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5种常用的中医方法
夏季养生——冬病夏治
11健康人生 专题夏季是温补人之阳气的好时节,因而有了“冬病夏治”,也越来越被老百姓所接受,很多人会来咨询我们:“我适不适合冬病夏治?”“冬病夏治适合什哪些疾病?”“冬病夏治什么时候开始?”下面我们来聊聊这些话题。
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顾名思义便是冬天的疾病,在夏天进行治疗。
在冬天因为人体阳气虚弱、或感受寒冷之邪而发作、加重的一些疾病,通常在夏天阳气最旺盛时处于缓解阶段,而在这一时期抓住阳气生长之时,通过中医的调养可减少该病在来年冬季的发作次数,缓解发作症状。
冬病夏治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延续,指在夏季最热、阳气最为旺盛的“三伏天”,通过如穴位贴服、铺灸等治疗方法,温补人体的阳气,鼓舞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外邪的能力,祛除寒邪,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病次数。
冬病夏治秉承中医“天人合一”的医学理论和“春夏养阳”的养生法则。
“天人合一”就是说人和自然界是统一的,自然界在夏天气温高,人体在夏天阳气旺,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而午时11点到下午1点又是一天中阳气最旺的时间,所以一般我们要求在伏天的中午时刻治疗。
“春夏养阳”,是指春天、夏天是生长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通过一些培补阳气的方法来纠正阳虚体质,常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季养生——冬病夏治文/诸剑芳诸剑芳副主任中医师,浙江医院针灸科主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兼任浙江省针灸学会青年理事、浙江省针灸学会经络养生分会副主委兼秘书、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第一届常委、浙江省针灸学会针灸现代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灵隐院区)周一、周三、周五上午(三墩院区)12健康人生 专题冬病夏治适合哪些疾病呢?冬病夏治适合阳虚体质的患者,这些人通常有如下特征:怕凉喜暖,喜静少动,易疲劳乏力,大便偏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等。
冬季天地间阴长阳衰,寒气外扰机体,这类患者容易受咳嗽咳痰、咳声清长、痰白质稀、畏寒怕冷、腹泻便溏、四肢关节冷疼等症状困扰。
冬病夏治 自己在家也能做
冬病夏治自己在家也能做作者:暂无来源:《健康博览》 2015年第6期文/雨薇每年头伏,凡是开展冬病夏治的医院或中医门诊部里,总是一幅人挤人的画面。
许多患者一大早就去排队等候贴敷伏灸膏,等个一两小时是很寻常的事情。
其实,冬病夏治自己在家也能做,现在就推荐给您几个简便的小方法。
冬病夏治三伏贴冬病夏治的原理冬病夏治的概念始于清代,深得中医界的推崇并延续至今,其理论基础源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医家认为,一些在秋冬季节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多与人们的虚寒体质有关。
这类疾病主要包括呼吸道疾病和疼痛性疾病两大类。
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病、咽喉炎、过敏性鼻炎等是最常见的冬季疾病,其次是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风湿性疾病等,常在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则症状缓解或明显减轻。
这类冬季病,如果在气候寒冷的时节进行治疗,就好比阴雨天晾衣服,寒凉不散,衣服不干,难见效果。
但如果是在天阳下逼、地热上腾的盛夏时节,不仅外界气温高,人体也阳气充沛,晾晒衣物可很快收干,治疗冬病便也同样事半功倍。
因此,在三伏天最高温之时,通过内用温热、外散风寒的方法治疗虚寒症,可以阳克寒,标本兼治。
伏灸膏也称“三伏贴” 伏灸膏是中医学里内病外治驱散风寒最常用的方法,专门用于治疗冬病、寒病中的疑难杂症,向来倍受医家推崇并深入人心。
由于贴敷时间指定在三伏天进行,所以伏灸膏也被称为“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主要手段。
三伏贴是中医里内病外治的方法,药材多采用具有辛温驱寒作用的中药,如:生姜、细辛、麝香、白芥子等,结合现代远红外技术和透皮给药技术精制而成,贴敷在患者特定的穴位。
当此时节,因气候炎热,人体的毛孔呈松弛开放状态,使药物更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由此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治病强身的功效。
