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图形经典试题.do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题在直角坐标系中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在直角坐标系中求几何图形的面积1.如图,四边形是矩形,点,在坐标轴上,是由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的,点在轴上,直线交轴于点,交于点,线段=2,=4(1)求直线的解析式.(2)求的面积.2.直线a:y=x+2和直线b:y=﹣x+4相交于点A,分别与x轴相交于点B和点C,与y轴相交于点D和点E.(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象;(2)求△ABC的面积;(3)求四边形ADOC的面积;(4)观察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x+2≤﹣x+4的解集和不等式﹣x+4≤0的解集.3.如果两个一次函数y=k1x+b1和y=k2x+b2满足k1=k2,b1≠b2,那么称这两个一次函数为“平行一次函数”.已知函数y=﹣2x+4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一次函数y=kx+b 与y=﹣2x+4是“平行一次函数”(1)若函数y=kx+b的图象过点(3,1),求b的值;(2)若函数y=kx+b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是△AOB面积的,求y=kx+b的解析式.4.如图,10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图摆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l将这10个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该直线l的解析式5.如图1,直线3=xy分别与y轴、x轴交于点A、点B,点C的坐标为(-3,0),D -3+3为直线AB上一动点,连接CD交y轴于点E(1) 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_,不等式+-x的解集为___________3>33(2) 若S△COE=S△ADE,求点D的坐标(3) 如图2,以CD为边作菱形CDFG,且∠CDF=60°.当点D运动时,点G在一条定直线上运动,请求出这条定直线的解析式.6.在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经过A(﹣1,5),P(﹣2,a),B(3,﹣3)三点.(1)求a的值;(2)设这条直线与y轴相交于点D,求△OPD的面积.7.如图,把Rt△ABC放在直角坐标系内,其中∠CAB=90°,BC=10,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8,0),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当点C落在直线y=x﹣5上时,求线段BC扫过的面积8.已知:如图,已知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为y=﹣2x+8,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1)求A、B两点的坐标;(2)若点P(m,n)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与A、B不重合),作PE⊥x轴于点E,PF⊥y轴于点F,连接EF,若△PAO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m的取值范围;9. 如图,已知直线343+=x y 与坐标轴交于B,C 两点,点A 是x 轴正半轴上一点,并且15=∆ABC S .点F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不与端点重合),过点F 作FE ∥x 轴,交BC 于E.(1) 求AB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2) 若FD ⊥x 轴于D,且点D 的坐标为)0,(m ,请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DF 与EF 的长;(3) 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2x +a 与y 轴交于点C (0,6),与x 轴交于点B .(1)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2)直线AD 与(1)中所求的直线相交于点D (﹣1,n ),点A 的坐标为(﹣3,0).①求n 的值及直线AD 的解析式; ②求△ABD 的面积;③点M 是直线y=﹣2x+a 上的一点(不与点B 重合),且点M 的横坐标为m ,求△ABM 的面积S 与m 之间的关系式.11.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1,1)和(﹣1,﹣5).(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并求出该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12.如图,边长为5的正方形OABC的顶点0在坐标原点处,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E是0A边上的点(不与点A重合),EF⊥CE,且与正方形外角平分线AG交于点P.(1)求证:CE=EP;(2)若点E的坐标为(3,O),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BMEP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1,1)和(﹣1,﹣5).(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并求出该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14.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1,0),与y轴交于点B(0,-2).(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若直线AB上一点C在第一象限且点C的坐标为(2,2),求△BOC的面积.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4(k≠0)与y轴交于点A.(1)如图,直线y=-2x+1与直线y=kx+4(k≠0)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点B的横坐标为-1.①求点B的坐标及k的值;②直线y=-2x+1、直线y=kx+4与y轴所围成的△ABC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_;(2)直线y=kx+4(k≠0)与x轴交于点E(x0,0),若-2<x0<-1,求k的取值范围.16.如图,己知直线l:y=x+1(k≠0)的图象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1)直接写出A、B两点的坐标;(2)若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求出当△PAB是等腰三角形时P的坐标;(3)在y轴上有点C(0,3),点D在直线l上.若△ACD面积等于4.请直接写出D的坐标.17.如图①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 cm,动点P从点A出发,在正方形的边上沿A→B →C→D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s),三角形APD的面积为S(cm2),S与t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点P在AB上运动的时间为________s,在CD上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cm/s,三角形APD的面积S的最大值为________cm2;(2)求出点P在CD上运动时S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3)当t为何值时,三角形APD的面积为10 cm2?18.已知:如图,已知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为y=﹣2x+8,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1)求A、B两点的坐标;(2)若点P(m,n)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与A、B不重合),作PE⊥x轴于点E,PF ⊥y轴于点F,连接EF,若△PAO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m的取值范围;答案:1. (1)OC=4,BC=2,B(-2,4),.设解析式为,.(2),.直线,.当,,,.2.(1)依照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2)令y=x+2中y=0,则x+2=0,解得:x=﹣2,∴点B(﹣2,0);令y=﹣x+4中y=0,则﹣x+4=0,解得:x=4,∴点C(4,0);联立两直线解析式得:,解得:,∴点A (1,3).S △ABC =BC•y A =×[4﹣(﹣2)]×3=9.(3)令y=x +2中x=0,则y=2,∴点D (0,2).S 四边形ADOC =S △ABC ﹣S △DBO =9﹣×2×2=7.(4)观察函数图形,发现:当x <1时,直线a 在直线b 的下方,∴不等式x +2≤﹣x +4的解集为x ≤1;当x >4时,直线b 在x 轴的下方,∴不等式﹣x +4≤0的解集为x ≥4.3.(1)∵一次函数y=kx +b 与y=﹣2x +4是“平行一次函数”,∴k=﹣2,即y=﹣2x +b . ∵函数y=kx +b 的图象过点(3,1),∴1=﹣2×3+b ,∴b=7.(2)在y=﹣2x +4中,令x=0,得y=4,令y=0,得x=2,∴A (2,0),B (0,4),∴S △AOB =OA•OB=4.由(1)知k=﹣2,则直线y=﹣2x +b 与两坐标轴交点的坐标为(,0),(0,b ),于是有|b |•||=4×=1,∴b=±2,即y=kx +b 的解析式为y=﹣2x +2或y=﹣2x ﹣2.4.设直线l 和10个正方形的最上面交点为A ,过A 作AB ⊥OB 于B ,过A 作AC ⊥OC 于C , ∵正方形的边长为1,∴OB=3,∵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l将这10个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两边分别是5,∴三角形ABO 面积是7,∴OB•AB=7,∴AB=,∴OC=AB=,由此可知直线l 经过(,3),设直线方程为y=kx (k ≠0),则3=k ,解得k=∴直线l 解析式为y=x .故答案为:y=x .5.(1) (3,0)、x <3(2) ∵S △COE =S △ADE ∴S △AOB =S △CBD 即33321621⨯⨯=⨯⨯D y ,y D =233 当y =233时,23233333==+-x x ,∴D (23323,) (3) 连接CF ∵∠CDF =60°∴△CDF 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C ∵AB =AC =BC =6∴△ABC 为等边三角形∴△CAF ≌△CBD (SAS )∴∠CAF =∠ACB =60°∴AF ∥x 轴设D (m ,333+-m )过点D 作DH ⊥x 轴于H ∴BH =3-m ,DB =6-2m =AF∴F (2m -6,33)由平移可知:G (m -9,m 3-)令⎪⎩⎪⎨⎧-=-=m y m x 39∴点G 在直线393--=x y 上6. (1)设直线的解析式为y=kx +b ,把A (﹣1,5),B (3,﹣3)代入,可得:{533=+--=+b k b k ,解得:,所以直线解析式为:y=﹣2x +3,把P (﹣2,a )代入y=﹣2x +3中,得:a=7; (2)由(1)得点P 的坐标为(﹣2,7),令x=0,则y=3,所以直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3),所以△OPD 的面积=.7.∵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0)、(8,0),∴AB=6,∵∠CAB=90°,BC=10, ∴CA==8,∴C 点纵坐标为:8,∵将△ABC 沿x 轴向右平移,当点C 落在直线y=x ﹣5上时,∴y=8时,8=x ﹣5,解得:x=13,即A 点向右平移13﹣2=11个单位, ∴线段BC 扫过的面积为:11×8=88.故选:B .8.(1)令x=0,则y=8,∴B (0,8),令y=0,则﹣2x +8=0,∴x=4,∴A (4,0), (2)∵点P (m ,n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2m +8=n ,∵A (4,0),∴OA=4,∴0<m <4∴S △PAO =OA ×PE=×4×n=2(﹣2m +8)=﹣4m +16,(0<m <4) )3,0(30343)1(,9B y x x y 即时,中,当在==+= ∴OB=3同理OC=4 ∵15)(21=⋅+OB OA OC ,153)4(21=⨯+⨯OA ∴OA=6 即点A 的坐标为(6,0) 设AB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213063k b b k b 解得则∴AB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2)在中,当,即DF= 在中,当m x m y 32,321-=+-=时 mm m EF 35)32(=--= (3)10.(1)∵直线y=﹣2x +a 与y 轴交于点C (0,6),∴a=6,∴该直线解析式为y=﹣2x +6 (2)①∵点D (﹣1,n )在直线BC 上,∴n=﹣2×(﹣1)+6=8,∴点D (﹣1,8)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kx +b ,将点A (﹣3,0)、D (﹣1,8)代入y=kx +b 中,得:,解得:,∴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4x +12.②令y=﹣2x +6中y=0,则﹣2x +6=0,解得:x=3,∴点B (3,0).∵A (﹣3,0)、D (﹣1,8),∴AB=6.S △ABD =AB•y D =×6×8=24.③∵点M 在直线y=-2x+6上,∴M (m ,-2m+6),时,即S=6m-18.11. (1)设函数解析式为y=kx +b , 由题意将两点代入得:{15=+-=+-b k b k ,解得:{32=-=k b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3x ﹣2;(2)令y=0,得x=32,令x=0,得y=﹣2, 3232221=⨯⨯=∴s 12.(1)在OC 上截取OK =OE .连接EK .∵OC =OA ,∠1=90°,∠OEK =∠OKE =45°,∵AP 为矩形外角平分线,∴∠BAP =45°∴∠EKC =∠PAE =135°.∴CK =EA .∵EC ⊥EP ,∴∠3=∠4.∴△EKC ≌△PAE . ∴EC =EP (2)y 轴上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BMEP 是平行四边形.如图,过点B 作BM ∥PE 交y 轴于点M ,∴∠5=∠CEP =90°,∴∠6=∠ 4.在△BCM 和△COE 中,⎪⎩⎪⎨⎧∠=∠=∠=∠,,,46C O E B C M OC BC ∴△BCM ≌△COE ,∴BM =CE 而CE =EP ,∴BM =EP .由于BM ∥EP ,∴四边形BMEP是平行四边形由△BCM ≌△COE 可得CM =OE =3,∴OM =CO -CM =2.故点M 的坐标为(0,2).13.(1)设函数解析式为y=kx +b ,由题意将两点代入得:,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3x ﹣2;(2)令y=0,得x=,令x=0,得y=﹣2,∴S=×2×=.14.(1)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k ≠0).将A(1,0),B(0,-2)代入解析式,得⎩⎪⎨⎪⎧k +b =0,b =-2.解得⎩⎪⎨⎪⎧k =2,b =-2.∴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2x -2.(2)S △BOC =12×2×2=2.15.(1)32 当x =-1时,y =-2×(-1)+1=3,∴B(-1,3).将B(-1,3)代入y =kx +4,得k =1.(2)y =kx +4与x 轴的交点为(-4k ,0),∵-2<x 0<-1,∴-2<-4k<-1,(1)解得2<k<4.16.(1)当y=0时,x+1=0,解得x=﹣2,则A(﹣2,0),当x=0时,y=x+1=1,则B(0,1);(2)AB==,当AP=AB时,P点坐标为(﹣,0)或(,0);当BP=BA时,P点坐标为(2,0);当PA=PB时,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P,连结PB,如图1,则PA=PB,设P(t,0),则OA=t+2,OB=t+2,在Rt△OBP中,12+t2=(t+2)2,解得t=﹣,此时P点坐标为(﹣,0);(3)如图2,设D(x,x+1),当x>0时,∵S△ABC+S△BCD=S△ACD,∴•2•2+•2•x=4,解得x=2,此时D点坐标为(2,2);当x<0时,∵S△BCD﹣S△ABC=S△ACD,∴•2•(﹣x)﹣•2•2=4,解得x=﹣6,此时D点坐标为(﹣6,﹣2),综上所述,D点坐标为(2,2)或(﹣6,﹣2).故答案为(﹣2,0),(0,1);(2,2)或(﹣6,﹣2).17.略18.(1)令x=0,则y=8,∴B(0,8),令y=0,则﹣2x+8=0,∴x=4,∴A(4,0),(2)∵点P(m,n)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2m+8=n,∵A(4,0),∴OA=4,∴0<m<4∴S△PAO=OA×PE=×4×n=2(﹣2m+8)=﹣4m+16,(0<m<4)。
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其中//AB CD ,45A ∠=︒,60C ∠=°,90AEB CED ∠=∠=︒,则AEC ∠的度数为( )A .75°B .90°C .105°D .120°【答案】C【解析】【分析】 延长CE 交AB 于点F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FE =∠C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如图,延长CE 交AB 于点F ,∵AB ∥CD ,∴∠AFE =∠C =60°,在△AEF 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EC =∠A +∠AFE =45°+60°=10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相关性质并作出正确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放置,使点A 落在DE 上,若BC DE P ,则AFC ∠的度数为( )A .90°B .75°C .105°D .120°【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0E B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AFC ∠的度数.【详解】∵//BC DE∴30E BCE ==︒∠∠∴453075AFC B BCE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有A ,B ,C 三个地点,且AB BC ⊥,从A 地测得B 地在A 地的北偏东43︒的方向上,那么从B 地测得C 地在B 地的( )A .北偏西43︒B .北偏西90︒C .北偏东47︒D .北偏西47︒【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方向角的概念和平行线的性质求解.【详解】如图,过点B 作BF ∥AE ,则∠DBF=∠DAE=43︒,∴∠CBF=∠DBC-∠DBF=90°-43°=47°,∴从B 地测得C 地在B 地的北偏西47°方向上,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方位角,平行线的性质,正确理解角度间的关系求出能表示点位置的方位角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将矩形纸片沿EF折叠,点C在落线段AB上,∠AEC=32°,则∠BFD等于()A.28°B.32°C.34°D.3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结合余角的性质推导出结果即可.【详解】解:如图,设CD和BF交于点O,由于矩形折叠,∴∠D=∠B=∠A=∠ECD=90°,∠ACE+∠BCO=90°,∠BCO+∠BOC=90°,∵∠AEC=32°,∴∠ACE=90°-32°=58°,∴∠BCO=90°-∠ACE=32°,∴∠BOC=90°-32°=58°=∠DOF,∴∠BFD=90°-58°=3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和余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角相等.5.如图,O 是直线AB 上一点,OC 平分∠DOB,∠COD=55°45′,则∠AOD=( )A .68°30′B .69°30′C .68°38′D .69°38′【答案】A【解析】【分析】先根据平分,求出∠COB ,再利用互补求∠AOD【详解】∵OC 平分∠DOB ,∠COD=55°45′∴∠COB=55°45′,∠DOB=55°45′+55°45′=111°30′∴∠AOD=180-111°30′=68°3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角度的简单推理,计算过程中,设计到了分这个单位,需要注意,分与度的进率是606.如图,已知直线AB 和CD 相交于G 点,CG EG ⊥,GF 平分AGE ∠,34CGF ∠=︒,则BGD ∠大小为( )A .22︒B .34︒C .56︒D .90︒【答案】A【解析】【分析】先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出∠EGF 的度数,然后根据GF 平分∠ABE 可得出∠AGF 的度数,再由∠AGC=∠AGF-∠CGF 求出∠AGC 的度数,最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出∠BGD 的度数.【详解】解:∵CG ⊥EG ,∴∠EGF=90°-∠CGF=90°-34°=56°,又GF 平分∠AGE ,∴∠AGF=∠EGF=56°,∴∠AGC=∠AGF-∠CGF=56°-34°=22°,∴∠BGD=∠AGC=22°.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垂直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基本概念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是21,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4OD =,则ABC ∆的面积是( )A .25米B .84米C .42米D .21米【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O 到AB 、AC 、BC 的距离为4,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连接OA∵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4OD =∴点O 到AB 、AC 、BC 的距离为4∴ABC AOC OBC ABO S S S S =++△△△△()142AB BC AC =⨯⨯++ 14212=⨯⨯ 42=(米)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问题,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将两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叠在一起,DOB ∠与DOA ∠的比是2:11,则BOC ∠的度数为( )A .45︒B .60︒C .70︒D .40︒【答案】C【解析】【分析】 设∠DOB=2x ,则∠DOA=11x ,可推导得到∠AOB=9x=90°,从而得到角度大小【详解】∵∠DOB 与∠DOA 的比是2:11∴设∠DOB=2x ,则∠DOA=11x∴∠AOB=9x∵∠AOB=90°∴x=10°∴∠BOD=20°∴∠COB=7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角度的推导,解题关键是引入方程思想,将角度推导转化为计算的过程,以便简化推导9.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则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点C 是线段AB 中点的是( ) A .AC =BC B .AB =2AC C .AC +BC =AB D .12BC AB =【解析】【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结合选项一一分析,排除答案.显然A、B、D都可以确定点C是线段AB中点【详解】解:A、AC=BC,则点C是线段AB中点;B、AB=2AC,则点C是线段AB中点;C、AC+BC=AB,则C可以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D、BC=12AB,则点C是线段AB中点.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中点,解决此题时,能根据各选项举出一个反例即可.10.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ABC(含30°,60°角)的摆放位置如图,直尺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D、点E,另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F、点A,且∠CED =50°,那么∠BAF=()A.10°B.50°C.45°D.40°【答案】A【解析】【分析】先根据∠CED=50°,DE∥AF,即可得到∠CAF=50°,最后根据∠BAC=60°,即可得出∠BAF的大小.【详解】∵DE∥AF,∠CED=50°,∴∠CAF=∠CED=50°,∵∠BAC=60°,∴∠BAF=60°﹣50°=10°,【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几何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1.将下面平面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得到如图所示立体图形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面动成体,所得图形是两个圆锥体的复合体确定答案即可.详解:由图可知,只有B选项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得到如图所示立体图形.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线、面、体,熟悉常见图形的旋转得到立体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请问展开前与“我”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A.是B.好C.朋D.友【答案】A【解析】【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详解】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我”与“是”是相对面,“们”与“朋”是相对面,“好”与“友”是相对面.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13.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的展开图解题.【详解】解:由四棱柱四个侧面和上下两个底面的特征可知,A,B,C选项可以拼成一个正方体;而D选项,上底面不可能有两个,故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四棱柱的特征及正方体展开图的各种情形,难度适中.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过同一平面内5点,最多可以确定9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③若AB BC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一定有3个交点.A.3个B.2个C.1个D.0个【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直线交点、两点间距离、线段中点定义分别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①过同一平面内5点,最多可以确定10条直线,故错误;②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故错误;=,则点B不一定是线段AC的中点,故错误;③若AB BC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可以都交于同一点,故错误;【点睛】此题考查直线交点、两点间距离定义、线段中点定义,正确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点B在线段AC上,如果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直线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性质以及中点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详解】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正确;②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错误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④点B在线段AC上,如果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正确;故选B.16.