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的传说_
牡丹江概况导游词范文
牡丹江概况导游词范文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座美丽城市——牡丹江。
牡丹江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是哈尔滨以东的重要城市之一。
它不仅是黑龙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科技中心,更是世界闻名的湿地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牡丹江的历史和起源。
牡丹江的古称为“嫩江”,这里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据史书记载,公元645年唐朝在牡丹江设防,此后牡丹江一直是边陲重镇,历朝历代的许多重大事件都与此地相关,牡丹江也因此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牡丹江的自然风光。
牡丹江地处于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的交汇处,拥有丰富的森林、河流和沼泽湿地资源。
步入牡丹江市区,就能看到宽阔的河面和清澈的江水。
而当您来到鸡西市,您将发现白山黑水与著名的五龙河在此交汇。
另外,牡丹江还拥有独特的岛屿景观,如鹅湖附岛,是中国最大的岛屿湖泊之一。
当您来到这里,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夕阳和绚丽的夜景。
除此之外,牡丹江还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牡丹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汇聚了东北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如渔猎民族的渔歌舞、金狮子民间故事表演等。
此外,牡丹江还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如陈年老酒文化广场和全球最大的冰雪雕艺术馆——牡丹江国际冰雪雕艺术博览园等等,这里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也有着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些文化遗产与景观资源,为牡丹江增添了无限魅力。
最后,为大家介绍一下牡丹江的美食文化。
牡丹江饮食文化以河鲜菜肴为主,尤其是淡水鱼和鸽肉等极具风味且营养丰富的特色美食。
当地老字号美食店的传统技艺和口味可以让您品味到最地道的东北美食,例如家宴老菜馆、朝鲜族宴馆和渔家菜夜市等。
在此,我向大家推荐号称“东北第一大烤”的黑猪烤肉、以冷锅鱼著称的老字号餐厅等特色美食。
各位游客朋友,这就是牡丹江的概况和特色。
牡丹江不仅有着华丽的历史、自然美景、独特的文化和美食,还有着极具活力的现代城市面貌。
牡丹江的前世今生
牡丹江的前世今生牡丹江简介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于东经128°02′~131°18′,北纬43°24′~45°59′,为黑龙江省第三大城市,也是黑龙江省东部和吉林省东部最大的中心城市,辖宁安、海林、穆棱绥芬河4市和林口、东宁2县及东安、西安、爱民、阳明4城区。
全市总面积3.88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78.5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96.7万人,2012年GDP首次突破1000亿元,城市建设投入153亿元,创历史新高。
现有牡丹江、海林两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牡丹江市是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和欧亚大陆桥重要节点,东部毗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边境线长211公里。
境内有G11、G10国道和滨绥、图佳铁路通过,已开通至韩国首尔、俄罗斯海参崴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三亚等十几条国际国内航线。
绥芬河铁路、公路和东宁公路、牡丹江航空港4个国家一类口岸,牡绥地区已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开发开放地区,牡丹江成为中俄地区友好合作示范城市。
历史沿革牡丹江是一座历史积淀非常厚重的城市,早在3000多年前,汉族人的祖先华夏人的一支就在这片土地上揭开了牡丹江流域人类历史的最早篇章。
唐朝时期的渤海国曾建都于此。
1937年12月建市,1945年8月解放。
牡丹江是多民族融合之地,现有38个少数民族,是满族的发祥地,也是全国第二大朝鲜族聚居地。
牡丹江文化氛围浓厚,源远流长的莺歌岭、宁古塔文化,恢弘悲壮的革命历史文化,百年对俄交流文化相互交融。
50年代末至70年代,黑龙江省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镜泊湖南端考古挖掘了著名的莺歌岭原始村落遗址,其中出土的鹿角做成的锄头,是黑龙江省发现最早的农业生产工具,表明莺歌岭人已进入原始农业阶段。
出土的4只惟妙惟肖、形态各异的小陶猪形象与近代东北各地饲养的大民猪有某些相似之处,属野猪向黑龙江地方猪种的过渡类型,是研究黑龙江泥塑最早的实物资料。
历史小故事说明精选
历史小故事说明精选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
历史是延伸的。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小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小故事(一)牡丹江八女投江传英名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市是一个中等城市,因为牡丹江蜿蜒流贯其中而得名。
牡丹江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虽然地处寒带,但由于它离日本海较近,受海洋气候调节,既无酷暑,也无严寒,因而被誉为"塞北江南"。
牡丹江市市容洁净美丽,四周自然环境也极美。
市区西南的镜泊湖是着名的风景区,西北面有人间罕见的生长在巨大的火山口中的原始森林。
