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簧设计计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N,与Pb'接近,符合
8.715 mm,与初算并紧变形量λ b′按近,符合要
5.8 mm,由原始输入安装高度计算出λ =
弹簧校核
Pn'=((3.14*d^3)/(8*K*D2))*[τ p]= 2.76 N>Pn,基本满足要求。 二、材料工作极限负荷Pj: Pj'=((3.14*d^3)/(8*K*D2))*τ s= 3.45 N>>Pn,基本满足要求。 三、弹簧刚度: 弹簧要求刚度P′′=(Pn-P1)/h= 0.666667 N/mm 弹簧理论刚度P′=((G*d^4)/(8*D2^3*n))= 四、校核计算工作极限和压并应力: τ j=τ b=K*((8*Pb*D2)/(3.14*(d^3)))= 按Ⅱ类弹簧考虑时,τ s<=1.25*[τ p]Ⅱ= 工作极限负荷Pj下(并紧时)的变形Fj=H0-Hb= 最大工作负荷Pn下的变形Fn=Pn/P′= 最小工作负荷P1下的变形F1=P1/P′= 工作极限负荷Pj下(并紧时)的高度Hj=H0-Fj= 最大工作负荷Pn下的高度Hn=H0-Fn= 最小工作负荷P1下的高度H1=H0-F1= 调整以上各可调参数使之相同,校核H1= 校核工作行程h'=Hn-H1= 工作行程h= 展开长度L= 118.7 mm 总圈数n1= 12.5 圈 有效圈数n= 10.5 圈 簧丝直径d= 0.4 mm 弹簧中径D2= 3 mm 节距t= 1.23 mm 自由高度H0= 14.1 mm
6 5 4 3 2 1 0
0.69 N/mm 895.7 N/mm2
P′>=P′′与要求刚度接近,符合要求。
515 N/mm2,所以τ j<=τ s值基本满足要求。
弹簧工作图数据
8.7 mm 5.8 mm 5.51 mm 5.4 mm 8.3 mm 8.6 mm 8.6 mm 0.3 mm 0.3 mm 端部并紧不磨平
实测P-13安全阀打开数据: 0.73 0.74 0.86 0.78 0.8 0.76 0.8 0.72 0.7 0.82 0.8 0.78 0.78 0.78 0.8 0.75 0.77 0.8 0.8 0.8 0.78 0.84 0.8 0.8 0.8 0.8 0.8
0.74 0.82
计
最小力与最大力。
展开长度L=l*n1=(((3.14*D2)^2+t^2)^(1/2))*n1= 八、验算稳定性: 高径比b=H0/D2= 4.7 <5.3故稳定(两端固定)。 九、校核最大工作负荷Pn下的变形量: 初算并紧载荷Pb′=Pn/0.8= 5 N,工作极限负荷(并紧时)Pj= 初算并紧变形量λ b′=Fn/0.8= 7.5 mm 工作极限负荷Pj下(并紧时)的变形量λ b=n*(t-d)= 最大工作负荷Pn下的变形量λ =Fn=Pn/P′= 一、校核最大工作负荷Pn:(取Ⅱ类)
3.4 mm
推荐n≥(3~4圈) *****
度,推荐a=(6~9度)
N,与Pb'接近,符合要求。
形量λ b′按近,符合要求。 5.5 mm
刚度接近,符合要求。
N/mm
6N 4N 3.8 N
8
9
10
工作极限负荷(并紧时)Pj=Fj*P'=
弹簧刚度P′=
0.69
最大工作负荷Pn= 最小工作负荷P1=
mm 9.3 8.62
N 1 1.5
0
1
2
3
4
5 mm
6
7
7.84 7.19 6.6 5.98 5.49 5.09 4.71
2 2.5 3 3.5 4 4.5 5
பைடு நூலகம்
P-13实际用安全阀弹簧: 实测3只弹簧:压8.6为:3.8/3.66/3.8 要求:压8.6为3.6-3.8N 总圈数n1= 12.5 圈 有效圈数n= 10.5 圈 簧丝直径d= 0.4 mm 弹簧中径D2= 3 mm 节距t= 1.23 mm 自由高度H0= 14.1 mm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设计
一、工作参数: 最大工作负荷Pn= 4N 最小工作负荷P1= 3.8 N 弹簧在阀腔内安装高度h= 8.6 mm 由最小工作负荷P1到最大工作负荷Pn时,可调的工作行程h= 0.3 mm 说明:工作行程h即是安全阀打开区间F1--Fn之间的行程。F1--Fn为安全阀打开的最小力与最大力。 二、选材: 不锈钢: Ni42CrTi 计算时按Ⅱ类弹簧考虑。 查表11-1-2,得: [τ p]= 412 Mpa= 412 N/mm2 G= 61 Gpa= 61000 N/mm2 *通过P-13安全阀弹簧实际测量计算,G调整取:61,理论值为:65.6 三、查表6-1,初选旋绕比C= 6 曲度系数K=(4*C-1)/(4*C-4)+(0.615/C)= 1.25 四、计算簧丝直径: d≥1.6*(((Pn*K*C)/[τ p])^(1/2))= 0.432 mm 调整取d= 0.4 mm 五、中径: 内径= 2.6 mm 外径= D2=C*d= 2.4 mm 调整取D2= 3 mm 六、工作圈数: 初算最大工作负荷下的变形Fn'=Pn/P''= 6 mm 初算n'=(G*d^4*Fn')/(8*Pn*D2^3)= 10.8 圈 七、有关几何参数: 初算节距t=d+(Fn/n)= 1 mm,一般取t=(D/3~D/2) 端部并紧不磨平,取支承圈n2= 1圈 调整取n= 调整取t= 10.5 mm 1.23 mm
即为了使弹簧受力后变形均匀,弹簧两端尖端处最好错位180度,推荐n0以0.5为尾数. 总圈数n1=n+2*n2= 12.5 圈 自由高度H0=n*t+3*d= 并紧高度Hb=(n+3)*d= 14.1 mm 5.4 mm 0.13 弧度= 7.45 度,推荐a=(6~9度) 118.7 mm
螺旋角α =arctag(t/(3.14*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