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图5-1 桃缩叶病 1、症状 2、子囊及子囊孢子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在自然情况下,每种园林植物都会遭受这样或那样的病害的危害,尤其以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种类为多。
据报道,有60-70%的园林植物病害属于叶、花、果病害。
叶、花、果病害一般情况下,很少能引起园林植物的死亡,但叶片的斑驳、枯死、变形,花的提前脱落等,却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尤其是对观叶植物的影响更甚。
叶部病害还常常导致园林植物提早落叶,减少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削弱花木的生长势,并诱发其他病虫害的发生。
引起园林植物的叶花果病害的病原既有侵染性病原(寄生性种子植物除外),也有非侵染性病原,但大多数是由侵染性病原引起的。
侵染性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线虫等都能引起植物叶部病害,以真菌为主,并且有些叶部病害(如病毒病等),往往发病比较重,危害比较大。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症状类型很多,主要有:灰霉、白粉、锈粉、煤污、斑点、毛毡、变形、变色等。
园林叶花果病害侵染循环的主要特点:1.初侵染的主要来源是病落叶、被害枝条、冬芽等器官上越冬的病菌菌丝体、子实体、休眠体。
2.潜育期一般较短,大都在7~15天左右,整个生长季节中再侵染次数多。
再侵染来源单纯,均来自于初侵染所形成的病部。
3.病原物主要通过被动传播方式到达新的侵染点。
传播的动力和媒介包括风、雨、昆虫、人类活动等,多数叶部病害的病原物是通过气流传播的。
4.侵入途径主要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几种。
园林叶花果病害的防治原则:集中清除侵染来源和喷药保护是防治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主要措施,改善园林植物生长环境是控制病害发生的根本措施。
一、叶变形类叶变形病主要是由子囊菌亚门的外子囊菌和担子菌亚门的外担子菌引起的。
寄主受病菌侵害后组织增生,使叶片肿大、皱缩、加厚,果实肿大、中空成囊状,引起落叶、落果,严重的引起枝条枯死,影响观赏效果。
(一)桃缩叶病1.分布与为害 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浙江地区发生较重。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引言概述:园林植物养护是指通过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来维持园林植物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其中包括处理病虫害问题。
病虫害是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中常见的威胁因素之一,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园林植物养护中病虫害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正文内容:一、病虫害的识别与分类1.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茎、花、果实等部位的异常症状来识别病虫害;2.根据植物受害部位以及虫害的外观特征,对病虫害进行分类。
二、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1.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对园林植物进行常规检查;2.利用显微镜和专业设备进行病虫害的检测;3.建立病虫害的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自然方式来控制病虫害;2.物理防治:采用隔离网、捕虫灯等物理方法来防治病虫害;3.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来控制病虫害,但需注意安全用药;4.种植结构调整:通过调整植物的种植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5.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四、病虫害的治疗方法1.病害治疗:对已经发生病害的植物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2.虫害治疗:对已经受到虫害的植物进行治疗,例如使用杀虫剂;3.局部处理:对于受害部位较小的植物,可以进行局部处理来阻止病虫害的扩散。
五、病虫害的预防措施1.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园区内的落叶和杂草,减少病虫害孳生的环境;2.加强培养管理:注意植物的日常养护,合理浇水、修剪等;3.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性能的品种进行种植;4.使用防病虫害器材:如使用防虫网、防鸟网等器材保护植物;5.培训园艺人员:提高园林管理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和知识水平。