时间上,成人一般贴敷6~8小时,儿童可适当减少2小时左右。
方便家庭自疗的贴敷法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时间金贵,很多人抽不出时间去医院排队等候。
那有没有一种适合大众自疗的办法呢?如果你认真看一些相关的科普书籍,可以找出一些简便易学的方法,自己在家就可进行冬病夏治的自疗,使用得当,效果也会很好。
5种冬病的夏治验方
5种冬病的夏治验方
不少人每到寒冷的冬天,身上的老毛病就会突然发作或加重,如冻疮、肩周炎、风湿性筋骨痛、哮喘等。
而当夏天到来时,这些患者的症状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在临床上,一般将这类病称为“冬病”。
中医认为,伏天时,人体皮肤的腠理疏松,阳盛于外而虚于内。
在此季节患者应养其内虚之阳,以助阳气的生长,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痊愈的目的。
因此,在夏天对某些“冬病”进行治疗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哪些疾病可用“冬病夏治法”治疗呢?
一、哮喘
哮喘常于冬天发作。
根据祖国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哮喘不常发作的夏季,对脾肾阳虚、夏轻冬重的慢性哮喘患者,可采取温补脾肾的治法,以扶正固本,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临床常用的验方有“冬病夏治咳喘膏”。
这种药膏的制用方法是:取炙白芥子、元胡各7克,甘遂、细辛各4克。
先将上药共研细末,再将其用生姜汁调成膏状,然后将药膏均匀地敷于患者背部两侧的肺俞、心俞、膈俞三对穴位上,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
贴敷时间为每年的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共3天。
每次贴敷4-6个小时,一般可连续贴敷3年。
二、肩周炎
该病又叫“五十肩”、“冻结肩”,其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肩周疼痛,且伴有肩关节外展及其外旋功能受限。
中医认为,该病多因人体的肾气不足、气血渐亏,加之长期劳累或受凉而形成。
在夏天,一般对该病患者可采取补气血、益肝肾、温经络、祛风湿的方法进行治疗。
患者。
冬病夏治中药泥灸功效更佳
1 / 5冬病夏治中药泥灸功效更佳进入三伏天,全国各地的冬病夏治诊疗工作进入高潮。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中药贴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但中药贴敷与中药泥灸相比,中药泥灸更佳,为什么?玉泥心经泥灸为大家介绍一下: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
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药,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夏治”是指在夏天疾病的缓解期进行调理,以预防某些疾病在秋冬春季的复发,或减轻其发作的程度、症状和次数。
“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
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相应”,认为人体的阴阳气血的盛衰依季节变化而不同,疾病的发生、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
一些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是以素体阳虚,又外受寒邪为本。
盛夏“三伏”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借天、人阳盛之时,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可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二、什么是冬病夏治三伏泥灸中医的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内服和针灸、刮痧、推拿等外治疗法,以及食疗等均具有冬病夏治的作用。
穴位泥灸是冬病夏治中声望最高的方法,因其方法简便、安全、无痛、外敷,疗效显著而深受患者青睐。
由于冬病夏治穴位泥灸是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时期,故也简称为“三伏泥灸”。
2 / 5三伏灸,祖国医学的瑰宝。
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
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玉泥心经泥灸,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泥灸治疗。
