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1e0d93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c.png)
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中医药逐渐得到了认可,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中医药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首先,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引人注目。
胃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等。
传统中医药认为,胃病是由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中医药治疗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脾胃、清热解毒等。
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如黄连、黄芩等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治疗胃炎。
此外,一些中药如党参、黄精等能够调理脾胃,增强胃肠功能,对胃溃疡等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因此,中医药在胃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其次,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肝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等。
传统中医药认为,肝病是由于肝气郁结、湿热蕴毒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中医药治疗肝病的方法主要包括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等。
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如柴胡、丹参等能够疏肝解郁,调节肝气,对肝炎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一些中药如黄芪、茵陈蒿等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能够减轻肝细胞损伤,对肝硬化等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因此,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此外,中医药在胰腺疾病治疗中的研究也有所突破。
胰腺疾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胰腺炎、胰腺癌等。
传统中医药认为,胰腺疾病是由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中医药治疗胰腺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脾胃、清热解毒等。
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如黄连、黄芩等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治疗胰腺炎。
此外,一些中药如党参、黄精等能够调理脾胃,增强胃肠功能,对胰腺癌等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因此,中医药在胰腺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最后,中医药在肠道疾病治疗中的研究也有所突破。
肠道疾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原题目: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原题目: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eca092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4.png)
原题目: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疗效的认可度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潜力。
以下是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的简要总结。
1. 中医药在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对胃溃疡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发现,中药配方能够减轻溃疡面的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并具有抗菌作用。
一些中药如黄连、黄芩等还具备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能力,对胃溃疡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中医药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应用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优势。
传统中医药方剂如逍遥丸、五味子汤等对于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有一定的功效。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从而减少病情的发作。
3. 中医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对其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改善胃粘膜的血液循环,促进胃黏液的分泌,增强胃黏膜的保护功能,从而起到缓解慢性胃炎症状的作用。
一些中药如人参、当归等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4. 中医药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在肝胆疾病的治疗中也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中药黄连能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调节肝胆气滞、促进胆汁的分泌,对胆结石等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总结而言,中医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疗效。
然而,仍有许多领域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明确中医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的机制和有效性。
未来的研究应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以推动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发展和应用。
中药抗实验性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实验性胃溃疡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869d1350912a2161479291d.png)
中 药 治 疗 胃溃 疡 ( GU) 史 悠 久 、 效 肯 定 , 究 历 疗 研 人 员 对 中 药 的 抗 溃 疡 作 用 进 行 了 火 量 实 验 研 究 , 者 笔 就 近 3年 来 一 些 中 药 抗 实 验 性 胃 溃 疡 的 现 状 作 一 概
述 :
分 主 要 位 于 醇 容 部 分 , 用 机 制 与 活 性 物 质 吸 收 入 血 作
维普资讯
J OURNAL OF CHENGDE M EDI CAL COLLEGE
一
丞
堡
匡
堂
医
塑
Vo . 9 No 3 2 0 1 1 . 0 2
L 1 Ume i i Ume aM , iaa iK, ta To y J . 1] ns F, h d M y zk e l・ k o[ ] J
Bic e , 9 1 1 0: 8 . o h m 1 9 , 1 1 9
的 表 达 及 其 与 细 胞 凋 亡 相 关 性 的 研 究 [ ] 中 国 肿 瘤 临 J.
床 , 0 0 2 ( o 7 8 2 0 , 7 1 ): 3 .
[ 2 S f GA , o d rwi , aay S, ta. x rsin o 1] o t S n eo t J G tl e 1E pes f z o pamio e ciao n ii rt p yh ma rsae l n g n at trihbt u clb u n po tt s v o crio el ihbt pi r u rgo h,u ra一 acn macl ii r sn s mayt mo rwt tmo —s
