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化工过程放大
化工过程的放大全解
2018/10/24
29
化学工艺的放大
13应化3班林富
2018/10/24
1
RED
概述
化工过程放大 是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质和量相结合的工程科学问题。 核心 是放大技术 技术上的关键问题是: (1)是否开发出高效催化剂 (2)可靠的放大技术,特别是反应器的放大 (3)工业化过程的材料 (4)过程所需设备 (5)计量和检测技术
2018/10/24
21
RED
例:异丙苯生产苯酚和丙酮的工艺
2018/10/24
22
RED
一级不可 逆
2018/10/24
23
RED
(I)反应器选型
反应特点: 选择:
过氧化氢异丙苯的分解反应 为液相反应,反应速率较快。
多种型式的反 应器适用 连续操作管式反应器
2018/10/24
24
RED
(2)优化工艺条件
3. 逐级经验放大 定义:
在放大过程缺乏依据时,依靠小规模实验成功 的方法和实测数据,加上开发者的经验,不断 放大系数的确定: 适当加大实验 的规模,修正前一级实验确定 的参数,来摸索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器的规律。
低放大 系数? 高放大 化学反应类型、放大理论的成熟度、 系数? 过程规律的掌握度、研究人员经验。
2018/10/24
27
RED
(4)计算反应器容积
•工业化的要求处理量:过氧化氢异丙苯(浓度为3.2 kmol/m3。)的量为 3m3/h。 •计算所需反应器的容积:按 1.51L模型尺寸,根据物料处理量的扩大,按比 例外推计算。 •结果:45.3L
2018/10/24
28
RED
放大关键
•催化剂 •国外采用低活性催化剂,将反应器放大 7 000倍获得了成功。
化工过程放大_宋世权
理过程; 二是化学反应过程, 属于有组分变化的化学 过程。 这些过程是在设备中实现的,所以过程放大就 是设备能力的放大。
$
过程放大一般经历的阶段
过程放大一般经历下列阶段: , ! - 实验室研究阶段; , $ - 小量试制阶段; , & - 按预定工艺规模进行概念设计; , # - 中试, 着重解决概念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 ’ - 编制工艺软件包; , + - 按要求的规模进行工程设计; , ( - 工业装置的建设和投产。
提条件, 多次反复, 直到获得最好的方案。 !" # 必须保证设备放大后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各项 指标的先进性及系统调优 设备放大以后还必须保证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各 项指标的先进性。 往往放大之后, 有一些指标趋于合 理, 如能耗一般可以降低。但另一些指标, 由于在大 型化以后, 如反应产物的收率往往有所降低, 温度等 “ 操作条件不易控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放大效 应” 。 放大效应被认为是一种弊端。 我们的一个重要 任务就是尽可能使这些指标在过程放大后仍保持一 个较高水平。另一个现实是, 一个实际过程, 通常不 能处在最优的操作状态下。这是因为过程的复杂性 和人们的认识能力限制所决定的,何况过程的一些 参数会随时间变化( 如催化剂的失活) 。即使今天找 到了最优条件, 明天还可能发生变化。 上述仅就单个设备而言,因为过程是由多套设 备组成完整的流程,即是一个系统,从这个意义上 讲, 过程放大应该是系统放大, 系统中单个设备的放 大并不等于系统放大, 因此必须要系统优化。所以 $ 完整的过程放大应包括设备放大与系统调优。
质不同的过程的组合) , 通常是难以通过人们的经验 和知识判断如何进行优化组合的。用计算机进行组 合过程的模拟 ( 或称流程模拟) , 是一种很有效的定 量方法。目前已有各类商业化的流程模拟系统,如 *+,-.、,/0+、12+-.+ 和 ,345-++ 等,可以提供 离线优化的基础。 )" # 系统优化是单元过程优化的前提 组成系统的各类单元过程有各自的优化问题。 """# $%&%’(()*# &+( 上海化工 !""#$ %%
化工过程与开发 第五章 反应器放大PPT课件
28.07.2020
30
❖ (4)对于多釜串联反应器的放大,应保 证大小两系统中每一釜内物料流动的停留 时间分布相同、温度相同和反应的转化率 相同,且反应速率应当不受搅拌速率的影 响。
❖ (5)对于非均相反应系统,放大的依据 是保持大小两系统的相界面积等,通常是 以保持单位容积输入的搅拌功率相等来取 代。
20
28.07.2020
21
模型型式
恒温系统:反应系统压强变化很小时,只 用物料衡算式 变温系统:物料衡算式和热量衡算式 如果反应管很长,阻力损失较大,则应将 物料衡算式、热量衡算式和动量衡算式联 立求解。
28.07.2020
22
管式反应器放大应注意的问题
(l)保证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状况放大后与放 大前相同
