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四大名瓷

合集下载

粉彩工艺

粉彩工艺

粉彩工艺1.粉彩简介粉彩瓷是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之一,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的美称。

它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特有的艺术风格,它色泽晶莹,瓷画精细优美,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在国外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而被誉为“东方瑰宝”。

1.1粉彩瓷的创作粉彩是釉上彩瓷器的一个品种。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

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

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1.2粉彩的彩绘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

由于砷的乳浊化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

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发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

经研究化验,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2.粉彩的起源及发展粉彩线条纤秀、画面工整、色彩柔和、绚丽粉润、形象逼真,虽始于清朝,但是更早的则可以追溯至唐朝,唐朝即有“南青北白”的格局,就瓷器本身的发展而言,是从单釉瓷向彩瓷发展的,无论是褐绿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还是斗彩、五彩、粉彩或珐琅彩,都是以白色为衬托,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丽与美妙的。

景德镇四大名瓷欣赏

景德镇四大名瓷欣赏
景德镇 四大名瓷欣赏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花瓶 青花瓷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青 花 瓷 花 瓶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青 花 瓷 花 瓶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青 花 瓷 碗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碗 青花瓷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青花瓷 茶杯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色 釉
景 德 镇 四 大瓷 之 —— 玲 珑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玲 珑
青 花 玲 珑 瓷 将 军 罐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粉 彩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粉 彩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青花瓷 茶杯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青 花 瓷 碗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茶杯 青花瓷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茶壶 青花瓷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 青花 瓷 茶壶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茶具 青花瓷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盘子 青花瓷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青 花 瓷 盘 子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青 花 瓷 盘 子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青花瓷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青 花 瓷 花 瓶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花瓶 青花瓷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青花瓷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青 花 瓷 花 瓶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粉 彩
景德镇四大名瓷: 景德镇四大名瓷: 青花 玲珑 粉彩 色釉
点击这里进入课文学习 结束

景德镇之四大名瓷

景德镇之四大名瓷

景德镇之四大名瓷
说起景德镇,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景德镇陶瓷,确实,陶瓷是景德镇的一张名片,就好比你现在一听到北京,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北京烤鸭。

景德镇这张名片,响当当,首先,这是三大古瓷都之一,其二,这里的陶瓷确实是与众不同,独具特色。

下面给介绍景德镇的四大名瓷。

1.玲珑瓷
玲珑瓷晶莹剔透,早在明朝时期就有,以前产量很少,只有宫廷这种高贵的地方才使用得起,但现在广泛应用景德镇陶瓷餐具上,茶具,灯饰,酒具也时常看到。

玲珑瓷有个别名叫“米通”,因为其是用刀在胚胎上镂成点点粒状,后上玲珑釉料,接着上青花装饰,最后入窑烧制。

出来的青花瓷明彻、漂亮,显得高雅。

2.青花瓷
说起景德镇的青花瓷,有“人间瑰宝”之称。

青花瓷蓝白相映,晶莹美丽,是以钴矿为颜料绘于生胎表面,施以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蓝色彩饰的釉下彩瓷器。

而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更是让人们对青花瓷重新产生了兴趣。

歌词“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等把青花瓷的特色,唯美,赏心悦目完全体现出来。

而这几乎就是景德镇青花瓷的写照。

3.粉彩瓷
粉彩瓷在砷的最用下,和各种色彩融合,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也就是说在和不同颜色融合后都产生浅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

其风格乃中国话风格,因其画面粉润柔和,又有“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4颜色釉瓷
通过微量元素的含量的调整,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

主要有青釉,白釉,黑釉,青白釉等。

(转自,转载请注明出处)。

景德镇陶瓷的相关介绍

景德镇陶瓷的相关介绍

景德镇陶瓷的相关介绍景德镇陶瓷是中国重要的瓷器发源地之一。

那么,对于景德镇陶瓷,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景德镇陶瓷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景德镇陶瓷的基本介绍景德镇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是中外著名的瓷都,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为明清时期的中国四大名镇,景德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类对外开放城市。

到2007年,景德镇已经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

正是这样的城市,造就了中国引以为自豪的陶瓷帝国。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

“陶”“瓷”并称反映了这两类器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从广义上说,陶瓷包括陶器、瓷器、炻器(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一种陶瓷制品,如水缸等;)。

