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枷锁读后感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6ac272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b.png)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人生的枷锁读后感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1初看到书名,还以为是本艰涩难懂的哲学类书籍呢,哪知一翻开,立刻就被吸引了。
这本书很好看,而且不管你年龄大还是小,只要你看了这本书,相信一定会引起你的思考,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碰到类似的问题,那就是人生无处不枷锁!人生来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中,仔细想来,难道不灰心丧气吗?这部有点自传体的小说是英国作家威廉。
萨姆赛特。
毛姆的力作,毛姆描述了菲利普从八岁到三十多岁的生活历程,主人公菲利普遭遇了情感的枷锁、金钱的枷锁、宗教的枷锁等种种羁绊,他在摆脱这些羁绊时,受尽了灵魂的拷问,从他相信上帝到不信,他的跛足让他的人生受尽了冷嘲热讽,童年孤独而痛苦,上帝并没有给他治好跛足,成年后他疯狂的爱上了明明知道不值得爱不应该去爱的女子,他卑颜奴膝,丧失尊严的讨好该女子,陷入了情欲的深渊,他的理性在爱情面前毫无用处。
万幸的是他坚守住了自己的目标,最终摆脱了枷锁,他常常思考,人的一生为什么总是受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受他真心想做的事情所左右?他总结出了人生的哲理,他说:生活毫无意义,人降生在这个世上,就是受苦受难,生活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生命微不足道,而死也无足轻重,既然生活毫无意义,尘世也就无残忍可言,生活就像一块旧的波斯地毯,有许多的格局,每个人的格局都不同,幸福和痛苦跟生活中出现的其他细节一样,不过是使人生格局更趋纷繁复杂,地毯的颜色布局更鲜艳别致罢了。
菲利普摆脱枷锁后,心灵获得了救赎,我喜欢这时的菲利普,这时的菲利普温和、自信,他不会在别人羞辱他的跛足时脸红难堪了,他亲切的同贫穷的男人、女人说话,对他们的生活认真的审视和同情,他心里时常洋溢着激情,他愉快的观察着人生,他的天空是太阳当照,光芒四射!读者看到最后也得到了慰藉,心情也舒畅起来,不再痛苦,心里洋溢满了脉脉的温情。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4范文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4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0d7fb9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4.png)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4范文
《人生的枷锁》是毛姆的一部成名作,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讲述了主人
公菲利普的一生,他从小就对钱的贪婪使他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在他追求金钱的
道路上,他不断地陷入失败和痛苦,最终导致了他的自杀。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财富并不是幸福的源泉。
菲利普一生都在
追求金钱,但他的内心却始终是空虚的。
他不断地努力工作,但却永远无法满足他的
贪婪。
这告诉我们,金钱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
其次,这本书还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菲利普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忽视了
他的家庭和朋友。
他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了财富,但最终却失去了所有的人和一切。
这让我意识到,金钱并不能买来亲情和友情,而这些才是真正让我们感到幸福的东西。
最后,这本书也告诉我们要追求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在菲利普的一生中,他追求金钱
和权力,但却从未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浑浑噩噩地度过了一生,最终只剩下了
悔恨和空虚。
这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这样
才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总的来说,我对《人生的枷锁》印象深刻。
它通过主人公菲利普的一生告诉我们金钱
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并追求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这
些都是我在读完这本书后深刻地思考和体会到的。
我相信,只有在真正理解和领悟这
些道理之后,我们才能过上真正幸福、有意义的生活。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7f67e6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6.png)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也许,每一个人都曾经寻觅过生命的意义,想把短暂的一辈子过出幸福的滋味。
不停地翻阅书藉,咨询能接触到的每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希望得到一个可行的答案,结果却总是以灰心失望而告终。
