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技术规范要求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最新版)目录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定义与目的2.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规范与标准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应用领域5.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意义与展望正文一、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定义与目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是一种通过系统采集地表疏松覆盖物样品,分析其中元素含量或其他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土壤异常,以达到矿产勘查目的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为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土地资源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样:按照一定的采样密度和方法,采集地表土壤样品。
常见的采样方法有网格采样、随机采样等。
2.样品处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需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如干燥、研磨、过筛等,以满足分析要求。
3.分析: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其中元素含量。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X 射线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4.数据处理与解释:根据分析结果,绘制土壤元素分布图,结合地质背景和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土壤异常的原因,推测潜在的矿产资源。
三、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规范与标准为了保证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
其中,《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DZ/T 0145-1994)》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于 1995 年 1 月 27 日首次发布,于 1995 年 12 月 1 号实施。
此规范包括野外工作、采样工作及编录、加工及管理等内容。
最新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是《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DZT 0145-2017)》。
四、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应用领域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矿产资源勘查: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以初步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为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
2.环境保护: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为土壤污染监测和污染源追踪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环境保护。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
附件1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土壤样品采集 (1)2.1制定采样计划 (1)2.2采样准备 (1)2.3使用采样手持终端和GPS (3)2.4采样点确认 (3)2.5采样方法 (3)2.6采样时期 (6)2.7采样记录 (6)2.8样品分装 (6)2.9采样小组自查 (7)2.10注意事项 (7)3 样品流转 (7)3.1制定样品流转计划 (7)3.2样品装运 (8)3.3样品交接 (8)4 样品制备 (9)4.1制样场地 (9)4.2制样工具及容器 (9)4.3样品制备 (9)4.4注意事项 (11)5 样品保存 (12)5.1实验室样品保存 (12)5.2样品库样品保存 (13)附1 (14)附2 (20)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明确了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与其相关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 土壤样品采集2.1 制定采样计划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省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内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等。
