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布莱斯勒《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的撰著特征-文档

合集下载

文学批评理论与媒介解读

文学批评理论与媒介解读

文学批评理论与媒介解读一、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方式和内容最近二十年,批评理论(CRITICALTHEORY)那个术语不仅在西方文学界普遍应用,而且也成为传播学者进行媒介批评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

批评理论最先产生于文学批评,传统的文学批评主若是为了说明文学作品的意义,他们只是说明一些单篇的诗或小说或某个作家的全数作品,因此并无组成一种系统的批评体系。

文学批评理论寻觅的确实是一种关于文学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完全能够明白得,但决不是文学本身,也不是对文学的体验。

它的要紧目的不在于要丰硕和说明批评实践,使其对具体文学作品的说明更灵敏、更准确,而是要把文学明白得为一种人类的文化组成和一种表意进程的方式,研究作品产生意义的规那么和常规,文学作品什么缘故会产生意义,并从中找出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文学作品与媒介产品(如电影、电视、广告等)有着内在的彼此联系,当欧洲的一些传播学者开始对公共传播进行批判研究的时候,他们很自然联想到乃至直接借用这些文学上的批判理论,略加改变或受其启发,使传统的传播学实证研究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大拓宽了传播学研究的空间和领域。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文学也能够看做是作者与读者间的一种交流,而交流的中介那么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学作品(文本)。

作为一种特殊的话语形式和传播方式,文学能够以为是作者用语言对读者发送的一个关于现实的文本。

当前西方的批评理论,大体上都围绕着作者、语言、读者、现实和文本本身这五个方面提出问题,对不同方面的强调,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大体上讲,批评理论所提的问题包括:如何确信文学文本(话语)的文学性质,文本与作者(传播者)是什么关系,读者(受众)有什么作用,文本与现实(环境)是什么关系,语言有什么作用和地位。

不论结构主义仍是后结构主义,也不论现象学仍是读者反映批评,无不涉及到这些问题的某些方面。

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方式因此也要紧有三种,一种是以作品文本自身为明白得文学意义的全然依据的文本中心论;另一种是以作者原意及其历史背景为明白得文学意义的全然依据的作者中心论;第三种是以读者和更普遍的文化为明白得文学意义要紧本源的读者中心论。

简论文学概论讲义中的文学批评观

简论文学概论讲义中的文学批评观

简论文学概论讲义中的文学批评观从严格意义上讲,老舍在论述中把“文学是什么”与“什么是文学”作同化处理,忽略了本体与功能之间的差别,但他以多年创作经验入手谈论文学相关问题,显然是着眼实效而非纠缠于空玄说明,这也正是他有别于其他学院派理论家的地方。

事实上,不同于后来长期盛行于我国学界的苏联模式(往往从文学的外部影响来探讨文学),老舍强调“文学的责任是艺术的”,并充分肯定了西方“以艺术为起点来讨论文学”的研究思路。

在他看来,“艺术论永远不会代艺术解决一切的问题,但是艺术上的主张与理论,无论是好是坏,总是可以引起对艺术的深厚趣味;足以划分开艺术的领域,从而给予各种艺术以适当的价值;足以为艺术的各支对美的、道德的等问题作个通体盘算的讨论”。

我们的文学批评之所以“没有成为独立的文艺”在于“中国没有艺术论”,“自然便容易被拉去作哲学和伦理的奴仆”或沦为“道德的附属物”或被视作“消遣品”。

“设若以文学为艺术之一支便怎样呢?文学便会立刻除掉道德的或任何别种不相干的东西的鬼脸而露出它的真面目”。

而只有“美的,善于表情的,聪明的,眉目口鼻无一处不调和的”文学,才具有“使人欣喜”“足以感动心灵”,让人“沉醉”的因子。

据此,老舍强调感情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强调“美”作为衡量思想、感情优劣的主导作用(事实上,“美”在我国是没有专论的,正统文论更多强调“道”,以是否“有补于世”为评判文学价值的标准)。

但仅有了感情和美的因子还不够,还需要想象加以熔铸,因为作品中的事实不管是出于臆造还是来自真的经验,“它的构成必须是想象的”“……这便叫作想象的结构,想象的处置与想象的表现。

”由此言之,想象、感情与美作为文学的特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有机统一的,具体表现在“感情与美是文艺的一对翅膀,想象是使它们飞起来的那点能力”。

那么“文学批评以什么为裁判的条件?”自然是文学的特质。

西方语言学转向以来的文论家多用“文学性”(从形式方面入手)来区分文学与非文学,老舍凭借他个人的艺术直觉和感悟认定“文学与非文学是在乎创造与否”(这里的创造就是独创的意思),即经过想象的美而有情的创造物。

