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青春钱伟长
钱伟长:一代科学家的奋斗缩影
钱伟长:一代科学家的奋斗缩影作者:高博来源:《科学大观园》2021年第13期钱伟长,“三钱”中的最后一位,于2010年7月30日在上海走完了98岁的一生。
像很多同辈的中国科学家一样,钱伟长在民族危亡之际,选择了科学救国的道路;国家的需要,永远是他事业的指南针。
战争的苦难,或者政治厄运,始终没有压倒他。
晚年,他成为大学校长和热心的教育者。
培养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为民族开拓未来,是他最后岁月里牵挂的主题。
錢伟长的传奇人生,是一代中国学人希冀和奋斗的缩影。
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
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
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
他就是钱伟长。
19岁的钱伟长对理科十分陌生,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总共考了25分。
其中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从没有学过,考0分。
所幸靠着文科成绩,通过了清华的考试。
他听从四叔钱穆的建议,选择就读清华中文系。
谁能料到,第二天钱伟长就改变了自己的选择,也改变了一生的走向。
这一天,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九一八事变。
侵略,以中国军队的退让告终。
“我听了以后就火了。
”钱伟长后来回忆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
所以我下决心,要学飞机大炮。
”他想转到物理系,于是几次跑去找系主任吴有训。
这让吴有训为难了——钱伟长的数理化实在糟糕。
禁不住钱伟长的纠缠,吴有训提出先让钱伟长试读一年,如果化学、物理和高数都考过70分,就允许他转系。
那一年,钱伟长除了吃饭睡觉,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扑在物理和数学上。
到学年结束时,他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科目的考试成绩都拿到80多分,得到了以严格著称的吴有训的认可。
在清华物理系的4年,钱伟长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底子。
七七事变的爆发,扰乱了中国科学家的研究事业,也暂时中断了钱伟长的学习。
清华大学迁到了昆明。
为了筹集路费南下,钱伟长在天津教了一年中学物理课。
一年后,钱伟长和4个朋友一起,乘船经香港、越南,于1939年初辗转到达昆明西南联大并得到了执教的机会,与中文系女生孔祥瑛相识并于8月1日结婚。
钱伟长名言励志
钱伟长名言励志1、学习要学习那些关键的东西,要大踏步往前走,走远了再回头来看,原来的东西就不见了。
2、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
3、没有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就没有个人的一切。
4、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
5、觉得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很多,那你就是很有学问;你觉得什么东西都懂,你大概是没有学问的。
我们要培养这种人,满肚子都是问题的人,这种人是我们国家需要的。
6、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7、如果你被一些小问题缠住,那你就一辈子也学不成。
千万不要为这些小困难停下来,那样是舍本求末。
8、我说创造很多,一个最大创造,就是一个国家不论怎么差,能团结起来,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像中国一样,这是我们对全世界的创造。
9、我不是天才,我的学习是非常勤奋的。
我发现很多东西还不懂,需要学,我就学。
你们不要相信天才论,关键在于刻苦和努力。
10、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11、学校体育很重要。
好处之一是自身健康,另外运动也可以培养人,培养人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
运动场上情况瞬息万变,要应付环境,就要有分析、决策的本事。
12、在我国形成的理工分家、文科和理工农各科分家的现象,业已明显地影响培养建设四化人才的质量,现在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我们主张理工合一,文理渗透,反对现在国内中学就文理分家的现象。
13、运动是培养人的体力,增强体魄,激发拼搏争先的斗志,形成合作的团队精神的最好形式。
14、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15、有人说我不务正业,今天干这个,明天又干那个。
我说我是看国家哪方面需要我,我就力所能及地去干。
16、有人说我是“万能科学家”。
其实不是万能,不过我会去学一类东西,我会看人家的东西,看懂了我自己能下结论,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做下去。
钱伟长的故事
钱伟长的故事钱伟长,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他的家境贫困,父母是普通的农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但是,钱伟长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生活的希望,相反,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勇气。
钱伟长的故事,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数不胜数,但他从未退缩过。
他知道,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因此,他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一条成功之路。
小时候,钱伟长的学习成绩并不出众,但他却有着一颗向上的心。
每当别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那里看书,做作业。
他知道,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此,尽管家境贫困,他依然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钱伟长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他考上了一所知名大学,成为了大学里的学霸。
在大学期间,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毕业后,他顺利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职场人。
然而,钱伟长并没有停下脚步。
他知道,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不被淘汰。
因此,他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深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公司的骨干员工,得到了公司的重用和认可。
除了工作之外,钱伟长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知道,自己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因此,他希望能够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他成立了一个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钱伟长的故事,是一个普通人的励志故事。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只要有毅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希望,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追逐自己的梦想。
青春哲理励志故事
青春哲理励志故事青春哲理励志故事(一)人生的长短在中国,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今年已经92岁,依然担任上海大学校长。
他叫钱伟长。
他在板壳问题、广义变分原理、环壳解析解和汉字宏观字型编码等方面,有过举世瞩目的突出贡献。
20世纪50年代,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那时叫学部委员)。
1935年,钱伟长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当初,他选择物理专业,不是因为专长,而是出于一个年轻学子的爱国之情。
考清华时,钱伟长的国文和历史特别出色,每门都是100分,而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极差,4门课加起来只有25分,其中,外语是0分,物理是5分。