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的是那个独一无二的答案。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自己的答案只能由自己到生活中去寻觅,谁也帮不了谁。
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套着许多枷锁,有的是先天的,有的是后天在环境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套上的。
根本的物质保障似乎是人生的第一道枷锁,惟独争脱了这道枷锁,人和自然界中其他动物才真正有所区别。
所有的动物都能学会为生存而斗争,惟独人类会在摆脱了生存的威胁后,学会了生活,渴求精神的满足,寻觅幸福的滋味,努力超越自我,畅想永恒。
这一点菲利普还算幸运,虽然父母早逝,给他留下了一笔不算大的遗产,精打细算不挥霍的情况下彻底可以完成学业。
但因他在与之迷恋的女款待米尔德丽德的纠葛中超出预算,并在一次股票投资中失败,赔掉了财产中最后的三百镑,他便彻底地陷入了财务危机。
随后的两年中,他住手了医学院的学习,只为生活而奋斗。
他惟一的希翼就是大伯能早点死去,他好继承财产继续他的学业,他甚至动了给大伯下点药,提前送他上路的念头。
同时他又讥笑着作为牧师的大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贪恋着尘世,而不是兴高采烈地去面见上帝的念头。
读到此刻,心灵止不住为人类的自私冷漠而颤抖。
同为生命,他感觉别人老朽的生命毫无意义,希翼他早点死去的根本原因仅仅因为那一点遗产。
如果他当时想到他们同样是人,自己也终将单独面临这一切,心中该生出一点怜悯之情吧!从功利的角度讲,他似乎要比普通人幸运,他有一个年过古稀,随时死去的大伯。
他最终可以靠着那点遗产而走出困境。
事实上,很多人一出生就陷于贫困,一辈子蝇营狗苟,为一块生活的面包而奔波忙碌,永远走不出贫困的泥沼。
范妮普赖斯是菲利普在巴黎学画时的一个女同学,酷爱美术,一心为艺术献身,殊不知道自己私毫没有绘画天赋,无论怎样的努力最终都会付诸东流,最后因贫困在饿死之前上吊自尽了。
人生的枷锁读书心得最新5篇
![人生的枷锁读书心得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7b214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b.png)
人生的枷锁读书心得最新5篇毛姆在《人生的枷锁》中并没有明确给出枷锁的定义。
他通过主人公菲利普的经历和菲利普遇见的每一个人,全方位引导我们去思考"人生的枷锁"到底是什么。
下面给您带来人生的枷锁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1《人生的枷锁》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自传题小说,这本书基本上写的是毛姆30岁之前的故事。
毛姆在《人生的枷锁》中并没有明确给出枷锁的定义。
他通过主人公菲利普的经历和菲利普遇见的每一个人,全方位引导我们去思考"人生的枷锁"到底是什么。
我们可以说,让毛姆被重重枷锁束缚的,是那个特出的时代。
推而广之,我们每个人都会落下时代的烙印,尤其是我们遇到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时代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各种新思想不断涌现。
思想保守固执,头脑不开放,内心不容纳就会被时代淘汰。
紧跟时代发展就要头脑开放,学习新知识,容纳新观念,接受新事物,这是历史的必然。
其实人的最本质的进步莫过于思想观念的进步,最大的解放莫过于思想观念的解放,最彻底的革命莫过于思想观念的革命。
我们常常被一些条条框框给框住了,它阻碍了我们前行的脚步。
科学证明,生理成熟三十年,心智成熟无止境,人类的潜能是无限的。
人人进化,人类进化,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是赋予人类的特殊意义,也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
人未定型,并将继续发展。
小说也谈到了人生毫无意义,这只是一种感叹而已。
人本身生存就有他的特殊意义。
存在即合理,合理就有意义。
人生的意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
价值观不同,人生的意义也不相同,人生的意义是人类自己赋予的。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类思考、创造、生产的方式,因此人生的意义应该是创造价值,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
好吃懒做,不思进取,厌恶劳动,贪图享受,损人利己,那只能走向灭亡。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2毛姆的书比不上红楼梦,但同样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启发,这是走过很长的一段人生路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具有红楼所蕴藏的超越时代的精神~在菲利普看来,人生确乎如此。
人生的枷锁优秀读后感最新
![人生的枷锁优秀读后感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8aecdf1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b.png)
人生的枷锁优秀读后感最新人生的枷锁优秀读后感最新1看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面纱,刀锋,继人生的枷锁是放在最后来阅读的。
因为喜欢这么一本厚厚的大部头书,你会不知不觉跟着作者游历主人公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爱所恨,所悯所怨。
而后知后觉的将自己融入其中,来思索自身所活着的意义,追求的自由,渴望的爱情,心底的欲望。
像一场洗涤心灵的救赎,久久不能释然抒发。
人类可贵之处就在于每每跌跌撞撞疼痛前行的路上,哪怕世俗再残酷,我们仍在不断追求向往那美好的生活。
