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摘要】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课程单一、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广泛,但信息质量不一,容易受到误导;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创新,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筛选信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价值观。
总结回顾当前形势,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需要更加重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展望未来,随着微文化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将会更加复杂和严峻,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努力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文化背景、问题、对策、引言、当前、展望未来、总结、建议1. 引言1.1 导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在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更显凸显。
本文将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和政治觉悟,思想上存在迷茫和混乱的现象。
这些问题在微文化背景下尤为突出,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体的盛行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和广泛,大学生更易受到非理性思想的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学校应该增加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觉悟。
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提高思想意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做到理性对待各种信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
2. 正文2.1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教育内容单一化。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上,缺乏对当代热点问题、新思想新理论的深入解读和引导,导致学生对社会现实和时事热点关注不足,思想局限性较大。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体系构建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体系构建“微”时代具体表现指的是社会发展阶段的民主参与度空前提高,各种内容生产平台均以“微”形式存在,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日益普及,微公益、微讲座、微论坛等社会服务形态的大量兴起等。
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内容简单快捷,短小精悍,浅显易懂,语言风格幽默诙谐,富于多样变化,且传播渠道广泛,受欢迎程度高。
在这种“微”时代,大学生是主要的受众群体,是新生“微”时代建构力量,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大学生将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进一步时尚化的“微”时代的到来,“微”时代也将以更为宽阔的胸襟拥抱大学生群体,从而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
本文立足于此种社会现实,重点探讨了“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教育体制改革中“微”体系的建构,并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了如何架构思想政治“微”教育体系,以期为大学生教育提供参考。
标签:“微”时代;“微”建构;大学生教育;思想政治“微”体系“微”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在各种“微”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并且利用“微”软件时刻与好友保持联络,并结交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可以在各种以“微”形式存在的平台上对发表的各式言论进行转发和评论。
这是“微”时代带给大学生的优势。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既然有优势,就必然存在阻碍。
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微”时代为大学生营造了大量虚拟空间,导致一些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上一些内容不加分析就接受,存在大量盲目跟风现象,进而给社会造成大量负面影响,阻碍社会发展进步。
这事实上和其被称为高知识群体的社会印象有所差异。
因此,面对“微”时代带来的诸多变化,如何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正确应对网络时代的风险和挑战,做到趋利避害,是我國高校做好大学生教育的关键,也是弘扬教育时代主题的基本步骤。
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将其渗透进入“微”时代,实现二者完美结合是亟待注意的问题。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问题与对策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问题与对策【摘要】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坛,他们身处微文化背景下,思想观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问题,比如思想思维不够成熟、社会责任感较弱等。
为了加强思政教育,可以通过提升教育资源投入、建立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等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推动他们在大学期间的成长成才。
加强思政教育,培养优秀大学生是当务之急,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未来,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注重个性化发展,注重情感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出更多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的优秀大学生。
【关键词】微文化背景,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与对策,微文化特点,思政教育存在问题,加强思政教育对策,培养正确思想观念,推动学生成长,优秀大学生,思政教育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问题与对策在当今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微文化特点越发显现。
微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信息获取快速、交流渠道多样、思维方式多元等方面。
受到微文化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不乏消极因素。
在这种背景下,思政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
现行的思政教育方式滞后于时代发展,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思政教育的内容不够贴近实际生活和学习,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外界消极信息的影响,缺乏自我约束和选择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思政教育的对策。
可以开展多样化、互动性强的思政教育活动,增加学生参与度和体验感。
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念。
可以借助新兴科技手段,如网络教育、智能学习系统等,拓展思政教育的传播途径,提高教育效果。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加强思政教育,培养优秀大学生,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2. 正文2.1 大学生的微文化特点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中的重要群体,受到了微文化的深刻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微文化特点。
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境遇及应对路径
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境遇及应对路径在当前的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许多现实境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范围大幅扩展,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样化、碎片化,思政教育面临着信息传递的竞争。
大众娱乐文化的兴起,使得学生对于思想性内容的兴趣相对较低,容易对思政教育抱有抵触情绪。
高校思政教育在落实具体教学环节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钝化现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时有发生。
面对这些困境,高校思政教育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路径。
高校思政教育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拓宽信息传递的渠道,并注重提高信息的有效性。
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开设网站、制作微视频等方式传递思政教育的内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在娱乐中接受思想性的内容。
还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设相关课程,提供多样化的思政教育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高校思政教育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思政教育活动,如讲座、论坛、沙龙等,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与思考,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校还可以建立思政教育创新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思政教育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高校思政教育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是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可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思政教育意识和责任感,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高校思政教育应深化课程改革,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通过调整思政教育课程设置,将其与学科课程紧密结合,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国家大事,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还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
