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接地标准课件

合集下载

矿井供电三大保护PPT课件

矿井供电三大保护PPT课件


IZ≤Ie

• 式中:IZ、Ie的含义同公式⑶。
• 2)按第1条规定选择出来的整定值,还应用两相短路电流值进 行校验,应符合公式⑹的要求:
• •
式中:
I
(2) /IZ ≥1.5

d----被保护电缆干线或支线距变压器最远点

的两相短路电流值,A。
• Iz----过流保护装置的电流整定值,A。
• 1.5-• 式中:Iz ----电子保护器的过流整定值,取电机额定电 流近似值,A。
• Ie ----电动机的额定电流,A。
• 当运行中电流超过Iz值时,即视为过载,电子保护器延 时动作;当运行中电流达到Iz值的8倍及以上时,即视 为短路,电子保护器瞬时动作。
第一节 过电流保护
• ②对保护电缆支线的装置按公式⑽选择:
• ①对保护电缆干线的装置,按公式⑼选择:
• •
I 式中:
RIR1.-8-I~-Q-C2熔.5 体 I额e 定电流,⑼A。

IQC、∑Ie----含义同公式⑶。

1.8~2.5----当容量最大的电动机起动时,保证熔体不
熔化系数。对不经常启动和轻载起动的可取2.5;对于频繁起动和
带负载起动的则可取 1.8~2。
线直接短接形成回路。这时电流很大,可达额 定电流的几倍、几十倍,甚至更大,其危害是 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烧毁电气设备,引起火灾 或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短路电流还会产 生很大的电动力,使电气设备遭到机械损坏, 也会引起电网电压急剧下降,影响电网中的其 他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短路的主要原因 是绝缘受到破坏,因而应加强对电气设备和电 缆绝缘的维护和检查,并设置短路保护装置。
第一节 过电流保护

矿井供电保护接地课件

矿井供电保护接地课件
在井下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系统 中,用导体把电气设备中所有正常不 带电金属外壳、构架与埋在地下的接 地极连接起来,称为保护接地。
电气设备无保护接地时(见下图),
无保护接地时人体触电示意图
人体触电的分析
当人身触及一相绝缘损坏而带电 的设备时,电流几乎全部通过人身 而入地,其触电电流的回路如图中所 标。人身触电电流的大小,取决于 电网的电压值、电网对地的电容值 和绝缘电阻值。可以通过下式来分 析:
井下保护接地系统
• 井下各个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铠装电缆 的钢带(或钢丝)和铅包,均应通过单独 的连接导线与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连 接。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均应采用断面不 小于50mm2的镀锌扁钢(或镀锌铁线) 或断面不小于25mm2的裸铜线。对于移 动式电气设备,应用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 进行连接,并要求每台移动式电气设备与 总接地网或局部接地极之间的接地电阻, 不得超过1欧。
井下保护接地系统
形成接地不仅降低了接地电阻,而且也能防止 不同电气设备,不同相同时碰外壳带来的危害。
井下保护接地网包括:主接地极、局部接地极、 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接地导线和连接导线等。
此外,与漏电保护装置配合用的电缆屏蔽层,也 应可靠接地。低于或等于127伏的电气设备的接地 导线和连接导线,可采用断面不小于6mm2的裸铜 线。
局部接地极
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 的透孔,并全部垂直埋入底板;也可以用 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的2根钢 管制成,每根管上应钻10个直径不小于 5mm的透孔,2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 并联后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便于往 里灌盐水,以降低接地电阻值。局部接地 极接地引线应采用断面不小50mm2的镀 锌铁线或25mm2的裸铜线。

