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力学排名

合集下载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固体力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固体力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固体力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2018-2019固体力学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西北工业大学,排名第二的是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

作为北京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工学院的固体力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七。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北京大学固体力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固体力学是力学中形成较早、理论性较强、应用较广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可变形固体在外界因素(如载荷、温度、湿度等)作用下,其内部各个质点所产生的位移、运动、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等的规律。

固体力学研究的内容既有弹性问题,又有塑性问题;既有线性问题,又有非线性问题。

在固体力学的早期研究中,一般多假设物体是均匀连续介质,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复合材料力学和断裂力学扩大了研究范围,它们分别研究非均匀连续体和含有裂纹的非连续体。

北京大学工学院固体力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不区分研究方向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北京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专业面试+英语口语构成。

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1、我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根据审核结果,择优确定进入考核的候选人;3月份确定复试名单。

2、根据各专业的具体要求采取综合面试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对学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知识水平、科研能力及学术潜力、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外语口语水平等方面进行考察;3、复试时间一般安排在3-4月份。

申请人须向复试小组作报告,内容包括个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的领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及理由等,时间不少于30分钟;4、面试不合格者均不予录取。

对于合格考生,从中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报经研究生院批准后公示十个工作日。

四、申请材料1、北京大学201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请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陆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https:///applications/)进行网上报名,上传相关材料,并打印“北京大学201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

固体力学jmps

固体力学jmps

固体力学jmps
JMMPS(Journal of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是计算固体力学领域排名第二的期刊,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创办。

该期刊的编委成员都是计算领域的大牛,包括锁志刚、高华健的导师Hutchinson,以及国内断裂领域的顶级专家杨卫等。

在固体力学领域,塑性变形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位错是晶体材料塑性变形的主要载体,晶体塑性的物理本构方程通常包含位错机制。

为了描述位错微观结构演变和塑性流动,人们制定了一些本构模型。

然而,这些本构模型通常不是在热力学框架中制定的,热力学一致性的基本考虑对模型参数的容许范围和/或此类模型的适用范围施加了约束。

此外,塑性变形模型可分为两大类。

一方面,唯象本构方程的目的是通过逆向建模来再现实验中观察到的材料行为,通过调整给定数学表达式的参数以匹配计算预测和实验观察。

另一方面,基于物理的本构模型,寻求建立本构方程的数学结构与内部变量,通过将这些变量与物理可观测的量,如位错密度联系起来。

因此,本构方程中的项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它们所要描述的物理过程的约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JMMPS期刊上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或联系该期刊的编辑部。

力学专业(固体力学方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力学专业(固体力学方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力学专业(固体力学方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1)一、学科简介力学(Mechanics),是指一切研究对象的受力和受力效应的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的总称。

近现代自然科学于十七世纪发端于力学,人类哲学思想的进步,也同样深刻地受到力学的影响。

固体力学(Solid Mechanics)是力学科学中形成较早、理论性较强、应用较广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可变形固体在外界因素(如载荷、温度、湿度等)作用下,其内部各个质点所产生的位移、运动、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等的规律。

作为基础科学,固体力学具备完整的学科结构和体系。

同时,固体力学也是一门技术科学,它是诸如机械工程、土木工程、道路桥梁、航空航天工程、材料工程等许多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这种既是基础科学又是技术科学的二重性特征,使其在为沟通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两个方面的实践活动中发挥着独特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宁夏力学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一直与宁夏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相伴随的。

1982年,宁夏大学与空军工程学院合作培养岩土力学方向研究生。

1994年宁夏大学正式获得岩土力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宁夏大学最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8个专业之一,1997年招生学科调整为二级学科--固体力学。

1997年,宁夏大学获得工程力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使得力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达到2个。

2009年,数学力学及工程技术科学计算,成为宁夏大学7个211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力学学科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本学科始终秉承既注重基础理论又突出工程应用的特色和风格,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稳定形成材料力学、计算力学、岩土力学三个研究方向。

近5年本学科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前期预研项目、科技部服务企业行动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项目30余项,校企合作项目10余项,支配科研经费500万元。

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SCI、EI、ISTP收录超过20篇)。

固体力学若干新进展

固体力学若干新进展

固体力学若干新进展固体力学若干新进展近年来,固体力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研究和应用领域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固体力学领域内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并讨论其对工程和科学的影响。

以从简到繁的方式,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固体力学领域的若干新进展。

一、材料力学的新方法材料力学一直是固体力学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

传统的材料力学方法主要基于线性弹性理论,并假设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是线性的。

然而,随着对复杂材料性质的研究和应用需求的增加,线性弹性模型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最新的材料力学研究将重点放在非线性材料力学领域,如塑性力学和粘弹性力学。

在这些方法中,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不再是线性的,而是通过非线性的本构关系来描述。

这些方法的应用范围更广,能更准确地预测复杂材料的行为。

新的材料力学方法还关注微观结构对宏观性质的影响。

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体界面的形貌可以影响材料的塑性行为和疲劳寿命。

通过建立微观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性能,并提高材料的设计和应用。

二、多尺度建模与仿真固体力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多尺度建模与仿真。

传统的固体力学方法主要基于宏观尺度,将材料看作是连续均匀的介质。

然而,许多材料的性质取决于其微观结构和粒子间相互作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模拟软件的成熟,多尺度建模与仿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通过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相连,可以在不同尺度下进行仿真和预测。

