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辅导教材-行政伦理学(圣才出品)
2020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辅导教材(法定公文写作)【圣才出品】
第二章法定公文写作【知识框架】一、命令命令的适用范围;命令的特点和种类;命令的基本结构;撰写命令的要领。
二、决定决定的适用范围;决定的特点和种类;决定的基本结构;撰写决定的要领。
三、通知通知的适用范围;通知的特点和种类;通知的基本结构;撰写通知的要领。
四、报告报告的适用范围;报告的特点和种类;报告的基本结构;撰写报告的要领。
五、请示请示的适用范围;请示的特点和种类;请示的基本结构;撰写请示的要领。
六、批复批复的适用范围;批复的特点和种类;批复的基本结构;撰写批复的要领。
七、通报通报的适用范围;通报的特点和种类;通报的基本结构;撰写通报的要领。
八、公告公告的适用范围;公告的特点和种类;公告的基本结构;撰写公告的要领。
九、函函的适用范围;函的特点和种类;函的基本结构;撰写函的要领。
十、纪要纪要的适用范围;纪要的特点和种类;纪要的基本结构;撰写纪要的要领。
【核心内容】一、命令1.命令的适用范围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命令这种公文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1)属于发布行政法规性的命令,只限于国家高级党政机关使用。
(2)发布规章性命令,除国家高级党政机关及其所属部门有权以外,只限于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使用。
(3)发布强制性行政措施的命令,除国家高级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各部门有权使用以外,只限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使用。
一般企、事业单位,均不得使用这种公文。
2.命令的特点和种类(1)特点①法定的权威性。
②执行的强制性。
③内容的重要性。
(2)种类①从行文内容角度划分行文内容,是指公文的正文内容。
这个角度,是划分命令种类的最主要角度。
从这个角度划分,命令可分为以下四类。
a.发布性命令,指国家党政领导机关或领导人在发布重要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时使用的公文。
这种命令一般有固定的格式,主要包括发文机关名称、序号、发布文件名称、发布根据、发布日期、生效日期和签署人等内容。
部队文职管理学考试内容
部队文职管理学考试内容部队文职管理学考试内容军队文职管理学考试内容主要可分为六个部分: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伦理学与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一直都是军队文职管理学专业课考试当中重点考查的内容,不仅要求考生需要“了解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还要有能够根据给定材料、按公文格式要求拟制公文,使之符合常用公文格式的能力。
一、管理学考试大纲解析从军队人才网上公布的军队文职管理学考试大纲来看,不同于曾经的管理学考试内容需要考查管理学类基础综合与管理学类专业知识两部分内容。
2018年开始实行的最新考纲只要求对学员的管理学类基础综合知识进行考查,可以说部分降低了考试难度,对于报考同学而言也减轻了相应备考压力。
管理学专业考试的内容主要可分为六个部分: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伦理学与公文写作。
通过对大纲中各个知识点考查要求的分析,可以整理出以下的“重点信息”:1.《管理学基础》重点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管理基本职能的理解、掌握及运用能力”,其中要求对于基本方法要有“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中提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高要求。
我们不难得出这部分的考查形式可能会更加灵活,相应也会有较大难度。
据考过的小伙伴回忆,近两年的案例分析主观题,考查的知识点就属于《管理学基础》的范畴,同学们对其中的知识点一定要充分掌握。
2.和《管理学基础》相类似,《人力资源管理》在考纲当中同样明确指出要有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未来的考试当中,也有成为主观题考查的可能性,需要大家充分重视。
3.《组织行为学》与《公共事业管理》的要求都是熟悉对应学科的“基本理论并掌握运用其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相比于管理学基础而言这两个学科考查的知识点更侧重理论知识,在管理学专业课考试当中可以说是比较“温柔”的难度类型。
4.对比其他学科对于考查要求言简意赅的一两句描述而言,《行政伦理学》的考查要求更为具体详细。
2020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题库(第4~6篇)【圣才出品】
2020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题库第四篇公共事业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危机分类的标准,下面属于根据公共危机产生的诱因划分的是()。
A.内外双生型危机B.政治性危机C.利益冲突型危机D.公共卫生事件【答案】A【解析】危机分类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危机分为不同的类型,分别进行管理,根据公共危机产生的诱因,公共危机可以分为外生型危机、内生型危机和内外双生型危机。
所以选择A。
2.准公共产品独有的特点是()。
A.非排他性B.非竞争性C.外部性D.内部性【答案】C【解析】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准公共产品满足两个条件中至少的一个,既不完全是公共产品,又不完全是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的外部性是指外部收益,这是其独有的特点。
答案选择C。
3.下列不属于公共事业管理文化的是()。
A.公共管理的价值观B.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C.公共事务观D.政治思潮【答案】D【解析】公共事业管理文化包括公共管理的价值观、实践应验以及公共事务观。
其中,公共管理的价值观,既包括公共管理人员个人的价值观,也包括某些明显的阶级、集团或机构的公共管理价值观;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
公共管理活动的经验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公共管理者通过管理实践来获得经验、加深认识,并反过来指导新的公共管理实践活动的。
因此,选择D选项。
4.科技产品属于()。
