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
6.重症医学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危重病人的转入、转出,病情突变时的现场救治。
7.影像组
成员:
职责:及时对急性卒中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按规定的时效准确给出检查结果。
8.超声组
组长:
成员:
职责:按规定的时效准确给出超声检查结果。
9.检验组
组长:
成员:
职责:按规定的时效准确给出实验室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