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品历年产量

合集下载

中国渔业发展六十年回顾

中国渔业发展六十年回顾

中国渔业发展六十年回顾建国以来,我国渔业步入了发展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渔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60年间,我国渔业面貌一新,不断朝着现代化渔业发展的目标前进。

标签:渔业;生产;发展新中国的渔业,同我国其他行业一样走过了恢复改造、艰难前进和改革发展三个阶段的历程。

60年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由1949年的44.8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4896万吨,增长了108倍。

水产品人均占有量从建国初期的1公斤增长到2008年的36.9公斤,提升了36倍。

渔业已成为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和国家食品安全的重要支撑,回顾渔业发展的历程,认真总结这段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渔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1949-1957年——恢复改造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着手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了有效组织渔业生产的恢复工作,1949年12月,政务院决定,水产工作由农业部划归食品工业部,内设渔业组,负责指导全国水产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各大行政区设置水产管理局或管理处。

次年12月,政务院决定撤销食品工业部,渔业划归为农业部管理,农业部设立水产处。

随着水产事业的发展,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1955年根据国务院指示将水产生产、加工、运销企业划归商业部统一领导,各地水产企业一律移交商业部门。

1956年12月,又成立了“中国水产供销公司”,统一管理全国水产事业,并负责渔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供应。

水产领导机构指导全国水产事业逐步走向恢复和发展。

建国初期,由于以往战争的破坏,渔业生产一直处于停顿状态。

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全国各地将物力、财力和人力资源集中起来发展捕捞业。

据统计,从1953年到1957年仅仅四年的时间,我国的机帆船数量就由14艘发展到1029艘,大大促进了捕捞业的发展。

到1957年,我国渔业的捕捞产量达到243万吨,占到水产品总量的78%,成为水产事业发展的支柱。

在捕捞业发展的同时,沿海各地先后建立了一些国营海水养殖场、海水养殖公司,养殖业开始发展,但整体规模很小,仅占水产品总产量的15%左右。

中国贝壳产品产量和进出口量分析

中国贝壳产品产量和进出口量分析

中国贝壳产品产量和进出口量分析一、水产品产量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致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水产品在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需求的持续增长推动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不断提升。

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549.02万吨,同比2019年增长1.06%。

按水产品产量细分结构来看,2020年我国水产品产量中,鱼类产量为3752.68万吨,占国内水产品产量的57.3%;虾蟹类产量为800.5万吨,占国内水产品产量的12.2%;贝类产量为1552.04万吨,占国内水产品产量的23.7%。

二、贝类水产品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16年中国贝类产品产量呈现增长趋势,从2013年的1380.36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1529.41万吨。

随后直到2019年中国贝类产品产量基本维持横盘的趋势,到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国贝类产品产量上升至1552.04万吨,同比上升2.13%。

从数据来看,2013-2020年中国贝类产品产量占水产品产量的比重呈现波动变化,但是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是下降幅度不大。

2013年中国贝类产品产量占水产品产量的比重为24.03%,为最高点;而2019年中国贝类产品产量占水产品产量的比重为23.45%,为最低点,两者相差不到1%。

三、水产品细分市场贝类产品根据生长环境不同可分为贝类海水产品和贝类淡水产品,其中贝类海水产品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0年中国贝类海水产品产量与整个贝类产品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到2020年中国贝类海水产品产量为1516.27万吨,同比上升2.44%,占整个贝类产品产量的97.7%。

由于我国对于贝类淡水产品需求的减少,以及长时间的禁渔期,使得我国贝类淡水产品产量从2016年以后逐渐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贝类淡水产品产量下降至35.77万吨,同比下降9.33%。

四、贝类产品进出口现状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5-2020年中国贝类产品进口量呈现波动变化,到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贝类产品进口量下降至7.44万吨,同比下降12.06%。

正确解读全国水产品产量统计指标

正确解读全国水产品产量统计指标

第船卷第4期渔业信息与战略V01.28,N o.4 201 3年1 1月Fishery Information&Strategy Nov·,2013文章编号:2095—3666(2013)04-0259—04正确解读全国水产品产量统计指标赵文武,李利冬(中国水产学会,北京100122)摘要:本文主要对全国水产品产量统计指标进行了正确和全面的解读,着重对全国水产品产量的统计范围、统计口径、统计年度、计量标准和水产品特性进行了说明。

明确地阐述了目前渔业统计工作中产生的产量预计数、实际数和修正数之间的关系和使用原则,对各级渔业主管部门领导和科研院校的人员应用渔业统计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渔业统计;水产品产量;统计指标中图分类号:s9—9 文献标识码:A统计数据是判断经济形势、分析经济问题的渔业统计数据难免产生误读、误解和误用。

