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启动效应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合集下载

hinojoso2018 年心理学负启动研究材料

hinojoso2018 年心理学负启动研究材料

hinojoso2018 年心理学负启动研究材料摘要:一、引言:负启动现象的概述二、负启动研究的理论基础三、负启动研究的实证分析1.负启动效应的测量2.影响负启动效应的因素3.负启动效应的应用四、负启动研究的启示与建议五、总结:负启动研究的重要性正文:一、引言:负启动现象的概述负启动效应是指在进行某种认知任务时,先前的加工经验对后续加工产生的抑制作用。

这一现象最早在1968年被美国心理学家Treisman和Gelade提出。

自此,负启动效应成为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二、负启动研究的理论基础负启动效应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知资源的分配理论,二是干扰抑制理论。

认知资源的分配理论认为,加工过程中所需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先前的任务加工会占用部分资源,从而影响后续任务的完成。

干扰抑制理论则认为,先前的任务加工过程中,相关信息被激活并与后续任务产生竞争,导致后续任务加工的困难。

三、负启动研究的实证分析1.负启动效应的测量负启动效应的测量主要采用实验法。

实验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启动阶段和目标阶段。

启动阶段让被试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以激活相应的信息;目标阶段则要求被试完成一个与启动阶段任务相关的任务,以观察负启动效应的存在。

2.影响负启动效应的因素影响负启动效应的因素包括启动阶段和目标阶段任务的相关性、启动阶段任务的难度、被试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等。

研究表明,启动阶段和目标阶段任务的相关性越高,负启动效应越明显;启动阶段任务的难度越大,负启动效应越明显;被试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越高,负启动效应越明显。

3.负启动效应的应用负启动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提高学习效果、改善记忆遗忘、优化决策过程等。

通过了解负启动效应,我们可以更好地安排学习和工作任务,提高认知效率。

四、负启动研究的启示与建议负启动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认知过程的有力工具。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1.合理分配认知资源,避免过度占用导致负启动效应。

认识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整理

认识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整理

认识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一、认知和认知心理学1、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作用。

2、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和途径。

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二、发展史1、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2、一些心理学家把1956年9月11 日确定为认知心理学的生日,许多重要的研究者出席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讨论会。

Ulric Neisser (1967)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

3、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他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

行为主义者认为内省法过于主观,是不科学的,意识太模糊以至于不能恰当地进行研究。

4、重要的新的流派是格式塔心理学,大部分早期的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完成的。

格式塔心理学派也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

三、认知心理学现状1、生态学效度是指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2、认知科学是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他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3、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知道方法)⑴脑损伤病人研究;⑵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⑶磁共振成像;⑷事件相关电位;⑸单细胞记录技术。

其中⑸不能用在人类身上。

第二章知觉一、模式识别的含义与理论1、知觉:是使用我们先前的知识, 收集并解释我们的感觉所登记的刺激的过程。

2、※模式识别理论的主要假设,观点,彼此之间的区别?①所谓的模式识别是指对感觉刺激复杂排列的识别。

②模式识别理论:⑴模板匹配理论;⑵原型模型;⑶区别性特征模型;⑷计算途径。

⑴原型模型:按照原型模型,刺激与原型之间的匹配不需要十分精确。

⑵区别性特征模型认为,我们对刺激的辨别是在少量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些将一个刺激同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特征叫做区别性特征。

在解释人们如何识别字母时,该模型认为在人的记忆中存储着每个字母的特征成分。

0819_新)负启动的研究综述与应用

0819_新)负启动的研究综述与应用

目录中文摘要 (6)英文摘要 (7)第一章负启动概述 (9)1.1引言 (9)1.2 负启动及其相关研究 (10)1.2.1 负启动概念及其实验研究范式 (10)1.2.2 负启动实验研究简介 (12)1.3 负启动效应的特性与类别 (15)1.3.1负启动效应的特性 (15)1.3.2负启动效应的类别与相应研究 (16)1.4 负启动效应产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18)1.5负启动产生机制的主要学说 (19)1.6负启动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6)第二章情绪负启动的相关研究 (28)2.1 简述情绪及其有关问题 (28)2.1.1情绪的特点与功能 (28)2.1.2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29)2.2 情绪负启动与其实验研究范式 (31)2.3抑郁个体情绪负启动的研究 (32)2.3.1抑郁的症状、本质和病因的研究观点 (33)2.3.2简述抑郁个体情绪负启动实验研究 (35)2.3.3 抑郁个体的注意偏向 (36)2.3.4 抑郁个体注意偏向的特点 (37)2.3.5对抑郁个体注意偏向的理论探讨 (38)2.3.6 有关抑郁个体注意偏向是否存在的不同观点 (40)2.4本文应用实验部分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和假设 (41)2.4.1抑郁个体情绪负启动研究的现状 (41)2.4.2本研究问题的提出 (42)2.4.3研究假设 (43)第三章实验研究 (45)3.1 实验一抑郁个体与正常人识别情绪词的负启动效应对比 (45)3.1.1 实验目的 (45)3.1.2 实验方法 (45)3.1.3 结果与分析 (48)3.1.4 讨论 (51)3.1.5结论 (53)3.2 实验二不同年龄抑郁个体识别情绪词的负启动效应 (54)3.2.1 实验目的 (54)3.2.2 实验方法 (54)3.2.3 结果与分析 (55)3.2.4 讨论 (59)3.2.5结论 (60)3.3 实验三抑郁个体情绪负启动的干预研究 (61)3.3.1 实验目的 (61)3.3.2实验方法 (61)3.3.3 结果与分析 (63)3.3.4讨论 (66)3.3.5结论 (68)3.4总讨论 (68)3.4.1 抑郁个体的认知特点 (68)3.4.2 抑郁个体情绪负启动的发展 (70)3.4.3 抑郁个体情绪负启动的干预 (71)3.4.4 研究对于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启示 (73)3.5研究展望 (74)3.5.1考察各类抑郁个体的情绪负启动效应 (74)3.5.2应注重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75)3.5.3发展更为有效的干预手段并在实践中检验 (75)3.6研究结论 (76)参考文献 (77)附录 (83)附录1 (83)附录2 (87)致谢 (88)中文择要本研究综述了前人对负启动效应、情绪负启动效应的已有研究,并做了应用实验,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三个实验:(1)对抑郁个体与非抑郁个体识别情绪词的负启动效应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他们对正性情绪词和负性情绪词的负启动效应。