冬病夏治
一、冬病夏治的中医养生之道临近三伏,天气越来越热。
很多朋友却不知道此时却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无锡市名中医、无锡天一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朱世凯教授、和孙秀芳、吴静华等中医名专家介绍,“冬病”顾名思义: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程加重的疾病。
患有“冬病”的人多属阳虚体质。
一年四季中,人体在夏季的阳气最为旺盛,而在这个季节通过一些培补阳气的方法出来纠正阳虚体质,常能使“冬病”发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得到明显的改善。
三伏天又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根据《黄帝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在夏天,阳气最旺,三伏天属阳中之阳,此时治疗能增强阳气,对于秋冬季节易发的‘寒质’疾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谓之‘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
此时通过适当的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恒,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俞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并且三伏天人体皮肤松驰,毛孔张大,这样药物更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故而能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治病强身的功效,使一些宿疾得到恢复。
作为中医养生的理论之一,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无锡市名中医、无锡天一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朱世凯教授、和孙秀芳、吴静华等中医名专家介绍到:传统中医认为“人至三伏气血旺、毛孔开,益药疗驱邪”。
三伏贴所针对的适应症有:1、哮喘、慢性支气管炎2、过敏性鼻炎、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易感冒体质3、慢性虚寒胃肠炎、腹泻、寒性痛经无锡天一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朱世凯教授、和孙秀芳、吴静华等中医名专家表示,希望更多的人重视健康,重视中医养生,在三伏天的时候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做一些冬病夏治的治疗和保养预防。
防病于未然,有健康才有将来。
无锡天一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朱世凯教授、和孙秀芳、吴静华等中医名专家的门诊时间为:朱世凯教授为周日上午或特别预约;孙秀芳主任医师为周一上午或周四下午或特别预约;吴静华副主任医师为周二上午或周日上午或特别预约等;、二、冬病夏治重在预防无锡天一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孙秀芳主任介绍说:夏天是许多过敏性疾病(例如气喘,过敏性鼻炎)的缓解期,这类冬季好发的疾病在夏季治疗可达到最好的效果,“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即根据这个道理。
冬病夏治三则
冬病夏治三则“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同时也是保健医疗中的一种独特方法。
狭义的“冬病夏治”是指在三伏天到医院由医生开处内服或外用药物进行治疗。
其中,大多是选择头伏、二伏、三伏这三天时间,在患者体表疾病好发部位(如冻疮等)或特定穴位(如背俞穴等)外敷大温大热药物来预防或治疗疾病。
这样治疗效果最好,但是,每年三个伏天,医院总是门庭若市,就诊场所人流拥挤,空气混杂,不利于健康。
广义的“冬病夏治”则是指选择整个夏天为治疗时间,治疗冬季好发疾病,患者可以到医院就医,也可以自己在家进行简易治疗。
下面介绍一些简便易行有效的“冬病夏治”方法。
治冻疮1.选用独头蒜,剥去外皮,与野山椒(小尖椒)共捣碎成泥,塑料包严,勿令透气,在阳光下曝晒至温热,将蒜椒泥薄薄地涂在冬天易发冻伤的部位,揉搓至局部发热,搽后尽量不接触水,使药物能保持较长时间,中午搽后,需晒太阳3~5分钟。
每日涂3~5次,连续10天到半月。
2.取干红辣椒一把,小葱一把,加水共煮沸成辣汤,待水不烫乘温热时泡洗易患冻疮的部位,每日2~4次,连用5~10天。
3.每天中午取茄子根与干红辣椒各适量煮水,趁热浸洗冬天冻疮患处,每天2次,连续5~10天。
4.取紫皮独头大蒜、红花、归尾、桂枝、干姜、薄荷各15克切碎,放进一个大玻璃瓶中,添加白酒500克浸泡,加盖密封,过10余天后即可使用。
