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整合资料
长春版、人教版中考必备16篇文言文重点核心复习资料
中考必备文言文整理(一)《论语》①语录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⑥而不愠⑦,不亦君子⑧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⑨,思而不学则殆⑩。
”(《为政》)子曰:“由⑪,诲女⑫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⑬也。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⑭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⑮者。
”(《雍也》)曾子⑯曰:“吾日三省⑰吾身:为人谋⑱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⑲乎?传⑳不习乎?”(《学而》)子曰::“不患○21人之不己知○22,患不知人也。
”(《学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
择其善者而从之○24,其不善者而改之○25。
”(《述而》)孟武伯○26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27疾之忧。
”(《为政》)子游○28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29。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子曰:“父母在,不远游○30,游必有方○31。
”(《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子曰:“巧言○32令色○33,鲜矣仁。
”(《学而》)子曰:“德不孤○34,必有邻○35。
”(《里仁》)子曰:“君子喻○36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37。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38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课下注释】①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②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zōu yì)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③习:温习,实践。
④说(yuâ):通“悦”,愉快。
⑤朋:同门(师)为朋。
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⑥知:了解。
⑦愠(yùn):恼怒。
⑧君子:指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总复习资料汇编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总复习资料汇编七年级上册:1、《童趣》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6、方.出神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
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答: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答: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罔:迷惑。
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初中文言文背诵篇目汇总人教版
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篇目汇总(人教版)
1、世说新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2、论语十二章
3、《春》朱自清
4、虽有嘉肴
5、河中石兽
6、伤仲永
7、木兰诗
8、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9、桃花源记
10、陋室铭
11、爱莲说
12、大道之行也
13、三峡
14、答谢中书书
15、记承天寺夜游
16、湖心亭看雪
17、与朱元思书
18、五柳先生传
19、送东阳马生序
20、马说
21、小石潭记
22、岳阳楼记
23、醉翁亭记
24、出师表
2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7、鱼我所欲也
28、曹刿论战
29、邹忌讽齐王纳谏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龟虽寿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观书有感木兰诗山中杂诗竹里馆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赋逢入京使滁州西涧江南逢李龟年送灵澈上人约客论诗望岳春望石壕吏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长歌行野望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黄鹤楼送友人秋词鲁山山行浣溪沙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望江南渔家傲江城子武陵春破阵子观刈麦月夜卜算子商山早行破阵子浣溪沙醉花阴山坡羊南乡子朝天子关雎蒹葭
从军行月下独酌羌村三首登楼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望月有感雁门太守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别云间。
人教版初中所有文言文复习归纳[完整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归纳一.看拼音写汉字或注音:舜(shùn) quǎn(畎)亩傅(fù)说(yuè) 胶gé(鬲)孙叔áo (敖) 百里xī(奚) 空fá(乏) 行拂(fú)乱动心忍(rèn)性曾(zēng)益拂(bì)士二.词语练习:(一)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写出原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弼4、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二)解释一词多义:1.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意愿)。
法家拂士“拂”同“弼”,辅弼。
2. 于是人也给。
征于色在。
(三)重点词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代词,这些。
今动词,表判断。
也:这个词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人恒过..:经常犯错误。
苦其心志:使他的内心痛苦。
劳.其筋骨:使……劳累。
饿.其体肤:使……受饿。
空乏..其身:使……缺乏。
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困.于心:使……困惑所以:用这些办法。
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验于颜色。
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
而后喻.:了解。
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入.:在里面。
指国内。
出.:在外面。
指国外。
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
指外国侵略。
三.翻译句子一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2.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交给这些人。
4.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人教版初中语文总复习所有背诵篇目(整理版可直接打印)
文言文1、《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3、《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中考语文 必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 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必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一)《论语十则》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大全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大全复习资料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初中文言文怎么复习呢?下面店铺整理了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大全复习资料,供你参考。
两小儿辩日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以:认为。
去:距离。
2、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
3、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
4、孔子不能决也。
决:判断。
5、孰为汝多知乎。
孰:谁。
为:认为。
汝:你。
知:通“智”,聪明。
二、译句1、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2、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三、两小儿“辩斗”的是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这件事。
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一个从肌肤感觉出发,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四、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回答。
2、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3、反映出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
4、反映出古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可贵精神。
5、人类认识事物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有时标准、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口技一、解释加点的词1、京口有善.口技者擅长 2、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3、施.八尺屏障设臵:安放4、少顷.. 少顷:一会儿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闻:听见6、其夫呓语.. 呓语:说梦话7、满坐寂然“坐”同“座”8、妇抚.儿乳. 抚:抚摸。
