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7年秋八年级上第3课《星星变奏曲》原创同步练习

语文版2017年秋八年级上第3课《星星变奏曲》原创同步练习
语文版2017年秋八年级上第3课《星星变奏曲》原创同步练习

3*星星变奏曲

象征的写作手法

【象征】

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

【象征的作用】

使所要表达的感情更为含蓄、深刻,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答题格式】

赋予了……以……的象征含义,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丰富了文章内涵,激发联想,给人以启迪。

01积累运用

1。字词积累——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íng(凝)望闪shuò(烁)méng(朦)胧疲juàn(倦) chàn(颤)动

jiānɡ(僵)硬róu(柔)软fù(覆)盖静mì(谧)

2。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D)

A。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B。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看人间恩怨。

C.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乡的泥土啊。

D。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解析:A、比喻;B、拟人;C、比喻.)

3.语言运用——修改病句。

(1)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在句末加上“的提升”.

(2)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依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

将“依赖"改为“帮助”。

4。综合性学习。

【活动一】历史的星空

请搜集有关星星的古代诗句,把你最喜欢的一联写在下面,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1)我最喜欢的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喜欢的理由:此联是历代传诵的名句,诗人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反衬出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活动二】想象的星空

《星星变奏曲》以“星星”象征光明和希望。你还能赋予星星其他的象征意义吗?

①象征千千万万平凡的农民工;②象征着美丽的梦。

02拓展阅读

我们在草地上数星星

刘益善

夜色中,我们溜出村子

躺在草地上面

数星星

她数是一万

我数是九千

不行,再数一遍

她却说是九千

我却说是一万

晚风拂过草地

飞来莹莹的光点

我们又数起来可总是数乱

我说萤火虫是月亮下的蛋

她说萤火虫是星星流的汗

我们争着、吵着

笑着、闹着抱成一团

啊,两小无猜的时代

天真无邪的童年

5。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对哪些景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初夏。星星、萤火虫。

6。第一节诗中具有儿童特点的一处细节描写是:夜色中,我们溜出村子/躺在草地上面/数星星

7.第二节诗中有一处描写,既运用了新巧别致的比喻,又体现了丰富自然的想象,这些诗句是:我说萤火虫是月亮下的蛋/她说萤火虫是星星流的汗.

8.这首诗中写“我们争着、吵着"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理?哪些诗句点明了主旨?

都认为自己数得很清楚,都认为自己有理.“啊,两小无猜的时代/天真无邪的童年”点明了主旨。

武汉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武汉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无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诗意的栖居地。 ②它能让人放慢原本急匆匆的步伐,撇掉左冲右突、内心喧嚣的浮躁。 ③确实,阅读和思考是每个人都不会虚度的旅程。 ④在流连字里行间的风景里,找到一个安静的精神角落。 ⑤有人说,读一本好书,是一次精神的修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A.⑤①③②④ B.⑤①③④② C.①⑤③②④ D.①⑤④②③ 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翘首(qiáo)诘责(jié)盎然(àng)坦荡如砥(d?) B.禁锢(gù)吹嘘(xū)轩榭(xiè)络绎不绝(yì) C.滞留(zhì)锃亮(zèng)炽热(zhì)惟妙惟肖(xiào) D.屏息(b?ng) 喝彩(hè)簌簌(sù)深恶痛绝(wù) 3 . 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有错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作,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B.斯诺在写一位领导人时是这样写的:“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这里的“他”是毛泽东。 C.贺龙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他同情穷人,仇视地主,生活简朴,英勇无畏。