若∠AOB =60°,∠AOC =40°,则∠BOC等于()A.100°B.20°C.20°或100°D.40°【答案】C【解析】【分析】画出符合题意的两个图形,根据图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 如图1,当∠AOC在∠AOB的外部时,∵∠AOB=60°,∠AOC=40°∴∠BOC=∠AOB+∠AOC=60°+40°=100°如图2,当∠AOC 在∠AOB 的内部时,∵∠AOB=60°,∠AOC=40°∴ ∠BOC=∠AOB-∠AOC=60°-40°=20°即∠BOC 的度数是100°或2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有关计算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图形进行计算的能力,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17.如图,某河的同侧有A ,B 两个工厂,它们垂直于河边的小路的长度分别为2AC km =,3BD km =,这两条小路相距5km .现要在河边建立一个抽水站,把水送到A ,B 两个工厂去,若使供水管最短,抽水站应建立的位置为( )A .距C 点1km 处B .距C 点2km 处 C .距C 点3km 处D .CD 的中点处【答案】B【解析】【分析】 作出点A 关于江边的对称点E ,连接EB 交CD 于P ,则PA PB PE PB EB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供水站在点P 处时,供水管路最短.再利用三角形相似即可解决问题.【详解】作出点A 关于江边的对称点E ,连接EB 交CD 于P ,则PA PB PE PB EB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供水站在点P 处时,供水管路最短.根据PCE PDB ∆∆:,设PC x =,则5PD x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PC CE PD BD =,即253x x =-,解得2x .故供水站应建在距C点2千米处.故选:B.【点睛】本题为最短路径问题,作对称找出点P,利用三角形相似是解题关键.18.小张同学的座右铭是“态度决定一切”,他将这几个字写在一个正方体纸盒的每个面上,其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在该正方体中,和“一”相对的字是()A.态B.度C.决D.切【答案】A【解析】【分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据此可得和“一”相对的字.【详解】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所以和“一”相对的字是:态.故选A.【点睛】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19.如图,△ABC的角平分线CD、BE相交于F,∠A=90°,EG∥BC,且CG⊥EG于G,下列结论:①∠CEG=2∠DCB;②∠ADC=∠GCD;③CA平分∠BCG;④∠DFB=12∠CGE.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直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依次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详解】①∵EG∥BC,∴∠CEG=∠ACB,又∵CD是△ABC的角平分线,∴∠CEG=∠ACB=2∠DCB,故正确;②∵∠A=90°,∴∠ADC+∠ACD=90°,∵CD平分∠ACB,∴∠ACD=∠BCD,∴∠ADC+∠BCD=90°.∵EG∥BC,且CG⊥EG,∴∠GCB=90°,即∠GCD+∠BCD=90°,∴∠ADC=∠GCD,故正确;③条件不足,无法证明CA平分∠BCG,故错误;④∵∠EBC+∠ACB=∠AEB,∠DCB+∠ABC=∠ADC,∴∠AEB+∠ADC=90°+12(∠ABC+∠ACB)=135°,∴∠DFE=360°-135°-90°=135°,∴∠DFB=45°=12∠CGE,,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多边形内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木杆AB斜靠在墙壁上,当木杆的上端A沿墙壁NO竖直下滑时,木杆的底端B也随之沿着射线OM方向滑动.下列图中用虚线画出木杆中点P随之下落的路线,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解:如右图,连接OP,由于OP是Rt△AOB斜边上的中线,所以OP=12AB,不管木杆如何滑动,它的长度不变,也就是OP是一个定值,点P就在以O为圆心的圆弧上,那么中点P下落的路线是一段弧线.故选D.。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直线AC ∥BD ,AO 、BO 分别是∠BAC 、∠ABD 的平分线,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BAO 与∠CAO 相等B .∠BAC 与∠ABD 互补 C .∠BAO 与∠ABO 互余D .∠ABO 与∠DBO 不等【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 解:已知AC//BD,根据平行线的的性质可得∠BAC+∠ABD=180°,选项B 正确;因AO 、BO 分别是∠BAC 、∠ABD 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O=∠CAO, ∠ABO=∠DBO,选项A 正确,选项D 不正确;由∠BAC+∠ABD=180°,∠BAO=∠CAO, ∠ABO=∠DBO 即可得∠BAO+∠ABO=90°,选项A 正确,故选D.2.下面四个图形中,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棱柱的展开图的特点作答.【详解】A 、是三棱锥的展开图,故不是;B 、两底在同一侧,也不符合题意;C 、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D 、是四棱锥的展开图,故不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棱柱的展开图,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3.在等腰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点P 是线段AD 上的一个动点,当PCE ∆的周长最小时,P 点的位置在ABC ∆的( )A .重心B .内心C .外心D .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 连接BP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即可.【详解】连接BP 、BE ,∵AB=AC ,BD=BC ,∴AD ⊥BC ,∴PB=PC ,∴PC+PE=PB+PE ,∵PB PE BE +≥,∴当B 、P 、E 共线时,PC+PE 的值最小,此时BE 是△ABC 的中线,∵AD 也是中线,∴点P 是△ABC 的重心,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中最短路径问题,三角形的重心定义.4.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图中六个正方形内分别标有“新”、“时”、“代”、“去”、“奋”、“斗”、六个字,将其围成一个正方体后,则与“奋”相对的字是( )A .斗B .新C .时D .代【答案】C【解析】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详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时”相对的字是“奋”;“代”相对的字是“新”;“去”相对的字是“斗”.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立方体的11种展开图的特征.5.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近似数0.010精确到百分位B.|x-y|=|y-x|C.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D.若线段AP=BP,则P一定是AB中点【答案】B【解析】【分析】A中,近似数精确位数是看小数点后最后一位;B中,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C中,互补性质的考查;D中,点P若不在直线AB上则不成立【详解】A中,小数点最后一位是千分位,故精确到千分位,错误;B中,x-y与y-x互为相反数,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正确;C中,若两个角都是直角,也互补,错误;D中,若点P不在AB这条直线上,则不成立,错误故选:B【点睛】概念的考查,此类题型,若能够举出反例来,则这个选项是错误的∠=∠的图形的个数是()6.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摆放位置中αβA.1B.2C.3D.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板可得第一个图形∠β=45°,进而可得∠α=45°;根据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可得第二个图形、第四个图形中∠α=∠β,第三个图形∠α和∠β互补.【详解】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第一个图形∠α=∠β=45°,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可得第二个图形∠α=∠β,第三个图形∠α+∠β=180°,不相等,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第四个图形∠α=∠β,因此∠α=∠β的图形个数共有3个,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关键是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7.一个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其折叠成立方体后,“你”字对面的字是()A.中B.考C.顺D.利【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祝”与“考”是相对面,“你”与“顺”是相对面,“中”与“立”是相对面.故选C.考点:正方体展开图.8.如果圆柱的母线长为5cm,底面半径为2cm,那么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A.10cm2B.10πcm2C.20cm2D.20πcm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详解】根据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可得π×2×2×5=20πcm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圆柱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圆柱侧面积公式.9.如图,一个正六棱柱的表面展开后恰好放入一个矩形内,把其中一部分图形挪动了位置,发现矩形的长留出5cm ,宽留出1,cm 则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 )A .210824(3) cm -B .()2108123cm -C .()254243cm -D .()254123cm -【答案】A【解析】【分析】 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分别表示出挪动前后所在矩形的长与宽,由题意列出方程求出a =2,h =9−23,再根据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 求解.【详解】解: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如图,正六边形边长AB =acm 时,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BAD =30°,∴BD =12a cm ,AD =32a cm , ∴AC =2AD =3a cm ,∴挪动前所在矩形的长为(2h +3a )cm ,宽为(4a +12a )cm , 挪动后所在矩形的长为(h +2a 3a )cm ,宽为4acm , 由题意得:(2h +3)−(h +2a 3a )=5,(4a +12a )−4a =1, ∴a =2,h =9−23∴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 =6×2×(9−232108(3) cm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正六棱柱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求出正六棱柱的高与底面边长是解题的关键.10.图①是由白色纸板拼成的立体图形,将它的两个面的外表面涂上颜色,如图②所示.则下列图形中,是图②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由图中阴影部分的位置,首先可以排除C 、D ,又阴影部分正方形在左,三角形在右,而且相邻,故只有选项B 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本题虽然是选择题,但答案的获得需要学生经历一定的实验操作过程,当然学生也可以将操作活动转化为思维活动,在头脑中模拟(想象)折纸、翻转活动,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空间观念.11.如图,点A 、B 、C 是直线l 上的三个点,图中共有线段条数是( )A .1条B .2条C .3条D .4条【答案】C【解析】解:图中线段有:线段AB 、线段AC 、线段BC ,共三条.故选C .12.如图,在Rt ABC 中,90C ∠=︒,以顶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AB 于点M 、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AP 交边BC 于点D ,若4CD =,15AB =,则ABD △的面积是( )A .15B .30C .45D .60【答案】B【解析】【分析】作DE AB ⊥于E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4DE DC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作DE AB ⊥于E由尺规作图可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90C ∠=︒,DE AB ⊥∴4DE DC ==∴△ABD 的面积1302AB DE =⨯⨯=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问题,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点C 是射线OA 上一点,过C 作CD ⊥OB ,垂足为D ,作CE ⊥OA ,垂足为C ,交OB 于点E ,给出下列结论:①∠1是∠DCE 的余角;②∠AOB =∠DCE ;③图中互余的角共有3对;④∠ACD =∠BEC ,其中正确结论有(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垂直定义可得BCA 90∠=,ADC BDC ACF 90∠∠∠===,然后再根据余角定义和补角定义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CE OA ⊥,OCE 90∠∴=,ECD 190∠∠∴+=,1∠∴是ECD ∠的余角,故①正确;CD OB ⊥,AOB COCE 90∠∠∴==,AOB OEC 90∠∠∴+=,DCE OEC 90∠∠+=,B BAC 90∠∠∴+=,1ACD 90∠∠+=,AOB DCE ∠∠∴=,故②正确;1AOB 1DCE DCE CED AOB CED 90∠∠∠∠∠∠∠∠+=+=+=+=, ∴图中互余的角共有4对,故③错误;ACD 90DCE ∠∠=+,BEC 90AOB ∠∠=+,AOB DCE ∠∠=,ACD BEC ∠∠∴=,故④正确.正确的是①②④;故选B .【点睛】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关键是掌握两角之和为90时,这两个角互余,两角之和为180时,这两个角互补.14.已知直线m ∥n ,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ABC =30°),并且顶点A ,C 分别落在直线m ,n 上,若∠1=38°,则∠2的度数是( )A .20°B .22°C .28°D .38°【答案】B【解析】【分析】 过C 作CD ∥直线m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出∠2的度数.【详解】解:过C 作CD ∥直线m ,∵∠ABC =30°,∠BAC =90°,∴∠ACB =60°,∵直线m ∥n ,∴CD ∥直线m ∥直线n ,∴∠1=∠ACD ,∠2=∠BCD ,∵∠1=38°,∴∠ACD =38°,∴∠2=∠BCD=60°﹣38°=2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计算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在△ABC中,∠ABC=90°,∠C=52°,BE为AC边上的中线,AD平分∠BAC,交BC边于点D,过点B作BF⊥AD,垂足为F,则∠EBF的度数为()A.19°B.33°C.34°D.4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EBC=52°,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垂直的性质可得∠FBD=19°,最后根据∠EBF=∠EBC﹣∠FBD求解即可.【详解】解:∵∠ABC=90°,BE为AC边上的中线,∴∠BAC=90°﹣∠C=90°﹣52°=38°,BE=12AC=AE=CE,∴∠EBC=∠C=52°,∵AD平分∠BAC,∴∠CAD=12∠BAC=19°,∴∠ADB=∠C+∠DAC=52°+19°=71°,∵BF⊥AD,∴∠BFD=90°,∴∠FBD=90°﹣∠ADB=19°,∴∠EBF=∠EBC﹣∠FBD=52°﹣19°=3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度问题,掌握等边对等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直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圆柱形玻璃板,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8cm,在杯内离杯底4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与蜂蜜相对的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cm.A.14 B.15 C.16 D.17【答案】B【解析】【分析】在侧面展开图中,过C作CQ⊥EF于Q,作A关于EH的对称点A′,连接A′C交EH于P,连接AP,则AP+PC就是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求出A′Q,CQ,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 即可.【详解】解:沿过A的圆柱的高剪开,得出矩形EFGH,过C作CQ⊥EF于Q,作A关于EH的对称点A′,连接A′C交EH于P,连接AP,则AP+PC就是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AE=A′E,A′P=AP,∴AP+PC=A′P+PC=A′C,∵CQ=12×18cm=9cm,A′Q=12cm﹣4cm+4cm=12cm,在Rt△A′Q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2129=15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圆柱的最短路径问题,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点 C 是线段 AB 上的中点,点 D 在线段 CB 上,若AD=8,DB=3AD 4,则CD 的长为( )A .4B .3C .2D .1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线段成比例求出DB 的长度,即可得到AB 的长度,再根据中点平分线段的长度可得AC 的长度,根据CD AD AC =-即可求出CD 的长度.【详解】∵38,4AD DB AD ==∴6DB =∴14AB AD DB =+=∵点 C 是线段 AB 上的中点∴172AC AB == ∴1CD AD AC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长度问题,掌握成比例线段的性质、中点平分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1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点B 在线段AC 上,如果AB=BC ,则点B 是线段AC 的中点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直线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性质以及中点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详解】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正确;②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错误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④点B 在线段AC 上,如果AB=BC ,则点B 是线段AC 的中点,正确;故选B .19.如图,某河的同侧有A ,B 两个工厂,它们垂直于河边的小路的长度分别为2AC km =,3BD km =,这两条小路相距5km .现要在河边建立一个抽水站,把水送到A ,B 两个工厂去,若使供水管最短,抽水站应建立的位置为( )A .距C 点1km 处B .距C 点2km 处 C .距C 点3km 处D .CD 的中点处【答案】B【解析】【分析】 作出点A 关于江边的对称点E ,连接EB 交CD 于P ,则PA PB PE PB EB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供水站在点P 处时,供水管路最短.再利用三角形相似即可解决问题.【详解】作出点A 关于江边的对称点E ,连接EB 交CD 于P ,则PA PB PE PB EB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供水站在点P 处时,供水管路最短.根据PCE PDB ∆∆,设PC x =,则5PD x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PC CE PD BD =,即253x x =-, 解得2x =.故供水站应建在距C 点2千米处.故选:B .【点睛】本题为最短路径问题,作对称找出点P ,利用三角形相似是解题关键.2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4AB =,7AD =,ABC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点E ,则DE 的长是( )A .4B .3C .3.5D .2【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EB EBC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推出AEB ABE ∠=∠,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4AB AE ==,即可求出DE 的长.【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AEB EBC ∠=∠∵BE 是ABC ∠的平分线∴ABE EBC ∠=∠∴AEB ABE ∠=∠∴4AB AE ==∴743DE AD AE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线段长问题,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是解题的关键.。
期末考试勾股定理与几何翻折压轴题专项训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人教版)(解析版)
期末考试勾股定理与几何翻折压轴题专项训练【例题精讲】例1.(三角形翻折问题)如图,在Rt ABC △中,9086ABC AB BC ∠=︒==,,,分别在AB AC ,边上取点E F ,,将AEF △沿直线EF 翻折得到A EF '△,使得点A 的对应点A '恰好落在CB 延长线上,当60EA B '∠=︒时,AE 的长为 ,当A F AC '⊥时,AF 的长为 .【答案】 32− 407【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 A E '=,先求出30A EB '∠=︒,从而可得1122A B A E AE ''==,再由勾股定理可得BE AE =,最后由AE BE AB +=,进行计算即可;令A F '交AB 于G ,连接CG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 EA F '∠=∠,AFE A FE '∠=∠,AEF A EF '∠=∠,AF A F '=,由A F AC '⊥得出90A FA A FC ''∠=∠=︒,45AFE A FE '∠=∠=︒,证明()ASA A FC AFG '≌得到CF FG =,设CF FG x ==,则10AF x =−,AG ,根据1122ACG S AC FG AG BC =⋅=⋅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CF 的长,即可求解.【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 A E '=,90ABC ∠=︒,18090A BE ABC '∴∠=︒−∠=︒,60EA B '∠=︒,9030A EB EA B ''∴∠=︒−∠=︒,1122A B A E AE ''∴==,BE AE∴==,AE BE AB+=,8AE AE∴=,32AE∴=−如图,令A F'交AB于G,连接CG,A F AC'⊥,90A FA A FC''∴∠=∠=︒,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 EA F'∠=∠,AFE A FE'∠=∠,AEF A EF'∠=∠,AF A F'=,90AFE A FE'∠+∠=︒,45AFE A FE'∴∠=∠=︒,设A EA Fα'∠=∠=,则45FEB AFEα∠=∠=+︒,180135AEF FEB A EFα'∴∠=︒−∠=︒−=∠,()13545902A EB A EF BEFααα''∴∠=∠−∠=︒−−︒+=︒−,902EA B A EBα''∴∠=︒−∠=,FA C EA B EA F Aα'''∴∠=∠−∠==∠,在A FC'和AFG中,CA F AA F AFA FC AFG∠=∠⎧⎪=⎨⎪∠=∠''⎩',()ASAA FC AFG'∴≌,CF FG∴=,在Rt ABC△中,9086ABC AB BC∠=︒==,,,10AC∴,设CF FG x==,则10AF x=−,AG∴==1122ACGS AC FG AG BC=⋅=⋅,106x∴⋅=,整理得:271809000x x+−=,即29014400749x⎛⎫+=⎪⎝⎭,9012077x∴+=±,解得:307x=或30x=−(不符合题意,舍去),307CF∴=,30401077AF AC CF∴=−=−=,故答案为:32−407.【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及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例2.(坐标系中折叠问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ABCO的边OC OA、分别在x轴、y轴上,6AB=,点E在边BC上,将长方形ABCO沿AE折叠,若点B的对应点F 恰好是边OC的三等分点,则点E的坐标是.【答案】⎛−⎝⎭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坐标与图形,由折叠的性质可得6AF AB==,BE EF=,90AFE B∠=∠=︒,再分当点F靠近点C时,24CF OF==,,当点F靠近点O 时,则42CF OF==,,两种情况利用勾股定理先求出OA的长,进而得到BC的长,设出CE 的长,进而得到EF的长,在Rt EFC△中,由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在长方形ABCO 中,6CO AB ==,90BCO B AOC ∠=∠=∠=︒,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6AF AB ==,BE EF =,90AFE B ∠=∠=︒,F 恰好是边OC 的三等分点,∴当点F 靠近点C 时,24CF OF ==,,在Rt AFO V中,OA =,∴BC OA ==设CE x =,则BE EF x ==,在Rt EFC △中,由勾股定理得到222EF CF CE =+,∴()2222xx =+,解得x =,∴点E的坐标是⎛− ⎝⎭; 当点F 靠近点O 时,则42CF OF ==,,在Rt AFO V中,OA ==∴BC OA ==设CE x =,则BE EF x ==,在Rt EFC △中,由勾股定理得到222CF CE =+,∴()2224x x =+,解得x =∴点E的坐标是(−;综上所述,点E的坐标是⎛− ⎝⎭或(−,故答案为:⎛− ⎝⎭或(−.例3.(四边形折叠问题)如图,已知矩形ABCD ,4AB =,5BC =,点P 是射线BC 上的动点,连接AP ,AQP △是由ABP 沿AP 翻折所得到的图形.(1)当点Q 落在边AD 上时,QC = ;(2)当直线PQ 经过点D 时,求BP 的长;(3)如图2,点M 是DC 的中点,连接MP 、MQ .①MQ 的最小值为 ;②当PMQ 是以PM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BP 的长.【答案】(2)2BP =或8BP =(3) 2.9BP =或4BP =或10BP =【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求解即可;(2)分点P 在线段BC 上,点P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3)①连接AM ,勾股定理求出AM 的长,折叠求出AQ 的长,根据MQ AM AQ ≥−,求出最小值即可;②分PM MQ =和PM PQ =两种情况,再分点P 在线段BC 上,点P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进行讨论求解即可.