第一章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第一章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下 编
第一章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一、文学阅读、文学批评与批评理论 二、批评理论的生成及其原因 三、中外批评理论模式 四、批评理论的要素 五、批评理论的当代特征 六、批评理论的实践性及本书分析构架
第一章
文学阅读: 读者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词句 文学作品 意义 理解 体验
一、文学阅读、文学批评与批评理论
第一章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三、中外批评理论模式
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古典感兴批评 以英美新批评所代表的词语批评 结构语言学基础上的结构批评 弗洛伊德开创的心理分析批评 以“解构”(deconstruction)为特色的解构批评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意识形态批评 “文化研究”批评
第一章
假定:
翻阅 文学批评: 读者
文学作品的评论
文学阅读基础上
第一章
读 者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对文学现象的阅读和 批评过程中体现的特定批 评方式
一、文学阅读、文学批评与批评理论
对更普遍的 文学问题的反思
这过程中 体现的价值系 统
第一章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二、批评理论的生成及其原因
时间: 大约20世纪60年代 文学理论的批评化 原因 文学批评的理论化 文学理论与批评的跨学科化 这些趋势愈加鲜明;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之间的传统界限受到致命质疑。
第一章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六、批评理论的实践性及本书分析构架
实践性: 实际的文本批评性和在文本批评中干预 现实和反思理论的特性。
第一章
本书构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六、批评理论的实践性及本书分析构架

文学批评论

文学批评论

第十章文学批评论[内容提要] 本章概述文学批评的性质、特征、功用、条件、原则、方法和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

文学批评是理性的人文科学活动,是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具有科学性、倾向性、创造性等特点,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具有积极的作用。

批评标准是文学批评的必要条件,包括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两个方面;批评家深厚的思想修养、良好的艺术素养、多元的知识结构是批评的主体条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批评氛围则是批评的外部条件。

文学批评必须坚持审美把握、整体把握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和方法,遵循艺术思维和理论思维的辩证统一规律。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和西方二十世纪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共存发展是现代文学批评发展的基本格局,文化批评和生态批评等是现代文学批评发展的新趋势,多元共存和多学科交叉渗透、本体意识和主题意识的高扬、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对立与融合则是其基本特点。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性质和功用本节知识点·文学批评的含义·文学批评的特征·文学批评的功用一、文学批评的性质文学批评作为高层次的文学接受活动,在整个文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重要桥梁,也是文学创作、文学鉴赏、文学理论之间的重要中介。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学批评呢?从狭义上说,文学批评是在一定的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文学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观点和方法,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人文科学活动。

文学批评的性质,可以从以下两个个方面具体理解。

(一)文学批评是一种理性的人文科学活动作为一种理性的人文科学活动,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这一接受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与文学理论这一科学活动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三者之间的联系呈递进式的关系:文学鉴赏是文学批评的基础,文学批评是文学理论的基础;文学鉴赏是对具体艺术形象的审美享受和审美认识,文学批评以对具体艺术形象的审美认识为基础,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文学理论则以文学批评为基础,从总体上把握各种文学现象,揭示文学的基本性质、基本规律。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读书笔记(二)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读书笔记(二)

6语义学与新批评派1、新批评派是什么?(1)新批评派是20世纪英美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

(2)新批评派在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形成,30年代至50年代在美国经过长足发展达到鼎盛,60年代之后逐渐衰落。

(3)流派特点:①极端的文本中心主义。

②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分析较为深入细致,常常包含了某些辩证法的因素。

③以语义学分析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高度重视对于文学语言的研究。

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较为紧密。

(4)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瑞恰兹“语境理论”,兰色姆“文学本体论”、“结构—肌质论”,还有艾略特、休姆、兰色姆、燕卜荪等。

(5)评价影响:①新批评与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一起对之后的结构主义文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但割裂了文学与作者、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关联,从而具有鲜明的狭隘性。

2、语义学批评是什么?(1)语义学批评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为英国文艺理论家瑞恰兹。

(2)语义学批评带有鲜明的实证主义和心理学倾向,它将文学艺术中使用的语言与科学中使用的语言严格区分开来,将语义分析作为文学批评的最基本手段。

(3)瑞恰兹甚至认为文学批评从根本上说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在艺术鉴赏、艺术传达和艺术价值等重要问题上,语义学批评都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阐释。

(4)语义学批评还引入了类型学和词源学,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类型研究和语词分析,达到对作品各部分相互关系的了解并进一步理解作品整体。

(5)评价:语义学对西方文论产生了极大影响,尤其是新批评派直接来源于语义学批评。

3、细读法(1)这是新批评的阅读方式。

(2)布鲁克斯认为,它的目的不是要找出诗歌的意义,而是要从诗歌的整体内在结构上来阅读和理解诗歌语言。

(3)通过这种阅读,发现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否成功地形成了一个富有张力的和谐的整体,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又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4、细读(1)这是新批评的方法论。

(2)瑞恰兹在《实用批评》一书中称,诗有4种不同的意义:意识、情感、语气和意向,凡好诗都值得细读。

第一章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要求:本章为本章为教材的导论部分。

主要讲述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和实践。

掌握批评理论的概念及其成因、批评理论的当代特征、文学批评主体及价值,对文学批评有总体的把握。

教学重点:文学批评主体及价值。

教学难点:文学批评向批评理论的转向。

教学主要内容一、文学批评向批评理论的转向文学阅读-------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传统的生成过程)20世纪60年代前文学阅读概念:文学批评概念:狭义的文学批评是指对具体作品的批评,广义的文学批评就是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合称。

