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文学2 农村题材小说赵树理、柳青创业史
第二十二章 赵树理
第 七 章
二、新问题小说的贡献与不足
1、贡献:大众化与农民化。 赵树理追求的大众化是可以与农民对话 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赐给,能忠实反映 农民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要求,并真正为农 民所接受。 其次,是自觉地将写作与农村变革实践 统一起来,常写“问题小说”,写农村变 革以及农民的命运、心理、情绪,追求创 作与现实生活的配合。
赵树理(1906—1970)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涌现的一位优秀作家。他出身于农民 家庭,从小喜爱民间文艺。在《讲话》 精神的指引下,在解放区的环境里,他 辛勤笔耕,努力实践,运用为群众喜闻 乐见的文学形式,相继创作了《小二黑 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 变迁》等一批新颖独特的小说-,描绘 了中国农村的伟大变革,塑造了新农民 的形象。素有“农民作家”之称。他在 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作出了杰出 的贡献,为中国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丁玲是这批作家的代表。这期间, 她创作出了一批以歌颂为目的的批评 性作品,如《我在霞村的时候》、 《在医院中》等。整风运动后,丁玲 受到了批评,在土改运动中创作了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风格和内容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 七 章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在解放区文学中,小说的成就 最为突出,并形成了农村和战争 两大题材。农村题材以赵树理和 丁玲为代表,战争题材则以孙犁 和马烽、西戎为代表。 1942年以后,解放区的短篇小 说创作,呈现出明朗纯净的总体 风格,在表现形式上又形成了两 种不同的类型:一是以赵树理为 代表的“写实型”,一是以孙犁 为代表的“抒情型”。
1、扬弃了传统章回小说的程式化框架,保留 了结构完整,故事性强,讲究情节的连贯性 完整性的特点。 2、在人物描写方面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传 统方法,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的 发展中,用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少 有景物与心理的描写。 3、大众化的语言贴切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当代文学试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
7、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__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9、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0、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在百花文学时期因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11、郭小川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战士诗人”,他在“文革”期间的绝唱是《祝酒歌》。
12、《百合花》描述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故事。
13、《青春之歌》是建国后第一部以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14、50年代前期,文艺界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斗争,主要有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5、1956年5月2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解析柳青以及《创业史》第一部
解析柳青以及《创业史》第一部摘要:这篇论文我主要是阐述一下自己对柳青先生的认识以及对他作品的理解,然后分析一下《创业史》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柳青先生的一生经历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坎坷,他出生于1916年,正式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启蒙时期。
他先后经历了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期。
柳青的主要作品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完成的,《创业史》就是柳青的一部代表作品。
但它的创作确实历经坎坷,最终这部作品的四部曲只完成了两部,成为文学史上一大遗憾。
《创业史》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这部巨著蕴藏着作者柳青14年农村生活的丰厚积累。
柳青同志生前计划写四部,仅完成了两部。
第一部写互助组阶段;第二部写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和巩固。
它们既是互相联系的,又是各自独立的。
关键词:柳青创业史梁三老汉梁生宝柳青,一位著名作家。
对于他的认识我除了从小说中看出他的创作水平以及对于他对于他所处那个年代的认识,其他的更多的是他的生平中去了解。
他从小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方向打下了基础。
他还参加了1936年西安事变后的学生运动并在那一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他随八路军到前方打仗,由此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道路。
他于1953年正式开始撰写《创业史》第一部,中间经历了文革时期,最终在1978奶奶临终前该玩的《创业史》第二部,但最终也没能完成四部曲。
柳青为了创作长篇小说《创业史》,1952年,他把全家从北京迁到陕西省长安县的皇甫村,时任长安县委副书记。
也就是在那里,他经历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各个阶段。
并且在他以后创作的长篇小说《创史业》见证了那时代。
作家陈忠实认为:“《创业史》是陕西作家柳青在长安的秦岭山下完成的,它的艺术成就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意义,而是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高度的标志。
所以,研究这个作家,不仅仅是对柳青研究有意义,也不仅仅是对陕西今天和未来的文学发展有意义,而且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有很重大的意义。
当代文学2复习题
考试代号:1139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 试题2009年1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北岛,原名——赵振开——,在“文革”中他曾创作过一部以杨讯和萧凌为主人公的“手抄本”小说《波动》。
2.赵树理因1943年9月创作的《小二黑结婚》而一举成名。
3.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在全国最具权威性的诗歌刊物《诗刊》上发表之前,曾在非正式刊物《今天》上发表过。
4.余华发表于1989年的创作谈《虚伪的作品》和发表于1991年的长篇小说《呼喊与细雨》,被人们看作是他前期创作的一个总结。
5.京剧“样板戏”除《海港》和《龙江颂》斗争激烈,悬念丛生,富于传奇性。
6.余华在小说《现实一种》外,其余均取材于革命历史斗争,情节曲折,中描写了一个“连环报”式的仇杀故事。
7.20世纪50年代初,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马烽的《一架弹花机》等短篇小说,大多通过农村家庭和婚姻的矛盾,反映农民新的生活情景和精神面貌。
8.姜文导演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根据小说《动物凶猛》改编的。
9.林白的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书写了女性自我成长的经历,有非常明显的性别意识,大胆地展露自我世界和内心经验,性、欲望、身体、自我等诸多话语交织在一起,完成了一部微妙而复杂的女性个人成长史。
10.海子“以梦为马”,一往情深地追寻精神的家园,梦想着能够创造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11.“小腿疼”和“吃不饱”这两个落后农民的形象出自小说《“锻炼锻炼”》。
12.在当代文学史上有名的“三个崛起”的作者中,除了两个诗歌评论家谢冕和孙绍振外,有一位是朦胧诗潮中的年轻诗人徐敬亚。
13.《沙家浜》“智斗”一场戏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是阿庆嫂、胡传奎和刁德一。
14.公刘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星星》要是谈论顾城的诗。
15.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王琦瑶与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长安、《倾城之恋》》中的流苏等女性都是同一类人。