28.07.2020
31
第五节 固定床催化反应器
28.07.2020
32
一、固定床反应器放大应考虑的问题
❖ 1.反应热效应的影响 ❖ 供热、去热、温度梯度 ❖ 2.最佳反应温度 ❖ 3.催化剂床层 ❖ 催化剂的装填、床层尺寸
28.07.2020
33
28.07.2020
34
二、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28.07.2020
35
第六节 流化床反应器
28.07.2020
36
❖ 特点:
非均相,固体颗粒悬浮在流体中,传 热、传质优。
要满足这一要求,则不一定能满足大 小两反应系统的几何相似条件,此时
可以暂不考虑几何相似。
28.07.2020
25
第四节 连续操作搅拌釜
28.07.2020
26
❖ 数学模型
28.07.2020
27
化工过程的放大与转化
化工过程的放大与转化化工过程是生产出各种化学物质的过程,它们可以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产品、食品添加剂和药品等。
化工工业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各种生活所需的产品,也为发展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化工过程中,放大与转化是核心部分。
在实验室内生产出可行的化学反应,但如何将其放大到工业规模,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转化,是化工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分别对两者进行探讨。
一、放大所谓化工放大,就是将实验室的小规模化学反应放大到工业规模进行生产。
这是化工工业必不可少的环节。
放大的过程需要考虑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数量、热量和温度等。
因此在进行放大前,需要进行实验室规模的反应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对进行规模放大的参数进行调整。
化工放大过程并不容易。
通常情况下,实验室中的反应操作能够掌控、监测,并且方便调整。
但是化工厂的反应则需要面对更多的操作实现问题。
由于大规模反应难以进行监测,关键是在反应的过程中不能接受不必要的损失。
为了避免反应失败,人们通常会使用先进的技术,在反应过程中控制化学反应的阶段性,即使反应不能完成,也不会出现危险性与浪费。
然而,化学反应放大与小规模实验相比,是更多变化和复杂的。
在反应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光满足最佳的参数设置还达不到成功反应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规模反应时,应选择最适宜的反应时间、温度和介质等,以确保反应过程充分进行,但此外需要考虑到放大过程的物理性质(如流态模式和混合性能)和商业潜力等。
因此,放大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带来的变化,并确保大规模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转化在化学生产工艺中,化学反应的产物必须被进一步转化为最终产品。
然而,转化过程通常是耗时的,包括低效的过程,会导致损耗、间歇停机、质量不良等问题。
因此,加快转化过程非常重要。
目前的转换技术是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高的产量,同时维持精度和质量。
这是通过创新性生产技术来实现的,通常涉及自动化和过程优化。
化工过程的放大
2016/6/29
7
RED
典型反应过程放大系数
2016/6/29
8
RED
2016/6/29
9
RED
2016/6/29
10
RED
2016/6/29
11
RED
2016/6/29
12
二、逐级经验放大的步骤
•反应器选型
•工艺条件优化 •反应器放大
RED
小型装置 考察“结构变量”
小型装置 考察“操作变量”
模型装置 考察“几何变量”
2016/6/29
13
三、逐级经验放大的特征
RED
1.只注重输入与输出关系,纯属于经验性质综合考察 2.试验程序人为确定 3.放大是根据试险结果外推
黑箱 三步
缺乏理论指导,周期 较长;方法简单
线性规 律
2016/6/29
14
RED
例:合成氨技术开发
2016/6/29
15
2016/6/29
29
2016/6/29 2
RED
模拟研究法
模型 实物、数学
用模型研究 化工过程的 现象、规律
基本方法 经验 数学 部分解析 相似
2016/6/29 3
RED
第一节 逐级经验放大
2016/6/29
4
RED
1. 放大系数
一、几个概念
What’s the meaning?
G.E.Davis:在实验室中几克物料的小型实验, 对于指导大型工厂的建设工作,并没有什么作用。 但用数公斤物料进行的实验,则无疑可提供 大型工厂需要的全部数据。
2016/6/29
17
RED
(2) 条件优化
化工过程的放大.