渔业重要依据,而统计数据的表现形式是各式各样的统计数据的调查汇总部门有责任对中国的渔业统计指标。

近年来,国内外对我国渔业统计数据统计指标做更深人的诠释,让广大渔业统计数据的需求和关注度不断上升。

从国际形势看,伴随使用者能全面客观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渔业统计着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世界贸易大国的进数据。

程,我国渔业的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参与国际1全国水产品产量指标的内涵渔业事务能力显著增强。

我国渔业主要统计指标数据的变动越来越成为国际组织及世界主要统计指标并不单独体现为孤立和抽象的数渔业国家关注的焦点。

从国内看,随着我国社会字,它包含了指标名称、定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渔业经济规模的扩法等多重要素。

“全国水产品产量”作为观察我大,以及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管理国渔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核心指标,是衡量渔业生部门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即时性,推动渔业产产成果和反映渔业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总业发展和各项政策的落实,需要掌握并使用准量指标,具体来说,是指全国范围内的所有渔业确、翔实的渔业统计数据。

占韩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其中紫菜万...

占韩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其中紫菜万...

产量逐年增加,并在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达到高峰。

第四次浪潮是90年代初兴起的海水鱼类养殖。

海水鱼类养殖近年来养殖产量逐年增加。

目前,主要养殖品种有大黄鱼、罗非鱼、鲈鱼、石斑鱼等。

表3.1.1中国水产量(万吨)W水产海水水产品产量淡水水产品产量年份\总产量总量天然生产人工养殖总量天然生产人工养殖1998390623571497860154922813211999412324721498974165122814232000427825391478106117392261513200143822572144111311810215159520024565264714341213191822516932003470526861433125320192471772资料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04,中国统计年鉴2005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经历了四次浪潮,迅速成为海洋水产业增产的主要领域。

中国海水养殖产量1978年为10万吨,1992年为243万吨,1998年为860万吨,2003年为1253万吨,可是中国海水养殖产量的增长率逐年变得呆滞。

图3.1.1在1998-2004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及增长率资料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04,中国统计年鉴20052003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高达3025万吨,约占中国渔业总产量(4902:力吨)的64%(中国渔业总产量中,海水养殖产量1253万吨,占中国渔业总产量的26.6%;淡水养殖产量1772万吨,占中国渔业总产量的37.6%)。

在中国水产养殖产量3025万吨中,中国海水养殖产量为1253万吨,比上年增力1140.5万吨,增长3.3%,占中国水产养殖总产量的41%;淡水养殖产量1772万吨,比上年增1Ju80.2万吨,增长4.7%,占中国水产养殖总产量的59%。

在中国海水养殖产量为1253万吨中;海水鱼类的产量为52万吨,占中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4.2%:甲壳类的产量为985万吨,占中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8.6%;贝类的产量为99万吨,占中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9%;大型藻类的产量为14万吨,占中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1.1%。

对中国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的研究

对中国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的研究

对中国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的研究关键词:水产养殖生态问题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0年,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了5350万t,连续21a位居世界第一。

水产品出口量为333.88万t,出口额为138.28亿美元,连续10a位居国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8%,以占农业人口2%的渔民为全国民众提供了1/3的动物蛋白质。

特别是在水产养殖方面,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养殖产量达到3800万t,实现了占国内水产品总产量和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两个70%,是目前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水产养殖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开始引领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改造提升传统养殖业,大力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是顺应世界“低碳化”趋势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具体体现;是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渔民稳定增收,水产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作为传统的渔业大国,中国过去主要依靠天然渔业资源满足人民对鱼类蛋白的需求,渔业产量的增加也主要依赖于捕捞产量的增加,海洋捕捞业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大部分重要经济鱼类资源量下降,天然渔业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捕捞的经济效益也日益降低,而海水养殖业则发展迅猛。

1985年,中国政府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鼓励发展养殖业。

自1988年起,养殖产量开始超过捕捞产量,渔业生产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缓解了对天然水产资源的压力。

1997年中国政府又适时地确立了“大力发展养殖,保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积极扩大远洋渔业,狠抓加工流通,强化法制管理”的新时期渔业发展方针,将大力发展养殖及养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渔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渔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我国水产品产量增长特征研究

