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与流程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与流程手术期是患者接受手术的整个过程,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三个阶段。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与流程是为了保障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安全与舒适而设立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本文将从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三个方面介绍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与流程。
手术前的围手术期管理是整个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准备手术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并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1.术前评估术前评估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等,制定出合理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
术前评估涉及到患者个人信息、既往病史、过敏史等,以及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2.手术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基础健康状况,评估手术的风险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包括手术方式选择、麻醉方式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等。
3.手术准备手术准备包括器械、设备、药品等材料的准备和验收,确保手术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安排好手术室的清洁消毒和术前检查的准备工作。
手术中的围手术期管理是为了确保手术过程安全和手术效果的顺利完成,包括手术床单准备、手术环境准备、麻醉准备等。
1.手术床单准备手术床单应在手术室准备好,确保干净整洁,以保证手术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2.手术环境准备手术前需要将手术室进行彻底的消毒清洁,确保手术环境的无菌状态。
手术室内应设备齐全,同时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麻醉准备麻醉师需要在手术前进行麻醉准备工作,包括监护设备的检查和校准,麻醉药品的准备和检查等。
此外,还需与手术医生共同研究患者的麻醉计划,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受到疼痛。
手术后的围手术期管理是为了监测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和并发症。
1.术后监测术后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及时发现异样症状。
2.术后处理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护理方法,如止血、拔管、术后饮食等。
3.康复指导对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包括术后饮食、日常护理、注意事项等,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4.评估内容 (1)术前评估 1)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 用药情况(尤其是抗凝药物使用情况)、既往病史等。
3)了解女性患者月经情况。
4)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情况。
5)评估患者术前检查是否落实。
6)评估患者手术、麻醉相关健康教育知识落实情况。
围手术期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度
妇科
一、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具体内容详见 《护理常规》外科及其他专科相关章节。
二、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
1.责任护士对所管围手术期患者必须进行术前、术中、术 后评估工作。
2.对术前评估项目有疑问时,必须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
3.术后评估应及时、准确、全面,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3.各部门应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恪尽职守,积极 配合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
6)评估患者感知恢复情况、四肢活动度、皮肤温度 与色泽、皮肤受压情况。
7)协助医生进行辅助检查,了解术后血常规、生化 检查结果,尤其注意水电解质的变化。
8)评估术后有无出血、感染、切口裂开、深静脉血 栓形成等并发症及相关因素。
9)评估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三、围手术期护理应急管理制度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一号)《中华人 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条款进行 管理。
3)注意评估患者的体位摆放、皮肤受压情况。 4)评估手术室工作人员消毒隔离的依从性。 (3)术后评估 1)评估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及术中情况。 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3)评估患者切口部位、敷料包扎情况。 4)评估引流管/引流物类型、放置位置是否通畅。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本(2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本围手术期是指患者从手术决策到手术结束,以及术后恢复期的全过程。
为了保证手术安全和患者的术后康复,医疗机构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手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管理以及质量控制四个方面,介绍一份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范本。
一、手术前准备1. 患者管理1.1 患者评估:对每位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疾病状况、身体状况、ASA分级等。
1.2 术前准备:对需要手术的患者,要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术前禁食、禁药等。
2. 手术室准备2.1 手术室设备:确保手术室内的设备齐全、正常运行,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2.2 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手术室的消毒措施,确保手术室的洁净环境。
二、手术过程1. 术前安全检查1.1 确认患者身份:在手术开始前,核对患者的身份,确保手术操作的对象正确。
1.2 确认手术部位:在手术开始前,核对手术部位,避免手术操作错误。
2. 麻醉管理2.1 麻醉评估:对需要麻醉的患者进行麻醉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
2.2 麻醉记录:麻醉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药物使用情况等。
3. 手术操作3.1 手术操作规范:医护人员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手术操作,包括手术器械使用、消毒操作等。
3.2 手术安全措施:医护人员要保持手术过程的安全,包括避免手术火灾、手术伤害等意外。
三、术后管理1. 术后护理1.1 术后观察:对手术结束后的患者进行观察,包括生命体征、心肺情况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1.2 术后麻醉恢复:对麻醉恢复室的患者进行麻醉恢复护理,包括监测、药物管理等。
2. 疼痛管理2.1 疼痛评估:对术后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2.2 疼痛控制:根据疼痛评估结果,给予合适的疼痛控制措施,包括镇痛药物、物理疗法等。
四、质量控制1. 意外事件报告:对于手术期间及术后发生的意外事件,要及时报告、记录,并进行事后分析。
2. 质量评估:对手术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手术操作的规范性、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三甲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三甲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为加强手术管理,切实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手术前管理:1、凡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各级医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
准备输血的患者必须检查血型、谷丙转氨酶及完成感染筛查(乙肝两对半、HCV、HIV、梅毒抗体)。
