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第二章
遥感概论ppt课件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22
2.2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 影响
l太阳是被动遥感最主要的辐射源,太阳 辐射有时习惯称作太阳光,太阳光通过 地球大气照射到地而,经过地面物体反 射又返回,再经过大气到达传感器,这 时传感器探测到的辐射强度与太阳辐射 到达地球大气上空时的辐射强度相比, 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入射与反射后 二次经过大气的影响和地物反射的影响。 本节主要讨论大气的影响。
6
2.1.2 电磁辐射的度量
1. 辐射源 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不仅能够吸收其他物体对它的辐
射,也能够向外辐射。 因此对辐射源的认识不仅限于太阳、 炉子等发光发热的物体。能发出紫外辐射、 X射线、微波辐 射等的物体也是辐射源,只是辐射强度和波长不同而已。 电 磁波传递就是电磁能量的传递。因此遥感探测实际上是辐射 能量的测定。
一般辐射体和发射率
21
以石英的辐射为例,对不同波长测出对 应于该波长的光谱辐射出射度Mλ,这时
石英温度假定为250 K。分别作出250 K 时绝对黑体的辐射曲线和石英的辐射曲 线(图2.9),从图可以看出,石英的辐 射显然比黑体辐射弱,而且随波长不同 而不同,也就是说比辐射率(或吸收系 数)与波长有关。虚线各点的纵坐标是 石英对应于每一波长的光谱辐射出射度 .曲线下面积是整个电磁波谱的总辐 射出射度。
l 方向:由电 磁振荡向各个 不同方向传播 的.
遥感概论第2章遥感的物理基础
9
第2章
2.1.1 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性质
遥感的物理基础
2.1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10
第2章
2.1.2 电磁波谱
遥感的物理基础
2.1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 或递减排列构成的图表。
11
12
第2章
2.1.2 电磁波谱
遥感的物理基础
2.1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7
第2章
2.1.1 电磁波谱
电磁波
遥感的物理基础
2.1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电磁波——电磁振动的传播
横波(具有波的一切特征量(波长λ、频率f、周期T、波速V、振幅 A、相位ф等)
8
第2章
2.1.1 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性质
遥感的物理基础
2.1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A:是横波; B: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 C:满足 c=f×λ E=h×f c—光速 f—频率 λ—波长 h—普氏常数 E—能量 D:波粒二象性——波动性(干涉、衍射、偏振)、粒子性
2.1.4 电磁辐射源
地球辐射
遥感的物理基础
2.1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太阳辐射近似于温度 为8000K的黑体辐射, 而地球辐射接近300K 的黑体辐射。 太阳辐射出射曲线最 大值对应的波长为 0.47μm,而地球辐射 出射曲线最大值对应 的波长为9.66μm,属 于远红外波段
23
第2章
2.1.4 电磁辐射源
激光辐射源在遥感技术中逐渐得到应用。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为激 光雷达。激光雷达使用脉冲激光器,可精确测量卫星的位置、高度、 速度等,也可测量地形、绘制地图、记录海面波浪情况,还可利用 物体的散射及荧光、吸收等性能进行污染监测和资源勘查等。
福师《遥感导论》第二章课堂笔记课件ppt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森林资源调查
总结词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 估算的精度。
详细描述
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森林资源信息,通过 对影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提取森林的树种、密度、生长状 况等特征信息,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水资源调查与监测
总结词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资源调查和监测,提高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效率。
03
遥感平台与传感器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平台, 负责将传感器升至高空进行观 测。
遥感平台可分为卫星平台、航 空平台和地面平台等类型。
卫星平台包括地球静止卫星和 极地轨道卫星,航空平台包括 飞机和无人机,地面平台包括 雷达站和观测塔等。
传感器类型
02
01
03
传感器是遥感观测的核心部件,负责接收和记录地物 的电磁波信息。
总结
遥感技术利用各种传感器和平台,从远处获取地球和其他天体的 信息,为科学研究、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军事侦察等领域提供 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遥感的特性
宏观性
多源性
时效性
经济性
总结
遥感探测的范围广阔,能 够覆盖大面积的区域,提 供宏观的视角和信息。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多种来 源的数据,包括可见光、 红外线、微波等不同波段 的电磁波信息。
04
遥感图像处理与解译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
01
02
03
04
辐射定标
将传感器接收的物理量转化为 辐射亮度,为后续的图像处理 和地物信息提取提供基础数据 。
大气校正