现当代文学2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平时作业1讲评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同样是描写土改运动,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等小说,明显不同于___丁玲_______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
2.一般认为,“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而“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开始于_1958”____年。
3.在20世纪80年代的赵树理研究中,___黄修己_______在《传统要发扬特征不可失》一文中指出,“反封建”是赵树理作品中“最突出的内容”。
4.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在改编过程中,删去了原电影本中_______洪常青___与琼花的爱情描写。
5.赵树理因1943年9月创作的《小二黑结婚_》而一举成名。
6.当年在《红灯记》中扮演李铁梅的演员是___刘长瑜_______。
7.“朦胧诗”虽然是人们的一种误解,但这一诗派的得名,最初却来自于_章明_那篇有名的《令人气闷的“朦胧”》。
8.在赵树理研究中,对赵树理作品的再认识有着重要意义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______1962____年召开于大连。
9.公刘的《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_星星___》。
10.20世纪40年代后期,_____赵树理_____作为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方向”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11所谓“二革”创作方法(又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指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
12.较早对朦胧诗人的创作进行整体检阅的文章是_______谢冕___的《失去平静之后》。
13.京剧《沙家浜》是从沪剧《___芦荡火种_______》移植的。
14.1980年,《____福建文艺______》编辑部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为题开设专栏,主要围绕着舒婷的诗歌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讨论。
15.______北岛____原名赵振开,在“文革”中他曾以“艾珊”的笔名创作过小说《波动》。
16.京剧“样板戏”的配器,吸收了多种中国其他乐器和西洋乐器,形成了中西乐器混合编队,但仍以传统京剧的“三大件”为主,这三大件是指高胡、二胡和_____月琴”_____。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专题综合练习题3汇总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专题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 1949年至 P12. 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 (第一部、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P23. 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马烽的《一架弹花机》、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P34. 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中引入了“两条道路” 斗争的观念, 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
P35. 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 、“荷花淀派” 和“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P56. “山药蛋派”又称“ 派”和“火花派”。
P57. 1962年 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 P108. 《三里湾》从马有翼、范灵芝和新人结婚作为结束。
P89. 《铁木前传》从第 6章开始,一个叫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P1510. 在“十七年时期”也是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的,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
P1611. 《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 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P1712. 《创业史》的最大成就, 不是塑造了这个崭新的青年农民英雄形象, 而是最突出地表现在落后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塑造上。
P2313. “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浩然的《艳阳天》等。
P214. “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等。
现当代文学专题(2)参考资料一赵树理的小说
现当代文学专题(2)参考资料一:赵树理的小说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是最受中国农民欢迎的作家之一。
1931年开始发表通俗文艺作品,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他指明了方向,发表了最能体现这一讲话精神的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报话》,从此名声大振,成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崛起的新型作家的代表。
以后又发表了短篇小说《地板》、《小经理》、《福贵》、《邪不压正》、《传家宝》、《田寡妇看瓜》,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了长篇小说《三里湾》,长篇评书体小说《灵泉洞》(上)及短篇小说多篇。
近年又有《赵树理文集》及《赵树理文集读编》问世。
《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是建国前赵树理小说的代表作。
《小二黑结婚》描写的是根据地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冲破封建传统和落后家长的重重束缚,终于结为美满夫妻的故事。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二诸葛和三仙姑两个农民中的落后人物的形象。
二诸葛胆小怕事、落后迷信,极力想维护家长制的权威,顽固地反对儿子小二黑与小芹自由恋爱结婚。
三仙姑本是一个好逸恶劳、作风不正的妇女,不仅忌妒女儿小芹的幸福婚姻,而且还贪财出卖女儿。
赵树理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农村小生产者精神的落后、陈腐,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确实是势在必行。
小二黑和小芹是年轻的进步力量的代表,他们争取婚姻的斗争,展示了新生事物一定要战胜旧事物的历史大趋势。
《小二黑结婚》热情地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巨大力量,反映了解放区农村的重大变化,积极地扶持了新一代农民的成长。
《小二黑结婚》的出现,是千百年来的中国文坛发生彻底变化的报春花。
如果说《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表现小世界的代表作,那么,《李有才板话》就是表现大世界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准确真实的描写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农村“政治生活的横断面”,反映了农村各阶层人物的心理变动,赢得了“反映农村斗争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的赞誉。
第二章 五十年代农村题材的小说
二、《创业史》中的农民形象 旧农民形象 1、富农姚士杰——富农成为合作化运动的头号 敌人阴险、贪婪、好色的反面典型,政治立 场反动,伦理道德败坏 2、富裕中农郭世富——精明能干、自私狡猾, 有着憨厚朴实的外表和精明狡诈的心机 3、新中农郭振山——村民代表主任,热衷个人 发家,老谋深算、骄横强悍。
三种人物形象
中间人物“小腿疼”“吃不饱”,代表自私自 利、偷懒耍赖,爱占便宜的农民。 杨小四代表新型农村干部,办事果断、干练、 为求目的不顾手段。 王聚海“和稀泥”式的人物 ,工作作风以柔 为主,主张摸清脾气,然后再予以劝导。
第一次冲突
“你是不是向打架?政府有规定,不准打架。打架是犯法的。不 怕罚款,不怕坐牢你就打吧!只要你打一下,我就把你请得到法 院” “我不是要打你!我是要问问你政府规定过叫你骂人没有?” „„ “你们是官官相卫,我跟你们说什么理?我要骂!谁给我出大字 报叫他死绝了根!叫狼吃得他不剩个血盘儿,叫„„” “大字报是毛主席叫贴的!你实在要不说理要这样发疯,这么大 个社也不是没有办法治你,来两个人把她送乡政府!”