负启动效应道理 -回复

负启动效应道理 -回复

负启动效应道理-回复负启动效应(Negative priming)是关于人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当我们在进行认知任务时,经常会受到前一任务的干扰,导致对当前任务的处理效果下降,这种现象即为负启动效应。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负启动效应的问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此现象。

第一步:什么是负启动效应?负启动效应是指当我们进行认知任务时,前一任务的相关信息对当前任务产生干扰,导致处理当前任务的效果降低。

这种现象表明,之前的信息在人的注意力、工作记忆和认知控制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二步:为什么会发生负启动效应?负启动效应的发生是由于人的认知系统中存在一种“抑制”机制。

当我们处理第一个任务时,相关信息会被加工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同时会对无关信息进行抑制。

然而,当我们转到第二个任务时,之前存储的抑制信息会干扰当前任务的进行,导致处理效果下降。

第三步:负启动效应的证据有哪些?研究者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究负启动效应。

通过使用不同的任务,例如颜色命名、单词判断等,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负启动效应的存在。

在这些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在两个任务之间进行切换,结果显示第一个任务的相关信息对第二个任务产生了干扰,从而降低了处理效率。

第四步:负启动效应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负启动效应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任务的相似度会影响负启动效应的大小。

如果两个任务在认知处理上相似,那么负启动效应将更明显。

其次,任务的复杂度也会对负启动效应产生影响。

当任务越复杂,执行的认知控制过程越多,负启动效应也将更加明显。

最后,参与者的个体差异也可能导致负启动效应的变化。

不同的人在抑制能力和注意力控制方面存在差异,这将产生个体差异的负启动效应。

第五步:负启动效应的实际应用有哪些?负启动效应的实际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认知过程中的干扰效应。

在教育领域,了解负启动效应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有效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形式,以减少干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

在工作环境中,了解负启动效应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管理任务顺序和时间分配,提高工作效率。

位置负启动实验报告

位置负启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记忆过程中的位置效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位置效应是指信息在序列中的位置(如起始位置、中间位置、结束位置)对记忆提取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讨位置效应在记忆提取中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关注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对记忆提取的影响。

通过本实验,我们期望验证位置负启动效应的存在,即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信息对后续信息提取的负面影响。

二、实验设计1. 实验类型:2(位置:起始位置 vs. 结束位置)x 2(条件:启动 vs. 控制组)的被试内实验设计。

2. 被试:随机招募3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年龄在18-25岁之间,无特殊记忆障碍。

3.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为一组包含50个无意义音节的序列,每个音节呈现时间为1秒。

4. 实验流程:- 被试首先接受指导语,了解实验目的和操作方法。

- 在启动阶段,被试分别接受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音节的启动,每个位置音节呈现3次。

- 接着,被试进入测试阶段,随机呈现10个音节,要求被试判断每个音节是否为启动音节。

- 实验结束后,被试填写问卷调查,了解其学习策略和记忆能力。

三、实验结果1. 启动效应:与控制组相比,启动组在测试阶段的正确率显著降低,表明位置负启动效应的存在。

2. 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差异:起始位置音节在测试阶段的正确率显著低于结束位置音节,进一步验证了位置负启动效应。

3. 性别差异:在启动效应方面,男性被试的负启动效应显著高于女性被试。

四、分析与讨论1. 位置负启动效应:本实验结果表明,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信息对后续信息提取具有负面影响。

这可能与认知资源分配有关,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信息更容易引起被试的注意,导致后续信息处理受到干扰。

2. 性别差异:男性被试的负启动效应显著高于女性被试,可能是因为男性在认知资源分配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导致对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信息的处理能力较弱。

3. 学习策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试在实验过程中主要采用重复阅读和视觉搜索两种学习策略。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案例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案例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案例认知神经科学,是通过对人类大脑的研究,寻找人类大脑内部的曾经添加在人脑中的功能模块,从而从理论和实验方法上更好地研究人类复杂的认知功能。

在过去的几十年,随着人们对神经科学的了解不断深入,认知神经科学也日渐成为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派别之一。

目前认知神经科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对大脑区域特异性的认识和加工模式的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刺激对应的神经同步和神经信号,从而将知识运用到医学、教育和商业管理等领域。

在医学领域,通过针对大脑特定区域的手术或磁刺激治疗,可以帮助一些疾病患者实现康复,例如:经长期痛苦折磨的帕金森病患者,经过脑部激活手术后,可以找回困扰自己多年的平衡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大脑成像技术来检测一些疾病或情绪,例如自闭症、戒断症状等,这为医学提供了新的诊断手段和治疗理念,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教育领域,通过对认知加工过程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儿童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语言等过程中,利用心理声学原理,发展符合人性特征的学习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

