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1前言:文化繁荣不仅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育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而教案教学设计是教育的基础。
在“华夏文化魅力展示”这一主题中,教案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文章中,本人将结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来谈一下这个主题下的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2. 了解几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3. 掌握中国尚方宝剑的历史渊源,认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二、教学重点:1.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2. 几种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3. 尚方宝剑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渊源和重要地位。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明确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2.如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点3. 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尚方宝剑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步骤:1.课前热身:学生自行制作中国传统文化海报。
2.师生互动:学生小组展示制作的海报并进行讲解。
3.教师讲授:通过PPT、图文等形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和特点。
4.个案讨论:学生对几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进行研究,并创意设计相关作品。
5.团组讨论:学生分小组分享彼此的创作成果,并整理出班级的合作作品。
6.以尚方宝剑为例,讲授中国古代钢铁冶铸技术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观念。
7.学生收尾: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交流感想,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
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课前热身环节能够自主设计海报,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能够比较精准地捕捉到教师的重点,有较高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
3.学生在完成个案研究和团组讨论环节中,充分发挥合作和创新潜力,表现出比较完整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4.学生在学习尚方宝剑这一话题的过程中,了解了中国古代传统钢铁冶铸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能够有较为系统性的认识和总结。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表格式导学案3
4.对李政道“物理是我的生活方式”这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宇宙无穷,真理无限,要为绝对真理的探索追求而生活。
B.“生活方式”就是生活中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探求事物内部规律,追求真理,求实创新,就是李博士生活的轨迹。
C.李博士只探求研究物理,从不接触物理学以外的科学、艺术,这成了他生活、工作的全部。
获得诺贝尔奖以后,他并没有停步,而是年复一年地在理论物理研究和推动实验物理方面取得一项又一项新的成就。
目前;李政道正在研究量子色动力学真空和夸克禁闭的关系。这项研究同正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际实验室建造的相对论重离子加速器有直接关系。
李政道从事科学研究50年来,他的研究领域除高能、粒子物理外,还广泛涉及天体物理、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广义相对论等领域。他经常引用杜甫的一句诗:“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5、以上两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延伸板块
李政道在40年前领取诺贝尔奖时,是这样致答辞的:“我们以有限的人类智慧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奥秘,是一个永不终止的过程。”
他讲述了一段《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如来佛手中翻跟斗的故事。孙悟空翻了一串跟斗,以为已经到了宇宙的尽头,实际上还在如来佛的手掌中。他说:“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取得很快的进步,但是我们必须记住,即使到了如来佛手指的底部,我们离绝对真理还很远很远。”
3、分析下列句子中“根”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①我的根在中国。。②中国建筑的根还在……。
B.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我们应该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C.最近,一些飞车抢劫的家伙结成团伙,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别具匠心地从行人身上、车兜里抢走项链、手机等贵重物品,真是胆大包天,猖狂至极。
2024年《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教案设计
2024年《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教案设计1.1 设计背景:1.1.1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文化相互交融,中华文化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1.1.2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1.1.3 本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华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程内容:2.1.1 中华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1.2 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2.1.3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三、教学内容3.1 教学模块:3.1.1 文化概述: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特点3.1.2 文化传承:阐述中华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传承与创新3.1.3 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亲身体验华夏文化魅力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4.1.2 掌握中华文化的重要特点与内涵4.1.3 理解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4.2 能力目标:4.2.1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水平4.2.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4.2.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参与文化活动体验华夏文化魅力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难点:5.1.1 中华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5.1.2 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在逻辑5.1.3 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5.2 重点:5.2.1 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5.2.2 中华文化的重要特点与内涵5.2.3 学生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与实践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6.1.1 多媒体教学设备6.1.2 投影仪6.1.3 教学课件6.1.4 华夏文化相关书籍和资料6.2 学具:6.2.1 笔记本和笔6.2.2 课前预习资料6.2.3 小组讨论记录本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华文化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7.1.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7.1.3 学生分享课前预习成果,提出疑问。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
班级:姓名:完成时间:30分钟
学习目标
1.贝聿铭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3.学习详略得当,且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体会贝聿铭的革新创造精神和爱国之心。
学习难点
学习详略得当,且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1)请重点为你的同学介绍贝聿铭先生的一个代表建筑,并说说你介绍的这个建筑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2)贝聿铭先生在建筑成就中有中国因素因素吗?你能给我们介绍介绍吗?