《登记》——政治宣传与民间立场的契合
《登记》写于1950年,是为宣 传新颁布的婚姻法。同时,赵树 理站在民间立场,描绘自由自在 的个体生命,展现农村真实的生 活风貌。 比较小飞蛾与三仙姑的形象 小飞蛾——值得同情、有勇气、 关爱女儿的母亲 三仙姑——作风放荡、用封建思 想扼杀女儿幸福的母亲
(《登记》剧照)
第二次冲突
她(小腿疼)装作受委屈的样子说:“说什么? 算我偷花了还不行?”有人问他:“怎么‘算’ 你偷了?你究竟偷了没有?”“偷了!偷也是副 主任叫我偷的!”主席杨小四说:“哪个副主任 叫你偷的?”“就是你!昨天晚上在大会上说叫 大家拾花,过了一夜怎么就不算了?你是说话还 是放屁哩?”她一骂出来,没等小四回答,群众 就有一半以上的人‘哗’地一下站起来:“你要 造反!”“叫你坦白呀叫你骂人?”三队长张太 和说:“我提议:想坦白也不让他坦白了!干脆 送法院!”大家一起喊:“赞成”。
2.农村、工业题材小说和“干预生活”的小说
出人为结撰的痕迹 成就:(1)农民与社会主义方向、集体化道路之间的矛盾 冲突(2)塑造了一批既具有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又具有 鲜明个性的农村先进分子形象(3)吸收了民间故事手法或 传统情节构造模式
《金光大道》:高大泉
二、工业题材小说
1.工业题材小说的兴起 2.艾芜、草明、杜鹏程的小说 3.工人作家的小说
•《登记》:配合婚姻法的宣传:母亲小飞蛾、女儿 艾艾
•《三里湾》: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 篇小说 •四个家庭: 马多寿家:“糊涂涂”-封建宗法制家庭的顽固堡垒 王金生家:时代新风的生动体现 范登高家:热衷于个人致富 袁天成家:愚昧偏僻的生活死角
•“山药蛋派”共同特点 ①地域特征②与“农村实际工作”的关系 ③按照生活本来面貌来写④重视故事叙述的 完整和语言的通俗
6.浩然等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的小说
浩然《艳阳天》、《金光大道》
陈登科《风雷》
浩然
《艳阳天》
Hale Waihona Puke 题:通过京郊东山坞农业生产合作社麦收前后发生的一
系列矛盾冲突,展现了农业合作化时期沸腾、热烈的斗争生 活,歌颂了在斗争中发展的社会主义力量,以其丰富的情节、 完整的结构、明快的色调,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
其他作家:“西李马胡孙”
•马烽(1922-):1945年《吕梁英雄传》电影剧本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传记文学《刘胡兰》短篇 小说《结婚》、《饲养员赵大叔》、《三年早知 道》、《太阳刚刚出山》、《我的第一个上级》、 《老社员》 ★《三年早知道》 •赵满囤:头脑灵活、聪明能干、自私自利、偷奸耍 滑 •群众化、民族化的追求:新、短、通 •新:表现出“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新的群众” •短:“写得短小精悍” •通:“把作品写得通俗易懂,平易近人”
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文学2_农村题材小说赵树理、柳青创业史
赵树理早年倡导大众化和民族化曾遇到过很多抵触。 1942年根据地召开过一个座谈会,会上赵树理拿出 很多材料证明新文学在农村尚没有地位。 一本黄草纸小本本上有:‚观音老母坐莲台,一朵 祥云降下来,杨柳枝儿洒甘露,拯救世人免祸灾。‛
赵树理的创作思想和主张可以概括成两句话: ‚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
人物卡片:穷人 ① 任老四
任老四,一个男人,长了个水蛇腰,不能干重活。 大舌头,说话也说不清。老婆比他还不如。就这样两个 人生了很多孩子。小说是这样写的:‚一条破被里有一 串娃娃,好象还没羽毛的小燕子,露出一排小脑袋。‛ 一家人住在一间草棚里,草棚里还有一头土改分的小牛, 晚上小牛哗啦啦地就在草棚里撒尿。 ②高增福 高增福解放后死了老婆,把分的牛卖了, 埋了老婆。小说开始时,家里已经一无所有。
他说:‚有些很热心的青年同事,不了解农村中的 实际情况,为表面上的工作成绩所迷惑,我便写《李有 才板话》,农村习惯误以为出租土地也不纯为剥削,我 便写《地板》。‛ 他的创作可以概括为:在各种中发现问题—→概括 成作品—→指导现实工作
2、坚持从农民的立场看待农村生活,更多地关 注与反映人民内部矛盾。
赵树理借鉴‚传统民间文学的艺术手法‛表现在这 样几个方面: ①以故事为中心结构小说,较少有孤立静止的心理 描写、景物描写和肖像描写。 ‚五四‛新文学较多地使用典型化手法,围绕少数 几个人物,在各种矛盾冲突中,层层铺垫,写出性格复 杂的人物。赵树理则是长卷式地展示生活。也不是很讲 究写人物心理,深入挖掘。人物包裹在故事中。
赵树理对语言的主要追求就是使它能‚说‛,说起 来要琅琅上口,甚至注意音韵的和谐。例如《登记》开 头第一段就是: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 好老婆,外号叫个‘小飞蛾’。‘小飞蛾’生了个女儿 叫艾艾,算到一九五0年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虚岁二十, 周岁十九。
柳青《创业史》
创业史-创作过程 : 柳青在《创业史》中第一句话就说:“我这是在写小说吗?不是。我是 在写历史。我想要写出来的就是中国的农民在进入社会主义那一瞬间 时的生活感受” 。因此这部小说所具有浓郁的陕西风情,以及作家深刻 的思想立意能够深刻打动读者。
作品真实地描写了现实,表达了当时时代的愿望;《创业史》是一部 经典,它体现了当时那个时代对文学的要求,它塑造了前所未有的新 人形象,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新主体的诞生,是一部有影响,有示范意 义的传世作品。
60年代关于梁生宝形象的争论
严家炎认为梁生宝形象在塑造上存在着“三多三不 足”: 写理念活动多,性格刻画不足; 外围烘托多,放在冲突中表现不足; 抒情议论多,客观描绘不足
柳青对于梁生宝的解释:
(1)梁生宝只不过是一个由于新旧社会不同的切身感 受而感到党的无比伟大,服服帖帖想听党的话,努力 琢磨党的教导,处处想按党的指示办事的朴实农民出 身的年轻党员。 (2)简单一句话来说,我要把梁生宝描写为党的忠实 儿子,我以为这是当代英雄最基本,最有普遍性的性 格特征。