D.红军长征,被誉为“一场最辉煌最壮丽的战略转移”。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穿越枪林弹雨,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经受血与火的淬炼。红军战士们用鲜血、意志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主义史诗。 4 . 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哪一项有错误? () A.《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讲述了“地心说”打败“日心说”的故事,科学解释了“三角视差的限度”问题,介绍了认识银河系到探索河外星系的发展历程。 B.《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中介绍,银河系由2000多亿颗恒星组成,它的外形有如乐队中的大钹,中间鼓起的叫核球,四周扁平的叫银盘,直径在10万光年上下。 C.《寂静的春天》揭示了滥用化学药剂对环境、人类造成的不可逆的伤害,提出可利用放射性来使昆虫不育,或利用昆虫本身的生活特征来制造消灭昆虫的武器等办法。 D.《寂静的春天》罗列的DDT最具危害性的特征是它可以通过食物链从一个有机体内转移到另一个有机体内。而有些除草剂可以和其他化学品共同作用,导致恶性肿瘤 5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个句子是祈使句) B.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个句子的主干为:他不吵嘴。) C.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微笑着”是定语) D.老虎一声大吼,震得群山都在发抖。(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6 . 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哺育(bǔ)九曲连环(qū)踱步(duó)郝叟(sǒu) B.钥匙(shi) 字帖(tiè)哽住(gěng)阻塞(sè) C.炽痛(chì)亘古(gèn)碾谷(niǎn)默契(qì) D.可汗(hán)鸣溅溅(jiàn)燕山(yān)胡骑(jì) 7 . 请你给下面的一段话选择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 我当时()觉得圈得可笑,()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A.虽然但是也B.因为所以并且 C.不但而且却D.不仅却因而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 (2019九上·金牛模拟)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诓骗(kuàng)豢养(huàn)孜孜不倦(zhī) B . 怨怅(chàng)发怔(zhèng)前仆后继(pū) C . 娉婷(pīng)恪守(kè)自惭形秽(huì) D . 摇曳(yè)阔绰(chuò)强聒(guō)不舍 2. (2分)下列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李宏国是一个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人。 B . 我们衷心祝福国家国泰民安,明天会更美好。 C . 王海把教室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花枝招展。 D . 赵刚画的蝴蝶真是栩栩如生。 3. (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破阵子》—辛弃疾—南宋 B . 《观刈麦》—白居易—唐代 C . 《童年的朋友》—高尔基—苏联 D . 《木兰诗》—南朝民歌—《乐府诗集》 4. (2分) (2017七下·民勤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作为一种新媒介,微信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 .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 .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 .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5. (2分)(2018·益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今天的青年,更能认识创新之于国家的意义。”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认识意义”。 B . “振兴中华”“声名狼藉”“衣冠楚楚”是同一结构的短语。 C . “今天下午你是打球,还是游泳?”这个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 D . “每个人勇于开拓创新,‘中国制造’就能更上层楼。”这是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6. (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 .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 . 《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所以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C . 《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是中国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作者是曹文轩。

星星变奏曲教案

朦胧诗: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与主题展开教学 《星星变奏曲》〈第二课时〉多媒体课案设计及教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从感知两节诗中选取的意象,作者渲染的意境和想要表现的主题出发,进而学习鉴赏现代诗歌:解读朦胧诗的意象、感受意境、把握诗歌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给定意象,让学生按照意象特点,渲染意境,表达思想感情,进行诗歌创作;给定主题,让学生对应连线,选择精彩的意象进行表达;让学生从中把握现代诗歌(朦胧诗)的写作要领,为学生初步学写诗歌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导。 3、情感价值观目标:在普通的生活中体味美好,在平凡事物中发现诗意,激发学生追求希望与光明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从感知两节诗中选取的意象,作者渲染的意境和想要表现的主题出发,进而学习鉴赏现代诗歌:解读朦胧诗的意象、感受意境、把握诗歌主题。 2、难点:给定意象,让学生按照意象特点,渲染意境,表达思想感情,进行诗歌创作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联想想象法 3、研讨探究法 四、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展示多媒体图片:静谧的夜晚,女孩遥望满天繁星) 师:遥望满天繁星,你一定会心生遐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共同感受星空的绚烂多彩。 (多媒体播放音乐;学生仔细聆听、感受) 师:知道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吗?它是音乐家莫扎特的作品:《小星星变奏曲》 下面再让我们来欣赏一幅画—— (多媒体展示画作;教师简短描绘,学生观察、感受) 师:在这幅画中,绚烂夜空,星星闪烁,迷人的景象令人神往。它是著名画家梵高的作品:《星空》 (多媒体展示课题:《星星变奏曲》江河;朦胧诗诗歌的意象、意境与主题)师:与刚才两种艺术形式截然不同,《星星变奏曲》是一篇文学作品,是以文字的形式来表现星星这个物象的。星星变成了诗人情意的寄托物;在诗中,它被称作诗歌的意象。今天这节课,