反复涂搽冬天发生冻疮的部位。
5.夏天吃西瓜时,把瓜皮稍留厚些,用它轻轻揉搽冬天冻疮患处,每次3~5分种,每天1~2次,连搽5~10天。
治哮喘中医所说的哮喘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是指临床上所见到的哮、咳、痰、喘等症状的综合征。
临床上80%左右的哮喘病人都属于阳虚体质。
所谓阳虚的病人咳泡沫状痰,机体抵抗力差,外部邪气容易通过皮毛侵犯到肺部。
而夏季正好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这个时期调节阳气是最佳时期,夏季提前防治疾病可以预防冬季发病。
三伏天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在穴位敷贴治疗,所贴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这时用一些温养的药物来调和脏腑,人体阳气得天阳相助,有助于辛香、逐痰、通经之药与经络共同作用而达到温阳利气、祛散伏痰、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和内在平衡,增强身体抗病能力,预防哮喘在冬季发作,或减少发作。
冬病夏治中医养生知识
冬病夏治中医养生知识
冬病夏治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了季节性保健的重要性。
按照中医的观点,夏天是“阳气旺盛”的季节,而冬天则是“阴气盛行”的季节。
因此,在冬季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的同时,也要注意夏季的保健。
夏季保健的重点在于清热解毒、祛湿化痰。
中医建议,夏季应该多吃一些生冷食品,如西瓜、黄瓜、冰棍等,可以清热解暑。
此外,还可以饮用菊花茶、绿豆汤等清热解毒的中药饮品。
另外,夏季要注意防晒,避免中暑和皮肤受损。
而冬季保健的重点则是补益身体。
中医认为,冬季是一个适合补益身体的季节,可以增强体质,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在冬季,中医建议多吃一些温热食品,如姜茶、热牛奶、羊肉汤等,可以温暖身体。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总之,冬病夏治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理念,在季节转换的时候,要注意调整饮食、锻炼等方面的保健方式,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 1 -。
立冬养生冬病夏治的中药实用方法演讲稿
立冬养生冬病夏治的中药实用方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听众: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关于立冬养生的中药实用方法。
冬天是寒冷干
燥的季节,人体易感受寒邪,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各种传染病和慢
性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需要做好立冬养生工作,预防和治疗冬季疾病。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药实用方法。
一、白术汤
白术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有健脾、益气、补中、和胃、止泻、安
神等功效。
白术汤是由白术、茯苓、半夏和甘草煎汤而成的,可治疗
冬季腹泻、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二、桂枝汤
桂枝是一种有温热性的中药材,可温中散寒、温通经脉、解热止痛、治疗感冒等症状。
桂枝汤是由桂枝、干姜、大枣和甘草煎汤而成的,
可治疗感冒、风寒头痛、肩颈疼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三、沙参冰糖煮水
沙参是一种有滋阴清热、化痰止咳、补肺气等功效的中药材,沙参
冰糖煮水是将沙参、冰糖和水煮沸而成的,可治疗冬季口干舌燥、咳嗽、喉咙疼痛、小便不利等症状。
四、黄芪羊肉汤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有益气固表、健脾胃、补肾阳等功效。
与羊肉炖在一起,黄芪羊肉汤可以提高免疫力,抵抗寒邪,防治冬季
各种感染性疾病。
五、桂圆红枣茶
桂圆红枣茶是家庭常见的养生茶饮,具有补血养颜、滋阴补脾等功效。
制作方法很简单,只需将桂圆、红枣、冰糖和水共同煮沸,即可
喝到健康饮品,对女性保健效果尤佳。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中药养生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且远离冬
季疾病。
当然,在使用这些方法时,需要注意中药的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祝愿大家在冬季养生中健康快乐!