柳青创作道路的特点:
从革命到文学,以文学为革命。 独特的深入生活的方式:首先是一名农村干部,是 一名党员,其次才是作家。
《创业史》的主题:
通过描写梁家父子两代人不同的创业道路,概括了 中国农民的生活历程和内在愿望。通过对合作化前 后各阶级、阶层人物之间复杂关系与尖锐斗争的描 写,展现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农民群众精 神世界的巨变。具有史诗性的特点和规模。
Thank you!
原计划分为四部。第一部写互助组,第二部写初级社,第三部写农业合作 化运动高潮,第四部写整风和大运动,直至人民公社建立。 1954年动笔,1959年第一部在《延河》4至10月号连载,1960年由中国青 年出版社出版。 “文革”后,改定第二部上卷和下卷14至17章,18至28章未及修改加工 ,柳青便离开人世。
柳青的《创业史》23页
“文革”到来,《创业史》的创作中断。 粉碎四人帮后,修订再版了创业史第一 部,并改定出版了《创业史》(第二部) 的上卷及下卷的前四章(第14至17章; 第18至28章末及修改和加工)。
2、“文学是愚人的事业”
3、柳青的影响 路遥:《柳青的遗产》 陈忠实:一本书的记忆——难忘 《创业史》
二、《创业史》的艺术成就 1、时代内容的把握与地域风俗的表现 相结合 在作品中,作家精细地描绘出中国农村 合作化过程中各种类型的农民心理变迁 的图画,为中国农村曾经发生巨大生活 变迁留下了一份深刻独到的艺术记录。
“世界上没有一个在精神上和人民群 众敌对的人,是真正厉害的人,不管 他手里掌握的是政权,还是军队,或 者财产。”(P422)
三、历史认识的局限和缺失 整个作品从主题、情节到人物关系都 是以阶级斗争、阶级路线、阶级分析 的观念和方法来设计构思的。情节提 纯到不带任何偶然性,因而不可避免 地存在一些左的偏颇;
对时代生活内容的把握与表现与质朴 的农民生活,淳郁的田园气息、渭河 两岸的自然风光、陕北农村的民风民 俗融为一体。
2、梁生宝与梁三老汉的形象塑造 梁生宝:郭县买稻种、进山割竹、整 顿互助组、吸收白占魁入社。 是一个勤劳善良,有胆有识,踏实肯 干,胸怀开阔、克己奉公、无私正直、 富于自我牺牲精神,讲原则、重情感 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主要从事长篇小说的创作。 《种谷记》 《铜墙铁壁》、 《创业史》(第一、二部) 。
1959年《创业史》(一)在《延河》 连载,1960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 道路的多卷本长篇小说。
原计划写四部,第一部写互助组阶段, 第二部写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巩固和发展, 第三部写合作社运动高潮,第四部写全 民整风和大跃进,至农村人民公社建立。
柳青《创业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了广泛的土地 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 了“耕者有其田”。
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高农 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他们的集体 主义精神。
农业合作化运动
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农业合作化运 动逐步展开,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
02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主要情节梳理
农民创业历程
小说以梁生宝等人为代表,展现了农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创业历程,包括互助组的建 立、农业生产的改进、以及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等。
对比手法
作品中运用对比手法,将不同人物 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进行对比, 突出了人物的典型性。
细节描写
作品通过细腻入微的细节描写,展 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情感的 波动,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
细腻心理描写和深入骨髓的社会剖析
心理描写
作品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揭示了人物内心 的挣扎和斗争,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
06
学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创业史》学术研究历程回顾
早期研究阶段
Hale Waihona Puke 01主要关注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奠定了《
创业史》学术研究的基础。
深入发展阶段
02
研究者开始运用各种文学理论和方法对作品进行多角度、深层
次的分析和解读,研究成果丰富多样。
拓展研究领域阶段
03
研究者将《创业史》与其他文学作品、文化现象进行比较研究
《创业史》对世界文 学的影响
柳青的《创业史》以其深刻的思想性 、艺术性和民族性,不仅在中国文学 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文学 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丰富了世界 文学宝库,为各国读者提供了了解中 国社会和文化的窗口。
2.农村、工业题材小说和“干预生活”的小说
(1)兴盛原因
A。现代乡土小说的传统-鲁迅、沈从文 B。解放区文学的传统-”讲话”精神 C。当代的社会现实
(2)发展过程