这种方法为我们深入理解材料行为和设计新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三、新材料的设计与应用固体力学的新进展也为新材料的设计与应用带来了许多机遇。

传统材料选择和设计主要基于经验和试错法,而现在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预测,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材料的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通过模拟和优化来实现,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新材料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固体力学研究的新成果使得我们能够开发出更轻、更高强度和更耐用的材料,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程、建筑和能源领域。

固体力学概述

固体力学概述

固体力学概述1. 固体力学基本概念固体力学是研究固体在各种力和力矩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的科学。

固体可以是晶体、非晶体、复合材料或生物组织等。

固体力学主要关注的是固体在受力状态下的行为,包括变形、断裂、损伤等。

2. 弹性力学基础弹性力学是研究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等的学科。

当外力撤去后,弹性体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胡克定律、弹性模量等。

3.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各种力和力矩作用下的行为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材料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问题,以及如何设计出既安全又经济的结构。

4. 塑性力学塑性力学是研究塑性变形过程的学科。

当外力超过材料的屈服点时,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即使外力撤去后也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

塑性力学对于理解材料的极限承载能力和工程设计中的安全系数至关重要。

5. 断裂力学断裂力学是研究材料断裂行为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的是裂纹的萌生、扩展和断裂的过程,以及如何预测和控制材料的断裂行为。

6. 复合材料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是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的学科。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成,其力学行为比单一材料复杂得多。

复合材料力学对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材料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7. 热力学与相变热力学与相变是研究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的热力学特性和相变行为的学科。

它涉及到材料的热膨胀、热传导、相变温度等,对于理解材料的热行为和热稳定性至关重要。

8. 非线性力学非线性力学是研究非线性现象的学科。

当外力足够大时,固体材料的力学行为会变得非常复杂,出现非线性现象,如分岔、混沌等。

非线性力学对于理解材料的极限行为和设计复杂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9. 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用于求解各种复杂的固体力学问题。

通过将连续的物体离散化为有限个小的单元(称为有限元),可以用数值方法求解这些单元的平衡方程,从而得到物体的应力、应变等。

有限元分析是现代工程设计和分析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2022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自然科学top100

2022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自然科学top100

2022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自然科学top100在大家的期待中,2022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已经公布出来了,想必大家很想知道自然科学学科的排名情况。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仅供参加参考阅读。

46 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47 KAIST - 韩国科学技术高等研究院48 KIT,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49 悉尼大学=50 西北大学=50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52 鲁普雷希特-卡尔斯-海德堡大学53 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54 香港科技大学55 莫纳什大学56 佐治亚理工学院57 香港大学=58 国立台湾大学 (NTU)=58 巴黎大学=60 布里斯托大学=60 哥本哈根大学=6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3 麦吉尔大学=64 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MIPT / Moscow Phystech)=64 大阪大学66 巴塞罗那大学67 亚琛工业大学=68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68 阿姆斯特丹大学70 复旦大学=71 东北大学=71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71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71 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75 柏林洪堡大学76 哥本哈根大学77 圣保罗大学78 KTH 皇家理工学院79 马德里自治大学80 宾夕法尼亚大学81 上海交通大学=82 母校 Studiorum - 博洛尼亚大学=82 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84 南京大学=84 普渡大学=86 隆德大学=86 名古屋大学=86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 (UNAM)89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90 高丽大学=90 昆士兰大学=90 浙江大学=93 库鲁汶=93 滑铁卢大学95 华威大学=96 浦项科技大学 (POSTECH)=96 德州农工大学=96 乌得勒支大学=99 杜伦大学=99 南安普敦大学。

力学期刊发表排名

力学期刊发表排名

力学期刊发表排名力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以及受力的规律。

在力学领域,期刊发表排名是评判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力学领域的期刊发表排名情况,希望能为广大力学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力学领域的期刊可以分为实验力学期刊和理论力学期刊两大类。

实验力学期刊主要刊载力学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如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构的强度分析等;而理论力学期刊则主要刊载力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如动力学、静力学、弹性力学等。

在实验力学期刊中,影响力较大的期刊包括《Experimental Mechanics》、《Journal of Strain Analysis for Engineering Design》等;而在理论力学期刊中,影响力较大的期刊包括《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Archive of Applied Mechanics》等。

其次,力学领域的期刊发表排名还与期刊的影响因子有关。

影响因子是衡量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代表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越大。

目前力学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包括《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等。

另外,力学领域的期刊发表排名还与期刊的审稿周期和审稿效率有关。

一些期刊的审稿周期较长,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篇论文的审稿和发表;而一些期刊的审稿效率较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论文的审稿和发表。

因此,力学研究者在选择投稿期刊时,除了要考虑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外,还需要考虑期刊的审稿周期和审稿效率。

最后,力学领域的期刊发表排名还与期刊的国际化程度有关。

一些国际知名的期刊,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作者和审稿人,可以更好地反映全球范围内的力学研究动态;而一些地区性的期刊,可能只能反映某个地区或国家的力学研究情况。

