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训练:审题立意
统编(部编)版初3语文9年级下册 第2单元 写作 审题立意 指导 课件(共20张ppt)
![统编(部编)版初3语文9年级下册 第2单元 写作 审题立意 指导 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a86a73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5.png)
3.反弹琵琶法
即从事物发展或已有观点的相反方向进行立意。其核心是逆向思考,打破思维定式,标
新立异。这样如果能立意写得好,可能会很深刻。例如,中考半命题作文《
伴我前
行》,一考生写《说谎伴我前行》,用小孩的眼光看待大人说谎这一行为,以及自己说实话
被批评的事,表现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具有批判意味。
4.深化主题法
1.以小见大法 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例如七年级学的《散步》,选取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 的题材——散步,来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 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虚实结合法 首先要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基本含义,然后再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例 如,《风雨》,实意是自然界的风雨,从“虚”立意,就是人生的风雨。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冬奥会,隋文静、韩聪表现惊艳,摘得花样滑冰双人滑金牌;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
叶光富奉命在轨驻留6个月;刘宸应征入伍,主动请缨到艰苦边远地区服役,卫国戍边;潜 心科研的张建,参加“博士村长”计划,投身脱贫攻坚战场……在未来的广阔舞台上,你也将 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等待书写。
2.审题目 (1)审清题目的限制: 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考生必须严格在规定的 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 (2)审清题目的重点,抓住“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一般要先关注标题中表示情感的词语,如怀念、温暖等词。如果没有,就要注意标题的 动词和形容词,如《翻过那座山》里面“翻过”一词;《美丽的误会》里“美丽”这一词,这些 都要注意到。
“痛点”问题:一些同学内心缺乏自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畏惧感,总感觉到压力大,觉得 自己不可能成功。
写作目标:或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讲述别人的故事,或阐述自己的观点,让缺乏自信的 同学读了你的文章后受到启迪,增强自信,战胜自我。
2023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写作:审题立意
![2023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写作:审题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272c566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8.png)
②巧妙引 用材料,紧扣 材料内容逆向 阐发思维,立 意深刻、别致 ,扣题紧密,个 性突出。
我有我的思想,我有发出我声音的权利,这不仅 仅是自信,更是对生命的尊重③自然界的生命千差万 别,各有特色,从而维持了生态的平衡与世界的多姿, 一个经过千万年演化的生命岂能因人的好恶而更改其 特质呢?
③分论点:我有我的思想,我有发出我声音的 权利,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选材:精心选取母亲雨中送“我”去培训班这 件事,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选材典型,人物 形象鲜明。
立意:把“我”与母亲的矛盾比作一座大山,运 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表现了母爱的主题。
参考立意: 1.换个环境又何妨?2.自己个性不可丢。3.既要尊
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4.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 。
总结:无论从猫头鹰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斑鸠的角 度来说,都涉及到自己与环境两方面,因此我们在写作 时要兼顾到两方面,以一方面为主可以,但不要只提及 一方面,而不涉及另一方面。
范文二
不同凡响
愿意理睬母亲。②我们之间就好像是隔了 的矛盾比作一
一座大山,抬头仰望,一眼望不到顶。那
座大山,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
时, 我以为这座山会一直矗立在我们之 我”与母亲之
间,永远也不会消失了。
间的隔膜。
冷战持续了一个上午。③在吃过一顿 静得让人恐慌的午饭后,我要去上培训 班了。因为去培训班的路上有很多车辆 ,不安全,所以母亲就送我过去。
③以静 衬托“我” 与母亲之间 紧张的关系 。
路上突然下起了雨,豆大的雨点落在我们仅带的一 把雨伞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我和母亲蜷缩在这一 把小小的雨伞下,④母亲下意识地把我往雨伞中央拢了拢 。这时的我还在和母亲赌着气,心里十分怨恨母亲,自然 就不想和她靠得太近,一把推开母亲的手,冲进了雨里。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2单元写作:审题立意课件(44张PPT)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2单元写作:审题立意课件(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41f9fe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15.png)
01 写作目标 于是,我开始尝试着改变自己——
例如,逆向立意,从题目中思想的对立面去思考,确定中心;
05
真题演练
④我有了希望,我不再迷惘。
景物描写,照应“蓝天”的本义。
写作时,要注意紧扣主题,不要跑题、偏题。
02 写作导航 只有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的含义,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
写作导航
审题都审什么内容呢?