而思想一定是自由的真,善,美作为衡量人性的标准,显得重中之重,不可或缺。
爱情,我们将其倾尽心力去追求的,也终将会失去,因为我们谁也不曾真的属于谁,我们甚至都不属于自己。
妙的是,它所带给你那种幸福愉悦的'感受,真实又幸福,但你最后又不得不为失去后的苦痛来买曾体会快乐的单!爱情会死亡,而温情和习惯会取胜,就像爱有尽头一样,恨也有尽头。
然而不能确信的是,我们究竟是仍在爱着呢?还是只在痛惜失去的爱情呢?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道枷锁,牢牢被牵制住,动弹不得。
想要逃脱枷锁便要一一寻求答案。
菲利普已然跃过枷锁勾勒出一幅精美绝伦,美不胜收的人生图案。
那么你呢?生命没有意义,这是菲利普在经历了众多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后得出的结论。
但是如果生命没有意义,那我们又何尝计较失败,成功。
我们也只是在这大千世界活出一个小小的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把能做的事做到更好,心之所向,我想这便是活着的意义,生存的希望。
人生的枷锁优秀读后感最新2这段时间一直在看毛姆的《人生的枷锁》,书有点厚,我读的也很慢。
快一个月了,才读了不到一半。
文字并不艰涩甚至描写的很优美,在缓缓的故事节奏的带领下,我也跟着一起回顾着自己的成长历程。
成年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一个不太好的状态中彷徨。
仿佛被什么东西框定住了,只能在有限的范围里伸缩。
而前方的路,似乎又一眼能望到头。
我焦虑、想要改变、用力挣脱。
但似乎周围有个漩涡,牵引着我往里越陷越深。
《人生的枷锁》读书心得范文五篇
![《人生的枷锁》读书心得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e7c248cfc789eb162dc84f.png)
《人生的枷锁》读书心得范文五篇#《人生的枷锁》读书心得1#虽然,貌似菲利普在求学的道路上一直不顺利,但是也许在很多一天不干活就会饿死,犯一个错误就可能丢掉性命的人看来,可以有那么多时间那么多次机会去找寻自己的理想是那么幸运的事情。
很多人没有时间没有资本去寻找自己喜欢做什么,他们只是想活下去。
就像菲利普在巴黎学画的时候,一心想要知道自己是否能成为一流的画家,如果不行,即便是二三流的画家,自己也决计不愿用一生的年华和努力为代价的。
所以,当他认为自己不能成为一流画家的时候,他就放弃了。
其实有多少学习某一门技艺的人是以自己成为一流为条件的,很多人,都迫于现实,只要这技艺能够帮忙维持生活也就心甘情愿的扑在上面了。
就像那个上吊自杀的画友,虽然她的艺术才华与她对艺术的钟爱和狂热不想匹配,但是我想她选择自杀不是因为她发现自己不可能成为一名一流的画家,而是因为她已经一贫如洗,连晚餐都成了问题。
菲利普是幸运的,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得到朋友介绍一份工作,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有精神作为食量,在理想就要破灭永远像最底层劳动人民一样辛苦度日的时候得到了伯父的遗产作为继续学业的资本。
很多人没有那么幸运。
最后得到了一个怪癖老头的偏爱得到继承医院的机会,得到了年轻善良美貌的少女的倾心。
我想作者真的对他很好,是浪漫主义的,换做巴尔扎克估计不会让他在最后得到上天如此的眷爱作者在作品中渲染的一种善良老实必有好报的思想,还是比较励志的。
菲利普除了上进、有探索精神,认真生活以外,作者让他得到良好结局的一个因素我想应该是他的善良,他在克朗肖和米尔德里德落难的时候无私的帮助了他们。
菲利普的一些不幸是上天或者环境造成的,比如残疾。
但是有一些却是自己造成的,比如对米尔德里德完全失去理性的欲念,由于投机心理投资股票失败造成破产。
所以,这些部分不能引起同情,知识觉得,这些欲念是人性的枷锁。
总的说来,我觉得菲利普已经得到了很多常人不能得到的东西,他看到的世界已经是由于教育和人生经历而变得丰富多彩的世界,连他这样的人都感叹人生没有意义不禁让人举得过于脆弱或者说造作。
人生的枷锁700字读后感初二作文5篇
![人生的枷锁700字读后感初二作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6b1fb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1.png)
人生的枷锁700字读后感初二作文5篇人生的枷锁700字读后感初二作文1历时一个月,断断续续读完毛姆的《人性的枷锁》,并没有规定每天投入多少阅读时间,而是在思绪不清、无法继续完成手头比较重要的任务时,翻开读上一会儿。
也正是这样毫无计划的间断式阅读,使我有时间在接受下一个情节时思考菲利普人生的各个阶段。
坦白说,看到“全文完”时,松了口气,终于结束了,并不是篇幅长短导致的疲倦,而是跟随者菲利普的半生,体会他所体会,感悟穷困潦倒且无希望兜兜转转的生活,太煎熬了,我甚至都惶恐,阅读下一章时,菲利普会不会饿死在他躺过的街头,再也没法品读他糟糕的人生境遇。
事实证明,主人公永远带有主角光环,这倒不是去讽刺最后的结局,当看到菲利普能融入家庭采摘,能顺心顺意的不考虑钱财这般“绅士”所摒弃不谈的身外之物,能确定自己的心意不再困死在那个皮肤发青、身材丝毫没有丰裕触感的“骗子”身边,还是有种乌云撤离,看到久违的阳光的舒畅。
作者塑造的“菲利普”并不是我喜欢的人物形象,怯弱甚至有些许自私,执拗且放不下自尊心,甚至于,当他期待伯伯早点逝世而继承家产以摆脱日复一日设计服装手稿,在七八月份夏日整天浸湿在咸臭的汗水中,看到这里我再不能因其身体缺陷而保留一丝怜悯。
期待着不知何时才能改变困境的他人之物,而不是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现状,只能做一位凄惨的白日梦想家。
即便如此,菲利普的思考也造成了不小的触动,他对“生命是什么”、“存在的意义”的思考,促使我同样去思考活着的意义与价值。
读书笔记m生命是什么,也就是从有到无的过程,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过程。
从最初拥有生命的那刻起,到拥有财富、感情、家人以及一切,再到最后两袖清风躺在病床上,记忆里最后只留下亲人的眼泪,再也没有其他。