还有通过大脑成像技术研究加工程度、同步等因素,帮助教师理解不同儿童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在商业管理领域,通过对大脑情感、认知等多模态功能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顾客需求,从而改进营销模式。

例如,神经营销研究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决定因素,从而更好地拉近企业和消费者的距离,并发掘新的市场机会。

总的来说,认知神经科学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已成为医学、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未来,我们可以更多地探索脑活动背后的机制,开发更多的高效技术,以实现更好地验证、计算、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论负启动机制的理论研究及其发展

论负启动机制的理论研究及其发展

第29卷第5期2006年9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29 No.5Sep. 2006论负启动机制的理论研究及其发展张丽华1,2, 胡领红2(1.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2.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收稿日期:2006205219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金资助项目(ABA010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作者简介:张丽华(19642),女,辽宁大连人,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后,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人格发展、学习与社会认知研究;胡领红(19782),女,山东烟台人,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格发展与社会认知研究。

摘 要:负启动效应及其机制是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该研究从早期的抑制理论与后来的非抑制理论及其新进展出发,探讨了负启动机制理论研究的发展,以期为加深对负启动效应及其机制的理解提供帮助。

关键词:负启动效应;机制;抑制;非抑制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51(2006)0520047204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 egative Priming MechanismZHAN G Li 2hua 1,2, HU Ling 2hong 2(1.A cadem y of Psychology and B ehavior ,Tianj in N ormal Universit y ,Tianj in 300074,China;2.S chool of Education ,L iaoning N ormal Universit y ,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negative priming effect and its mechanism have been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field of cognitive psy 2chology.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negative priming mechanism f rom two aspects :inhibition and anti 2inhibition in order to prompt f urther understanding of negative priming effect and its mechanism.K ey w ords :negative priming ;mechanism ;inhibition ;anti 2inhibition一、引言自从Neill 和Tipper 对负启动效应做出开创性研究之后,负启动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就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2)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2)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认知和认知心理学?认知:认知是对知识的获得和应用的过程,也可以叫做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广义:一切对认知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狭义:指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内外原因是什么?内部原因:行为主义的失败。

认知心理学重视心理学研究中的综合的观点,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在扩大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贡献。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贡献。

外部原因:(1)“三论”的影响(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2)计算机科学的影响(3)社会的需要,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需要(4)社会的实践教育和对智力的开发需要3、认知心理学有什么影响?(一)认知心理学否定了行为主义,重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二)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为研究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或内部心理机制确立了一个新的具体研究方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迅速渗透到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中,是心理学研究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包含如下:(1)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扩大(2)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4)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化模拟等方法。

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特别受重视,利用被试的出声思考也得到了发展。

(1)减法反应时实验减数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2)相加因素法实验(3)“开窗”实验(4)出声思考(5)计算机模拟第二章知觉1、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觉的基本看法是什么?第一:知觉是寻求对信息的最佳解释过程。

第二:知觉过程具有积极主动性和选择性。

负启动机制研究综述

负启动机制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魏连娣(’(%)$),女,汉族,吉林梨树人,吉林大学心理系讲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

刘卫春(’(%%$),女,汉族,河北人,江苏省苏州市苏州科技学院教育技术系,讲师。

!"")年*月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卷第!期/01-2,3045261758-7913:1-,3;27<=->7:?(>097,3>97=29==@7:702)!!!!!!!!!!!!!!!!!!!!!!!!!!!!!!!!!!!!!!!!!!!!!!!!!!!!!!!!!!!!!!A 03.’#B 0.!负启动机制研究综述魏连娣’,刘卫春!(’.吉林大学社会心理系,吉林长春’*""’!;!.苏州科技学院教育技术系,江苏苏州!’)""()摘要:文对有关负启动机制的理论进行了总结,着重介绍了知觉失匹配说和选择特征失匹配说的有关实验,并为此提出了一些继续研究的设想。

关键词:负启动;抑制;提取;失匹配中图分类号:C &#文献标识码:5文章编号:’""($!#D *(!""))"!$""%*$"*!"#$%&&’()*’+),-,./#0#’(1",-2#3’+)4#5()&)-36#1"’-)0&E F G H 7,2$@7’,H G ;E =7$9612!(’.I =J ,-:K =2:04L 097,3M >?960308?,/7H 72;27<=->7:?,N 6,289612,’*""’!;!.I =J ,-:K =2:04F @19,:702,3O =9620308?,;27<=->7:?04L 97=29=,2@O =9620308?04L 1P 601,L 1P 601,!’)""(,/7,28>1)780+(’1+:O 67>,-:793=>1K K ,-7P =@:6=-=>=,-96=>,Q 01:2=8,:7<=J -7K 728K=96,27>K >.O 6=>:-=>>04:6=-=90K K =2@,:702R ,>02:6==S J =-7K =2:>04:6=J =-9=J :1,3K 7>K ,:96:6=0-?,2@:6=>=3=9:702$4=,:1-=K 7>K ,:96,,2@J 1::=@40-R ,-@>0K =7@=,>04902:721=72<=>:78,:702.9#:;,(<0:2=8,:7<=J -7K 728;7267Q 7:702;-=:-7=<,3;K 7>K ,:96’.负启动现象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出现一百多年了,从科学心理诞生开始,人们就在实证研究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并取了广泛的研究成果,其中认知心理学更是当今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在这个领域人们又较多地关注信息加工中的负启动现象。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四章)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四章)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四章)自己整理的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四章)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四章,注意(2)一、负启动现象Neill(1977)使用Stroop的颜色词任务的变体进行实验,因为他在第一次完成选择性注意过程时就关注了无关信息的命运,这一研究被认为是开创性的。