结论:园林植物养护中的病虫害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通过本文所介绍的病虫害的识别与分类、监测与预警、防治措施、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问题,保护和维护园林植物的健康和美观。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叶花果病害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的评估方法
植物外观观察
检查植物的外观,包括叶子、花朵和果实,以确定是 否存在病虫害。
病虫害数量统计
通过计数病虫害数量的变化,评估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园林植物病害分类
真菌性病害
例如:黑斑病和霜霉病。
病毒性病害
例如:花叶病毒和黄化曲叶病毒。
细菌性病害
例如:细菌性炭疽病和孔雀病。
昆虫害
例如:蚜虫和白粉虱。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
• 利用有益昆虫来控制害虫。 • 使用有益盆栽植物来抵抗病害。
化学防治
• 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病虫害防治。 • 确保正确使用化学品,以免对环境造成损害。
园林植常见的叶部病害包括黑斑病和锈病。 花部病害如花叶病毒和花霉病可能 影响植物的花朵。
果实病害
果实病害,例如果腐病和炭疽病, 可能导致果实腐烂和质量下降。
病害识别与预防措施
1
识别病害
仔细观察植物的症状和外观,以确定存在的病害类型。
2
采取措施
立即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包括修剪受感染的部分和使用合适的药物。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叶花果病 害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对于保持花卉和树木的健康至关重要。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1 保护植物健康
2 美化环境
3 提高植物产量
病虫害防治措施有助于预防 和减少疾病对植物的损害, 提高植物的长寿和生长。
通过控制病虫害,园林景观 得以维持其美丽和诱人的外 观。
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可确保获 得更高的农作物和花卉产量。
3
健康维护
通过为植物提供适当的养分和水分,增强其免疫力,以预防病害。
常见的病害防治问题与解决方法
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褐色小斑点 绿岛现象
丁香褐斑病
杨树叶斑病
四、炭疽病类
主要症状:多发生在叶尖和叶缘部。如:①刺盘孢菌引发的 病害。初期叶片出现红褐色小点,后扩大成灰褐色至灰白色大斑。 病斑交界处有不规则的紫褐色或黑褐或黑色环纹。后期中间可见 轮生的小黑点,(分生孢子盘)病斑处易破裂穿孔。②盘长孢菌 引发的病害,主要在老叶上,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黄色小点,后 期病斑扩大、中间出现小黑点排列但不成轮状。病斑交界明显。 主要危害核桃、梅花、广玉兰、红瑞木、桂花、石楠、玉簪、大 叶黄杨、法国冬青、悬铃木、紫叶李等。
为了有效的提高植物各种价值,在工作中应贯彻“预防 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做到“勤观察、早发现、早 防治”,避免大面积发生。
预防为主:就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 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病虫害发生前, 予以有效的控制。通过合理施肥,增强植物株的抗性进行综合防治,是充分利 用抑制病虫害的多种因素,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的条件,有机地采取 各种必要的防治措施。
冬 孢 子 角
冬孢子角膨胀
吸 水 胶 化
柏类树上的 冬孢子角
夏孢子堆
毛 白 杨 锈 病
冬孢子堆
毛白杨锈菌
三、叶斑与叶枯病类
主要症状:主要发生在叶部,初期叶片上出现小斑点,以后 发展成近圆形或多边形大斑。有时斑病边缘色深而界限明显。后 期病斑上出现灰色霉层:有时出现穿孔现象;有的病斑出现褐色 轮纹。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土中过冬。主要危害芍药、 红瑞木、玉簪、石榴、月季、木槿、紫薇、金银木、碧桃、白蜡、 臭椿、石楠、金叶女贞、核桃、草坪等多种植物。
发病规律:以分生孢子盘和菌丝在病株和土壤中过冬、次春 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由气孔和伤口侵入,可重复侵 染。夏秋发病严重。伤口多、氮肥多时易发病。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
• 园斑 • 角斑 • 不规则斑
防治原则
• 减少侵染来源
–园林栽培措施 –化学防治 –清除病落叶 –剪除感病部分
• 改善环境条件、科学的水肥管理,通风 透光
白粉病类
• 园林植物上普遍而有严重的重要病害,降低观 赏性和切花产量 • 主要的病原菌为子囊菌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 菌科的真菌
丁香细菌性疫病
• 分布 辽宁、黑龙江、青海等有分布, 危害严重 • 病原 细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 Pseudomonas syringae Van Hall.