既然如此,存在或者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当然有,它虽是过程,但对于每一位襁褓中的婴儿甚至是当下的我们来讲,都是未知的过程,我们都无法预测会遇见谁,过着怎样的生活,风餐露宿还是金碧辉煌。
人生的枷锁4篇最新读后感
![人生的枷锁4篇最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13e179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d.png)
人生的枷锁4篇最新读后感《人生的枷锁》是英国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15年。
该小说叙述了主人公菲利普从童年时代起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迷惘、挫折、痛苦、失望和探索及其所受到的身体缺陷、宗教和情欲的束缚,以及主人公最后摆脱这些枷锁的成长历程。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人生的枷锁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人生的枷锁》心得1上周日把《人生的枷锁》看完了,看到最后两章的时候仿佛看得很快,Kindle左下角的剩余时间的消失速度好像比之前快了好几倍。
每看完一部小说或者电视剧,心里都有很多东西翻腾不已,那种感觉不知该如何用语言表达,仿佛是借由经典的著作参透了什么新的东西,或是在书中看见了自己的某个部分,对过往有了新的令人释怀一些的理解,或是对未来有了更多的信心与希冀。
看的过程中一直感到沉重压抑,结尾的部分却忽而明亮温情起来。
从小到大都因为颇足而总遭到周围人的歧视、欺凌的菲利普,敏感,不易表达真实的自己,爱面子,想说出惊艳幽默的对白却总是感到窘迫,被欺凌时也不知道该怎么维护自己。
父母都去世后,他被寄送到大伯家,也由于大伯的刻板冷漠而很难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伯母对他视如己出地呵护关怀,却由于懦弱没有个性而难以得到菲利普的欣赏和重视,对于她倾其所有的付出,菲利普也非常不忍心接受,因为她也是风烛残年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周围能够给予他支持的人寥寥无几。
菲利普一次又一次想要去到某个让他有更多见识的地方,探索世界,其实最深最大的动力都是要变得更有见识、有能力,不再遭受曾经那些嘲讽欺凌。
他一直在凭着内心深处的一股动力独自行走在人生的风雨中,一次次做出在有人生经验的长辈们所不认同的非常冒险的选择,仿佛一次次把自己扔到茫茫大海上,独自驾驶一艘很小的船,带着先天的枷锁——残疾,由此而遭受儿的欺凌所造成的内向、懦弱的性格。
由于儿时的孤独,他爱上了读书,好像也只有书中有可以帮助他面对孤单一人的生命历程的指引。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想最新5篇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想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f4155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4.png)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想最新5篇《人生的枷锁》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自传题小说,这本书基本上写的是毛姆30岁之前的故事。
下面给您带来人生的枷锁读后感想,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1最早听说毛姆是在看史铁生的书里,这本书是他的代表作,有点自传性的小说,读起来有点痛苦,它不停在提问,每个问题都值得想很久,我自知我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完全明了有些想法,不过有些时候,这本书倒是给我一些豁然开朗的感觉,写这篇文章只为理一下脑中的思路,做些记号以便日后再思考。
人生的枷锁,可以说是一部主人公菲利普不断挣脱枷锁的成长史,生理的残疾、宗教的束缚、艺术上天赋的缺位、经济上的不够独立、情欲的纠结,包括到最后,他的爱情——有人说——成为了他最大的枷锁。
看到三百多页的时候,我觉得那时候的菲利普就一彻头彻尾的LOSER,甚至为他感到脸红,不过越到后面,就算是当他买股票亏光了钱而不得不暂停学医去商店打工的时候,那时候书中对他最频繁的评价是,他——菲利普是个绅士,他不断在成长,这对于一个落魄无依无靠的人来说就是天大的褒奖。
他过往那些巴黎学画经历和从小看的那些书,还有那些年轻时走过的那些所谓弯路,都让他非常受用。
“在书里面,有很多大段精彩的对人生、对艺术、对道德判断、对宗教的争辩,看完大多都忘记了。
但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很深,这个情节里,提了一个问题,然后,难得地,在很靠后的地方,给了一个作者的答案。
克朗肖送了菲利普一条地毯,他对菲利普说,人生的意义,你自己去找,就在这条地毯里。
这是个很悬疑的问题,推动着小说里故事的发展,推动着菲利普的成长。
地毯,人生的意义,呵呵。
菲利普快饿死的时候,他躺在街边的长椅上,他说:人生,它本来就没有意义,和这条地毯一样,没有意义。
走投无路的时候,菲利普想到过自杀,这是最坏的结果,但是,他对死亡已经没有畏惧。
”天生残疾的主人公有着超出常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史铁生也是如此,因为身体的缺陷和限制,天然的为他们抵御了一些外在诱惑,增加了他们对人生等精神领域问题的深度思考,这点来说上帝是公平的。
人生的枷锁名著读后感最新5篇
![人生的枷锁名著读后感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2e260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0.png)
人生的枷锁名著读后感最新5篇《人生的枷锁》是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