陶瓷广泛成用于口常生活、工艺美术。

景德镇陶瓷发展,大量系艺术陶瓷、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

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

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

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

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

产品驰名世界。

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建于1954年,三层结构一、二楼为展厅。

共有展品2400余件,分别按年代顺序布展。

第一展厅由五代、宋代和元代三部分组成。

其中以宋代的影青瓷、印花瓷和元代的青花瓷、高温颜色釉瓷最为夺目。

第二展厅主要以明代官窑器为主,在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和装饰手法主要有青花、青花斗彩、五彩、红绿彩和颜色釉等。

第三展厅展出的是景德镇陶瓷史上最为璀璨的清代陶瓷。

此时景德镇陶瓷工艺已经是集天下之大成了,集中了如汝窑、龙泉窑、哥窑等各大名窑的陶瓷技术。

瓷都景德镇——精选推荐

瓷都景德镇——精选推荐

瓷都景德镇景德镇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与安徽省接壤.东晋时景德镇称新平镇,据史书记载:"东晋立新平镇于昌南",遂改昌南为新平.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因新平镇在昌江之南,就改称昌南镇.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浮梁县,据县志说:"有民众在溪伐木为梁"因此得名。

.景德镇的名称始于宋景德元年.北宋时期,昌南镇的瓷器得到宋真宗皇帝的赏识,便将昌南镇改为景德镇."景德"正是宋真宗五个建年号之一,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用皇帝的建年号命名城镇,说明当时宋皇对这个地方的重视,而这个名称能保留到现在,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1949年景德镇解放,单独建市.同年5月5日成立景德镇市人民政府.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直辖市.现在,全市共有二县二区,市区面积为3274.4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2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62万.城市人口31万人.1982年,景德镇被批准为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景德镇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763.6毫米,最高气温为41.8度,最低温度10.9度,年平均气温17度左右.由于季风的影响,冬春多偏北风,春夏之交梅雨绵绵,夏秋之际晴热天多.这种气候对农业和瓷业生产有利.景德镇能长期存在和发展,有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景德镇处于鄱阳湖水域的昌江之滨.昌江上溯安徽祁门,下接波阳,全长182公里,市境内长度为96.9公里.江水穿城而过,还有南河环城东南,西河贯穿西岸,形成三水环城之势.以昌江为主流的大小河流,给景德镇的瓷业带来了许多方便.其一是确保瓷业用水,"造瓷首需泥土掏炼,尤在精纯".其二是提供了水上运输.载量大安全节省运费.景德镇的河流还有一个作为动力的特殊作用.古代制瓷矿石全靠人工粉刷,所耗人力甚多.本地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天然水流落差的动力,在一些支流上安装起水轮车和水锥,用以粉碎瓷石.据资料统计,昌江之上水椎最盛时超过六千支.每当春夏水发,车轮旋转,水椎翻腾,响声隆隆,真是"重重水椎夹江开,未雨殷传数里雷". 这种粉碎制作瓷料的方式,省人,省事,省钱,可称得上是一大奇观.瓷器是中国三大发明之一,景德镇是千年不断的窑火产瓷胜地.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有"火焰城"之称,山环水绕,中央一洲,瓷窑林立,火焰照天.无怪伟大的文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来景德镇考察时写下"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名句.瓷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是古代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结晶.瓷器源于陶器又精于陶器.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就需要器,在原始社会,由于雷电常引起森林大火,大火烧过的土显得很硬.据说就是这个现象给人以启示,用粘土在火中烧烤,得到不易透水的容器,这就是最早的陶器.我国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就已经发明了陶器,到了东汗时期(公元25---220年),我国最早的容器已经脱胎而出.瓷器与陶器不同,它有优于陶器的硬度,透明度和光泽度,吸水率大大低于陶器.它比陶器坚固耐用,造型美观;又比铜器,漆器造价低廉;瓷器以瓷矿石为原料,陶则以陶土为原料;瓷烧成温度在1300度左右,而陶在800度左右.传说在古代,中国瓷器第一次传到欧洲时,那美妙坚硬的器具令外国人惊讶,不知道它叫什么,只知道来自于神秘的东方中国,于是就称它为CHINA.这就是为什么"瓷器"又是中国国名的另一种解释.对于景德镇瓷器的起源与发展,史书上作了比较详尽的记述.宋以来,有蒋祁的<<陶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一般文献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汗室",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但从现已经发掘的古窑址来看,最早的兴烧年代在唐末五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根据出土瓷片检测分析,这时的制瓷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唐朝末年,藩镇割据,造成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的分裂局面.当时,在南方战祸较少,北方人民大量南逃,江南人口剧增,经济发展一片繁荣,促使景德镇瓷业展现出"村村陶埏,处处窑火"的兴烧景象.在众多的窑址中,以湖田古窑址最为著名,现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公元960---1279年赵宋统一了中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瓷业生产显著进步,景德镇也因独创青白瓷而名扬天下.宋代造瓷在釉色方面崇尚青色为贵,对釉色有诗为证"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宋代是我国瓷业蓬勃发展的时期,有河北定窑,河南汝窑,京都官窑,龙泉哥窑,禹州均窑,并称五大名窑。