乳:喂奶9、众妙毕.备毕:全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心情。
少:稍微。
舒:松弛。
稍稍:渐渐 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12、虽.人有百手虽:即使1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大腿。
走:跑 15、群响毕绝..毕:全。
绝:尽、消失二、翻译下列各句1、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含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实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含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实词)以下是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知其所亡。
(《论语十则》)“亡”通“无”。
7.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中断。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童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春秋》)“道”通“导”,引导。
二、词类活用1.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常。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知识。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1.七上《论语十则》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1.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人教版)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一、《咏雪》1、文学常识:《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词语积累: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泛指小辈)、文义(文章的义理)、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欣然(高兴的样子)、差(chà大体)、拟(相比)、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3、课文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阅读探究:①《咏雪》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②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答: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③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它有深刻的意蕴,不仅有物象。
还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④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
启发: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二、《陈太丘与友期》1、词语积累: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舍(shě放弃)去(离开)、乃(才)、戏(嬉戏,玩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委(舍弃)、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牵拉)、顾(回头看)、不(同“否”)1/ 22、课文翻译:陈太丘跟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正午已过,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七年级上册学问点】1、龟虽寿东汉• 曹操2、过故人庄唐•孟浩然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5、如梦令宋•李清照6、观书有感南宋•朱熹7、《论语》十那么春秋• 孔子8、观沧海汉• 曹操9、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10、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11、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13、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14、泊秦淮唐• 杜牧15、浣溪沙宋• 晏殊【七年级下册学问点】16、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17、夸父追日选自《山海经》共工触怒不周山选自《淮南子》18、山中杂诗南朝•吴均19、竹里馆唐•王维20、峨眉山月歌唐•李白21、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22、逢入京使唐•岑参23、滁州西涧唐•韦应物24、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25、送灵澈上人唐•刘禹锡26、约客南宋•赵师秀27、论诗清•赵翼【八年级上册学问点】28、石壕吏唐•杜甫29、归园田居晋•陶渊明30、渡荆门送别唐•李白31、登岳阳楼宋•陈与义32、长歌行选自《汉乐府》33、野望唐•王绩34、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3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36、黄鹤楼唐•崔颢37、送友人唐•李白38、答谢中书书(古文) 陶弘景39、秋词唐•刘禹锡40、鲁山山行北宋•梅尧臣41、浣溪沙宋•苏轼4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43、陋室铭唐• 刘禹锡44、爱莲说宋• 周敦颐45、望岳唐• 杜甫46、使至塞上唐• 王维47、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轼48、三峡北魏• 郦道元49、桃花源记晋• 陶渊明50、春望唐• 杜甫【八年级下册学问点】50、赠从弟汉•刘祯51、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52、终南别业唐•王维5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54、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北宋• 范仲淹55、满井游记(古文) 明袁宏道5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57、赤壁唐• 杜牧58、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5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60、山坡羊•潼关心古元• 张养浩61、饮酒(其五) 晋• 陶渊明62、行路难(其一) 唐• 李白6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6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65、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6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6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68、无题唐• 李商隐69、相见欢南唐• 李煜70、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71、杂说四•马说唐• 韩愈73、送东阳马生序明• 宋濂73、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74、岳阳楼记宋• 范仲淹75、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76.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77.五柳先生传晋• 陶渊明【九年级上册学问点】76、隆中对(古文) 陈寿77、陈涉世家(古文) 司马迁79、唐雎不辱使命(古文) 选自《战国策》79、望江南(梳洗罢) 唐• 温庭筠80、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宋•李清照81、月夜唐• 刘方平82、商山早行唐• 温庭筠83、卜算子•咏梅南宋• 陆游84、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北宋•晏殊85、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 苏轼8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8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 辛弃疾88、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89、朝天子•咏喇叭明• 王磐90、出师表三国• 诸葛亮91、渔家傲宋• 范仲淹92、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93、破阵子宋• 辛弃疾94、观刈麦唐• 白居易【九年级下册学问点】9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96、参军行唐•杨炯97、月下独酌唐•李白101、羌村三首唐•杜甫101、登楼唐• 杜甫101、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10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102、望月有感唐•白居易10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104、别云间夏完淳105、鱼,我所欲也战国•孟子10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子107、蒹葭选自《诗经》108、关雎选自《诗经》109、雁门太守行唐•李贺110、曹刿论战选自《左传》11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112、公输选自《墨子》113、惠子相梁选自《庄子》11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选自《庄子》115、愚公移山选自《列子》看了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学问还看:1.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2.人教版语文初中古文学问点复习资料3.初中文言文之的用法4.人教版语文古文总复习资料5.初中文言文为字的用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一、《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篇章有《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等。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学习他的为人处世之道。