识别特点
• 叶片感病时,有4种类型的叶斑
–第一种为褪绿小斑,后变褐,四周有黄色晕圈,后病 斑中央为灰白色 –第二种病斑边缘有放射状线纹,如星斗斑 –第三种为花斑,具同心纹,中央灰白色,周围有波 状线纹 –第四种为枯焦,叶片褐色,干枯皱缩挂于枝条上, 远看如火烧过一般,嫩叶感病后变黑,很快枯死, 花序及花芽感病后变黑变软,严重时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 植株生长期认真防治蚜虫。用40%乐果10 00倍液、50%马拉松1000倍液或90 %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 • 清除一串红栽培区的杂草,减少侵染源; • 发现病株及时销毁; • 发病初期喷20%病毒灵400倍液,2~ 4次; • 选用无毒健康植株做采种母株或用种子 繁殖。
兰花炭疽病
• 分布 在中国兰花的栽培地区均有发生, 北京,上海、天津、四川、广东、福建、 贵州等地危害比较严重。 • 寄主 中国兰花(如春兰、墨兰、惠兰、 寒兰)、虎头兰、宽叶兰、以及广东万 年青、紫罗兰、金盏花、扶桑等。
病
原
• 真菌。 • 半知菌的兰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orchidaerum Allesch.
第九章 园林植物真菌病害1(5-31)
• Podosphaera sp. 叉丝单囊壳属, 引起桃白粉病。
• Phyllactinia sp.球针壳属, 引起臭椿白粉病。 • Blumeria sp.布氏白粉菌, 引起黑麦草、早熟禾白粉病。
月季白粉病的病原 单囊壳菌的有性和无性阶段形态
三、发病规律
1、病害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和闭囊壳在病株或枯枝落
冬孢子直径33-62×14-28μm
萌发为 担孢子
冬孢子遇水胶化萌发, 产生担孢子,冬孢子萌 发适温15-23度,需要 水膜。
冬孢子直径33-62×14-28μm 担孢子直径10-15× 8-9μm 性子器:120-170 μm 锈子器:长5 mm - 10 mm , 直径 0.2 mm ~ 0.5 mm 锈孢子:18~20 μm×19~ 24 μm
病斑扩展 3下-4下 担孢子侵 染梨树 遇雨冬孢子萌发 气孔、气孔或直接侵入
3、病原形态
叶正面
性子器Βιβλιοθήκη 叶被面锈子器性子器
性孢子器扁烧瓶 形,埋生在叶片 正面表皮下;
锈子器
锈孢子器丛生于 叶片背面病斑上, 细长圆桶形。
锈子器
性子器
受精丝 性孢子
性子器:120-170 μm 性孢子:
锈子器:长5 mm ~ 10 mm ,直径 0.2 mm ~ 0.5 mm 锈孢子:18~20 μm×19~24 μm
苹-桧锈病
三、病原菌及其特征
桧柏锈病(海棠锈病等)的病原菌有梨 胶锈菌和山田锈菌(两种。 其中梨胶锈菌 造成梨锈病(pear rust),山田锈菌引起 苹果锈病(apple rust),桧柏是这两种锈 菌的转主寄生。
1 、分类地位
• Ainsworth 分类法( Ainsworth et al,1973) • 菌物界 • 真菌门 Eumycota •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ina • 冬孢菌纲Teliomycetes • 锈菌目Uredinales • 柄锈菌科Pucciniaceae • 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 • 梨胶锈菌G.haraeanum Syd. • 山田胶锈菌G.yamadai Miyabe
教学内容: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
叶、花、果病害侵染循环的主要特点:A、仙客来灰霉病(1)温室内要加强通风和光照,降低湿度。
1.分布与为害:月季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
我国各地都有发生。
白2.症状叶片病害的症状类型很多,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灰霉病、煤污病、3.病原及其发病规律病原:病原菌是蔷薇单囊壳菌((Wallr.)Lev.)属子囊菌亚门、核菌多施氮肥,栽植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都加重该病的发生;灌品种与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一般来说,小叶、无毛的蔓生减少侵染来源,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芽和病叶。
休眠期喷洒波防治白粉病的药剂较多。
在月季上常用的有25%的粉锈宁可湿性近年来生物农药发展较快,BO-10,抗霉菌素120对白粉病也有良锈病是园林植物病害中又一类常见病害,据统计,花木上有80余1.症状:初期,叶上出现针头大的黄色小点,后小点逐渐隆起成黄2.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的锈菌[Puccinia sp.]。
病菌主3.防治方法:选无病苗栽植;冬春季结合清园全面喷洒0.5~1波美硫磺悬浮剂200~300倍液,交替喷施3~4次。
炭疽病类是园林植物中常见的一大类病害。
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兰花炭疽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病害,对兰花素来有观叶如观花的评1.症状:主要为害兰花叶片,也为害果实。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2. 病原:兰炭疽菌(Colletotrichum orchidaerum Allesoh.)是兰花炭4.防治措施:减少侵染来源。
