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流动性陷阱:
当利率降到某一不可能再低的低点时,投机性需求会变得无限大,即人们不管手边有多少货币,都不肯去买债券。
2、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
国家财政预算中根据经济状况而自动发生变化的收入和支出项目。
3、挤出效应(effectiveness of crowding out)
当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时,货币需求会增加,在货币供给既定情况下,利率会上升,私人部门的投资会受到抑制,从而产生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现象。
4、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5、长期:指所有的生产要素都能调整的时期内
6、短期:部分生产要素无法调整的时期内
7、GDP缩减(平减)指数:
是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例,反映了相对于基年物价水平的现期物价水平。
8、经济增长:
建立在先进技术及所需制度和思想意识相应调整之上的为居民提供经济产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
9、经济周期: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
10、自然失业率:
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11、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
12、工资粘性:指工资率不能随劳动供求的变动而及时而迅速的变动
13、总需求AD: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总价格水平上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14、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系和经济总量的一种学科,其名词解释一般涉及政策、货币、金融和国际经济等多个不同领域,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常见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指由政府或中央银行采取的措施,以调整经济活动和控制通货膨胀,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货币政策包括货币供给、货币收缩、利率的调整等政策。
二、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政府和中央银行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货币流通,以满足经济发展及消费者对货币需求的手段。
货币供给有两个主要措施,一是央行回笼,二是增贷。
三、货币收缩:货币收缩指央行采取措施减少货币流通,以遏制通货膨胀,阻止经济过热,提高货币价值的行为。
货币收缩的措施一般有减少央行回笼,减少增贷等。
四、利率:利率是指中央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间的贷款利率,也就是贷款利息的收取标准。
利率的调整是政府与中央银行用来控制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央行会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上调、下调利率,以达到控制经济的目的。
五、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对金融产品交易的场所,包括可以在上面进行买卖的债券市场、货币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
金融市场对国家经济有着深刻的影响,政府可以利用金融市场来调节经济发展方向。
六、国际经济:国际经济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经济活动范围内的相互联系,主要包括商品和服务的贸易和资本的流动。
国际经济活动不只影响到每个参与国家,而且可以影响全球经济体系,是国际财政部门和国际金融机构关注的重要话题。
七、政府政策:政府政策是指政府采取的措施来改善经济状况,提高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政府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行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等,政府的政策也被称为“宏观经济政策”。
以上是关于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的介绍,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对于经济管理人员来说,了解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对他们更加了解经济运作有重要意义。
只有掌握宏观经济学原理,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世界经济,掌握经济形势发展趋势,发现抓住机遇,把握发展方向。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其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财政政策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相关术语,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GDP(国内生产总值):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 通货膨胀: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但如果通货膨胀超出可控范围,可能会引发经济波动和不稳定。
3. 供给与需求:供给指的是市场上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总量,需求指的是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程度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市场的稳定性。
4. 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总需求和供给。
5.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6. 经济周期: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起伏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经济周期的变动与经济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7.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愿意就业的人口所占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就业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高失业率可能反映经济不景气和就业市场的困难。
8. 投资:指将资金用于购买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以期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
投资对于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9. 货币供应量: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对经济产生影响,影响物价、利率和贷款等方面。
10. 国际贸易: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活动。
国际贸易有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增加就业和经济发展,也是扩大市场和吸收外来技术的途径。
通过对这些宏观经济学的术语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和政策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家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4.GDP折算指数:指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 的比率。
5.均衡产出(或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6.消费函数:C=C(y):表示支出和影响支出的所有因素之间的关系。
7.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一变化的投资支出量最初变化的比率。
8.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9.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对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10.投资函数:i=i(r):投资与利率之间的方向变动关系。
14.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6.凯恩斯区域(萧条区域):书P428页图14-14。
(第五版)17.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描述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18.货币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是指交易资产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
19.总需求AD: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20.财富效应:指以下价格水平对消费影响的效应:当价格水平下降时,提高了经济中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感觉更富有,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者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
相反,当价格水平上升时,降低了经济中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感觉变穷,这又减少了消费者支出以及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21.利率效应:指价格水平通过影响利率进而影响企业投资的效应。
22.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表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23.古典总供给曲线:表示在长期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经济的就业水平处在充分就业状态上。
史上最全的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史上最全的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济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变化率)=3%—2*失业率变化4、经济周期:指的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7:黄金律稳态:人均稳态产出f(k★)K★:稳态人均资本存量。
&k★:折旧。
当资本存量等于黄金率水平,f(k★)图线的斜率与&k★的斜率相同时,稳态水平的消费达到最大时,整个经济才处于黄金率稳定水平。
条件:MPk=&(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等于折旧率)黄金率水平:索罗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
Kg★。
78页图8、稳态:△k=sf(k)—&k.当资本存量k的变化量△k=0即人均资本存量保持稳定不变。
我们称这个资本存量水平为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
sf(k★)=&k★.74页图9、充分就业:也称作完全就业,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假设,指的是除了正常的暂时不就业(比如工作转换等),所有的人都找到合适的职务,没有浪费现象。
10、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11、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12、周期性失业:劳动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非自愿失业,它表现为实际的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13、古典两分法: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分割开来犹如泾渭分明,互不影响。