作者毛姆通过主人公菲利普的经历和菲利普遇见的每一个人,全方位引导我们去思考"人生的枷锁"到底是什么。
下面给您带来人生的枷锁名著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1喜欢上读书,才开始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妙,并感觉到自己精神上的成长。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过:“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
”这几天读完同事推荐毛姆的《人生的枷锁》,深刻领悟到了这一点。
乍看厚厚的一本,八百多页,还怕会读不下去,没想到开始读后,竟再也不忍释卷。
书中的文字,句句都似在写着自己的内心。
我也因了作者的笔墨,将自己全然投入进了主人公菲利普的世界。
那些天每有所思,脑海里全是那跛足少年。
当他虔诚地祈祷上帝治愈他的残疾时,为显示诚意他故意让自己吃苦,想象着自己被治愈后幸福快乐的样子,想象着原先嘲笑他的人是怎样目瞪口呆……此时,我真想去拥抱这个善良纯朴的少年,这不就是当年的我吗?小时候,自己也曾因过于害羞,老是沉浸于自己的缺点,而不敢回答问题,不懂得与同学相处。
尽管外表沉默寡言,内心却把自己想象成班里最棒的那位同学,甚至于暗地里模仿她的一言一行,整天如白日梦般遐思,还常常为自己想象出来的幸福吃吃傻笑。
少年菲利普不断遭人嘲弄,逐渐失却了孩提的天真,进而痛苦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
哪个少年不是在自身的烦恼中成长起来的?“菲利普看了好多书,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念头,正由于他对书里讲的事理只是一知半解,这反倒为他的想象力开阔了驰骋的天地。
在他痛苦的羞态背后,在他的心灵深处,某种东西却在逐渐成形,他迷迷糊糊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个性。
”读书使人成长。
作者在书中列了大量主人公在不同阶段读的书,这些书中的思想和他周围人物的思想都在影响着他。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五篇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b466b6f242336c1fb95e64.png)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五篇【篇一】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人生的枷锁》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创造的长篇小说,该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菲利普迷惘、失意、彷徨、凄苦、波折、痛楚、失望、探索的成长过程,从而表达了作者呼唤人们解放思想、解放天性的主题思想。
该小说以“枷锁”为喻,痛斥了资本主义社会黑暗、压迫、冷漠、战争、纷争的冷酷现实,从而鼓励人们勇敢追求公平、正义、和平、现实的正常生活,因此这部佳作被称为二十世纪百佳小说作品之一,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菲利普是个悲情、可怜的人物,因为自幼双亲亡故,身世凄苦,又加上患有先天性的跛足,所以自卑、卑微、可怜成为了压在他心底的一块石头,自此他也就慢慢演变成了一个孤僻、敏感、执拗、冷漠的青年。
而且更加残酷的是,苦难从来没有给过菲利普一点好脸色,当他进入寄宿学校之后,那不合理、不公平、不全面的教育制度更是严重摧毁了他内心所剩的一点点希冀之情,这让人不免为他感到痛心。
而步入社会之后他更是举步维艰、处处受难,就连最甜蜜的爱情也变成了最苦涩的毒药,这样黑暗的生活让他戴上了沉重的枷锁,所以他每走一步都荆棘丛生、痛彻心扉,这也难怪他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和难以治愈的创伤。
不过好在困难并没有剥夺掉菲利普对于生命最后的渴望,所以他选择放弃迷幻的理想,选择挣脱精神上的枷锁,然后和善良、专情、可爱的萨拉一起回归到安逸、现实、静谧的小渔村去幸福生活,这样的结局让人觉得欣慰又快慰。
其实从菲利普艰苦的一生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生的枷锁都是因为贪欲、自私、奢望、幻想、诱惑、不甘和不公造就的,所以要想活得体面、活得自由、活得自主,那么就要学会淡然、学会坦然、学会坚强、学会和解、学会原谅、学会放下,唯有这样才不会自己为难自己。
多走一些冤枉路、多受一些人世苦,这并不是丢人的事情,也不是无望的灾祸,相反这都是一笔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和人生经验。
因此,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然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唯有这样才不会给自己戴上繁重、可恶的枷锁。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e2965d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7c.png)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人生的枷锁》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人生的枷锁》读后感1《人生的枷锁》是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
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童年时代在既陌生又压抑的环境中度过,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
当他步入社会之后,又经受了理想的破灭之苦和爱情的伤痛。
在备受煎熬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他不知道,一个人一生必须艰苦跋涉,越过一大片贫瘠的土地、地势险峻的原野,方能跨入现实的门槛。