谢谢!。
冬病夏治问答
冬病夏治问答稿1.问:什么是冬病夏治?答:顾名思义,就是夏天治疗冬天易发的疾病。
2.问:什么是冬病?答:冬天因为天气寒冷,好多疾病都容易得或者复发。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鼻炎、咽炎、支气管炎、关节冷痛等等。
3.问:为什么夏天治疗?答: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进行三伏贴敷、拔罐、艾灸、穴位注射等手段治疗冬病,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病频率,还可以提高患者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4.问: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答:(1)肺系疾病: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等。
(2)脾胃疾病: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3)妇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产后关节痛等寒症。
(4)痛证: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5)虚寒性疾病:怕冷、怕风、易感冒、手脚冰凉等。
以上疾病均是冬季易得或易加重的疾病。
三伏贴疗法通过扶养正气以“治未病”,在疾病尚未发作之前治疗,可以减少发病频率,减轻发病症状,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5.问:冬病夏治有哪些治疗手段?答:我们现在所说的冬病夏治,很多时候都是指三伏贴,其实,不仅仅是这一种手段。
通常我们治疗的时候,都会配合拔罐、针灸、艾灸、穴位注射等一系列方法,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6.问:今年三伏贴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答:7.问:如果有人当天没时间或者错过这个时间怎么办?答:原则上,尽量是选择这几天来治疗。
如果当天没时间,提前或错后一两天都是可以的。
还有些朋友错过一伏,问可不可以贴,有没有效果。
只要在三伏的时间里面做治疗,都是可以的,也都会有效果。
还有些人说,我要去外地不能来怎么办?不用担心,我们大夫可以给你告诉你,贴哪些穴位,然后你就照葫芦画瓢就可以了。
8.问:三伏贴需要贴多长时间?答:成人6-8小时;儿童4-6小时。
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
7月17,星期日,对很多喜欢中医养生的人来说是个大日子,这天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即头伏的第一天。
入伏,意味着又到“冬病夏治”的时间了。
这几年,“冬病夏治”一年比一年火爆,在许多人认可“冬病夏治”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满腹狐疑:“冬病夏治”真的有效吗?它又有哪些方面的讲究呢?本期名医谈病,为大家介绍——随着气温的上升,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三伏天。
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
”中医认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此时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特别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因此,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
所谓“冬病”,就是那些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疾病,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即阳虚体质。
普遍症状为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
在中医里,这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
简而言之,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皆可谓之为“冬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冻疮、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肌肉关节阴酸疼痛、体虚反复感冒、亚健康状态等。
这些虚寒性“冬病”多半是由于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差,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
据《内经》“天人合一”、“夏日养阳”理论,冬为阴,夏为阳,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达到顶峰,此时为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机,若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阴寒之气,就可以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使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
到冬天少发病或病情减轻,甚至不发病。
此之谓“夏治”。
7类疾病适合“冬病夏治”目前,“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包括中药敷贴、温针灸、火罐、艾灸、穴位注射、熏洗和中药内服等,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则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骨伤类疾病等。
此外,儿科、冻疮也可通过“冬病夏治”治疗。
都市人群当下常有的亚健康状态,也可通过“冬病夏治”来缓解。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疗法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疗法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疗法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疗法
艾叶的临床的用途主要有:
治呼吸系统疾病: 用艾灸法可治疗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 感冒、鼻炎、扁桃体 炎、肺炎等。孕妇也可使 用艾灸疗法纠正臀位。 治消化系统疾病: 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脾胃冷痛,病毒性肝炎,胃下垂,术后腹胀, 肠炎,痢疾,溃疡性结 肠炎,脱肛,腮腺炎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 治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 用于泌尿系统感染,遗尿症,血尿,乳糜尿, 产后排尿异 常,阳萎,膀胱炎,睾丸膜积液等疾 病。洁尔阴洗液的主要成份是蛇床子、艾叶、独 活、石菖蒲、苍术等。艾叶是妇科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 治妇科出血等疾病:用于崩漏,月经不调,产后子宫收缩痛,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 出血,阴痒,妊娠呕吐,不孕,外阴白斑,盆腔炎等疾病。孕妇也可使 用艾灸疗法纠 正臀位。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疗法
那么,为什么在三伏天艾灸能够治病呢?