消除大气对地物反射的影响, 提高遥感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 度。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第一章:遥感概述1.1 遥感的定义与分类1.2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1.3 遥感的应用领域1.4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二章: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1 遥感平台的分类及特点2.2 遥感传感器的分类及性能指标2.3 航空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介绍2.4 卫星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介绍第三章: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3.1 遥感数据的获取方法3.2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3.3 遥感数据的增强与重建3.4 遥感数据的产品与应用第四章:遥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4.1 遥感在农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4.2 遥感在农业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4.3 遥感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4.4 遥感在农业智能化的应用第五章:遥感在环境领域的应用5.1 遥感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2 遥感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3 遥感在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监测中的应用5.4 遥感在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第六章: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6.1 遥感和GIS的关系6.2 遥感数据在GIS中的处理与分析6.3 遥感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6.4 遥感在空间格局分析中的应用第七章:遥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7.1 遥感在城市扩张监测中的应用7.2 遥感在城市绿化监测中的应用7.3 遥感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应用7.4 遥感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第八章:遥感在林业领域的应用8.1 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8.2 遥感在森林火灾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8.3 遥感在森林植被动态监测中的应用8.4 遥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第九章:遥感在海洋领域的应用9.1 遥感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9.2 遥感在海洋资源调查中的应用9.3 遥感在海洋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9.4 遥感在海洋维权与执法中的应用第十章: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10.1 遥感技术发展趋势10.2 遥感技术面临的挑战10.3 遥感技术的创新应用10.4 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战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解析: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理解遥感技术的核心,包括辐射传输、传感器响应、图像处理等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遥感导论_2 电磁辐射原理c
21
干涉现象中,在波的交叠区有的地方振幅
增加,有的地方振幅减小,振动强度(取 决于乘差与波长的关系)在空间出现强弱 相间的固定分布,形成干涉条纹。
干涉滤光片、透镜组、干涉雷
达天线等,均应用了波的干涉 原理。 22
2)衍射(diffraction)
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够改变
传播方向而绕到障碍物的后面,称为“衍 射”。
34
辐射通量密度 (radiant flux density)
辐射出射度M (radiant exitance)
指面辐射源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
发射出的辐射能量,即物体单位面积上发 射出的辐射通量,单位为瓦/米(w m-2),表 达为: M= d Φ/d A
光通过小孔,在孔的后屏 上出现的不是一个亮点, 而是一个明暗相间的圆形 亮斑,这是由于障碍物使 波的振幅或相位发生变化 ,导致波在空间上振幅或 强度重新分布的结果。 23 遥感中部分光谱仪的分光器件——衍射光栅等, 正是运用多缝衍射原理。
3)偏振(Polarization)
偏振是横波中呈现出的一种特殊现象。电磁
32
辐射能量Q (radiant energy)
电磁波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因此与其它物质存
在形式一样,电磁场也具有能量、动量等性质。 如:使被辐照的物体升温、改变物体的运 态、使带电物体受力而运动...... 耳(J)、卡(cal)。
任何物体都可以是辐射源。它既可能自身发射能量
动状
电磁场所具有的能量被称之为辐射能量,单位为焦
10
描述电磁波的主要参数
2 频率v:指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或振荡的次数或周期。
单位为Hz, KHz, MHz, GHz等。 电磁波的波长λ、频率v及速度间有如下关系:C= v λ 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C=2.998 ×108米/秒传播,在介质中 小于但接近光速传播。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答案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名词解释辐射亮度:由辐射表面一点处的单位面积在给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称为辐射亮度。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单位面积的黑体在单位时间、单位立体角内和单位波长间隔内辐射出的能量为B(λ,T)=2hc2 /λ5 ·1/exp(hc/λRT)-1灰度波谱:用该类型在该波段上的灰度值反应的波谱曲线黑体辐射:任何物体都具有不断辐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本领,为了研究不依赖于物质具体物性的热辐射规律,物理学家们定义了一种理想物体——黑体(black body),以此作为热辐射研究的标准物体。