0 70 ) 6 0 0
【 图分 类号 ] 7 . 中 R5 4 1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41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41](https://img.taocdn.com/s3/m/b3fd1398312b3169a451a4f7.png)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摘要】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高达10%。
胃溃疡的发病机制虽不完全清楚,但多数认为主要与胃粘膜损伤因子的侵袭和粘膜自身防卫能力降低有关。
【关键词】中药胃溃疡研究进展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口中约有 10%在其一生中患过本病。
胃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5~55岁最多见,在性别上男性和女性基本相同。
各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精神因素等,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作用增强和或防护机制减弱,均可促发溃疡发生。
近年来,有关中医药在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及抗复发方面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可喜进展,现综述如下。
中药治疗PU的实验研究,从单味药有效成分的针对性治疗,到中药复方的辩证论治,针灸等治疗均取得一定进展。
目前,胃黏膜的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之间的失衡理论为多数学者所接受[1]。
1 攻击因子侵袭因素主要有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胆盐、乙醇、药物及其它有害物质。
1.1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王滨等[2]研究溃疡平对大鼠乙酸胃溃疡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 P<0.01)。
江涛等[3]高良姜总黄酮对水浸拘束应激、幽门结扎型、口服乙醇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影响。
高良姜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对四种溃疡模型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使大鼠的溃疡指数明显降低,能降低大鼠胃液量和总酸排出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
武桂娟等[4]通过水浸束缚法复制急性胃溃疡大鼠模型,观察白芨多糖低剂量(15mg?kg-1)、中剂量(30mg?kg-1)、高剂量(60mg?kg-1)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白芨多糖具有明显的抗应激性胃溃疡作用,低、中、高剂量组溃疡抑制百分率分别为28.34%、63.16%和65.23%;白芨多糖能增加胃粘膜粘液含量,减少胃液分泌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 水平。
中药治疗胃溃疡58例的临床效果研究 - 复制
![中药治疗胃溃疡58例的临床效果研究 - 复制](https://img.taocdn.com/s3/m/2036b12fccbff121dd36839e.png)
中药治疗胃溃疡58例的临床效果研究233200 安徽定远安徽省定远县中医院王玉明,王振新,张红浩,张明媚,米宏州【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58例胃溃疡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在常规中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辨证治疗。
结果:痊愈43例,有效14例,痊愈率为74.1%,总有效率为98.3%。
结论:中药治疗应用于胃溃疡患者的康复,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药治疗;胃溃疡The clinical effect study on traditional Chinese therapy used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ulcer【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herapy used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ulcer. Methods:5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ulcer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syndrome were given dialectical therapy on base of routine traditional Chinese therapy. Results:The cure rate was 74.1% (43 cases ),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8.3% (57 cases).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therapy used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 gastric ulcer,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clinical effect and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so it deserved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in clinical work.【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therapy ;gastric ulcer胃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症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的不规律,发病率有所上升。
中药对胃病的治疗作用与机制研究
![中药对胃病的治疗作用与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d91aa7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b.png)
中药对胃病的治疗作用与机制研究胃病是指胃部组织的病变,主要包括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出血等。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和机制。
本文将从中药治疗胃病的作用机制、常用中药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药治疗胃病的作用机制1. 抗炎抗菌作用: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中药中很多具有抗炎抗菌作用的药物可通过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来治疗胃炎。
例如,黄连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减轻胃炎症状;小檗碱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通过抑制胃炎病变部位的炎症反应,减轻胃肠道症状。
2. 保护胃粘膜:胃溃疡是胃病常见病之一,中药中常用的天然药物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有效治疗胃溃疡。
例如,何首乌具有增加胃黏膜血流、提高胃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可有效减轻胃溃疡症状;石斛能够增加胃粘膜黏液分泌,提高胃黏液屏障功能,保护胃粘膜免受损害。
3. 调节胃肠运动:胃病的症状之一是胃肠运动紊乱,中药中的某些药物具有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
例如,良姜能够促进胃肠动力,改善胃肠道蠕动功能,缓解胃痉挛;白术具有增加胃排空速度、促进胃肠道运动的作用,可改善胃肠蠕动功能。
4. 抗酸抗胆汁反流:胃炎和胃溃疡患者常出现胃酸和胆汁反流引起的症状,中药中某些药物具有抗酸抗胆汁反流的作用,可治疗这些症状。
例如,黄柏具有抗胆汁反流和抗酸作用,可减轻胃酸和胆汁对胃黏膜的刺激。
