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房、水、路、电、讯)建设调查
关于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情况汇报
关于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特别组织了一次关于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调查目的和范围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本市房屋建筑与市政设施的基本情况,包括房屋建筑的数量、类型、质量,以及市政设施如道路、桥梁、供电系统、供水系统、排污系统等的现状。
二、调查方法和数据收集我们采用了两种调查方法,一种是实地调查,另一种是通过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收集。
实地调查我们选择了本市四个不同区域进行,涵盖了城区、郊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我们先派出调查员实地考察,然后再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交流,收集所需数据。
三、房屋建筑情况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我们对房屋建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
首先是房屋建筑的数量和类型。
根据数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居民住宅建筑约20万座,商业及办公设施约5万座,工业建筑约2万座。
根据实地调查,房屋建筑主要集中在城区,郊区和农村地区数量相对较少。
其次是房屋建筑的质量情况。
我们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大部分房屋建筑质量较好,符合相关安全和环保标准。
然而,也存在部分老旧房屋质量较低的问题,这些房屋需要加强维修和更新。
四、市政设施调查关于市政设施的情况,我们主要调查了道路、桥梁、供电系统、供水系统和排污系统等设施的情况。
据市交通局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市共有城市道路总长度约2000公里,城市桥梁总数约150座。
大部分道路和桥梁在正常使用范围内,但也发现一些存在病害、损坏等问题的设施需要及时维修。
供电系统的调查显示,我市综合用电负荷日渐增加,但供电设备和线路负荷能力有限,部分区域存在用电不稳定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配电设施的建设。
供水系统方面,扩大供水范围和提高供水水质一直是我市关注的焦点,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供水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排污系统的调查显示,我市的排污系统设施较为完善,但部分工业区排污设施存在处理不及时、负荷过大等问题,需要进行改善。
五、问题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我市的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在整体上较为完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乡村振兴现状调查报告(精选5篇)
乡村振兴现状调查报告乡村振兴现状调查报告(精选5篇)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有必要仔细地调查清楚,并且最后的结果会记录在调查报告中。
那么什么样的调查报告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现状调查报告(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xx年3月28日至4月18日,对石堆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四个城市”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石堆镇位于安丘市东部,面积67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1.06万户,人口3.9万,耕地面积6.4万亩。
今年以来,石堆镇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着力点,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为主线,加快推进“四个城市”建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基本情况(一)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资料。
全面摸清每个村底数,包括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村规民约制定、在外能人、矛盾纠纷、村霸村痞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四个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突出重点,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
一是产业兴旺方面。
开展“带富增收富民”活动。
1、培育一项致富产业。
各村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确定一项或多村确定一项能够有带动性的增收产业项目,增加群众收入。
2、培训一套致富技能。
通过外出参观学习、举办种养业、务工知识等培训班,确保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培训达到90%以上,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
各村帮助留守人员联系工艺品加工、农产品粗加工等项目,最大可能的增加家庭收入。
3、探索一条融资渠道。
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金融信贷单位,对有意向发展项目缺少资金的家庭,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复退军人、回乡创业大学生创办项目,帮助落实贷款方案,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服务。
二是生态宜居方面。
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活动。
1、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和卫生整治,通过落实门前三包,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环境的意识,确保村庄环境卫生长期清洁。
农村基础设施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为响应马克思学院的号召,积极参加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自己家乡和周围邻乡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暑假期间,我在村领导的帮助下对自己家乡的住房状况、水利设施、公路交通、供电方面展开了调查,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更好的了解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发展思路。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调查目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
为了全面了解我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我利用假期在村领导的帮助下,对我村进行了此次调查。
调查时间:2014.8.15——2014.8.25调查地点:湘潭县梅市村调查方法:1:在村领导,村民的帮助下了解基础设施建设2:分析调查数据,完成调查报告一、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背景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村干部有效领导下,我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基础建设得到很大改善,为我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住房情况农村住房情况整体上得到了改善。
多数农村居民的住房很早就实现了土砖房到楼房的转变。
农村居民里约有80%的百姓住进了旧房翻新,新基建房的平房或楼房,有将近30%的农民在原有房屋的基础上新加建了楼房。
每户农民住房占地面积约是200——300平方米之间。
各家的房屋外观以及屋内设计都差不多,外观是传统的平顶房或者尖顶方,大多盖两层;屋内大多为一个主客厅以及客厅两侧附带的两个卧室,然后在另一个卧室同侧再建一个厨房,有些还会再加一个农家小院,我家的住房同样是这种风格。
有部分农村居民也在自家辟设了卫生间、洗澡间、车库等。
除此之外,屋内的设施方面也有着很大的改变,如有些村民家中有沼气池、电话和彩电几乎家家具备,有些富裕点的村民家中还备有太阳能、电脑、空调、冰箱等较贵的电器。
