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出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第二章:图书编辑1、三审制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是什么?(1)三审制的基本要求: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行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非社长、总编辑终审的书稿意见,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2)程序初审——复审——终审2、三审制有哪些作用?以分级审读制度力求保证对于稿件判断、评价的客观性,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某级审稿者的知识不足或责任心不强或工作疏漏而导致的偏差、失误。
d+3、各个审级分别应该承担哪些任务?(一)初审的任务:通读全稿,对稿件的政治导向、思想倾向和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稿件的具体内容、体例、文字等进行全面审查和研究。
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非组织得来的稿件,还要对它可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预估。
最后,以“审稿意见”形式表明是否可以采用,是否需要退修以及如何退修,是否需要外审等与稿件一并上报复审、终审,由终审作出最终决定(二)复审的任务:通读全稿,对稿内容有全面把握。
对初审者关于稿件优缺点、价值、质量、效益的审稿意见进行审核与判断,表明自己或认同、或反对、或补充、或存疑的态度。
以复审意见向终审者提供决断依据(三)终审的任务:主要审查稿件的政治导向与思想倾向,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稿件是否有违法律法规与有关的方针政策,是否有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议的宗旨和社会道德规范,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或文化艺术价值,是滞可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稿件送请外审的原因和目的各是什么?对外审者有哪些要求?(1)原因:因出版单位缺少相应专业的编辑人员、难以把握其中专业性内容质量。
(2)目的:对稿件作准确评价,避免错误,以提高图书质量。
(3)要求(一)具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二)熟悉该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该学科专业著作的出版状况(三)有相当的文字功底(四)学术上无门户之见,能作出客观的学术评价5、对稿件内容质量的评价包括哪些具体要求?(一)政治性(二)思想性(三)科学性(四)知识性(五)独创性6、对稿件形式质量的评价包括哪些具体要求?(一)结构框架(二)行文格式(三)表述形式 a.语言文字规范 b.量和单位使用规范7、审稿结论包括哪几种?对相应的稿件应该如何处理?序号审稿结论处理方法(一)接受出版经编辑加工后出版(二)退修退给作者修改,并提供具体建议(三)退稿不接受出版8、审稿意见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一)作者及稿件的基本情况(二)稿件的主要内容(三)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四)审读时的疑点难点(五)对拟退修的稿件,还应该针对稿件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9、出版合同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应该如何签订?(1)内容:签约双方的名称、住所地和联系方式,签约日期,作品名称;作者对合法享有该作品著作权的保证;作者授予的图书出版权是滞专有以及该权利所涉及的文种、期限、出版与发行地域;作者审读校样的责任;出版社向作者支付报酬的方式、数量和期限;出版社可否转授权及转授权后所获利益的分配;作者是否同时授予电子版本出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改编权等其它权利。
出版专业资格历年真题重点汇编
出版专业资格历年真题重点汇编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概述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管,旨在选拔和认定具备出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考试内容包括出版法规、出版经营管理、编辑出版技术、图书馆学与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汇编出版专业资格历年真题的重点,旨在帮助考生提前了解考试重点,有针对性地备考。
二、出版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管理条例》该法规以合法出版活动的组织、监督和管理为内容,对出版单位和出版人的行为做出合理规定。
考生需熟悉其中的重要条款,如出版单位的组织形式、出版人的资格条件、书号管理、版权保护等。
2. 《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该规定是针对互联网出版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法规,主要对网络出版单位的主体资格、出版物审查、编辑出版技术要求等进行规范。
考生需了解该规定的主要内容和它与其他法规的关系。
三、出版经营管理1. 出版市场调研和分析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对出版市场的调研和分析,考察考生的市场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考生需学会运用市场调研工具,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合理分析,为出版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 图书销售和推广图书销售和推广是出版经营中的重要环节,考生需了解市场销售渠道、图书推广策略和方法等。
此外,还需要掌握图书销售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图书定价的原则和方法等相关知识。
四、编辑出版技术1. 图书编辑和校对图书编辑和校对是图书出版流程中的重要环节,考生需了解编辑工作的基本流程、规范和要求,包括版式设计、排版技术、文字校对等。
2. 图书装订和印刷图书装订和印刷是图书制作的重要环节,考生需了解图书装订和印刷工艺、常见纸张规格、印刷色彩管理等,以及质量检验和验收方法。
五、图书馆学与信息资源管理1. 图书馆组织管理图书馆组织管理是图书馆学与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考生需了解图书馆的职能、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读者服务、藏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是图书馆学与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考生需了解信息资源的特点、获取和利用的方法,以及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等相关知识。
出版专业资格历年真题重点
出版专业资格历年真题重点一、出版专业基础知识1. 出版业的定义及发展历程出版业是指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数字出版物等出版物的制作、印刷、发行等一系列流程和活动。
它经历了手工印刷、机械印刷、数字印刷等多个阶段的发展。
2. 图书出版流程及相关知识图书出版的流程包括选题、策划、编写、审校、排版、印刷、装订等。
在此过程中,编辑是起到联系作者、完善稿件内容、具体组织出版工作等关键作用的岗位。
3. 报纸、期刊出版流程及相关知识报纸、期刊出版流程包括选题、策划、编辑、排版、印刷、发行等。
在这个过程中,编辑和记者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并且需要与排版、印刷、发行等环节密切配合。