物理公认难度排名

物理公认难度排名

物理公认难度排名
物理是一门探究自然现象的科学,包含许多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理论。

在众多物理学科中,有些主题比其他主题更难理解。

以下是一些公认最难的物理主题:
1.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中最新的分支之一,涉及到微
观世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行为。

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难以理解,需要深入的数学和科学知识。

2. 相对论:相对论是描述物体在高速运动或高引力场中运动的
物理理论。

相对论中的一些概念,如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需要特殊的数学技巧和理解。

3. 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研究物质的固态结构、性质和相互
作用。

其中,凝聚态物理中的许多概念和理论难以理解,例如超导电性、超导性、磁性和拓扑绝缘体等。

4. 天体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研究恒星、行星和其他天体的物理
性质和行为。

其中,天体物理学中的一些现象和理论,如黑洞、引力波和宇宙学等,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这些主题是物理学中普遍认为最难的主题之一,但是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对于每个主题,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国际知名的力学期刊

国际知名的力学期刊

国内的话力学杂志有《力学进展》、《力学与实践》等。

给lz 一些国际的期刊。

国际知名的力学期刊刊名原文名创刊年附注《应用数学和力学》(中国)(AppliedMa hematics and Mechanics) 1980《应用数学和力学》编辑委员会《热应力杂志》(美)Journal of Thermal Stresses 1978美国HemispheresPublishing Co.《国际非线性力学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1966英国Pergamon Press Ltd.《国际固体与结构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1965英国Pergamon Press Ltd.《国际多相流杂志》(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 1973英国Pergamon Press Ltd.《地震工程与结构动力学》(英)Earthquake Engineering Structural Dynamics1972英国John Wiley Sons Ltd.《国际热与热流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FluidFlow 1979 英国Mechanical Engineering Publi-CationsLtd.《国际地震工程与土壤动力学杂志》(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quakeEngineering Soil Dynamics198英国CML Publications《工程断裂力学》(英)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1968英国PergamonPress Ltd.《国际压力容器与管道杂志》(英)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ressureVessels Piping 1973英国 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 Ltd.《国际工程数值方法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in Engineering 1969 英国 John Wiley Sons Ltd.《工程材料与结构的疲劳》(英) Fatigu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andStructures 1978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国际疲劳杂志》(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1979英国IPCScienee and Technology Press.《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学及地质力学文摘》(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Mechanics Ming法) La Houille Blanche 1902法国《理论与应用力学杂志》(法) Journal de Mecanique Theorique et Appliquee (Le ) 1962法国 Centrale des revues DunodGauthier-Villars《工程师文献》(联邦德国) Ingenieur-Archiv 1929联邦德国 Springer-Verlag 《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奥地利) Rock Mecha nics Rock En gi neeri ng192奥地 利 Springer-Verlag《固体力学文献》(荷兰) Solid Mechanics Archives 1976荷兰MartinusNijhoff Publishers.《应用力学和工程技术中的计算机方法》(荷兰) Computer Methods inApplied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1972荷兰 Elsevier Scienee Publishers 《风工程 和工业空气动力学杂志》(荷兰)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IndustrialAerodynamics 1975荷兰 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 原名为 Journal of Industrial Aerodynamics,1 980年改为现名 )Pergamon Press Ltd 《. 水利》《国际断裂杂志》(荷兰)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1965 荷兰MartinusNijhoff Publishers《水利学研究杂志》(荷兰)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 1963荷兰International Assiciation for Hydraulic Research《非牛顿流体力学杂志》(荷兰)Journal of Non-Newtonian Flluid Mechanics1975荷兰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波动》(荷兰)Wave Motion 1979 荷兰North-Holla nd Publishi ng Co.《土木工程学报》(中国)China Civil Engineering 1954中国土木工程学会China Civil Engineering Society《力学学报》(中国)Acta Me-chanica Subuca 1957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学报》编辑委员会(The Editorial Board of ACTAMECHANIC A SINICA,the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力学译丛》(中国)1964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分所力学进展》(中国)1982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应用力学》(中国)1982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分所《固体力学学报》(中国)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198《0 固体力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员《应用数学和力学》(中国)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1980《应用数学和力学》编辑委员会《建筑结构学报》(中国)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1980中国建筑学会《上海力学》(中国)1980《上海力学》编辑部爆炸与冲击》(中国)1981《爆炸与冲击》编辑部振动与冲击》(中国)1982《振动与冲击》编辑委员会《空气动力学学报》(中国)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1983《空气动力学学报》编辑委员会《数学物理学报》(中国)1981《数学物理学报》编辑委员会《实验应力分析学会会报》(美)Proceedings of the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StressAnalysis 1943美国实验应力分析学会(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StressAnalysis)《实验力学》(美)Experimental Mechanics 1961美国实验应力分析学会(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结构力学杂志》(美)Journal of Structural Mecha ni cs1972美国MarcelDekker Ine.