基于这种情况,他顺理成章地选择清华大学中文系。
挑好志愿的第二天,“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钱伟长认为,只有科学才能救国,于是,他主动要求改学物理,找到理学院的院长叶企荪教授和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结果,他们都建议钱伟长读中文系。
为此,钱伟长缠了吴有训一个星期。
吴有训每天8时上课,他6时30分就等在他的办公室。
由于不堪纠缠,吴有训只得答应了。
不过,他与钱伟长签订了一个君子协定:如果在一年内,钱伟长的数学微积分和物理成绩在70分以下,就将他退回中文系。
钱伟长是一个非常用功的人,除了吃饭、睡觉,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到学业上。
吴有训有心栽培,经常教他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钱伟长的成绩迅速提高。
第一学期结束时,他的物理及格了;学年结束,数学、物理、化学、外语都达到80多分。
清华本科毕业后,他考取本校物理系研究生。
后来出国留学,1942年,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
人生哲理:扬长避短是一般的“通则”,可并不意味着从短处进攻,就一定不会成功。
青春哲理励志故事(二)迟到的午餐1996年的一天,一位名叫皮特的南非着名企业家,应邀到总统曼德拉的家中做客并商谈一个与政府的合作项目。
上午10时30分,皮特准时到达曼德拉的家中,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站在房外停车坪上,迎候他的那个人,正是78岁高龄的曼德拉总统本人。
车子停下来后,曼德拉热情地跟皮特和他的司机杜密打招呼,然后将他们引进家中。
钱伟长事迹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之钱伟长
钱伟长事迹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之钱伟长没有压倒他。
晚年,他成为了大学校长和热心的教育者。
培养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为民族开拓未来,是他最后岁月里牵挂的主题。
钱伟长的传奇人生,是一代中国学人希冀和奋斗的缩影。
弃文从理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
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
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
他就是钱伟长。
清华的招生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
“我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
”钱伟长回忆说:“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后来他给了一百分。
”历史考题更奇怪:二十四史都有哪些;作者是谁;各有多少卷;注释者是谁。
钱伟长答得分毫不差,又是一个满分。
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
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
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
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10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
可是,19岁的钱伟长对理科却十分陌生,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总共考了25分。
其中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从没有学过,考0分。
所幸靠着文科成绩,通过了清华的考试。
他听从钱穆的建议,选择就读清华中文系。
谁能料到,第二天钱伟长就改变了自己的选择,也改变了一生的走向。
这一天,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九一八”事变。
侵略,以中国军队的退让告终。
“我听了以后就火了,”钱伟长回忆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
所以我下决心,要学飞机大炮。
”他想转到物理系,于是几次跑去找系主任吴有训。
这让吴有训为难了——钱伟长的数理化实在糟糕。
禁不住钱伟长的纠缠,吴有训提出先让钱伟长试读一年,如果化学、物理和高数都考过70分,就允许他转系。
那一年,钱伟长除了吃饭睡觉,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扑在物理和数学上。
但一开始效果很不好,每周课堂测验,他一连七个星期都不及格。
物理系第一学期的课程中,由吴有训亲自讲授普通物理。
他劝钱伟长:不要上课只顾记笔记,重要的是仔细听讲,力求当堂听懂,课后用自己的语言择其关键简明写出。
自强不息的科学大家—钱伟长
自强不息的科学大家—钱伟长江苏无锡人,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数学博士。
1931年至1937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
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40年至194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并获博士学位。
1942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工程师。
1946年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兼北京大学教授,燕京大学教授。
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副教务长、教务长、副校长,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筹备处主任、所长,中科院学术秘书,全国青联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常委,上海工业大学教授、校长,上海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全国科协常委兼组织部长,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会长,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第五、六届中央副主席,泉州华侨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东工程学院、江苏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和成都电子工程学院等名誉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
1992年12月至1996年11月任民盟第七届中央副主席。
1996年11月在民盟七届五中全会上被推举为民盟中央名誉主席。
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教育文化委员会主任(兼)、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
1994年1月任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
1994年4月被聘为潍坊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名誉会长,5月任上海大学校长。
1994年11月起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名誉会长。
1997年10月当选为民盟中央第八届名誉主席。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钱伟长(课前三分钟演讲)
带走一个辉煌时代
弃文从理:“我要造飞机大炮”
从小学到初中,钱伟长真正上学不到五年。然 而进入苏州高中后,钱伟长经过3年似痴似醉的努 力,18岁时竟以中文和历史两门学科100分的成绩 考进了清华大学。 就在钱伟长进入历史系学习的第二天,也就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 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当天,钱伟长毅然决定弃文从 理,转学物理。钱伟长在物理系苦读四年,毕业时, 他成为该系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高山仰止:“将来不是要祸国殃民吗?”
钱先生眼里揉不进沙子,是非分明,嫉恶 如仇。 有一次,潘世明所在的研究所发现研究学 生学位论文涉嫌假算。一名研究生毕业后,别 的学生用他提供的程序,无论如何得不到论文 中所述的结果。钱老知道后很生气:“现在就 假算,将来不是要祸国殃民吗?”于是他提议, 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接受组织程序考 核,必须通过试算。