4. 网络出版及数字出版知识网络出版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图书、期刊、报纸等数字化内容的制作、发布和传播。
数字出版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出版物,不再需要纸质载体。
二、版权管理与法律知识1. 版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版权保护是指对文学、艺术、科学等作品的创作者享有的权利的保护。
版权的原则包括权利明示原则、权力补偿原则、合理使用原则等。
2. 出版物的著作权及其保护措施出版物的著作权是指作者对自己创作的作品享有的权利。
保护措施包括对作品进行登记备案、签订合同、采取技术措施等。
3. 转载、引用和改编的法律规定转载、引用和改编是指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使用他人作品的行为,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定,如注明出处、标明作者等。
4. 非法出版物制止与查处非法出版物是指未经版权人同意或违法制作、发行的出版物。
相关部门会进行查处和制止,维护合法的出版秩序。
三、市场营销与发行管理1. 图书市场调研与分析图书市场调研是指对读者需求、竞争对手、市场趋势等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为出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商品化策略与营销手段商品化策略是指将图书等作品以商品的形式进行推广和销售的策略。
营销手段包括市场推广、渠道拓展、价格策略等。
3. 渠道建设与管理出版物的发行渠道包括实体书店、网络书店、超市、文化馆等,渠道建设与管理是保证图书正常流通和销售的重要环节。
2023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考点手册
2023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中级)》考点手册
以下是《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考点手册的部分内容,供您参考:
1. 出版物:是指报纸、期刊、书籍、地图、图片、年画、图片、挂历、电子出版物等。
2. 出版物种类:
报纸: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品。
期刊: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册连续出版物。
图书:以文字或者图画在一定材料上记录知识,供读者阅读学习的印刷品。
3. 电子出版物: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
4. 出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引导社会舆论,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
5. 电子书阅读器:是一种采用LCD、电子纸为显示屏幕的新式数字阅读器,可以阅读网上绝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如PDF、CHM、TXT等。
若想获取完整的信息,建议您查阅2023年出版的《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教材或联系相关的教辅练习获取更多帮助。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复习要点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复习要点一、出版基础知识1.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传统出版传统出版可以分为印刷出版和手工书写出版。
印刷出版过程包括文稿编辑、样稿设计、排版、印刷、裁切装订等环节。
数字出版数字出版是指使用计算机、数字化设备及网络技术,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载体,进行编辑、排版、装帧、制作和发行的出版方式。
数字出版可以分为HTML格式出版、电子邮件格式出版、PDF格式出版、CD-ROM出版和网络出版等。
2. 出版物的版式版式是指出版物的页面排列形式和版面设计。
版式分为标准版式、非标准版式和特种版式三种。
二、出版物的编辑和校对1. 编辑编辑是对文稿进行修改、统一、整合的过程,主要包括删除、添加、移动、改写四个方面。
2. 校对校对是对编辑过的文稿进行语法、用词、标点、格式等方面的修改和检查。
三、版面设计1. 布局版面设计的布局包括基本动线、空间布局、比例、色彩等方面。
其中,基本动线包括自然动线、第一眼动线和走眼路线等。
2. 字体字体是版面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
不同的字体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和情感。
字体可以分为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等。
3. 色彩色彩可以增强版面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常用的色彩有红、黄、蓝、绿、黑、白等。
四、印刷制作1. 调色调色是印刷制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印刷品的色彩要符合设计师的意图,而调色就是要根据设计师提供的数据、标准样张等信息,将油墨、涂料等按一定比例调配成所需的颜色。
2. 印刷印刷方式有胶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丝网印刷等。
3. 装订装订是将印刷后的平面作品按照内容和规格进行组合、折页、裁切、印刷和裝binding等工序。
五、出版物的发行和市场营销1. 渠道选择出版物的销售渠道有出版社、书店、网络等。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出版物,选择不同的销售渠道。
2. 宣传宣传是影响读者购买欲望的重要手段。
宣传方式包括海报、传单、广告、网络推广等。
3. 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反馈的重要途径。
出版专业资格真题备考要点总结
出版专业资格真题备考要点总结在备考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时,理解和掌握真题的考查要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总结真题备考要点,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进行备考,并提高考试的通过率。
以下是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真题备考要点的总结。
一、基础知识和理论部分在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中,基础知识和理论部分是考查考生对出版行业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备考要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出版行业的发展历程:要了解从印刷到出版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出版业的新趋势和挑战。
2. 出版政策法规:要了解国家出版管理部门的政策法规,包括新闻出版、图书出版以及数字出版等相关政策法规。
3. 图书分类与编目:要了解图书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图书编目的规范和操作技巧。
4. 作家权益保护:要了解作家合同、版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保护作家权益的具体措施。
5. 出版品质管理:要了解图书的出版流程和品质要求,包括编辑、制作、印刷、装订等环节的要点和标准。
二、编辑和设计部分编辑和设计是出版行业的核心环节,是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备考要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编辑流程与技巧:要了解图书编辑的整个流程,包括选题、约稿、审校、修改等各个环节的要点和技巧。