指分析和评价具体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

它主要以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的评论为对象。

文学理论:以古今中外一切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但它既不像文学史那样去叙述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文学的发展过程,也不像文学批评那样去具体地分析、评价一个个作家、一部部作品它通过高度的理论概括,着重阐明文学的基本原理。

文学理论就是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原理、文学范畴和相关的科学方法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人文科学学科。

文学理论则重在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

从古往今来的文学现象中,找出文学的本质和规律,揭示文学的不同形态的特点。

文学理论是对整个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的原则与方法的科学;而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艺思潮为指导,对一定性质的文艺实践起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的文学研究.文学阅读-------文学批评--------批评理论(转向)20世纪60年代转向原因:文学理论的批评化文学批评的理论化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跨学科化二、文学批评方法概念:所谓文学批评方法,是指从文学的特性出发来研究文学现象,揭示其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及其本质规律所运用的手段、途径和方式的总和。

文学批评所遵循的最基本方法: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美学观点”即分析作品时的艺术尺度,“历史观点”即历史主义的文艺研究方法,把作家作品放进历史环境中进行阐释和评价。

)古今中外代表性的批评方法:古代感兴批评:(孔子)兴观群怨,来自孔子对诗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

西方现代文学批评

西方现代文学批评

西方现代文学批评文学批评理论(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三点一面的文学批评基础理论三点:1.文本主体论:作者批评:以创作为焦点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19世纪的实证主义文学批评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批评2.文本本体论:文本批评:形式批评:以语言、结构、文本为焦点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批评(叙事学理论)3.文本客体伦:读者批评:意义批评:以接受、阅读为焦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批评)解构主义批评现象学批评阐释学批评一面:文化批评:以话语权利、意识形态为焦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文化研究“三点”为文本批评的三个侧面,而“一面”表达的含义则起到统一蕴含及表达三个侧面涵义的功能。

三点:本体论、主体论与客体论方面的批评1. 第一阶段:文本主体论19世纪的实证主义文学批评:侧重于研究与作家创作有关的外环境,如作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个人的经历等作为作品研究的参照。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批评:侧重作家创作的内环境,如灵感、激情、想象力和个性等作为作品研究的参照。

精神分析批评(Psycho-analysis Criticism):(含主体论思想:作者创作心理探讨;本体论思想:作品中人物心理探讨。

)以泛性论为核心,潜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

基本概念:1)三元人格结构:ID 原我:原始的本能冲动,服从“快乐原则”;Superego 超我:道德化了的自我,即常说的理智与良心,与原我形成尖锐的矛盾和冲突;Ego 自我:处于二者之间,有两大职能:一是通过直觉和思维来满足:“原我”的要求,实现所谓“现实原则”;二是作为一个保护系统把本能冲动遣返到潜意识中去。

2)人的本能冲动主要表现为性欲,即Libido ,人从孩童到老年均受Libido 的控制,当人的性本能不能获得满足,将出现“Libido抑制”,要想摆脱它,除正常性活动外,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活动上去,叫“Libido转移”,转移的一种途径是做梦,而另一种就是文艺创作,借此来化解本能冲动造成的紧张。

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研究(胡亚敏)

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研究(胡亚敏)
有些导论型教材则具有史论结合的特征,如查尔斯·布莱斯勒的《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该教材既有对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的质疑与界定,又有对自古希腊以来学科史的勾勒,包括对20世纪以来的主要理论批评流派的介绍。还有些教材主要通过对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流派的评述来结构全书,伊格尔顿的《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就是如此,它将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流派梳理出三条线索,从而引出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结论。与之类似,佛克马和易布思合著的《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也是通过对各理论流派的选择性介绍和评价,试图建立一个科学的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文学理论。
就所掌握的资料来看,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是少数具有完整体系建构的教材之一。该教材涉及到文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韦勒克试图通过对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区分来界定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文学研究的内部和外部的区分来寻找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并重点阐述了文学理论的“内部研究”,分析了与此相关的重要概念。该教材对我国新时期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影响颇深。卡勒的《文学理论》也属于导论型教材。如果说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是一种建构型体系的教材的话,那么这一本便可以视为“解构型”教材了。该教材对文学理论中的几个关键范畴均提出了质疑。其开篇标题为“理论是什么?”第二章标题是“文学是什么?”接下来则对文学与理论的关系作了否定的回答。“文学是什么?你也许会认为这是文学理论的中心问题,但事实上,它并没有太大的关系。”(P19)该教材通过分析历史上各种界定“文学”的说法,最后将“文学”理解为从五种视角审视的结果,从而构成了对传统文学理论试图找到文学的普遍性本质的消解。这种解构方式告诉人们,对“文学”这一术语的界定的不可能与无限可能。苏瑞希·纳华的《文学批评基础》侧重从哲学的角度反思文学理论,是一本有相当理论深度的教材。该教材首章为“哲学与当代文学理论的危机”,谈到了“客观主义、怀疑主义、相对主义和极端不确定主义”(objectivism or skepticism, relativism, and radical indeterminacy P15)所带来的文学理论的危机。以此为出发点,论及“诗学的形式与功能”、“变异、价值和文学理论”等文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并探讨了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的存在及其意义与前景。这本教材可视为理论面临坍塌之际的反思和重建。