二、《孟子》《孟子》是孟轲(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的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经典之一。
这部书是关于人性、道德和政治等方面的论述,通过对孟子的思想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修养。
三、《庄子》《庄子》是古代哲学家庄周(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的著作,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
这部书中超越了常规的人类逻辑,思考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关系。
通过阅读《庄子》,我们可以领会到对自然、生命和人性深入的思考和领悟,启发我们对世界的思考方式。
四、《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首。
这部小说描绘了贾府的兴衰和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对人性的深刻描写,展现了社会变革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阅读《红楼梦》,我们可以领略到其丰富的情节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五、《水浒传》《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主要描写了一群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
这部小说以英雄豪杰为主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呼声。
通过阅读《水浒传》,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可以体味到野心壮志和正义感的力量。
六、《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优美的诗句著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
阅读《诗经》,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的真情实感,领悟到古代文化的深远意义。
七、《史记》《史记》是我国古代历史著作中的经典之一,由司马迁所著。
这部书中详细记述了中国从上古到秦朝的历史,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诸侯国的兴衰、各类人物事迹等。
人教版七年级前两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作者原名,我国伟大的、、。
我们学过他的课文还有、(写出两篇)。
2、《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作家,节选自。
3、《丑小鸭》中的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瑰丽、高贵的天鹅。
作者是(国家)的,此文也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你了解作者的生安然平静创作吗?请你再写出他的三部作品、、。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作者国诗人,著名诗作有、、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痛,不要心急!:,。
《未选择的路》选自,作者是国诗人。
5、《伤仲永》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__家。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唐宋八大师”。
6、《黄河颂》选自组诗《》,这是一部大型作品,由作词,谱曲,由个乐章组成。
7、《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国作家。
我们在本册学过的课文中也提到这位著名作家。
8、《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选自,作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辅导人。
9、《土地的誓言》作者原名。
写于事变十周年,本文标题问题的意思是。
10、《木兰诗》是(朝代)(体裁)。
它与《》合称古代叙事诗的“双璧”。
二文言文部分(一)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通_____,_________ 对镜帖花黄_____通______,_________出门看火伴_通_,____(二)古今异义未尝.识书具(/)书诗四句(/)或.以货泉乞.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泯然众人(/)阿爷无大儿()(三)词类活用父异.焉()邑人奇.之()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1、《山中杂诗》南朝(吴均)____________________,云从窗里出。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一、本章节简介本文档是为了帮助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生进行文言文复习而编写的。
本文档主要包含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一些文言文例句的解析和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文言文的基础知识1. 文言文的词汇文言文词汇丰富,有大量的文学用语、典故词语和生僻字。
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词汇:•常用虚词:之、乎、者、所、其、而等;•文学用语:唯、伊、兮、斯、矣、尔等;•典故词语:孔明、周公、伯乐、虞舜等;•生僻字:瑕、瑁、璘、沅、澧等。
2. 文言文的句法文言文的句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语序以“主谓宾”排列为主;•形式上缺少一些辅助词汇,如助动词、副词等;•某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3.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文言文文学常用修辞手法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比、兴、夸、叹、反、比等。
三、文言文例句解析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一句,其中的“竹外桃花”借景抒情,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而文中的“鸭先知”,则是一种反讽的表达方式,意思是说,连鸭子都知道春天到了,但你还不知道吗?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是南朝梁代文学家陈伯达的一句名言,意思是只有经历了寒冷的冬季,才能领悟松柏树木的不屈精神。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再加上在“岁寒”之后四个简洁的字,将一种深厚的感受完美地表达出来。
3.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是唐朝文学家韩愈的一句名言,意思是只有鸿鹄才懂得远大的志向,而燕雀则没有这样的觉悟。
这句话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通过对燕雀和鸿鹄的对比来表达出鸿鹄豪迈的气概。
四、结语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一些文言文例句的解析,希望能够帮助七年级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整合1、根据内容,分门别类㈠按内容分类⑴写景抒情类:《三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
⑵刻画人物类:《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出师表》⑶议论明志类:《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语》《马说》、《爱莲说》《陋室铭》⑷叙事类:《送东阳马生序》㈡按文体分类⑴记:⑵序,⑶表,⑷说,⑸铭,⑹书,⑺历史散文,⑻诸子散文2、抓住文眼,得其精髓。
学习文言文,要善于抓住“文眼”这把钥匙,深入文章的内核,理解文章的内涵。
⑴《出师表》在一个“忠”字①进“忠言”,提出三条建议;(哪三条?)②诉“忠”源,表达感恩之情;(③付“忠”行,说明出师目的。
⑵《邹忌讽齐王纳谏》在一个“谏”字①如何进谏——“讽”→“善”②如何纳谏——“令”→“赏”③纳谏结果——“朝”→“胜”⑶《岳阳楼记》在情感上是一个“忧”字;在结构上是一个“异”字情感上:①迁客骚人:“忧”自己(因物而喜,因己而悲)②作者:“忧”国家,“忧”民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结构上: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⑷《醉翁亭记》在一个“乐(醉)”字①山水之乐;②宴饮之乐;③乐人之乐。
其他如《湖心亭看雪》在一个“痴”字;《鱼我所欲也》在一个“义”字;《小石潭记》在一个“幽”字;《记承天寺夜游》在一个“闲”字;《桃花源记》在一个“异”字;《曹刿论战》在一个“远谋”;《陋室铭》在“德馨”;《与朱元思书》在“奇山异水”;《送东阳马生序》在“勤且艰”;《爱莲说》在“爱莲(君子)”等等。
3、抓住重点,仔细探究。