2.2 采样准备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2.2.1 组织准备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1)采样小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1名技术骨干,要求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组织的样品采集流转制备保存等技术培训;(2)采样小组组长由作风严谨、工作认真和具有野外采样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责任人和现场采样记录审核人;(3)采样小组成员应具有土壤调查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农用地详查样品采集流转相关技术要求;(4)采样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土壤采样技术技术要求
土壤采样技术技术要求
首先,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
常见的土壤采样工具有土壤钻、铲和锹等。
土壤钻适用于采集深层土壤样品,可以选择不同长度的钻孔根据需要;铲和锹适用于采集上层土壤样品,选择质量较好、无锈蚀和破损的工具,
避免造成土壤样品的污染。
其次,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深度。
采样的点位应当有代表性,能够反
映整个研究区域的土壤状况。
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土壤类型、植被分布等
因素确定采样点位,同时需要注意避免显著的异质性因素对样品的影响。
采样深度根据实际需要,一般可以分为0-20cm和20-40cm两个层次,也
可以根据具体研究目的,采集更深层次的土壤样品。
再次,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
土壤样品的污染会对后续的化学
分析和微生物研究产生干扰,因此在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与其他物质
的接触。
可以佩戴手套,使用洁净的采样容器,避免使用含有除草剂和现
场制备的肥料的将其来获取土壤样品。
此外,采样时需要保持样品的完整性。
土壤样品的完整性对于后续的
实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采样后,应将土壤样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干燥、筛分等处理。
在采样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压实土壤,避免采集到大量空气和
杂质。
对于含有大颗粒物的土壤样品,可以使用筛网进行初步筛分。
总之,土壤采样技术是获取土壤信息的基础工作,合理的采样方法和
规范的操作过程对于后续的土壤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做好前期
采样工作,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土壤数据,为土壤改良、农业生产以及
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依据。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技术要求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的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及精度要求1: 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工作区高差大,地形切割强烈,水系较发育,植被茂密,局部地区第四系覆盖较厚。
适用1:1万土壤测量方法,但是在已成型的矿区或采矿区周边及人员居住密集区,尽量避开污染源。
本次工作设计采样点位17786个,另外采取重分析样534件,占总工作量的3%检查样**个,占总工作量的**%。
1、野外采样技术要求(1)、工作部署采样密度:依据《地球化学普查规范》DZ/T0011—9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1994标准及测区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线距200m点距20m 在村落、第四系覆盖区域适当抽稀测点密度,在岩体、构造发育地区适当加密采样点。
1 : 10000 土壤测量工作测网密度700g,确保过40目筛网的样品原始重量达到150g。
如遇有岩石露头,倒石堆、河床堆积2 、采样布局原则采样布局要均匀性、合理性、控制性、代表性兼顾的原则。
剖面要尽量垂直于综合异常长轴方向或地层、地质构造线走向方向;采用200X 20m线点距布设。
3 、采样点布置及编号在每张1 : 1万地形图上,划出测线,沿测线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顺序进行编号。
在以上布点基础上,布置3%重分析样,样品编号规则不变,野外采集时取双样,全部样品送检编号重编,不得重复。
4 、样品采集①采样介质:依据规范划定景观区标准,测区属于水系发育的中山区。
土壤应米集粘土、细砂等物质。
②土壤的采样部位选择:一般采取距地表0.2 —0.5m的B层土壤或B+ C层土壤。
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样品采取以采样点为中心、在5m范围内采集3—5 个子样混合组合成一个样品作为该点样品,避免单点采样。
样品重量一般不低于等不能取样时,可以空样或移点,但必须在记录中注明。
③避开人工污染和有机质堆积处,湿样需加套塑料袋防止相互污染,回驻地验收后,及时分开挂起晾晒。