它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起作用: 一是局部的刺激作用,局部的药物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 使机体某些抗体形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对一些过敏性疾病起防治 作用; 二是经络的调节作用,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袪湿散寒的效果,而且通 过经脉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 三是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 的相对优势,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同时通过药物对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 发全身经气,通过微小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的药理效应; 四是利用“三伏天”这全年最热的时段,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刺激人体穴 位,并通过药物的作用,起一个良性的,有利于机体增强抵抗力的,扶正袪 邪的作用。
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冬病夏治,不止是贴膏药,中药内服、穴位注射、饮食疗法等均是治疗手段。
从临床效果看,穴位贴敷还是最好。
“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治疗。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阳气生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一些冬季的高发疾病,就是由于人体内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所致。
而在夏季,人体阳气达到高峰,借三伏最热之时,对病人进行治疗,使虚阳恢复正常,就能有效增强其抗病能力,达到预防疾病在冬季发作的作用。
冬病夏治虽好,但也不能包治百病,可以治疗的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冻疮、风湿病和部分肾脏疾患等。
因此,凡易患此病者,都可考虑在三伏天进行治疗。
不过,其治疗方法并不像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只有去医院贴块膏药那么单调。
目前运用比较多的方式,其实有6种。
1.中药内服:比如,慢性咳喘病人由于久病会导致脾肾亏虚,所以针对个体情况,可以服“止咳合剂”、“化痰合剂”等多种对症药物。
只要坚持连续服用3个月,就会有不错的疗效。
2.穴位敷贴:这是属于内病外治的方法,即将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中草药制成膏剂,敷贴在病人的背部相应穴位上,使药物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肺脏,调整机体内在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这种方式需要有准确的敷贴时间,即每年每伏的第一天,一伏一敷,以皮肤有烧灼感为度。
这也是目前开展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
3.穴位注射:通常选用丹参、川芎等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可以起到调节病人体内神经体液,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每月1次,连续3个月。
此外,脱敏治疗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过敏性哮喘病人。
首先,病人必须做过过敏原试验,明确致敏物质后,由医生给病人注射脱敏制剂,使其过敏程度降低,从而减少哮喘发作。
脱敏治疗是一种长期方案,患者需要耐心配合,以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
4.药物外擦:在治疗冻疮时,最多采用的方法是用新鲜中草药炮制而成的酊剂外擦患处,同时用自然日光照射5分钟。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
者保护好水泡,勿使破溃,任其吸收,一般2-5日即可
愈合。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
再适当外涂烫伤油等,保持疮面洁净。
2、注意晕灸的发生。如发生晕灸现象,按晕针处理。
3、患者在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适宜
艾灸。
4、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
被。尤其幼儿患者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
❖ (五)、中医内服法:包括方药应用(老中医验案、 民间土单验方应用、古方今用、成药应用、临床自 拟方应用)、中药雾化吸入疗法、中药茶饮法、中 药药酒疗法、传统背脊疗法、饮食药膳、养生保健、 膏方疗法等。
❖ (六)、中药炮制适宜技术:“依法炮制,复方配 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药物包括中药材、 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种。
编辑课件
7
2、隔盐灸:用纯净食盐填敷
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
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当患者
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
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直至灸完应灸壮数。
3、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3-0.5厘米的薄片,
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的穴位上或患处,再将
艾炷放置于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
编辑课件
24
(二)贴敷方法
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
