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企业家天地2009年8月公共政策执行,简言之,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为了达到预定的公共政策制定的目标,而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调整的对象,使公共政策具体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陈振明教授认为“所谓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措施,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行为过程。

”[1]260“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事关政策的成败。

”[1]254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公共政策执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策自身质量、政策资源、执行主体、目标群体、制度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和长期性”[2]333,制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常被定义为“人类在其中相互影响的框架”[3]195或“一系列人为设定的行为规则”[4]16。

本文将着重探讨以制度因素为重点的阻碍我国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多种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表现形式公共政策执行不力是指,公共政策执行往往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政策的执行与政策制定时的初衷相违背,有时甚至出现过度偏离的现象。

也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执行阻滞,例如丁煌认为:“政策执行阻滞是指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种消极因素相互作用、凝聚合流所形成的妨碍政策顺利实施乃至造成政策执行过程停滞不前,进而导致政策目标不能圆满实现甚至完全落空的阻力合力及其运作方式。

”[5]32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1、政策表面化。

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只是被宣传一通,而未被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性措施,使政策所产生的作用大大低于政策目标的要求。

2、政策局部化。

政策执行者在执行政策中对政策的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任意进行取舍,有利则执行,不利则曲解、抛弃,导致政策无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甚至出现与初衷相悖的结果。

3、政策扩大化。

政策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附加了一些原政策目标所没有规定的不恰当内容,致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政策原定的要求,影响了既定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对策研究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府制定并实施公共政策的过程,它直接影响着政府的效能和公众福祉。

然而,公共政策的执行往往面临各种挑战和制约因素,如政策执行者的能力不足、资源短缺、利益冲突等。

本文将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政策执行者的能力不足政策执行者的能力不足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和执行政策。

解决对策:1.加强政策执行者的培训和教育:政府可以提供培训机会和课程,提高政策执行者的专业能力和执行能力。

2.吸纳专业人才参与政策执行:政府可以引入外部专业人才,与政府内部人员进行合作,提升政策执行者的能力。

3.建立指导和资源支持机制:政府可以建立专门机构或部门,为政策执行者提供指导和资源支持,提高政策执行者的工作效能。

二、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方面的短缺。

解决对策:1.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政府可以整合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推动公私合作:政府可以与社会机构、企业和民间组织等进行合作,共同筹集资源,并通过合作共享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3.引入市场机制:政府可以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和资源交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公共政策的执行。

三、利益冲突利益冲突是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常见问题,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往往导致政策执行的困难和阻力。

解决对策:1.公正和透明的决策过程:政策执行过程应该公正、透明,各利益主体应参与到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减少利益冲突的发生。

2.利益平衡和妥协:政府应该找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平衡点,通过协商和妥协解决利益冲突,提高政策执行的可行性。

3.法制建设和法律约束: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落实法律责任,保障公众权益,减少利益冲突。

四、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也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政策执行者往往面临信息不完整、信息不准确等问题,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造成公共政策失灵的相关因素及治理措施

造成公共政策失灵的相关因素及治理措施
三、造成公共政策失灵的外部因素分析
造成公共政策失灵的外部因素指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总称,包括公共政策的具体执行个体、政策的受益与非受益对象、政策的具体执行机构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相关利益团体作祟
公共政策的执行表现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相互博弈,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不同受众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当中的共同追求.在自我利益的驱使下,不同的利益团体通过自身的社会资源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当公共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团体时,表现为顺从和接受,公共政策得以实现既定目标;当政策实施有损团体利益时,团体则着力于破坏政策的有效执行,公共政策无法按预期推进,出现公共政策失灵现象.
一、公共政策失灵的内涵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部门或者其他公共部门为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公共利益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权威性社会价值分配方案,其包含了一系列对社会利益进行有效协调与分配的复杂过程.[1]
公共政策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受制于各种环境因素,其执行效果总是差强人意,失灵现象普遍存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稀土非法交易屡禁不止、城市房价越调越高、公路三乱管不住、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等都是公共政策失灵的真实写照.公共政策失灵,指的是在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受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政策未能按照既定的预期目标实施,其执行的结果与预期目标出现偏差或者给政策的实施对象带来潜在的外部性不经济.[2]
(二)公共政策执行个体业务水平的高低
公共政策的执行需具体落实到每个执行者的身上,执行者个体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在公共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执行个体能否正确解读既定公共政策的内容、把握好政策的重点,并结合执行环境的实际,争取到既定公共政策执行所需的各种社会资源、协调好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及时有效地推进公共政策的执行,与个体所具备的业务水平高低休戚相关.业务水平低者,在具体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中易于片面理解、简单传达,其执行政策的结果自然不敢恭维,出现公共政策失灵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试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及对策

试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及对策

总26卷 第3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Vol 126No .32005年3月Journal of South west University for Nati onalities 1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Mar 12005试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及对策张为波 王 莉(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公共政策执行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产生偏差,分析这些偏差的具体表现及导致其产生的阻碍因素,并对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探讨,以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关键词:公共政策;偏差;阻碍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5)03—0173—04收稿日期:2004-11-25作者简介:张为波(1958-),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王莉(1979-),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点研究生。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一旦被采纳后,将公共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

其本质上是遵循公共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公共行为模式的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1]。

然而,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常常会遇到种种不确定性,以至于使公共政策执行的结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几种偏差的表现公共政策执行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

然而,公共政策执行的结果往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具体来讲,公共政策在执行中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机械执行公共政策这种执行或者表现为无视公共政策的精神实质,不考虑客观环境条件,对相关问题不能因时、因事、因地做出具体分析,机械地照搬其他地区、部门或行业的公共政策;或者表现为无视公共管理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机械照搬陈旧的、过时的公共政策;或者无视公共事务的时效性,在公共政策不到位的情况下,面对亟须解决的公共事务问题无所作为,因坐等上级政策而丧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三个思考维度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三个思考维度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三个思考维度【摘要】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键环节。