④土壤不发育地区、岩溶区难以取得土壤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详查在测定的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10范围内采样)采取土壤样代替,并在记录本上记录说明。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及水分测定1.1土壤样品采集遵循多点、随机原则,每小区不少于两点。
用土钻分层次取土时,用标签纸在土钻上标好深度,务必盯准土钻刻度,以防采样过深或过浅。
从土钻中将土取出放入塑料袋时,为了防止上层土混入下层土,钻头上部2cm左右的土剔除不要。
同一小区各点同层土样放入编好号的塑料袋后,混匀,立即封口,以防止水分散失。
1.2土壤样品的处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1-2天内测土壤水分。
对于硝铵态氮等指标测定需用鲜样的,应立即放入4℃冰箱保存。
水分测定结束后,将土样袋口敞开,摆放在公共晾土架上风干一周左右。
取出风干土样,剔出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充分混匀,用四分法将其分为两份,保留部分应不少于200 g,将样品倒在塑料布上,用干净玻璃瓶子或硬木质碾压工具将土块捻碎,使其全部通过合适大小的筛子(根据测定指标确定,如全量养分<0.15mm,硝铵态氮、有效磷钾≤1mm,轻质有机质<2mm),装入对应编号的塑封袋中保存。
1.3土壤水分测定将采回的土样捏碎混匀后,称20g左右鲜土样放入称好重量的铝盒中,放入烘箱,在105℃下干燥24小时,待铝盒放凉后量铝盒和土样干重。
用土样鲜重和干重之差计算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土壤含水量=(土壤鲜重-土壤干重)/土壤干重×100%2 土壤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浸提及其测定与计算方法2.1土壤硝铵态氮的浸提与测定2.1.1浸提采回的新鲜土样捏碎、过3 mm筛后,称取5.00g新鲜土壤,加入1 mol·L-1KCL溶液50ml (土液比1:10)。
在120转左右/min下震荡1h,取出过滤,装入塑料瓶,盖紧瓶盖。
一起振荡的每批样品,需同时加3个空白做对照和1个标准土样的2个重复。
如浸提液不能及时测定,在每批浸提完后,上述土样、空白或标样的浸取液应立即放入于4℃冰箱冷藏。
2.1.2测定浸提液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5
5.1 测地及采样点的定位工作按ZBD/0002《物化探测地规范》要求执行。而面积性工作采用随机 采样方法的,野外定点时必须用相同或大于其工作比例尺的地形图。点位误差要求:普查、详查工作 ≤2mm
5.2
5.2.1
5.2.1.1 详查在测定的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10范围内采样,样品可由一处组成或由数处组成, 区调或普查,由3~5点采样组合成一样。采样应避免各种污染,遇有岩石露头、废石堆、沼泽、崩积
a.试验剖面应布置在主要的、有代表性的矿床和覆盖物地段.每条剖面的两端必须各有3~5个点 落在背景地段上。
b.采样层位(深度)和加工方案试验,一般选择在揭露过矿体的探槽或浅井上(见附录A)。如果地表 工程不理想或没有工程,可以用一般剖面方法,按不同深度采样。指示元素和测网试验一般与层位和 粒度试验在同一剖面进行。削面数量不得少于三条。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1995-01-27发布
5.2.1.2 一个地区的工作应尽量采自同一介质、同一层位物质,样品一般采集在距地表20~50cm 深处土壤的B层(淋积层)或C层(母质层)中的细粒级物质。取样重量根据测试项目多少而确定,以保证 过筛后送测试的单个样品重量满足分析要求为准。过筛后送化验室单个样品不少于80g,进行痕金测 定的单个样品,过筛后的重量应不少于100g
5.3 5.3.1 5.3.1.1 野外采样人员每日采样结束,整理填写好送样单将样品送交加工人员验收登记。加工人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它是研究土壤的质量、组成、结构和其他特性的重要手段。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规范是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规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测量设备、样品处理和数据处理。
测量设备的规范要求,使用质量合格的测量仪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样品处理的规范要求,样品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步骤,以确保样品的质量和纯度;数据处理的规范要求,在统计计算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数据处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规范还应包括科学的报告书写,以及实验室管理等内容。
报告书写要求,报告内容应清楚、简明,并应遵循报告格式的要求;实验室管理的规范要求,实验室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它要求详细、系统地控制测量过程,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它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促进科学研究的进步,为决策者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为政府政策的实施提供保障。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