说青春是幸福的,这只是一种幻想,是已经失去了青春的人们的一种幻想。
在整本书里,凯里都在挣脱人生这个枷锁,无论是最开始离开伦敦皇家公学院,还是放弃练习生去巴黎学画,以及书的结局里放弃那个到处行医旅游的梦想,娶莎莉并且到小渔村做医生,他一直在改变,一直在所谓的挣脱,却发现生活本身就是枷锁。
在每一次痛苦中顿悟出人生意义,都被后来的经历推翻;每一次狠下决心的挣脱和逃离,也多少带着作茧自缚的意味。
认识自己的过程将永无终止,他只能不断地反省和探索,却永远无法抵达那个“最终定论”。
在小说的结尾,凯里终于是找到了属于自己内心的自由...但那仿佛也只是毛姆为了篇幅收住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比起《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人生的枷锁》把那一点残存的理想主义温情都剥掉了。
毛姆用清醒冰冷的笔触描绘了所有人的平庸一生。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一个枷锁跳到另一个枷锁,在不断的前进中,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平凡,找到了生命中的停留之地,同时我们也明白了生活的毫无意义,活着也只是活着。
“他想获得的东西,生活就是不给。
”这大概就是我们每个人了。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2目前为止,今年对我触动最大的一本书是毛姆的《人生的枷锁》。
初读此书是在疫情期间,当时面临从校园走入社会的抉择,加上疫情的影响,感觉自己想要很多却又好像不知道想要什么,是这本书抚平了我的焦虑。
《人生的枷锁》详细地刨析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各种形式的枷锁。
主人公菲利普自幼父母双亡,又先天残疾,寄养在冷漠而陌生的大伯家,性格由此孤僻而敏感。
《人生的枷锁》读书心得范文五篇
![《人生的枷锁》读书心得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22badf59eef8c75ebfb300.png)
《人生的枷锁》读书心得范文五篇#《人生的枷锁》读书心得1#虽然,貌似菲利普在求学的道路上一直不顺利,但是也许在很多一天不干活就会饿死,犯一个错误就可能丢掉性命的人看来,可以有那么多时间那么多次机会去找寻自己的理想是那么幸运的事情。
很多人没有时间没有资本去寻找自己喜欢做什么,他们只是想活下去。
就像菲利普在巴黎学画的时候,一心想要知道自己是否能成为一流的画家,如果不行,即便是二三流的画家,自己也决计不愿用一生的年华和努力为代价的。
所以,当他认为自己不能成为一流画家的时候,他就放弃了。
其实有多少学习某一门技艺的人是以自己成为一流为条件的,很多人,都迫于现实,只要这技艺能够帮忙维持生活也就心甘情愿的扑在上面了。
就像那个上吊自杀的画友,虽然她的艺术才华与她对艺术的钟爱和狂热不想匹配,但是我想她选择自杀不是因为她发现自己不可能成为一名一流的画家,而是因为她已经一贫如洗,连晚餐都成了问题。
菲利普是幸运的,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得到朋友介绍一份工作,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有精神作为食量,在理想就要破灭永远像最底层劳动人民一样辛苦度日的时候得到了伯父的遗产作为继续学业的资本。
很多人没有那么幸运。
最后得到了一个怪癖老头的偏爱得到继承医院的机会,得到了年轻善良美貌的少女的倾心。
我想作者真的对他很好,是浪漫主义的,换做巴尔扎克估计不会让他在最后得到上天如此的眷爱作者在作品中渲染的一种善良老实必有好报的思想,还是比较励志的。
菲利普除了上进、有探索精神,认真生活以外,作者让他得到良好结局的一个因素我想应该是他的善良,他在克朗肖和米尔德里德落难的时候无私的帮助了他们。
菲利普的一些不幸是上天或者环境造成的,比如残疾。
但是有一些却是自己造成的,比如对米尔德里德完全失去理性的欲念,由于投机心理投资股票失败造成破产。
所以,这些部分不能引起同情,知识觉得,这些欲念是人性的枷锁。
总的说来,我觉得菲利普已经得到了很多常人不能得到的东西,他看到的世界已经是由于教育和人生经历而变得丰富多彩的世界,连他这样的人都感叹人生没有意义不禁让人举得过于脆弱或者说造作。
人生的枷锁优秀读后感最新5篇
![人生的枷锁优秀读后感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7bc0e4227916888586d7a5.png)
人生的枷锁优秀读后感最新5篇《人生的枷锁》就像是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跟着菲利普,我们看见了束缚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有形无形的枷锁,最终寻得出路还是困顿其中,这部作品为我们点亮了一盏黑暗中的明灯。
下面给您带来人生的枷锁优秀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1看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面纱,刀锋,继人生的枷锁是放在最后来阅读的。
因为喜欢这么一本厚厚的大部头书,你会不知不觉跟着作者游历主人公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爱所恨,所悯所怨。
而后知后觉的将自己融入其中,来思索自身所活着的意义,追求的自由,渴望的爱情,心底的欲望。
像一场洗涤心灵的救赎,久久不能释然抒发。
人类可贵之处就在于每每跌跌撞撞疼痛前行的路上,哪怕世俗再残酷,我们仍在不断追求向往那美好的生活。
而思想一定是自由的真,善,美作为衡量人性的标准,显得重中之重,不可或缺。
爱情,我们将其倾尽心力去追求的,也终将会失去,因为我们谁也不曾真的属于谁,我们甚至都不属于自己。
妙的是,它所带给你那种幸福愉悦的感受,真实又幸福,但你最后又不得不为失去后的苦痛来买曾体会快乐的单!爱情会死亡,而温情和习惯会取胜,就像爱有尽头一样,恨也有尽头。
然而不能确信的是,我们究竟是仍在爱着呢?还是只在痛惜失去的爱情呢?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道枷锁,牢牢被牵制住,动弹不得。