市区附近还有在历史上谜一样消失了的唐代渤海国遗址,其中的石灯幢大石佛和八宝琉璃井等古物,虽经1200多年的风剥雨蚀,仍然风姿犹存,这一切都使得牡丹江市成为北国的一颗璀璨明珠。
不过,使这个新兴城市声名远播的还不只是上面这些名胜古迹,本世纪上半叶在这里发生的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使得牡丹江市成为华夏人人皆知的名城。
那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曾纠集10万大军,对我东北抗联进行围剿,东北抗联的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
抗联五军一师的许多同志都牺牲了,只剩下妇女团的8名女战士和100多个男战士。
他们为了避开敌人的围攻,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牡丹江与乌斯浑河交汇处,在这里又陷入了日伪军的重重包围,一师的指战员们边打边撤,战斗中8位女战士与大部队分开了,被隔在河岸边。
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看到敌人死死咬住抗联大部不放,便利用有利地形,指挥7名女战士分成3组,对着敌军背后一阵猛打。
日伪军骤然受到后面来的攻击,一下子死伤不少,还以为又遇上了抗联的大部队,急忙掉转枪口朝妇女团这边扑上来。
一师的主力突出重围,正要向密林深处转移的时候,发现了妇女团的同志没跟上来,急忙回师救援。
结果遭到了敌人的猛烈狙击,伤亡很重。
8名女战士看到这种情况万分焦急,一齐高喊:"战友们!冲出去!别管我们,抗日到底!"为了避免全军覆没,一师的主力只好忍痛撤离,甩掉了日伪军。
牡丹江不仅是一座北方历史文化名城
牡丹江不仅是一座北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块神奇而炽热的土地。
在这块土地上孕育的红色文化,不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人民的解放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但是,如何挖掘与利用素有“红色丝绸之路”美誉的牡丹江红色文化资源,并与自然生态和民族风光有机结合,打造出具有牡丹江区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一、牡丹江红色文化资源概述牡丹江有着丰富和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牡丹江人民前赴后继,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牡丹江儿女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个奋斗过程中,形成了牡丹江特定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并由此孕育和发展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1、牡丹江有无比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在牡丹江早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先驱者通过中东铁路(今滨洲、滨绥铁路)这条红色通道,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十月革命传入东北。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这条红色交通线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以及和共产国际的联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26年,以中东铁路工人为中坚力量的先进分子在横道河子站附近的七里地建立了牡丹江最早、参加人数最多的党组织,红色的火种从此便呈星火燎原之势,在白山黑水间迅速蔓延开来。
牡丹江素有反对侵略、不畏列强的光荣传统。
1931年,日寇制造“9•18”事变,侵占我国东北,将牡丹江确定为伪东满省公署,实行旨在摧毁中国人民反抗意志的奴化教育,牡丹江人民誓死不当亡国奴,高举抗日战旗,进行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日本关东军三、四十万人不能入关作战,在战略上有力配合和支持了全国各地战场的对日作战,为我国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村民采蘑菇发现神秘地洞文案
村民采蘑菇发现神秘地洞文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麻达山一直以来都流传着藏有宝藏的传说。
相传,当地有个村民上山采药,走着走着不小心掉进一个大洞之中。
在这个洞中还有着大大小小很多洞口,而且各个洞还都四通八达,像迷宫一样相互贯通。
这个村民就在里面走啊走,走进了一间屋子。
里面整齐地摆放着罐头和蜡烛,借着火光和食物,这个村民走了三天后才终于逃了出来,由此麻达山藏着宝藏的传说便传开了。
而且在神秘的麻达山上还经常会出现一些奇怪的人,他们拿着专业设备和地图在田地边上指指点点,仿佛在这里搜寻着什么,相关人士上前询问,他们毫不掩饰地说出了自己来到麻达山的目的。
原来他们是日本人,他们说麻达山上有日本军队投降前来不及带走的宝贝,可见这麻达山上藏有宝藏一事并不是谣传啊。
于是当地村民纷纷展开了“寻宝热”,他们有的在地头田间挖出过瓷瓶,还有的在树林里挖出过瓷枕,但传说中那个神秘洞穴却始终没有人找到过。
而就在2015年,一个村民上山采蘑菇,他无意间走进了麻达山的深处。
走着走着他猛然发现地上有一个洞,这个洞看起来十分怪异,下山之后这个村民就把发现怪洞的这个事告知了当地有关部门。
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地的文物部门坐不住了,他们决定立马组织一支队伍前去看一看......2015年的冬天,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麻达山下聚集着一大批边防警察、消防战士还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与此同时他们还携带者大量救援装备,但是他们并不是在展开救援行动,而是在寻找一座传说中的宝藏。
在那位发现怪洞的村民带领下,一行人来到洞口,可就在做下洞的准备工作时有人在洞口边发现了一颗没有拆除的炸弹,而在洞里会不会还埋藏着更多炸弹呢?不禁让考察队员担心了起来。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慎重讨论,考察队还是做出了下洞的决定。