我国水产品产量增长特征研究

示 ,9 9年我国渔业产值仅 占当年大农业 总产值的 0 2 , 14 . % 而 21 00年该 比例 已上升到 1 %左 右 , 0 说明渔业在 国民经济 中的
地位得到了较 大幅度 提升 ;0 0年, 国渔 民人均纯 收入达 21 全 89 3 , 6 元 比同期 全国农 民人均纯收入 高 30 4元 , 17 4 是 9 8年 渔 民收入的近 10倍 , 0 发展渔业 已成为渔 ( ) 农 民的重要增 收 渠道 ; 水产 品出 口总量呈现 出逐年攀 升的趋势 , 海关 数据显 示,1 2 0年 我 国水 产 品出 口总 量 已达 33 8 0 3 . 3万 t 出 口额 ,
江苏农业科学 2 1 02年第 4 0卷第 6期
岳冬冬 , 王鲁民.我 国水产 品产量增长特征研 究[ ] 江 苏农业科学 , 1 , ( )3 0 3 2 J. 2 24 6 : — 7 0 0 7
我 国水产 品产量增 长特征研究
岳冬冬 ,王鲁 民
( 中国水产科 学研究 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上海 20 9 ) 0 0 0
1 8 97
1 8 98 1 8 99
9 5. 2 5 3
1 O o. 7 6 9 11 . 6 51 6
1 17 3 .7
1 5. 5 0 6 9 6 0. 9
2 o o3
2 O O 4 2 o 0 5
4 0 7. 0 7 O
4 2 6. 0 4 6 4 4 9. 0 1 9
年) ; 史岩等 采用部 门结 构 与 m oe结构 法将 17 - 20 or 98 00 年我国水产 品部 门结 构 的发展 过程 划分 为 17 - 1 8 9 8 9 8年、
18 - 19 99 9 3年、9 4 2 0 19 - 0 0年 3个 阶段 ; 中国农产 品加工

