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有诰_诗经韵读_与王力_诗经韵读_用韵之比较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单项选择题温习汇总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诗经》的“二南”中应有的作品西周末至东周时。
2《诗经》中“二南”产生的域是以陕西为中线而分之。
二南北界黄河,由北向南伸展,直至楚汉3《诗经》中的“王风”都是东周以后的作品。
4《诗经》中的“郑风”都是春秋时期的作品。
5《诗经》的十五国风中,挖苦统治者的诗道别具一格的是魏风。
6《诗经》中的《周颂》都是西周时期的祭祀之作。
7《诗经》中的《鲁颂》都是春秋时期伯作品。
8古文经学派以为《商颂》产生于商朝。
9今文经学派以为《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宋国。
10中国古代第一部自觉运用文字音韵学理论对《诗经》文字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是段玉裁《诗经小学》。
11清朝古文经学派集大成之作,研究《毛诗》的必读之作是陈焕《诗毛氏传疏》。
12能够打破今、古文家法之争,亦无汉、宋门户之见,从音韵、训诂入手,独见功力的清朝《诗经》研究之作是马瑞辰《毛诗传通释》。
13清朝今文《诗经》研究中体例严谨周详、利用前人功效丰硕赅博、以搜辑完备而著称的集大成之作是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14清朝《诗经》音韵研究中最为完善的高作是江有诰《诗经韵读》。
15清朝《诗经》研究中以辨名物训诂、考订山川器服制度为主的研究高作是王夫之《诗经稗疏》。
16重在《诗》的应用的赋诗言志时期是春秋时期17著书引《诗》时期为战国时期。
18两汉《诗经》研究的集大成者是郑玄。
19两汉时期,为《诗经》研究开拓了经学研究广漠天地的缘故是经学的今古文之争。
20两汉时期,推动《诗经》研究,形成《诗经》第一个高潮的缘故是经学的今古文之争。
21成为汉学《诗经》的里程碑式,代表隋唐五代《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的是作品是孔颖达的《毛诗正义》。
22代表宋学《诗经》最高研究水平的里程碑式的高作是朱熹《诗集传》。
23开启《诗经》音韵学至先秦古音研究的是陈第《毛选古音考》。
24从纯文角度欣赏评论《诗经》、开拓文学研究新天地的清人戴君恩《读风臆评》。
25二十世纪前期开始以马列主义观点研究《诗经》的学者是郭沫假设.26二十世纪第一名为《诗经》作今译的学者是郭沫假设。
读《诗经韵读》
读《诗经韵读》 傍晚,拿出新买的《诗经韵读.楚辞韵读》(王⼒先⽣著),浏览了其中的《<诗>韵总论》、《<诗经>韵例》两⼤部分,惊叹先⽣学问之⼴博,鄙薄我等之浅陋,深感汗颜!然虽是浏览,亦有所获。
其⼀,对先⽣的《对叶⾳说的批判》甚为赞同,扭转了以往的⼀些误解。
“叶⾳”(叶读“xie”,同“协”)的意思是说写《诗经》的⼈的语⾳和后代⼈是⼀样的,《诗经》许多地⽅的押韵是和谐的,只有少数地⽅不和谐,那就要把某字临时改成读某⾳,以求和谐。
“叶⾳”说⼤约产⽣于宋代,以朱熹为代表,认为《诗经》中有些应该押韵的,但按今⾳(宋时⾳)来读却并不押韵,于是便认为要临时改成读某⾳。
他还在他所著的《诗集传》和《楚辞集传》⾥都⽤了“叶⾳”说,并做了很多注解。
这是他不懂古⾳之故。
明末第⼀个反对“叶⾳”说的是陈第,他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有转移,亦势所必⾄。
”因此,对于本应押韵的,但今天读来却并不押韵的,⼀个很⼤的可能就是因为语⾳发⽣了变化,若按古⾳来读,肯定押韵。
其⼆,初识《诗经》⽤韵位置的有关情况,且很多值得借鉴。
⾸先是《韵在句中的位置》讲了三个问题。
第⼀,关于韵脚,韵⼀般⽤在句尾,所以称韵脚。
在这⼀点上,古今⽤韵是⼀样的。
第⼆,关于虚字脚,如果句尾是⼀个虚字,韵就常常落在倒数第⼆字上,这样就构成了“富韵”,因为句尾虚字本来已经可以押韵了,但是同字押韵还不够好,所以要在再加韵字,实际上构成了两字韵脚,所以叫“富韵”。
在《诗经》中,虚字韵脚主要有14种:之字脚、兮字脚、矣字脚、也字脚、⽌字脚、思字脚、忌字脚、只字脚、焉字脚、哉字脚、与字脚、乎字脚、我字脚、⼥(汝)字脚。
第三,关于韵与⾮韵,即《诗经》押韵的⼏个原则。
⼀是⼤停顿处不能⽆韵。
所谓⼤停顿处,就是⼀个语法句的终了。
旧说所谓“句”,往往不是语法上所谓“句”,⽽只是半句(我们⽤逗号表⽰);只有⼤停顿处才是语法上的⼀句(我们⽤句号表⽰)。
⼀个语法句终结处,除了罕见的例外,总是要押韵的。
论江有诰《诗经韵读》之成就与不足
论江有诰《诗经韵读》之成就与不足荆兵沙;曹强【摘要】通过深入研究江有诰的<诗经韵读>发现,其中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失误中还包含着某些合理的因素.其成就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首次以韵读形式系统地展示出<诗经>的用韵情况;2.对<诗经>用韵研究多有发明;3.在处理<诗经>"合韵"上成就颇多;4.订正了段玉裁、王念孙等研究<诗经>用韵的诸多纰缪;5.能以音变理论审视<诗经>的韵脚字;6.分古韵为二十一部,对上古韵部体系的建构贡献良多.其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对某些篇章用韵体例的理解错误;2.在<诗经>"合韵"处理上有缺失;3.韵字注音理论认识上有缺失;4.早期对上古声调的认识错误.【期刊名称】《巢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12)002【总页数】6页(P73-78)【关键词】江有诰;《诗经韵读》;成就;不足;影响【作者】荆兵沙;曹强【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714000;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7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13江有诰,字晋三,号古愚,清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
他认为顾炎武、江永、段玉裁等人所定的古韵部类的多寡与平入相承的关系都不尽与《诗经》音、《楚辞》音相合,于是继承段氏研究《诗经》韵的方法,将《诗经》305篇一首一首地分析其中的韵脚,审查其韵部,写成《诗经韵读》。
《诗经韵读》是江氏研究古音学的核心材料,也是研究古韵必读之作。
其中包含江有诰诸多古音学的理论,同时也是其古音学理论的具体实践。
考察、分析和研究《诗经韵读》,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江有诰古音学的理论,重新认识江有诰的古音学成就,而且对清代古音学的研究大有裨益。
我们以江有诰的《诗经韵读》为基础,旁及其《群经韵读》、《楚辞韵读》、《廿一部谐声表》、《唐韵四声正》和《入声表》等著作,深入挖掘原材料,并与段玉裁的《诗经韵分十七部表》、王念孙的《古韵谱》和王力先生的《诗经韵读》等进行穷尽式地比较,总结归纳江氏的《诗经韵读》的得失。
