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最后冲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卷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文最后冲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
卷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和第Ⅱ卷(共120分)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膨胀.涨.价徜.徉苌.弘化碧
B.赝.品端砚.吊唁.构筑堤堰.
C.深邃.瑞.雪老纳.方枘.圆凿
D.焗.油飓.风拮据.含英咀.华
答案:D(D项分别读作“jú、jù、jū、jǔ”;A项,分别读作“zhàng、zhǎng、cháng、cháng”;B项,均读作“yàn”;C项,分别读作“suì、ruì、nà、ruì”。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被媒体称为经贸之旅、和平之旅和缅怀之旅的连宋大陆之行,有利于_________两岸关系,并促进两地的交流和发展,这是_________的。
(2)帮助受难的矿工家属子女走出矿难阴影,把目光投向未来,并解决他们实际的生活困难,政府部门_________,不能随意把他们推到社会上去。
(3)3月1日施行的国务院发布的《电力监管条例》,_________使电力企业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_________使电力企业从此必须规范自己的市场行为。
A.和缓/毋庸置疑责无旁贷既/又
B.和解/无可辩驳义不容辞既/也
C.和缓/毋庸置疑责无旁贷既/也
D.和解/无可辩驳义不容辞既/又
答案:C〔(1)句“和缓”的意思是“使缓和、平和”,“和解”的意思是“不再争执
或仇视,归于和好”。
连宋大陆之行,客观地讲只能“使两岸的关系缓和、平和”,而很难在短期内就使两岸“不再争执或仇视,归于和好”,否则就夸大了其作用。
“毋庸置疑”的意思是“用不着怀疑”,而“无可辩驳”指“不可争辩反驳”。
两词虽然都起对被陈述对象加以强调的作用,但前者强调的程度更深。
(2)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3)句的整体意思是陈述《电力监管条例》的施行带给企业的益处和压力,前后分句为一正一反的并列关系,“又”表过去的行为,“也”可表将来的行为。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面对严峻的安全问题,德国政府斥巨资力保本届世界杯万无一失,安全保卫工作可谓面面俱到,战斗机在空中盘旋,舰艇在海上游弋,警察在街道巡逻:这真有点
风声鹤唳
....的味道。
....、草木皆兵
B.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东南亚国家在近日地震和海啸中遭受的损失表示同情和慰问,
对邻国所受苦难,中国感同身受
....,并将对有关国家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
C.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突然在脑海中闪现,于是问题便茅塞顿开
....,这种一下子使问题解决的顿悟,便是所谓灵感。
D.随着《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反腐力度的制度化,少数腐败官员怕被人揭发受
处分,就金蝉脱壳
....,把大量财产转移到国外。
答案:B(A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含贬义,用在这里与语境明显不合。
C项:茅塞顿开:指原来心里好像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理解、领会。
D项:金蝉脱壳: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句中无此意。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福娃是北京2020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
福娃向世界各地的人们传递着友谊、和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B.诺贝尔文学奖向来是个谜,有关谁将获奖的传闻通常证明是错的,比如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202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获奖以前就从未被舆论看好。
C.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抗战三部曲”等作品,不但反映了时代的
风云变幻、个人的命运沉浮,更激励了无数青年走向抗日救亡甚而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的道路。
D.为了不让火箭推进剂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箭体一些部分贴了一些隔热泡沫降温材料。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我们看到的飞落碎片就是这些材料。
答案:A(B项,主谓搭配不当,应表述为“传闻被证明是错误的”。
C项,语序不当,改为“个人的命运沉浮、时代的风云变幻”“走向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甚而抗日救亡的道路”。
D项,不合事理,去掉“或过低”三字。
)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龙涎香
龙涎香是一种名贵的动物香料,有“天香”“香料之王”等美誉。
它与麝香的香韵一样,几乎是所有高级香水和化妆品中必不可少的配料。
龙涎香的香味清灵而温雅,既含有麝香气息,又微带壤香、海藻香、木香和苔香,有着一种特别的甜气和莫可名状的奇异香气。
其留香性和持久性更是其他香料所不可比拟的,要比麝香长一倍。
作为固体香料,它可保持其香气长达数百年。
历史上流传有龙涎香“与日月共长久”的佳话。
据说在英国旧王室中,有一房间因为涂有龙涎香,历经百年风云,至今仍香飘四溢。