【详解】(1)解:当点Q 落在边AD 上时,如图所示,∵矩形ABCD ,4AB =,5BC =,∴4,5CD AB AD BC ====,90BAD B BCD ADC ∠=∠=∠=∠=︒,∵翻折,∴4,90AQ AB AQP B ==∠=∠=︒,∴1DQ AD AQ =−=,在Rt CDQ △中,CQ ==(2)当直线PQ 经过点D 时,分两种情况:当点P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翻折,∴4AQ AB ==,90AQP B ∠=∠=︒,BP PQ =,∴90AQD ∠=︒,∴3DQ ==,设BP PQ x ==,则:5PC BC BP x =−=−,3DP DQ PQ x =+=+,在Rt PCD △中,222DP CP CD=+,即:()()222345x x +=+−,∴2x =;∴2BP =;②当P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翻折,∴4,90AQ AB Q B ==∠=∠=︒,BP PQ =,∴3DQ ==,设BP PQ x ==,则:5PC BP BC x =−=−,3DP PQ DQ x =−=−,在Rt PCD △中,222DP CP CD =+,即:()()222345x x −=+−,∴8x =;∴8BP =;综上:2BP =或8BP =;(3)①连接AM ,∵M 是CD 的中点, ∴122DM CM CD ===,∴AM =∵翻折,∴4AQ AB ==,∵MQ AM AQ ≥−,∴当,,A Q M 三点共线时,MQ 的值最小,即:4MQ AM AQ =−=4;②当PM PQ =时,如图:∵翻折,∴BP PQ PM ==,设BP x =,则:,5PM x CP BC BP x ==−=−,在Rt PCM 中,222PM CM PC =+,即:()22225x x =+−,解得: 2.9x =,即: 2.9BP =;当PM QM =,点P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QM PM DM CM ==,90D C ∠=∠=︒,∴()HL MDQ MCP ≌,∴CP DQ =,点Q 在AD 上,由(1)知:1DQ =,∴1CP DQ ==,∴4BP BC CP =−=;当点P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此时点M 在AP 上,连接BM ,∵翻折,∴BM MQ PM ==,∵MC BP ⊥,∴210BP BC ==;综上: 2.9BP =或4BP =或10BP =.质,综合性强,难度大,属于压轴题.利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求解,是解题的关键.【模拟训练】1.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点E 是AD 的中点,将ABE 沿BE 翻折得到FBE ,EF 交BC 于点H ,延长BF DC 、相交于点G ,若8DG =,10BC =,则DC = .【答案】258【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连接EG ,根据点E 是AD 的中点得DE AE EF ==,根据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得90D A ∠=∠=︒,根据将ABE 沿BE 翻折得到FBE 得90BFE D A ∠=∠=∠=︒,利用HL 证明Rt Rt EFG EDG △≌△,得8FG DG ==,设DC x =,则8CG DG DC x =−=−,8BG BF FG AB FG DC FG x =+=+=+=+,在Rt BCG V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CG BC BG +=,进行计算即可得.【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EG ,∵点E 是AD 的中点,∴DE AE EF ==,∵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90D A ∠=∠=︒,∵将ABE 沿BE 翻折得到FBE ,∴90BFE D A ∠=∠=∠=︒在Rt EFG △和Rt EDG △中,EF ED EG EG =⎧⎨=⎩,∴()Rt Rt HL EFG EDG V V ≌,∴8FG DG ==,设DC x =,则8CG DG DC x =−=−,8BG BF FG AB FG DC FG x =+=+=+=+,在Rt BCG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CG BC BG +=,∴222(8)10(8)x x −+=+,解得258x =,故答案为:258.2.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254AB =,154=AC ,点D 是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CD ,将BCD △沿CD 折叠,得到CDE ,当DE 与ABC 的直角边垂直时,AD 的长是 .【答案】154或54【分析】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DE BC ⊥和DE AB ⊥两种情况进行求解即可得到答案,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如图,当DE BC ⊥时,延长ED 交BC 于点F ,CE 与AB 相交于点M ,∵EF BC ⊥,∴90EFC EFB ∠=∠=︒,∴90E ECF ∠+∠=︒,由折叠得,B E ∠=∠,CE CB =,MCD FCD ∠=∠,∴90B ECF ∠+∠=︒,∴90CMB ∠=︒,即C M A B ⊥,∵90ACB ∠=︒,254AB =,154=AC ,∴5BC ==, ∵1122ABC S AC BC AB CM ==△,∴11512552424CM ⨯⨯=⨯⨯,解得3CM =,∴4BM =,∵90CFD CMD FCD MCD CD CD ∠=∠=︒⎧⎪∠=∠⎨⎪=⎩, ∴()AAS CFD CMD ≌,∴3CF CM ==,DF DM =,∴532BF BC CF =−=−=,设DF DM x ==,则4BD x =−,在Rt BFD 中,222DF BF BD +=,∴()22224x x +=−, 解得32x =, ∴35422BD =−=, ∴25515424AD AB BD =−=−=;当DE AB ⊥时,如图,设DE 与AC 相交于点M ,由折叠可得,BCD ECD ∠=∠,DE DB =,ED BD =,5EC BC ==,∵DE AB ⊥,90ACB ∠=︒,∴DE BC ∥,∴EDC BCD ∠=∠,∴EDC ECD ∠=∠,∴5ED EC ==,∴5BD ED ==, ∴255544AD AB BD =−=−=;综上,AD 的长是154或54, 故答案为:154或54.3.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中,16AB BD AC =⊥,于点D ,点E F 、分别是BC DC 、上的动点,沿EF 所在直线折叠CEF △,使点C 落在BD 上的点C '处,当BEC '△是直角三角形时,BE 的值为 .【答案】24−或323【分析】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熟练运用折叠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30DBC ∠=︒,分9090BEC BC E ''∠=︒∠=︒,两种情况讨论,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AC ⊥,30,DBC ∴∠=︒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E C E '=若90,BEC ∠'=︒且30,C BE ∠'=︒,2,BE E B E C C ∴='''=16,BE CE BC +==16,CE +=8,E E C C ∴'==24BE ∴=−若90,30,E C B E C B ∠'=︒='∠︒2,,BE E B C E C ∴'''=16,BE CE BC +==16,3CE E C =='∴ 32.3BE ∴=故答案为∶ 24−323.4.如图,在ABC 中,120ACB ∠=︒,8AC =,4BC =,将边BC 沿CE 翻折,使点B 落在AB 上的点D 处,再将边AC 沿CF 翻折,使点A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的点A '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 分别交于点E 、F ,则线段FA '的长为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过点A 作AH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H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142HC AC ==,AH =AB 的长,由面积法可求CE 的长,由折叠的性质可求90BEC DEC ∠=∠=︒,BCE DCE ∠=∠,ACF DCF ∠=∠,然后再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过点A 作AH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H ,120ACB ∠=︒,ACB H HAC ∠=∠+∠,30HAC ∴∠=︒,142HC AC ∴==,AH ==,448BH ∴=+=,AB ∴1122ACB S BC AH AB CE =⨯⨯=⨯⨯,4CE ∴=,CE ∴,将边BC 沿CE 翻折,使点B 落在AB 上的点D 处,再将边AC 沿CF 翻折,90BEC DEC ∴∠=∠=︒,BCE DCE ∠=∠,ACF DCF ∠=∠,1602ECF ACB ∴∠=∠=︒,30CFE ∴∠=︒,EF ∴,在Rt BCE中,BE ===,AF AB EF BE ∴=−−==FA AF '∴==故答案为:5.如图,点D 是ABC 的边AB 的中点,将BCD △沿直线CD 翻折能与ECD 重合,若4AB =,2CD =,1AE =,则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 .【答案】【分析】连接BE ,延长CD 交BE 于点G ,作CH AB ⊥于点H ,如图所示,由折叠的性质及中点性质可得AEB △为直角三角形,且G 为BE 中点,从而CG BE ⊥,由勾股定理可得BE的长,再根据2ABC BDC S S =△△,即11222AB CH CD BG ⋅=⨯⋅,从而可求得CH 的长.【详解】解:连接BE ,延长CD 交BE 于点G ,作CH AB ⊥于点H ,如图所示,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D ED =,CB CE =,∴CG 为BE 的中垂线, ∴12BG BE =,∵点D 是AB 的中点,4AB =,2CD =,1AE =, ∴122BD AD AB ===,CBD CAD S S =,AD DE =,∴DBE DEB ∠=∠,DEA DAE ∠=∠,∵180EDA DEA DAE ∠+∠+∠=︒,即22180DEB DEA ∠+∠=︒,∴90DEB DEA ∠+∠=︒,即90BEA ∠=︒,∴BE∴12BG BE ==, ∵2ABC BDCS S =△△, ∴11222AB CH CD BG ⋅=⨯⋅,∴422CH =⨯,∴CH ,∴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线段中垂线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利用面积相等求相应线段的长,解题的关键是得出CG 为BE 的中垂线,2ABC BDC S S =△△.6.如图,在ABC 中,90,A AB AC ∠=︒==D 为AC 边上一动点,将C ∠沿过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C 的对应点C '落在射线CA 上,连接BC ',当Rt ABC '△的某一直角边等于斜边BC '长度的一半时,CD 的长度为 .【答案】 或 【分析】由翻折得,12CD CC '=,分三种情况:①当点C '在边AC 上,且12AC BC ''=(即2BC AC ''=)时;②当点C '在CA 的延长线上,且12AC BC ''=(即2BC AC ''=)时;③当点C '在CA 的延长线上,且12AB BC '=(即2BC AB '==时,分别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再求出CC '的长即可 【详解】解:由翻折得,12CD CC '=,分三种情况:①当点C '在边AC 上,且12AC BC ''=(即2BC AC ''=)时,90,A AB AC ∠=︒==∴由勾股定理得,222BC AC AB ''−=,即222(2)AC AC ''−=,AC '∴=CC '∴CD ∴;②当点C '在CA 的延长线上,且12AC BC ''=(即2BC AC ''=)时,同理得AC 'CC '∴CD ∴;③当点C '在CA 的延长线上,且12AB BC '=(即2BC AB '==由勾股定理得,222AC BC AB ''=−,即22218AC '=−=,AC '∴=CC '∴CD ∴=,0>,CD AB ∴>,此时点D 不在边AC 上,不符合题意,舍去,综上,当Rt ABC '△的某一直角边等于斜边BC '长度的一半时,CD 的长度为或.故答案为: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灵活运用折叠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要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7.如图,在ABC 中,90ACB ∠=︒,3AC =,4BC =,P 为斜边AB 上的一动点(不包含A ,B 两端点),以CP 为对称轴将ACP △翻折得到A CP ',连结BA '.当A P AB '⊥时,BA '的长为 .【答案】【分析】当A P AB '⊥时,过点C 作CD AB ⊥于D ,可知125CD =,95AD =,得出PD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PD CD =,求出PA '和BP 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A '的长.【详解】过点C 作CD AB ⊥于D ,在Rt ADC 中,90ACB ∠=︒,3AC =,4BC =,∴5AB = ∵1122AC BC AB CD ⨯=⨯,125CD ∴=,在Rt ADC 中,3AC =∴95AD ==,当A P AB '⊥时,如图由折叠性质可知12∠=∠,PA PA '=,又1290A PA '∠=∠+∠=︒145∠=∠2=︒∴,又2390∠+∠=︒,345∴∠=︒,23∴∠=∠,125PD CD ∴==,又PA PD AD =+,12921555PA ∴=+=,又PA PA '=,215PA '∴=,又BP AB PA =−,214555BP ∴=−=,在Rt BPA '△中,90BPA ∠='︒,222BP PA BA ∴='+,2224214575525BA ⎛⎫⎛⎫'∴=+= ⎪ ⎪⎝⎭⎝⎭,BA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折叠问题,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D 为AB 上一点,连接DC ,将BDC 沿DC 翻折,得到EDC △,连接AE ,若AE CE =,4BC =,则D 到CE 的距离是 .【答案】2【分析】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涉及等边三角形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应用、面积法等知识.设BE 交CD 于G ,过E 作EF BC ⊥交BC 延长线于F ,根据将BDC 沿DC 翻折,得到EDC △,AC BC =,AE CE =,可得ACE △是等边三角形,即知60ACE ∠=︒,而90ACB ∠=︒,故150BCE ∠=︒,30ECF ∠=︒,可得75BCD ECD ∠=∠=︒,122EF CE ==,CF =BE =15CBE ∠=︒,可得90BGC ∠=︒,即CG BE ⊥,从而12BG BE GE ===,由勾股定理得CG ,在Rt BDG △中,DG ,即得CD DG CG =+,由面积法可得D 到CE 的距离是2. 【详解】解:设BE 交CD 于G ,过E 作EF BC ⊥交BC 延长线于F ,如图:将BDC 沿DC 翻折,得到EDC △,4BC CE ∴==,BCD ECD ∠=∠,AC BC =,AE CE =,AC BC CE AE ∴===,ACE ∴是等边三角形,60ACE ∴∠=︒,90ACB ∠=︒,150BCE ∴∠=︒,30ECF ∠=︒,75BCD ECD ∴∠=∠=︒,122EF CE ==,CF =在Rt BEF △中,BE ==BCE 中,BC CE =,150BCE ∠=︒,15CBE ∴∠=︒,18090BGC BGC BCD ∴∠=︒−∠−∠=︒,即CG BE ⊥,12BG BE GE ∴==,CG ∴===,45ABC ∠=︒,15CBE ∠=︒,30DBG ∴∠=︒,在Rt BDG△中,DG =,CD DG CG ∴=+=,设D 到CE 的距离是h ,2DCE S CE h DC GE ∆=⋅=⋅,324DC GE h CE ⋅∴===,故答案为:2.9.在生活中、折纸是一种大家喜欢的活动、在数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折纸进行探究,探寻数学奥秘.【纸片规格】三角形纸片ABC ,120ACB ∠=︒,CA CB =,点D是底边AB 上一点.【换作探究】(1)如图1,若6AC =,AD =CD ,求CD 的长度;(2)如图2,若6AC =,连接CD ,将ACD 沿CD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ECD ,点A 的对应点为点.E 若DE 所在的直线与ABC 的一边垂直,求AD 的长;(3)如图3,将ACD 沿CD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ECD ,边CE 与边AB 交于点F ,且DE BC ∥,再将DFE △沿DF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DFG ,点E 的对应点为点G ,DG 与CE 、BC 分别交于H ,K ,若1KH =,请直接写出AC 边的长.【答案】(1)(2)3或(3)3【分析】(1)作CE AB ⊥于E ,求得30A B ==︒∠∠,从而得出132CE AC ==,AE AC =进而得出DE AE AD =−=(2)当DE AB ⊥时,连接AE ,作CG AB ⊥于G ,依次得出45DAE DEA ∠=∠=︒,304575CAE CAD DAE ∠=∠+∠=︒+︒=︒,75CEA CAE ∠=∠=︒,30ACE ∠=︒,15ACD DCE ∠=∠=︒,45CDG CAB DAC ∠=∠+∠=︒,从而DG CG =,进一步得出结果;当ED AC ⊥时,设ED 交AC 于点W CE ,交AB 于V ,可推出90AVC ∠=︒,60ACE ∠=︒,从而30ACD DCE ∠=∠=︒,进一步得出结果;当DE BC ⊥时,可推出180ACB BCE ∠+∠=︒,从而90ACD DCE ∠=∠=︒,进一步得出结果;(3)可推出CKH 和CDH △及CHK 是直角三角形,且30HCK ∠=︒,30HDF ∠=︒,45DCH ∠=︒,进一步得出结果.【详解】(1)解:如图1,作CE AB ⊥于E ,90AEC ∴∠=︒,CA CB =,120ACB ∠=︒,30A B ∴∠=∠=︒,132CE AC ∴==,AE =,DE AE AD ∴=−==CD ∴=;(2)解:如图2,当DE AB ⊥时,连接AE ,作CG AB ⊥于G ,由翻折得:AD DE =,CAD CED =∠∠,AC CE =,45DAE DEA ∠∠∴==︒,304575CAE CAD DAE ∴∠=∠+∠=︒+︒=︒,75CEA CAE ∴∠=∠=︒,30ACE ∴∠=︒,15ACD DCE ∴∠=∠=︒,45CDG CAB DAC ∴∠=∠+∠=︒,DG CG ∴=,由(1)知:3CG =,AG =3AD AG DG ∴=−=;如图3,当ED AC ⊥时,设ED 交AC 于点W CE ,交AB 于V ,90E ACE ∴∠+∠=︒,E A ∠=∠,90A ACE ∴∠+∠=︒,90AVC ∴∠=︒,60ACE∴∠=︒,30ACD DCE∴∠=∠=︒,ACD A∴∠=∠,AD CD∴=,3CV =,CD∴=,AD CD∴==如图4,当DE BC⊥时,30E A∠=∠=︒,60BCE∴∠=︒,180ACB BCE∴∠+∠=︒,90ACD DCE∴∠=∠=︒,AD∴=,综上所述:3AD=或(3)解:如图5,∵DE BC ∥,30B C ∠=∠=︒,30BCF E ∴∠=∠=︒,30EDF B ∠=∠=︒,120ACB ∠=︒,90ACE ∴∠=︒,1452ECD ACD ACE ∴∠=∠=∠=︒,将DFE △沿DF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DFG ,30GDF EDF ∴∠=∠=︒,60EDG ∴∠=︒,90CHK EHD ∴∠=∠=︒,DH CH ∴=1FH ∴==,1CF CH FH ∴=+,3A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分类,画出图形.10.如图,在ABC 中,90BAC ∠=︒,AB AC =,点D 为线段BC 延长线上一点,以AD 为腰作等腰直角DAF △,使90DAF ∠=︒,连接CF .(1)请判断CF 与B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8BC =,4CD BC =,求线段AD 的长;(3)如图2,在(2)的条件下,将DAF △沿线段DF 翻折,使点A 与点E 重合,连接CE ,求线段CE 的长.【答案】(1)CF BC ⊥,理由见解析(2)(3)【分析】(1)证明()SAS ABD ACF △≌△,则ADB AFC ∠=∠,如图1,记AD CF 、的交点为O ,根据180FAO AFO AOF DCO CDO COD ∠+∠+∠=︒=∠+∠+∠,AOF COD ∠=∠,可得90FAO DCO ∠=∠=︒,进而可得CF BC ⊥;(2)如图2,过A 作AH BC ⊥于H ,则142BH CH AH BC ====,6DH =,由勾股定理得,AD =(3)由翻折的性质可知,DE AD =,45EDF ADF ∠=∠=︒,90ADE ∠=︒,如图3,过A 作AM BC ⊥于M ,过E 作EN BC ⊥于N ,证明()AAS ADM DEN ≌,则46DN AM EN DM ====,,6CN =,由勾股定理得,CE =计算求解即可.【详解】(1)解:CF BC ⊥,理由如下:∵等腰直角DAF △,90DAF ∠=︒,∴AD AF =,又∵90BAC ∠=︒,∴BAC CAD DAF CAD ∠+∠=∠+∠,即BAD CAF ∠=∠,∵AB AC =,BAD CAF ∠=∠,AD AF =,∴()SAS ABD ACF △≌△,∴ADB AFC ∠=∠,如图1,记AD CF 、的交点为O ,∵180FAO AFO AOF DCO CDO COD ∠+∠+∠=︒=∠+∠+∠,AOF COD ∠=∠,∴90FAO DCO ∠=∠=︒,∴CF BC ⊥;(2)解:∵8BC =,4CD BC =,∴2CD =,如图2,过A 作AH BC ⊥于H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42BH CH AH BC ====,∴6DH =,由勾股定理得,AD =∴线段AD 的长为(3)解:由翻折的性质可知,DE AD =,45EDF ADF ∠=∠=︒,∴90ADE ∠=︒,如图3,过A 作AM BC ⊥于M ,过E 作EN BC ⊥于N ,∴90AMD DNE ∠=︒=∠,同理(2)可知,4AM =,6MD =,∵90ADM EDN EDN DEN ∠+∠=︒=∠+∠,∴ADM DEN ∠=∠,∵90AMD DNE ∠=︒=∠,ADM DEN ∠=∠,AD DE =,∴()AAS ADM DEN ≌,∴46DN AM EN DM ====,,∴6CN =,由勾股定理得,CE =,∴线段CE 的长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1,在Rt ABC △中,90C ∠=︒,5AC =,12BC =,点D 为BC 边上一动点,将ACD 沿直线AD 折叠,得到AFD △,请解决下列问题.(1)AB =______;当点F 恰好落在斜边AB 上时,CD =______;(2)连接CF ,当CBF V 是以CF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请在图2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求出此时点F 到直线AC 的距离;(3)如图3,E 为边BC 上一点,且4,连接EF ,当DEF 为直角三角形时,CD = .(请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CD 长)【答案】(1)13,103(2)画图见解析,600169(3)52或或5或10【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 的长,再利用等积法求出CD 即可;(2)过点F 作FG AC ^,交CA 的延长线于G ,首先由等积法求出CH 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H 的长,再次利用等积法可得FG 的长;(3)分90DEF ∠=︒或90EDF ∠=︒或90EFD ∠=︒分别画出图形,从而解决问题.【详解】(1)解: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13AB ,当点F 落在AB 上时,由折叠知,CD DF =, ∴111222AC CD AB DF AC BC ⋅+⋅=⋅,51360CD CD ∴+=,103CD ∴=,故答案为:13,103;(2)过点F 作FG AC ^,交CA 的延长线于G ,BC BF =,AC AF =,AB ∴垂直平分CF , 由等积法得6013AC BC CH AB ⋅==,在Rt ACH 中,由勾股定理得,2513AH ===, 1122ACF S AC FG CF AH =⋅=⋅△,6025260013135169CF AH FG AC ⨯⨯⋅∴===;(3)当90DEF ∠=︒时,当点D 在CE 上时,作FH AC ⊥于H ,则4HF CE ==,5AF AC ==,3AH ∴=,2CH EF AC AH ∴==−=,设CD x =,则4DE x =−,在Rt EDF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4)2x x =−+, 解得52x =,52CD ∴=, 当点D 在EB 上时,同理可得538CH AC AH =+=+=,设CD DF x ==,则4DE x =−,在Rt EDF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4)8x x −+=,解得10x =,10CD ∴=,当90DFE ∠=︒时,由勾股定理得AE设CD DF x ==,则520x +=,x ∴,CD ∴=;当90FDE ∠=︒时,则45ADC ADF ∠=∠=︒,5CD AC ∴==,综上:52CD =或或5或10,故答案为:52或或5或10.【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翻折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利用等积法求垂线段的长是解题的关键.。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图①是由白色纸板拼成的立体图形,将它的两个面的外表面涂上颜色,如图②所示.则下列图形中,是图②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由图中阴影部分的位置,首先可以排除C 、D ,又阴影部分正方形在左,三角形在右,而且相邻,故只有选项B 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本题虽然是选择题,但答案的获得需要学生经历一定的实验操作过程,当然学生也可以将操作活动转化为思维活动,在头脑中模拟(想象)折纸、翻转活动,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空间观念.2.如图,一个正六棱柱的表面展开后恰好放入一个矩形内,把其中一部分图形挪动了位置,发现矩形的长留出5cm ,宽留出1,cm 则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 )A .210824(3) cm -B .(2108123cm -C .(254243cm -D .(254123cm -【答案】A【解析】【分析】 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分别表示出挪动前后所在矩形的长与宽,由题意列出方程求出a =2,h =9−36ah 求解.【详解】解: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如图,正六边形边长AB =acm 时,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BAD =30°,∴BD =12a cm ,AD =32a cm , ∴AC =2AD =3a cm ,∴挪动前所在矩形的长为(2h +23a )cm ,宽为(4a +12a )cm , 挪动后所在矩形的长为(h +2a +3a )cm ,宽为4acm , 由题意得:(2h +23a )−(h +2a +3a )=5,(4a +12a )−4a =1, ∴a =2,h =9−23,∴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 =6×2×(9−23)=210824(3) cm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正六棱柱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求出正六棱柱的高与底面边长是解题的关键.3.将如图所示的Rt △ACB 绕直角边AC 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主视图(正视图)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解:Rt △ACB 绕直角边AC 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是圆锥,主视图是等腰三角形. 故选D .首先判断直角三角形ACB 绕直角边AC 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是圆锥,再找出圆锥的主视图即可.4.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其中∠C =∠DFE =90°,∠A =45°,∠E =60°,点F 在CB 的延长线上.若DE ∥CF ,则∠BDF 等于( )A .30°B .25°C .18°D .15°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45ABC ∠=︒和30EDF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45EDB ABC ==︒∠∠,再根据BDF EDB EDF =-∠∠∠,即可求出BDF ∠的度数.【详解】∵∠C =90°,∠A =45°∴18045ABC A C =︒--=︒∠∠∠∵//DE CF∴45EDB ABC ==︒∠∠∵∠DFE =90°,∠E =60°∴18030EDF E DFE =︒--=︒∠∠∠∴15BDF EDB EDF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立体图形中,侧面展开图是扇形的是()A .B .C.D.【答案】B【解析】根据圆锥的特征可知,侧面展开图是扇形的是圆锥.故选B.6.如图,如果用剪刀沿直线将一个正方形图片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部分的周长比原正方形图片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A.线段比曲线短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C.