实验:尼尔创造并比较了两个条件。

在一种情况下,当前刺激单词的打印颜色与先前刺激单词的含义相匹配。

例如,受试者首先看到用红色墨水打印的“绿色”(意思是“绿色”),然后看到用绿色墨水打印的“蓝色”(意思是“蓝色”)。

另一方面,当前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与先前刺激词的含义不匹配。

尼尔对前一种情况很感兴趣。

后一种情况实际上只是作为基线。

尼尔让受试者说出斯特劳普刺激词的印刷颜色。

他发现,在前一种情况下,给受试者的颜色命名特别困难。

尼尔认为,斯特劳普刺激词的含义,如用红墨水印刷的“绿色”的含义,已经被压制。

其逻辑是,如果被抑制的意义(如“绿色”)恰好与后面的任务有关,如果后面用绿色墨水打印刺激“BLUE”,则被试较难在后面说出刺激词的打印颜色。

Tipper将上述现象命名为消极创业。

范式:一种实验方法稳定下来。

二、负开始反转:(1)尼尔(1977)在实验中发现,当使用松散的手指时,(2)当使用手指时,(3)返回抑制(简称IOR):一般来说,有效的提示会促进处理,但是如果外围提示延迟300ms以上,则该位置的目标感知不会得到促进,反而会变得更慢。

这种效应被称为返回抑制(IOR)。

为什么视觉系统需要这种返回抑制机制?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抑制可以保证高效的视觉搜索。

具体来说,一旦注意力指向某个位置,该位置就会被标记,因此没有必要再回去搜索该位置。

如果没有这样的记录,搜索过程将有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访问同一个位置的危险。

第四,脑损伤患者的注意力缺陷1.视觉忽视:视觉忽视患者通常在右半球顶叶受伤。

这种损伤导致他们在简单的定向任务中有困难,换句话说,他们不能注意对侧空间。

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一节意识的基本问题一、意识的概念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

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客体的觉知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相区分的觉知。

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重要的作用:①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输入的刺激能量;②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③使我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做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正是通过意识,我们分析因果关系,想像现在不存在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用我们预期的目标来指引行为。

二、意识研究的重要性在心理学发展的早期,意识曾经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心理的结构、构成心理和意识内容的元素,以及把各元素组合为意识内容的基本规则。

20世纪初,行为主义兴起。

行为主义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以人们外部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把意识完全排除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之外。

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心理学家重新将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恢复了对意识的研究。

除认知心理学本身对意识的研究之外,很多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推动了意识研究的发展。

1929年,汉斯·伯格(Hans Berger)发明了脑电图仪,为心理学家研究意识提供了新的手段。

人们可以通过纪录脑部生理电流的变化,来探讨人脑的内部过程。

60年代,斯佩里(Sperry)关于裂脑人的研究也大大促进了对意识的研究和思考。

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在吸毒、催眠方面作了大量研究。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后,充分肯定了个体的潜能和价值,个体被视为是独一无二的,可以通过意识执行其意志和愿望,意识经验因而受到特别重视。

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将人的认知过程、神经机制以及病理学的临床发现结合起来,从而提供了一种综合的视角,对推动意识研究的进展有重要意义。

近30年来,对意识的研究吸引了众多心理学家的兴趣,并作了大量的实证性研究。

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低大学生特性负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低大学生特性负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低大学生特性负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筛选出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低大学生作为被试,利用负启动实验范式考察两组大学生特性负启动效应的异同,探讨汉字特性负启动效应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结果发现:低创造性思维能力组大学生具有显著的特性负启动效应,而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组大学生则没有产生明显的特性负启动效应。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特性负启动效应,特性抑制能力。

1引言分心抑制是选择性注意的重要机制,其研究的基本范式是负启动范式,它包括位置抑制和特性抑制两种形式,表现在实验中即为特性负启动效应与位置负启动效应。

许多研究表明,负启动效应存在个体差异。

沈德立、王敬欣的研究发现:特性抑制受年龄影响很明显,在生命全程中存在一个从上升到衰退的过程,小学生和老年人没有发现明显的特性负启动效应,但初中生和大学生却具有明显的特性负启动效应。

在认知失败问卷中得分高的学生比得分低的学生有更小的负启动效应:学困生的负启动效应要比学优生的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启动效应也比常人小。

总之,许多研究都表明,负启动与一种更普遍的认知功能有关。

分心抑制机制贯串于整个认知过程,它能够保证与任务有关信息的内在表征被激活的同时,与任务无关的内在表征也会得到积极而主动地抑制,是思维得以快速、流畅、有效进行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而创造性思维是人类个体内在的认知活动的核心,是多种思维的综合体现,是思维最高形式和核心。

所以,分心抑制能力的差异也必然会直接或者间接地造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差异。

换句话说,分心抑制是影响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认知因素。

已有研究还发现,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同的人在认知特征存在着某些差异,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选择性注意上的差异,而选择性注意机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分心抑制。

因此,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同个体的分心抑制能力必然存在差异。

但是分心抑制能力在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同的个体中是否存在差异,它又是如何影响创造性思维水平不同的个体的,对此,国内外研究甚少,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论负启动机制的理论研究及其发展