电磁波谱:将电磁波按大小排列制成图表。
太阳辐射:太阳射出的辐射射线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地球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后,向外辐射的射线。
地物波谱特性:各种地物因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都有不同的电磁波辐射或反射特性反射率:地物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之比。
比辐射率:某一物体在一特定波长和温度下的发射辐射强度与理想黑体在相同波长和温度下所发射的辐射强度之比。
后向散射·问答题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是什么?当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就短波而言,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成为地表的主要辐射来源,而来自地球本身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地球自身的辐射主要集中在长波,即6u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该区段太阳辐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
两峰交叉之处是两种辐射共同其作用的部分,在2.5~6um,即中红外波段,地球对太阳辐照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均不能忽略。
什么是大气窗口?试写出对地遥感的主要大气窗口答:大气窗口的定义: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成为大气窗口。
包括:部分紫外波段,0.30mμ~0.40mμ,70%透过。
全部可见光波段,0.40mμ~0.76mμ,95%透过。
遥感导论第2章遥感物理基础
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出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 四次方成正比,称为斯忒藩-玻耳兹曼公式 对于一般物体来讲,传感器检测到它的辐射能后就可以用 此公式概略推算出物体的总辐射能量或绝对温度(T)。
地球信息系 赵珊珊
概述
黑体辐射特性(2)
• 分谱辐射能量密度的峰值波长随温度的增加向短波方向移 动。可微分普朗克公式,并求极值。
地球信息系 赵珊珊
概述
植被、水体、土壤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地球信息系 赵珊珊
概述
(补充)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
太阳高度(日期、时间)
大气条件
地形(阴影)
地形(坡度)
气候、植物的病变
地球信息系 赵珊珊
环境状况
概述
地物波谱特性
地物波谱也称地物光谱。 地物波谱特性是指各种地物各自所具有的电磁波 特性(发射辐射或反射辐射)。 测量地物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主要作用:
地球信息系 赵珊珊
概述
地物的反射类型
• 镜面反射 • 漫反射 • 方向反射
• 从空间对地面观察时,对于平面地区,并且地面物体均匀分布,可以 看成漫反射;对于地形起伏和地面结构复杂的地区,为方向反射。
地球信息系 赵珊珊
概述
2.2.1 地物的反射辐射
• 反射率是地物对某一波段电磁波的反射能 量与入射总能量之比:
地球信息系 赵珊珊
概述
城市道路、建筑物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 城市道路、建筑物的光谱反射特性 • 红外波段较可见光波段反射强 • 石棉瓦较其他材料反射强 • 沥青较其他材料反射弱
地球信息系 赵珊珊
概述
土壤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地球信息系 赵珊珊
概述
土壤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遥感导论2-1
本章主要内容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地球的辐射与地物波谱
第一节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 电磁辐射的度量 黑体辐射
一、电磁波谱
波 电磁波及其性质 电磁波谱
1.1 波
概念:波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
特点:质点在平 衡位置附近振动, 而能量向前传播。
二、电磁辐射的度量
辐射源
– 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不仅能够吸收其他物 体对它的辐射,也能够向外辐射 – 分类:
太阳辐射源:可见光及近红外遥感的主要辐射 源 地球辐射源:远红外遥感的主要辐射源 人工辐射源:人为发射的具有一定波长的波束; 主动遥感采用人工辐射源,目前较常用的人工 辐射源为微波辐射源和激光辐射源
电磁波是由大量的光子微粒组成的,微粒 数目多时,体现出波动性,微粒数目少时, 体现出粒子性,从量子力学的观点来看, 电磁波实际上是一种概率波,代表了光子 微粒的分布概率。 光的粒子性验证: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 程、康普顿效应(光子散射)。 光同时具有粒子和波动的两重特性-波粒 二象性(德布罗意)。
1.2 电磁波谱
概念:把不同波长或频率的电磁波按顺 序排列,就组成了电磁波谱。
波段 长波 中波和短波 超短波
波长 大于3000m 10~3000m 1 ~10 m 1mm~1m 15~1000μm 6~15 μm 3~6 μm 0.76~3 μm 0.62~0.76 μm 0.59~0.62 μm 0.56~0.59 μm 0.50~0.56 μm 0.47~0.50 μm 0.43~0.47 μm 0.38~0.43 μm 10-3~3.8×10-1 μm 10-6 ~ 10-3 μm 小于10-6μm
遥感导论第二章张明华
可见光