那么,如此美好的东西是怎样产生的呢?《星槎胜揽》中记载:“龙涎屿,独然南立海中,波击云腾,每至春间,群龙所集,于上交戏,而遗涎味……其龙涎初若胶脂,黑黄色,颇有鱼腥之气,久则成就土泥。
”由此可知,先人相信龙涎香是“龙之唾液”。
这种说法当然是不科学的。
后经反复研究,海洋生物学家才真正解开了龙涎香的诞生之谜。
原来,它源于抹香鲸的体内。
抹香鲸最喜欢吞吃章鱼、乌贼、锁管等动物,而章鱼类动物体内坚硬的“角喙”可以抵御胃酸的侵蚀,在抹香鲸的体内不能消化,如果直接从体内排出的话,势必割伤肠道,于是在千万年的进化中,抹香鲸慢慢地适应了这种“饮食”习惯,它的胆囊能够大量分泌胆固醇进入胃内将这些“角喙”包裹住,形成罕见的龙涎香,然后再缓慢地从肠道排出体外,有的抹香鲸也会通过呕吐排出。
稀世香料就
这样产生了。
奇怪的是,刚刚诞生的龙涎香不仅不香,还奇臭无比。
它需要在海波的摩挲下,在阳光的照射下,在空气的催化下,才能慢慢消减臭味,然后出现淡香,逐渐变得浓烈;颜色也会由最初的浅黑色,渐渐地变为灰色、浅灰色,最后成为白色。
白色的龙涎香品质最好,只是它往往需要经过百年以上海水的浸泡,将杂质全漂出来,方可“修”成上品。
(摘自《中国青年》2020年第20期,有删节)
5.下列对龙涎香的介绍,准确的一项是( )
A.龙涎香因其香气独特而享有“天香”“香料之王”等美誉,和麝香的香韵一样,它是所有高级香水和化妆品中必不可少的配料。
B.龙涎香的香味清灵而温雅,有一种特别的甜气和难以形容的奇异香气,它含有麝香的气息,又带有壤香、海藻香、木香、苔香等较浓的混合香气。
C.龙涎香的留香性和持久性是其他香料不可比拟的,作为固体香料它可以保持香气数百年之久。
英国的旧王室中一间涂有龙涎香的房子历经百年仍香飘四溢,就是一个真实的例证。
D.刚刚诞生的龙涎香是浅黑色,无香气可言,而且奇臭无比,它要经过复杂的过程和漫长的时间,香气才逐渐散发出来,最后成为香料中的珍品。
答案:D(A项“它是所有高级香水和化妆品中必不可少的配料”应为“它几乎是……”;B项原文是“微带有”而不是“较浓的”;C项“英国的旧王室中一间涂有龙涎香的房子历经百年仍香飘四溢”仅仅是“据说”而已,并不确凿。
)
6.下列对龙涎香的来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星槎胜揽》中提到的“土泥”就是龙涎香,它是“龙的涎水”积久而成的。
这种说法虽然不科学,但对海洋生物学家真正解开龙涎香的诞生之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B.《星槎胜揽》中的有关记载对龙涎香的来源作了生动的描述,给神奇的龙涎香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反映了前人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海洋生物学家认为:龙涎香源于抹香鲸的体内,被抹香鲸吞吃的章鱼类动物体内
有坚硬的“角喙”,这些“角喙”不能被抹香鲸分泌的胆固醇消化,于是在抹香鲸胃内存积下来,它们是形成龙涎香的基本原料。
D.抹香鲸排出被胆固醇包裹的“角喙”有两条途径:一是缓慢地从肠道排出,二是通过呕吐排出。
“角喙”被排出后,芳香袭人的稀世香料龙涎香就诞生了。
答案:B(A项古人的说法不科学,因此不能说对海洋生物学家解开龙涎香的诞生之谜具有参考价值。
C项是角喙不能被胃酸消化。
D项刚排出体外的龙涎香并不是“芳香袭人”,而是“奇臭无比”。
)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龙涎香“修”成上品,需要许多条件,如海波的摩挲、阳光的照射、空气的催化、海水的浸泡等。
因此可以说,龙涎香是大自然的美妙杰作。
B.白色的龙涎香是龙涎香中的上品,因此鉴定龙涎香的纯度和品质,从色泽上进行观察是最基本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C.龙涎香来之不易,它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岁月,因此这种罕见的植物香料一定非常昂贵,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D.龙涎香的持久性虽然很强,但历史上流传的龙涎香可“与日月共长久”的佳话不过是夸张的说法而已,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答案:C(龙涎香不是植物香料,而是动物香料。
)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超然台记
(宋)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其高大以临我,
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yuè,煮)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背:离开。
B.物有以盖.之矣盖:蒙蔽。
C.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服:登上。
D.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登:(庄稼)成熟。
答案:C(服:承受。
)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
..治其园圃,洁其庭宇
B.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
..充斥
C.方是时,余弟子
..由适在济南
D.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
..而祸可悲也
答案:C(文中“弟子”不是一个词。
)
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这篇《超然台记》,首段反面阐述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的道理,表达自己无往而不乐的精神。
B.本文虽以“超然”为题,但我们从中看到的是苏轼与百姓一同粗食陋居,相安为治,可见此“超然”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超然,而是面对挫折的乐观和旷达、随缘自适、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C.作者寄情山水,怀想前辈英雄,看似超然,实则仍有建功立业之心,只不过是以退为进,韬光养晦罢了。
D.全文前半部分记叙、议论,后半部分才写景、抒情,语言清新自然,整散交错,行文流畅,体现了苏文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