水产饲料的发展形势与对策分析

水产饲料的发展形势与对策分析

我国水产饲料的发展形势与对策分析水产养殖业现状1、水产品总量稳步上升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品总产量捕捞+养殖占全球35%,其中水产品养殖产量立量约占球的70%2005年水产品量达5181万吨,而1978年全国水产品总量为无仅有的.其中海水产品2854万吨,占总产量的55%淡水产万吨,其中捕捞约1022万吨,人工养殖鱼产品约1888万吨.2、养殖比例逐年上升.人工养殖比例逐年提高,1978年人工养殖比例占26%,2005年人工养殖比例达61%.3、鱼的养殖品种发展迅速,鱼虾比例增长较大.在我国水产品中,鱼、虾产量比例最大,其中鱼的比例为59%、虾蟹为10%、其它占31%.4、重点养殖区域发展迅速.5、出口水产品逐年增加.2005年出品水产品总量达257万吨,增长%,其中罗非鱼达万吨,同比增长23%.全球对水产品的消费逐年增加,膳食结构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全球海洋捕捞资源衰退,供给逐步转向以养殖水产品为主,中国水产养殖业在全球消费中越来越重要.6、国内消费增长势头迅猛.水产品具有优势:a.鱼虾属优质蛋白,健康食品;b.有较高安全性,分类上远离人类;c.相较于畜禽动物,鱼、虾饲转转化率极高,如虾饵料系数1、鱼等,原因:鱼虾为变温动物,生活于水中,基础代谢要求低.结论:节约粮食,适合发展趋势.其它影响因素:禽流感、猪链球菌、疯牛病改变人们饮食习惯,促进水产品消费.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1、水产品消费将持续稳步提升中.水产品在国内膳食结构中比例将稳步上升;大陆水产品将在全球水产品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重要位置,因此中国水产养殖业将在较长时间内稳步发展.2、养殖模式发生改变.在水产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适合养殖水资源却呈下降趋势:a.中国水资源缺乏,出于环保及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压力,江河、湖泊、水库区开始禁渔.b.国家严格控制农田改造为鱼塘.c. 海洋捕捞资源枯竭.要满足水产品市场需求增长,必然以人工养殖为主,必然要提高对现有水资源的利用.相对应:a.人工养殖比例持续快速提升.b.科学精养殖式取代传统粗放养殖模式.3、优质鱼品种比例加大,如草、鲫、鳊比例上升,鲢鱼比例下降.海水养殖模式转变:a.目前粗放式滩涂养殖为主导的模式过渡为半精养,最后转为精养模式.4、对虾增长缓慢,对虾饲料相对稳定,蟹类精养模式逐渐取代粗养模式,蟹类配合饲料逐步推广.5、鳗、甲鱼、鳝鱼等养殖维持现有规模.小结1、水产饲料进入快速、稳步发展期.2005年,饲料普及率为30%;2005年人工养殖水产品3400万吨,其中如按70%精养投喂饲料即2380万吨水产品需使用饲料,减去鲢鱼31%,即1642万吨需用饲料,以饵料系数计算,需饲料2955万吨,而2005年实际水产饲料为1000万吨.按“十一·五”规划水产品6000万吨,其中人工养殖70%达4200万吨,以70%精养,除去鲢鱼,以饵料系数算,需饲料3121万吨;以国家计划饲料,普及率达6%算,当年实际消费饲料1872万吨.即从2005年到2010年,水产饲料实际消费将翻一番.2、近五年中将以淡水鱼饲料增长为主,其中草、鲫、鳊、罗非将会占有更大比例,海水鱼饲料鲈鱼、鲳鱼等仍属推广示范阶段,随着养殖技术、饲料技术的进步,旧的养殖模式逐渐被取代,下一个五年期将会迎来海水鱼饲料的爆发式发展;虾类饲料相对稳定;蟹类饲科发展加快.3、养殖仍以重点区域发展为主,饲料推广较好的广东、江苏、湖北、湖南,目前绝对量大,但普及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安徽、广西有较丰富水资源,饲料属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巨大;河南、四川、重庆、河北等区水资源缺乏,可养殖水面小,但目前饲料普及率高,持续增长空间不大.饲料行业的发展趋势1、竞争日益残酷,产能已严重过剩,而行业中又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潮.这一轮投资的主体是行业中本已领先的大企业集团.初步估计2006年上半年全国新增产能比上一年达25%以上,进一步的产能过剩将急剧使行业恶性竞争,利润率快速下降.2、大企业集团的战略日益清晰和趋同,即追求规模化基础上的成本领先战略.04、05年中小企业只是延续了生存状态,赢利有限,企业竞争力并未得到提升.而一大批大企业集团却得到了超额利润,增强了综合竞争能力和相对竞争优势随着产能的扩张,它们必将追求更大的市场份额,降低单位利润势在必然.3、竞争的本质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这些优势企业所共有的特点:a、强大的资本实力.b、基本上完成了全国性的布局.c、有相对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能力.d、有较好的赢利模式.整个行业已进入强者更强、弱者灭亡的阶段.4、价值链的竞争已成为基本竞争模式.企业、员工、销售商、用户都必须得到利润相对最大化,谁能够利用相同资源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谁就胜出.这就要求企业在资本、技术、人力等各个要素方面都具备有相对优势,才能表现出竞争力而占领市场.5、产业链一条龙模式会在不久的将来更为彻底的改变行业的竞争规则.6、全球化已全面渗透了整个行业.豆粕、玉米将越来越多依赖进口,而终端产品也将逐步打人国际市场.一方面,跨国企业将会真正全面进入中国农业,从种子、粮食、饲料、饲养、肉制品各个方面冲击中国企业,在它们面前,我们将显得非常脆弱.另一方面,本土优势企业也会在今后几年中全面提升竞争能力.微利化将是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式,今后两三年内会加速这一进程.三五年后,一定会出现前二十名的企业赚走全行业80%的利润.100万吨级别的企业,当它的利润设定在50元/吨的时候,中小企业已没利润可言,当它的利润设定在30元/吨的时候,中小企业必然退出竞争.水产饲料特点1、水产饲料仍属起步阶段,市场在哺育之中,饲料厂、养殖户都不成熟,处于学习发展之中.除个别强势品牌之外,绝大多数饲料企业在水产饲料上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每个企业都有发展机会.2、不同区域养殖品种不同、养殖模式不同,导致饲料企业产品定位不同.市场表现为产品定位混乱,高、中、低档产品同时存在.科学、合理的产品定位对企业至关重要.3、整个行业对鱼、虾的研究不够,技术上盲点很多.配方粗糙,鱼虾对原料的利用率,鱼虾对营养素的需求量等基本数据空白或残缺不齐.水产饲料配方技术仍属初级阶段,企业面临压力但同时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会.4、水产饲料利润目前高于畜禽饲料,但利润会急剧下降.3—5年后回归到和畜禽料同一水平.由于畜禽行情低迷及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压力,所有企业都重视开发水产饲料.水产饲料由于季节性特点及总体规模偏小,费用、折旧等偏大,在微利状况下,单纯生产水产饲料的企业将丧失竞争力特种饲料除外.饲料企行该如何迎接水产饲料的大发展1、确立企业正确的发展战略.客户至上,专注于企业价值链价值最大化.养殖户、经销商、员工、企业构成企业价值链.在企业、员工、经销商获得合理回报基础上,使养殖户获得高于使用其它产品得到的利润,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创造出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企业经营围绕养户价值最大化来进行,这样才能培养出强大的竞争力.2、饲料企业的正确定位应当是服务型企业.目前行业中企业普遍定位为制造型企业,在此定位下,企业发展战略多为低成本扩张,管理导向为减少投入、控制成本,市场表现为打价格战,最终导致所有竞争者都无利可图,企业没有能力在人才、技术、产品、服务各个方面进行投入,从而无法使客户获取较好利益,结果失去竞争能力.行业中少数企业定位为技术型企业,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仍有较大的局限性,其本质是以产品为导向,以提高产品力为核心.但是养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有好产品是无法保证养户获利的.水产养殖相对畜禽养殖,是一个专业化要求更高、技术要求更高、更为复杂的过程,有以下特点:a.水源多样性.鱼虾对水质要求高,依赖性强.b. 种苗问题大.