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布莱斯勒《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的撰著特征-文档

论布莱斯勒《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的撰著特征-文档
论布莱斯勒《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的撰著特征-文档

论布莱斯勒《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的撰著特

、针对理论与批评的界定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对于批评、理论与文学等概

念与范畴予以了梳理与界定。首先,该书厘定了批评的范畴,指出:“从传统上看,文学批评家要么涉及理论批评,要么涉足实

理论批评 ( theoretical criticism )

用批评。”[1] 具体而

系统阐释了有关艺术的性质和价值的理论、原则和宗旨。通过援引关于艺术的普遍美学和道德原则,理论批评为实用批评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框架。实用批评( practical criticism )[ 也称为应用批评( applied criticism )] 将理论批评的理论和宗旨应用到某个特殊的作用之中。”其次,该书肯定了文学理论的价值与功用,表明:“文学理论是任一类批评家或任一种批评形式的基础。

没有理论,实用批评就不可能存在。”该书认为:“掌握文学理论,有助于我们去分析对于任何文本的初始反应和所有的跟进反应,也能使我们通过手边文本去探究自己的信仰、价值观、情感以及最终的整体阐释。要弄懂我们为何会以某种方式对文本做出反应,我们就必须首先了解文学理论及其实际运用一一文学批评。” [2] 基于此,“文学理论因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生观,

帮助我们理解我们为何以某种方式阐释文本。不妨想想我们这些

观众在剧院中可能就座的各个地点。根据我们的座位靠近舞

台的地方、离舞台很近的地方、舞台的最左侧、最右侧或剧院中 间――我们的视野, 我们对舞台上发生的事件的阐释因而将会有 所不同。文学理论以隐喻和字面意义的方式追问我们在阅读一个 文本时‘坐在'哪里。 在阅读过程中, 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影响我 们?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对文学自身性质的理解?是我们的 政治、宗教或社会观点?还是我们的家庭背景?这些问题以及其

他类似的问题(和答案)将直接和间接地、有意和无意地影响我

潜在假设表达清楚, 我们这些读者就能为自己建立起一个明晰而 有逻辑的实用批评。 ”[3] 再者, 该书论证了文论的多元化特色, 认为:“由于没有一种文学理论能够解释每个人的概念性框架中 所包含的所有因素,也由于我们作为读者都拥有不同的文学经 验,所以不可能存在一种元理论(metatheory ) -------- 一种主宰性 或总括性的文学理论, 涵盖读者就某个文本提出的所有可能性阐 释。也不存在一种唯一正确的文学理论本身, 每一种文学理论都 对文本提出了有效的问题, 没有一种理论能够穷尽针对一文本提 出的所有合法问题。”

[4]

二、依据诸种文论派别的阐述

该书针对当代西方文论诸种派别各自的独特走向及其相互 之间的关联性表明: “伴随 20世纪和 21 世纪的是五花八门的批 评流派,每一个流派都在追问有关文本的问题,它们合理合法、 相互关联却又迥异有别。” [6] 同时,“各种不同的理论就文本

提出的有效而合理的问题, 经常千差万别。 每一种理论拥护着不 同的批评取向, 主要聚焦阐释过程中的某一个要素。 不过在实践

中,不同的理论也可以在文本阐释中针对若干个关切领域。 种理论可能强调文本本身, 坚信文本包含了所有获得阐释所必 需的信息。 这种理论将文本从其历史或社会背景中孤立出来, 集 中考察文本中诸如修辞手法 [ 修辞( tropes )] 、词语选择 [ 措辞

diction )] 和风格等文学形式。 另一种文学理论可能试图将文 本放置到它的历史、政治、社会、宗教和经济背景中去。通过将 文本置于历史视野, 这种理论声称其信徒可以获得一种文本作者 和文本原初的受众都会支持的阐释。 还有一种文学理论可能主要 考虑文本的受众。 它提出的们的阐释和阅读文本时乐趣的有无。 一旦将我们如何阅读文本的 比如,

问题是,读者的情感和个人背景如何影响了每一个读者对特定文本的阐释。不管其主要焦点是心理、语言、神话、历史、还是来自其他任何批评取向,每一种文学理论都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论基础,进而发展出了自己的方法,读者凭借这种方法可以将特定理论应用到现实的文本之中。实际上,每一种文学理论或视角就像是在剧院里占了一个不同的座位,从而获得了不同的舞台视域。不同的文学理论和理论家可以研究同一个文本,但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各类文学理论家对这同一个文本――或舞台上的表演――的反应都不一样,因为他们有各自独特的视角。” [5] 与之相应,在论及具体文论派别时,该书认为:“尽管每一个读者获得文本阐释的理论和方法都有所不同,但一些读者群和批评家群体迟早会宣布效忠于一个类似的信仰

核心并集结在一起,创立各种批评流派( school of criticism )。”

[7]

基于此,该书作者声称:“我们将仔细审视它们从以往的批评流派中借用了什么,修改了什么,增添了什么。同时我们也会注意每个流派的历史发展、基本假设、特殊语汇以及阐释文本的方法。” [8] 由此,该书不仅梳理了自柏拉图到巴赫金的古代与近现代西方文论,而且阐述了20 世纪与21 世纪的西方诸种文论流派,涉及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读者反应批评、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女性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等文论派别。此外,该书还论及非裔美国文学批评、酷儿理论以及生态批评等热点题域,