⑴鲜明的人物形象:曹刿——“远谋”(鲁庄公)→“齐师败绩”邹忌——“善谏”(齐威王)→“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诸葛亮——“忠”(先帝、陛下)→“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宋濂——“勤且艰”(同舍生)→“因得遍观群书”、“卒获有所闻”问题:①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②是如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细节描写,对比)⑵过人的志趣追求、理想抱负:①向往美丽的大自然:《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往反”《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②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莲,花之君子者也)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理想抱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陶渊明:世外桃源宋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④修身明德,完善自我孔子及弟子:君子、士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问题: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志趣追求和理想抱负的?你怎样评价这种思想追求?⑶瑰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三峡山水之四季变化之美:山:险峻美;夏水:奔放美;春冬:清幽美;秋:凄凉美巴陵郡“盛状”——岳阳楼“大观”——琅琊山醉翁亭周围“四时之景”、“朝暮之景”——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承天寺庭院似幻亦真的月色——桃花林奇异风光及世外桃源——陋室环境之雅——小石潭的水清、石异、源曲、境幽——问题:抓住景物怎样的特征?描写了怎样的美?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和修辞?品位词语的佳处?视、听结合(调动多种感官;色彩的变化,先闻其声后见其形,)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动、静结合;(或化静为动、以动写静)点、面结合(整体轮廓与局部描写)景、情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时、空结合(空间上与时间上的变化,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光、影结合点染法,移步换景法,⑷微妙复杂的内心情感《小石潭记》(柳宗元)——郁郁寡欢: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醉翁亭记》(欧阳修)——纵情山水、排遣抑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欣喜?苦闷?凄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马说》(韩愈)——怀才不遇愤懑:“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出师表》——忧虑、感恩、“先帝”、“临表涕零,不知所言”4、课文比较阅读一般情况下,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是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是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如:《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共同点:①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出师表》:提出三条建议,其中最主要的是“亲贤远佞”;《邹忌》:指出“王之蔽甚矣”暗含广开言路,吸取各方意见之意②提的意见都有广开言路的意思③提的方式都很委婉《出师表》是“以情动人”;《邹忌》是私事到国事(由小见大)采用类比的方式劝谏。
再如:《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相同点:1:体裁相同:都是记,都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
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2、语言特点:语言上都采用骈散结合,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
两篇散文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不同点:1、结构技巧有别。
《岳》文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借景生情,最后精辟议论,点明主旨。
将记事、写景、抒情、议论四者巧妙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板滞、条理清晰而有波澜,行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醉》文则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
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进的写法,点出“醉翁亭”,后又从释“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乐”,接着连用几层描写和叙述来抒写“山水之乐”。
作者还妙用了照应和伏笔。
细品全篇,“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前伏后应。
2、语言表述有别。
《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
立意深刻,造词精警。
《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
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
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
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
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文章层次分明,音韵和谐悦耳。
3、主题深度有别。
《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
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
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
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
这精警之句振聋发聩,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奋进。
从这一点来说,范公明显高出醉翁一筹,也是醉翁难以企及的。
5、重点句子:(考试经常出的默写、翻译、赏析、被引用的句子)哪些句子是重点句子?主旨句、总括句(统领全篇句)、总结句、过渡句、写景名句、含有特殊语法现象的句子、包含某种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的句子、抒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
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中考必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 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7、无丝竹之乱耳。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8、无案牍之劳形。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9、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
10、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11、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12、每至晴初霜旦。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13、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14、急湍甚至箭,猛浪若奔。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15、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A指(争着往)高外;B指(争着往)远处。
16、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17、一食或尽粟一石。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完。
18、策之不以其道。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鞭策(用鞭子打),驱使。
1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上)(数词用作动词):行千里。
20、食之不能尽其材。
(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21、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送东阳马生序》)(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腰间挂着)22、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同上)(名词用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2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24、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笔。
25、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26、如鸣环,心乐之。
(同上)(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7、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下。
2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2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3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使……凄凉;B使……寒泠。
3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形容词用作状语):A在……之前;B在……之后。
3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守",名词,太守,官名。
这里是动词,即"做……太守"。
3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3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35、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A(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36、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长庄稼(长草木)37、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
3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和……亲近39、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和……疏远4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