A.纯公共产品B.私人产品C.准公共产品D.企业产品【答案】C【解析】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产品;或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一些科技产品具有较突出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另一些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且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同时,科技产品具有突出的外部收益,因而科技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
因此,选择C 选项。
5.在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演变中,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统筹,但其职能是极有限的,有限的公共事业产品基本上由社会自行提供,市场介入有限。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管理学)行政伦理学 (2)
1.行政人员出于道德良知履行职责,其个体心理机制是( )。
A.主观的、个性化的B.客观的、强制性的C.主观的、强制性的D.客观的、个性化的答案:A2.在现代社会,立法者倾向于将大量的权力委托给那些具有专业知识的行政人员,使他们客观上拥有相对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被称为( )。
A.行政优益权B.会员优先权C.行政权力D.行政立法权答案:A3.义务论认为,一种行为具有道德上的普遍性,就在于它是( )。
A.多数人制定的B.强制规定的C.集体选择的D.自觉与自主选择的答案:D4.从公共行政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在以下论述中,正确体现“职责”与“责任”间基本关系的论述是( )。
A.“责任”是对履行“职责”的行为后果作出的回应B.组织制度界定各种具体的“责任”C.“责任”为确认行为的“职责”设定主体性前提D.两者没有内在联系答案:A5.在反腐过程中,司法监督的关注点是( )。
A.行为的预防B.行为的后果C.行为的动机D.行为的环境答案:B6.亨廷顿从腐败的方式入手,将腐败界定为一种特殊的( )。
A.个人行为B.社会行为C.交易行为D.自发行为答案:C7.科尔伯格认为,“前道德阶段”由两个时期构成,一是惩罚与服从定向时期,二是( )。
A.服从与自我保护与时期B.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时期C.社会契约定向时期D.普遍道德原则定向时期答案:B8.巴纳德认为,作为特定合作体系的参加者,只要组织成员所作的努力是协作性的,那么他们作为人个的特征就被( )。
A.社会化B.个性化C.独立化D.边缘化答案:A9.个体行政人员对自身行为的合法性解释,首先要依据上级的授权与任命,这需要( )。
A.管理技术的支持B.组织目标的支持C.等级制度的支持D.人际关系的支持答案:C10.与出于偏好的行为不同,出于责任的行为具有( )。
A.普遍必然性B.个体偏好性C.自然性D.目的性答案:A11.波普认为,法律和法律措施的执行,具有重要的先决条件,这就是( )。
军队文职管理学类专业科目考试备考资料
军队文职管理学类专业科目备考:管理概述(管理学)一、管理的內涵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环境、时间这六要素,以其高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两重性:是指管理所具有的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和为一定的生产关系服务的社会属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
又称管理的生产力属性或一般性。
同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普遍性,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2)...2.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强调其客观的规律性。
3.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也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含义是指能够熟练的运用只是并且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
强调灵活性和创造性。
3.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具体内容如下:计划职能:对未来活动进行的一种预先的谋划.内容:研究活动条件决策编制计划。
组织职能:为实现组织目标,对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在工作中形成的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
内容:设计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组织运行组织监督。
领导职能:管理者利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力去指挥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内容:指挥职能、协调职能、激励职能。
控制职能:保证组织各部门各环节能按预定要求运作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项管理工作活动。
内容:拟订标准寻找偏差下达纠偏指令。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1.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演变(1)古典管理理论: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
这一阶段出现了管理职能同体力劳动的分离,管理工作由资本家个人执行,其特点是一切凭个人经验办事。
(2)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
2020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辅导教材(行政理性)【圣才出品】
第二章行政理性【知识框架】一、行政理性的基本内涵行政理性的界定;行政理性的实质;行政理性的标准。
二、行政理性的限度有限政府的概念;行政理性的限度。
【核心内容】一、行政理性的基本内涵(一)行政理性的界定行政理性是一般理性在行政领域的具体化,是指行政主体在价值判断、事实认知、目标规划、工具选择等方面进行合理权衡、理智取舍、客观分析、冷静思考的行为能力与行为模式。
其所关注和探讨的是行政生活理性化问题。
(二)行政理性的实质1.行政程序理性行政理性的实质最终表现为行政主体的理性行政。
理性行政主要表现为行政程序的理性。
(1)行政程序理性指通过行政程序产生的结果是合理的、正义的,同时行政程序过程是一个通过事实、证据以及程序参与者之间平等对话与理性说服的过程。
(2)行政程序理性的中心问题是通过一系列包括程序原则和程序制度等程序机制来限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尽可能地保证行政自由裁量的理性化。