这些变化都标志着农村住房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好。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
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农村发展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XX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文要求,我局牵头组织了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于XX年3月12日开始,对我县XX年末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
具体做法一是由职能部门综合分析提供XX 年末我县相关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二是由各乡镇在本乡镇的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本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材料提供给我局参考,三是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去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及建议。
在此基础上,调研组综合总结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我县所面临的形势,讨论提出了部分关于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XX年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1、交通方面。
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86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0.85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总数统计为61公里/万人。
其中一级公路7公里占0.36 %,二级公路36公里2%,三级公路34公里占1.8%,四级公路587公里占31.45%,等外级公路1293 公里占69.25%。
其中有油路140公里,水泥路48公里,弹石路579公里,实现60%的乡镇通油路,98%的行政村通弹石路,93%的自然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65%的村民委员会开通公交车。
全县境内“三横三纵”的公路主骨架和“连县、连乡、连村、连景”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农田水利方面。
全县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64座,小库塘2316件,水窖3.6万个,抽水站141座,机井155眼;“三面光”沟渠640多公里,占全县引水沟渠总长的35%,整修加固河堤14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2.7平方公里。
入户调研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调研背景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某地区的居民生活状况、需求及存在问题,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水平,我们于2023年3月至4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入户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覆盖了该地区5个乡镇的1000户家庭,旨在全面收集居民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1. 居民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成员构成、年龄、职业、收入等基本信息。
2. 住房条件:调查居民的住房面积、设施配套、居住环境等。
3. 教育状况:了解居民子女受教育情况,包括入学率、学习成绩等。
4. 医疗保障:调查居民参加医疗保险情况、就医难易程度等。
5. 就业状况:了解居民就业情况,包括就业率、行业分布等。
6. 生活质量:调查居民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包括饮食、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方面。
三、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1000户家庭进行入户问卷调查。
2. 访谈:选取部分家庭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具体情况。
3. 实地考察:对部分居民小区、学校、医院等进行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
四、调研结果1. 居民基本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该地区居民以农业人口为主,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家庭收入水平不高。
2. 住房条件:大部分居民居住条件较好,但仍有部分居民居住在老旧房屋中,设施配套不齐全。
3. 教育状况:居民子女入学率较高,但学习成绩普遍一般。
4. 医疗保障:大部分居民参加了医疗保险,但部分居民反映就医难、医疗费用高。
5. 就业状况:居民就业率较高,但就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就业压力大。
6. 生活质量:居民对生活满意度较高,但饮食、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五、存在问题1. 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业收入不稳定,导致居民生活困难。
2. 教育、医疗资源不足:部分学校、医院设施陈旧,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3. 就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就业压力大,居民就业困难。
4. 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地区交通不便,居民出行困难。
六、建议1. 加大扶贫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社会调查参考选题
(以下题目均属于第一大项民生调研类,仅供参考,可从八项专题中任选主题,题目自拟)
附件一:“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
社会调查参考选题
1、基层建设年活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效果调查与分析
2、我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机制建设
3、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
4、我省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5、农村基础设施(房、水、路、电、讯)建设调查
6、农村公共事业(科、教、文、卫、保)发展调查
7、村庄建设规划效果调查
8、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
9、我省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比调查
10、基层干部群众对新民居建设意愿调查
11、“幸福乡村计划”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12、开展新农村建设主要途径与方式
13、农民收入构成分析
14、农民增收途径调查与分析
15、农民生活费用支出情况
16、农村种粮大户收益情况与分析
17、农户小额贷款使用及效益分析
18、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调查
19、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调查
20、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
21、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情况调查
2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查
23、环京津贫困地区如何借势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24、环京津贫困地区如何瞄准京津大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
25、如何多渠道破解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资金制约瓶颈