想要逃脱枷锁便要一一寻求答案。
菲利普已然跃过枷锁勾勒出一幅精美绝伦,美不胜收的人生图案。
那么你呢?生命没有意义,这是菲利普在经历了众多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后得出的结论。
但是如果生命没有意义,那我们又何尝计较失败,成功。
我们也只是在这大千世界活出一个小小的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把能做的事做到更好,心之所向,我想这便是活着的意义,生存的希望。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2这段时间一直在看毛姆的《人生的枷锁》,书有点厚,我读的也很慢。
快一个月了,才读了不到一半。
文字并不艰涩甚至描写的很优美,在缓缓的故事节奏的带领下,我也跟着一起回顾着自己的成长历程。
毛姆人生的枷锁读后感6篇
![毛姆人生的枷锁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4f53a7915f804d2a16c119.png)
毛姆人生的枷锁读后感6篇《人生的枷锁》读后感(1):米尔德丽德周末,从长乐路往华山路上拐过去,在希尔顿酒店对面,有几间灯红酒绿的小酒吧,一律是黄木窗棂,门外放了整整齐齐的桌子、椅子。
我们路过时,八点左右,几间酒吧除了洋酒缤纷外,客人寥寥无几。
只有一家酒吧,触目地与马路对面尊贵的希尔顿酒店,做着有趣的对峙。
10多位女人,一律短裙不及膝、直发或卷发,抽着烟、翘着腿,面目不清,昂然地在酒吧外坐着喧闹着。
齐刷刷的煞白、顺溜的大腿,映照着秋夜的天空惨淡而堕落;这天没有月亮,月光仿佛躲藏在这群欢乐、下坠的女人大腿里,大腿的光亮挑逗着上海,这座城市暧昧的道德底线。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集体性的存在,她们的姿态有种昂扬、毫不在意的傲然。
如果单单一个神色轻佻、性感暴露的女人坐在空旷酒吧前,我还有点怜悯,想到生存之不易;而当一群乱摆着女人更像示威样的端坐,几个良家妇女走过时,我倒有点惴惴不安——她们那种堂而皇之对待肉体的自信,我们从来都没有过。
有多少正经女人,从少女到妇女,对自己的身体无不是遮遮掩掩,偶尔在朋友的阿谀或讽刺下,才来不及地正视下自己的身体。
而对这群女人,身体是武器,对我们来说,身体更像一个慢慢熟悉的他者。
有个女友问,是不是这里都这样?我凭着自己在附近工作的缘故,说,何止,在上海商城对面的一条街,也都这样。
哪里有五星级酒店,哪里洋人出没,哪里有金钱的味道,哪里就有活色生香的酒吧和女人。
不论是生活在哪个时期,我都对这些危险而又野性的女人,充满了好奇心。
不过,小时候的理解,无不是正统教育下的产物,这些性工作者无不是因为家境贫寒,被迫卖生。
她们也有爱情,也有传统的道德观,其中,还有一些可能伟大的牺牲精神。
比如杜十娘,比如为子读书的母亲。
她们的统一生长背景,一直满足着正统教育带给我的想象。
没有女人会因为天性寻欢作乐,而糟践自己的。
但更长一段时间,我纠正了自己想象的钟摆,大千世界,人不比草、野兽的生命,来得高贵一些,矜持一些,一旦任了兽性和本能恣意乱跑,每个人都可能是另外的样子。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962a07f680203d8cf2f247e.png)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读后感大全《人生的枷锁》是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
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童年时代在既陌生又压抑的环境中度过,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
当他步入社会之后,又经受了理想的破灭之苦和爱情的伤痛。
在备受煎熬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他不知道,一个人一生必须艰苦跋涉,越过一大片贫瘠的土地、地势险峻的原野,方能跨入现实的门槛。
说青春是幸福的,这只是一种幻想,是已经失去了青春的人们的一种幻想。
在整本书里,凯里都在挣脱人生这个枷锁,无论是最开始离开伦敦皇家公学院,还是放弃练习生去巴黎学画,以及书的结局里放弃那个到处行医旅游的梦想,娶莎莉并且到小渔村做医生,他一直在改变,一直在所谓的挣脱,却发现生活本身就是枷锁。
在每一次痛苦中顿悟出人生意义,都被后来的经历推翻;每一次狠下决心的挣脱和逃离,也多少带着作茧自缚的意味。
认识自己的过程将永无终止,他只能不断地反省和探索,却永远无法抵达那个“最终定论”。
在小说的结尾,凯里终于是找到了属于自己内心的自由但那仿佛也只是毛姆为了篇幅收住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比起《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人生的枷锁》把那一点残存的理想主义温情都剥掉了。
毛姆用清醒冰冷的笔触描绘了所有人的平庸一生。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一个枷锁跳到另一个枷锁,在不断的前进中,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平凡,找到了生命中的停留之地,同时我们也明白了生活的毫无意义,活着也只是活着。
“他想获得的东西,生活就是不给。
”这大概就是我们每个人了。
1。
人生的枷锁700字读后感初二作文5篇
![人生的枷锁700字读后感初二作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51f08f168884868662d63a.png)
人生的枷锁700字读后感初二作文5篇人生的枷锁700字读后感初二作文1历时一个月,断断续续读完毛姆的《人性的枷锁》,并没有规定每天投入多少阅读时间,而是在思绪不清、无法继续完成手头比较重要的任务时,翻开读上一会儿。
也正是这样毫无计划的间断式阅读,使我有时间在接受下一个情节时思考菲利普人生的各个阶段。
坦白说,看到“全文完”时,松了口气,终于结束了,并不是篇幅长短导致的疲倦,而是跟随者菲利普的半生,体会他所体会,感悟穷困潦倒且无希望兜兜转转的生活,太煎熬了,我甚至都惶恐,阅读下一章时,菲利普会不会饿死在他躺过的街头,再也没法品读他糟糕的人生境遇。