论负启动机制的理论研究及其发展

激 从通 路进 入 反应 系统 [ ] 1 。但 当启 动显 示 中 的 干 效应 完全 是 由于对残 留刺激 的 内部 表征 的抑 制 引起 扰 刺激 成 为 后 续 探 测 显 示 中 的 目标 刺 激 而 被 呈 现 的 , 就 是说 , 也 启动 干扰 刺 激 的 内部 表征 与 暂 时 的抑 时, 被试 就需 要 额 外 的加 工 时 间来 克 服 先前 启 动 显 示 中对 此刺 激 目标所 产 生 的反 应 抑 制 , 而 导 致 了 因
ZHANG — u Li a ”. HU i g h n h Ln —o g ( . a e y o y h l y a d B h v o , i n i r l n v ri 1 Ac d m f Ps c oo n e a ir T a jnNo ma iest g U y,Tin i 0 0 4 C i a a j n3 0 7 , h n ; 2 c o l f E u ain, io ig No a n v ri ,D l n 1 6 2 , h n ) .S h o d c t o o L a nn r l ie s y a i 0 9 C i a m U t a 1


引 言
更长 的反应 潜 伏 期 或 更 多 的 错误 。所 以 。 启 动 效 负
应 就成 为研 究选 择性 注 意 的范式 。
自从 Ne l Tip r 负启 动 效 应做 出开 创性 i和 l pe对
研究 之后 。 启 动 效应 及 其 机 制 的研 究 就 成 为认 知 负
维普资讯
第 2 9卷 第 5期
20 0 6年 9月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 u n l fL a nn r lUnv ri ( o il ce c d t n o ra io ig No ma o iest S ca S in eE ii ) y o

汉字识别的反启动效应

汉字识别的反启动效应

汉字识别的反启动效应摘要为验证记忆的重叠表征理论,采用包括基线测量的启动实验范式,通过三个系列实验探讨了汉字识别的反启动效应。

实验一结果表明,与基线条件相比,启动显著提高了启动的汉字的识别正确率,但却显著降低了与该汉字部分字形相同的未启动的汉字的识别正确率;实验二和三结果显示,反启动效应不是源于注意偏向和疲劳因素。

因此,汉字识别中存在反启动效应,这为重叠表征理论提供了新的支持证据。

关键词反启动,汉字识别,重叠表征。

1引言记忆研究中一个长期争议问题是长时记忆的表征是以离散还是重叠的方式进行贮存的。

传统认知理论将人脑看成是符号处理系统,一个信息加工的单元(或单位)只表达一个知识概念,不同刺激的表征是以独立或离散方式进行贮存的(Shiffrin & Steyvers,1997)。

离散贮存假说虽然有助于探讨信息处理时的操作过程及加工特征,但却难以在生物与神经学上找到对应的关系。

目前,许多证据支持记忆是以分布式的重叠表征(superimposed representions)进行贮存的理论模型(Masson,1995)的观点。

如,研究发现不同客体(如,房子、瓶子、椅子等)的激活模式在人类腹侧颞皮层是重叠的(Haxby et al.,2001;Ishai,Ungerleider,Martin,Schouten,& Haxby,1999)。

而且,这些客体的重叠表征在被使用后還会发生与学习有关的变化,并增强被编码的客体的神经元表征(Kobatake,Wang,& Tanaka,1998;Sigala & Logothetis,2002)。

重叠表征不仅有助于增加贮存效率,而且也有利于识别新信息(McClelland,McNaughton,& O’ReilIy,1995)。

最近,记忆的重叠表征理论得到了视觉反启动效应的支持。

Marsolek,Sehnyer,Deason,Ritchey和Verfaellie(2006)研究发现,在一个客体刺激(如,钢琴)被识别后,其视觉表征得到增强,在随后加工中更易于被识别。

分心抑制与年龄关系的负启动效应研...

分心抑制与年龄关系的负启动效应研...

分心抑制与年龄关系的负启动效应研究 _ 元分析徐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职称单位备注桑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主席陈国鹏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李晓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目录摘要IAbstractII前言. 1第一章文献综述. 31.1 选择性注意的兴奋机制. 31.2 负启动效应现象. 51.3 负启动效应机制的理论争议91.3.1 抑制理论 91.3.2 抗抑制理论 101.4 分心抑制的年龄差异 101.4.1 抑制衰退理论111.4.2 抑制衰退研究的争论121.5 负启动的神经科学研究141.6 数据整合?? 元分析方法. 151.6.1 元分析的理论基础 161.6.2 元分析方法的研究步骤. 18第二章问题提出与解决方案 212.1 问题提出212.2 解决方案212.2.1 确定研究范围212.2.2 文献搜集. 222.2.3 评价研究质量222.2.4 计算效应值 232.2.5 特性负启动反应时的回归分析. 242.2.6 发表偏见检验25第三章研究结果263.1 入选研究的基本情况和质量评价. 263.2 特性负启动和位置负启动任务间的比较. 30 3.3 特性负启动效应量的年龄间比较. 333.4 位置负启动效应量的年龄间比较. 363.5 特性负启动的平均反应时回归分析 373.6 位置负启动效应的发表偏见检验. 39第四章总的讨论和结论414.1 总讨论 414.1.1 关于本次元分析综述主题的确定 414.1.2 关于负启动效应年龄差异的统计 424.1.3 关于研究异质性的检验. 434.1.4 关于负启动效应的机制解释444.1.5 关于元分析研究负启动效应的优势444.1.6 本元分析存在的局限和研究展望 454.2 结论. 46参考文献. 47附录 1 53附录 2 54后记 55摘要负启动效应是研究选择性注意分心抑制机制的经典范式, 近年来被认知心理学家们广泛应用于探索认知老化领域内抑制能力衰退的现象。