清除病残体,尤其是假鳞茎上的病叶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发生。
兰室要通风透光良病斑出现时开始喷药,生长季节喷3~4次基本上能控制病害的发生。
1.症状:主要侵害月季的叶片,也侵害叶柄、叶脉、嫩梢等部位。
分生孢子的萌发适温是20~25,温度范围是10~35℃。
在适温下萌月季黑斑病每年发生的早晚及危害程度,与当年降雨的早晚、降雨所有的月季品种均可受侵染,但抗病性差异明显。
多雨、多雾、多露,雨后闷热,通风透气不良均有利于发病。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6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及防治
【防治措施】
园林栽培技术防治
① 加强栽培管理。 粘重土壤可掺沙质土,沙质土壤掺塘泥、沟泥等。贫瘠
建坪时作好土壤改良,合理施肥,以提高寄主的抗病性。 土壤用有机肥作基肥。生长季节多施磷、钾肥,氮肥适
量。 及时修剪草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② 清除侵染来源。冬季彻底清除枯草,集中烧毁 或深埋,以减少菌源。
总和。
发病后,斑斑点点的变色和坏死病斑,不仅影响外
观的观赏效果,也影响了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使之生
长衰弱。病害严重者,可引起叶片及花、果的脱落,甚 至导致植株死亡。
需要说明的是,一部分叶部病害除了主要为害叶之
外,还可为害枝条(茎)、花等部位。
病原及症状类型:
叶、花、果病害的病原,
主要有生物性病原,如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
药剂防治
从病害始发期,开始喷洒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
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 2500~3000 倍液,
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3000 倍液,
40%福星(氟硅唑)乳油 8000~10000 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每隔 10~15 天左右喷 1 次,连喷 2~3 次。要注意药 剂的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
2. 发病条件 即病害发生的三要素范围内的各种具体条件(三要 素的具体化、细致化),如:气候、土壤、栽培条件,
寄主的因素等。明确了发病条件,就可以通过控制发病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叶花果病害
13
2.黄栌白粉病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嫩枝。叶片被害后, 初期在叶面上出现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白色 粉霉斑,严重时霉斑相连成片,叶正面布满白粉 。8月底 以后白粉层上陆续生出先变黄、后变黄褐、最后变为黑褐
色的颗粒状子实体(闭囊壳)。秋季叶片焦枯,不但影响
树木生长,而且受害叶片秋天不能变红,失去观赏性。
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后扩大为圆形并连接成片,有时白粉
覆盖整个叶片。叶片扭曲变形,枯黄脱落。 发病后期白粉层上出现 由白而黄,最后变为黑 色的小粒点——闭囊壳。
21
22
(2)病原 南方小钩丝壳菌(Uncinuliella
australiana (McAlp.) Zheng et Chen) 属鞭毛
夏 孢 子
冬 孢 子
冬 孢 子 40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芽内和以冬孢子在发病部位及枯枝落叶上越 冬。玫瑰锈病为单主寄生。 翌年玫瑰芽萌发时,冬孢子萌发,侵入植株幼嫩组织,4月 下旬出现明显的病芽,在嫩芽、幼叶上呈现出橙黄色粉状物, 即锈孢子。5月间玫瑰花含苞待放时开始在叶背出现夏孢子, 借风、雨、虫等传播,进行第1次再侵染。条件适宜时叶背 不断产生大量夏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
37
1. 玫瑰锈病
(1)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危害芽、叶片,也危害叶柄、花、
果、嫩枝等部位。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淡黄色粉状物。 反面生有黄色稍隆起的小斑点——锈孢子器,初生于表皮下,
成熟后突破表皮散出橘红色粉末,随着病情的发展,后期又
出现橘黄色粉堆——夏孢子,秋末叶背出现黑褐色粉状物, 即冬孢子堆和冬孢子。受害叶早期脱落,影响生长和开花。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
球根鸢尾锈病
竹叶锈病
玫瑰锈病
分布玫瑰栽培区普遍发生,其中北京、山东、甘 肃、广西、内蒙古等地发病严重。
寄主:玫瑰、蔷薇、月季、野玫瑰等植物。 病原:短尖多孢锈Phragmidium mucronafum和蔷
薇多孢锈 P. roae-rugosae Kasai 。
识别特点
玫瑰的绿色器官均可受害,主要为害叶和芽。 春天新芽上布满鲜黄色的粉状物;叶正面有褪绿小斑点,
加重病害的发生
灰霉病的防治
温室要经常通风降湿, 种植密度和花盆摆放密度不 可过密.