(3)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中心是行政选择,行政选择的基础总是与行政判断相联系,行政选择与行政判断又总是以一定的行政程序进行的。
通过行政程序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理性化,对于行政程序公正非常重要。
2.行政决定政府通过行政程序做出行政决定时,应当说明做出行政决定的理由。
其意义在于,对行政程序操作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进行理性的控制,促使人们建立起对行政程序公正性的信心。
如果行政决定没有说明理由,行政机关将很难使这样的决定正当化。
行政主体必须阐明行政决定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是否说明了理由是程序合法性问题;而理由是否合理则是实体合理性问题。
这是政府在做出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行政决策时,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公开听证并进行辩论的原因所在。
3.行政理念政府职能的行使离不开行政理性。
理性行政是行政主体在依法行政的同时,要以德行政。
理性行政围绕着基本的行政理念展开,行政理念发挥作用的基本形式:(1)行政理念本身,即通过行政主体所奉行的基本行政理念的传播,影响行政相对人,使其接受相应的行政理念,从而发挥行政理念对社会行为主体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2020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辅导教材(沟通)【圣才出品】
第五章沟通【知识框架】一、沟通的内涵沟通的概念;沟通的类型;沟通的原则。
二、沟通的过程和方式沟通的过程;沟通障碍及其克服;沟通的方式。
三、自我沟通、人际沟通与组织沟通自我沟通的概念、目的、方法;人际沟通的障碍及应对措施;组织沟通的概念、类型、主要障碍及应对措施。
【核心内容】一、沟通的内涵管理者要想成为一个良好的沟通者,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首先要准确地理解沟通的内涵。
实践中,许多因沟通失误所导致的悲剧事件的根源就在于对沟通的内涵认识模糊,不懂得完整意义上的沟通过程是怎样的。
因此,学习良好的沟通技巧起始于对有关沟通的概念、过程以及原则的认知和理解。
(一)沟通的概念沟通是指按照一定的目标,把信息、观念和情感在个人、群体和组织之间进行传递并达成共识的过程。
(二)沟通的原则基于信息的特性,为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在信息传递和交流过程中必须遵循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原则。
1.准确性。
沟通的目的是要将发送者的信息传递给接受者并被其理解。
2.完整性。
当发送者传递给接受者的是完整无缺的信息时,沟通才具有价值。
3.及时性。
信息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因而信息沟通需要遵循及时性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发送者拖延或接受者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经常会出现信息沟通滞后的情况,从而使沟通变得毫无意义。
二、沟通的过程(一)沟通的过程任何沟通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沟通必须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第二,沟通必须有一定的沟通客体,即信息情报等;第三,沟通必须有传递信息情报的载体,如文件等。
沟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过程的具体步骤如图1-5-1所示:图1-5-1 沟通的过程1.信息发送者信息发送者也就是沟通的发起者,他出于某种原因产生需要与他人沟通的想法,将需要沟通的内容进行编码以传递给他所要沟通的对象。
2.编码编码就是将信息转换成传输的信号或符号的过程,如文字、数字、图画、声音或身体语言等。
3.信息的传递。
通过某种渠道将信息传递给信息接收者,由于选择编码的方式不同,传递的方式也不同,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甚至还可以通过形体动作来表示。
2020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辅导教材(公共事业分类管理)【圣才出品】
第二章公共事业分类管理【知识框架】一、科技事业管理科技事业的分类;科技事业活动的公共产品属性;科技事业管理的概念;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科技发展政策的内容;科技发展的社会化与科技事业的社会化管理。
二、教育事业管理教育事业的概念;教育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教育事业管理的内容;高等教育的特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
三、文化事业管理文化事业的概念;文化事业活动的类别与基本内容;文化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要素;文化事业宏观管理的内容;文化行政组织的概念;文化事业行政管理的内容;社区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四、卫生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的基本内容与分类;卫生事业的公共产品属性;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组成;社区卫生服务的特色。
五、体育事业管理体育事业管理的功能;体育事业管理的内容;体育赛事运营管理的内容。
【核心内容】一、科技事业管理1.科技事业的分类(1)按基本性质划分①基础科学研究指针对自然科学中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其特点是:a.研究成果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商品化;b.是社会生存与发展必需的。
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关注和解决人类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发展,以及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问题。
其特点是:a.研究结果关系到整个公众的利益和全社会,价值巨大;b.通常难以量化其价值,不可能市场化。
③应用技术研究即技术发明活动,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是在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的需要综合利用知识,将科学研究提供的物化可能变为现实。
