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辩证关系

合集下载

2012年湖南工学院毛概试卷问答题答案

2012年湖南工学院毛概试卷问答题答案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简述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之间的关系答:1、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

3、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社会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中。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的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条件。

三、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答: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地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四、简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答: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2、培养“四有”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的需求。

3、培育“四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公务员知识简答题(自己整理)

公务员知识简答题(自己整理)

简答题:1、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哪里?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会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变化?答: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国有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是实现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战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飞跃。

第二、是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第三、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第四、是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执政历史任命的迫切需要。

第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

3、简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

答: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第二、维护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三、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第四、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

第五、公平和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文明特征。

4、简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

答:在社会生活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一个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的统一体,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

第九章《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习题集

第九章《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习题集

第八章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四、简答题:1.简述哲学的“自由”范畴与政治生活中使用的“自由”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1)哲学上的“自由”范畴,是指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自由并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客观必然性而独立,相反,只有认识和依据客观必然性确定自己的行动,才能获得自由。

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愈广泛和愈深刻,愈能获得更多的自由。

(2)政治自由的含义不同于哲学上的自由,政治自由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享受的自由权利的程度。

政治自由是受一定社会制度的限制,受—定法规纪律的约束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哲学上自由与政治自由既一致又有区别。

二者的一致之处在于,哲学自由和政治自由都是受客观必然性的限制,都是—种历史条件下的自由,没有不受限制和约束的绝对自由。

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哲学上的自由是与客观必然性(包括自然界与社会)相联系,政治自由是与一定会制度相联系的。

2.资产阶级“人性论”的错误何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本质主要表现为阶级性。

资产阶级“人性论”,离开社会关系谈论人的本质,认为有不变的人性。

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尽管在历史上曾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它们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它们所说的人是孤立的、抽象的个人,所说的人性,也是抽象的人性。

六、论述题:1.评述以下论断:你若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这是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句名言,它主要说明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是统一的。

(1)衡量人的价值的两个标准或尺度是自我价值尺度和社会价值尺度。

人的自我价值是人的活动对于个人自身的意义。

社会价值尺度是个人活动对社会的意义,即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在这两个尺度中,社会价值尺度是根本的尺度。

这是因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要通过社会,只有通过对社会的奉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显示自己人生的意义。

从总体上说,社会对个人需要的满足,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相应的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为现实前提的,而个人得到来自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满足是以他对社会的贡献为前提的。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做了深刻阐释。

提出了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这是五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精神,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乃至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谁胜谁负,集中地体现在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较量上,社会主义要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取决于它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取决于它的科技、教育,说到底取决于人的素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入,各种思想文化的撞击日趋激烈。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能否正确地吸收、借鉴全人类精神文明的最新成果,能否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乃至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现代市场经济是健康、文明的市场经济。

坑蒙拐骗、制假造劣,与现代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

没有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没有科技教育的持续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那种讲平等竞争、讲信誉、讲质量、讲效率的观念和氛围是难以形成的。

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表明,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需要精神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很大程度寄希望于科技的投入和进步,寄希望于人才的培育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同时,攻克深化改革中的难关也需要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保障,需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科学发展观和三个文明

科学发展观和三个文明

科学发展观和“三个文明”发展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⑴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课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⑵形成了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表明我们党对客观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一、科学的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是我们党在发展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其中尤以发展问题为核心。

解决世界的问题靠发展,解决中国的问题更要靠发展。

对于发展问题的认识,我们党经过了一个认真思考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从执政兴国的角度,都做过精辟的论述,力求回答和解决好发展问题。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⑶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发展,明确指出: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我们所做的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居首位的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进一步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高考政治考研政治政治论述题

高考政治考研政治政治论述题

高考政治考研政治政治论述题.论述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第一次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领域,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认识史的伟大变革。

(1)在研究对象方面实现了深刻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确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它把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任何哲学“代替论”和哲学“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2)在哲学的内容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了旧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的缺陷,使之成为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3)在社会作用方面,马克思主义使哲学的社会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试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答:运动是一般的变化,静止是运动的特殊。

