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度表

合集下载

桥梁检测挠度记录表格

桥梁检测挠度记录表格
记录编号:第 页共 页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检测标准
仪器设备
委托日期
检测日期
委托单号
检测环境
温度: ℃ 相对湿度: %
荷载
工况
时刻:
时刻:
时刻:
时刻:
工况:
工况:
工况:
工况:
测点编号
读数
应变
读数
应变
读数
应变
读数
应变
测点
示意图
校核: 记录: 计算: 测量
桥梁静载试验挠度记录表(百分表标准
仪器设备
委托日期
检测日期
委托单号
检测环境
温度: ℃ 相对湿度: %
荷载
工况
时刻:
时刻:
时刻:
时刻:
工况:
工况:
工况:
工况:
测点编号
读数
挠度
读数
挠度
读数
挠度
读数
挠度
测点
示意图
校核: 记录: 计算: 测量
桥梁静载试验应变记录表(应变片)

材料力学挠度表

材料力学挠度表

材料力学挠度表材料力学是研究物质受力和变形的学科,而挠度则是描述材料受力后产生的变形程度的重要参数。

挠度表是用来记录不同材料在受力后的挠度数值,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围绕材料力学挠度表展开讨论,介绍挠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挠度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产生的弯曲变形,它是描述材料刚度和受力后变形程度的重要参数。

在工程设计中,了解材料的挠度特性对于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预测结构在受力后的变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材料力学挠度表是非常必要的。

计算材料的挠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梁的挠度公式进行计算。

梁的挠度公式可以根据材料的几何形状、受力情况以及材料的弹性模量等参数来计算材料在受力后的挠度。

另外,有限元分析方法也可以用来计算材料的挠度,它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材料在受力后的变形情况。

材料力学挠度表记录了不同材料在受力后的挠度数值,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人员选择合适的材料,并预测结构在受力后的变形情况。

在建筑、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材料力学挠度表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除了用于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外,材料力学挠度表还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通过对不同材料在相同受力条件下挠度的比较,可以评估材料的刚度、韧性以及承载能力等性能指标,为材料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材料力学挠度表是记录材料在受力后挠度数值的重要工具,它对于工程设计、材料选择以及质量评估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不同材料挠度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帮助评估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材料力学挠度表的应用和意义有所帮助。

弯矩挠度表格new

弯矩挠度表格new

4.39 5.83 7.33 10.44 10.79 15.4 8.78 14.67
26.13 31.62
I--惯性矩 (cm*4)
I--惯性矩 (cm*4)
0.869468442 mm 5 mm
槽钢类型 Iy(cm*4) Iz (cm*4) E=2.1×10e5MPa
公式: fc=p*l^3/(48*E*I)( 注意单位换算) 公式:允许扰度 =l/200
简支梁(承受 满布均布荷 载)
l--梁长(m) q--均布荷载(KN/m)
q
A
请输入: q= l= E I 计算结果
lC
fc--中点C处的挠度(mm)
E--弹性模量 (N/mm*2)
B
1 KN/m 1m 210000 N/mm*2 7.33 cm*4
fc= 允许挠度=
0.845893155 mm 5 mm
公式: fc=5*q*l^4/(384*E* I)(注意单位换算) 公式:允许扰度 =l/200
悬臂梁(承受 集中荷载) l--梁长(m) p--集中荷载值(KN) a--集中荷载 离左端点A的 距离(m)
公式: fb=q*l^4/(8*E*I)( 注意单位换算) 公式:允许扰度 =l/150
I--惯性矩 (cm*4)
MQ-21
MQ-31 MQ-41 MQ-41/3 MQ-52 MQ-72 MQ-21D MQ-41D MQ-52-72D MQ-124XD
0.2 2.6 5.37 7.02 11.41 28.7 4.98 30.69 115.41 118.04 (常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悬臂梁(承受 满布均布荷 载) l--梁长(m) q--均布荷载(KN/m)