其特点是:a.直接针对现实的尤其是企业的需要;b.产品易商业化,并通过市场方式提供。
④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a.公益性研究是指一些涉及公众整体利益,难以分割的技术研究和运用;b.技术推广是指涉及公众利益和社会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础性需要。
由于涉及公众的共同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这些基础性或长期的需求,难以实现或不能市场化。
2020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辅导教材-公共事业管理(圣才出品)
第四篇公共事业管理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公共事业管理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及运用能力。
要求应试者了解公共事业管理基础知识,具备运用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篇内容包括公共事业管理基础、公共事业分类管理、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基础【知识框架】一、公共事业管理概述公共利益的概念;公共事业的概念;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公共事业管理范围的界定。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分类及特征;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概念;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模式。
【核心内容】一、公共事业管理概述1.公共利益的概念公共利益是与私人利益相对的,指一定社会条件下或特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主体利益相一致的方面,它不同于国家利益和集团(体)利益,也不同于社会利益和共同利益,具有主体数量的不确定性、实体上的共享性等特征。
2.公共事业的概念公共事业是指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公共服务活动,即当代中国特定的公共服务。
具有以下特征:①公共性;②非营利性;③规模性;④服务性。
3.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基本主体的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管理过程。
具有以下特征:①公共性;②强制性;③非营利性;④服务性。
需遵循以下原则:①以公众为本原则;②服务原则;③社会效益优先原则;④法治原则。
4.公共事业管理范围的界定划分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应本着效率优先的原则,以满足部分共同需要为依据。
凡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具有公共性的活动,应属于行政管理的范围。
而收益者主要是个人或企业本身的活动,不应由国家包办,但这些活动能促进公众利益,满足部分共同需要,国家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提倡、鼓励和资助,应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
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统一考试管理学类专业科目考试复习资料
管理的概念: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以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研究对象:管理活动中共性的普遍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
如: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探讨人、财、物、时间、信息、技术等的计划和控制,组织的结构设计、组织中的人的领导和激励等等。
管理的特点1. 实践性:2. 发展性:3. 软科学性:4. 二重性:5. 艺术性:管理学的概念: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管理的性质: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间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管理的职能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领导。
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
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控制。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管理类型:按照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管理者职责与技能一、角色类型: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三方面角色。
层次: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
领域分类: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如人事、销售)具备技能(一)技术职能。
2020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辅导教材(理论与方法)【圣才出品】
第一章理论与方法【知识框架】一、组织行为学概念与特征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组织行为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理论观点。
【核心内容】一、组织行为学概念与特征(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什么是组织行为学?这是任何一位初学者都要面对的问题。
在不同的书籍中对组织行为学的定义不同。
美国学者安德鲁·J. 杜布林(A. J. Dubrin)在他的著作《组织行为学原理》中写道:“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该定义揭示了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本质,即研究对象是个人、群体和组织。
中国学者张德在其著作《组织行为学》(第六版)中认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该定义进一步表明,研究行为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为管理活动服务。