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辞: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 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 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 无名无利无悔,2005年7月,上海大学毕业典礼上,93岁高龄 的钱伟长穿着大红的校长服,颤巍巍地出现了, 当时他已需要人搀扶走路,口齿也不再清晰。 但在座的上大学子,却终生难忘钱校长的临别 赠言——“我们的校训是“自强不息”,我希 望加两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天下是什么,是老百姓;忧的是什么, 是火箭升不了空,是假冒伪劣产品那么多。孩 子们,你们是否能记在心上?”全场师生无不 为之动容。
赤子丹心:“我是中国人,我要回 去”
1935年,钱伟长考取了庚子赔款的留英公费生,后 因二战突发,船运中断,被改派至加拿大。当得知所乘 船只要在日本横滨逗留3天时,钱伟长认为在抗日战争期 间经留日本有损国格,于是,他和其他公费生愤然离船, 并一起把加有日本签证的护照扔到了黄浦江里。 后来,当钱伟长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时,他却以 探亲为名回国。回国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买一个暖 水瓶,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奔波于北京三所大学讲 课,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更从来没有对国家丧失过 信心”。 1974年,钱伟长获得赴美从事研究工作的机会。当 他到美国领事馆填写申请表时,发现最后一栏写着“如 果中国和美国开战,你会为美国效力吗?”钱伟长毅然 填上了“NO”。
中国科学家钱伟长事迹简介5篇1秘书
中国科学家钱伟长事迹简介5篇中国科学家钱伟长事迹简介篇11931年夏天,19岁的钱伟长来到上海参加高考.那时候,升学考试是各个大学自己出题进行的.钱伟长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参加了清华、交通、中央、武汉和浙江五所大学的招生考试,结果同时收到了这五所大学的录取通知.钱伟长的祖父是晚清秀才,终生教书;他的父亲和四叔也都以教书为生.钱伟长从小耳濡目染,从小学到中学,他的文科成绩一直很好,而理科并不很好,特别是数学和物理.于是他最后选择了清华大学的中文系.可是,就在钱伟长他们刚刚入学的时候,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日本侵略者在一夜之间占领了我国东北辽阔的土地,铁蹄践踏着我国的国土,人民在硝烟与血泪中挣扎.钱伟长和大多数青年一样,激发了科学救国的热情.在清华大学1931年的106位新生中,要求进物理系的竟有21人.尽管钱伟长数理化三科的成绩总共不到100分,而其他同学的考分都在200分以上,但他还是决定转到物理系. 钱伟长向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教授和物理系系主任吴有训教授提出了改学物理的请求.吴教授说: 我查过你的试卷,你的文学和历史考得很好.特别是历史卷中的那道关于二十四史的题,我听说只有你一人得了满分;而你的英语和数理化的成绩却不大理想,物理尤其差.对你来说,学中文更合适,为什么一定要改学物理呢? 钱伟长激动地说: 对,我原来是喜欢文科的.但是,在上海考试期间,我看到外国人在上海滩横行霸道,无非就是靠着他们的枪炮比我们好,我觉得文学救不了现在的中国,现在国家更迫切需要的是科学技术,是飞机大炮!我的数理化成绩虽然不好,但我有决心赶上去! 钱伟长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了两位教授.吴有训教授答应了他的请求,不过有个条件:一年后数理化成绩必须在70分以上,否则仍然回中文系.同时吴教授还要求他加强体育锻炼,因为物理系功课负担很重,没有强壮的身体,难以应付.钱伟长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中国科学家钱伟长事迹简介篇2那时候,清华大学理科的许多教材是英文原版的,教师们讲课也用英语.第一学期对钱伟长来说是非常艰苦的,除学习正课和做实验外,还要自己补习英语和中学的一些理科知识.他夜以继日地苦读,首先攻下了英语这一关,同时理科成绩也逐步提高,凭着刻苦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年终考试,钱伟长的各科成绩都达到了70分以上.4年后,22岁的钱伟长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接着又考取了清华研究院物理系的研究生,在吴有训教授指导下,从事X光衍射研究.1939年7月,中英文教基金会招考第七届公费留学生,钱伟长从3000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第二年1月,22名青年满怀雄心壮志,告别了家乡亲人,乘船赴加拿大留学. 钱伟长进了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跟随系主任、著名的应用数学家辛格教授从事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学习、研究.仅仅过了50天的时间,钱伟长就与导师合作写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在纪念冯·卡门教授60寿辰的纪念论文集上发表了.论文集上的作者都是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和权威教授,如爱因斯坦、铁木申柯等,钱伟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青年竟跻身于国际科学大师之列,引起了冯·卡门教授的注意.1942年,钱伟长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上的一组方程式被国际科学界称之为钱伟长方程 .辛格教授将自己的得意门生推荐给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系主任冯·卡门教授.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对曾在自己祝寿文集上发表过论文的钱伟长表示热烈欢迎.钱伟长跟随冯·卡门教授作博士后,回来又在研究所任研究工程师,从事火箭、导弹的设计研究工作.钱伟长主要从事弹道计算和各种导弹的空气动力设计.他在初期的人造卫星轨道计算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伦敦遭到德国火箭的威胁,英国首相邱吉尔向美国求助,这件事交到了冯·卡门教授的研究所.钱伟长等人议论,德国火箭是从欧洲西海岸向伦敦发射的,多数火箭落在了伦敦东区,这证明德国火箭采用了最大射程.根据他们的研究理论,钱伟长指出,只要在伦敦市中心造成已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蒙蔽德国,让他们的导弹仍按原定射程攻击,伦敦市中心就可避免火箭造成的巨大实质性破坏.英国按这个建议去做,果然将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邱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不胜感激地称赞: 美国青年真厉害! 可他没有想到,当年使伦敦减轻灾难的是中国青年.中国科学家钱伟长事迹简介篇3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缅怀钱伟长,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上大人
缅怀钱伟长,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上大人今天我们观看了我们敬爱的校长钱老的访谈栏目,视频叫作三位一体钱伟长,我自视频开始时便在思忖,为什么用三位一体来形容钱老。
看到后来觉得,这大概是说钱老一生涉猎诸多领域,集各种专长于一身,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看到最后终于明白,这些专长,各种荣誉背后其实只需一种称谓来诠释钱老,便是一个纯粹的爱国者。
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面临着许多次的选择。
绝大多数人在做这样选择的时候,都会以他自身的需求作为出发点。
但是,钱伟长——我国著名的力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却不然,他一生当中,所有重大的选择都是为了这个国家。
也正是因为他始终坚持了这样的选择,才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钱伟长先生历尽磨难,而对他所从事的教育、科研事业抱着始终不渝的热情。
上大学时,在爱国热情的驱使下,他坚决要求弃文学理,也正是爱国的信念指导了他的一辈子的学术研究。
大学毕业后,钱伟长怀着科学救国的决心,出国留学。
经过几年的奋斗,他在学术上去的了很大的成就,过上了相当安逸的生活。
可是1946年,抗日战争硝烟弥漫,他就毅然放弃已有的一切,回国报效国家。
他说:“中国知识分子有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承认落后,不甘落后,要解决这个落后问题,宁愿牺牲在国外的舒适生活。