(3)贝聿铭是炎黄子孙,却加入了美国国籍,你认为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吗,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三个表现贝聿铭“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依然萦系于怀”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知识链接】
在世界建筑历史的长廊中,—个中国人的名字被抒写在了顶级大师的行列中,他就是美籍华人贝聿铭。1985年,他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国家文学艺术学院联合膺选为研究院院士。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美国总统颁发的“全美十佳公民奖”……这样一位集无数荣誉于一身的艺术大师,却有着一颗深深的爱国之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他的伟大成就。
1.
2.
3.
(4)这篇文章写作方法很多,你还能为同学们介绍介绍吗?
【自学评价】
订正栏
【基础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并将每个词语抄写一遍。
剔透()相得益彰()奠定()授予()
颁发()初生之犊()遗孀()遗孀()
卓著()别具匠心()卓著()遴选()
抉择()轩然大波()水榭()勘察()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当前文化多元的大环境下,探究和传承中华文明和文化遗产的教育理念和思路越来越受到重视。
文化课程是承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塑造学生丰富人文素质、培养综合文化素养的关键环节。
在语文教育中,课程设置不仅应当弘扬中华文化精髓,更要肩负起培养国民精神的使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使每一个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的同时,汲取其中优秀品质,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本节《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属于苏教版七年级必修内容,旨在通过对中华文化的介绍和体验,让学生了解并敬仰多彩的中华文明。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中华文化悠久历史,开阔视野,增长见识;②熟悉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色,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精髓;③掌握中华文化的一些基础知识,如“中国四大发明”、“中国的传统节日”等。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自信自主的人格;③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交往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①积极传递正能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②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意识,发扬中华文化光荣传统;③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基础概念2. 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及其主要发展阶段3. 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历史渊源和应用现状4.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5. 中国的传统习俗与礼仪(如古代婚礼、礼节会馈、餐桌礼仪)6. 中华经典文化表现形式(如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舞蹈等)安排:第一课时: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概念开学典礼观看节目、点燃纪念日、展示校园文化等活动,为课程铺垫。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学案设计)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学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成就,领略建筑大师的风采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品质。
2、学习详写和略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和描写、记叙、说明、议论多种描写方式的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精心安排,选择材料描写人物的方法。
2、学习描写人物详写和略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和描写、记叙、说明、议论多种描写方式的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个性化设计1、注音剔透()贝聿铭()聘()跻身()遗孀()遴选()萦系()勘察()榭()抉择()2、解释功成名就:变幻莫测:相得益彰:熔于一炉:轩然大波:别具匠心:3、熟悉课文,整体感知按时间顺序罗列贝聿铭的主要成就二、合作探究:1、快速阅读,找出文章中能体现贝聿铭杰出建筑艺术成就的句子。
2、学生找出文中能表现贝聿铭的爱国之心的句子。
3、从贝聿铭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可贵的东西?4、文章开头两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文章的三个小标题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个性化设计四、课堂整理:了解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成就,在领略建筑大师的风采及艺术人生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品质。
五、当堂练习:1、从“非议”到“骄傲、标志”这说明了什么?你受到什么启示?2、与前面三篇文章相比,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亮点?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完成书后习题二、三3、补充:明确:1、按时间顺序罗列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主要成就1935年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1948年被纽约房地产商聘用,担任某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其间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1960年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1963年费城莱斯大学授予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荣誉奖章1978年华盛顿国家艺术观东楼设计建筑成功,香山饭店1978年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设计建筑成功同年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20世纪80年代设计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获得普茨克奖1984年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了一座70层的大厦2、据粗略估计,半个世纪以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100项以上,获奖50次以上温暖。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第4课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