波长范围从0.38-0.76μm。它由红、橙、黄、绿 、青、蓝、紫色光组成。人眼对可见光有敏锐的 感觉,不仅对可见光的全色光,而且对不同波段 的单色光,也都具有敏锐的分辨能力,所以可见 光是作为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
σ: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5.6697土0.0029 7 T :黑体绝对温度
3 维恩定律
黑体热辐射的峰值波长与绝对温度成反比:
λmax:为某一温度下辐射能量的峰值波长; B = 2879.8 (um.k)。
二、地物的热辐射特征
1 地物发射率 自然界中黑体辐射是不存在的,一般地物的辐
射要比黑体辐射小。地物的发射率是指地物单位
一、 地物的反射光谱特征
二、 地物的发射光谱特征
一、地物反射光谱特征
辐射能量入射到任何地物表面上,一部分被反射 ;一部分被吸收,还有一部分透射穿过地物。根 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Pλ=Pρ+Pα+Pτ
Pλ总能量;Pρ反射能量;Pα吸收能量;Pτ透射能量。
除以Pλ,则有:
ρ+α+τ=1
ρ、α、τ分别为反射率、吸收率、透射率
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2.1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2.2 大气层对电磁辐射的影响 2.3 地物光谱特征
2.1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一、电磁波 二、电磁波谱 三、遥感应用电磁波段
一、电磁波
1 概念:
电磁波是交变电场和磁场 在空中的转化和传播
2 特点:
电磁波是横波,传播速度为光速 有反射、吸收、透射、散射等。
遥感概论第二章重点
一、电磁波的性质1.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c = f·λ2.反射、吸收、透射现象3.散射4.偏振二、电磁波与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会出现三种情况:反射、吸收、透射,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如果是不透明的物体,物体的反射率大,发射率就小)三、反射的分类1.镜面反射(理想状态)2.漫反射(理想状态)3.混合反射:各个方向反射强度差不多4.方向反射:有一个方向反射特别强四、定义①反射:电磁辐射与物体作用后产生的次级波返回原来的介质,这种现象称反射。
该次级波便称之为反射波(辐射)。
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②透射:电磁辐射与介质作用后,穿过该介质到达另一种介质的现象或过程。
透射率:透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之比。
③偏振:如果电磁波在各方向上振幅大小不相同,且各方向振动之间没有固定位相关系,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的夹角为90°,则称该波发生了偏振现象。
五、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的波长(频率的大小)长短,依次排列成的图表,称为电磁波谱。
按频率从短到长可分为γ射线、X 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①可见光谱中的各种颜色成分大致所属的波长区间:红:620~760nm橙:590~620nm黄:560~590nm绿:500~560nm青:470~500nm蓝:430~470nm紫:380~430nm②红外波段波长范围0.76~1000μm ,遥感所用波段如下:近红外: 0.7~3 μm中红外: 3~8 μm远红外: 8~15 μm③微波波长范围1mm~1m六、各种电磁波的不同与共性①不同点:传播的方向性、穿透性、可见性、颜色不同②共性:传播速度相同;遵守相同的反射、折射、透射、吸收和散射定律;都是横波,遵循横波的一切特性1)()()(=++λτλαλρ七、黑体: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反射率和透射率都等于0黑体是一种理想的吸收体和辐射发射体,自然界没有真正的黑体(黑体的辐射通量密度按波长的分布是稳定的,仅与温度有关,与黑体的材料和性质无关)八、黑体辐射的规律①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辐射通量密度随温度增加而迅速增加,与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红外装置测试温度的理论根据)M=σT ˆ4 σ=5.67×10-12 W/cm-2·K-4 M 为总辐射出射度②维恩位移定律:黑体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波长短的方向移动(高温物体发射较短的电磁波,低温物体发射较长的电磁波)λmax ·T=b b=2898 μm · K九、实际物体的辐射基尔霍夫定律:M=εM 。
02_遥感技术导论_第二章 电磁辐射及物体的波谱特性
2πhc 1 M λ ( , T ) hc / kT 5 λ e 1
2
式中,c为真空中的光速; k为玻尔兹蔓常数,k=1.3810-23 J/K; h为普朗克常数,h=6.63 10-34 Js; M为辐射出射度。单位为w cm2 m1
第二章 遥感的理论基础—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性
第二章 遥感的理论基础—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性
图2-4 遥感种常用的大气窗口
第二章 遥感的理论基础—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性
4.地物的光谱特性 (1)意义: 地物的光谱特性是RS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因为它既为传感器工作波 段的选择提供依据,又是RS数据正确分析和判读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作 为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字图象处理和分类时的参考标准。 (2)含义: 自然界中的任何地物都具有本身的特有规律,如具有反射、吸收外来 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的某些波段的特性;具有发射红外线、 微波的特性(都能进行热辐射);少数地物具有透射电磁波的特性。 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 反射率大小与入射光的波长、入射角大小及地物表面粗糙度等有关。 其中,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是地物反射光谱特性的主要反 映。一般地,反射率大,传感器记录的亮度值大,在象片上呈现的色调浅; 反之,反射率小,传感器记录的亮度值小,在象片上呈现的色调深。