经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答案】D【解析】【分析】如下图,只需要分析AB+BC<AC即可【详解】∵线段AC 是点A 和点C 之间的连线,AB+BC 是点A 和点C 经过弯折后的路径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C <AB+BC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弄清楚线段长度表示的是哪两个点之间的距离7.一个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其折叠成立方体后,“你”字对面的字是( )A .中B .考C .顺D .利【答案】C【解析】 试题解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祝”与“考”是相对面,“你”与“顺”是相对面,“中”与“立”是相对面.故选C .考点:正方体展开图.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4AB =,7AD =,ABC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点E ,则DE 的长是( )A .4B .3C .3.5D .2【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EB EBC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推出AEB ABE ∠=∠,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4AB AE ==,即可求出DE 的长.【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AEB EBC ∠=∠∵BE 是ABC ∠的平分线∴ABE EBC ∠=∠∴AEB ABE ∠=∠∴4AB AE ==∴743DE AD AE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线段长问题,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是由四个正方体组合而成,当从正面看时,则得到的平面视图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根据图中正方体摆放的位置判定则可.【详解】解:从正面看,下面一行是横放3个正方体,上面一行最左边是一个正方体.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识别,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三视图的识别方法.10.已知:在Rt △ABC 中,∠C =90°,BC =1,AC 3D 是斜边AB 的中点,点E 是边AC 上一点,则DE +BE 的最小值为( )A.2B.31C.3D.23【答案】C【解析】【分析】作B关于AC的对称点B',连接B′D,易求∠ABB'=60°,则AB=AB',且△ABB'为等边三角形,BE+DE=DE+EB'为B'与直线AB之间的连接线段,其最小值为B'到AB的距离=AC=3,所以最小值为3.【详解】解:作B关于AC的对称点B',连接B′D,∵∠ACB=90°,∠BAC=30°,∴∠ABC=60°,∵AB=AB',∴△ABB'为等边三角形,∴BE+DE=DE+EB'为B'与直线AB之间的连接线段,∴最小值为B'到AB的距离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最短线路问题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如图,小强从A处出发沿北偏东70°方向行走,走至B处,又沿着北偏西30°方向行走至C处,此时需把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则方向的调整应是()A.左转 80°B.右转80°C.右转 100°D.左转 100°【答案】C【解析】【分析】过C点作CE∥AB,延长CB与点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ABH=180°,∠ECB=∠ABC,求出∠ABH=110°,∠ABC=80°,即可求出∠ECB=80°,得出答案即可.【详解】过C点作CE∥AB,延长CB与点D,如图∵根据题意可知:AF∥BH,AB∥CE,∴∠A+∠ABH=180°,∠ECB=∠ABC,∵根据题意可知:∠FAB=70°,∠HBC=30°,∴∠ABH=180°−70°=110°,∠ABC=110°−30°=80°,∴∠ECB=80°,∴∠DCE=180°−80°=100°,即方向的调整应是右转100°.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2.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ABC(含30°,60°角)的摆放位置如图,直尺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D、点E,另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F、点A,且∠CED =50°,那么∠BAF=()A .10°B .50°C .45°D .40°【答案】A【解析】【分析】 先根据∠CED =50°,DE ∥AF ,即可得到∠CAF =50°,最后根据∠BAC =60°,即可得出∠BAF 的大小.【详解】∵DE ∥AF ,∠CED =50°,∴∠CAF =∠CED =50°,∵∠BAC =60°,∴∠BAF =60°﹣50°=10°,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几何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在Rt ABC 中,90C ∠=︒,以顶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AB 于点M 、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AP 交边BC 于点D ,若4CD =,15AB =,则ABD △的面积是( )A .15B .30C .45D .60【答案】B【解析】【分析】作DE AB ⊥于E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4DE DC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作DE AB ⊥于E由尺规作图可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90C ∠=︒,DE AB ⊥∴4DE DC ==∴△ABD 的面积1302AB DE =⨯⨯=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问题,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P 从A 出发,沿A B C A →→→作匀速运动,则线段AP 的长度y 与运动时间x 之间的函数关系大致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时以及从点C 运动到点A 时是一条线段,故可排除选项C 与D ;点P 从点B 运动到点C 时,y 是x 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故选项B 符合题意,选项A 不合题意.【详解】根据题意得,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时以及从点C 运动到点A 时是一条线段,故选项C 与选项D 不合题意;点P 从点B 运动到点C 时,y 是x 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选项B 符合题意,选项A 不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通过分类讨论,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y 与x 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解决问题.15.下列图形中,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为(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特点作答.【详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光滑的曲面,没有棱,只是扇形.故选B .【点睛】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16.如图,在ABC 中,90C ∠=︒,30B ∠=︒,如图:(1)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2)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3)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D 是BAC ∠的平分线B .60ADC ∠=︒ C .点D 在AB 的中垂线上D .:1:3DAC ABD S S =△△【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作图的过程可以判定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推知∠CAD=30°,则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求∠ADC 的度数;利用等角对等边可以证得△ADB 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可以证明点D 在AB 的中垂线上;利用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求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详解】解:A 、根据作图方法可得AD 是∠BAC 的平分线,正确;B、∵∠C=90°,∠B=30°,∴∠CAB=60°,∵AD是∠BAC的平分线,∴∠DAC=∠DAB=30°,∴∠ADC=60°,正确;C、∵∠B=30°,∠DAB=30°,∴AD=DB,∴点D在AB的中垂线上,正确;D、∵∠CAD=30°,∴CD=12 AD,∵AD=DB,∴CD=12 DB,∴CD=13 CB,S△ACD=12CD•AC,S△ACB=12CB•AC,∴S△ACD:S△ACB=1:3,∴S△DAC:S△ABD≠1:3,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作图—基本作图.解题时,需要熟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7.用一副三角板(两块)画角,能画出的角的度数是()A.145C B.95C C.115C D.105C【答案】D【解析】【分析】一副三角板由两个三角板组成,其中一个三角板的度数有45°、45°、90°,另一个三角板的度数有30°、60°、90°,将两个三角板各取一个角度相加,和等于选项中的角度即可拼成.【详解】选项的角度数中个位是5°,故用45°角与另一个三角板的三个角分别相加,结果分别为:45°+30°=75°,45°+60°=105°,45°+90°=135°,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的计算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清两块三角板的锐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8.如图所示为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则从左到右,其对应的几何体名称分别为()A.圆锥,正方体,三棱锥,圆柱B.圆锥,正方体,四棱锥,圆柱C.圆锥,正方体,四棱柱,圆柱D.正方体,圆锥,圆柱,三棱柱【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的几何体的展开图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果.【详解】根据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则从左到右,其对应的几何体名称分别为:正方体,圆锥,圆柱,三棱柱.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熟记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1)如果互余的两个角的度数之比为1:3,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45°和135°(2)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不一定相等(3)一个锐角的余角比这个锐角的补角小90°(4)如果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73°42′与16°18′,那么这两个角互余.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余角和补角的定义依次判断即可求解.【详解】(1)由互余的两个角的和为90°可知(1)错误;(2)由同角的补角相等可知(2)错误;(3)设这个角为x,则其余角为(90°﹣x),补角为(18 0°﹣x),则(180°﹣x)﹣(90°﹣x)=90°,由此可知(3)正确;(4)由73°42+16°18′=90°可知(4)正确.综上,正确的结论为(3)(4),共2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定义,熟练运用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0.如图,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G点,CG EG⊥,GF平分AGE∠=︒,则BGDCGF34∠大小为()A.22︒B.34︒C.56︒D.90︒【答案】A【解析】【分析】先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出∠EGF的度数,然后根据GF平分∠ABE可得出∠AGF的度数,再由∠AGC=∠AGF-∠CGF求出∠AGC的度数,最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出∠BGD的度数.【详解】解:∵CG⊥EG,∴∠EGF=90°-∠CGF=90°-34°=56°,又GF平分∠AGE,∴∠AGF=∠EGF=56°,∴∠AGC=∠AGF-∠CGF=56°-34°=22°,∴∠BGD=∠AGC=2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垂直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基本概念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正方形知识点及同步练习、含答案
学科:数学 教学内容:正方形【学习目标】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2.能正确区别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主体知识归纳】1.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2.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外,还具有: (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正方形的判定(1)根据正方形的定义;(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4)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基础知识精讲】1.掌握正方形定义是学好本节的关键,正方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它包含两层意思: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2()()1(正方形不仅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且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2.正方形的性质可归纳如下: 边:对边平行,四边相等;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此外: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对角线与边的夹角是45°;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它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同时,正方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学习时,应熟悉这些最基本的内容.【例题精讲】[例1]如图4-50,已知矩形ABCD 中,F 为CD 的中点,在BC 上有一点E ,使AE =DC +CE ,AF 平分∠EAD .求证:矩形ABCD 是正方形.图4—50剖析:欲证矩形ABCD是正方形,只要证明有一组邻边相等即可,由已知AE=DC+CE,容易想到若能证明AE=AD+CE便可证得AD=DC,由于AF平分∠EAD,因此可在AE上截取AG=AD,再证GE=CE,就可得出要证的结论.证明:在AE上截取AG=AD,连结FG、FE.∵四边形ABCD是矩形,∴∠D=∠C=90°.∵AD=AG,∠DAF=∠GAF,AF=AF∴△ADF≌△AGF,∴DF=GF,∠D=∠AGF=90°.∵DF=CF,∴GF=CF.∵∠FGE=∠C=90°,FE=FE,∴Rt△GFE≌Rt△CFE.∴GE=CE,∴AD+CE=AE.又DC+CE=AE,∴AD=DC.∴矩形ABCD是正方形.说明: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可先判定这个四边形是矩形,再证明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先判定它是菱形,再证明有一个角是直角.[例2]如图4-51,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C上一点,过点A作AG⊥EB,垂足为G,AG交BD于点F,则OE=OF.图4—51对上述命题的证明如下:∵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OE=∠AOF=90°,BO=AO.∴∠3+∠2=90°,∵AG⊥BE,∴∠1+∠3=90°.∴∠1=∠2,∴△BOE≌△AOF,∴OE=OF问题:对于上述命题,若点E在AC延长线上,AG⊥EB,交EB的延长线于G,AG的延长线交DB的延长线于点F,其他条件不变(如图4-52),结论“OE=OF”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图4—52剖析:可仿上述的证明,证△BOE≌△AOF.解:结论OE=OF仍然成立,证明如下:∵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OE=∠AOF=90°,BO=AO,∴∠OFA+∠FAE=90°又∵AG⊥EB,∴∠OEB+∠EAF=90°,∴∠OEB=∠OFA,∴△BOE≌△AOF,∴OE=OF.[例3]有一正方形池塘,池塘四个角上有四棵树,现计划把此池塘改为面积扩大一倍的正方形,能否不毁掉树木而达到要求?请你设计出方案来.图4—53剖析:新改造的池塘的面积是原面积的2倍,因此,新边长应为原边长的2倍,而正方形的对角线是边长的2倍,故以原对角线的长为边长构造新的正方形.答案:如图4-53,分别过B、D作AC的平行线,分别过A、C作BD的平行线,四条线分别交于A′、B′、C′、D′,则四边形A′B′C′D′为要求的正方形.【同步达纲练习】1.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是()①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③四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④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A.1 B.2 C.3 D.4(2)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B.对角线相等C.邻边相等D.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之比为()A.1∶1 B.2∶1 C.1∶2 D.2∶1(4)以等边△ABC的边B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BCDE,则①∠ABD=105°,②∠ACD=150°,③∠DAE=30°,④△ABE≌△AC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5)在正方形ABCD中,P、Q、R、S分别在边AB、BC、CD、DA上,且AP=BQ=CR=DS =1,AB=5,那么四边形PQRS的面积等于()A.17 B.16 C.15 D.9(6)如图4-54,正方形ABCD中,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过O点作OE⊥OF分别交AB、BC于E、F,若AE=4,CF=3,则EF等于()图4—54A.7 B.5 C.4 D.3(7)在正方形ABCD中,E、F两点分别是BC、CD边上的点,若△AEF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213+B.213-C.3 D.2(8)如图4-55,在正方形ABCD中,CE=MN,∠MCE=35°,那么∠ANM等于()图4—55A.45°B.55°C.65°D.75°2.填空题(1)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16 cm2,则它的一边长是_____,一条对角线长是_____.(2)已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2,则此正方形的周长为_____,面积为_____. (3)在正方形ABCD 中,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 ,∠BAC 的平分线交BD 于E ,若正方形ABCD 的周长是16 cm ,则DE =_____cm .(4)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使CE =AC ,连结AE 交CD 于F ,那么∠AFC 等于_____度.3.如图4-56,已知正方形ABCD 中,E 为CD 边上一点,F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F .图4—56(1)求证:△BCE ≌△DCF ;(2)若∠BEC =60°,求∠EFD 的度数.4.已知:如图4-57,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EB =21BC ,如果F 是AB 的中点,请你在正方形ABCD 上找一点,与F 点连结成线段,并证明它和AE 相等.图4—575.以△ABC 的AB 、AC 为边,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ABDE 及ACGF ,作AN ⊥BC 于点N ,延长NA 交EF 于M 点.(1)求证:EM =FM ;(2)若使AM =21EF ,则△ABC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呢?图4—586.如图4-58,已知正方形ABCD 中,M 、F 分别在边AB 、AD 上,且MB =FD ,E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MN ⊥DM ,MN 与∠CBE 的平分线相交于N .求证:DM =MN .7.如图4-59,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作正方形ACDE和BCFG.图4—59求证:AF=DB;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猜想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加以证明,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思路拓展题】你会设计吗今有一片正方形土地,要在其上修筑两条笔直的道路,使道路把这片地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4部分,若道路的宽度忽略不计,请设计三种不同的修筑方案.(在给出如图4-60的三张正方形纸片上分别画图,并简述画图步骤)图4—60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1)C (2)B (3)B (4)D (5)A (6)B (7)A(8)B2.(1)4 42(2)8 4 (3)4 (4)112.53.(1)略(2)15°4.连结CF,可证△ABE≌△CBF或连结DF,让△ABE≌△DAF。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训练
(3)经过左面和上底面.
A
3
C
B
B
A
3
1 2C
B 2
A
A1
3
C
解:(1)当蚂蚁经过前面和上底面时,如图,最 短路程为
B
B
2
1
A
3
C
A
AB= AC2 BC2 = 32 32 = 18
(2)当蚂蚁经过前面和右面时,如图,最短路程 为
B
B
1
A
A
3
2C
AB= AC2 BC2 = 52 12 = 26
(3)当蚂蚁经过左面和上底面时,如图,最短路
程为
B
A
AB= AC2 BC2 =
A1
42 22
B 2
3
C
= 20
18 20 26
最短路程为 18即3 2cm
总结:在研究最短路径时,常常把立体图 形转化成平面图形。把立体图形展 开,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短 路径。
【小结】
1.中国是发现和研究勾股定理最古老的国家之 一.勾股定理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故又 有称之为商高定理.在《周髀算经》记载了勾 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
例 如图所示,有一个高为12cm,底面半径 为3cm的圆柱,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 蚂蚁,它想吃到圆柱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 B点处的食物,问这只蚂蚁沿着侧面需要爬 行的最短路程为多少厘米?(的值取3)
B
A
C
B
B
A
A
A
在RtABC中:AB AC2 BC2
122 92
15
拓展1
如果圆柱换成如图的棱长为10cm的正方 体盒子,蚂蚁沿着表面需要爬行的最短路 程又是多少呢?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A. 四边形ABCD,AB∥CD,AD∥BCB. 四边形EFGH,EF∥GH,EG∥FH,且EF=GHC. 四边形IJKL,IK∥JL,IJ∥KL,但IK≠JLD. 四边形MNOP,MN∥OP,MO∥NP,但MN≠OP2. 下列哪个条件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A. 有一个角是直角B. 对角线相等C. 对角线互相平分D. 对边平行且相等3.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A. (2,3)B. (2,3)C. (2,3)D. (3,2)4. 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若BO=4,则AO的长度为()A. 4B. 8C. 2D. 不能确定5. 下列哪个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A. 等腰三角形B. 正方形C. 等边三角形D. 长方形6. 若等腰梯形的上底为5,下底为15,高为10,则其面积是多少?()A. 100B. 150C. 200D. 2507.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是()A. (a,b)B. (a,b)C. (a,b)D. (b,a)8. 下列哪个图形的周长最小?()A. 面积为20的正方形B. 面积为20的矩形C. 面积为20的平行四边形D. 面积为20的菱形9. 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该平行四边形一定是()A. 矩形B. 菱形C. 正方形D. 等腰梯形10. 下列哪个比例尺最大?()A. 1:100B. 10:1C. 100:1D. 1:10二、判断题: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3.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4. 任意两个等腰三角形都可以通过平移、旋转、翻折相互重合。
()5.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3,4)和点(3,4)关于原点对称。
()6. 两个面积相等的矩形,其周长也一定相等。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解析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4.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图中六个正方形内分别标有“新”、“时”、“代”、“去”、“奋”、“斗”、六个字,将其围成一个正方体后,则与“奋”相对的字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底面是三角形,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选项中,展开图下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2,不合题意;
B选项中,展开图上下两个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不能与其它棱完全重合,不合题意;
C选项中,展开图下方的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不能与其它棱完全重合,不合题意;
∴∠M=∠CDE,
∵AB∥CD,
∴∠M=∠ABF,
∴∠CDE=∠ABF,
∵BF平分∠ABE,
∴∠ABE=2∠ABF,
∴∠ABE=2∠CDE.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作辅助线,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
14.如果 和 互余,下列表 的补角的式子中:①180°- ,②90°+ ,③2 + ,④2 + ,正确的有()
∵∠α+∠β=90°,∴2∠β+∠α=90°+∠β,不是∠β的补角,故④错误.
故正确的有①②③.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互余的两角之和为90°,互补的两角之和为180°.