2. 图书设计与版面布局:要掌握图书封面设计、内文排版和版面布局的原则和技巧,包括文字处理、图片处理等方面的要点。
3. 印刷质量控制:要了解印刷品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和要点,包括印刷工艺、纸张选择、印刷色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 数字出版与多媒体出版:要了解数字出版和多媒体出版的相关知识,包括电子书制作、数字媒体编辑、在线出版等方面的要点。
三、市场营销和销售部分市场营销和销售是出版行业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备考要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图书市场调研与分析:要了解市场调研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图书出版和销售策略的要点。
2. 图书市场推广:要了解图书市场推广的渠道和方法,包括线下推广和线上推广的要点和技巧。
出版专业资格真题备考要点
出版专业资格真题备考要点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介绍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是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出版协会主办的一项全国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该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在出版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方面的能力,以促进出版行业的专业化和高质量发展。
二、考试科目及权重分配1. 出版传媒行业知识基础:占总分的30%考察考生对出版传媒行业的宏观了解、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2. 出版传媒策划与管理:占总分的30%考察考生在出版策划、出版物管理、发行与营销等方面的能力。
3. 编辑与校对:占总分的30%考察考生在图书编辑、校对、排版等方面的能力。
4. 数字出版与网络传媒:占总分的10%考察考生在数字出版、电子书籍制作、网络传媒营销等方面的能力。
三、备考要点1. 全面掌握行业知识考生需要深入了解出版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主要政策法规、行业现状及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学习资料、参与行业研讨会等方式积累知识。
2. 熟悉出版策划与管理流程考生应了解图书策划、报纸期刊发行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流程和方法,熟悉出版物的策划、编辑、制作、发行、销售等环节,并掌握相关案例和实践经验。
3. 注重编辑与校对技能训练编辑与校对是出版专业的基本技能,考生需要掌握文稿的审校修订、资料整理、图片处理、版式设计等技能。
可以通过参与实际编辑工作、练习处理不同类型的文稿等方式进行训练。
4. 关注数字出版与网络传媒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和网络传媒成为出版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考生需要了解电子书籍制作、数字阅读技术、网络传媒营销等相关知识,关注行业最新动态和趋势。
5. 模拟真实考试环境进行练习考生可以通过模拟真实考试环境进行练习,提高答题速度和应对能力。
可以寻找历年真题进行解答,分析自己的差距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四、备考建议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计划,确保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复习和练习。
出版专业资格历年真题考点详解
出版专业资格历年真题考点详解一、版权与著作权版权是指某个具体作品的独占权,即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权利。
著作权是隶属于版权范畴的一种权利,涵盖了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权以及演绎权等。
在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中,版权与著作权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版权的基本概念、国际版权组织和我国版权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以及著作权的获取、保护和维权等方面的知识。
二、出版物的策划与制作在出版行业中,出版物的策划与制作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环节。
而这也是考生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考点。
1. 策划出版物的策划包括内容策划和形式策划。
内容策划是指确定出版物的主题、定位、目标受众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的工作。
形式策划则着重于出版物的外观设计、版式布局、插图和配色等方面。
2. 制作出版物的制作主要包括文字编辑、排版和印刷等环节。
文字编辑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和编辑能力,能够对稿件进行审核、校对和修订等工作。
排版则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排版软件和排版规范,能够进行文字的分段、分页、插图和标注等操作。
印刷环节则需要考生了解印刷工艺和印刷流程,以确保出版物的质量和效果。
三、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基础知识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是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
考生需要熟悉图书馆和情报机构的基本知识,包括图书馆的分类和管理、情报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以及信息检索技巧等方面。
在这个考点中,考生还需要了解数字图书馆和电子文献的相关内容,以及信息组织与检索的原理和方法等。
四、出版社经营管理出版社经营管理是从事出版工作的人员需要掌握的一门学科。
考生需要了解出版社的组织结构、业务范围、经营运作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1. 组织结构出版社的组织结构包括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出版社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如大型出版社、中小型出版社、学术出版社和科技出版社等。
2. 业务范围出版社的业务范围包括图书出版、期刊出版、电子出版和数字出版等方面。
考生需要掌握出版社的业务特点和操作流程,了解图书出版的流程、期刊的编辑和发行、电子出版的模式以及数字出版的技术要求等内容。
出版专业考试知识点
出版专业考试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出版专业考试的知识点那可多了去了。
就好比是这个专业知识海洋里的各种小水滴,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独特重要的。
像出版的流程、编辑校对的标准这些其实都是知识点。
出版流程简单说就是从一本书或者刊物的选题策划开始,一直到最后印刷发行的整个过程,这里面涉及到的每一个步骤的要求和规范就是知识点。
②重要程度:在出版专业里那可是超级重要。
就像盖房子的砖头一样,少了哪个知识点,这出版的大厦都盖不稳。
比如要是不懂校对符号的正确使用,那出版物里就可能满篇错字,质量就没法保证,所以每个知识点都是确保出版专业这个大厦稳固的基石。
③前置知识: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可不能少。
像字词的正确书写、语法的基本规则等。
比如说如果连“的地得”都分不清楚,在校对稿件的时候就容易犯糊涂。
还得有基本的文化常识,最起码得知道一些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之类的。