在一番准备之后考察队员下到了洞中。
在这个洞底还有南北两个洞口,洞内全部是坚固的混凝土结构,北侧一间是一间十多平米的房间,但可惜的是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前面也没有任何的通道,于是队员们开始向南侧探寻随着深入。
牡丹江,牡丹江市,镜泊湖
牡丹江,牡丹江市,镜泊湖——东北行之镜泊湖一日游关振多牡丹江牡丹江是松花江的第二大支流。
人们都以为牡丹江这个名字与牡丹花有关联呢,其实不然,在牡丹江地区并不是野生牡丹花盛开的地方。
它之所以叫牡丹江,是由满语“穆丹乌拉”演变而来的,穆丹是弯曲的意思,穆丹乌拉就是弯曲的江。
上世纪30年代初,铁路修到这里,为了称呼上的方便,就按音译加意译就叫成了牡丹江站。
1932年又设立了牡丹江市,从此,牡丹江就代替了穆丹乌拉,满语的色彩也随即消失了。
关于牡丹江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条大蛇盘踞在长白山上,它把长白山附近的水都喝干了,还用身子把天池的出水口堵住,留着水独自享用。
山下的百姓便过干旱无水的苦难日子。
在长白山脚下,有个柳树屯,屯里有个姑娘名叫牡丹,她从小习武,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她要上山去斗恶魔,把天池里的水放流山下,以拯救百姓。
乡亲们为她献酒祭天,爷爷给了她一把祖传的斩妖宝剑。
牡丹告别乡亲,身背宝剑,向长白山顶上走去。
牡丹走了七天七夜,终于到了长白山顶,一眼就看见了那条毒蛇缠卧在天池旁边。
牡丹姑娘取下弓箭,向毒蛇的眼睛射去,一箭就射穿了它的左眼。
毒蛇疼得在地上打滚,凶猛地扑向牡丹姑娘。
牡丹姑娘拔出爷爷送给她的斩妖宝剑,向毒蛇挥剑猛砍。
就这样牡丹姑娘与毒蛇搏杀了七天七夜,仍然没有将毒蛇杀死,无奈之中牡丹想出了一个主意,当毒蛇张着大嘴向她扑来的时候,她手握宝剑,剑锋指向毒蛇,纵身投入到毒蛇嘴口中。
牡丹姑娘把手中宝剑猛力向前冲去,毒蛇的肚子一下子就被剖开了,毒蛇在哀叫声中死去了。
牡丹姑娘也因为窒息和劳累过度而停止了呼吸,长眠在了天池旁边。
从此天池里的水又流下来了,山下的人民又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
为了纪念牡丹姑娘,人们就把这条美丽的江叫做了牡丹江。
2017年9月7日,从哈尔滨东站乘火车,坐了6个小时的硬座,在晚上九点钟到了牡丹江市。
下车后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一家不大的旅店住了下来,要的房间还是带卫生间可以洗浴的标间客房呢,价格是100元。
牡丹江不仅是一座北方历史文化名城
牡丹江不仅是一座北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块神奇而炽热的土地。
在这块土地上孕育的红色文化,不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人民的解放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但是,如何挖掘与利用素有“红色丝绸之路”美誉的牡丹江红色文化资源,并与自然生态和民族风光有机结合,打造出具有牡丹江区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一、牡丹江红色文化资源概述牡丹江有着丰富和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牡丹江人民前赴后继,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牡丹江儿女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个奋斗过程中,形成了牡丹江特定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并由此孕育和发展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1、牡丹江有无比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在牡丹江早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先驱者通过中东铁路(今滨洲、滨绥铁路)这条红色通道,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十月革命传入东北。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这条红色交通线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以及和共产国际的联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26年,以中东铁路工人为中坚力量的先进分子在横道河子站附近的七里地建立了牡丹江最早、参加人数最多的党组织,红色的火种从此便呈星火燎原之势,在白山黑水间迅速蔓延开来。
牡丹江素有反对侵略、不畏列强的光荣传统。
1931年,日寇制造“9?18”事变,侵占我国东北,将牡丹江确定为伪东满省公署,实行旨在摧毁中国人民反抗意志的奴化教育,牡丹江人民誓死不当亡国奴,高举抗日战旗,进行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日本关东军三、四十万人不能入关作战,在战略上有力配合和支持了全国各地战场的对日作战,为我国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牡丹江简介
牡丹江概况牡丹江系满语牡丹乌拉的转译音,意思是弯曲的江。
牡丹江流域的历史比较悠久,从商周到隋朝的二千三百多年间,这里是满族的祖先肃慎、挹娄、勿吉等部族的居住地,均与中原保持密切的联系。
唐代,公元671年至926年间,粟末靺鞨(原靺鞨的一部)在牡丹江流域兴起,建立了渤海国,首府上京龙泉府设在现宁安县渤海镇境内,国王被唐王朝岫封为渤海郡王。
宋代,女贞族(黑水靺鞨后裔)在阿城县建立了金国,这里是金的一个路--努尔哈路。
元代,这里设置了军民万户府。
明代,永乐年间在黑龙江下游设立了努尔干都指挥使司,辖一百七十九卫,牡丹江流域大部分是其下辖的毛怜卫所属地。
后来女贞族后裔努尔哈赤从牡丹江流域一代兴起,统一了东北,进关建立了清帝国。
清代,这里先后是宁古塔将军和吉林将军的管辖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牡丹江市各族人民英勇地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东北抗日联军在牡丹江区域内的镜泊湖畔、牡丹江沿岸以及广大的深山老林,同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业绩。