历代音韵学家述评
著名音韵学家述评汉语音韵学是传统小学三个分支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前人在缺乏国际音标等方便的标注工具的条件下,以他们非同寻常的智慧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目前,汉语音韵学已经成为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的重要工具。
就汉语言文字学这门学科来说,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是训诂学的工具,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
昔孔子论政以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故为政在人。
”同样,可以说“为学在人”,一门学问的发扬光大,跟前贤的发明分不开,前贤的贡献不可磨灭。
今择取历代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音韵学家数人,上起顾炎武,下讫王力(瑞典国高本汉因功绩卓越,虽非吾国人,亦并收入),述其学绩,评其优劣。
王国维在《周代金石文韵读序》云:“古韵之学,自昆山顾氏,而婺源江氏,而休宁戴氏,而金坛段氏,而曲阜孔氏,而高邮王氏,而歙县江氏,作者不过七人,然古音廿二部之目,遂令后世无可增损。
故训故名物文字之学,有待于将来者甚多,至古韵之学,谓之前无古之人、后无来者可也。
”王国维对顾炎武讫江有诰等人取得的成就给以极高的评价。
顾炎武顾炎武(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原名绛,字忠清。
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
学者尊为亭林先生。
江苏昆山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著有《日知录》、《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在音韵学方面,他的《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合称《音学五书》),《韵补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清代语言学,顾炎武开其端,其后人才辈出,语言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发展。
顾严武在音韵学上最大的成就是在古音学部分,顾氏是清代古音学的奠基人。
顾氏注重“采铜于山”,搜集、整理、鉴别、选别原始材料,反对“废铜铸钱”,抄袭第二手材料,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
曹强:论江有诰对_诗经_合韵_处理之得失
曹强:论江有诰对_诗经_合韵_处理之得失曹强:论江有诰对_诗经_合韵_处理之得失(2013-08-18 16:50:15)内容提要本文採用统计法,穷尽式统计了江有诰《诗经韵读》中的“合韵”。
江氏窗际言《诗经》“合韵” 者共93次,其中通韵64次,17种类型;合韵19次,11种类型;借韵10次,5种类型。
江氏对《诗经》“合韵” 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其成就表现在四个方面:1.指出或考证“合韵”字的异文;2.掊出“合韵”字的校勘问题;3.以音变理念审视某些“合韵”现象;4.参照“合韵”,修正段氏十七部的排列次第。
江氏对《诗经》“合韵”的处理得大于失,其成就对音韵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合韵”説是对段氏“合韵”説的继承和发展,他剔除了段説不合理的内涵,而给予更科学、更简洁的解释,使“合韵”説更具説服力。
关键饲江有诰《诗经韵让》通韵合韵借韵六朝人在诵读前代韵文时,觉得不押韵处,往往改读字音,以求和谐。
这种办法,晋徐邈称之“取韵”,北周沉重称其“协句”,唐顔师古曰“合韵”,但这些都并非清儒所言“合韵”之义。
清人段玉裁创“合韵”之説,他(段玉裁,1988:830)认爲凡与今韵异者,古本音也;其于古本音有龃龉不合者,古合韵也。
”并在《答江晋三论韵》中指出:“合韵之説,浅人以今韵与古不合而名之,僕则以古与古不合而名之。
”(江有诰,1993:4)段氏“合韵”之説影响了有清一代的学者。
清人江有诰于“合韵”説,亦有不少真知灼见,他(1993:22)在《诗经韵让》卷首的《古韵凡例》中指出:“古有正韵、有通韵、有合韵①。
最近之部爲通韵,隔一部爲合韵。
《诗经》用正韵者十之九,用通韵者百中之五六,用合韵者百中之一二。
计三百五篇,除《周颂》不论,其国风、大小雅、商鲁颂,其诗一千百有二章,通韵六十见,合韵十馀见,不得其韵者数句而已。
知其合乃愈知其分。
即其合用之故,而因以知古部之次第,并可知《唐韵》误合之由。
”江氏“知其合乃愈知其分,和段氏所谓‘谓之合而其分愈明,有权而经乃不废’之説若合符节。
对王力先生《古代汉语》中诗经韵例的一些见解
对王力先生《古代汉语》中诗经韵例的一些见解《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为研究上古音韵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研究《诗经》的用韵内容主要分为两点:韵例形式和通韵合韵形式。
而其中韵例分析尤为重要。
所谓韵例指的是押韵的条例,形式,格例以及规则。
在古代已有不少学者研究过韵例问题,如宋代项安世的《项世家说》卷中就有《诗句押韵疏密》和《诗押韵变例》讨论韵例问题,到了清代顾炎武和江永等人也对韵例格式有一定研究。
由于受宋代叶音的影响,他们的研究成果难免具有“韵例不明而强韵于我”的不足,如今王力先生对韵例做了全面的研究,总结了古人的不足之处。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对《诗经》韵例作了以下的分类:第一,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分为:(1)句尾韵,即每句句尾用韵。
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魏风·硕鼠》)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憂。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邶风·柏舟》)(2)非句尾韵,如句尾是一虚字,韵就落在倒数第二字上从而构成“富韵”。
如: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卫风·河广》)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卫风·硕人》)第二,从一章中所用韵数来看分为:(1)一韵到底。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邶风·静女》)(2)换韵。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部)?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鱼铎合韵)?式微式微,胡不归(微部)?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侵部)?(《邶风·式微》)第三,从韵脚相互的距离来看分为:(1)句句押韵。