主备人:袁东卫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学习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3、学习本文精心选材,详略得当;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5、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明确:写贝聿铭早期成就时全用略写;写突出成就时详写了三座建筑,后又略写在世界各地的一百多项大型建筑。
6、分别找出文章中描写、议论、说明、记叙的部分,体会它们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明确:记叙求学经历;描写建筑物,如: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外观和大厅内的园林空间、北京香山饭店等;说明,如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议论,如第8段“他的足迹……建筑大师。”和结尾处对他的评价,为点睛之笔。
2、有同学认为“本文开头介绍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两段去掉后似乎并没有影响文章的完整性”,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不可以去掉。开头介绍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文字是本文的一个引子,通过介绍这座著名的建筑,自然而然地引出本文要介绍的人物――贝聿铭;同时开头的文字介绍也起到渲染的作用,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如果删去,势必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4、复述每个小标题的主要内容,交流预习成果
要点:建筑艺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能大胆创新,体现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精心结合,其中萦系着他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5文章的三个小标题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这三个小标题先讲贝聿铭在国外的建筑成就,后讲他在国内的建筑成就。讲国外建筑成就,先讲从事建筑初期的成就,再讲后来的突出成就。全文内容层层深入,按照初露头角——创建筑奇迹——不变的中国心来安排,最后归结为“贝聿铭是建筑艺术家”。
四华夏文化的魅力
四《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贝聿铭在建筑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2、学习课文精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感受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心。
【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出读不准的字及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解决,并写在下面。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晶莹剔.透贝聿.铭聘用相得益彰.工薪.阶层授予颁.发跻.身初生之犊.遗孀.奠.定变幻莫测谐调遴.选声誉卓.著轩.然大波摩.天大厦宫殿勘.察萦.系于怀假山水榭.祖籍感慨生涯攀登长廊曲径当之无愧熔于一炉融为一体邀请相辅相成轨迹别具匠心力排众议新颖博物馆魄力魅力3、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3)文章的三个小标题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交流展示】: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的内容。
【互动探究】:1、了解文章中详写和略写的运用。
2、找出文中能表现贝聿铭的爱国之心的句子。
感受贝聿铭的一片爱国之心。
【知识归纳】:【巩固训练】: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魅力()抉择()勘察()水榭()曲径()贝聿铭()魄力()萦系()剔透()负荷()跻身()遗孀()遴选()颁发()榀()2、填写词语:相得益()初生之()变()莫测别具()心声誉()著()然大波当之无()功成名()轻()淡抹()天大厦()不惊人相()相成3、这是一篇人物通讯,既然是介绍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为什么不以“贝聿铭”为题,而以“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为题呢?贝聿铭的建筑成就令人赞叹,在赞叹之余我们想一想,贝聿铭为什么会有这些成就?4、贝聿铭的经历和他的杰出成就给了你哪些启示,学了这篇文章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学习过程订正、笔记栏一、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了解贝聿铭在建筑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2.学习课文精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重点:1.了解贝聿铭在建筑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2.选材精当、详略得当的写法。
难点:选材精当、详略得当的写法。
二、预学导学1.一读课文(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榀.()剔.透()贝聿.铭()聘.用()跻.身()牛犊.()遗孀.()遴.选()勘.察()赋.予()摩.天()萦.系()水榭.()轩.然大波()(2)收集文中的成语并释义。
(至少四个)(3)查资料,结合注释说说你对贝聿铭的了解。
2.二读课文(1)请同学们找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成就。
(2)什么叫“文化”?你能说说课题中“文化”的含义吗?三、课堂互动探究订正、笔记栏(一)交流讨论“预学导学”部分的知识。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下列时间顺序理清人物主要成就。
1935年1948年其间1960年1963年同年1978年1979年同年20世纪80年代1984年据粗略估计,半个世纪以来2.对上述梳理的材料进行归类比较。
(1)以上材料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2)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详略?(3)作者是如何安排如此众多的材料的?(4)主体部分的顺序安排是怎样的?(5)这样的构思安排有何好处?(三)二读课文,深入探究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进行深入探究。
(1)课文的标题是“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如果只看标题会以为写的是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
但课文记叙的却是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藉华人贝聿铭的事迹。
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明明是写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物,为什么说“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呢?(2)文章的三个小标题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3)从小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是如何精心安排、选择材料的?2.从文章的结构入手进行深入探究。