26、如何进一步加快我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发展
27、如何发挥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更好地为贫困村加快发展服务
28、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绿色经济,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29、如何建设幸福乡村,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
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美丽乡村建设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根据XX工作要点安排,州人大常委会组成以XX副主任为组长的调查组,于XX年XX至XX月深入全州XX县市,对全州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情况调查。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州先后开展了“集中整治村屯环境”“村屯环境提升”“创建美丽乡村”等活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生活条件以及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民生福祉均得到明显提升和改善。
全州已累计创建州级魅力乡村XX个、标兵村XX个,合计占全州行政村的xx%O全州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XX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XX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XX个、XX省最美乡村XX个。
(一)强化项目引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
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自XX年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来,全州完成农村公路建设XX. XX公里、治理隐患里程XX. XX公里、危桥改造XX座,完成总投资XX. XX亿元。
养护农村公路XX. XX万延米,全州农村道路实现村村通, 屯屯通达到XX%)以上。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XX年以来,全州累计投入资金XX. XX亿元,建设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XX处。
解决了XX. XX万农村居民、农林场和农村学校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全州自来水普及率达到XX. XX%。
自XX 年全省推进省级新农村重点建设以来,全州XX个村被列为省级重点村,获得省级重点村项目资金xx∙ XX亿元,开展农村围墙、边沟、房屋等基础设施维修和改造,提升了村容村貌。
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XX年以来,全州农村危房改造共计完成XX户,户均改造补贴XX元,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民住房条件。
目前全州共有农村危房存量XX户,今年全州农村危房改造任务XX户,已开工XX户。
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建设。
全州有XX个县(市)获批“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村、镇电商服务站点XX余个,有XX个镇、XX个村获得省级电商示范镇、示范村,全外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关于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篇一: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1、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太少,渠道不畅。
农村税改后,取消了农村教育税附加,再加上实行标准太低的“一费制”以来,学生收费和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均没有设置教学设施装备专项经费,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能力。
2、农村远程教育进展缓慢,小学英语开课率一片空白。
全区农村初中虽然大部分已经装备了电脑,但农村小学装备电脑的极少,且农村学校专业的计算机老师寥寥无几,不能让其发挥本身应有的作用。
农村小学英语没有开课的达到9xxxx以上,且严重缺乏英语教师。
篇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为了全面了解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求对策,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意见,我利用假期时间,在村领导的帮助下对我村的住房状况、水利设施、公路交通、供电、通讯和卫生、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等情况开展了调查,同时,我也走访了一部分村民,对村民提出的意见,问题认真统计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形成了调查报告。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一)、农村住房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村里住房面貌出现了历史性改变,绝大多数村民都住上了新房。
村民的住房很早就基本实现了土坯变砖瓦、砖房变平房、平方变楼房的新面貌。
村民里约有95%以上的百姓住进了旧房翻新,新基建房的平房或楼房,有将近40%的村民住进了自己新盖的楼房,村里的住房设计模式也越来越向城市居民住房靠近,大多数村民也在自家辟设了卫生间、洗澡间等。
农民的住房条件还有其他方面很大的变化,空调、冰箱、洗衣机和彩色电视机再也不是有钱人的专利,村里80%的人家也都购买了这些家用电器,村里住房情况展现了明显的改善变化。
(二)、水利设施水是生命之源,对农民百姓来说,水有两大重要用处:一是灌溉;二是饮用。
1、农田水利本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几乎为零,因为灌溉用的水渠和水井都是六七十年代修的,现今早已不用了,而村民种植粮食基本靠天吃饭。
新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新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摘要: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我们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
当国人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无论阶级关系如何变化,农民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生产力。
而在新时期的中国,对农民重视就是对国家重视,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自党的17大召开以来,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关键词:新农村沙上发展成就一、“新农村”的概念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小康社会"新农村"的范畴。
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息息相关。
二、“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新房舍”要求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
“新设施”要求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
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这是新农村的重要硬件,往往成为制约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瓶颈。
“新环境”要求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
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都应按卫生标准进行建设和规划。
“新农民”要求即“四有公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