中国四大名瓷

中国四大名瓷

中国四大名瓷
</h2>
<ul>
<li>官洛瓷:又称官窑瓷,始创于景德镇,主要产地景德镇。

官洛瓷
多以吴、宋流行青花著称,具有器型端庄,内壁绘绘青彩芬芳,颜色
浓郁,纹饰精巧、气象清新的设计,被誉为名瓷之首。

</li>
<li>汝窑瓷:又称汝窑,始创于汝州,主要产地河南汝州。

汝窑瓷以
青花为主,多以白底层青莹莹存在,厚薄聚积不同,明度有致,气韵
特有;釉质厚重,熔渣清洁,洁白如水,光泽细腻。

</li>
<li>陕西窑瓷:又称釉下彩瓷,出产于陕西大巴窑,传统的陕西窑釉
下彩用神龙形象来装饰,十分精致,而且比较有个性,深受人们喜爱。

</li>
<li>安徽窑:又叫徽钧窑、明白釉青花瓷,主要产地安庆,传统工艺
中的明白釉青花,在清朝康熙时期由著名瓷器爱好者杨造崴事先制烧
出来。

瓷质细白,釉质脱白,在适当的亮度下,使得整个色彩表现出
一股淡雅柔和的风格。

</li>
</ul>。

景德镇四大名瓷指的是哪四种

景德镇四大名瓷指的是哪四种

景德镇四大名瓷指的是哪四种
景德镇四大名瓷指的是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

景德镇市的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

其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景德镇四大名瓷的详介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

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所以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

粉彩是一种釉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色釉瓷,其釉色可谓五彩缤纷,晶莹夺目,被誉之为人造宝石,是瓷都4大传统名瓷之一。

论粉彩仕女人物

论粉彩仕女人物

论粉彩仕女人物陶瓷粉彩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艺术与技巧另一品种。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烤花窑经摄氏700℃〜800C温度烘烤而成。

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基础上,受跌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

始见于康熙晚期,后历朝流行不衰。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粉彩瓷更有长足的发展,许多具有健康、清新、大方特色的新作琳琅满目。

一、粉彩瓷画的工艺特色粉彩是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碎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

由于硅的乳浊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被称之为“粉彩”。

粉彩瓷的装饰形式多种多样。

有折枝式、图案式、开光式等。

每种形式都是结合造型特点来确定的。

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物象,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物山水,都可以来表现。

采用的画法既有精细严谨、刻画入微的工笔;也有潇洒奔放、简洁明快的意笔,还可广泛吸收中国画、油画、水彩画以及木刻、剪纸等画种的表现手法,精细处毫发毕现,奔放处雄浑强健。

可做到大件作品,构思严谨、工艺复杂;小件瓷画,绘制精妙、灵秀细巧。

所描绘对象从平填进展到明暗的洗染,都能做到画面工整、色彩逼真、明暗清晰、层次分明、质感强烈。

因而深受艺术家的推崇不断发展至今,成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粉彩的问世并发展至今,与中国画有着难解之缘。

因为就目前的陶瓷艺术创作而言,其形式主流还是国画风格的。

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涵来看,都是国画风格在陶瓷材质上的表现,或者说是以陶瓷材质为载体,以陶瓷的釉、颜料为表现手段,以国画的技法来表现国画的一种神韵,说白了,就是陶瓷国画艺术。

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之人文常识

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之人文常识

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之人文常识考点:建筑人文常识考点:建筑“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中国传统的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