(1)理清课文结构,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订正、笔记栏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二部分:(2)文章开头两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从文章的写作特点入手进行深入探究三个标题,三个片段,三幅画面,充分展示了一位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的艺术成就和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具体说说这篇人物通讯在写作方面的特点。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的教学教案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的教学教案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的教学教案「篇一」课文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学习目标】1.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贝聿铭的主要建筑作品及所取得的荣誉,并填写表格。
2.能说出课题《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的作用,理解贝聿铭的爱国之情。
3.能用记者采访的形式,与同学合作,成功地进行一次人物访问,锻炼自己围绕采访主题设计问题,锻炼口语表达的能力。
【学习过程】课前学习: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晶莹剔透tī贝聿铭yù聘用相得益彰zhānɡ工薪阶层xīn授予颁发bān跻身jī初生之犊dú遗孀shuānɡ奠定diàn变幻莫测谐调遴选lín声誉卓著zhuó轩然大波xuān摩天大厦mó宫殿勘察kān萦系于怀yínɡ假山水榭xiè祖籍感慨生涯攀登长廊曲径当之无愧熔于一炉融为一体邀请相辅相成轨迹别具匠心力排众议新颖博物馆魄力魅力课堂学习: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首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出示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图片)。
这就是著名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它是香港的一颗明珠,已经成为香港的一个标志。
这座大厦的设计者就是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通讯——《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来感受贝聿铭先生的杰出成就。
二、寻找大师的足迹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贝聿铭小档案》。
(表格见后)2.从表格来看,这篇课文介绍了贝聿铭的经典作品、成名经历,课文为什么不以《一个伟。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的教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掌握书下生字词。
(2)培养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质疑的能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对文字的概括、加工能力。
(3)培养学生欣赏建筑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初备统复备一、导课:“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在世界建筑历史的长廊中,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被书写在了顶级大师的行列,他就是美籍华人贝聿铭.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建筑大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贝聿铭简介)二、解题华夏顾名思义指中国,谁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展示了中国什么文化的魅力?三、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并解释词语:剔透轩然大波遴选萦系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出:(1)在美国的建筑界,贝聿铭(1)是怎样一步一步初露头角的?(2)在人们的非议中,贝聿铭设计的`哪些建筑受到了人们的称赞?(3)你对贝聿铭的初步印象是什么?四、研读课文〈一〉感悟贝聿铭的杰出艺术成就。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及答案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及答案篇一: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展示华夏文明》导学案篇二:4、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七年级语文科教学导案篇三:《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预习案、课课练合集《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丰富语汇。
2..了解贝聿铭在建筑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感知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心。
3.学习课文精心选材、详略得当、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不同的阅读要求,筛选并整合相关信息,合理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2.模拟解说员、小记者、主持人,在现场解说、现场采访、人物访谈等活动中能灵活自如地问答,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察贝聿铭的爱国情结,学习他从事建筑设计所体现出的坚忍不拔、深入研究、坚持自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把握精心选材、恰当组材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2.感受贝聿铭的爱国之心,并从中受到启迪。
第1课时教学要点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词语,理清思路;走近人物,了解人物成长、成功的经历;学做解说员,介绍贝聿铭建筑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勤劳、淳朴、踏实肯干、开拓进取的中华儿女为世界为整个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说到这个话题,我们不能不提到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政道,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美籍华人李远哲,荣膺海外华人“艺术三宝”的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至中、美籍华人建筑家贝聿铭。
他们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今天我们有幸走近其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就是贝聿铭。
2.在各种艺术中,大家最喜欢哪一种?(学生畅谈,教师可顺势引导谈建筑)有人说,建筑是有形的篇,让人进发出激情;也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给人以美的熏陶。
还有人说,建筑是美的实体,是美的具象。