武汉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武汉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今年暑假我们全家游览了黄果树大瀑布。我们先坐旅游大巴在景区门口下车。。让仿佛置身于一个缥缈虚无的童话世界。 ①那里有一道宽大的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能听到轰隆隆的声响,水沫扬起,弥漫了半个山腰。 ②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许多野生兰草,都开着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浮着一层寒烟。 ③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了七彩迷离的虚幻。 ④我们走了半天,一直走到山的深处。 ⑤香气浓烈极了,站在峡谷里的任何地方都能闻得到。 A.⑤②④③①B.②⑤④①③C.②④①③⑤D.④⑤②①③ 二、字词书写 2 . 请在方格内用简体楷书工整、规范、美观书写下面句子。 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 三、基础知识综合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激越的,它()是最闪亮的日子。 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

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3 .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挥霍(huò)B.绚烂(xuàn)C.炽热(zhì)D.迷茫(mǎng) 4 . 下面对语段表述有误的一项() A.文中括号内可填入的关联词依次是“不管”“都”。 B.“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C.“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这 句话中的“美好”是形容词,“记忆”是动词。 D.结尾处“谢谢你,再见”中的“你”指的是“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 四、现代文阅读 浩瀚太空留下中国人第一行足印 ①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记者贾永白瑞雪孙彦新)浩瀚太空留下中国人第一行足印——27日17时,42岁的航天员翟志刚完成中国首次太空漫步。从这一刻起,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②16时41分,身着中国“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头先脚后飘出母船——“神舟七号”,沿轨道舱壁开始活动。翟志刚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飞控中心观看这历史性一幕。 ③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组成的背景下,翟志刚抓住出舱扶手,缓缓地转了个身。他的头部贴着船体,身子在太空上下飘浮,好几次呈现出“倒立”姿态。接过同伴刘伯明递上来的一面国旗,翟志刚徐徐挥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第二次探出舱门时,翟志刚取下舱壁上的科学试验样品交回舱内。一根8米长的白色电脐带,把翟志刚和飞船相连。每一次移动之前,他把身上另外两条橙色安全系绳交替固定在舱外扶手上。用“太空漫移”来形容这次太空行走,似乎更为确切。同此前世界上已经完成的319次太空行走中的大多数一样,翟志刚的“行走”,正是通过双手在飞船扶手上移动和安全系绳的保护来实现的。 ④舱外活动的每一步都十分艰难。舱门从开启到完全打开,花了6分钟。当翟志刚在舱外移动时,电脐带缠绕到了两腿之间,他不得不腾出一只手处理这个意外“麻烦”。 ⑤17时00分35秒,翟志刚成功返回轨道舱,舱门关闭。此时,飞船以每秒7.8公里的速度在距地球343公里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武汉市汉阳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七次大联考试卷

武汉市汉阳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七次大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默写 (共1题;共10分) 1. (10分)(2018八下·东莞开学考) 默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孟子《富贵不能淫》) (4)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8分) 2. (11分)(2019·长春模拟) 阅读话段,按要来完成下面各题。 生活在农村,与左邻右舍打交道,主要靠天性、情感,很少涉及交际与策略。虽然也有个别的“嚼舌头”,所以基本与谋略无关,如麻雀的叽叽喳喳,是天性。在城市混,出入城市的上流社会则不同,主要是靠交际、策略,而不是情感和纯真。从余先生书中得知,余先生的祖辈、父辈不精于谋略,①余先生自然不是没有受过这方面的熏陶与感染。②因此,他做不了“城市交龙”,只能做乡村的“________” (1)语段中划线的一对关联句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2)“熏陶”中“陶”字的读音是“________”。 (3)②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________”。 (4)①句存在语病,请将改正后的语句抄写在下面。 (5)语段中横线处应填写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 闲云野鹤 B . 斗鸡走狗 C . 凤毛麟角 D . 高山流水 3. (17分) (2017八下·固镇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尊严是自己给的 叶春雷