审文章体裁——看标记 一、注意文题中表明文体的标志词语。 1.题中含“记”“忆”“访”“传”“纪事”“赞”“颂” “歌”“抒怀”“畅想”等词语,即写记叙文或抒情散文,
如《乡忆》《柏树颂》《江陵游》等。
2.题中含“议”“论”“说”“谈”“辩”“驳”“评” “感”“看法”“启示”“谈起”等词语,即写议论文。
写作实践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一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
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 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 会惹人讨厌的。”
无论身躯多么劳累,负担多么沉重,也阻挡不了我前行的脚步。
交朋友要交像斑鸠这样能指出自己缺点的真诚朋友。
题目醒目,立意新颖,作文才能出彩。
“山”指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放开思路,从多个角度思考。
03 写作实践 遇到不如意的事,没有倾诉的对象;
运用比喻,把自己比作“战败的将军”,真实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挣扎;
然风光固然可行,但若深入探究,将其理解为“美好的心灵、 题意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讲解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类《审题立意》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讲解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类《审题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a9b51a53bceb19e8b9f6ba3d.png)
审题立意1(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审题立意》)一、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解读】在写作课堂中,要有自己独到见解。
写作不只是写的过程,还要有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学会从生活中去提取素材,同时还要有做到构思立意。
在构思立意这一块,就好像一篇文章的心脏,只有将中心确立,才能好的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的方向。
二、教材解析(一)编者意图1.单元导语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
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
这个单元的小说题材多样,意蕴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读来令人难忘。
学习本单元,要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
还要学习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
【解读】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名家小说,通过学习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品味文章的语言。
本单元的写作注重明确文章的题目和要求,让学生认真审题,恰当立意,做到不跑题,不偏题,能够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2.课文插图3(二)文本解读1.主要内容本课共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审题立意,先说了审题和立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然后列出了审题和立意时需要注意的点。
审题: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写作的要求;还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分析探究其中的含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写作 审题立意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写作 审题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e474db5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6.png)
学习目标
1.了解在写作中什么是审题,什么是立意;理解审题立 意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重点)
2.理解怎样审题,从哪些方面审题;了解文章立意的主 要原则和基本要求。(难点)
3.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文,写出符合题意、思想健康、 立意新颖的文章。(素养)
整体感知
写作指导 一、何谓审题
审题
审题就是审查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在动笔之前,对作 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含义。审题是写作文的第一 步,而且是作文成败关键性的一步。审题的具体任务是了解命 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 文章的体裁。
精读细研
3.变换角度法。即文章变换一种切入角度。角度一新, 立意也会为之一新。例如《不期而遇的温暖》,某考生一反 从生活小事入手来表现“不期而遇的温暖”,而是从两位耳 熟能详的诗人陶潜和杜甫穿越时空的相遇入手来表现,并且 将历史和想象结合起来,赞颂两位伟大诗人光耀史册的才华 和功绩,其立意角度令人拍案叫绝。
反省,是黎明,它能为你带来新世纪的曙光;反 省,是阳光,它能为你带来无限的温暖;反省,是街 灯,它能为你照亮夜行的道路。反省,是我们的朋 友,让我们善待它吧,生命因反省而更加精彩!❼
❻采用正反 对比论证的方法 继续论证中心论 点。
❼先用排比 句、比喻句,突 出反省的作用, 最后发出呼吁, 收束全文。
❸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如《课 余生活》,“题眼”是“课余”,要写出课堂学习生活之外还有哪 些生活及这些生活带来的乐趣。
整体感知
4.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 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 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时往往无从下手。对于这类题 目,我们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将 题目意思引申。这样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 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自然迎刃而解。
部编版语文九下第2单元 写作指导 审题立意 训练课件
![部编版语文九下第2单元 写作指导 审题立意 训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d706f58762caaedd33d4d6.png)
直到那一次,班主任说学校里马上就要有一场演讲比赛,然而老师的 手指指向了我,说:“你去吧,代表我们全班。”我感到不知所措。不知 老师是鼓励我还是怎样,夸我中气十足、声音雄厚。我有点受宠若惊,毕 竟我很少被别人这样的赞扬过。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地磨练自 己。每天放学回家自己面对着镜子大声朗诵。起初,父母认为我有点精神 失常,问我是不是受了什么打击。我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他们后,父母大力 支持我。于是乎他们就成为了我最忠实的听众,耐心的评点,一遍又一遍、 一天又一天地改进我的一词一句,给了我信心和勇气。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渐渐地大胆起来,接受着一个又一个对自己的挑 战。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更深地融入到班级这个大集体中,在各项活动中 几乎都有我的身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 将更加努力,挑战并超越自我,翻过那一座又一座“高不可攀”的山,欣 赏山后的无限风光。因为我知道,这些山就像虚掩着的门一样一推就开, 只不过,我们不愿意去推罢了。 【名师点评】 本文审题能抓关键词“山”和“翻过”来理解,即战胜人生中的困难,审 题准确,立意正确。记叙完整,语言简洁明了。首尾响应,记叙、描写、 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 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示例 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示 例 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做一些改变的。
参考译文 有人送来一根木料,家僮说:“留下可以做成房梁。”我说:“木料
【佳作欣赏】 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 600 字。