5. 调节免疫功能:胃炎和胃溃疡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功能紊乱相关,中药中某些药物能够调节免疫功能,治疗胃炎和胃溃疡。
例如,党参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胃黏膜免疫功能;黄芪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增加胃黏膜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
二、常用中药治疗胃病的临床应用1. 黄连:黄连是一味常用的中药,被广泛用于治疗胃炎和胃溃疡等胃病。
其主要功效是抗菌、抗炎、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以及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常用剂型包括黄连素片、黄连口服液等。
中医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中医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b8a563fbcd126fff7050b27.png)
中医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A review on treating gastric ulcer in TCM胡羽肖景东(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3)中图分类号:R32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29-0142-04【摘要】胃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痈”等范畴。
现对胃溃疡中医药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胃溃疡;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Abstract】Gastric ulcer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of digestive system,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epigastric pain, gastric abscess and so on in TCM. Now a review on gastric ulcer is summarized as follows.【Keywords】Gastric ulcer;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TCM treatment; Acupuncture treatment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29.071胃溃疡(Gastri Culcer,GU)是胃酸以及胃蛋白酶对消化道黏膜自身消化所致的炎性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痈”“吞酸”“嘈杂”“痞证”等范畴。
胃脘痛之病名最早见于《内经》[1]。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心痛胃脘痛。
”本文将胃溃疡中医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1.1 病因本病的病因病机可分为外邪客胃、饮食伤胃、七情内伤、脾胃虚弱和瘀血阻络几个方面。
1.1.1 外邪客胃即外感风、寒、湿、热等邪均可致使胃失和降、气机阻滞,从而引发胃脘痛。
中医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中医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86d6118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1.png)
中医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2-09-20T01:07:39.12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2期作者:刘建红[导读] 目的:探究胃溃疡疾病使用中医疗法的效果。
刘建红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中医院河北省石家庄市 051130【摘要】目的:探究胃溃疡疾病使用中医疗法的效果。
方法:研究共入选80例受试者,选取时间段为2020年12月到2022年1月,将其随机分组,分为中医组、对照组,每组研究对象各40例,组间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对最终疗效和用药并发症。
结果:中医组最终效率(97.50%)显著高于另一组(82.50%),P值<0.05;中医组(2.50%)治疗后药物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另一组(17.50%),P值<0.05。
结论:针对胃溃疡治疗,传统中医学疗效明显超出常规西药治疗,该治疗方法适合积极推广。
【关键词】中医;胃溃疡;临床效果;并发症胃溃疡是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胃部黏膜出现缺损或溃疡,部分患者黏膜也会伴随少量脓液,溃疡面愈合后会出现新的疤痕[1]。
临床研究认为胃溃疡疾病主要是与幽门螺旋杆菌(HP)、饮食习惯、胃内蛋白酶等因素有关[2-3]。
典型症状为餐后上腹部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文章选取在我院接受胃溃疡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胃溃疡疾病使用中医疗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共入选80例受试者,选取时间段为2020年12月到2022年1月,将其随机分组,分为中医组、对照组,每组研究对象各40例,患者信息如下:对照组27-48年龄平均值(岁):(36.41±2.19),病程2-48平均值(月):(24.12±3.61),性别比例:(男/女):22/18;中医组年龄26-48平均值(岁)(35.57±5.62),病程3-48平均值(月):(23.79±4.67),性别比例:(男/女):23/17,对比两组资料可得P>0.05。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40a17e6102de2bd9605884c.png)
江 两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20 2月 第 l 07年 9卷 第 1 期
J OUR NAL 0F JANCXlUNl Rs TY OF T M 2 0 1 1 I vE l C 0 7 Vo . 9 No 1
究 中药 治 疗 胃溃 疡 的作 用机 理 及 开发 新 方 法 以进 一 步提 高 临床
关键 词 : 胃溃 疡 ; 药 ; 验研 究 中 实 中 图分 类 号 : 5 . R263 文献标识码 : A
。
胃溃 疡 是 消 化 系 统 常 见 病 。属 于 中 医 学 “ 脘 痛 “ 胃 、 嘈
b G R在溃疡基底部的表达 , 肉芽组 织大量增 殖 , FF 使 为溃疡
愈 合 提 供 微 血 管 网及 固有 膜 层 的 结 缔 组 织 , 使 粘 膜 下 层 组 并
织 良好 愈 合 。
为 胃粘 膜 提 供 丰 富 的 营 养 物 质 , 时 去 除 有 害代 谢 产 物 。灯 及
1 7 促 进 热休 克 蛋 白( S ) 成 . H P生
H P编 码 合 成 H P , S S s它
有 促 进 细 胞 内蛋 白 质 的 合 成 , 持 细 胞 的 正 常 形 态 和 功 能 , 维 对 抗 有 害 因 素 的 作 用 。 胃肠 乐 [ j 促 进 胃粘 膜 组 织 表 达 ”可
实 均 可 见 。西 医 认 为 主 要 是 胃粘 膜 的 防 御 因 素 和 攻 击 因 子
: 明 N 有 促 进 肉 芽 组 织 中 新 生 血 管 形 成 , 加 溃 疡 边 缘 表 O 增 膜 血 流 量 , 走 毒 性 代 谢 产 物 , 高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带 提
D 活性 , ) 降低 丙 二 醛 ( A) 性 清 除 氧 自 由 基 , 进 胃 MD 活 促 液 分 泌起 到 胃粘 膜 保 护 作 用 -] G 2 公 认 的 细 胞 保 7 9。P E 是 ・ 因子 , 有 抑 制 胃 酸 分 泌 , 加 胃粘 膜 粘 液 及碳 酸 氢 盐 分 具 增 泌 和增 加 粘 膜 血 流 的作 用 。六 君 子 加 减 方 lj 善 大 鼠 胃溃 l改
中药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探究
![中药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ffd7541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4.png)
中药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探究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受损、溃烂形成溃疡。