2、手术前,术者及实施麻醉的医师必须亲自查看患者,进行术前病情评估及手术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及《手术风险评估表》中,麻醉医师要填写麻醉访视表的术前访视部分,并向患者及家属或患者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
内容涉及患者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患者或患者授权代理人签字。
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患者不能签字,患者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 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的批准后实施,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中详细记录。
3、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
三级手术、四级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
重大手术、特殊患者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制订手术方案,做好手术计划,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
4、手术医师确定按照我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执行。
5、择期手术患者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手术室负责检查特殊器械准备情况。
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
如术前出现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重新评估,再决定是否按原计划手术。
6、护士应做好术前教育、术前访视及术前准备工作。
7、手术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应根据我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做好患者身份识别工作,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8、“Ⅰ”类切口手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选择预防性抗菌药物,于术前0.5-1小时使用。
围手术期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评估制度
1.围手术期评估目的:通过评估,了解手术患者的基本现状和护理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手术计划提供依据。
2.围手术期评估内容:
(1)手术前期病人的评估包括:一般资料、健康史、身心状况(生理、心理、家庭社会)、诊断检查、重要脏嚣功能、手术耐受性、手术分类、麻醉方法及术前准备情况等。
(2)手术中病人评估包括:手术安全核查、术中所需用品、术前准备情况、手术部位皮肤准备情况、手术体位要求及可能受压部位、外周静脉情况等。
(3)手术后期病人的评估包括:麻醉方式及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补液、输血、引流情况);生命体征;切口状况;肢体功能;体液平衡、营养状况;术后不适及并发症;重要脏器功能;麻醉恢复情况;各种管路通畅在位情况、引流的量、性质、颜色;自理能力;活动耐力;用药情况及副作用;心理状态;根据专科特点进行专科病情评估。
3.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评估由责任护士在手术前24小时内完成,急诊手术患者术前评估在手术前1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手术室巡回护士负责手术中病人评估。
4.在评估中出现可能影响手术安全的情况时,护士应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并协同进行相应处理。
围手术期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评估制度(一)术前评估:1. 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HIV、梅毒抗体)2. 手术前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原则上由科主任负责签字,同时经治医师签字,科主任无法及时赶到时,为抢救患者依次由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或住院医师签字,至少2名医师签字,同时院总值班或医务科签字属的具体情况案3. 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组织。
4. 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担任术者5. 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6. 手术前患者应根据医院手术确认制度,做好患者身份识别工作, 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邀请患者及患者家属参与手术部位的1标记工作(二)手术当日管理:1. 医护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按照医院手术确认重大手术及各类写明当时的患者病情需要紧急抢救,无法联系到患者家抢救结束后书面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由医务科备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IV、)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病案中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制度及工作流程,做好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的确认及核查工作,认真填写《手术安全核对表》2. 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及相应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3. 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4. 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5. 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在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处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6. 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效期,条形码应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背面7. 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8. 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要严肃认真地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9. 严格执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认真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三)术后管理:1. 手术结束后,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2. 麻醉科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麻醉科医师应严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术后恢复室或病房或外科监护室)小时随且有记录并对重点病人实行术后24 术中3. 凡实施中等以上手术或接受手术病情复杂的高危患者时,手术者应在病人术后24小时内查看病人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围手术期是手术治疗中非常重要的阶段,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护理,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评估的内容包括手术前、中、后期的各项指标,如患者的基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重要脏器功能等。
评估应由责任护士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出现可能影响手术安全的情况时,应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并协同进行相应处理。
在手术前,医生开出手术医嘱后,需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评估和健康宣教,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备皮、皮试等。
在术前晚,还需要再次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必要的健康宣教,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并观察病人夜间情况。
术前,还需要评估患者的状态,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在手术中,需要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共同配合,核对病人和术前准备情况,准备所需用物,并进行三方核查,确保手术安全。