翻过那座山 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很少有人是一帆风顺的。在这条大道上,有无数 座山等待我们去翻越,而那一次演讲比赛,我翻越了一座大山。 过去的我内向,下课时常常独自一人趴在课桌上奋笔疾书,做那些如 山般的作业,或者与书为伴,却很少和同学们在一起欢声笑语。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审题立意》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 (2)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审题立意》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 (2)](https://img.taocdn.com/s3/m/7ad13a7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a.png)
《审题立意》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习作指导:一、题目分析(一)审题1. 审清题目:以“翻过那座山”为例,明确题目要求,理解”翻过那座山“的含义。
2. 分析材料:题目中给出的材料,可能是文章的主题或立意的提示。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材料可能会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如何克服障碍,实现目标。
3. 注意限制:题目可能会对文章的内容、体裁、字数等方面做出限制。
例如,《翻过那座山》可能要求你写一篇记叙文,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
(二)立意1. 确定主题:根据审题,确定文章的主题。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主题可以是”面对困难时,要有毅力和勇气去克服它“,或者”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等。
2. 提炼观点:根据主题,提炼出文章的观点。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观点可以是”翻过那座山,你将看到更美的风景“,或者”只有不断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等。
3. 选择角度: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阐述观点。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你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他人的故事、历史事件等方面来选择角度。
(三)主题分析1. 主题内涵:深入分析主题的内涵,理解主题的含义和意义。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主题的内涵可能包括”困难是成长的机会“”毅力和勇气是克服困难的关键“”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等。
2. 主题联系现实:将主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你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职场竞争等,来阐述主题的现实意义。
3. 主题延伸:对主题进行延伸,拓展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你可以探讨如何培养毅力和勇气,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的心态等。
二、习作指导1. 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和限制。
注意关键词、主题、体裁等方面的提示,确保自己的写作符合题意。
2. 提炼中心思想:在审题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应明确、独特且有深度,能够体现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思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审题立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3065b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1.png)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审题立意一'写作目标1.了解审题立意的概念,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
2.在写作训练与交流中,梳理审题立意的思路,提升审题立意能力。
二、评价标准1.审题能找到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变换不同角度思考,深入发掘题目的内涵。
2.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概括,能选择其中的某个角度或要点作为写作重点。
3.立意时表达的思想有一定深度,能提出新颖别致的观点,选取熟悉且能驾驭的素材。
4.通过生活中的人和事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对生活蕴含哲理的感悟。
三' 评价任务1.圈画出审题立意的概念及基本要求,说一说审题立意的注意事项。
2.举具体例子说明审题立意的方法,梳理出不同类型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步骤。
3.完成审题立意训练,以小组为单位,评选“立意高手”,并说明依据。
4.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多积累素材。
四、习作任务题目1:《翻过那座山》要求:根据你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一个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构思成文,写作时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不少于600字。
题目2:《写给的自己》要求:最是青春年少的年纪,最是肆意潇洒的时光,有太多的梦想等着去实现,也有太多的疑惑等着答案,有哪些话,是你最想告诉自己的?以《写给—的自己》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五' 审题指导《翻过那座山》1.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含义。
“山”是指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放开思路,从多个方面思考。
2.“山”可以是学习、工作、实践中的某个障碍、困难,可以是思想上的偏见、狭隘、短视,可以是性格上的胆小、自私、偏激、懒惰,也可以是意外发生的误解、差错等。
“翻过”的意思可以是超过、克服、消灭、战胜、消除、克制、征服等。
因此,翻过那座山的意义是越过障碍,克服困难,战胜懒惰,消除偏见等。
3.根据你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一个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再从多个角度罗列材料,从中选择最恰当的作为写作题材。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efe3534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1d.png)
看限制,定范围,正确审题立意准
实战演练——限制性题目
看限制,定范围,正确审题立意准
作文题目:《特别的考试》
这里的限制性词语是特别的,那就不能写普通的考试。我想到的特别 考试是①线上考试。考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我的自律和诚信。这 是考试的形式特别。②生活中的考验。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考查的 是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有责任心、懂得担当,这是考试的内容特别 。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 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 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 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 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 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对比立意:
实战演练——无限制性题目
世间万物,人生百态,都可以被“看见”。“看见”
是一种观察,“看见”是一种发现,“看见”是一种
见证。
提示语
请以“看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题目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 600 字(诗歌不少于 30
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学校名和地名。
要求
审要求:要求都规定了什么(文体,字数)是最容易的, 却是最不能违反的。 审提示语:提示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第一句话提示我 们选材的范围很广。读第二句话,把它变成一句话。(看 见是观察、发现、见证)解释了看见的内涵。 总结:审好提示语信息,帮助我们寻找写作的思路和方向。 审题目:引导学生试试对《看见》这个题目进行追问, (谁看见,看见谁,看见什么),这样一问,题目有什么 变化?使题目更具体,更细小,才会容易写作。
比一比:看见的两幅画面,哪一幅更能打动你?为什么?