挠度理论值

挠度理论值

表4-8 各截面挠度校验系数表(BJQN-5A型光电图像式桥梁挠度检测仪)表4-8工况测点位置计算挠度(mm)实测挠度(mm)检验系数Ⅰ-1第一跨跨中3号梁-4.2 2.874-0.68429第二跨跨中1号梁 1.29 -0.134-0.10388第二跨跨中3号梁 1.29 -0.503-0.38992Ⅰ-2第一跨跨中3号梁7.3 4.5720.626301第二跨跨中1号梁 2.34 0.4260.182051第二跨跨中3号梁 2.34 0.0400.017094Ⅰ-3第一跨跨中3号梁0 -1.053-第二跨跨中1号梁0 0.040-第二跨跨中3号梁0 1.104-Ⅱ-1第一跨跨中3号梁 1.57 -1.384 -0.88153第二跨跨中1号梁-3.74 2.879-0.76979第二跨跨中3号梁-3.74 1.901-0.50829Ⅱ-2第一跨跨中3号梁 2.52 -0.466-0.18492第二跨跨中1号梁-5.68 4.419-0.77799第二跨跨中3号梁-5.68 4.727-0.83222Ⅱ-3第一跨跨中3号梁0 0.443-第二跨跨中1号梁0 1.263-二跨跨中3号梁0 -0.546-Ⅲ-1第一跨跨中3号梁-1.94 2.551-1.31495第二跨跨中1号梁-1.45 —-二跨跨中3号梁-1.45 1.411-0.9731Ⅲ-2第一跨跨中3号梁-2.91 2.685-0.92268第二跨跨中1号梁-2.17 —-二跨跨中3号梁-2.17 2.002-0.92258Ⅲ-3第一跨跨中3号梁0 1.034-第二跨跨中1号梁0 —-二跨跨中3号梁0 0.379-表4-8 各截面挠度校验系数表(高精度水准仪)表4-9工况测点位置计算挠度(mm)实测挠度(mm)检验系数Ⅰ-1桥台0 0.16-第一跨跨中-4.2 -2.280.542857第二跨支座0 0.62-第二跨跨中 1.29 1.37 1.062016第三跨支座0 0.59 -第三跨跨中-4.37 -0.57 0.130435Ⅰ-2桥台0 -0.04-第一跨跨中-7.3 -3.900.534247第二跨支座0 -6.85-第二跨跨中 2.34 1.86 0.794872第三跨支座0 0.17 -第三跨跨中-7.9 -0.61 0.077215第四跨支座0 -0.59 -Ⅰ-3桥台0 0.68-第一跨跨中0 0.86-第二跨支座0 0.72-第二跨跨中0 0.85 -第三跨支座0 0.50 -第三跨跨中0 -0.32 -第四跨支座0 -1.09 -Ⅱ-1桥台0 1.05-第一跨跨中 1.57 2.12 1.350318第二跨支座0 0.71-第二跨跨中-3.74 —-第三跨支座0 0.96-第三跨跨中 1.55 1.260.812903第四跨支座0 -0.06-Ⅱ-2桥台0 0.97-第一跨跨中 2.52 1.840.730159第二跨支座0 -0.40-第二跨跨中-5.68 —-第三跨支座0 -0.01 -第三跨跨中0.23 0.61 2.652174第四跨支座0 0.09 -Ⅱ-3桥台0 0.52-第一跨跨中0 0.30-第二跨支座0 0.15-第二跨跨中0 —-第三跨支座0 -0.10 -第三跨跨中0 -0.95 -第四跨支座0 -1.42 -Ⅲ-1桥台0 1.04-第一跨跨中-1.94 -0.290.149485第二跨跨中-1.45 —-第三跨支座0 0.89 -第三跨跨中0.65 0.68 1.046154第四跨支座0 0.31 -Ⅲ-2桥台0.0 0.48-第一跨跨中-2.91 -1.020.350515第二跨支座0.0 0.62-第二跨跨中-2.17 —-第三跨支座0.0 0.70 -第三跨跨中0.98 0.63 0.642857第四跨支座0.0 -0.79 -Ⅲ-3桥台0 0.94-第一跨跨中0 1.02-第二跨支座0 1.37-第二跨跨中0 —-第三跨支座0 1.01 -第三跨跨中0 -0.34 -第四跨支座0 -0.40 ---------#DIV/0!0.534247#DIV/0!0.794872#DIV/0!0.077215#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1.350318-0第二跨跨中断面加偏载时(公路-Ⅰ级)跨中断面挠度校验系数表表4-3工况观测点计算挠度(mm)实测挠度(mm)检验系数Ⅳ-1测点859.48 测点9136.96 测点10216.64Ⅳ-1测点8 60.07 测点9 138.35 测点10 218.60Ⅳ-1测点8 59.40 测点9 136.77 测点10 216.59。