“新风尚”要求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实践时间及地点时间:20xx年10月2日地点:赣榆县金山镇沙上村四、实践内容时隔几个月我又回到了我的老家,我的老家是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县的一个小农村,响应我们县争创“百强”县的,我们县由于靠海,渔业发展的比较好,另外招商引资,吸引大量企业来此建厂,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也顺利的进入百强县,由于本着目的而来,以前经常在外面上学,没有多少注意,这次回来发现从我一出生住的那个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衡阳县马山村农村住房调查报告
马山村村民住房情况调查报告为了加强对农村基本情况的了解,更好的为下一步衡阳县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的工作服务,在领导的指示下我们开展本次下乡调研的工作。
调查采用实地观察走访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调查的重点是村民住房的建设情况。
1、村落概况马山村位于衡阳县渣江镇凌家町,距渣江镇约2km左右。
全村现有村民小组12个、住户439户、村民1749人、耕地1149亩。
境内有渣江到盐田的公路过境。
马山村内9个村民小组由凌姓村民组成、2个由陈姓村民组成、1个由黄姓村民组成是典型的由血缘关系组成的中国农村聚落。
相传凌姓在清康熙年间从江西迁来此地现在已传20多代。
村民的收入来源以传统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大约90%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近些年来渐有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回巢的现象。
全村有小学一所有学生230人校区占地面积1800㎡,村民活动中心一所占地约300㎡,村卫生室一个。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村9个村民小组通了水泥路,6个村民小组用上了自来水。
06年全村完成了土地整改和水利改造。
2、调查情况(1)村民建设用地分布情况马山村12个村民小组呈现沿马路和依山而见的分布态势,其中黄屋、一陈、弯塘、战楼、书房堂、种子、八曹七个村民小组沿渣江到盐田的公路分布建设,马头山、印山、岭上、伏波四个村民小组依山而建。
黄屋、一陈、二陈、弯塘、岭上组由于村民都想靠近公路建设,建设用地较为聚集。
总的来说马山村村民建设用地分布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形式。
情况分析: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现象主要原因有1、村落采用村民的小组的行政划分,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宅基地范围。
各个小组的居民基本上都在自己小组的宅基地上建房所以各个小组基本独立分布2、村民喜欢沿马路建设给自己带来方便为此脱离原来的老宅基地,造成局部聚集建房,据调查共有76栋房屋沿马路分布。
3、马山村坐落在平原上建设条件良好适应于集中建设,为了节约土地以及历史原因等多方面原因各个生产小组基本上是聚集建房。
关于全县村庄布局规划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村庄布局规划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关于全县村庄布局规划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的时间和更大的代价,影响了城镇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四)投融资渠道不畅,城镇建设缺乏持久动力。
由于我县财政仍是吃饭财政,一般情况下很难挤出资金用于城镇建设。
乡镇由于城镇建设普遍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如果没有好的项目支撑,“经营城镇”的投资回报率就很低,加上金融支持乡镇城镇建设的投入渠道不畅,利用社会资本投入乡镇城镇建设的吸引力不强,乡镇城镇建设面临资金“瓶颈”难题非常突出。
(五)规划滞后,行政执法难以到位。
由于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补充和更新不能满足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原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提高,其掌握的知识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城镇建设技术和理念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导致规划滞后,体系规划、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也还不能适应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使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存在建设牵着规划走,项目牵着规划走的现象。
(一)进一步理顺全县城镇管理体制。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强势推进城镇建设与管理、提升小城镇档次与品位、促进城镇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要健全完善全县城镇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真正把实施“小城镇、大战略”摆在突出位置,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城镇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建议县和各乡镇都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参与的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城镇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要把城镇建设工作列入县级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体系,作为年度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奖惩工作机制,实行奖优罚劣制度,充分调动领导干部抓好城镇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真正做到城镇建设工作年初有计划、有安排,年中有督促、有检查,年度有考核、有奖惩,以此推动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形成大气候、得到大发展。
回乡调研报告发现的问题
回乡调研报告发现的问题回乡调研报告发现的问题根据《关于开展机关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利用春节回乡时机开展调研活动,针对****县罗富乡黄江村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活情况、通讯和卫生、乡村清洁和绿化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状况汇报如下: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生活情况(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一是实现了公路村村通。
如今村里的泥路逐渐变成水泥路,改善了村民们交通不便利、雨天行走不安全等问题。
二是实现了每家每户通水通电。
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大功率电器和自来水,彻底摆脱了无水无电的落后境况。
三是实现了全民娱乐,全民运动。
村里增建篮球场及部分健身器材,村民们可在平时空闲之余娱乐健身。
(二)群众生活情况随着社会的进步,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每家每户都安装了户户通卫星电视,能够与外界接轨,接收各地电视台,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
2、大家电拥有率、家用车辆购置率达到70%。
如今村里拥有冰箱、洗衣机、农用车辆的家庭越来越多,50%的家庭拥有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更有2%的家庭已经拥有了小面包车。
3、沼气池是我村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重大标志。
由原来的粪池改进为沼气池,不仅减少了用电烧柴等资源,还能通过化粪池解决腐烂作物以及牲口排泄物无处安置的问题,改善周边环境,由杂、乱、脏变成了齐、净、美,渐渐与新时代新农村接轨。
4、全年人均生活性支出相较于前几年有了一定的改善。
一是基本生活支出由原来的1000元增加到了XX元。
二是教育支出由原来的4000元降低到XX元,因为有了小学、初中全免学杂费的政策,村里不仅实现了适学儿童全部上学,更减轻了村民的负担。
三是医疗卫生支出由原来XX元降低到1000元,随着农村医保的普及,减少了村民们了高昂的医疗费,进一步降低了农村生病死亡率。
四是社会保险支出由无到有,使农村建设有了质的飞越。
农村建房调研报告