一切事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运动存在于相对静止中,运动只有通过静止才能表现出来,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在运动中才能保持静止。

社会主义不是凝固不弯,而是不断发展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社会主义的是改革和发展必须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改革,也不能发展。

稳定依靠改革,不发展、不改革必须倒退,也就无法稳定。

改革、发展和稳定是辩证统一的。

3、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把握这一原理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意义?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一、什么是政治文明1.政治文明概念政治文明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传统、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有益成果。

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发展的积极成果。

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物质文明,在政治实践活动中的有益成果,表现为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政治文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精神生活的进步即精神文明。

一定的政治文明建设以一定的物质文明为基础,以一定的精神文明为条件,同时又影响和决定着一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314页)2.政治文明概念辨析政治意识与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包含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等,是母概念与子概念的关系。

制度文明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中的政治制度文明属于政治文明,但制度文明中的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文明则不好放入政治文明之中。

政治文明与法治文明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但不等于全部政治文明,不能以法治文明取代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在上层建筑中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但上层建筑中还有政治制度和政治设施等。

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政治文化是个中性词,并不表示价值内涵,即不表示政治文化的进步与否;而政治文明是一个褒义词,表明政治进步状态。

(参见:虞崇胜:《政治文明概念辨析》,《理论前沿》,2002年第4期。

)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应的一种政治文明,在价值选择上,否定了那种崇尚强权、表现剥削、张扬两极分化的政治理念,以社会公正、社会公平、社会共同富裕为鲜明的价值倾向;在政治文明的主体地位上,否定了社会政治生活中少数人对于多数人的专政,确保了占人口绝大多数人的统治地位;在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上,以其对以往旧的政治活动原则和政治运行格局的极大批评勇气,和对新的政治文明构成的极大创造精神,展示了其远大发展前景。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做了深刻阐释。

提出了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这是五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精神,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乃至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谁胜谁负,集中地体现在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较量上,社会主义要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取决于它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取决于它的科技、教育,说到底取决于人的素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入,各种思想文化的撞击日趋激烈。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能否正确地吸收、借鉴全人类精神文明的最新成果,能否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乃至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现代市场经济是健康、文明的市场经济。

坑蒙拐骗、制假造劣,与现代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

没有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没有科技教育的持续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那种讲平等竞争、讲信誉、讲质量、讲效率的观念和氛围是难以形成的。

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表明,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需要精神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很大程度寄希望于科技的投入和进步,寄希望于人才的培育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同时,攻克深化改革中的难关也需要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保障,需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

是人类改造自然界所创造的一 切积极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社会物质 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反映 着社会生产和物质生产资料方面的发 展水平和进步状况。
是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 成果的总和。一般表现为人们在一定 的社会形态中关于民主、自由、平等、 解放的实现程度。
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 界过程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精神产 品的总和,它表现为教育、科学、 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道德水 平的提高。
——邓小平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
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伟大实践
4、进行艰苦创业精神教 育——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3、加强道德建设
1、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是人们在社会公共场合 中应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爱护公物
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2、进行理想信念教 育——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目标
我们一定要 经常教育我们的 人民,尤其是我 们的青年,要有 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 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 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 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 主义信念。
“ 现在中国提出 ‘ 四有 ’ ,有理 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 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根据我长 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 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 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 没 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是人们在职业实践中形成 的行为规范,是人类文明意识 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
办事公道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3、加强家庭美德建设
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和与 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 系的行为规范。
夫妻和睦 家庭美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简答题答案 一些

马克思简答题答案  一些
摘自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材料3
会议认为,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2 在我们实际工作的启示:1 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2 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材料1
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摘自《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
材料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2 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收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因此,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对一个具体事物的 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加上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充分说明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两次飞跃的多次反复才能更加深入和全面。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但是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不全面,主要表现为没有全面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标准;一些现代化指标同国际通用标准之间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经济领域和经济体制、政治领域和政治体制、文化领域和文化体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