胃溃疡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使用、饮食习惯和应激等。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胃溃疡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究中药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首先,中药对胃溃疡具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
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的主要致病菌,可引起胃黏膜炎症和溃疡形成。
中药中的许多药物具有抗菌活性,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的愈合。
例如,黄连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反应。
藿香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改善胃黏膜的损伤,促进溃疡的愈合。
其次,中药对胃溃疡还具有抗酸作用。
胃溃疡的形成与胃酸的分泌过多或胃粘液层的保护功能下降有关。
一些中药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可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减轻溃疡的症状。
例如,黄连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
陈皮具有促进胃肠道蠕动的作用,能够加速食物通过胃肠道,减少胃酸的刺激时间,从而减轻溃疡症状。
此外,中药对胃黏膜的保护也是胃溃疡治疗的重要机制之一。
胃溃疡的形成与胃黏膜损伤和修复失衡有关。
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作用,可以增加胃黏膜细胞的增殖和黏液的分泌,从而提高胃黏膜的抵抗力。
例如,黄芩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胃黏膜的损伤,并促进其修复。
天麻能够促进胃黏膜细胞的增殖和黏液的分泌,提高胃黏膜的抵抗性。
最后,中药对胃溃疡还具有抗应激作用。
应激是胃溃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力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破坏胃黏膜的平衡,从而促进溃疡的形成。
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抗应激作用,可以减轻精神压力和焦虑情绪,从而减轻胃酸分泌和损伤。
例如,黄芪具有抗应激和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改善胃黏膜的损伤和修复。
综上所述,中药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抗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抗应激等方面。
中医药对胃溃疡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胃溃疡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82d331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a.png)
中医药对胃溃疡治疗的研究进展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特征为胃黏膜损害所致的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
传统中医药对于胃溃疡的治疗已有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在胃溃疡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药独有的病机病理观念和药物治疗原则。
中医认为,胃溃疡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湿内生等因素导致。
基于此,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行气活血、化痰祛湿。
二、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常用方法1. 中药内服治疗:中医药内服治疗胃溃疡常用的方剂有很多。
例如,四君子汤、平胃散等具有温中健脾、调胃止痛的功效。
此外,中药材如黄连、陈皮、白芍等也常用于胃溃疡的治疗,具有清热解毒、理气降逆的作用。
2. 中药外用治疗:中医药外用治疗胃溃疡主要是通过中药熏洗等方式来减轻疼痛和促进溃疡愈合。
常用的中药外用方法包括艾灸、石膏敷贴等。
3.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身体的影响,因此在胃溃疡的治疗中,也会进行相应的饮食调理。
例如,忌烟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等。
三、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1. 药物研究:目前,一些中药和中药组方已经被证实对胃溃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例如,中药黄连具有明显的抗溃疡和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胃溃疡。
此外,一些中药组方如四君子汤、清晨保和汤等也被证实对胃溃疡具有一定的疗效。
2. 针灸研究: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也在胃溃疡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来改善胃溃疡症状,促进溃疡的愈合。
3. 中西医结合研究:在胃溃疡治疗中,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模式。
一些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中医药或西医药物治疗。
总结:中医药在胃溃疡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药治疗胃溃疡仍然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宜盲目自行用药。
中药治疗胃溃疡及抗复发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胃溃疡及抗复发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30c06d65022aaea998f0fc3.png)
制剂。升丹作 为 主要 的提脓 祛 腐药 物在 近 年临 床 实验 中表 明, 溃疡创面应用 升丹 都有不 同程度 的汞 吸收 , 物的急性毒 动 性实验说 明升丹 中汞化物吸收到体 内 , 以引起 中毒致 死 , 可 其
毒性有蓄积性 , 可对 内脏造 成损害 。重 金属在人 体蓄积有 产生慢性中毒 的潜在危险 , 并且 用量很难 掌握 , 不利于 国际交 流, 因此 中药外用药的去重金属研 究成为临床上的重要课题 。 [ 考文 献] 参 [] 1 王正国. 新世纪创伤愈合 研究 的思考 [ ] 中华创 伤杂 志, J.
维普资讯
实用中 医药杂志 2 0 07年 3月 第 2 3卷 3期 ( 总第 10期) 7
Q oF r AL I TRA Dm ONAL a田 Es MEDI NE 2 0 12 . E CI , 7 Vo . 3 No 3 0
中药 治疗 胃溃 疡及 抗 复发 研 究进 展
张 雪琴 , 梁海 生
( 甘肃中医学院 20 04级硕士研 究生, 甘肃 兰州 700 ) 300
[ 中图分类 号 ]15 .3 [ 献标 识码 ] [ 章编 号 ]04— 84(0 7 0 22— 2 1 971 文 2 B 文 10 2 1 20 )3— 0 0
莪术 、 旱莲草、 枣 、 大 炙甘草 ) 治疗 18例 , 照组 10例用 法 2 对 2 莫 替丁治疗 。结 果 治疗 组有 效 率 为 9 . 2 、 9 2 % 溃疡 愈合率 为 8 . 6 、 年 复发 率 为3 . 0 , 照组 分别 为3 . 0 、 5 1% 2 13 % 对 3 0% 5 .3 、7 5 % , 08 % 7 .7 治疗 组 疗效 明显 优 于对 照组 ( P<0 O ) .1。 李氏 用愈疡散 ( 黄连 、 海螵蛸 、 白及 、 木香、 延胡 索) 疗 6 治 0 例 , 照 组 6 例 用 法 莫 替 丁 治 疗 , 果 治 疗 组 有 效 率 为 对 0 结 9 .% 、 5O 复发率 7 7 , . % 对照组分 别为 7 . % 、3 8 , 3 4 8 . % 治疗组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52d783af111f18583d05aa4.png)
个疗 程 。结果 : 治愈 4 5例 , 好转 1 2例 , 无效 1 例, 总有 效率 9 8 . 2 8 %。杨从 容 采 用 自拟方 治疗 消化性 溃疡并 与西药 组对 照 。 中医治疗组 : 没药 、 白及 、 炙 甘草 、 延 胡