1415、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16、总供给: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投入的生产资源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新增价值支出法:按购买者支出的货币金额汇总而成。
GDP=C+I+G+(X-M)C:个人消费I:私人投资:总投资=净投资+折旧G:政府购买X:出口M:进口收入法要素收入法按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民收入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折旧+误差调整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定时期内本国或本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名义GDP用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物价指数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付出。
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均衡产出=计划需求=计划付出=计划产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的增长带来消费的增长,但消费增长的幅度总是小于收入的增长的幅度,边际消费倾向不断递减XXX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气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
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长期消费函数为从零点出发的直线。
棘轮效应:由于消费惯,增加消费易,减少消费难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
XXX生命周期理论:消费者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XXX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们的永久收入决定的。
生命周期理论与永久收入理论异同(1)区别,前者偏重于储蓄动机,后者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未来收入(2)相同点①消费不只与现期收入有关,而是以一生或永久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②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消费支出变化很小,永久性收入变化引起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③临时性政府税收政策,消费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均衡国民收入观点:国民收入既不增长也不减少,处于均衡状况的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归纳
宏经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
它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4.一般价格水平: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
5.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6.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一元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部分。
7.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支出乘数:总支出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与支出最初变动量的比值。
8.货币的交易需求:出于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的货币需求。
9.IS曲线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10.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它的斜率为正,这表明LM 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1.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12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13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14.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5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16.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潜在产量:在资本不存在闲置劳动力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量。
2.功能财政: 凯恩斯主义财政思想,注重财政不能只注重自身收支还应该发挥反经济周期。
(笔记)以反经济周期的需要利用预算赤字与预算盈余,无需刻意保持财政收支平衡。
3.自动稳定器:经济本身存在着自动恢复均衡的机制或者说经济周期中存在着反周期因素。
4.财政政策:政府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以影响总需求和国民收入。
(笔记)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5.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和国民收入。
(笔记)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6.资本边际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现价的贴现率。
(公式详见笔记)7.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服务。
8.灵活偏好(流动性偏好):持有货币的偏好。
(笔记)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书)9.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国领土内某一时期所产生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总和。
(外国在本国设立的企业的价值包括在GDP中,而我国在外国设立的企业创造的价值不包括在GDP中。
GDP是核算国民经济的最核心指标)10.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进而引起投资和消费下降。
挤出效应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负面效应11.经济增长:一定时期内人均收入的增长。
(用GDP的年增长来衡量)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量最理想。
12.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它是一个反映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概念。
13.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的曲线,曲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y、r组合(利率和收入组合)都能使产品市场出现均衡。
14.经济增长稳定状态:指经济中各变量都以不变的增长率包括零增长率增长的均衡状态在此模型中只有(得t)k=0经济增长处于稳定状态。
(完整)《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4、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5、存货投资: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6、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7、政府支出的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者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所以转移支付和公债利息不计入GDP)8、政府购买: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计入GDP)9、企业的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
10、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1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2、边际消费倾向: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13、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14、边际储蓄倾向: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15、平均储蓄倾向:任一单位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16、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17、税收乘数: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18、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19、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20、投资: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主要包括厂房、设备的增加。
决定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21、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宏观经济学超全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一.名词解释:l 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是指一个国家范围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总价值。
l 国民生产总值:即GNP。
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l 个人可支配收入:DI=NI-个人所得税+GT。
即国民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才是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
(课本第27页)l 一般价格水平:用P表示。
是指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
l 失业率:其被定义为已经失业但是正在积极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
即:失业率=(已失业但正在找工作的人数/劳动力总人数)100%l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l 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注意:l 支出乘数:总支出的任何组成部分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都是一样。
我们把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称为乘数或支出乘数。
用K表示。
(课本第51页)l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而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而形成的货币持有量。
l 交易性货币需求: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对交易媒介的需求,合称货币的交易需求。
用MD T表示。
l 投机性货币需求:投机动机是人们为财富储藏而持有货币的动机,由此形成的货币需求是对限制的货币余额的需求,即对资产形式的需求,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
(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l 灵活偏好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当利率低到某一点时,所有的人都预期利率不会下降而会上升,从而都抛出债券持有货币,此时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达到无限大,货币供给量无论怎样增加也不会使利率下降,货币政策失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hello,大家好,这里是小王的频道,用心为大学生们提供各类有用资讯。