农村建房调研报告农村建房调研报告1近年来,随着我县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但是,在不断高涨的农村建房热潮中,农民个人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着“不批就建,少批多建,无序乱建”等现象,既违反集约节约用地政策,对耕地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也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农民建房用地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土地利用效益低下。
据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县农村居民点用地20764公顷,按农村人口76万人计算,人均占地面积273平方米,远远高出国家规定的农村村镇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上限标准。
主要表现为:单户用地面积较大,通常户与户之间都会留有巨大的间隙,并且前有禾场后有庭院,以及人为形成的湾子林,破坏和浪费了大量耕地;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建新不拆旧、农村人口进城不归还宅基地等,造成相当数量的农村住宅和宅基地闲置荒废;公路沿线建房盛行,但受公路控制红线的约束,房屋与公路之间的土地基本闲置或低效利用。
齐,乱建乱占现象严重,村容村貌较差,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也不利于基础设施配套,这些都与新农村各项建设要求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村庄规划的落实。
(三)违建现象非常普遍。
年以前,全县90%以上的农户都在新建住房前,到国土部门履行了申报审批程序,建房用地秩序较好。
但自XX年以来,由于税费改革取消了土地管理费,加之土地二轮延包实行长久不变政策,农民以为个人建房不收费,并且是在私有土地上建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建设,主动办理申报审批手续的农户数量也因此急剧下降。
年起,每年办理建房报批手续的农户不到500户,违法建房已成普遍现象。
(四)隐形市场极其活跃。
在城市和集镇规划区、城郊结合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受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房价高企的影响,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往往不顾土地管理相关法律规定,在社会资金的加入下,采取对手成交、以租代征等方式变相交易集体土地,并非法在集体土地上进行小产权房地产开发,致使大量耕地被占用,扰乱了正常的城区建设用地和房地产秩序,造成了巨额土地收益流失。
农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范例五篇
农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范例五篇为构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动促机制,引导刚大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促进经济发展,培养民族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用所学的知识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贡献力量,所以我们学校特别给我们一个月的时间来投入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农民的生活。
当我听到学校让我们参加社会实践时,我的心碰碰直跳,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当我看到实践要求时让我们深入的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时,我心里平静了许多,因为我也是农民,我的家就在一个村庄。
这是我第在我们开始实践的前一天晚上,我家早早的吃过晚饭,我就问了问爸爸妈妈我们村以前是什么样子我家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以前爸爸妈妈只说过我们小时候佳丽很困难,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
爸爸说现在因为省事发展的需要把我们的房子给拆了,把我们村的地买了,我们才住着市委规划的三层楼房,家里什么都不缺。
你们小的时候,我们村里大多数都是三角形的瓦房,房子的底层是石子,1米以上都是土砖盖的房子。
少数家里是用砖头盖的一层平房。
那时我们家里只有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家里看每天的收入,多的话过年还能吃上肉,少的话过年都不能吃肉。
家里每天的吃饭特别有规律,今天大米、明天面条、偶尔会吃一次饺子。
家里也从不买菜,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妈妈说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算可以了,能一直上到大学,不象我们初中毕业就得在家种地,你们也不用种地了。
只要专心上学就行了。
听到这些心里酸酸的,这些我都不记得了!晚上一直都在想这些事情,一直到实践结束。
我们用了10天时间调查了10户村民的生活状况,有的家庭一直生活的还可以。
以前住着一层平方,有电视,洗衣机,想什么时候吃点肉就买点,还能每个季节都买件衣服,现在住着市委规划的三层楼房,家里有冰箱,空调电脑什么都有。
可是有的家庭,一直就很困难,以前住着瓦房,就连过年也吃不上肉,衣服也舍不得买一件,破了就补补,现在生活好了,家用电器几乎都有了,想吃什么也能买点。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和各级政府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工作的重点,摆上了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
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围绕着生产发展、生活宽余、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在全县范围内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活动。
一、我县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和全国、全省、全市其他地方一样,我县的新农村建设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受历史条件和环境因素制约,村庄规划改造难度大。
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庄规划晚。
截止到20xx年,全县333个行政村只有173个村有规划。
我县的大多数村存在的房屋建设标准高矮、宽窄、方向不一,宅基地乱占,街道不整齐,甚至没有一条象样的街道等等,都是因为缺少规划或者不按规划建设造成的。
二是村庄建设不按规划执行。
即使有了村庄规划,但规划型同虚设、不按规划建设的村庄非常普遍,任意占宅基,想在那里盖就在那里盖,想盖多大就盖多大,想盖多高就盖多高,还有多占宅基地的问题等,严重影响了村庄的面貌。
三是人口流动造成村内闲置房。
有些家庭,人员长期在外居住,或打工、或经商、或种地,房屋及院子长期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房屋、院墙破旧。
四是一些传统的不良生活方式造成了房前屋后、房内房外脏、乱、差。
五是房台村人均住房面积小。
我县沿黄河大堤的房台村,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治理黄河而由国家投资集中搬迁建设的,已经有三十年左右的历史,房屋破旧、面积窄小,已经非常不适合现在的生活需求。
据了解,这些房台村每户院落的面积是160平米,正房面积只有51个平方。
这样的村在我县所占的比例很大,全市共有5万左右的人口,我县就占了56个村、8421户的3.5万人,房台村人口数占了我县农村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
六是村庄小而分散。
全县333个行政村中,100户以下的村有125个,其中最小的村仅有49口人。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一:农村调查报告范文农村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农村出生的孩子,我对现在农村发生的变化感到非常高兴,当然农村的发展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
我从我寒假在家里的调查以及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所看所见全面的分析一下我所了解的农村。
自从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实施以来,农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
但是农业并没有摆脱为别的行业服务的地位,农业创造的财富无情的转移到别的行业,这和别的国家争相补贴农业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十年来农村的变化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我就农村的经济,教育,卫生保健,治安,信息化的调查大概谈一下我的看法。