高校思政教育在微文化背景下面临许多现实境遇,但同时也面临许多应对路径。
这些路径包括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传递思政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措施。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引言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普及与发展,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成为大学生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这种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变得日益复杂和紧迫。
本文将从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认同、政治知识缺乏、消费主义思潮、信息泛滥等方面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对策,旨在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认同在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们更容易受到包括家庭教育、新媒体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认同相对薄弱。
面对信息碎片化和多元化的冲击,他们的思维方式可能更偏向个体主义、消费主义等,而忽视了社会公益、公民责任等方面。
冷漠与自私的现象在大学生群体间逐渐加剧。
解决对策: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通过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程,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他们对社会、国家以及普世价值的认同。
2. 建设有效的导师制度: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业指导,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指导和辅助。
二、政治知识缺乏在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们对社会、政治、法律等方面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的政治思维相对贫乏。
他们缺乏对于民主制度、法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理解和关注,容易受到极端思潮的引导,甚至容易产生冷漠和消极的态度。
解决对策:1. 设计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将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知识渗透到通识教育课程中,借助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加强政治思维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2. 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政治知识:在学校鼓励设立政治知识竞赛、争议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主动获取政治知识,增加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三、消费主义思潮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普遍面临着消费主义思潮的冲击。
他们对时尚潮流、名牌产品的追求,常常以消费为手段来展示自我价值,而忽略了社会责任和公益意识。
这种价值观的扭曲不仅使大学生消费观念偏离了正轨,也间接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及政治觉悟。
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境遇及应对路径
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境遇及应对路径一、现实境遇现实境遇是指根植于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现实条件,是制约和影响着高校思政教育的客观现实。
在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境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教育理念的冲击:微文化的兴起给高校思政教育传统的教育理念带来了冲击。
传统的思政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权威式的灌输教育,而微文化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更倾向于接受开放式、互动式的教育。
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在制度、方式方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2. 网络社交圈的影响:微文化将人们的社交圈由现实空间转移到网络平台上,这使得学生在网络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有可能受到一些不健康的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
高校思政教育需要面对学生在网络社交圈中所受到的价值观冲击,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和疏导。
3. 学生自主性的增强:微文化背景下,学生的自主性日益增强,他们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往往以灌输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这与学生的自主性要求有所冲突。
高校思政教育如何在尊重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应对路径针对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境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路径来加以应对:1. 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和方式:在微文化的影响下,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拓宽传统的教育渠道和方式,增加多元化的教育形式。
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互动的思政教育内容。
也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心理辅导等方式,让学生在更加轻松和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学习和交流。
2. 强化网络社交圈的引导和干预:面对学生在网络社交圈中受到的各种信息和观点冲击,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审慎选择朋友和信息,培养他们正确的信息鉴别能力和价值观判断能力。
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设立专门的思政教育频道,定期发布正能量的信息和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微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与路径创新
微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与路径创新【摘要】随着微文化的兴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大班化导致的教育单一性、信息化带来的学生疲劳等问题入手,提出了强化微文化建设和探索个性化教育模式的路径创新方案。
在不断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的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微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路径创新、强化微文化建设、个性化教育模式、教育单一性、学生疲劳、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文化正在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人们可以快速获取到各种信息,进行交流和互动,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传播方式和文化形态。
微文化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传承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使命。
在微文化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大班化导致的教育单一性、信息化带来的学生疲劳等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的社会需求。
如何在微文化的大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成为当前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强化微文化建设、探索个性化教育模式等路径创新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只有不断创新,适应时代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微文化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
深入研究微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路径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研究微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前教育环境的特点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政策建议,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这篇文章旨在研究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并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文章介绍了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并探讨了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及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评估了对策的有效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普及和影响力的增强,微文化已经成为年轻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大学生群体更是微文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受众。