本文从政策执行的现状、制约因素、提高效率的思考、监督与评估、人民群众参与等五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对政府执行能力的加强、公众参与度的提高以及政策执行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的探讨,提出了促进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思考和建议。

加强政府执行能力,提高公众参与度,促进政策执行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是实现政策目标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关键。

通过持续改进政策执行的方法和机制,我们可以不断完善政策执行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关键词】政策执行、公共政策、政府执行能力、公众参与、社会发展、监督与评估、制约因素、执行效率、良性循环、人民群众、思考维度、重要性、研究背景1. 引言1.1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性政策执行是政府治理的关键环节。

政府制定出一系列的政策,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目标,而政策的最终实施效果取决于政策执行的质量。

只有政策得到有效执行,才能实现治理目标,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政策执行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政府的权威和合法性建立在其有效履行职责的基础上,而政策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声誉。

只有政府能够有效执行政策,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确保政治稳定。

政策执行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

许多政策的初衷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而政策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这些目标的实现。

只有政策得到有效执行,才能确保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民众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政策目标,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背景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一直是政府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政策效果的实现和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政策执行存在着不少难题,如执行效率低下、制约因素较多、监督机制不健全等。

公共政策执行及其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及其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及其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问题探究【绪论】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地途径分析绪论【第一章】公共政策执行及其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二章】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沿革【3.1 3.2】湛江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分析【3.3 3.4】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评估【第四章】上海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及其经验借鉴【第五章】促进湛江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的对策【总结/参考文献】公共就业政策有效执行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第一章公共政策执行及其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有关理论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公共政策执行一般是在政策制定完成以后,把政策中的规程付诸行动的环节,是为完成政策任务而再次调节的行为方法的动态环节。

政策执行环节通常包含政策推广、决策分析、物质与组织筹备、决策执行、充分监管和协调及实施等过程。

只要每个过程都做好了,决策执行行为才可以有效运行,决策方式才可以获取预期的成效。

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政策研究学者从不一样的方面来分析影响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产生了六类政策执行的基本模式,下面简单介绍两种理论模式。

第一,过程模式。

史密斯为最早建立影响政策执行条件及其环节模型的学者,他在《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认为,影响政策执行环节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合理的政策。

第二是执行部门,指相关政府部门中肩负政策执行的场所。

第三为目标型人群,即政策的主要对象或者影响者。

第四是一些环境要素,主要指在经济与文化及政治等要素中影响政策执行的相关要素。

第二,互动理论模式。

麦克拉夫林于《相互调适的政策实施》中提到了该模式,他以为,政策执行环节的合理与否主要决定于执行组织与受影响人员间互相调适的程度。

该理论一般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政策执行者和受影响人员间的观念与利益不同,基于两者在政策方面的权益,彼此应当调适,变更或者放弃该立场,寻找出使两者可接纳的政策执行方法。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阻滞因素及对策研究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阻滞因素及对策研究

一、政策执行阻滞的概念及特征什么是政策执行阻滞,学者丁煌给出了具体定义。

丁煌老师指出,政策执行阻滞是指政策执行过程因某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的不顺畅乃至停止不前,进而导致政策目标不能圆满实现甚至完全落空的情形。

[1]它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一)目标的偏离性,也就是说政策偏离了原有的目标,目标的偏离是政策执行遭到阻滞的直接原因,也是政策执行阻滞最基本的特点。

(二)内容的失真性,是指原定的政策内容得到曲解,并且在执行过程中与原有内容发生偏差,失去了原有内容的真实性或其原有的内容没有在执行中表现出来。

(三)行为的隐蔽性,即政策执行者基于自身或者局部利益,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使政策发生变化乃至完全走样或停滞,其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将偏差行为的动机进行隐蔽,这一点是由政策本身的强制性和上级政府制定的运行规则所决定的。

(四)活动的相关性,是指政策执行者即使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偏差,但其所从事的活动与既定政策还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政策执行者一方面会使自己的政策执行与既定政策发生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又出于利益考量对既定政策进行隐蔽性的随意取舍。

二、政策执行阻滞因素分析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多种多样,从政策执行的过程来看,影响政策执行的原因主要有四大类:一是政策先天不足,质量不高;二是执行政策时投入资源不足,配套措施跟不上;三是执行者无意或故意曲解政策;四是政策对象对政策的接受度不高。

[2](一)政策先天不足,质量不高在公共政策领域,许多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执行中困难重重,在很大程度上与政策本身的缺陷有关。

分析政策本身是如何影响政策执行的,有助于提高政策质量,使决策更加科学、有效地执行。

1.政策目标的多元性和冲突不利于政策执行的展开。

公共政策往往会具有多重目标,而目标之间存在着重合或者冲突的倾向。

如果几个目标之间存在冲突,某个目标的实现阻碍其他目标的实现,就会阻碍政策的有效执行。

如果所有的目标方向一致,相互推进,某个目标的实现可以推进整体目标的实现,则不易发生冲突。

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

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

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摘要】政策执行是政府制定的政策得以真正落实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本文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着手,探讨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四大制约因素。

首先是组织结构与制度的不完善,其次是干部素质和执行能力的不足,再者是利益相关者的反对和抵制,最后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化。

文章最后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总结了一些对政策执行的启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为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政策执行、制约因素、影响因素、政策启示、研究方向、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结论、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展望未来、政策管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政策执行是指政府制定的政策在实际操作中的执行过程。

政策执行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对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政策执行常常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来自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政策执行中可能存在着制度上的障碍,如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政策执行中的利益关系复杂,各方利益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导致政策无法有效落实。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资源匮乏、人才不足等问题也会严重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

政策执行还受到环境因素等外部条件的制约,例如经济形势、社会风气等因素都会对政策执行产生影响。

深入分析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加强监督、完善政策执行机制,从而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实现政府的治理目标。

1.2 研究意义政策执行是政府实现治理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环节,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具有重要作用。

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制约因素,影响着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实施效果。