指出:“在美国学者支配着生态批评实践的当下,每年从生态角

度批评文本的方法都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瞩目,在欧洲和亚洲不断

举办的各种会议和其他学术活动就是佐证。”[9]

三、基于具体文本的设问与阐释

该书注重揭示文本意义的复杂性与多重性,指出:“一个清楚明了的文学理论还假定,纯真的( innocent )文本解读,或纯粹感

性的、自发的作品反应是不存在的,因为文学理论质疑读者的假设、信念和情感,追问他们为什么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回应文本。从一个非

常真切的意义上说,文学理论促使我们质疑自己对文本的常识性阐

释,要求我们探索初始反应背后的东西。依照一个前后一致的文学理论,那种对于文本简单的情感性或直觉性反

应,并不能解释导致这种反应的潜在因素。了解是什么引发了这种反应,读者是如何通过( through )或利用( with )文本建构意义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10] 由此,该书不仅在其“文学作品选读”部分选取了纳撒尼尔?霍桑的《好小伙布朗》,而且在专论各个文论派别时都以该小说为个案,分别进行了细读与阐

释,进而充分彰显了理论之间的对话、批评的无形张力以及文学

作品的阐释空间。例如,该书的“读者导向批评”部分

设问如下:“你能列出一些期待视野并能说出在霍桑文本中它们从头到尾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吗?”“运用姚斯对期待视野的定义,你能先自己试着发掘,然后再和同学们一起完成《好小伙布朗》的阐释吗?”“运用布莱奇的主观批评,你能说出你对《好小伙布朗》的反应与解读之间的区别吗?”“当你阐释《好小伙布朗》时,你能举出你的阐释群体吗?或者你能说出你作为读者所隶属的那些群体吗?这样做,你便能确认这个或这些群体是如何影响你的阐释的。”[11] 又如,该书在论及结构主义的部分指出:“在纳撒尼尔?霍桑的《好小伙布朗》中,大部分读者都假

定森林的黑暗等同于邪恶,灯的意象则代表着安全。结构主义者特别感兴趣的是黑暗如何表征邪恶。一个结构主义者通常会问,为什么黑暗在所有文本中常常表征为邪恶,是什么样的符号系统或代码在运作,使得读者将读过的所有或大部分文本中的黑暗互文性地阐释为邪恶。”[12] 由此,该书基于结构主义文论设计了如下问题:“《好小伙布朗》中包含的各种语义特征是如何与你

在文本中发现的各种代码、符号以及二元对立直接发生关联的?”“使用至少三种不同的结构主义方法来分析《好小伙布朗》,看它们从这特定文本中是如何获取意义的。最后,这三种方法在如何获取意义上是否有其差别?” [13] 与之相对,该书还依据解构主义文论提出如下问题及要求:“阅读《好小伙布朗》后,颠倒其中一个二元对立并重新阐释文本。完成这些后,再颠倒另外两个二元对立并重新阐释文本。这两种阐释有何区别?”“写一页阐释霍桑故事的文字。完成你的阐释之后,再引

用一些既在你选定的文本中运作也使你获取了阐释视角的二元

对立。”将《好小伙布朗》作为分析文本,证明霍桑如何失言

或文本在哪里存在着悖论。” [14]

综上所述,该书为构建多元与开放的文论学习体系而选取了独特且有效的撰著方式与教学模式。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等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有: 1、充满稚气的童真美。 童趣是表现童真的最佳形式。童趣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既表现在形象的刻画上,又贯穿在作品的情节中,还融注于语言的运用上。 2、形象刻画的单纯美。 以单纯的文学形象,积极乐观的主题引导儿童正确地认识人生、社会和世界,以帮助儿童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信念。这就铸成了儿童文学形象刻画单纯美的艺术品格。 3、情节推动的动态美。 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要与儿童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相吻合,儿童文学情节的动态美,往往呈现出一种单纯的、活泼的、连续的动态推进形式,且情节推进的速度较快。 4、画面展示的明朗美。 鲜亮明朗,富于色彩,是儿童文学的又一美学特征。儿童文学画面的明朗美,主要依赖于作者在运用语言时,对词汇色彩的把握。儿童文学作家通过对作品中不同角色颜色的描摹和因时空变化对场景所引起的明暗效果的描述,把词汇的潜在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向小读者奉献色彩亮丽、动静分明、声色和谐的艺术图景。 5、驰骋想象的奇异美。 想象是儿童的天赋和本能。想象的奇异美在儿童文学的艺术表现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⑴就作品的内容而言,它可以引导孩子们在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过程中,使对立的双方造成强烈的反差。⑵就作品的形式而言,想象的奇异美可以促成儿童文学不同体裁独特的审美品格。诗歌、小说、童话、寓言……都因想象的介入而异彩纷呈。⑶就作品的魅力而言,想象的奇异美大大提升了儿童文学的艺术品位。由于想象的奇异美,使儿童文学具有了独特的荒诞性,这种荒诞性造成了儿童文学离奇的情节和无穷的趣味,使小孩乃至成人捧腹不已。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它们所产生的久远的艺术生命力,无时不在证明着其较高的艺术品位。