《流变学杂志》(美)Journal of Rheology 1957美国John Wiley SonsInc.Publishers.《液压与气体力学》(美)Hydraulics Pneumatics; Magazine of Fluid Powerand Control Systems 1948美国Penton/IPC《流体物理学》(美)Physics of Fluids 1958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Instituteof Physics)《流体力学年评》(美)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1969美国Annual Review Inc.《应用力学杂志》(美)Journal of AppliedMechanics 1 935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Mechanical Engineers)《实验应力分析学会年度春季会议录》(美)Proceedingsof the SESA Annual Spri ng Meeti n美国实验应力分析学会(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聚合物科学杂志》(美)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1946美国John WileySons Inc Publishers生物工程学杂志》(美)Journal of BiomechanicalEngineering 1977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Mechanical Engineers)《复合材料杂志》(美)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1967美国TechnomicPublishing Company Inc.《流体工程学杂志》(美)Journal of FluidsEngineering 1973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Mechanical Engineers)《xx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报--工程力学组杂志》(美)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Society of CivilEngineers- Journal of the Engineer Mechanics Division 1873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自动车工程师学会汇刊》(美)SAE Transactions 1906自动车工程师学会(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船舶研究杂志》(美)Journal of ShipResearch 1893造船与轮机工程师协会(Society of NavalArchitects Marine Engineers)《美国航空与航天学会志》(美)AIAA Journal 1930美国航空与航天学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苏联流体力学研究》(美)Fluid Mechanics-Soviet Research 1972美国Scripta Publishing Co.《流体动力学》(美)Fluid Dynamics 1966美国Plenum Publishing Co《. 伦敦皇家学会会报, A 辑:数学及物理科学》(英)Proceedings of the RoyalSociety of London,A:Mathematical Physical Sciences 1854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London)《伦敦皇家学会哲学汇刊, A 辑数学与物理科学》(英)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Society of London,SeriesA:Mathematical PhysicalScie nces 185铁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Lon do n)188年(第178 卷)起分A,B 两辑出版《力学研究通讯》(英)Mechanics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1974英国Pergamon Press Ltd《生物流变学》(英)Biorheology 1963英国Pergamon Press Ltd《. 生物力学杂志》(英)Journal of Biomechanics 1968英国Pergamon PressLtd.《材料科学杂志》(英)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1966英国Chapman andHall Ltd.《应变》(英)Strain1964英国应变测量学会(British Society for StrainMeasurement)《工程设计应变分析杂志》(英)Journal of Strain Analysis for EngineeringDesign 1965英国Mechanical EngineeringPublications Ltd.《力学研究》(英)Research Mechanica 1980英国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计算机与结构》(英)Computers Structures 1971 英国《计算机与流体》(英)Computers Fluid1971英国Pergamon Press Ltd.《水力气体机械动力》(英)Hydraulic Pneumatic Mechanical Power 1955英国Trade Technical Press Ltd. Ltd.《飞机工程》(英)Aircraft Engineering 1929英国Bunhill Publications Ltd.《航空季刊》(英)Aeronautical Quarterly 1 949英国皇家学会(RoyalAeronautical Society)《航空杂志》(英)Aeronautical Journal 1897英国皇家学会(RoyalAeronautical Society)《星际航行学报》(英)ActaAstronautica 1955英国1 974年改为现名,1955~1973 年刊名为Astronautica Acta,Pergamon Press Ltc.《应用数学与力学杂志》(英)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Mechanics1958英国1974 年改为现名,1955~ 1973年刊名为AstronauticaActa,Pergamon Press Ltd《理性力学与分析文献》(联邦德国)Archive for Rational Mechanics andAnalysis 1957联邦德国springer-Verlag《流变学学报》(联邦德国)Rheologica Acta 1958联邦德国Dr. DietrichSteinkopff Verlag《流体力学实验》(联邦德国)Experiments in Fluid1983联邦德国springer- Verlag《油压力学与气体力学》(联邦德国)Olhydraulik und Pn eumatik1957联邦德国Krausskopf Verlagsgruppe《数学生物学杂志》(联邦德国)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iology 1974联邦德国springer-Verlag《热力学与流体力学》(联邦德国)Warme-und Stoffubertragung 1968 联邦德国springer-Verlag《法国流变学小组手册》《通报》(法)Cahiers et Bulletin du Groupe Franaisde rheologie 1965法国《XX科学院会议周报,A-B辑:数理科学》(法)Comptes RendusHebdomadaires des Seances deL' Academie des Sciences, Series A et B:” Sciences Mathematiques,SciencesPhysiques 法国” Cei83aie des Revues Dunod Gauthier-Villars《应用力学纪事》(法)Journal de Mecanique Appliquee 1977 法国Centraie des Revues Dunod Gauthier-Viiiars《力学》(意)Mechanica 1966意大利Pitagora Editrice《力学学报》(奥地利)Acta Mechanica 1965奥地利Springer-Verlag《弹性体杂志》(荷)Journal of Elasticity 1971 荷兰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天体力学》(荷)Celestial Mechanics 1969荷兰D.Reidel Publishing Co《. 工程数学杂志》(荷)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1966 荷兰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材料力学》(荷)Mechanics of Materials 1981 荷兰North- HollandPublishing Co.《澳大利亚地质力学杂志》(澳)The Australian Geomechanics Journal 1971 澳大利亚《加拿大航空与空间杂志》(加)Canadian Aeronautics SpaceJournal 1 955加拿大,1 962年改为现名,1955~1961 年刊名为:Canadian Aeronautics Journal.《核工程与设计》(瑞士)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1965瑞士Elsevier Sequoia S.A.