老实说,我在国外的生活是非常舒适的,我领导了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就是做‘洋官’的人,当然我是‘技术官’,可我不稀罕这个,我当时是为美国做事的,做出来的导弹火箭都是美国用的,我干吗,我要回来就回来了,……。
”虽然回国后的生活很令他失望,但是在1948年他准备回美国申办签证时的最后一栏::“若中美交战时,你是否忠于美国?”他毅然决然地填上了“NO”,最后以拒绝赴美了事。
解放以后,钱伟长先生以空前的热情投入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积极参加和领导教学、科研活动,钱伟长先生有句名言: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他指出,科学的各个门类是相通的,因此,知识面要宽、阅读面要广,不要局限于本专业,更不要局限于自己的研究方向。
钱伟长的简介和事迹5篇1秘书
钱伟长的简介和事迹5篇钱伟长的简介和事迹篇1面对钱伟长,推选委员杜玉波说,奠基中国近代力学,他是伟大的教育家,而一生坎坷,从未放弃理想,为国家谋,为天下谋。
推选委员纪宝成说:《论语》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钱先生以毕生的身体力行,昭示了一位学者的坚持与信仰。
颁奖辞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事迹回溯1912年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钱伟长的国学功底非常扎实。
1931年,18岁的他以中文和历史两门满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
钱伟长:如果要是考状元,我是要考状元的。
1931年9月18日,9·18事变爆发,国难当头。
马上要进入清华历史系学习的钱伟长,得知这个屈辱的消息后,当天决定:弃文从理,科学救国。
钱伟长:蒋介石说的,谁要站起来,不要抵抗,因为人家飞机大炮,我听了以后这个火了,年轻嘛。
所以我下决心,我说我不学这个玩意儿了,我要学飞机大炮。
而之前的录取考试中钱伟长数理化加英文的总成绩只有25分,放弃双百的文史转学物理,钱伟长无视个人的风险得失。
钱伟长:我这些都没考虑。
我是将来要造坦克。
就是这样的思想。
钱伟长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废寝忘食,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70分,四年后成为8名顺利毕业的学生之一,且成绩优异。
1939年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获得宝贵的去加拿大学习的资格,但是因为搭乘的轮船要在日本横滨逗留三天,钱伟长等留学生拒绝上船。
钱伟长:我就不干了,敌国我们不能去,当场就有好多人把护照扔在黄埔江里头了。
经过近一年的等待,1940年8月,钱伟长等留学生才搭乘不停靠日本的轮船出发,赴加拿大留学。
赴加拿大50天后就因为一篇论文的发表而成名,两年后拿到博士学位,之后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研究所做博士后,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教授,至1945年,钱伟长已经成为了一名国际范围内的知名科学家。
钱伟长感动中国人物事迹5篇1秘书
钱伟长感动中国人物事迹5篇钱伟长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1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钱伟长一生传奇,年轻求学时弃文从理,只因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他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三钱”;晚年,他倡导的学分制、三学期制成为教育改革的里程碑……因“9·18事变”弃文从理1912年,钱伟长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诗书家庭。
在18岁那年的高考中,他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走进了清华大学。
钱伟长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他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这一天正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
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起初,物理系主任根本不收他,经他软磨硬泡才勉强同意,但只能试学一段时间。
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他早起晚归,废寝忘食,极度用功。
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论文曾让爱因斯坦感叹1935年,他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和高梦旦奖学金,在导师吴有训的指导下做光谱分析。
延至1940年8月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J.L·辛格教授指导下研究板壳理论,1942年获博士学位。
1942年至1946年,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与钱学森、林家翘、郭永怀一起,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
钱伟长的博士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内,爱因斯坦看后,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钱伟长:一片丹心为报国
他致力于培养科技人才,鼓励年轻学 者投身科研事业,为国家科技创新做 出贡献。
推动中国科技进步的贡献
钱伟长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科研成果,包括力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等。
他带领团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为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钱伟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为中 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3
CATALOGUE
钱伟长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教育理念与实践
全面发展
钱伟长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和品德等方面。他提倡跨学科学习和创新教育,鼓励 学生探索各个领域的知识,培养其综合素质。
实践教育
钱伟长强调实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他主张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他提倡 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术追求
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期间,钱 伟长展现出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后转至物理系,奠定了他日后 在物理学领域的卓越成就。
学术贡献与发明
科研成果
钱伟长在弹性力学、板壳理论等领域 取得重要突破,提出了许多具有国际 影响力的学术观点。
学术地位
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广泛引用 ,为我国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 出贡献。
社会与公益事业
社会活动家
钱伟长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 活动,为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 出了不懈努力。
公益事业
他热心公益,捐资助学,支持教育事 业的发展,为培养优秀人才倾注了大 量心血。
02
CATALOGUE
钱伟长的爱国情怀
为国争光的决心
钱伟长在学术上追求卓越,以振 兴中华为己任,立志为国家争光
感动中国人物钱伟长颁奖词及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钱伟长颁奖词及事迹感动中国钱伟长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感动中国钱伟长事迹钱伟长(1912-20XX),江苏无锡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_常委、副主席等职。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钱伟长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书香门第。