三曹与“建安风骨”的关系

“建安风骨”是指建安时期和魏文帝、魏明帝时期诗歌的美学特征,又称“汉魏风骨”。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是天下大乱的时代,这时代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诗人。“三曹”指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于建安前期先后投奔曹操,形成了一个以曹操为首的文学群体,共同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时期。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权臣,位至魏王,死后被儿子魏文帝曹丕追尊为魏武帝。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建安文坛的领袖。现存诗歌二十多首,全为乐府。南朝梁的《诗品》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曹操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汉末长期战乱所造成的凄惨景象,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一百个人中只剩下一个),念之断人肠。”曹操一生为天下统一而战,他的诗歌也抒发了这种理想和抱负。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丕(公元187—226年),字子桓,曹操次子。公元220年称帝,史称魏文帝。曹丕所著《典论·论文》篇,是中国第一篇比较完整而有系统的文学批评论文,它论述了文章体裁、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的关系,以及文学批评等问题,把文学的重要性提到了“经国(即治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程度。曹丕现存诗歌四十余首,大半是乐府诗,但多有变革。在内容上,他由反映社会问题转向抒发个人感情,擅长写离别相思之情;在诗体上,他大胆探索,创作了中国第一首七言诗《燕歌行》和长达77句的杂言歌行《大墙上蒿行》;在语言上,他由质朴自然转向清丽文雅;在风格上,他由慷慨悲凉转向委婉含蓄。他的诗歌已明显呈现文人化、个人化的趋势。 曹植(公元192—232年),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他才思敏捷,很受曹操宠爱,几乎立为太子。但他任性放诞,终于失宠。曹丕称帝后,他备受猜忌和迫害,名为王侯,实同囚徒。后来封为陈王,忧愤而死,年仅四十一岁。死后谥为思,世称陈思王。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曹植确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诗人,现存诗约九十多首,代表了建安诗歌的最高成就。慷慨悲壮的情怀,爽朗劲健的形象,凝炼秀美的语言,大量运用比兴手法,形成了“骨气奇高,辞采华茂”(钟嵘《诗品》)的独特风格。他的散文和赋也写得很好,其中《洛神赋》尤为著名。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提要(新)说课材料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提 要(新)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提要 第一讲导论:什么是儿童文学 1.“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P3-4)如何理解?(专为儿童创作的;具有独特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儿童所喜爱;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3.周作人在《儿童的书》一文中提出了“儿童本位论”的儿童文学观:“儿童的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4.魏寿镛、周侯予1923年出版的《儿童文学概论》是中国现代第一部系统的儿童文学理论著作。 5.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 6.儿童文学的分类:按接受者不同可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按文体不同可分为儿歌、儿童诗、寓言、童话、故事、小说、科学文艺、图画文学、儿童戏剧和儿童影视等。 第二讲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 1.儿童文学历史发展的一般特征:从“自在”到“自觉”;.从民 间文学到作家创作的文学;审美形态的发展。 2.1697年贝洛的《鹅妈妈故事集》是西方儿童文学自觉形态的开 始。 3.比较格林兄弟和安徒生童话创作的不同意义。(P27-28)

4.民间文学分类研究普遍使用的是“阿尔奈-汤普森体系”。俄罗 斯学者普罗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1928)提出了31种共通的叙事功能单元。 5.儿童文学审美形态拓展的主要表现:体裁样式的分化;题材领域 的拓展;艺术手法和风格的多样化。 第三讲新媒介与儿童文学的发展 1.新媒介与儿童文学的发展: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网络生活和开放文本);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传播载体(电子传播和媒介转换);新媒介加强了儿童参与儿童文学创作与接受的主动性(读者参与创作,交互文本)。(P38-44) 第四讲儿童文学作家 1.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独特的精神气质;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 经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想象力、幽默感、诗意、故事叙 述)。 2.儿童文学作家的类型:按创作动机,把儿童文学作家分成自觉 (教育型、社会使命型、娱乐型)自发(童心型、儿童崇拜型、童年回忆型)两大类型六小型。(P49) 第五讲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精选资料】儿童文学作业1

《儿童文学》作业1 (第一、二、三章) 一、填空 1、1658年,___________出版的《》将儿童的被发现用一种成果的形式固定下来,标志着人们已经注意到儿童接受的特点,体现出儿童不再是缩小的成人的新的洞察力。 2、1762年,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在教育史和儿童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 3、从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看,存在着两种意义的儿童文学,即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和_________ 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和蒙养读物应属于__________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4、儿童文学中以传达对孩子的爱并借以培养儿童的爱心的作品,其母题应归属于________。 5、能使小读者在对自然的审美中获得一种超脱感和神秘感,从而意识到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地位,体现出悠远率真审美基调的作品应归属于__________的母题。 6、爱的母题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情绪基调,自然的母题的情绪基调是______________,而顽童的母题的情绪基调则是______________ 。 7、儿童文学作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主要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艺术气质和多种文学手段的驾控才能上。 8、幼儿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__,因而幼儿文学很讲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9、童年期儿童以_____________为其主导活动,童年文学更注重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10、少年文学要求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支撑故事情节展开的矛盾体现物,在民间故事中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 . 12、儿童文学具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美学特征。 13、以儿童的年龄特征为依据,将儿童文学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14、将儿童文学划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 15、儿童读者的多样性是因其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