15.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COD=28°,则∠AOB的度数为( )
人教数学八年级下册专题复习:几何图形“翻折”和“重叠”例谈
初中数学试卷八年级数学下册专题复习:几何图形“翻折”和“重叠”例谈编写: 赵化中学 郑宗平八年级数学下册中几何图形的“翻折”和“重叠”题型主要集中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两个章节,部分图形的翻折也常出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一次函数》一章知识串联;当然这里要说明的是翻折也蕴含图形自身的某部分的重叠.一个图形自身某部分的“翻折”和几个图形某部分“重叠”题型一直统考和中考的热点题型;下面我精选了一部分这方面典型题进行分析、解答、点评并精选较多的练习题(练习相当于平时两套题的容量)供同学们选练,希望同学们能在训练中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总结破题的思路,同时感受到这两类题型所蕴含的数学魅力.一、几何图形的“翻折”例析通常是把某个图形按照给定的条件的沿某一直线翻折,也可以叫折叠;常通过折叠前后图形变换的相互关系来设计命题.折叠的规律是:折叠部分的图形在折叠前后关于折痕成轴对称,两图形全等.折叠图形中在八年级的数学中,以四边形特别是特殊四边形为基础居多,但常用勾股定理来计算,有时也与一次函数的知识相串联构成有一定难度综合题.例1. (2014中考.邵阳),准备一张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操作:将ABE V 沿BE 翻折,使A 落在对角线BD 上的M 点;将CDF V 沿DF 翻折, 使C 落在对角线BD 上的N 点.⑴.求证: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⑵.若四边形BFDE 是菱形,AB 2=,求菱形BFDE 的面积.分析:⑴.根据四边形ABCD 是矩形和折叠的性质可以得出EB ∥DF ,DE ∥BF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推出.⑵.求出ABE 30∠=o ,根据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AE BE 、,并根据菱形的面积计算即可求出答案.⑴.略证:∵四边形ABCD 是矩形∴,A C 90AB CD AB CD ∠=∠==o P , ∴ABD CDB ∠=∠∴1EBD ABD FDB 2∠=∠=∠∴EB ∥DF ∵DE ∥BF∴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 ⑵.略解:∵四边形BFDE 是菱形 ∴,BE ED EBD FBD ABE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ABC 90=∠=o ∴ABE 30∠=o∴A 90AB 2∠==,o∴2343AE BF BE 2AE 3=====, ∴故菱形BFDE 的面积为:4383BF AB 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折叠的相关性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在本题翻折的性质的运用是本题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正因为“折叠部分的图形在折叠前后关于折痕成轴对称,两图形全等”才有1EBD ABD FDB 2∠=∠=∠,从而得出⑴问中的EB ∥DF 、DE ∥BF 以及⑵问中ABE 30∠=o 这两个关键步骤.例2.如图,已知矩形纸片ABCD 中,AB 6AD 10==,;点E 在边CD 上,沿AE 折叠后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 ⑴.求EC 的长?⑵.求折痕AE 的长? 分析: ⑴. 要求EC 的长我们可以化在Rt FCE V 中利用勾股定理来求出,根据题中折叠可知DE FE =,所以CE FE CE DE 6+=+=,而CF BC BF =-,BF 放在Rt ABF V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这个需要题中折叠所得到的AF AD 10==来帮忙.⑵.求折痕AE 的长在Rt ADE V 或Rt AFE V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略解:⑴.∵四边形ABCD 是矩形∴DC AB 6BC AD 10====,B DC 90∠=∠=∠=o∵矩形纸片ABCD 沿AE 折叠后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 ∴AF AD 10==DE FE =∴CE FE CE DE CD 6+=+==在Rt ABF V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知:222AB BF AF += ∴2222BF AF AB 1068=-=-= ∴CF BC BF 1082=-=-=在Rt FCE V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知:222CE CF EF +=;若设CE x =,则EF 6x =-∴()222x 26x +=- 解得:8x 3= 即=8EC 3⑵.∵=8EC 3 DC 6= ∴10DE 3=在Rt ADE V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222DE AD AE +=∴222210100010AE DE AD 1010393⎛⎫=+=+== ⎪⎝⎭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折叠的相关性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在本题翻折的性质的运用是本题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正因为“折叠部分的图形在折叠前后关于折痕成轴对称,两图形全等”才有AF AD 10==和DE FE =两个关键结论.从而为 在Rt FCE V 中利用勾股定理来求出CE 打下基础.例3.如图,准备一张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方式折叠,使顶点B 和D 重合,折痕为EF . ⑴.连接EB ,求证:四边形EBFD 是菱形;⑵.若AB 3BC 9==,,求重叠部分的三角形面积.分析:⑴.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可以得出,,23BE DE BF DF ∠=∠==,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三条边相等即可;⑵.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E 的长,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⑴. 略证:连接EB∵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D BC P ∴12∠=∠∵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方式折叠,使顶点B 和D 重合 ∴,,23BE DE BF DF ∠=∠== ∴13∠=∠ ∴ED DF =∴ED DF BE BF === ∴四边形EBFD 是菱形.⑵.略解:设AE x =,则DE BE 9x ==-.∵在Rt ABE V 中,222AE AB BE +=∴()222x 39x +=- 解得:x 4= ∴DE 945=-=∴叠部分的三角形DEF V 面积为:SDEF V .135752=⨯⨯=.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知识.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 BE DE =是本题的一个关键.例4.如图,四边形ABCD 是一张矩形纸片,.AD BC 1AB CD 5====.在矩形ABCD 的边AB 上取一点M ,在CD 上取一点N ,将纸片沿MN 折叠,使MB 与DN 交于点K ,得到MNK V ⑴.若170∠o=,求MKN ∠的度数; ⑵.MNK V 的面积能否小于12?若能,求出1∠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⑶.如何折叠能够使MNK V 的面积最大?请你在备用图探究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求最大值.分析:⑴. 求MKN ∠的度数有两条途径:一是放在在MKN V 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一是根据形的对边平行得到NKM AMK ∠=∠或NKM KMB 180∠+∠=o 求出;这两条途径均要抓住纸片沿MN 折叠这个重要条件来下得出∠KNM=∠KMN=70°.⑵.本问既然涉及到“MNK V 的面积能否小于12?”,所以首先想到从三角形的面积作为本题的切入点;如图在MNK V 中过M 点作AE ⊥DN ,垂足为点E,此时由“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可以得到ME=AD=1,由⑴问可以得出MNK V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其MK=NK ,由于直角斜边大于直角边,即MK>ME,但特殊情况下K 点和E 点可能重合,即MK=ME ,所以MK=NK ≥ME ,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本问的答案.⑶.本题又是涉及“MNK V 的面积”,我们还是要从三角形的面积切入;要使MNK V 的面积最大关键是使使底边NK 最大.由于第⑵问得出MK=NK ,所以要使NK 最大,就是要使MK 最大;MK 什么时候最大由呢?通过图形条件可知当交点K 与'B 不重合时,'MK MB <,只有K 与'B 重合,即'=MK MB 时,此时'B 就落到了DC 边上,'B 越向左,则MK 就越大,即NK 就越大;只有当'B 运动到与D 重合时,MK 就最大,此时MNK V 的底边NK 就最大;根据题中折叠可知=MK MB ,所以在MAK V 中的边AM AB MB AB MK 5MK =-=-=-,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可求出MAK V 的边MK(此时MK 的值为什么最大呢?这是因为若取大于MK 的值会进步推导出MA+MB>5,这里不再细说),也就求出了MNK V 的底边NK ,面积便可以求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N 与C 重合,M 与A 重合,即沿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折叠;在MDK V 同样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M(A)K 的最大值,从而得出NK 的的最大值.(巡河车腾讯微博本问视频解析链接:/boke/page/p/j/i/p0415ebmdji.html )1K C'B'CB DA N CB D AC BD A 备用图C B DA略解: ⑴.∵四边形ABCD 是矩形∴AM ∥DN , ∴∠KNM=∠1 ∵∠KMN=∠1 ∴∠KNM=∠KMN ∵∠1=70°∴∠KNM=∠KMN=70° ∴∠MKN=40°⑵.不能.理由如下: 过M 点作AE ⊥DN ,垂足为点E 则ME=AD=1由⑴知:∠KNM=∠KMN ,∴MK=NK 又∵,ME=AD=1 ∴MK ≥1又∵11MNK NK ME 22S =⋅≥V即△MNK 面积的最小值为12,也就是不可能小于12;⑶.分两种情况:情况一:将矩形纸片对折,使点B 与点D 重合,此时点K 与点D 也重合. 设NK=MK=MD=x ,则AM=5-x.根据勾股定理,得:()22215x x +-=解得:x=2.6,则MD=NK=2.6 ∴..126MNK MND 132S S ⨯===V V 情况二:将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对折,此时折痕即为AC. 设MK=AK=CK=x ,则DK=5-x ,同理可得,MK=AK=CK=2.6. ..126MNK ACK 132S S ⨯===V V因此,△MNK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1.3.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折叠的相关性质.在本题的三个问中均要用到“折叠部分的图形在折叠前后关于折痕成轴对称,两图形全等”来进行转换,特别是⑵⑶问要根据折叠的各种情况分析并得出“MNK V 的面积能否小于12?”以及“折叠能够使MNK V 的面积最大”的各种情况,是有一定难度的,要综合矩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但我们若把M 、N 看成是运动的,再从折叠的规律入手分析其折叠的“临界点“或者“极端情况”,问题就不那么复杂了,这是一道充分体现“折叠魅力”的题.例5、如图,四边形OABC 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正方形纸片,点O 与坐标原点重合,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OC=4,点E 为BC 的中点,点N 的坐标为(3,0),过点N 且平行于y 轴的直线MN 与EB 交于点M.现将纸片折叠,使顶点C 落在MN 上,并与MN 上的点G 重合,折痕为EF ,点F 为折痕与y 轴的交点. ⑴.求点G 的坐标;⑵.求折痕EF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⑶.设点P 为直线EF 上的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得以P 、F 、G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 ⑴.本题要求G 点的坐标关键是求出G 点到x 轴的垂直距离GN 的长度.由于 GN MN MG 4MG =-=-,所以问题就转换到在Rt EMG V 来了,根据折叠 性质可以得出EG=EC=2,而EM MC EC 321=-=-=,利用勾股定理便可求 出MG 的长度.⑵.求折痕EF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关键抓住求出点E 、F 的坐标,根据⑴问E 点的坐标容易得出,关键是求出F 点的坐标,这是本问的一个难点,但由于F 点在y 轴上,所以求出FO 的长度就行了;而FO CO CF 4CF =-=-所以问题又转换到Rt ECF V 中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由⑴问的ME 1EG 2==,可以得出在Rt EMG V 的特殊角度MGE 30∠=o ,从而得出MEG 60∠=o ,再加上折叠后()1CEF FEG 180602∠=∠=-o o60=o .在Rt ECF V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F 便不算难事了.⑶.本问按理要分别以PF 、FG 、PG 为腰进行讨论,但由于F 、G 是定点,而P 点是直线EF 的动点,所以以FG 进行讨论就行了;以FG 为腰有三种情况,以FG 为底有一种情况,一共四种情况,根据⑴⑵问提供的结论和一次函数、正方形以及勾股定理可求出.略解:⑴.∵四边形ABCO 是正方形 ∴BC=OA=4 ∠BCO=∠B=90° ∵E 为CB 中点 ∴EB=2∵MN ∥y 轴,N (3,0)∴MN ⊥EB 且MB=NA=1∴EM 1=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EGF =∠BCO=90° EG=EC=2 ∵直线MN ∥y 轴 ∴∠EMG=∠B=90°在Rt EMG V 中根据勾股定理有:222ME MG EG += ∴2222MG EG ME 213=-=-= ∴GN MN GM 43=-=- ∴G (3,4﹣)⑵.∵∠EMG=∠B=90°,ME 1EG 2==,(B)()M N C D 情况一(M )(N )K(B )C D 情况二x yFG M N E C AB O 1K C'B'C DA N E 1KC'B'C DA N∴∠EGM=30° (提示:教材习题有个拓展性的知识点,即“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一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则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为30°”,到初三可以用三角函数求出.) ∴∠MEG=∠FEG=∠CEF=60° ∴∠CFE=30° ∴EF=4在Rt ECF V 中根据勾股定理有:222CE CF EF +=∴CF ===∴OF CO CF 4=-=-∴((),F 04E 24-,,设直线EF 的解析式:y=kx+b (k ≠0)∴2k b 4b 4+=⎧⎪⎨=-⎪⎩解得:k b 4⎧=⎪⎨=-⎪⎩∴折痕EF所在直线解析式:y 4=+-⑶.(((,,,1234P 1P 14P 7P 34---+,,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解答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规律、勾股定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动点问题等,折叠的性质在其中起到牵线搭桥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在⑴问中正因为是折叠,才把问题转化到了Rt EMG V 中利用勾股定理来获得解决;在⑵问中正是由于折叠才有()1CEF FEG 180602∠=∠=-o o 60=o 这个重要结论.在Rt ECF V中有了特殊角,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F 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二、几何图形的“重叠”例析前面所说的翻折也蕴含图形自身的某部分的“重叠”,所以通常是把某个图形按照给定的条件的沿某一直线翻折,也可以叫折叠;还有一种“重叠”是指几个“相对独立”图形主要是两个图形通过一定方式,如:交叉叠放、平移、旋转等使两个图形全部或部分重合;实际上这两类重叠没有严格的界线.几个图形的重叠抓住重合部分的图形特征为突破口,下面我就后一类重叠举例加以说明:例1.将两张长均为8cm ,宽均为2cm 的矩形纸条按如图交叉叠放. ⑴.重叠部分是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形? ⑵.求重叠部分周长和面积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是多少? 分析:⑴.按交叉叠放方式其重叠部分首先可确定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利用面积公式或全等三角形可以推出其一组邻边相等,所以重叠部分是一个菱形.(巡河车腾讯微博本问视频解析链接:/boke/page/z/7/3/z0415wr8a73.html )⑵.根据“垂线段最短”,当两张矩形纸条垂直时,其交叉重叠部分的部分边长最短(实际上是个正方形),此时的重叠部分周长和面积有最小值;当两张矩形纸条交叉叠放使其对角线“换位”重合时(见示意图),因为此时重叠部分的对角线最长,其重合部分的边长也就最长,当然此时的重叠部分周长和面积有最大值.略解:⑴.如图,过H 点分别作,HM EF HNFG ⊥⊥,垂足分别是M N 、根据矩形纸条按交叉叠放的方式易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EFGH HM EF HN FG S =⋅=⋅Y 又矩形纸片的宽度都是2cm,即HM HN 2cm == ∴EF GF =∴重叠部分的四边形EFGH 是菱形 ⑵. 第一种情况:根据“垂线段最短”,当两张矩形纸条垂直时,其交叉重叠 部分四边形EFGH 的菱形是正方形EFGH .∵矩形纸条宽均为2cm 即EF FG GH HE 2cm ==== ∴重叠部分EFGH 的周长为:()428cm ⨯= 重叠部分EFGH 的面积为:()=22416cm第二种情况: 当两张矩形纸条交叉叠放使其对角线“换位”重合时(见示意图),因为此时重叠部分的对角线最长,其重合部分的边长也就最长,当然此时的重叠部分周长和面积有最大值. 过N 作NG DM ⊥,垂足为G ,则NG 2cm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C 90∠=o在Rt MCD V 中根据勾股定理有:222CM CD DM +=∵四边形BMDN 是菱形∴MB MD = 设MD x =,则MC BC MB 8x =-=-∴()2228x 2x -+= 解得:17x 4= 即17MD 4=∴重叠部分BMDN 的周长为:()17417cm 4⨯=重叠部分BMDN 的面积为:()21717DM NG 2cm 42⋅=⨯=例2.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30°到正方形'''AB C D ,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P CC C( C ' )B ( C CA.1C.1D.12分析:本题关键抓住重叠部分'AB HD 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由于正方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 30°到正方形'''AB C D ,所以'DAD 30∠=o ,则'DAB 60∠=o ,连接'AB HD 的对角线后易证旋转'AB H V ≌ADH V ,所以''11DB H DAH DAB 603022∠=∠=∠=⨯=o o ;在Rt ADH V 的另一条直角边DH 的长度,进一步求出Rt ADH V 的面积,则重叠部分'AB HD 可求出,再由正方 形面积减去叠部分'AB HD 即可得到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巡河车腾讯微博本例视频解析链接:/boke/page/u/8/m/u0415t5rb8m.html )略解: ∵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30°到正方形'''AB C D ∴'''D B D AB 90∠=∠=∠=o 'AD AB 1== 'DAD 30∠=o ∴'DAB 60∠=o∵在Rt 'AB H V 和Rt ADH V 中有'D B 90∠=∠=∠o ',AD AB AH AH ==∴Rt 'AB H V ≌Rt ADH V (HL )∴''11DB H DAH DAB 603022∠=∠=∠=⨯=o o∴1DH AH 2=在Rt ADH V 中根据勾股定理有:222DH AD AH += 即()222DH 12DH +=解得:DH =∴11ADH AD DH 122S =⋅=⨯=V ∴重叠部分'AB HD面积为:ADH 22S ==V ∴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正方形ABCD-2ADH 112S ==V 故选A点评:本题的阴影部分是个不规则的图形,直接求比较困难,所以采用S 正方形ABCD -重叠部分'AB HD 面积,所以求重叠部分的面积成了本题的关键;重叠部分'AB HD 是由正方形旋转30°形成的,它恰好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当我们连结对角线AH 把AB HD '分成全等的两个含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后,把问题转化到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中问题便解决了.例3. 已知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EFGH 的边长均为6,若把正方形EFGH 的一个顶点E 放置在正方形ABCD 的中心旋转任意角度,则两个正方形形成一个重叠部分.试求重叠部分四边形OMCN 的面积?分析:本题重叠部分四边形OMCN 是任意旋转形成的,所以不存在是一个特殊的四边形,但我们可以把它转化为特殊的图形;由于本题是一个 正方形的顶点放置在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进行的旋转重合,所以应从正方形的中心入手破题.连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其交点O 恰好是正方形的中心; 这时四边形OMCN 被其中的一对角线AC 分成了两部分,而其中的△是四边形OMCN 和△OBC 的公共部分,而四边形OMCN 和△OBC 余下的部分根据正方形性质提供性质可以证明是全等的,也就是重叠部分四边形OMCN 的面积可以转化在等腰直角三角形来求.略解:连接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知其交点为O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容易证明△AOB 、△BOC 、△COD 、△AOD是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S △BOC =14S 正方形ABCD ===211636944⨯⨯∵四边形EFGH 正方形∴FEH 90∠=o 即3490∠+∠=o由于△AOB 、△BOC 、△COD 、△AOD 是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OB OC 12BOC 90=∠=∠∠=o ∴3590∠+∠=o∴45∠=∠∴△OBM ≌△OCN (ASA )∴S △OMC +S △OBM =S △OMC +S △OCN 即S 四边形OMCN =S △BOC = 9.故重叠部分四边形OMCN 的面积为9.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以及旋转变换的规律.本题的叠部分四边形OMCN 虽然不是一个特殊的四边形,但利用正方形的性质以及旋转变换的规律,并通过全等三角形转换到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课堂选练:一、选择题部分:C1、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 3cm AD 9cm ==,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ABE 的面积为 ( )A.6cm 2B.8cm 2C.10cm 2D.12cm 22、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 那样折起,使顶点C 落在'C 处,其中AB=4,若'C ED 30∠=o ,则折痕ED 的长为 ( )A .4B .43C .53D .83、矩形纸片ABCD 中,,==AB 3AD 4,折叠纸片使CD 与对角线BD 重合,折痕为DG ,则DG 长为 ( )A.1B.43C.32D.2 4、(2015.自贡中考)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AD 6==,,E 是AB 边的中点,F 是线段BC边上的动点,将△EBF 沿EF 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 F ,连接'B D ‘,则'B D ‘的最小值是( ) A. 2102- B.6 C.2132- D.4 5、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 ,若AB=3,则BC 的长为( )A.1B.2C.2D.36、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位置,若∠EFB = 60°,则∠AED ′= ( )A.50°B.55°C.60°D.65°7、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 那样折起,使顶点C 落在'C 处,其中AB=4,若'C ED 30∠=o ,则折痕ED 的长为 ( )A .4B .43C .53D .88、如图所示,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点C 落在 点C ′处,折痕为EF ,若∠EFC ′=125°,那么∠ABE 的度数为( ) A.15° B.20° C.25° D.30° 9、如图所示,把一长方形纸片沿MN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 的位置.若∠AMD ′=36°,则∠NFD ′等于 ( ) A.144° B.126° C.108° D.72° 10、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AB=10,AD=6,将纸片折叠,使AD 边落在AB 边上,折痕为AE , 再将△AED 以DE 为折痕向右折叠,AE 与BC 交于点F ,则△CEF 的面积为 ( ) A .4 B .6 C .8 D .10 1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OABC 沿OB 对折,使点A 落在点 3=, A .3322⎛⎫ ⎪ ⎪⎝⎭, B .332⎛⎫ ⎪ ⎪⎝⎭, C .3322⎛⎫ ⎪ ⎪⎝⎭, D .1322⎛⎫⎪ ⎪⎝⎭, 12、如图,将正方形ABCD 的一角折叠,折痕为AE ,BAD ∠比BAE ∠大︒48. 设BAE ∠和BAD ∠的度数分别为x ,y ,那么x ,y 所适合的一个方程组 是 ( ) A .⎩⎨⎧=+=-9048x y x y B .⎩⎨⎧==-x y x y 248 C .⎩⎨⎧=+=-90248x y x y D .⎩⎨⎧=+=-90248x y y x 13、在下列图形中,沿着虚线将长方形剪成两部分,那么由这两部分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三角形和梯形的是 ( )14、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 边与对角线 AC 重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 ,且EF=3.则AB 的长为 ( )A.3B.4C.5D.6F D C A B E C'ED B C A A BC D GB 'ED A B C F 60°C 'D 'E D B CA F x yA'C B O A ED C B AA B D C C'A1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0的边OA 在x 轴上,边0C 在y 轴 上,点B 的坐标为(1,3),将矩形沿对角线AC 翻折,B 点落在D 点的 位置,且AD 交y 轴于点E .那么点D 的坐标为 ( )A. -41255⎛⎫ ⎪⎝⎭,B. -21355⎛⎫ ⎪⎝⎭,C.-11325⎛⎫ ⎪⎝⎭,D. -31255⎛⎫ ⎪⎝⎭,16、如图,在正方形纸片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沿过 点B 的直线折叠,使点C 落在EF 上,落点为N ,折痕交CD 边于点M , BM 与EF 交于点P ,再展开.则下列结论中:①.CM=DM ;②.∠ABN=30°;③A.B 2=3CM 2;④.△PMN 是等边三角形. 正确的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17、如图,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BC=8㎝,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 CD 等于 ( )A.2㎝B.3㎝C.4㎝ D 、5㎝18、如图,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平移,使A 点至AC 的中点A ˋ处,得到正方形A ‵B ‵C ‵D ‵,新的正方形与原正方形的重叠部分(图中 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2B.12C.1D. 1419、将n 个边长都为4cm 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摆放,点,,,12n A A A L 风别是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则n 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的和为 ( )A.21cm 4B.2n 1cm 4-C.()24n 1cm -D.n21cm 4⎛⎫ ⎪⎝⎭20、把一张矩形纸片(矩形ABCD )按如图方式折叠,使顶点 B 和点D 重合,折痕为EF .