覆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腧
穴进行粘贴。巴布剂、硬膏剂可直接将巴布剂或硬膏
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适用于膏药、巴布剂、丸剂、
饼剂、磁盘的腧穴贴敷。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
覆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适用于
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连续3年为一疗程。
冬病夏治把握时机
忠
药 品 质量不 高 , 是抗 癌 中 药产 生毒 副 作 用的 原 因 。即
肿瘤 乃痼 恶 之 疾 ,邪 毒 有毒 之 品 , 其性 峻 力猛 故 借 以攻 邪 , 即肿 瘤 防治 中常 用 的 “ 以毒攻 毒 法 ” 。许 多具
功 能 损 害 、 物 性 过 敏 反 应 、 体 不 适 等 : 中 药 本 身 药 身 而 有毒 、 证 用 药不 准 、 伍 失误 、 制 不 当、 食误 用 、 辨 配 炮 误
解 毒 : 的 中药 含 有 蛋 白 质 、 质 , 保 护 胃 黏膜 , 有 胶 可 缓
和 刺 激 , 碍 有 毒 成 分 的 吸 收 , 可 以 与 某 些 有 毒 成 阻 并 分 , 生 物 碱 类 结 合 , 出 体 外 , 到 消 除 药 物 毒 性 和 如 排 达 药 物 不 良 反 应 的 目的 。
\
体 本 身有 一 定 的 排 毒 、 毒 功 能 , 中 药能 够 产 生 某 解 对 种 程 度 的 适 应 性 : 且 , 药 中含 有 的 糖 类 、 生 素 而 中 维
等 , 入 体 内 可 能 转 化 为 葡 萄 糖 、 糖 醛 酸 , 而 帮 助 进 葡 从
汤
用不 当 , 也会 造成 脏器 伤害 或 中毒 。 常 见抗 癌 中药 的毒 副作 用 有全 身 中毒 反 应 、 脏器
攻毒 之 应用 , 慎重地 掌 握有 效剂 量 , 须 宜适 可 而止 , 把
治疗作 用 。
中毒 , 现 为心 律 失常 和 心 电图 改 变等 ; 表 含强 心 苷 类
的 中 药 , 罗 布 麻 叶 、 酥 等 , 可 引 起 类 似 洋 地 黄 中 如 塘 也 毒 的 表 现 。黄 连 素 静 脉 滴 注 可 引 起 急 性 心 源 性 脑 缺 氧
冬病夏治早起伸臂通气血
冬病夏治/早起伸臂通气血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2年第06期冬病夏治文/张湖德有些疾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比如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常在寒冷的秋、冬季节加重,于夏季进入缓解期。
许多人只是在疾病发作时才急忙就医,而忽略了或根本不知道还存在着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途径——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即是在夏季治疗冬天易罹患的疾病。
它是我国医学传统方法之一,民间流传甚广。
《内经》要求医生要“因天时而调气血”,主张顺应四时之规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
盛夏大伏季节,气候炎热,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旺盛,肺气舒畅,机能条达,汗腺毛孔开豁,经络通畅,俞穴尤为敏感,是充实体内阳气、利用经络学说治疗疾病的大好时机。
以支气管哮喘为例,此时若给予相应的治疗,必定会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呼吸道的过敏状态,从而抵制冬秋季各种过敏因素的侵袭,减轻支气管哮喘发作,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一般为本虚标实,又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说,故对于此类病人,应在此病的缓解期——夏季,积极治本,扶正培本,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
冬病夏治。
适用于冬季易发病或病情加重、夏季病情易缓解的慢性疾病。
夏季病情平稳时即可接受治疗。
临床上多用此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经大量临床经验证实方法简便、疗效可靠。
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贴敷疗法。
多在三伏进行。
有温阳活血通络之功。
常用药物有炙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四味药共研成细末,用姜汁或蜂蜜等物调和,制成2分硬币大小的圆饼,贴于背部俞穴。
常选穴位有双侧心、肺、膈俞、定喘、膏肓等穴,以橡皮膏固定,注意避开肋骨。
贴药后不宜过度活动,以免脱落和移动。
贴敷部位多位于交感神经链的附近,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反射区。
初伏、二伏、三伏各贴一次,每次4-6小时,连续3年。
此法为冬病夏治最常用的方法。
②艾灸法。
采用隔姜灸,隔姜片施行。
③推拿。
中医知识:冬病夏治三伏灸(含三伏贴)
中医知识:冬病夏治三伏灸(含三伏贴)何为“冬病”?所谓“冬病”,即在冬季容易发生或者容易加重的、属于虚寒性的一类疾病。
这些疾病包括以下几大类。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肌瘤、囊肿、不孕症等其他: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为何要“夏治”?一般而言,夏季虚寒性疾病的病情较稳定,针对“虚”采用“补”、针对“寒”采用“热”的治疗方法能够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
四季的生长化收藏之中,夏季主“长”。
此时阳气偏旺,气候炎热,因此能借“外力”以助人体阳气,祛寒外出。
同时夏季人体阳气外出,腠理开泄,因此体内的寒气易随随汗而出。
另外,夏季“寒邪”相对较弱。
因此夏季正是两阳相合,而寒邪最弱的时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治”的常见方法“夏治”主要的是扶阳,并注意谨防“避暑伤阳”。
常用的扶阳方法有食补、药饵、灸疗、膏贴、药物熏蒸、运动等,其中灸疗和膏贴就是人们常说的“三伏灸”和“三伏贴”。
三伏灸(贴)的作用①局部的刺激作用。
局部的药物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某些抗体形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对一些过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