学者关培兰的定义是,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不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行为规律的,而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则的。
工作行为主要包括涉及影响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组织绩效的行为管理、差异管理、激励管理、团队管理和权力管理等。
该定义还解释了组织行为学是各种学科在管理领域的综合运用。
(二)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虽然组织行为学的定义非常多,但是组织行为学的三个特征是所有学者都认同的: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综合了主要有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和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2.组织行为学研究是三个层次(1)个人个体是组织的基石,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的核心。
研究组织行为学的规律性,必然要研究有关人性、需要、动机和激励等方面的理论用来说明单个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绩效。
2020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辅导教材(行政正义和行政自由裁量)【圣才出品】
第三章行政正义和行政自由裁量【知识框架】一、行政正义行政正义的内涵;行政程序正义的价值和原则;行政实质正义的意义、标准和实现。
二、行政自由裁量行政自由裁量的概念、界定、发展、原则;行政自由裁量的法律边界、理性边界、道德边界;行政自由裁量的失范,行政自由裁量的程序控制和道德控制。
【核心内容】一、行政正义(一)行政正义的内涵行政正义体现为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实现,社会中合理地配置资源,惠及所有人的利益,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行政正义就是由于行政的公共性特质而产生的概念。
1.在行政正义的定义上,主要包括三种基本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行政正义是政治正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一种观点认为行政正义经历了从实质正义到形式正义再到实质正义内涵的变迁;另一种观点认为行政正义是行政行为中出观的正义问题。
2.从基本层面来理解,由于行政的公共性特质和正义的社会公正性,行政与正义的结合就体现出一种政府行为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从具体层面来理解,行政正义是政府在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公正性和合理性。
这首先体现在政府的行政行为面向的是所有的公民和大众,其行为的本质是为群众服务,权力的分享也是对所有的人负责,所以,政府的管理行为必须要具有公性,这样才能符合行政正义的目的;其次是政府的行政行为要具有合理性,这体现在政府在行政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按照行政律令行事,应充分地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实际的权利及利益诉求,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体现合理性。
(二)行政程序正义的价值和原则行政程序正义是指在行政制度、规则的约束和考量下,任何人都不能僭越制度规范之上,成为特权阶层。
1.行政程序正义的价值(1)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实体正义的实现。
(2)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滥用和司法腐败。
(3)可以有力地保障人权。
(4)可以促使实体结果为人们所接受,消除不满情绪。
2.行政程序正义的原则(1)行政程序的设置与安排必须符合社会正义价值。
(2)行政程序必须具有现实操作性。
2020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题库-第五篇 行政伦理学【圣才出品】
第五篇行政伦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将行政伦理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A.历史分析法B.比较分析法C.阶级分析法D.心理分析法【答案】A【解析】行政伦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心理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其中,历史分析法是指在坚持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将行政伦理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是研究行政伦理的一种基本方法。
2.()是指行政主体在执行国家意志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真心实意、积极理性的行政情感,高尚的行政美德与执着的行政精神等相统一的道德心理。
A.行政理想B.行政态度C.行政良知D.行政忠诚【答案】D【解析】行政忠诚是行政职业道德之一,是指行政主体在执行国家意志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真心实意、积极理性的行政情感,高尚的行政美德与执着的行政精神等相统一的道德心理。
行政忠诚是对于公共利益的忠诚,往往与对于国家的忠诚相提并论的。
其内涵包括:①行政忠诚是一种积极理性的道德情感;②行政忠诚是一种优秀高尚的行政美德;③行政忠诚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行政精神。
3.()是产生行政腐败的温床。
A.人事腐败B.经济腐败C.管理腐败D.政治腐败【答案】D【解析】不健全的政治制度是行政腐败的重要根源。
行政腐败寄生于特定的政治环境,政治腐败是产生行政腐败的温床。
4.与一般性伦理规范不同,行政伦理规范独有的特征是()。
A.公开性B.概括性C.政治性D.明确性【答案】C【解析】行政伦理规范反映了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要求,是行政人处理个体之间或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其独特性质和特点有:政治性、强制性、示范性、程序性、自律性。
5.德性的实质是()。
A.责任B.义务C.良心D.能力【答案】C【解析】儒家的德性学说提出,人们应该将自己先天的善性或道德之性充分发挥,从而建立有益于人类和社会的良心或思想。
在西方,柏拉图指出,德性是与人的天赋相适应的品质,不同的阶层具有不同的德性。