今天我们将要欣赏贝聿铭的建筑艺术,相信你会有不菲的收获。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学教案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优秀教学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了解华夏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激发学生对华夏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华夏文化的定义:华夏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了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2. 介绍华夏文化的主要特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独特性强、连续传承。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华夏文化。
2. 讲解华夏文化的定义和特点:通过PPT或者教案资料,详细讲解华夏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华夏文化的特点,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汉字与书法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习书法的基本技巧和欣赏方法。
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介绍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字体的特点。
2. 书法的基本技巧:讲解书法的用笔、用墨、构图等基本技巧。
3. 书法作品的欣赏:介绍如何欣赏书法作品,分析优秀书法作品的特点。
教学活动:1. 汉字起源的讲解:通过图片或者视频资料,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书法技巧的讲解和示范:邀请书法专家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亲身体验书法的乐趣。
3. 书法作品的欣赏: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或者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
第三章:传统节日与习俗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2. 学生能够分析和理解节日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
2. 介绍节日习俗:贴春联、赏月、赛龙舟、扫墓等。
3. 分析节日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讲解节日习俗的起源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习俗。
教学活动:1. 节日的介绍:通过PPT或者教案资料,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2. 节日习俗的体验:组织学生参与节日习俗的体验活动,如包饺子、做灯笼等。
3. 文化内涵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节日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七年级语文下册 4《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
四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学习重点】1. 理解课文的写作思路。
2.弄清本文是如何通过精心选材、详略得当表现人物的。
【预习导学】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表彰.(zhāng)跻.身(jī)剔.透(tī)B.贝聿.铭(yù)摩.天(móu)颁.发(bān)C.萦.绕(yíng)勘.察(kān)工薪.(xīng)D.遴.选(lín)遗孀.(shuāng)卓.越(zhuō)2.根据意思写成语。
(1)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出好处。
()(2)变化很多,使人无法捉摸。
()(3)竭力排除各种议论,使自己的意识占上风。
()(4)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无惭愧。
()3.贝聿铭从事建筑设计50余年,设计的建筑物很多很多,请举例说说作者是如何精心安排和选择材料?4.请举例说说作者是如何进行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当堂检测】阅读下边的语段,完成5~8题。
贝聿铭1935年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
父亲原来希望他到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学,后又到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建筑专业。
1948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巨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布一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
柴根道夫和贝聿铭,一个是有经验、有口才、极其精明的房地产建筑商人,一个是学有专长、极富创造力的建筑师,两人配合,相得益彰,是一对事业上的黄金搭档。
他们合作达12年之久。
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大厦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了不少建筑物改建计划。
其间,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
这一切,使贝幸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1960年,贝聿铭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
《展现华夏文化魅力》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共3篇
《展现华夏文化魅力》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共3篇《展现华夏文化魅力》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1近年来,国学教育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了家长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而对于学校来说,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则成为了当务之急。
苏教版七年级的《语文》教材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其中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点充实,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来展现华夏文化的魅力。
在课程中,介绍了“典故”的知识点,将富有文化内涵的个个典故串连成了一个个熟悉的故事。
首先,教师可以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典故讲解给学生。
学生通过这个典故,可以增进对四字格的理解,学会用精炼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
接着,可以带领学生探讨《论语》中关于家教、内心修养的话题,启发学生思考自己如何做一个不仅“有德行”的人,还要有“善言”,“有容”,“有爱”。
其次,老师可以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个典故作为教学内容之一。
通过解读这个典故,学生会学会一种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持续进化、不断变化的态度。