模型装置 考察“几何变量”
2017/10/8
13
三、逐级经验放大的特征
RED
1.只注重输入与输出关系,纯属于经验性质综合考察 2.试验程序人为确定 3.放大是根据试险结果外推
黑箱 三步
缺乏理论指导,周期 较长;方法简单
线性规 律
2017/10/8
14
RED
例:合成氨技术开发
2017/10/8
15
2017/10/8
21
RED
例:异丙苯生产苯酚和丙酮的工艺
2017/10/8
22
RED
一级不可 逆
2017/10/8
23
RED
(I)反应器选型
反应特点: 选择:
过氧化氢异丙苯的分解反应 为液相反应,反应速率较快。
多种型式的反 应器适用 连续操作管式反应器
2017/10/8
24
RED
(2)优化工艺条件
化学工艺的放大
13应化3班林富
2017/10/8
1
RED
概述
化工过程放大 是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质和量相结合的工程科学问题。 核心 是放大技术 技术上的关键问题是: (1)是否开发出高效催化剂 (2)可靠的放大技术,特别是反应器的放大 (3)工业化过程的材料 (4)过程所需设备 (5)计量和检测技术
定义: 放大后的实验(生产)规模/前
表达: 小时投料量、 每批投料量或年产量 反应器特征尺寸比。
5Leabharlann 2017/10/8RED2. 放大效应
因过程规模变大造成指标 不能重复的现象
如:反应状况恶化、转化率、 选择性、收率下降、产品质 量劣化等。 反应得到改善, 得到正的放大效应
化工及制药工业中常见的过程放大方法
化工及制药工业中常见的过程放大方法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化工及制药工业里那些常见的过程放大方法。
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就像从小小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充满了挑战和惊喜。
你想啊,在实验室里,咱们能把一个小反应做得稳稳当当,可一旦要放大到工业规模,那难度就跟让小猫咪变成大老虎似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比如说,反应的温度和压力控制,在实验室里,就像在小池塘里划船,咱能轻松掌控方向。
可放大之后呢,就变成了在大海里航行,风浪一大,方向可就不好把握啦!先说物料的传递和混合吧。
在实验室,物料可能就那么一点点,搅拌均匀不是啥难事。
但到了工业规模,那物料量可是成百上千倍地增加,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要让他们规规矩矩地待在一起,均匀地混合,可不容易哟!这时候就得设计厉害的搅拌装置,就像给孩子们找个厉害的老师,能把他们管得服服帖帖。
还有热传递呢!实验室里的热量传递,就像家里的小火炉,温度好控制。
可放大到工业规模,那就是大火炉啦,一不小心就会过热或者过冷。
这就得考虑更大更好的传热设备,就跟给大火炉装个高级的调温器一样。
再说说化学反应本身。
实验室里,反应条件可以精细调整,就像给花精心修剪枝叶。
但放大后,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就像一群人七嘴八舌,要让反应乖乖听话,可得下大功夫。
过程放大的时候,还得考虑设备的放大效应。
小设备就像小巧的玩具车,跑得顺溜。
大设备呢,就像大卡车,不仅自身庞大,还得应对各种路况。
所以设备的材质、结构都得重新设计和优化,不然就容易出岔子。
另外,放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可不能忽视。
这就好比走钢丝,稍微不小心,后果不堪设想。
得把各种危险因素都考虑周全,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给这个过程穿上厚厚的“防护服”。
总之,化工及制药工业中的过程放大,可不是简单地把小的变大,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大冒险。
只有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把各种难题都解决好,才能让这个放大的过程顺顺利利,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这可真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精细活,需要咱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是吗?。
精选化学制药工艺学课件第5章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规程
收集有关计算数据 反应物的配料比,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副产品等的浓度、纯度或组成,车间总产率,阶段产率,转化率。 转化率 对某一组分来说,反应物所消耗的物料量与投入反应物料量之比简称该组分的转化率。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收率(产率)某重要产物实际收的量与投入原料计算的理论产量之比值,也以百分率表示。
中试放大
物料平衡
生产工艺规程
学习内容 Learning Contents
第三节 生产工艺规程
一个药物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生产工艺过程,但其中必有一种是在特定条件下最为合理、最为经济又最能保证产品重量的。人们把这种生产工艺过程的各项内容写成文件形式即为生产工艺规程。 制定生产工艺规程,需要下列原始资料和包括的基本内容: 1)产品介绍: 叙述产品规格、药理作用等,包括:(1)名称(商品名、化学名、英文名);(2)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3)性状(物化性质);(4)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鉴别方法,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杂质检查方法和杂质最高限度检验方法等);(5)药理作用、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用途(适应症、用法);(6)包装与贮存。
(3)每天副产邻、间位硝基乙苯:
1351
(4)每天需投料的混酸:
(5)反应消耗乙苯:1351×0.99=1337.5kg剩余乙苯:1351-1337.5=13.5kg(6)反应消耗HNO3:剩余HNO3:843.7-793.9=49.8kg(7)反应生成的H2O:
最后将物料衡算列成表格:
作业题:作生产1000Kg氯化苯的物料衡算。液态产品的组成(质量%)为苯65.0,氯化苯35.0,二氯苯2.5,三氯苯3.5。原料苯的纯度为97.5%,工业用氯气的纯度为98%,过程中的主要反应有
3、搅拌器型式与搅拌速度的考查 药物合成反应中的反应大多是非均相反应,其反应热效应较大。中试放大时必须根据物料性质和反应特点注意研究搅拌器的型式,考察搅拌速度对反应规律的影响,特别是在固-液非均相反应时,要选择合乎反应要求的搅拌器型式和适宜的搅拌速度。
第五章中试放大
三 中试放大研究的基本方法
+
COOH
3(CH3)2SO4
NaOH 2
MeO
OMe
+
COOH
3CH3OSO2OH
188
212
X
25.0 2.0 100 % 89.2% 25.0
Y
24.0 100 % 83.1% 212 25.0 188
188 212 100 % 93.1% 25.0 2.0 24.0
物料量之比简称该组分的转化率。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反应消耗A组分的量 XA 100 % 投入反应A组分的量
3. 收率(产率)
某重要产物实际收的量与投入原料计算的理 论产量之比值,也以百分率表示。
产物实际得量 Y 100 % 按某一主要原料计算的理论产量
产物收得量折算成原料量 Y 100 % 原料投入量
在中试放大阶段由于处理物料增加。因而有必要
考虑使反应与后处理的操作方法如何适应工业生 产的要求,特别是注意缩短工序,简化操作。要 从加料方法、物料分离和输送等方面考虑。为减 轻劳动强度,尽可能采取自动加料和管道输送。
6、 原辅材料和中间体的质量监控
原辅材料、中间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工参数的测定 为解决生产工艺
1、生产工艺路线的复审
一般情况下,单元反应的方法和生产工艺路线应在实验室阶段就基本 选定。 在中试放大阶段,只是确定具体的工艺操作和条件以适应 工业生产。 但当选定的工艺路线和工艺过程,在中试放大时暴露出难以克服的
第五章 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规程
CHO OH HO
O
CHO
n
盐酸的用量是关键!