《应用数学与力学杂志》(民主德国)ZAMM-Zeitschrift fur AngewandtMathematikund Mechanik 1921 民主德国Akademic-Verlag《理论与应用力学》(波兰)Mecha nika Teoretycz na i Stosowa na1964波兰PWN《工程汇刊》(波兰)Rozprawy Inzynierskie 1953波兰PWN《力学文献集》(波兰)Archives of Mechanics 1849波兰PWN《罗马尼亚技术科学杂志,应用力学辑》(罗)Revue Roumaine des sciencesTechniques,Serie Mecanique Appliquee1956xx 科学出版社《应用力学研究》(罗)Studii si Cerctari de Mecanica Applicata 1942罗马尼亚科学出版社《日本应用力学全国会议录》(日)Proceedings of the Japan NationalCongress of Applied Mechanics 1953日本中央科学社《材料》(日)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Materials Science 1952日本材料学会《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日)Transactions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Mecha nicalE ngi neer1935 日本机械学会《土木协会论文报告集》(日)Proceedings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CivilEngineers 1944日本土木工学会《日本造船协会志》(日)Bulletin of the society of Naval Archiects ofJapa n1915日本造船协会《流体工程学》(日)流体工学1965 日本产业开发社(原名:学, 1 965~1973."7)《日本材料强度学会志》日本材料强度学会志1967 日本材料强度学会《力学研究所报告》(日)力学研究所报告 1 967日本力学研究所《日本流变学会志》(日)日本一学会志1973 日本流变学会《应用数学与力学》(xx)1936xx《xx 科学院通报:固体力学》(苏)1966 苏联,美国出版有英译本《磁流体力学》(苏)1965 苏联,美国出版有英译本《燃烧与爆炸物理学》(苏)1965xx《应用力学与物理学杂志》(苏)1960 苏联,美国出版有英译本《应用力学》(苏)1955苏联《复合材料力学》(苏)1965xx《建筑力学与建筑物计算》(苏)1959 苏联《莫斯科大学力学通报》(美)Moscow University Mechanics Bulletin 1969美国Allerton Press Inc (译自俄文)《得克萨斯大学巴尔科研究中心年报》(美)Annual RepoetBale on esResearch Cen ter,U niv.of Texas at Austi 美国《剑桥哲学会数学汇刊》(英)Re Mathematical Proceedings of the CambridgePhilosophical Society 1977英国Cambridge Univ.Press,1977 年改为现名, 1843~1976 年名为 Proceedings of CambridgePhilosophicalSociety;Mathematical Physical Sciences《力学与应用数学季刊》(英) Quarterly Journal of Mechanics andAppliedMathematics 1948 英国《流体力学杂志》(英)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1956英国CambridgeUniv.Press《应用力学研究所报告》(日) Reports of Research Institute forAppliedMathematics 1952 日本九州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东京大学航天研究所报告》 ISAS (Institute of Space AeronauticalScie nce,U niv. Tokyo 日本东京大学航天研究所《布加勒斯特 xxxx 工学院通报:《列宁格勒大学通报:数学,力学和天文学类》(苏) 1 946苏联《莫斯科大学通报: 数学力学类》(苏) 1946xx《国外科技资料馆藏目录 一数学,力学》(中国)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力学文摘一流体力学部分》(中国)1958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 分所翻译 ,苏联科学院科学情报研究所文摘编辑委员会编辑《力学文摘 一一般力学部分》(中国) 1958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 分所翻译 ,苏联科学院科学情报研究所文摘编辑委员会编辑《力学文摘 一弹性力学部分》(中国) 1958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 分所翻译 ,苏联科学院科学情报研究所文摘编辑委员会编辑 力学辑》(罗) Buletinul InstituluiPolitehnic马尼亚 Gheorghe jOrghfiW 罗《数学文摘》(美)Mathematical Reviewswith Index toMathematicalReviews 1940 美国数学会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冲击与振动研究辑要》(美)Shock and Vibration Digest 1969美国冲击与振动情报中心《流变学通报》(美)Rheology Bulletin 1937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InstituteofPhysics《应用力学文摘》(美)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 1948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地震工程文摘杂志》(美)Abstracts Journal in EarthquakeEn gi neeri ng1968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地震工程研究中心Univ, of California,Berkeley,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工程索引》(美)Engineering Index (Annual) 1884美国Engineering IndexInc,《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汇刊》(美)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CivilEngineering 1852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 《科学引文索引》(美)Scie nee Citation In dex1961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土木工程水利文摘》(英)Civil Engineering HydraulicsAbstracts 1968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British Hydromechanics ResearchAssociation《流变学文摘》(英)Rheology Abstracts1940英国Pergamon Press《固体- 液体流文摘》(英)Solid-Liquid FlowAbstracts 1 973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British HydromechanicsResearch Association《工业空气动力学文摘》(英)In dustrial Aerody namics Abstracts1970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British Hydromechanics《流体动力学文摘》(英)Fluid Power Abstracts1965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Hydromechanics Research Association《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文摘》(英)ICE Abstracts 1972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 1 974年改为现名(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文摘通报,第130 辑:数学,物理,光学,声学,力学,热学》(法)Bulletin Signaletique duC.N.R,S.,Section 130 hysiqueMathematique, Optique, Acoustique, Mecanique, Chaleur 1961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机械工学编》(日)Currdnt Bibliography on ScienceTechnology 1975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日本科学技术情报)《文摘杂志:力学(综合本)》(苏)1953苏联全苏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力学与实践》(中国)1979《力学与实践》编辑委员会《美国物理学杂志》(美)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1933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Institute。