巡回护士需要将病人接至手术室,并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固定好体位。
器械护士需要提前打开空调,准备术中所需的仪器设备、器械包、敷料、药品和一次性物品等,并铺好无菌器械桌。
在手术中,还需要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和物品等,并及时记录。
总之,在围手术期,评估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和协同,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患者的健康。
效果有正确的认识,减少手术恐惧和焦虑,提高手术成功率。
2.2清洁消毒:协助手术人员进行消毒铺巾、准备手术器械等工作,确保手术环境无菌。
2.3体位和固定:根据手术部位和麻醉方式选择合适体位,并进行固定,避免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
2.4输液和监测:根据医嘱给予液体和药物,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二、术中护理1.监督术中无菌操作,及时补充所需物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做好手术记录。
3.管理手术器械和物品,确保清点无误,防止异物遗留体腔。
三、术后护理1.做好术后评估,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手术伤口和管道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2.预防并发症,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饮食康复指导。
围手术期患者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评估制度一、通过对围手术期患者全面评估,掌握患者基本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预防或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二、围手术期患者病情评估范围包括:手术前评估、手术中评估、手术后评估。
三、责任护士认真评估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正确执行医嘱,提供相关健康教育。
四、严格执行手术查对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五、规范记录评估结果,认真落实术后护理措施。
六、术前护理评估要点:(一)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二)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
(三)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四)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七、术中护理评估要点:(一)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间进行手术、并评估手术间环境和各种仪器设备的情况。
(二)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全身情况、配合程度、术前准备情况、物品带入情况等。
(三)术中注意评估患者的体位摆放情况、皮肤受压情况。
(四)评估手术需要的物品并将其合理放置。
(五)评估手术间的消毒隔离方法。
八、术后护理评估要点:(一)了解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及术中情况。
(二)观察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引流管的类型、位置、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皮肤受压情况等。
(三)观察有无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呃逆以及尿潴留等常见的术后反应,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附围手术期患者评估流程医生下达手术医嘱→责任护士根据评估要点进行术前评估→术前指导→正确执行术前医嘱→手术室护士严格执行安全核查制度进行术中评估→手术结束患者返回病房→责任护士进行术后评估→术后指导→记录护理记录单→遵医嘱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术后支持服务制度一、手术结束后,由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一起护送患者至病室,妥善安置体位。
二、与病区护士交接术中情况、各种引流管、切口敷料等内容,交接结束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签名后,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方可离开。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手术而制定的一套评估标准和程序。
该制度旨在确定患者的手术风险,识别潜在的并发症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手术前的评估是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的首要步骤。
在患者入院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了解病史、过敏史、手术类型、手术目的和患者的期望等信息。
通过询问患者的问题、查看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体格检查和评估,护理人员能够获得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手术前的风险评估。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医护人员决定手术是否适用,选择最佳的麻醉形式,并提前做好手术准备。
手术期间的评估是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等。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监测尿量、呕吐情况、手术用药和麻醉效果,并及时对患者的疼痛、恶心、呼吸困难等问题进行评估和处理。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及时处理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后的评估是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的最后一步,也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包括切口愈合情况、疼痛程度、恶心和呕吐情况、体温升高和感染等。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评估患者的饮食情况、尿量和排便情况,并对患者的疼痛、恶心等问题进行及时干预和处理。
通过及时的评估和处理,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并发症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康复和康复期的质量。
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还应包括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措施,以确保医护人员熟悉评估标准和程序,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评估和处理。
此外,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该制度进行审核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和完善。
只有建立科学、规范和完善的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才能保证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最全面、最及时和最有效的护理,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规范围手术期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围手术期的管理工作,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阶段的管理。
第三条围手术期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管理、个体化治疗、人文关怀的原则,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四条医院成立围手术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围手术期管理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由院长、业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麻醉科、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五条术前管理主要包括患者病情评估、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筛查、术前讨论、患者及家属沟通、术前准备等内容。
第六条各临床科室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判断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
第七条术前讨论由主管医师组织,参与人员包括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相关科室医师等。
讨论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手术方案、术中注意事项、术后管理等方面。