A。建国初-赵树理《登记》等 B。50年代初-李凖《不能走那条路》、赵树
理《三里湾》 C。50年代中后期-周立波《山乡巨变》、柳 青《创业史》等-“中间人物” D。50年代末-《李双双小传》 E。60年代中后期-走向衰微 F。“文革”时期
1.工业题材小说的兴起
兴起背景 发展过程 历史意义
2.艾芜、草明、杜鹏程的小说
艾芜《百炼成钢》的艺术成就 (1)表现了“炼钢又炼人”的主题 (2)重点表现了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的成长
(三个人物:袁廷发、秦德贵、张福全) (3)性格冲突丰富了小说情节 (4)展示的生活面较为开阔 弱点:模式化
“蛤蟆滩三大能人”:郭世富、姚世杰、郭 振山 梁三老汉:旧社会受苦难、新社会保守, 反对合作社 梁生宝:成长在新社会的“新人” 对《创业史》的评价:肯定的;六十年代 的三次争论
5.周立波《山乡巨变》
主题:反映农村合作化过程中广大农民心灵
上的激荡 农民:陈先晋、王菊生、盛佑亭 干部:李月辉 艺术特色:(1)浓郁的湖南乡土气息(2) 明快而浓郁的诗意(一方面抒发自己对家乡 的热爱;另一方面寄托着文人兴味) 缺陷:(1)为了配合政治需要,在情节上 有编造的痕迹(2)乐观主义妨碍了对农村的 透视(3)小说中一文一俗的两副笔墨常常互 相抵牾
烽
•西戎:短篇集《姑娘的秘密》、《丰产记》 短篇
•《赖大嫂》:赖大嫂:自私、爱撒泼、损公 肥私
西戎
3.李凖、王汶石小说
李凖《不能走那条路》(宋东山)、《李双
双小传》(李双双、喜旺)、《黄河东流去》 (徐秋斋等)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专题综合练习题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
A.刘雨生B.梁生宝
C.王金生D.李月辉
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
A.“糊涂涂”B.梁三老汉
C.“亭面糊”D.陈先晋
3.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曾获得广泛赞誉,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备受推崇,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
赵树理把自己的读者明确定位为农民。在“十七年”时期,只有少数作家对自己提出过这种苛刻的要求。比如,梁斌把自己的读者定位为农村中文化程度相当低的识字人,他在写《红旗谱》的时候,有意识地把每章的字数控制在千字左右;而赵树理则把自己的读者定位为不识字的人,他在写小说时总是先读给农民听。只有农民听懂了,小说才能在“政治上起作用”。为了让农民能够听懂,并有兴趣听,在表现手法和小说形式上就有意识地倚重民间文艺,特别是说书艺术的传统;而为了政治上的作用,在表现内容和艺术趣味上又必须反映时代的变化和新的工作任务,不能迁就大众娱乐口味。这是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也正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艺术理想。为此,赵树理在小说创作中一直努力反映老百姓爱看的有政治主题的新人新事,而在艺术上又特别注意适应老百姓的欣赏习惯。
A.陈先晋B.李月辉
C.盛佑亭D.刘雨生
7.《创业史》中的“三大能人”是()。
A.梁生宝B.郭世富
C.姚士杰D.郭振山
四、简答题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各说出两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提示:“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还在民风民俗的描写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描写的乡村生态世界是中国新文学(当然也是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个突破和创造。无论是在乡村人物塑造的丰富、表现乡村世界的广阔,还是在展现乡村生活的具体切实,尤其是在表现乡村生活的自在和积极面上,它都达到了新文学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便是以阶级斗争理念来诠释农村生活的《艳阳天》,也充溢着欢快、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呈现出鲜明的乡土特色。而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的文学流派的形成,在“十七年”时期的文坛上是极为少见的,可以看作是当代文学史的意外收获。
《创业史》柳青 简单了解
《创业史》柳青2020年2月23日19:36<<《创业史》柳青.m4a>>开始录音: 2020年2月23日 19:46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描写合作化小说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关注合作化进程阶段农民心理的变化,塑造了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旧式农民在私有观念的影响下,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拒绝、排斥写出来他们思想转变的艰难与痛苦。
描写了新旧两代农民,两种思想,两条道路的冲突和斗争。
一、柳青简介青少年时期参加革命活动,1947第一部长篇《种谷记》,1951第二部长篇《铜墙铁壁》,1956散文集《黄甫村的三年》,1958《恨透铁》中篇。