英美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研究_胡亚敏

英美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研究_胡亚敏

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1期英美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胡亚敏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发生了一次次革命性变化,与之相应,英美各高校也出现了种类繁多且各具特色的文学理论教材。

这些教材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当代西方理论与批评的全景,而且表现出与中国高校文学理论教材不尽相同的体例和风貌。

了解和研究英美高校的这些教材,特别是国外学者为解决“理论”危机而做出的种种颇有创意的努力,对于我国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从目前收集到的近50部英美文学理论教材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20本教材作为研究对象(见篇末附录),通过认真研读和分析,以把握英美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思想和写作体例,并希望通过对这些教材的梳理和辨析,为我国当今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的类型导论型教材在英美文学理论教材中,不难发现其书名冠以“导论”、“引论”(Introduction)或者“指南”(Guide)的导论型教材,但这种导论型教材与国人理解的不完全一致。

在国人看来,作为导论型教材,应该关注文学理论(Literary theory)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核心范畴等基本问题,有比较明确的理论建构和明晰的范畴界定,论述过程缜密,结构也应相对完整。

而在英美高校,这种具有完整体系的教材并不多,也许受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当代哲学不再诉求宏大叙事的影响,英美文学理论教材似乎不再追求建构普遍的理论体系。

就所掌握的资料来看,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是少数具有完整体系建构的教材之一。

该教材涉及到文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等方面。

韦勒克试图通过对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区分来界定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文学研究的内部和外部的区分来寻找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并重点阐述了文学理论的“内部研究”,分析了与此相关的重要概念。

该教材对我国新时期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影响颇深。

卡勒的《文学理论》也属于导论型教材。

文学批评绪论

文学批评绪论

(三)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是在文学创作的基础上产 生和发展起来的,可视为文学创作的延 伸和再创造。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其思维方式又不同于通过想象和情感诉 诸于具体形式的文学创作,它主要借助 概念来运作,具有超感性的一面。
综上所述,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 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 赏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为 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
笔趣阁
文 学 批 评
绪论: 什么是文学批评
本课重点
• “文学批评”的概念 • 文学批评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文学批评的性质 • 开设“文学批评”的必要性及课程 简况
一、“文学批评”的概念
(一)广义的“文学批评” (二)狭义的“文学批评”
(三)本课程所指的“文学批评”
2、两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本质、范畴,文学活 动的一般规律,属于基础理论研究;文学批评 关注理论的变化和对文学实践活动的分析和评 价,属于应用型学科。 作为基础理论研究,文学理论因其体系的相 对完备而较为稳定,作为应用学科的文学批评 则由于处于接触创作实际的前沿而显得更为活 跃多变。 在思维方式上,文学批评也与文学理论那 种纯概念判断推理的抽象思维不同,它不完全 排斥感性因素,批评初期包含着欣赏成分。
刘若愚:文学批评包括理论批评与实际批评
理论批评 (Theoretical criticism)
a.关于文学的各种理论(Theories of literature) b.一种文学理论 (Literature theory) 实际批评(Practical criticism) a.阐释(Interpretation) b.评价(Evaluation)
3、文学批评的跨学科性

文学批评知识:文学批评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

文学批评知识:文学批评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

文学批评知识:文学批评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活动,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在内。

文学理论是文学批评的基础,它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观察角度,从而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批评方法则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文字分析、历史研究、心理解读、文化批评等多种方法。

本文将从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文学批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

一、文学理论1.文学理论的概念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规律、文学现象和文学创作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包括文学形式、文学风格、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和文学美学等方面的内容。

文学理论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探讨了文学作品的创作规律和作品内在的美学追求,从而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支持。

2.经典文学理论经典文学理论是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理论观点,包括古代希腊的诗学理论、古典主义的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的文学观念、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象征主义文学理论、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等。

这些理论观点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3.当代文学理论当代文学理论是指在当代文学批评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包括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等。

这些理论观点对当代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带动了文学批评的新发展。

4.文学理论的作用文学理论对文学批评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和理论支持,指导了文学批评的方向和方法,拓展了文学批评的思维空间,使文学批评更加科学、深入和系统。

二、批评方法1.文字分析文字分析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包括对作品的结构、语言、风格、意象、符号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解读。

文字分析通过对作品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阐释,揭示了作品的内在意义和审美特质,使作品的批评更加深刻和准确。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西方文论一、古希腊的文艺理论(一)、产生背景:政治背景: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荷马时代”的原始氏族制社会逐渐向奴隶制社会过渡。