事实证明,主人公永远带有主角光环,这倒不是去讽刺最后的结局,当看到菲利普能融入家庭采摘,能顺心顺意的不考虑钱财这般“绅士”所摒弃不谈的身外之物,能确定自己的心意不再困死在那个皮肤发青、身材丝毫没有丰裕触感的“骗子”身边,还是有种乌云撤离,看到久违的阳光的舒畅。
作者塑造的“菲利普”并不是我喜欢的人物形象,怯弱甚至有些许自私,执拗且放不下自尊心,甚至于,当他期待伯伯早点逝世而继承家产以摆脱日复一日设计服装手稿,在七八月份夏日整天浸湿在咸臭的汗水中,看到这里我再不能因其身体缺陷而保留一丝怜悯。
期待着不知何时才能改变困境的他人之物,而不是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现状,只能做一位凄惨的白日梦想家。
即便如此,菲利普的思考也造成了不小的触动,他对“生命是什么”、“存在的意义”的思考,促使我同样去思考活着的意义与价值。
读书笔记m生命是什么,也就是从有到无的过程,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过程。
从最初拥有生命的那刻起,到拥有财富、感情、家人以及一切,再到最后两袖清风躺在病床上,记忆里最后只留下亲人的眼泪,再也没有其他。
既然如此,存在或者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当然有,它虽是过程,但对于每一位襁褓中的婴儿甚至是当下的我们来讲,都是未知的过程,我们都无法预测会遇见谁,过着怎样的生活,风餐露宿还是金碧辉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本带着毛姆自传色彩的小说,也是我读的第三本毛姆的长篇。
一个好的作家应该是独树一帜的,无论是在文笔还是思想范畴上,都会有自己明显的风格。
正如这个世上的人,会因以与他人的不同而区分开来。
毛姆的故事总是这样,情节缓慢,语气温和,却娓娓动人。
所以读毛姆好像是听一个长者正在跟你讲故事。
主人公菲利普是个一条腿残疾的孤儿,由他的伯父伯母抚养长大,但属于中产有资阶级,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他性格独立而敏感,并热爱阅读思考,因而对世俗的许多事情会加以审视并有自己的看法。
这就和大部分人不一样——一概接受。
故事里,他的人生称不上成功:上学时被同学嘲笑跛足,而后自己孤立起来。
第一次恋爱,却发现是自己的虚荣心作祟。
学习会计却与事务所的人格格不入并且对会计毫无兴趣。
转而去巴黎学习自己喜爱的绘画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多少天赋,顶多当个二流画家——杰出的艺术家是需要大天赋的。
在巴黎间,却陷入一位本质庸俗冷薄的女子恋情中,迷恋她的肉体而不能自制,她一次次伤害他却一次次求助他。
于是,菲利普便又神魂颠倒,心灵因此而深深自责。
去上医学院,渐渐发觉自己喜欢这职业却遇到了磨难——因股票是去了所有的财产,他只能停学。
而后费劲艰辛寻找一个低级工作来填饱肚子,得出人生无意义的结论安慰自己。
最后饱受生活磨难的他,才遇到了完美的情人,因此内心得到安顿与幸福。
可是他一直想从生活中追寻人生的真谛。
主人公只是一个普通人,经历着很多普通人的事情,生命中的大事也不过为恋爱,求学,职业选择。
然而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后,却越显得高贵敏锐。
这些是由他的一些内在特质所决定的。
他独立不羁,努力挣脱束缚头脑的宗教和小市民着两条锁链,来追求自由。
他热爱思考,生平最大的嗜好便是读书,并对开启自己的心智充满热忱。
因此他早熟,与同龄人相处时会厌烦无聊,宁可独自一人,这就促使他更为独立。
独立思考后,决定放弃宗教信仰和绘画艺术。
他充满仁爱待人厚道,因此看到同伴的云春肤浅后,仍然善待他们。
在别人向他求助时,极力给予帮助并认为理所当然,却不愿求人,对别人对自己的少许恩惠便感激涕零。
因此后来把救助并了解病人看做是一件乐事。
然而菲利普身上最珍贵的东西应该是他的自省精神和本能般的对生活的热爱。
因为这两个特质,菲利普一直向前,也在不断地去除自己的毛疵,成为心智和品格上的优秀者。
好比是游戏中的人物,他喜欢关卡中的挑战,而生活中的苦与乐,就如关卡中的障碍与补血的红心。
菲利普克服了障碍并从中得到经验,拿到了补血的红心,打穿了关,最后成为升到满级的英雄。
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语:人就像未盛开的花苞,在世上所做的很多事情,对他是没有意义的。
他读得书,做得事情很多都不会产生影响。
可实际会有偶然的书籍或者事情会敲动他的心房,对他产生影响,让那花瓣一片片剥下,自己就绽放开来。
我想菲利普是绽放开来的。
菲利普从小便会从所经历的事情中剖析自己当时的心里情感,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于是他认识了自己由虚荣心引起的第一次爱情,意识到自己对会计的毫无兴趣,也撑死的面对自己在绘画上并无天赋这一尴尬,意识到自己肉欲引发的第二次爱情,意识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人和生活。
因为自省,在生活的一连串阴霾中汲取到了阳光,从黑暗中思考着前行。
而他前行的动力则是那颗对生活永远充满热情的心灵。
自然菲利普也拥有很多人会有的缺点:虚荣,嫉妒心,心胸狭窄,不够坚强,对待心灵上的弱者的冷薄,自制力薄弱......可是他能不断地自剖自新,意识到这些不好的存在,然后在前进时慢慢地蜕掉这些坏死的部分。
他一直在追寻人生的真谛,渴望去除枷锁来得到真正的自由。
可是正真的自由又是怎么样的呢?是孑然一身不必为任何人负责担当,做任何想做的?毛姆认为不是的,所以他在最后让菲利普放弃了象征着绝对自由的西班牙旅行,选择了婚姻。
或许人生的枷锁根本不可能完全地去除,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轻——它要有该要承受的重量。
《人生的枷锁》并没有多少跌宕起伏的情节,也许毛姆在写作时是带着诚实和欣慰来回忆他的青春岁月,并不想拔高到失去自己成长印记的程度。
他娓娓道来,跟你讲他年少的故事,你听得入神,心情跟随者他的经历起起伏伏,然后他起身悠悠地告诉你讲完你,你不知觉中发现竟已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