深入分析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研究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更好地了解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和质量。

公共政策执行阻力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阻力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阻力及其防治对策分析目录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内涵 (1)(一)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1)(二)公共政策执行是由一系列行动构成的 (1)(三)公共政策执行是有组织的活动系统 (1)(四)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是一种利益选择的过程 (2)二、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主要障碍 (2)(一)政策认知的障碍 (2)(二)政策落实的障碍 (3)三、公共政策执行的阻力因素分析 (4)(一)政策自身的缺陷 (4)(二)政策执行主体的干扰...... . (5)(三)来自政策对象的阻力 (6)(四)政策环境的影响 (7)四、公共政策执行阻力的防治对策 (8)(一)完善政策方案,是减少政策执行阻力的基本前提 (8)(二)优化政策执行主体行为,是减少政策执行阻力的关键因素 (9)(三)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是减少政策执行阻力的重要条件 (11)(四)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是减少政策执行阻力的客观要求 (12)(五)完善政策执行的监控环节,是减少政策执行阻力的有效保证... (12)致谢 (14)参考文献 (15)摘要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政策因阻力得不到执行或得不到较好的执行的情况比较普遍。

一旦执行环节出现了问题,政策便会流于失败,因此我们应当给予政策执行以高度重视。

本文就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阻力从政策自身、政策执行主体、政策对象以及政策环境等多层面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即完善政策方案、优化政策执行主体行为、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适应政策环境变化和完善政策执行的监控环节。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期望能在实际生活中能得以运用。

关键词公共政策;政策执行;执行阻力;防治对策Public policy implementation resistance and itsprevention measures analysisAbstractIn our country, the total situation of public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all right. but it is common that the policy can not or can not be well implemented because of forces of resistance. Once the link of implementation has turned up some problems, the policy would fail. So we must pay high attention to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in this thesis, to aim directly at the forces of resistance in the link of implementation, the writer has analyzed in many ways, such as policy itself, the main body of implementation, the objective of policy, the environment of policy and so on. Correspondingly, the write has rai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ure the forces, that is , consummating policy proposals ,improving the behavior of the main body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enhancing the publicity of policy , adapting the change of policy environment and consummating the link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Through the systematic theory analysis, the thesis aims at finding out effective methods to resolve the problem and can be made use of in our life.Key wordsPublic policy;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 forces of resistance; countermeasures for prevention and cure目录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内涵 (1)(一)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1)(二)公共政策执行是由一系列行动构成的 (1)(三)公共政策执行是有组织的活动系统 (1)(四)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是一种利益选择的过程 (2)二、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主要障碍 (2)(一)政策认知的障碍 (2)(二)政策落实的障碍 (3)三、公共政策执行的阻力因素分析 (4)(一)政策自身的缺陷 (4)(二)政策执行主体的干扰...... . (5)(三)来自政策对象的阻力 (6)(四)政策环境的影响 (7)四、公共政策执行阻力的防治对策 (8)(一)完善政策方案,是减少政策执行阻力的基本前提 (8)(二)优化政策执行主体行为,是减少政策执行阻力的关键因素 (9)(三)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是减少政策执行阻力的重要条件 (11)(四)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是减少政策执行阻力的客观要求 (12)(五)完善政策执行的监控环节,是减少政策执行阻力的有效保证... (12)致谢 (14)参考文献 (15)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和阻碍政策有效执行的现象,诸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断章取义,为我所用”,“阳奉阴违,拒不执行”,等等。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我国公共政策执⾏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我国公共政策执⾏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所谓公共政策,即公共权⼒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案。

它的作⽤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的⾏动。

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规、⾏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头或书⾯的指⽰、政府规划等。

公共政策执⾏在整个⾏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政府调控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实现公共利益的合理分配及具体⾏政⽬标的重要⼿段之⼀,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共政策越来越发挥着举⾜轻重的作⽤。

然⽽,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在执⾏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偏差,严重影响了政策⽬标的有效实现。

对于我国公共政策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有关资料我总结了以下三个⽅⾯:(⼀)公共政策内容的偏离。

在公共政策的执⾏过程中,执⾏部门难免会考虑⾃⾝利益⽽偏离执⾏政策的内容。

擅⾃改动部分政策内容,选择性执⾏政策内容抑或延伸莫须有的政策内容,这些⾏为都对公共政策偏离预期效果产⽣不同程度的负⾯影响。

当需要执⾏的政策与负责执⾏的机关、部门存在利益冲突时,执⾏机关就制定与上级机关公共政策表⾯相⼀致,实际上相违背的执⾏措施,妨碍公共政策的全⾯实施。

执⾏对⾃⼰有利的内容,⽽擅⾃变动于⾃⾝不利的内容,严重影响党和围家的形象,极⼤损害了我国社会主义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以及国家和⼈民利益。

当地⽅政府单位注重⾃⾝利益⼤于国家时,执⾏机关便对上级政策指令或命令进⾏筛选,选择对⾃⾝有利的规定执⾏。

合利执⾏,不合利不执⾏,在执⾏中见黄灯便⾛,见红灯便绕道。

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站在⼩团体利益的⽴场上钻政策的空⼦,断章取义,为我所⽤,极⼤程度妨碍了上级部门⽬标的实施。

当然,在公共政策的执⾏中也有执⾏部门为了本地利益采取⼀些⼟政策,或附加⼀些原⽬标所没有的内容,致使政策不能准确执⾏到位⽽出现政策失真。

特别是⼀些地⽅,打着贯彻上级政策要结合本地实际的旗号,另⽴⼀套规定,⾃⾏其是,谋取私利,严重阻碍了政策执⾏的⼒度和效果。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作者:刘淑影[摘要]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政策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阻滞现象,严重影响了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以制度分析学派的观点为视域,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向度分析执行阻滞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着重从权力配置、监控制度、沟通机制、意识形态投入等角度探讨解决对策,不啻为克服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的有效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公共政策执行;阻滞;制度;对策作为一种权威性的社会价值分配方案,任何一项政策都必须通过实际的执行过程才能使其效能得以发挥。