材料类专业排名

材料类专业排名

材料类专业排名材料类专业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之一,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材料科学、材料工程、材料物理等多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对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选择一所高质量的材料类专业学府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那么,究竟哪些学校的材料类专业排名较高呢?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国内外知名的材料类专业排名。

国内排名: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材料类专业一直名列前茅,该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和优秀的科研条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内排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

2.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作为国内一流的高校,其材料类专业也备受青睐。

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清华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内名列前茅,深受学生和企业的青睐。

国外排名:1. 麻省理工学院。

作为世界顶尖的理工学院之一,麻省理工学院的材料类专业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条件,为学生提供了世界一流的学习环境。

麻省理工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毕业生就业率高。

2. 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大学作为美国一流的高校,其材料类专业也备受认可。

学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科研条件,为学生提供了世界一流的学习平台。

斯坦福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际上排名靠前,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材料类专业的排名都与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条件、就业率等因素息息相关。

选择一所排名较高的学校学习材料类专业,不仅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能够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对有意选择材料类专业的同学有所帮助。

世界学科排名力学

世界学科排名力学

世界学科排名力学
力学是物理学的分支,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在世界学科排名中,力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以下是力学的世界学科排名情况:
1. 牛津大学:牛津大学的力学排名位居世界第一,该学校的力
学课程以其教学质量和研究实力而闻名。

牛津大学的力学研究涵盖了从经典力学到流体力学等各个方面。

2. 加州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的力学排名位居世界第二,该
学校的力学课程涵盖了从微观力学到天体力学等领域。

加州理工学院的力学研究以其科学前沿性和实用性而著称。

3. 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力学排名位居世界第三,该学校
的力学课程以其多样性和实践性而著称。

斯坦福大学的力学研究涵盖了从机器人学到材料力学等多个方面。

4. 剑桥大学:剑桥大学的力学排名位居世界第四,该学校的力
学课程以其全面性和深度而著称。

剑桥大学的力学研究涵盖了从量子力学到大气力学等领域。

5. 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的力学排名位居世界第五,该
学校的力学课程以其技术创新和学术实力而著称。

麻省理工学院的力学研究涵盖了从纳米技术到生物力学等多个领域。

力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在科学和工程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因此,力学的研究和发展也是世界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

电磁固体力学方面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电磁固体力学方面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电磁固体力学方面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电磁固体力学方面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引言电磁固体力学是一个前沿而又极富挑战的研究领域,它涉及电磁场与固体力学的耦合作用,研究内容涵盖了从基本物理学原理到工程应用的广泛范围。

近年来,这一领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研究成果,其中一些更是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为我们带来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二、电磁固体力学的基本概念电磁固体力学是指在电磁场作用下,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行为。

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电磁场与固体的相互作用机理、固体材料在电磁场下的力学响应规律以及电磁场对固体材料性能的影响等内容。

电磁力学的引入使得传统固体力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和问题,这为固体力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带来了更为丰富的研究内容和挑战。

三、电磁固体力学方面的杰出研究成果在过去的数年间,我国在电磁固体力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杰出研究成果,其中一些更是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针对某一特定材料在电磁场下的变形和断裂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揭示了电磁场对固体材料性能的重要影响,为材料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另外,基于电磁场与固体的相互作用机理,开展了一系列新型电磁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工作,为电磁材料在电子通讯、电磁隐身等领域的应用拓展了新的可能性。

四、对电磁固体力学的个人理解与展望在我看来,电磁固体力学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和挑战的领域。

它不仅涉及了电磁场与固体的复杂相互作用,还融合了材料科学、力学和电磁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

未来,我国电磁固体力学领域的研究将面临更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如何实现电磁材料的多功能调控,如何充分发挥电磁力学在材料设计和工程中的作用等。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的科研学者们将会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世界的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贡献更多我国智慧。

五、总结电磁固体力学作为一个前沿而又极富挑战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杰出的研究成果,其中一些更是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力学 教育部学科评估

力学 教育部学科评估

力学教育部学科评估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的整体水平评估中,力学学科评估结果一直备受关注。

在最近一次的评估中,共有56所开设力学学科的大学参与排名,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力学学科方面表现最为优秀,评级均为A+档。

这两所大学在力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声誉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我国的力学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外,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在力学学科方面也表现出色,评级均为A档。

这两所大学在力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各有特色,为我国的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在力学学科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评级为A-档。

这些高校在力学领域的研究方向涵盖了航空航天、土木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力学学科评估的结果反映了各高校在力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的实力和特色。

