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种类繁多,占了病害总数的60%以上,超过茎部和根部病害总和。

叶、花、果病害侵染循环的主要特点:

(1)初侵染源主要是染病落叶上越冬的菌丝体、子实体或休眠体(2)再侵染来源单纯,均来自于初侵染所形成的病部。叶部病害有多次再侵染。

(3)潜预期一般较短,大都在7-15天左右。

(4)病原物主要通过被动传播方式到达新的侵染点。传播的动力和媒介包括风、鱼、气流和人类活动。

(5)侵入途径主要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

A、仙客来灰霉病

1.症状

仙客来的叶片、叶柄和花瓣均可被病害浸染。叶片受害成暗绿色水渍斑点,病斑逐渐扩大,使叶片成褐色,之一干枯。叶柄和花梗受害后成水渍状腐烂,之后下垂。花瓣感病后产生水渍斑并褐色。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均可出现灰色霉层。病害严重时植株枯死。

2、病原及发病现状:

病原为真菌,有性阶段为子囊菌的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 (de Bary) Whezel.],段为半知菌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 paeoniae Oudem.)。在湿度大的温室内该闰易发生。每年的6-7月霉雨季节及10月的开花斯发病较重。病菌从伤口侵入,室

内花盆摆放过密使植株接触摩擦叶面出现伤口,有利于发病。病情随湿度和湿度的加大而严重。

3.仙客来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1)温室内要加强通风和光照,降低湿度。

(2)及时清除病花病叶,集中销毁。

(3)对栽培土进行土壤消毒。

(4)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的农利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

B.白粉病

1.分布与为害:月季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都有发生。白粉病对月季为害较大,病重引起早落叶、枯梢、花蕾畸形或完全不能开放,降低切花产量及观赏性。连年发生则严重地削弱月季的生长,植株矮小。一般来说,温室发病比露地重。该病也侵染玫瑰、蔷薇等植物。

2.症状

叶片病害的症状类型很多,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灰霉病、煤污病、各种叶斑病、毛毡病、叶畸形、变色等症状。粉病由子囊菌亚门中的白粉病菌引起。这种病害,病症常先于病状。病状最初常不明显。病症初为白粉状,近圆形斑,扩展后病斑可连接成片。一般,秋季白粉层上出现许多由白而黄、最后变为黑色的小颗粒——闭囊壳。少数白粉病晚夏即可形成闭囊壳。

3.病原及其发病规律

病原:病原菌是蔷薇单囊壳菌((Wallr.)Lev.)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单囊白粉菌属。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21℃,最低温度为3℃,最高温度为33℃。粉孢子萌发最适湿度为97%~99%。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芽中越冬,温室栽培该病周年发生,是露地栽培的初侵染源。冬季温暖地区露地栽培月季也可周年发病。粉孢子主要由风传播,直接侵入。在温度为20℃,湿度为97%~99%的条件下,粉孢子2~4小时就萌发,3天左右就能形成粉孢子。潜育期短,人工接种为5~7天。一般夜间温度较低(15~16℃)湿度较高(90%~99%)有利于孢子萌发及侵入;白天气温高(23~27℃)、湿度较低(40%~70%)则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及释放。在这种条件下,可预见白粉病在3~6天后发生。

多施氮肥,栽植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都加重该病的发生;灌水方式、时间均影响发病,滴灌和白天浇水能抑制病害的发生。

品种与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一般来说,小叶、无毛的蔓生多花品种较抗病;芳香族的多数品种,尤其是红色花品种均感病。

4.防治措施

减少侵染来源,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芽和病叶。休眠期喷洒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栽植和盆花摆放不要过密;温室栽培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氮肥要适量;灌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进

行。

防治白粉病的药剂较多。在月季上常用的有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残效期长达1.5~2个月;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碳酸氢钠250倍液。硫磺粉也有效,常用于温室的冬季防治:将硫磺粉涂在取暖设备上任其挥发,能有效地防治月季白粉病。使用硫磺粉的适宜温度是15~30℃,最好夜间进行,以免白天人受害。

近年来生物农药发展较快,BO-10,抗霉菌素120对白粉病也有良好的防效。要注意交替使用农药,以免白粉菌产生抗药性。

C.锈病

锈病是园林植物病害中又一类常见病害,据统计,花木上有80余种锈病。以美人蕉锈病为例介绍。

1.症状:初期,叶上出现针头大的黄色小点,后小点逐渐隆起成黄色疱斑,疱斑破裂散出桔黄色粉状物(病菌夏孢子团),后期又产生深褐色的锈色粉状物(病菌冬孢子团)。通常疱斑和粉状物多见于叶背面。发病严重时,病斑密布并连接成大小不等的斑块,致叶组织坏死焦枯。

2.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的锈菌[Puccinia sp.]。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孢子堆在活的寄主上越夏和越冬。温暖地区,病害整年都可以发生,通常以春末夏初和秋冬温暖潮湿的天气发生较重。高温干燥的天气病害受到抑制。

3.防治方法:选无病苗栽植;冬春季结合清园全面喷洒0.5~1波美

度石硫合剂或50%悬浮硫黄300倍液,以后在病害初发期连续喷药控制。可以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70%托布津(1:1)10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00~300倍液,交替喷施3~4次。

D、炭疽病类

炭疽病类是园林植物中常见的一大类病害。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降低观赏性,也有的对嫩枝为害严重。炭疽病的病原主要是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中的真菌。

兰花炭疽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病害,对兰花素来有观叶如观花的评价,但炭疽病使叶片上布满黑色的病斑,大大影响观赏。

1.症状:主要为害兰花叶片,也为害果实。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褐色稍凹陷的小斑点,逐渐扩大为暗褐色的圆形斑或椭圆形斑。叶尖或叶缘的病斑多为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叶尖端的病斑向下延伸,枯死部分可占整个叶片的1/5~3/5。发生在叶基部的病斑大,导致全叶迅速枯死或整株死亡。病斑由红褐色变为黑色,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褐色,或由不规则的轮纹。有的品种病斑周围有黄色晕斑。后期,病斑上有许多近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点粒,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病斑的大小、形状因兰花品种而异。果实上的病斑不规则,稍长。

2. 病原:兰炭疽菌(Colletotrichum orchidaerum Allesoh.)是兰花炭疽病的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菌目、炭疽菌属。

3.发病规律:炭疽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假鳞茎上越冬;一般自伤口侵入,在幼嫩叶片上可以直接侵入;潜育期2~3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