牡丹江市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城市之一。
牡丹江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是东北亚大通道上的一座多口岸的区域性经贸旅游城市。
牡丹江市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东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211公里,与海参崴直线距离48公里,与纳霍德卡直线距离331公里,辖区内有牡丹江航空港、绥芬河铁路和公路、东宁公路4个国家一类口岸,货运能力接近1000万吨/年。
开通了至上海、广州、大连、海参崴等10条航线,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一个重要的人员流动、物资集散、信息传递和交通中心。
牡丹江市辖区内现有6个县(市),4个城区,人口271万,其中朝鲜族人口13万,市区人口81.5万,总面积4.06万平方公里。
牡丹江市座落在长白山山脉东北端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山麓之间。
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12.6%。
其中市区l,351平方公里。
牡丹江市是一个边境地区,它的东面与苏联接壤,边境线长达723公里(其中陆界136公里,水界587公里)。
牡丹江地区古代遗迹述略
五年 , 氏 未期 , 弓矢9 《 息慎 贡 9 国语 鲁 语下 》 0 记载 : 向周 朝贡 “ 肃慎 槎
1 . 莺歌岭上有遗踪
在 黑 龙 江省 牡 丹江 地 区 宁安 市镜 泊 乡境 内 的镜 泊 湖 南端 , 有
一
慎或 稷慎 。在两 汉 、 国 、 晋时 期 , 慎族 人改 称 “ 三 两 肃 挹娄 ” 。挹娄 人
在牡 丹江 地 区有 着丰 厚 的文 化遗 存 。从 宁安 市 的 南湖 头 、 厂 、 牛 大 牡丹 、 康 , 宁 的团 结 、 城 子 , 林 市的 旧街 、 东 东 大 海 山嘴 子 , 丹 江 市 牡
改朝 换 代 . 月流逝 . 岭 原始 村落 逐 渐被 深埋 在 地 下 。但 岁 莺歌
古人 遗 留 的厚 厚 的文 化层 . 像一 本 珍贵 的 史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 页页记 载 了 却 它
牡丹 江流 域 古代人 类 的历史 , 为牡 丹江 流域 古代 文化 的摇 篮 。 并成
文 献标识 码 : A
史回
牡丹江地 区古代遗迹述 略
苏 亮
( 丹 江 市博 物 馆 和 烈 士 纪 念馆 管 理 处 , 龙 江 牡丹 江 170 ) 牡 黑 5 0 0
摘 要 :牡 丹 江 市是 一座 古老 而 又年轻 的城 市 。其年 轻 之 处在
最 早 的实物 资料 。
莺歌 岭一 带 丰厚 的文化 遗 存 ,记 载了 牡 丹江 流域 的原 始 人 类 从 童年 时 代起 所走 过 的艰 难历 程 ,也将 牡 丹 江 的历 史 向前追 溯 到
于它只 有 7 的建 市 历 史 : 古老之 处 . 因为远 在 3 0 3年 其 是 00多年 以
前。 满族 的祖先 肃慎 人就 在这 里繁 衍 生息 。 为 中华 民族 大家庭 中 作
牡丹江红色故事演讲稿三分钟获奖作品
牡丹江红色故事演讲稿三分钟获奖作品抗日战争期间在我们东北涌现出很多抗日英雄,有XXX,XXX 等,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八女投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38年10月,那时正是抗日战争很艰苦的时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XX,以XX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和日伪军展开激战。
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脱险,摆脱了敌人的攻击,但是八位女战士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
她们背水一战,直至弹尽。
面对日伪军逼降,八位女战士誓死不屈,她们毁掉枪支,不肯把武器留给敌人,然后手挽着手步入滚滚的乌斯浑河,口里高喊着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集体沉入江中,壮烈牺牲。
在她们身上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几位女战士的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我们要记住她们的名字: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在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是XX,她也只有23岁,年龄最小的是XX,她才仅有13岁。
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为了纪念她们,1986年9月7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如今这座纪念碑立在美丽的牡丹江畔。
1995年,在XXX,修建了八女投江纪念馆,那里陈列着烈士简介及画像,还有她们使用过的刀枪和遗物。
“八女英烈、视死如归、忠魂永驻、流芳千古”,八位女英雄可
歌可泣的事迹将被人们永远地铭记在心!。
牡丹江英雄故事作文
牡丹江英雄故事作文“9:18"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中国东北,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危险。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下,东北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用鲜血和生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保卫自己的家园。
牡丹江不仅是东北抗日联军四军、五军的发祥地,同时也是东北抗日联军二、三、六、七、八等军重要活动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曾留下过无数可歌可泣英雄故事。