《儿童文学》试卷及答案

2015年学前教育大专班试卷 儿童文学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语句停顿处标注正确的一句是()A.这时候,光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海上日出》) B.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C.后来,老鼠//见猫就逃,猫见老鼠//就抓。(《猫和老鼠》) D.猫一下全明白了,瞪圆双眼//大声说:“是你给吃见底了?”(《猫和老鼠》)2.根据句意,“咳——老弟,我常吃西瓜,西瓜嘛,就这味……”(《猴吃西瓜》)这句话应该读重音的字是()A.常、就B.吃、就C.常、味D.吃、这 3.下列作品中不是由童话大师安徒生创作的是()A.《丑小鸭》B.《白雪公主》C.《打火匣》D.《海的女儿》 4.《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作者是()A.郑春华B.任大星C.刘心武D.张之路 3.科幻作品《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的创作者是()A.玛丽·雪莱B.凡尔纳C.阿西莫夫D.罗伯特·海因莱因 6.新时期文坛上被称为“抒情型”童话代表作家的是()A.高士其B.郑渊洁C.冰波D.孙幼军 7.在作品中描述主人公为寻求理想而探询七个星球的童话是()A.《爱丽丝漫游奇境记》B.《洋葱头历险记》C.《木偶奇遇记》D.《小王子》8.因创造了“长袜子皮皮”的形象而一举成名的作家是()A.乔治·桑B.拉格勒芙C.林格伦D.夏尔·贝洛 9.普希金创作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一首()A.抒情诗B.童话诗C.科学诗D.散文诗 10.《稻草人》开创了中国现代童话创作之路,作者是()A.叶圣陶B.严文井C.张天翼D.周作人 二、简答题(20分) 11.简述儿童散文的特征。 12.谈谈儿童欣赏文学的特殊性。 23.简要说明图画文学的艺术特征。 14.简述儿童诗的艺术特点。 三、论述题(40分) 15.论述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 16.谈谈新时期儿童文学的主要成就。 四、分析题(20分)

第四章 儿童文学文本特征

第四章文本特征 第一节故事性 一、故事性是指文学作品中完整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形成的叙事特质。 二、故事性的构成: ●“故事元”和叙事技巧中的“矛盾体现物”,“故事元”是故事发生的中心, 是故事的母体,如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故事元是“张嘎子参加八路打日本鬼子”,与人物活动发生直接关系,并串联起故事情节的特定生活物件,就成为故事情节展开的“矛盾体现物”,如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火柴。 ●叙事技巧中的传奇性与意外性,是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通过偶然、巧合、夸张 乃至超长的形式来促成情节变化,从而使故事的情节即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叙事技巧中的完整性、连贯性、生动性和曲折性,完整性是故事情节的重要 特征,指故事要反映出一个特定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转化的全部过程。 连贯性即指情节节奏紧凑明快,无松散拖沓。生动性主要指情节因其新奇、丰富、曲折、有趣、惊险、动情等特点而达到的令人难忘、引人入胜的效果。 曲折性要求注意情节的起伏、悬念的设置,采用“圆满—缺陷—补救”的技巧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叙事技巧中的悬念与气氛控制,悬念是叙事型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有的创作技 巧,是作家在情节发展中所铺设的悬而待解的疑端。气氛控制是叙事性文学的常用技巧,指作者对作品所展示的具体环境及其所给予人物和故事发展之影响的艺术把握或表现。 ●叙事语言的口语化与生活化,创作之时会更理性地使用通俗直观的富有动作 性、对话性和表情性的“儿童文学口语”去进行的艺术的表现,也称之为“故事语言”。 ●几种常见的故事构成方式: 1“纵列式结构”也称“顺叙法”,以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分为按某一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进程;按某一人物经历变化的自然进程;按某一事物的来源或产生的自然进程三种程式,有利于满足儿童读者希望从头到尾,有声有色地