糠醛
例 2:
CH3CHO
Cl2/ CH3OH
Cl OCH3 OCH3
CH3ONa /CH3OH
H3CO
OCH3 OCH3
H2N NH O O S NH NH2
BaSiO3-H2SiO3
H3CO
OCH3
PCl3/ DMF / CH3ONa
H2N NH O O S N N OCH3
例:
CHO H HO H H OH H OH OH CH2OH H HO H H CH2OH OH H OH OH CH2OH CH2OH O
H2/Raney Ni 催化氢化
黑乙酸菌 氧化
H HO HO
OH H H CH2OH
D-葡萄糖
D-山梨醇
COOH
L-山梨糖
OH O HO H OH O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假单孢杆菌 氧化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1998年修订) 1999年6月19日印发,其中关于原料药的规定 连续生产的原料药,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生产的在规 定限度内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间歇生产的原料药,可由一定数量的产品经最后混 合所得的在规定时间内均质产品为一批,混合前的 产品必须按同一工艺生产并符合质量标准,且有可 追踪的纪录。
磺胺-5-甲氧嘧啶
例 3:
OH HO OH O OH OC12H21O9
O / NaOH HOH CH CO 2 2
OCH2CH2OH OCH2CH2OH OH O OC12H21O9
芦丁
7,4’,3’-三羟基芦丁
5. 工艺流程与操作方法的确定 在中试放大阶段由于处理物料增加,因而又必要考虑 使反应与后处理的操作方法如何适应工业生产的要求,特 别要注意缩短工序、简化操作。
04化工过程放大
f (1 , 2 ,..., nr ) 0
式中 1,2,…n-r,是独立的、无量纲的数,由 方程中的若干个物理量所构成的。
π项的选取原则:
r个基本物理参数必须包含r个基本量纲; 所选择的物理参数至少应包含一个几何特征参数, 一个质量特征参数,一个流动特征参数; 非独立变量不能作为基本物理参数。
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
4 化工过程放大
将一个全新的化学过程从实验室过度到工 业化生产,即由实验室研究成果到第一套 工业装置之间的技术活动,称为化工过程 放大。
遵守牛顿粘性定律的不可压缩流体在等温 情况下的流动服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Dv 2 g p v Dt
v x v x v x Dv x p Fx 2 2 2 Dt x y z x 2 2 2 vy vy vy Dv y p F y 2 2 2 x Dt y y z 2 2 2 vz vz vz Dvz p Fz 2 2 2 Dt z x y z
m-表示模型
Dv m 2 m m gm m pm m v m Dtm
根据流动相似条件: 几何相似: x p Cl xm , y p Cl ym , z p Cl zm 运动相似:
px Cvmx , py Cvmy , pz Cvmz
是否满足了主要动力相似。
只要满足了决定性相似准数相等后,就满足
了主要动力相似,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实质。
(注意:对于Eu准数而言,在其他相似准数
作为决定性相似准数满足相等时, Eu准数 同时可以满足)
第五章 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
▲副产品和三废的回收、综合利用及处理问题在中试 阶段不可能全部解决。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耐劳苦 尚俭朴 勤学业 爱国家
第二节 放大试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中试放大的方法有逐级经验放大法、相似放大法和 数学模拟放大法。 1.相关概念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耐劳苦 尚俭朴 勤学业 爱国家
什么是中试放大?