梁裂缝、挠度计算表

梁裂缝、挠度计算表
te
=(As+Ap)/Ate; Ate=0.5bh= 0.0419
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 =1.1-0.65*ftk/ρ te/σ sk(0.2<ψ <1)= 0.912 梁裂缝宽度(mm)ω max=α cr*ψ *σ sk/Es*(1.9c+0.08deq/ρ te)= 0.1214 裂缝控制值(mm)ω lim = 0.4000 裂缝验算结果:满足?OK!!! OK!!! 梁跨中挠度计算 支承情况(两端简支,一端简支一端固端,两端固端) 两端简支 梁受压纵向钢筋实配面积(mm)A's= 510 梁受拉纵向钢筋配筋率ρ =As/bh0= 0.023787879 钢筋与砼弹性模量比值α e=Es/Ec= 6.666666667 受拉翼缘面积与腹板有效面积比值γ 'f=(bf-b)hf/bh0= 0.00 短期刚度(mm4)Bs=EsAsh02/(1.15ψ +0.2+(6α eρ /(1+3.5γ 'f))= 4143484349352.5700
梁裂缝宽度、挠度计算书
梁截面特征
பைடு நூலகம்
9/18/18
(红色为输入数值)
梁宽(mm)b= 180 梁高(mm)h= 250
梁压区翼缘板计算宽度(mm)b'f= 0 梁压区翼缘板计算高度(mm)h'f= 0 受拉钢筋合力点距离(mm)a(单排35;双排60~80)= 30 梁钢筋保护层厚度(mm)C(25<C<32)= 20 材料特性 梁砼强度等级C?(20,25,30,35,40)= 30 砼轴心抗压强度(N/mm2)fc= 14.3 砼轴心抗拉强度(N/mm2)ftk= 2.01 砼的弹性模量(N/mm2)Ec= 30000 钢筋的抗拉强度(N/mm2)fy = 360 钢筋的弹性模量(N/mm2)Es= 200000 梁上荷载计算 楼板恒载(Kn/m2)Gk= 3.6 楼板活载(Kn/m2)Qk= 0 梁跨中集中恒荷载Pk= 0 梁跨中集中活荷载Pk= 40 活载准永久值系数ψ f= 0.6 梁荷载分布计算宽度(m)= 0.19 梁计算跨度(m)l0= 4.3 梁自重(Kn/m)= 1.125 内力计算 标准组合弯矩(Kn*m)Mk= 47.18 准永久值组合弯矩(Kn*m)Mq= 29.98 梁跨中裂缝计算 梁受拉纵向钢筋实配面筋(mm)As= 942 梁受拉纵向钢筋等效直径deq= 20 梁纵向钢筋的应力σ sk=Mk/0.87/h0/As= 166.29 有效钢筋配筋率ρ