作为政策制定的“后续”过程,政策执行在整个政策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诚如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森所言:“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则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1]所谓政策执行,就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动态过程。

然而,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受政策质量、政策资源、执行主体、目标群体、制度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阻滞现象,严重影响了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政策目标的实现。

然而,“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和长期性”[2],本文拟从制度因素的角度对阻滞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入的学理分析及对策探讨。

一、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的表现形式政策执行阻滞是指“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执行活动因某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不顺畅乃至停滞不前,进而导致政策目标不能圆满实现甚至完全落空的一种情形。

”[3]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政策表面化。

政策执行者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敷衍塞责,而并未将政策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导致政策赤字增加。

浅析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与对策

浅析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与对策

浅析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与对策引言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政策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导致政策目标无法实现或产生负面影响。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非常复杂,涉及政府、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

因此,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影响因素分析1. 政策制定层面的因素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制定阶段的因素对后续执行的成效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政策目标的不明确或不一致。

如果政策目标没有明确定义,或者存在不一致的目标,将导致执行过程中的混乱和困惑。

•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政策制定过程中,如果没有考虑到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将增加执行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制度不健全。

政策执行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将导致执行困难和效果不佳。

2. 行政执行层面的因素政府部门在实施公共政策时是关键的执行者。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行政机构的能力和资源。

如果政府部门缺乏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来执行政策,将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

•制度腐败和行政官僚主义。

制度腐败和行政官僚主义会阻碍政策的顺利执行,增加执行的成本和延误。

•决策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缺乏决策的透明度和广泛的参与度,会导致政策缺乏合法性和执行的困难。

3. 社会层面的因素社会因素对于公共政策的执行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社会认可和支持度。

如果公众对政府的政策缺乏认可和支持,将对政策的执行产生负面影响。

•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对政策的执行产生影响,如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将阻碍政策的执行。

•社会信任和合作度。

社会的信任和合作度对政策的执行至关重要,缺乏信任和合作将影响政策的落地和执行效果。

对策建议为了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我们需要针对以上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1. 政策制定层面的对策•明确和统一政策目标。

政策制定者应该明确和统一政策目标,以避免执行过程中的混乱和困惑。

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

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

现代经济信息138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鄢向红 长江航道测量中心摘要:我国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机关就一直秉承“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带领着广大人民群众走向小康,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

众所周知,政策执行作为政府的直接行为表现之一,是政策从制定、颁布到投入实施这一系列过程中关乎成果的关键环节,也直接影响到政府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能否有效地进行解决和控制,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公平分配的政府职能。

但就目前我国行政机关的政策过程实际情况来看,本就大型复杂的政策执行还受到了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其很难顺利进行,与预期的理想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

因此本文就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多种制约和干扰因素进行仔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思考它们的产生原因、其存在会给政策落实带来何种影响以及影响范围,再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改善情况,以便在日后的政策执行工作中趋利避害,避免被不利因素制约影响实施效果,从而有助于政策得到充分的执行和顺利生效,推动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政策执行;制约;影响因素;分析;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138-01引言社会在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其和谐运转和公共资源、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离不开政府机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它们就像权威的风向标和指挥棒,引导着社会的前进方向,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政策的制定和颁发固然重要,但作为真正落实到现实,发挥作用的政策执行才是更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应该得到充分的思考和重视。

政策执行本就是一个复杂艰巨的任务,除了政府职能的发挥和执行力的体现,还需要群众等各方面的贯彻和配合,因此只有对制约政策执行的干扰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减少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阻碍,确保政府工作顺利开展和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1.政策自身俗话说病树结不出好果子,政策自身的制定是否合理可行是影响政策执行的首要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内因。

公共政策选择性执行的原因与治理措施

公共政策选择性执行的原因与治理措施

公共政策选择性执行的原因与治理措施标题一:公共政策选择性执行的概念和构成因素公共政策始终是政府为达成公共目标所制定的相应行动计划。

然而,执行公共政策并不总是完善和有力。

执行公共政策的选择性执行现象是指政策执行存在区别对待或不公正的行为。

公共政策选择性执行的原因很多,它有两个主要的构成因素: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包括:法律制度的缺陷,行政机关的权力滥用,社会监管不力,政策预期目标不清晰或不可接受,基础设施和资源短缺,和人口流动性高。

内部原因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腐败、贪污、严重失职或人员严重不足。

对于公共政策选择性执行,导师可以制定与政策执行有关的标准和指导方针,向各个部门和机构传达政策执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规范执行程序和程序。

制定配套措施可以取得积极的效果,如强制透明度、意见箱以及简单易行的所有政策执行机构监督等方式。

标题二:公共政策选择性执行的原因公共政策的选择性执行存在多种原因。

政策执行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缺陷、政策目标模糊、社会监管不力等。

由于缺乏透明度,行政机构可能会出现滥用职权的情况,执行公共政策就会出现不公正的行为。

内部原因可以分为机构性原因、人员性原因等。

这些原因可能导致政策执行不公正,行政机关的执行效率低下,同时,也可能导致非法行为的出现。

针对公共政策选择性执行的原因,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外部原因方面,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强化规范管理、透明度和监督机制。

内部原因方面,应该加大对行政机构的内部管理和人员培训力度,增加服务意识,提高实干水平。

标题三:公共政策选择性执行的危害和对策公共政策选择性执行是造成许多负面影响的原因。

政策执行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导致政策目标与政策执行间的差距增大。

同时,如果出现不公正的行为,也会极大地损害公众的信任。

公共政策选择性执行对于长远的决策效果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防治公共政策选择性执行的对策包括建立严格的规范化管理,透明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公务员工作理念及职业规范教育;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互动,征求公众的意见,保证政策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彻底解决行政执行的合理性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公共政策选择性执行的问题。