采用金属或玻璃制造的小型工业器械.应用工业级原料, 按照实验室最佳工艺条件进行操作。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 究之后,可以核对、校正和补充实验室获得的数据。
▲为什么要进行中试放大 G.E.Davis(第一部《化学工程手册》的作者)指出:
与原体第之间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进行放大。 ⑵相似理论 几何相似:几何相似要求两个大小不同体系的对应
尺寸具有比例性。 运动相似:运动相似要求具有时间的比例性,即在
几何相似的两体系中,各对应点的运动速率相同。 动力相似:动力相似要求具有力的比例性,即在几
何相似的两体系中,各对应点承受的作用力相同。 热相似:热相似要求在几何相似的两体系间,各对
“在实验室中几克物料的小实验,对于指导大型工厂 的建设工作并没有什么作用。但用数公斤物料进行的 试验,则无疑可提供大型工厂需要的全部数据。” 可 见,工业化设计工作要在一定规模的完整试验基础上 才能进行。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耐劳苦 尚俭朴 勤学业 爱国家
确定工艺路结后,每步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反应 一般不会因小试、中试放大和大型生产条件不同而有明 显变化,但各步最佳工艺条件,则随试验规模和设备等 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有可能需要调整。这是因为:
4.化学反应工程理论指导放大 化学反应工程理论指出,“放大效应”的主要原因
化工反应过程的放大效应研究
化工反应过程的放大效应研究一、背景和目的化工反应过程是化学工业的核心环节,其效率和稳定性对整个工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将实验室规模的反应过程放大到工业规模时,常常会出现所谓的“放大效应”,导致大装置中的技术经济指标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装置无法正常运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管式反应器的放大效应,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验证其效果。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对管式反应器的放大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明确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然后,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管式反应器在不同放大条件下的性能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大量数据。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并对解决方案进行了测试。
三、关键发现和结果1.放大效应分析:研究发现,管式反应器的放大效应主要由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过程中的不均匀性引起。
随着装置规模的扩大,这些不均匀性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逐渐增大,导致放大效应的出现。
2.数值模拟结果:通过对不同放大条件下管式反应器的性能进行模拟,发现采用“数值放大”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放大效应的影响。
与单纯尺寸放大的方法相比,“数值放大”能够更好地预测大装置中的性能。
3.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采用“数值放大”的方法可以使管式反应器的性能得到更好的重现,从而提高了产量和经济效益。
四、结论和建议本研究表明,管式反应器在放大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放大效应问题。
为了降低其影响,建议采用“数值放大”的方法替代单纯尺寸放大的方法。
此外,进一步研究和优化管式反应器的结构、操作条件等也是提高其放大效果的重要途径。
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考虑放大效应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放大策略,以确保化工反应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同时,加强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化学工程放大技术
化工过程放大开发实例介绍:几乎对于任何一种化工产品,都可以采用若干十可供选择的,不同的工艺路线。
这不仅是由于研究和开发的结果,而且也取决于原料来源的难易,价格的高低,付产品条件及公用工程,投资等条件。
例如氯乙烯的生产,最开始是氯化氢与乙炔在汞化合物存在下反应制得:如果将氯与乙烯做为第一步反应,这样原科乙炔仅用一半即可,而乙烯比乙炔廉价,显然可大大降低了原料费用。
进一步发展成氧氯化法:显然,用乙烷制取乙烯是开发研究的重点方向例。
又如,典型的有机化工产品醋酸,它的制取方法有多种,可以由乙醇的有氧带菌发酵制取、木材分馏、乙醛氧化、轻油氧化、已醇直接氧化、甲醇羰基化等,而乙醛,乙醇又有很多方法制取,这样就构成了制取醋酸的很多可供选择、研究、开发的工艺路线。
此时,应根据实际建厂情况进行筛选,得出适宜的工艺路线。
结语:化工过程开发是一种高投资、高风险、高效益,涉及面广的工程项目,它从立项开始,经过研究、设计、建设到一项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技术投入生产,要经过一系列步骤。
参考原化工部新技术开发管理条例绘制的化工过程开发的工作程序,其步骤可大致概括如下:技术经济资料的收集化工过程开发需要收集的技术经济资料十分广泛,除了开发放大和尤化所需的一切技术资料外,还有原料、产品、副产品、能源以及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许多重要技术经济信息。