第二幅,小男孩读书的环境更艰苦,借着路 灯洒落下来的亮光,他边摆摊边看书,从他 专注的眼神里能感觉到,此刻他正沉浸在知 识的海洋,周围的一切仿佛与他无关。总结: 认真学习的平凡小事,创设特定的背景,转 换角度,就会显示出不平凡的意义。 审题立意方法二:补充问,具体化,转换角 度出新意。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写作审题立意》说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写作审题立意》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5e4508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a.png)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写作审题立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写作审题立意》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写作指导文章。
本篇文章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特别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审题和立意。
教材通过理论指导和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于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审题不准确、立意不明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和要求,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写作的基本技巧,特别是审题和立意。
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有效的审题和立意,以及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和要求。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理论讲解: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重点阐述审题和立意的重要性。
3.实例分析:分析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和要求,让学生了解写作的具体操作方法。
4.实践训练: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例进行写作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写作技巧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写作技巧、文体特点等关键信息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写作技巧和文体特点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二写作《审题立意》(共页ppt)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二写作《审题立意》(共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e9cbe1c4227916888486d7f5.png)
2.审清题目的重点 (1)捕捉、推敲题眼。
①如果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 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 如:“他(她)真美”的题眼是“美”, 我们在写作时必须抓住“美”,写出 体现“美”的事件或细节,明确“美” 在文中的含义,揭示“美”的本质。
二、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一 篇作文。不少于600 字。
1.立意。本题写作目的是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 导我们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2)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自省,不能认识 自己,往往会高估自己,遇到问题自然会 怨天尤人。如果有自知之明,就会永远保 持清醒的头脑,取得成绩时,不骄傲自满; 遇到问题时,不将责任推给他人。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 两三个写作的主题【要表达的中心】 。
提示: 1. 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本 来的寓意是什么? 2. 你还可以悟出什么道理?试着从其他 角度进行思考,甚至可以从反面立意。 3. 将自己归纳的主题与同学分享交流。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 两三个写作的主题【要表达的中心】 。
二、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一 篇作文。不少于600 字。
1.立意。本题写作目的是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 导我们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遇到问题,首先要从自身 找原因。材料中猫头鹰不知 道不是因为居民难相处,这 说明,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 要先从自身找原因。
(3)透过现象看本质。抱怨自己所在的地方 的居民很难相处的猫头鹰,是被眼前的现 象迷惑了双眼,没有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只有看清本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374a2ba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7e.png)
• 一考生: 《最好的奖赏》作文片断
• 从小学开始练钢琴,很枯燥,很寂寞;中 间有反复,有曲折,最后终于在全市初中组钢 琴比赛中获一等奖;发奖时,“我”站到台上 ,举起精致的奖杯——这“最好的奖赏”,坐 在台下的爸爸妈妈的眼睛湿润了……
思考:文章是否切合题意?
《最好的奖赏》
题目中在“好”字前用了副词“最”,这就 暗示了下列要求:避开物质性的“奖赏”,最好 能亮出精神、情感或能力等抽象意义的“奖赏” ,或是将“实”与“虚”的“奖赏”结合着写, 并“以虚为最”。
例:《穿越荆棘》 (“荆棘”代表困难、阻碍、穿越荆棘,可以 写一次战胜困难的经历。)
开拓精神
从无到有 自然之路
路到小 公路
家乡巨变
人生之路 任重道远
象
路 征 奋斗之路 前途光明
意 义
成长之路 道路曲折
第二步 立意
什么是“意”?什么是“立意”?
“意”就是文章中心;“立意”就是确立 文章的中心思想(你想表达什么?)
写作实践
自古为臣当自省。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渑池会面后, 因忌妒贤臣蔺相如的地位在他之上,而与蔺相如有隙,而后明 白蔺相如的良苦用心竟负荆请罪, 纵使背部被荆条划伤也不在 乎。廉颇身为大将军仍能自省而改错,与蔺相如成为好朋友,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御秦国虎狼之师。
自古为师当自省。孔夫子有旷世之贤而处乱世之中,然常 言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人之师表也, 只有终日自省,见贤思齐,方可改错而育人。
新知讲解
审题时,要注意什么?