1960.6月第三部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创业史》计划(未完成,一般指第一部)第一部:互助组阶段第二部:农村生产合作社的巩固和发展第三部: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第四部:全民整风和大跃进,直至农村人民公社成立二、《创业史》主要内容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史诗,蛤蟆滩互助组的建立和发展梁生宝父子创业惨败,互助组引发父子矛盾,不同的创业道路和结局,揭示党领导下的农民创业才能成功三、人物形象旧农民人物类型:梁三老汉、任老四、王二直杠传统小农经济观念,中国农民勤劳善良、朴实坚韧优良品质小生产私有观念,因循守旧,不喜变化,自私狭隘,落后动摇,保持观望梁三老汉,欣喜担忧,做三合头瓦房院,两重性集体致富动摇个人发家新农民人物类型:梁生宝、高增福、冯有万、欢喜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坚定拥护者和执行者,对党的制度和共产主义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以高尚的热情投入到对社会主义事业中,大公无私,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劳淳朴,为合作化运动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是几乎没有瑕疵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梁生宝,50年代农村社会主义创业者的英雄形象,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父辈继承的勤劳、朴实。
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任劳任怨,真诚思想性格核心:渴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谋求全体人民的幸福,创社会主义大业。
第三讲 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二)赵树理和柳青..
征候性文本:《锻炼锻炼》
《锻》的遭遇对于赵树理本人有非常重 大的意义,但并非他本人最好的作品 (此即所谓文学史经典) “我想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事佬的思想 问题。中农当了领导,不解决他们这种 是非不明的思想问题,就会对有落后思 想的人进行庇护,对新生力量进行压 制”。
评价史:
在世时三次集中争论
这一矛盾在历史中激化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激进的政治 实践需要更加纯粹彻底的“新”文学, 能够反映出社会发展“本质”,更高的 “理想”。同时,需要符合这种社会发 展预期的“新人”形象 而此时,政治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以及 内心对自己的坚持,使得赵树理彻底 “落伍”了
独特价值: 打通了“五四”与 “延安 ”
(一)赵树理
1906年9月出生在山西省沁 水县贫苦农民家庭 青年时代外出求流浪求学, 曾就读于长治山西第四师范 学院 1950年代被授予“人民艺术 家”称号 在文革中遭到长期的迫害、 批斗,被殴打骨折,1970年 9月含冤病逝
尴尬的历史位置
在一定历史时期之内,是“当代性”相当 典型的作家。从一举成名开始,到新中国 成立的前几年,他的小说创作一直被当作 毛泽东文艺方向的具体体现和贯彻《讲话》 精神的丰硕成果,树立了“当代性”的典 范 但,生前身后的赵树理都反复生存在褒贬 两极,成为一个“永远”的话题人物、后 世评论家用来“说事”的“话由”
他熟悉农村,但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学生时代热衷 于新诗和小说,后来才重建了写作与社会的关系, 他的读者不是学生和市民,而是农民 “通俗化不是通俗文艺,而是新启蒙运动的一个组 成部分”、“文化和大众间的一个桥梁” 他从新文学出发而返回民间文艺,是对主流五四文 学“将平民大众拒之于外”的反拨 他质朴、清新的语言也不是方言土语,而是刻意 “口语化”后典正流畅的“普通话”。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专题综合练习题3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专题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1949年至1966 年的文学。
P12.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P23.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马烽的《一架弹花机》、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P3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P3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P56.“山药蛋派”又称“山西派”和“火花派”。
P57.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P10 8.《三里湾》从马有翼、范灵芝和王玉梅在扫盲班的微妙关系开始,以三对新人结婚作为结束。
P89.《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P1510.在“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家中,周立波既是最具传统文人意味的,也是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的,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
P1611.《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P1712.《创业史》的最大成就,不是塑造了梁生宝这个崭新的青年农民英雄形象,而是最突出地表现在落后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塑造上。