建安风骨到南北朝

建安风骨到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期间出现了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呈现出一种全体性的风格。 文学的自觉标志: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三对文学的审美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魏晋玄学的形成和老庄思想有明显的关系,东晋以后又吸收了佛学的成分,步入新的阶段。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的一大转折。玄学的崇尚自然与言意之变对文学与艺术有直接的影响。而佛学的传入,在文学想象、音韵词汇方面给中国的文学带来了影响。 唐文学的繁荣是为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它可以说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就表现领域说,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格调说,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就诗的形式说,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唐人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一是解决了黏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体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 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曹操的诗,现存二十馀首,都是乐府诗,其内容和写作方法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的精神一脉相承。他采用乐府古题,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语言古朴率真,悲凉之中含跌宕慷慨之气。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体注入了活力。其诗一是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二是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他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曹丕,现存诗约四十首,按内容主要分为三类:一为宴游诗,模范山水比较细致,文词富丽,常用对偶,在我国山水诗的发展上有一定的地位。二是抒情言志之作。与他《典论》中的某些篇章用意相同。三是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最能体现曹丕诗的水平。清人沈德潜说:“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一变在个人情感的抒发,由历史和天下转向个人;二变在文人化艺术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和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他的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具备)他的诗中充满了对死亡的哀伤,他对人生中凄凉情感的体验,是超出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他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邺下文人集团) 曹植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和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白马篇》。后期诗歌主要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后期按内容可以分为四类: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用思妇、弃妇寄托身世,表白心迹;述志诗;游仙诗。锺嵘《诗品》“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现存诗歌九十馀首,其中六十多首是五言诗。他,既继承前代又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其诗受到后人推崇的原因有三:一文采富艳;二对五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三成为失意文人的典型。 2七子:王粲、刘桢、孔融、应玚、阮瑀、徐干、陈琳 “三曹”、“七子”在建安时代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其代表作《七哀诗》是汉末战乱动荡的真实写照。他的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自伤”是他的感情特征,写诗的出发点。 刘桢,性格豪迈,狂放不羁。其诗一如其人,纯以气势取胜,目无千古,踔厉奋发。他的诗一类为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就如同所有的建筑物不能离开最基本的建筑材料一样,离开了语言,文学便不能存在,因此人们称语言为文学的第一要素。许多西方学者认为,文学的本质就在语言本身,探讨文学本质最简单的方法在于弄清文学中语言的特殊用法。 与儿童文学用艺术形象表现多方面内容的要求相适应,儿童文学的语言也有其艺术表现上的特殊性。 一、儿童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文学通过鲜明、生动、具体的语言表现,把大千世界的性质、情状展示给读者,使人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古诗名句历来为人称道,其奥妙就在于形象生动,一字一词即能传神,令境界跃然纸上。 文学语言的形象化,主要是通过形象性的表述达到叙述事物,描写环境,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作用。文学语言要求对事物本质和主要特征做出精确描写。但这种精确性不同于科学语言的精确性。科学语言有着严格的质与量的规定性,而文学语言则常常在精确性的背后带有较大的延展性和创造性,即赋予读者深广的感知、想像空间。 儿童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形象性更为重要。形象化的语言能使儿童将亲身经验与语言所提供的信息很容易地结合起来。在儿童文学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这样的语言:“稻穗儿一摇一摆的,好像在向小花点头”、“我觉得自己比洗了一百次澡还要干净”、“拇指姑娘冻得直像风中秋叶似的抖个不停”这些形象化的语言,使儿童对于各种事物有了清楚、准确的印象和理解,对于人物心理有了真切、细致的体验。这样,儿童在诵读诗歌,倾听故事的时候,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会得到满足的愉悦感,同时逐步习得一种成熟的语言状态。这些都是形象化的文学语言产生的效果。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美丽的玻璃。然而它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铁锚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连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这是安徒生《海的女儿》的开篇,它生动优美地描绘了海的湛蓝与深广,令读者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可以聆听,更可以想像。这些语言没有具体说明海水的清洁程度和深度,却

儿童文学教程重点

第一章:走进儿童文学 1.儿童文学: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总称。 一、艺术的源起 2.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资源:早期民间口头文学传统中的大量神话、歌谣和童 话故事。 3.为什么早期民间文学会进入古代儿童的接受视野? 1)早期民间文学的受众对象中天然地包含了儿童这一群体。 2)民间文学的某些艺术形态天然地契合了儿童的文学接受趣味。 4.早期民间文学的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5.早期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 1)词汇方面,一般是通俗的日常口语。 2)与古代人思维和语言上的特征上相对应,早期社会的普通民众也未分化出过 于纤细的文学情感,他们对于事物的感受是简单而直接的。 3)民间文学的口头传播特征决定了它不可能使用过于复杂的结构方式。(比如 循环的三段式) 二、历史的流变 从民间文学到儿童文学 1.民间文学改编的儿童文物 1697年法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里面收集了《小红帽》《灰姑娘》《睡美人》等) 19世纪德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编订《儿童与家庭故事集》(又名格林童话)

19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等。 2.为孩子改编的民间故事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增(增加以儿童为对象的生活教训容) 删(即删去作者看来不适合儿童阅读的部分) 改(通过语言或情节上的改写,使作品更具文学性,也符合儿童的接受特点) 三、儿童文学的当代概念 1.分类与特征 儿童文学可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青少年文学 幼儿文学(0到6岁的学前儿童为读者对象) 儿童文学(7到13岁的少年儿童) 青少年文学(青春期前后至成年前的青少年) 2.儿童文学作品的文体分为 1)语言形态角度?韵文体(儿歌与儿童诗)与散文体(儿童小说散文戏剧等) 2)具体的文本形态和艺术手法:儿歌、儿童诗、图画书、儿童故事、童话、儿 童小说 3.文体的类型特征 ①文体的固定性②文体的相对性③文体的发展性 四、儿童文学发展的当代语境 1.商业文化语境下的儿童文学 ⑴商业文化对于市场反应的本能关注促使儿童文学的出版方越来越重视儿童文学的阅读者,也就是儿童本人的阅读兴趣,这有直接影响了儿童文学的创作。 ⑵商业文化的开放性潜移默化地带动着文化的开放性。

建安风骨和曹植诗歌的艺术特征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至于文学评论,当以南唐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最为精到: “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意思是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形成格调劲健和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感染力,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 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一时代的作家,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的特征: 首先是现实性。如曹操在《薤露行》中写道: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贼臣持国炳,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痛斥了何进误国,董卓殃民。《蒿里行》则叙述了群雄私争,自相残戕,致使兵祸连绵,民不聊生。诗歌形象描绘兵祸惨状: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植在《送应氏》中具体描写了当时洛阳毁败的情景也令人惨不忍睹: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在这破败的景象中,传达出一种悲凉感,在时直抒作者的惨伤,悲愤情绪:

幼儿文学的特征 2

第一章幼儿文学的特征 什么是儿童文学?广义的儿童文学是指以3至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作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狭义的儿童文学三个层次中的“儿童文学”。 什么是幼儿文学?幼儿文学是以3至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 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分成三大类唱诵类(儿歌,幼儿诗)讲述类(幼儿童话和寓言,幼儿故事,幼儿散文,幼儿科学文艺)综合类(图画故事和卡通,幼儿戏剧) 幼儿的心理特征。答:作家在为这个阶段儿童创作时,必须照顾到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语言。 幼儿审美意识的独特性。答:由于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决定了幼儿的审美意识有以下特点:1,、审美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 2.审美意识任处于比较低的层次 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形式。答:1.幼儿主要是通过“听”来接受文学2.感知型的接受方式3.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与精神扮演 幼儿文学的文体特征答:1、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2、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3.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答:1.稚拙美 2.纯真美3.荒诞美 第二章幼儿文学的功能 文学的功能?文学有认识,教育,娱乐,审美的功能。 幼儿文学的功能?1、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2、增长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3、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提高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4.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5.愉悦幼儿身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第三章 幼儿文学创作的特点,创作要求。答:1、审美感受能力、情感、想象力、传达技巧。2、题材、主题、情节、结构、形象、语言。 中编 第一章儿歌 儿歌的概念?儿歌是一种适合年龄幼小的儿童念唱、欣赏的歌谣。 儿歌在古代的名称?童谣 儿歌的特点?1、内容浅显、单纯活泼2、篇幅短小、易记易诵3、节奏明朗、音韵和谐。我国儿歌的特殊形式?1、摇篮歌2、游戏歌3、数数歌4、谜语歌5、连锁调6、问答歌7、绕口令8、倾倒歌9、字头歌 第二章幼儿诗 幼儿诗的艺术特征?答:1、鲜明、充满动感的形象2、活泼、生动的想象3、富于情趣的构思4、自然、明快的韵律。 幼儿诗的类别?答:1、叙述诗2、童话诗3、抒情诗4、讽喻诗5.散文诗 第三章幼儿童话 1.童话的概念?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色彩的虚构故事。他是最切近儿童的心理,是儿童文学特有的体裁。 世界上较早对童话进行改写的作家及童话集名称。答: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 世界文学童话的奠基人答:安徒生 我国创作童话出现的时代答:我国创作童话出现于“五四”前后。 第一部创作童话集的名称和作者答:叶圣陶出版于1923年的童话结集《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创作童话集。

儿童文学试题库

儿xx 文学 一、填空题 1、从读者对象上看,儿童文学包括了适应不同年龄儿童读者欣赏心理特点的幼儿文学、(儿童文学)(狭义)、少年文学等组成部分。 2、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的存在,是因为它有着自己特殊的服务对象和读者群体,这就是儿童。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形看,儿童文学不仅被儿童所接受,常常也被(成人)所接受。 3、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诸多方面,其中,(年龄)因素所导致的儿童读者的多样性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4、任何叙事性的作品,首先都存在着一个基本故事,我们将其称之为“(故事元)”。它是故事发生的中心,是故事的母体,而其他内容和形式都是为这个中心服务的。 5、一般来讲,叙事性儿童文学作品故事的构成方式主要有“(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两种。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构成方式,如三迭式、连环式和对立式结构。 6、为帮助儿童读者阅读和理解以文字为主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作品的不同章节中常常会插入一些图画,我们将这种分插于作品中的图画称为插图。插图有着(直观性)、依附性、(延伸性)、艺术性等特征。 7、(童话)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体裁之一,一般指符合儿童想象方式的、富有幻想性的奇妙故事。 8、(鲁兵)的儿童诗语言幽默、诙谐,叙事状物简洁明白、生动传神,寥寥数语就使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在儿童读者中广受欢迎。其代表作有诗集《不知道和小问号》、《唱的是山歌》等。

9、____年发表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轰动文坛;____年又出版了《爱丽丝镜中奇遇记》,这两部童话很快风靡世界。其作者就是英国19世纪中期重要的童话作家(卡洛尔)。 0、《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几乎妇孺皆知的寓言名篇,都出自古希腊著名寓言家伊索创作的《伊索寓言》。 1、故事是叙述性文学体裁的一种,故事的(完整性)、情节的生动性和内容的(趣味性)构成了儿童故事的基本特征。 2、《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游记作家亚米契斯的代表作。这部著作被评论界认为是意大利继《木偶奇遇记》之后又一部流传各国的传世佳作,给意大利和作者本人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3、儿童散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果从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角度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叙事)型、状物写景型、(抒情)型、议论型四种类型。 4、《新月集》是印度杰出的诗人、作家(泰戈尔)为儿童写作的散文集。这部作品取材于儿童生活,歌颂母爱,赞美童心是其在内容方面的主要特点。 5、从____年起开始儿童报告文学的创作,先后出版了儿童报告文学集《少年巨人》、《16岁的思索》等。他的儿童报告文学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对未来一代成长的拳拳关怀。他就是我国当代著名儿童报告文学作家(孙云晓)。 6、(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作家,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现代科幻小说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他的小说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一百多年来风靡世界。 7、____年出版我国“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的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科幻小说家(叶永烈)。书中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世界,报道未来科学技术,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成了当时的畅销书。