农村变化最大的应该是房子,从小的时候的土坯房到平房,到现在二层的楼房,但是人们的收入并没有实质上的增加,我大概调查了一下,在我们那里,现在一般的家里都是三口人,每家有四五亩的地,每年种地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钱,这里面有农民买种子(大约要一两百元)和买化肥(也要一两百元)的钱,还有自己亲自劳作,节省了耕地和丰收的花费,所以如果一普通农家只种地的话,除去日常的生活花费将所剩无几,所以我们那里的农民一般都要去干零时工。
在20xx 年后,突然流行了外出打工,这是中国的大势所趋,沿海的发展给大量的农民工提供了打工的机会。
现在我们村子只要有一定劳动力的人都在外打工了,虽然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和中国经济总体水平相比,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有的家里只有丈夫在外打工,每年能够带回五六千的收入,多点的七八千元的收入,家里的收入也就是自给自足,也就是现在每个家庭平均每年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但是每个家庭都有孩子,每个父母都要赚钱为孩子盖房子,现在农村一般都盖的是两层的楼房,如果不盖的话,自己的孩子将很难找到老婆,而且会被人耻笑,而盖一个二层的楼房一般都在两三万,所以丈夫辛辛苦苦储存的钱也就是为给孩子上学的费用,以及将来孩子长大了,给孩子盖房子。
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也就陷入了这样一个循环,父母储存的钱给孩子盖了房子,孩子又要养活自己的父母,又要储存钱为了自己的孩子,这里面不能发生任何的以外,包括家人得了什么重病。
农村基础设施(房、水、路、电、讯)建设调查
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一、落后的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兴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更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一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一些地区的农民想要发展蔬菜种植,但是受条件的制约,无法解决水的问题。
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一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设施不配套,效益衰减。
2.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依然落后。
一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
60%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90%的村庄没有消防设施,垃圾随处丢放。
二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容乐观。
有的水质严重影响农民的健康,偏僻村庄饮水更为困难,无水可饮。
由于经济的困难,自来水无法普及。
3.农村经济服务设施亟待健全。
一是农村道路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低,覆盖能力和技术状况都面临相当大的压力,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很多农村公路晴通雨阻,抗灾能力低,路况差,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
二是农产品安全生产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不强。
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一项惠及10亿农民的伟业,也是一项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系统性强、投资量大、持续期长的宏大工程。
组织实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有政治热情、政治责任心,而且要有长期进行的决心和恒心。
当前,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很高,一些地区通过试点,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需要明确思路,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注重长效,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农户安全隐患排查方案(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但同时也伴随着诸多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农户安全隐患排查方案。
二、排查目的1.全面掌握农户安全隐患情况,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2.提高农户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3.完善农村安全监管体系,保障农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排查范围1.农村住宅、仓储、厂房等建筑物;2.农村用电、用气、用火等设施;3.农村道路、桥梁、涵洞等基础设施;4.农村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设备等生产设备;5.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环保设施。
四、排查内容1.建筑物安全隐患:检查房屋结构、地基、墙体、屋顶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墙体裂缝、地基下沉、屋顶漏雨等;2.用电安全隐患:检查用电线路、插座、开关等是否存在老化、破损、短路等问题,以及用电负荷是否超负荷;3.用气安全隐患:检查燃气管道、阀门、炉具等是否存在泄漏、老化、破损等问题;4.用火安全隐患:检查厨房、炉灶、火炕等用火设备是否存在火灾隐患,以及烟道、通风设备是否畅通;5.农村道路、桥梁、涵洞等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检查道路路面、桥梁结构、涵洞排水等情况,确保道路安全畅通;6.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设备等生产设备安全隐患:检查设备是否存在漏电、漏油、漏气等问题,以及操作规程是否落实;7.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环保设施安全隐患:检查设施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泄漏、堵塞等问题。
五、排查方法1.实地勘察:对排查范围内的农户进行实地勘察,发现安全隐患;2.查阅资料:查阅相关档案、资料,了解农户安全隐患情况;3.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户对安全隐患的认知程度和防范措施;4.专家咨询: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排查结果进行评估,提出整改建议。
六、排查步骤1.宣传发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户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提高农户参与度;2.组织培训:对排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排查工作规范、有序;3.制定方案:根据排查范围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排查方案;4.实地排查:按照排查方案,对农户进行实地排查;5.汇总分析:对排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排查报告;6.整改落实: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7.跟踪复查: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确保整改到位。
农村三面五清工程方案
农村三面五清工程方案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农村三面五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指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村房屋的质量和设施的完善度。
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体还存在着居民生活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生活垃圾不易处理等问题,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提高农村住房的质量和设施的完善度。
要加大对农村住房的改造升级力度,对老旧农居和危旧房屋进行修缮和改造,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住房条件。