只有少数是通过试验研究取得的,其它信息资料则需要通过文献或互联网调查以及社会调查来收集,对于从文献或互联网收集的资料,一般都要对它们的时效性作出预测后方能采用;对于从社会调查收集的资料,除了对时效性作必要的预测外,还要考虑不同地域、不同单位提供资料的差别。
因此对资料进行校核是提高所收集信息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市场调研是收集技术经济资料的重要内容。
市场调研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市场营销活动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市场调研包括调查和预测两大部分,即对市场动向和市场容量的研究工作。
市场调查和预测是产品开发和经营决策的基础.只有充分考虑市场和经营,通过销售换回资金、获得利润,才能进行再生产,技术才能真正变成生产力,并使开发研究工作走上良性循环。
第五章-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2024版)
1. 生产工艺路线的确认和复审 例:抗癌药物氮芥(chlormethine,5-6)曾用乙醇做溶剂
精制,所得产品熔程长,杂物较多,质量难以保证。 中试放大时,改变氯化反应条件和提纯方法,先用无 水乙醇溶解,再加入非极性溶剂二氯乙烷,使其结晶
析出,从而解决了产品质量问题。
例:硝基苯电解还原生成对氨基酚,进一步反 应制备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 ,扑热息痛, 5-7)
物料 流量 摩尔组 名称 /kmolh-1 成/%
物料 流量 摩尔组 名称 /kmolh-1 成/%
输 苯和
甲苯
入
混合 液
输 馏出液
80
200 苯:0.4
甲苯:0.6 出 釜液
120
苯: 0.985 甲苯: 0.015
苯:0.01 甲苯: 0.99
总计 200
总计 200
Hale Waihona Puke 化学过程的物料衡算例3 甲苯用浓硫酸磺化制备对甲苯磺酸。 已知甲苯的投料量为1000kg,反应产物中 含对甲苯磺酸1460kg,未反应的甲苯20kg。 试分别计算甲苯的转化率、对甲苯磺酸的 收率和选择性。
X
A
反应消耗 A组分的量 投入反应 A组分的量
100 %
3.收率(产率) 某重要产物实际收的量与投入原料计算
的理论产量之比值,也以百分率表示。
产物实际得量 Y 按某一主要原料计算的 理论产量 100 %
产物收得量折算成原料 量
Y
原料投入量
100 %
4.选择性 各种主、副产物中,主产物所占分率。
主产物生成量折算成原料量
二、确定物料衡算的计算基准及每年设备操作时间
1.物料衡算的基准
通常采用的基准有:
第五章 化工过程放大
逐级经验放大
启示
逐级经验放大
(4)波施的工作(反应器放大和工业化)
(a)研制了稳定可靠的廉价催化剂取代了锇催 化剂 含少量钾、镁、铝、钙为助催化剂的铁催化 剂 (b)找到能耐 20 MPa、 500~600 C的高压 高温材质、并设计出合成氨反应器 (c)提供廉价的氮气和氢气
①对于化工过程开发,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即应充 分考虑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性。 ②在实验室研究完成之后.还必须解决与工业生 产有关的一些技术问题。 ③技术开发的成功与科学技术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在20世纪初,若不是可以实现高温高压技术、 空气分离技术和深度冷冻技术,合成氨的工业 化也是不可能实现。随着合成氨技术的开 发.又推动了催化剂制备技术,高温高压技术, 深冷分离技术等近代化工技术的发展。
例 (1)化学反应特征
气相、放热、常T反应速率大,无Cat; 副产物(氯代、多氯加成)多。 关键: 如何提 高选择 性
与数模基本相同;不同:定性的技术方案, 不确切 技术信息来源于实验 理论指导下的实验;节省人力、物力 技术方案通过反复论证 可靠、准确
反应器选型、操作条件 提高选择性。
a.温度的影响
其它反应器塔式反应器主要用于两种液体相的反应固定床反应器主要用于多相催化反应还可用气固和液固等非催化反应流化床反应器可用于气固液固以及气液固催化或非催化反应移动床反应器适用于催化剂需要连续进行再生的催化反应和固体加工反应第五节中试实验一中试实验的目的201112621二中试实验的作用三中试实验的作用四中间试验的分类微型中试部分流程中试全流程中试全规模中试五中试实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中试指导思想中试装置的规模中试装置的完整性运行周期测试深度中试装置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例乙烯氯化制二氯乙烷主反应
化工过程开发与放大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 Abstract .................................................................................................................... 1... Keywords ................................................................................................................. 1 .前言....................................................................... 1 .1 化工过程开发的步骤....................................................... 1..1.1 收集资料 (1)1.2 概念设计 (2)1.3 技术经济评价 (2)1.4 模型试验 (2)1.5 中试 (3)1.6 基础设计 (3)1.7 工程设计 (3)2 化工放大过程的步骤....................................................... 