这些高校在力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声誉得到了广泛认可,为我国的力学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这些高校的力学学科也为广大考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吸引了众多优秀学生前来学习和深造。

总的来说,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各高校在力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力学学科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力学顶刊文献

力学顶刊文献

力学顶刊文献
答:力学顶刊是指国内外顶级的力学领域的学术期刊,其文献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以下是一些国内外知名的力学顶刊:
国内:
1. 《力学学报》
2. 《固体力学学报》
3. 《航空学报》
4. 《兵工学报》
5. 《工程力学》
6. 《实验力学》
7. 《爆炸与冲击》
8. 《复合材料学报》
国外:
1. Journal of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3.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4. Archive of Applied Mechanics
5.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6. Journal of Structural Mechanics
7. Journal of Thermal Stresses
8.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9.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1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这些期刊刊登了大量的力学研究论文,是力学领域的重要学术资源。

如需具体文献,建议在学术搜索引擎或图书馆中查找。

固体力学就业方向薪资待遇

固体力学就业方向薪资待遇

固体力学就业方向薪资待遇固体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

固体力学的就业方向多种多样,涉及领域广泛,因而薪资待遇也较为可观。

一、就业方向1.结构工程师:结构工程师主要负责建筑和桥梁等结构的设计、分析和施工监督。

他们需要利用固体力学的知识进行结构设计,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材料工程师:材料工程师负责研究和开发材料以改善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固体力学是材料工程师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基础,能够帮助他们优化材料的设计和制备过程。

3.机械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设计和制造机械设备,包括汽车、飞机、电机等。

固体力学是机械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他们需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来设计和优化机械设备的结构。

4.建筑师:建筑师通过固体力学的知识来进行建筑物的设计和规划,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研究员:固体力学的研究在科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员可以从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工作。

二、薪资待遇固体力学的就业方向薪资待遇较为可观,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和能力,以及所从事的行业和地区。

1.结构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的薪资待遇较高,根据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不同,薪资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初级结构工程师的年薪一般在20万-30万之间,有丰富经验的高级结构工程师年薪可达到40万以上。

2.材料工程师:材料工程师的薪资水平也相对较高,初级材料工程师的年薪一般在20万-30万之间,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材料工程师年薪可以达到40万以上。

3.机械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的薪资待遇也较为可观,初级机械工程师的年薪一般在20万-30万之间,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机械工程师年薪可以达到40万以上。

4.建筑师:建筑师的薪资水平相对较高,初级建筑师的年薪一般在20万-30万之间,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建筑师年薪可达到40万以上。

5.研究员:研究员的薪资水平主要取决于所在机构的资金情况和个人的研究能力,一般来说,初级研究员的年薪在20万-30万之间,有丰富经验的高级研究员年薪可以达到40万以上。

材料类专业大学排名

材料类专业大学排名

材料类专业大学排名在如今科技爆炸性发展的时代,材料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工业、科研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选择一所优秀的材料类专业大学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全球最受认可和排名靠前的材料类专业大学。

1. 麻省理工学院(MIT)作为世界顶尖的科技学府之一,麻省理工学院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该学院的材料类专业综合排名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其优秀的师资力量和研究设施令人瞩目。

学生在MIT可以学习到最前沿的材料科学知识,并有机会参与国际一流的材料研究项目。

2. 康奈尔大学康奈尔大学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也享有盛誉。

该校的工程学院设有专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而深入的材料学习和研究机会。

康奈尔大学拥有一流的研究设施和资源,与全球领先的材料科学研究机构保持密切合作。

学生毕业后,他们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3. 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加州理工学院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科技学府之一,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地位不容置疑。

该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了大批顶尖的材料科学家和工程师。

学生在Caltech可以接触到世界领先的材料科学研究成果,并进行前沿的科研工作。

该校的毕业生在科研领域和工业界都有着杰出的表现。

4. 剑桥大学作为英国最古老、最顶尖的学府之一,剑桥大学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享有盛誉。

该校的材料科学与冶金学院拥有卓越的师资力量和世界一流的研究设施。

学生在剑桥大学学习材料科学,不仅可以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还可以参与到领先的科学研究中。

该校的学位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并具有较高的就业竞争力。

5. 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作为亚洲最佳的大学之一,南洋理工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该校拥有一流的研究实验室和设施,致力于培养具备全面材料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固体力学pdf

固体力学pdf

固体力学pdf摘要:1.固体力学概述2.固体力学的研究领域3.固体力学的重要性4.固体力学的发展历程5.固体力学的应用案例6.固体力学pdf 资源的介绍和获取正文:1.固体力学概述固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内部应力分布、破坏等现象。

固体力学旨在揭示固体材料在各种工况下的力学性能,为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固体力学的研究领域固体力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固体材料的弹性、塑性、粘弹性等性质;(2)固体材料在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和形变规律;(3)固体材料的强度理论和破坏机制;(4)固体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如结构设计、岩土工程、材料科学等。

3.固体力学的重要性固体力学在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建筑、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材料科学等。

通过研究固体力学,可以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也有助于新型材料的开发和优化。

4.固体力学的发展历程固体力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等学者对固体力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固体力学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20 世纪中后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固体力学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得固体力学取得了重要突破。