儿童文学的基本性质及三个层次

儿童文学的基本性质及三个层次 教学目标:1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及划分依据 教学重点:1儿童文学与文学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2儿童文学的在三个层次 教学难点:儿童文学差异性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处理:结合教材,补充新内容课件制作 教学方式:讲授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结上节课的内容 二儿童文学的性质 为了更好地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我们从儿童文学与文学的一致性及其特殊性上进一步阐述儿童文学概念。 1儿童文学与文学的一致性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必须遵循文学的一般创作规律,因此,在谈儿童文学时,我们就应该认识到它与文学的的共同性,不能在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之间划一条绝对的界限。 (1)凭借语言文字创造艺术形象。它不同与绘画、雕塑、舞蹈等其它种类的 艺术。绘画是运用线条、色彩来折射人的情感,雕塑则是利用石头、木料、泥或 金属材料塑造出各种造型的艺术,舞蹈则完全依靠有节奏的动作来表达思想,因此这几种艺术形式与文学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们均没有语言或文字。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要反映生活塑造形象都要通过语言文字。儿童文学也是如此,语言文字是儿童文学的重要表现工具。 (2)通过创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儿童文学也是如此。也是作家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这些作品刻画的都是现实生活,不过抹上了幻想的色彩,但仍可以给小读者展示一幅幅形象的社会生活图景。而且在儿童文学领域不少作品不是以某一社会生活现象作为 它直接的描写对象,而较多地运用拟人、象征的手法写人类以外的动植物。如安徒生的《丑小鸭》。 (3)通过艺术形象发挥教育作用 这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如冰心《小桔灯》。如教育孩子讲卫生的《小弟和小猫》。 2儿童文学不同与一般文学的特殊性 从概念中我们知道(1)儿童文学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0-18)(2)为

第三章 儿童文学的韵文体 内容提纲

第三章儿童文学的韵文体 第一节儿歌 一、儿歌的含义和特征 1、什么是儿歌? 2、儿歌的特征 (1)强调听觉,重音韵节奏。 (2)单纯浅显,易记易唱 (3)歌戏互补,富于情趣 二、儿歌的种类 按主题内容分:知识性儿歌、教育性儿歌、游戏性儿歌传统儿歌的艺术形式: 1.一般艺术形式 2.特殊艺术形式 第二节儿童诗 一、儿童诗的特点 (1)饱满的儿童情感 (2)儿童式的丰富想象 (3)新颖巧妙的构思 (4)天真而精粹的语言 (5)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二、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从读者对象的角度看 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 从语言表现形式上看 从篇幅长短看 人生是一条长河, 十四岁是蓝色的港湾, 那里有冲动掀起的巨浪, 也有思考泛起的波澜。 有爱,却朦朦胧胧, 说不懂却又懂得一点, 就像晨雾下的小河, 看得见,却又难以分辨。 满肚子心事全挂在脸上, 有话,不会在舌尖上打转, 天真得像浪儿又蹦又跳, 从不知什么叫忧愁不安。

要说男孩勇敢真是勇敢, 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 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 看见豆虫一蹦老远。 希望多有几个叹号, 叫大人们都刮目相看, 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直, 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难。 你谈理想他谈理想, 理想像潮汐不断地变换, 你想当英雄他想当英雄, 为当英雄常常去冒险。 啊,十四岁,蓝色的港湾, 十四岁,理想的乐园, 从这里开动人生的航船, 朝霞为他们编织奇妙的环。 小童话 邵燕祥 在云彩的南面, 那遥远的地方, 有一群树叶说: 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 有一群花朵说: 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 有一群孔雀说: 我么想像树一样成长。 虫和鸟 舒兰 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 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 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 在阳光中爬来爬去。 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 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

《 儿童文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概念和范围 一、儿童文学释义 (1)五四以后普遍流行的“儿童本位论”,即认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 (2)儿童文学是专指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3)“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二、儿童文学的概念的基本含义包括: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是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三、儿童文学的范围 1、儿童文学的类型:一种是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种是古典意义上的文学。 2、中国古代儿童文学主要包括四类作品: 一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三是经过专门编撰的所谓的“陶冶性情”的成人作品,主要是诗歌作品,如《千家诗》、《神童诗》等;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 3、广义的儿童读物也包括儿童文学读物,在儿童文学研究真难过,儿童文学读物则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即是指除儿童文学读物以外的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1、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的含义:即指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2、儿童文学在美学特质方面与成人文学的区别:首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那些相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其次,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通性,但是当这些要素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分别出现在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作品中时,它们就可能获得一种体现各自艺术面貌的审美效果。 3、儿童文学的主要审美特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质朴。 第三节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1、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首先,儿童文学作品中丰富健康的可以帮助小学生得到纯正的美学观念的熏陶,让他们在阅读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其次,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助于帮助引发小读者的审美趣味,使他们在对儿童文学作品中欣赏过程中培养起丰富的审美情感。再次,通过感受不同作品带来的不同风格的美,可以初步培养小读者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即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提升和丰富儿童读者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小学审美教育中应该掌握的几个原则 (1)直觉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审美教育的直觉性原则,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2)、非功利性原则(非功利性原则是就小学生审美活动的旨归而言)(3)、情感性原则 3、小学语文的核心人物是是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4、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宝贵的教材资源;(2)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5、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1)有助于知道小学生的人格养成;(2)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3)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

儿童文学常识

儿童文学常识

————————————————————————————————作者:————————————————————————————————日期:

儿童文学考点 1、儿童文学的概念: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作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既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这几个方面。 3、儿童文学在美学特质方面,如何与成人文学相区别: (1)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那些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2)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同性。 4、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文学的审美教育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直觉性原则、非功利性原则、情感性原则 5、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2)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6、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1)儿童文学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人格养成(2)儿童文学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3)儿童文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4)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第六章童话寓言 1、童话概念: 童话是文学中一种特殊艺术形态的题材。它是以奇异的幻想、极度的夸张、多彩的象征色调构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的一切虚幻都依附于生活的土壤。 2、童话的文学特征: (一)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1).固定的叙事程式(2).鲜明的主题(二)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1).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2).个性化、多样化的趣味和风格(3).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 3、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拟人、夸张、颠倒、象征。 4、童话的三种形象类型: (一)超人体童话形象(二)拟人体童话形象(三)常人体童话形象 5、寓言的概念: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样式。 6、寓言的特征: (一)寓意于言的教训性(二)连类比物的比喻性(三)犀利幽默的讥刺性(四)精练简洁的概括性 7、寓言与童话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寓言和童话都来自于民间,受到神话、传说的直接影响,同时又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相互渗透、借鉴与融合,所以二者从内容到形式存在不少相近之处。它们的故事情

论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

论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 -----一个时代的倾诉与精神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指公元196—220年。这时期的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当时的文学领袖都是曹家人物,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其中重要的文坛领袖包括当时的的建安七子:即王粲(字仲宣),陈琳(字孔璋),徐干(字伟长),刘桢(字公干),应玚(字德琏),孔融(字文举),阮瑀(字元瑜)。从某种意义上说,魏政权建立后的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也应该算是建安的文人。虽然他们的时代在建安之后,但从写作风格和精神面貌却是极其符合建安风骨的内涵的。这一时期内,符合建安风骨的精神内涵的文学作品统称为建安文学。 而所谓的建安风骨是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当时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建安代表诗人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建安时代以五言诗为主的文学以风骨遒劲而著称,被后来人尊为典范,这既是文学史上经常提到的“建安风骨”。 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至于文学评论,当以南唐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最为精到:“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意思是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形成格调劲健和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感染力,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 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唐刘勰和钟嵘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当代鲁迅先生赞誉:建安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学有它自身的价值和独立的地位。 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尤以诗歌最为突出,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曹操的诗文,深沉慷慨、气势雄浑;曹丕与文士相处极欢洽。王粲死时,他率众文士送葬,说:“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我们都叫一声送他。”于是墓前响起一片驴叫声。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他文才富艳,辞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他的《洛神赋》是千古名篇,以精炼的语言及淳厚的感情,描绘出洛神绝世之美及纯洁无瑕的形象。“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是汉末战乱动荡的真实写照。曹丕的《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论文,是建安时代文学自觉的标志。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纯粹的七言诗。 建安时期,以三曹为中心的文人们,他们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自己对社会的忧虑之情,从而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这种风格后来升华成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貌,正是由于这种风貌使得建安的诗人们都有一种特殊精神风貌,这种精神表现出文人们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又有务实精神,以及洒脱的态度和应变能力,他们不再拘守儒学,表现自身鲜明个性,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动

文学文体的特点

一、文学文体的特点 1、児童文学を書くときに気をつけること (特集目指せコンクール入賞! 児童文学の書き方) 2、座談会文学二〇一七年から二〇一八年へ : 現実と切り結ぶ文学の前進をめざして 3、書評王佑心著『〈文化翻訳〉で解く日本近現代文学 : 涙香?漱石?荷風?公房』 4、イタリアの「言語問題」における言語と文体の概念 : ダンテ『俗語論』はどのように読まれたか 5、『安元御賀記』の文体と表現 6、『無情』の表記と文体について 7、论日本文学中的季节感和景物观 8、论日本文学的特征 9、浅析日本文学的脱政治性 10、日本文学“物哀之美”与传统理念的关联性 11、20世纪日本文学中的“死亡悖论”管窥--从历史、文本、心理、现实四个维度《拉拉的褐色披肩》的文学文体学研究 12、英美文学中隐喻的美学价值及文体效应——以《金色笔记》为例 13、语篇分析视野下英美文学作品文体特点解读——以诗歌和小说为例 14、论日本文学翻译中的文体性别——以《罗生门》三译本为例 15、试论日语近代文体的形成——以《小说神髓》“文体论”为中心 16、日本现代短歌翻译的文体与形式——结合与古典和歌之对比 17、日本近代小说文体的变迁 18、日本小说翻译策略探索——以「風立ちぬ」为例 19、“传播研究”及日本汉诗人的文体意识 20、距离象似性及其在英美小说中的文体效果浅析 21、英美报纸中人物特写的文体特征 22、日本古代日记文学文体的叙事特征 23、文学沟通中的文体不可通约性——试论日本词学的“他者”声音 24、轻浅的美学:论日本轻小说的文体特征与审美价值 25、浅析日文论文的文体特点 26、浅谈文体对翻译的制约 27、日本汉文小说的创作宗旨及文体 28、日本古代日记文学文体的叙事特征 29、浅谈日本文学的超政治性 30、日本古代文学中“私”意识的形成 31、论日本文学作品汉译中的异化现象——以山崎丰子作品的汉译为例 32、文体与国体——日本近代民族国家转型中的文体变革 33、太宰治女性独白体作品的解析 34、论《人间词话》的文体特点——兼论其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启示 35、弗罗斯特诗歌的文体特点研究——以《雪夜林畔小驻》为例 36、马克·吐温中期作品的文体特点分析——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