索、 香附、 枳实、 白芍 、 黄芪 、 白术 。肝 胃不和 者加 柴胡 、 枳壳、 炒建 曲 , 以疏肝 和 胃 , 行滞镇 痛 。 脾 胃虚弱 者加 海 螵蛸、 党参 、 甘松 , 健脾 益气 , 活血 止痛 。 胃阴不 足者 加
沙参 、 石斛、 川牛膝 , 滋养 胃阴 , 平肝 补 中 。每 日 l 剂, 1
个 疗程 为 2周 。对 照组予 奥美拉 唑 、甲硝 唑或 阿莫 西 林 。结 果 治疗组 效果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 2 . 2 辨 证 治疗 薛英 H 叫 将 本 病分 为 4个 证 型 : 肝 胃不 和证 治 以疏 肝解 郁 , 理 气 止痛 , 方用 柴 胡疏 肝 散加 减 ; 脾虚湿 盛证 治 以健脾 化湿 , 方用 陈平 汤加减 ; 胃阴亏 耗 证治 以养 阴和 胃 , 生津 润燥 , 方 用沙 参 麦 门冬 汤 加减 。 临床体 会早 期实 证居 多 , 以祛邪 为 主 : 活动 期多 以脾 虚 为主, 湿 热 为标 , 治 以健脾 为 主 兼 消湿 热 ; 病 久耗 伤 气 阴, 瘀 阻 胃络 , 治 以濡 养 胃阴 、 化瘀 通 络 、 疗 效满 意 。崔 桂娟 [ “ 将P U分为 5个证 型论 治 。肝 胃不和证 , 治 以疏 肝 理气 和 胃 , 方 用 柴 胡 疏 肝 汤 加减 : 陈皮 、 川楝 子 、 柴 胡、 香附、 白芍 、 枳壳 、 延 胡索 、 木香 、 甘草 , 嗳 气频 繁 加
陈皮。 对 照组 口服 雷 贝拉唑 。 对 于各组 患者 而言 , 若 出
中药复方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746f1c6aa00b52acfc7ca8e.png)
收稿日期:2008—01—07
溃疡的发生均有抑制作用,可减少溃疡的形成(P<0.05或 P>O.01)。对胃酸分泌有一定的影响(P<o.05),但无降 低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P>0.05)。从以上结果来看,当 归建中汤的作用部位在周围神经系统,它能直接抑制胃酸 分泌而发挥抗溃疡作用。 1.2和解方剂Amagaya等¨1报道,他们在对小柴胡汤进 行基本药理活性研究时,发现该方剂有良好的抗胃溃疡的 作用,其机理可能是由于抑制了胃液分泌和胃酸的排出。 柴胡桂枝汤由桂枝、人参、黄芩、大枣、甘草、半夏、芍药、生 姜、柴胡组成。梅武轩等¨o研究柴胡桂枝汤对大鼠乙酸胃 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柴胡桂枝汤组和西咪替 丁组再生黏膜厚度、黏液指数高于生理盐水组,(P< 0.01),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小于生理盐水组(P<0.01),NO 含量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或0.05);柴胡桂枝汤组黏 液指数及NO含量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或0.05)。结 论:柴胡桂枝汤能够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是临床抗溃疡复 发的可能机制之一。邓兰琼等哺1用柴胡桂枝汤三种剂量 (5∥kg、lO∥l【g、15∥kg)灌胃,观察其对利血平腹腔注射诱 发的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3种剂量 的柴胡桂枝汤均使大鼠溃疡指数降低(P<0.05);其对大 鼠胃黏膜的生长抑素无明显影响;而中剂量的柴胡桂枝汤 却能显著抑制胃黏膜胃泌素(GAS)的分泌(P<o.05)。提 示中剂量柴胡桂枝汤能够抑制胃粘膜GAS的释放,且可以 减少胃酸分泌,这可能是预防大鼠利血平性胃溃疡形成的 主要机制。半夏泻心汤是来自《伤寒论>的名方,由半夏、 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组成。“【91应用水浸 应激致大鼠胃溃疡的方法,研究了半夏泻心汤(HST)对胃 溃疡及胃蛋白含量的影响。表明应激处理前服用HST对 大鼠胃溃疡有保护作用:3个给药组溃疡指数都比对照组 下降了40%(P<o.01),但无显著性差异。此外,HST显著 抑制了胃蛋白的下降(P<0.01)。应激后服用HST对大鼠 胃溃疡的治疗作用:1.5r,/kg的HST对溃疡指数无影响,但 却可明显升高胃黏蛋白含量(P<O.05)。3.or,/kg和4.og/ I【l;两种剂量的HST均能显著地降低溃疡指数,并显著增加 粘蛋白含量(P<0.05.P<0.叭)。HST保护胃黏膜的机理
党参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党参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a526ed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3.png)
党参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摘要:党参(Codonopsis Radix)是我国常用的一种传统补益类中药,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本文对党参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理进行总结,为党参属药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更多科学数据。
关键词:党参;胃溃疡;作用机制在我国,党参是常用的补益中药,又名中灵草、黄党、防党参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桔梗科属,全球有40余种,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
我国有39种,大部分根部可入药,党参在我国分布广泛[1]。
其中《中国药典》( 2020年版) 收录的正品为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 Franch.) Nannf.、素花党参C.pilosula Nannf.var.modesta (Nannf.) L. T. Shen 或川党C.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
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或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或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2]。
1党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党参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发现党参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生物碱类、炔类、萜类、黄酮类、木质素类、甾体类、糖类等成分。
其中,生物碱类、聚炔类、木脂素类、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被认为是主要的活性成分[3]。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具有调节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造血机能、抗缺氧、抗应激、耐疲劳、延缓衰老、调节胃收缩、保护胃肠道黏膜及抗溃疡等多种作用[4]。
2胃溃疡简介胃溃疡( gastric ulcer,GU)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基于我国饮食特异性,我国潜在胃溃疡患者比例较大,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增加、生活及饮食不规律,临床胃溃疡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常于用餐后发作,临床表现为明显的周期性上腹部疼痛,严重时可导致幽门梗阻与呕血,甚至胃穿孔并癌变,由于其发病周期长,易反复及并发症多,常给患者精神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5]。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82e25204693daef5ff73d5d.png)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2-06-14T10:13:40.0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黄松乐[导读]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多发病,常见病。
黄松乐 (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中医院 5 3 0 2 0 0 )【摘要】消化性溃疡是发生于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本文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中药方剂治疗、单味中药药理作用、中医外治法针灸埋线治疗、临床实验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药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363-02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多发病,常见病。