接地装置标准化设计PPT课件

接地装置标准化设计PPT课件

料,可以采取改善土壤电导率的措施,在接地体周围土壤中填
充电导率高的物质或在接地体周围填充一层降阻剂(含有水和
强介质的固化树脂)等,以降低接地电阻值。接地体流入雷电
流时,由于雷电流幅值很大,接地体上的电位很高,在接地体
周围的土壤中会产生强烈的火花放电,土壤电导率相应增大,
相当于降低了散流电阻。
.
7
二、 接地电阻的基本概念
➢ 保护接地:也称安全接地,是为了人身安全而设置的接地,
即电气设备外壳(包括电缆皮)必须接地,以防外壳带电危及人 身安全。
.
4
一、 接地的作用
➢ 跨步电位差:
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地面上水平距离为 0.8m的两点间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位差。接装置外的地面上 水平距离0.8m处对接地装置边缘接地极的电位差,称为最大跨 步电位差。
➢ 接地点处的电位Um与接地电流I的比值定义为该点的接地电阻R ,R=Um/I。当接地电流为定值时,接地电阻愈小,则电位Um愈 低,反之则愈高。接地电阻主要取决于接地装置的结构、尺寸 、埋入地下的深度及当地的土壤电阻率。因金属接地体的电阻 率远小于土壤电阻率,故接地体本身的电阻在接地电阻中可以 忽略不计。
➢ 接触电位差:
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大地表面形成分布 电位,在地面上离杆塔水平距离0.8m处与杆塔离地面的垂直距 离1.8m处两点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位差。接地装置中心对 接地装置接地极的最大电位差,称为最大接触电位差。
.
5
二、 接地电阻的基本概念
➢ 接地电阻一般指接地体上的工频交流或直流电压与通过接地
接地装置标准化设计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2012年5月
.

矿井供电保护接地知识培训教材ppt

矿井供电保护接地知识培训教材ppt
禁止采用铝导体作为接地极、接地母线、辅助接
地母线、连接导线或接地导线。
1、主接地极
主接地极,一般设在主、副水仓或集水 井内,但必须各段一块。其面积应不小于 0.75m2,厚度用不小于5mm的钢板制成。 当矿井水为酸性时,还应加大其厚度或镀 耐酸金属或用耐腐蚀钢板。如果矿井水为 含酸性,应采用锅炉钢板作为接地极材料。 与主接地板相连的接地母线,采用截面不 小于100mm2镀锌扁钢或截面不小于 50mm2的裸铜线。
井下各个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铠装电 缆的钢带(或钢丝)和铅包,均应通过单 独的连接导线与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 连接。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均应采用断面 不小于50mm2的镀锌扁钢(或镀锌铁线) 或断面不小于25mm2的裸铜线。对于移动 式电气设备,应用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进 行连接,并要求每台移动式电气设备与总 接地网或局部接地极之间的接地电阻,不 得超过1欧。
2、局部接地极
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 的透孔,并全部垂直埋入底板;也可以用 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的2根钢 管制成,每根管上应钻10个直径不小于 5mm的透孔,2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 并联后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便于往 里灌盐水,以降低接地电阻值。局部接地 极接地引线应采用断面不小50mm2的镀 锌铁线或25mm2的裸铜线。
二、井下保护接地系统
形成接地不仅降低了接地电阻,而且也能防止 不同电气设备,不同相同时碰外壳带来的危害。
井下保护接地网包括:主接地极、局部接地极、 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接地导线和连接导线等。
此外,与漏电保护装置配合用的电缆屏蔽层,也 应可靠接地。低于或等于127伏的电气设备的接地 导线和连接导线,可采用断面不小于6mm2的裸铜 线。
保护接地的定义

接地技术-培训课件

接地技术-培训课件
名称参考电阻类别名称参考电阻率黑土田园土50泥水1520粘土60地下水2070砂质粘土100溪水50100黄土200河水30600多石土壤400其它混凝土在水中4050红色页岩粘土500混凝土在湿土中100200砂子1000混凝土在干土中5001300碎石砾石5000混凝土在干燥的大气中1200018000花岗岩200000捣碎的木炭40接地工程中常用的土壤分类工程分类电阻率?m常见区域低电阻率地带100土壤中含水充分的河口或者沿海的低地中电阻率地带1001000获得地下水不感到困难的内陆平原部分高电阻率地带1000较缺理
4、人体电阻。 一般情况下,若皮肤处于湿润状态,人体电阻变 化范围为1000Ω~1500Ω。
5、安全电压。 IEC标准:接触电压应小于50V,25V以上场合需 采取安全措施。 国家标准:没有高度危险的场合,65V。 有危险的场合,36V。 特别危险的场合,12V。
接地的基本原理

岩 石
砂子 碎石,砾石
花岗岩
1000 5000
200000
混凝土(在干土中) 混凝土(在干燥的大气中)
捣碎的木炭
500~1300
12000~ 18000 40
接地的基本原理
接地工程中常用的土壤分类
工程分类 电阻率Ω•m 常见区域 土壤中含水充分的河 口或者沿海的低地
低电阻率地带
ρ<100
中电阻率地带 高电阻率地带
发(变)电站 接地 电子设备接地 按接地的设施 与设备划分 高层建筑接地 …… 输电线路杆塔 接地
微波塔接地
接地的基本原理
三、地电阻率(土壤电阻率)
地电阻率是对地中各种物质其整体电阻率的一种统称, 它的变化范围很大。 地电阻率的测量与物质电阻率的测量不同,地电阻率 只能通过特殊的方法,如温纳四电极法来测量其视在电阻 率。 I 1 1