如: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邶风·终风》)(2)隔句押韵。
如: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
此日而食,于何不臧?(《小雅·十月之交》)(3)交韵。
如: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古汉语通论《诗经》的用韵
古汉语通论《诗经》的用韵古汉语通论《诗经》的用韵中国和外国古代的诗歌,差不多都有一定的格律;用韵是构成诗歌格律的主要手段之一。
汉族人民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
《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只有七篇没有韵,这七篇都在祭祀诗里(《周颂》《商颂》)。
至於国风、《小雅》和《大雅》,就没有一篇是没有韵的。
要彻底了解诗歌的内容,必须了解它的格律,当然也就要了解它怎样用韵。
在本节里,我们主要谈两点。
第一是《诗经》的韵例,第二是《诗经》的韵部。
谈到韵例和韵部,首先就必须把韵和韵母分别开来。
因为韵例和韵部都是韵的问题,而不是韵母的问题。
韵母是指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而韵则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
韵头不同的字如檀tán干gān涟lián廛chán貆huán餐cān是可以互相押韵的。
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
汉语诗韵一般是放在句尾的,习惯上叫做韵脚。
(一)《诗经》的韵例韵例就是关於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我们举几首诗作例子来说明《诗经》的韵例。
字体是黑体和下划线的都是韵脚。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祮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周南·芣苢)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鄘风·柏舟)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对王力先生_古代汉语_中诗经韵例的一些见解
odern chineseM9XIANDAI YUWEN2005.11语言研究YUYAN YANJIU《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为研究上古音韵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研究《诗经》的用韵内容主要分为两点:韵例形式和通韵合韵形式。
而其中韵例分析尤为重要。
所谓韵例指的是押韵的条例,形式,格例以及规则。
在古代已有不少学者研究过韵例问题,如宋代项安世的《项世家说》卷中就有《诗句押韵疏密》和《诗押韵变例》讨论韵例问题,到了清代顾炎武和江永等人也对韵例格式有一定研究。
由于受宋代叶音的影响,他们的研究成果难免具有“韵例不明而强韵于我”的不足,如今王力先生对韵例做了全面的研究,总结了古人的不足之处。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对《诗经》韵例作了以下的分类:第一,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分为:(1)句尾韵,即每句句尾用韵。
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魏风・硕鼠》)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憂。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邶风・柏舟》)(2)非句尾韵,如句尾是一虚字,韵就落在倒数第二字上从而构成“富韵”。
如: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卫风・河广》)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卫风・硕人》)第二,从一章中所用韵数来看分为:(1)一韵到底。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邶风・静女》)(2)换韵。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部)?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鱼铎合韵)?式微式微,胡不归(微部)?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侵部)?(《邶风・式微》)第三,从韵脚相互的距离来看分为:(1)句句押韵。
如: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邶风・终风》)(2)隔句押韵。
如: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
此日而食,于何不臧?(《小雅・十月之交》)(3)交韵。
如: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对以上分类的第二、三两项,本人认为其分类值得进一步商榷。
王力诗经韵读
王力诗经韵读
王力先生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他在语言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在所有他所研究的经典文献中,他对《诗经》的研究尤为深入。
他在对《诗经》的音韵研究中提出了“王力诗经韵读”的观点,对古代汉语的音韵学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
一、《诗经》的音韵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约300余篇古代诗歌。
《诗经》的语言非常简洁优美,诗歌中的韵律也非常有特色。
在《诗经》中,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诗歌中的韵律非常清晰,具体而微。
二、王力先生的韵读观点
王力先生在《诗经》的韵读研究中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