3..3 过程放大的方法........................................................... 4...3.1 全流程逐级放大 (4)3.2 数学模拟放大 (4)4 放大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4..4.1过程放大实验室化学家和过程工程师的任务及相互配合 (4)4.2 必须保证设备放大后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各项指标的先进性及系统调优 (5)5 过程优化................................................................. 5...5.1 大系统优化 (5)5.2 系统优化是单元过程优化的前提 (5)5.3 系统和单元过程的优化都是以模型为基础 (5)5.4离线优化中有关特殊或专用模块需要使用者自行开发 (6)结语....................................................................... 6 ... 参考文献................................................................... 6...化工过程开发与放大摘要:化工的发展,新技术大多都是从实验室试验开始的,但是在付诸生产之前要进行必要的科学论证,才能过渡到化工的装置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佳温度 温度序列 温度分布
措施:先高后低
温度分布
3、研究步骤
简单实验,定性
了解过程特征 设想技术方案 验证、改进 确定放大设计方法
理论分析,初步方案; 理论与实践结合 实验,定性、定量
如:固定床放热反应的温度
流体温度与 催化剂表面 温度不同
数模;经验
12
2011/12/6
4、特征
分解研究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模型
恒温活塞流模型 料衡算式联立。
其数学表达式为: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和物
例 丙烯二聚过程开发
例 丙烯二聚过程开发
放大关键
催化剂 国外采用低活性催化剂,将反应器放大
(3)脱甲基化反应过程开发
特点:
吸热的催化分解反应.高温下的副反应 少.采用固定床反应器。
7
000倍获得了成功。
10
2011/12/6
三步
3.放大是根据试险结果外推
缺乏理论指导,周期 较长;方法简单 线性规 律
例:合成氨技术开发
4. 每级放大均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可靠程 度高。但周期长、成本高、难以做到高倍 数的放大。
合成氨技术开发及启示
逐级经验放大
逐级经验放大
基础研究:哈伯的工作(实验室) 反应基本规律 特点: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1000℃,常压 ,转化 率也小于0.01% ;提高压力,反应的转化率则提高。
如:均相、 非均相反应 浓度不同 , 结果不同。 返混、预混合、进料浓度、 加料方式、操作方式
放大效应 考察:浓度、温度效应
反应结果 相同
返混、分段加料、降低进 料浓度等工程因素的等效 简化过程 (浓度、分布),不考虑 其差别
(2)温度效应
影响反应速率、选择性
如:
温度序列
需考虑:
B---目的产 物
丁二烯、氯、二 氯丁烯混合进料 产物中无明显的 多氯化合物
结果:
反应物料用二氯 丁烯
13
2011/12/6
(3)构思技术方案(定性)
射流式反应器、270℃、丁二烯过量 (4)确定反应器尺寸、工艺条件 反应器大小对反应结果影响不大 反应器需保证足够大的返混量(容积、工艺条 件) 流体力学计算 (5)检验(25t/a)
(2)传递过程
内容:
反应器内物理过程的规律 与反应器型 式、结构有 关 冷模实验
(3)建模
浓度、温度效应
物理、化学过程的结合 方法:
建立动力学、物料、热量衡算(动量) 方程
方法:
7
2011/12/6
(4)校验
与经验法的 实验不同
3、特征
1.分解过程,不作综合考察 着眼于过程的内部规律,对过程进行分解和综合 2.合理简化过程运行规律 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 3.科学试验是为了建立和检验数学模型 反应工程理论和传递过程理论指导下建立数学模型; 模型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所检验。
氨的体积分数达 6%
逐级经验放大
启示
逐级经验放大
(4)波施的工作(反应器放大和工业化)
(a)研制了稳定可靠的廉价催化剂取代了锇催 化剂 含少量钾、镁、铝、钙为助催化剂的铁催化 剂 (b)找到能耐 20 MPa、 500~600 C的高压 高温材质、并设计出合成氨反应器 (c)提供廉价的氮气和氢气
①对于化工过程开发,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即应充 分考虑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性。 ②在实验室研究完成之后.还必须解决与工业生 产有关的一些技术问题。 ③技术开发的成功与科学技术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在20世纪初,若不是可以实现高温高压技术、 空气分离技术和深度冷冻技术,合成氨的工业 化也是不可能实现。随着合成氨技术的开 发.又推动了催化剂制备技术,高温高压技术, 深冷分离技术等近代化工技术的发展。
F、数学模型的针对性
明确的模拟目标
目标不同,模型不同。 目标不同,限制范围不同。
如:流体流动返 混、阻力模型不 同
如:催化剂活性温 多为工 程因素 度限制了模型温度参 数变化
作用:有利于模型的简化
2、研究方法(化学反应器建模)
反应过程 传递过程 建模 校验
(1)反应过程
内容:
反应类型、控制步骤;动力学、热力学 了解过 程本质 与经验放大不同,不需模拟生产装置。 排除外界因 素的干扰
(2)实验
管式反应器、原料混合后进料
搅拌or射 流
高T(>270℃) 有利(抑制氯代副产物)
加热方式?
产物换热(√)
预热 or 产 选定反应器:返混式 物换热
射流( √ )
C.抑制多氯产物的方法
b.返混对选择性的影响
目的:怎样抑制多氯加成产物?