15日,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采访团抵达了牡丹江市。
傍晚时分,采访团来到了位于牡丹江畔江滨公园,瞻仰“八女投江”纪念群雕,缅怀八女英烈。
讲解员向采访团介绍说,为缅怀八女烈士的丰伟绩,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于1988年8月1日在此地修建了“八女投江"群雕。
群雕长18米,宽6.9米,8.8米。
“八女投江"是牡丹江抗战十四年历史中一个突出的亮点,已成为这座城市的红色标记。
多年来各界参观群众已达几千万人,“八女投江"群雕已成为该市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站在硕大的群雕前,采访团成员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当年八女视死如归,英勇战斗的情景又现在人们的面前:1938年10月下旬,东北抗联四、五军西征妇女团,在指导员冷云带领下,担负着掩护大部队转移的任务,她们英勇抗击日军熊谷部队的袭击,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宁死不屈,最后毅然背负伤的战友,投入林口县境内的凶猛暴烈冰冷刺骨的乌斯浑河,为国捐躯,谱写了一篇惊天地,泣鬼神抗日史诗。
冷云、杨贵珍、安顺福、胡秀芝、郭桂琴、黄桂清、在牡丹江市北山脚下,矗立着一座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
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牡丹江市党政机关、各行业单位、各大中小学都会在纪念碑前进行隆重的祭扫仪式。
这座纪念碑的全名是:抗日战争暨爱国自卫战争殉难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距离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东校区仅两百米的距离,它跟黑龙江幼专的渊源绝不仅于此,经追溯得知,这座纪念碑是由黑龙江幼专前身之牡丹江联合中学美术教员校友申龙剑设计的,他还亲自铸造了铜像和浮雕。
牡丹江之名是否与牡丹花有关?略谈牡丹江的前世今生
牡丹江之名是否与牡丹花有关?略谈牡丹江的前世今生(文/陈达)牡丹江因其发源地位于长白山脉的牡丹岭,由此,被当地土人称为“穆旦乌拉”。
据说,是满语“弯弯曲曲的江”之意。
我们的母亲河——牡丹江以弯弯曲曲为名又与名花牡丹同谓,生动形象而有趣,又举世无双,值得引以为荣。
可静下心细想开来,地球上的江河少有不弯曲的,与九曲十八弯的浩荡黄河相比牡丹江的弯曲程度肯定是相形见绌的,牡丹江有什么资格独享这份“弯弯曲曲”殊荣?牡丹江关于满语“牡丹”的多种寓意记载这条江的最早古代文献,有五代人与宋代人编写的《旧唐书》、《新唐书》与《册府元龟》,当时的牡丹江被称为忽汗水或忽汗河。
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2年),遣使册封东北靺鞨人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因其所统之地有忽汗水而设置忽汗州,大祚荣领忽汗州都督。
于是,我国东北地区辽宁以北有了一个唐王朝地方政权渤海国,有了用古代牡丹江之江名命名的行政区建制忽汗州。
《词海》第3644页记道:忽汗州“因境内有忽汗河而得名,故治即今吉林敦化”。
《旧唐书·北狄传》:“望建河东流与那河、忽汗河合。
”自渤海国之后,牡丹江在可见到的历史文献中,有过忽尔海水、忽尔海河、火儿海河、忽尔海毕拉、活罗海川、胡里改江以及穆当乌拉、呼尔哈河等10多个名称。
尽管各名称汉字不同,但它们都是靺鞨人及其后世对这条大江的称谓,即对忽汗水的忽汗二字的转音、谐音记载。
牡丹江最早的名称忽汗水(河)及其后来的穆当江、木丹江等各种谐音名称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黑龙江省满族地名》一书中的牡丹江词条里,说它的古名有恶水、响水与大网场等,书中未作解释即采用了牡丹江是满语弯弯曲曲的江之说法。
估计其主要依据是,“木丹”二字在满语中即“弯弯曲曲”之意。
就满语来说,它是自四千年前的东北东部肃慎人语言发展而来,后来综合了这一地区各代各部族的语言,长期使用,逐渐趋同而形成的,无疑对同一事物的语音表达不会是单一的,必然也与汉语一样一词多意——同音异义。
黑龙江地名由来:江河名称
黑龙江地名由来:江河名称“黑龙江”名称的由来黑龙江,在我国东北地区北部。
因其江水色黑,蜿蜒如游龙,故名“黑龙江”。
清康熙初,在江沿岸筑城,即取名“黑龙江城”(今瑷珲旧城)。
“牡丹江”名称的由来牡丹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
“牡丹江”系满语,意为弯曲的江。
牡丹江河流婉蜒曲折流行于老爷岭的群山之中,故名。
牡丹江在唐代称“忽汗河”(一作“忽汗水”);金代称“呼里改江”(一作“骨乌里改江”);元代称“忽尔哈河”;明代称“胡里改江”(又称“呼拉哈河、虎尔哈河、胡尔哈河、呼尔哈河、火儿哈河”);清民称“牡丹乌拉”“虎尔哈”或“牡丹江”。
上述名称,大都为音似字异,均为满语“弯曲”的意思(另一种解释为“响水”)。
“嫩江”名称的由来嫩江,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
据史料记载,嫩江是南北朝时的“难水”,亦称“难河”,唐书称“那河”,亦呼“狃越河”,元史之“恼木连”,一作“猱河”,一作“纳兀河”,又作“那江”,金史之“纳浯江”。
明书为“脑温河”。
清代称“诺尼水”。
难、那、纳、恼、猱、嫩等,皆近音也。
“诺尼”、“嫩”皆为满语“碧绿”的意思。
嫩江发源于小兴安岭的伊勒呼里山,上游流行于深山峡谷之间,河水清彻碧透。
另外,“嫩江”旧称“墨尔根”,一说:墨尔根(又作“水里吉”)是蒙语(亦有说是满语),汉语的意思是“善射”即“善于打猎的人”或称“精能”“有智慧的人”。
表示这里居住的人是以“打牲”为生。
二说:墨尔根是来源于嫩江上游的“墨尔根河”;三说:康熙年间在此地挖井,偶得一块石头,其表面上标有“莫来垦”,后相传音讹“墨尔根”。
“乌苏里江”名称的由来乌苏里江,满语有“乌苏里乌拉”之称,意为“水里的江”或“东方日出之江”;但伊彻满语地名考释称:乌苏里江为“下游”的意思,因住在松花江、乌苏里江的土著人,确有“上游”“下游”和“上江”“下江“之说。
住在松花江沿岸的人,常把乌苏里江说成是“下江”;而住在乌苏里江沿岸的人,也把松花江说成是“上江”,这种称谓,朴实无华,简洁明了。
牡丹江的传说_
牡丹江的传说在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条大长虫居住在长白山的上边,这家伙身长有十几丈,像盛水的大缸那么粗,仗着它身子大、有力气、净做伤害人的事,走路故意卷起狂风,把树木刮倒,庄稼刮平,人和牲畜抛上天空,然后掉下摔死。
