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建议

时间:2010-4-6编辑:荆州市政协信息网[ 打印本页][ 返回上一页]

农工民主党荆州市委员会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前提,是反映经济发展阶段、水平和优势的重要方面。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生产力水平、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一、荆州市产业结构的现状

(一)纵向比较:荆州市三次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构成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1、总体而言,三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序列结构由2006年的12.9:41.0:46.1变动为2007年的17.9:50.7:31.4,变动为2008年的18.2:45.8:36.0,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较大。

2、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大体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12.9%上升为2008年的18.2%,从2006年到2008年,第一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上升了5.3个百分点。

3、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2006年的41.0%上升到了2007年的50.7%继而下降为2008年的45.8%,与2006年的41.0%相比,上升了4.8个百分点。

4、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46.1%下降到2007年的31.4%,然后开始上升为2008年的36.0%,与2006年的46.1%相比,有所下降,下降了10.1个百分点,波动的幅度较大。

近年来,荆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呈现第一、二产业比重逐年上升,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的特征。2008年荆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0.1:33.8:36.1,呈现出“三二一”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大致相同。荆州市的产业结构在合理性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

调整优化。

(二)、横向比较:从三次产业的结构看,荆州市产业结构模式是三、二、一。其中第三产业2006—2008年平均水平为37.2%,第二产业平均占33.2%,第一产业占29.6%。同一时期,湖北省产业模式是二、三、一,已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其中第二产业平均水平为44.3%,第三产业平均占40.4%,第一产业占15.3%。

二、荆州市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比重过大。2006—2008年间,荆州市省第一产业的平均水平为29.6%,湖北省第一产业平均水平为15.3%,这期间荆州市第一产业的平均水平比湖北省平均水平高出14.3个百分点。在荆州市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偏大,不是因为荆州市农业经济发达而是由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不发达造成的。在荆州市第一产业内部还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农产品加工业落后,农业产品大部分都属于初级产品,使得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低,结构不合理。荆州市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运作并不成功。

2、工业水平低于湖北省平均水平。2006—2008年间,荆州市第二产业的平均水平为33.2%,全省第二产业平均水平为44.3%,全省第二产业高于荆州市水平。数据显示,2008年荆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3.9亿元,增长24.2%,增速比上年减少2.8个百分点。荆州市第二产业不够强大,产品科技含量不足,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第二产业的规模经济不够明显,布局分散,未形成集聚效应。

3、现代服务业落后。2006—2008年间,荆州市第三产业平均水平为37.2%,而同时期湖北省平均水平为40.4%。全市第三产业平均水平低于湖北省3.2个百分点。从细节方面来看,自2006年来,全市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健康,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稳步下降,内部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新兴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够迅速。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尤其工业的增长是第三产业获得充分发展的基础。由于荆州市工农业的落后造成第三产业的落后是必然的。首先服务业应当面向生产,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和互动发展;其次荆州市在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和物流业方面进展不明显。

三、荆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

1、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为核心,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基于此,全市要坚持工业兴市,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通过发展工业,带动第一、三产业,逐步建成在全国有地位、有影响的新兴加工制造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转变增长方式。积极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提高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和档次。加速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着力扶持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快速成长,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继续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走专业化分工协作之路,加快建立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同时,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产业集群。

2、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升农业经济效益。首先要大力推进荆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提高农产品转化加工的比率,力争在水产品、果蔬的加工上实现新突破。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全完善以科技、信息、农机等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其次要加快实施荆州市品牌创建工作。认真规划品牌发展,校企联合搞好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荆州市政府要降低门槛,放松管制,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加快发展非公经济,打破企业的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让资本和劳动力这两大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逐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更好地吸引境外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让市场机制充分地发挥作用,通过竞争推进荆州现代服务业的改革和发展。市政府要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制度,大力吸引国内外现代服务业方面的优秀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