分心抑制与年龄关系的位置负启动效应实验研究

分心抑制与年龄关系的位置负启动效应实验研究

分心抑制与年龄关系的位置负启动效应实验研究摘要负启动效应是指当前一个刺激中的干扰项作为后一个刺激中的目标呈现时产生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采用2×4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了4个年龄组被试(小学生、初中生、大学生和老年人)位置负启动效应的产生情况,探讨了位置负启动效应与年龄发展的关系。

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组被试都能产生显著的位置负启动效应;(2)各年龄组被试位置负启动量差异不显著,说明位置抑制能力呈稳定的年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负启动效应,位置,抑制,年龄。

1 引言负启动效应是指当前一个刺激中的干扰项作为后一个刺激中的目标呈现时产生的抑制作用。

研究选择性注意中的分心抑制通常采用负启动范式。

对于分心抑制与年龄发展关系的理论认识,目前存在两种主要的观点。

一是Hasher等人[1]提出的抑制衰退理论,认为抑制加工的效率会随年龄老化而下降。

二是Kane等人[2]的抑制和情景返回条件分离说,认为大学生被试在抑制和情景返回条件下均能产生负启动效应,而老年人被试则只能在情景返回条件下产生负启动效应。

位置负启动是相对于特性负启动而言的,特性负启动多使用识别任务,它一般要求被试确认目标是什么,实验时多要求言语反应,典型形式是命名;位置负启动则主要使用定位任务,往往要求被试对目标所出现的位置而不是刺激本身做出反应,实验时大多用按键的方式来完成操作。

也就是说,位置负启动主要是考察被试对在启动显示中作为干扰项呈现的位置在随后的探测显示中作为目标呈现的位置进行选择时,被试的反应时是否会出现如特性负启动一样的抑制性的延迟。

Hasher等人[1]曾考察了大学生和老年人被试特性负启动的情况,发现老年人不能够像大学生那样产生特性负启动效应,由此他们提出了关于选择性注意中抑制加工的抑制衰退理论。

后来,Connelly等人[3]用两个英文字母呈现位置的负启动显示任务,考察了大学生和老年人对空间位置信息的抑制,发现老年人和大学生在位置负启动的产生和量上都无显著差别,老年人能够对刺激呈现的位置很好地进行抑制。

负启动效应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负启动效应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负启动效应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刘明矾;黄任之;姚树桥
【期刊名称】《心理学探新》
【年(卷),期】2007(027)001
【摘要】近几年,对负启动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发现,干扰项抑制与情节提取都是引起负启动的原因,究竟哪种机制起主要作用与实验任务有很大的关系.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位置负启动与前额皮层有关,EPR上表现为P1和N1波幅减小或N2波幅的增大,支持抑制机制.特性负启动P3成分仍存在不一致的结果,脑区的广泛激活模式使得研究者越来越倾向采取整合的观点.
【总页数】5页(P19-23)
【作者】刘明矾;黄任之;姚树桥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心理系,南昌,330027;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研究中心,长沙,410078;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研究中心,长沙,410078;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研究中心,长沙,41007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
【相关文献】
1.选择性注意的两种负启动效应研究回顾比较 [J], 甘甜;罗跃嘉
2.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低大学生特性负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J], 张丽华;白学军;张秀红
3.不同难度刺激材料的汉字特性负启动效应研究 [J], 王敬欣;沈德立;张阔
4.学困生与学优生在分心物抑制上负启动效应的比较研究 [J], 王艳
5.创造性思维与分心抑制能力关系的汉字负启动效应实验研究 [J], 张丽华;胡领红;白学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认知方式和干扰方式对位置负启动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认知方式和干扰方式对位置负启动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认知方式和干扰方式对位置负启动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位置负启动 (inhibition of return, IOR) 是指在注意特定位置后,一段时间内该位置的反应时间会变长。

该效应有助于维持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但是,不同的认知方式和干扰方式可能会对位置负启动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视觉和听觉认知方式可能会对位置负启动产生不同的影响。

同时,干扰方式如注意力分散和时间压力等也可能对位置负启动产生影响。

因此,研究不同认知方式和不同干扰方式对位置负启动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人类注意力机制、工程应用的优化以及解决一些心理障碍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认知方式和不同干扰方式对位置负启动的影响,以加深对人类注意力机制的理解。

同时,为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注意力控制和优化提供应用基础。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通过实验比较不同情况下的位置负启动。

具体实验因素包括认知方式(视觉和听觉)和干扰方式(注意力分散和时间压力)。

实验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参与者接受简要的实验介绍和认知能力测试,以筛选被试者。

2. 被试者进入实验室,实验者向被试者介绍实验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并让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3. 实验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被试者分成四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即视觉注意力分散、视觉时间压力、听觉注意力分散和听觉时间压力。

4. 实验通过测量被试者对特定位置反应的反应时间,比较不同实验组间的位置负启动效应。

5. 实验者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将发现不同认知方式和不同干扰方式对位置负启动产生不同的影响。