所谓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和小康社会程度的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还不协调;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和达到的水平不平衡;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在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同时,使社会更加和谐;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这在我们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还是第一次。

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有利的社会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党课开卷考试小册子

党课开卷考试小册子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2.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有哪些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

基本特征有: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3.试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基本内容:1 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民族只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即中国。

2 两种制度并存。

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台湾、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3 “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意义:1 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2 有利于推动大陆的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 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4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政策是什么?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3)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

4)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5.简述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概论课后习题答案(最新)

概论课后习题答案(最新)

第一章一、思考习题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近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在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中,应处理好以下四个重要关系:(1)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2)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4)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的关系。

标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明;稳定;效率;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我们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遵从和谐社会发展的规律,积极开展保持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工作。

我们在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任务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四个重要关系。

一、处理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物质文明的发展处于基础的地位,为和谐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决定着和谐社会的发展。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保证。

政治文明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对和谐社会的发展能够产生促进作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精神文明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重要的思想保证。

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物质文明发展和政治文明发展、精神文明发展等多种力量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自内容及辩证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自内容及辩证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自内容与辩证关系摘要: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新,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关键字: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源泉与定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从政治、经济、思想和道德诸方面,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

他们指明了私有制是社会存在贫富不均以及其它种种罪恶的“总根源”,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是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断定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总之,他们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不久,就揭露了这个制度在当时所显示出来的几乎所有弊端,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

所有这些,同“科社”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与批判,确有相似之处。

马克思恩格斯以欧洲19 世纪先进文化为依托,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地吸收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成分,把社会主义从空想阶段推进到科学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

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含义,泛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狭义的含义则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

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就是要使自己从资本主义奴役下解放出来,彻底埋葬雇佣劳动制度;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条件,就是要使自己获得彻底解放,必须消灭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阶级差别,消灭产生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一般目的即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学概论》试题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学概论》试题

2004级行政专业《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学概论》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性是由人的思想行为的(C )决定的。

P4A、客观性和动态性B、易变性和渐进性C、复杂性、多变性和层次性D、实践性和广泛性2、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C )。

P28A、产生时期B、曲折发展时期C、丰富和发展时期D、形成时期3、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关系相比,是一项(D )。

P48A、基础性的工作B、全局性的工作C、根本性的工作D、辅助性的工作4、改造主观世界的两个内容是(A )。

P65A、思想意识和思想方法B、世界观和思想作风C、道德品质和理想信念D、人生观和价值观5、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指其必须具备的(A )等方面的基本条件。

P219A、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B、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C、德才兼备,又红又专D、高度的政治觉悟6、从人的思想特点分析,其思想活动的变化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主要指人思想( B )所致。

P80A、形成的多因性B、活动的渐进性C、活动的易变性D、变化的多因性7、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体现了其(C)。

P98A、职业属性B、生活属性C、政治属性D、科学属性8、“疏通”这一概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指(C)。

P98A、循循善诱,因势利导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广开言路,集思广益D、耐心说服,以情感人9、对广大群众进行理想教育,应以(C )为主要内容。

P137A、生活理想B、远大理想C、共同理想D、职业理想10、自我教育法属于(D)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类型。

P168A、互动式B、强化式C、隐蔽式D、主动式二、简答题:1、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34 七点答:1、为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服务的传统。

2、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传统。

3、把党的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传统。

4、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传统。

5、紧密联系群众的传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一、政治文明以和谐社会为理想追求中国古代素有崇尚和追求和谐社会的优良传统,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十分丰富。

要而言之,下述思想颇具当代意义。

其一,“太和”是最佳的和谐状态,是最高的社会理想;其二,“和实生物”,即和谐是万物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其三,和谐需要规范,正所谓施政使民,贵乎“执中”,天地万物,贵乎“中和”,君子言行,贵乎“中庸”;其四,以“和”作为基本的伦理道德标准和社会治理标准,“礼之用,和为贵”、“中和,道义由之出”,正是这种标准的体现。