(1)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 限制条件,明确选材的范围。
(2)审题时,还要注意分 析题目,探究其含义。
1.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明确写作内容。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课件(共27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课件(共27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f531d4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9.png)
修饰语“美丽”则强调,这次误会引出的, 应该是一段美好的故事。
再如《初中生活二三事》这个作文题, “初中”这个词语,限制你,写初中生活的故 事,而不是小学时的故事; “二三事”则限制你,要选择两三件自己记忆 最深的事情来写。千万不要只写一件事情,也 不要像记流水账一样写好多事情。
miù
立意 决定文章 深度与亮点
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
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含 义
立意明确,思想深刻
变换角度,学会求新
布置作业:
课后写作实践: 三、以《翻过那座山》为题, 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 字。
“山”指实实在在的自然界的大山, 也可以指名利、欲望、矛盾; 骄傲自满、妄自菲薄的性格缺陷, 保守的思想观念等。
“翻过”意味着解决了问题。 “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
综合运用议论、抒情等其他表达方式。 写好本文的关键:解决如何“翻过”那座“山”。
思维导图
审题立意
审题 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
短语中任选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 题目中的“只是因为”锁定了写作目的:因为什么而使自己或他人的生
活、学习、工作、理想……发生了变化; 需要补充的三个短语,限定了写作的范围,可选择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
书、一条路或一个人,它或他怎样影响了你,将影响的过程具体、充分地写 出来。
在立意方面,可以写积极的影响或意义,也可以写消极影响的危害,让 人得到警示。
示例: 主题一:适应环境,改变自己 主题二:唯有自我反省,才能进步。 主题三:环境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
【审题立意】指导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拟题时,要注意: (1)用语要新奇一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尽量使文题生动、活泼、形象,给人一种阅读的冲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写作教学设计审题立意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写作教学设计审题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7d69129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c.png)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写作教学设计审题立意学情分析:审题立意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主题,是为第三单元写作训练主题“谋篇布局”作准备。
学生经过两年半的写作实践,应基本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但可能是零散、不成体系的模糊知识。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力求把学生关于审题立意的零散知识和经验加以整合,使其更具条理、更系统化。
学习目标:1.理解审题立意的基本内涵。
2.实践演练,探究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3.能力内化,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要求与方法。
教学过程:导: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三幅图,说说你的考场作文“长”什么样?你认为考场作文与语文分数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生1:我的考场作文勉强属于第一种,虽然字迹没那么工整,但写得还是很认真的。
我认为作文写得好的话,语文考试分数应该比较“好看”吧!师:嗯,那你的语文考试一般的多少分?生1:大多100分左右吧!师:哇,那你是妥妥学霸一枚呢!请坐。
我们再采访一位同学。
生2(红着脸):我上次月考的作文没写完,应该属于第二种了。
师:结果语文分数?生2(红着脸):差一点就及格了。
师:那有些遗憾,如果作文写完整了的话,我相信你及格一定没问题。
好,请坐。
同学们,可见在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地位是何等重要,直接决定着我们的语文分数、甚至考试排名是否“好看”。
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审题立意》的写作训练课,助力大家写出高分作文,在中考中考出“好看”的语文分。
请同学们看这张还未完成的思维导图,就是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我们将通过导学案上三项任务的研学探讨,共同提炼完善这张思维导图,达成学习目标。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邀请你们尝试一种全新的课堂学习模式——“6+1”教学法,请大家看大屏幕——“6+1”教学法,是将我们的课堂学习设计为六个步骤,每一个步骤有较为明确的时间分布,具体为导(课堂导入3分钟)、思(学生独学12分钟)、议(小组合议8分钟)、展(激情展示8分钟)、评(互评精讲8分钟)、检(反馈检验6分钟),最后的“1”是“用”,属于课后练习部分。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2fb2a08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c.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也是本册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写作训练点。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写作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题目,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审题的重要性、审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根据题目进行立意。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对题目理解不透彻,导致写作内容偏离题目要求;立意不明确,使得文章内容空洞、杂乱无章。