具体如下:1. 视觉认知方式下,注意力分散会增强位置负启动的效应,而时间压力则会减弱位置负启动的效应。

2. 听觉认知方式下,注意力分散和时间压力都会减弱位置负启动的效应。

五、研究意义通过对不同认知方式和干扰方式对位置负启动的影响进行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注意力机制的特点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启动效应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Ξ刘明矾1,2,黄任之2,姚树桥2(1.江西师范大学心理系,南昌330027;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研究中心,长沙410078)摘 要:近几年,对负启动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发现,干扰项抑制与情节提取都是引起负启动的原因,究竟哪种机制起主要作用与实验任务有很大的关系。

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位置负启动与前额皮层有关,EPR上表现为P1和N1波幅减小或N2波幅的增大,支持抑制机制。

特性负启动P3成分仍存在不一致的结果,脑区的广泛激活模式使得研究者越来越倾向采取整合的观点。

关键词:负启动效应;认知神经科学中图分类号:B8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7)01-0019-05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人们利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和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在人类注意的研究中取得重要的进展,如选择性注意早期阶段的加工、诱发早期选择性注意的因素和注意网络的功能分析等方面。

人们在注意信息加工系统中的一种核心能力是对大量信息的相关部分的选择,负启动效应便反映了这种机制。

负启动是指对先前被忽视的项目进行反应时与控制组相比出现反应时延长的一种现象。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这种现象被广泛地研究,然而,产生负启动效应的具体机制一直是最具争议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负启动任务用于临床样本中,研究者是否能对所获得的结果做出更加正确的解释。

近年来(2001~2006),由于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研究者开始逐步揭示负启动中的脑活动机制,文章拟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系统的梳理和评述。

1 负启动效应与干扰项抑制机制Neill和T ipper[1,2]最初认为,负启动现象反映了注意的抑制机制,这种抑制机制抑制了干扰项内部呈现的激活水平。

因此,如果在启动显示中干扰项的内部呈现与抑制相关,则接下来探测显示中的刺激在提取先前被抑制的呈现时,加工过程将被削弱。

由于这种观点的广泛性,在现有的大量应用性的研究中,负启动任务成为测量个体抑制功能的一种常用方法。

大量研究已发现,在需要抑制不适当反应的实验条件下前额活动增强。

H oughton和T ipper[3]在负启动的中枢抑制部分强调了前额叶对注意控制的具体功能。

Wright等[4]在视觉空间任务中证明了抑制机制在负启动中的作用。

他们要求被试对目标字母O的位置进行反应,分析发现,儿童在控制条件下,大脑皮层和皮层下感觉运动区域网络被激活,而在负启动条件下,前额内侧皮层、前额下皮层、眶额皮层以及辅助运动区的几个区域被选择性地激活。

Wright认为,视空间负启动与其它抑制任务一样,在额顶神经网络具有特定的细胞亚群。

由于实验范式的差异,不同影像研究中参数的设定和分析方法的不同,这些脑区在抑制加工过程中的具体功能尚不清楚。

同时,Wright等[5]采用同样的任务对成人的脑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前额的上、下皮层及内侧皮层被选择性激活,支持了负启动与抑制机制的关系。

由于抑制和提取两种解释的主要差异在于负启动效应的时程方向,因此,研究者认为在时间上具有高分辨率的ERPs技术在研究负启动的神经机制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K athmann等[6]采用这一技术在位置负启动任务中发现,被试在负启动条件下对目标位置进行反应时,顶枕部位的P1和N1成分波幅减小,P3潜伏期延长,P3波幅未见差异。

K athmann据此认为,内隐记忆加工并未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位置负启动可能与感觉加工的早期抑制以及刺激评价过程减慢有关。

同时,Ruge和Naumann[7]在对位置负启动任务的研究中发现,负启动条件下的ERP成第27卷总第101期心理学探新PSY CH O LOGIC A L EXP LORATI ON2007年第1期Ξ基金项目: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50533026),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5JJ30053)。

分与控制组相比,具有N1波幅降低和N2pc波幅增大的特征,这一特征表现为对目标位置的视觉对侧优势和随后的无偏侧化增大的N2波幅。

由于在ERP中的N200反映了对反应选择时的刺激区别和分类加工,这一成分对抑制过程敏感并且和执行控制有关,增大的N200波幅反映了神经加工活动的增强。

Ruge和Naumann认为这一结果支持了负启动的干扰项抑制机制解释。

随后,G ibbons[8]也发现了增大的N2成分,进一步证实了位置负启动效应与抑制机制的关系。

与位置负启动任务不同,Daurignac[9]从另一角度探讨了负启动的时程特征,在一项类似皮亚杰的数字作业任务中,认知策略被运用在负启动任务中。

在负启动条件下,启动显示中的数字/长度干扰认知策略在探测显示中成为一致的认知策略。

分析发现负启动条件下N200波幅增大,两种条件下P300成分的波幅和潜伏期未发现差异。

Daurignac认为,就认知抑制后增加的能量耗损来说,在启动-探测序列中增加的N200波幅反映了脑活动的负启动效应。

由于成年人在这项实验中并未如儿童一样在行为学上出现负启动效应,因此,作者进一步认为,负启动效应不应局限于行为学解释(反应时),负启动的解释应延伸到行为评估之外。

虽然支持抑制机制的证据多来自ERP的早期成分,如P1、N1和N2成分,G ibbons[8]认为,如果是抑制机制在起作用,启动显示干扰项的呈现抑制的持续作用也会影响到P300的波幅和潜伏期,G ibbons 在要求被试忽略分心数字的同时通过按键报告目标数字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在负启动条件下,P300的波幅和潜伏期与控制组相比并没有区别。