1.园林建筑:西方园林讲求几何数学原则、以建筑为主;中国园林以自然景观和观者的美好感受为主,更注重天人合一。

(1)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四大名园之首):江苏省苏州市;颐和园:北京市海淀区;避暑山庄:河北省承德市;留园:江苏省苏州市。

(2)圆明园:“圆明园”——“万园之园”,由康熙皇帝命名。

于1860年被侵略中国的英法联军焚毁。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是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

(3)故宫:世界文化遗产。

明成祖朱棣时期定都北京,建造紫荆城。

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宫殿布局:中轴对称:体现皇权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

左祖右社:中国宫殿的左前方通常社祖庙(也成太庙)供帝王祭拜祖先,右前方设社稷坛供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

前朝后寝:古代宫殿建筑物自身也被分为两部分(前面朝堂,后面寝殿)。

(4)匾额:明镜高悬——府衙,万世师表——孔庙,还我河山——岳王祠,正大光明——乾清宫。

2.中国古代建筑学成就:【建筑同步练习题】匾额是中国主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建筑物的性质,下列匾额与建筑物对应正确的一组是(D)A.明镜高悬——贡院B.万世师表——关帝庙C.还我河山——武侯祠D.正大光明——乾清宫【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明镜高悬”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洁,执法严明。

一般旧时府衙挂“明镜高悬”,贡院是古代会试的考场,A项不正确;“万世师表”一般挂于孔庙,“关帝庙”的匾额以“忠义”之意偏多,B项不正确;“还我河山”应挂在岳王庙,C项不正确;乾清宫挂“正大光明”是正确的。

粉靥淡妆粉彩瓷

粉靥淡妆粉彩瓷
粉彩瓷简介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 器品种。 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也叫“软彩”,是 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 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 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粉彩瓷的彩绘方法一般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 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 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由于砷的乳浊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 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 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 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 上,从平填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 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 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 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甚至把版画,油画以及水彩画等姐妹艺术都加以融汇运用, 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活泼。粉彩的绘制,一般要经过打图,升图,做图, 拍图,画线,彩料,填色,洗染等工序。其中从打图到拍图,是一个用墨线起稿,进行 创作构思,如绘瓷决定装饰内容与形象构图的阶段。正式绘制时的定稿叫“升图”,把 描过浓墨的图样从瓷器上拍印下来叫“做图”。接着把印有墨线的图纸转拍到要正式绘 制的瓷胎上去即“拍图”,这样就可进行绘瓷。

话说景德镇一二三四五

话说景德镇一二三四五

话说景德镇一二三四五来源:《瓷都晚报》社主办的“珠山讲坛”的讲课稿浏览数:632 既然“珠山讲坛”是属于景德镇人自己的“百家讲坛”,今天我就作为“景德镇人”的一家之言在这里谈点个人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认识和感受,不一定对,敬请各位批评指教。

所谓“一、二、三、四、五”即是:一:一个金质品牌——“景德镇”;二、两个文化体系——“官窑文化体系”与“民窑文化体系”;三、三个历史巅峰——“康、雍、乾”;四、四大特色名瓷——“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五、五朵陶艺金花——“瓷绘派艺术瓷、学院派艺术瓷、现代陶艺、雕塑瓷、仿古瓷”。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景德镇能工巧匠创造了辉煌的陶瓷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以杰出的贡献书写了而且正在继续书写着一部中国陶瓷发展史,为我们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争得了荣誉,也为世界的陶瓷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受到全世界的仰慕和尊敬。

“景德镇”是世界人民心目中的“中国瓷都”、“世界瓷都”。

它的伟大创造和贡献今天只能简要地概述如下:一、一块金质品牌——“景德镇”“景德镇”三个字是千百年来景德镇人用心血和汗水铸成的金质品牌。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和商业社会里,品牌的力量是巨大的。

正如人们开世界名牌奔驰、宝马车,象征了身份地位和富贵,会感到潇洒和愉悦。

如果开2—3万元的车,难免心中感到羞涩和难堪。

一个价位在一、二百万,一个价位在一、二万元,相差几乎百倍,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景德镇这块金质招牌为我们创造了无限商机为子孙造了福。