微文化的快速传播和便捷交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影响和挑战。
微文化中无数信息的碎片化、大众化特点与大学生参与的互动实时性,使得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政治态度等方面更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和干扰。
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微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形势。
针对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其影响机制、存在困境以及有效对策,以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微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而在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对策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探讨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和策略。
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矛盾和不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境遇及应对路径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普及,许多新颖、独特的内容不断涌现,这些内容让学生们很容易上瘾并沉迷其中,很可能成为他们的新媒体宣传平台,从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二、应对路径
1、开展青年思想道德教育,激发青年的思想模式
大学生是时代变革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被称为是“未来思维”。掌握这种思维方式的能力,能够使大学生强健的品德和道德滋味,将他们带入一个新的思维领域,深度发掘他们的精神潜力。
2、发挥良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总冶炼,是具有普遍性、人文性、科技性的文化遗产。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够为学生创造复古而有内涵的文化氛围,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文学、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价值。
由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新媒体推广为该领域的重要环节。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思想教育宣传,深入了解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群体的文化和社交特点,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高效的思政教育资源。
1、思想保守、文化自闭
微文化的一大特点是对传统文化的消解和离经叛道,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也趋向于冷漠和蔑视,同时,这些微文化中的一些极端思想也不断传递进来。微文化的兴起,给大学校园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并引起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的差异。
2、价值观更加个性化
微文化诱导了想法和行为的个性化,其次,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和新经济的崛起,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而这些用户的价值观差异也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境遇及应对路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微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微信、微博、抖音等微信平台,让人们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个有相同爱好、生活方式的小圈子,这些小圈子被称为“微文化”。然而,微文化的兴起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将从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境遇以及应对路径展开探讨。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展开研究,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
引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介绍;正文部分涵盖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探讨;结论部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适应微文化背景。
作者认为,随着微文化的蓬勃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更加复杂的影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对策进行解决,如教育理念和手段的创新。
最终目的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加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微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创新、适应、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在社会正经历着微观文化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微文化更加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这样的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无法完全适应微文化的发展,因此需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微观文化所传递的信息更加直观、生动,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大学生在微文化中获取信息的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短期、功利的价值观影响。
这种微观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如何在微文化的背景下解决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已经迫在眉睫。
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的探讨,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2 研究意义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微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在微信时代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如何在微信时代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摘要】在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重要。
为了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定期发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与学生建立互动机制,开展线上讨论和互动活动。
利用微信平台推广优秀思想政治文化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
通过这些方法,在微信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取得新的突破,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号平台、互动机制、线上讨论、优秀思想政治文化、新途径、深入发展。
1. 引言1.1 微信时代背景介绍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微信的普及和应用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大学生群体是微信的主要用户之一,他们对新鲜事物和时事热点的关注度较高,通过微信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
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微信平台结合,可以更好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素养。
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尤为突出。
作为大学生,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建设社会、推动国家发展的重任。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在当今社会,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微信平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工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习惯和需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
通过微信,可以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政治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生活和未来的发展。
微信平台还可以促进学生与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和关系,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在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微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与路径创新
微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与路径创新【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微文化的影响下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观念变化、传统教育方法的滞后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创新思政教育路径。
借助新媒体手段、引入跨学科思维、加强师生互动等方式是有效的路径创新。