武汉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武汉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谀词暄响戳破郑重其事 B.糟蹋嗔怪绸密根深蒂固 C.绰刀颓废骈进理至意明 D.胯下荼毒陨落心无旁骛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搬弄是非,使不团结) B.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C.一旦有了两种背景(跨领域的)以后,一下子就豁然开朗……(光线充足,明亮) D.狂风暴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3 . 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狩猎(shǒu)欺侮(wǔ)蛮横(hèng)怒不可谒(è) B.撺掇(chuān)斡旋(wò)苍劲(jìn)亭台楼阁(tíng) C.霎时(chà)眼眶(kuàng)羁绊(jī)人情世故(shì) D.缅怀(miǎn)颠簸(bǒ)矗立(chù)强词夺理(qiǎng) 二、现代文阅读 我们的身体需要变“碱”吗?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身体酸碱性”的理论传播开来,感冒发烧甚至癌症的源头被认为是身体变酸。有专家表示,60%的中国人的身体正在变酸。在这个概念下,每个人都惴惴不安,含碱的保健品也成为了灵丹妙药,人们都希望通过中和自己找回健康。事情是这样吗? 人们通常用pH值来衡量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在正常状态下,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为弱碱性。这个pH值也是人体细胞完成生理功能的最佳酸碱度。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湖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湖中学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窒息(zhì)璎珞(yīng)狼藉(jí)悄怆幽邃(chuàng) B.栅栏(zhà)倏忽(shū)奔丧(sāng)俯首帖耳(tiē) C.徜徉(yǎng)簌簌(shù)倾颓(tuí)重岩叠障(zhàng) D.蹒跚(pán)湍急(tuān)彷徨(páng)虚无缥缈(miǎo) 2.依次填入下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⑵杜牧《秋夕》的是宫女的心境。 ⑶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所描绘的山川美景十分。 A.踌躇描摹耐人寻味 B.徘徊描摹引人入胜 C.踌躇描绘引人入胜 D.徘徊描绘耐人寻味 3.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7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狗年春晚,王菲那英时隔20年再度合体,一首合作谱词的《岁月》,写尽了20年来她们的成长以及心态的变化——知世故而不世故。 C.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认为,整个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使我们减负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基础。 D.《红海行动》讲述的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在异国他乡解救人质、执行撤侨任务,正是中国军队近年来勇担和平使命的真实写照。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一句巧妙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 B.诗人不说“明星亮了”而说“明星现了”,一字之差,意境迥异:前者只说明事实,后者表现了明星穿过黑夜,由暗到明的过程,语言锤炼可见一斑。 C.是否准点到达?路上是否顺利?做父亲的有诸多担心担心和挂念,一切只有“那边来信”才知分晓。 D.总的来看,写景又是变与不变的统一。不变者,乃山势之雄伟、连绵;变者,乃江水之涨退、动静,以及自然时令之代序。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 . 为了要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谁也不能不否认学习外语的重要性。 B . 在奔向小康的征途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充分作用。 C . 在我的记忆力,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 D . 她的音容笑貌和爽朗的笑声,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二、字词书写 (共2题;共7分) 2. (5分) (2019八下·保山期中) 请将下面的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寸草春晖孝亲敬老 3. (2分) (2019八上·椒江期末)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化的(zī)养、城市的肌理,如同一本古书,而建筑是凝固的文字,是一座城市的文脉。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椒江区坚持突出本地特色,前(zhān)谋划,科学布局,使历史文化街区与山海水城相______相映。章安古郡、海门卫城、葭沚老街……不同年代的历史建筑是椒江这座古老而年轻的滨城延续的文脉,我们借此读懂椒江这座城。“粉墙黛瓦曲巷,小桥流水人家,吾心安处即故乡。”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īzhān ________养前________谋划 (2)填入文中“______”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溶 B . 融 (3)划线字“曲”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A . qū B . qǔ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4. (8分) (2017七上·宁江期中) 古诗文名句默写 (1)《<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广博的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现时序变迁、新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含答案)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 )(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2020年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读音或者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弹(dàn)尽粮绝混沌(tún)辐射蹒删 B. 狼奔豕(shǐ)突歌谣(yáo)倜怅遐想 C. 呱呱(guā)坠地粗糙(cāo)嫉妒轮阔 D. 宫阙(què)亭榭翕(xī)动恭候仲夏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腰间束着的,正是那个射他一箭的,____着三明星的猎狐的腰带。 (2)你没有任何理由对别人居高临下,鄙视或_____别人,没有任何理由伤害另一个人。 (3)这首诗并不是以我们在乘凉时候躺在院子里看星星的那种悠闲舒适的_____来写的。作者所_____的是宫女的心境。 A. 镶仰视情感描摹 B. 镶俯视情绪描绘 C. 嵌蔑视情致描摹 D. 嵌歧视情况描绘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鲁迅先生的作品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是他塑造了非常立体、个性的人物形象造 成的。 B. 新疆的水果味甜的原因是当地光照足、早晚温差大。 C. 曾经付出的努力与汗水为我们日后的求学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 看了这些天文上的时间和空间的数字,常会使人想起人生在世,真有“寄蜉蝣 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觉。 4.下面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 《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正红旗下》都是老舍的作品。 B. 粉丝们长时间地在机场外等待,只为一睹明星的风采,或得到一个签名。 C. 超市货架上摆着汽水和薯片、话梅等。 D. 张书记宣布:我们学校今年有两个任务:一是推进学生健康促进工作,二是提 高学生自学能力。 谈“90后”:他们为何拒帮领导订盒饭? 如同当年一批“叛逆”的80后横空出世引得社会舆论沸反盈天一样,随着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批年轻人走进社会大众视野,90后逐渐成为一种舆论关注的社会现象。 90后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真实的面貌和舆论展现出来的面貌一样吗?细究起来,我们可能不得不承认一个判断:个体千差万别,给整个群体贴任何标签都有夸大其词的嫌疑。 所以有人认为,这其实是个伪命题。90后最大的特色就是个体都有独特的个性,非要把他们刻画到一个脸谱里,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有人认为,90后的年代划分并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二卷)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第1课时)限时练 鄂教版