今天跟大家一起盘点一下,宏观经济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PDF版可关注“大学生活解读”回复经济学获取。
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生产要素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后得到的就是NDP。
名义GDP:用生产产品和劳务当年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加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平减指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过计算城镇居民消费的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变动情况而得出的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通过计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上所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即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边际储蓄倾向:指收入增加1单位所引起的储蓄的变化,边际储蓄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
因为全部消费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为一。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它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量不如收入增量那样多。
由于人们总是不把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费掉,而要留下一部分作为储蓄,这样人们的收入越增加,消费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就越小。
投资乘数: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
政府购买指出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收入变化与引起这种变化的税收变化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引起这种变化的收入变化与政府转移支付变化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潜在国内收入: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所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也就是一国的经济潜力充分利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全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几个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1,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产出。
经济社会的产量或NI决定于总需求,和总需求相等的收入称为均衡收入。
2,IS与LM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IS曲线概述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 ,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IS曲线的经济含义1)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2)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
3)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
4)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小于储蓄规模。
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IS曲线的性质IS曲线表示产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所应保持的关系,所以:只有IS曲线上的点对应的国民收入才是均衡收入。
所有不在IS曲线上的点都是非均衡点,如图1所示,IS曲线右边的点意味着I﹤S,如点A,而IS曲线左边的点意味着I﹥S,如点B。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潜在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在正常的强度下,充分利用其生产资源生产的GNP。
3.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4.流量和存量: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5.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6.个人可支配收入: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7.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无形磨损,资本老化带来的无形磨损)。
8.奥肯定律: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9.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的产品。
14.重置投资:建造一个企业所欲要的成本。
10.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1.平均消费倾向:指在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上的比率。
12.对外贸易乘数:表示出口增加一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多少。
13.相对收入假说:消费者会改变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15.边际储蓄倾向:指储蓄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是边际储蓄倾向,是指该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16.政府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引起的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17.凯恩斯消费函数:(c=α+βy)经济含义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
18.投资边际效率:由于R(资本品供应价格)上升而被缩小了的r(利息率)的数值。
19.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20.平衡预算乘数:执政府收入与支出可以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21.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二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 丫二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二投资。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一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相对变动与引起该国民收入相对变动的投资相对变动的比.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顺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基础货币:指的是银行准备金和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用Cu表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 或者人均GDP的增长.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繁荣与衰退.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出总量,即所有生产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表示.通货膨胀经济体中大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名词解释二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搜寻最适合自己嗜好&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想要购买的物品&劳务数量的曲线.名义汇率: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费雪效应:名义利率等于真实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也称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指为了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法定准备率:政府规定的准备金在存款中应占的比率.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利率.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着的上涨.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着的上涨.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失业率: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消费倾向: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资本边际效率:是预期增机的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流动偏好: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凯恩斯的财政政策的内容:政府支出: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其他税收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人找不到工作的失业.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增量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比例,或者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或者每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即经济社会的就业的基本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所生产的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令狐采学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按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按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按时期内产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暗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更量。
6.存量:在一按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暗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几多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按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但包含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含资本变更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赔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政府推销: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含:……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必提供现期办事作为交换。