第八条术前由主管医师或其授权助手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告知手术风险、预期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替代治疗方案等,并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第九条术前准备包括完善相关检查、备血、药物过敏试验、皮肤准备、胃肠道准备、呼吸道准备等,确保患者术前生理状态稳定。
第十条术中管理主要包括手术室管理、麻醉管理、手术过程管理、术后转运等内容。
第十一条手术室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保证手术器械、药品和物品的清洁、消毒和灭菌。
第十二条麻醉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并在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三条手术医师应按照手术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手术,确保手术质量。
第十四条术后转运应由专业护士负责,确保患者安全到达病房。
第四章术后管理第十五条术后管理主要包括患者病情观察、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术后康复等内容。
第十六条病房医护人员应每小时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即从患者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
围手术期评估内容包括:
1、责任护士手术前评估:
1)术前协助医生准确、及时地做好患者的全面检查,如:血尿便常规,术前检查系列及心肺功能检查等。
2)评估患者身心状况,减轻术前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建立稳定、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手术。
3)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情况进行术前健康指导,特殊情况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
4)根据采取麻醉情况,做好术前准备,并于术晨检查皮肤准备、胃肠道准备情况,检查腕带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同时检查手术部位标记情况。
5)按手术麻醉类别准备用物。
2、手术室护士要对患者手术过程中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手术中风险的评估、手术体位安全的评估、手术用器械及设备安全的评估、手术过程中皮肤的评估等,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术中做好三方核查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3、手术后转运过程中,做好患者身份核查,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共同交接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伤口及引流管情况、液体、皮肤等并做好记录。
4、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病情变化随时做好评估,严格按照医嘱,准确给药、治疗、积极开展术后训练指导。
5、围手术期患者压疮管理、跌倒坠床管理、患者约束管理、疼痛管理、VTE管理等评估时机。
围手术护理评估频次一览表
转入、术日患者:除入院评估其他均要重新评估;术前患者:评估压疮、管路、VTE、自理能力;术三日:评估压疮、跌倒、管路、VTE、自理能力出院评估:压疮、管路、自理能力、跌倒高危疼痛评估:术后患者无疼痛者需每日评估一次。
术前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及流程
Xxxxxx卫生院术前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及流程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确保手术质量与安全,有必要对手术治疗病人进行手术前病情、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因素、依从性的综合评估,目的是充分了解手术病人所处的状态,对病人做出级别判断和风险评估,使手术医师做好风险防范,有备无患,制定此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特殊患者(急危重症患者、严重复合的外伤急诊患者、年龄≥70岁的高龄患者、合并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恶性肿瘤中晚期患者、采用新技术的患者等)的手术治疗前评估。
一、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主管医师、护士进行病情评估,为术前评估打下基础。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性、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围手术期病人根据身体情况实行9分制评分法:(一)该疾病手术需要性分Ⅳ级:Ⅰ级:不手术将有生命危险者为3分;Ⅱ级:严重痛苦影响生活者为2分;Ⅲ级:一般功能欠缺者为1分;Ⅳ级:手术毫无意义者为0分。
(二)预期手术效果分3级:Ⅰ级:术后彻底解决问题者为3分;Ⅱ级:术后能基本解决问题者为2分;Ⅲ级:术后解决问题不明显或会带来其它副作用者为1分;Ⅳ级:根本无法解决问题者0分。
(三)手术风险性分3级:Ⅰ级:手术有把握,发生意外可能性不大为3分;Ⅱ级:手术存在一般的危险性为2分;Ⅲ级:手术风险性高,甚至有可能威胁生命为1分;Ⅳ级:虽经手术但仍无成活可能者为0分。
四、评估流程:术前病情评估由主刀医师组织组内全体医生,按评估的标准,对术前病人进行初级评估。
(一)评估标准:总分9分为满分。
(二)1、综合评分5分以下要谨慎进行手术治疗,其中任何一条0分者手术应列为禁忌,家属有强烈要求的因素不在内。
2、综合评分<5分而需要手术者,应由科主任填写申请表,提交医务科。
医务科组织医院评估小组进行二级术前评估。
3、评估的分数低,证明病人的手术风险也越高。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护理处理的一系列规范化流程。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可以为手术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下面是一个关于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的详细介绍。
1.详细收集病史资料: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过去病史、家族病史、过敏史、药物过敏和药物使用史等。
2.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全身和器官系统的观察和检查,如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3.实验室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以进行血液、尿液、生化、血型等相关检查。
4.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必要时进行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以评估心肺功能和存在的病变。
5.进行专科评估:根据手术类型,可邀请相关专科医生对病人进行专科评估。
6.心理评估和支持:对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的评估和支持。
7.术前准备:包括患者宣教,清除患者肠道,保持身体清洁等。
8.术前用药: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必要的术前用药,如镇静剂、抗生素等。
1.进行麻醉评估:评估病人的麻醉深度、呼吸、循环等情况,在手术过程中对麻醉状态进行监测和调整。
2.监测和维持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麻醉深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维持通畅呼吸道: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通过氧气给氧、人工通气等方式维持呼吸功能。
4.其他处理:根据手术需要进行其他处理,如输血、输液、置管等。
1.观察术后病情:监测术后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观察是否存在过敏、感染等并发症。
2.疼痛评估和处理: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根据病人的特点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和非药物处理。
3.术后教育和指导:对病人进行术后护理的宣教和指导,包括饮食、活动、伤口护理等方面。
4.康复评估和处理:根据手术类型和病人情况进行康复评估和处理,包括康复训练、生活方式指导等。
5.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根据术后病情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凝剂等。
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1.引言围手术期是指术前、术中和术后一段时间,这对于手术病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介绍一个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旨在提高手术病人的综合评估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3.评估内容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术前评估术前评估是为了了解手术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病史、过敏史、手术部位、麻醉方法等。