井下供电保护课件演示教学

井下供电保护课件演示教学

第一节 漏电保护
(3) 电缆与电气设备内部的相线绝缘老化、 损坏或连接不符合要求,造成接头松动脱落,使一 相火线触及金属外壳。
(4) 橡套电缆的连接不符合要求,出现“鸡 爪子”、“羊尾巴”和“明接头”。
(5) 用金属丝吊挂橡套电缆,使其嵌入绝缘 层内接触芯线。
第一节 漏电保护
(6) 接线时,将导电芯线与地线接错。 (7) 橡套电缆在运行中被炮崩或受挤压、碰 砸、过度弯曲等机械作用而使护套绝缘破损。 (8) 电缆因长期过度弯曲而产生裂口或缝隙, 运行中潮气或淋水侵入。 (9) 设备维修时,因停、送电操作错误、带 电作业或工作不慎,造成人身触及一相而漏电。
第二节 保护接地
一、 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作用 保护接地是指用导体把电气设备中所有正常情 况下不带电的外露金属部分,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 紧密连接起来。保护接地的作用体现在2个方面。
第二节 保护接地
1. 不安装保护接地时,如图6-1(a)所示,人若 触及带电的金属外壳,触电电流通过c相电源外壳 人体大地a、b两相对地的绝缘阻抗后,与a、b两 相构成回路。在该回路中,通过人体的电流较大, 可能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第一节 漏电保护
2.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
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一般采用零序电流方向式 保护原理,安装在变压器低压侧总馈电开关控制的 支路开关处。当支路开关控制的电网发生漏电故障 时,能够判断出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有选择地 发出故障信号并切断故障线路电源,而非故障部分 继续供电,起到有选择地切断漏电故障线路的作用。 这种保护装置缩小了停电范围,便于寻找漏电故障 点,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第一节 漏电保护
《煤矿安全规程》第457条规定:井下低压馈 电线上,必须装设检漏保护装置或有选择性的漏电 保护装置,保证自动切断漏电的馈电线路。每天必 须对低压检漏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1次跳闸试验。

煤矿电气安全知识PPT课件

煤矿电气安全知识PPT课件
电缆悬挂整齐,设备硐室清洁整齐。 四、三全
防护装置全,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 五、三坚持
坚持使用煤电钻、照明和信号综合保护装置,坚持使用 瓦斯电和风电闭锁。
第21页/共28页
复习题
1、矿井负荷是如何分级的?各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线路有何要求? 答:分为三级:
一类负荷:凡因停电会危及人身和矿井安全,并严重影响生产的 用电负荷叫一类负荷。 二类负荷:凡因停电能给生产造成大量损失的,如压风机、井底 车场、调度信号、采区变电所等用电都属二类负荷。 三类负荷:因停电对安全生产没有直接影响的用户。
第12页/共28页
井下保护接地网是利用供电的高、低压铠装电缆 的金属外皮和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把分布在井下中 央变电所、井底车场、运输大巷、采区变电所以及工 作面配电点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在电气上连接起来, 并与安设于井下中央变电所附近主、副水仓中的主接 地极、各配电点或电缆连接器的局部接地极、接地母 线、辅助接地母线、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连接起来组 成的。
对于一类用户应采用不同电源的两回路供电,当其中一个电源或 一条线路发生故障时,不影响另一电源继续各用户供电。 对于大 型煤矿的二类用户,一般采用两回路或环形供电,对于中小型煤 矿的二类用户一般采用一回路供电,但应有一定数量的变压器、 电缆等供电设备库存,以便及时更换。
对三类用户采用一回路供电,没有特殊的技术要求。
第16页/共28页
5、人员在设有架线的巷道内行走,携带较长金属工 具或金属材料等导电物体,触及电机车架线而发生触 电事故。 6、接近或触及刚停电但未放电的高压设备或高压电 缆。 二、预防触电事故的一般方法与措施: 1、防止人体接触或接近带电导体 2、对于人体经常触及的电气设备采用低电压,如照 明、手持式电气设备以及电话、信号装置的供电额定 电压,不超过127V远距离控制线路的额定电压,不超 过36V。

