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活特点
由中学升入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客观环境有了显著的变化:由接受信息量小、交往、活动范围狭窄,变为接受信息量大,交往、活动范围较广阔;由父母“包办”的家庭生活,变为需要自主、自立的集体生活;由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思考问题的过程,并把老师所讲解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认知等。尽量缩短这一过程,尽早把握大学生活的规律和特点,是每一个跨入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都应该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对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乃至以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学习要求的变化
大学的学习特点与中学时代相比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内容相对深奥,学习方法由“学什么”转变到“怎么学”,学习态度由“要我学”转到“我要学”,培养自学能力就成为关键。
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基本确定,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学主要实行的是学分制,除了公共科目、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属于必修之外,各专业都开设选修课,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修相关课程,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增多,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加强。大学图书资料和各种信息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熟悉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索资料和掌握信息,成了必备的学习技能。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子湖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
2、生活环境的变化
大学生和中学生的基本生活环境都是学校,但大学的生活环境较之于中学在空间、内容、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学生大多不住校,过着走读的生活,基本是从家门到校门,接触的对象局限在老师、同学、家庭成员之间,生活空间比较狭小。而大学生则走出了家门,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聚集在一起过上了集体生活,交往的对象不仅有老师、同学,而且还有同乡等,生活空间扩大了。再者中学生有巨大的心理压力,生活的中心内容是学习,在学校有老师的严格管理,在家里有家长的严密监督,社会交往也被限制在极小的范围中,“保姆式”的管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方式。但大学生的生活则完全不同,进入大学之后,同学们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许多同学还远离家乡,学校管理由“封闭型”向“松散型”转变。不再有固定的班级和教室,不再有统一的作息时间,很少有经常性的集体活动,个人自由支配度增大,衣、食、住、行、经济开支等都要靠自己安排处理。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可能存在差
异,主动地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关心成为一种需要。自理能力强的同学会很快适应,应对自如;自理能力弱的同学,则可能计划失当,顾此失彼。
大学生活是一个全新的天地,学习、生活的新变化,同学们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既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又要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社会活动的变化
大学生的交往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所谓“一元化”指中学阶段重点是在学业上互帮互助,互相讨教。而进入大学后,同学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活动增多;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的各种学生社团课余活动也丰富多彩;人际关系交往,诸如谈朋友,老乡会,师生交往等活动也增加。因此,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在相互交往中增进同学间的情谊。
这对大学生的思想转变乃至人生观、社会化过程均是历练的机会。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重要的就是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无论是学习、生活、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
1、确立独立意识
从一定意义上说,进入大学就意味着独立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为了给自己的人生理想夯实基础,就必须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勇于面对社会和生活。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面对新的生活环境,随时都会遇到过去所没有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过去没有接触过的人,需要去交往;过去没有做过的事,要学着做;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需要自己来解决。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们就必须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周围的同学、老师学习。
3、要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的经验。
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说,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进入大学,学习的内容、形式、要求都不同了。同学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学会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学业上不断进步,而且要在素质上不断提高。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学习。它要求同学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自觉适应专业要求
和社会需要,积极、主动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使自身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坚持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用,但同学们不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领悟。在大学阶段,大量的自学时间,自由的学习空间,营造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浓厚氛围,也对自主学习理念的培养提出了必然要求。同学们要学会根据教学计划和自身所学专业的特点,合理确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学习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要学好与专业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学好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的各方面的知识。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科学方法,培养探索求知的热情,学会如何收集、处理、选择和管理信息,学习分析和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学习也不仅是掌握课堂知识、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本领,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协作,学会按照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做人处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新性成果的学习观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首先要坚持脚踏实地,打下扎实的专业功底;同时又要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努力从事探索活动,培养创新精神。社会的发展和未来的事业,要求同学们在大学阶段就自觉培养创新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组合、加工、消化已有知识,而且要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勇敢地追求真理,掌握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养成科学的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只是、信息的更新和增长空前快速。对任何人来说,仅凭已有的知识都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大学阶段,同学们学习了最新的专业基础知识,但仅有这些知识还是不够的。要树立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学期间就要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大学毕业只是告别学校,并不是告别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培养优良学风
在大学阶段,学习是同学们的首要任务,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
。只有学风端正,才能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宝贵时光,学到扎实的知识,掌握真正的本领,培养创造性精神,圆满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的学习任务。同学们是未来建设国家的宝贵人才,只有养成优良的学风,才能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担当重要的责任,有所成就,有所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优良的学风是同学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养成优良的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
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唐代思想家韩愈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1]优良的学业是辛勤汗水的结晶,突出的成就只有通过刻苦学习和拼搏才能获得。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难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2]大学学习内容的专业性、系统性的特点,在广度和深度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这就要求同学们更加刻苦、更加勤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严谨。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肃是指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学习作风,反对学习上轻率漂浮、马虎应付的态度;严格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要弄懂弄通,对技术的掌握要严守规范,反对粗制滥造和不求甚解,反对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严密是指对学习、对生活、对工作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包括在学习的安排上要周全有序,有条不紊地妥善处理学习中的各种关系。要坚决抵制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坚决抵制违反科学和学术道德的不良风气,做一个有科学道德和学术道德的人。
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就是要培养扎实打基础、老实做学问的学风,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地功夫。谦虚是求实的必然要求,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博采众长,打开知识的大门。同学们具有培养像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保持一种积极奋发、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
创新。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人才,作为今后几十年社会各战线的骨干,更需要自觉培养勇于创新的品质和才干。要积极进取,形成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面向现实、扎根实践,培养过硬的动手能力。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新一代大学生要在实现在这一宏伟蓝图中发挥重要作用。同学们要刻苦努力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和专业基础,不断提高和拓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为将来在祖国各个建设岗位发挥骨干作用做好准备。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建树的人。