溃疡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其中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基本因素。
本病属中医胃痛范畴,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医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实验研究、中药药理及中医外治法的研究等均有了突破性进展,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在缓解症状,预防复发,巩固疗效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近况概述如下。
1 临床治疗研究1.1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治疗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各医家对消化性溃疡的辨证分型不尽相同。
新世纪第二版《中医内科学》[1]将胃痛病分为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中阻、瘀血停胃、胃阴亏耗、脾胃虚寒七个证型,分别予以香苏散合良附丸、保和丸、柴胡疏肝散、清中汤、失笑散合丹参饮、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黄芪建中汤治疗。
余在先[2]根据消化内镜检查结果,将溃疡的局部表现按照中医外科疾病辨证分型,分为湿热壅滞、寒湿阻滞、湿阻痰滞三型,分别使用不同方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中医药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d7b9f627e21af45b307a842.png)
见粗 大 颗 粒状 的再 生 绒 毛 。a : 疡 瘢 痕 中央 部 凹 陷 。 b : sm 溃 s期 溃疡 瘢 痕 中央 凹 陷消 失 , 生绒 毛呈 粗 大 颗 粒 状 。 S期 : 疡 再 c 溃 瘢 痕 中央 凹 陷 消失 , 生绒 毛呈 细 密 颗 粒 状 , 痕 部 黏 膜 平坦 再 瘢 接 近 正 常 黏膜 形 态 。 中医 药 通过 提 高 内镜 下 再 生 黏 膜 成熟 度
仅要达 到良好的组织结构重建 ,更重要的是恢 复正 常胃黏膜 的黏膜保护和黏液合成 功能 。 于Q U 较完整 的评价方法 对 O H,
包括3 方 面 I : 个 内镜 下 再 生 黏 膜 成 熟 度 评 价 ( ae a 对 溃 2 T km t o
平 等 采用 随机对 照研 究方法将4 例活动期 消化性 溃疡患 6 者随机 分为治疗组2 例 ( 2 服用益气活血方 加奥美拉唑 )对照 ,
组 2 例 ( 用 奥 美 拉 唑 )H 阳性 者 予 三 联 根 除 疗 法 , 组 均 4 服 ,P 两
疡 进 行 新 的 内镜 分 期 )再 生 黏 膜 组 织 成 熟 度 评 价 、 、 再生 黏膜 功 能 成 熟 度 评 价 。 目前 , 酸 和根 治HP 治疗 胃溃 疡 的 重 要 抑 是
胃溃 疡 ( U) 临 床 常 见 消 化 系统 疾 病 之 一 。目前 在 胃溃 G 是 疡 的研 究 中 , 疡 复 发 的 防治 仍 然 是 一 个有 待解 决 的 问题 。 溃 对
于 胃溃 疡 的 复发 机 理 ,国 内 外 尚 未取 得 一 致 的 认识 。19 年 91
( < .5 。治 疗 组 和 对 照组 的溃 疡 直 径 缩 小 率 分别 为 (27 P 00 ) 6 .± 1.) 、5 .±57 %, 者也 有显 著差 异性 ( < . ) 0 % (79 .) 两 2 P 0 5 。朱 雄 0 雄 等 … 将 4 例 消 化 性 溃 疡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治 疗 组 2 例 和对 照 6 2
中医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f67e6e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4.png)
中医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中医药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关于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一、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等。
许多研究发现,中医药在胃炎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黄连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抗菌作用。
研究表明,黄连汤可有效缓解胃炎患者的症状,并且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胃溃疡的中医药治疗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胃部不适等。
中医药在胃溃疡的治疗中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香砂养胃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具有养胃、抗溃疡的作用。
研究发现,香砂养胃丸可以减轻胃溃疡患者的症状,并且促进溃疡的愈合。
三、肠炎的中医药治疗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症状包括腹泻、腹痛、便血等。
中医药在肠炎的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黄连解毒片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研究表明,黄连解毒片可以有效控制肠炎的症状,并且减轻炎症反应。
四、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
中医药在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保和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具有调和脾胃、健脾和胃的作用。
研究发现,保和丸可以显著缓解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症状,并且提高胃肠运动的调节能力。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作用。
然而,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研究,明确中医药对消化系统疾病作用的机制,并发展更多有效的中药制剂。
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领域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9de66b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5.png)
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传统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的医疗体系,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在其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中医药治疗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方法主要包括中成药和中草药的使用。
例如,黄连素片作为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具有消炎、止泻、镇痛等作用,可用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此外,连翘、荷叶、车前子等草药也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清热、解毒、促进消化等功效。
二、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调理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便秘、胃胀等症状。
中医药在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调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草药煎剂等。
例如,常用的莱菔子煎剂可以缓解腹泻、腹痛等症状。
此外,艾灸、梅花针等中医疗法也常用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治疗,能够调理胃肠道蠕动功能,改善症状。