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请您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与原因:一、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就是:1、政策敷衍指公共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将政策束之高阁, 阳奉阴违, 敷衍塞责, 从而使政策变成了一纸空文, 根本谈不上解决具体问题,实现具体目标。

2、政策选择执行一些政策执行主体往往对政策“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只执行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 不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就不执行,这种选择性执行使完整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得残缺不全, 政策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政策目标的实现也必然大打折扣。

3、政策附加政策附加的主要特点就是执行者在原政策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土政策”, 打着结合地方实际的旗号另搞一套, 自行其就是, 谋取私利, 从而导致政策执行变形。

4、政策歪曲公共政策执行者在传达与执行中对政策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有意曲解, 从而导致政策失真, 甚至被替换为与原政策完全不同的“新”政策。

5、政策抵制公共政策执行者对现有的政策不认同、不接受, 从而产生抵制情绪, 使公共政策不能够执行到位,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6、野蛮执行公共政策我国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滥用行政手段的现象,有的公共政策执行人员对执行对象动辄命令、强制, 使执行对象从心理上与行为上难以接受。

行政手段在执行中扭曲变形, 演变成野蛮执行, 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极大地影响了执行效果。

二、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1、政策本身的原因政策本身的质量问题就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首要因素。

一项政策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 往往取决于政策本身就是否科学合理。

政策执行偏误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 就就是政策本身存在着缺陷, 有漏洞可钻。

政策就是否存在缺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就是策就是否合理;二就是政策本身就是否明晰;三就是政策就是否“前后左右”协调一致;四就是政策就是否多变。

2、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任何一项政策最终要靠执行主体来实施, 现实中政策执行偏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造成的, 这表现在:1)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不高由于历史种种原因, 一些政策执行者文化水平低导致行政决策水平低;职业道德差导致行政道德滑坡; 行政责任观念淡薄导致争荣誉而避责任; 理论水平低导致官本位思想严重。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我 国公 共 政 策 执 行阻 滞 的制 度 因素分 析 及对 策探 讨
刘淑影 , 于 芳
209 ) 107 ( 南京 师范大 学 , 江苏 南京
[ 摘
要 ] 公共政 策执行在 整个政策 系统 中具 有至 关重要 的地位 和作 用。然 而, 由于各 种主客观 因素 的影
响, 公共政 策在执行过程 中往往容 易出现 阻滞现 象, 严重影 响 了政 策 目标 的有 效 实现。 以制度 分析 学派 的观 点为
视 阚, 从正 式制度和 非正式制度 两个向度分析执行 阻滞产 生的深 层次原 因 , 着重从权 力配置 、 控制度 、 并 监 沟通机 制、 意识形 态投入等 角度探讨 解决对策, 不失为克服公共政 策执行 阻滞 的有效 的路径选择 。
[ 关键词 ] 公 共政 策执 行 ; ; 阻滞 制度; 对策 [ 中图分类号 】 D3 . 60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8 66( O)2 01— 3 1 — 432 6O — 02 0 1 0 O
作 为一种权威 性 的社 会 价 值 分配 方 案 , 何 一项 政 策 实 现 。 任
都必须通 过实际 的执行过 程才 能使 其效能 得 以发挥 。作 为 3 政策 局部化 。政策 执行者 在执行 政 策 时根据 自己 的 . 政策制定 的“ 后续 ” 过程 , 策执 行 在 整 个政 策 系统 中具 有 利益需求对 政 策 原 有 的精 神 实 质 或部 分 内容 任 意 进 行 取 政 至关 重要 的地 位 和 作 用 , 如 美 国 政 策学 者 艾 利 森 所 言 : 舍 , 利 则 执行 , 利 则 曲解 、 弃 , 诚 有 不 抛 致使 政 策 内容 残 缺 不 “ 实现政 策 目标 的过程 中 , 案 确定 的 功能 只 占 1 % , 在 方 0 而 全 , 策 的整 体功 能得不 到发挥 。 政 4 政策 变异化 。政策 执行者 发现政 策 内容 威胁 到所 在 . 其 余 的 9% ̄取 决于 有效 的 执行 。… 所 谓 政 策执行 , 是 o 1 ” 就 指政策执行 者通过 建立组 织机 构 , 用各 种政 策 资源 , 取 地 区利益 、 门利 益或个人 利益 时 , 政策 执行 过程 中换 入 运 采 部 在 这 解释、 宣传 、 实验 、 实施、 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 , 将政策观 表面上 与原政 策一致 而 事 实上 背 离原 政 策 精 神 的 内容 , 国家 利 益面 临 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 而使既定 的政策 目标得 种 偷梁 换柱 的执行 方法 使原 政 策名 存 实 亡 , 从 以实现 的动态过程 。然 而 , 为一 种复 杂 的社 会 实践 活动 , 严峻 的挑战 。 作 公共 政策执 行 过 程 不 可 能一 帆 风顺 , 政 策 质 量 、 策 资 受 政 5 政策 机械化 。政 策 执行 者 在 执行 政 策 过 程 中机械 、 . 源 、 主体 、 群体 、 执行 目标 制度 与 环境 等 因素 的影 响 , 公共 政 盲 目地 照搬政 策 , 没有深 入地理解 和领 会政 策 的精神 实质 , 策在执行 过程 中往 往容 易 出 现 阻滞 现 象 , 重 影 响 了政 策 因地制 宜 , 严 而是简 单地生搬 硬套 。一旦 不能解 决 具体 问题 , 的有效实施 和政策 目标 的实现 。然 而 ,制度 问题 更 带有 根 政 策执行 者往往 易 于出 现责 任 推诿 , 过错 归咎 于政 策 本 “ 把 本性 、 稳定性 、 局性和长 期性 ” 唧 ) 本 文拟 从制 度 因素 身 。 全 [( , 】 二 、 共政 策执行 阻滞的 制度 因素分析 公 的角度对 阻滞这一 现象 的产生 原 因进行 深入 的学理 分析 及 对 策探讨 。 制 度可 以从不 同的角度 、 照不 同的标 准进 行 分类 , 按 本 文采用 制度分 析学 派 的观点 , “ 度 由非 正式 约 束 ( 德 即 制 道 公 共政 策执行 阻滞 的表 现形 式 政策 执行阻滞 是指 “ 策 执行 过 程 中的执 行 活 动 因某 约束 、 政 禁忌 、 习惯 、 传统和行 为准则 ) 和正式 的 法规 ( 宪法 、 法 种 消极 因素的影 响而 出现 的 不顺 畅乃 至 停滞 不 前 , 而 导 令 、 权 ) 进 产 组成 ”【( 制度 分 析学 派所 理 解 的制 度 是广 义 。J 4 致 政 策 目标 不 能 圆 满 实 现 甚 至 完 全 落 空 的 一 种 情 的制度概 念 , 不仅 包 括 法 律 、 章 以 及政 府 政 策 等正 式 制 规 形 ” 跏) 具体表 现形式 主要 有 以下几种 : 。 其 度 , 也包 括文 化传 统 、 俗 习 惯 、 德 规 范和 意识 形 态 而且 风 道 1政策表 面化 。政策执 行者 在执行 政策 过 程 中只做 表 等非正 式制 度。正 式制 度 偏重 于 外 在强 制 , 正式 制 度 偏 . 非 面文章 , 敷衍塞 责 , 而并未 将政 策转 化为可 操作 性 的具 体措 重于道 德 内约。正 式制 度 与非 正 式 制度 是 相 互依 存 、 互 相 施 , 致政策赤 字增加 。这种 跑 马观 花式 的政策 执行 , 导 不但 补充 的 , 正式制 度可 以支持 正 式 制度 并 为 正式 制 度 提供 非 严 重损害 了政策 的权威性 , 而且 也极大 地浪 费了公共 资源 。 合 法性 , 式制 度只有在 得到社 会认 可 , 正 即与 非正 式制 度相 2政策扩 大化 。政 策执行 者在 执行 过 程 中为 了个人 的 容的情 况下才 能发 挥 作用 。 同样 , 正式 制 度作 用 的 有效 . 非 利益或局部 的利益 给所执 行 的政策 附加 了一些原 政 策 目标 发 挥 , 也依赖 于正 式 制度 的支撑 。非 正 式 制 度 只有 借 助 于 所没 有规定 的不恰 当 内容 , 使政 策 的调 控对 象 、 围、 致 范 力 定 的强制性 的正 式制 度 的支 持 , 能 有 效地 实 现 其 约束 才 度 、 超越政 策规定 的要求 , 目标 影响 了既定 政策 目标 的有 效 力 。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梗阻因素与消解策略分析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梗阻因素与消解策略分析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梗阻因素与消解策略分析
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步骤。