《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 第一课时限时练( 40 分钟) 分数: 卷面: 34分 A卷基础题(共25分) 1、下列加点的字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稠.(chòu)密阻.(zhǔ)止尊.(zūn)贵 B . 崎岖.(ōu)妩魅.(mèi)璀粲.(càn) C . 凋.(diāo)落凄.(qī)凉辩.(biàn)驳 D . 嗜.(sì)好屋沿(yán)哀(shuāi)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 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 求。 3、使用标点符号有错误的是()(3分) A.“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呢。” B.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C.“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他惊讶地叫道。 D.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4、古诗词默写(共16分) ①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深深地埋进心头吧。④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但使愿无违。⑥牡丹之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B卷拓展题(9分) 海底也有淡水 ①开发新水源,是解决水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咸苦浩翰的大海,人们在望洋兴叹之余,肯定不止一次地幻想过:海中有没有淡水?能不能像钻探石油那样从海底下钻出淡水来? ②目前,科学家们已在海底发现了甘甜的淡水,而且数量惊人。例如,在希腊东南面的爱琴海海底有一处涌泉,一昼夜能流出100万立方米淡水。人们将泉水与海水分开,用冰冻水灌溉3万公顷的土地。近年来,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表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之间,海面上有一个直径30米的淡水区,水色、温度与周围海水皆异,人称“淡水井”。在我国福建省古雷半岛东边有个莱屿,距该岛500米的海面上也有一个淡水区,叫“玉带泉”。上述几例都是海底喷泉,因离岸不远,海底的含水构造都是和陆地含水构造相连的,喷出的淡水由陆地予以补给。由于地下水露头很低,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也是很大的。除此之外,在海底海相与陆相交互地层中,陆相地层也有淡水层保存,它们一般与陆地含水构造不连通,也没有露头,成为封存的“化石淡水”。 ③海底的淡水是从何处来的呢?各国科学家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了不少理论。渗透理论认为,海底的淡水来自陆地。海洋每年有33万立方千米的海水被蒸腾,化为雨雪降到陆地上之后,一部分渗入地下,遇到不透水的岩层,便形成了蓄水层。如果这蓄水层靠近大海,淡水就有可能透过海岸流入海底的岩层中。 ④凝聚理论认为,地面上的淡水渗入海底只能达到一定界限,但实际上在这一界限以下仍有淡水,显然这些淡水不是来自陆地。海底的有些淡水是那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的。 ⑤岩浆理论认为,地球深处存在着放气带,那里释放出数量惊人的气体,其中有大量的氧气和氢气,它们相互结合便形成了岩浆水。 ⑥沉降理论则认为,地下水的起源与海底沉积物的沉积过程相联系。海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层地沉积在海底,下层的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把水分挤出来;被挤压的水又随沉积物的下降,被带入地层深处,形成了地下水。 ⑦不管哪一种理论更符合实际,但在海底有藏量丰富的淡水,这是不争的事实。科学家们设想,有朝一日将在海上建成淡水厂,用钻机像钻石油一样钻淡水。 4.文章依次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海底淡水数量惊人 B.海底淡水的利用 C.海底淡水的来源 D.海底淡水开发前景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雪梅、黄洋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 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涵,发挥其作用 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