三、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治疗慢性胃炎和胃溃疡是消化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类,中医药在其中的应用研究也较为深入。
根据中医的理论,慢性胃炎和胃溃疡通常与脾胃虚弱、湿热蕴结等有关。
因此,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草药的使用和调理饮食结构等。
例如,常用的四君子汤、理中丸等中草药可用于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不适症状。
同时,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度饮食也是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重要措施。
四、胃肠道肿瘤的辅助治疗胃肠道肿瘤是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在其中的应用研究也呈现出积极的态势。
中医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轻患者的痛苦。
同时,中医药还可以减少放疗和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常用的中医药辅助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的内服和外敷,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3-02-20T16:17:24.5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3期供稿作者:徐君1 黄秋云2[导读] 胃溃疡的发病机制虽不完全清楚,但多数认为主要与胃粘膜损伤因子的侵袭和粘膜自身防卫能力降低有关。
徐君1 黄秋云2(1福建中医药大学 350108;2福州市妇幼保健院 350005)【摘要】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高达10%。
胃溃疡的发病机制虽不完全清楚,但多数认为主要与胃粘膜损伤因子的侵袭和粘膜自身防卫能力降低有关。
【关键词】中药胃溃疡研究进展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口中约有 10%在其一生中患过本病。
胃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5~55岁最多见,在性别上男性和女性基本相同。
各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精神因素等,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作用增强和或防护机制减弱,均可促发溃疡发生。
近年来,有关中医药在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及抗复发方面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可喜进展,现综述如下。
中药治疗PU的实验研究,从单味药有效成分的针对性治疗,到中药复方的辩证论治,针灸等治疗均取得一定进展。
目前,胃黏膜的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之间的失衡理论为多数学者所接受[1]。
1 攻击因子侵袭因素主要有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胆盐、乙醇、药物及其它有害物质。
1.1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王滨等[2]研究溃疡平对大鼠乙酸胃溃疡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 P<0.01)。
江涛等[3]高良姜总黄酮对水浸拘束应激、幽门结扎型、口服乙醇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影响。
高良姜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对四种溃疡模型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使大鼠的溃疡指数明显降低,能降低大鼠胃液量和总酸排出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
武桂娟等[4]通过水浸束缚法复制急性胃溃疡大鼠模型,观察白芨多糖低剂量(15mg?kg-1)、中剂量(30mg?kg-1)、高剂量(60mg?kg-1)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白芨多糖具有明显的抗应激性胃溃疡作用,低、中、高剂量组溃疡抑制百分率分别为28.34%、63.16%和65.23%;白芨多糖能增加胃粘膜粘液含量,减少胃液分泌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水平。
王丽娟等[5]采用吲哚美辛、幽门结扎法制作小鼠和大鼠急性胃溃疡模型,观察并比较川芎与雷尼替丁抗实验性胃溃疡的效果。
结果显示,川芎提取物(5g?kg-1和10g?kg-1)可使两种模型动物的胃溃疡发生率降低,溃疡减轻,溃疡面积明显减小,并能使幽门结扎大鼠的胃液量减少,胃液pH 值提高,溃疡抑制率达61.50%以上。
1.2抑制杀灭幽门螺杆菌(Hp)单味中药对Hp有确切的抑杀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为直接抑杀和(或)通过整体调节作用,起到间接抑杀Hp的作用。
在常用的百余种中草药和胃溃疡常用方剂中,高度敏感中药味黄连,中度敏感中药为黄芩、大黄、丹参、吴茱萸、延胡索、大青叶、甘草,低度敏感中药味三七、川厚朴、柴胡、党参、生地黄等[6]。
许艺[7]等选取15类136味常用中药进行体外抑菌试验。
抑制Hp的药物以清热解毒类为多,而黄连抑菌作用最强,其次为大黄、黄芩、大青叶。
蒋振铭[8]等研究张镜仁教授经验方清胃冲剂及双黄连口服液的体外抑菌试验。
清胃冲剂与双黄连口服液在一定浓度下具有对幽门螺杆菌效果相似的抑菌作用。
陆为民[9]等黄芪建中汤治疗后Hp检出率明显低于治疗前。
1.3氧自由基及抗氧化剂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魏丹丹[10]等观察白及提取物ZCOL-1、ZCOL-2、ZCOL-3对小鼠无水乙醇和大鼠醋酸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对乙酸型胃溃疡大鼠血清中MDA、SOD含量的影响与蒸馏水组比较P<0.05。
ZCOL-1对无水乙醇所致胃溃疡模型和大鼠乙酸型胃溃疡模型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毕珺辉[11]等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及其拆方配伍抗醋酸涂抹致脾虚胃溃疡模型大鼠的作用机理。
香砂六君子汤全方组和补气组均能够抑制胃蛋白酶活性(P<0.05);全方组、行气组及补气组均可提高胃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1)。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溃疡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保护因子、抑制攻击因子有关。
冯青青[12]等根据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探讨乙酸诱导的慢性胃溃疡的作用机制,加味黄芪建中汤能促进胃溃疡黏膜的愈合,降低血浆内皮素(ET-1)、丙二醛(MDA)水平,提高超氧化歧化酶(SOD)水平,其对大鼠乙酸胃溃疡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施溯筠[13]等探讨林蛙皮提取物(RCSE) 对实验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
RCSE提高了3种胃溃疡的血浆GSH-Px和T-SOD活力(P<0.05或P<0.01),也降低了MDA的含量(P<0.05或 P<0.01);对幽门结扎型溃疡胃组织中的GSH-Px和T-SOD 活力和MDA含量也有类似结果(P<0.05或P<0.01)能够防治动物实验性胃溃疡,具有抗氧化作用。
2.防御因子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主要有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膜屏障、粘膜血流量、细胞更新、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
2.1粘膜血液循环桂皮水提物对小鼠应激性溃疡形成有抑制作用。
肉桂苷灌胃对小鼠因应激、消炎痛、乙醇、NaOH,5-羟色胺所致溃疡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胃血流量增加,改善微循环,从而抑制胃溃疡形成[14]。
刘海鹏等[15]发现单味党参可增加幽门结扎型大鼠胃溃疡粘膜的GMBF。
诸多研究表明:三七能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渗出,消除溃疡及周围组织炎症,并能促进肉芽生长及上皮细胞新生,促进粘膜增生,加快组织创面修复[16]。