如果不知道李白是唐代大诗人,还咋搞文学类出版物的编辑工作呢?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多了去了。
要是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学会了这些知识点就能保证出版刊物或者书籍的质量。
比如说语法知识能让编辑在审稿的时候挑出作者在写作中的语法毛病;校对知识能让校对人员准确地修改文章里的错误。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知识点就像一张大网里的各个节点。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点涵盖从基础的文字知识、出版流程到编辑技巧、市场营销等各个分支知识。
比如说出版流程这个大的分支下,又有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等小分支知识点。
②关联知识:和其他知识点联系可密切了。
像编辑知识就和校对知识相关联,一般编辑后的稿件需要校对来进一步检查错误;出版市场营销又和选题策划相关,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选题内容。
③重难点分析:有些知识点挺难掌握的。
就说编辑理论那块,各种学派的编辑思想和理念,名词都特别抽象,理解起来就费劲。
关键点就是要多看书,把概念一个一个地拆分理解。
④考点分析:在出版专业考试里可都是主角啊。
出版专业资格证考试资料
出版专业资格证考试资料1.关于出版物的概念,表述正确的是出版物就是已经出版的作品2.作品只有经过出版之后,才能成为出版物3.关于出版物的属性,表述正确是出版物是精神产品内核与物质产品形态的统一4.出版物的本质属性是精神产品属性5.下列选项中都属于出版物一组是报纸、连环画6.我国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图书7.出版物的种类,除了图书、报纸之外,还有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8.图书不同于报纸、期刊的主要特点,是出版方式上的非连续性出版9.报纸和图书的区别之一是以一定的周期一期期连续出版10.与图书相比,期刊的特点是顺序编号,连续出版11.电子出版物不同于音像制品的特点是记录信息采用数字代码方式12.互联网出版物与其他出版物的最大区别是不需要事先复制就可以发行13.面封的大小取决于书刊的高度和宽度14.开本是表示书刊书刊幅面大小15.大32开的书刊是用什么规格的纸张开切的850毫米*1168毫米16.正规开本是采用下列哪种开切法开切形成的几何开切法17.用几何开切法开不出36开18.开本类型划分正确的是大型本12开及以上,中型本16开—32开,小型本36开及以下19.下列附书名页不是图书的必备部件20.关于书名页的表述,正确的是书页名包括主书名页和附书名页,主书名页包括扉页和版本记录页,附书名页一般位于主书名页之前21.书函有四合套、六合套两种22.期刊面封上的其他任何文字都不得明显于刊名23.期刊的版本纪录常常刊载于目次页24.期刊和报纸的相同点是有固定不变的名称、装订成册,连续出版、一般不重印和再版25.与图书相比,期刊具有的特点是正文一般分设各种栏目、全刊篇幅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不能忽多忽少、不设扉页,版本记录列载底封或目次页26.音像制品与报纸、期刊和图书等出版物的区别是表达方式的手段不同、物质载体不同、复制方式不同、形态和结构部件不同27.与纸质出版物相比,电子出版物的特点是版本更新灵活、方便、快速,检索方便,体积小28.互联网出版物的特点是没有库存积压、发行全电子化,没有物流配送过程、复制不必事先进行,而是在发行过程中进行29.书刊形态主要体现在书刊的开本、书刊的装订样式、书刊的封面、书页、书心30.书刊外表的主要部位包括面封、底封,书顶、书根,书脊,裁口31.目前比较常用的三种全张纸规格是787毫米*1092毫米、850毫米*1168毫米、880毫米*1230毫米32.正规开本的优点是开数规整、成品书刊的尺寸有一定规则,纸张利用率为100%,便于用机器折页,经济合算、并能缩短印制周期33.按纸张开切的方法的不同,直线开切开本、纵横混合开切开本是特殊开本34.现在比较常用的图书装订形式有平装、精装,线装,散页装,骑马订装35.除了正文书页外,图书必备结构部件是封面、目录页、主页名页36.图书可选用的部件有书函、书套,辑封、篇章页,腰封、护封,衬页、插页37.版本记录页应载明图书的版权说明、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版本记录38.期刊的必备部件有封面、目次页、正文书页39.书刊的内容结构由正文、辅文、页码三部分组成40.从版心是否分割的角度来看,版面可以分为通栏版面、多栏板面、复合分栏版面41.版心的组成部分包括文字、图表、间空、线条42.周空包括天头、地脚、订口、翻口43.出版物就是已经出版的作品。
[实用参考]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第一章出版概论§1.1出版活动(P1)一、“出版”的概念【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古代,人们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印”、“版印”。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
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但却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但未对“出版”下明确定义。
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在西方,法语和英语中分别在1330年和1450年有了表示“出版”的词语,他们来源于拉丁语publicare。
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P3)出版活动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如何看待博客出版、微博出版:①具有很强的个体化特征,不具有作为社会化活动的出版的基本属性和功能;②具有一定的出版功能,要引导和规范;③在数字化时代,出版活动对社会文化生活具有广泛影响性,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
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被编辑、复制和通过某种方式能够发行的作品。
一般又称为“稿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P4)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即编辑),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即印刷),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是一种兼有文化传播意义的商业劳动(即发行)。
出版物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出版物价值的产生过程:一方面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形成出版物的新增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把作者=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以及工具设备和原材料等物化劳动价值转移到出版物中。
发行的目的:①将精神文化内容向社会传播;②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出版物的价值;③依靠商业劳动,能使凝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实现。
出版专业资格真题要点梳理
出版专业资格真题要点梳理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的背景和意义出版业作为现代社会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国家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出版人才,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应运而生。