2020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辅导教材-人力资源管理(圣才出品)
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理论、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以及运用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应试者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人力资源招聘及测评的基本方法,掌握人力资源的配置、流动、培训、考核及薪酬的基本知识,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本篇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的概述及招聘、人力资源的配置及流动、人力资源的培训、人力资源的考评及薪酬设计。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与人力资源招聘【知识框架】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二、人力资源招聘人力资源招聘的原则;人力资源招聘的策划;人力资源招聘的途径;影响人力资源招聘的因素。
三、人员素质测评人员素质测评的原理;人员素质测评的效度和信度;人员测评的方法;影响人员素质测评的因素。
【核心内容】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1)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统称为劳动能力。
(2)这一能力要能对财富的创造起贡献作用,成为财富形成的来源。
(3)这一能力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这里的“组织”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企业或作坊。
2.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吸纳、维持、开发和激励。
3.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1)人力资源管理在西方的产生与发展①萌芽阶段(人事管理时代)人事管理是伴随着18世纪晚期工业革命而产生的。
这一阶段在工人的管理方面产生了各种朴素的管理思想,如: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界定每个工人的工作职责;实行具有激励性的工资制度;推行职工福利制度;考核工人的工作业绩等。
这些管理思想基本上以经验为主,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但奠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雏形。
2020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辅导教材-组织行为学(圣才出品)
第二篇组织行为学主要测查应试者对组织行为学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要求应试者熟悉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并掌握运用其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本篇内容包括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与方法、个体行为与组织激励、群体行为与团队管理、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发展。
第一章理论与方法【知识框架】一、组织行为学概念与特征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组织行为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理论观点。
【核心内容】一、组织行为学概念与特征(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什么是组织行为学?这是任何一位初学者都要面对的问题。
在不同的书籍中对组织行为学的定义不同。
美国学者安德鲁·J.杜布林(A.J.Dubrin)在他的著作《组织行为学原理》中写道:“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该定义揭示了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本质,即研究对象是个人、群体和组织。
中国学者张德在其著作《组织行为学》(第六版)中认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该定义进一步表明,研究行为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为管理活动服务。
学者关培兰的定义是,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不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行为规律的,而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则的。
工作行为主要包括涉及影响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组织绩效的行为管理、差异管理、激励管理、团队管理和权力管理等。
该定义还解释了组织行为学是各种学科在管理领域的综合运用。
(二)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虽然组织行为学的定义非常多,但是组织行为学的三个特征是所有学者都认同的: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综合了主要有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和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就行政主体的有机构成讲,公共行政伦理由行政组织伦理和行政人员伦理构成。 (3)在行政伦理的规范表现形式上,行政伦理由主观伦理意识、习俗化的伦理规则和 制度化伦理法则等构成。 2.行政伦理学的概念与性质 行政伦理学是关于公共行政伦理的科学,是现代公共行政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行 政学和伦理学的交叉学科,行政伦理在学科性质上,一方面体现伦理学的反思从单纯理论构 造、规范、论证到关注行政管理实践的历史性转变;另一方面反映出公共行政领域从单纯注 重技术和科学管理到关注伦理自主性的历史性转变。因此,行政伦理学的产生是伦理学学科 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实践发展相互回应的过程。作为实践学科,它帮助公共行政人员认识行 政权力的公共属性,自觉形成公权公用的伦理观念,努力提高公共服务的伦理品质。
在美国,最早关注行政伦理的行政学家威尔逊,他于 1887 年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 了《行政学研究》一文,虽然他重点论述的是美国建立行政学的重要性,但也看到了美同当 时的文官制度对行政伦理的影响。