首先,他强调了《诗经》中的平仄关系。
在诗歌中,平仄关系非常重要,它们将诗歌区分为长短不同的音节,构成了特殊的韵律效果。
其次,他认为《诗经》的韵系非常简单,只包含了三个韵脚:平声、上声和去声。
最后,他提出了“王力诗经韵读”理论,提出了一些独特的韵律规则,对《诗经》的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王力诗经韵读的意义
王力诗经韵读不只是对《诗经》的音韵研究,更是对古代汉语言音韵学的一种重要贡献。
王力提出了一些规律和原则,深度分析了诗歌中词语的韵律效应。
他的研究改变了人们对音韵学的认识,对于今后对汉语音韵学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论
王力先生对《诗经》韵读的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成果,它改变了人们对古代汉语韵律的认识。
他提出的“王力诗经韵读”理论深刻而精确,对汉语音韵学研究贡
献巨大。
通过对《诗经》的韵律效应的深入研究,王力的学术成果在当前汉语语言学研究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诗经》的用韵
《诗经》的用韵一、概念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音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介音)、主要元音(韵腹)和韵尾。
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
韵脚:汉语诗歌或韵文中互相押韵的字一般放在句尾,叫做韵脚。
韵例: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二、《诗经》的韵例从三个方面观察:1、韵在句中的位置: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2、一章中所用的韵数:分为一韵到底的和换韵的两类。
3、韵脚的相互距离:情况较为复杂,大致分为三种。
A、句句押韵;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
这是《诗经》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C、交韵: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
总的看来,《诗经》用韵的主要格式有两种:一是隔句押韵的句尾韵,一是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三、《诗经》的韵部1.韵部:押韵字的归类。
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就属一个韵部。
2.古韵:清代以来,研究音韵的学者们就按照《诗经》用韵的实际情况概括出《诗经》时代的韵部来,叫做“古韵”,指的就是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
3.韵部的归纳方法:系联法先秦韵部主要从诗歌韵文的押韵归纳出来。
最主要的材料是《诗经》,其次则有《周易》、《楚辞》以及群经、诸子里的韵语。
对于从来没有用于押韵的字,可以根据谐声偏旁归入相应的韵部。
谐声字就是形声字,指由代表意义类属的义符(又叫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符(又叫声旁)合成的合体字。
一个声符,往往产生出一系列谐声字。
凭借经验,我们知道一组谐声字的韵母往往相同或者只有介音不同,声母也相同或者属于同一发音部位,这是谐声字的造字原理。
例如以“长”为声符的字有“张帐胀苌怅”等,韵母都是a ,声母分别是t 和t 。
造字时代一定遵守着这样一条原理。
但是我们发现,有些同声符的谐声字的读音差别很大。
例如,以“台”为声符的字有“怡贻、治始笞、胎泰怠殆”等。
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已经知道语言是变化的,那么可以推想,同一谐声系列的读音存在较大差别一定是长期演变导致的后果,在造字时代,它们的读音本来是相同或相近的。
古汉语通论(十五、十六) (2)
昌[ȶ’] 船[ȶ] 清[ts’] 初[ʧ] 从[dz] 崇[ʤ]
牙音
喉音
见[k]
影[ø]
溪[k’]
群[ɡ]
晓[x]
匣[ɣ]
疑[ŋ]
上古三十二字母:
钱大昕的“古无轻唇音”与“古无舌上
音”之说:
《十驾斋养新录》:《古无轻唇音》、 《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
《古无轻唇音》:凡轻唇之字,古读皆为重唇。 古读附如部;古读佛如弼,亦如勃;古读蕃如卞 ;古读汾如盆;古读敷如布;古读匪如彼,古读 望如茫。扶服即匍匐;伏羲及庖羲。 这就是说,中古音中的轻唇音“非、敷、奉、微 ”在上古时期一律读成重唇音“帮、滂、並、明 ”,实际上是告诉人们,中古“非、敷、奉、微
根据不同发音方法又可以把三十六字母分 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大类。
三十六字母表说明:
唐末和尚守温首创了“三十字母”,到了
宋代,有人对三十字母进行了整理增并,
改“不方”为“帮滂”,新增“非、敷、
奉、微、娘、床”六母,称“守温三十六 字母”。
清浊音的分别:
全清: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 音。
”是由上古“帮、滂、並、明”分化出来的。
用现代汉语语音对照,即上古只有b、p,没有f, 今天读f的声母,在上古读b、p,是中古才从b、p 中分化出来的。
谐声偏旁的证据: 以“非”为声符的形声字有两组,“扉蜚 诽菲匪翡”等今音声母读f,“悲辈裴排徘 ”今音声母读b或p。 以“分”为声符的形声字也有两组,“芬 纷氛忿粉份”今音声母读f,“颁贫盆邠 bīn攽bān”今音声母读b、p。
对那些通过韵脚目前还无法归类的字,则结 合谐声偏旁进行系联。一般来说,同谐声偏 旁的字大致可以归为一类。这样先秦古韵分 类情况就逐渐明朗、精确了。 形声字是由表示意义类属或范畴的形旁和表 示读音的声旁两个部分组成的。声旁因为是 表示声音的符号,所以又叫“声符”或“谐 声偏旁”。声符相同的字,读音往往相同或 相近。如“其”和从“其”得声的“棋欺期 棋旗淇基祺……”等一系列字都属于“之” 部字。因为是成系列的,所以叫做“谐声系 统”。
诗经的用韵与上古音系
二、 古人对声韵的描述 古人对汉语语音早有感悟, 例如:《老子》第二十章:“唯 之与阿,相去几何。” “唯” 古音在微部,“阿”古音在歌部, 是不同韵部的字,但微与歌属同 类同横行者,主要元音相近,都 为阴声韵,可以旁转,故音相近。
古人还可据口形判定远距离说话人的的 语意。《管子· 小问》篇记载了这样一个 故事, 桓公与管仲阖门而谋伐莒,未 发也,而已闻于国矣。桓公怒,谓管仲 曰:“寡人与仲父阖门而谋伐莒,未发 也,而已闻于国,其故何也?”管仲曰: “国必有圣人。”桓公曰:“然,夫日 之役者,有执席食以上视者。必彼是 邪?”于是乃令之复役,毋复相代。少 焉,东郭邮至,桓公令傧者延而上,与 之分级而上。问焉,曰:“子言伐莒者 乎?”东郭邮曰:“然,臣也。”桓公 曰:“寡人不言伐莒,而子言伐莒,其 故何也?”