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和愈伤能力 及时清除温室中的病残体, 以减少侵染来源. 霉雨季节喷药防治: 代森锌、苯来特、百菌清、
托布津等500倍液;每半月喷一次.
五、叶斑病类
叶片局部组织坏死,产生各种大小、形状和颜色的斑点, 斑点平或稍隆起,有的后期穿孔,易形成叶枯和落叶。
✓ 加强管理: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并销毁或深埋。 ✓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喷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
剂500倍液或65%的代森锌500~800倍液或50% 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天一次。
四. 灰霉病类
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葡萄孢属(Botrytis) 真菌侵染所引起的一类病害的总称
草本植物最常见病害,温室严重。引起叶、花器、 球茎、鳞茎及种子等腐烂。
四、叶、花、果病害的防治原则
减少侵染来源 园林栽培措施:清除病落叶,剪除病组织、使用无病 的种苗、接穗等,避免同种病原多种寄主植物混植、 早春在病原越冬地覆膜等.
喷药保护:生长季节(初侵染期和病原侵染高峰期) 改善场圃、温室环境条件:合理的水肥管理、降低湿度、
通风透气等.
第二节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及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种类繁多,占了病害总数的60%以上,超过茎部和根部病害总和。
叶、花、果病害侵染循环的主要特点:(1)初侵染源主要是染病落叶上越冬的菌丝体、子实体或休眠体(2)再侵染来源单纯,均来自于初侵染所形成的病部。
叶部病害有多次再侵染。
(3)潜预期一般较短,大都在7-15天左右。
(4)病原物主要通过被动传播方式到达新的侵染点。
传播的动力和媒介包括风、鱼、气流和人类活动。
(5)侵入途径主要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
A、仙客来灰霉病1.症状仙客来的叶片、叶柄和花瓣均可被病害浸染。
叶片受害成暗绿色水渍斑点,病斑逐渐扩大,使叶片成褐色,之一干枯。
叶柄和花梗受害后成水渍状腐烂,之后下垂。
花瓣感病后产生水渍斑并褐色。
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均可出现灰色霉层。
病害严重时植株枯死。
2、病原及发病现状:病原为真菌,有性阶段为子囊菌的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 (de Bary) Whezel.],段为半知菌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 paeoniae Oudem.)。
在湿度大的温室内该闰易发生。
每年的6-7月霉雨季节及10月的开花斯发病较重。
病菌从伤口侵入,室内花盆摆放过密使植株接触摩擦叶面出现伤口,有利于发病。
病情随湿度和湿度的加大而严重。
3.仙客来灰霉病的防治方法:(1)温室内要加强通风和光照,降低湿度。
(2)及时清除病花病叶,集中销毁。
(3)对栽培土进行土壤消毒。
(4)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的农利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
B.白粉病1.分布与为害:月季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
我国各地都有发生。
白粉病对月季为害较大,病重引起早落叶、枯梢、花蕾畸形或完全不能开放,降低切花产量及观赏性。
连年发生则严重地削弱月季的生长,植株矮小。
一般来说,温室发病比露地重。
该病也侵染玫瑰、蔷薇等植物。
2.症状叶片病害的症状类型很多,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灰霉病、煤污病、各种叶斑病、毛毡病、叶畸形、变色等症状。
粉病由子囊菌亚门中的白粉病菌引起。
这种病害,病症常先于病状。
病状最初常不明显。
病症初为白粉状,近圆形斑,扩展后病斑可连接成片。
一般,秋季白粉层上出现许多由白而黄、最后变为黑色的小颗粒——闭囊壳。
少数白粉病晚夏即可形成闭囊壳。
3.病原及其发病规律病原:病原菌是蔷薇单囊壳菌((Wallr.)Lev.)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单囊白粉菌属。
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21℃,最低温度为3℃,最高温度为33℃。
粉孢子萌发最适湿度为97%~99%。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芽中越冬,温室栽培该病周年发生,是露地栽培的初侵染源。
冬季温暖地区露地栽培月季也可周年发病。
粉孢子主要由风传播,直接侵入。
在温度为20℃,湿度为97%~99%的条件下,粉孢子2~4小时就萌发,3天左右就能形成粉孢子。
潜育期短,人工接种为5~7天。