2024接地安全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2024接地安全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接地安全知识培训
GB 50169-20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097-2017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60-2008,2018修订《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GB 50074-2014 《石油库设计规范》
安装方法是将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分开进户,在保护零线上 再安装一个重复接地体。
(2)将变压器零线的一处或多处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的再次 连接(重复接地)
在 1 kV以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为确保接零 安全可靠,除在电源中性点进行工作接地外,还必须在中性线 的其他地方进行必要的重复接地。这些地方有:架空线路的干 线和分支线的终端及沿线每 1 km处;电缆或架空线路引入室 内或大型建筑物处 (但距接地点不超过 50 m者除外 );室内设 备接地时,应将中性线与设备的接地装置相连接。每一重复接 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均不应大于 10 Ω。
这次终于不要我们动手了, 车间主任从外边找来了专 业的静电跨接安装团队。 忙活了一个月的时间,把 这几千块法兰的静电跨接 做好了!然而费用不菲! 我们月底没钱喝酒,K歌 了,更没钱发奖金!
02
接地与安全知识
第一节 概述 主要内容:供配电系统的接地与安全
一 接地的概念 1 接地——就是把电气设备与电位参照点的地球作电气上 的连接使其保证有一个较低的电位。 2 接地装置——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的总称。
(4)重复接地对雷电流有分流作用,有利于限制雷击过电 压的产生和改善防雷性能。
3 NT—C—S系统 系统中有一部分中性线
和保护线是合一的。 兼有TN—C和TN—S的
特点。常用于TN—C的供 电方式。
图6 TN-C-S系统