这些创新措施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对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与实践路径创新,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朝着更全面、深入的方向发展。
建议加强思政教育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助力高校培养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文化、问题、影响、路径创新、新媒体、跨学科思维、师生互动、改进、发展方向、建议、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微文化已经成为高校师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文化的兴起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微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思政教育不仅仅是灌输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式传统、师生互动不足等。
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微文化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并提出路径创新,寻找提高思政教育效果的新途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提供参考,并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1.2 问题现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微文化下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现在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很多学生对传统的思政教育课程产生了抗拒情绪,觉得枯燥无味,缺乏实际意义。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的获取信息渠道变得更加广泛,思政教育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一些高校存在思政教育资源不足、师资队伍建设不够等问题,导致思政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难以真正起到教育引导作用。
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境遇及应对路径
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境遇及应对路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微文化逐渐成为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高校思政教育在微文化的浸润下,面临着新的现实境遇。
如何在微文化背景下进行高校思政教育,成为思政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校思政教育在微文化背景下的现实境遇,并提出应对路径。
微文化是指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由特定人群形成的、地域性、行业性、平台性的文化现象。
微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碎片化。
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这些信息通常是碎片化的,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容易让学生产生浅尝辄止的学习习惯,影响他们对思政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2. 价值观碎片化。
微文化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小众文化和观念,这些碎片化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大学生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使他们缺乏坚定的价值信念。
3. 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疲软。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主要以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性,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使得思政教育课程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也无法真正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认识。
二、应对路径为了解决微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和优化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1. 建设综合性信息平台。
高校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设综合性信息平台,整合各种思政教育资源,包括书籍、论文、视频、音频等形式,打破信息碎片化,提供学生系统化的学习资源。
2. 强调互动性教学。
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和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的互动方式,如小组讨论、课堂互动、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3. 强化价值观引领。
通过思政教育的课程设置,强化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够在微文化的影响下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稳定的心灵世界。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中,探讨了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开展多样化教育活动和加强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的对策。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了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为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文化、影响、问题、对策、课程设置、活动、协同育人、成果、未来方向、提升、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社会处于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微文化正在逐渐成为主流文化形式。
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快速,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受到微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入。
微文化的便捷、快速特点,使得大学生容易接受主流观点,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思想受到单一化、表面化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在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泛化、碎片化,对于国家、社会、家庭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较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不高,思想上的迷茫和价值观的混乱成为普遍现象。
加之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偏激思潮,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和重要性。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微文化的发展和普及,大学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思想文化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事业取得更大成就。
“微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微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教育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微教育是指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新兴数字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定制化和场景化的教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微教育的应用将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探讨“微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研究,并分析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微教育的特点与优势1. 个性化定制化微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服务。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微教育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精准分析和个性化的学习推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 高效便捷微教育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
无论是在宿舍、教室还是在校园外,学生都可以方便地获取到所需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服务,提高学习的效率和便捷性。
3. 场景化体验微教育注重在不同场景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等手段,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场景中进行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真实感,提高学习的效果和体验。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微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路径和方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
具体而言,微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三、微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分析微教育的融入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服务,打造多样化的学习场景和体验,以及提供全时空的学习支持和辅导,微教育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2.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深度微教育的融入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育支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深度。