附件1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土壤样品采集 (1)2.1制定采样计划 (1)2.2采样准备 (1)2.3使用采样手持终端和GPS (3)2.4采样点确认 (3)2.5采样方法 (3)2.6采样时期 (5)2.7采样记录 (5)2.8样品分装 (6)2.9采样小组自查 (6)2.10注意事项 (6)3 样品流转 (7)3.1制定样品流转计划 (7)3.2样品装运 (7)3.3样品交接 (8)4 样品制备 (8)4.1制样场地 (8)4.2制样工具及容器 (8)4.3样品制备 (9)4.4注意事项 (10)5 样品保存 (11)5.1实验室样品保存 (11)5.2样品库样品保存 (12)附1 (13)附2 (18)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明确了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与其相关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 土壤样品采集2.1 制定采样计划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省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内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等。
2.2 采样准备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2.2.1 组织准备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1)采样小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1名技术骨干,要求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组织的样品采集流转制备保存等技术培训;(2)采样小组组长由作风严谨、工作认真和具有野外采样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责任人和现场采样记录审核人;(3)采样小组成员应具有土壤调查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农用地详查样品采集流转相关技术要求;(4)采样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地球化学评价是对土壤、矿石、矿石矿石和岩石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和组成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对土地质量进行地球化学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壤的质量状况,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的规范。
一、样品采集1.样品应随机取样,以避免局部的化学污染对样品的影响。
每个采样点应至少采集3个均匀混合的土样,以减少抽样误差。
2. 采样应根据评价的目的确定,例如,如果是用于农业土壤肥力的评价,应采集0-20 cm和20-40 cm两层土样进行分析。
3.样品应标记清晰,注明采样地点、深度和日期等信息,便于后期分析和比较。
二、样品前处理1.样品在分析前应进行样品前处理,以去除有机质、碳酸盐和颗粒物等杂质,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有机质的去除可以通过干燥、高温燃烧或酸处理等方法进行。
3.碳酸盐的去除可以通过酸洗或加热处理等方法进行。
4.样品中的颗粒物可以通过筛分或沉积沉淀等方法进行去除。
三、分析方法1.样品的分析方法应选择准确、精密和快速的方法,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常用的土壤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3.在选择分析方法时,应考虑到土壤中不同元素的含量范围和特性,以及所需的分析灵敏度和准确性。
四、评价指标1.土壤地球化学评价指标应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需要进行选择,如农业土地、城市土地和工业土地等。
2.常用的土壤地球化学指标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常量元素含量,以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等。
3.在评价指标的选择时,应考虑到土壤的特性和功能需求,确保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五、结果解释1.土壤地球化学评价的结果应经过统计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以指导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2.结果的解释应根据所选择的评价指标来进行,如通过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来评估土地污染状况。
3.结果的解释应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标准进行,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1704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1704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1704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是土地质量评价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