0.01~ 0.38m
0. 38~ 0.76m 0.76~3m 3~6m 6~15m 15~1000m 1~10mm
蓝
青 绿
黄
橙 红
厘米波
分米波
1~10cm
1~10dm
第二章 遥感的理论基础—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性
3.大气窗口: 电磁波在进入地球之前必须通过大气层,在通过大气层时,约有30%被云 层和其它大气成分反射回宇宙空间,约有17%被大气吸收,22%被大气散射。 仅有31%的太阳辐射直射到地面。 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气分子对电磁波的某些波段由吸收作 用,引起这些波段太阳辐射强度的衰减,甚至某些波段的电磁波完全不能通 过大气,从而形成了在太阳辐射到达地面时电磁波的某些缺失带。 大气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 散开,称为散射。散射造成太阳辐射的衰减,散射的强度与波长密切相关。 对于大气分子、原子引起的瑞利散射主要发生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 对于大气微粒引起的米氏散射从近紫外到红外波段都有影响,特别是对 红外波段的影响; 大气云层中,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 微波来说,则属于瑞利散射,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第一章:遥感基本概念1.1 遥感的定义与分类1.2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1.3 遥感平台的类型及特点1.4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第二章:遥感传感器与光谱特性2.1 遥感传感器的类型与工作原理2.2 光谱特性与光谱分辨率2.3 辐射传输原理及其在遥感中的应用2.4 传感器参数的优化与选择第三章:遥感图像的解析与处理3.1 遥感图像的噪声及其处理方法3.2 遥感图像的复原与增强3.3 遥感图像的分类与识别3.4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第四章:遥感在地学应用领域的实践4.1 遥感在地表覆盖分类中的应用4.2 遥感在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4.3 遥感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4.4 遥感在植被与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第五章:遥感在资源与环境监测中的综合应用5.1 遥感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5.2 遥感在能源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5.3 遥感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5.4 遥感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第六章: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6.1 遥感数据预处理流程与方法6.2 遥感数据融合与合成6.3 遥感信息提取与建模6.4 遥感数据分析软件与应用第七章:遥感在地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7.1 地表温度遥感监测7.2 土壤湿度与水分循环遥感监测7.3 植被指数与生物量遥感估算7.4 地形与高程遥感测量第八章:遥感在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8.1 遥感在矿产资源调查中的应用8.2 遥感在森林资源清查与监测中的应用8.3 遥感在水文水资源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8.4 遥感在海洋资源管理与利用中的应用第九章:遥感在城乡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9.1 遥感在城市扩张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9.2 遥感在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中的应用9.3 遥感在环境保护与污染监测中的应用9.4 遥感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中的应用第十章: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0.1 遥感技术的新发展与创新10.2 卫星遥感计划的未来展望10.3 遥感数据与信息的共享与服务10.4 遥感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重点解析本文档为《遥感导论》电子教案,共包含十个章节。
福师《遥感导论》第二章课堂笔记
大气散射作用
•
大气散射指电磁辐射在大气中传输时偏离其初始
方向,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的现象。 散射元:指大气分子密度差异、大气中悬浮的微 小水滴、固体微尘。 由“米氏散射理论”给出的散射元直径d、辐射波 长λ与散射能量I间的关系: (1) d<<λ时,I∝λ-4 瑞利散射
•
•
(2) d =λ时,I∝λ-2 米氏散射
现在用人工方法产生的电磁波的波长,长的已经达几
千米,短的不到一百万亿分之一厘米,覆盖了近20个
数量级的波段。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大,波段又如此宽
广,已成为信息传递的非常有力的工具。
电磁波的性质决定了传感器的类型,或者说各种传感
器是为接受不同特性的电磁波而设计的。例如,可见
光可以使摄影胶片感光,而经过箐类染料增感的胶片 ,更可以将感受波长延伸到近红外波段的1.1μ m左右 。
实际物体的辐射
基尔霍夫定律:物体的光谱辐射出射度与吸收系数之比,
和物体本身的性质无关,是波长、温度的普适函数。该
定律反映在一定温度下的物体,如它对某一波长的辐射 有强吸收,则发射这一波长辐射的能力亦强;若为弱吸 收,则发射亦弱。由此可知,只要确定物体的温度和吸 收系数,就可以确定物体的热辐射强度。
•
•
•
黑体在遥感中的应用:经常在辐射量测量仪器上用作 热辐射的绝对校准源或参考源。
与黑体有关的重要术语和定律