到公元前6世纪已建立起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

后来由于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雅典的经济形式开始转型,新的自由民形成的工商业奴隶主也相应壮大,并和原有的占有土地的世袭奴隶主贵族展开争取平等自由民主的斗争。

经济背景:城邦国家时期,经济形势主要是农业生产,由于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雅典等城邦的经济形式由农业转向手工业和商业。

文化背景:史前希腊就有了较发达的文化,荷马史诗在公元前9世纪就已在民间流传,公元前6世纪形成文字。

文艺理论是文艺实践的总结,丰富的文艺实践为文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的文艺理论: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的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因为万物都能用数去计算,所以认识世界就是认识支配世界的“数”,他认为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整个天体就体现着一种数的和谐。

他们从数量比例关系上着力探寻艺术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谐统一”的结论。

他的理论观点对后来的赫拉克利特、柏拉图、普罗提诺以及基督教神学美学和西方形式主义文论家和美学家都有深远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赫拉克利特把“火”看做世界的本源,认为整个天体就是地、水、风、火的运动过程。

其运动变化的动力是是事物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

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说”:德谟克利特,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

他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他受赫拉克利特的影响,接受了“文艺模仿自然”的观点。

他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

文艺模仿自然,不只模仿人的外貌,而且模仿人的才智、行为和心灵。

他把审美作为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提出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灵的标志”。

苏格拉底的模仿说与功用说: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思想是神学目的论,他认为宇宙自然是由神创造的,人也是神创造的。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目录:1. 文学批评的定义与意义2. 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3. 文学批评的方法与技巧4. 文学批评的实践意义5. 优秀文学批评作品的特点6. 文学批评的未来发展趋势7.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批评家在文学界中,文学批评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活动,有助于推动文学的发展和提高文学作品的质量。

那么,什么是文学批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文学批评的定义与意义。

1. 文学批评的定义与意义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析的活动。

它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本身,还为作家提供重要的反馈和启发。

通过文学批评,我们可以评估作品在文化、艺术和社会等方面的价值,挖掘其中的深层含义。

2. 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包括形式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批评等。

这些理论为批评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分析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解读和评价文学作品。

3. 文学批评的方法与技巧在实践中,文学批评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技巧来分析作品。

比如,批评家可以从作者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文学风格等方面入手,探究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他们还需要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扎实的文学知识来撰写批评文章。

4. 文学批评的实践意义文学批评的实践对于文学的发展和提高作品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批评家对作品的评价和解读,作家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文学批评还对读者来说具有指导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5. 优秀文学批评作品的特点优秀的文学批评作品通常具有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批评家需要通过对作品的仔细阅读和分析,发现作品中的亮点和创新之处,并以独特的视角进行深入探讨。

此外,优秀的文学批评作品还需要语言流畅、观点清晰,并兼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6. 文学批评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文学批评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批评家可能会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文化和立场视角,同时借助新技术手段进行批评工作,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工具来研究作品。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文学批评是一种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活动,它既涉及到对文学作品的形式、内容、主题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也涉及到对文学作品的价值、意义、影响等方面的评价。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框架,实践则验证了理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文学理论、审美理论、文化理论和历史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工具,使其能够全面、深入地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主要研究文学的基本性质、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以及文学的创作和接受等方面。

它包括文学四要素理论、文学语言理论、文学形式理论和文学主题理论等。

文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模仿说、表现说到形式说的演变,再到当代的多元化和跨学科的发展。

审美理论审美理论主要研究美的本质、审美经验的特点和审美评价的标准等方面。

它包括审美静观理论、审美体验理论和审美价值理论等。

审美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客观主义、主观主义到现代的语境主义的演变,再到当代的多元化和跨文化的趋势。

文化理论文化理论主要研究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文学作品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传达等方面。

它包括文化研究、文化批评和文化理论等。

文化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到全球化理论的演变,再到当代的后人文主义和跨文化的趋势。

历史理论历史理论主要研究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历史传承和历史价值等方面。

它包括历史批评、历史解读和历史理论等。

历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实证主义、年鉴学派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再到当代的全球史和文化史的趋势。

文学批评的实践方法文学批评的实践方法是指在具体批评活动中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手段。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学理论、审美理论、文化理论和历史理论进行选择和运用。