用同音 字注音
返回本章目录
譬况法
急气 缓气 譬况法
《淮南子· 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 高诱: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吕氏春秋· 慎行》:崔杼之子相与私闀。 高诱:闀读近鸿,缓气言之。
描写某 《公羊传· 庄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为客 , 字发音 长言 伐者为主。 的情貌 短言 何休: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 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齐人语也。 和方法
四川话中,老一辈的人把麦子的 “麦”说成[mia21],而年轻一代即 使是说方言,也不说[mia21 ],而 说成[mei21], 再比如“阶”字, 老一辈的人读[kai55], 年轻一点的 就读成[t iai55], 介于普通话的[t ie55],和老一辈的[kai55]之间。
越是封闭的区域,那里的语言越 具有存古的性质,因此就越能引 起方言研究者的注意。
上古音的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材料就 是现存的各地方音以及汉藏语繫中 与汉语有亲属关繫的少数民族语言, 比如广西的侗台语族中侗、壮、水、 瑶、黎等语支的语音。南方的闽、 粤语和各少数民族语言都不同程度 地保留了上古音。是研究上古音的 活材料。
论江有诰《诗经韵读》之成就与不足
对 音韵学 研 究具有 重要 意 义 。我们 统计 , 氏的 江 《 诗经韵 读 》 , 际 言《 经》 合韵 ” 中 实 诗 “ 的共 9 9次 ,
其 中通韵 6 7次 ,7种类 型 ;合 韵 2 1 2次 , 1 类 1种
用韵 情况
《 诗经》 的方法 , 诗经》O 篇一首一首地分 韵 将《 35 析 其 中 的韵 脚 , 审查 其 韵 部 , 成 《 经 韵 读 》 写 诗 。 《 诗经韵读》 是江氏研究古音学的核心材料 , 也是 研 究 古韵必读 之作 。 中包含 江有 诰诸 多古 音学 其
的理论 , 同时也 是其 古音 学 理论 的具 体实 践 。考
2 1 年第 1 卷 第 2期 00 2 总第 1 1 0 期
巢湖 学 院 学报
Jun l f C a h olg o ra h o u C l e o e
No2. 1 22 0 .. Vo . .0l 1
Ge ea e a .0 n rlS f l 1 1 i No
论 江 有 诰 《 经 韵 读 》 成 就 与 不 足 诗 之
荆兵 沙 曹 强
( 南师 范学 院 , 渭 陕西 渭南 7 40 ) 10 0
摘 要 : 通过 深入 研 究江有 诰 的《 诗经 韵读 》 发现 , 中得 中有 失 , 中有 得 , 其 失 失误 中还包 含着 某些合 理 的 因素。其成 就 主要表 现在 六个 方面 :. 次 以韵 读形 式 系统地 展 示 出《 经》 1 首 诗 的用 韵情况 ; 对《 经》 韵研 究多有 发 明;. 处理 《 经》 合韵 ” 成就 颇 多;. 正 了段 玉裁 、 2 . 诗 用 3在 诗 “ 上 4订 王念孙 等研 究《 经》 韵 的诸 多纰缪;. 以音变理 论 审视《 经》 诗 用 5能 诗 的韵 脚 字;. 古韵 为二十 6分
《诗经》通韵合韵说疑释
《诗经》通韵合韵说疑释《诗经》通韵合韵说疑释【作者】周长楫前人研究的结论认为《诗经》除个别篇章外,多数诗章是押韵的。
《诗经》押韵的方式和所用的韵部,历来学者看法不一致。
王力先生认为《诗经》用韵大体有四种情况:1.一章一韵,一韵到底;2.一章数韵,有换韵、交韵和抱韵等类型;3.通韵;4.合韵。
据笔者对《诗经韵读》中《诗经》1738个章次的用韵类型分布的初步统计:通韵有84个章次,占总用韵章次的0.5%;合韵有124个章次,占总用韵章次的0.7%。
通韵合韵合起来不过208个章次,占总用韵章次的1.2%。
由此可见,通韵合韵现象,在《诗经》用韵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关于通韵和合韵,王力先生在《诗经韵读》一书中做这样的解释:“按照传统音韵学的说法,韵部可以分为阴、阳、入三声,而且在元音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互相对转,这就是通韵。
”①“凡元音相近,或元音相同而不属于对转,或韵尾相同,叫做合韵。
”?②通韵合韵,传统音韵学也有称之为对转和旁转的。
对《诗经》出现的不同韵部可以通韵合韵的解释,确实是事出无奈的办法,但这种解释却留下一些困难和麻烦。
(一)它动摇了诗歌押韵的基本规则。
如果不求韵母的韵尾要相同这个条件,只求主要元音相同,那么[-an]韵母的字可与[-at]或[-ak]韵母的字通押,[-i]韵母的字可跟[-in]或[-ing]韵母的字相押韵,等等,这种音感上相差如此之大的音,让它们凑在一块押韵,这是难以说服人们接受的。
(二)所谓“主要元音相近”,不论韵尾相同即可“合韵”,其“标准”如何掌握也是个难题。
如“质月”合韵,质韵是[-et],月韵是[-at],两个主要元音“e”和“a”相距甚远,怎能说是“主要元音相近”而合韵呢?王力先生对《小雅·甫田之什·车》四章的“冈(阳韵)薪(真韵)”合韵也觉得主要元音既不同,韵尾又不同(“冈”[kang],“薪”[sien]),显然“是不够谐和的”③。
如果硬是把两个主要元音和韵尾都大相径庭的字凑合在一起承认它是可以相押的“合韵”现象,那么恐怕随便把一些韵母都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都可称之为“合韵”式的押韵,这一来就会产生任何汉字都可“合韵”的混乱。
段王江《诗经》韵读比较研究
声ꎬ故局上古在侯部入声ꎬ段氏合韵是对的ꎮ
( 四) 殽ꎮ « 小雅正月» 十二章段氏少“ 酒
殽” 相协ꎮ 段氏此处不入韵ꎬ其他韵例殽字在宵
部ꎻ王氏殽字做韵脚两例ꎬ此例在幽部ꎬ另一例在
« 魏风园有桃» 一章ꎬ在宵部ꎻ江氏幽宵通韵ꎬ
殽在宵部ꎮ “ 教” 在宵部ꎬ« 广韵» 殽在肴韵ꎬ故殽
谐声字在幽部ꎬ王氏“ 缪” 在之部一例ꎮ « 说文»
稑从坴声ꎬ“ 穋为稑之或字” [4] ꎮ « 段注» :“ 今« 周
礼» 做稑ꎬ毛诗做穋ꎮ” [5] « 广韵屋韵» :“ 稑ꎬ穜
稑ꎮ 先种后熟曰穜ꎬ后穜种先熟曰稑ꎮ” “ 穋ꎬ 上
同ꎮ” [6] 穋为稑之或字ꎬ故穋上古在幽部入声ꎬ王
经统计ꎬ 差 异 韵 读 出 现 最 多 的 韵 部 为 幽 ② 、 之、
韵ꎮ 王氏“ 合洽” 都在谆部ꎬ« 广韵» 荅在合韵ꎬ故
荅上古在谆部ꎬ王氏在脂部为寄放ꎮ
( 十 二 ) 集 就ꎮ « 小 雅 小 旻 » 三 章 段 王
另一方面在韵读相同的情况下ꎬ由各家研究方法
« 诗经» 穋做韵脚共两处ꎬ都在小停顿处ꎬ可不入
的不同所导致ꎬ如在处理不同韵的字押韵时ꎬ段
氏倾向于采用古本音、古合韵的方法来处理ꎬ王
氏则倾向于用谐声系统来处理ꎮ
« 诗经» 有五分之三的篇章ꎬ段王江三家韵
读完全一致ꎮ 这些韵读相同之处的韵例ꎬ归部也
有不同情况ꎬ主要是各家对韵与韵之间相押频率
不同的字ꎬ及古文、篆文字体或声符有异的字等等ꎬ它们对古韵部中的幽、之、侵、阳、文、支等部的收字范围
有一些影响ꎮ
〔 关键词〕 « 诗经» ꎻ韵读ꎻ上古韵部ꎻ比较研究
〔 中图分类号〕 H1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2096 ̄ 3130(2019)06 ̄0035 ̄05
江有诰《诗经韵读》与王力《诗经韵读》再比较
江有诰《诗经韵读》与王力《诗经韵读》再比较
曹强
【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32)003
【摘要】江有诰<诗经韵读>和王力<诗经韵读>在韵字归部和异文处理方面均有差异.两部<诗经韵读>对个别篇章用字的认识不同,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江有诰对某些韵字的归部错误,王力在其<诗经韵读>中纠正了江氏的错误.但同时发现,王力对个别韵字的归部值得商榷,而江氏的归部有可取之处.