朗伯源:辐射亮度L与观察角θ 无关的辐射源称为“ 朗伯源”。朗伯源在各个方向上辐射率都相同。实验 上常用涂有氧化镁的表面(俗称“白板”)近似表示 朗伯源;自然界里,一些粗糙的表面也可近似看作朗 伯源。 灰体:对于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吸收系数为常数(即 吸收系数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为“灰体”。其吸收 系数介于0与1之间。 选择性辐射体:发射本领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的物体 。这类辐射体的辐射频谱曲线有明显的最大值和最小 值,大多数金属,特别是金属氧化物及其它一些化合 物属此类辐射体。
《遥感概论》新第2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体反射分类
判断物体光滑或粗糙程度的瑞利准则:
h
8 cos
:太阳光入射击角 :波长 普朗克常数6.626×10-34J/s
根据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反射分为:
1)镜面反射
2)漫反射(朗伯反射) 3)有向反射
4)混合反射
反射分类图示
(a) 镜面反射
(b) 漫反射(朗伯反射) (c) 有向反射 (d) 混合反射
响。
大气成分
大气主要由气体分子、悬浮的微粒、水蒸气、 水滴等组成。
气体:N2,O2,H2O,CO2,CO,CH4,O3 悬浮微粒:尘埃
§2.3 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二、大气折射现象:几何校正
三、大气的反射:辐射校正 四、大气的吸收:辐射校正 五、大气的散射: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
地物的热辐射
温度一定时,物体的热辐射遵循基尔霍夫定律。 地物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叫发射光谱曲线。 地物的发射率与地表的粗糙度、颜色和温度有关。 表面粗糙、颜色暗,发射率高,反之发射率低。
地物的辐射能量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比热、热惯 性大的地物,发射率大。如水体夜晚发射率大,白天就小。 探测地物的热辐射特性的热红外遥感在夜间和白天进 行的结果是不同的。
本章主要介绍 遥感的物理基础, 包括地物的电磁波 特性、太阳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影响、大气窗口的 概念、地物反射太 阳光谱的特性、地 物的热辐射、地物 与微波的作用机理
§2.1 电磁波谱与黑体辐射
2.1.1电磁波与其传播特性 电磁波产生 交互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描述电磁波特性的指标 传播速度; 波长、频率、振幅、位相等。 电磁波的特性 电磁波是横波,传播速度为3×108 m/s,不需要 媒质也能传播,与物质发生作用时会有反射、吸 收、透射、散射等,并遵循同一规律。 电磁波的反射、透射、散射、吸收:能量守衡、 反射率、透射率、散射率、吸收率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第一章:遥感基本概念1.1 遥感的定义与分类1.2 遥感技术的原理与流程1.3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1.4 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第二章: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1 遥感平台概述2.2 常见遥感平台介绍2.3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2.4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与评价第三章:遥感影像的解析3.1 遥感影像的构成与特点3.2 遥感影像的预处理技术3.3 遥感影像的分类与识别3.4 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与分析第四章:遥感应用领域4.1 农业遥感4.2 环境遥感4.3 城市遥感4.4 资源遥感第五章: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5.1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5.2 当前遥感技术的主要进展5.3 未来遥感技术的发展方向5.4 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第六章: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6.1 遥感数据预处理6.2 遥感数据增强与校正6.3 遥感影像的分类与分割6.4 遥感信息提取与分析方法第七章:光学遥感数据解析7.1 可见光遥感数据解析7.2 近红外遥感数据解析7.3 热红外遥感数据解析7.4 多光谱与高光谱遥感数据解析第八章:雷达遥感技术8.1 雷达遥感的基本原理8.2 雷达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8.3 雷达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8.4 雷达遥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第九章:激光遥感技术9.1 激光遥感的基本原理与设备9.2 激光雷达数据获取与处理9.3 激光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9.4 激光遥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第十章:遥感应用案例分析10.1 遥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案例10.2 遥感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案例10.3 遥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的应用案例10.4 遥感在资源调查与评估领域的应用案例第十一章:遥感技术在国内外典型应用案例11.1 国外遥感技术典型应用案例11.2 国内遥感技术典型应用案例11.3 遥感技术应用案例的分析与评价11.4 遥感技术应用案例的启示与展望第十二章:遥感技术的数据融合与集成12.1 遥感数据融合的概念与方法12.2 遥感数据集成技术及其应用12.3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12.4 遥感技术与其他空间数据的集成应用第十三章:遥感技术的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13.1 