然而,许多因素可以妨碍政策的有效执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梗阻因素和消解策略:
1. 资金不足:政策的执行需要资金支持,但是政府预算有限。

因此,政策执行者需要寻求其他资金来源,例如国际组织、私人慈善机构等。

2. 受到利益集团的反对:政策的执行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利益集团的利益,这些集团可能反对政策的执行。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对话和妥协来获得各方的支持。

3. 官僚机构的缺陷:政策执行时,官僚机构的缺陷可能会妨碍政策的有效执行。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改革官僚机构并提高管理水平来提高执行效率。

4. 受到公众不理解和反感:政策的执行需要得到公众的支持和协作,但是公众可能不理解政策或反感政策。

因此,治理者需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加强公众参与和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5. 法律法规的条文模糊:政策执行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有时这些法规的条文比较模糊。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消除歧义和提高执行效率。

6. 人力不足:政策执行需要足够的人力资源,但有时候人力资源不足。

因此,政策执行者需要寻求其他资源来源,例如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的支持。

总之,治理者需要采取多种策略来消解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梗阻因素,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这需要政策执行者具备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并且能够通过外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更好地支持政策的有效实施。

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公共政策对象,使公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程1美国学者艾得森曾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功能只占10%,而其余90%取决于行。

”〔2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中心环节,是检验政策质量的重标准,是后继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因此,加强对政策执行问题的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认为,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主要有:1.公共政策本身。

一项政策的成败与,首先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

国公共政策学家史密斯认为,理想的或者好的政策方案是政策执行的前提条件,政策方案有缺陷,如目标与手段之间、新旧政策之间不配套或相互冲突,政策的超前滞后等等,都会导致政策执行的失败或者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3〕(1)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

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的可行性和政策目标的弹性。

首先,政策目标必须是可行的。

假如政策目标不可行,不但实现不了政策目标,而且还浪费人财物力。

其次,政策目标的弹性。

公共政策目标缺乏弹性,执行过程就会失去灵活性变通性,那么就很容易出现“一刀切”现象。

而弹性空间过大,就会造成公共政策目标缺乏明确性、稳定性,使执行者无所适从,往往只能从“原则上”执行政策,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执行的偏差。

(2)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影响政策的执行成本和公正公平。

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紧密相联,政策一经制定,就应该保持稳定。

如果朝令夕改,变动频繁,则会给执行带来诸多不便。

首先,它会导致政策执行成本的增加。

频繁的政策改动会使政策执行的前期投入造成浪费,同时也浪费时间,影响政策的执行进程。

其次,政策的稳定性也影响政策的公平公正。

政策的不稳定会使政策执行的标准前后不一,影响政策的公平公正,同时也会使民众对政策产生不安全感,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民众对政策的支持也会大大降低。

(3)政策的配套措施。

一个政策方案的出台不是单一地影响着一个群体,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它需要许多相应的其他政策措施与之相配套,否则政策将很难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段林峰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

要维护好社会的公正和秩序,就必须制定科学的公共政策,并且使之得到良好的执行。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一个公共政策体系的建立,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建立的上层建筑。

它需要专家和专业化知识基础,要经过调查研究、深思熟虑、字斟句酌反复的论证,也需要民众的意愿及民众参与。

这是一个动态的、庞大的过程。

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因素,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这个政策体系的落实。