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审题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正确地审题;培养学生根据题目进行立意的能力,使文章内容符合题目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审题立意,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写作的自信心,使其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审题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正确地审题;培养学生根据题目进行立意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审题方法进行实际写作,使文章内容符合题目要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时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篇写得较好的文章,让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中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2.讲解审题方法:讲解如何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何理解题目的深层含义、如何根据题目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方法。
3.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写得不好的文章,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正确审题的重要性。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写作指导(附文题解读与范文精评)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写作指导(附文题解读与范文精评)](https://img.taocdn.com/s3/m/619982e65a8102d277a22fd1.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审题立意”写作指导【文题内容】请以“灯”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文题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文题解读】寓意类作文是陕西中考作文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所选取的对象既是生活中常见之物,又具有丰富的寓意和内涵,所以备受出题人青睐。
例如2014年的“答卷”、2018年的“阳光”、2020年的“合唱”。
本次作文题目“灯”同样是寓意类作文。
“灯”这一物品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它照亮了黑暗,给人们带来了光明。
同时“灯”也寓意着光明、温暖、方向等美好事物,给人无限的遐想。
所以在选材时一方面要接地气,写自己身边的事情。
另一方面又不止于“灯”本身,又能生发出“灯”的象征义。
文章立意方面要站得高看得远,但是也不能脱离地面去空谈。
【作品正文】灯文/孙艺菡入了冬,夜也来得早了些。
下了课已是八点半了,抬头望去,窗外灯火通明。
我叹了口气,背上书包下了楼。
今晚妈妈开会,爸爸出差未归,无奈之下我只得独自回家,好在上课的地方也离家不远。
我在空荡的大街上行走着,似乎只有头顶的月亮和身旁的路灯还有些许生气。
有了橘黄色的光与我相伴,心中瞬间被暖意包裹。
走着走着,前方的灯似于更亮了,耳边渐渐传来了嘈杂的声音。
这段路上可不仅只有月亮与路灯,还有附近最热闹的夜市。
平日日里妈妈也会买上一些给我当夜宵。
想到这里,我不禁咽了咽口水,远远望去,夜市街如同一条火龙延伸开来。
我继续往前走,每个摊位都是坐满了人。
刚下班的白领,刚下课的学生,约会的情侣……他们一边吃着一边和身边的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丝毫不介意坐在低矮而简陋的桌椅上吹着刮起的风。
笑着闹着,一天的疲惫却也得到了释放。
夜市里没有人脸上是挂着苦闷的,一眼望去,尽是畅快。
他们品尝着人间美味,我品味着他们,目光所及尽是人间烟火。
几分钟后,夜市的热闹淡出了我的视线,我的路又回到了最开始安静的样子。
离家越来越近了,回到家后我又该面对如何的冬夜的清冷?我摇了摇头,有些失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审题立意写作指导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审题立意写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2fa9f72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f.png)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审题立意写作指导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审题立意写作指导学习目标1.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的范围。
2.审题时,要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其含义。
3.抓住“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写作指导审题是作文的重要步骤之一,指正确地认识和理解题目的含义、范围和要求,从而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核心词和写法的过程。
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日含义。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
审题的具体任务是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审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明确写作范围写作范围有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对象范围、内容范围等。
如《初中生活二三事》,时间范围是初中三年,空间范围是与初中生活相关的学校、家庭等,文中主人公应该是“我”,记叙的事件应该是两三件。
二、审清“标志",确定文章的体裁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虽然中考作文一般不限制体裁,但是文题或者材料本身是有差别的,有的题目适合记叙,有的题目则更适合议论。
审题时必须认真分析,以便选择合适的文章体裁。
立意有时跟审题同步进行,有时则是在审题之后再立意。
一个好的立意是作文的灵魂,需要清晰、深刻,能引起共鸣,同时兼具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写作时,我们应深思熟虑,确保立意的角度、深度和广度兼美,使文章能够经得起读者的品鉴。
以写作实践一为例,我们可以多变换几个角度,从中确定一个新颖、深刻,又能驾驭的角度展开论述:角度一,支持斑鸠改变叫声的观点。
可以从适应社会、提升自我、面对现实的角度出发,强调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角度二,支持猫头鹰改变环境的观点。
从坚持自我、维护个性、寻找适宜环境的角度出发,论述改变环境以保持真实自我的必要性。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审题立意》教案三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审题立意》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fa4d2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4c.png)