②经络的调节作用。
温热性能的药物对局部的刺激,有类似灸法的效应,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效果。
而且通过经脉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
③药物本身的作用。
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同时通过药物对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发全身经气,通过微小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的药理效应。
中医冬病夏治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
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 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 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体外是暑热骄阳,体内是心火 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但若是 阳气衰弱,体内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 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去暑的饮料,如冰镇 啤酒、凉茶、冰水果,整日又在空调房间里生活、工作,那真是陈寒 未去,又添新寒。要记住,寒气是会沉积的。再者身体被寒气侵袭的 地方,必会气血瘀阻即“寒凝血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若寒气停留在关节见关节痛,寒气停留在脏腑,久滞则瘀就易致“积、 聚”也就不能排除“肿物”产生的可能。寒气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 堵塞,气血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 现。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 就又会内外交加、病情加重。
2 .耳鼻喉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 过敏所致慢性咽喉炎、梅核气而致的咽异感症、体虚鼻炎 发作者。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知道气管炎、哮喘、 慢阻肺等可以冬病夏治的人很多,其实冬病夏治的病种很 广泛,可以包括一切虚寒性慢性病。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患者多为虚寒体质,以多清 涕、鼻痒、喷嚏等寒症为特点,遇冷发病,尤其是气候突 变时更加明显。三伏天在相关穴位采用冬病夏治的敷贴治 疗,可起到“四两拨干斤”的作用,能从根本上改善过敏 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的症状。
药王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 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 “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 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必发的疾病。那就要 在未发之时,赶快去除其必发的条件—— 或主因,或诱因。消除主因就是要改变体 质,去除诱因就是要改变环境。如由于寒 凉所致的颈肩腰腿痛的患者,移居到四季 如春的南方生活,疼痛定会有一定程度的 缓解。这就是祛除诱因改变生活环境所致 。 因为此时人的体质并没有增强。也无需象 以往用药物维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
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从临床效果看,穴位贴敷最好。
下面为大家共总结了5个常用的冬病夏治中医方。
穴位贴敷
这一疗法是在夏季三伏天,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中药制剂贴敷于经络上的特定穴位,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到达经络和脏腑,来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用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生姜等通络、散寒、祛湿、补气血的中药研成细末,调成泥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穴位贴敷。
贴的时候,先用酒精消毒,取直径为1cm左右的膏药,用5cm×5cm的胶布贴在穴位上。
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盲、大椎、中府、膻中等。
艾灸
灸法一般用的是艾灸,以艾叶为原料,做成艾绒、艾柱和艾条,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
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
相比穴位贴敷、刮痧和拔火罐,艾条是用实火祛除身体里的湿寒之气,属于劲道比较足的疗法,所以容易上火的人不建议用艾条,否则内火加外火就会虚耗人体的津液。
刮痧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按一个方向刮动,刮痧能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出现青紫色出血点,也就是俗话说的“痧”,以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的作用,使人体的神经、循环、免疫、排泄等系统兴奋起来,加快新陈代谢。
割治
割治方法是把手指的末节正中割开一个小口,摘除少量皮下脂肪组织,并在局部施行刺激。
该方法对于哮喘和消化道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拔火罐
拔火罐也是冬病夏治的常用中医方。
用拔火罐冬病夏治的原理和刮痧差不多,都是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来疏通经络祛除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