公共政策制定出来,不能作为摆设。

我们认为公共政策的价值在于执行,也只有良好的执行力,才能通过这个政策的执行,达到政策制定之初的目的或与预期效果。

因此,深入分析公共政策执行的动态过程的影响因素是有意义的、必要的。

这些影响因素很多,但我们认为,主要的因素有四个:权力、利益、价值取向和民众参与。

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应贯彻“权力与责任意识”,不能出现“有权无责,有责无权”的现象。

在执行公共政策时,执行者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拥有一定的权力。

在公共政策执行的动态过程中,积极贯彻“全局意识,执政为民的思想,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公共政策执行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考虑在执行政策合理化过程中,需想到公众的合法利益及实现途径、实现程度。

不能出现在合法执行条件下,只考虑执行者的个人利益或集体利益,而是要把公共政策制定带来的合法利益扩散到公众之中。

使之成为人民群众利益获得的保卫者,个人利益的捍卫者。

从而,推动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公共政策执行的动态过程中,应注意合理分配既得利益,防止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权力的拥有者用之升官发财,无权者则遭受公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痛苦。

在公共政策的执行中,我们的执行者应不折不扣的按照原先制定的政策方案去落实。

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障碍与对策

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障碍与对策

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障碍与对策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运行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只有政策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制定政策时确立的政策目标才能够实现,政策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障碍,无法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甚至导致政策执行失败,因而,只有找出并分析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才能克服其不利影响,促进政策有效执行。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障碍分析1.政策执行主体的问题(1)政策执行者的自身利益需求。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人,有自身利益的追求和行为倾向,难以做到绝对的价值中立;一项政策威胁到自身利益,执行主体就有可能抵制这一政策,甚至恶意对某项政策进行歪曲、篡改。

凡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有用有利的政策则传达、贯彻;凡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无用无利的政策内容则不贯彻、不传达。

当执行者千方百计使政策的执行效果偏向自己的利益取向时,就可能使原有的决策达不到既定的目标,直接影响政策的有效执行。

(2)政策执行者素质欠缺。

公共政策执行者的政策水平、行为意向、工作态度、知识结构、和组织能力等构成了影响和制约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

执行者的素质要是低下,必然影响和阻碍公共政策的执行。

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政策精神理解不透,因知识水平有限,对中央和上级的有关政策浅尝辄止,凭经验主观片面理解和执行政策,使政策执行不能正确的体现政策目标;二是对政策贯彻不及时,行动迟缓,消极待命,思想道德素质低下,以权谋私,弄虚作假,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重;三是业务素质低下,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公共政策不能有效的贯彻执行,从而产生公共政策执行者的行为近视,思维滞后,执行僵化。

(3)政策执行主体之间沟通协调不畅。

政策执行机构组织间如果沟通或协调不畅,就会导致政策执行障碍,从而导致政策执行中的失实,乃至失误。

各执行主体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不同执行主体之间职能不清,交叉、重叠或错位,造成相互推诿、相互指责、多头执行或执行中断的混乱局面,给政策执行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浅析——以江苏省为例内容摘要: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将公共政策付诸实施的实践过程。

不仅是公共政策执行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公共政策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

随着政策问题和政策环境的日益复杂、多变,制约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越来越多,公共政策执行的难度越来越大,所以分析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对于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和实施,提出改善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力的若干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公共政策执行力;制约因素;对策一、江苏省公共政策执行制约因素研究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政策在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作为社会权威机关——特别是政府行使权力、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社会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和作用。

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行力建设,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也使得如何确保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成为群众日益关注的一个热点领域。

以江苏省来看,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关注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渐有了一些关注政策执行的研究论文出现,研究公共政策执行的专著为数更少,这些情况是和我国的特定历史条件分不开的。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期,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公共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农业政策、教育政策、产业政策等。

这些政策最终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过程。

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相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按照经济学“以最小的产出获得最大的收益”的“理性”假设,政策执行必须带来一定的收益以弥补这些投入的成本。

但是,往往由于执行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制约因素,以致政策的执行结果不尽如人意。

我国目前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机械性执行、野蛮性执行、附加性执行、敷衍执行、选择性执行、抵制性执行等。

所以研究分析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的质量与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水平。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发展状况美国学者艾利森认为“在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政策制定,并不等于政策问题的解决,要彻底解决问题,则有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

大量的研究和事实表明,几乎每个国家在实际的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当中都不可避免的遇到许多的障碍,阻碍公共政策的执行或者使公共政策偏离预定目标。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在形式上主要有“复制”性执行、选择性执行、敷衍性执行、变异性执行和停滞性执行等类型。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政策本身不利于执行、体制转轨、沟通不畅和监督不力等,所以,在执行的有效性上,我国较世界发达国家落后了许多。

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公共政策和政策执行的时间较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确保政策执行有效性的经验,例如,建立了政策制定的民众参与体制、政策执行主体的多元体制以及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问责体制等等,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现实的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当中,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着诸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导致政策目标不能有效实现乃至完全落空的情形,不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当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主要有政策敷衍、政策附加、政策替代、政策照搬、政策利用、政策损缺、政策抵制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着深厚的经济与社会原因,严重制约了公共政策的执行效力和效率,造成了公共管理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一)公共政策本身的制约公共政策执行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公共政策自身的诸多因素往往影响和制约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

公共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政策方案不合理,正确的政策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具有科学的性质,因而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一项公共政策如果不能反映客观存在着的情况,不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愿望、利益和要求,那么这项公共政策就缺乏合理性。

因而,公共政策的合理性是政策有效执行的根本前提。

公共政策缺乏合理性首先表现在政策规定的各项内容没有反映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政策所规定的各项行为不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具体来说,主要有:①公共政策目标针对性不强,即政策没有针对当前的政策问题,没有反映民众的政策需求,这样的政策即使得到很好的执行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甚至可能产生另一个新的政策问题;②公共政策目标弹性不适度,弹性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