【导语】作⽂就像琢⽟,有了鲜明的主题和精湛的技艺,还要选⽤好的⽟料,才能创作出⾼⽔平的作品。
歌德甚⾄说:“如果题材不合适,⼀切才能都会浪费掉。
”所以,要想写好⽂章,必须注重选材与加⼯。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与能⼒ 1.理解审题和⽴意在作⽂实践中的重要作⽤。
2.学习并掌握审题⽴意的⽅法技巧,并熟练运⽤在写作实践中。
过程与⽅法 1.引导学⽣明确什么是“审题”,什么是“⽴意”,明⽩审题⽴意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2.安排学⽣⾃读教材第40页提供的讲解材料,提炼说明要点。
3.教师总结审题⽴意的⽅法技巧,适时安排练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注重平时的思考和积累,训练学⽣使⽤科学辩证的思维⽅法来审题⽴意,进⼀步提⾼写作能⼒,克服写作时的畏难情绪,激发写作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审题⽴意,掌握审题⽴意的⽅法技巧。
教学难点 懂得审题⽴意的重要性,明⽩审题要准确到位、⽴意要深刻新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 宋代宫廷举⾏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
⼭⽔画家宋⼦房做画院博⼠,以“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作画。
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有考⽣画了⼭林、古寺,⾦碧辉煌,⾹烟缭绕。
(基本符合题意)有考⽣画完连绵起伏的群⼭后,只露出寺庙⼀⾓。
(符合题意)有考⽣画了苍郁的群⼭,中间露出庙⾥的半截旗杆,⼀条⽺肠⼩道蜿蜒曲折,直通到⼭涧边,有个⼩和尚正在担⽔。
(有新意)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藏古寺”中的“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所以,审题、⽴意需要训练、需要技巧,也需要做到准、深、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审题⽴意。
⼆、⽂题展⽰ 1.阅读下⾯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
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去。
”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的⼈都讨厌我的叫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训练:审题立意写作审题立意01文题展示文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
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
”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
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文题二: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600字。
文题三: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不少于600字。
02思路点拨:文题一、二:两题紧密相承,合到一起便构成了一道材料作文题。
要求学生在通读“猫头鹰与斑鸠”这个作文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地审题,审明材料中的立意倾向,并以此为主题,写成一篇作文。
通读材料,本则寓言的寓意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种是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问题: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由斑鸠说的“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
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这一具有教育意义的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关键性的主题提示语可立意为“让自己适应环境”“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治标不如治本”等等。
另一种是站在猫头鹰的立场上看问题:猫头鹰并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自我”“容纳自己的环境。
猫头鹰鸣叫是本性使然,也是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猫头鹰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猫头鹰吗?既然猫头鹰叫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它想换一个环境又有什么错呢?仅仅因为“群体不喜欢”就一定要其中的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一谓迁就吗?由此可立意为“换个环境又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等等。
立意角度多了自己个性不可丢”“何妨”“以后,可从中选择最佳的、最适合自己发挥的主题进行写作。
该作文题对文体没有提出特定的要求,既可写成议论文,也可写成记叙文。
文题三:首先明确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不能更换。
其次,仔细审题,审明“翻过那座山”到底包含了什么意思。
如果是现实中的山,翻过之后须有一种深刻的体会或感悟;如果把“翻过那座山”理解为“翻过心中的那失座山”,心中的恐惧”“则“那座山”就有了比喻或象征意味,可以指“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境、挫折、磨难”“翻过那座山,走出失败之后败之后内心的压抑”等等,由此立意就可以定为“翻过那座山,走出心中的恐惧”“内心的压抑”“翻过那座山,克服人生路上的困难”等等。
立意角度多了以后,可从中选择最佳的、最适合自因此,此题只己发挥的主题进行写作。
最后,该作文题对文体提出了特定要求,要求“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能写记叙文。
03写作导航一、审题: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含义。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
审题的具体任务是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议论文。
3.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眼”,“那么,应如何抓“题眼”呢?一般说来,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
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就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赞成”展开。
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
如《过生日》,“题眼”是“过”,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