微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微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的微文化浪潮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更好地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本文将从微文化的视角出发,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微文化是指在文化层面的社会生活中,个体所处的微观环境和微观实践。
微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文化视角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有利于发现和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 了解大学生的微观环境和微观实践在微文化视角下,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大学生所处的微观环境和微观实践,包括社交圈、学习生活、社团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调研和访谈,了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思想政治问题,发现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支持。
2. 强化微观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紧密结合微观实践,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而是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
通过开展一系列微观实践活动,如参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项目,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修养。
3. 借助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和社交平台。
利用这些平台,可以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政治观念。
通过发布精彩的文章、视频、图片等形式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关注,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热点、学习正能量的知识和信息。
4. 注重微观案例的引导和教育微观案例是指在微观环境中发生的具体事件和情况。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身边发生的微观案例,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思辨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情感。
微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微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以微文化视角出发,探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微文化是指在一个大的文化范畴之内,根据特定的时间、地点、群体和个人的不同而产生的局部文化现象。
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微文化,这种微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微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入手,通过了解并引导大学生的微观文化现象,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际生活中的微文化现象。
大学生们在校园中形成了自己的圈子,通过交往、活动、社交软件等形式产生了各种微文化现象,这些微文化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很好地关注和引导这些微文化现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践性和参与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缺乏实际操作和参与,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1. 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的微文化主要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参与和活动,塑造了自己的校园文化。
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感。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微文化,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关注国家大事针对大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可以组织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从微观的生活中看到宏观的国家大事,从而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微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
微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微文化视域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创新路径。
在阐述了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中,首先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然后从微文化视角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接着讨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并提出了微文化视域下的创新策略。
最后进行了案例分析。
在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启示与展望,并给出了创新路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微文化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创新路径、案例分析、研究总结、启示与展望、创新路径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微文化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和新理念。
微文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和表达的微观文化实践,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言语、行为、符号等。
微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注传统的宏观教育范式,更注重个体微观层面的文化体验和情感认同。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微文化视域下的现状及创新路径,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探讨,深入剖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策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只有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才能更好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求,需要通过微文化视域来进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库时代智库理论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
微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或者文化形态,它是以网络微传播为载体的,对大学生整体的思想观念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挑战,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微文化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来说责无旁贷且任重道远,对于从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更是要学好《意见》的内容,并紧跟时代步伐,科学运用专业知识与教育途径,新媒体平台等有的放矢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
一、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群体,有着迅速接受新鲜事物的个性,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这样的个性,大学校园才能够成为新生事物的发酵场所。
当以“微”开头的微信和微博等新鲜事物出现的时候,首先就能够在整个校园里盛行。
当前不论是在商场里、公交车上,还是在大街上,会发现很多人们都是低头看着手机,俗称“低头族”。
走进校园里面不难发现,不管是在校园里、宿舍楼里还是在教室里面,大学生们的业余时间也都是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来看微视频、聊微信和看微博等。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微信等电子平台和社会上的许多商业平台互相结合,使得微支付等衍生品日渐成为大学生们购物和创业等活动的有力工具。
总而言之,微文化传播平台已逐渐渗透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2018年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职业结构中,截至2017年12月,学生群体的占比为25.4%;其次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比例为21.3%;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占比合计达到14.6%;由此可见,在全体网民中学生群体的规模最大。
在年龄结构中,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到30%,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19.6%、23.5%”,以上这些数据都表明,在校大学生已经成为网民的主要力量,微文化传播平台已经在大学生中广泛普及[2]。
二、微文化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等相结合产生了微文化,它是一种时代的产物,不论是其传播的载体,还是其传播承载的内容,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但是,微文化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在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挑战。