祖父和父亲都是小学教师,家庭负担重,依靠微薄的薪酬维持家庭生活。
因自小受家教影响,钱伟长逐渐养成刻苦自励、坦荡做人的性格。
钱伟长5岁入小学读书,后来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就读,开始接触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培养出对古代文学和历史的兴趣。
1928年,只读了一年初中的钱伟长就考入了苏州中学。
苏州中学是江南名校,学校里有许多优秀教师,包括他的四叔钱穆。
苏州中学毕业后,钱伟长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他很矛盾,是继续求学还是找一份稳固职业。
求学中他一直接受四叔接济,母亲和祖母坚持不能再给四叔增加负担了,但钱伟长又不舍得放弃学业。
正在这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上海的一位化学家、天厨味精厂总经理吴蕴初要设立一个“清寒奖学金”,每年为12名成绩优秀但家庭贫寒的学生提供上大学的资助。
钱伟长获悉后决心去试一试,经过一番努力他成功考取了这份奖学金。
暑假,钱伟长只身来到上海,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接连参加了清华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厦门大学的升学考试。
当时各大学都自设考场自出考题,文科和理科都是相同的试卷。
钱伟长的理科和英语成绩一般,但在文史方面的专长得到了充分发挥。
清华大学的历史试卷有一道题目,要写出二十四史的名称、卷数和作者名,许多学生被难住了,但钱伟长却得了满分。
不久,他几乎同时收到了上述五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最后,钱伟长接受了四叔钱穆的建议,选择到清华大学中文系就读。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钱伟长_感恩励志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钱伟长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科学家、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钱伟长一生传奇,年轻求学时弃文从理,只因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他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三钱”;晚年,他倡导的学分制、三学期制成为教育改革的里程碑……因“9·18事变”弃文从理19xx年,钱伟长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诗书家庭。
在18岁那年的高考中,他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走进了清华大学。
钱伟长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他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这一天正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
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起初,物理系主任根本不收他,经他软磨硬泡才勉强同意,但只能试学一段。
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他早起晚归,废寝忘食,极度用功。
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论文曾让感叹1935年,他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和高梦旦奖学金,在导师吴有训的指导下做光谱分析。
延至1940年8月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j.l·辛格教授指导下研究板壳理论,1942年获博士学位。
1942年至1946年,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与钱学森、林家翘、郭永怀一起,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
钱伟长的博士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内,爱因斯坦看后,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拒绝中美交战时为美国效力1946年,在国外生活得很好的钱伟长回到国内,到清华大学任教。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 钱伟长故事范文大全
作为学术界的“三钱”巨星之一,钱伟长的一生硕果累累,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学术和精神财富。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在教学上,钱伟长辛勤耕耘、不断进取,在繁忙的公务中常抽时间和学生、青年一起具体地探讨如何攻难关、做学问,他认为这是他最大的快乐.他思路敏捷,见多识广,心地坦诚,随时都有令人叹止的新点子 .1951 年,钱伟长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室.1956 年他和钱学森合作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自动化研究所.在教育事业方面,钱伟长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我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 该班学员大多成为中国从事力学研究和教学的领军人物,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兵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世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50 年代,他曾经指导了 18 名研究生和 10 多名共事的助手,以及三期力学研究班学员.他和学生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例如,他和叶开沅等人的师生关系曾以“迷人的师生关系”为题报道过.80 年代,在 70 高龄之后,他又创办了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出版了《应用数学和力学》(中文版、英文版)及《中国应用数学和力学进展》(英文)两种杂志,继续指导了一批又一批硕士生、博士生.从切身体会出发,他在清华大学和上海大学办学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文献和钻研创新的能力,重视教员的教学和科研的结合,重视理科工科的结合,重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重视学校为国家和社会服务,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二:作为学界巨星“三钱”之一,钱伟长的一生可谓成果丰硕,为后人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学术财富与精神财富.然而,他的一生却经历过大起大落,面对人生的转折,钱伟长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命视频:钱伟长笑谈当年考入清华时物理仅得 5 分来源:cctv 新闻频道运:“回顾我这一生,归根到底,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一生当中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为了祖国.”高考中文历史满分,物理只考 5 分1912 年10 月9 日,钱伟长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一个诗书家庭.起先,他就学于家乡的七房桥小学,后来由于家乡失火,他又陆续进过荡口镇的三所小学,但学习时断时续,时间都不长.13 岁时,他来到了无锡,先后在荣巷公益学校、县立初中、国学专修学校读书.16 岁那年,父亲病逝,他随在苏州中学任教的叔父钱穆读书,学习到了数理化和西洋史,之后就一直跟随着叔父生活.在19 岁那年的高考中,他以中文和历史两个 100 分的成绩走进了清华大学.钱伟长属于“偏科生”,在数理化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 5 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 分,英文因没学过是 0 分.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他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这一天正是 1931 年的9 月18 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起初,物理系主任根本不收他,经他软磨硬泡才勉强同意,但只能试学一段时间. 