更恨人的是,它把长白山附近的水都喝干,天池里的水喝不干,就用身子把水口堵起来,一滴水也不让往下流,留着水独自享用。
山上堵住了泉水,山下的河河沟沟全干涸了。
没有了水,花草、树木枯黄了,庄稼瞎了,雀鸟飞走了,牲畜渴死了。
从此,年年闹旱灾,真是万里一片焦土,人们过着没吃没喝的艰难日子。
人们日夜盼望,天池里的水能流下来,好灌溉山下的万亩良田,可是那条万恶的、凶狠的长虫总守在天池边,多少好汉去跟它搏斗争水,都被它吞进肚里边。
从那以后,山下更加干旱。
在长白山脚下,有个柳树屯,屯里有个姑娘名叫水仙,她聪明伶俐、沉着勇敢。
从小就经受了干旱年头的苦难,那个害人的长虫,也听老人们讲了无数遍。
小水仙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练一身本事,长大了好去杀长虫,把天池里的水放下来,让山下的人免遭干旱。
小水仙练本事吃得苦,舍得力气,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她每天都要顶着星星起来,在石壁上练拳术,迎着风练射箭。
老阿妈为了鼓励她继续苦练,把水仙的名字改为“牡丹”。
“牡丹”两个字,在当地民族的语言中是“曲折”的意思,告诫水仙要经住曲折的考验。
姑娘发誓不辜负阿妈的期望,一定要练出真本事,为乡亲们除害报仇。
大雁飞走了十次又飞回来十次,姑娘从没有间断过一天,达子香花开了十次又谢了十次,姑娘的武艺练得十分神奇,挥拳能击碎石壁,放箭能射断空中的细线,双脚一跺能蹿出九十九丈远,可是她不**,还继续练……。
就在牡丹十七岁那年,长白山下更加干旱,天池不往下流水,老天也不把雨露降到人间,毒辣辣的太阳烤得大地冒烟,干燥的热风吹得庄稼、树木沾火就燃。
牡丹下决心要上山去斗恶魔,把天池里的水引到山下,好解救干旱。
人们听说牡丹要去战凶恶的长虫,都为她献酒祭天,都祝愿她早日凯旋。
牡丹江的变化2000字论文
牡丹江的变化2000字论文牡丹江市,别称雪城,是黑龙江省地级市。
从这座城市的名字来看,就能知道,它与松花江最大的支流之一牡丹江息息相关。
正是这条河流,成就了它“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二十世纪初,今天的牡丹江市还是一片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地区,当时的地图记载这一带叫“黄花甸子”,因有大片黄花点缀于草地上而得名,仅有四、五户人家分散居住。
后期沙俄修筑中东铁路,在牡丹江沿岸修建了一座车站,因车站南临牡丹江,便为车站命名为牡丹江车站,这便是今日牡丹江的雏形。
而牡丹江的名字又与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有关——“牡丹”江,是由满语中“牡丹乌拉”演变而来。
“牡丹”在满语中的意思是弯曲,“牡丹乌拉”就是弯曲的江。
这片土地上,藏着满族的发展历史。
上溯至夏商周,这里曾名为肃慎、息慎和稷慎。
而后,肃慎人从“挹娄”改称“勿吉”。
又到“靺鞨”。
五代时为女真。
直到清朝,称为满洲族。
比起“冰城”哈尔滨,“雪城”牡丹江,似乎看起来更柔软。
牡丹江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素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牡丹江市,因黑龙江省松花江上最大支流之一的牡丹江横跨市区而得名。
牡丹江,古称忽汗水、瑚尔哈河。
古代的牡丹江,自镜泊湖以下称“忽汗”,镜泊湖以上称“穆丹”(“木丹”“牡丹”)江,亦系同一名称的音转,清代始称为牡丹江。
70年光景,牡丹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全市城镇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使城市旧貌换新颜,大型商业综合体、优秀商品住宅小区为城市增光添彩。
城乡面貌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喜人嬉变。
70年来,牡丹江坚持以人为核心,提升功能和品位,城乡空间布局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效推进,。
全面形成跨江、跨铁、环江、环城的立体化路网体系,城市交通更加顺畅,百姓出行更加快捷。
前进,是时代之音。
牡丹江红尾鱼的传说
牡丹江红尾鱼的传说红尾鱼从前有个年轻的货郎,整天走乡串户,卖些针头线脑什么的。
有一天,他沿着牡丹江来到镜泊湖边一座青山下,抬头看到湖岸上有户人家。
走到近处一看,是一座青堂瓦舍的房子,石砌的围墙整整齐齐的,院门开着,院子里打扫得非常干净,还种着各式各样的花草,花草上面有无数蝴蝶飞来飞去。
年轻的货郎放下肩上的担子,冲着院里摇响着手中的拨浪鼓,边摇边唱道:“有金针银针绣花针,五色花线喜煞人,别头簪子黑包网,各式花样色色新!想来买的快来买哟,来迟一步就买不成!”随着他的吆喝,屋开了。
从门里走出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
这姑娘穿着一件淡青色大袄,淡青色罗裙,一头乌黑的头发,松松地挽在脑后,长的就象个天仙似的。
她来到货郎担前,笑吟吟地看着,一声也不吱。
年轻货郎急忙问道:“小大姐,你要买什么?随便挑吧!”“有花吗?”“有,有!”货郎急忙把各式各样的花拿在手里说:“迎春花儿黄娇娇,六月芙蓉赛红桃,牡丹朵朵抿嘴笑,任你选来任你挑!小大姐,你喜欢哪一朵?”“买一朵含笑牡丹吧。
”“好,好,请买牡丹花。
”年轻姑娘挑了朵红牡丹,随手把花插在脑后,笑吟吟地跟货郎说:“你等着我,我给你取钱去!”货郎说:“大小姐,不用忙,我在这里等你。
”姑娘转身走地屋。
开门到里屋去了。
年轻的货郎等在门外,左等,姑娘不来,右等,姑娘还不来,院子里静悄悄的,只听到风吹湖水响,就是不见有人来,等了好半天,货郎有点着急了,便走地院子,一看,屋后,紧挨着大湖。
来到屋门前,屋里连个人影也没有。
耳朵贴门上听听,也没有一点动静。
怪呀,这年轻美貌的姑娘哪去了?货郎心里想,伸手就去敲门,敲了半天没个回声,这时货郎可有点沉不住气了,他握紧拳头,使劲砸门。
“哐!哐!哐!哐!”随着这砸门声,屋里有人答话了:“谁呀,这么使劲敲门?”随着声音,门开了,走出来一个穿谈青色衣裳的老太太。
老太太看了货郎一眼,问他:“贷郎,你敲门有什么事?”货郎说:“大娘,刚才你家姑娘买了一朵花,我左等右等也不给我送钱来,等得急了,这才敲门来要钱的。
牡丹江边姨姥爷
牡丹江边姨姥爷牡丹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它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这个省的第三大城市。
牡丹江四季分明,交通便利,风景秀美,历史悠久。