互联网的开放性、即时性和多元性使得其所承载的信息更加多样,真假难辨、良莠不齐。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需要,也是国家对于各高校的要求。
目前,在网上的众多信息之中,虽然有很多弘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但是也不乏宣传西方文化和批判社会热点的内容,主旋律的价值观弘扬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然而,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容易受到复杂网络环境的影响,这就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3]。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学校里进行,基本上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由教师集中授课的方式,该种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的具体内容都是事先确定好的,而且大学生也只能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接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比较有限的。
然而,在微文化风靡整个大学校园的今天,电脑和手机等媒体工具已经在大学生中普及,他们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轻松查找到相关的资料,自己进行学习,而并不是再一味地听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
他们更喜欢“短、平、快”的传播方式,他们更能适应新媒体爆炸式和扁平式的信息。
目前存在的这些情况都使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权威受到削弱,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传统教育模式去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拉开与在校大学生之间的距离,这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4]。
三、微文化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及建议在微文化的大背景下面,高校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新的需求以及新文化时代的特征来运用时下最接地气的微文化来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一)提高教师微文化素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大学生而言,在现阶段教师仍然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们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
因此,要想在微文化背景下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提高教师们的微文化素质。
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主要是受限于课程设置、课程信息来源等诸多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大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讲授内容,并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然而,微时代是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史 凌(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1331)摘要:随着微信、微博等以“微”开头的各种新事物的出现,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微、小、快”为主要特征的微文化,它在现阶段是一种具备时代特征的文化,并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大学生作为微文化传播平台的主要使用者,必然会受到微文化的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在微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现状,提出了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微文化的大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微文化;背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18-0137-002·137·智库时代智库理论一个更加崇尚自由的时代,人们更愿意追求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和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更加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做到平等对待。
因此,教师们必须认真学习微课的制定和应用,充分了解和精通微文化知识,他们可以通过微文化传播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中的某个案例、某个知识点甚至是存在的某一种现象等制作成集文字、图片和声音等于一体的5-15分钟的简短小视频,这种小视频既可以用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上传到教师们自己的微空间里面,供学生们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和收听学习。
这种灵活、自由的授课方式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能够提高教育质量。
(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直接规定着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方向。
任何时代都是要不断发展变化的,微文化时代也是如此,它不仅仅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要能够坚守住传统的内容,还必须要满足大学生的需要、顺应时代的需要。
通过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在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着重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应该不断总结微文化发展中所暴露出来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使学生们能够自觉地按照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要求来处理网上的各种行为和利益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律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分清网上发布的信息哪些是真实的,哪些又是谣言,让学生们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建立正确的评判标准,不断提高鉴别能力;需要不断在网上高唱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让大学生能够自己学会抵制错误观点的侵蚀,提高大学生的免疫能力,增强其对微文化的辨别能力。
(三)强化网络舆情监管,净化社会微文化环境微文化环境的好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网络作为微文化生长的温床,是微文化信息的源头。
因此,想要净化社会微文化环境就必须首先从管理和整治网络环境开始,这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对网络环境的长期监管。
首先,应该在网络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微博、微视频、微信和微电影等“微时代”传播方式,制作刊播具有较强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公益广告,利用网络来传播主旋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其次,从长远来看,网络环境的监管必须依靠制度来保驾护航。
应该进一步完善关于微文化环境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好网络的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现并将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对于通过网络传播和制造谣言等虚假信息的不法分子,要依法进行严厉打击,严格做到依法治理网络环境。
最后,要积极调动广大网民群众的积极性,因为仅仅依靠各级政府对网络舆情进行监督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挥广大网民的力量。
【作者简介】史凌(1988-),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1]浅谈“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8,(3):102.[2]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运行现状及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13.[3]胡虹霞.困境与超越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大学生[J].精神成人研究,2016,(4):108.[4]谭丽琼.碎片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与机遇[J].求知导刊,2015,(16):20-21.(上接第131页)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体来说,面向小、初高中的创业家教育获得了较多好评。
三、日本创业教育的特点(一)不是培育创业家的专门教育在上述的《报告书》中,创业教育被定义为“旨在培育有创业家精神和创业家能力、资质的教育。
”创业家精神被定义为“不仅仅是创业投资者应具备的素质,而是多种职业和行业都应具备的必要资质”。
这就意味着,上述的“创业家精神”和“创业家资质能力”不仅仅是创业家和立志成为创业家的人的必要品质,而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具有的必要基础能力。
因此,创业教育无论对谁来说都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须学习的。
这份报告书中对创业教育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也奠定了日后日本创业教育的大致发展走向。
(二)发展阶段贯穿小学、初高中及大学由于日本的创业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真正的创业家、经营者的特殊教育,而是为了培养能够适应这个时代,有协作力、创造力的社会人的普适性教育,因此日本的创业教育不仅在大学、专科学校开展,同时也在小学、初高中开展,形成了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创业教育体系[6]。
四、结语日本的创业教育诞生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勇敢、独立等创业家精神的社会人才。
日本的创业教育不仅仅面向大学生,也面向小学和初高中生,是一种普适性的教育,而且不同的教育阶段,其课程内容及开展方式也各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