二、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和形式1. 考试科目:出版学基础知识、编辑学基础知识、出版实务、版权管理和法律知识、出版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数字出版与新媒体、出版外文语言能力、出版专业英语翻译等。
2. 考试形式:笔试和口试相结合,部分科目可采取开卷考试形式,以综合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
三、各科目的重点内容和考试要点1. 出版学基础知识:包括出版学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出版产业链、出版经营模式,以及我国出版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2. 编辑学基础知识:包括编辑学的定义、特点、原则与方法,编辑的职责与能力要求,编辑流程与技巧,以及编辑出版物的质量管理等内容。
3. 出版实务:包括图书出版、期刊出版、报纸出版等各类出版物的生产流程、制作环节、印刷工艺等知识,以及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情况。
4. 版权管理和法律知识:包括版权概念、版权法律法规、版权保护与侵权处理等内容,以及出版物的合法出版、版权转让与许可等相关法律知识。
5. 出版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包括出版物定价策略、市场调研与分析、渠道管理、品牌塑造、营销推广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数字出版与新媒体时代下的市场开拓与运营。
6. 数字出版与新媒体:包括数字出版的概念、特点、技术与应用,新媒体对出版业的影响与发展,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读器、移动阅读等数字阅读工具与平台的运营等方面的知识。
7. 出版外文语言能力:包括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外语的阅读、翻译、写作与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外文资料的筛选、整理和利用等技巧。
8. 出版专业英语翻译:包括出版领域常见术语的翻译,出版文件的翻译与审校,出版合同的翻译与解读等内容。
四、备考建议和学习方法1. 理论学习:加强对出版学、编辑学、版权法律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出版概论。
1. 出版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 构成要素包括编辑、复制、发行。
编辑是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复制是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复本的工作;发行是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2. 出版活动的前提与特征。
- 前提:作品。
作品是出版活动的前提,没有作品就不可能有出版活动。
- 特征:- 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与传承功能。
出版活动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够将人类的思想、知识、文化成果等以出版物的形式记录下来,广泛传播、交流并传承下去。
- 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
出版活动包含编辑劳动、复制劳动和发行劳动,这些劳动各具特点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出版活动的整体。
- 政治性和思想性。
出版物的内容往往反映一定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会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所以出版活动具有政治性和思想性。
- 经济性和产业性。
出版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涉及到成本、定价、利润等经济因素,同时出版业也是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3.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 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方针原则:-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这是出版工作的根本方针,要求出版工作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鼓励不同形式和风格的作品创作与出版,促进学术和艺术的繁荣发展。
-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合理的吸收和利用。
-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既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旋律内容,又要满足不同读者群体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出版工作既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来追求经济效益。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题库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题库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以下是一份精心整理的题库,包含了常见的考试题目。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复习。
一、基础知识类题目1.什么是版面设计?答:版面设计是指将文字、图片等元素有机地组织、布局于页面上,以达到信息传递和美观呈现的目的。
2.请简要介绍一下出版物的制作流程。
答:出版物的制作流程包括编辑、排版、印刷和装订等环节。
编辑负责策划和编辑内容,排版则涉及版面设计和文字处理,印刷是将排版好的稿件印刷成成品,而装订则是对印刷好的成品进行裁剪、折叠、装订等加工处理。
3.在排版中,什么是行距?如何调整行距?答:行距是指行与行之间的间距。
可以通过调整行距的数值来改变不同行之间的间距,常用单位有磅、毫米等。
4.印刷中的CMYK是什么意思?分别代表哪些颜色?答:CMYK是一种印刷颜色模式,分别代表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和黑色(Black)。
5.请简要介绍一下图像分辨率和色彩模式。
答:图像分辨率是指图像中每英寸的像素数,常用单位是dpi。
色彩模式是指图像中色彩的表现方式,常见的有RGB和CMYK两种。
二、编辑类题目1.请简要介绍一下编辑的工作内容。
答:编辑的工作内容包括对稿件进行审核、修订和策划。
编辑要确保稿件的内容准确、通顺,并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
2.以一本新书的编辑工作为例,详细说明编辑的具体流程。
答:一本新书的编辑流程包括确定出版方向、策划图书内容、征集稿件或委约作者、审核修订稿件、进行定稿和校对等环节。
3.请简述编辑在策划出版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答:编辑在策划出版物时需要考虑读者群体、市场需求、图书内容的可行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与作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合作,确保图书的质量和品味。
4.编辑在审稿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编辑在审稿时需要注意稿件的内容是否准确、逻辑是否通顺、语言是否得当等问题,同时还要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确保稿件的质量和可读性。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复习笔记及重点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复习笔记及重点一、出版概论一、出版的概念: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二、出版物的构成要素(一)编辑: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是复制和发行的前提;(二)复制: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活动;(三)发行: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作品。