果可为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必要的条件。
本规范目的是规定土地质量地
球化学评价的内容,以及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评价与解释等,为评价工
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供技术支撑。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土壤和地表土壤地球化学评价。
二、环境土壤检测条件
1.检测地点:多样化采样点,以覆盖环境质量的不同空间分布特征。
2.检测内容:环境土壤应检测pH、水分、有机质、全氮、全磷、部
分碳酸钙、部分重金属等指标。
3.检测方法:采用国家规定的全国环境土壤地球化学正式检测方法。
三、检测结果评价与解释
1.检测结果评价: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土壤环境质量等级,
并评价当地土壤近年来变化趋势。
2.检测结果解释:以分析结果为依据,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综合解释
不同指标的空间分布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四、检测质量控制
本规范规定:检测应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及监控要求,通过系统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检测数据可靠、可比性及可追溯性,减少检测误差。
五、检测过程安全控制。
地球化学土壤测量野外工作要求
地球化学土壤测量野外工作要求一、精度要求1、密度:本次土壤测量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个样品。
2、网度及采样间距:土壤测量基本按测线进行,在测线上按一定的点距采集样品,线距500米左右,点距约250米。
3、样品原始重量:土壤测量要求样品的分析水平达到近似定量(定量)分析的要求;土壤测量样品过40目尼笼筛后,保证野外送样样品重量在300克以上。
4、控制程度:土壤测量按网格进行并满足密度要求为原则。
5、重复采样:公司决定免去重复采样。
二、底图与选择野外手图用1:25000地形图为底图,总图初步定用1:25000地形图。
三、布样与定点:1、布样:按土壤测量密度、网度、点距要求,将设计的采样点标于总图上的透明纸上,并转标于野外用图(1:25000)的透明纸上,野外生产过程中原则上应尽可能按图上布设的采样点位采样,不得随意更改,但也允许采样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作有益而必要的修正。
2、定点:土壤测量系沿测线进行,且点距不大,要求每隔4个点应有一个控制点,控制点位要求准确,不能超过图面距离1mm。
四、采样经验上取B层中部较为适宜,具体采样位置可利用天然陡坎,人工暴露出来的土壤剖面上采样或采集植物根以下B层土壤即可。
五、采样编录土壤测量着重记录疏松复盖物的性质及类型,采样层位(或深度)、颜色、粒度、地形特征,采样点及其周围的地质矿产简况,依专门编制的《土壤测量采样登记表》记录即可。
六、野外样品的初步加工与运送土壤测量,野外必须对样品进行初加工,注意事项是:1、干燥样品时,严禁高温烘烤,应随时揉搓,以防硬结;2、加工场地应清扫干净,防止各种污染,加工完一个样品之后,应将所用工具刷扫干净,然后才能用于加工其它样品;3、缩分样品以四方法为宜,禁止任意挑取样品装样;4、装箱时按工区(或测线号)—点号顺序装置,样品号必须冠以HT加号码,与送样单、编录等一一对应准确,不得有错误。
七、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的选择分析项目经公司研究暂定为W.Sn、Mo.Bi、Cu.Pb、ZN.Ag.AU.An、As.Sb.Hg.Se.Cd.Te等15种,分析方法由实验室自行决定,但要求所用方法应达到定量(近似定量)分析水平。
化探取样规范
化探取样规范一、岩矿薄片、光片鉴定样品及标本采集1.样品规格:陈列标本的大小不应小于3×6×9cm;供薄片、光片鉴定用样品以能满足切制光片、薄片及手标本观察的需要为原则,规格不限。
2.采样要求①沉积岩对工作区内各时代地层的每一种代表性岩石均应按地层层序系统采样,同时也要适当采集能反映沿走向变化情况的样品;有沉积矿产的地段和沉积韵律发育地段,应视研究的需要而加密采样点。
②岩浆岩在每个岩体中按相带系统采集各种代表性岩石样品,在各相带间的过度地段应加密采样点;对岩体的下列地段及地质体均应采集样品:析离体、捕掳体、同化混染带、脉岩、岩体各类围岩、接触变质带、岩体冷凝边等;对各种类型的火山岩,按其层序及岩性,沿走向和倾向系统采样。
③变质岩根据岩石变质程度按剖面系统采样,并注意样品中应含有划分变质带的标志矿物;对不同夹层、残留体(由边缘至中心)、各种混合岩应系统地分别采样。
④矿石应按不同自然类型、工业类型、矿化期次、矿物共生组合、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的矿石,以及根据矿石中各有用矿物的相互关系,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的相互关系等特征分别采集矿石样品。
对于矿石类型复杂,矿物组合变化大的矿体,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剖面系统采样,以便研究矿石的变化规律。
在对矿石采集光片鉴定样品的同时,为研究其中透明矿物及其与金属矿物的关系,应注意适当采集薄片、光薄片鉴定样品。
当对各类岩石和矿石采集化学全分析样品,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样品时,应同时采集岩矿鉴定样品。