欣赏《小星星变奏曲》教案

欣赏《小星星变奏曲》教案 第五课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教学内容】 1、歌曲复习《闪烁的小星》 2、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3、拓展欣赏及表演《小星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用断、连的方法复习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同时让学生体验、感受歌曲 的情绪以及所表达夜晚优美、安静的意境。 2、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的片段,在游戏、模仿、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体会乐曲不同的 情绪。 3、欣赏不同版本的“小星星”,在感受乐曲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为其配上不同的 表演动作,结合歌唱,做到以情感为主线,以动作为中心,达到唱听一体化。 【教学重、难点】 1、用断、连的方法唱好歌曲《闪烁的小星》。 2、欣赏几种版本的“小星星”音乐,体会、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并能根据情绪即兴配上 合适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歌曲复习 (一)复习演唱《闪烁的小星》 (二)教师指导学生演唱《闪烁的小星》,并进行歌曲处理 (三)创设情景 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夜晚的情景,一起动手营造安静、祥和的氛围。 (四)歌表演 要求:学生手拿荧光棒,即兴摆造型并边唱边表演,表达对歌曲的体验。同时教师用铃鼓 为学生伴奏。 二、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一)初听 要求: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主旋律以及音乐的变化,并了解其演奏形式是钢琴演奏。 (二)复听:游戏“变变变” 1、教师介绍游戏要求 师:请你在音乐一开始就做一个造型,当听到音乐有明显的变化时,再变一个造型,等音 乐结束的时候,请告诉大家你变了几次造型? 2、学生听音乐,变造型 3、学生反馈

(三)完整欣赏音乐并看多媒体画面,自找音乐“变几次”答案 要求:通过观看媒体,让原本比较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感受、体验乐曲 中的情绪变化,并为下面的表演做铺垫。 (四)即兴表演 三、拓展欣赏 (一)欣赏两个不同版本的“小星星”(迪斯科节奏版本,3/4拍节奏版本) (二)分组,为乐曲起名字 要求: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结合分成两组,并请他们讨论并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两个名字。教师把学生起的名字即兴打在媒体课件上。 (三)即兴模仿 1、学生跟音乐模仿教师动作 2、师生评价,(可以个别表演) (四)汇总表演 要求:教师在汇总表演之前一定要交代清楚表演的顺序。 唱〈闪烁的小星〉——表演迪斯科节奏版本〈闪烁的小星〉——唱〈闪烁的小星〉——表演3/4拍节奏版本〈闪烁的小星〉——唱〈闪烁的小星〉,同时打击乐器伴奏。 四、小结 师:在今天的课中,我们不但和小星星成为了好朋友,还和小星星一起唱了歌曲、欣赏了音乐,感受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以后,我们还会通过学习认识更多的音乐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