水产种苗是支撑水产养殖业的基础产业,现状是苗种场起点低、规模小、从业人员素质低,导致种苗质量差,性能退化.海大研究中心04、05年试验表明:从长江中捕起的原种草鱼鱼种在相同条件下要比从市场购买的鱼种生长快20%—30%,抗病力明显增强.这一结果带有普遍性,在鲫鱼、鳊鱼中同样得到验证.c.养殖技术参差不齐.水产养殖日常管理及鱼病防治极为重要,有很高技术含量.水质管不好,发病多,影响生长,再好的饲料也养不好.d.养殖模式不合理,需探索出适合不同地域条件、市场条件及适合配合饲料养殖的最佳模式.在相同鱼价、相同投入的条件下,两湖地区养草鱼的利润要比广东高得多.综上所述,苗种选育、水质管理、鱼病防治、饲料投喂、品种搭配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技术支撑.大多数农民是不具备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饲料企业应具备强大的服务能力,从各个环节对养户进行支持.在此要求下,饲料企业应在各个环节投入人力、财力进行研究,一方面获得各个环节的技术,一方面培养大量各个环节的技术人才.企业经营围绕两个核心:一个是集中内部资源制造出高技术含量的、最优性价比的产品;一个是培养专业队伍对养户进行全方位的服务.企业的核心能力将表现为企业的服务能力,企业的核心资源不再是产品或技术,而是人才.经营的本质就是对人才的经营.这就要求企业要有员工都能认同的价值观,要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企业不仅仅是老板个人的,更应该是所有员工的,给员工提供发展的平台.3、建立积极的企业文化.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为养殖户创造价值,通过产品和服务使用户获得最大效益.在此神圣的使命下,才能激发企业员工产生忠诚度,并把个人利益融入到企业利益之中.以人为本,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深化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合理公平的分配制度,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分配要合理,争取让绝大多数员工发挥出积极性和造力.加强企业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加强每一个个体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技术、不是市场也不是资本实力这些外部资源,而是学习的能力,是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能力.饲料企业应加强的几个方面1、加强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含量.企业不管规模大小,都应有专门的研发队伍和研发机制.研发投入可以从小到大,对资金要求并不高,关键是重视;加强对研发人才的重视和培养;饲料企业要有自己的水产试验场和水族箱试验系统.研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a.全面收集国内外水产利研成果,在此基础上针对本企业产品定位进行大配方筛选试验.b.对所用的添加剂有效性进行验证.一般饲料企业的研发重点应放在对大配方的优化改良上.对添加剂则宜验证有效性为主,避免盲目使用而浪费成本.2、重视采购,组建专业化的采购队伍.一定程度上讲,经营饲料就是经营原料,买比卖更重要.随着全球饲料工业的发展,能源危机的日趋严重,以及全球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长,中国饲料原料市场将发生很大的变化:a.原料短缺日趋严重,能量饲料如玉米、蛋白饲料如豆粕等均出现数千万吨缺口,鱼粉等原料完全依靠进口.中国饲料工业发展的瓶颈将是粮食问题.b.原料市场将快速国际化,如玉米、大豆、鱼粉、油脂等定价体系已部分或全部与国际市场接轨.原料价格变化幅度加快加剧,采购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饲料企业将面临巨大风险.采购的本质是对信息的掌握,原料市场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饲料企业应投入资源进行专业研究.信息包括:a.原料市场的供应信息.对每一种原料,应掌握全面的供应情况,如大豆、玉米、鱼粉等,要掌握上一年度的结转库存,当年度的生产状况,包括种植面积、捕捞配额、气候条件、单产能力等等,从而清晰本年度的全球市场的供应能力.b.终端消费市场需求的信息.要准确对需求做出预测,比如中国市场今年需要消费多少鱼粉,就要清楚养虾要消耗多少鱼粉、养鱼、养猪要多少鱼粉,那么就要清楚今年猪、鱼、虾的养殖状况、存栏量、价格走势等等各种信息,要考虑禽流感、猪口蹄疫、出口反倾销、农民赢利状况等各种影响因素,从而得出较为准确的需求能力的信息.只有当企业对供应和需求信息都有相对准确地判断时,才会做出正确的采购决策.专业采购能力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面对日益复杂、变化莫测的原料市场行情,饲料企业应转变观念,对行业的、社会的、国际国内的相关信息的研究将成为采购的基础,而凭经验、坐在家里等人上门推销的旧模式将使企业丧失竞争力.企业应该:a.配制最优秀人才,建立专业化采购队伍.b.专业化细分市场,分析国内外行情,分析上游供应和下游需求.c.融入国际粮食定价体系,利用期货工具,发现价格与套期保值.小结:采购必须改变观念,培养专业人才,以研究信息为基础.3、建立专业化的水产服务队伍.水产养殖相对畜禽养殖需要饲料企业以更高的技术支持,水产养殖存在以下特点:a.水产养殖品种多样性.b.不同区域养殖模式多样性.c.水体环境复杂,养殖过程难以控制.d.水产苗种、水产药品市场混乱.e. 饲料技术、养殖技术整体落后,研发落后,没有标准,缺乏技术支持.f.水产养殖、水产饲料行业专业人才奇缺,不足以支撑行业发展.经营水产饲料当务之急是提升企业的水产专业化能力,经营围绕两个核心:一个是生产出最优性价比的产品,建立在水产研发、专业采购和科学管理基础上;一个是全面地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需要企业拥有大量的水产专业技术人才.企业要重新定位营销的功能,销售的本质是服务过程的贯彻,水产饲料销售尤其如此,企业需要大批量的具服务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法:a.统一思想,服务是为养户创造价值的必须手段.b. 艮务内容纳入对业务人员的日常考核之中,是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c. 量引进有水产专业基础的员工.d.利用水产试验场,建立起有效的企业培训机制和学习机制,服务内容界定清楚并形成固定流程.4、提升管理能力.在技术、生产、采购、销售服务、财务支持等各个方面搭建专业化队伍,提高专业化能力,按价值链流程有效分配企业拥有的资源,以使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使分配机制公平、合理.5、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形成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人才,经营企业本质就是经营人才,要重视培训,利用完整的培训计划来提升员工的能力.a.通过培训统一思想,宣扬企业的价值观,通过培训使员工认可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对企业产生忠诚度,形成良好企业文化.b.通过培训提升中、高层的管理能力.c.通过培训提升企业的专业能力.d.通过培训使企业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水产饲料企业经营对策总结1、定位为服务型企业,围绕养殖过程培养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2、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合理配制企业资源.3、以客户为导向建立企业价值观,追求养户、经销商、员工、企业价值链价值最大化,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企业、员工、客户共同发展,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4、加强管理能力,提升技术、生产、销售服务、采购等各个环节的专业水平.一个核心是制造出最优性价比的产品,一个核心是为养殖户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提供整个养殖过程中需要的技术支持.。