没有作品出版就是无米之炊。
出版三要素就没有作用的对象。
作品是指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四、出版物的特征(一)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即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二)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物质产品生产阶段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物产品流通也是商品流通,于是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便是一种兼有文化传播性的商业劳动;(三)政治性和思想性: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能影响人们的政治立场、思想信仰、价值观念,又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还对社会公德的建设、国民文化素质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四)经济性和产业性:必须在遵循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3.科技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一方面,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和国民的文化素质是出版物总体质量水平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精神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只能来自社会,作者的写作和编辑加工等创造活动,离不开社会已有精神文化的积累,历史的文化积淀和现实的文化需求所形成的合力,是出版活动最重要的活力和动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形成舆论导向,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和谐;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2)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3)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出版专业资格历年真题核心考点解读
出版专业资格历年真题核心考点解读一、试题背景近年来,出版行业的发展蓬勃,对出版行业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迫切。
为了评估和选拔出版专业人才,出版行业普遍采用出版专业资格考试。
历年真题是备考过程中重要的参考资料,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核心考点解读,考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考试重点和题型特点,有助于备考过程中的有针对性练习和复习。
二、核心考点解析1. 出版业基础知识出版行业的基础知识是出版专业考试的基础,需要掌握出版行业的发展历程、出版法律法规、版权管理、图书分类等相关知识。
历年真题中经常会涉及到这些基础知识,并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编辑策划与出版实务编辑策划与出版实务是考察考生对编辑工作和出版流程的了解程度。
考生需要掌握编辑策划的基本原理、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以及编辑与作者的沟通技巧等知识。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研究,考生可以了解到编辑与作者合作的关键点、编辑在出版流程中的职责以及出版实务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内容。
3. 图书市场与营销图书市场与营销是考察考生对市场分析和推广策划能力的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图书市场的发展趋势、市场调研与分析方法、图书推广的策略和方式等内容。
历年真题中通常会出现市场调研报告分析、图书推广方案设计等题目,考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分析和策划。
4. 数字出版与新媒体数字出版与新媒体是考察考生对数字出版和新媒体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数字出版的基本概念、数字出版的技术和工具、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以及新媒体平台的优化与推广等内容。
历年真题中会出现一些关于数字出版和新媒体应用的题目,考生需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准备。
5. 版权管理与法律法规版权管理与法律法规是考察考生对版权管理和出版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点。
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版权管理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出版合同的相关内容等。
历年真题中会出现一些关于版权保护与管理以及法律法规应用的题目,考生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出版专业资格历年真题重要知识点
出版专业资格历年真题重要知识点1. 简介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是中国出版传媒行业的权威认证考试之一。
在备考过程中,了解历年真题的重要知识点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总结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重要知识点,供考生备考参考。
2. 认证范围和标准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的认证范围涵盖了出版领域的基础知识、出版策划与实施、编辑与校对、市场营销与销售、版权与出版法律等多个方面。
考试的标准主要包括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3. 历年真题重要知识点3.1 出版行业概述3.1.1 出版行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3.1.2 出版行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3.1.3 出版行业的政策法规和发展政策3.1.4 出版行业的市场规模和竞争状况3.2 出版策划与实施3.2.1 图书策划与策划思路3.2.2 图书装帧和设计要素3.2.3 码洋与定价策略3.2.4 图书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3.3 编辑与校对3.3.1 图书编目与分类3.3.2 图书编辑及编辑流程3.3.3 图书校对的要点和技巧 3.3.4 编辑规范和校对标准3.4 市场营销与销售3.4.1 出版市场调研和分析3.4.2 图书市场定位和推广策略 3.4.3 图书销售渠道和销售环节 3.4.4 电子商务和网络销售3.5 版权与出版法律3.5.1 版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5.2 版权保护的范围和期限 3.5.3 著作权登记和合同管理3.5.4 出版法律的相关规定4. 备考建议在备考时,考生可以将上述重要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知识框架,并结合历年真题进行针对性复习。