【总页数】4页(P106-109)
【作者】曹强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渭南,7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13
【相关文献】
1.江有诰《诗经韵读》校勘举误 [J], 曹强
2.江有诰《诗经韵读》与王力《诗经韵读》用韵之比较 [J], 曹强
3.江有诰《诗经韵读》和王念孙《古韵谱》用韵比较 [J], 曹强
4.论江有诰《诗经韵读》之成就与不足 [J], 荆兵沙;曹强
5.江有诰《诗经韵读》韵脚字标注声调性质初探 [J], 曹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有诰《诗经韵读》和王念孙《古韵谱》用韵比较
据我们整理 ,除 《 = f 司颂》 ( 、 ( 鲁颂》及 《 商
的个
别篇章王 氏未涉及 外 ,江 氏与王 氏对 《 诗经》 用韵 的理
都以 “ 、 “ 矣” 思”相押 。既然 王氏认为 “ ” “ ” 矣 、 思
解 绝大 部分相 同 ,无怪 乎王 氏读 毕江 氏 的 《 经韵读》 诗 “ 不觉 狂喜” 。但 我们也发现 ,两人对 《 诗经》 个别篇 章
韵, “ ” “ 七 、 吉”韵 。按 :从语义角度看 ,此章第一句
不应断句为 “ 岂日无衣 ,七 兮” “ , 岂曰无衣七兮 ”应该
为一句。王力先生认为 : “ 如果句尾是一个虚字 ,韵就常 常落在倒数第二字上” ,并称之为 “ 富韵”I 。但若倒数 4 1 第二字 已入韵 ,倒数第 三字就不应入韵 。此章 王念 孙既 以 “ 、 “ 七” 吉”韵 ,又 以 “ ” “ ”韵 ,这是 没有 衣 、 衣
据我们 观察 ,江 氏所谓交互 韵 ,有 A A B B式 和 A — B
B A式两种类型 ,包括王力先生所 言的交韵 和抱韵 。为求
术语统 一且便于 同王念孙 的 《 古韵谱》 比较 ,这里我们
取王力先 生交韵和抱韵 的术语 ,并 以此进行对 比。 1 交韵 。即 A A . B B式 ,就是两韵交 叉进行 ,单句与 单句押韵 ,双旬和双句押韵 。交韵 有纯交韵 、复交 韵和
象。 “ 氏”字在非语法 句的末尾 ,可 以认为不入韵 。陆
、
二章 “ 、 “ ”遥韵 。按 : “ ”字在非语法句 覃” 覃 覃
的末尾 ,可 以不入韵 。陆志韦先生和王力先生 与江 氏说
相 同。
2 王 氏和江 氏都 认为是遥韵 ,但两人对韵脚字 理解 .
江有诰《音学十书·韵读》体例研究
江有诰《音学十书韵读》体例研究齐晓燕;邵永海【摘要】本文以中华书局1993年版《音学十书》为主要参考书,从三个方面来研究江有诰《音学十书》中“韵读部分”.第一是对江氏韵读进行校勘,第二是考察江氏确认韵脚字的情况,第三,也是本论文最主要的部分,是比较江书中“通韵”、“合韵”、“借韵”以及“借用”几个术语的异同.借韵,两韵部之间至少相隔两个韵部,两个以上韵部之间则至少相隔一个韵部.合韵,两韵部之间有且只能相隔一个韵部,三个韵部之间必须是紧紧相连的.通韵,只能用于紧挨在一起的两个韵部之间.【期刊名称】《长江学术》【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6页(P118-123)【关键词】江有诰;《音学十书》;韵读体例;通韵;合韵;借韵【作者】齐晓燕;邵永海【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本文以中华书局1993年版《音学十书》为主要参考书,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江有诰《音学十书》中“韵读部分”,一是对江氏韵读进行校勘,二是考察江氏确认韵脚字的情况,三是考察江氏“通韵”、“合韵”、“借韵”以及“借用”几个术语的使用情况。
对于韵脚字,江氏有吸取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俞氏、卢氏等人的成果,同时也参乎自己的观点,如《诗经·小雅·正月》第六章,顾炎武以“局厚”为韵,孔广森以“高局”为韵,江有诰认为下面六句韵皆在次句之末,不应首二句异例,故不从前人的看法。
各家对韵脚字的取舍不尽相同,所以本文对江氏韵脚字处理是否得当不做讨论。
本文一切从江氏的韵部系统出发,忠于江氏的修正,对江氏本身也是一种检验。
本文除了《宋赋》以外,对江氏所辑录的韵文作了一些校勘工作,所发现的问题种类零碎,尽管如此,本文仍尝试着分门别类,分别部居地来讨论。
1.1 注音上有些体例没有贯彻。
江氏在《古韵凡例》中写道:“陈氏《毛诗古音考》率用直音,于无可音之字多借相近者音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氏以“资 、维 、阶 ”韵 ,“将 、往 、竞 、梗 ”韵 ,认为 是不完全交韵 ,王先生以“维 、阶 ”韵 ,“将 、往 、竞 、 梗 ”韵 ,认为“资 ”字不入韵 。按 :“资 ”、“阶 ”上古同 属脂部 ,“维 ”属微部 。脂微合韵《诗经 》中较多见 , “资 ”字可以圈作韵脚 。顾炎武也认为“资 ”字入韵 。