正是因为品牌的力量,才会有别的产瓷区产品用“景德镇制”款的侵权事情;才会有争夺“中国瓷都”的闹剧发生;才会有一批批国内外艺术家汇聚景德镇的文化现象出现;才会有国外陶艺家到景德镇来“朝拜祖师爷”;才会有世界上国家级陶瓷博物馆,“如果没有收藏景德镇陶瓷,那不称其为博物馆”的说法;才会有景德镇一件元代青花瓶“鬼谷子下山”在国际上拍卖出两个亿天价的奇闻……前不久,日本“九谷烧”著名陶艺家中村元风先生十分诚恳地说了三点感慨:其一,我们陶艺家的作品是面向日本国,而景德镇陶艺家的作品是面向全世界;其二,我到景德镇来后才发现我的“新五彩”根在中国,在他的作品展和书中他突出地标示主题词:“从中国到日本、从日本到中国”;其三,日本陶瓷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而景德镇却有一千多年。

《景德镇的瓷器》教案

《景德镇的瓷器》教案

《景德镇的瓷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景德镇瓷器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认识景德镇四大名瓷。

掌握欣赏和评价瓷器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瓷器概述:介绍瓷器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瓷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景德镇瓷器特点:讲解景德镇瓷器的胎质、釉色、造型和装饰等特点,引导学生认识景德镇瓷器的独特魅力。

3. 景德镇四大名瓷:介绍青花瓷、粉彩瓷、釉里红瓷和玲珑瓷的特点和制作工艺,让学生了解四大名瓷的由来和区别。

4. 瓷器欣赏与评价:教授欣赏和评价瓷器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瓷器进行欣赏和评价。

组织学生参观瓷器展览或动手制作瓷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景德镇瓷器的起源、发展历程、特点和四大名瓷。

欣赏和评价瓷器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瓷器制作工艺的理解和运用。

对瓷器欣赏和评价的深入探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瓷器实物、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景德镇瓷器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讲授新课:讲解瓷器概述、景德镇瓷器特点、四大名瓷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景德镇瓷器的魅力。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种类的瓷器,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组织学生参观瓷器展览或动手制作瓷器,让学生亲身体验瓷器的魅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瓷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瓷器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制作瓷器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瓷器的经典典故

瓷器的经典典故

◆瓷器产品简介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郑和下西洋与景德镇瓷器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喜欢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

公元1405年 (明永乐三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促进了中国陶瓷远销海外,扩大了中国陶瓷的声誉,也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的陶瓷国际贸易。

这些情况在《明史》和郑和随行翻译费信著的《星搓胜览》都有记载。

郑和下西洋对发展中国的陶瓷生产 , 特别是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瓷来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郑和七次下西洋,景德镇青花瓷、浙江青瓷、福建白瓷,扬名海外,并由东非传及欧洲,使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青花瓷,名声大振,海外需求大量增加。

当时不但海外商船相继到泉州,并派人到景德镇、杭州贩运瓷器绸缎等商品,而且明代国内不少大商人如李锦、潘秀、郭震等,大量装载瓷器等物出海销售,满足海外需求。

当时巨商郑龙芝兄弟,拥有商船百艘,海员千余人,常到景德镇采购青花瓷、茶叶,去浙江采购绸缎,然后派遣海船运到东南亚、阿拉伯、东非各地销售,深受欢迎。

后来,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学家三上次男率学者在东南亚、非洲考察了中国古代陶瓷输出亚非各国的大量碎片,著有《陶瓷之路》一书,称海上丝绸之路为陶瓷之路,也是古代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之路。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

谢肇制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

景德镇瓷器简介

景德镇瓷器简介

青花瓷
玲珑 瓷
粉彩瓷
颜色釉
景德镇制瓷流程: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专业化程度强,行业分工及其细致,最核心的包括 拉坯、利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五项工序。l
景德镇陶瓷主要分类
釉上彩 其品种有斗彩、五彩、粉彩、素云彩、珐琅彩等。 釉下彩 其品种有青釉褐绿彩、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
1、青花 瓷器釉彩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典型青花器系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 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 渡地带。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 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陶瓷而著称 的古老城市。
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 ,至今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发展历程。 景德镇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手工 制瓷工艺的所在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 城乡各地。
8、薄胎瓷: 薄胎瓷,薄如蝉翼,轻如绸纱,是一种轻巧秀丽,薄如蛋壳的细白瓷。古
人吟诵薄胎瓷曰:“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薄胎瓷的制作要求极高,特别是 修坯,最艰难也最关键,全靠工人师傅娴熟的技巧,经过百余次的反复,将二、 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壳那么薄,在关键时刻,少一刀嫌厚,多一刀则坯破功 败,稍不留神,一个喘息就会导致前功尽弃。这样的泥坯还须经受摄氏一千三 百多度的高温焙烧的考验,不裂碎,不变形,其珍贵和难得就可想而知了,所 以人们称薄胎瓷为神奇珍品。
就是颜色釉,影响色釉成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 组成,料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说“自然界有什么 颜色,就可以烧制出什么颜色的瓷器”。您如果参观一下景德镇的颜色釉瓷,就会 相信此话不假。当然,有许多颜色釉的配料和烧制是十分困难的,如“祭红釉”,就 有千窑一宝之说。
斗彩的特点是:静动兼蓄,对比鲜明,既素雅又堂皇。这种装饰已显示出丰富 的表现力和它的特色。