李炳绪等[17]用以活血化癖为主的丹参饮加味(丹参3g,檀香5g后入,砂仁5g 后入).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并与对照组40例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赵传昌等[18]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胃溃疡的影响,表明它能扩张胃粘膜血管,增加胃粘膜血流量,从而在短时间内促进PU愈合。
2.2前列腺素(PG)和一氧化氮(NO) 及一氧化氮酶(NOS)宋丹[19]等通过乙醇致大鼠胃溃疡模型,探讨党参炔苷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结果显示预先给大鼠以党参炔苷灌胃给药,对防止乙醇引起的胃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作用,党参炔苷抗胃黏膜急性损伤的机制之一可能为提高前列腺素的含量,从而对抗胃泌素的泌酸作用,刺激胃黏膜合成释放表皮生长因子。
李冀[20]等探讨幽门结扎型及醋酸涂抹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形成机制及寒热方剂对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基本机理和方正相应的客观规律。
结果表明幽门结扎及醋酸涂抹型胃溃疡各模型组大鼠血清PGE2含量均显著降低,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其中醋酸涂抹型胃溃疡模型中以寒证降低显著,与热醋和模醋比较差异显著(P<0.01);大黄黄连泻心汤可显著升高热性溃疡组大鼠血清PGE2含量,理中丸可显著升高寒性溃疡组大鼠血清PGE2的含量(P<0.05或P<0.01)。
李晓冰[21]等香砂六君颗粒5g?kg-1组与模型组比较可使乙酸型胃溃疡大鼠血清NOS活性显著下降,而使NOS活性增高(P<0.01);5g?kg-1组、2.5g?kg-1组可使血清NO含量增加,后者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生长因子及促修复细胞因子胡素敏[22]等观察张氏益胃汤对乙酸致慢性胃溃疡大鼠生长因子及表达的影响,探讨张氏益胃汤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其通过促进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溃疡作用VEGF、bFGF、EGF、FGF-α。
陈欣[23]通过放射性免疫分析(RIA)方法检测血清EGF 含量,从而观察探讨维胃方对大鼠实验性溃疡的治疗机制,各用药组血清EGF含量均较模型组下降(各用药组与模型组差异均具显著性意义,P<0.05,白及、三七高剂量组除外),其中雷尼替丁组和维胃方中、高剂量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0.01),以维胃方中剂量组最低(0.253士0.055g?ml-1)。
自愈组EGF水平较模型组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差异不显著,而除白及、三七高剂量组外,各用药组与自愈组的差异比较均具显著性意义(P<0.05)。
陈少芳[24]等探讨半夏泻心汤促进胃溃疡愈合的机制。
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大鼠TGF-βlmRNA、EGFmRNA的表达上调明显。
半夏泻心汤可通过上调TGF-βl、VEGFmRNA等生长因子表达,促进血管新生,组织修复,促进溃疡愈合。
3.结语传统中医药在胃溃疡治疗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中医药是通过整体调节来修复局部病理改变的。
中药治疗GU不仅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服药后病情较稳定;且由于副作用小,还可较长期服用,使复发率降低;特别是中药多靶点、多层次的作用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溃疡愈合质量。
参考文献[1]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98 -3991.[2]王滨,赵红晔.溃疡平抗大鼠乙酸胃溃疡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8,36(5): 20-23.[3]江涛,唐春萍,陈艳芬.高良姜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模型的影响[J].中药材,2009,32(2):260-262.[4] 武桂娟,苏晓悦,夏学丽等.白芨多糖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影响的实验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1,28(3):43-45.[5]王丽娟,王键,韩淑珍,等.川芎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28(3):7-10.[6]刘丰,张北平,谢庆平.中药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新进展.新中医,2011,43(1):122-124.[7]许艺,叶柏,单兆伟,等.中草药单味与复方对幽门菌抑制作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8,8(5):292-293.[8]蒋振明,徐国缨.中药复方对幽门螺旋杆菌抑菌作用的体外实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4):232.[9]梅武轩,邓兰琼,崔世高.柴胡桂枝汤对大鼠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5):278-280.[10]魏丹丹,林海鸣,徐芳.白及提取物对动物胃溃疡模型的药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5):180-183.[11]毕珺辉,杨天仁.香砂六君子汤及其拆方对脾虚胃溃疡模型大鼠胃蛋白酶、SOD、MDA水平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4):280-282.[12]冯青青,周虎,樊拖迎.加味黄芪建中汤抗大鼠乙酸胃溃疡的作用[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5):818-820.[13] 施溯筠.周航,杨杰.林蛙皮提取物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J],2011,26(5):457-459.[14]沈映君主编.中药药理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01:163,183.[15]刘海鹏,陈向涛,王惠丽,党参、白及、制大黄及其配伍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作用.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1997,(2):92.[16]吴道荣.三七有抗栓防衰、消炎生肌之功.中医杂志,1994,35(2):69.[17]李炳绪,贾同祥.丹参饮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临床观察.国医论坛,2003,18(6):27.[18]赵传昌,张化雄,王淑英,等.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的实验研究.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8(5):289.[19]宋丹,王峥涛,李隆云.党参炔苷对胃溃疡模型大鼠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7):963-965.[20]李冀,谢田,柴剑波等.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幽门结扎型、醋酸涂抹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血清PGE2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1,28(2):27-31.[21]李晓冰,李万平,徐州.香砂六君颗粒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血液NO和NOS的影响[J].中成药,2006,28(3):426-427.[22]胡素敏,张小萍,谢斌.张氏益胃汤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生长因子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5):64-66.[23]陈欣.维胃方对大鼠胃溃疡愈合作用及细胞生长因子EGF含量影响的研究.2008.[24]陈少芳,江月斐,彭孝纬,黄海.半夏泻心汤对胃溃疡大鼠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0,20(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