2022年中国水产品加工行业分析

2022年中国水产品加工行业分析

2022年中国水产品加工行业分析一、概述水产品加工是水产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鱼、虾、蟹、贝、藻等的可食用部分制成冷冻品、腌制品、干制品、罐头制品和熟食品等的食品加工业和以食用价值较低或不能食用的水产动植物以及食品加工的废弃物等为原料,加工成鱼粉、鱼油、鱼肝油、水解蛋白、鱼胶、藻胶、碘、甲壳质等的非食品加工业。

其主要包括水产品冷冻食品加工、水产品干制加工、水产品腌/熏制品加工、鱼糜制品加工、水产罐制品加工、水产调味品加工、海藻食品加工、水产品综合利用等。

二、产业链分析1、产业链水产品加工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鱼、虾、蟹、贝、藻等水产品环节;中游参与主体为各类水产品加工厂商;下游则通过批发市场、商超、餐饮、电商平台等各类销售渠道到达终端消费者。

2、水产品情况从我国水产品情况来看,随着近年来我国水产品行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过水产品产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不断增长的水产品产量,带来了庞大的水产品加工需求市场,推动了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

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达6690.29万吨,同比增长2.16%。

三、行业现状1、加工量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及下游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水产品加工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

由于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的逐渐减少,使得我国水产品加工总量整体处于下降的趋势。

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水产品加工总量为2125.04万吨,同比增长1.64%。

其中,海水加工产品1708.81万吨,同比增长1.76%;淡水加工产品416.23万吨,同比增长1.15%。

从加工产品细分结构来看,我国水产品加工主要以冷冻品、干制品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而其它精细化加工产品占比较低。

具体来看,2020年我国水产品加工量中,水产冷冻品占比达71.27%,其次为鱼糜制品及干腌制品,占比为12.8%。

近年来,我国用于加工的水产品产量呈下降趋势,到2021年产量有所回升。

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用于加工的水产品产量为2522.68万吨,同比增长1.84%。

1990渔业统计年鉴

1990渔业统计年鉴

1990年渔业统计年鉴一九九〇年情况的简要说明根据各省、市、区水产统计年报汇总,一九九〇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237万吨,完成“七五”计划指标900万吨的137%,比上年增加85万吨,增长7.4%。