同时,加强对农村住房设施的配套,完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便利度。
(二)加强农村经济住房建设。
要加强对农村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管理,引导农村居民自主购买和使用适合自身经济条件和实际需要的住房,提高农村住房的普惠性和适用性。
(三)推进特色乡村建设。
要根据不同地域和特色,推进有机农田、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特色乡村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宜居乡村。
(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畅通。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三面五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指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有效治理,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水平,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
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依然存在着设施不全、运行不正常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要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倡导和鼓励农村居民自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普及和覆盖率。
同时,加强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效果达标。
(二)推广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
要加强对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设施的推广应用,引导农村居民将生活污水转化为资源,用于农田灌溉、园林绿化等用途,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关于马街镇唐家村委会的调查报告
关于马街镇唐家村委会新农村建设的调查2008春农村行政管理何文生 0853004401681一、调查目的: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少数民族村的建设与发展情况,了解农村少数民族村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调查内容:调查唐家村委会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三、调查方法:实地走访、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四、调查对象:南华县马街镇唐家村委会五、调查综述:实地走访了解当地村委会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因素。
(一)、唐家村委会村情概况唐家村委会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的少数民族高寒贫瘠山区,全村国土面积3175万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小组,村民主要分布在13处。
全村有411户人家,人口合计1759人,村民以彝族为主,其中彝族1584人,占总人口的90%,汉族175人;仅占总人口的10%,劳动力1204人,从事第一产业的约为700人。
全村耕地面积1638.00亩(田475亩,地1163.00亩),村子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180.93亩。
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林地面积390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10.00亩;主要种植核桃;2003年底,全村通往镇上的道路基本修整疏通。
2007年底,终于实现了全村通电。
到目前为止,全村基本实现了水、电、路通,电视、电话进村,移动电话覆盖率为79%,全村拥有拖拉机6辆,摩托车210辆。
全村93.11%的农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中,仅有一户住砖瓦混合结构住房,有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
2008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45.7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31.11万元,畜牧业收入85.35万元,渔业收入19.18万元,林业收入30.67万元;第二、第三产业收入258.04万元,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2人。
另外每年的七至九月,村民都会集中到山林里采集野生菌,出售野生菌所得收入在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农民人均年收入2108.00元。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95人,占人口总数的5.4%;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的1723人,参合率98%;享受低保35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基础设施(房、水、路、电、讯)建设调查
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一、落后的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兴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更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一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一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设施不配套,效益衰减。
目前,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46%,机电排灌面积不足30%,农业灌溉用水平均利用系数只有0.45。
二是耕地数量在逐年减少的同时,质量下降。
农户经营规模小,地块细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0%以上。
三是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集成度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只有48%,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一80%的平均水平。
2.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依然落后。
一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
我国目前有40%的村庄没有集中供水,60%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90%的村庄没有消防设施,垃圾随处丢放。
二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容乐观。
以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饮水安全的指标衡量,全国还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
三是农民生活燃料结构不合理。
在农村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秸秆占30%,薪柴占25%,两者合计比例高达55%,一直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活燃料的主体,而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还非常低。
我国年产农作物秸杆62亿吨,其中有35%约22亿吨剩余秸杆未被利用,开发前景广阔。
3.农村经济服务设施亟待健全。
一是农村道路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低,覆盖能力和技术状况都面临相当大的压力,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很多农村公路晴通雨阻,抗灾能力低,路况差,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
二是农产品安全生产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不强。
近5年来,全国粮食作物遭受自然灾害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9%、23%和6%,年均造成粮食损失250亿公斤左右。