一般夜间温度较低(15~16℃)湿度较高(90%~99%)有利于孢子萌发及侵入;白天气温高(23~27℃)、湿度较低(40%~70%)则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及释放。
在这种条件下,可预见白粉病在3~6天后发生。
多施氮肥,栽植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都加重该病的发生;灌水方式、时间均影响发病,滴灌和白天浇水能抑制病害的发生。
品种与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一般来说,小叶、无毛的蔓生多花品种较抗病;芳香族的多数品种,尤其是红色花品种均感病。
4.防治措施减少侵染来源,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芽和病叶。
休眠期喷洒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
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
栽植和盆花摆放不要过密;温室栽培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氮肥要适量;灌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进行。
防治白粉病的药剂较多。
在月季上常用的有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残效期长达1.5~2个月;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碳酸氢钠250倍液。
硫磺粉也有效,常用于温室的冬季防治:将硫磺粉涂在取暖设备上任其挥发,能有效地防治月季白粉病。
使用硫磺粉的适宜温度是15~30℃,最好夜间进行,以免白天人受害。
近年来生物农药发展较快,BO-10,抗霉菌素120对白粉病也有良好的防效。
要注意交替使用农药,以免白粉菌产生抗药性。
C.锈病锈病是园林植物病害中又一类常见病害,据统计,花木上有80余种锈病。
以美人蕉锈病为例介绍。
1.症状:初期,叶上出现针头大的黄色小点,后小点逐渐隆起成黄色疱斑,疱斑破裂散出桔黄色粉状物(病菌夏孢子团),后期又产生深褐色的锈色粉状物(病菌冬孢子团)。
通常疱斑和粉状物多见于叶背面。
发病严重时,病斑密布并连接成大小不等的斑块,致叶组织坏死焦枯。
2.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的锈菌[Puccinia sp.]。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孢子堆在活的寄主上越夏和越冬。
温暖地区,病害整年都可以发生,通常以春末夏初和秋冬温暖潮湿的天气发生较重。
高温干燥的天气病害受到抑制。
3.防治方法:选无病苗栽植;冬春季结合清园全面喷洒0.5~1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悬浮硫黄300倍液,以后在病害初发期连续喷药控制。
可以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70%托布津(1:1)10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00~300倍液,交替喷施3~4次。
D、炭疽病类炭疽病类是园林植物中常见的一大类病害。
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降低观赏性,也有的对嫩枝为害严重。
炭疽病的病原主要是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中的真菌。
兰花炭疽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病害,对兰花素来有观叶如观花的评价,但炭疽病使叶片上布满黑色的病斑,大大影响观赏。
1.症状:主要为害兰花叶片,也为害果实。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褐色稍凹陷的小斑点,逐渐扩大为暗褐色的圆形斑或椭圆形斑。
叶尖或叶缘的病斑多为半圆形或不规则形。
叶尖端的病斑向下延伸,枯死部分可占整个叶片的1/5~3/5。
发生在叶基部的病斑大,导致全叶迅速枯死或整株死亡。
病斑由红褐色变为黑色,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褐色,或由不规则的轮纹。
有的品种病斑周围有黄色晕斑。
后期,病斑上有许多近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点粒,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
病斑的大小、形状因兰花品种而异。
果实上的病斑不规则,稍长。
2. 病原:兰炭疽菌(Colletotrichum orchidaerum Allesoh.)是兰花炭疽病的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菌目、炭疽菌属。
3.发病规律:炭疽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假鳞茎上越冬;一般自伤口侵入,在幼嫩叶片上可以直接侵入;潜育期2~3周。
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22~28℃,最适pH值5~6。
每年3~11月均可发病,4~6月梅雨季节发病最严重。