其中:海洋捕捞551万吨,增加47万吨,增长9.3%;海水养殖162万吨,增加5万吨,增长2.5%;淡水捕捞79万吨,增加4万吨,增长8.2%;淡水养殖446万吨,增加29万吨,增加29万吨,增长7.0%。

水产品总产量超过一百万吨以上的有6个省,最高为广东省207.6万吨,其次山东167.7%万吨、浙江139万吨、福建118.6万吨、江苏118.2万吨、辽宁107.4万吨。

总产量100万吨以下的最高省为湖北省71万吨。

其次为湖南53万吨、广西32万吨,以上7省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1%。

水产品产量增加较多的省有:广东增17.9万吨、山东增13.8万吨、浙江增9.78万吨、江苏增7.7万吨、辽宁增6.1万吨、福建增5.7万吨、湖北增4.4万吨、广西增4.3万吨。

这七个省共增产72.24万吨,占全国增产总量的85%以上。

减产的只有上海城市,减少2.3万吨。

增产幅度超过10%的有:青海增长22%、新疆增长15.6%、广西增长15.4%、甘肃增长15.1%、宁夏增长13.8%、贵州增长11.7%、北京增长11%。

另外接近10%的有广东增长9.4%,江西增长9.1%。

机动渔船年末拥有量362,377艘、1,036万马力,比上年末增加26,123艘、82.57万马力。

其中海洋渔业用244,154艘、924.8万马力,增加10.056艘、68.62万马力。

养殖面积达到6,396万亩,增加42.3万亩。

其中海水643.4万亩,增加8.6万亩;淡水5,752万亩,增加33.7万亩。

池塘2,123万,增加5.82万亩,湖泊924万亩,增加8.9万亩,水库2,133万亩,增加21万亩,河沟498万亩,增加0.18万亩。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水产品国际供应链变化及中国水产品安全供给形势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水产品国际供应链变化及中国水产品安全供给形势分析
的稳步增长,水 产 品 综 合 自 给 率 一 直 保 持 了 较 高 水
平 (表 1).如果按 供 人 食 用 与 动 物 饲 用 分, 则 受 近
年来国产鱼粉 数 量 持 续 走 低、 鱼 粉 供 给 逐 步 以 进 口
为主的格局影响 (图 2),食 用 水 产 品 自 给 率 的 水 平
更高.1976 年 至 今, 综 合 自 给 率 平 均 值 为 99
限,为各国本土水产业发展迎来契机.
上半年,越南水产 品 出 口 总 额 同 比 下 降 10% . 据 澳
洲农 业 资 源 经 济 科 学 局 (
ABARES) 预 测,2019—
2020 年财政 年 度 澳 大 利 亚 渔 业 产 值 将 降 至 28
1 亿
3 中国水产品安全供给形势分析
本文用水产品 自 给 率 指 标 来 反 映 中 国 的 水 产 品
的影响,主要是整个水产品供应链上的商业活动受限,对世界主要国家水产品生 产 和
进出口国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结合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中国水产 品 自 给
率的变化判断国内水产品安全供给的总体形势,认为以我为主的供给格局具有较强 的
稳定性,能够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同时,疫情也给国内水产品产业发展和市 场 运 行
个水产品供应 链 上 的 商 业 活 动, 对 世 界 主 要 水 产 品
为他们逐步摆 脱 从 中 国 进 口 罗 非 鱼 的 依 赖、 发 展 本
进出口国都产 生 了 重 大 影 响. 受 消 费 需 求 下 降 和 供
国水产的机 会. 由 于 国 际 供 给 趋 紧、 进 出 口 贸 易 受
应链中断的影响,水 产 品 出 口 国 损 失 惨 重.2020 年

我国海鲜产业分布、产量、进出口及行业内企业情况

我国海鲜产业分布、产量、进出口及行业内企业情况

我国海鲜产业分布、产量、进出口及行业内企业情况一、中国海鲜产业分布及产量中国海鲜产业主要集中在一部分区域,特别是以北方的辽宁、山东以及南方的浙江省、福建省和广东省附近区域最为密集。

其中山东省位居中国海鲜生产业的首位。

中国海鲜产业分布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海鲜生产业的地域集中情况跟临海的先天优势与便利的贸易港口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海鲜消费水平除了地区的经济状况之外还跟地理因素、世代累积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我国沿海地区基本分布着海鲜水产养殖基地,商品鱼基地如渤海主要养殖的海产品有小黄鱼、带鱼、海参、鲍鱼、扇贝等,东海的带鱼、大黄鱼产量都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乌贼超过80%。

浅海滩涂养殖基地如渤、黄海,其海带产量占全国的4/5以上。

我国海水产品养殖基地分布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从大方向来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