此外,参加模拟考试和组织自测也是提高备考效果的有效方法。
在解答真题时,注意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结构完整,重点突出,切忌回避和马虎。
5. 结语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是一项要求全面知识储备和能力发挥的考试,重要知识点的掌握对取得好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对考生备考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有所帮助,祝愿各位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重点复习资料:1.书号相关知识:书号是主要用于图书的标准化识别代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图书识别代码的国家之一。
1956年2月,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颁发《全国图书统一书号方案》,并付诸实施。
1986年1月,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政策,国家标准局颁布了国家标准《中国标准书号》(GB5795-1986),并规定自1987年1月1日起实施。
中国标准书号原由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ing--ISBN)和图书分类种次号两部分组成。
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修订后的国家标准《中国标准书号》(GB/T5795-2002),规定采用国际标准书号作为中国标准书号。
每一个国际标准书号由10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分成不同长度的4段,分别表示组号、出版者号、书名号、校验码,前面冠以ISBN作为标志符。
非连续出版的电子出版物,使用专用的中国标准书号,其中的出版社号均为6位数。
2.刊号相关知识:刊号是主要用于报纸和期刊的标准化识别代码。
所谓“刊号”,是“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习称,因其曾称“中国标准刊号”。
根据国家标准《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GB/T9999-2001)规定,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两部分组成,其中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是主体。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由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分成2段,每段4位,前面冠以ISSN作为标志符。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由6位数字组成,前2位为地区号,后4位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
所有经过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期刊,可按国家规定申领刊号。
(详见《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第八章“期刊出版”。
)连续出版的电子出版物,使用专用的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其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后4位数为9000~9999。
3.版号相关知识:版号是用于音像制品的标准化识别代码。
所谓“版号”,是“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的习称。
按照国家标准《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GB/T13396-1992)规定,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由国际标准音像制品编码和类别代码两部分组成,其中国际标准音像制品编码是主体,可以独立使用。
一个国际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由分为5段的12个字符组成,前面冠以ISRC作为标准符。
(详见《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第九章“音像制品出版”。
)4.铜活字的使用:铜活字的使用亦相当广泛。
铜活字印刷的起源有五代、宋、元、明诸说,但存世实物和文献证明,明代铜活字印刷己很普及,进入了成熟期。
明弘治、嘉靖年间(1488-1566),江苏无锡、常州、苏州一带盛行铜活字印刷,其中以无锡华氏、安氏最有名。
华氏印行的书籍有《宋诸臣奏议》,这是我国现存的时间最早的一部铜活字本,其他还有《蔡中郎集》、《白氏长庆集》等。
安氏桂坡馆印行的书籍有《吴中水利通志》、《颜鲁公文集》等。
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出版《古今图书集成》,全书一万多卷,全部用铜活字排印,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铜活字印刷。
5.出版资格知识:国家在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互联网出版机构和期刊社等出版单位,建立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简称“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是国家对出版从业人员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的认定。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在出版单位从事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等的编辑、出版(技术编辑)、校对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6.出版社经营管理: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是出版社根据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适应读者的需要和出版物市场的变化,采取相应对策,以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它由经营和管理两个部分组成。
经营,是指出版社按照社会主义出版工作的总体要求,依据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确定发展目标、工作方针,进行资源配置、市场开发,确立运行的体制和机制等,以取得效益的活动。
管理,是指为完成经营目标、保证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益所进行的领导、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活动。
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既有一般企业的共同性,又有意识形态方面的特殊性;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又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既应富有经营活力,又必须保证正确导向,尤其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出版社经营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本章仅从编辑、校对、技术编辑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所应该知道的角度,简要讲述其中的一些主要内容。
因为图书出版是我国绝大多数出版社的主要业务内容,所以本章所述的出版社经营管理,大多是就图书出版社而言,但其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对其他出版物的出版单位大致上适用。