政策目标弹性过大,使得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和明确性,导致政策执行者无所适从;反之,政策目标弹性过小,则会使政策执行缺乏灵活性和应用性;③公共政策的可行性程度不高,即公共政策本身确立的政策目标、执行方式和流程以及效果评估标准等方面脱离了实际,以至于在技术上或实际效果上根本无法达到。

政策本身缺乏合理性,其在执行过程中将表现出政策行为规范与客观实际的强烈冲突,使政策执行失去了实践基础。

这样的政策非但达不到政策目标,有时甚至是政策执行越到位,实际造成的损失越大,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与政策目标背道而驰第二缺乏明晰性,是指公共政策要有明确的执行范围、科学的操作流程、客观量化的评估标准等。

政策缺乏明晰性将使政策的可操作性减弱,使公共政策的执行者与目标群体无所适从;同时缺乏明晰性的政策还会引起政策的执行范围不清,导致执行者对政策的任意变通。

另外,公共政策执行的博弈理论认为,政策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政策参与人的博弈过程,博弈者都努力寻求对自己有利的行动方案,这样,政策漏洞或政策模糊区就成为博弈双方寻求的对象。

因为“只要找到了制度(政策)漏洞,就可以绕过己有的规定,甚至使现行制度成为无用的东西”。

所以,政策合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规范内容的严密性、清晰性和确定性,以保证各个主体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奖惩有道。

公共政策的明晰性是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所在,是政策执行者行动的依据,也是对政策执行进行评估和监督的基础政策。

要能够顺利执行,它必须具体明确,即政策方案和目标具体明确、政策措施和行动步骤明确。

政策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就会使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目标和内容发生误解或曲解而导致政策执行中出现问题。

因政策缺乏明晰性而造成的政策漏洞对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危害极大。

第三缺乏稳定性和协调性,公共政策的稳定性与协调性是联系在一起的。

政策的稳定性是指公共政策一经制定出来,就要保持相对稳定的一段时间,不能频繁变化,朝令夕改。

公共政策缺乏合理性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政策执行资源的不到位。

公共政策的执行,政策意图的贯彻,政策目标的达成,都要耗费和使用一定的资源,无论是权力还是物质资源。

但现实中的很多情况是,政策制定者只关注设定什么样的政策目标,确定由谁来执行,而对于执行这项政策需要什么样的资源,需要多少资源缺乏必要的关注,一味地依靠各级行政系统的固有资源,而不予以适当的追加和补充。

所以,在政策执行者本身资源就紧缺或不丰富的情况下,各种政策执行偏差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公共政策执行体制处于转轨期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是资源配置方式的根本性转换,这种转换带来的变化影响着政策执行。

利益主体从相对单一变为多元。

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利益主体相对单一,政策主体都是围绕一个共同目标而执行政策,政策执行者的主要任务是订计划、搞审批、层层分解指标,政策对象则是努力完成计划与指标,因此政策执行中的偏差现象偶尔有之,但远未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利益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各地区、各部门直至各单位都有其独立的利益。

有些利益主体为寻求自身利益的实现,必然要趋利避害,寻找政策上的漏洞,规避那些阻碍实现自身利益的政策,达到实现自身利益的目的。

这种政策规避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消极的政策偏差。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经验决策和人治的传统风尚,远未形成科学化、民主化的政策决策体制。

这主要表现在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督各要素之间,没有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

政策制定还存在依靠领导者的智慧和经验的情况,难免导致政策制定工作的随意性;政策执行中,由于没有明确规定政策执行者自行‘变通’的弹性幅度,加之政策本身高度抽象,公共政策执行者根据各自理解和经验随意执行政策的情况在所难免。

另外,在政策评价和监督工作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检验标准,缺乏专门的评价反馈渠道和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导致政府执行公共政策中出现的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

可见,不解决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和监督等方面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问题,政策执行就不可能是科学有效的。

(三)公共政策执行机制沟通不畅政策执行机制是政策执行运行的轨道,该轨道的沟通渠道通畅与否直接决定着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

目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机制中存在的沟通不畅问题主要有:①执行主体单一。

由于我国政策执行主要依赖于政府各级组织或机构,忽略了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大众的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

这样,前者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而后者处于从属地位,两者之间的信息流很少,即使有,一般也都是后者对前者的单向沟通。

其结果是不但造成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以权谋私,将公共资源转化为个人资本,而且挫伤了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大众政策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政策抵触情绪。

②信息不畅通。

信息传播是政策顺利执行的“润滑剂”,由于不重视信息传播,且传播渠道单一,导致社会大众对政策缺乏充分的了解,进而对公共政策产生怀疑、猜疑甚至抵触,极大地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③沟通与反馈差。

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主体与执行对象缺乏良好的沟通,造成执行对象对政策的质疑;加之对执行对象的意见或建议收集以及信息反馈不及时等原因,使得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执行。

④执行主体之间缺乏协调。

由于执行主体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加之执行主体之间职能不清、交叉、重叠或错位,造成相互推诿、相互指责、多头执行或执行中断的混乱局面,也给政策执行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对政策执行主体的监督不力虽然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多元化的监督体系,但由于政府内部监督机构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再加上绝大多数社会监督主体没有直接的奖惩权,使得监督力度和效果大打折扣。

监督主体的效用难以发挥的根本原因在于监督主体对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没有直接的奖惩权,即对于切实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执行主体不能给与激励,对于主观上不愿,客观上不努力执行公共政策的主体也没有强制权,监督主体对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不能施加直接的影响。

另一方面,各监督主体之间责任不明确,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来规定各种监督主体的监督范围和职权,造成了监督混乱,其结果只能是谁都在监督,谁都没有在监督,“遇到有利的抢着上,遇到不利的抢着让”;再一方面,加上某些监督人员素质低下,与执行人员“合作”,扮演“裁判”和“运动员”双重角色,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