学生们在此过程中,将体验到新知识的认知,也会学到新方法、新思维和新技能的学习和运用。
此外,具体地将古诗词、古典戏剧等文化元素作为教学内容落地,也是展现华夏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径。
《红楼梦》就是一部非常好的范本。
通过学习这个名著,学生将体验到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了解到封建家庭制度的生态体系。
又如唐诗宋词,课以学习《诗经》中的《关雎》,让学生赏析、感受文化气息,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之中。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安排课外活动来更好地展现华夏文化的魅力。
例如,举行古诗朗诵比赛、曲艺展演、传统乐器演奏等活动,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文化的机会。
同时,可以在外出旅行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文化参观、古迹观看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感受文化的底蕴。
“展现华夏文化魅力”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任务,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如何将传统文化战“疫”时代推向前方还需要我们更多思考和努力,望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在华夏传统文化的“天地”里找到自己的“归宿”,也望在那里,他们能将华夏文化的真正内核和精华走向世界,成就更加灿烂的文化贡献展现华夏文化魅力是推动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重要途径。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副本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目标:1.了解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成就,让学生在领略建筑大师的风采及艺术人生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品质。
2.学习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
3.学习描写人物详写和略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和描写、记叙、说明、议论多种描写方式的结合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学过程:【自主学习】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贝聿铭()魅()力晶莹剔()透相得益彰()奠()定颁()发初生之犊()遗孀()遴()选声誉卓()著抉择()负荷()轩()然大波摩()天萦()系水榭()勘()察参()天轻妆淡抹( )2.贝聿铭是谁?你了解他吗?3. 请根据你对课文的了解向同学们具体地说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成就。
4.贝聿铭的爱国之情体现在文中哪里?【合作探究】1.贝聿铭的建筑师之路是否是一帆风顺的?他屡次“在非议中创建筑奇迹”说明了什么?2.从贝聿铭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可贵的东西?3.请找出从侧面说明贝聿铭建筑艺术是奇迹的语句。
【精讲点拨】1.文中的三个小标题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它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文章的三个小标题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3.课文选择的贝聿铭的事例是如何安排详略的,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4.既然是介绍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为什么会以“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为本文的标题?联系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自主评价】一、读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
其设计别具匠心,整个建筑只有塔尖露出地面,被公认为当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
这座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的建筑同样是贝聿铭的得意之作。
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他国家的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
结果,有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他的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罗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且金属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
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针对课程内容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1.提出与成语、古诗词、民间艺术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民间艺术介绍:向学生介绍剪纸、泥塑、皮影戏等民间艺术,展示相关作品,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古诗词或民间艺术为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2.各小组针对所选主题,探讨其文化内涵、历史背景等方面,形成小组观点。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2.学生反思:学生针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反思,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则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故事作为导入,如“画龙点睛”,通过讲述故事背景、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华夏文化的学习氛围。
2.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课堂氛围。
3.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小组活动:
1.小组讨论:针对某一成语、古诗词或民间艺术,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024年《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教案设计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华夏文化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华夏文化的概念和内涵,掌握华夏文化的发展历程,认识华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 教学内容a. 华夏文化的定义与内涵b. 华夏文化的发展历程c. 华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3. 教学方法讲解法、互动讨论法4. 教学步骤a. 引入话题:什么是华夏文化?b. 讲解华夏文化的定义与内涵c. 讲解华夏文化的发展历程d. 讲解华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e. 互动讨论:学生分享对华夏文化的认识和感受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互动讨论的情况,以及对华夏文化概念和内涵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华夏语言文字1. 教学目标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认识华夏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2. 教学内容a.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b. 汉语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c. 华夏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3. 教学方法讲解法、互动讨论法、实践操作法4. 教学步骤a. 引入话题:汉字的起源和发展b. 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c. 讲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d. 讲解华夏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e.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汉字书写练习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互动讨论的情况,以及对汉字起源和发展的理解程度,以及汉字书写的准确性。
第三章:华夏传统艺术1. 教学目标了解华夏传统艺术的种类和特点,掌握一种传统艺术的基本技巧,感受华夏传统艺术的魅力。
2. 教学内容a. 华夏传统艺术的种类和特点b. 一种传统艺术的基本技巧c. 华夏传统艺术的魅力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践操作法、互动讨论法4. 教学步骤a. 引入话题:华夏传统艺术的种类和特点b. 讲解华夏传统艺术的种类和特点c. 讲解一种传统艺术的基本技巧d.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传统艺术创作练习e. 互动讨论:学生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互动讨论的情况,以及对华夏传统艺术种类和特点的理解程度,以及创作作品的质量。
展示华夏魅力导学案
《展示华夏魅力》导学案班级姓名等第【学习目标】1.了解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2.理解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3.学习文章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学习文章精心选材,感悟贝聿铭爱国情怀。
【学法指导】1.课前充分预习,借助字词典扫清阅读障碍(音、形、义),同时划出重要字词,准备小组讨论时交流、补充。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运用好双色笔进行批注。
3. 认真研究“导学案”,积极思考,30分钟之内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进行质疑、补充;小组合作中,发言时根据情境适度调控音亮,表意清晰,指出别人的不足时态度诚恳,语气委婉。
【知识链接】贝聿铭(1917— )是美籍华人,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及“人民建筑师”的称号。
【自学导航】一、积累。
1.读课文,用你智慧的眼睛发现并圈点勾画重要的词语(音、形、义),准备小组讨论时交流、补充。
二、速读全文,解答下列问题。
2议论等表达方式,请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文章的三个小标题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3.思考本文的中心思想。
【合作探究】4.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为什么作者不用《贝聿铭传》《一个伟大的建筑家》《建筑界的泰斗》等等为题,却偏给名为《展示华夏文化魅力》?5.文章开头两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结合第二、三、四部分的内容,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贝聿铭的“多变的设计”。
①迅速阅读三个部分的内容,摘取相关信息。
②交流讨论,发表对贝聿铭“多变的设计”的看法。
③他的建筑是如何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的呢?【巩固练习】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大厦.()剔.透()遴.选()遗孀.()勘.察()颁.发()贝聿.铭()《展示华夏魅力》导学案第二课时班级姓名等第【学习目标】1.学习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
重点
学习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爱国之心。
难点
学习贝聿铭的一片爱国之心。教学来自程活动板块活动内容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学案基础自测部分。
2、情境导入:你最喜欢哪一种艺术?文学还是音乐?绘画还是书法?雕塑还是舞蹈?有青睐建筑艺术的吗?那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世界顶级建筑大师,他就是美籍华人贝聿铭。(板书课题。)
七年级语文科教学导案
课题
四、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刘青
合作人
梁娟宁
节次
3
年级·册次·单元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本文选材精当、详略得当的写法以及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
2.感受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学习分清详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突出重点描写人物的写法。
3.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心。
布置作业
1、正式作业:练习册、学案P10:拓展提升部分。
2、预习第五课,完成课前预习部分。
课后反思
合作探究
1、主题探究
本文描述了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成就,赞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和深沉的爱国之心。
2、思路探究
开头语:描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点明这篇人物通讯所描写的对象。
第一部分:写贝聿铭早期在建筑界获得的成就,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
第二部分:写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突出成就,证明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第三部分:写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建筑中表现出的一片爱国之心。
3、试分析开头两段所写的内容和在全文中的作用。
当堂检测
学案P9-10:课堂巩固提升积累和运用部分。
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世界顶级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生平创作,赞扬了贝聿铭高超的技巧和永久不变的爱国心,写法上(1)精心安排,选择材料。(2)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3)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