若AB=3cm ,BC=5cm ,则重叠部分 △DEF 的面积是 ( )A .7.5cm 2 B.5.1cm 2 C .5.2cm 2 D.7.2cm 221、如图①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30°,BC=4cm ,将其折叠,使点C 落在斜边上的点C ′处,折痕为BD ,如图②,再将②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DC ′的延长线上的点A ′处,如图③,则折痕DE 的长为 ( ) A .cm B .2cmC .2cmD .3cm22、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AB ,BC 上,且1AE AB 3=,将矩形沿直线EF 折叠,点B 恰好落在AD 边上的点P 处,连接BP 交EF 于点Q ,对于下列结论:①EF=2BE ;②PF=2PE ;③FQ=4EQ ;④△PBF 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④二、填空题部分:1、如图所示,AD 为△ABC 的中线,BC=2,∠ADC=45°,如果将△ADC 沿 AD 折叠,使点C 落在C ‵处,则B C ‵的长度为 .2、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12BC 5==,点E 在AB 上,将△DAE 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对角线BD 上的'A 处,则AE 的长为 .3、如图,ABC 的中位线DE 5cm =,把ABC 沿DE 折叠,使点 A 落在边BC 上的点F 处,若A F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8cm ,则ABC 的面积为 .4、如图,将菱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A 恰好落在菱形的对称中心O 处,折痕为EF ,若菱形ABCD 的边长为2cm A 120∠=o,,则 EF = .5、在正方形ABCD 中,AB 6=,点E 在边CD 上,且CD 3DE =,将ADE V 沿AE 对折至AEF V ,延长EF 交边BC 于点G ,连结AG CF 、,下列结论: ①.ABG V ≌AFG V ;②.BG GC =;③.AG CF P ;④.GCF V 是等边 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填写序号)F E D B C A C'D B C AA'E C B DA A 4A 3A 2A 1LEDB C AF E CAO B DGFE D ABC6、如图,矩形纸片ABCD ,AB=2,∠ADB=30°,沿对角线BD 折叠 (使△ABD 和△EBD•落在同一平面内),则A 、E 两点间的距离为 ________ .7、如图,四边形ABCD 是一张矩形纸片,AD=2AB ,若沿过点D 的折痕DE 将A 角翻折,使点A 落在BC 上的'A 处,则'EA B ∠= _________度.8、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EM 、FM 为折痕, 折叠后的C 点落在'BM 或'BM 的延长线上,那么∠EMF 的度数是 .9、如图,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其长AD a =,宽()AB b a b =>, 在BC 边上选取一点M ,将ABM 沿AM 翻折后B 至B ′的位置,若B ′为长方形纸片ABCD 的对称中心,则ba的值是 .10、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75,ABC ︒∠=将梯形沿 直线EF 翻折,使B 点落在线段AD 上记作'B 点,连结'B B 、交EF 于点O ,若'90B FC ︒∠=,则:EO FO = .11、将矩形ABCD 纸对折,设折痕为EF ,再把B 点折到折痕线EF 上 (见图点B ′),若AB=3 ,则EB ′=_______ .12、如图,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 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后 得到的正方形EFCG 交AD 于点H ,S 四边形HFCD = .13.小强尝试着将矩形纸片ABCD (如图①,AD>CD ) 沿过A 点的直线折叠,使得B 点落在AD 边上的点F 处,折痕为AE (如图②);再沿过D 点的直线折叠, 使得C 点落在DA 边上的点N 处,E 点落在AE 边上 的点M 处,折痕为DG (如图③).如果第二次折叠 后,M 点正好在∠NDG 的平分线上,那么矩形ABCD 长与宽的比值为 .14、矩形纸片ABCD 中,AB =5,AD =4,将纸片折叠,使点B 落在边CD 上的'B 处,折痕为AE .在折痕AE 上存在一点P 到边CD 的距离与到点B 的 距离相等,则此相等距离为 ________ .15、把如图所示的矩形纸片ABCD 折叠,B 、C 两点恰好落在AD 边上的点P 处,已知∠MPN=900,PM=6cm ,PN=8cm ,那么矩形纸片ABCD 的面积为 ________ cm 2.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C 是正方形,点A 的坐标是 (4,0),点P 为边AB 上一点,沿CP 折叠正方形,折叠后点 B 落在平面内点B ′处,已知CB ′的解析式为y 3x b =+,则 B ′点的坐标为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0,4),B (3,0),连 接AB ,将△AOB 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x 轴上的点 A ′处,折痕所在的直线交y 轴正半轴于点C ,则直线BC 的解 析式为 .18、如图,直线3y x 2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 点,把△AOB 沿直线AB 翻折后得到'AO B V ,则点O ′的坐标 是 ________ .19、如图,在△ABC 中,∠C=90°,将△ABC 沿直线MN 翻折 后,顶点C 恰好落在AB 边上的点D 处,已知MN ∥AB ,MC=6,NC=,那么四边形MABN 的面积是 .20、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将△ABE 折叠后得到△GBE ,延长BG 交CD 于点F ,若CF=1,FD=2,则BC 的长为 .21、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 ,BC=8cm ,将△ABC 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 ,则DE 的长为 .三、解答题部分:1、如图,小红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 为8cm ,•长BC•为10cm .当小红折叠时,顶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折痕为AE ).算一算,此时EC 有多长?•HGEF DABCEOFB'BCA DD 'D FC 'B'BCAE MxyCA'BAOxyO 'BOA2、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将△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AC 上的点B ′处,又将△CEF 沿EF 折叠,使点C 落在EB ′与AD 的交点C ′处.则BC :AB 的值为多少?3、如图,在梯形纸片ABCD 中,AD ∥BC ,AD>CD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它的对角线长为()A. a/2B. a√2C. 2aD. a²2. 下列函数中,哪一个不是二次函数?()A. y = 2x² 3x + 1B. y = x² + 4C. y = 3/x + 2D. y = -x² + 4x 13.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3, -4)位于()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4. 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12cm,那么第三边的长度可能是()A. 7cmB. 17cmC. 8cmD. 10cm5. 下列哪一个数是无理数?()A. √9B. √16C. √3D. √1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任何两个奇数之和都是偶数。
()2. 在一次函数y = 3x + 2中,当x增加1时,y增加3。
()3.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4. 二次函数y = ax² + bx + c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
()5. 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是正数。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平方根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________等于a,那么x是a的平方根。
2. 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0。
3.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________。
4. 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一个锐角的正弦值是1/2,那么这个角是________度。
5. 两个数的和为10,它们的乘积为12,这两个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解释什么是算术平方根。
2. 简述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3. 如何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4. 什么是因式分解?举例说明。
5. 描述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cm,长是宽的两倍,求长和宽。
2.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是(2, -3),且经过点(0,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初二下册数学练习题几何含答案
初二下册数学练习题几何含答案作题要求:1. 试题专注于初二下册数学几何部分的练习题及答案。
2. 文章整洁美观,语句通顺,表达流畅,排版清晰。
3. 分小节论述,但不使用“小节一”、“小标题”等词语。
4. 试题及答案不包含网址链接。
5. 文章应有相关的格式,以凸显数学练习题的内容。
------------------------【1】直线与角(1)已知图中的∠ABC是直角,DE//BC,则∠BAE= ()A. 45°B. 60°C. 90°D. 120°答案:B解析:由于DE//BC,所以∠DBC=∠CDE,且∠CDE=90°,所以∠CDB=90°,那么∠ABD+∠CDB=90°,因此∠BAE=∠ABD=∠CDE=60°。
------------------------【2】圆的求解(1)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 cm,则其内切圆的半径是多少?A. 2.5 cmB. 5 cmC. 2 cmD. 10 cm答案:A解析:在正方形的对角线上,内切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所以内切圆的半径等于边长的一半,即10 / 2 = 5 cm。
------------------------【3】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36°,则其顶角的度数是多少?A. 36°B. 54°C. 72°D. 108°答案:C解析: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所以底角的度数为36°,则顶角的度数等于180° - 36° - 36° = 108°。
------------------------【4】平行线与角(1)若两个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截得的对应角相等,则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与横截线的长度之比为多少?A. 1:1B. 1:2C. 2:1D. 2:3答案:B解析:根据平行线性质,“两个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截得的对应角相等”,可以得出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与横截线的长度之比为1: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8章 菱形、正方形创新题及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8章 菱形、正方形创新题及解析一、操作题例1.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2341111122222n ++++⋅⋅⋅+的值(结果用n表示),设计如图1-1所示的几何图形.(1)请你利用这个几何图形求2341111122222n ++++⋅⋅⋅+的值为__________.(2)请你利用图2-2,再设计一个能求2341111122222n ++++⋅⋅⋅+的值的几何图形.解:由图形知利用的是面积法:第一次把面积为1的正方形等分,得到12,第二次把面积为12的一个矩形等分得到212,第三次把面积为212的一个正方形等分得到312,第四次把面积为312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得到412,…,最后把面积为112n -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分得到两个12n ,从而易知2341111122222n ++++⋅⋅⋅+=112n -,由以上过程知:首次把正方形的面积等份,以后每次均为等分上次所得的两个图形中的一个,n-1次即达到目的,如图2给出供参考,事实上,方法还有很多,不再列举,答案如下: (1)112n-. (2)如图2-1或如图2-2或如图2-3或如图2-4等,图形正确.二、拼图题图2-1图2-2 图2-3 图2-4例2.如图3,是由四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的图形,利用面积的不同表示法,写出一个代数恒等式: .分析:如何展示一个代数恒等式的几何意义,又如何从一个图形中挖掘提炼一个抽象的代数恒等式,成为近年中考命题的一大亮点,事实上,利用面积的割补原理,可列出22()()4a b a b ab +=-+,或22()4()a b ab a b +-=-, 或22()()4a b a b ab +--=.三、探究题例3.如图4甲,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AB ∥DC .由4个这样的等腰梯形可以拼出图乙所示的平行四边形.(1)求四边形ABCD 四个内角的度数;(2)试探究四边形ABCD 四条边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现有图甲中的等腰梯形若干个,利用它们你能拼出一个菱形吗?若能,请你画出大致的示意图.解:(1)如图,∠1=∠2=∠3,∠1+∠2+∠3=360°, 所以3∠1=360°,即∠1=120°.所以梯形的上底角均为120°,下底角均为60°(2)由于EF 既是梯形的腰,又是梯形的上底,所以梯形的腰等于上底. 连接MN ,则∠FMN=∠FNM=30°.图4从而∠HMN=30°,∠HNM=90°.所以NH=AH 21. 因此,梯形的上底等于下底的一半,且等于腰长. (3)能拼出菱形.如图5:(拼法不唯一) .评析:本题是考察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好素材,由图甲(等腰梯形)到图乙(平行四边形)的拼合中隐含了等腰梯形内角之间的内在的关系.只要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角的关系:即下底角的3倍等于180°或三个上底角拼成了一个周角,同时由乙图中隐含的信息很容易看出等腰梯形上底等于其腰长,这样问题便很容易得到解决了.四、猜想题例4.如图6-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EF 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 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 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 绕斜边EF 的中点O (点O 也是BD 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如图6-2,当EF 与AB 相交于点M ,GF 与BD 相交于点N 时,通过观察或测量BM ,FN 的长度,猜想BM ,FN 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若三角尺GEF 旋转到如图6-3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 ,线段BD 的延长线与GF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 ,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图6-2图6-3图6-1A ( G )B ( E )分析:本题是以正方形为背景的操作探究题,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学具------等腰直角三角尺进行操作,只要动手、动脑就能发现不变量,用“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借助正方形和全等知识就可以解决了.解:(1)BM =FN .证明:∵△G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D =∠F =45°,OB = OF .又∵∠BOM =∠FON ,∴ △OBM ≌△OFN ,∴ BM =FN . (2)BM =FN 仍然成立.证明:∵△G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DBA =∠GFE =45°,OB =OF .∴∠MBO =∠NFO =135°.点评:本题是一道以正方形为背景的三角板操作题,它推广旋转角度的变化,来探究图形的规律,寻找出不变量,并证明猜想的开放题.五、方案设计题例5.正方形通过剪切可以拼成三角形,方法如下: 仿上用图7(1)示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操作设计:(1)对直角三角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等面积的矩形.(2)如图7(2),对任意三角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等面积的矩形.分析:本题通过对图形的剪裁拼接,考查学生的创新求索, 发散思维,优化解题方案和过程的策略.本题的方案很多, 略举几例:(1)方案1. 方案2.图7(1)图7(2)(2)方案1. 方案2.课后自测小练习1、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EFCG 的边长分别为3和1,点F ,G 分别在边BC,CD 上,P 为AE 的中点,连接PG ,则PG 的长为________.第1题图解析:如图,延长GE 交AB 于点O ,作PH ⊥OE 于点H ,则PH ∥AB .中点 中点 ①②∵P是AE的中点,∴PH是△AOE的中位线,∴PH=12OA=12(3-1)=1.∵Rt△AOE中,∠OAE=45°,∴△A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OA=OE=2,同理可得HE=PH=1.∴HG=HE+EG=1+1=2.∴在Rt△PHG中,PG=PH2+HG2=12+22= 5.故答案是 5.2、在一次课题学习中,老师让同学们合作编题,某学习小组受赵爽弦图的启发,编写了下面这道题,请你来解一解:如图,将矩形ABCD的四边BA、CB、DC、AD分别延长至E、F、G、H,使得AE=CG,BF=DH,连接EF,FG,GH,HE.(1)求证: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2)若矩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FEB=45°,AH=2AE,求AE的长.2、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BAD =∠BCD =90°,∴∠EAH =∠GCF =90°.∵BF =DH ,∴AH =CF .在△AEH 和△CGF 中,⎩⎪⎨⎪⎧AE =CG ,∠EAH =∠GCF ,AH =CF ,∴△AEH ≌△CGF (SAS)∴EH =FG .(4分)同理EF =HG ,∴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2) 解:在正方形ABCD 中,AB =AD =1,设AE =x ,则BE =x +1. 在Rt △BEF 中,∠BEF =45°,∴BE =BF .∵BF =DH ,∴DH =BE =x +1, ∴AH =AD +DH =x +2.在Rt △AEH 中,AH =2AE ,∴2+x =2x , 解得x =2,∴AE =2.3、如图①,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3cm ,AD =5cm ,折叠纸片使B 点落在边AD上的E处,折痕为PQ,过点E作EF∥AB交PQ于F,连接BF.(1)求证:四边形BFEP为菱形;(2)当点E在AD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①当点Q与点C重合时(如图②),求菱形BFEP的边长;②若限定P、Q分别在边BA、BC上移动,求出点E在边AD上移动的最大距离.解析:3、(1)证明:∵折叠纸片使B点落在边AD上的E处,折痕为PQ,∴点B与点E关于PQ对称,∴PB=PE,BF=EF,∠BPF=∠EPF. 又∵EF∥AB,∴∠BPF=∠EFP,∴∠EPF=∠EFP,∴EP=EF,∴BP=BF=EF=EP,∴四边形BFEP 为菱形.(3)解:①∵四边形ABCD是矩形,∴BC=AD=5cm,CD=AB=3cm,∠A=∠D=90°.∵点B与点E关于PQ对称,∴CE=BC=5cm. 在Rt△CDE中,DE=CE2-CD2=4cm,∴AE=AD-DE=5-4=1(cm).在Rt△APE中,AE=1,AP=3-PB=3-EP,∴EP2=12+(3-EP)2,∴EP=53 cm,∴菱形BFEP的边长为53 cm.②当点Q与点C重合时,如图②所示.点E离点A最近,由①知,此时AE=1cm.当点P与点A重合时,如图③所示.点E离点A最远,此时四边形ABQE为正方形,AE=AB=3cm,∴点E在边AD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cm.4、如图,正方形ABCD中,AC是对角线,今有较大的直角三角板,一边始终经过点B,直角顶点P在射线AC上移动,另一边交DC于Q.(1)如图1,当点Q在DC边上时,猜想并写出PB与PQ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如图2,当点Q落在DC的延长线上时,猜想并写出PB与PQ满足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图1 图2解:(1)PB=PQ.证明:过P作PE⊥BC,PF⊥CD,∴∠PEB=∠PFQ=90°.∵P,C为正方形对角线AC上的点,∴PC平分∠DCB,∠DCB=90°.∴PF=PE.∴四边形PECF为正方形.∵∠BPE+∠QPE=90°,∠QPE+∠QPF=90°,∴∠BPE=∠QPF.∴Rt△PQF≌Rt△PBE(ASA).∴PB=PQ.(2)PB=PQ.证明:过P作PE⊥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PF⊥CD,交DC的延长线于点F.∵P,C为正方形对角线AC上的点,∴PC平分∠DCB,∠DCB=90°.∴PF=PE.∴四边形PECF为正方形.∴BE∥PF. ∴∠EBP=∠BPF.∵∠BPF+∠QPF=90°,∠Q+∠QPF=90°,∴∠BPF=∠Q.∴∠EBP=∠Q.∴Rt△PQF≌Rt△PBE(AAS).∴PB=PQ.5、 先阅读下面题目及解题过程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AD 的平分线BC 交于E ,∠ABD 的平分线交AD 于F ,AE ,BF 相交于O ,则四边形ABEF 为菱形,说明理由.理由:(1)因为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2)所以AD //BC(3)所以∠ABE +∠BAF =18︒0(4)因为AE ,BF 分别是∠BAD ,∠ABC 的平分线(5)所以∠1=∠2=21∠BAF ,∠3=∠4=21∠ABE (6)所以∠1+∠3=21(∠BAF +∠ABE )=︒⨯18021=9︒0 (7)所以∠AOB =︒90(8)所以AE ⊥BF(9)所以四边形ABEF 是菱形问:(1)上述理由是否充分?回答:(2)如有错误,指出其错误的原因是 应在第 步后添加如下说理过程解析:这是一通纠错探索型阅读题.关注知识形成过程,考查阅读、分析能力,通过阅读再现菱形的判定方法,在分析过程中培养作题的主动性.(1)不充分(2)错误的原因是设有说明四边形ABEF是否为平行四边形,而仅靠对角线互相垂直,不足以说明其为菱形,(8)又在△ABE中∠3=∠4,BO⊥AE所以OA=OE,同理可得OB=OF.。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专题复习(十一) 几何图形的面积等分
思维特训(十一)几何图形的面积等分方法点津面积等分基本模型:1.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面积等分;2.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3.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中点(对称中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把平行四边形面积等分.典题精练类型一作一个图形的面积等于已知图形1.(1)如图11-S-1①,已知直线m∥n,点A,B在直线n上,点C,P在直线m上.①写出图①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________;②当点P在直线m上移动到任一位置时,总有________与△ABC的面积相等;(2)如图11-S-1②,已知一个五边形ABCDE,你能否过点E作一条直线交BC(或其延长线)于点M,使四边形ABME的面积等于五边形ABCDE的面积?图11-S-1类型二等分面积2.阅读下列材料:小明遇到一个问题:AD是△ABC的中线,M为BC边上任意一点(不与点D重合),过点M作一直线,使其等分△ABC的面积.他的作法是:如图11-S-2①,连接AM,过点D作DN∥AM交AC于点N,作直线MN,直线MN即为所求直线.请你参考小明的作法,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E平分四边形ABCD的面积,M为CD边上一点,过点M作一直线MN,使其等分四边形ABCD的面积(要求:在图②中画出直线MN,并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③,求作过点A的直线AE,使其等分四边形ABCD的面积(要求:在图③中画出直线AE,并保留作图痕迹).图11-S-23.有一些几何图形可以被某条直线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我们将“把一个几何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叫做该图形的二分线”,如三角形的中线所在的直线一定是三角形的“二分线”.解决下列问题:(1)在图11-S-3①中,试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分别画出平行四边形ABCD的“二分线”;(2)解决问题:兄弟俩分家时,有原来共同承包的一块平行四边形田地ABCD,现要进行平均划分,由于在这块地里有一口井P,如图②所示,为了兄弟俩都能方便使用这口井,兄弟俩在划分时犯难了,聪明的你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画图,并说明结果)?图11-S-34.我们把能平分四边形面积的直线称为“好线”.利用下面的作图,可以得到四边形的“好线”:如图11-S-4①,在四边形ABCD中,取对角线BD的中点O,连接OA,OC,AC.显然,折线AOC能平分四边形ABCD的面积,再过点O作OE∥AC交CD于点E,则直线AE即为一条“好线”.(1)试说明:直线AE是“好线”的理由;(2)如图②,AE为一条“好线”,F为AD边上的一点,请作出经过点F的“好线”,并对画图作适当说明(不需要说明理由).图11-S-45.自定义:在一个图形上画一条直线,若这条直线既平分该图形的面积,又平分该图形的周长,我们称这条直线为这个图形的“等分积周线”.(1)如图11-S-5①,已知△ABC,AC≠BC,过点C能否画出△ABC的一条“等分积周线”?若能,说出确定的方法;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B=∠C=90°,EF垂直平分AD,垂足为F,交BC 于点E,已知AB=3,BC=8,CD=5.求证:直线EF为四边形ABCD的“等分积周线”.(3)如图③,在△ABC中,AB=BC=6,AC=8,请你作出△ABC的一条“等分积周线”EF(要求:直线EF不过△ABC的顶点,交边AC于点F,交边BC于点E),并说明理由.图11-S-5典题讲评与答案详析1.解:(1)①图①中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CAB与△P AB,△BCP与△APC,△ACO 与△BPO.②△P AB(2)如图,连接EC,过点D作直线DM∥EC交BC的延长线于点M,作直线EM,直线EM即为所求的直线.2.解:(1)如图①,连接AM,过点E作EN∥AM,交AD于点N,再作直线MN即可.(2)如图②,取对角线BD的中点O,连接AO,CO,AC,过点O作OE∥AC交CD于点E,直线AE就是所求直线.3.解:(1)答案不唯一,示例如下:(2)能解决这个问题.连接AC,BD相交于点O,过点O,P作直线与DC,AB分别交于点E,F,如图所示.则一人分四边形ADEF,一人分四边形CEFB.4.解:(1)∵OE∥AC,∴S△AOE=S△COE,∴S△AOF=S△CEF.又∵折线AOC能平分四边形ABCD的面积,∴直线AE平分四边形ABCD的面积,即AE是“好线”.(2)连接EF,过点A作EF的平行线交CD于点G,连接FG,则FG为一条“好线”.∵AG∥EF,∴S△AGE=S△AFG. 设AE与FG的交点是O,则S△AOF=S△GOE.又∵AE为一条“好线”,∴FG为一条“好线”.5.解:(1)不能.理由:如图①,取AB的中点D,连接CD,则S△ADC=S△DBC,且过点C只能画CD一条直线平分△ABC的面积.∵AC≠BC,∴AD+AC≠BD+BC,∴过点C不能画出△ABC的一条“等分积周线”.(2)证明:如图②,连接AE,DE,设BE=x,∵EF垂直平分AD,∴AE=DE,AF=DF,S△AEF=S△DEF.∵∠B=∠C=90°,AB=3,BC=8,CD=5,∴在Rt△ABE和Rt△DC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BE2=CE2+DC2,即32+x2=(8-x)2+52,解得x=5,∴BE=5,CE=3,∴AB+BE=CE+DC,S△ABE=S△DCE.∴AF+AB+BE=DF+CE+DC.∵S四边形ABEF=S△ABE+S△AEF,S四边形DCEF=S△DEF+S△DCE,∴S四边形ABEF=S四边形DCEF,∴直线EF为四边形ABCD的“等分积周线”.(3)如图③,在AC上取一点F,使得FC=AB=6,在BC上取一点E,使得BE=2,作直线EF,则直线EF是△ABC的“等分积周线”.理由:由作图可得AF=AC-FC=8-6=2,在CB上取一点G,使得CG=AF=2.∵AB =BC,∴∠A=∠C.在△ABF和△CFG中,AF=CG,∠A=∠C,AB=CF,∴△ABF≌△CFG(SAS),∴S△ABF=S△CFG.又易得BE=EG=2,∴S△BFE=S△EFG,∴S△EFC=S四边形ABEF,AF+AB+BE=CE+CF=10,∴直线EF是△ABC的“等分积周线”.。
2020-2021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1)