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他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废寝忘食, 极度用功.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把有日本签证的护照扔进黄浦江1939 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的留英公费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突发,船运中断,改派至加拿大.当得知所乘船只要经过日本,让他们在横滨逗留 3 天后再起程时,钱伟长和其他公费生一致认为,在抗日战争期间,经留日本有损国格,于是他们全体愤然离船,大家一齐把加有日本签证的护照扔到了黄浦江里.后来,英国人道歉说“不知道你们会有如此强烈的爱国心”.如果中美交战,拒绝站在美国一边抗战胜利后,钱先生 1946 年就从美国回到中国.1948 年,中国处在内战时期,清华的教授都非常艰难,生活非常苦.这时,一个老朋友从美国回到北京看望他.老朋友觉得钱伟长的生活太困难了,告诉他加州理工学院仍然欢迎他回去工作.但在办理签证手续的时候,当中有一栏:“如果中美交战你能不能站在美国一边”,他的答案是“no”,毅然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曾助伦敦免遭德国导弹袭击二战期间,当伦敦正在遭受德国 v1、v2 导弹威胁的时候,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 于是,请求被转到了冯卡门教授主持的喷气推进研究所.当时,钱伟长正在这个研究所从事火箭、导弹的设计试制工作.钱伟长提出:只要在伦敦的市中心地面造成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此蒙蔽德军,使之仍按原射程组织攻击,伦敦城内就可避免遭受导弹的伤害,英国接受了这一建议.这一招很灵,几年后,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曾不胜感激地赞赏道:“美国青年真厉害.”可他直到最后也不知道,与德军玩了个雕虫小技的人并不是美国青年,而是中国青年,即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的钱伟长.论文曾让爱因斯坦感叹钱伟长的博士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 60 岁祝寿文集内.爱因斯坦看后,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开创中国第一个力学专业回国后,钱伟长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48 年受钱学森之邀准备去美国喷射推进研究所工作,但终因其拒绝放弃中国而忠于美国,未获得签证未成行.其间他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我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该班学员大多成为中国从事力学研究和学术的领军人物,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后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1956 年制定规划了中国第一次 12 年科学规划,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发明“钱码”,输入速度第一“文革”结束后,中国的科教事业迎来了第二个春天.钱伟长更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术研究中,而他深厚的国学功底,也对中文信息处理作出了重要贡献.钱伟长提出汉字宏观字形编码(即“钱码”)在 1986 年国家标准局组织的全国第一届汉字输入方案评测会上,从 34 种方案中脱颖而出, 被评为 a 类方案,单人输入速度第一.1983 年,70 高龄的钱伟长以年轻人般的活力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语录――我不是党员,不过我还是拿党的事业作为我的终生事业.为了我们的民族,我们个人吃点亏不要后悔,不值得后悔.――我一辈子就是这样,所以有人说我不务正业,今天干这个,明天又干那个.我说我是看国家哪方面需要我,我就力所能及地去干.我的基础好一点,有这个能力可以这样做.――我可以临时开一个题目,保证三个月内就可以开展.我会查资料,看书也快, 今天干完这个,明天就可转到另外一个题目去.我的题目很杂,什么都有,因此有人说我是“万能科学家”.其实不是万能,不过我会去学一类东西,我会看人家的东西,看懂了我自己能下结论,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做下去.我懂得爬在人家肩膀上, 我要永远爬在人家肩膀上.――我不是天才,我的学习是非常勤奋的,我发现很多东西我还不懂,需要,我就学.你们不要相信天才论,关键是在于刻苦和努力.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什么是应试教育?就是学校忙于应付考试,小学应付考中学,中学应付考大学. 现在的考试非常刻板,数理化都是硬碰硬的,差一分就落选,家长就要交许多钱. 搞到最后,成了哪个学校升学率高的,那个学校就是好学校.仅就智育而言,这也是片面的.――学校体育很重要.好处之一是自身健康,另外运动也可以培养人,培养人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三:钱伟长,1912 年10 月9 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20 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推制,建立共和,西学东渐,国学衰微之际.钱伟长就出生在一个具有国学功底、创办新学的贫穷的诗书家庭.在无锡这个毗邻太湖的鱼米之乡,为了家族的繁衍昌盛,还延续着义庄制度.少年的钱伟长有时就寄住在父亲和叔父的老师宿舍里.16 岁那年,父亲钱声一病逝,他随叔父在苏州读书.后来,叔父钱穆到北京大学与胡适同时担任中国通史的教授,成为著名的国学大师,60 年代在台湾作资政,继续研究国学.他的母亲王秀珍和善而勤劳,除操持家务外,还养蚕、桃花、糊火柴盒贴补家用.清贫的幼年生活和母亲的贤良品德,帮助造就了他在曲折的一生中独立支持的精神力量.妻子孔祥瑛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文学院国文系,50 年来是他生活上、精神上忠实的伴侣,也是他事业上成功的一个保障.小学时期,钱伟长主要学习国文和历史,也学到算术、自然、音乐等新课程.15岁考取苏州中学读高中,学习到数理化和西洋史,进一步打开了他求知的大门.苏州中学的数学老师严晓帆、西洋史老师杨人缏、中国史老师吕叔湘、地理老师陆侃舆,都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文学课则由他的叔父钱穆任教.他经常在严晓帆老师的宿舍里晚自修,在理科方面有了一些进步.步入青年时期的钱伟长文史成绩优异,但他为科学救国而弃文学理,自强不息,闯开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大门.19 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文学和历史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和上海吴蕴初的清寒奖学金.来到清华大学后,即发生了九一八日本侵占东三省的惊人事变,出于忧国忧民之心,他要求读物理系,学习近代科学技术.物理系主任吴有训答应他试读一年. 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数理课程超过了 70 分,从此,就迈进了自然科学的大门.理学院院长叶企荪,以及赵忠尧、萨本栋教授也常给他们上课.起初, 钱伟长象学古文一样,熟读强记物理学的典籍.而吴有训教给他,不要以为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正确的,都已经完善了,每读一本书都要能够看到没有完成的部分,发现一些新问题.钱伟长学到了这一点,并成为他一生治学的特点.。
为国家的需要而学习——钱伟长的故事
为国家的需要而学习
——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钱伟长是我们中国著名的科学家,中国力学之父。
他考大学时语文历史都考了100分。
数理化却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语因为没学过考了0分。
最后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历史系。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他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军力。
最初,物理系主任根本不收他,经他软磨硬泡才勉强同意,但只能试学一段时间。
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他早起晚归,废寝忘食,极度用功。
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后来他成为了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
国际上,许多力学、应用物理的科研成果以钱氏来命名。
钱伟长 一代科学家的奋斗缩影