(17)人有土田 ,女反有之 ; 人有民人 ,女覆夺 之 。此宜 无 罪 , 女 反 收 之 。彼 宜 有 罪 , 女 覆 说 之 (《大雅 ·瞻卬 》)
江氏以“田 、人 ”韵 ,“有 、收 ”韵 ,“罪 、罪 ”韵 , “夺 、说 ”韵 ,王先生除认为“罪 、罪 ”不押韵外 ,其余 与江氏同 。顾炎武 、王念孙也认为“罪 、罪 ”押韵 。
江有诰《 诗经韵读 》与王力《 诗经韵读 》用韵之比较
曹 强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渭南师范学院 中文系 ,陕西 渭南 714000)
摘要 :采用统计法 ,全面统计了江有诰《诗经韵读 》与王力《诗经韵读 》的用韵 ,发现两部《诗经韵读 》用韵的差异主 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韵脚字入韵字理解不同 ;非韵脚字是否入韵处理不同 ;韵脚与非韵脚是否押韵理解不一 。通过 比较发现 ,王力先生《诗经韵读 》对江有诰《诗经韵读 》有匡补之功 ,他订正了江氏的诸多纰缪 ,可谓“前修未密 ,后 出转精 ”。此外 ,江氏于个别篇章的用韵的分析是正确的 ,而王先生的分析尚有商榷之处 。 关键词 :《诗经韵读 》;《诗经 》韵例 ;韵脚字 中图分类号 : H11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5744 (2009) 02 - 0020 - 06
— 21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另有四例李葆瑞先生已做过论证 [ 7 ] ,可参看李文 , 此处不赘 。
2. 江 氏 认 为 不 是 交 韵 , 王 先 生 认 为 是 , 共 有 2例。
“韵例的研究很重要 ,只有了解了《诗经 》的韵 例 ,才能更好地了解《诗经 》时代的韵部 。”[ 4 ]我们通 过穷尽式比较 ,发现两部《诗经韵读 》于个别篇章韵 例的理解不同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 韵脚字上的入韵字
韵脚是在一句的最末用韵 ,有时最末是虚词 ,韵 脚也可能是倒数第二或第三字 。
王力先生认为江氏于《诗经 》用韵 ,所定是基本 可从的 ,并说 :“我这一部《诗经韵读 》和江有诰的 《诗经韵读 》有两个不同之点 ,第一是把古韵定为二 十九部 ;第二是用音标注音 ”[ 3 ] 。我们全面比较了 江氏《诗经韵读 》与王先生之《诗经韵读 》,发现二者 除韵部多寡存在差异外 ,还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 》个别篇章韵例 的理解 、个别韵脚字的归部和异文处理等方面存在 诸多不同 。下面我们将两部《诗经韵读 》个别篇章 韵例的差异进行逐一地分析 。
(19)白华菅兮 ,白茅束兮 。之子之远 ,俾我独 兮 。 (《小雅 ·白华 》)
(18)蟋蟀在堂 ,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 ,日月其 除 。无已 大 康 , 职 思 其 居 。好 乐 无 荒 , 良 士 瞿 瞿 (《唐风 ·蟋蟀 》)
江氏只认为“莫 、居 、瞿 ”押韵 , 王先生同顾炎 武 、段玉裁和王念孙之说 , 认为“堂 、康 、荒 ”押韵 , “莫 、居 、瞿 ”押韵 ,是交韵 。按 :“堂 ”、“康 ”、“荒 ”三 字 ,《广韵 》同属唐韵 ,上古都属阳部 ,可以押韵 。王 先生将此章理解为交韵 ,是正确的 。
江氏以“藟 、弟 ”韵 ,“浒 、父 ”韵 ,认为是交韵 ,王 先生 只 以“浒 、父 ”韵 。按 :“藟 ”《广 韵 》属 旨 韵 , “弟 ”《广韵 》属荠韵 ,二字上古属脂微合韵 ,可相押 。 顾炎武亦认为“藟 、弟 ”押韵 。
(3)终南何有 ? 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 ,锦衣狐 裘 。颜如渥丹 ,其君也哉 ! (《秦风 ·终南 》)
江氏以“均 、天 ”韵 ,“维 、毗 、迷 、师 ”韵 ,认为是 不完全交韵 , 王先生只以“维 、毗 、迷 、师 ”韵 。按 : “均 ”《广韵 》属真韵 ,“天 ”《广韵 》属先韵 ,二字上古 同属真部 ,可以押韵 。
(8)昊天疾威 , 弗虑弗图 。舍彼有罪 , 既伏其 辜 。若此无罪 ,沦胥以铺 。 (《小雅 ·雨无正 》)
韵 ,“亡 、丧 ”韵 ,认为是交韵 ,王先生只以“求 、救 ” 韵 。按 :“亡 ”《广韵 》属阳韵 ,“丧 ”《广韵 》属唐韵 , 二者上古同属阳部 ,可以押韵 (本文韵字归部取自 郭锡良先生的《汉字古音手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96,下同 ) 。