接地保护精品PPT课件

接地保护精品PPT课件

TT系统保护原理: 当
电气设备绝缘损坏造成
一相碰壳,该相电源短
路,其短路电流使保护
设备动作,将故障设备
从电源切除,防止人身
触电。
R0
(a)
把电源碰壳,变成单相短路,使保护设四节 触电防护系统与技术
TT系统: 无接地保护时:I=U/(R0+Rr) 有接地保护时:
Ig=U/(R0+Rb) Ig为故障电流; Rb为接地保护电阻; R0为中性电接地电阻; 如果相电压为220V,RbR0 均取4Ω,则流过人体 的电流为27.5mA, 低于30mA的安全工频电流值。
第四节 触电防护系统与技术
1)工作接地:在正常或者事故的情况下,未来保证电 气设备可靠运行,必须在电力系统中某点(例如:变 压器的中性点)与地进行金属性连接,这称为工作接 地。例如:电力系统正常运行需要接地(如电源中性 点接地)。它可以在工作或者事故情况下,保证电气 设备可靠地运行,降低人体的接触电压,迅速切断故 障设备,降低了电气设备和配电线路对绝缘的要求。
第四节 触电防护系统与技术
2)保护接地: 为保证电网故障时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而进行的接地。
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和设备导电部分在故障情 况下可能带电压,为了降低此电压,减少对人身的危 害,应将其接地。如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接地、母线 的金属支架接地等。 保护接地通畅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设备的外壳通过 公共的PE线或者PEN线接地;另外一种是将设备的外 壳通过各自的接地体与大地紧密连接,即保护接零 (TN系统)与保护接地(IT系统和TT系统)。
第四节 触电防护系统与技术
IT系统:
第四节 触电防护系统与技术
I0
Ie
Ib
R'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助接地母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25mm2的裸铜线、
断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断
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扁钢。
第12条 连接导线、接地导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25mm2的裸
铜线、断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断面
不小于50mm2的镀锌扁钢。额定电压低于或等于127V的电气 设备的接地导线、连接导线,可采用断面不小于6 mm2的裸 铜线。 第15条 从任意一个局部接地装置处所测得的总接地网的接 地电阻,不得超过2Ω。 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同接地网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 电缆芯线(或其它相当于接地导线)的电阻值,都不得超过 1Ω。 第16条 本细则仅适用于煤矿井下的保护接地系统。
第31条 有值班人员的机电硐室和有专职司机的电气设备的 保护接地,每班必须进行一次表面检查(交接班时)。其它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由维修人员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表 面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记入记录表内,并向有关领导汇 报。 第33条 检查发现接地装置有损坏时,应立即修复。电气设 备的保护接地装置未修复前禁止受电。 第34条 每年至少要对主接地极和局部接地极详细检查一次。 其中主接地极和浸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提出水面检查, 如发现接触不良或严重锈蚀等缺陷,应立即处理或更换,并 应测其接地电阻值。主、副水仓中的主接地极不得同时提出 检查,必须保证一个工作。矿井水含酸性较大时,应适当增 加检查的次数。
井下电气保护接地规定
五矿
1、煤矿井下保护接地网的组成和作用 井下巷道狭窄,人身接触电气设备外壳的机会较多。 如果电气设备的绝缘一旦损坏,发生一相碰壳事故,其
金属外壳与该相导体便具有相同的电位,此时人身触及
因发生漏电而带电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时,将发生触电 危险。如果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经导电体与大地连接 起来,在满足一定的接地电阻的条件下,该设备外壳的 电位可降低到安全范围之内,因此流过人身的触电电流
第5条 在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 1、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每个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机巷、回风巷、集中运输 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 少要分别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每个接线盒以及高压电缆连接装置。 第6条 局部接地极最好设于巷道水沟内,无水沟时应埋设在 潮湿的地方。 第7条 矿井内所有需要接地的设备,均通过接地用的连接导 线直接与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或铠装电缆的钢带 (钢丝)、铅皮套或橡套(塑料)电缆的接地芯线(或接地 护套)相连接。而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与连接在一 起的所有电缆的接地部分,又均通过各接地导线同各局部接 地极相连接,最后都直接汇接到主接地极上,从而构成一个 全矿井内完整的不间断的总接地网。
第10条 每台设备均必须用独立的连接导线与接地
网(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直接相连;禁止将
几台设备串联接地,也禁止将几个接地部分串联。 第11条 接地母线及变电所的辅助接地母线,应采 用断面不小于50mm2的裸铜线电、断面不小于100 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断面不小于
100mm2的镀锌扁钢。采区配电点及其它机电硐室的
第20条 埋设在其它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采用镀 锌铁管。铁管直径不得小于35mm,长度不得小于 1.5m。管子上至少要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眼, 铁管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并必须埋设 于潮湿的地方。如果埋设有困难时,可用两根长度 不得小于0.75m、直径不得小于22mm的镀锌铁管。每 根管子上至少要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透眼,两根铁 管均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并必须埋设 于潮湿的地方,两管之间相距5m以上,且在与接地 网连接前,必须实测由两根铁管经连接导线和接地 导线连接后组成的局部接地极的接地电阻,接地电 阻值不得大于80Ω。如系干燥的接地坑,铁管周围 应用砂子、木炭和食盐混合物或长效降阻剂填满; 砂子和食盐的比例,按体积比约6:1。