一 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20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成功之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破浪前进。
当代大学生生逢盛世,同学们的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位同学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同学们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
一是面临着世界技术文化发展的挑战。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推动。未来的科学技术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发展本国文化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增强科技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面对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缺失,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斗争,我们必须奋起直追,这样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
展的主动权。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法非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发展我国科技文化的历史重任。
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国际局势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远见的人,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在世纪之交,江泽民曾向全国大学生明确提出:“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我们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你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3]能否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直接面对的带有根本性的挑战。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挑战,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才能把握和创造机遇,才能把握和创造未来。同学们应该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更快更好地成长和成熟起来。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使命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德在青年人的成长成才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同学们从进入大学校园起,就应当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
教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增强遵纪守法观念,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大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的重要基础。在智育方面,同学们需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专业比较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培养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在体育方面,同学们要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身体健康,才能胜任今天的学习任务和明天的工作职责。
4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育方面,同学们需要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加强审美修养,提高审美能力,认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健康发展、和谐发展、主动发展的一代新人。
(三)塑造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勇于奉献的形象,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同学们生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极好历史机遇,理应树立起“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把为振兴中华作贡献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多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夯实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善于创新的技能,努力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努力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当代大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
识,以造福国家人民。没有坚实的科学知识,就不能发展经济,更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4],就是说,只有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只有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社会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德”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将书本知识和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塑造“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知行统一”式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能否做到言行一致,是他能否在立身处世等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任何人的相处中,既要重视言,更要重视行。要看他能否做到言行一致。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时时提醒自己,比如应该做的事情,认识到了,但是是否做到了;应该改正的错误,认识到了,但是否改正了。一个大学生如果能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做到言行一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的道德人格不然会不断完善。
第三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时代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即要着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更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已成为社会选任、用人、评价人的基本尺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于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具有关键的作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澄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因此,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必须把它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全过程。
一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2006年3月4日,胡
锦涛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5]
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凝练升华,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中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为每个公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明确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也明确了大学生的成才目标,为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在实践中锤炼优良的思想品德,把自己锤炼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指明了方向。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也是未来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重要体现者,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如何、有什么样的荣辱观,事关祖国的前途命运,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给予了殷切期望。当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深入领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真学、真知、真用,努力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者。大学生对推动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学们不仅自己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要以自己的行动推进全社会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争当“国民表率、社会栋梁”,通过大家一起努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广泛传播,为更多的群众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
二 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是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
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十分丰富。“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要树立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弘扬爱国精神,践行报国之志,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刮宫,抵制和反对损害社会主义祖国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心系人民、关爱他人、扶贫帮困、热心公益,通过各种形式为人民多做好事、为社会多做贡献,抵制和反对违背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思想和行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按科学规律办事,抵制和反对各种违反科学的思想和行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勉敬业的精神和品德,抵制和反对一切贪图安逸、厌恶劳动的思想和行为。“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学会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抵制和反压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求实务真、自强不息的精神,抵制和反对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贪图享乐、奢侈浪费等思想和行为。
三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要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重点,全面加强自身的修养。人的素质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统一体。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这个有机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两种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辨别是非、区分善恶、判析美丑的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重点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素质,在学习、实践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纪观念,使自己真正成为对祖国和人民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