G ibbons 等[10]在另一项研究中以数字(1~4)作为刺激材料在位置负启动的研究发现,负启动条件下P300的波幅减小,但同时发现在位置正启动中的P300成分的波幅也减小。

这一结果似乎与刺激评价的差异性努力不符,无法解释正、负启动在行为学上的相反结果。

从激活/抑制观点来说,P300的波幅应按照正启动、控制条件和负启动不断增大,从而分别反映对位置刺激的持续激活、无持续激活或持续抑制不断增加的努力。

不过,研究者认为,P300波幅下降与位置负启动中存在返回抑制有关。

P1/N1的下降反映了对双方先前所处位置进行加工的总量,而P300主要反映了目标刺激的加工过程,因此,负启动波幅的下降可能是基于位置的差别返回抑制的表现。

2 负启动效应和情节提取解释尽管许多研究者认为负启动现象反映了抑制机制,但仍有大量的行为学实验认为负启动现象后面反映的不是抑制机制,而是基于记忆的情节提取解释。

该理论认为[11],人们在加工目标刺激时,需提取先前同一刺激的加工情节,这些加工情节包括先前对该刺激所做的反应,如,假设需要忽视这个刺激,那么对这个刺激“不要反应”的标签就和该刺激的内部呈现联系在一起。

当探测显示出现时,为了识别目标,必然提取与探测显示目标类似的先前信息,这样,“不要反应”的标签的提取损害了对探测显示中目标的反应。

因此,在加工过程的方向上,情节提取解释认为负启动效应并非是基于启动显示由前向后加工过程的抑制机制,而是由探测显示引发的由后向前的记忆加工过程,情节记忆的影响应更多地体现在顶区的脑活动变化上。

T obias等[12]利用fMRI技术在颜色命名的stroop 负启动任务中研究了这一问题,与控制组目标刺激相比,负启动条件下右背外侧前额皮层(D LPFC)被激活。

已有研究表明D LPFC脑区与情节记忆提取功能密切相关。

在负启动条件下,同时也伴随着右丘脑的激活,特别是内侧背核的激活,T obias认为启动刺激中被忽视的信息在记忆中被充分编码,情节提取影响了接下来对探测刺激中目标的反应。

在一项ERP的研究中,Mayr等[13]要求15名被试对听觉刺激进行分类判断。

Mayr认为,如果是抑制机制在起作用,那么负启动效应将与前额活动有关。

与控制组相比,负启动条件下探测显示靶刺激引发的N1波幅更小,但是在重复控制条件下也发现类似的结果。

研究者认为,N1波幅的降低与适应效应的研究一致,并且,作者在前额的瞬时部分FN (250-300ms)和维持部分LPC(300-600ms)都没发现与负启动相关的波形。

负启动与重复控制条件在额部具有共同的激活模式。

因此,抑制机制解释并不能充分支持前额皮层的ERP数据。

在该项研究中,与负启动唯一相关的ERP成分是负启动条件下靶刺激出现后300到600毫秒在顶区出现减弱的LPC。

Mayr认为,先前被忽视刺激的重复在功能上类似于对新奇刺激不流畅的加工一样,与标准控制02心理学探新2007年组和重复控制组相比,诱发出更小的正向复合波,由于它与认知记忆研究中得到的ERP效应具有共同的极性、时程和地形图,因此认为与情节提取解释有关。

在另二项视觉特性负启动的ERP研究中,对P300的分析却出现与Mayr研究中不一致的结果。

Ceballos等[14]要求被试忽视红色物体,通过按键决定绿色的物体是否和十字架右边的物体相同的一项作业任务中,发现被试在负启动条件下出现P300波幅增大、潜伏期延长。

K athmann等[6]用1~4四个数字作为刺激,发现P3波幅在负启动条件下明显增大。

实验条件和电极位在P3波幅出现交互效应, Fz,C z,Pz和F3这4个电极位上出现明显的负启动效应,不过由于实验刺激材料少又未设重复控制,因此研究者并不能确定P3波幅的增大是否是负启动特有的结果。

K athmann认为,在视觉特性负启动任务中,由于探测显示中的目标是先前干扰项的重复,刺激的重复可能产生内隐记忆痕迹,这种痕迹表现在ERP波形上的正走向。

而在位置负启动条件下,两个刺激材料(X和O)在每一个试验中都有重复,在位置负启动任务中未发现P3波幅增大。

因此,K athmann认为,刺激重复是P3波幅增大的一个决定性因素,P3波幅的增大一方面可能反映了重复效应;另一方面,虽然在特性负启动任务中的ERP成分未显示出抑制的证据,但增大的P3波幅可能与被试为了弥补认知抑制,在刺激或任务中投入的注意资源量有关。

3 干扰项抑制机制和情节提取解释在负启动效应中的整合T ipper近来认为[15],负启动效应不但包括抑制机制,也有提取机制在里面起作用,抑制和提取之间并非对立的,负启动的成功模式必须包括编码阶段中的抑制过程和随后的记忆提取过程。

编码和提取机制在产生负启动现象中共同起作用,因此,在任何一个实验中对负启动效应的解释要充分考虑到选择和提取过程。

G ris on等[16]随后认为,抑制过程被编码储存在情节记忆中作为干扰项呈现的一部分。

事实上,Neil等[11]在作情节提取解释时已认识到这种可能性,探测显示的目标已提供了与之相关的情节信息的提取和注意加工,反映了探测显示目标作为干扰项的先前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