答案:B(A项“反面”应为“正面”;C项属无中生有;D项“前半部分记叙”有误,只有议论。
)
参考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
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
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
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
如果美好和丑恶的争辩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
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
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像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争辩,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
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
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
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
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
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县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
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
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
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
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
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
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大家一面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时,我的弟弟子由正好在济南,听到这情景便写了篇赋,并且给这个台取名“超然”,借以表现我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没有不快乐的原因,大概是由于超脱在世俗之外。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
(3分)
(2)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3分)
(3)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4分)
答案:(1)如果美好和丑恶的争辩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
(2)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
(3)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1)—(3)题。
(7分)
读老杜诗集
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镵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耒江滨。
(1)老杜指_________(人名),他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_”。
(2分)
(2)诗中用以称赞杜诗成就及同情诗人遭际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有人说,这首诗以赞颂为主,而以叹惋悲愤的心情出之。
请就这一说法进行评析。
(3分)
答案:(1)杜甫诗史
(2)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要求是在一联中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所以非首联莫属。
)
(3)略(分析中要抓住叹惋的诗句,写出诗人对杜甫的同情与遭遇的不平,而这种感情正是建立在对杜甫的高度评价之上的。
可以抓住“不见珍”“穷人”“寂寞”“孤冢”等词来体会王令对杜甫处境的同情,用“气吞风雅”及第三联更能衬托出不平之气。
)
13.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任选两题。
)(6分)
(1)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有一处著名的比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而韩愈在《师说》中谈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时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观点有相通之处。
(3)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答案:(1)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胡杨祭
刘湘晨
人们常说:野生胡杨树,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朽……
——古维吾尔语
几乎所有见诸文字的表述中都将这里称作“死亡之海”,沙漠腹地的克里雅人却执拗地以此为故乡,他们把这里称作原来居住的地方。
这种古老的故乡情结最早很可能与这些胡杨树有关。
若许多年后,好景不在,失去了故乡的克里雅人一定是世界上最为悲伤的族群,如同秀色尽去、满目斑痕的胡杨树。
望着大漠荒原,让人遐想万端。
树木已被伐尽,荒原正处在退化的某一过程中。
我注意到地面的车辙已远不是农人和牧民擅用的牛车或小毛驴车的轮迹,而是地道的机械轮痕,拖拉机、汽车都在频频进入荒漠,这意味着什么呢?不能不让人觉其无限恐怖!