钱伟长 一代科学家的奋斗缩影钱伟长的传奇人生,是一代中国学人希冀和奋斗的缩影。
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应用数学家和力学家。
◎ 编辑|任红雨|奋发之路|. All Rights Reserved.钱伟长,“三钱”中的最后一位,于2010年7月30日在上海走完了98岁的一生。
像很多同辈的中国科学家一样,钱伟长在民族危亡之际,选择了科学救国的道路;国家的需要,永远是他事业的指南针。
战争的苦难,或者政治厄运,始终没有压倒他。
晚年,他成为大学校长和热心的教育者。
培养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为民族开拓未来,是他最后岁月里牵挂的主题。
钱伟长的传奇人生,是一代中国学人希冀和奋斗的缩影。
—————————————————弃文从理—————————————————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
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
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
他就是钱伟长。
19岁的钱伟长对理科十分陌生,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总共考了25分。
其中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从没有学过,考0分。
所幸靠着文科成绩,通过了清华的考试。
他听从四叔钱穆的建议,选择就读清华中文系。
谁能料到,第二天钱伟长就改变了自己的选择,也改变了一生的走向。
这一天,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九一八事变。
侵略,以中国军队的退让告终。
“我听了以后就火了。
”钱伟长后来回忆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
所以我下决心,要学飞机大炮。
”他想转到物理系,于是几次跑去找系主任吴有训。
这让吴有训为难了——钱伟长的数理化实在糟糕。
禁不住钱伟长的纠缠,吴有训提出先让钱伟长试读一年,如果化学、物理和高数都考过70分,就允许他转系。
那一年,钱伟长除了吃饭睡觉,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扑在物理和数学上。
到学年结束时,他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科目的考试成绩都拿到80多分,得到了以严格著称的吴有训的认可。
在清华物理系的4年,钱伟长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底子。
七七事变的爆发,扰乱了中国科学家的研究事业,也暂时中断了钱伟长的学习。
钱伟长名言励志
钱伟长名言励志导读:励志名言钱伟长名言励志1、学习要学习那些关键的东西,要大踏步往前走,走远了再回头来看,原来的东西就不见了。
2、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
3、没有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就没有个人的一切。
4、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
5、觉得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很多,那你就是很有学问;你觉得什么东西都懂,你大概是没有学问的。
我们要培养这种人,满肚子都是问题的人,这种人是我们国家需要的。
6、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7、如果你被一些小问题缠住,那你就一辈子也学不成。
千万不要为这些小困难停下来,那样是舍本求末。
8、我说创造很多,一个最大创造,就是一个国家不论怎么差,能团结起来,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像中国一样,这是我们对全世界的创造。
9、我不是天才,我的学习是非常勤奋的。
我发现很多东西还不懂,需要学,我就学。
你们不要相信天才论,关键在于刻苦和努力。
10、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11、学校体育很重要。
好处之一是自身健康,另外运动也可以培养人,培养人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
运动场上情况瞬息万变,要应付环境,就要有分析、决策的本事。
12、在我国形成的理工分家、文科和理工农各科分家的现象,业已明显地影响培养建设四化人才的质量,现在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我们主张理工合一,文理渗透,反对现在国内中学就文理分家的现象。
13、运动是培养人的体力,增强体魄,激发拼搏争先的斗志,形成合作的团队精神的最好形式。
14、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15、有人说我不务正业,今天干这个,明天又干那个。
我说我是看国家哪方面需要我,我就力所能及地去干。
16、有人说我是“万能科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励志青春钱伟长: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1941年夏,一个28岁的青年与他的导师辛吉(J.L.Synge)合作写出了世界第一篇有关弹性板壳内禀理论的论文。
爱因斯坦看到这篇论文后说:“我这一辈子,就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我一直睡不好觉,一直在研究,还有东西没弄清楚。
《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把问题弄清楚了。
”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的这篇文章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Einstein)、麻州理工学院弹性力学家赖斯纳(Hans Reissner)、电子计算机发明者冯·诺埃门(Von Neumann)、板壳弹性力学教授铁木辛柯(S.Timoshenko)、应用数学权威柯朗(R.Courant)等赫赫有名的学术权威的文章出现在同一本文集上,发表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60岁的祝寿文集里。
文集作者中只有一个人是青年,这个人就是钱伟长。
钱伟长: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钱伟长是中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曾任上海大学校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第七、第八和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
一段不完美的人生开局1912年10月9日,钱伟长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县七房桥镇一个贫困的书香世家。
小时候,和别的孩子一样,他也曾在家附近的池塘里捉过虾、摸过鱼,为了生计,他还曾帮家里采过桑养过蚕、挑过花刺过绣。
但是,他有一个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大家庭--他的父亲钱挚和四叔钱穆(后成为中国国学大师)擅长中国文化和历史,他的六叔和八叔分别以诗词、书法和小品、杂文见长。
在这些家里人的影响下,他喜欢上了祖国浩瀚的文化。
钱伟长在进小学以前就读过《水浒传》、《春秋》、《左传》、《史记》和《汉书》等历史名著。
这个特殊的家庭背景某种程度上“救”了年轻的钱伟长。
初中毕业后,祖母和母亲希望他尽快就业,去捧邮局职工、铁路员工之类的“铁饭碗”,养家糊口。
但是这一主张遭到钱伟长父亲和四叔的反对。
渴望继续学习的钱伟长,为了减少奶奶和母亲的反对力度,就拼命帮家里干活。
幸运的是,他和父亲以及四叔赢得了“胜利”,最后还是争取到了读高中的机会。
侥幸升上高中的钱伟长学得很苦。
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他的小学和初中是断断续续的,因为经常遭遇停学逃难,11年的小学初中生活,真正在学校读书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五年。
因此,他的数学只学了一点点,物理和外语也没有学过。
钱伟长: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好在,他遇到一个负责任的班主任严老师。
严老师经常为他开小灶。
在自修室熄灯后,钱伟长就和严老师一起到他的办公室挑灯夜读,高中三年养成的“开夜车”的习惯一直陪伴着钱伟长后来的科学研究。
也恰恰是这段磨难,练就了钱伟长吃苦耐劳、勇于担当、坚韧刚毅的品质。
“九·一八”事变改变了钱伟长的大学路1931年夏天,钱伟长高中毕业,他再次面临失学的境地。
然而,机遇似乎很眷顾他这个有准备的年轻人。
上海天厨味精厂创办人吴蕴初先生那年决定设立“清寒奖学金”,以考试选拔补助家境清寒的高中毕业生上大学。
钱伟长抓住了这个不可多得的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一个月内在上海分别参加了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和厦门大学五所大学的入学选拔考试。