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

它可以通过细读法、结构主义分析法、叙事理论分析法等方法进行。

文本解读的目的是揭示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读者的接受方式。

文学批评史导论

文学批评史导论
多、艳←→清省
陆厥《与沈约书》评《典论· 论文》:‚ 魏 文属理,深以清浊为言‛。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
2、两大研究形态
(1)、‚形而下‛:以文献学范围 的实证性研究 (2)、‚形而上‛:以经史观主导 的理论性批评
(1)、以文献学范围的实证性研究
A、目录学方面研究 ‚有专门之书,则有专门之学‛, ‚类例既分,学术自明‛。(郑樵《通志· 校 雠略》) 传统的学问往往在目录学中得到敏感而富有代 表意义的反应
刘熙载《游艺约言》:‚文,心学也。‛
“心‛为身之主,人之本
荀子:‚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 而无所受令。‛(《荀子· 解蔽》) 董仲舒:‚身以心为本。‛(《春秋繁露· 通国 身》) 扬雄说:‚或问神,曰心。……天神天明,照知 四方。天精天粹,万物作类。人心其神矣乎! 操则存,舍则亡。‛(《法言· 问神》) 朱熹说:‚夫心者,人之所以主乎身者也,一而 不二者也,为主而不为客也,命物而不命于物 者也。‛(《观心说》)
今见宋代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就作了不少 辨伪性的文字,对题魏文帝作的《诗格》、李 峤作的《评诗格》、贾岛作的《二南密旨》、 白居易作的《文苑诗格》与《金针诗格》、梅 尧臣作的《续金针诗格》等,都作了辨正,如 对《诗格》一卷辨曰:‚题魏文帝,而所述诗 或在沈约后,其为假托明甚。‛ 《少室山房笔丛》、《四库总目提要》等在这方 面作了更为全面、详细的工作
胡应麟在《诗薮》评‚唐诗话‛ : 唐人诗话今传者绝少,孟棨《本事 诗》,小说家流也。惟殷璠、高武颇有 论断。张为《主客图》,义例迂僻,良 堪喷饭。然其所诠,亦自有意,特创为 主客之说,与钟嵘谓源出某某者,同一 谬悠耳。无名氏有《续本事诗》,今不 传。卢瓌有《抒情集》,亦《本事诗》 类也。(外编卷三,又见杂编卷二)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文学批评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在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中,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流派,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并分析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首先,传统文学批评方法是文学研究的基石之一。

它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形式进行分析,关注作品的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

传统文学批评方法注重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通过深入分析作品中的细节和意象,揭示作品的内在意义和艺术价值。

然而,传统文学批评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它往往忽视了作品与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以及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反应。

其次,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系统。

它认为作品的意义不仅仅来自于作品本身,还来自于作品与语言系统之间的关系。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方法通过对作品中的符号、符码、意义等进行分析,揭示作品的结构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强调对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进行分析,而不是关注作品的主题和情节。

然而,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方法也受到了一些批评,认为它过于关注形式而忽视了作品的内容和意义。

再次,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它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多元和流动的,不仅仅来自于作品本身,还来自于读者的阅读和解释。

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强调读者的主观体验和感受,认为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来构建和解读的。

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方法批评了传统文学批评方法的正统性和权威性,强调了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然而,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方法也受到了一些批评,认为它过于主观和相对主义,忽视了作品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综上所述,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涵盖了多种方法和流派。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它们相互补充和影响,共同构建了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

在实践中,文学批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目的进行选择和运用。

无论是传统文学批评方法、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方法还是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方法,都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文学批评_??????

文学批评_??????
以作品为起点 • (2)实践内容:评论写作、作品研讨、作品的阅读和
评价、案例分析 • 3. 文学批评的研究 • (1)扩大视野,夯实基础,贯通古今中外,强化特色
优势 • (2)传播信息、文献资料、经典文本、网络资源 4
三、文学批评课程学习方法
• 1.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结合 读、思、写结合、教学实践环节的训练、 评 论素质和能力培养
9
1、文学批评概念的内涵
• 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批评家 的使命有三种:说明、解释和判断。”
• ①判断,评价,分析 • ②广义的评价内涵和使用范围 • ③文学的批评与批评文学
10
2、文学批评概念的外延
• 英国福勒主编《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 典》在解释“文学批评”时提出:“内在批评 与外在批评”或“超批评”,“这种批评旨在 把文学作品用于一些文学以外的目的,诸如加 进对作者及读者以及他们所在的社会的认识, 扩大伦理学、宗教和心理学等的研究范围”。
• ②美学理论作为批评的理论资源 • ③文化理论、社会学理论、人类学理论
构成批评的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 • ④跨学科综合理论为批评提供整体研究
的理论基础
22
四、文学批评的特征
• 前苏联美学家鲍列夫《美学》: “批 评具有双重本质,从他的某些功能、特 点和手段来看,他是文学;从某些功能、 特点和手段来看,他又是科学,把批评 与文学等同起来,否定批评中含有科学 的(理性的)因素会产生学多令人困惑 不解的问题。”
二、文学批评的性质
• 李国华《文学批评学》提出对文学 批评性质的认识有“科学批评”说、 “艺术(创作)批评”说、“科学与艺 术”说、“工具”说、“附庸”说等, 说明对批评性质的理解有意识形态性、 审美性、实用性、科学性等属性。

论理论批评

论理论批评

论理论批评摘要:理论批评以广义上的文学理论为叙述和描述对象。

理论本应高屋建瓴,但如一些批评家所言,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文学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恰恰是在传布怀疑主义。

理论与批评经常被视为一途有特定的时代原因,但是如保罗·弗莱所言,两者毕竟大有不同,文学批评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文学理论恰恰是缺失的。