这个城市也是我姨妈祖籍的地方,她的父亲,在那里度过了他传奇一生的大部分时光,他就是我们家乡的“牡丹江边姨姥爷”。
牡丹江边姨姥爷,姓谢,1917年生于黑龙江宁安县一个贫苦家庭。
谢爷爷自小聪明伶俐,但家里太穷,只读了几年小学。
15岁时,他便离开家乡,到哈尔滨学习木匠手艺。
由于他学习刻苦勤奋,几年后成了一名出色的木工,生活也日渐出头。
不久后,为了寻找更好的机会,他便前往泰山,继续他的手艺之旅。
在泰山期间,谢爷爷结识了一位学习石刻的女孩,两人一见钟情。
他们结婚后,便共同从事石刻工作,并在四川省重庆市落户。
谢爷爷从事木工多年,石刻也是他所擅长的工作之一,他对石雕的热爱也延续到了生活之中,他的房屋前后都摆着精美的石雕作品。
他和祖孙三代吃百合,是为了把这种传统文化传递下去,示范家庭文明。
然而,二战爆发后,谢爷爷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四川日益不稳定的局势,他的家人都决定搬离四川,到南京安家。
但谢爷爷认为南京并不安全,他便站起来组织了一支志愿军,投身救国救民的事业中。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华中一带参加了许多战斗,后来调任到辽宁东北边区工作。
在工作期间,他常常前往鸭绿江畔,保卫这条战略要冲。
后随国共内战的进程,他来到山东,在济南军区做了一名德才兼备的政治部干事。
在所有的工作岗位上,谢爷爷都认真工作,甚至在战斗中,他还奋勇向前,勇救同伴于危难之中。
随着国家的解放,谢爷爷也回到了故乡宁安县。
他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度过了晚年。
他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和社会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谢爷爷的人生道路上,虽然经历了不少的坎坷和挫折,但他还是带着乐观和坚强的态度去面对挑战。
他践行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传承着牡丹江人的优秀家风,是一个令人敬仰的人物。
如今,谢爷爷已经辞世多年,但他在我心中永远是一个充满智慧、庄严而仁爱的老人。
牡丹江边姨姥爷
牡丹江边姨姥爷牡丹江是中国黑龙江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东的位置,是一个充满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
牡丹江背依松嫩平原,北临黑龙江,是连接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最短的陆地交通要道。
牡丹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其中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牡丹江边的姨姥爷。
牡丹江边的姨姥爷是牡丹江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位于牡丹江市江北区松江大街与郊区交接处的姨姥爷岛上。
岛上有一尊巨大的姨姥爷石像,石像高达15米,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姨姥爷的形象。
姨姥爷是当地人民心目中的护城神,是牡丹江市的象征之一。
姨姥爷石像面朝黑龙江,背靠牡丹江市区。
站在姨姥爷岛上,可以一览牡丹江的壮美景色。
岛上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空气清新宜人。
岛上还有茂密的林木,有时候还能看到松鼠等小动物在林间穿梭。
岛上设有观光小路,沿着小路可以欣赏到岛上花木扶疏、湖泊碧波、山水相映的美丽景色。
除了观赏美景,姨姥爷岛上还有众多的活动和娱乐设施,适合游客休闲娱乐。
岛上设有游乐场、草地、咖啡厅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玩游戏、野餐,放松身心。
岛上还有渡船连接岛和岸边,游客可以坐船欣赏黑龙江的壮丽景色。
姨姥爷是一个传统的民间神灵,被当地人民视为护城神。
每年的农历四月八日是姨姥爷的生日,当地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
庆祝活动包括舞龙、放鞭炮、烧香等传统仪式。
当地人相信,参加姨姥爷祈福活动可以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幸福。
姨姥爷不仅是牡丹江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也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方。
姨姥爷的故事流传在当地的民间,让人们对姨姥爷充满敬意和崇拜。
据说,姨姥爷是一个智慧、勇敢、慈悲的神灵,他以平凡的身份守护着牡丹江市的安危。
姨姥爷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牡丹江市的大街小巷,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个标志。
牡丹江边的姨姥爷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景点。
它不仅展现了牡丹江市的壮丽自然风光,也传承了当地人民对姨姥爷的崇拜和充满敬意的情感。
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都可以在姨姥爷岛上欣赏美景、休闲娱乐,并感受到姨姥爷带来的平安和幸福。
黑龙江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_传说
黑龙江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黑龙江是中国的最北方,黑龙江是一个神秘的故事,那里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很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黑龙江的民间传说,你听说过多少个呢?黑龙江民间传说篇1:齐齐哈尔五教院在美丽的鹤城齐齐哈尔,坐落着全国唯一的集儒释道基回五大宗教于一体的宗教会所——黑龙江省城五教道德院。
这里曾一度被传是一间“鬼屋”。
该院始建于民国20xx年(1920xx年)4月,坐落在今天增小区亨达广场西侧,(原兴隆街永合胡同19号)民国十七年被称为“卜奎道院”。
民国二十一年在原址建筑新院舍,为三进式青砖瓦木结构,分为统院、宣院、坛院、经院、战院、画院、凌虚院(分为男女)、藏经院、院门等十一部分,统院正位,安奉五教圣像各一尊。