钢格板的自重、安全荷载及其挠度表

钢格板的自重、安全荷载及其挠度表

系列1 钢格板的自重、安全荷载及其挠度表型号横杆间距(mm)自重(Kg/m2)扁钢规格(mm)跨距(mm)150 300 450 600 750 900 1050 1200 1500 1800 2100 2400 2700 3000 3300 3600G203/30/100 G203/30/50 100502225.120×3UD4020.21000.8451.81253.22165.03117.2489.85612.87420.11328.96239.41G205/30/100 G205/30/50 1005033.336.420×5UD6710.21670.8741.81423.22275.03187.24138.851012.87620.11428.96339.41G253/30/100 100 26.625×3 UD629 157 70 39 25 17 13 10 616.094 3 2G253/30/50 50 29.7 0.16 0.64 1.45 2.57 4.02 5.8 7.88 10.3 23.17 31.53 41.18G255/30/100 100 40.925×5 UD1048 262 115 65 42 29 21 16 1016.097 5 4G255/30/50 50 43.8 0.16 0.64 1.45 2.57 4.02 5.79 7.88 10.3 23.17 31.53 41.18G323/30/100 100 33.332×3 UD1031 257 114 64 41 28 21 16 10 718.15 4 3G323/30/50 50 36.2 0.13 0.5 1.13 2.01 3.14 4.52 6.16 8.04 12.57 24.63 32.18 40.72G325/30/100 100 51.632×5 UD1718 429 190 107 68 47 35 26 17 1118.18 6 5 4G325/30/50 50 54.8 0.13 0.5 1.13 2.01 3.14 4.52 6.16 8.04 12.57 24.63 32.18 40.72 40.22G403/30/100 100 40.840×3 UD1610 402 179 100 64 44 33 25 16 1114.488 6 5G403/30/50 50 43.8 0.1 0.4 0.9 1.61 2.51 3.62 4.93 6.44 10.05 19.71 25.74 32.58G385/30/100 100 63.740×5 UD2684 671 298 167 107 74 54 41 26 1615.241814.489 7 6G385/30/50 50 66.9 0.1 0.4 0.9 1.61 2.51 3.62 4.93 6.44 10.05 27.09 34.29 42.34G405/30/100 100 71.345×5 UD3397 849 377 212 135 94 69 52 33 2312.8723 1717.528 6G405/30/50 50 74.5 0.09 0.34 0.8 1.43 2.23 3.22 4.38 5.72 8.94 12.87 32.58 40.22G505/30/100 100 78.950×5 UD4149 1048 465 261 167 115 85 65 41 2811.5821 16 1226.0610 8 7G505/30/50 50 82 0.08 0.32 0.72 1.29 2.01 2.9 3.94 5.15 8.04 15.77 20.59 32.18 38.93 46.33G655/30/100 100 10265×5 UD7088 1771 787 442 283 196 144 110 70 488.9135 27 21 1724.7514 9G655/30/50 50 105 0.06 0.25 0.56 0.99 1.55 2.23 3.03 3.96 6.19 12.13 15.84 20.05 29.95 35.64 注:加重线左边为4Kpa均布荷载之下,挠度≤5mm的相应跨距,这是行人步履舒适的极限挠度。

05挠度计算大全表格-经典版

05挠度计算大全表格-经典版
风荷载标准值Wk(kN/m2) 0.9361
基本风压Wo(kN/m2) 0.55
风振系数β z 2.3
体型系数μ s 1
风高系数μ z 0.74
雪荷载标准值Sk(kN/m2) 0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μ r
基本雪压So
玻璃自重(kN) 0.4608
玻璃长(m) 1
玻璃宽(m) 1
玻璃厚(mm) 18
水平地震标准值(kN/m2) 0.18
长度l(m) 4
最大挠度fB(mm) -2.975630452
外力P(N) 6860
长度l(m) 3.7
最大挠度fB(mm) 0
外力q(N/m)
长度l(m)
最大挠度fB(mm) 0
外力P(N)
长度l(m)
最大挠度fB(mm) 0
外力P(N)
长度l(m) 1
q
q A f B
最大挠度fB(mm) 0
动力放大系数β e 5
影kN) 0.45
幕墙面积(m2) 1
最大挠度fB(mm) -10.6455459
弯矩M(N*m)
长度l(m)
500
2
最大挠度fB(mm) 0
弯矩M(N*m)
长度l(m)
最大挠度fB(mm) -9.138710779
外力P(N) 5000
惯性矩I (cm^4) 1
惯性矩I (cm^4) 1
长度a(m)
惯性矩I (cm^4) 1
惯性矩I (cm^4) 1
长度b(m)
惯性矩I (cm^4) 1
外力q(N/m)
长度l(m)
P A f B
最大挠度fB(mm) 0 外力P(N) 长度l(m) 1
风荷载标准值Wk(kN/m2) 1.31054

桥梁检测挠度记录表格

桥梁检测挠度记录表格
记录编号:第 页共 页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检测标准
仪器设备
委托日期
检测日期
委托单号
检测环境
温度: ℃ 相对湿度: %
荷载
工况
时刻:
时刻:
时刻:
时刻:
工况:
工况:
工况:
工况:
测点编号
读数
应变
读数
应变
读数
应变
读数
应变
测点
示意图
校核: 记录: 计算: 测量
桥梁静载试验挠度记录表(百分表)
记录编号:第 页共 页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检测标准
仪器设备
委托日期
检测日期
委托单号
检测环境
温度: ℃ 相对湿度: %
荷载
工况
时刻:时刻:时刻:来自时刻:工况:工况:
工况:
工况:
测点编号
读数
挠度
读数
挠度
读数
挠度
读数
挠度
测点
示意图
校核: 记录: 计算: 测量
桥梁静载试验应变记录表(应变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