原本是打算多争取被录取的机会,结果,钱伟长居然都考中了。
在时任北大教授的四叔钱穆的指导下,他选择了清华大学。
那年9月10日,钱伟长走进了清华园。
历史系的陈寅恪、中文系的朱自清和闻一多都喜欢上了这个文史知识积累都不错的“才子”,最后他选择了中文系。
刚刚入学,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了。
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的东北大地。
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钱伟长和班上的同学一起走进了圆明园,实地感受了一段中华民族曾经的被侵略的屈辱史。
曾有“东方凡尔赛宫”之称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已是满目疮痍。
看到那些,钱伟长震惊了、愤怒了,决定弃文学理,他要研制飞机、大炮,要科学救国。
钱伟长: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从圆明园回来的第二天,他找到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要攻读物理系。
吴有训教授查看了他入学考试成绩后,对他说:“你的数理化总共得分25分,中文考这么好。
你还是读中文系吧!”“我读物理是为了将来为祖国造坦克,造大炮,是为了救国。
”钱伟长说。
“学文也同样可以救国呀!”吴有训反驳说。
钱伟长并不接受吴教授的逻辑,他就是要读物理,而且他有他的招。
从被拒绝的那天起,吴有训走到哪里,钱伟长就跟到哪里。
没办法,吴有训教授有条件地让了步:“你先试读一年,在这一年中,化学、物理、高等数学这三门课,你每门都要能考70分,才收你。
若有一门考不到,就转回文学院。
”这个条件虽然很苛刻,但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对于有“追求”的钱伟长来说。
从此,这个身高只有1.49米的小伙子拼了命,开始恶补数理化。
在同学们那里,对他的印象就是,天天躲在一个小角落里,不停地在草稿纸上演算。
那段时间,他一天最多睡5个小时。
早晨5、6点起床到科学馆去读书,晚上学校10点熄灯后,他就躲在厕所的角落里看书,直到凌晨才悄悄返回宿舍。
一年后,钱伟长成功地越过了吴教授给他设定的门槛--通过了物理系的考试。
和他一起转进物理系的有五个人,他是唯一一个留下的人。
四年后,他更是成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最出色的学生。
钱伟长: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为了科学救国,曲折踏上留学路1939年,新婚刚刚三周的钱伟长考取了由中英庚款会组织的第七届留英公费生。
那年9月2日,途经香港赴英时,他搭乘的去英国的客轮被扣作军用,第一次留学夭折了。
那年12月底,中英庚款会第二次通知钱伟长等在上海通过海运转去加拿大留学。
因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和许多英国知名教授,都逃到加拿大去了。
上船后,钱伟长等人发现护照上有日本签证,他和大伙认为不能接受侵略者国家的签证,宁可不留学也要表达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怒。
他和很多人一起把护照扔在黄浦江里,携行李下船登陆,第二次留学也就此夭折。
1940年8月,钱伟长一行人第三次接到通知,他们再度乘船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钱伟长对特意前来送行的四叔钱穆说:“我此次西行,绝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家庭,而是走向一条科学救国的道路。
”在多伦多大学,由于在板壳统一内禀理论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钱伟长得到了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赏识。
1942年,钱伟长被冯·卡门召到身边,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美国国家喷射推进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他与当时已是冯·卡门助手的钱学森合作,共同完成了美国第一枚导弹的设计工作。
身在异国他乡,但钱伟长谨记周培源老师的话:“儿不嫌母丑,子不弃家贫。
”他是炎黄子孙,他时刻准备用所学报效祖国。
在得知国内抗战胜利的消息后,钱伟长向导师冯·卡门提出回国请求。
钱伟长: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由于他在美国从事的是火箭、导弹技术研究,美国有关方面劝他留下,而且他的恩师冯·卡门始终不肯答应。
无奈,钱伟长便以思念家人和不曾见面的6岁儿子为由,申请回国探亲。
1946年8月6日,这位一心报国的动力学家只随身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本书籍,一路辗转,终于回到阔别多年的北京清华园。
并不平坦的报国路没能阻挡炽热的报国情回国后,为了培养更多科学救国的人才,他几乎“承包”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的应用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还担任《清华工程学报》主编,承担审稿工作。
这一时期,他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上都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果。
除此之外,钱伟长还开创了中国大学第一个力学专业,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
但是,他的科学报国路并不平坦。
1957年1月31日,因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一文,提出了与苏联教育思想相悖的不合潮流的见解,他被划为“右派”,并被撤销了教职。
钱伟长经历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折。
但是,这并未能阻止他对教学与科研的追求。
他把工作转入“地下”。
一些懂行的专家请他开设各类讲习班,诸如为北京地区冶金学界讲授“晶体弹性力学”、为航空学界讲授“空气弹性力学”、为力学界讲授“颤振理论”……他的这些系统讲座为应用数学和力学领域培养了大批人才。
1968年,钱伟长被下放工厂做炉前工。
他没有抱怨,而是和工人们一起,自己建造了热处理车间。
他发明了一种杠杆设备,可以让工人轻易地拿起52公斤重的铁棒。
他还和工人们一起设计制造了当时北京最好的液压机。
钱伟长重要贡献中国近代力学与应用数学主要奠基人1、钱伟长的早期工作是物理学的光谱分析,有3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物理学报》(1937—1939年)。
其中,硒的单游离光谱分析开我国稀土元素研究的先河。
硒的光谱是4f 电子光谱的基础,在30年代是用来验证量子力学计算的重要研究园地。
该光谱线条众多,能位复杂,长期未能分析。
1935年,首先由哈斯帕斯(Haspas)公布了一些分析结果,钱伟长证明其大部分是不可靠的。
1937年,艾伯森(Albertson)和哈里森(Harrison)公布了从600条谱线中分析得到的一批能级,大部分的J值是21/2、31/2,钱伟长把能级的J值扩展到41/2,低能级扩展到38个,高能级扩展到75个,共分析了925条谱线,大部分离亮度的谱线都得到分析,并和玛吉诺(Margenaw)观察到的齐曼(Zeeman)效应相互校正。
这一工作受到国际物理学界的重视,是稀土光谱的奠基性工作。
2、钱伟长的成名之作是薄板薄壳的统一内禀理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喷气式飞机是争夺制空权的法宝,导弹被视为下一代的武器,航天计划处在摇篮中。
从而力学,如飞行器动力学、飞行器结构力学、高速空气动力学,以及喷气发动机工程热物理和工程控制论等都成为热门科学,取得蓬勃的发展。
欧洲的一批科学家在战乱中移居北美,形成了一些活跃的科学研究中心。
钱伟长先后师从应用数学家辛格教授和应用力学大师冯·卡门,在飞行器结构力学、高速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器动力学方面作出多项成就,其中最有名的是和辛格合作,用微分几何与张量分析方法,从一般弹性理论出发,给出的薄板薄壳非线性内禀方程。
他因此作为冯·卡门60寿辰祝寿文集中最年轻的中国作者赔身于一批世界上最知名的学者之中。
钱伟长以板壳内禀理论为题目的博士论文,分成几部分发表后,一时间成为北美力学研生的必读材料,被当作理性力学的开山之作。
1980年,美国理性力学权威A.C.爱林根(Eringen)访问中国,特意到清华大学的照澜院,来拜见钱伟长,他说,当年他花了几个月时间拜读钱伟长的板壳内禀统一理论,从而开始了自己在理性力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他把钱伟长认作自己的前辈。
在1940年以前,板壳理论的各种近似处理是很混乱的,钱伟长对于这种近似的板壳理论深感不满,曾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1939至1940年)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三维微元体平衡方程为基础,引进三维应力应变关系,得到用应变分量所表示的平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