走一路,寻索一路,每有胡杨树,我必仔细浏览,驻足长久,如急于兑现一个久远的梦。
每每在一株或一片胡杨前伫立,不知道我何以会有那么深的怜惜。
仅在二百年前,发源于塔克拉玛干四周众山间的河流多还处在发育盛期,水源充足,水势旺,一气呵成,倾泻而去,一直抵达沙漠腹地,最终汇入万宗之宿的罗布泊。
如今,罗布泊一片干涸。
从前所有最终汇入罗布泊的河流尽数萎缩,就连通贯整个塔克拉玛干的那条母亲河——塔里木河,也缩短了几百公里,河水汛期来得格外迟,枯季却变得更长,让人盼而无期。
死去的胡杨兀立荒原,树皮尽褪,树心儿被掏空,在碧蓝的天幕之下,一具躯干愈显得惨白,铭志着已失去的无数沧桑岁月。
胡杨树倒后仅剩的一段残根也被掏空了,如一口巨缸的缸洞。
伴随着河流的退化和它们每次的改道,像牧人丢弃揩屁股的土块儿一样,与河水伴生的大片胡杨林终被抛弃了,最终尽数枯死,在塔克拉玛干常见到成片成片的胡杨林静若一片坟场,就是这个原因。
河道收缩和胡杨林退化,又是人不断迁徙的原因,
从沙漠的深处逐步向距水源更近、也更利于生存的地方靠近。
这段历史有多长呢?没有人知道。
我努力想象这里从前确有一座桥,还有一处傍河而居的人家,这是一处隔世的田园。
风尘远去了,只有家的宁静与温馨,一位即将从远处来的亲戚会让一家人长久处在期待与兴奋之中。
他们会倾尽所有来表达自己的心境。
这或许是这个家一年的盛事。
而更多平常的日子如同荒原本身一样朴实无华,如同岁月流逝一样不露形色,只守着一份心的宁静与知足。
后来呢?谁也不知道那个傍河而居的人家因什么原因离开了这里……
胡杨树严重退化,只有次生林生机勃勃,生长期多在五十年到百年之间。
上一代的胡杨已是一片与荒原本身实在不再有什么差异的景观,树干裸露,树冠褪去,虬枝枯老,似是终期不远的老人。
在更大的视界里,胡杨林与尘土一色,寒风吹过,摆动的树干和那些永远不能再摆动的树干,还有慢慢成灰的一座座胡杨坟,都在诉说一个久远又在眼前的故事。
我尊敬胡杨是荒漠中的英雄树,给人以绝境中重生的启示。
夏季,披一身油绿犹如沙漠中的绿色火炬;秋季,抖动着金色的双臂装点着原野的苍茫;冬季,像一位长发及肩的女孩子挟着一股寒气向你跑来。
我们还会拥有一个长有胡杨树的梦吗?人类最后的痛苦就是家园的失去,祖先最初的热土,该不是家园最后的墓志吧?
14.作者在第二段中问道:“这意味着什么呢?”请你试着回答一下,这意味着什么呢?(4分)
答案:意味着人类侵入荒原,大肆采伐胡杨,将会造成胡杨最后的灭绝。
15.文中说:“都在诉说一个久远又在眼前的故事。
”“久远”和“眼前”的故事分别是什么?(5分)
答案:“久远”的故事指的是原来塔克拉玛干地区河流众多,水源充足,胡杨林郁郁葱葱,非常茂盛。
“眼前”的故事指的是现在河流萎缩,胡杨枯死。
16.从全文看,胡杨林退化的原因有哪些?(5分)
答案:胡杨林退化有自然的原因:河流萎缩,水源不足,造成胡杨大量枯死。
也有
人类自身的原因:大肆采伐胡杨,使环境变得恶化,导致了胡杨林的退化。
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8分,每小题4分)
(1)作者为什么称胡杨是英雄树?它给人们哪些启示?
(2)简要分析概括作者对胡杨怀有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案:(1)因为胡杨能在荒漠那样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即使死了也不倒、不朽,所以作者称其为“英雄树”。
这启示人们要能够适应恶劣复杂的环境,要有旺盛的生命力,要有顽强的精神。
(2)作者对胡杨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对胡杨英雄树的尊敬和赞美,又有对胡杨树枯死的伤感和叹息,还有对人类大量采伐胡杨、破坏生态环境的悲愤和谴责,更有对胡杨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希望。
六、(15分)
18.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为“古人类学”下一个定义,写成涵盖全部材料的一个单句。
(5分)
(1)学科归类: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研究对象: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
(3)主要研究内容举要:①化石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②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③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古人类学是以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化石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等为内容的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19.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15个字。
)(4分)
世界经济论坛9月28日发布了《2020年—202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在被调查的117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名第49位,较去年下降了3个位次。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指数、商业竞争力指数、技术指数、公共机构质量等5个指标全部呈下滑趋势,的确有些让人忧心。
而且,这种下滑趋势并非从今年开始,还在2020年,中国的总体竞争力和各分项竞争力排名,就在下降,总体竞争力从最高时的33名跌到今年的49名。
这似乎与中国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不相吻合。
有学者因此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