景德镇四大名瓷简介

景德镇四大名瓷简介

景德镇四大名瓷简介
一、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器,又叫景德镇四大名瓷,是由元代创立的四种传统瓷器,分别为官窑粉彩、斗彩,唐三彩和官窑青花,具有代表性的景德镇瓷器除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外,还具有历
史价值,以及地域性特征,将景德镇树立为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备受全国及国际艺术品
收藏家的青睐。

1、官窑粉彩
官窑粉彩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中继承时间最长、技艺最为精湛的瓷器,也是明代至清代
官窑制瓷的代表作品之一,官窑粉彩以细腻的彩绘和完美的烧制工艺而著称,流传至今的
古瓷件,均以其独特的文献价值吸引世人,造就了景德镇官窑粉彩古瓷精品的地位。

2、斗彩
斗彩瓷器是清代黄〇斗瓷坊剩下的一种瓷器特种,以淳朴浓艳的纹饰、暗色调或厚重
的形式堪称一绝,它融合了古代工艺和现代特色,使斗彩瓷器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珍稀艺
术品。

3、唐三彩
唐三彩瓷器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中技艺最精湛的品种,以其精美的花纹、色彩斑斓的图
案而著称,是从唐代盛行的釉下彩瓷发展而来,以黑白底彩、胎釉淳雅、器型多样而深得
中外古瓷收藏爱好者的推崇。

4、官窑青花
官窑青花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也是景德镇瓷器中最受欢迎的类型之一,因其釉面
质感张力良好,器型优美,色泽亮丽,手工精细而得到广袤的推崇。

官窑青花以其精美的
花纹,鲜明的色彩,特殊独特的手工制作,成为中国古代瓷器中最具特色的,最受收藏和
推崇的瓷类之一。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 866更新时间:2006-4-27一、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素有“瓷器之国”之称。

景德镇是我国陶瓷主要产地之一,制瓷历史悠久,闻名中外,享有瓷都之誉。

郭沫若1965年在一首诗中写道:“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

”景德镇春秋时属楚地,秦统一中国后属九江郡,汉改属豫章郡,三国时属吴;东晋荆州剌史陶侃曾“擒江东寇于昌南”,遂于此地设镇,曰新平镇,意为新近平安之地。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镇置县曰新昌县。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为“浮梁”。

据《郡县释名》:“以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也”,故称浮梁。

因镇治所在昌江之南,又称昌南镇;又因此地镇民多以陶为业,故又称陶阳镇。

景德镇一名始于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

“北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器,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

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瓷器。

”(《景德镇陶录》卷五)景德镇由此得名。

元代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官方瓷业机构,专门负责烧造官府用瓷及官办贸易所需瓷器。

瓷局代表朝廷,集中了人才、技术、原材料等多种优势,这对景德镇瓷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景德镇制瓷业在元代进入了一个创新时期,首先是制胎原料,采用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变形,烧造出颇有气势的大型器皿;其次是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具有强烈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然后是颜色釉的成功,高温烧成的卵白釉、红釉、蓝釉,是熟练掌握了各种呈色剂的标志,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单一的影青釉和单一的刻划花装饰的局面。

明代初期,景德镇设御窑厂,专门烧造官府用瓷。

为了保证御窑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官府把在战乱中失散的工匠又重新集中起来,使景德镇制瓷工匠的队伍和瓷业生产规模都空前庞大起来,“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正是当时极好的写照。

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

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

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

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景德镇玲珑瓷】景德镇青花玲珑瓷是明永乐年间在镂空工艺的基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500多种年间的历史。