同时,还要评估手术病人的全身状况、心肺功能以及血液循环情况,以便为手术做好准备工作。
3.2 术中评估术中评估是指手术过程中对病人的监测和评估。
包括对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术中出现的问题,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3.3 术后评估术后评估是指手术完成后对病人的监测和评估。
包括对病人的疼痛情况、伤口愈合情况、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观察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出现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评估方法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可以采用以下方法:4.1 问卷调查使用标准的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问卷,通过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和症状,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评估。
4.2 生命体征监测使用生命体征监测仪器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如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及时掌握病人的生命体征情况。
4.3 专科技术评估根据手术的特点和手术病人的需要,邀请专科技术人员对病人进行评估,如心血管科、呼吸科等专科医生。
5.结论建立一个有效的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对于手术病人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可以提高手术病人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以上是对一个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的简要介绍,供参考使用。
感谢阅读本文档。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围手术期管理规定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围手术期管理规定一、背景介绍随着手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需求的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指导手术操作和术后恢复。
因此,制定一套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围手术期管理规定是必要的。
二、目的和原则1.目的:规范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2.原则:科学、准确、全面、个体化、连续性。
三、内容和要求1.手术前病情评估(1)患者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既往病史等。
(2)身体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测量,以及相关系统的检查,如心肺系统、消化系统等。
(3)实验室检查: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
(4)麻醉评估:评估患者麻醉风险,包括分级、心肺功能等指标的评估。
(5)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预测术后心理反应,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6)其他辅助检查:如胸片、心电图、超声等。
2.手术期病情评估(1)手术操作前:再次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确认患者适合手术。
(2)手术操作中: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心率和呼吸,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手术操作后:评估患者手术后的病情变化,包括伤口情况、并发症等。
3.术后病情评估(1)术后疼痛评估: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根据疼痛评分,制定相应的疼痛管理措施。
(2)术后并发症评估: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特点,评估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处理。
(3)术后康复评估: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恢复情况,评估患者术后康复状况,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康复指导和护理。
四、执行措施1.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病情评估的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
2.加强团队合作,医生、护士、麻醉师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病情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加强信息管理,建立和完善患者病情评估的记录和档案,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
4.建立评估结果反馈机制,对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改进,不断提高病情评估的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患者病情评估制
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围手术期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通过对围手术期患者评估,掌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手术计划提供依据,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预防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一、围手术期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包括:手术前评估、手术中评估、手术后评估。
二、围手术期患者评估的内容
(一)手术前患者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
3、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重要脏器功能。
4、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
5、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6、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7、亲属对手术的看法,亲属对手术的关心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
8、手术分类及麻醉种类。
(二)手术中患者评估要点
1、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间进行手术,并评估手术间环境和各种仪器设备的情况。
2、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全身情况、配合程度、术前准备情况、物品带入情况等。
3、术中注意评估患者的体位摆放情况、皮肤受压情况。
4、手术开始前,手术野皮肤消毒情况。
5、手术过程中的观察。
6、评估手术需要的物品并将其合理放置。
7、评估手术间的消毒隔离方法。
(三)手术后患者评估要点
1、了解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及术中情况。
2、观察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包扎是否牢固,辅料有无脱落或感染、引流管的类型、位置、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皮肤受压情况等。
3、观察有无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呃逆以及尿潴留等常见的术后反应,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4、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
5、患者的心理状态。
6、观察患者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7、安全管理。
8、根据专科特点,评估专科情况。
三、责任护士在评估过程中必要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出现可能影响手术安全的情况时,护士应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并协同进行相应处理。
四、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评估由责任护士在手术前24小时内完成,急诊手术患者术前评估在手术前1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手术部责任护士负责手术中患者评估。
五、结合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计划及时完成评估,书写护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