遥感数据挖掘的概念与方法13.2 遥感影像的模式识别技术13.3 遥感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在应用中的实例13.4 遥感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的发展趋势第十四章: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14.1 遥感技术发展的驱动因素14.2 遥感技术的前沿领域与发展趋势14.3 遥感技术在新型应用领域的发展潜力14.4 遥感技术发展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遥感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15.2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的总结15.3 遥感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15.4 对遥感技术发展的展望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是《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的完整内容,涵盖了遥感基本概念、遥感平台与传感器、遥感影像的解析、遥感应用领域、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光学遥感数据解析、雷达遥感技术、激光遥感技术、遥感应用案例分析、遥感技术在国内外典型应用案例、遥感技术的数据融合与集成、遥感技术的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总结与展望等主要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波谱示图p15、 p17
遥感应用的电磁波波谱段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波 长 范 围 为 0.01 ~
0.38μm,对油污染敏感。
波长范围:0.38~0.76μm, 人眼对可见光有敏锐的感觉, 是遥感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波 段。
波长范围为0.76~1000μm, 根据性质分为近红外、中红 外、远红外和超远红外。
地球自身辐射主要 集中在6μm以上的热 红外区段
2.5-6μm,即中红 外波段两种辐射共同 起作用(避免太阳辐 射)
太阳辐射近似温度为6000K的黑体辐射,而地球 辐射接近于温度为300K的黑体辐射。最大辐射的对 应波长分别为 λmax日=0.47μm 和 λmax地=9.66μm
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
能100%地发射某一波 段的辐射。
黑体吸收模型
黑色的烟煤、恒星、 太阳接近绝对黑体。
理论和实验表明,物体 的吸收本领越大,其辐射 本领也越大。
结论:黑体吸收最强, 辐射也最强。
◆2黑体辐射规律
★1)普朗克公式 ★2)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3)维恩位移定律:
★ 1)——— 黑体辐射定律,即普朗克定律。
第2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2.1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一、电磁波谱 ;二、电磁辐射的度量(自学为主) 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 由、、、、、、 成。 2、遥感应用的电磁波波谱段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等组
3、名次解释:辐射能量(W)、辐射通量(Φ)、辐射通量密度。
三、黑体辐射(问题讨论)
1、什么是绝对黑体? 2、简述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的内容及其对遥 感的意义。
三、地物反射波谱特征(自学为主)。 1、叙述土壤、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2、地物波谱曲线的作用有哪些?
2.3地球的辐射与地物波谱
一、太阳辐射与地表的相互作用 二、地表自身热辐射 三、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一、太阳辐射与地表
的相互作用
太阳辐射主要集中 在0.3-2.5μm,在紫 外、可见光、到近红 外区段
三、大气散射;四、大气窗口及透射分析(问题讨论) 1.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 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 可见光不能。 2、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 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3、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简述大气窗口对于 遥感探测的重要意义。
思考: 目标物怎样与 电磁波作用形 成影像图?
SPOT5图像 10米
第2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本章主要内容: 2.1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2.2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2.3 地球的辐射与地物波谱
2.1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1) 电磁波谱
◆电磁波:
◆电磁波性质: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 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依次为:
➢ 瑞利散射对可见光的影响较大,对红外辐射的 影响很小,对微波的影响可以不计。
➢无云的晴天,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
颜色
波长
红 橙黄 黄 绿 青兰 紫 紫外线
0.7 0.62 0.57 0.53 0.47 0.4 0.3
散射率 1 1.6 2.2 3.3 4.9 5.4 30.0
2. 米氏散射(粒子直径d ≈λ)
(三)大气窗口
❖ 1)折射现象: ❖ 2)反射现象: ❖ 3)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