5.固体力学的应用案例固体力学在实际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建筑结构设计:通过研究固体力学,可以优化建筑结构的设计,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航空航天领域:在飞机、火箭等设计中,需要应用固体力学原理来分析结构在飞行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以确保飞行安全;(3)材料科学:固体力学为新型材料的研发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如高强度钢、陶瓷等。

6.固体力学pdf 资源的介绍和获取对于学习固体力学的人来说,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料十分重要。

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固体力学的pdf 资源,如教材、论文、专著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固体力学的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

2019西北工业大学专业排名

2019西北工业大学专业排名

2019西北工业大学专业排名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所大学的专业排名,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西北工业大学专业排名,供大家参考!西北工业大学王牌专业名单国家级特色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自动化、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软件工程(含3个方向)、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通信工程陕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器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航空发动机学、机械电子工程、固体力学、电路与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水声工程西北工业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西北工业大学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2个学科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以下西北工业大学学长学姐实名推荐的比较好的专业:1、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推荐指数: 4.8(739人推荐)2、飞行器动力工程推荐指数: 4.7(516人推荐)3、自动化推荐指数: 4.7(501人推荐)4、材料科学与工程推荐指数: 4.7(400人推荐)5、飞行器制造工程推荐指数: 4.7(331人推荐)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推荐指数: 4.6(331人推荐)7、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推荐指数: 4.8(195人推荐)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推荐指数: 4.7(171人推荐)9、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推荐指数: 4.8(144人推荐)10、电子信息工程推荐指数: 4.7(140人推荐)11、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推荐指数: 4.9(120人推荐)1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推荐指数: 4.8(109人推荐)13、通信工程推荐指数: 4.6(99人推荐)14、软件工程推荐指数: 4.5(99人推荐)15、国际经济与贸易推荐指数: 3.9(82人推荐)16、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推荐指数: 4.8(78人推荐)17、复合材料与工程推荐指数: 4.8(77人推荐)18、英语推荐指数: 4.2(62人推荐)19、信息与计算科学推荐指数: 4.7(61人推荐)20、数学与应用数学推荐指数: 4.5(59人推荐)按专业满意度排名序号专业名称推荐指数1 公共事业管理 4.8(50人)2 水声工程 4.7(32人)3 通信工程 4.6(148人)4 会计学 4.6(252人)5 测控技术与仪器 4.5(90人)6 自动化 4.5(344人)7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4.5(243人)8 飞行器制造工程 4.5(221人)9 法学 4.5(129人)10 土木工程 4.5(572人)。

【专业介绍】固体力学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固体力学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固体力学专业介绍固体力学专业介绍一、专业概述固体力学是一门形成较早、理论性强、应用广泛的力学分支。

主要研究可变形固体中每个颗粒在外部因素(如载荷、温度等)作用下产生的位移、应变和应力等物理量,以及变形和破坏规律。

固体力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弹性问题,还包括塑性和粘弹性问题;既有线性问题,也有非线性问题;既有静态问题,也有动态问题;等待在固体力学的早期研究中,一般认为物体是均匀连续介质,但近年来复合力学和断裂力学的发展扩大了研究范围。

他们分别研究非均匀连续介质和含裂纹的非连续介质。

固体力学专业介绍二、培养目标固体力学专业培养力学理论及其应用的高层次人才,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够胜任教学、科研或大型工程技术研发与管理。

掌握数学力学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工程实践知识;熟练阅读外语资料;能够正确建立工程问题的力学数学模型,能够运用现代基础理论、先进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手段进行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固体力学专业介绍三、课程设置基础课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第一外语、数值分析、矩阵理论、数理统计。

专业课:弹性力学、泛函分析与变分法、振动理论、有限元法、专业外语、复合材料力学、模态分析、张量分析、随机振动、板壳气弹性理论。

固体力学导论四、就业指导固体力学专业毕业生能在力学及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科学、教学、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亦可在生产企业从事相关的研究、开发和实际应用。

毕业后能在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造船、国防与军工等部门从事技术开发或大型工程计算与设计工作、从事工程计算软件工作,也可到大专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固体力学导论v.就业前景固体力学作为一个发展较为成熟的学科基础理论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学起来相对较容易,就业形势也比较好。

展望未来,固体力学将融汇力?热?电?磁等效应,机械力与热、电、磁等效应的相互转化和控制,目前大都还限于测量和控制元件上,但这些效应的结合孕育着极有前途的新机会.近来出现的数百层叠合膜“摩天大厦”式的微电子元器件,已迫切要求对这类力?热?电耦合效应做深入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等(20个): 东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燕山大学、中南大学、宁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广西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湘潭大学、中国农业大 学、郑州大学、中山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贵州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
C等(13个):名单略
/html/2007y/zyph/gtlx.htm2010/10/5 1:40:21
A
10
大连理工大学
A
B+等(22个): 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江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重庆大学、上海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南交通 大学、南昌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河海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固体力学
固体力学(68)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 北京大学 11 上海交通大学
A+
A
A
2
清华大学
A+
7
同济大学
A
12
北京理工大学
A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8பைடு நூலகம்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4
西安交通大学
A
9
华中科技大学
A
5
西北工业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