主要表现为:活动范围多方向扩展,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国民经济增长及一直处于领跑地位的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的增长。

在众多沿海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这也预示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海洋,国家也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

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高效综合利用,将极大促进我国海鲜行业的发展。

从民众基础层面来说,国内目前的海鲜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消费份额占比逐渐扩大。

一线城市稳步增长,二、三线城市紧跟不断扩张。

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中产阶级预计未来将持续扩容,瑞信全球财富报告称,国内中产阶级人数已增长至全球首位,达1.09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1%。

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中高收入人群,在饮食消费上有更高诉求,预计这将带来居民在饮食结构上的持续改善和升级,海水产将受益,海鲜水产消费量将得到提高。

无论是从整体消费频率还是消费人群基数来看,中国的海鲜市场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从外部层面来说,未来海洋渔业基础设施状况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海水养殖生态健康高效,渔船数量和捕捞强度与渔业资源可再生能力大体相适应,海水产品供给品种丰富、质量安全,海洋渔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渔民生产生活条件也将显著改善。

湖北连续14年淡水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

湖北连续14年淡水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
35 ; 韩 国 出 口 15 万 吨 . f .% 对 . 创 r 4 -41 4万 美 元 . 长 2 % 和 增 5 6 .% ; 欧 盟 出 口 27 万 吨 , 汇 9 6 万 美 元 . 长 89 76 对 . 创 63 增 %

和 75 .%
地 理 标 志 保 护 产 品 、 国著 名 品 牌 等 荣 誉 称 号 2 0 中 0 9年 养
今 年 以 来 . 站积 极 参 与 沙 田海 域 陆 源 污 染死 鱼 、 门 海域 该 虎 撞 船 漏 油 污 染、 东江排 涝 站 泄 洪 死 鱼 等 多起 渔 业 污 染 事 故 的调 查 鉴 定 . 队伍 业 务 水 平 大幅 提 升 . 维护 了养 殖 户利 益
的 引 擎
伊 宁珍 稀 冷 水 鱼 试 养 成 功
殖 面积 达 8 . 5万亩 , 殖 产 量 占全 国 产 量 的 十 分之 一 . 产 养 年
湖北 连 续 1 4年 淡 水产 品产 量 居 全 国首 位
20 0 9年 湖北 省 水 产 品 产 量 达 到 3 8万吨 . 比上 年 增 加 3 2 5万吨 ; 业 产值 达 到 4 0亿 元 , 加 5 渔 2 增 O亿 元 。 淡 水 产 品 产 量 自 19 9 6年起 , 续 1 连 4年 居 全 国第 一 。
年 或 21 0 1年 起 , 珠 江 实施 禁 渔 期 制 度 近 年 来 . 家加 大 在 国 人 工放 流增 殖 的 资金 投 入 力度 2 0 0 9年 . 业 部 安排 给 广 农
西 的放 流 资 金 达 到 创 纪 录 的 1 5 0 0万 元 . 治 区 财 政 也 安 排 自
在 伊 宁县 英塔 木 乡夏 合 勒 克 村 千 亩 鱼 塘 试 养 . 目前 已 10 0%

中国水产业大盘点

中国水产业大盘点

一马当先,中国水产拔头筹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品市场的全面开放,以及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方针的确立,使渔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水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花色品种逐渐增多,产品鲜度和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水产品产量的增加使水产品市场供给有了根本改观,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逐年提高。

据农业部渔业局提供的消息,从1990年起,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连续11年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而且水产品人均占有量逐年提高,从1978年的4.8公斤提高到1999年的32.7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水产品对外贸易蓬勃发展,1999年贸易总量达265.32万吨,总额44.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量134.8万吨,出口总额31.4亿美元,分别比1978年扩大了13.6倍和11倍,年均分别增长13.6%和12,6%,我国城市居民吃鱼难已成为过去。

业内有关专家乐观的估计,到2005年,中国渔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500亿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将由目前的32.4公斤提高到34公斤。

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发展纲要》,到2010年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还将增加10公斤,这就意味着未来10年内中国渔业还要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

据预测,新世纪我国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到2025年人口至少达到15亿,耕地面积却要下降到低谷。

因此,水中捞食即水产业在新的世纪里,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不仅要改善人民食物构成,而且要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二业并举,东方不亮西方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但眼下渔业捕捞强度的快增长与海洋生物资源慢增长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鱼少船多,劳动力多,再加上我国渔船淘汰制度和国家补贴政策尚未出台,渔船以旧变新使得捕捞强度呈增长态势。

而且,过度开发、过度捕捞使海洋生物资源自然规律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脆弱。

以往常见的黄鱼汛、带鱼汛已成为历史。

《国际海洋法公约》的实施,更是雪上加霜,使捕捞作业区大为缩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