乔纳森·卡勒在理论批评中异军突起,其对理论的热情一如既往,如果说他当年的《论解构》是为德里达解构主义这一新潮理论做普及示范,那么到2007年的《理论中的文学性》,毋宁说是在理论联手批评经历峰回路转之后,重申它舍我其谁的王者风范。

对理论的质疑事实上与理论的一路高歌同步。

卡勒本人对克纳普理论批判的质疑,应是再好不过说明了这一点。

“理论”历经浴火后,建立“理论批评”这样一门与实践结合更为密切的关于理论本身的学科,当不是奢望。

本文载于《学术月刊》2020年第11期,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

作者:陆扬,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一、一如既往的理论热情“理论批评”这个术语可以指一切以“理论”为题的相关描述和叙述,这些论述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元理论”。

不过理论批评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更谈不上标新立异。

“理论”一语从上世纪80年代初叶开始,就涵盖和交叉意指“批评”,变成高架在文学头顶上空的形而上学。

但随着当时流行的后现代话语淡出视野,曾经风光十足的理论一样开始呈现危机。

一时间“理论死了”“理论之后”的说法此起彼伏,层出不穷。

但几乎是转瞬之间,“理论”便起死回生,不但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而且从原本从被认为是恰当或者不恰当地主要寓指文学理论,似乎天经地义地演化成了同时兼指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

本文拟以美国近年的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发展线索为背景,来解析“理论批评”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耶鲁大学威廉·燕卜生文学教授保罗·弗莱,在他2012年出版的讲座文集《文学的理论》中,一开篇谈的便是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布莱斯勒《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的撰著特
、针对理论与批评的界定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对于批评、理论与文学等概
念与范畴予以了梳理与界定。

首先,该书厘定了批评的范畴,指出:“从传统上看,文学批评家要么涉及理论批评,要么涉足实
理论批评 ( theoretical criticism )
用批评。

”[1] 具体而
系统阐释了有关艺术的性质和价值的理论、原则和宗旨。

通过援引关于艺术的普遍美学和道德原则,理论批评为实用批评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框架。

实用批评( practical criticism )[ 也称为应用批评( applied criticism )] 将理论批评的理论和宗旨应用到某个特殊的作用之中。

”其次,该书肯定了文学理论的价值与功用,表明:“文学理论是任一类批评家或任一种批评形式的基础。

没有理论,实用批评就不可能存在。

”该书认为:“掌握文学理论,有助于我们去分析对于任何文本的初始反应和所有的跟进反应,也能使我们通过手边文本去探究自己的信仰、价值观、情感以及最终的整体阐释。

要弄懂我们为何会以某种方式对文本做出反应,我们就必须首先了解文学理论及其实际运用一一文学批评。

” [2] 基于此,“文学理论因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生观,
帮助我们理解我们为何以某种方式阐释文本。

不妨想想我们这些
观众在剧院中可能就座的各个地点。

根据我们的座位靠近舞
台的地方、离舞台很近的地方、舞台的最左侧、最右侧或剧院中 间――我们的视野, 我们对舞台上发生的事件的阐释因而将会有 所不同。

文学理论以隐喻和字面意义的方式追问我们在阅读一个 文本时‘坐在'哪里。

在阅读过程中, 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影响我 们?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对文学自身性质的理解?是我们的 政治、宗教或社会观点?还是我们的家庭背景?这些问题以及其
他类似的问题(和答案)将直接和间接地、有意和无意地影响我
潜在假设表达清楚, 我们这些读者就能为自己建立起一个明晰而 有逻辑的实用批评。

”[3] 再者, 该书论证了文论的多元化特色, 认为:“由于没有一种文学理论能够解释每个人的概念性框架中 所包含的所有因素,也由于我们作为读者都拥有不同的文学经 验,所以不可能存在一种元理论(metatheory ) -------- 一种主宰性 或总括性的文学理论, 涵盖读者就某个文本提出的所有可能性阐 释。

也不存在一种唯一正确的文学理论本身, 每一种文学理论都 对文本提出了有效的问题, 没有一种理论能够穷尽针对一文本提 出的所有合法问题。


[4]
二、依据诸种文论派别的阐述
该书针对当代西方文论诸种派别各自的独特走向及其相互 之间的关联性表明: “伴随 20世纪和 21 世纪的是五花八门的批 评流派,每一个流派都在追问有关文本的问题,它们合理合法、 相互关联却又迥异有别。

” [6] 同时,“各种不同的理论就文本
提出的有效而合理的问题, 经常千差万别。

每一种理论拥护着不 同的批评取向, 主要聚焦阐释过程中的某一个要素。

不过在实践
中,不同的理论也可以在文本阐释中针对若干个关切领域。

种理论可能强调文本本身, 坚信文本包含了所有获得阐释所必 需的信息。

这种理论将文本从其历史或社会背景中孤立出来, 集 中考察文本中诸如修辞手法 [ 修辞( tropes )] 、词语选择 [ 措辞
diction )] 和风格等文学形式。