P2313.“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浩然的《艳阳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两解。1、一个人拥有财富,就意味着不道德, 所谓:‚为富不仁‛。财富就意味着剥削,意味着掠夺, 意味着不公正。旧的阶级分析学说,根据的就是这个理 论。 2、一个人拥有财富,意味着他的工作更有效率; 财富实际上是对一个人贡献的回报,财富越多说明他对 社会的贡献越大。而贫穷正说明对社会没有或很少做出 贡献。
(象征土改后新一轮贫富分化的加剧) (解决贫富分化问题)
——→③梁生宝互助组进山割竹子扎扫帚——→④使用新稻种、采用合理密植
(贫雇农在政府的帮助下组织自救) (证明互助组的优越性)
(使用新技术与单干户竞争) (第一阶段的胜利)
——→⑤梁生宝互助组获得大丰收——→⑥成立灯塔农业生产合作社
正文开始就是1953年,这个时候,土改已经结束, 梁三已经是老汉了,梁生宝也成了大小伙子。
思考题: 1、赵树理创作的基本特点是为政治服务,其小说的 主题大多来自现实生活斗争,被称为问题小说。有人认 为这种认识生活的方式限制了其作品反映生活的深度。 如何评价赵树理小说这种反映生活的方式? 2、赵树理小说主要继承了中国民间文学的传统,就 是旧白话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应当如何评价赵树理 在艺术形式上的这种选择。
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卫中 主讲
第二章 农村题材小说
农村题材是‚十七年‛小说成就最大的两个题材之 一。(另外一个是革命历史题材)。 这一部分我们介绍两个作家,长篇小说主要介绍赵 树理和柳青。
第一节、赵树理的小说 赵树理的意义不局限在‚十七年‛,他的农民立场、 民间立场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都有重要意义。
小说第一个比较集中的场景就是郭世富盖楼房上 大梁。蛤蟆滩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郭世富土改时, 差一点定成富农,现在土改过去了,郭世富有神气起来。 上大梁的时候,他真正感到了扬眉吐气。
下一个情节是‚活跃借贷‛。‚活跃借贷‛ 是土 改以后,很多贫雇农虽然分到了地,但春天仍然严重 缺粮。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就由政府出面,让条件 好的农户,主要是富农、中农,借粮食给贫农。但是 到了1953年,就没有富裕农民愿意借了。
创作概况:建国后,赵树理的小说不是很多,主要 有长篇小说《三里湾》、《灵泉洞》(上部)。 短篇小说《登记》、《锻炼锻炼》、《实干家潘永 福》、《套不住的手》等,短篇小说一共大概是19篇。
二、创作特点 1、关注现实,自觉地让创作服务于现实斗争。 关于‚问题小说‛论。所谓‚问题小说‛就是把具 体问题作为作品的主题,围绕具体问题结构作品。 问题小说,‚五四‛时期就有,像冰心、庐隐,包 括鲁迅的许多小说写婚姻问题、恋爱问题、家庭问题, 就是围绕一个具体问题结构作品。
赵树理小说创作的缘起往往是这样的:他参加农村 工作,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问 题,他就把它写成小说,以便引起领导、引起社会的注 意,最终目的还是配合党的中心工作。
他说:‚我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非解决不 可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是轻易能解决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所要写的 主题,……在工作中找到的主题容易产生指导现实的意 义。‛
柳青落户的地方是长安县皇甫村,他是带着县委副书记 的职务下去。皇甫村在终南山下。
柳青不是一个农民作家,据说他能讲很流利的英语,每 天读书、看报听广播,足不出户,但是对国内外政治、经济、 文化、地理都非常了解。
柳青在皇甫村呆了14年,‚文革‛中被揪走,1978年病 逝,时年62岁。
柳青青年时代就开始创作,18岁就发表了第一篇散文: 《待车》。 1947年创作《种谷记》,1951年又写了《铜墙铁壁》。 《创业史》是他最重要的作品。1954年开始写作,原准 备写4部,1959年发表第一部,77年开始修改发表了第二部 上卷,78年修改第二部下卷,未及改完就逝世了。因此现在 能看到的只有第一部和第二部的上卷。
他说:‚有些很热心的青年同事,不了解农村中的 实际情况,为表面上的工作成绩所迷惑,我便写《李有 才板话》,农村习惯误以为出租土地也不纯为剥削,我 便写《地板》。‛ 他的创作可以概括为:在各种中发现问题—→概括 成作品—→指导现实工作
2、坚持从农民的立场看待农村生活,更多地关 注与反映人民内部矛盾。
赵树理曾举歌剧《白毛女》的两句唱词,比较汉语 口语和欧化语言的不同。剧中喜儿的唱词是: ‚昨晚爹爹转回家,心中有事不说话‛。 赵树理认为如果改为‚洋腔‛应当是这样:‚啊,昨 晚,多么令人愉快的除夕,可是我那与愉快从来没有缘 分,被苦难的命运拨弄得终岁得不到慰藉的父亲,竟捱 到人们快要起床的时候,才无精打采地拖着沉重的脚步 踱回家来。从他那死一般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有像长 江黄河那样多的心事想向人倾诉,可是他竟是那么的沉 默,以至使人在几步之外,就可以听到他的脉搏在急剧 地跳动着。‛
一、生平与创作
柳青原名刘蕴华,1916年生于陕西的吴堡县。少年时 代在家读书,在西安读高中,抗战爆发以后去延安。曾经 在陕北的米脂县工作三年,写了长篇小说《种谷记》。 解放后,柳青到北京,任《中国青年报》副刊主编。 柳青认为自己熟悉的生活在农村,为了写出伟大的作品, 他毅然在1952年带全家去陕西落户。
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是想写给农村中识字人读, 并通过他介绍给不识字人听的。
③重视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 ‚五四‛以后,新文学的语言有一种倾向,就是语 言的欧化。汉语的特点是句子短小,语法限制非常少。 它的优点是活泼、随意,缺点是缺少逻辑性,不够严密。 ‚五四‛以后引进了一种翻译语体,就是长句子,有各 种烦琐的附加成分。 赵树理非常反感欧化的语法,这样的语言在农民听 来简直是一种外语。