应注意采集反映构造特征的标本,若小型标本不足以反映岩石、矿石的特殊构造时,可根据需要采集大型标本;若采集定向标本,则应注明产状方位;采集极疏松和多孔样品时,可先用丙酮胶(废胶卷溶于丙酮制成)浸透岩石、矿石,待胶结干涸后再采集样品。
无特殊情况(如研究风化岩石、矿石),一般应采集新鲜样品。
对于岩石标本,有时可适当保留部分风化面,以便更好地再现它的野外直观特征。
3.样品的编录样品采集后,应在采样现场按采样目的,将欲切制成光片、薄片等部位,用醒目的色笔圈出。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技术要求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技术要求一、引言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监测工作,旨在了解土壤中的元素组成及其分布情况,为土壤污染防治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为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要求是必要的。
二、测量范围和分布1.测量范围:本次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将覆盖全国所有行政区域,并对各类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测量。
2.测量分布: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强度,确定测量样点的分布密度,以确保样点具有代表性。
三、测量方法1.采样:按照1∶1万比例,采用土壤钻孔取样方式,钻孔深度应达到或超过土壤有效根系层,每个样点至少采集3个重复样品。
2.样品处理与保存:采样后,将土壤样品进行均质混合,并留取适量样品进行分析。
其余部分应密封保存,避免与空气和湿度接触。
3.测量项目:测量土壤样品中的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包括有机质、氮、磷、钾、钙、镁等。
4.测量仪器:使用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的化学分析仪器进行项目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质量控制1.质量保证:对于分析实验室,需要具备相关资质、设备和人员,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测量标准和规范。
2.质量控制:每批样品应设置空白样、标准样和质控样,用于仪器校准和数据质量控制。
同时,进行仪器的定期校验和维护,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五、数据分析与报告1.数据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土壤元素空间分布图、变异图和相关性分析图,并进行数据修正和插补,以获得尽可能准确的地球化学数据。
2.结果报告:撰写详细的测量报告,包括测量方法、样品信息、分析结果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同时,提供数据支持和解读,为科研、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六、安全与环保1.安全操作:进行土壤采样和分析过程时,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人身安全。
2.环境保护:在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遵守环境保护规定,妥善处理野外采样器材和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技术规范要求
二、土壤样品采集加工技术规范
➢ (7)采样记录 统一使用标准化的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用代码和简明
文字记录样品的各种特征。 记录卡必须在采样现场用2H铅笔填写。 记录卡填写的内容要求真实、正确、齐全、字迹工整。不准
➢ (7)定点标绘与拍照: 深层土壤采样定点、标绘与表层土壤采样要求相同。 深层土壤采样要求必需拍照。对所采集的土柱,选择采样点
周边平整干净地面,首尾相接逐层整齐排放,以备后期观察描述。 至采样深度后,取出取样工具后认真观察记录后,样品直接装入 样袋中,取够样品重量后,将写有样号的样袋放于排放的土柱样 边,并将卷尺从上至下展开一同拍照。 ➢ (8)重复样采集
校准,校准误差<15m。GPS在测区内的定点误差小于50m。要有 相应的文字记录。 ➢ (2)航迹航点的保存
43
45
46
47
9
10
18
19
28
29
37
39
48
50
二、土壤样品采集加工技术规范
➢ (4)采样深度:0-20cm。 ➢ (5)采样方法
----代表性强的成熟土壤; ----远离污染地段、垃圾堆及新近堆积土、田埂等,采样点应 离开主干公路、铁路100m以外; ----多点组合,采样点周边30-50m范围内按梅花状分3-5处多 点采集组合;
2、总体目标:
采用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开展浙江省西北部山地丘陵区土 地环境地质调查,查明测区元素地球化分布和分配特征,进 行土地资源环境评价与基础地质研究,为国家及地方经济社 会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一、项目基本概况
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与方法
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与方法一、采样原则:1.采样取自代表性地带:采样地点要具备代表性,即能反映该地区土壤的综合特征。