它灵巧、明彻、透剔,特别高雅秀洁。

玲珑,明彻的意思。

玲珑瓷属于镂花的一种。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

"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图案设计的花形,镂刻一个个小米孔,使之两壁洞透,有如扇扇小窗;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就像窗户糊纸一样;再通体施釉。

经过焙烧,镂花处明彻透亮,但不洞不漏。

这种透光的米粒状孔眼,叫做"米花",又称“玲珑眼”,“芝麻漏”。

在日本则叫“米通”“萤手”;然后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

有些陈设品如龙舟、花瓶之类,镂空处不糊釉浆,也叫玲珑。

唐代洪州窑巳生产玲珑瓷;明永乐时,景德镇窑巳有玲珑产品。

隆庆、万历其间,玲珑瓷风行一时。

清乾隆时期,御窑厂也曾仿烧。

主要器物有玲珑炉、玲珑盖碗、玲珑笔架和玲珑香奁等。

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所以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

玲珑瓷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所以也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叫青花玲珑瓷。

这种瓷器既有镂雕艺术,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朴、又显清新。

解放后的玲珑瓷得到迅速发展,产品除中西餐具、茶具、具、咖啡具、文具等日用瓷外,又精制成各种花瓶、各式灯具等陈设瓷。

近几年来,更发展为彩色玲珑、薄胎玲珑皮灯等非常精美的工艺美术瓷。

【景德镇青花瓷】景德镇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

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
中国有三大特产闻名于世界,分别是:陶瓷、丝绸和茶叶。

今天我为大家讲解的是三大特产之一,陶瓷中的瓷器,即“瓷都”景德镇的传统四大名瓷。

景德镇的传统四大名瓷包括: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以及颜色釉瓷。

青花瓷
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

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

在绘瓷人手下寥寥数笔,错落有致,别有一番情趣,淡妆浓抹总相宜。

青花瓷创烧于元代,至明代,景德镇的青花瓷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更为成熟;新中国成立以后,青花器皿由过去的单件为主,发展为配套为主,画面更加精美。

青花瓷的烧造历史最为悠久,一直居四大名瓷之首,享有“瓷国明珠”的美誉。

其主要是以色料在胚胎上描绘纹样,然后上透明釉,施釉后经1300度左右高温一次烧成,釉色晶莹,透彻素净,明净雅致。

画以墨为韵,瓷以青为贵,青花瓷,至美至纯,透着一种素净,低调奢华的古韵。

玲珑瓷
玲珑瓷在隋唐时就有了,其上有米粒大小的图案,剔透明净犹如水滴,被称为玲珑瓷,历史悠久,为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玲珑瓷的制作非常精细,是在细薄的胚胎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这些洞眼呈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然后施釉多次,再人窑烧制而成。

玲珑瓷往往和青花相配,碧绿透明的玲珑和色呈幽兰的青花互为衬托,清新古朴,给人一种极致的美。

在瓷器的逐步发展中,“玲珑眼”的形状也从传统的米粒,发展到月牙状、流线状、圆珠状、菱角状、多角状等多种规则、不规则的形状,有时还与“半刀泥”相结合,组成各种图案。

二“玲珑眼”的釉色也有原来的单一碧色发展为红、黄、绿、蓝交相辉映的“五彩玲珑”,更是丰富和增强了玲珑瓷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粉彩瓷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创烧于清代康熙晚期,它是在康熙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发明的一种釉上彩。

由于它的色调淡雅柔和有粉润之美,故称为粉彩。

粉彩的主要原料和施彩方法都是外来的。

制作时,在烧好的素瓷上以玻璃白打底,用国画技法以彩料绘画纹样,再用炉火烘烤而成。

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颜色釉瓷
颜色釉瓷可用“万紫千红”来形容,不仅红紫,不论什么颜色都可以烧制成。

色釉瓷有许多种类型:通体一色者称单色釉,多色相间者称花色釉,烧成温度在1200度以上的叫高温颜色釉,1000度以下的叫低温颜色釉。

颜色釉瓷的制作工艺是在釉料里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经过焙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颜色釉。

一般来讲,颜色釉分以下几个大类,如青釉酱釉黑釉白釉黄釉绿釉青白釉等等,每种颜色还可以再细分,如青釉就可以分为豆青粉青天青梅子青等等近20多种。

这些颜色釉的划分并不是根据肉眼对釉面颜色的判断来确定的,主要是看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组成,粒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