(2)绵绵葛藟 , 在河之浒 。终远兄弟 , 谓他人 父 。谓他人父 ,亦莫我顾 。 (《王风 ·葛藟 》)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全书 305 篇 , 包括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大量诗歌 。清人江 有诰分析《诗经 》三百篇其中每首诗的韵脚 ,审查其 韵部 ,写成《诗经韵读 》,析古韵为 21 部 [ 1 ] 。王力先 生于 20世纪 80年代又著《诗经韵读 》一书 ,全面总 结了《诗经 》的韵例 ,并逐首分析每篇的韵脚字 ,考 求其韵部 ,分古韵为 29部 [ 2 ] 。
江氏 同 顾 炎 武 、王 念 孙 之 说 , 以“鱼 、旟 ”韵 , “年 、溱 ”韵 ,认为是不完全交韵 ,王先生只以“年 、 溱 ”韵 。按 :“鱼 ”《广韵 》属鱼韵 ,“旟 ”《广韵 》属鱼 韵 ,二字上古同属鱼部 ,可以相押 。
(7)秉国之均 ,四方是维 ;天子是毗 ,俾民不迷 , 不吊昊天 ,不宜空我师 。 (《小雅 ·节南山 》)
江氏以“事 、谋 、服 ”韵 ,“僚 、嚣 、笑 ”韵 ,王先生 认为“事 、谋 、服 ”不押韵 。按 :“事 、谋 、服 ”三字 ,上 古同属之部 ,可以相押 ,但此章还有七八句“先民有 言 ,询于刍荛 ”。“言 ”《广韵 》属元韵 ,上古属元部 , 与之部语音差别较大 。若从同篇中的各章在韵式上 有整齐趋向看 ,“事 、谋 、服 ”可以不算韵脚字 。
江氏同顾炎武说 ,以“子 、士 ”韵 ,“世 、世 ”韵 ,认 为是交韵 , 王先生 只以“世 、世 ”韵 。按 :“子 ”《广 韵 》属止韵 ,“士 ”《广韵 》属止韵 ,二字上古同属之 部 ,可以押韵 。
(15)我虽异事 ,及尔同僚 。我即尔谋 ,听我嚣 嚣 。我言维服 ,勿以为笑 。 (《大雅 ·板 》)
江氏同顾炎武 、王念孙说 , 以“威 、罪 、罪 ”韵 , “图 、辜 、铺 ”韵 ,认为是交韵 ,王先生只以“图 、辜 、 铺 ”韵 。按 :“威 ”《广韵 》属微韵 ,“罪 ”《广韵 》属贿 韵 ,二字上古同属微部 ,可以相押 。
(9)彼何人斯 ? 胡逝我陈 ? 我闻其声 ,不见其 身 。不愧于人 ,不畏于天 。 (《小雅 ·何人斯 》)
(11)虽无旨酒 ,式饮庶几 ; 虽无嘉殽 , 式食庶 几 。 (《小雅 ·車舝 》)
江氏 同 顾 炎 武 、王 念 孙 之 说 , 以“酒 、殽 ”韵 ,
“几 、几 ”韵 ,认为是交韵 ,王先生只以“几 、几 ”韵 。 按 :“酒 ”《广韵 》属有韵 ,上古属幽部 ;“殽 ”《广韵 》 属肴韵 ,上古属宵部 。幽宵合韵《诗经 》中虽有 ,但 终究语音有异 ,“酒 ”和“殽 ”字都在非语法句的末 尾 ,可以认为不入韵 ,且可以避免合韵 。
交韵 ,王先生只以“牧 、来 、载 ”韵 。按 :“车 ”《广韵 》 属麻韵 ,“所 ”《广韵 》属语韵 ,“夫 ”《广韵 》属虞韵 , “车 、所 、夫 ”三字上古同属鱼部 ,可以押韵 。
(5)薄言采芑 , 于彼新田 , 于此中鄉 。方叔蒞 止 ,其車三千 ,旗旐央央 。 (《小雅 ·采芑 》)
(一 )交韵 。所谓交韵 ,就是两韵交叉进行 ,单 句与单句押韵 ,双句和双句押韵 。江氏与王先生对
个别篇章是否交韵 ,理解不同 。 1. 江氏 认为 是交 韵 , 王 先生 认为 不 是 。共 有
21例 : (1)何有何亡 ? 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 ,匍匐救
之 。 (《邶风 ·谷风 》) 江氏同顾炎武 [ 5 ] 、王念孙 [ 6 ] 之 说 , 以“求 、救 ”
(12)其未醉止 ,威仪抑抑 。曰既醉止 ,威仪怭 怭 。 (《小雅 ·宾之初筵 》)
江氏以“止 、止 ”韵 ,“抑 、怭 ”韵 ,认为是交韵 ,王 先生只以“抑 、怭 ”韵 。按 :从语音看 ,“止 、止 ”可押 韵 ,但此章后还有“是曰既醉 ,不如其秩 ”两句 ,其中 “醉 ”字不入韵 。所以 ,从同篇各章韵式上有整齐性 趋向看 ,“止 、止 ”可以视为不入韵 。
江氏以“有 、止 ”韵 ,“梅 、裘 ”韵 ,认为是交韵 ,王 先生只以“梅 、裘 ”韵 。按 : 顾炎武 、王念孙都认为 “有 、止 ”押韵 。“有 ”《广韵 》属有韵 ,“止 ”《广韵 》属 止韵 ,二字上古同属之部 ,可以押韵 。
(4)我出我车 , 于彼牧矣 。自天子所 , 谓我来 矣 。召彼仆夫 ,谓之载矣 。 (《小雅 ·出车 》)
江氏认为首句“人 ”入韵 ,并说“合三句可作真 耕通韵 ”,顾炎武亦认为首句“人 ”押韵 ,王先生同王 念孙之说 ,认为首句“人 ”不入韵 ,只认为“陈 、身 、 人 、天 ”押韵 。按 :“人 ”《广韵 》属真韵 ,上古属真部 ; “声 ”《广韵 》属清韵 , 上古属耕部 。真耕合韵《诗 经 》中虽有 ,但语音有异 ,“人 ”字在非语法句的末 尾 ,可以不入韵 ,且可以避免合韵 。江氏以“人 ”入 韵是错误的 。
江氏以“车 、所 、夫 ”韵 ,“牧 、来 、载 ”韵 ,认为是
收稿日期 : 2008 - 10 - 30 作者简介 :曹强 (1977 - ) ,宁夏海原人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汉语语音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