2020-2021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B.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C.两条直线相交至少有两个交点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直线的性质、角的定义、相交线的概念一一判断即可. 【详解】A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故错误;B 、有公共顶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故错误;C 、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交点,故错误;D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性质、角的定义、相交线的概念,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 . / 1 与/ 2 互余,/ 1 与/3 互补,若/ 3=125°,则/ 2=()解:根据题意得:/ 1 + 7 3=180°, / 3=125°,则/ 1=55°, 1 + 7 2=90°,则/ 2=35°故选:A.【点睛】 本题考查余角、补角的计算.3 .如图,一个正六棱柱的表面展开后恰好放入一个矩形内,把其中一部分图形挪动了位置,发现矩形的长留出 5cm,宽留出1cm,则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A. 35°【答案】A 【解析】 【分析】【详解】B. 45C. 55D. 65°A. (108 24察)cm2B. 108 1273 cm2C. 54 2443 cm2D. 54 1273 cm2【答案】A【解析】【分析】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高为hcm,分别表示出挪动前后所在矩形的长与宽,由题意列出方程求出a= 2, h =9-2J3,再根据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求解.【详解】解: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高为hcm ,如图,正六边形边长AB= acm时,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 BAD= 30°,BD= —a cm, AD= ^3 a cm , 2 2,AC=2AD=邪a cm,A ------ i—- - - -D「•挪动前所在矩形的长为(2h+2£a) cm,宽为(4a + - a ) cm ,2挪动后所在矩形的长为(h+2a+J3a) cm,宽为4acm,由题意得:(2h+2万a) -(h + 2a+V3a) =5, (4a+1a)-4a=1,2・•.a=2, h=9- 2技「•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 = 6X2X(9- 2^/3) = (108 2473) cm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正六棱柱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求出正六棱柱的高与底面边长是解题的关键.4.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放置,使点A落在DE上,若BC P DE ,则AFC的度数为 ()A. 90°B. 75°C. 105°D. 120°【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E /BCE 30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 的度数. 【详解】••• BC//DE Z E / BCE 30••• / AFC / B / BCE 45 3075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分析】根据三棱柱的展开图的特点作答. 【详解】A 、是三棱锥的展开图,故不是;B 、两底在同一侧,也不符合题意;C 、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D 、是四棱锥的展开图,故不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棱柱的展开图,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 特征.6 .如图,直线a//b,点B 在直线b 上,且AB± BC, Z 1=55 °,那么/ 2的度数是AFC5.下面四个图形中,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 )由垂线的性质可得/ ABC=90 ,所以/ 3=180° -90°-/1=35°,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 2的度数.【详解】又「 a// b, 所以/ 2=7 3=35°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7 .如右图,在 ABC 中, ACB 90 , CD AD ,垂足为点D ,有下列说法:①点 A 与点B 的距离是线段AB 的长;②点A 到直线CD 的距离是线段 AD 的长;③线段 CD 是 ABC 边AB 上的高;④线段CD 是 BCD边BD 上的高.上述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定义即可判断 ①,根据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即可判断 ②,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即可判断③④. 【详解】B. 30°C. 35°D. 50°B. 2个C. 3个D. 4个BA. 20°【答案】C解:①、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得出:点A 与点B 的距离是线段 AB 的长,・•.①正确;②、点A 到直线CD 的距离是线段 AD 的长,••・②正确; ③、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 那BC 边AB 上的高是线段 CD, ••.③正确;④、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ADBC 边BD 上的高是线段 CD,④ 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共4个.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三角形的高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 熟练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是解此题的关键.8 .如图,B 是线段AD 的中点,C 是线段BD 上一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B C D A. BC=AB-CDB. BC=-(AD-CD)【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B 是线段AD 的中点,.•.AB=BD=-AD2 ,A 、BC=BD-CD=AB-CD 故本选项正确;-1B 、BC=BD-CD] AD-CD,故本选项错误;-- - 1......G BC=BD-CDh AD-CD,故本选项正确; 2D 、BC=AC-AB=AC-BD 故本选项正确.故选B.9.如图,直线 AB, CD 交于点 O,射线 OM 平分/ AOC,若/ AOC= 76°,则/ BOM 等于8CA. 38°B, 104°C, 142°D, 144【答案】C 【解析】・. / AOC= 76°,射线 OM 平分/ AOC,1 1/ AOM= — / AOC=— x 76=38C. BC=- AD-CDD. BC=AC-BD()2 2 'BOM=180° 上 AOM=180° 38 =14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0.已知:在RtAABC 中,/ C=90 °, BC=1, AC= J3 ,点D 是斜边AB 的中点,点E 是边C. D.【答案】C 【解析】 【分析】作B 关于AC 的对称点B',连接B'。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竞赛专题21 从不同的方向看.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专题21从不同的方向看(录入:王云峰)阅读与思考20世纪初,伟大的法国建筑家列·柯尔伯齐曾说:“我想,到目前为止,我们从没有生活在这样的几何时期,周围的一切都是几何学.”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几何图形,圆的月亮,平的湖面,直的树干,造型奇特的建筑,不断移动、反转、放大缩小的电视画面……图形有的是立体的,有的是平面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从以下方面得以体现:1.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2.从各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3.用平面去截立体图形.观察归纳、操作实验、展开想象、推理论证是探索图形世界的基本方法.例题与求解【例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如果正方体相对的面上标注的值相等,那么x y=____.(四川省中考试题)解题思路:展开与折叠是两个步骤相反的过程,从折叠还原成正方体入手.【例2】如图,是由一些完全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三种视图,那么搭成这个几何体所用的小立方块的个数是()A.5个B.6个C.7个D.8个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888102x y(四川省成都中考试题)解题思路:根据三视图和几何体的关系,分别确定该几何体的列数和每一列的层数. 【例3】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简单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 (1)请你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一种左视图;(2)若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块数为n ,求n 的值.(贵州省贵阳市课改实验区中考试题)解题思路:本例可以在“脑子”中想象完成,也可以用实物摆一摆.从操作实验入手,从俯视图可推断左视图只能有两列,由主视图分析出俯视图每一列小正方形的块数情况是解本例的关键,而有序思考、分类讨论,则可避免重复与遗漏.【例4】如图是由若干个正方体形状木块堆成的,平放于桌面上.其中,上面正方体的下底面四个顶点恰是下面相邻正方体的上底面各边的中点,如果最下面的正方体的棱长为1,且这些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积和超过8,那么正方体的个数至少是多少?按此规律堆下去,这些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积和的最大值是多少?(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试题)解题思路:所有正方体侧面面积和再加上所有正方体上面露出的面积和,就是所求的面积.从简单入手,归纳规律.俯视图主视图【例5】把一个正方体分割成49个小正方体(小正方体大小可以不等),请画图表示.(江城国际数学竞赛试题)解题思路:本例是一道图形分割问题,解答本例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需要把图形性质与计算恰当结合.【例6】建立模型18世纪瑞士数学家欧拉证明了简单多面体中顶点数(V)、面数(F)、棱数(E)之间存在的一个有趣的关系式,被称为欧拉公式.请你观察下列几种简单多面体模型,解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面的多面体模型,完成表格中的空格:你发现顶点数(V)、面数(F)、棱数(E)之间存在的关系式是____.(2)—个多面体的面数比顶点数大8,且有30条棱,则这个多面体的面数是___.(3)某个玻璃饰品的外形是简单多面体,它的外表面是由三角形和八边形两种多边形拼接而成,且有24个顶点,每个顶点处都有3条棱.设该多面体外表面三角形的个数为x个,八边形的个数为y个,求x y的值.解题思路:对于(1),通过观察、归纳发现V,F,E之间的关系,并迁移应用于解决(2),(3).模型应用如图,有一种足球是由数块黑白相间的牛皮缝制而成,黑皮为正五边形,白皮为正六边形,且边长都相等,求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个数.(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试题改编)能力训练A 级1.如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则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之和的最小值是___.(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试题)第3题图2.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视图如图所示,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____.(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试题)3.—个长方体的左视图、俯视图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则其主视图的面积为____.(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试题)4.如图,下列几何体是由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按一定规律在地面上摆成的,若将露出的表面都涂上颜色(底面不涂色),则第n 个几何体中只有两个面涂色的小立方体共有__(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试题)5.一个画家有14个边长为1m 的正方体,他在地面上把它们摆成如图的形式,然后他把露出的表面都涂上颜色,那么被涂颜色的总面积为( )A .19m 2B .41m 2C .33m 2D .34m 2654321第1题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第2题图①图②图③左视图左视图(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试题)6.一个几何体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如图是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那么组成该几何体所需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少为( )A.3B .4C .5D .6(河北省中考试题)7.从棱长为2的正方体毛坯的一角,挖去一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得到一个如图所示的零件,则这个零件的表面积是( )A .20B .22C .24D .26(河北省中考试题)8.我国古代数学家利用“牟合方盖”(如图甲)找到了球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牟合方盖”是由两个圆柱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嵌入一个正方体时两圆柱公共部分形成的几何体.图乙所示的几何体是可以形成“牟合方盖”的一种模型,它的主视图是( )(2012年温州市中考试题)9.5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组成如图的几何体.(1)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立方单位),表面积是____(平方单位); (2)画出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主视图俯视图 A B C D甲主视方向 乙(广州市中考试题)10.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搭建的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图①所示,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图②所示.(1)如果搭建的几何体由9个小正方体木块构成,试画出从左面看这个几何体所得到的所有可能的平面图形.(2)这样的几何体最多可由几块小正方体构成?并在所用木块最多的情况下,画出从左面看到的所有可能的平面图形.(“创新杯”邀请赛试题)B 级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请在图中空格内填上适当的数,使这个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标注的数值相等.(《时代学习报》数学文化节试题)2.如图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简单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若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块数为n ,则n 的所有可能的取值之和为____.正面图① 图②aa -2-1a-(江苏省江阴市中考试题)3.如图是一个立方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图中单位为厘米,则立体图形的体积为____立方厘米.(“华罗庚金杯赛”试题)4.若干个正方体形状的积木摆成如图所示的塔形,平放于桌面上,上面正方体的下底四个顶点是下面相邻正方体的上底各边中点,最下面的正方体棱长为1,如果塔形露在外面的面积超过7,则正方体的个数至少是( )A .2B .3C .4D .5(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试题)5.由若干个单位立方体组成一个较大的立方体,然后把这个大立方体的某些面涂上油漆,油漆干后,把大立方体拆开成单位立方体,发现有45个单位立方体上任何一面都没有漆,那么大立方体被涂过油漆的面数是( )A .1B .2C .3D .4(“创新杯”邀请赛试题)6.小明把棱长为4的正方体分割成了29个棱长为整数的小正方体,则其中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主视图 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左视图A .22B .23C .24D .25(浙江省竞赛试题)7.墙角处有若干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如果你打算搬走其中部分小正方体(不考虑操作技术的限制),但希望搬完后从正面、从上面、从右面用平行光线照射时,在墙面及地面上的影子不变,那么你最多可以搬走多少个小正方体?(江苏省竞赛试题)8.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a ,b ,c (a >b >c )厘米.如图,将它展开成平面图,那么这个平面图的周长最小是多少厘米?最大是多少厘米?(江苏省竞赛试题)9.王老师将底面半径为20厘米、高为35厘米的圆柱形容器中的果汁全部倒入如图所示的杯子中,若杯口直径为20厘米,杯底直径为10厘米,杯高为12厘米,杯身长13厘米,问果汁可以倒满多少杯?(世界数学团体锦标赛试题)10.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它是由125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P 为上底面ABCD 的中心,如果挖去(如图)的阴影部分为四棱锥,剩下的部分还包括多少个完整的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10121320①② ⑦ ⑥ ④⑤③ a bc 右面 (水平线)正面(深圳市“启智杯”数学思维能力竞赛试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该几何体是()A.三棱柱B.圆锥C.四棱柱D.圆柱【答案】A【解析】【分析】侧面为三个长方形,底边为三角形,故原几何体为三棱柱.【详解】解: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几何体是三棱柱.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棱柱的展开图,对三棱柱有充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将如图所示的Rt△ACB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主视图(正视图)是()A.B.C.D.【答案】D【解析】解:Rt△ACB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是圆锥,主视图是等腰三角形.故选D.首先判断直角三角形ACB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是圆锥,再找出圆锥的主3.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放置,使点A 落在DE 上,若BC DE ,则AFC ∠的度数为( )A .90°B .75°C .105°D .120°【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0E B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AFC ∠的度数.【详解】∵//BC DE∴30E BCE ==︒∠∠∴453075AFC B BCE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在等腰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点P 是线段AD 上的一个动点,当PCE ∆的周长最小时,P 点的位置在ABC ∆的( )A .重心B .内心C .外心D .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 连接BP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即可.【详解】∵AB=AC,BD=BC,∴AD⊥BC,∴PB=PC,∴PC+PE=PB+PE,+≥,∵PB PE BE∴当B、P、E共线时,PC+PE的值最小,此时BE是△ABC的中线,∵AD也是中线,∴点P是△ABC的重心,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中最短路径问题,三角形的重心定义.5.某包装盒如下图所示,则在下列四种款式的纸片中,可以是该包装盒的展开图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将展开图折叠还原成包装盒,即可判断正确选项.解:A、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相同,故本选项正确;B、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不同,故本选项错误;C、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不同,故本选项错误;D、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不同,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含图案的正方体的展开图,学生要经历一定的实验操作过程,当然学生也可以将操作活动转化为思维活动,在头脑中模拟(想象)折纸、翻转活动,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空间观念.6.下列各图经过折叠后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只要有“田”“凹”“一线超过四个正方形”字格的展开图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详解】解:A、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不符合题意;B、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不符合题意;C、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不符合题意;D、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缺少一个底面,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解题时勿忘记四棱柱的特征及正方体展开图的各种情形.7.如下图,将直角三角形绕一条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不可能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得到直角三角形绕一条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详解】解:将直角三角形绕较长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为:将直角三角形绕较短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为:将直角三角形绕斜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面动成体,点、线、面、体组成几何图形,点、线、面、体的运动组成了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8.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将其折成正方体后,则“扫”的对面是()A.黑B.除C.恶D.☆【答案】B【解析】【分析】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详解】解:将其折成正方体后,则“扫”的对面是除.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相对面的问题.能够根据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找到相对的面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一个正六棱柱的表面展开后恰好放入一个矩形内,把其中一部分图形挪动了位置,发现矩形的长留出5cm ,宽留出1,cm 则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 )A .210824(3) cm -B .()2108123cm -C .()254243cm -D .()254123cm -【答案】A【解析】【分析】 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分别表示出挪动前后所在矩形的长与宽,由题意列出方程求出a =2,h =9−23,再根据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 求解.【详解】解: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如图,正六边形边长AB =acm 时,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BAD =30°,∴BD =12a cm ,AD =32a cm , ∴AC =2AD =3a cm ,∴挪动前所在矩形的长为(2h +3a )cm ,宽为(4a +12a )cm , 挪动后所在矩形的长为(h +2a 3a )cm ,宽为4acm , 由题意得:(2h +3)−(h +2a 3a )=5,(4a +12a )−4a =1, ∴a =2,h =9−23∴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 =6×2×(9−232108(3) cm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正六棱柱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求出正六棱柱的高与底面边长是解题的关键.10.一个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其折叠成立方体后,“你”字对面的字是()A.中B.考C.顺D.利【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祝”与“考”是相对面,“你”与“顺”是相对面,“中”与“立”是相对面.故选C.考点:正方体展开图.11.如图,小慧从A处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走至B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走至C 处,此时需要将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则方向的调整应为()A.左转80°B.右转80°C.左转100°D.右转100°【答案】B【解析】【分析】如图,延长AB到D,过C作CE//AD,由题意可得∠A=60°,∠1=2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2,∠3=∠1+∠2,进而可得答案.【详解】如图,延长AB到D,过C作CE//AD,∵此时需要将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此时沿CE方向行走,∵从A处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走至B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走至C处,∴∠A=60°,∠1=20°,AM ∥BN ,CE ∥AB ,∴∠A=∠2=60°,∠1+∠2=∠3∴∠3=∠1+∠2=20°+60°=80°,∴应右转8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有关的知识及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时要注意以北方为参照方向,进行角度调整.12.如图,AB CD ∥,BF 平分ABE ∠,且BF DE ,则ABE ∠与D ∠的关系是( )A .2ABE D ∠=∠B .180ABE D ∠+∠=︒C .90ABED ∠=∠=︒D .3ABE D ∠=∠【答案】A【解析】【分析】 延长DE 交AB 的延长线于G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D G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G ABF ∠=∠,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详解】证明:如图,延长DE 交AB 的延长线于G ,//AB CD ,D G ∴∠=∠,//BF DE ,G ABF ∴∠=∠,D ABF ∴∠=∠, BF 平分ABE ∠,22ABE ABF D ∴∠=∠=∠,即2ABE D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P 从A 出发,沿A B C A →→→作匀速运动,则线段AP 的长度y 与运动时间x 之间的函数关系大致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时以及从点C 运动到点A 时是一条线段,故可排除选项C 与D ;点P 从点B 运动到点C 时,y 是x 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故选项B 符合题意,选项A 不合题意.【详解】根据题意得,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时以及从点C 运动到点A 时是一条线段,故选项C 与选项D 不合题意;点P 从点B 运动到点C 时,y 是x 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选项B 符合题意,选项A 不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通过分类讨论,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y 与x 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解决问题.14.如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请问展开前与“我”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 )A .是B .好C .朋D .友【答案】A【解析】【分析】 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详解】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我”与“是”是相对面,“们”与“朋”是相对面,“好”与“友”是相对面.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15.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COD=28°,则∠AOB 的度数为( )A .152°B .148°C .136°D .144°【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三角板的性质得90AOD BOC ∠=∠=︒,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62AOC BOD ==︒∠∠,即可求出∠AOB 的度数.【详解】∵这是一副三角板∴90AOD BOC ∠=∠=︒∵28COD =︒∠∴62AOC BOD ==︒∠∠∴62+28+62=152AOB AOC COD BOD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度数问题,掌握三角板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 )A .30°B .25°C .20°D .15°【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2+45°=90°,∴∠2=90°﹣∠1﹣45°=25°,17.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下列摆放方式中∠α与∠β互余的是( ) A .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和邻补角的定义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A 、图中∠α+∠β=180°﹣90°=90°,∠α与∠β互余,故本选项正确;B 、图中∠α=∠β,不一定互余,故本选项错误;C 、图中∠α+∠β=180°﹣45°+180°﹣45°=270°,不是互余关系,故本选项错误;D 、图中∠α+∠β=180°,互为补角,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余角和补角,熟记概念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DE∥BC,BE平分∠ABC,若∠1=70°,则∠CBE的度数为()A.20°B.35°C.55°D.7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ABC=7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答案.【详解】∵DE∥BC,∴∠1=∠ABC=70°,∵BE平分∠ABC,∴1352CBE ABC∠=∠=︒,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9.如图是画有一条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用此纸片可以围成一个无上下底面的三棱柱纸筒,则所围成的三棱柱纸筒可能是()A.B. C.D.【答案】C【解析】【分析】由三棱柱侧面展开图示是长方形,但只需将平行四边线变形成一个长方形,再根据长方形围成的三棱柱不能为斜的进行判断即可.【详解】因为三棱柱侧面展开图示是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要变形成一个长方形,如图所示:又因为长方形围成的三棱柱不是斜的,所以排除A、B、D,只有C符合.故选:C.【点睛】考查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三棱柱的展示图形,解题关键是抓住三棱柱侧面展开图示是长方形和长方形围成的三棱柱不能为斜的.∠=∠的图形的个数是()20.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摆放位置中αβA.1B.2C.3D.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板可得第一个图形∠β=45°,进而可得∠α=45°;根据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可得第二个图形、第四个图形中∠α=∠β,第三个图形∠α和∠β互补.【详解】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第一个图形∠α=∠β=45°,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可得第二个图形∠α=∠β,第三个图形∠α+∠β=180°,不相等,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第四个图形∠α=∠β,因此∠α=∠β的图形个数共有3个,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关键是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正方形》基础练习