要写出课堂学习生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
如《课余生活》,“题眼”是“课余”,活之外还有哪些生活及这些生活带来的乐趣。
4.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
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
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二、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材料、构思、表达都必须为主题服务,围绕主题来选择、确定。
立意往往在审题之后进行。
1.立意要正确。
立意正确,是指文章表达的思想符合实际。
一篇文章,要使读者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就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立意。
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正确;二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2.立意要深刻。
要对所写的事物作分析。
立意不是直觉的思维活动,不能单凭个人意愿,也要有一个逻辑思维过程。
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挖掘出题目包含的深层含义,并且和社会、时代联系起来,揭示出文章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立意一定要深刻,才能令人深思,发人深省,给人教育。
3.立意要新颖。
立意新颖,指文章的立意要新,不落俗套。
从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出发,不人云亦云,不局限于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在“正确”的基础之上展开新的思考,想他人之所未想,言他人之所未言。
把自己对材料的独特体验、见解、评价纳入文章中,从而达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4.立意要集中。
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
一篇文章只能集中一个主题,这样中心思想才能突出,也便于做到深刻、具体,写起来也会顺手些。
主题分散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是立意之大忌。
审题和立意很难一步到位,草率的态度决不可取;特别是在限时作文中,用于审题和立意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疏漏,因此,在下笔的过程中如有所发现,应当及时加以修正。
04写作例文文题二:例文简析改变自己每个人都曾孤身在黑夜中度过,世界却从来没有为任何一个人而点亮暗夜。
此时,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要改变自己。
不要一出现问题就埋怨他人,指天怪地,在这之前,请想一想究竟是谁的问题,是谁的错,不要到头来发现是自己的错,却将他人错怪。
你总以为别人的衣服没洗干净,为何不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窗子没擦干净呢?很多时候,我们将责备的矛头指向了别人,却从来没有想过改变自己!礁石在大海中沉寂多年,不言不语;急速驶来的船,难道要直面礁石往上撞吗?学习中,不要总埋怨老天不公,让自己每次都考倒数第一,而是先看一看自己的作业做了没,看一看自己最近对学习付出了多少。
如果最近贪玩了,那么请改变自己,倒数第一的位置也会因你的改变而改变。
改变自己,让梦想变成现实。
2008年的汶川地震,让房屋瞬间化为灰烬,美丽的舞者廖在地震中失去双腿,这对一个舞者来说,无疑就意味着舞蹈之路的终止,梦想的破灭。
为此,她痛苦过,绝望过。
然而,在苦难的命运面前,她最终改变了自己,调整好心态,学会了适合自己的轮椅舞,她又回到了自己喜欢的那个舞台,梦想这个帆将再次搭着她驶向成功的彼岸。
改变自己,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需要,也为他人带来欢乐或减轻烦忧。
猫头鹰的叫声惹人讨厌,如果不改变它的叫声,即使到了别处,也依然不会受欢迎。
你通过改变使自己更优秀,同时他人也会欣赏到一个更优秀的你。
改变自己,让梦想变成现实,让自己更优秀,让他人更喜欢……改变吧,亲爱的自己!→开篇入题,语言富有意蕴。
→由生活经历谈起,却不纠缠于生活琐事。
运用问句,引人深思。
→简要地概括式引用廖凡的事例,证明“改变自己,让梦想变成现实”的观点;最后一句“梦想这个帆”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极具文采。
→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句式结构整齐,音韵和谐,增强了气势。
【名师点评】这篇议论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层次清晰,思路严谨。
它采取了入题(开篇点题)——证题(由己及人证明主题)——结题(结尾扣题,收束全篇)的结构形式,证明了“改变自己”这一观点。
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这些论证方式的运用,避免了论证方式的单一化;并且这些论证本身,分析合理,逻辑严密,紧扣文章主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文题三:例文简析翻过那座山我的班级曾是我心中一座难以越过的高山。
我很讨厌我的班级,因为班级曾严重违反纪律被当着全校批评和那倒数第二、三的成绩让我在小学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我的班级几乎是纪律最差的班,甚至差到全校每个老师都知道我们班上的“丑事”。
在办公室门口那张贴着表扬班级的纸上,总是看不见我们班,而旁边违纪学生的名单中,我们班却稳居第一。
我是这个班的班长,每次和小学同学聚会时,我最害怕别人说我的班级,我认为那是一种羞辱。
一次,和几个小学同学聊天,他们问起了每个人在哪个班当什么职位,轮到我了,我支支吾吾地说出了我所在的班级,一个同学用刺耳的声音大声说:“他现在是全年级最差的××班的班长。
”顿时,一双双诧异中夹着嘲讽的眼神向我投射,我的自尊也被那一道道目光穿得支离破碎。
我低头沉默着,等他们不注意悄悄走开了。
回到学校,再次看见班上同学的大吵大闹,想到其他人的嘲讽目光,我趴在桌上,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班主任知道后,把我叫到了办公室。
他把手放在我肩上,说:“我们班成绩的确不好。
成绩固然重要,但不代表一切。
我们班也有许多优点,我们班氛围活跃,体育成绩名列前茅啊。
”半晌,他接着说:“要篮球比赛了,我们班肯定能打进四强!”我的心情平复了许多。
回到家里,看到QQ上班级同学的说说“我很幸福,虽然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我在一个很好的班主任带领下的好班中学习!”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心中的那座山不是班级的好坏,而是我对待班级的主观的心。
我开始慢慢融入班级中去。
篮球比赛时,班上同学的加油声远远大过了其他班,场上的“差生”也奋发图强,最终我们拿了全年级的第一名。
从那时开始,我再也不怕别人对我的班级的看法,每当他人问我在哪个班时,我会骄傲地告诉他:“我是那个篮球比赛第一名的××班的班长!”我知道,我已经翻越了我心中的那座大山!→开篇点明“那座山”是我的班级。
→简述“我”的班级是“我”难以越过的高山的原因。
→生动的人物描写,富有感染力。
→写“我”的心理发生转变。
→结尾点题。
【名师点评】作者记叙了自己心态的转变,从因班级“差”而抬不起头到发现自己班级的优秀之处,懂得了正确看待自己的班级,诠释了“翻过那座山”的主题。
文章立意新颖又写出了真情实感,是一篇优秀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