它包含:…………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含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贴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按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办事所获得的酬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派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获得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22.通货膨胀:当货币供给超出货币需求量时,所造成的价格继续上升、货币升值的现象。
23.名义/货币GDP:用生产品品和劳务的昔时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4.实际GDP :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商品的市场价值。
25.GDP折算指数:也称GDP缩减指数。
它即是一国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
26.产有缺口:衡量现有资源获得充分利用时的产出与实际产出的差额。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假设不管需求量为几多,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即是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时的产出。
3.非计划存货投资:即非意愿投资。
是产出超出需求的部分。
4.消费函数:描述消费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
C=C(y)5.边沿消费倾向MPC: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MPC=dc/dy,0<MPC<APC<16.平均消费倾向:任意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
APC=c/y7.边沿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8.棘轮效应:即上去容易下去难。
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容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时间消费函数。
9.示范效应:消费者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平的影响。
8.永久性收入:消费者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是若干年收入的加权平均,距此刻越近权数越年夜。
9.乘数:当自主性支出变更一单位时,所引起的产出变更年夜于一单位。
这个引起的产出变更量的值就是乘数值。
10.投资/政府购买支出/税收/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的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政府购买支出/税收/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10.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其值为1。
11.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作创造需求。
生产者进行生产的目的(除自己使用的部额外),是为了拿自己的产品和其他生产者相交换,以便获得他自己需要的工具。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自主投资:当利率r为零时也能有的投资量,即投资中不受利率影响的部分。
2.自主性支出:不受其他变量影响的支出部分。
即放影响支出的变量为零时仍然存在的支出。
3.资本的边沿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即是该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本钱。
4.投资的边沿效率MEI:当利率下降时,投资会增加,但如果每个投资者都增加投资会招致资本品价格的上升,这使投资者的回报率比原来缩小,这个缩小了的利率就是投资的边沿效率MEI。
5.加速原理:如果企业认为投资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在未来会增加,就会增加投资,假设一定的产出量要求一定的资本设备量来提供,则预期市场需求增加几多,就会相应要求增加多晒投资,产出增加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可称加速数,说明产出变动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
6.投资税抵免政策:政府规定,投资的厂商可从他们的所得税单中扣除其投资总值的一定百分比。
.7.托宾的“q”说: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企业重置本钱,q<1时,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企业廉价,于是就不会有投资;当q>1时说明新建企业比买旧的企业廉价,就会有新的投资。
这标明了股票价格对投资的影响。
8.IS曲线:一条反应利率r与收入y之间关系的曲线。
曲线上任何一点代表的利率—收入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相等,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9.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贮存不生息的货币来坚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0.货币的需求:人们在不合条件下出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有3年夜念头。
11.交易念头:指个人或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出于交易念头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量越年夜。
12.谨慎念头:也称预防性念头。
指为预防意外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念头。
13.投机念头: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已不分货币的念头。
14.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不会再降低了,有价证券的价格也不会再上升了只能下降,因这人们不管有几多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流动性偏好趋于无限年夜,这时即时增加货币供给利率也不会再下降了。
15.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坚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的所有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16.狭义的货币供给(M1):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17.广义的货币供给(M2):M1+按期存款。
18.M3:M2+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19.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L=M/P)的收入与利率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就是LM曲线,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LM:r=k/h*y+(M/P)/h20.凯恩斯区域:当投机需求曲线为水平时,LM也会呈现一段水平区域。
此时货币政策无效而财务政策有效。
21.古典区域:当利率很高时,投机需求为零,LM会呈现竖直区域,此时财务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22.中间区域:LM正斜率的区域。
23.IS—LM模型:把商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和货币市场均衡LM 曲线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商品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模型,即ISLM模型。
是描述产品和货币市场间联系得理论模型。
24.商品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指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阐发1.财务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政府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降低的效果。
(书523页)4.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由货币暗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响的现象。
5.凯恩斯极端:当LM曲线水平、IS曲线垂直时,财务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失效的情况。
6.古典主义极端:当IS曲线水平、LM曲线垂直时,财务政策完全失效,货币政策十分有效的情况。
7.财务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当政府使用一种政策时,同时以另一种政策相搭配,以稳定经济。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经济政策: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办法,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2.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酬报介入生产的状态。
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3.失业率: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
失业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4.劳动力介入率:劳动力介入率=劳动力人数/人口数。
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5.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时间、局部性失业。
如:劳动力流动性缺乏、工种转换困难等所引起的失业。
6.自愿失业:工人不肯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造成的失业。
7.非自愿失业: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
8.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即经济结构变更引起的失业。
特点:即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址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9.周期性失业:因经济萧条或衰退时,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10.自然失业率:无货币因素干扰,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它包含:自愿失业、摩擦失业、结构失业。
他与国民收入无关,与制度有关。
4%6%为正常规模。
11.奥肯法例:GDP变更与失业率变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GDP每增长2%,失业率下降1%。
或若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会招致GDP低于潜在GDP2%。
奥肯法例是根据美国的数据获得。
12.价格稳定: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13.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按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继续增长。
14.财务政策:为增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摆荡,避免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15.政府购买: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酬报、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