二、《创业史》的基本情节
《创业史》这个小说开头有个‚题叙‛,主要内容 是1929年(民国十八年),陕西大旱,陕北的很多灾民 蜂拥来到了蛤蟆滩。一个死了媳妇的光棍梁三,在灾民 里找了一个带孩子的寡妇,姓王,就是梁生宝的妈,孩 子就是四岁的梁生宝,于是组织了一个家庭。
《创业史》第一部的基本情节:
①郭世富的楼房上梁——→ 败 ②政府组织‚活跃借贷‛、‚活跃借贷‛失
赵树理那些写人民内部矛盾的作品受到不 ‚大‛、不‚深‛的指责。
3、大量借鉴使用了中国传统民间文学的艺术手法, 创造了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他说过:‚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 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 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夺取那些 封建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我的意 愿。‛
美国记者杰克· 贝尔登对赵树理有一个描述: 这天清早就下雪,我坐我那石板地的屋子里,感到有 些郁闷和孤独。这时,他从外面走进来,一位幽灵似的人, 身穿棉袍,头戴小帽。他像私塾先生似的鞠了个躬,就在 我的炭火盆前找了个凳子坐下,贪婪地烤着手。他一边打 着寒战,一边仰头看了我一眼,然后又重新垂下眼皮,从我 的桌上拣起一颗瓜子,熟练地嗑起来。他怯生生地看了我 一会,不自然地笑了笑。
一、生平与创作
赵树理,1906年生于山西沁水县。他的家乡在太行 山靠近主峰的地方,人烟稀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 1925年,赵树理19岁时考入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校址在长治。从1925年入学,到1928年被学校除名,这 三年是他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转折时期。
从1928年到1936年,曾被捕,蹲过一年的反省院。 出来后,当过小学教师。生活十分艰难。 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赵树理的生活获得了转机。 他主要从事抗日文化工作。1943年,他发表了《小二黑 结婚》等几部作品,在解放区名声大振。
中国古代小说大都注重故事性,时空跨度大,人 物众多,头绪杂杂,小说主要是讲故事,很少有静态 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
②注重故事的连贯性,强调有头有尾和前后照应。 他的作品总是从头说起,不打断、不跳跃,注重故 事的连贯性。 做这种选择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受传统白话小说的影响,传统白话小说就是 这种‚从头说起‛,连贯叙事的结构。其次,要照顾中 国农民的欣赏能力和欣赏习惯。赵树理的写作有一个定 位,就是写给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看,就是让那些有小 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就能看,然后读给完全无文化的农民 听。
赵树理早年倡导大众化和民族化曾遇到过很多抵触。 1942年根据地召开过一个座谈会,会上赵树理拿出 很多材料证明新文学在农村尚没有地位。 一本黄草纸小本本上有:‚观音老母坐莲台,一朵 祥云降下来,杨柳枝儿洒甘露,拯救世人免祸灾。‛
赵树理的创作思想和主张可以概括成两句话: ‚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
人物卡片:穷人 ① 任老四
任老四,一个男人,长了个水蛇腰,不能干重活。 大舌头,说话也说不清。老婆比他还不如。就这样两个 人生了很多孩子。小说是这样写的:‚一条破被里有一 串娃娃,好象还没羽毛的小燕子,露出一排小脑袋。‛ 一家人住在一间草棚里,草棚里还有一头土改分的小牛, 晚上小牛哗啦啦地就在草棚里撒尿。 ②高增福 高增福解放后死了老婆,把分的牛卖了, 埋了老婆。小说开始时,家里已经一无所有。
赵树理借鉴‚传统民间文学的艺术手法‛表现在这 样几个方面: ①以故事为中心结构小说,较少有孤立静止的心理 描写、景物描写和肖像描写。 ‚五四‛新文学较多地使用典型化手法,围绕少数 几个人物,在各种矛盾冲突中,层层铺垫,写出性格复 杂的人物。赵树理则是长卷式地展示生活。也不是很讲 究写人物心理,深入挖掘。人物包裹在故事中。
建国后,赵树理的创作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有着某 种距离:主流意识形态要求作家从阶级分析的方法看待 生活和反映生活,而赵树理更多地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 看问题。 从阶级分析方法看问题最典型的是浩然的《艳阳 天》、《金光大道》,这类作者认为阶级斗争是生活的 本质规律,因此应当一切从阶级斗争出发。小说中阶级 斗争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赵 树理建国后经历了一个‚失宠‛的过程。
第二节、柳青的《创业史》 《创业史》是‚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 作品,是‚红色经典‛之一。
思考题:
1、在反映农村生活方面,柳青的《创业史》与赵 树理的小说有什么不同?
2、《创业史》的主旨是歌颂、赞美合作化,当合 作化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历史否定了以后,《创 业史》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是否受到影响?受到什么样 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