7.出版管理的组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社要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要通过市场竞争来降低成本、扩大销售,以提高效益;还要对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因此,出版社必须建立符合市场需求、富有活力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财务管理是出版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出版社经营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业务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财务管理的目标离不开出版社的总目标,财务管理的内容则体现于出版社为达到财务管理目标而进行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
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是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出版社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也是如此。
出版社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于财务管理的对象--出版社的资金运动。
按照马克思提出的资本循环公式“G-W...P...W'-G'”(其中G表示货币,W表示生产资料,P表示生产制造过程,W'表示制出的产品,G'表示增值的货币),当每一个资本循环周转完成后,G'大于G,表示出版社的产出大于投入,资本得到增值。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的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中保证资本得到增值,其理论依据正在于此。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出版社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前提下,财务管理的目标应是利润最大化。
图书作为出版社的主营产品,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精神产品,用以满足人们的思想、文化、知识的需要,应确保其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它又是物质产品,图书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需要以货币形式来补偿。
因此,出版社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应该积极追求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无视或不重视经济效益,出版社就难以持续发展,甚至难以生存。
8.著作权法适用范围:著作权法的适用范围不仅指地域的适用,还包括对主体与客体的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我国著作权法”)第二条关于我国著作权法适用范围的规定采取了国际通行的做法,即实行“国籍原则”、“互惠原则”和“地域原则”。
1.国籍原则这是根据著作权主体的国籍来确定给予著作权保护的一条原则。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从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就享有著作权。
受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
2.互惠原则这是根据国与国之间所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来确定给予著作权保护的一条原则。
我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二款便体现了这一原则。
一个国家对著作权怎样实行保护,是国家主权的体现,有严格的国界限制,这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地域性的体现。
两个国家若签订有双边协议或者共同参加了某个国际公约,便相互给予对方国家的作者以国民待遇,在本国地域内根据本国著作权法律的规定保护他们的著作权,这便是互惠原则的体现。
1992年10月,我国参加了《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简称《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1993年4月,我国参加了《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
在此之前,我国还分别与美国和菲律宾签订过有著作权保护内容的《中美贸易协定》和《中菲文化协定》。
因此,我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涉外著作权关系正常化。
现在,我国作者的作品可以在一百多个国家受到著作权保护,同样,我国也要保护与我国有著作权相互保护关系的一百多个国家作者的作品。
两个国家若没有签订双边协议或者没有共同参加某个国际公约,则不相互保护对方作者的著作权。
3.地域原则这是根据著作权主体所创作的作品的首先出版地来确定给予著作权保护的一条原则。
这一原则体现在我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三款和第四款。
第三款中的“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是在中国境内第一次出版;如已在中国境外出版过,然后再在中国境内出版,就不能称为“首先出版”。
第四款中的“同时出版”不一定指同一天出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作品在中国境外首先出版后,30日内在中国境内出版,则视之为同时在中国境内出版。
符合上述条件的作品,我国法律予以保护。
9.书刊辅文知识:书刊辅文指书刊正文的附属文字。
辅文有作者写的、编辑写的或其他人写的。
一般须由编辑撰写的内容提要、出版前言、凡例、作者简介、出版后记等。
书刊封面宣传语虽然也属于辅文,但与其他书刊宣传文字在功能上有共同性,所以将在下一节讲述。
写书刊辅文与写编辑业务文件一样,是对编辑各方面水平的检验,甚至比写编辑业务文件有更高的要求,因为编辑业务文件是出版单位内部用的,只要求表述能达意即可,而书刊辅文则是供广大读者阅读的,在语言文字上应有更高的要求。
10.图书编校质量分类及差错:编校质量分为优质、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其标准是:①差错率低于0.25/10000的,为优质。
②差错率超过0.25/10000,未超过0.5/10000的,为良好。
③差错率超过0.5/10000,未超过1/10000的,为合格。
④差错率超过1/10000的,为不合格。
编校差错包括: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倒字、混用简繁体字的差错;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一般性的科学技术知识、政治性差错;外文、少数民族拼音文字、国际音标、汉语拼音的拼写差错;外文缩写词大小写的错用,外文中的人名、地名、国家名和单位名等专有名词中各单词词首大小写的差错,不同文种的单词、缩写语混用的差错;量和单位的中文名称不符合国家标准;阿拉伯数字与汉语数字使用不规范的差错;标点符号和其他符号的差错以及格式的差错,等等。
这些差错全部按不同的比例折合成文字差错,并按“万分比”计算全书差错率。
11.图书单项质量标准分类:图书质量标准内容质量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级,其标准是:①凡是图书的选题和内容在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文化积累价值或使用价值的,为合格。
②凡是图书的选题和内容在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没有价值或有严重问题或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