第28条 接地母线与主接地极的连接要用焊接。接 地导线和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的连接最好 也用焊接,无条件时,可用直径不小于10mm的镀锌 螺栓加防松装置(弹簧垫、螺帽)拧紧连接。连接 处应镀锡或镀锌。用裸铜线绑扎时,沿接地母线轴 向绑扎的长度不得小于100mm。 第29条 在混凝土及料石砌碹的机电硐室里,接地 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应用铁钩或卡子固定在接 近地面的碹墙上。
第17条 主、副水仓的主接地极和分区的主接地极, 均应面积不小于0.75 m2、厚度不小于5mm的钢板。 如矿井水呈酸性时,应视其腐蚀性情况适当加大其 厚度或镀上耐酸金属,或采用其他耐腐蚀钢板。 二、局部接地极 第19条 埋设在巷道水沟或潮湿地方的局部接地极, 可采用面积不小于0.6 m2、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 如矿井水呈酸性时,也应采取第17条的措施。
接线盒两端电缆头的钢带层和铅皮层用连接导线绑 扎或用铁卡环卡紧时,应沿电缆轴向把铅皮二等或
三等分割开并倒翻180°,把铅皮紧贴在钢带上,铅
皮与钢带接触处应打磨光洁。 铁卡环的宽度不得小于30mm。如用裸铜线绑扎时,
沿电缆轴向绑扎长度不得小于50mm。
第27条 移动电气设备的接地,是利用橡套电缆的 接地芯线实现的。接地芯线的一端和移动电气设备 进线装置内的接地端子相连,另一端和起动器出线 装置中的接地端子相连。接地芯线和接地端子相连 时,务使接地芯线比主芯线长一些,以免使接地芯 线承受机械拉力。起动器外壳应与总接地网或局部 接地极相连。 移动变电站的接地,应先将高、低压侧橡套电缆的 接地芯线分别接到进线装置的内接地端子上,用连 接导线将高压侧电缆引入装置上的外接地端子与高 压开关箱的外接地端子连接牢固;再将高、低压侧 开关箱和干式变压器上的外接地螺钉分别用独立的 连接导线接到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上。
第21条 变压器上。橡套电缆应将专用接地芯线与接线箱 (盒)内接地螺钉连器的接地,应将高、低压侧的铠装电缆 的钢带、铅皮用连接导线分别接到变压器外壳上的专供接地 的螺钉上;如用橡套电缆时,将电缆的接地芯线接到进出线 装置的内接地端子上,然后将变压器外壳的接地用连接导线 接到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上。 第22条 电动机的接地,可直接将其外壳的接地接到接地母 线(或辅助接地母线)上。如用铠装电缆时,应将端头的铠 装钢带(钢丝)、铅皮同外壳的接地螺钉连接。禁止把电动 机的底脚螺栓当作外壳的接地螺钉使用。 第23条 高压配电装置的接地,应将各进、出口的电缆头接 地部分(铠装层、铅皮层或接地芯线头)分别用独立的连接 导线连接到配电装置的接地螺钉上,然后用连接导线将进口 电缆头接地螺钉与底架接地螺钉相连接,最后连接到接地母 线(或辅助接地母线)上。如都集中到接地螺钉一处连接不 牢固或不方便时,也可将电缆头的接地部分直接与接地母线 (或辅助接地母线)相连。
也在安全值之内,足以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这种
为防止人身触电,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的方法, 称为保护接地。
2、将井下的各种接地装置通过接地导线
连接起来,组成保护接地网。井下保护接地
网是利用供电的高、低压铠装电缆的金属外 皮和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把分布在井下中 央变电所、井底车场、运输大巷、采区变电 所以及工作面配电点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 在电气上连接起来,并与安设于井下中央变 电所附近主、副水仓中的主接地极、各配电点
辅助接地: 1、供检漏保护装置作检验用的辅助接地线,应用芯线总断 面不小于10mm2的像套电缆。检漏保护装置的辅助接地极应 单独设置,规格要求与局部接地极相同,并距局部接地极的 直线距离不小于5m。煤(岩)电钻、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 置的辅助接地极,可采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不小于 500mm的钢管进行埋设。 2、当同一地点装有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检漏保护装置时,可 以共用一个辅助接地极及一根辅助接地导线。如共用一个辅 助接地极的几台检漏保护装置为JY82型、JL82的连 线。 3、照明综保、移变二次开关、馈电开关及有漏电保护的开 关需打辅助接地。
第1条 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在设备金属外壳上和 电缆的钢带(或钢丝)上会产生危险电压,人若接 触上,就会发生触电事故。保护接地就是为了避免 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第2条 36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 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和橡套(塑料)电 缆的接地芯线或屏蔽护套等均必须接地。 在矿井中禁止使用无接地芯线(或无其他可供接地 的护套,如铅皮、铜皮套等)的橡胶电缆或塑料电 缆。 第3条 所有必须接地的设备和局部接地装置,都要 和总接地网连接。 第 4条
或电缆连接器的局部接地极、接地母线、辅助接地 母线、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当井 下构成保护接地网后,其总接地电阻就很小(2Ω以 下),人身触及因一相漏电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时, 其漏电电流便从总接地网流入地中,流过人身的电 流就很小了,因此对人身便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工作面无局部接地极的移动电气设备,经电缆的接 地芯线与总接地网连接后,从工作面流入地中的漏 电电流很小,从而大大降低了瓦斯、煤尘爆炸或电 气雷管引爆的危险性。 因此,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凡绝缘损坏可能 带有危险电压者,必须接地。
第24条 井下各机电硐室、各采区变电所(包括移 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及各配电点的电气设备的 接地,除通过电缆的铠装层、屏蔽套或接地芯线与 总接地网相连外,还必须设置辅助接地母线。其所 有设备的外壳都要用独立的连接导线接到辅助接地 母线上。辅助接地母线还必须用接地导线与局部接 地极连接。 第26条 电缆接线盒的接地,应将接线盒上的接地 螺钉直接用接地导线与局部接地极相连接。接线盒 两端的铠装电缆的接地,要用绑扎方法或用特备的 镀锌卡环通过与接地导线相连接的连接导线把两端 电缆的铅皮层和钢带(钢丝)层连接起来。在接线 盒处能采用铅封的尽量铅封;其接线盒仍照上述方 法接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