采样时应避免采集到异常地带,如河流边、交通路口,以及人为干扰较多的地方。
2. 采样深度合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深度一般应控制在0-20cm,因为土壤中绝大部分养分和其他理化特性都集中在20cm以下。
若需了解土壤深层特征,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3.采用合适的采样器具:采用适宜的采样器具是准确采集土壤样品的基础。
推荐使用铲子、锄头或土钻等工具进行采样。
采样器具需经过清洁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4.采样密度合理:一般来说,样品采集的密度应根据土壤异质性来确定。
如果土壤类型不均匀或存在明显的土质和养分分布差异,应增加采样点数和采样密度。
5.采样时间选择合适:土壤样品的采集时间会受到季节和不同农田管理措施的影响。
一般来说,采样应在农田剥离活动(如犁地、施肥)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以使土壤有足够的时间恢复。
6.采样要标记和记录:在采集土壤样品时,应在样品袋上做好标记,如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深度等。
此外,还需记录其他重要信息,如气温、降水量等,以便后期分析和对比。
二、采样方法:1.随机采集法:采样点需遍布整个研究区域,以此确保采样样品的代表性。
采样时需按照一定的间隔和方向进行,如每隔10米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取样,或按照网格采样法进行。
2.复合样品采集法:即将同一采样点的多个土壤样品混合成一个复合样品,以减少实验的工作量和成本。
具体操作步骤为在同一采样点取多个亚样,然后均匀混合,取一部分作为复合样品。
3.定向采样法:适用于土壤质地不均匀或存在明显的土壤差异区域。
采样前需了解土壤分布情况,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在研究区域的比例确定采样点的数量和位置。
4. 表层样品和剖面样品采集法:表层样品采集适用于了解土壤表层的养分水平和肥力状况,一般采集深度为0-20cm。
剖面样品采集适用于了解不同深度的土壤特征,通常采集深度为0-100cm以内的每10cm为一个层次。
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测量技术要求
4.记录必须清晰工整,不得涂改、 擦改、追记;
(2)记录样品特征、取样深度、 样品、记录、
层位;
图件三者必
(3)观察岩石、地貌、植被等 须吻合
特征并记录
1.严格执行样品加工流程;
1.依采样人员提供的交样单 接收原始样品;
4.样品加 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样品加工前的样品交接、加工 进行中的和加工后的样品编号均应 准确无误
集 为样品; 3.应足以保证原始重量
1.到达采样点,选取采样位置; 2.以采样点为中心,在点线距 1/4 的范围内,采集两个以上样 避免有机物 品合并,做为该点样品;3.样 品装袋
1.要求在野外实地记录的项目必须 在野外如实填写,允许在室内填写 的项目必须当日填写;
(1)室内项目填写齐全;
3.野外记 2.对采样点周围地质、地貌、植被 录 等进行观察、记录;
2.按样品加工流程进行加工
3.按送样单将样品装箱送交 测试分析
注意自然晾 晒
5.质量监 1.采样组要进行日常自检、互检; 1.自检、互检内容主要为样 认真填写检
控 2.分队要进行方法技术抽查和工作 品、记录卡、点位图;
查表
质量抽查;
2.分队抽查内容有:跟班检
3.样品分析质量按规范要求监控。 查、样品记录卡、点位图、核 对取样部位、定点误差、记录
内容等
1.整理样品;
1.整理和检查各种原始资料内容是 6.原始资 否正确、齐全和吻合; 料整 理 2.进行各级质量验收;
3.整理装订
2.整理记录及图件; 3.编制成果草图; 4.统计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完成 情况;
5.验收
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测量技术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土壤样品采集加工技术规范
-----原则上按布点位采集,而对由于新建水库、居民房等偏移 采样点的,应的采样卡备注中加以说明;
-----采样时需去除表面杂物,垂直采集地表至地下20cm深的 土壤,保证上下均匀采集。样品中应弃去动、植物残留体、砾石、 肥料团块等;
-----土壤样品原始重量大于1000g;质地较粗、含砂量高的样 品,应大于1200g,以保证足够的过筛样品量;
3、表层土壤样品采集(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土壤 样品采集)
➢ (1)样点密度:1个点/km2,4km2一组合,代表性成熟土壤; ➢ (2)采样点布设:控制到3/4个小格面积以上,最大汇水面积
的沟谷中,冲沟中或坡地的下部汇集处。 ➢ (3)样品编号。以1∶5万图幅为单元进行连续编号,样品编号
采用七位制。
34
44重复采样号
5标准控制样号
15
25
35
45
6
16
26
36
46
7
17
27标准控制样号
37
47
8
18
28
38标准控制样号
48
9
19
29
39
49标准控制样号
10
20重复样号
30
40
50
1
2
3
4
6
7
8
11
12
13
14
15
16
17
20(44)
21
22
23
24
25
26
30
31
32
33
34
35
36
40
41
42
5、2015年拟开展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开展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区域生 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完成野外采样及样品野外登记、加工、 组合、测试分析等,进行资料整理与数据处理。