三是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还用不上电。
目前农村电力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还相当突出,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还比较薄弱,全国还有约2000万农村人口用不上电。
四是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
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尚不能为广大农村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农村显得无可奈何。
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一项惠及10亿农民的伟业,也是一项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系统性强、投资量大、持续期长的宏大工程。
组织实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有政治热情、政治责任心,而且要有长期进行的决心和恒心。
当前,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很高,一些地区通过试点,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但是,个别地区也出现了盲目跟风、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盆景工程等一些苗头性问题,值得警惕。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需要明确思路,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注重长效,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1.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发挥规划的统筹约束作用。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
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应如此。
规划搞不好,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这方面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中央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抓紧制订和完善带有全局指导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和专项规划。
各省(区、市)要结合组织实施中央规划,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研究提出本地区未来一个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加以推进。
特别要加强对县乡两级工作的指导,确保各项建设规划落到实处。
编制规划要有前瞻性,以适应未来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同时又要从现实物质条件出发,防止过分超前、脱离实际。
要加强各有关专项规划的相互衔接,防止单打一,避免一些工作的重复、浪费。
2.尊重民意因地制宜,激发农民参与的内在动力。
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亿万农民既是受益主体,又是建设的主力军。
应当尽可能地寻求到国家明确支持,综合财力、技术条件可行,农民愿望强烈、能力许可这样一个结合点。
为此,要广泛听取民意,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
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组织和引导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自然资源状况、地形地貌不同,山区、丘陵、平原都有;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优先顺序、建设标准肯定也不相同,必须因地制宜。
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把国家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
政府不能包揽一切,只能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在重点项目上,发挥引导作用。
3.明确职责积极推进,精心组织有效实施。
职责划分主要是明确划分政府、乡村组织、政府职能部门与科研机构的职责。
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得不好,就会形成各方喊起来重要、落实起来却谁都不负责的尴尬局面。
政府的职责主要是搞好规划、制定政策,抓好试点示范,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宏观指导与管理。
政府要把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有明确的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并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对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和政策问题要认真、及时地加以解决,并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依法提供保护、鼓励和支持。
要在搞好试点示范、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不能搞运动。
要尊重农村意愿,按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切不可背离农民意愿,做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
村级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前提下,组织好实施工作;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科研机构则应对规划和建设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围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形成一批先进、实用、经济、受农民欢迎的新技术,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4.从实际出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背景下,一定会在短期内得到各方面极大的重视,也一定会得到切实的实施。
但如何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则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现在所说的在集体化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农村基础设施的功能丧失殆尽就是最好的反证。
建立新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主要是解决谁投资、谁管理的问题。
说到底也就是要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主体到位问题。
只有主体到位,才有可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要制定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让投资者放胆投资、放心受益、放手管理。
因此,特别要重视对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的改革,在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向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时,要建立明确的产权归属制度,确保谁投资谁受益。
就是那些完全由政府或村集体投资形成的设施,也要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切实解决主体缺位问题。
当然还要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设置一些现代技术方法,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投资主体能够较稳定地、合法地获得应有受益。
最重要的是,要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并能真正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他们是基础设施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