老叶片4~8月发病;新叶则8~11月发病。
高湿闷热,天气忽晴忽雨,通风不良,花盆内积水均加重病害发生。
株丛过密,叶片相互摩擦易造成伤口,蚧虫为害严重时也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此外,提高环境湿度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4.防治措施:减少侵染来源。
清除病残体,尤其是假鳞茎上的病叶残茬;生长季节及时剪除叶片上的病斑。
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发生。
兰室要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湿度;夏季盆花室外放置要搭荫棚;浇水忌用喷壶直接从植株上端淋水,最好用滴灌。
病斑出现时开始喷药,生长季节喷3~4次基本上能控制病害的发生。
常用农药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0.5%~1%等量式波尔多液。
E.叶斑病类1.症状:主要侵害月季的叶片,也侵害叶柄、叶脉、嫩梢等部位。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为2~12mm,黑紫色,病斑边缘呈放射状,这是该病的特征性症状。
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其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粒,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有的月季品种病斑周围组织变黄,有的品种在黄色组织与病斑之间有绿色组织,称为“绿岛”。
病斑之间相互连接使叶片变黄、脱落。
2.病原:月季黑斑病的病原菌是蔷薇放线孢菌[Actinonema rosae (Lib.)Fr.][Marssonina rosae (Lib.)Lind.],属半知菌亚门、腔孢菌纲、黑盘孢目、放线孢属。
分生孢子的萌发适温是20~25,温度范围是10~35℃。
在适温下萌发36小时达到高峰。
萌发最适pH7~8。
生长最适温度为21℃;侵入最适温度为19~21℃。
3.发病规律:病原菌越冬方式因栽植方法而异。
露地栽培,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芽鳞、叶痕及枯枝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温室栽培则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部越冬。
分生孢子由雨水、灌溉水的喷溅传播。
分生孢子由表皮直接侵入,在22~30℃,以及其它适宜条件下,潜伏期最短为3~4天,一般为10~11天,接种>15天后产生子实体。
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
月季黑斑病每年发生的早晚及危害程度,与当年降雨的早晚、降雨次数、降雨量密切相关。
所有的月季品种均可受侵染,但抗病性差异明显。
多雨、多雾、多露,雨后闷热,通风透气不良均有利于发病。
生长不良、露地栽培密度大,或花盆摆放太挤,偏施氮肥,以及采用喷灌方式浇水,都加重病害的发生。
4 .防治措施: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有病枝条。
休眠期喷洒2000倍五氯酚钠水溶液或1%硫酸铜溶液杀死病残体上的越冬菌源。
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的发生。
灌水最好采用滴灌、沟灌或沿盆边浇水,切忌喷灌,灌水时间最好是晴天的上午,以便使叶片保持干燥。
栽植密度、花盆摆放密度要适宜,以利通风透气。
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氮肥要适量,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
发病期间喷洒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1%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治效果比较好。
7~10天喷一次。
为了防止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药剂必须交替使用。
生产中多栽培抗病品种及选用抗病砧木,淘汰观赏效果差的感病品种。
F. 唐菖蒲花叶病1.分布与为害唐菖蒲花叶病是世界性病害,凡是种植唐菖蒲的地方均有该病发生。
据调查,我国沈阳、上海、杭州、常州、厦门、昆明、南京、成都、广州、哈尔滨、武汉、大连、西安、深圳、珠海、北京、包头等地均有发生。
该病引起唐菖蒲球茎的退化、植株矮小、花穗短小、花少花小,严重地影响切花的产量和质量,是我国唐菖蒲切花打入国际市场的主要障碍2.症状该病主要侵染叶片,也侵染花器等部位。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角斑与圆斑,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多呈多角形,最后变为褐色。
病叶黄化、扭曲。
有病植株矮小、花穗短、花少花小,发病严重的植株抽不出花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