美国学者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虽然没有直接论述行政伦理,但是他对“政治 老板”难题的论述清楚地表明公共行政官员仅对由选任官员制定的政策执行负责。为了防止 文官官职中的“政党分肥制”,他主张对文官制度逬行改革,对文官实行公开竞争的考试制 度。公开竞争就具有公共性、透明性等道德的含义。
第一章 行政伦理学概述
【知识框架】 一、行政伦理学基本理论 行政伦理学的基本概念;行政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行政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行政伦理学相关的道德理论 功利论的道德理论;义务论的道德理论;美德论的道德理论;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理据;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主要规范。
【核心内容】 一、行政伦理学基本理论 (一)行政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1.行政伦理的概念与性质
在这一时期,虽然行政学的开拓者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夺要是公共行政的制度建设和政 府效率问题,而不是行政伦理问题,但他们都重视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在论述公务员制度的 改革过程中都涉及行政伦理问题,并且认为行政伦理对提高政府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 他们没有把行政伦理作为理论研究的重点。
2.行政伦理学研究的初步发展阶段(20 世纪 30 年代初至 60 年代末) 这一时期有关行政伦理的各种出版物不断出现,有关行政伦理的论文和专著无论从数量 上还是质量上,都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在早期行政伦理探索的基础上,学者们对行政伦理 领域中的以下问题展开了研究。
美国行政学家魏劳毕也认识到了行政伦理的重要性,他用道德的术语来讨论公正人事制 度的重要性,他把这个公正的人事制度描述为:向所有公民提供平等地进人政府服务的机会, 为雇员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提供平等的优惠工作条件,提供平等的退休保障金以及对雇员 的要求一律平等。缺少这些条件就不具有忠诚、团队精神和自觉工作的前提。
1 / 3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行政伦理是关于调整国家公务员与社会、与行政机构间,国家公务员间,以及行政机构 间相互关系的行政行为规范的总和。这一界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取决于现代民族—国家中政治—行政的紧密关联性,国家意志的执行(行政)和 国家意念的表达(政治)有其内在的一致性,所以行政伦理在本质意义上也是一种政治伦理。
(二)行政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行政伦理问题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一是政治体制、政府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中包含着什么 样的伦理内涵;二是国家公务员个体的伦理状况。
(三)行政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行政伦理学研究的萌芽阶段(19 世纪 80 年代末至 20 世纪 20 年代末) 1880 年,英国著名学者伊顿在《英围公务员考试》一文中明确地把公务员改革作为一
3 / 3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行政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2)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关注。 (3)对“效率”这一评价标准的重新认识。 (4)行政伦理法则的提出。 (5)行政伦理学的哲学与价值观基础。 (6)组织中的行政伦理。 3.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成熟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初至今)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行政伦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成熟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无 论从关注行政伦理的学者数量来看,还是从研究成果的质量来看,都是以往时期所无法比拟 的。有关行政伦理学主题的公开出版物也大量增加,尤其是有关行政伦理的学会组织的出现, 进一步推动了对行政伦理的研究。 (1)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行政伦理学关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呼吁摒弃实证主义,主张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去研究行政伦理。 ②从社会平等方面来探讨行政伦理。 ③从制度价值方面来论述行政伦理。 (2)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对以下行政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①公民权与民主理论。 ②美德伦理学。 ③创建思想与宪法传统。 ④组织行为。 ⑤哲学理论及其观点。 ⑥对腐败的惩治。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五篇 行政伦理学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行政伦理学基本知识、原则和规范的掌握情况及运用能力。 要求应试者了解行政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道德理论,了解行政理性的相关概念,了 解善政与廉政的内涵,掌握行政正义和行政自由裁量的相关原则,掌握行政忠诚和行政责任 的基本理论。 本篇内容包括行政伦理学概述,行政理性,行政正义和行政自由裁量,行政忠诚和行政 责任,行政腐败与廉政、善政。
2 / 3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www.100xuexபைடு நூலகம்.com
种基本的道德行为。他看到了由通过“贿赂和专制君主”任命官员,到基于推进“公正和自 由”为特征的功绩制任命官员的变化。他主张,不仅应把公务员作为公共事务的指导者,也 应作为检验国家政治公正和道德风尚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