射,吸收和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 气窗口。(对遥感有用的部分) 大气窗口是选择遥感工作波段的重要依据。
• 常见的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
波段
透射率% 应用举例
紫外可见光 近红外
0.3~1.3 μm
2.2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 (1)太阳辐射
★(2)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一)大气吸收 (一)大气散射 (一)大气窗口及透射分析
★(1)太阳辐射
1太阳常数:
2太阳光谱
地面接收
太阳辐射能主要 集中在0.3-3.0µm 近紫外到中红外 波段区间
太阳辐射总能 量的46%集中在 0.3-0.76 µm 之间的可见光波 段
三、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反射能量+吸收能 量
+透射能量 ★反射率与反射波谱
★地物反射波谱曲线
(1)反射率 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 Pρ占总入射能量P0
的百分比,称为反射率。利用反射率可判断物 体的性质。
ρ Pρ 100 % P0
❖不同物体反射率不同
❖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反射 率是不同的,利用地物 反射率的差别,可以判 断地物的属性。
Lr ( rr ) (i i,rr ) • Ii ( i, D) ( rr ) • ID
长为4.8μm,在热红外波段3~5μm的大气窗口内。
❖ 远红外波段遥感图像上的信息来自地球自身的热辐 射特性。
所以,通常热红外遥感波段的选择在波长8~14μm和3~5μm两个区间 内。
二、地表自身热辐射
据黑体辐射规律及基尔霍夫定律, M M 0
物体的发射波谱曲线:可根据 λ和 ε 作出曲线
M (,T ) (,T ) • M 0 (,T )
0.4 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
★(2)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大气分层:对流层、平
流层、中间层、热层和 大气外层(散逸层)。
♫大气的成分:分子和其
他微粒 • 分子:氮和氧占99%,
臭氧、二氧化碳、水分 子及其他约占1%。 • 颗粒:烟、尘埃、雾、 小水滴和气溶胶。
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 太阳辐射的衰减过程:30%被云层反射回; 17%被大气吸收;22%被大气散射;31%到 达地面。
比辐射率(发射率) 波谱特性曲线的形 态特征反映: 地面物体本身的特 性,包括物体本身 的组成、温度、表 面粗糙度等物理特 性。
曲线的形态特殊时可以用发射率曲线来识别地面物 体,尤其在夜间,太阳辐射消失后,地面发出的能 量以发射光谱为主,探测其红外辐射及微波辐射并 与同样温度条件下的发射率曲线比较,是识别地物 的重要方法之一。
(2)物体的反射
根据物体表面性质反射状况分为三种: a 镜面反射:是指物体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
只有在反射波射出的方向才能探测到电磁波。
例子:水面是近似的镜面反射,在遥感图像上水面有时很 亮,有时很暗,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b 漫反射:反射方向是“四面八方”。
朗伯面:当入射辐照度I一定时,从任何角度观察 反射面,其反射辐射亮度是一个常数,与方向无关。
(一)大气的吸收作用 (二)大气的散射作用 (三)大气窗口及透射
(一)大气的吸收作用
大气的吸收作用:
大气中的各种成分对太阳辐射有选择性吸收,形 成太阳辐射的大气吸收带(如下表)(图示P28)
O2吸收带 <0.2μm,0.6μm,0.76μm最强
O3吸收带 0.2~0.32 μm,0.6μm,9.6μm
❖微波:
波长范围为1 mm~1 m, 穿透性好,不受云雾的影响。
(2)电磁辐射的度量
1.辐射源: 2.辐射测量
任何物体都是辐 射源 遥感探测实际
上是辐射能量 的测定。
✓ 辐射能量(W):电磁辐射的能量,单位:J
辐射通量(Φ):(它是辐射能量随时间的变化率)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单位:W/m2
波段名称 波长
辐射特性
可见光与近红 外
0.3-2.5μm
地表反射太阳 辐射为主
中红外
2.5-6μm 地表反射太阳 辐射和自身热
辐射
远红外
>6μm
地表物体自身 热辐射为主
了解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的意义?
❖ 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遥感图像上的信息来自地物反 射特性。
❖ 中红外波段遥感图像上,既有地表反射太阳辐射的 信息,也有地球自身的热辐射的信息。(避免太阳 辐射)。但对于地表高温目标.如火燃等,其温度达600k,辐射峰值波
c 实际物体反射:多数都处于两种模型之间,即介于 镜面和朗伯面之间。其反射辐射亮度与方向有关。
(i
i,rr )
Lr ( rr ) Ii (ii )
方向反射因子
Ii 入射辐射的照度
Lr 观察方向的反射亮度。
入射辐照度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太阳的直接辐射; 一部分太阳辐射经大气散射后又漫入射到地面的部分
b max T 2898mK 0
维恩位移定律——用它可测定太空星 体表面温度,也可用来选择对特定地 物的监测波段,如火灾检测。
第二节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二、大气吸收(自学为主:观看讲课视频; 查看课外学习体系;提问习题予以评分)。 1、太阳光谱的特点有哪些? 2、大气吸收对遥感技术有什么影响?
返回
植物生长状况的解译
• 健康的绿色植物 具有典型的光谱 特征。遭受病虫 害的植物其反射 光谱曲线的波状 特征被拉平。
课堂练习:1、简述斯忒藩—玻尔 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的内容及 其对遥感的意义。
2、计算太阳辐射最强的波长?
Mλ
m 0.47 μ m λ
两定律意义
W T 4
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地物微小的温度差异就会 引起红外辐射能量较明显变化。这种特征是构成红外 遥感的理论依据。
>90
TM1-4、SPOT 的HRV
近红外 1.5~1.8 μm 80
TM5
近-中红外 2.0~3.5 μm 80
TM7
中红外 3.5~5.5 μm
NOAA的 AVHRR
远红外
8~14 μm 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