另一种文学理论可能试图将文 本放置到它的历史、政治、社会、宗教和经济背景中去。

通过将 文本置于历史视野, 这种理论声称其信徒可以获得一种文本作者 和文本原初的受众都会支持的阐释。

还有一种文学理论可能主要 考虑文本的受众。

它提出的们的阐释和阅读文本时乐趣的有无。

一旦将我们如何阅读文本的 比如,
问题是,读者的情感和个人背景如何影响了每一个读者对特定文本的阐释。

不管其主要焦点是心理、语言、神话、历史、还是来自其他任何批评取向,每一种文学理论都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论基础,进而发展出了自己的方法,读者凭借这种方法可以将特定理论应用到现实的文本之中。

实际上,每一种文学理论或视角就像是在剧院里占了一个不同的座位,从而获得了不同的舞台视域。

不同的文学理论和理论家可以研究同一个文本,但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各类文学理论家对这同一个文本――或舞台上的表演――的反应都不一样,因为他们有各自独特的视角。

” [5] 与之相应,在论及具体文论派别时,该书认为:“尽管每一个读者获得文本阐释的理论和方法都有所不同,但一些读者群和批评家群体迟早会宣布效忠于一个类似的信仰
核心并集结在一起,创立各种批评流派( school of criticism )。


[7]
基于此,该书作者声称:“我们将仔细审视它们从以往的批评流派中借用了什么,修改了什么,增添了什么。

同时我们也会注意每个流派的历史发展、基本假设、特殊语汇以及阐释文本的方法。

” [8] 由此,该书不仅梳理了自柏拉图到巴赫金的古代与近现代西方文论,而且阐述了20 世纪与21 世纪的西方诸种文论流派,涉及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读者反应批评、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女性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等文论派别。

此外,该书还论及非裔美国文学批评、酷儿理论以及生态批评等热点题域,
指出:“在美国学者支配着生态批评实践的当下,每年从生态角
度批评文本的方法都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瞩目,在欧洲和亚洲不断
举办的各种会议和其他学术活动就是佐证。

”[9]
三、基于具体文本的设问与阐释
该书注重揭示文本意义的复杂性与多重性,指出:“一个清楚明了的文学理论还假定,纯真的( innocent )文本解读,或纯粹感
性的、自发的作品反应是不存在的,因为文学理论质疑读者的假设、信念和情感,追问他们为什么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回应文本。

从一个非
常真切的意义上说,文学理论促使我们质疑自己对文本的常识性阐
释,要求我们探索初始反应背后的东西。

依照一个前后一致的文学理论,那种对于文本简单的情感性或直觉性反
应,并不能解释导致这种反应的潜在因素。

了解是什么引发了这种反应,读者是如何通过( through )或利用( with )文本建构意义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 [10] 由此,该书不仅在其“文学作品选读”部分选取了纳撒尼尔?霍桑的《好小伙布朗》,而且在专论各个文论派别时都以该小说为个案,分别进行了细读与阐
释,进而充分彰显了理论之间的对话、批评的无形张力以及文学
作品的阐释空间。

例如,该书的“读者导向批评”部分
设问如下:“你能列出一些期待视野并能说出在霍桑文本中它们从头到尾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吗?”“运用姚斯对期待视野的定义,你能先自己试着发掘,然后再和同学们一起完成《好小伙布朗》的阐释吗?”“运用布莱奇的主观批评,你能说出你对《好小伙布朗》的反应与解读之间的区别吗?”“当你阐释《好小伙布朗》时,你能举出你的阐释群体吗?或者你能说出你作为读者所隶属的那些群体吗?这样做,你便能确认这个或这些群体是如何影响你的阐释的。

”[11] 又如,该书在论及结构主义的部分指出:“在纳撒尼尔?霍桑的《好小伙布朗》中,大部分读者都假
定森林的黑暗等同于邪恶,灯的意象则代表着安全。

结构主义者特别感兴趣的是黑暗如何表征邪恶。

一个结构主义者通常会问,为什么黑暗在所有文本中常常表征为邪恶,是什么样的符号系统或代码在运作,使得读者将读过的所有或大部分文本中的黑暗互文性地阐释为邪恶。

”[12] 由此,该书基于结构主义文论设计了如下问题:“《好小伙布朗》中包含的各种语义特征是如何与你
在文本中发现的各种代码、符号以及二元对立直接发生关联的?”“使用至少三种不同的结构主义方法来分析《好小伙布朗》,看它们从这特定文本中是如何获取意义的。

最后,这三种方法在如何获取意义上是否有其差别?” [13] 与之相对,该书还依据解构主义文论提出如下问题及要求:“阅读《好小伙布朗》后,颠倒其中一个二元对立并重新阐释文本。

完成这些后,再颠倒另外两个二元对立并重新阐释文本。

这两种阐释有何区别?”“写一页阐释霍桑故事的文字。

完成你的阐释之后,再引
用一些既在你选定的文本中运作也使你获取了阐释视角的二元
对立。

”将《好小伙布朗》作为分析文本,证明霍桑如何失言
或文本在哪里存在着悖论。

” [14]
综上所述,该书为构建多元与开放的文论学习体系而选取了独特且有效的撰著方式与教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