理论分析:
丁二烯过量
实验验证:
问题:两组实验 结果矛盾 实验方法的思考? 结果:返混降低选择性
C、建模中的问题
1.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2.数学模型的简化 3.数学模型的针对性
D、.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掌握动态规律 怎样建立? 如反应器进行化学反应的数模建立 方程组:物 料、热量、 动量衡算
动力学、热力学 流动与混合、传热、 传质
6
2011/12/6
E、数学模型的简化
如:固定床催化反应器中气体流动 规律: 紊乱、随机 简化表达: 返混模型 要求: 结果的等效
(1〕反应器选型
强放热的气固相催化反应,高温高压。
催化剂:锇
哈伯选用了80g/h固定床管式催化 反应器 。
3
2011/12/6
(2) 条件优化
工艺条件:
500~600℃ ; 17.5~20 MPa ; 锇催化剂
逐级经验放大
逐级经验放大
(3)预设计工艺流程
A.原料循环 B.热量利用 C.冷冻分离
产品:
1、研究方法
反应器放大依据
温度、 浓度 反应动力 学实验
化学反应速率
基础:
化学工程学科发展: 较多的成熟理论和研究方法
化学反应工 程学理论
工程因 素
特点:
避免黑箱;易掌握
11
2011/12/6
2、研究思路
二者结合:确定实验内容、方法;预测结果、
(1)浓度效应
工程因素: 工程因素的等效性 浓度、浓度分 布相同
2、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通常是一组描述过程运行动态 规律的代数方程或微分方程。
论分析,找到描述过程运行规律的 数学模型,应用于反应器的放大计 算。
是否还需 要实验?
要求:
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检验数学模 型。试验的方式和要求与经验放大方 法有很大差别。
既要能表达实际过程运行的规 律又要简单而便于应用。
模型 实物、数学
用模型研究 化工过程的 现象、规律
第一节 反应过程放大的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 经验 数学 部分解析 相似
一、 基本概念
(一)反应进度 (二)转化率 (三)收率和选择性 (四)操作周期
(五)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1
2011/12/6
(六)放大系数和放大效应
在实验室中几克物料的小型实验,对于指导大型工 厂的建设工作,并没有什么作用。但用数公斤物料 进行的实验,则无疑可提供大型工厂需要的全部数 据。
逐级经验放大
逐级经验放大
例:异丙苯生产苯酚和丙酮的工艺
一级不可 逆
4
2011/12/6
(I)反应器选型
逐级经验放大
逐级经验放大
(2)优化工艺条件
选用一根直径为 40 mm,长度为 1202mm的 不锈钢管(容积约 1.51L)作反应器试验
反应特点: 选择:
过氧化氢异丙苯的分解反应 为液相反应,反应速率较快。
例 丙烯二聚过程开发
例 丙烯二聚过程开发
(1)聚合反应过程开发
特点:
建立反应器的数学模型的简化
①在反应条件控制的范围以内,有关物性参数 为常数; ②反应器内由于物料流动所产生的压降不计; ③反应器内无径向温度梯度,但沿轴向有温度 变化; ④物料通过反应器截面的流量恒定; ⑤活塞流状态流动; ⑥绝热系统。
逐级经验放大
(4)计算反应器容积
工业化的要求处理量:过氧化氢异丙苯(浓
(二)数学模型法
度为3.2 kmol/m3。)的量为3m3/h。 计算所需反应器的容积:按 1.51L模型尺寸, 根据物料处理量的扩大,按比例外推计算。 结果:45.3L
5
2011/12/6
1、定义: 在充分认识过程的基础上,运用理
特点:
气、固相催化反应、硅铝催化剂,一级可逆反应。 反应温度: 80~85℃,转化率75%,选择性为79 %。 固定床催化反应器
放大结果
物料循环 装置放大17 000倍,反应器出口温度的理论与实 验值差2℃ 放大成功
例 丙烯二聚过程开发
例 丙烯二聚过程开发
模型简化
①拟均相; ②活塞流; ③恒温.无温度梯度和压力降。
简介:石油裂解的丁烯组分(正丁烯、异丁 制丁二烯
烯),难分离。
通过异丁烯的二聚,使正丁烯分离出来。
例:异丁烯二聚
异丁烯浓度:4%;20% 汽油组分
(1)实验(反应过程特征)
非均相催化,固定床 a.原料4% 反应条件: 结果:
27℃、1atm、3/h;
b.原料20%
反应条件:同a 结果:产物异丁烯小于0.5%,正丁烯减少30% 解决方法: 原料循环(稀释5倍)
二、 反应过程放大基本方法
逐级经验放大 数学模型放大 部分解析放大法
(二)逐级经验放大
1、定义:
在放大过程缺乏依据时,依靠小规模实验成功 的方法和实测数据,加上开发者的经验,不断 适当加大实验 的规模,修正前一级实验确定 的参数,来摸索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器的规律。 低放大 系数? 放大系数的确定: 高放大 化学反应类型、放大理论的成熟度、 系数? 过程规律的掌握度、研究人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