《正方形》基础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1.(5分)如图,在△ABC中,点E、D、F分别在边AB、BC、CA上,且DE ∥CA,DF∥BA,下列四个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B.如果AD=EF,那么四边形AEDF是矩形C.如果AD平分∠EAF,那么四边形AEDF是菱形D.如果AD⊥BC且A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2.(5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A、B、C、D正好分别在四条平行线l1、l2、l3、l4上.若从上到下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是2cm,则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A.4cm2B.5cm2C.20cm2D.30cm23.(5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中点,连结DE,过点D作D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结EF.若AE=1,则EF的值为()A.3B.C.2D.44.(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5.(5分)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四个角都是直角B.两组对边分别相等C.对角线平分对角D.内角和为36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6.(5分)如图,将三个同样的正方形的一个顶点重合放置,如果∠1=50°,∠3=25°时,那么∠2的度数是.7.(5分)如图,是由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图形,正方形A的边长为5,另外四个正方形中的数字4,x,6,y分别表示该正方形面积,则x与y的数量关系是.8.(5分)直线L过正方形ABDC的顶点A,点B,C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1和2,则正方形的边长为.9.(5分)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4,则它的边长为.10.(5分)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2cm,那么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11.(10分)如图,AC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E为AC上一点,且AB=AE,EF⊥AC,交BC于F,试说明EC=EF=BF.12.(10分)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P是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P不与A、C重合,求证:∠ABP=∠ADP.13.(10分)如图,已知正方形ABOD的周长为4,点P在第一象限且到x 轴、y轴的距离与点A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相等.(1)请你写出正方形ABOD各顶点的坐标;(2)求点P的坐标及三角形PDO的面积.14.(10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M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过点M 作ME∥CD交BC于点E,作MF∥BC交CD于点F.求证:AM=EF.15.(10分)如图,在△ABC中,∠ACB=90°,四边形ABDE、AGFC都是正方形.求证:BG=EC.《正方形》基础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1.(5分)如图,在△ABC中,点E、D、F分别在边AB、BC、CA上,且DE ∥CA,DF∥BA,下列四个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B.如果AD=EF,那么四边形AEDF是矩形C.如果AD平分∠EAF,那么四边形AEDF是菱形D.如果AD⊥BC且A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分析】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90°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四个边都相等的是正方形.【解答】解:A、因为DE∥CA,DF∥BA,所以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故A选项正确.B、如果AD=EF,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四边形AEDF是矩形.故B选项正确.C、因为AD平分∠EAF,所以∠EAD=∠F AD,∵∠F AD=∠EDA,∠EAD=∠FDA,∴EAD=∠EDA,∴AE=DE,又因为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是菱形.故C选项正确.D、如果AD⊥BC且AB=AC,所以四边形AEDF是菱形,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矩形的判定定理,菱形的判定定理,和正方形的判定定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5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A、B、C、D正好分别在四条平行线l1、l2、l3、l4上.若从上到下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是2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A.4cm2B.5cm2C.20cm2D.30cm2【分析】如图作BF⊥l1于F,DH⊥l1于H,可证△ABF≌△AHD,可得HD=AF =2,且BF=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的长,则可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解答】解:如图作BF⊥l1于F,DH⊥l1于H∵作BF⊥l1于F,DH⊥l1于H∴∠AFB=∠AHD=90°∴∠F AB+∠FBA=90°∵ABCD是正方形∴AB=AD,∠BAD=90°∴∠BAF+∠HAD=90°∴∠HAD=∠FBA且AB=AD,∠AFB=∠AHD=90°∴AF=HD=2cm,且FB=4cm∴AB=2cm=AB2=20cm2∴S正方形ABC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构造三角形全等.3.(5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中点,连结DE,过点D作D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结EF.若AE=1,则EF的值为()A.3B.C.2D.4【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B=2,∠ADE=∠CDF,可证△ADE≌△DCF,可得CF=1,根据勾股定理可得EF的长.【解答】解:∵ABCD是正方形∴AB=BC=CD,∠A=∠B=∠DCB=∠ADC=90°∵DF⊥DE∴∠EDC+∠CDF=90°且∠ADE+∠EDC=90°∴∠ADE=∠CDF且AD=CD,∠A=∠DCF=90°∴△ADE≌△CDF∴AE=CF=1∵E是AB中点∴AB=BC=2∴BF=3在Rt△BEF中,EF==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关键熟练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4.(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的判定方法即可判定.【解答】解: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正确,符合题意;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错误,比如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表示平行四边形,不符合题意;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错误.不符合题意;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基础题.5.(5分)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四个角都是直角B.两组对边分别相等C.对角线平分对角D.内角和为360°【分析】依据正方形的性质和菱形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菱形的四个角不一定都是直角.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6.(5分)如图,将三个同样的正方形的一个顶点重合放置,如果∠1=50°,∠3=25°时,那么∠2的度数是15°.【分析】根据∠2=∠BOD+EOC﹣∠BOE,利用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即可求得∠BOD和∠EOC的度数从而求解.【解答】解:∵∠BOD=90°﹣∠3=90°﹣25°=65°,∠EOC=90°﹣∠1=90°﹣50°=40°,又∵∠2=∠BOD+∠EOC﹣∠BOE,∴∠2=65°+40°﹣90°=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角度的计算,正确理解∠2=∠BOD+EOC﹣∠BOE这一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5分)如图,是由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图形,正方形A的边长为5,另外四个正方形中的数字4,x,6,y分别表示该正方形面积,则x与y的数量关系是x+y=15.【分析】先由正方形A的边长为5,得出S A=25,再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得到x+4+(6+y)=S A,由此得出x与y的数量关系.【解答】解:∵正方形A的边长为5,∴S A=25,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得x+4+(6+y)=S A=25,∴x+y=25﹣10=15,即x+y=15.故答案为:x+y=15.【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要知道,以斜边边长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是以两直角边边长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8.(5分)直线L过正方形ABDC的顶点A,点B,C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1和2,则正方形的边长为.【分析】作BE⊥直线L,作CF⊥直线L则BE=1,CF=2,可证△BEA≌△CAF,可得AF=BE=1,根据勾股定理可求正方形的边AC的长.【解答】解:如图:作BE⊥直线L,作CF⊥直线L则BE=1,CF=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C,∠BAC=90°∴∠BAE+∠CAF=90°∵BE⊥AE∴∠BAE+∠EBA=90°∴∠CAF=∠EBA,且AB=AC,∠BEA=∠AFC=90°∴△ABE≌△ACF∴BE=AF=1在Rt△ACF中,AC==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添加恰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9.(5分)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4,则它的边长为4.【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以直接得到.【解答】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2+a2=(4)2∴a=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熟练运用正方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10.(5分)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2cm,那么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2.【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求正方形面积【解答】解:正方形面积==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对角线积的一半解决问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11.(10分)如图,AC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E为AC上一点,且AB=AE,EF⊥AC,交BC于F,试说明EC=EF=BF.【分析】通过△AEF≌△ABF,可以求证FE=FB,然后证得△C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解答】解:在Rt△AEF和Rt△ABF中,,∴Rt△AEF≌Rt△ABF(HL),∴FE=FB.∵正方形ABCD,∴∠ACB=∠BCD=45°,在Rt△CEF中,∵∠ACB=45°,∴∠CFE=45°,∴∠ACB=∠CFE,∴EC=EF,∴FB=EC=EF.【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本题求证Rt△AEF≌Rt△ABF是解本题的关键.12.(10分)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P是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P不与A、C重合,求证:∠ABP=∠ADP.【分析】依据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即可得出AB=AD,∠BAP=∠DAP,进而判定△ABP≌△ADP(SAS),即可得出∠ABP=∠ADP.【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AP=∠DAP,∴在△ABP和△ADP中,,∴△ABP≌△ADP(SAS),∴∠ABP=∠ADP.【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13.(10分)如图,已知正方形ABOD的周长为4,点P在第一象限且到x 轴、y轴的距离与点A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相等.(1)请你写出正方形ABOD各顶点的坐标;(2)求点P的坐标及三角形PDO的面积.【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AB=AD=DO=BO=,则可求各顶点的坐标.(2)根据题意可得P点坐标(,),则可求△PDO面积.【解答】解:(1)∵正方形ABOD的周长为4∴AB=BO=DO=AD=∴A(﹣,),B(0,),O(0,0),D(﹣,0)(2)∵点P在第一象限且到x轴、y轴的距离与点A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相等∴P(,)=×=1∴S△PDO【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关键是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14.(10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M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过点M 作ME∥CD交BC于点E,作MF∥BC交CD于点F.求证:AM=EF.【分析】延长EM交AD于点P,延长FM交AB于点Q,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出:四边形PMFD、BEMQ为正方形,四边形AQMP、MECF为矩形,进而可得出AQ=FM,QM=ME,结合∠AQM=∠FME=90°即可证出△AQM≌△FME (SAS),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出AM=EF.【解答】证明:延长EM交AD于点P,延长FM交AB于点Q,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点M为对角线BD上一点,∴四边形PMFD、BEMQ为正方形,四边形AQMP、MECF为矩形,∴AQ=PM=FM,QM=ME.在△AQM和△FME中,,∴△AQM≌△FME(SAS),∴AM=EF.【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矩形的性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值SAS证出△AQM≌△FME是解题的关键.15.(10分)如图,在△ABC中,∠ACB=90°,四边形ABDE、AGFC都是正方形.求证:BG=EC.【分析】由正方形性质可得,AE=AB,AG=AC,∠EAC=∠BAG,可证△AEC ≌△ABG,结论可得.【解答】证明:∵四边形ABDE,AGFC都是正方形,∴AE=AB,AC=AG,∠EAB=∠CAG=90°∵∠EAC+∠CAB=∠EAB=90°,∠GAB+∠CAB=90°,∴∠EAC=∠BAG在△EAC和△BAG中,∴△EAC≌△BAG(SAS)∴BG=CE【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考点综合专题: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问题
考点综合专题: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问题——代几综合,明确中考风向标◆类型一一次函数与面积问题1.如图,把Rt△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其中∠CAB=90°,BC=5,点A,B 的坐标分别为(1,0),(4,0),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当点C落在直线y=2x-6上时,线段BC扫过的面积为________.2.如图,直线y=-2x+3与x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易错7】(1)求A,B两点的坐标;(2)过B点作直线BP与x轴相交于点P,且使OP=2OA,求△ABP的面积.3.如图,直线y=-x+10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C,点A的坐标为(8,0),点P(x,y)是在第一象限内直线y=-x+10上的一个动点.(1)求△OPA的面积S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OPA的面积为10时,求点P的坐标.◆类型二一次函数与三角形、四边形的综合4.(2016·长春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对称中心与原点重合,顶点A的坐标为(-1,1),顶点B在第一象限,若点B在直线y=kx+3上,则k的值为________.第4题图第5题图5.(2016·温州中考)如图,一直线与两坐标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不包括端点),过P分别作两坐标轴的垂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周长为10,则该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A.y=x+5 B.y=x+10C.y=-x+5 D.y=-x+10◆类型三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中的规律探究问题6.(2017·安顺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x+2交x轴于点A,交y 轴于点A1,点A2,A3,…在直线l上,点B1,B2,B3,…在x轴的正半轴上,若△A1OB1,△A2B1B2,△A3B2B3,…依次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都在x轴上,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 n B n-1B n顶点B n的横坐标为________.第6题图第7题图7.★(2016·潍坊中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x-1与x轴交于点A1,如图所示依次作正方形A1B1C1O,正方形A2B2C2C1,…,正方形A n B n C n C n-1,使得点A1,A2,A3,…在直线l上,点C1,C2,C3,…在y轴正半轴上,则点B n的坐标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1.16解析:如图,∵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4,0),∴AB=3.∵∠CAB=90°,BC=5,∴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BC2-AB2=4,∴A′C′=4.∵点C′在直线y=2x -6上,∴2x -6=4,解得x =5.即OA ′=5,∴CC ′=AA ′=5-1=4.∴S ▱BCC ′B ′=CC ′·CA =4×4=16.即线段BC 扫过的面积为16.2.解:(1)令y =0,则-2x +3=0,解得x =32;令x =0,则y =3,∴点A 的坐标为⎝⎛⎭⎫32,0,点B 的坐标为(0,3).(2)由(1)得点A ⎝⎛⎭⎫32,0,∴OA =32,∴OP =2OA =3,∴点P 的坐标为(3,0)或(-3,0),∴AP =OP -OA =32或AP =OP +OA =92,∴S △ABP =12AP ·OB =12×92×3=274或S △ABP =12AP ·OB =12×32×3=94.综上所述,△ABP 的面积为274或94. 3.解:(1)∵点P 在直线y =-x +10上,且点P 在第一象限内,∴x >0且y >0,即-x+10>0,解得0<x <10.∵点A (8,0),∴OA =8,∴S =12OA ·|y P |=12×8×(-x +10)=-4x +40(0<x <10).(2)当S =10时,即-4x +40=10,解得x =152.当x =152时,y =-152+10=52,∴当△OP A 的面积为10时,点P 的坐标为⎝⎛⎭⎫152,52.4.-2 5.C6.2n +1-2 解析:由题意得OA =OA 1=2,∴OB 1=OA 1=2,B 1B 2=B 1A 2=4,B 2A 3=B 2B 3=8,∴B 1(2,0),B 2(6,0),B 3(14,0)….∵2=22-2,6=23-2,14=24-2,…∴B n的横坐标为2n +1-2.故答案为2n +1-2.7.(2n -1,2n -1) 解析:∵y =x -1与x 轴交于点A 1,∴点A 1的坐标为(1,0).∵四边形A 1B 1C 1O 是正方形,∴A 1B 1=OA 1=1,∴点B 1的坐标为(1,1).∵C 1A 2∥x 轴,点A 2在直线y =x -1上,∴点A 2的坐标为(2,1).∵四边形A 2B 2C 2C 1是正方形,∴A 2B 2=A 2C 1=2,∴点B 2的坐标为(2,3),同理可得点B 3的坐标为(4,7).∵B 1(20,21-1),B 2(21,22-1),B 3(22,23-1),…,∴点B n 的坐标为(2n -1,2n -1).(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数学这个家伙即是科学界的“段子手”,又是“心灵导师”一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图形经典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图形经典试题
一..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D是对角线,求证:AECF是平行四边形。
二:正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DB的中点,点P是DB所在直线上的一个
动点,PE⊥BC于E,PE⊥DC于F,
(1)当点P于点O重合时(图1),猜测AP于EF的数量关系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2,当点P在线段DB上(不与点D,,O,B重合)时,探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当点P在DB的延长线上时,请将图3补充完整,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写出相应的结论。
三: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C, AB=1,BC=√5,对角线AC,BD相交
于点O,将直线AC绕点O顺时针旋转,分别交BC,AD于点E,F。
1.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BEDF可能是菱形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如果能,
说明理由并求出此时AC绕点O顺时针旋转的度数.
四: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BC上的点,F是CD上的点,已知S△ADF=S△ABE=1/3 S 矩形ABCD,求证S△AEF/S△CEF 的值。
五:如图一所示,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中点E处,点
A落在点F处,折痕为MN。
求证:CN的长。
六: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75°,AF⊥BC于点F,交BD于点E,若DE=2AB,求证∠AED的度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图形经典试题
一..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D是对角线,求证:AECF是平行四边形。
二:正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DB的中点,点P是DB所在直线上的
一个动点,PE⊥BC于E,PE⊥DC于F,
(1)当点P于点O重合时(图1),猜测AP于EF的数量关系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2,当点P在线段DB上(不与点D,,O,B重合)时,探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当点P在DB的延长线上时,请将图3补充完整,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写出相应的结论。
三: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C, AB=1,BC=√5,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将直线AC绕点O顺时针旋转,分别交BC,AD于点E,F。
1.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BEDF可能是菱形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如果能,
说明理由并求出此时AC绕点O顺时针旋转的度数.
四: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BC上的点,F是CD上的点,已知S△ADF=S△ABE=1/3 S矩形ABCD,求证S△AEF/S△CEF 的值。
五:如图一所示,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中点E处,
点A落在点F处,折痕为MN。
求证:CN的长。
六: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75°,AF⊥BC于点F,交BD于点E,若DE=2AB,求证∠AED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