它是当时民间人士,集聚民间的财力、物力创办的一所慈善机构。
由陈福龄等8人以“近日人心有古,道德沦落”为由,以提倡儒释道基回五教讲道德为宗旨,发起成立的。
“鬼楼”是民间流传的说法,其实这座建筑叫五教道德院:位于天增胡同内。
民国十二年(1920xx年),陈福龄等8人以“近日人心不古,道德沦落”为原因,以提倡“儒·释·道·基·回”五教讲道德为宗旨,发起成立黑龙江省城五教道德院。
院址为天增胡同万合当铺院内,民国十七年被称为“卜奎道院”。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兴隆街永合胡同19号建成一座新院,新院为三进式青砖瓦木结构,分为统院、宣院、坛院、经院、战院、画院、凌虚格(分为男女)、藏经楼、院门等十一部分。
该院山门砖雕龙飞凤舞,椽檐精雕彩绘,脊兽翘首,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内拱门之上悬挂“宗教汇源”匾额。
二门四大明柱,飞檐角下钟铃吊悬,两侧砌筑青砖花墙。
正殿为楼,门外挂有“本院施粥”招牌,内设粥棚,实施慈善,济民。
五教道德院,取儒、释、道、基、回五教归一之义,成为省城内一处导人向善的慈善机构。
1935年,该院募集19万余元资金为创建大乘寺奠定了基础。
解放后,此处曾改为初级师范学校、市行政干部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江的传说
在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条大长虫居住在长白山的上边,这家伙身长有十几丈,像盛水的大缸那么粗,仗着它身子大、有力气、净做伤害人的事,走路故意卷起狂风,把树木刮倒,庄稼刮平,人和牲畜抛上天空,然后掉下摔死。
更恨人的是,它把长白山附近的水都喝干,天池里的水喝不干,就用身子把水口堵起来,一滴水也不让往下流,留着水独自享用。
山上堵住了泉水,山下的河河沟沟全干涸了。
没有了水,花草、树木枯黄了,庄稼瞎了,雀鸟飞走了,牲畜渴死了。
从此,年年闹旱灾,真是万里一片焦土,人们过着没吃没喝的艰难日子。
人们日夜盼望,天池里的水能流下来,好灌溉山下的万亩良田,可是那条万恶的、凶狠的长虫总守在天池边,多少好汉去跟它搏斗争水,都被它吞进肚里边。
从那以后,山下更加干旱。
在长白山脚下,有个柳树屯,屯里有个姑娘名叫水仙,她聪明伶俐、沉着勇敢。
从小就经受了干旱年头的苦难,那个害人的长虫,也听老人们讲了无数遍。
小水仙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练一身本事,长大了好去杀长虫,把天池里的水放下来,让山下的人免遭干旱。
小水仙练本事吃得苦,舍得力气,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她每天都要顶着星星起来,在石壁上练拳术,迎着风练射箭。
老阿妈为了鼓励她继续苦练,把水仙的名字改为“牡丹”。
“牡丹”两个字,在当地民族的语言中是“曲折”的意思,告诫水仙要经住曲折的考验。
姑娘发誓不辜负阿妈的期望,一定要练出真本事,为乡亲们除害报仇。
大雁飞走了十次又飞回来十次,姑娘从没有间断过一天,达子香花开了十次又谢了十次,姑娘的武艺练得十分神奇,挥拳能击碎石壁,放箭能射断空中的细线,双脚一跺能蹿出九十九丈远,可是她不**,还继续练……。
就在牡丹十七岁那年,长白山下更加干旱,天池不往下流水,老天也不把雨露降到人间,毒辣辣的太阳烤得大地冒烟,干燥的热风吹得庄稼、树木沾火就燃。
牡丹下决心要上山去斗恶魔,把天池里的水引到山下,好解救干旱。
人们听说牡丹要去战凶恶的长虫,都为她献酒祭天,都祝愿她早日凯旋。
阿妈给她做了双千层底鞋,一百九十九岁的老爷爷,给了她一把祖传的斩妖宝剑。
乡亲们嘱咐的话儿说了一遍又一遍,送来的礼物一件又一件。
牡丹含泪告别了乡亲,把父老的话都牢记在心间,暗暗发下誓言,不消灭长虫夺下来天池里的水,就永不回还。
牡丹身背宝剑,一直向长白山顶上走去。
长白山高入云端,长白山树密不见天。
长白山路程远,要走七七四十九天。
牡丹走的脚起了泡,牡丹走的腿疼腰儿酸,可是她不懈劲,乡亲们嘱咐的话,一直响在耳边。
长白山的雾浓,看不见路,牡丹眼前有明灯一盏,为乡亲们造福,是她的坚强信念。
长白山上的雨多,衣服总也不得干,牡丹心中有团烈火,为引天池里的水,她不惧火海刀山。
长白山上的毒虫猛兽多,经常出来把路拦,牡丹浑身是胆,因为她身上背着老人给的斩妖宝剑!走了一天又一天,牡丹终于到了长白山顶,一眼就望见长虫卧在天池边。
它饮着清凉的水,尾巴也泡在水里边,那样子实在清闲。
它身旁是堆堆白骨,到处扔着生锈的戈矛、刀剑。
见到仇敌,怒火冲天,都是你这恶魔,霸占着天池里的水,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干旱年,荒芜多少土地,饿死多少老人孩子,我为了除你,风风雨雨苦练了多少年。
今天见到了你,不把你除掉,我决不回还!牡丹姑娘躲在岩石后面,从身上取下弓箭,瞄准长虫的左眼,长虫突然一声怪叫,张开大口,龇到外面的大牙像钢叉一般,那嗓子眼犹如一口井,从里面喷出毒涎,原来它嗅到了有人来在身边。
牡丹心没惊,身没颤,心中充满了仇恨,一心要
除掉这个恶魔。
她牙一咬,心一横,嗖地射出了一箭。
这一箭不偏不歪,正好射穿了毒蛇的左眼。
长虫疼得在地上打滚,真如倒下来一架小山,周围的树木,全被滚倒,岩石也四处飞溅。
那长虫忽然纵身跃起,凶猛地扑向牡丹姑娘。
牡丹姑娘双脚一跺,跳到了对面的山头上。
长虫吼叫着飞过来,张开大嘴,要把牡丹姑娘吞进肚里。
姑娘灵巧地闪到一边,就势向上一跳,跳到长虫的脑袋上,拔出老人送给的斩妖宝剑,挥剑猛砍。
长虫又蹦又跳,又摆头又甩尾,要把牡丹姑娘从头上摔下来,牡丹姑娘牢牢地站在长虫头上,拚着力气,宝剑猛砍。
一剑接着一剑,鲜血涌如喷泉。
就这样从山上杀到山下,从这山杀到那山,只杀得天昏地暗,树倒山颤,虎狼都跑了,雀鸟飞得远远。
杀了七天七夜,牡丹姑娘没喝一口水,没吃一粒饭,可是她想起山下人受的苦难,勇气倍增,继续奋战。
后来她想出了一个绝招儿。
当长虫张着大嘴向她扑来时,她手握宝剑,嗖地一下,钻进长虫嘴里面。
长虫高兴的发疯,心想:这回我又胜了,霎时让你在肚里变成粪便。
牡丹姑娘从长虫嘴里,又到了肚里,感到又闷又热,把手中宝剑猛的往下一插,宝剑插透长虫肚皮,剑尖儿钻进地里,长虫疼的猛向前一蹿,锋利的宝剑把长虫的肚子全都剖开了。
长虫哀叫几声,死去了。
牡丹姑娘从长虫肚里爬到了外面,见到长虫死了,她高兴地真想放声欢唱,可是眼前一黑,昏倒在山坡上了。
她又累又乏,浑身上下血迹斑斑,再也站不起来了,长眠在天池旁边。
百鸟飞来为她歌唱,山风吹来为她把血迹擦干。
百花为她盛开了,天池里的水,欢蹦乱跳地流下了山。
流进池塘里,鱼儿飞跃,流进田野里,禾苗迎风招展。
流进花丛中,花儿更鲜艳。
山下的乡亲们,见天池里的水流下来了,流成了一条美丽的江,人们把这条美丽的江叫做牡丹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