中国古代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影响既深且广,成为历代统治者治国安民的根本法则。

最近,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1] 中国共产党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主张,既是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理想追求富于创意的深刻表达。

政治文明的进步应该表现为社会关系的整体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价值取向。

对此,我们可以从胡锦涛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段论述得到确认:“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政治文明是现代化建设重要目标

政治文明是现代化建设重要目标

政治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李斌所谓文明,在广义上讲,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

文明的内涵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经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以后,进入了文明时代。

但在原始社会解体到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社会制度诞生以前的漫长岁月中,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一直存在着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文明的发展走着曲折起伏的道路,依然充满着文明与野蛮、进步与倒退的斗争。

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总体上讲,是经济、政治、文化形态的有机结合、互相作用的统一体。

与之相适应,人类文明也是一个有机系统,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

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物质文明;在政治领域中创造的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政治文明;在文化领域中创造的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即精神文明。

在社会生活中,这三个方面存在着交织、渗透和转化的情形。

社会在发展,各种文明也在不断发展,从低级走向高级。

人们在衡量社会进步的水平时,常常把这三个方面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作为一种标志。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化进步的成果。

它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又与精神文明相交融。

在一个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形成什么样的政治关系,建设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开展什么样的政治活动,确立什么样的政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个社会和国家进步的水准和面貌。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 社会主义社会,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社会主义不仅要建设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要建设先进的政治文明。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社会主义。

我们已经确立的基本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等,既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精华,又有中国自己的特色,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当代中国文明所达到的水平和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简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四者是有机统一的,他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的条件。

文明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一定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形态、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和政治行为实践所规定和体现的文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规定性与现代政治文明规定性相统一的政治文明。

所谓社会主义规定性,就是政治文明,在主体地位上,否定了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实行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真正开始推行人民当家做主;在政治制度上,否定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政治制度,广大人民群众上升到了统治阶级的地位;在价值选择上,否定了那种崇尚强权、表现剥削、张扬两极分化的政治理念,以社会公正、社会平等、社会共同富裕为社会价值
取向。

所谓现代政治文明的规定性,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尊重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规律,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政治文明。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证。

物质文明建设水平高,人们才会有更多时间、物力和能力提高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物质文明还是推动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决定力量,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总是在发现、解决物质文明建设遇到新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精神文明作为思想上层建筑,不仅服务于作为经济基础的物质文明,而且服务于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政治文明。

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离不开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育,离不开充分而持久的智力支持。

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正确方向和政治保证。

政治文明保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向着有利于本阶级需要的方向发展。

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和
政治制度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有着本质上的内在一致性,呈三足鼎立之势,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标
志着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有了更为深刻
和全面的认识。

政治文明建设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然要求建设政治文明为其打开更广阔的途径;发展先进文化,必然要求培育先进的政治意识,发展先进的政治文化;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实现人民的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同时,实现人民的政治利益;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必然要求建设政治文明,通过党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施正确领导,不断获得积极成果而体现党的先进性。

因此,“三个代表”不仅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只有贯彻和体现“三个代表”要求,才能保证其健康发展,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党的领导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力量,是人民利益最忠实的代表者,人民当家做主,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只是在共产党执政以后才成为现实,离开了党的领导,政治文明建设不可能取得积极成果。

人民当家做主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

党的领导不能代替人民当家做主,党和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的领导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反映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

依法治国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途径。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
做主内在一致性的政治关系不能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要通过依法治国,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供实现途径和根本保障。

这三者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

政治文明建设要努力发展党内民主,通过党内民主推进社会民主发展。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

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首先
从发展党内民主做起,使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

党内民主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就是促进整个社会民主意识增强和民主文化氛围形成的过程,也是促进社会民主机制形成和技术训练的过程。

通过发展党内民主,不断探索和总结民主建设经验,逐步扩大和推进全社会的民主进程。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的相对落后性,决定了既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推动政治文明建设;又不能操之过急,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坚决抵制西方多党制,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有步骤、有秩序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