主要实物工作量: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测量11600平 方千米。
2002-2005年开 展的“浙江省农业 地质环境调查” (1∶25万)覆盖 了浙江省主要平 原区,面积3.7万 km2, 包括浙北 平原区、浙东沿 海、浙中盆地区, 测试分析54项指 标; 本次工作是在此 基础开展,2013 年向中国地质调 查局申请立项, 2014年正式启动。
二、土壤样品采集加工技术规范
2、采样所需的工具及设备
➢ (1)表层样:木铲、竹铲或不锈钢铲; 深层样:洛阳铲(禁用其他金属工具);
➢ (2)记录标记装样:2H铅笔、小刀、圈尺、记号笔、油漆笔, 红布条,布样袋,塑料袋,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其他:罗 盘、文件夹等;
➢ (3)野外用交通工具等。
二、土壤样品采集加工技术规范
43
45
46
47
9
10
18
19
28
29
37
39
48
50
二、土壤样品采集加工技术规范
➢ (4)采样深度:0-20cm。 ➢ (5)采样方法
----代表性强的成熟土壤; ----远离污染地段、垃圾堆及新近堆积土、田埂等,采样点应 离开主干公路、铁路100m以外; ----多点组合,采样点周边30-50m范围内按梅花状分3-5处多 点采集组合;
二、土壤样品采集加工技术规范
第一位为一个大写英文字母“B”,表示表层样。每个图幅先 确定一个三位数的代码,第二位为大写的英文字母,第三、四位 为一个阿拉伯数字,之后再用三位数的阿拉伯数字按顺序连续编 号。
以4km2为单位格子(大格)。按偶数方里网为界(2×2km) 将单位格子编号,编号顺序自左向右再自上而下。标号顺序自左 向右再自上而下为A、B、C、D。
浙西北地区多目标地球 化学调查项目,包括湖 州、杭州和金华市三个 地级市,总面积3.3万 km2,扣除前期调查面 积,本次调查面积约 2.16万 km2;
浙西北地区工作程度图
一、项目基本概况
6、总体工作部署
二、土壤样品采集加工技术规范
1、采样的介质对象
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表层土壤、深层土壤调查两部分。 深层:主要研究区域土壤原始状态(即第一环境)地球化学 元素背景分布状况;为1.5m以下的土柱样,单孔土柱或多孔组合。 表层:主要研究土壤经自然界、人类活动改造后(即第二环 境)的地球化学元素重新分布状况。 成熟土壤,0-20cm的多点组 合样,平面上为一点多坑均匀组合,垂向为0-20cm的均匀采集。
-----防止玷污:干净布袋,装过样品的样袋均要经过洗涤干净, 过湿样品、有明显污染的样品,样袋外均应套聚乙烯塑料袋隔开。
二、土壤样品采集加工技术规范
4、2014年工作任务
(1)工作任务:开展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1:5万土 地环境地质调查,完成野外采样及样品野外登记、加工、组合、 测试分析等,进行资料整理与数据处理。
(2)主要实物工作量: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测量2800平 方千米,1:5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280平方千米。
一、项目基本概况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
技术规范要求
——以浙西北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为例
徐明星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二O一五年十一月
主要内容
一、项目基本概况 二、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土壤样品采集加工技术规范 三、航迹监管及采样数据的整理 四、质量检查及安全保障 五、提交成果资料 六、采样表格的填写说明
技术规范:
1:5万图幅代码
二、土壤样样品品采编码集图加工技术规范
重复样点
基本样点
二、土壤样品采集加工技术规范
格子1 编号前先作11样品编号表2,1 每50个号码3为1 一批。其中4随1 机
取1个号23码为重复采样1123 大格编号,2223并在表上标明3323。另随机取4个4423 号
码为标准4 控制样分析14编号。 24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 (DD2005-01)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 (报批稿)
一、项目基本概况
1、项目情况
子项目名称:浙西北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子项目承担单位: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子项目起止时间:2014年—2016年 所属项目:浙江省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及其在土地规划中 的应用与示范
2、总体目标:
采用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开展浙江省西北部山地丘陵区土 地环境地质调查,查明测区元素地球化分布和分配特征,进 行土地资源环境评价与基础地质研究,为国家及地方经济社 会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一、项目基本概况
3、主要技术要点
参照《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采用系统的网格 化“双层”土壤采样及组合分析方法开展调查,进行区域地球 化学特征研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种植规划等提出建 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